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14 17:0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由于体制、认识和现有制度缺陷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相关制度、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等一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意在找出这些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缺乏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由于其本身性质的特殊性,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部门员工都将重点都放在公共服务上面,注重的是对政策的执行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单位领导甚至对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一窍不通,只能从财务人员那里告知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的领导在面对单位的经济决策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对财务工作的干扰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2.事业单位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由于上级部门在专项资金的拨付前缺乏科学和专业的论证,使资金与相关的项目脱节严重,而且在每年的预算决算中存在太多的专项经费支出,对专项资金管理的不严格,对范围界定的不严谨使得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存在模糊性,给挪作别用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较多的为坏账、呆账。再加上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往来款项呆、坏账的处理做出规范,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还让一些相关责任人逃脱了惩罚。
3.预算管理薄弱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保证,是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目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预算工作多对重于形式;二是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一些单位未将应纳入统一核算的预算外资金纳入,或预算编制远远超出实际,架空预算管理的约束,为争取更多的预算资金,故意高标准编制预算,使预算编制的方法本末倒置;三是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支出控制不严格,超支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超标采购汽车、超标发放福利、招待费用等,另外有些预算单位的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也随意改变预算用途,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四是预算的事后控制做的不够好,事后对预算的执行状况分析不够详细,导致对以后年度的预算指导性不强。
4.缺乏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缺乏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尤其是在实施了集中核算制度以后,各单位只设一名报账员办理日常的收支业务,定期向中心报送单据,做账。这样以来报账员实质上履行了会计与出纳两个职责,二者之间的制约作用变不存在;二是审计工作不到位,一些部门甚至没有设置审计岗位,或者审计岗位由财务部门兼任,内部审计的缺失也导致了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1.更新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也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领导应逐步从原来粗放型的管理观念向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上来,应运用科学的手段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应树立新的现财观念,一方面树立竞争意识,提高单位的抗风险能力,一方面要树立经济效益观念,在筹资投资等财务工作中注重投入产出比,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力争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最充分最高效的产出。
2.加强事业单位制度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完善有效的制度约束体系。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针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车辆管理制度、接待制度等;二是专项的管理制度,针对涉及资金的重点项目应完善专门的管理制度,如预算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制度,完善这些专项管理制度能从资金的出入这个关键点上起到约束作用;三是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如奖罚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对制定的各种制度设置二次保障,通过约束机制的建立敦促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以防止各种形式主义的出现。
3.深化预算管理工作
深化预算管理工作,加强预算管理,应做到:科学方法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深刻总结预算执行结果。
首先,事业单位应改革预算编制方法,根据往年的预算计划中取得的经验合理的调整预算计划,制定年度计划后将其细分为月度预算计划,将预算的绩效作为预算资金使用的衡量指标,从而正确引导预算资金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的部门流动。其次,各事业单位还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建议预算控制制度,一方面是为预算的严格执行保驾护航,保证预算的严格执行,严格控制预算支出,确保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预算执行的全面监控。最后是做好预算考核工作,预算考核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是预算控制和预算改善的基础,能对下个年度或季度预算的编制起到警示作用,是预算管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事业单位应以预算的结果为基础,综合考虑影响预算执行的各方面因素,及时找出预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另外根据执行结果的好坏对预算执行人员给予合理的奖惩措施,以起到激励和敦促的作用。
4.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的完善要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进一步的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法规体系,针对近几年来事业单位财务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规范,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有法可依;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加强职业再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更要普及相关法律教育,做到知法守法;再次,要建立能够量化的财务监督机制,通过量化的监督使之具体化,明晰化,通过可以界定和可衡量的标准来监督和考核能提高财务监督的可操作性;最后,应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体系,内部监督控制系统是各种财务制定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一方面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和人员配置,另一方面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包括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的完善财务监督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琳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财会研究.2009(15).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必要性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关系着其日常工作的基本实施和工作效率的保证,对于完善和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职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不利
良好的制度应该同样具备良好的制度监督体系。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节缺乏有效监督,大都没有明确的内部监管部门,在财务方面依赖会计人员的自觉和总会计师的过问进行简单的财务监督,在行政事务方面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案与措施。由于监督检查机制的欠缺,单位内部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公务人员便对日渐丰富和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显示出抵触和不满的状态,表现在工作过程中的低效率和不作为,相关的情况在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中恶性循环,造成单位在相关事务中整体效率和功能性的缺失。同样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监督方法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实处,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控制和事务办理效率改革态势的疲软。
(二)会计报表编制的内容完整性不高
当前事业单位施行统一的会计表格样式,已经对过去不同业务部门使用不同会计报表的不合理情况做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完整性依旧不高,缺少必要的表格如收支明细表和现金流量表。对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核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核算基础与企业单位不同,同时在一定时间段内发生的大额现金交易量不大,导致了事业单位会计们相对于企业单位的会计而言,具有明显的业务迟滞现象,该核算的事项没能及时核算,相关的财务报表长期缺失,对单位系统内部的财务和资金周转状况造成了不利影响。会计报表完整性的缺失还体现在对相关财务指数的漏报与错误核算,会计报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各项数据和指数都对财务报表分析其整体财务状况有较大的帮助,目前事业单位对会计报表中相关指数分析的缺乏代表着其财务分析体系的不完整,这将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财务系统的完整和效率程度。
(三)单位人员的内控意识较差
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良好运行的基本前提,与企业相比,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缺乏基本的内控意识,认识不到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在,更严重的是罔顾内部控制条例而在实际的财务或者行政工作中各行其是,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贯彻。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强化监督检查机制
监督检查机制是事业单位制度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具体做法如下:1.将单位内部监督小组设立为常驻机构,接受单位各级各部门的投诉和揭发检举。对财务和行政乱象进行有奖举报,并保护举报人的信息。以此做到单位内部团结为一个整体,将内部控制工作做到实处,进而对单位的发展和决策进行积极的协助和帮扶。2.内部监督机制直接由领导层进行设计和执行,监督管理的结果也需直接向管理层报备,做到对单位事务管理的直接把控,明确行政工作运行的最新状态,只有通过此种方式,才可从根本上杜绝内控乱象,营造制度强硬、执行有力、监督及时的现代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二)加强管理,发挥会计报表的重要作用
会计报表是事业单位中一项重要的事务性报表,发挥其重要作用就要求会计人员从思想意识形态上转变对会计报表的传统观念,加强对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审核和管理,事业单位应责成专门的会计事务巡查人员定时地对会计报表工作流程和工作进度进行检查,明确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将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都明确管理细则,做到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被放过,全面提升会计报表的编制水平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对会计报表的重要作用进行发挥,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单位人员的内控意识较差
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更为专业化的团队,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人员配置标准仍不统一,彼此间业务水平差距较远,难以有效的协同工作、提高效率。这对于准确贯彻单位相关财务政策的要求无疑十分困难,这也造成了单位内不同职位的职能不明确,行政管理低效率的现状。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转变传统工作观念,树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工作团队,这要求单位内部经常组织相关业务的培训和讲座,根据单位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条例,及时更新行政、财务、人事工作系统中的弊病和不必要的人员或者能力不达标的人员。其次,单位上下全体要明确相应部门的准确职责,做到积极配合、全面协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立和改革也逐渐变得重要,在现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对于我国整体的财政规划和分配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管控的缺乏、事业单位会计的不作为、能力的缺乏等导致现行的事业单位工作体系松散、办事效率差等问题都急需要针对内控制度的改进工作来完成对其财务以及行政工作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从源头上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武骞.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J].现代商业,2014(30):17-18.
[2]王晖.对我国事业单位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的探讨[J].企业经济,2015(6):36-39.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对策
会计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合理、有效地配置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要素资源,因此,在新时期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对促进气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目标的顺利完成,以及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气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机构设置缺陷
截止目前,气象行政事业基层县级单位因为编制等历史原因,导致了单位没有专门的计划财务机构和专职财务人员,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和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随着国家财经纪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种财务机制职能的缺失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完全不能适应现代新型财政管理框架对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需要。
2.内控管理方面尚存在侥幸心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过去那种“对内部管理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重视不够,严重存在着“重建设、轻执行”的错误倾向,导致内控制度建设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等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和措施,现在,各单位负责人开始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比较重视,但是可能因为“宁做加法,不做减法”的管理意识影响,在单位管理层面部分地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含糊,制度执行模糊化,上级检查难取证”等侥幸心理。
3.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一方面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但有些制度已较陈旧,不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要求,需要及时进行清理,特别是因为国家方针政策和主管部门管理要求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单位制度以便适应新形势要求;另一方面针对上级主管部门新出台的管理办法,没有及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4.尚存在着财务报销管理流程不规范的地方
部分气象局机关单位,注重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采取按处室分“常规”和“非常规”编制预算,将机关全年的预算细化到处室,一定程度地加强了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和预算执行的可预见性。但会计机构和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的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却采取各处室预算的总额控制包干办法,将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设备维护、劳务费分解到各处室。在具体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只要处室负责人认为在年初预算的范围内,即可以凭自己的审批签字,代替会计机构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的审核程序,直接到会计核算中心申请费用报销。会计核算中心的主办会计,依据年初预算总额,审核原始凭证的合规性,只要不超过各处室的预算限额,凭处室负责人的签字即可报销。该做法简化了财务审批流程、放松了财务审核“一支笔”要求,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处室年底在年初预算总额未使用完毕时,突击花钱,集中购置办公用品、发放劳务费、列支维修及打印耗材和招待费等现象。检查发现,个别处室年底集中报销,几万元打印机耗材其中包含四五千元的打印纸,不排除有所报发票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情况。
5.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作用未充分发挥
迄今为止,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还没有充分发挥“一审二帮,预防风险”的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人员编制也严重缺乏,检查、监督的力度和范围难以覆盖管辖范围的所有财务管理基层单位。因此,部门内部控制风险、预警评估的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
二、关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1.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中机构设置的缺陷
受气象部门管理机制、体制影响,多数基层台站拥有的财会力量并不雄厚,管理和监督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问题。近些年来,气象部门所出现的一些违规违纪违法案例正是由于基层台站长期处于财务管理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到位、资金管理失控等因素造成。因此,气象主管部门不断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强对基层财务工作的监控,切实采取措施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如通过“资金管理规范年”和“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整治”等专项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气象单位财务管理;通过召开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基层气象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活动,有效实施了“县账市管”财务管理新模式,对基层气象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实施了有效的监管;通过“气象部门计财务业务系统(一期和二期)”的建设,基本实现了气象部门内财务给你监督的网络化、实时化等。因此,气象部门通过这些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建设,基本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贯穿于部门内会计核算业务的各个环节,发挥了监督检查的预警、监控、评价和反馈职能。
2.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
一是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学习,真正从内心深处理解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理解内控制度关系到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架构、职责分工、预算、采购、工程等所有方面,要从各方面分析其原因,找其根源,最终才能逐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与控制;二是要加强对单位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宣传,加深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与认识,自觉落实相关制度要求。同时,借助有效、完善的内控制度,实现对内控工作的监督,尤其完善与实施重大决策审批制度,防止集体、个别领导权力过大情况的出现,真正克服过去那种侥幸心理,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才能认真地去组织人员抓建设、抓落实“双管齐下”;三是考虑到2014年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加入基建并入“大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诸多新内容,要求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深切领悟,并积极付诸实践,将各种风险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促进发展战略与经营指标的顺利实现。
3.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及体系
第一,确保组织结构设置的合理性,明确管理职能,给各组织负责人划分明确的责任权限,积极完善责任分配、授权方法。第二,充分以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结合单位其他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完善的内部控制绩效管理和考核办法,明确各自不同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经济活动风险识别、防范和应对,形成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有步骤、有层次地构建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控制体系,切实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三,单位文化要渗透于内部控制活动之中,引导培育职工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督导职工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4.加强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
强化内、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加大执法力度,如某省级气象部门省级机构针对人员不足省级检查难以覆盖全省所有单位的情况,专门与财务核算中心一起建立了“兼职审计员”制度,并行文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有效加强了对所有气象基层单位内部控制的检查与监督力度,增强威慑力,同时,单位负责人派专人评价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并根据情况出具相关的评价报告,尤其立足实际构建完善的监督检查评价制度,明确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的频率、范围与方法,详细规定监督要求及程序,加强经济活动风险识别、方法与应对研究,从财务角度出发构建相关的预警系统,有效杜绝重大经济风险的发生。
内部审计人员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方式对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详细了解内控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另外,构建合理的信息沟通机制,注重电子网络技术规律的研究,明确电子网络环境下内控监工作发生的新变化。内控人员应掌握环境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晓梅:浅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3).
篇4
1.预算编制的过程简单,时间短,质量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该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单位应该设置充足的时间来编制预算。现在,多数的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导致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理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就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标准。另一方面,预算编制应该是单位各项事业运行的起点,在整个单位的预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单位应该留给预算编制人员充足的时间,便于他们核查各项支出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但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这就使得预算项目指标不能得到充分的认证,缺乏预算编制的可信程度,使预算编制在初期就不能保证质量,也就更不必说预算的实施执行和监督工作了。
2.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内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有些财务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造成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
3.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内部财务管理体系、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等。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确保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前提。然而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不全或根本没有,有的即使有还是多年以前的,根本不能适合当今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还有的单位制度比较健全,但没有得到严格贯彻执行,已订立的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考核工作业绩的需要,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部分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已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部分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
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层次不齐。财政的改革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要求较高,使得财务人员知识不能很能好地衔接。其次是近几年财政改革事项涉及面较多,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对部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单位放松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没有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法》、《预算法》、单位财务管理等实施所产生的影响,使得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思想仍然存在。第三是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一方面预算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不健,使得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另一方面,会计主管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除了限期整改,侧重于教育为主,处罚力度不够。
三、强化预算执行的建议
1.预算编制要科学
预算编制不科学,即预算没有完全反映单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如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会造成在某些方面资金预算不足,不能满足行政需要。某些方面资金预算过大,不使用,形成大量结余,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使用,就形成挤占挪用,违反相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因此,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即执行好预算,首先要编制好预算。
2.预算执行需要沟通和协调
执行好预算,有赖于沟通功能的发挥。沟通的功能包括减少预算执行的障碍和便于预算目标的实现两个方面。协调功能,主要是协调行政单位在人员、资产等方面的资源利用,调整预算执行活动使其与预算环境相适应。
3.建章立制,严格执行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大预算监督力度 新晨
预算监督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由于独立性不强,主要反映在机构不独立,有的从属于监察和财务部门,不便于独立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老化,知识更新不足,适应不了工作需要。审计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虽然二者比内部审计独立性强,但监督力度上都有不足。政府审计由于被审计到位众多,审计间隔时间长,影响审计效果。社会审计,有的过于考虑审计成本,审计效果打了折扣。总之,预算监督的不到位,在单位预算执行上没有起到促进作用,会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俊红: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4).
[2]田芸: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今日科苑,2008,(02).
[3]唐晓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5,(01).
篇5
关健词 有效结合 统一配制 规范管理 共享共用
一、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
1.预算编制是指各政府部门、预算单位制定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预算活动。预算编制应当遵循国家统一预算编制原则,按照规定的编制办法和程序进行。
2.资产管理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所开展的管理资产的活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有助于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实行统一安排与统筹监管,维护资产和财政预算分配的公正公平。节约资金,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并对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加强资产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整合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推进节约型单位建设。并通过结合预算资金的管理来促进预算方案的实施,保证资产购置科学、合理、处置得当,有效增加资产使用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可能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想法认识不到位。各行政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对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单位并没有认识到编制资产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存在很严重的“重购轻管”的现象,存在报送相关部门不及时、内容编制不全面等问题,有些单位对资产预算理解存在较大偏差,申报资产随意性较大,限制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2.预算编制品质不高,基础工作不牢固。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账实不符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没有系统地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填报的资产基础数据不准确;对资产的现状了解不精确,盲目编制预算,致使预算编制脱离实际情况,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使预算中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资产使用和需求状况,造成预算编报品质不高。
3.资产配制不规范,不同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差别较大。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同,必须根据各地区单位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现今并未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资产配置标准制度,现有的配置标准仅对部分房屋、车辆有明确规定,但配置的标准又与实际差距太大,大大加深了预算编审的难度。各地区、各单位资产配置不公平,还直接影响了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加了财政预算的负担。
四、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几点建议
1.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情况,分别制定统一的资产标准配置。结合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各单位的配置标准,保证资产配置标准运用的科学合理化。要具体解决满足单位发展、运行需要配什么、配多少资产的问题,即要根据各单位人员编制、性质,明确各单位各类资产配置的数量、价值、使用年限等相关指标,从而有效控制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防止资产资源闲置和资产投入不足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双重情况,提高资产使用率。财政预算等相关部门应积极相互配合,深入实际,以最终达到预算编制的细致化、科学化,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公平公正、优于管理为原则,抓紧制定修改相关标准。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及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建立相关人员责任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总体认识,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按要求系统编制预算,并及时申报,克服预算基础数据不实、品质不高、随意性大的问题,改变资产占用和处置随意的观点。建立相关人员责任制,主张给予管理者充分的管理自,将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的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以达到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
3.加大力度做好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完善预算管理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编制资产卡片,记好明细帐,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要编制资产购置分配和使用处置的明细预算,以准确反映资产增减变化,明确记录资产来源和资产去向,把日常资产管理工作程序化,把预算编制工作重视化,单位各部门要紧密配合财务部门,在充分调研取证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编制资产预算,达到预算编制细致化。
4.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有效实行全程化监管。
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成立专门负责小组,以确保有关预算编制管理的政策方向,并提出预算编制的方针和程序,审查批准单位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方案,根据需要就各部门预算加以调整、汇总,对汇总的预算进行细致的审核,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本单位总预算,实行全程化监管。预算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完善审核流程,加强对资产和预算的总体监管。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预算管理的严密性,充分发挥审核监管、财务检查的作用。
5.充分发挥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灵活性,构建资产共有共用体制。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需要和特点,结合各单位存量资产使用和闲置状况,合理安排,通过建立共享共用体制,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围绕总体目标要求,总体设计,分类推进,逐步完善共享激励机制,减少和避免盲目配置,避免浪费,从而不断优化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相结合,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措施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及复杂程度都不同于企业,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集中核算应运而生,相比单独核算,集中核算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与原单位解除了依附关系,不受人事管理和工资的影响,无经济利益关系,从而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使其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的强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程度,做到监控财政预算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
第二,强化了资金的统一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之前部门、单位各自在银行开设账户的模式,而是集中单位的财务资金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统一调控与监督,科学安排使用。资金的集中加大了预算制定的有效性,也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三,优化了组织机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会计集中核算是由财政部门选派会计人员,使得会计核算的水平不再受单位资源的限制,专业水平的提高,使得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提高,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三统一模式的管理,即档案管理、财务审核和银行账户的统一,不但减少了管理费用的支出,避免了人员的浪费和机构的臃肿,而且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深化反腐倡廉,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由于统一账户的设置,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做到全过程监控资金运动,严格把关,拒绝处理不合理及违法支出,从而从源头上防止行为的发生。并且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使会计人员独立性大大提高,不再像过去受待遇方面的牵制,排除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使得会计人员可以更加公正和严格的审核,摆脱了受制于单位负责人的种种弊端,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更好依法行使会计法赋予的职责,敢于对支出的合法性做出质疑,及时发现假发票等不正当支出行为,保证支出的真实和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会计集中核算执行过程存在的财务问题
第一,部门预算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统一账户管理提高了预算的有效性,但是由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如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没有做到全面预算,因此会计集中核算的优越性只能在有限的资金管理中体现,而不能有效强化单位收支管理。
第二,核算资料不准确,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集中化带来的结果之一是与财务管理的脱节,独立于单位,可能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熟悉,尤其是单位的专项经费及往来款,这样导致专项经费的使用不科学,或者不能做到专款专用,以及往来款项账龄划分不准确,不能与上年衔接,或者不能做到谨慎性原则,合理计提坏账准备,长期挂账等。同时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还受报账会计水平的影响,某些纳入核算单位的报账会计是由原来的出纳担任,他们对会计核算业务并不热悉,不具有会计上岗资格,不能准确填写资金来源、开销项目,一些单位还存在财务移交会计核算中心时,财务与资金移交不彻底的现象。以上两种因素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造成会计信息可能失真。
第三,真票据、假业务的报假账现象。会计集中核算后,与财务管理脱节,会计核算中心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只能根据上报的资料进行做账,做账人员的责任演变成主要是审核票据的真伪,而不能审核经济业务事项的真实性。这样,会计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给一些单位制造真票据、假业务事项的可乘之机。
第四,弱化了单位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会计核算集中化后,弱化了单位内部牵制及内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与出纳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而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只设一名报账会计,往往由出纳担任,财务会计置身单位外部,了解单位情况有限,虽然在记账时,也具有牵制和监督的职能,显然不能深入监督,实地实时监督,难以准确辨识发票的真实性和支出的合理性。记账时,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往往是根据报账发票的手续完备性和票据规范合法性,来判断业务内容是否真实。这就使得一些单位将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公款旅游等通过开具会议、修理费、代办费等合规票据列支合规化,造成了新的监管难题。
账外资产也逐渐增多,由于管账与管物分开,一些资产,尤其是基建、捐赠、划拨形成的资产,单位只负责使用资产,而不及时上报会计核算中心做相应账务处理,或者等到年末时才做处理,或者直接不上报,如单位内部再缺少资产台账及固定的科学的资产盘查制度,会计核算中心就很难发现问题,很可能形成账外资产。
三、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措施
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行政事业单位采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精简了机构和节约了人力资源,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但是同时由于制度不完善、不成熟等原因,现行的会计核算还存在以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着提出几项建议,希望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第一,健全预算制度,全面预算,强化预算管理。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实行全面预算,首先,年度预算要覆盖部门各类不同性质的所有财政资金。其次,部门预算要统筹安排部门的各项资金,以综合形式编制预算,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最后,针对现存的各单位部门预算制定不科学、不实际的情况,应该进行预算改革,做到预算范围要广、要细、要早,既有刚性,又有灵活性。预算要细化到每个项目、每个人,提高预算的覆盖面;提前编制预算,充裕的时间有助于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质量,预算也要随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不是只负责制定,而是从预算编制、下达到资金拨付及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第二,切实提高报账会计队伍的会计水平。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部门只需设置报账会计,不需要做账,但是各单位的财务职能没有改变,会计责任主体也没有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项新的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如部门预算等,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要求反而更高了,因此,统管单位应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重视,单位的报账会计除了提供会计资料,应对单位经济业务足够了解,因为核算中心做账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受其提供信息的影响,提高报账会计整体素质势在必行,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也不得疏忽,有能力、有道德操守的报账会计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第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为了使相关部门有法可依,在会计法中,应当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变化予以细化和明确规定,不清楚的地方予以说明,同时使出台的法规文件具有特色,以便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得以体现。
第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力度,完善外部环境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也不容忽略,各单位、部门才是最直接参与经济业务活动的主体,保证账账内外合一,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如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钱账物不由同一个人管理,严格科学的授权审批制度等,建立相互牵制的制度,定期财产清查和内部审计等制度,改变报账会计人员仅仅报账的现状,提高到相应的审核、监督,提高会计内部监督的能力。这样,与会计核算中心执行的外部会计监督职能相互约束,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发挥,保障了会计资料的完整性。
第五,处理好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关系。会计主体及会计核算的责任仍在单位、部门,资金所有权、调度权和财务自仍在单位、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作用,只有明确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心各自的职责,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中心必须要从核算型转变成管理型,根除单纯核算职能的观念,从制度上保证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核算中心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23).
2.张兆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发展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09(12).
3.沈亚国.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完善[J].国际商务财会,2010(9).
4.张琛.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J].商业经济,2011(12).
5.杨青.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弊端[J].中国市场,2010(9).
篇7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水利事业单位是以履行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宗旨,参与水利建设和发展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单位。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试点为契机,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动力,充分依托已有的管理优势,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并举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为长效机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本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系统化与常态化。
一、内部控制理论及其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解析
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旨在对于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和项目管理等七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并提高部门整体的内部管理水平。
(二)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及目标
1.内控原则
从内部控制原则上来讲,组织并实施内部控制与管理办法,要结合单位管理中的具体管理实务和管理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规范性的管理。根据水利事业单位中的特点,在内部控制的组织和建设上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全面性原则。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要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水利事业单位的全面控制。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风险。
(3)制衡性原则。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旨在实现其内部机关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4)适应性原则。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经济活动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进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2.水利事业单位内控目标
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其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安全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水利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目标可以详细的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内部控制要起到合理保证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这三方面的作用。其次,内部控制要有效地防范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舞弊现象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二、水利事业单位内控建设设计
(一)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管理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围绕的是制衡机制的核心思想,其内控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事业单位内部重大项目建设和大宗经费开支进行决策与管理。首先,在事业单位内部重大经济事项管理过程中,首先根据支出金额的不同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界定。水利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项目包括年度部门预算、水利建设项目计划、需要二次分配的资金项目计划、大宗办公设备及固定资产处理事项等。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指导思想,对重大经济的管理通过提出事项、列入议题、会议准备、讨论决定、形成纪要和正式支付的决策管理过程进行相关的裁决,并由相关组织部门分工负责落实和实施。
(二)关键岗位职责的明确
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要求对管理部门的各岗位进行细致地分工,并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来保障内控管理的顺利实施与进行。内部控制管理设计的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三)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的确立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机制也是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工作应由单位财务部门组织实施,在展开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前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并按照制定风险评估方案、具体实施风险评估、汇总编制风险报告和风险结果报送与应用的工作程序进行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
三、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亟待完善
1.管理层的内控管理理论与实际管理工作衔接较差
目前,随着市场环境压力的增大,水利事业单位开始普遍根据自身的管理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的建设、落实和执行上,仍然难以起到全面控制的作用。由于目前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组织与落实,在综合管理上财务部门同事业单位其他部门之间在管理理念和沟通上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在控制层面上也没有实现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水利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文化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内控管理理论同实际管理工作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的预决算公开更是的焦点。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完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对合理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管理组织结构尚需完善
目前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以对其内部重大经济事项进行控制为目标的控制与管理手段。在组织结构设立上,内部控制主要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组织、协调与管理。虽然目前财务部门在内控管理的理念和制度上为了实现管理的制衡性,采取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及归口管理制度等,然而在控制的力度和范围上来讲,由于缺乏独立的内控专职机构,由财务部门主导的内部控制依旧偏重于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例如,部分地区的水利事业单位分属于不同层级的政府或水利行政部门管辖,导致了水利事业单位资金、资源和人才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制约了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建设与完善。
(二)人事设置上缺乏必要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1.管理中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同目前水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隐性矛盾也是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力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中,一般仅对内控各项管理办法和岗位职责进行了要求,然而对于岗位的变动、实施标准与考核登记情况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管理规定。例如,从水利资源人才配置上来看,一个职位的调动需要经过单位研究、上报上级人事管理部门、上级水利主管部门党组研究批复。在人员调动上,一个职位的调动至少需要经历半年到一年的周期,周期长、流程僵化,制度本身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无法同人事管理中的晋升、薪酬、评优、调岗等方面取得必要的关联,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和约束力度大打折扣。
2.岗位执行能力偏弱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旨在对水利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虽然目前内部控制机制中大都实行了在制衡原则之下的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然而,由于目前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与办法还处在相对基础的建设和实验阶段,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在单位制度之上,难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提到的在岗位分离职责机制基础上的轮岗制度。轮岗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机关单位内部的管理和工作人员队伍的优化,并提高整体的工作效能,从而达到强化内控管理的目的。但是,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尚缺少实行轮岗制的管理环境,导致了内部控制实行起来由于受到岗位因素导致的管理僵化和力度下降的现状,成为了目前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岗位管理上的弱项。
(三)内控评价监督管理作用有待加强
水利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虽然管理制度中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的部门、岗位及岗位职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内部控制在评价和监督上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些不足集中表现在由于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评价工作主要落实在纪检监察部门中,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和制度的相对薄弱,笔者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普遍面临着审计人员不足、专业程度不高和项目审计经验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效率和成果,导致了水利事业单位内控监督机制比较弱势。
四、水利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的完善
(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是应对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较弱的主要手段之一。内控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内部控制作为完善与革新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到水利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环节,融入到各级、各部门的管理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体系。同时内部控制理念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能够为水利事业单位创造更好的人文环境。随着内部控制理念在事业单位各部门和各位员工中的渗透,内部控制程序和管理的执行将不再依靠一纸文书的管理制度,而是能够在水利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组织文化,把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与管理中去,从而形成对水利事业单位各方面工作管理效力的提升。
(二)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
随着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的开展,单位面临的各项风险也随之增大。其中决策管理风险、制度缺陷风险都会严重影响到水利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活动。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的预决算公开更是的焦点。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完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水利厅的日常经济活动,对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规章制度、梳理业务流程和评估经济活动风险的基础上,建立了“湖南省水利厅内部控制工作手册”,包括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等七个方面的风险管控体系。
(三)建立健全内控激励与问责机制
1.实行工资绩效与内控机制相结合的模式
工资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控制手段之一,将工资绩效同内部控制管理相结合可以加速内控制度在各部门和岗位上的落实,督促员工重视内控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内控管理工作的参与程度。在目前水利事业单位的人事和内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内部控制同人力资源工资绩效挂钩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内控管理效率。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制度上应走出财务管理的局限,逐步通过考虑各个岗位同内控管理实施的关系,并将岗位工作同内控效果通过奖惩机制和绩效制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全面内控的目的。
2.认真组织年度考核工作
为了保障内控制度工作的落实以及对内控工作效果的监控,水利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组织月度、季度或年度考核工作,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在透明、公开原则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各部门可以通过组织考核和评价的专项小组,对内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贡献程度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其薪酬、奖惩与晋升挂钩,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内控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3.实行岗位问责制
为了保障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与落实,建立与内控制度相应岗位问责制度可以为内控的执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事业单位应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岗位职责划分的基础上,对内控各岗位工作的职责制定必要的量化与考核标准。岗位问责制度可以降低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并增强其在风险应对与控制上的能力。一旦在经济活动的内控岗位上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够做到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根据问题出现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进行岗位和个人的问责工作,从而确保内控制度的顺利执行。
(四)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工作
1.加强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工作
有效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是水利事业单位内控得以实施的有效保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水利工作地区差异性很大,水资源匮乏等现象频发,围绕水利建设项目的问题也就愈加复杂。水利事业单位目前项目建设的重点集中在河道流域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和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防汛抗旱、河道治理、灌溉开发和水资源流失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也正在进行中。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项目建设投资在不断增大,参与管理的水利事业单位的队伍也愈发庞大起来。在这种前提下,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也显得尤为突出。在内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成立内审机构可以实现对当前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和监督。通过制定相关的内控监督与管理制度,两个部门可以有效地实现工作人员的结构组成、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相关权限、监督方法、监督范围和信息沟通、自我评价报告的撰写等多方面的监督工作。
2.加强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工作
除了内部监督控制之外,为了保障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引入必要的外部监督机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全面落实。对水利事业单位来讲,有效的外部监督部门主要包括纪委、财政、审计和监察等相关部门。这些外部监督部门可以对水利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建议,并督促其进行整改,从而达到优化和完善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目的,保障其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在水利建设中投入资金的增加,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涉及的经济项目的管理内容及金额也在逐步增大。因此建立和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内控环境,落实内控岗位制度并加强监督和管理是当前优化水利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何瑞健,郑尚惠.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J].冶金财会,2009,(1):43-44.
[2]张浩.浅谈基层水利单位内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治淮,2016,(2):53-54.
[3]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2):4-11+94.
[4]陈艳祥.浅谈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如何贯彻落实《内部控制规范》[J].水利天地,2014,(6):8.
[5]李心合.内部控制研究的困惑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3,(6):54-61+96.
[6]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9):29-35+96.
[7]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2015,(1):68-75+97.
篇8
这次会议是连续第三年召开的农业部财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部党组和杜部长关于加强财务监管的指示,总结*2年工作,部署*3年工作,提出适应改革,加强监管,不断提高我部财务工作规范化水平的具体措施。欢迎国家审计署刘实局长和财政部丁国光处长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进行指导。下面,我讲两方面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2年财务工作
*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农业财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财政改革的深化,审计监督的加强,对做好部门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0年的财政资金结余问题,给我部的预算争取也带来了新的困难。面对新的形势,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计署等部门对我部给予了大力支持,部里各司局和部属事业单位互相支持,扎实工作,使我部财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扩大了预算规模,突出了预算重点。*2年我部预算规模达99.5亿元,比*1年末增加11.7亿元,增长13.3%。高于同期中央财政总收入增长12.8%的增长幅度。*2年预算重点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安全、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信息预警以及农业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等工作,保证了部机关和部属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二)整合了预算资源,加快了预算执行。根据部常务会议的要求,*2年,部财务司会同发展计划司加强了基建项目和财政项目的内部整合以及基建项目和财政项目之间的协调,取得了初步成效。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和廖晓军副部长都给予了肯定。对预算执行工作,我在去年的财务工作会上提出了明确要求。财务司也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印发了《关于加快*2年度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进度的通知》,要求提前完成项目指南编制和项目评审工作。召开了各司局综合处长和有关事业单位财务处长会议,通报了资金结余情况,提出了对结余资金的处理意见。清理了一些到期和不能执行的项目。对部分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各单位对结余资金问题高度重视,认真按照部里的要求加快了预算执行。从决算情况看,我部*2年年末结余资金比*1年大大减少。
(三)加强了资产管理,明确了管理责任。完成了*1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并对16家事业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对个别单位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下达了*2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签订了保值增值责任书。制订了《农业部直属垦区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办法》,明确了三垦区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程序。加强了对部机关资产的管理。在部机关大楼装修过程中,财务司印发了《关于司局外迁过程中加强资产管理的通知》,对处置及新购资产的管理提出了要求,防止了搬迁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从对*2年度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情况看,除6个单位未完成去年签订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外,其他单位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2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平均保值增值率105.67%,比*1年提高了1.67个百分点。部属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进一步好转。从*2年决算分析,部属事业单位经常性支出基本上得到保障,工资发放及时到位,正常业务工作顺利开展。*2年部属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负债总额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净资产总额86.5亿元,比上年增长5.5%。事业基金年末结余为7.9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增长16.6%。
(四)推进了财政改革,积累了改革经验。
1、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我部于去年6月开始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农业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了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同时还加强了人员培训。保证了我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顺利进行。
2、推进了政府采购工作。组织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配合财政部实施了协议供货制度,组织开展了农业部部门集中采购试点,对部属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进行了《政府采购法》培训。
3、配合开展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按照公共财政和应对入世的要求,向财政部提出了设立“农业支出”预算科目的相关建议,得到了财政部的赞同,并已在*3年政府收支预算科目中使用。
4、开展了事业单位定员定额改革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对渔政指挥中心等5个执法单位基本支出进行了测算,提出了增加试点单位基本支出的具体建议,为扩大5个单位基本支出规模,推进部属事业单位定员定额工作打下了基础。
5、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积累了新的经验。近年来,部属各单位在加强财务监管上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一是集中核算。农技推广中心、全国农业展览馆、南海区渔政局等单位将所属各机构的财会人员和账户集中起来,由财务处统一管理,改变了原来财力分散、管理不力的局面。二是会计委派。中国兽药监察所、南亚热作中心等单位,为加强对实体的管理,由单位财务处派出人员对实体财务进行核算和管理,保证了实体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部直属垦区对所属企业实行的财务总监委派制也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财务公开。农业广播学校等单位为加强民主监督,实行财务公开,将单位的收支情况在中层干部会上通报,重大事项向单位全体职工通报,增加了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四是强化审计。农业广播学校、南海区渔政局等单位,在接受国家审计署审计和农业部内部审计的同时,还定期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把监管的关口前移。
(五)加强了收支管理,规范了财务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增收节支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我部增收节支工作的具体要求。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事业单位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农业部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细则》,对部属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的核算和管理提出了规范化要求。落实了*1年审计决定。组织完成了对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等6个单位法人离任审计工作,对中国农业影视中心*2年收支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完成了对部外经中心“小金库”问题的专项检查。组织了对我部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清理整顿工作,落实了财政部等四部委《关于对农业部银行账户管理情况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的通知》。组织开展了预算外资金清理检查和专项资金检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部财务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当前,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收支管理比较混乱。一是少计收入,虚列支出。部分单位少计收入500多万元;某个单位在事业支出中提取超产奖,造成虚列支出377万元;还有一个单位在房屋租赁成本中虚提人员工资,造成虚列支出522万元。二是挪用或违规支取财政资金。个别单位所将国债资金转作银行存款,将国家安排的非经营性项目基建资金直接用于兴办经济实体的注册资本金。还有部分单位不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超标准发放住房公积金。三是利用虚假发票套取国家资金。某个单位下属公司以虚假发票套取资金140多万元。某个单位*2年的支出中,假发票金额达900多万元。四是违规使用大额现金结算。某个单位*2年全年的现金支出在4000万元以上,占其全部支出的50%以上,其中有一天提取现金达120万元。关于个别单位违规使用大额现金结算问题,我在*1年财务工作会上已经提出过批评,财务司也在去年的财务检查中指出过其假发票问题,但该单位没有做出必要的调整和纠正,反而愈演愈烈。
第二,“小金库”问题屡禁不止。近几年,部里加大了对“小金库”的清理检查和处罚力度,“小金库”问题有所好转。在去年的财务工作会上我一再强调,对“小金库”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各单位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财务司也要采取措施,对今后查出的“小金库”问题,要加大对单位领导和经办人员的处罚力度。但仍有一些单位领导对“小金库”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心存侥幸,个别单位顶风违纪。在审计署对我部*2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中,仍发现有原4个单位存在“小金库”问题。
第三,实体管理缺乏规范。一些单位投资兴办实体,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导致投资失误。不少单位对所办实体监督不到位,一些单位与他人合办实体,既不派人参与也不进行监管,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个别单位存在利用创收名义转移、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没有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反腐倡廉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没有从维护国家资产安全和保护干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规章制度不完善。有些单位不重视财务规章制度建设,财务管理程序不清,责权不明,约束不力。有的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本身就缺乏合法性。三是监督不力。对单位财务决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缺少相应的牵制制度,对实体监管缺乏针对性和经常性。四是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过多地强调了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忽视了国家利益。
上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务必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做好今后的财务工作。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3年财务工作
*3年已过去了近一半的时间。从前五个月的情况看,虽然“非典”对我部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讲,财务工作进展顺利,运转有序。
首先,预算争取情况较好。今年,我部年初预算规模为69.47亿元,同口径比上年的62.01亿元增加7.46亿元,增长12.03%。预算执行中,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追加我部6.02亿元。到5月末,我部预算规模已达75.49亿元。
其次,预算安排重点突出。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信息预警、病虫害控制、耕地地力保护、农业执法监管等在预算中都得到了安排。项目整合初见成效,在财政项目中,用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资金达5.8亿元,占相关项目资金总额的68%。
第三,财政项目支出准备较充分。根据去年印发的《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管理暂行办法》,今年提前进行了项目细化和评审。5月初,各业务司局基本完成了有关财政项目的初审工作,整体上比往年提前3个月。
第四,国有资产管理进入制度化的轨道。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房地产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对房地产管理的基本原则、任务、房地产开发、经营、处置、评估等作了规定,中国农科院等单位房地产开发项目都已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我部房地产开发开始进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部属各单位在防“非典”期间也相应调整了财务工作,在制度建设和加强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做好了项目和预算执行的准备工作。这为我们完成*3年财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当前,财务工作任务仍很繁重。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指示精神,按照部党组的具体部署,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预算工作。要抓紧组织预算执行。由于受“非典”的影响,今年财政部批复我部预算较晚,给我部预算执行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财务司要抓紧批复预算,各司局和部属各单位要抓紧组织项目实施。要严格执行预算,预算本身就是一种法律约束,严格预算执行,也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在预算编制环节要围绕工作重点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围绕确定的预算做好工作。不能随意调整和提出追加预算。要认真做好*4年预算编制工作。要以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七大体系”建设,贯彻改革精神,统筹预算资源,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基本支出,突出重点项目。财务司要组织各司局和事业单位开展有关财政支持的研究。要结合我部职能,针对农村防“非典”的新形势,研究如何支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卫生和健康水平的问题,为明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预算争取工作打好基础。部属各单位也要主动围绕部里的中心任务,认真安排本单位的重点工作,统筹考虑明年的预算事项,避免随意申请追加预算的行为。要做好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保障工作。要注意重大基建项目建成后的财务运转经费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相对突出。主要原因是财政部核定的人员经费没有考虑各单位参照执行的属地政策,在每次调增工资时,也没有全额安排,留了一些缺口。按照目前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很难考虑执行属地政策的补贴经费,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还是要靠事业单位合理组织创收,并从内部改革上下功夫,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开支。财务司也要继续向财政部反映,争取政策和预算的支持。各单位在执行属地政策时也要量力而行,不能上交矛盾。
(二)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对自制、购建、调入或接受捐赠等取得的固定资产,都应登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防止产生账外资产。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每年至少清点一次。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入库、保管、领用、维护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要做好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使用的可行性论证,按规定进行评估并履行审批手续。要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今年4月,部里统一购置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并组织了人员培训。各单位要利用这套软件,加快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自动化。要认真做好房地产开发管理工作。各单位用于正常履行职能和维持事业发展的房地产,原则上不得转作经营性使用。对于转作经营性使用的房地产必须坚持有偿、有期限的原则。房地产处置和开发重大事项,应按有关规定提供相应材料报部财务司审核后,提交部常务会议审定。房地产转让原则上应采取招标或拍卖等方式进行。严禁以房地产为所办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提供担保。要做好房地产普查登记和数据库建设,提高房地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各单位应在界定所有权、使用权的基础上抓紧办理相关证明文件并登记入账。目前事业单位土地等资源占有不平衡,这是历史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我们应当承认差别,面对现实。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办法,严格管理,规范行为,并积极探索根据机构改革和职能定位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的路子。
(三)加强对实体的管理。部属事业单位兴办实体,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农业出版社的创收工作经历了教训变经验的过程。1992年,农业出版社出资75万元创办全资子公司——中禾联商贸公司,由于没有找准经营项目,经营管理不善,不仅没盈利,还留下许多未解决的问题。*2年,他们又兴办的“北京佳红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由出版社和社内职工共同出资,出版社在股权结构和经营业务方面均占控股地位,当年投资当年见效。总结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要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创收活动。二是要选好经营项目,做好前期论证。三是要实行民主决策,集思广益。四是要健全经营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五是要选任作风正、事业心强、有开拓能力的实体负责人。六是要依法兴办,守法经营。各单位应该认真总结本单位的创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财务司要抓紧出台关于加强对事业单位所办实体监督管理的意见,对事业单位兴办实体的原则、形式、资金来源、责任主体、投资决策、报批程序、财务管理以及处罚等作出明确规定。既要调动事业单位发展的积极性,又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要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主营业务正常发展。
(四)加强对奖金分配的管理。奖金的分配,既涉及到单位财务收支,又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一定要认真对待。要体现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去年,部财务司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事业单位收支管理的意见》,各单位要认真执行。在奖金分配上,一要考虑经费来源。不能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发放奖金。二要考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规定要求,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成本核算和计提有关基金。三要考虑规范管理。要建立相应的奖金分配制度,制定的制度不得与国家的有关规定冲突,要依法缴纳有关税金。各单位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奖金分配即便有一些差距,也应该认为是正常的。对于受职能、资源的限制,创收比较困难的单位,要积极想办法,主动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人事劳动司、财务司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监管。要通过加强管理,保护合法收入,限制不合理分配,防止各种滥发钱物的现象发生。
(五)强化财务制度建设。一是要制定和完善制度。财务司和各单位要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对不合理、不合法的制度要坚决取消。要本着“完善、规范、创新”的指导思想,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要做到每项支出都有制度约束。今年,财务司要抓紧制定财政转移支付项目资金管理、直属单位内部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直属单位兴办实体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尤其要抓紧出台加强部直属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意见,以加强对部属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建设的指导。各单位要按照财务司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和完善单位的财务规章制度。二是要规范财务制度执行。当前,一些单位存在有制度不执行和不按程序执行的现象,致使已有制度形同虚设。制度能不能执行,关键在领导。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认真对待,要从依法行政的高度去看待制度执行,要带头尊重制度,执行制度。财务司要加强对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检查,对不按要求制定、完善制度和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提出整改意见。
(六)完善财务监管的技术手段。年初,部党组决定,要把“开展对直属单位会计核算统一管理的试点工作”作为我部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部党组的指示,部财务司在对部内外有关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会计核算统一管理的实施方案。目前,部常务会议已经同意了财务司提出的方案。财务司要抓紧组织方案的实施。一要与财政部和中国农业银行协商,尽快建立我部的国库集中支付监控系统。要通过这个系统,监控部属单位财政资金支付情况。二要按照部常务会议提出的“统筹设计、配套运行、分步实施、规范有序”的原则要求,抓紧建立农业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部直属事业单位所有的会计核算信息全部纳入该系统,通过网络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业务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控。这次会议后就要开始进行试点,争取9月份正式运行。第一批试点单位确定为在部大楼办公的信息中心、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财会服务中心、渔政指挥中心、草原监理中心和经管总站等6个直属事业单位,从明年1月1日起,在京的财政补助单位开始进入系统运行;从明年下半年开始,将京外的财政补助单位纳入系统管理;从*5年1月1日起,农业部所有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全部进入系统管理。各单位要按照财务司的统一要求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单位领导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三要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制度,明确财务司和各单位在该系统建设和运行中的权利与责任。在逐步扩大运行试点的过程中,财务司要注意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七)加大财务检查工作力度。一要坚决执行审计决定。对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中提出的问题要限期整改。二要继续做好“小金库”清理检查工作,加大处罚力度。对在*2年审计中发现的“小金库”问题,除了对单位进行处罚外,还要对有关责任人在经济上进行处罚。去年没有经过审计的单位要组织自查,要在8月底以前将自查结果报财务司。财务司要组织对各单位自查情况进行核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三要组织开展假账和假发票专项检查。这项工作以各单位自查为主,要明确专人负责,在9月底以前将自查情况报财务司。财务司要组织对有关重点单位进行核查。四要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财务司要按照部里的要求,组织开展对有关部属单位领导的离任审计,各单位财务部门也要组织好对实体的内部审计。五要继续开展银行账户的清理检查。财务司将从6月份开始,根据财政部审批意见,组织对部直属单位银行账户的开户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各单位严格按财政部审批的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对财政部没有同意开设的银行账户要坚决予以撤销。各单位要积极予以配合。六要组织开展“收支两条线”检查。要对现行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清理,对越权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及自行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要坚决纠正。对符合条件、需设立的行政事业性项目,以及需调整的收费标准应尽快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对需要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按照规定程序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七是加强对财政项目和基建项目的专项检查。重点是对近两年的项目进行检查。当前要首先加强对动物防疫经费和大豆良种推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并认真整改。发展事业需要增加经费,但增加了经费更要加强管理和规范使用。这方面要总结的经验、教训不少。
(八)加强培训工作。财务司要认真准备,适时组织开展好部属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同时要重视组织好高级财会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各单位要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学习,要为财务人员学习创造条件。
篇9
摘 要 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内部控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突显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逐步完善,加强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目前,内部控制日趋现代化、实践性,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其作用,有利于促进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但总体看来,很多企业内部控制仍处于落后状态。总体上呈现: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搞得好些,而中小型企业则差强人意;国有企事业机关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又比非机关事业单位制度搞得好些;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国有企业执行得好些。
一、企业内部控制现有问题
1.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些国有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而有的企业的内审部门又隶属于财务部门,内审部门领导与财务部领导同属一人,内审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职能上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评价内控制度、
内部稽查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难以很好的发挥作用。
2.产权关系不明晰
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目前在我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董事会的职能没有发挥好,甚至可以说是有形无实,形同虚设。在企业改革过程中,过多“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而应该作为所有者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致使一些国企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控的受益主体模糊。主要原因是董事会大权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少数人手中。这种责权不分的企业治理结构,导致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所有者很难对经营者实施有效控制。
3.人员素质不高
内控制度加强了,就难以弄虚作假、侵吞资产,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以及一些员工就不高兴了,不能“捞一把”了。所以,一些“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国企的法人代表,取消了约束自己的内控制度,喜欢建立约束别人的内控制度。当然,对一些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低下的国企法人代表,根本就谈不上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了。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1.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容将逐渐增多。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企业文化、经营战略、风险管理与控制等因素也被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范畴之内。因而为了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管理者应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规范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系统,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及其他实务管理机制。
2.强化内部财会控制
财务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强化对内部财务会计的控制这一措施直接影响着企业所有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更涉及了企业大大小小经济活动的开展。因而,必须加强财务会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会计、出纳的职责明确分开,建立财务机构岗位责任制。针对财会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由外部审计专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价。此外,还有必要对企业会计系统加强控制,以及对货币资金和资产保全加强控制。
3.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企业风险无处不在,强化对企业风险的规避、防范与控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功能,同时风险防控能力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对此,企业应该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有效地整合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一方面要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风险,另一方面要有效调险控制的范围与内容。
4.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要强化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既可以起到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执行的作用,同时能够及时识别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内部控制调控与完善对策。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建议,做到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使之顺应企业经营变化的需要;其次,企业要做好自我评估工作。通过对自身经营管理情况的客观剖析,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判断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时采取对策进行完善,同时避免新的漏洞与隐患的产生。
三、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及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乃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完善,因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在现阶段十分重要。应认真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现有问题,并采取针对性地完善对策,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机制、运行效果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旭.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154.
[2]梁秋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学术).2010(23):338-339
篇10
预算会计论文4000字(一):关于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能的探析论文
摘要: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在强化财务会计功能的同时完善了预算会计功能。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预算会计更好反映单位预算收支、更加满足预算管理需求的必要性;侧重从业务和财务融合角度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效能进行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预算会计;工作效能
引言
2019年1月1日執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制度》)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在强化财务会计功能的同时完善了预算会计功能。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尝试从业务和财务融合角度,对进一步提高单位预算会计工作效能进行探索。
一、预算会计工作效能现状
财政部2017年10月24日印发的《制度》,与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相互补充,共同规范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构建起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对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撑作用。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实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依法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核算。
会计核算属于财务会计分支,包括单据审核、支付资金、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内容,在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因为具有比较固定的程序和方法,河北省使用财政一体化平台进行集中核算的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自动生成大部分财务会计凭证和预算会计凭证,但仍然有部分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职业技能判断是否编制预算会计凭证。预算会计工作效能还需要继续完善。财务会计本质上是一项简单、技术含量低、重复性高的业务,目前,会计人员处理报销单据、对账、报表等工作仍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较少顾及预算收支管理的分析和报告。会计人员长期单一从事核算业务,不利于其自身成长,预算会计工作效能发挥不完善,也不利于单位管理水平提升。
二、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能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效能提高
搭建广阔舞台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把大量的数据资料汇集到会计信息系统,多维度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差旅费报销为例:对比纸质单据报销,公务之家系统实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具备很多优势,可以实现出差申请、差旅预订、公务卡在线支付、报销申请、公务卡还款、会计记账等全流程电子化。出差人员完成公务卡支付后自动获得行程相关电子票据;差旅结束后,出差人员在线提交报销申请并发送到单位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在线完成报销审核审批后,系统通过预算单位财务客户端生成会计记账所需数据和国库集中支付所需数据,即可进行报销处理、核发出差补助以及公务卡还款,整个差旅管理过程实现了电子化。通过互联网公务之家与财政内网一体化两个平台的结合使用,差旅费报销效率明显提升,对单位业务工作开展带来便利。
当前,除了差旅费报销业务,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其他支出领域,信息化的实现程度还比较低,加强财务数据自动化处理,还需要逐步扩大线上申请和审批的业务范围,尝试通过网络完成更多收支环节,将涉及的电子凭证在线上系统自动整合成基于国家电子文件管理规范的电子凭证数据集进行传输等。预算会计整体化解决方案的探索工作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信息技术在预算会计效能提升方面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二)单位业务发展对财会人员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形式和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财务工作带来便利的基础上,财务人员需要用财务管理意识配合业务活动开展,立足行政事业单位行业特点和业务实际,更多了解业务活动对财务管理的需求,理解数据背后的业务内容的同时,帮助业务部门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业务开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适应单位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以会议费的财务审核为例:河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预算单位会议费支付管理的通知》(冀财库〔2019〕17号),将省级部门预算中的会议经费支付方式由授权支付调整为直接支付,对省级机关会议费支付业务加强规范。审核会议费时,会计人员要根据本单位会议费预算、用款额度和会议召开实际情况,切实履行对支付申请、原始凭证及附件的审核职责,仔细审核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经定点会议场所盖章的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明细原始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对列入政府采购预算的会议费支出,还应审核其是否履行政府采购程序。业务工作不断对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亟须在严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尽快学习掌握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完善更新知识结构,发挥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防范单位内部风险隐患,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效用。
(三)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的内在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治理能力优化和管理水平升级,推动着预算会计工作不断提升效能。在职能转型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传统会计重核算轻管理的矛盾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同样适用,它指导财务人员通过有机融合财务内容与业务活动,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对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满足单位内部管理需要。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逐渐引导所有员工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的活动中,通过预算将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会计人员应抓住预算会计转型的机会,适应单位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提升预算会计工作效能,配合业务部门分析总结预算执行情况,稳步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三、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能的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单位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单位规范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是实现单位发展目标的长效保障机制。仍以会议费管理为例:(1)健全会议费管理办法,完善会议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落实会议费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有关规定;(2)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办法。未列入年度会议计划、未经审批的会议不得纳入部门预算;(3)完善经费支出管理办法。超范围超标准开支或者存在其他不符合规定的会议费,不得办理支付审批;(4)完善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必须按照批复的会议费预算指标办理,支付内容要符合预算安排、符合政策规定、手续完备、按规定参加政府采购等。单位在不断健全预算收入、支出、结余在内的各项制度体系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运行,会为预算会计提高工作效能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优化提升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
管理能力
会计人员要不断优化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够精准、高效完成预算会计工作任务。以资金支付为例:在职人员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以及物业补贴和取暖补贴,同时发放给职工个人却分别在不同项目列支。在职人员通讯补贴在“商品和服务支出”的“邮电费”明细列支,交通补贴通过“商品和服务支出”明细“公务交通补贴”列支;物业补贴、取暖补贴则在“工资福利支出”的“津贴补贴”列支。在财政一体化平台进行支付操作时,制单、审核、复核更加需要细心严谨,减少回退,确保资金准确快捷支付。会计人员只有熟悉单位预算编制内容及其执行(包括内部调剂)情况,熟悉支出经济分类中各科目内容,才能较好完成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会计人员要端视工作态度、勤于专业更新、注重财务与业务双能提升,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创造业务场景,让业务模式财务场景化,使得业务人员更好地理解财并支持财务工作;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三)加强预算管理和业务工作前瞻
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共同构成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它们是整体工作的一体两面,互相统一、相辅相成。河北省财政厅《省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冀财预
〔2016〕153号)规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办理资金支付,并对资金支付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会计职能也要从重核算向重管理决策拓展。财务人员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明确财务目标,了解业务运行,提高业财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同时,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也要更多思考业务项目,通过业财核对加强自身学习,降低业财冲突促进业财融合,与会计人员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为财务工作提供必要素材和支持依据,进而提高单位整体工作质量和管理能力。
(四)适当发挥社会咨询机构作用
2020年1月3日,财政部公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財政部令第102号),该办法强调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是国家机关,各级国家机关可以按照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采购属于自身职责范围而且适合由供应商承担的服务事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因其负责直接提供特定领域公共服务,不能作为政府采购的购买和承接主体。在提升预算会计工作效能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发挥主体作用,适当借助社会咨询机构力量,可以促进专业工作更好开展。在实践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对政府购买服务要建立健全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对采购拦标价格进行充分论证,严谨确定费用定额标准,加强项目履约管理,及时掌握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不断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行政事业单位理性对待咨询服务机构合理化建议,特别是财务人员要将业务思维与财务专业相结合,全面细致考虑项目支出需求,严格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为单位提升预算会计效能和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结语
广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善于学习,强化学习,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切实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能,更好推动单位整体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升。
预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职业学校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随着学生不断增加,职业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职业学校的资金来源途径越来越多,资金的有效管理、合理的分配运用,都需要预算会计工作的大力支持,需要预算会计合理地规划资金的使用,而预算的执行效力是资金合理运用的前提,所以学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预算会计的重要性,意识到预算执行效力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与广大职工共同努力,全面提高预算会计执行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运用,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预算会计;会计执行;管理制度
职业学校预算会计的执行效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资金状况,更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但职业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不足,实际应用时,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预算会计在职业学校中没有充分发挥实际的作用,另外,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运行的保障,致使预算会计的全面开展受到了阻碍。
一、提升职业学校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作用
(一)职业学校会计业务往来的需求
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比较简单,由会计工作人员对职业学校的财务支出进行整体的概括,在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实际工作中,会有很多会计业务,而单一的会计核算已难以满足会计业务的需求,伴随着职业学校会计业务量不断增长,如果一直采取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将无法如实反映职业学校财务的真实状况。所以需要提升职业学校预算会计执行效力。
(二)有利于解决财务管理问题
当前,部分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如学校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导致学校财务部门面临很多管理上的问题,而预算会计管理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始终围绕着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预算会计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完整的记录,合理分配职业学校的资金,将资金的使用方式都明确表示出来,财务管理根据预算会计进行账目处理,能够确保每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通过预算会计的有效执行,改善财务管理资金账目不明的现状,每项收入和支出都有出处,使职业学校的财务账目公开化、透明化。
二、职业学校预算会计现状分析
(一)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预算是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职业学校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职业学校的各项工作也能够得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合理安排。我国的预算会计管理属于经济管理,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其主要作用是对经济实施调控、对所有工作进行开支前的预算。当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预算会计的重要性,积极建立了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以促进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预算会计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提升将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会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职业学校要根据国家现行政策方针,逐步完善内部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
(二)无法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会计核算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将职业学校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一体化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很高,由于职业学校会计业务增长,核算数据不断增多,会计核算准确性被降低,导致运算错误。这需要职业学校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根据运算错误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核算调整。
(三)财务信息透明度不够
职业学校财务信息不够透明,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完整,重要信息披露不够。职业学校的财务状况没有进行客观的展示,资金状况没有真实显露,需要职业学校在今后的财务管理中逐步改进和完善,会计人员应公正、公开地进行会计报告的编制,将职业学校最真实的财务状况展现出来。
三、职业学校预算会计执行效力有效提升的措施
(一)加强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建设
1.设立预算会计管理部门
职业学校要认识到预算会计的作用,建立预算会计管理部门,该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执行有效的预算会计,具有监督管理财务的作用。在学校内部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宣传,与学校的各个部门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规范化管理学校经费的支出与分配,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提升学校预算会计的执行效力。
2.完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
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是执行预算的制度保障,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学校活动有序进行,使职业学校的活动都有制度依靠。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是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准则,能够约束学校职工的行为,使学校的预算会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3.確定预算会计管理地位
要保证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确定预算会计的管理地位,预算管理部门具有管理控制财务部门的权力,财务部门要按照预算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第一,执行预算中,要求财务部门下发财政预算数据和处理经济业务时要有根据,财务支出要有报销票据;第二,执行预算时,定期检查各个部门的财务状况,监督部门的预算执行状况,发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要及时解决;第三,执行预算结束后,要对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执行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细致的考察,确保预算会计执行的有效性。
4.建立执行预算的绩效考评制度
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提升,需要绩效考评制度保驾护航,通过奖惩措施,激励学校职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提高预算会计的执行效力。学校的各个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对执行预算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对执行不到位的员工进行适当的惩罚,通过绩效考评制度,激励员工规范执行预算,实现学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完善执行预算体系建设
1.落实预算执行责任
职业学校执行预算涉及每个职工,在建立执行预算制度时,要考虑执行预算的综合管理,每个部门都应纳入执行预算体系中,每个部门都要设立执行预算标准,将执行预算意识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使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成本控制,形成执行预算的责任意识。
2.执行预算权力下放
完善执行预算体系建设后,要将执行预算的权力下放,将执行预算的权力赋予相关部门,同时也要对权力进行合理的分配,按照等级区分,部门在行使权力时,要注重管理的规范和标准,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将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三)加大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控制力度
1.控制预算调整机制的时间
职业学校在建立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时,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有些影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学校在建立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时,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根据实际情况,保证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正常运行,相应的也要建设辅助调整机制,由于预算调整具有不可预测性,调整机制的建立需要耗费学校的时间和人力,在预算会计管理制度运行期间,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机制调整中,所以要严格控制建设调整机制的时间,避免人力和时间的过度浪费,需要设置领导小组,对调整机制进行专业的管理,保证预算会计管理有序进行。
2.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
职业学校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要与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融合,两种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相互弥补、相互配合,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有效的预算执行,执行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影响着学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而预算执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要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学校的费用支出,保证费用支出的合理性,确保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加大预算分析的控制力度
职业学校的預算会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对执行预算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资金的流入,忽略了会计数据的作用,没有具体分析会计数据的来源,长时间的运行下,财务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职业学校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根据以往数据,与现今数据做对比,将实际支出和预算数据做比较分析,确定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作为下一学年预算会计的参考。预算分析要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预算分析包括学费收入、人员支出、学生人数等关键信息,通过预算会计,判断学校本学年的财务收支是否平衡,如果收支失衡,使用预算调整机制,将影响因素排除,实现预算额度与实际支出额度的平衡。
4.实现预算会计控制全面信息化
职业院校要建设预算会计管理系统,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信息化管理,将职业院校的预算会计信息下发给学校的各个系部,作为执行预算工作的参考,系部将执行信息反馈到管理系统中,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各系部的业务活动,以及财务支出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及时给出调整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