新媒体运营背景范文

时间:2024-03-14 17:1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运营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媒体运营背景

篇1

关键词:北京奥运;新媒体;体育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5-0024-03

Abstract:Mass media is not only a new way of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 new kind of working and living. ItSuits the diversification needs of all kinds of people. New media provides us with many aspects of imformationServices inspite ofSimply news. We canSay that the pattern of which traditional media takes control has already been broken. New media is now gradually influencing ourSociety.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Social life ,Sports has of course inevitly been infuenced by new media. Being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discussing the goods and bads of the influences toSports news in the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can we come up with consrtuctiveSuggestions of the future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inSpoots news.

Key words: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new media;the dissemination ofSports news

每一种媒体在它诞生和普及的初期都曾对社会产生过广泛的影响,21世纪,一个拥有无限生机的媒体已经兴起,人们称它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新媒体――它不仅是人类一种新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更是人类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适应了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从向受众单纯传播新闻信息转向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新媒体以其交互性、跨时空性、主动性、个性化、移动化等五个特征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而且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经济活动的广阔空间。

可以这么说,在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中,传统媒体一统江山的格局已被打破,新媒体的社会影响愈来愈显著。作为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奥运会,当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体的影响。而与往届奥运会最大的不同在于,本届北京奥运会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使得以往传统媒体播报下的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焕发了青春。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新媒体全面转播奥运会的历史元年,这是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北京奥运会首次允许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登上奥运转播舞台,实现报道渠道多元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事,也是媒体盛宴,更是新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产生巨大影响的体现。互联网、车载移动电视、户外大屏幕、手机等新媒体得到无限想象空间与发展机遇。弥补甚至抢占传统媒体无法触及的时间与空间,分享奥运经济大蛋糕,刺激体育新闻传播,新媒体当仁不让。

1 新媒体的概念与内涵

1.1 新媒体的定义、内容

何为新媒体?新媒体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北京奥运新媒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种:①互联网(包括各种不同的网站类型)②液晶电视屏 LCD (包括户内、户外、小型、大型屏幕、办公楼居民楼的楼宇电视屏,卖场内的电视屏 )③车载电视(包括公交、地铁、出租车、火车等车载电视)④IPTV(完全的交互式数字电视服务)⑤手机电视。再加上数据、视频、音频、移动,这四个方面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新媒体在奥运会期间,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都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资讯,为成功举办奥运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新媒体的内涵

1.2.1 以立体的形式存在

立体形式,是在奥运报道过程中,不同类别的新媒体,在报道时以全方位的形式传播奥运新闻和民众的反应,近到奥运赛场,远到世界各地;高到飞机上的移动电视,低到地铁里的移动电视。无论是大街上的户外大屏幕电视,还是人们手中翻看的手机电视,种种新型媒体产品,以“海陆空”三维立体架构的形式报道奥运,受众有条件以立体的形式接收信息。可以说,北京奥运!使中国的新闻传播迈入了视频传受的立体化新时代。

1.2.2 内容的多视角

内容的多视角,在奥运电视报道过程中,精选的各类比赛经典场面,抓拍赛场内外的各类花絮,节目的短小和内容的趣味盎然,为公共交通中的移动电视内容的主要特点。手机电视的节目内容,因众多手机用户的兴趣与差异性,又因收视时间不宜过长,新技术在手机电视的节目“传”上下工夫,以点播的方式出现,手机电视的用户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北京奥运期间,不同新媒体形式从不同视角提供给广大受众不同的报道内容,奉献上了内容活色生香的新闻与资讯大餐。

1.2.3 北京奥运会上实现“无缝传播”

北京奥运会上实现的“无缝传播”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不同介质的媒体同时进行传播。无缝传播的语境只能是新媒体,传统的任何一种媒体,都无法实现全面传播。单一的新媒体,同样不能实现“无缝传播”。而是需要不同的新媒体同时服务于受众,使得每一位受众在不同的环境里,都可以有效地获取外界信息。可见,借助新媒体的个性特色与电视报道实现互补和融合,打造多终端一体化的视听、互动奥运的传播平台,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北京奥运报道最终实现了“无缝传播”。

2 新媒体的特点

奥运媒体传播究竟做得如何,不仅取决于媒体战略、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能力,对受众需求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也是一次全面检验。奥运媒体关健的特点:

2.1 消解了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使得个人也可以进行大众传播,突破了以往“守门人”的限制,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自由和便捷;受众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的“靶子”,参与性与互动性正是许多新型媒体的诱人之处;信息传播更趋“小众化”,针对受众人群的独特性有的放矢。

2.2 新媒体使体育新闻的采编、环节大大缩短,从而呈现出时效性强、信息海量等优势特色。传播介质的改变,如网络、手机等,简化了信息所需的时间,同时信息传播也更快捷。相比较而言,平面媒体需要印刷、发行等环节,信息必然会有一定的时滞性。

2.3 新媒体在广告宣传形式上不断创新,并且在某些领域要优于传统媒体,提供给广告商更多的选择。与新媒体相伴随的是新技术的应用,是体育新闻传播介质和途径的创新。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广告的表现形式更多样(Flash、DV等),更吸引人们的眼球,传播方式上更无孔不入。

3 解读北京奥运会期间新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影响的优与缺

新媒体为北京奥运会带来更广泛的观众群。据CSM统计,全球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观看北京奥运会的观众预计接近3亿人。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拉近了更多人群与奥运会的距离。但正如世间万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在新媒体的优势大放光彩之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它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使新媒体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其对体育新闻传播的效果锦上添花。

因此,笔者将在以下部分逐一解读各种新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3.1 互联网与体育新闻传播

互联网直播奥运会,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央视网的网络电视奥运台提供了3800小时的赛事点播和中央电视台20多个奥运电视栏目的点播。美国的NBC电视台在网站上提供了2000多小时的直播节目和3000多小时的视频点播节目。网络直播开幕式吸引了众多网民关注。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至11点半时间之内,3200多万用户通过9家奥运指定网站、服务商的频道和软件观看了奥运开幕式的视频和信息,这9家网站在此期间覆盖不重复的全站独立用户数为5081万人。互联网在公众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一份调查,中国网民获取奥运赛事的第一信息来源为互联网,为78.9%首次超过电视10个百分点。报告还显示,大约有13%的网民,完全依赖互联网获取奥运信息。

互联网在奥运期间取得的喜人成绩,虽然值得肯定,但也要看到不足。比如8月8日晚上8点,北京奥运会如期开幕,中国各大门户网站开幕式直播频道遭遇“大堵塞”。网络“塞车”让许多热心奥运的网民叫苦不迭。网络传播的最大威胁来自于网友的高峰访问,因为这很可能导致网站瘫痪。此外,网站上奥运的视频画质和接入速度也可能因为访问量而大受影响。这就要求网络在网络覆盖系统、视音频技术、网络安全监控等方面提供相应地支撑。

3.2 液晶LCD屏与体育新闻传播

北京奥运会期间,笔者看到,LCD这一声像并茂的报道方式来势汹涌地在户内、外“有声有色”地兴起。LCD将奥运会各个赛场采写的体育新闻归类汇总,不仅有声音和赛事视频,更有时时信息的滚动播出。借助LCD,受众实现了随时随地取所需体育信息的诉求。

然而,音量的大小及人声与车声嘈杂的户外环境等收视环境的干扰性成为LCD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若要提升LCD的传播效果,外界环境这一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困扰必须得到解决。

3.3 车载(公交)数字移动电视与体育新闻传播

据赛迪顾问、CTR市场研究、AC尼尔森媒介研究、美兰德媒体传播在京联合的《2008年中国数字移动电视蓝皮书》中披露,尽管车载数字移动电视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其发展迅速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车载移动电视重组体育新闻传播方式,以其覆盖面广、强迫收视、效果显著、反馈迅速以、移动性强及移动人群结构优势等众多特点奠定了自己“新媒体新贵”的地位。截至到2008年10月,中国已经有100多大中城市陆续开始了在公交车上播放移动电视。而在2007年2月以前,车载移动电视只覆盖了中国不到40个大中城市。借势奥运,2008年同比增长率超过80%。

车载数字移动电视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技术上的不稳定、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受众流动性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车载移动电视产业的发展。

3.4 IPTV与体育新闻传播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体育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体育新闻的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受众’定位与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规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

目前,IPTV为拓展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对观众提供的多是免费服务,未来的走向必然是采取收费收视。如何让受众在免费与收费之间的态度转变顺理成章,怎样使受众切身感觉到收费后的节目更“物有所值”,将是IPTV亟待着手解决的问题。

3.5 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

目前,中国拥有5-6亿手机用户,超过排名第二大的美国和第三大的印度的总和。手机播报不仅在体育新闻报道深度和媒体风格品牌塑造方面有更大空间和承载能力,同时也担当起了“第四媒体”的重任。奥运期间,前方记者发回的精彩文字和图片,通过光缆光纤的传递,第一时间发送到彩信新闻定制用户的手上,使用户不仅能够知晓详细的关于体育新闻的报道,而且还能看到摘登的部分手机读者用手机短信发回的个人评论,增强了报道的互动性和感染力。在对体育信息需要的诉求中,手机播报以其时效性、便捷性、反馈性赢得大批定制用户,可谓体育新闻传播的生力军。

随着手机上网用户大幅增加,有学者提出说,手机已经可以独立出来成为“第五媒体”,但其面临的问题却可能制约着其真正实现这一称号。目前,虽然全国手机信号发射覆盖率达到79%,然而山区、谷地等偏远地带的信号覆盖却受到地域限制,只有克服地域环境上的弱点,实施多点布射手段,手机媒体才可能在未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第五媒体”。

4 北京奥运会后新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新媒体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传统媒体的受众群和广告份额必将被分割;其次,消费者的偏好和使用习惯将有所改变。他们将有更多的选择,在不同的媒介形态间的切换速度也越来越快,媒体市场的天平将日益向需求方倾斜。再次,随着受众群的不断细分,信息及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将更强,传统媒体经营中一味强调大发行量、高收视率和收听率的盈利模式将面临挑战。

目前,新媒体仍无法撼动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传统媒体在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商业营销推广等方面仍发挥着主要作用。北京奥运会给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新媒体要成为能影响社会舆论的主流媒体必须获得公信力,即在重大事件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此外,限制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另一因素是版权问题,由于监管难等问题,版权一直是新媒体的软肋。也许在一段时期,正是缺乏版权保护使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影响迅速扩大,但要想在重要文化领域和商业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注意加强版权保护。如在北京奥运会中,作为高度商业化的全球性体育比赛,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其每一个运作环节几乎都采取独家授权方式,对版权控制极为严格。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新媒体就很难获得大规模的全面发展。

因此,新媒体若想借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特色之路,其中以下策略值得参考:

4.1 多元的整合策略

面对多元化的需求,想争取更大的市场,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整合,包括横向整合、纵向整合,以及跨行业的整合。横向整合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内部加强共享和协同,以充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外部市场,进行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如将电视剧、电影、动漫等人物形象开发成网络游戏。纵向整合是打通整个产业链,以增加市场影响力及竞价能力,如电信运营企业向内容集成和硬件生产发展。跨行业的整合是媒体与其他产业通过信息传播这个联结点进行整合。如媒体产业与信息产业,以及商业、金融等产业的联合,以及媒体衍生产品的开发等。随着广播网、电信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趋势的不断发展,在业务上的交错以及在运营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上的协作,这种跨行业的整合可能会越来越多,新旧媒体的逐渐融合将促进广义上的“新媒体”的诞生。

4.2 灵活的集中策略

对于许多新兴的新媒体企业来说,可能采取一种更集中、更灵活的策略更为可行。分众传媒就是典型的成功实例,通过楼宇和卖场广告,分众传媒迅速扩大自己的市场并快速成长起来。将“火力”集中在某个焦点上,是企业初期快速成长的捷径。而媒体市场的细分趋势,也给这种策略带来了良机。媒体产业特别是新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体现在创新和突破方面,敏感地发现新需求,并迅速地通过满足这种需求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当然,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也意味着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企业必须以积极灵活的策略,随时准备趋利避害。

4.3 建立科学、系统的多媒体数据库平台

从业人员可以从这个数据库中随时提取为受众(市场)定制的内容。媒体服务走向个人定制服务,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趋势之一,建立好平台就可以方便地提供这种服务,甚至可以跟踪信息使用情况,以掌握市场需求,找准定位。

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媒体发展,突破了传播的物质壁垒,降低了传播的边际成本,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特色,勇于突破和创新。新的媒体方式会与一代人共同成长,最终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融入社会结构,成为某种意义的“传统媒体”,随之更新的媒体形式会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诞生。归根结底,媒体的竞争还是取决于媒体存在的核心价值,即满足人们对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满足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新媒体要想在北京奥运会后继续成为受人们关注的领域,必须掌握住这一核心价值。

毫无疑问,北京奥运会已经是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大量创新性软件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利用新媒体接收体育新闻的传播会变得更为容易,日后的体育赛事将会有更大一批的新媒体支持者。在摩根士丹利的《2008年中国传媒报告》中称,“我们相信在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的春天即将来到,因为这个国家仅是球迷的数量就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相信在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和高速发展下,这个春天不需要太久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 辛摘.何为新媒体[J]. 新闻与写作,2006,(12).

[2] 熊澄宇.信息社会4.0[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18.

[3]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M]. 海南出版社.1997:89.

[4] [美]罗伯特•拉罗斯、约瑟夫•斯特劳巴哈.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熊澄宇等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伦厚.解读纸质媒体北京奥运报道生态环境及其报道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3(2):50-52.

篇2

0引言

国务院大力推进媒体融合,为媒体传播产业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媒体业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成长,新闻传播事业蒸蒸日上,媒体融合逐渐形成。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媒体的工作方式也在逐步地变化,在这种全新的局面下,新闻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常常吸收新知识,升级工作思路,让新闻媒介实现全面的融合。其中的广播新闻也要实现创新,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是时展所要求的,其创新有其必然性。

1广播新闻创新的必要性

广播新闻创新是其适应时展的必然,其主要载体是各级各类的新闻综合广播频率,它的观众收听时间最长,听众数量最庞大。据央视索福瑞2010年对全国33个城市收听率统计的数据显示,每人每日收听新闻广播平均时间是24分钟,占总量的28%,远远领先于其他类型的广播频率。广播新闻质量影响着听众对广播频道的选择和对广播新闻的忠诚度,在电脑、电视等多媒体极其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广播新闻必须创新,其创新的必要性如下。

1.1媒体融合的冲击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多媒体激烈的竞争冲击着广播新闻,它的各方面影响都说明广播新闻创新的必要。

1)广播新闻的全媒体化。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新闻形式变得多样化。广播终端也多样化:手机、电脑、电视、车载收音机等的全面运用,加速了广播新闻的全媒体化进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电信运营商合作,全面推进广播电台、电视,其收费用户已达60多万,并利用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好几十个Wap点播直播频道,其节目逐步面向移动互联网设计的多媒体网站,使其节目形态能够广泛地使用于只能手机或者其他手持终端和PC终端;

2)广播新闻听众角色的转换。在传统的广播新闻中,其听众只是纯粹的受众,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终端可以是电脑、电视和手机的时候,受众也随着广播业务和渠道的改变,逐渐被用户这个概念所取代。这种取代是必然的,广播听众的用户化要求广播新闻要抓住媒体融合的机会,全面开发满足其用户各种需求及广告客户的要求;需要细化用户需求,改革与广播新闻息息相关的广播媒体,实现一站式服务;

3)广播角色的改变。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新闻赖以生存的广播媒介的角色有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广播媒介是新闻内容的播出平台和内容生产者,转变后的广播媒介是新闻内容和增值服务的供应商。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大力打造手机电视原创节目制作队伍的基础上,正发挥其集成运营商的优势,与80多家内容供应商签约,这些供应商包括传统的电视台、主流的视频网站及一些社会制作公司,所有节目形成一站式发展。

1.2广播新闻新特征的要求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新闻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新特征要求广播新闻必须创新。

1)新闻素材获取的渠道多元化

传统的媒介,只能通过几种最简单的方法获取新闻节目的相关素材,如:记者采访,对群众调查访问,和少许的热心观众的电话热线,这存在这很大的局限。而在当前的形势里,新闻节目能够在短时间内与观众交流,与此同时,观众也能新闻广播的素材来源更加广泛,更具时效性。在这种能够更快更多地手机信息的情况下,广播新闻更应该创新,借助网络的力量来加大平台建设的力度。

2)新闻节目生命力的延长

在传统范围内,广播新闻有时间的限制,它据有时间段,时间一过,听众就得等一段时间才能听到想听的新闻。而现在,媒体融合,广播新闻与新媒体结合,播过的新闻节目可以通过网络重新播出,让感兴趣的观众能够在节目播出时间外接受到新的信息。与网络平台和电信运营商合作,这种运营模式,使新闻的生命延长了,这种随时随地听到想看的新闻,驱使广播新闻不断地更新创新,以满足听众的需求。

1.3广播新闻创新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广播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没有技术和节目内容形式这两方面的不断创新,就没有现在的广播,更加没有现在的广播新闻事业。

但是,其他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在多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新闻事业似乎已经垂垂老矣。要使广播新闻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打败,以为地因循守旧、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法宝,广播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关键之路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1)从新闻和其他节目的关系来看,一个电台的节目骨干是新闻,如果是系列台,那么其主干台是以新闻节目为主的时政台。新闻节目能够创新就能够带动其他节目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全台节目的质量。但是,现在其他节目都不断地运用新的方法,新的招式吸引听众,而新闻节目受到其自身的限制,创新的步伐显得缓慢,如过不努力加快改变,必然会影响广播新闻的整体效应;

2)从新闻和经济效益来看,虽然新闻播放是无常的,不能够制造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新闻播放的时间是黄金时段,其内容符合听众的需求,如果把新闻刻意经营,不断把新闻节目办出新意来,一定会进一步提高收听率,这样,紧接着新闻节目的广告对听众和客户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地加强,其经济效益也就一览无余;

3)从新闻和电台的地位来看,广播新闻在新时代一向不被人看好,要改变现状的办法是扬长避短,努力创新,把广播新闻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说,电台所独有的方面快捷、声音魅力是其他媒体所望其项背的。

1.4广播新闻创新本身的重要性

1)创新是创优的有效方法,创造出精品,是广大广播新闻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浏览比较近几年获奖的新闻作品,就很容易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新。题材新、手法新、角度新等,这个“新”就是作品的最大亮点或者是卖点;

2)创新是竞争最重要的法宝,当前,各种媒体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新闻又是竞争的重中之重。新闻的竞争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时效,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利用创新意识创造出独家题材、独家手法、独家视角和独到的深度。

篇3

关键词:媒介融合;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跨界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13)01-0058-04

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和创意产业的结构升级,采用数字、网络等新技术,发展以手机电视、数字电视、IPTV、车载移动电视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新兴文化业态,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媒介融合和放松规制的双重驱动下,通过并购、重组和整合等方式,加强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渗透融合,打造多元化运营主体、组建全业务内容集成平台、开创全媒体传播渠道、拓展多元化赢利模式,是实现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跨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跨界重组: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运营主体的多元化构成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围绕构建新型产业链,积极开辟投融资渠道,促使多元化运营主体进行跨界重组。内容制作商、平台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终端设备运营商等都是新型产业链中多元化运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运营主体的跨界重组势必引起媒体所有权的变化,从而增强市场开放程度,优化市场竞争结构。

(一)传统内容制作商所有权多元化程度提高

以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社、电影制作公司和唱片公司等为主体的传统内容制作商市场虽然仍采用限制性准入,但所有权多元化程度明显提高。以网络电视为例,由于内容需求量增大、分销渠道增多,网络电视逐渐成为广电系统和体制内外媒体竞争的重要领域。在传统广电媒体积极发展网络电视业务的同时,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优酷、酷六、搜狐等商业视频网站为代表的系统外媒体相继加入,一些小型专业化传媒制作公司也获得了市场发展空间。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视听网站多达400余家。其中,盛大网络所属的华友世纪与酷6网进行股权合并,大力发展网络视频、无线内容和音乐发行平台三大业务体系;凤凰新媒体在获得晨兴创投、英特尔投资和贝塔斯曼三家机构共计2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将视频业务纳入其最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对新兴市场竞争者采取承认并准入策略,有利于避免因重复投资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充分实现资本市场的规模经济,从而形成“主流媒体视听网站与商业视听网站共同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

(二)新兴内容集成平台集中程度较高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产业和广电产业已形成异质同构的竞争格局,内容集成平台和运营平台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在平台的竞争准入上,国内市场呈现出集中程度较高的局面。以手机电视为例,内容集成平台是手机电视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采取“广电主导、适度竞争”的管控措施。在政策管制、牌照发放、试验地域选择方面,都显示出手机电视运营的重重壁垒。目前,国内仅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海文广和杭州华数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3G手机电视完整牌照,而乐视网是唯一获得手机电视内容牌照的民营企业。

车载移动电视主要以各地广电系统为主导,形成了以广电系统负责节目内容的组织播出、民营企业负责广告联播的运营模式。目前,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广电机构都开展了车载移动电视服务,但由于服务局限在当地、主体规模较小,几乎都被华视传媒、世通华纳和巴士在线等运营平台以广告联播方式整合,从而形成所有权集中与市场垄断加剧的局面。

(三)网络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朝多元开放性发展

目前,通信产业的三大巨擘——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占据着网络运营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网络运营商拥有巨大的资金需求和降低投资风险的需求,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本运作和互惠合作,促使市场主体朝多元化发展成为必然。通信产业和广电产业异质同构的竞争格局,要求广电产业必须以相匹配的资源效率参与竞争,网络资源的所有权势必向某些优势企业集中。

随着国家标准的陆续出台,包括网络设备提供商和音视频设备提供商在内的国内设备供应商将获得巨大的市场机会。“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终端设备的融合,将形成一个规模高达5000亿元的市场;有线网、电信固定网、移动网的融合使有线运营商将面临一个10倍于现有规模的市场机会”。伴随着3G网络建设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终端设备将在平板化、移动化、智能化、融合化、软件兼容性和高质量的体验性方面深度开掘,这将是获得市场份额、增强竞争优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二、跨界服务: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全业务内容集成平台的构建

内容产业是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做大做强的核心和灵魂,提供多媒体、个性化、交互式的媒介内容是实现跨界服务的重中之重。在传统媒介产业链形态下,内容生产高度依附于媒介载体,形成了以媒介为核心的封闭式链条结构。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标准化打破了不同媒介内容生产之间的壁垒,内容生产成为产业链上游的独立集群,从“线性”的媒介产业链结构逐步向以全业务内容集成平台为主体的“伞式”媒介产业链结构转换。

(一)内容集成平台是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的增值基础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台作为内容集成平台上的一个集成商,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就是媒介资产管理系统MAM(Media Asset Management)的建立。“媒介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集音频视频数字化、编目、存储管理、检索和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在这个节目内容平台上,原本分散的一次性使用的音频、文字、图片等素材被统一管理,或存储、或向不同的媒体发放,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在生产时间和经营成本上都远胜于依靠个人方式的分散的内容生产者。

以数字电视、IPTV为代表的视昕新媒体新兴文化业态除了给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直播节目外,最主要的是给用户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交互式的多业务内容集成平台。依托内容集成平台,不仅可以通过聚集内容形成拥有庞大版权的内容集成商,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规模化的资源,多层次地对分散、琐碎、个性化的内容进行整合应用,实现内容产业的增值。目前,媒介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电视台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也是内容产业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

(二)交互性内容是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的增值新空间

传统内容产业通常以单向静态的线性传播模式为受众提供信息消费。随着网络技术平台和数字技术平台的应用推广,打造一站式人性化服务的“交互性”内容成为内容产业增值的新领域。“交互性”改变了传统内容产业“点到面”的传播形态,突破了以运营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业务界面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确立了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信息需求为目标的服务定位,从而生成扁平状的“点到点”的新型传播形态。这意味着作为信息接收终端的用户也能上传内容,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对人类未来的传播形态和社会文化将产生深远影响。

以用户为中心,就必须提高用户使用媒介的便捷性、参与媒介的互动性和内容服务的个性化。以IPTV为例,它以强交互性为依托,提供电子菜单、节目预约、实时快进、快退、在线支付、终端账号及计费管理等多种互动服务功能,用户凭借遥控器和机顶盒来操控互动电视界面,实现人机互动。这场从“有线电视”迈向“交互式网络电视”的革命,将带领电视观众告别单一被动的节目接收方式,走向集互联网、网络游戏、电视节目为一体的互动数字娱乐生活。

三、跨屏跨网: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传播渠道的全媒体构建

视听新媒体实现跨屏跨网融合的逻辑起点,是公众对信息便捷接收的需求。这不仅要求信息传输具有交互功能,而且需要具有联通性。随着三网融合技术条件的日趋成熟,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全媒体传播渠道的构建有望成为现实。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融合所形成的融合形态包括横向渠道融合和纵向渠道融合。其中,“横向渠道融合包括广电和电信的融合、有线和无线的融合、移动和固话的融合;纵向渠道融合主要是网络、终端和内容之间的融合”。

(一)横向渠道融合: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链的累积性增值

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是电信业和广电业两大产业的核心资源。在探索视听新媒体创业产业链横向渠道融合的过程中,广电与电信打破壁垒、双向进入极为关键。我国电信与广电在融合的过程中,仍存在重重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技术形态壁垒,广电网和电信网之间缺乏国家技术统一准人标准;其二是准入门槛壁垒,广电和电信分别通过IPTV牌照和电信增值业务牌照限制对方进入本行业;其三是产业属性壁垒,广电业“一对多”的传播形态具有党和国家“耳目喉舌”的舆论引导功能,若完全放开,按照电信业“一对一”的基准融合,明显是行不通的。

2010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包括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长株潭城市群在内的12个城市和地区,已经启动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双向进入”交叉申报工作,这意味着广电和电信的交叉融合已成定局。尽管启动“双向进入”和“正式进入”并不是一个概念,但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三网融合”已初见成效:南京广电网络、电信、移动、联通四家运营商已提前布局三网融合;天津联通与天津广电合作推出IPTV走进南开区学湖里社区,居民可通过全新铺设到户的光纤宽带,收看由光纤宽带网络传输的63套电视节目;深圳电信与深圳广电集团在2012年世界电信日期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底全面实现光纤到白……

由此,广电和电信破除行业壁垒、跨界融通,建立基于内容融合和互补优势的融合,是实现视听新媒体产业链的累积性增值,是从“零和”走向“双赢”的必然选择。

(二)纵向渠道融合:网络运营商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扩张

网络运营商不再是单纯的渠道运营商,而是从产业链的上游向下游渗透,并逐步转型成为集网络传输、内容生产、服务提供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在自媒体时代,每一台终端都是一个集成媒体和平台,“绝对权威”已经土崩瓦解,被传媒人奉为《圣经》的“内容为王”将被内容、渠道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整合局面所取代,而其核心价值就在于争取用户。

随着移动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新的应用模式应运而生。比如,“终端+业务”的一体化模式。智能手机终端将从单纯的话音业务拓展到包括话音业务、文字、图片和音视频传送等多媒体业务,包括支持邮件收发、网上支付、新闻订阅、交友聊天等互联网终端业务领域。以iPhone为例,它将完美的互联网体验移植到移动终端,打破了传统终端制造企业只能通过售卖终端赢利的既定模式,从而扩展了利润空间。

另外,还包括“软件+服务”的一体化模式。手机产业链的主体环节企业通过开发软件应用平台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诺基亚宣布全资收购Symbian,Google联合34家企业组建Android手机联盟。下游的应用提供商也不再局限于与运营商合作,而是加强了与操作系统厂商的合作。微软提出的“s+S(Software+Services)”战略、Google的Desktop以及Amazon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都是“软件+服务”的代表产品,以手机软件平台为核心的应用服务将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跨业经营: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赢利模式的多元化开拓

媒介融合将打破行业壁垒,改变传统媒介产业中垄断性较强的经济逻辑。随着“成本函数改变、市场规模扩大、市场细分程度提高、生命周期缩短,垄断的媒介市场结构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媒介产业与市场将变得更加开放”。在媒介融合冲击下,拆分、重组媒介产业链,开拓多元化成为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的赢利模式。

(一)创新视听新媒体内容产品的价值、品种和类型

为适应视听新媒体内容形态多元化和分众化的特点,传媒角色从单纯的信息者演变成为特定受众提供定制信息的“信息管家”角色。通过用户的个性化配置,海量信息被分流到多种终端,形成“沙漏状”的传播模式。创新内容产品的价值、品种和类型,是提升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核心价值的重中之重。针对动态、多向、分层的信息流动特征,媒介企业可以对不同载体的内容资源进行个性化、交互式、全方位的整合应用。

通过创作数字化、碎片化的节目产品,按照用户订制需求重新编排,实现多种传播渠道的上传和下载。同时,开发具有集成化、规模化的内容产品,增强内容的编辑、存储和传输功能。以ipad的软件应用商店App Store为例,它通过为第三方软件提供者搭建应用程序销售平台,受众可按收费和免费两种方式自行定制所需程序软件,打破了由传媒机构或运营商控制受众内容使用的既定模式。ipad没有设置语音通信功能,但用户通过下载Skype程序,可以实现网络即时通信和全球通话,获得高度定制化的信息服务。

(二)提升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价值通道的高效性

探索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的赢利模式,产业价值通道的传递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在价值通道的形成中,媒介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体系中利润的流动和分配,通过融合业态形式上的融合、运营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上的协作,创造出新的增值空间。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充分利用媒介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价值链结点,引进品牌授权、广告服务、信息收费和服务收费等商业形态。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网络广告、彩铃、短信、搜索竞价排名、电子书下载、音视频传送、注册会员收费、即时通信、在线支付、网络游戏,虚拟装备和道具买卖、分类网址和信息整合等,这些都是对价值链结点管理的结果。

(三)增强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链的延展性

媒介融合时代,视听新媒体的赢利模式将从“二次售卖”过渡到“一次注意力售卖”。在充分挖掘内容资源和受众资源的基础上,强化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信息的“组合拳”,实现新闻内容的价值增值和时间的自由设置,拓展视听新媒体在长尾市场的利润空间。

篇4

关键词:PTV 广播电视 电信 互联网

一、我国IPTV发展现状

IPTV作为电视新展现形态的数字新媒体,日益被用户所看重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与全球IPTV快速发展大趋势一样,随着国内运营商IPTV试商用的地区与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广大消费者对IPTV认知程度的提高,在用户规模总量偏小的基础上,我国IPTV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态势,IPTV用户总数已经从2004年的4.6万增长到2007年的120.8万。2008年以来,虽然处在电信业产业重组的诸项事宜未落定而造成不利影响的背景下,我国IPTV用户总数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底,全国IPTV用户数突破300万,与上年同比增长超过1.5倍。

IPTV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印证了电信业的媒体属性。就电视内容本身而言,与传统电视(有线、无线、卫星)相比,IPTV并无区别。由于网络互动性特征的存在,让IPTV更方便地提供视频点播、互动游戏等交互式增值服务。电信重组改变了现有电信运营商的格局,中国电信将是IPTV发展的先行者,中国联通是IPTV业务的追随者,中国移动将凭借其资金实力,将IPTV作为发展固网业务的主要手段,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助力。

二、我国IPTV存在的发展问题及其政策原因

IPTV代表着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我国IPTV发展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庞大的宽带用户群是IPTV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如何在宽带用户中大力发展IPTV用户,是电信企业等IPTV运营主体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IPTV是集互联网、电信、娱乐于一体的新型业务,它涉及PC终端和电视机终端。因此,传统的单一电信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IPTV业务发展的需要。从2003年至今,经过6年多的运营,我国IPTV运营商仍然面临运营模式和生态链的问题,如内容、运营模式、收费模式和生态链等,依然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各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已经找到了完全适合IPTV发展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与IPTV类似,从全球来看,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融合性业务商业模式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盈利的根本除了成本因素之外,扩大用户规模及提升其ARPU成为关键。数字电视的发展就是如此,仅依靠传统的广告盈利也有很多问题。

数字内容是IPTV等数字新媒体吸引用户的根本动力之一。随着数字新媒体的爆炸式增长和人均媒体消费的提高,内容为王的日子即将来临。但是,我国IPTV主要运营主体——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国有电信企业在内容上不具备竞争优势。我国互联网上混乱的版权状况和免费的业务形态,对IPTV内容价值形成较大压力。部分IPTV运营企业已经遭遇知识产权费用过大等问题;当前IPTV传播的内容主要以传统电视节目为主,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数字新媒体内容还相当缺乏。实际上,我国的传统电视节目也不能满足观众对媒体内容的渴求,只有15%左右的电视节目是首播的自制内容。

IPTV具有区域竞争市场特征。从竞争的角度来讲,每一个IPTV运营商所面临的竞争对手首先是当地的广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IPTV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当地的广电系统。目前,部分地区正在尝试从党建、农教等行业性业务入手,逐渐拓展与电信在IPTV经营上的合作范围和合作层次。

三、我国IPTV发展趋势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面临的长期任务。我国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等不同的网络设施产业,正加快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的步伐,是产业发展大趋势。在此背景下,随着2008年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包括IPTV在内的三网融合性业务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IPTV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个性化、人性化的电视节目内容和互动形式。随着应用的不断普及、市场规模的扩大,IPTV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进入,他们将为内容的创新、业务模式的探索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TD-SCDMA的大规模商用和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完成,3G已经走入大众市场。从用户角度来看,3G终端可以成为IPTV用户终端的有效延伸。借助于3G终端个性化,IPTV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将会得到极大释放。

随着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完成,运营商不同的发展战略对IPTV的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对于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来讲,IPTV都会是其业务组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已经获得IPTV牌照的5家IPTV牌照运营商已经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发力IPTV;而广电运营商通过数字电视双向改造和互动化也在推进向数字新媒体转型。2008年底,我国拥有300万IPTV用户,到2011年,我国IPTV用户总数将达到2200万。

产业共赢是IPTV和数字电视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IPTV的媒体属性要求IPTV运营商以市场为基础,以网络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积极与媒体、娱乐、信息内容服务合作。IPTV业务运营的核心问题并不在接入带宽上,而是在内容上,这是电信的弱项。因此,要满足市场需要就必须发挥IPTV与数字电视的功能互补性。除功能互补之外,还表现在覆盖区域的互补上。在那些有线电视不能覆盖的地区,IPTV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IPTV是下一代网络(NGN)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也是未来数字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业务形态。随着ICT的发展,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已成必然趋势。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电视机终端和PC终端都可以同时连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接入互联网的同时能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多种接入方式并存,保证以最优的方式提供单播、组播、广播和双向交互业务的发展,满足数字新媒体的需求,电信与广电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必然实现。IPTV和数字电视运营主体应该摒弃成见,相互借鉴对方发展战略、运营经验,共同推进三网融合,形成合产业共赢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四、促进我国IPTV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篇5

几种新闻客户端比较

说起并读新闻,笔者眼前浮现出几个具有类似属性的产品,浙江新闻、澎湃、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笔者尝试用图将这儿个产品的运作逻辑展示如下:

对这些产品进行区分的标准大致有两个维度,其一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其二是技术实现的基本方法。基本属性层面,主要看其内容选择上,是媒体新闻内容更重还是生活资汛内容更重,更倾向于媒体产品还是资讯类信息产品,或者说是媒介属性更重,还是平台属性更强;基本方法层面,主要看其以坚持传统的媒体生产方法为主还是更多使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通过比较,我们能够清楚看到这几个产品在定位上的细分差异,媒体属性最强的是浙江新闻,最弱的是今口头条;浙江新闻更多继承原有媒体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方法,包括内容生产模式以及推广方式等,而今日头条则完全是互联网手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内容的聚合。澎湃从自身媒体属性出发,将自己的内容生产能力通过一个新的渠道传播出去,建立传统传播介质和渠道之外的一个出口;而并读新闻则是根据市场上泛用户的资讯消费需求,通过技术手段聚合整理并推送信息。

并读新闻是什么

透过并读新闻主管方领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曹轲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我们可以总结出并读新闻的基本定位逻辑是:以泛用户为中心,提供满足用户资讯信息消费需求的平台级产品。其核心的内容出发点是以用户需要的内容为首选,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新闻资讯的聚合。

虽然并读新闻的投资方有传统媒体背景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但南都只作为投资方,作为其内容供应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其定位绝非一个成熟媒体的官方客户端产品。并读新闻与南都内部的南都APP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前者是基于用户中心资讯需求的平台级产品,后者是基于传统媒体内容的新介质和新渠道。

如果说南都APP是一个航行在内河的运砂船,那么,并读新闻更像是航行在公海上的远洋货轮。

这种定位是清晰可见的,我们从产品的外部表现就能够清晰感知到,然而在表象对位之外,并读新闻还需要承载另外一个重任,一个与本源定位没有冲突却更加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成为南都作为传统媒体在全新媒体生态卜融合转型的承载平台。

在全新的媒体生态中,虽然媒体功能需求依然存在,但是以纸作为核心介质进行信息传播的需求在迅速减少。曹轲先生也曾坦言,他很多时候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南部不冉印刷报纸,那么曾经优秀的媒体内容生产人员、媒体运营人员将如何继续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报纸没有了,人还在,人去向何方,这是传统媒体主政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微博、微信这种较轻的产品无法承载如此厚重的传统媒体运营团队的生产能力,传统PC互联网已经不再是用户消费和时间留存的主要平台,基于这两点事实,一条全新的路径选择逐渐浮出水面。于是,新闻客户端儿乎成为所有传统媒体融合转型首选的承载平台。

并读新闻如何创新运作模式

多数人都清楚一个移动端的客户端产品是目前承载传统媒体原有生产能力和商业模式存量的最好载体,然而如何实现这样一个产品的研发和建设,如何将这样一个平台级产品打造出来并与原有的体系有效衔接是一个难题。

经历了之前以PC互联网为核心平台的传统媒体转型和融合的1.0时代,多少内部的变革阻力以及离心力,特别是体制机制的限制以及技术运营能力的匮乏等,都导致了融合转型尝试的失败。

如今,如何通过一种新型的运作模式,包括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来实现融合转型新平台的建设,成为媒体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并读新闻虽然保持了传统媒体主导的一些特性,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拥有诸多创新性。

首先,并读新闻的运作主体与南都是资本合作关系,双方身份是合资公司的股东,虽然办公场所在报社大院,但并读新闻所在公司南华智闻公司是独立法人,特别是拥有独立的运营团队、完整的技术团队和独立的董事会。

其次,并读新闻的运营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在人才招聘以及薪酬体系设计方面也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完全去除了行政化的色彩。特别是在并读新闻上线推广过程中,选择了直接用钱来换装机量的市场化手法,而非通过传统报纸版面印二维码推广的方式,在推广渠道选择上也完全选择主流的应用推广渠道,包括百度应用、腾讯应用宝、360应用商店等渠道。

再次,战略布局层面、产品层面的核心决策权完全在南华智闻公司自身,其与南都之间的业务沟通通过行政手段的协调,最终落实到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南都只在内容方向上严格把关,该管的管起来,该放手的都放手。

最后,在具体业务层面,采取对等的业务互助方式,而非绝对的从属关系。南都的内容团队保持优质内容向并读新闻的输出,并读新闻会将用户的反馈信息,包括阅读行为数据等互联网化信息反馈给南都采编团队,增强了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接轨,从根本上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效率。

此外,并读新闻作为承载南都媒体融合转型的核心平台产品,其工作机制效仿了国内一些公司成功的模式,通过与市场化机构合资合作,建立起与内部团队拥有一定业务合作关系的独立法人实体,并进行独立产品开发和业务运营,再通过传统媒体资源和业务的合作和导人方式,实现渐进式的媒体融合,而非完全从传统媒体体系内部进行所谓的创新。

先异地新建新规则、新生态模式下的新业务产品,再将老业务的人和资源渐进式地注入到新业务中,这才是当下靠谱的媒体融合路径。

并读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和想象空间

并读新闻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其平台级产品属性以及社交平台的特征,在营销模式上采用了颠覆式的读赚天下模式,打破传统广告商业模式的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南都的媒体背景进行增值背书,最终商业模式的实现完全基于并友社群的爆发。其想象空间和商业模式的设计源自传统媒体的广告商业模式,却又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广告商业模式,最终回归到社群经济商业模式的体系之中。

读赚天下

“读赚天下”是并读新闻一个卖点,通过分享产品广告收入的方式,吸引用户的参与互动,最终颠覆式地改变传统媒体广告商业模式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改变支撑这一商业模式根基的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获益的痛点,通过广告收入二次分配、利益共享模式,最终实现普通用户权利的提升,使用户的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

互联网改变我们生活的根源,在于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于社会个体的赋权。传统媒体的广告商业模式中,普通用户贡献点击,却不能直接受益,免费为媒体打工的局面在互联网赋权的大背景下是无法继续维持的。因此,顺应这种形势变化的“读赚天下”模式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价值。

目前,“读赚天下”模式虽然也受到了诸多批评,包括能否持续下去,能否提高现金分成的额度以及兑换商城产品种类太少等,但这种充满了互联网精神的营销手法,具有明显颠覆式创新的营销模式,已经被更为广泛的用户所接纳,两个月不到,近500万的下载量和近乎于40%的日活率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南都背书

南都的背书,虽然在内容供应量、技术实现支撑等方面对于并读新闻的直接贡献看起来还微不足道,但是媒体背景的存在,完成了并读新闻技术驱动、UGC为主、PGC背书的资讯信息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能力,也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溢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未来,南都传统采编力量转型完成之后的支撑力量,是并读新闻开拓区域市场,进行信息和服务落地的重要实践主体。

并友“发并”

广告商业模式只是一个切人口,而真正的商业价值实现需要的是并读新闻完成平台级产品打造,实现资讯服务平台的产品定位之后,让社交属性明显的用户――并友在并友圈进行全新的商业模式尝试,让并友“发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玩法。

在曹轲先生看来,真正能够实现并读新闻未来商业价值的,除了目前能支撑其大部分运营成本开支的广告收入之外,平台级产品之上的并友社群的建立,基于并友社群之上商业模式的开发和挖掘,成为潜力无限的发展方向。

综观并读新闻的整体战略布局,基于用户(而非传统媒体的存量读者)资讯消费需求的满足是产品的入口,读赚模式利益共享机制是重要的营销手段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基于用户资讯提供和营销而建立起来的平台级产品是重要的支撑,最终并友“发并”网聚人的力量才是核心商业模式实现的终点。

在曹轲先生眼中,当并友真正“发并”那天,并读新闻可以很快实现众筹等模式,可以让并友在短时间内众筹建立一所希望小学,众筹一件大型家电,并在并友圈进行二次分配,基于并友圈细分用户需求的挖掘和运营又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传统媒体广告商业模式的承载平台只是一个起点,基于并友社群“发并”的社群经济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创新,才是并读新闻发展的最终归宿。

展望并读

“读赚天下”火了一把之后,后续并读新闻1.2版本将全面接入南都的原创内容,这种以并读平台为核心内容输出渠道的模式,改变微博、微信简讯抢先、报纸在后的工作机制,而是所有南都的内容生产和输出都以并读为第一平台,再基于对用户反馈数据信息的加工,形成微博、微信以及报纸版面符合其目标用户定位的内容输出。此举也将真正改变传统媒体内容采编生产的固有流程。基于南都媒体背书以及并友圈的再次升级,并读新闻在1.2版本中将真正开始其商业模式的探索之路,并读新闻的真正面目也会逐步浮出水面。

篇6

三网融合下产业重新布局的危机启示

1.规模化是报业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传媒产业中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悉,2009年电信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423亿元,而有线电视网络收入为391亿元,仅为电信行业收入的4.6%。①面对电信和广电行业规模的悬殊,广电当前最紧要的是全国范围的整合以实现经济体量的成长。聚合信息结点,扩大规模,成为广电行业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竞争的前提。

从现有的产业布局看,电信行业已经完成了跨省和跨业务的整合,形成了全国性的三家企业:移动、联通和电信,它们拥有优质的网络设施和成熟的市场运营能力。广电系统基本上还是实行“四级办广播电视”政策,有线电视网被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级传输网,其现状基本可以概括为“官办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政事不分”。现阶段,广电行业最大的优势是其丰富的音视频资源,但相对于电信行业的全国一张网和高度市场化,其“诸侯割据”的局面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恐怕不仅仅是规模层面的,更关键的也许是其市场运营能力乃至竞争能力的不足。

据有关消息,广电行业已经开始通过行政整合及资本整合两种模式对各地网络进行整合,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吉林、安徽及广西等省市已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的网络整合,河南、内蒙古已经整合到地市网络。全国各地广电统一技术标准以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将原有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联通起来,形成一张信息含量丰富的网,同时进行体制性的整合以形成行业合力,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与庞大的电信企业竞争和合作是当前广电行业的紧要任务。

随着行业壁垒的消除,传媒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相互融合,以及内容生产和网络运营业务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经济体量超大的电信行业对其他行业的渗透,将会造成传媒产业内外竞争强度的增加,竞争格局多变,对此,包括报业在内的传媒产业规模的扩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急迫的。

2.坚定了报业走全媒体发展道路的决心

三网融合使得广电行业直面挑战,对于同属传媒产业的报业,由于其主营业务是文字图片,三网融合似乎除了分流报纸读者群以外,对其业务的影响极小。其实不然,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已经或者将成为许多报业新媒体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网融合带来的产业和业务层面的巨大影响,在加剧报业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的同时,也坚定了报业全媒体发展、全方位打造信息产品的决心。

随着传统媒体发展增速放缓,许多报社都开始寻求新媒体发展战略。3G和IPTV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动了一些原来以图文为主业的传统媒体涉入互联网电视和手机电视领域,典型的例子是新华社和人民网网络视频业务的开拓发展。在2005年,新华社利用其政府资源和视频内容与江苏电信合作推出IPTV,今年,人民网也推出包括强国论坛、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等数十个视频栏目在内的手机电视。

报业包含内容生产和内容销售两个主要业务,其全媒体发展主要通过内容生产的多元化和内容销售的多渠道来实现的,内容生产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内容的文字化、图片化、视频化和音频化。内容销售的多渠道,主要是指内容不但可以通过纸质的报纸销售,还可以数字化以后通过计算机、手机以及阅读器进行销售。要快速实现报业的全媒体发展,需要在内容生产和内容销售两个方面的创新。

3.稳抓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发展契机

视频在计算机、电视以及手机上的销售,只是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一个方面,由于文字图片一直是传统报业的优势,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增值潜力,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为报业内容创新提供了契机。

移动互联网在3G的推动下迅速崛起,移动互联网兼具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特性,但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尤其是业务上。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与用户的身份绑定,使用户身份信息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甚至是个性化的信息消费偏好都可获取,另一方面,用户可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免费的公共信息的消费,所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个人化和公共化两重属性。由于互联网的公共化,很多信息都是免费共享的,传统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大致包括免费内容+广告投放、网上商务、信息增值服务,即用户身份注册+信息消费等方式。移动互联网可采纳传统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可利用其个人化特点,通过分析用户信息对用户进行细分,在“分众”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仍在不断摸索。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产业链由网络运营商、服务运营商、内容生产商、终端制造商组成。网络运营商是指电信企业。内容生产商是指内容的生产者,包括传媒产业中的报业和广电企业等,服务运营商是介于内容生产商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环节,如果将网络运营商比作高速公路,服务运营商就是高速路上的车,而内容生产商是车上的货品。终端制造商主要是指手机生产商。由于3G技术的应用,网络运营商已经不甘于仅仅通过提供网络通道收取资费,他们开始向产业链的下端渗透,例如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希望在手机支付应用中占据主导权。同时手机生产商也在向产业链的上端延伸,例如苹果及诺基亚等手机厂商,他们通过开发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搭建自有的应用平台,并将这个服务平台前置入手机中。另外,传统互联网的内容和服务生产商也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例如谷歌,它将搜索业务等服务前置入自己生产的手机中。移动互联网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新业务处于探索、挖掘和创新阶段,盈利模式亦未确定,对于报业的全媒体发展是一个契机。

截至去年9月,我国手机用户有7.3亿户,互联网用户有3.38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有1.92亿户。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同比增幅最大,比2008年增长了62.7%。从数字来看,手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空间无可限量。报业集团要深入处于初创阶段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除了要加强内容建设,打造独特的信息产品以外,更为重要的恐怕是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盟,更快地找到发展位置和盈利点,最终打造以媒体为核心的价值链。

三网融合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报业发展战略

1.加强企业联盟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产业,扩大规模成为传统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报业以联盟形式扩大规模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报纸行业内部的企业联盟,另一种是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结盟。

报纸行业内部的结盟方式主要是通过业务合作和资本运作的方式完成。对于省报所属的报业集团,现阶段这种结盟对象多以省内的地市报纸为主,例如大众报业集团与潍坊日报的战略合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肇庆市西江日报的合作,以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对浙江省9家县级报的收购。未来随着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报纸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全国性的跨省跨地域结盟也是必然的。

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结盟,主要集中在与新媒体业务相关的企业的结盟。这种结盟以业务互补为先导,以共同为用户提供应用或服务为目的。例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淘宝网共同打造网络周刊《淘宝天下》,以及新华社与江苏电信共同推出IPTV。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围绕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新媒体业务不断被拓展,作为内容生产商的传统报业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与上下游企业的结盟尤其值得关注。首先,与网络运营商结盟。报业集团作为内容生产商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始于手机报业务,电信企业在该业务中占主导地位。随着3G的广泛应用,报业集团可加大与电信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充分利用电信企业所掌握的用户资源,生产定制化、个性化信息以提高盈利。其次,广泛与服务运营商结盟,加大相互嵌入的程度,利用其市场运作能力促进报业集团多媒体信息的产品化。再者,还可考虑与终端制造商合作,努力将自有的独特的个性化信息或者内容平台入口预置到终端,以缩短产品与市场的距离。另外,报业也可根据新媒体业务拓展加强与其他内容生产商之间的合作。

2.再造采编流程,打造全媒体信息产品和服务

报业的全媒体发展,不但要求信息以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形式进行多元化表达,而且也需要信息在内容上有不同侧重,从而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报业的全媒体发展需要内容生产和销售上的双重创新,需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前提,重视用户需求导向下的信息产品以及服务的生产。

随着报业全媒体发展,其用户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报纸受众拓展到以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为终端的信息消费者。面对不同的信息消费者,信息的形式不同,信息的内容也需要不同的组合,从而使得信息生产和分发的方式也不同。换句话说,同一个信息源,对于不同的信息用户,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和方式也存在差异。面对这种情况,传统报业集团需进行采编流程再造,成立统一的采编中心,前方记者尽可能地将同一种信息用多种形式传送到采编平台以供编辑选用,编辑面对的也不仅仅是原有的纸质媒体,而是包含纸质媒体、网站、手机、电子阅读器在内的多平台的媒体束。同时,打通记者-编辑-信息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渠道。编辑利用互动平台与信息消费者充分沟通,然后根据消费需求进行信息加工,并将信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时传送至前方记者,使得前方记者的信息采集具有消费导向特征,从而最终将信息消费需求影响纳入包括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在内的信息生产中,这些消费需求包括信息消费的偏好以及消费信息终端的特点等。具体的采编流程见图1。

3.发挥自身优势生产有特色信息产品,打造移动互联网互动平台以促进信息消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信息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许多信息沦为公共信息,被公众无偿消费,作为信息生产商的报业,我们的首要问题是生产出个性化的和差异化的有价值信息。首先,要细分用户,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化地生产信息,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对于传统报纸的出版来说,细分用户意味着抓准报纸受众特征,将集团的报纸和杂志打造成为立体群落,每种报纸和杂志都拥有明确的受众群,在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发展。对于新媒体业务来说,细分用户的前提是通过平台打造海量的用户数据库,然后通过分析消费偏好对用户进行分类。其次,要改变原有信息销售模式。在原有的信息销售模式中,信息被用户主动消费,现在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信息终端,主动推送信息给信息消费者,改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

另外,信息互动平台是吸引信息用户,增加用户粘性,以促进信息消费的保证。报业集团可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平台建设,尤其是依托社区和博客,尽快建设手机社区和手机博客,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互动平台。

注释:

篇7

可以看到,手指正在感受报纸及杂志的改变,读新闻、听音乐、看视频,电子杂志正在为我们提供全新的交互式阅读体验,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数字出版行业的飞速发展。

让报纸变得触手可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出版行业迎来了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随之改变。相较于纸质书,电子杂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阅读起来更为方便、快捷。调查显示,2011年数字化阅读呈现明显增长势头,网络在线阅读人数同比增加11.1%。

的确,数字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前景广阔。新闻出版总署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

作为专业从事移动数字媒体平台开发和运营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成立于2009年的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天智公司”)凭借推出的基于SaaS云计算的“软出版”移动数字媒体平台,即维C平台,已与200多家品牌媒体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移动数字媒体战略方案和运营服务。

天智通达董事长兼CEO李极冰表示,“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业存在三大问题,即作者的版权、出版社的运营和读者的选择权,针对这些问题,天智公司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希望借助这种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的产业环境,即‘软出版’生态环境,为我国出版业的升级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通过与天智公司的合作,《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了采取付费阅读的互动媒体杂志《行天下》,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业界以及读者的广泛好评。除了高品质的内容外,还得益于维C平台为其提供的一站式移动数字出版整体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产品形式灵活多样,互动体验丰富多彩,既有书架式,又有资讯式。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解决方案赋予传统平面媒体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完整的独立运营商业能力。这一独立运营的模式使得媒体拥有独立品牌、独立定价、独立管理、独立以及独立推广的权利,其云服务的平台架构更是帮助媒体降低门槛、快速进入移动数字出版运营领域。

帮媒体拉读者引收入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市场,在此背景下,采用手机、iPad等各种智能终端读书看报已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移动媒体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媒体数量众多,竞争越发激烈,推出电子杂志后,如何推广、如何扩大读者群、如何提升广告收入,成为媒体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强大阻力。

对此,李极冰表示,为了帮助媒体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能够走得更稳、更快,基于维C平台的“天智触动”产品系列作为为媒体提供渠道销售与推广的内容商城,是面向用户的移动阅读门户,目前已可在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下载使用。 “天智触动”具备庞大的用户群积累、高品质阅读体验以及用户互动等特点。用户点击“天智触动”就像进入了内容商城,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图书和杂志。而“天智触动”其独有的“店中店”商业模式也为杂志社、报社等提供了市场销售渠道。

“除了为媒体客户提供内容商城外,我们还与合作媒体就广告层面进行联合运营。”李极冰介绍道,“作为全球第一家基于移动内容的智能广告平台,‘天智广告’平台能从内容和应用两个层面植入广告,并可对广告即时更新、实时监控,还可对广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计费。”

助力出版行业转型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内容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行业,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宋建新表示,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必须要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要在全国形成8~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建立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内容平台,要形成20家左右年产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

“为实现成功转型,对广大出版单位而言,他们目前需要一个从稿件编发到出版发行,从跨书、报、刊不同载体混合出版到不同区域读者用户综合管理运营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宋建新表示。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新闻出版总署在今年将展开一系列宣传与培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天智公司将作为新闻出版总署的官方合作伙伴,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与知识、移动媒体运营能力和产品解决方案,帮助更多的媒体以及企业实现移动数字化、信息智能化的成功转型。

冠军档案

成立时间:2009年

公司定位:专业从事移动数字媒体平台开发和运营。

员工人数:100人

篇8

>>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与管理方法研究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县级台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规律初探 地方广播电台微信官方公众号的“是”与“非” 浅谈高职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育人探索与实践 微信公众号平台与内容管理整合 高校校内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用户评价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广与管理策略研究 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运营住房公积金微信公众号的建议 “中华”号并非官方命名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体育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高校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 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的思考 微信公众号定位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与高校教学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实证研究 试论微信公众号著作权保护与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齐思慧,胡洪江.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如何做到国内报纸排名第一[J].中国记者,2015(7).

[3]王斌,王萍.新媒体背景下青年意见表达的特点分析:以社交网站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2(3).

[4]李明德,高如.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研究――基于20个陕西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考察[J].情

报杂志,2015(7).

篇9

【关键词】三网融合新媒体 平台化 终端 传播内容 经营管理模式

现代社会是在两种技术的推进下发展的,即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信息方面,关于生产、传播和信息的接收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一些传统的信息性行业正在多个层面、多种纬度上走向融合。这些传统的信息性行业,像电信业、广播电视业与新闻出版业等,传统产业界限也从曾经的界限分明变得日益模糊。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场信息业革命的规模是绝无仅有的,它催生了各类新的媒体形态,比如在电视方面有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广播方面有数字广播、卫星广播等;报刊方面有电子报刊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些新的媒体形态,这些新的媒体形态成为一支让人们无法忽视的力量,其有着传播技术上的革新与传播形态上的颠覆,并且搅动着传统传媒格局。三网融合对于新媒体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全面而且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三网融合是一种新的革命,并不仅仅涉及某些传播介质在信息中的更换交替,它还牵涉到三网融合中的两个全方位的革命――内容生产和管理体制。对于这种情况,本文从运营模式、接收终端、传播形态、经营管理等层面进行分析。

在大众传播时代,在三网融合中媒体商业模式和运营平台的重建是运营模式平台化的根本意义。传统媒体根据各自不同的传播媒介,在技术的限制下为大众提供界限分明的产品。“媒介融合”通过三网融合的发展进而促进生产、传播方式的融合。在这种融合而成的大传播格局下,“全媒体”就成为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平台化建设是在全媒体传播别值得重视的。相对于使用者而言,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在媒体向荣的趋势下通过同一个平台实现。此外,从某些角度来看,媒介产业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必然演化形态是媒体融合,也同样是一种以融合为生产方式的新型生产形态。

三网融合是一种纽带与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模式才可以在传媒产业中更具有竞争力?显然这种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平台模式”,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提供多种信息类型。“平台”是一种交互装置或交互空间,并在海量端点和通用介质基础上建立。它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通用介质(网络)聚合后连接海量端点来提供内容和服务,在满足用户的需求上,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提升海量端点之间的交互效率。由此观之,三网融合为平台化的趋势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这种平台化趋势将产生颠覆性影响,主要对象是媒体的生产和运营模式。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很多方面将发生改变。首先,在资源的观念上,开放将取代封闭;其次,利益观念上,从前的独占被共享所代替;再次,在具体组织上,对等协作替代了层级控制。就国外和国内方面来看,英国成立OFCOM,以及美国的兼并和联盟方式,都是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市场调节两个方面来实现广播电视和电信的双向准入,从而使技术和业务两方面互相融合,最终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IPTV作为平台的运营方,也在我国的发展中初步体现出这种转变。

在中国,对于三网融合的进程,接收终端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是不言而喻的。主导权经历了从“内容为王”“渠道为王”到“终端为王”的论争,而数字技术的推动成为新媒体接收终端发展的开端。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各类新媒体为用户实现了更多的服务,例如语音数据、音视频、远程教育和娱乐服务等。它们通过采用数字化的制作传播手段,以及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网络等渠道来实现。另外,它们有可能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利用彼此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的目的,而数字技术给他们提供了各类媒体相互融合的接口。

同时,在三网融合中,实现了最大化的传播覆盖。产品的差异性以及平均成本分别实现了最大化和最小化。信息可以产生多种价值的传播产品,也正是由于这些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充分整合运用各种传播途径,扩大了经济规模和范围的传播。同时,在接收终端中促成了多样化和多功能化。移动化的体现是当下最为典型的。新媒体的接收终端进一步多样化,可以说正是由于向移动化方向发生的转移。近些年,互联网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不仅仅来源于互联网的延伸,这一次浪潮与新型的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相结合。此时的移动互联网在手机上体现了最典型的应用。在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手机已经成为强大的媒体终端,然而,曾经它只是一种单纯的移动通信工具。现在各类型的融合新形式也纷纷呈现。这些融合的新形式,有手机中的报纸、出版、视频、APP等应用方面。各传统媒体也纷纷向手机媒体领域迈进。并依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发挥出手机的传播特点。移动媒体在三网融合下的发展空间也将更为广阔。

例如,在3G中,用户的一些需求在无线网络传输速度和资费下降的情况下被极大地刺激,我国用户通过手机这一媒介上网的数量急剧增加,在2013年1月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截至2012年12月底已经有4.2亿,远远超过网民整体增幅,年增长率达18.1%。另外,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在网民中的比例也达到了74.5%,此时,在网络的使用中,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已逐渐上升并变得更加稳固。三网融合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输渠道,它的发展还将继续推动新媒体的多功能化。三大网络及其终端给用户带来了便捷的体验,也实现了功能上的更好融合。通过相应的软件,可以满足用户在电话、电视、网络等多种需求上的“一条龙服务”,这种方式极大地避免了资源方面的浪费,支持用户所需的各种特性、功能和业务。曾经有学者指出:“对普通百姓来说,手机、电视和电脑最简单地实现了‘3屏’的相互融合,手机可以看电视、电视可以上网打电话、电脑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也相互交叉出现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项目论文;项目编号:12532184)

参考文献:

[1]黄春平,余宗蔚.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数字内容的监管难题与解决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篇10

最近,媒体圈里频传资深媒体人离职消息,从南方都市报总经理陈朝华到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再到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这些集中爆发的新闻在新闻圈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更有甚者借题发挥,将《南方报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内刊)的一组离职人员统计数字拿来说事儿,作为这一轮媒体人离职潮的佐证。

然而回望新媒体兴盛以来媒体人几次大的离职潮,任何一次离职潮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特征和深刻背景,每一次离职潮过后又会出现一些新的机会和新的气象,周而复始不断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进步。

媒体人离职潮1.0时生在2000年左右,一批新闻业务过硬,并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媒体采编人才加入互联网新媒体,大多发生在以新浪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兴起之后短暂的一年左右时间里。

虽然那个时候这些门户网站依然需要转载传统媒体的内容,传统媒体依然处于相对强势地位,但是一些嗅到新机会的从业者早早接触到互联网新媒体,并开始尝试性加入其中,担当起与传统媒体沟通的纽带,同时在新闻把关方面发挥作用,一般是以副总编辑以及新闻总监等身份加入。

随着业务发展壮大,这些早期进入门户网站以采编出身为主的媒体人,逐渐成为门户网站内容部门的核心负责人,并且在后续的时间里,继续从传统媒体中吸纳一批又一批优秀媒体人。

随着门户网站发展的日趋稳定,一批早期进入互联网门户网站的内容高管,经过互联网公司技术、产品、运营业务的洗礼,纷纷走出去创业,包括网易帮、搜狐帮等群体,大多是第一批进入门户网站的传统媒体人,而留下的核心岗位,特别是内容部门总监以上职位,几乎都是后续几批招入的传统媒体人。

媒体人离职潮2.0时代,一些采编出身的,较“活”的媒体从业者,以及一批较有商业头脑的广告业务员,拥有与企业主的良好关系,纷纷离职兴办自己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也有的加入了一些大企业和公关公司,大多从事品牌以及公关业务,其核心优势在于与传统媒体业务体系的良好关系,能够将资源人脉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当然也不乏一些人利用体制外的身份,与体制内部曾经的同事进行一些对缝儿的生意。

媒体人离职潮3.0时代,一些具有一定积累,并且在传统媒体内部经历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后,收获了不少的新思维和新理念的媒体人,纷纷向甲方企业流动,而此时的传统媒体人到一个新的企业之中,已经不再从事过往的单一品牌传播和公关类工作,而是扩展到诸如市场、运营、销售、战略、新媒体、电商等多个领域的具体工作。这些岗位虽然对媒体人过往的媒体从业经验有所依赖,但是综合素养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职业方向;同期离职的另外一批人主要是进行独立创业,围绕新媒体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自主创业,真正投身到商海之中。

当下正在发生的几乎是后3.0时代的离职潮。一些对于互联网社群概念有较深刻理解的传统媒体人,通过媒体从业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以及较强的社会资源聚合能力,开始通过线上产品、线下活动等多种方式手段,诸如私董会、创业新媒体、线下O2O沙龙、投融资服务等,来实现社群圈子的打造和经营。他们将曾经媒体人身份积累的资源价值最大限度地变现,而对于所谓的商业模式的直接追逐并不那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