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财务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14 17:0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私营企业财务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8-0158-03
[作者简介] 都新英,河南安阳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河南 安阳 455000)
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流于形式。现行许多私营企业是“家族制”,业主一人说了算。他们认为:企业是我的,挣钱多少都是自己的。财务管理只是个形式,对其认识不够,致使许多制度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摆摆样子。甚至有些业主嫌麻烦,不愿建账;怕多缴税,不敢建账;缺乏财务会计知识,不能建账。致使财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给国家的税收造成损失,为自身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财会人员变更频繁、素质较低。为了符合业主的要求,财会人员变更较快。变更后的人员,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少必要的财经知识,无证上岗,导致操作中出现许多错误。有些私营企业的会计就是老板的亲戚,完全按老板的意图行事,为了应付税务检查,多计提费用,乱调成本,人为制造“厂长成本”、“经理利润”的现象。
(三)资金管理不善,不能合理使用资金,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薄弱,报销手续不完备。不少企业为逃避银行的监督,多头开户。大部分业务不通过银行来结算,超限额、超范围地支取现金,且数额巨大。在货款坏账的管理、存货资金成本管理、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中存在问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节约支出,会计、出纳一人兼。只记银行账,现金账根据需要任意调整。报销手续不完备,不合规定的票据比比皆是,白条做账的现象随处可见。
(四)成本核算混乱,账目不规范。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开支范围。许多私营企业没有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应计入成本支出和不应计入成本支出的界限、本期费用和以后各期费用的界限、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界限。许多企业的存货发出不是按照国家或行业的规定来计算,而是采用目测或估推,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从而失去了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任意扩大或缩小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任意改变折旧计提方法。账目设置不全,会计科目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有些企业只有一本总账和一本明细账,甚至有些制造业中没有“生产成本”这一账户。成本核算不准,库存当然不实。
(五)不重视资本结构的优化问题。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使得资金来源与资金运营协调,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从而实现不同性质资金最大效率的增值。私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往往过大,筹资成本较高,筹资时很少考虑资金回报和资金成本之间的比率。
(六)投资时很少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我们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有时甚至决定投资的成败。货币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如果社会上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我们还需将它们考虑进去。另外不同时点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等,不同时点的货币收支需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进行比较和有关计算。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时点的资金进行直接比较,而应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时点后再进行比较。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对私营企业的投资决策,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私营企业由于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其他原因,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很少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最终会导致作出错误的决策。
(七)不重视各项预算的编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许多私营企业往往不重视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的编制工作,这样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不能沿着合理的轨道顺利进行。
(八)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消费者求新、求全、求快、求强的需要是无限的,企业只有不断开发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才能取得丰厚的回报。而私营企业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欠缺往往忽视对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这样企业只能兴盛一时,而不能兴盛一世。
二、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私营企业如此的财务管理现状怎能提供出真实的财务信息,又怎能为企业的长久发展而决策呢?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在经济组织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私营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的形象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心位置上。如何加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由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为此,业主应该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引起重视,强化管理,这样对国家、对企业、对自己都有利。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财经制度,搞好内部监控,做到账、钱、物分人管理,改变家族的模式,把具备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财务岗位上来。加强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对财会人员应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的教育,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会同财政、税务部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让财会人员持证上岗,使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建立、健全原始记录,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原始记录是成本核算真实的前提,它主要包括材料成品出入库单、工资单、费用支出单、库存盘点表等,这些为税收的缴纳、成本的核算、收入的确认、利润的核定奠定了基础,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另外企业也应建立健全报销手续,财务人员应做到不合法的票据不予受理,堵塞报销过程中的漏洞。
风险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使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自负盈亏,因此必须增加销售、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业主和财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观念,合理决策。
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和商誉、信息等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
现金流量观念。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许多情况下,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重要。一个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现金流量不足造成财务状况恶化,照样会使企业破产。应该特别重视现金流量的控制,加强对现金收支的管理。
利润最大化观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利润最大化观念。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必须加强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指标的控制,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资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
1.严格按银行结算办法开设银行账户,应该通过银行转账的坚决予以转账,不能超限额使用现金。
2.货款坏账的管理。国内市场三角债很普遍,企业的兴衰更替也很频繁,呆坏账损失巨大,为了减少坏账损失,可以考虑以现金折扣方式来进行规避,应当让营销人员深刻认识到应收款项的潜在风险,充分考虑坏账损失,营销部门应当建立客户档案,在订立合同时,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并据此确定回款条件,缩短资金回收期限。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对货款回笼的考核,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营销部门负责人应当充分重视销售过程的现金流动,转变完成订货即完成任务的观念。
3.存货资金成本管理。物资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实现真正的零库存困难很大,但是,采购部门应当对主要材料的经济订货量进行测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逐渐制定符合市场情况的经济采购机制,降低资金占用,加快企业资金周转,节约存货资金成本。
4.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应当坚持严格审核、快速实施的策略,尽快使资产达到生产状态、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一方面使资产功能更贴近市场需求,一方面避免资金长期占用带来的风险;只有尽快加入生产运行体系,才能发挥资产更新、改造的目的,早日实现盈利,收回投资,为下一轮的资产更新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严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核算成本
成本费用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每一个员工。企业的盈利是收入减去各项成本耗费的剩余。成本耗费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质量成本、借款利息、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等其他成本费用。
(四)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
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在应收账款日渐庞大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加大现金流的分析,在筹资时应当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方式,加大资金计划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筹资时应当考虑资金回报和资金成本之间比率,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在金融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各商业银行在不同种类业务上的不同条件和优惠,利用各种新型金融工具,趋利避害,降低筹资成本。
另外,企业还要考虑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间的结构,以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要实务工作者能够注意到影响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市场因素,同时又不忽视企业自身特有的因素,统筹考虑,全面安排,采用科学的优化资本结构决策程序,注意优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着眼企业整体策略,就能较好的调整优化现阶段的企业资本结构,适应企业未来经营需要。
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决策是对多因素综合评判的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决策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最终调整值要与其发展情况相适应,在不同时期其取值也要相应变化。第二,从长远来看企业调整资本结构主要依靠企业内部自身力量,毕竟自负盈亏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另外,企业进行资本结构优化应适应和利用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减少阻力,而且更有生命力。第三,确定资本结构最优区间比确定资本结构最佳点更具有实际意义。实践告诉我们把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设定在一个点是不尽合理,并且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该在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区域,只要企业经营方向、销售策略等决定企业方向因素不变,企业资本结构只要在最优区域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企业也没必要经常调整。
(五)重视货币时间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对于个人投资来说,我们要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将不同时点的资金换算到相同时点上的方法,搞清楚资金到底处在何时点上,在日常生活中多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就差不多了。对企业来说,企业应有一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应有一批效率高,能力强的市场调查人员,收集决策所需的资料,以便决策人员进行周密的市场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保证决策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制约乱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可靠性、效益性。企业还必须建立相关制度保证其投资决策的贯彻实施,对投资进行规范管理。职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在决策实施后,跟踪实施结果,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新的决策。当然,企业的投资决策不能只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还有项目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这些都要有相应地考虑。
(六)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保证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私营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宜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年度预算编制后,应将各预算指标进行分解,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为月度预算,进行月度经济活动分析,找出问题和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以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每月结束后,根据该月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再对下月及年底的生产经营进行滚动预算。年度结束后,应对全年的资金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地分析,找出影响预算完成的各因素,发现不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预算管理的关键是制定严密、详细、可行的预算计划,制定详细的计划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也需要财务部门有精干人员参与这项工作;预算的执行、总结、分析也是很重要的方面,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能够发现变动因素及原因,使企业采取的对策更具有针对性。
(七)重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
私营企业应当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全、求快、求强的需要,尽快找出新的利润增长点,避开低层次的价格战。应当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不仅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而且要在开发后主动向客户推广、推荐,不仅要占领已有市场,而且要引导和开辟新的市场。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是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前提。运用横向联合、委托开发,和一些与自身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它们的科研优势为自己的产品创新服务。这样做,既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又降低了单靠自身力量进行开发的投资和风险。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的方式,对进行高科技产品开发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
政府还应从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等方面鼓励企业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工作。例如,在税收上,对于一些从事高科技产品生产、开发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在金融方面,国家银行应对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创新的融资给予利率上的优惠等,促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改造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
(八)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
当前,国家经济处于转型期,为了促进经济转型,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条款,企业应当抓住机会,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充分利用优惠政策,采取节税措施,降低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现在,各种经济类法律、法规更新很快,企业应当注意收集、研究各项政策规定,充分利用政策赋予企业的权利,并指导具体核算的人员进行日常工作,避免因政策理解错误导致的企业损失。另外企业应积极推行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全体职工参加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使财务管理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资金管理;财管管理;经济效益;控制
1 资金管理的概述
1.1 资金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活动,是组织和企业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而达到自身目标的过程。由此可见,资金管理便是企业对资金各个环节的把控和监督。资金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大型企业更是如此,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将其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2 资金管理的模式
资金往往可以在直观上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是企业经济状况的直接体现,雄厚的资金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资源配置。另外,企业的经济运行也和资金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生产、投资和盈利都和资金有着紧密的联系,资金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中。
1.3 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便是获得利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资金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为了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不受影响,必须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将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加强资金管理,企业才可能顺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获得高额利润,实现企业的价值。
2 我国私营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我国的敌营企业数量较多,分布于全国各地,各自的特点也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标明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2.1 资金来源少,企业资金紧缺
在我国,私营企业通常是其创办人经过自身的资金积累而创办的,在企业创立的初期,自身资金积累达企业总基本构成的90%以上。这种私营企业规模较小,不能很好地预防和抵御市场带来的风险,通常也很难在银行进行贷款,对于获得股票和债券更是不易,这就造成了私营企业资金来源少的现状。
2.2 流动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
对于大多数私营来说,都缺乏对资金的科学管理,这就会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对资金的利用率也比较低,具体表现为:资金不足或闲置;资金周转不灵,回收慢;资金呆滞等。
2.3 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的流动性和效益性差
私营企业通常规模较小,对整个经济市场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在进行投资时不能很好的把握投资的时机和投资项目的选择。往往将大量的资金进行外投或投入到在建工程中去,这就会企业的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回收,造成资金流动性差,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缺少规范的会计制度
私营企业一般都是所有资产归企业主一人拥有,资金的管理权完全由其一人决定,严重缺乏科学性,企业的资金和财务也没有规范的制度,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财务人员,有也是企业主的家族成员,或地位较低,对资金没有相应的管理权,其职能仅仅是对资金和财务进行登记,无法参与资金的决策。企业没有规范的会计制度,就会使企业的财务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容易导致资金的浪费和企业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由此可见,私营企业也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3 完善私营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3.1 增强企业筹资能力
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少,融资难是造成企业发展速度慢、规模小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要不断扩展资金来源和渠道。国家和相关的财务机构要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银行可以相对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应加强和一些民间融资机构的联系,与融资机构进行合作,为自身筹资扩展一种渠道。企业财务管理者对企业的筹资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者的能力往往可以影响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融资机构的关系。
3.2 加强存货、应收账款的管理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是资金转化为库存,之后转化为应收账款,在收回后又转化为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库存过多就会造成货物积压,导致资金的浪费;如果应收账款得不到及时的回收,企业的生产经营就有可能会面临中断,为企业的发展形成阻碍。因此应该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实现现金的顺利周转循环。对于中小型的私营企业来说,要实现现金的良性循环就要不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逐渐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率,这就要求中小私营企业要严格把握自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3.3 构架良好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率
3.3.1 固定资产投资应与企业流动资金比例协调
俗话说“量力而为”,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决策,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行事。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扩大发展规模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并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但是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来进行发展规划,不可盲目扩张,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拖垮。
3.3.2 负债比率得当
企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通常都会向银行或一些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形成负债。适度的负债会给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也可以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动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但是凡事都要有度,如果企业负债过重,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使资金无法周转;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没有负债或负债过少,也会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要有合理、适度的经济结构,使企业的经济能够顺利周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3.4 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有权参与企业财务和资金的决策和管理,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的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规则,业务水平和技能也要相对较高。同时,企业的会计人员还要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及时纠正和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学习他人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4 结束语
资金就像人的血液一样流动在人体的任何一个角落,企业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资金,企业资金是否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能否正常运行及其持续发展。企业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基础,其他的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无法实现。资金管理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对资金的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许今中.论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J].新西部,2008,11.
[2]朱冰.浅谈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J].魅力中国,2008,9.
[3]邓建波.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管理问题浅析[J].潍坊学院学报,
篇3
财务核算要按照《税收征管法》为依据进行,但当前很多小企业的财务核算都未能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进行,没有建立健全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的辅账目,随意建立账簿,出现账实不符问题。因为财务核算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缺乏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所以整体较为混乱,无法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一、不健全的财务核算对于税收征管的影响
(一)财务人员的聘用不够规范
1.财务人员聘用时手续不规范,工作交接不规范,财务年度核算时出现与聘用期限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年度财务中断,无法进行具体核查。
2.企业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很重要,如果频繁的更换财务人员,会使财务人员缺乏对企业负责的心态,如对工作缺乏热情,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没有掌握足够的税收知识,电算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还处在手工记账水平,导致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纳税申报不真实的问题,存在查证和执行困难、偷税漏税严重的情况。
(二)税收核算不够规范
1.账目不够健全。一些企业在账目设置方面没有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如有的企业设置的账簿不完备;有的企业设置账外账,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账簿,导致没有成本、收入凭证,也无法依据账簿进行税收核算。
2.很多小企业的记账方式是手工流水账,而且其经营范围较广,方式比较灵活,财务人员核算口径与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方式灵活多变,所以财务人员核算口径与核算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税收核算比较混乱,很难确定税收核算的真实性。
3.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与财务人员的记账之间存在不相符的地方。一些企业的记账人员是兼职的,他们没有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只是根据老板提供的资料进行归类记账,也就是说建立的账目是完全按照雇主的意愿进行的,所以常会有收入不记账的现象出现,还经常费用乱列支和暴跳入账,税务申报中含有较多不实成分。
(三)财务核算并没有发挥其监管职能
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都是兼职的,他们没有参与到企业实际经营中,记账中会经常出现现金与银行混淆、销账与挂账不及时等问题,兼职会计的存在只是帮助企业对其一定期间内的业务进行汇总核算,所以这种单纯的做账并没有像正常的会计一样核算当期经营成果。所以这些兼职会计在企业中无法起到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的作用。
(四)税务监控的难度越来越高
1.尽管当前税务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的建账督促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税务监控难度依然很大。基层的小企业普遍使用的是手工记账,所以无法应用现代征税手段。
2.因为小企业存在点多面广、经营范围变化快的情况,而且频繁的停业开业,所以税务机关无法及时把握其生产经营状况。
3.小企业在现金交易的过程中不开票也不入账,税务机关无法监控这种账外的经营业务。
(五)税务机关没有发挥其震慑力
1.存在任务和稽查力度不足的情况。当前我国的税务稽查主要目标位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上,小企业的税务核查普遍采用的是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问题一般在纳税评估环节和评估补税环节得到解决。
2.倾向于阳关稽查和查前辅导,所以在日常检查中,小企业对于偷税行为采用自查补缴的方式进行解决,并没有相关的罚款,所以客观上很多偷税漏税的人们胆子越来越大。
3.税收执法考核相关指标的制约。很多地方申报率的考核指标为100%,纳税人没有在申报期按期申报,所以导致基层税收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倍增。如果催报无果,那么税收管理人员很可能会代为申报或者自垫税款,这对于不按时纳税的企业而言没有任何损失,所以这种行为导致《税收征管法》的威慑力被弱化。
二、健全小企业的财务核算,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工作
当前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较低,税务机关应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免费向财务部门发放税收资料,进行网上税收宣传等,普及税收法律法规。
同时要求企业依照《税收征管法》相关规定报送会计核算方式。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三账目的设定,辅导企业财务人员正确核算,确保纳税人的自核自缴能力,认真履行纳税义务。
(二)构建企业财务人员监管机制,对企业财务人员聘用体制进行完善
财务部门需要加强对于代账会计的管理和监督。代账会计除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之外还需要有财务联合部门批准合法的会计上岗整个,持证上岗一年一检;此外对于个体代账会计应当按不同类别进行区分,对代账会计进行培训,使代账会计及时掌握财税政策。
(三)及加强对于小企业的税收和财务合算的监管
1.税务部门需要结合工商和财政部门加强对于小企业的财务和税收核算管理。督促企业按照《税务征管法》和小企业财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的财务,并聘用资质高的会计进行正确的税收核算。
2.税务中加大对财务划算的监管力度,通过完善监督部门的职责,让税务核算和实施监督相结合。
(四)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需要严格执行
目前,需大力推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由企业财务主管部门、国税及地税等参与的小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借助公共信息网将信用评级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五)加大检查的力度
1.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针对性的进行行业的专项检查,做到监管结合,对征纳行为进行规范,使得税法的遵从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税务核查机关需要加强对于重点案件的核查,做到依法治税,通过税法刚性对偷税者进行惩罚,从而提高纳税人的自觉性,达到提高全社会纳税意识的目的。
篇4
会计信息真实与否是财务工作里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会计舞弊案屡次出现, 会计市场信息失灵等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便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形下, 应当如何了解、把握并确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政府又应当采取怎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一切?如何实施监管会计市场?这些问题的解决, 不仅仅是会计学界所应付的责任, 更生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
企业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唯一供给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外部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国家、企业管理当局、其他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如多数母公司对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列报存在疏漏、对或有事项及其他重大事项未做说明、对利润总额主要由非主营业务利润构成不详细披露、对其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重大变化未做必要的分析说明等种种现象。有的虽已严格按照规定内容作出披露,但若未能依据环境之变更或公司面临之特殊情况自愿增加对外披露内容,则其披露充分性存在不足。
(三)会计信息数据反映缺乏完整的体系
现有的企业报告反映的主要是企业财务信息,其揭示的范围也局限于对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而忽略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如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这些非财务信息往往比财务数据更能提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在我们的财政工作中,由于主要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各种因素的作用,财务会计普遍出现不按会计制度实施。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中存在的会计报告的所有方面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违法的行为。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完善,会计管理体系不完备,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我国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社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会计核算,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是杜绝这些违法行为有一定难度,因为企业在执行中有很多的漏洞可钻。
(二)单位内外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首先,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会计人员的工资是经营者直接决定的,意味着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报表上的数字都只是根本利益的需要。其次,社会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已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其执业范围狭窄,除公司制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需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外,其他企业还没有列入注册会计师的法定审计业务范围。
(三)会计信息管制不足
会计信息市场供给不足,引起市场失灵,国际通行解决方法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制,体现在对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其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管制上。
(四)政府约束失败
监督成本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身处外部的政府部门不可能对企业进行及时、全面的监督。另外,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使得这种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之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的合谋。这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约束失败的重要根源之一。税务、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公务员与企业合谋作假帐、随意减免税收,收受贿赂等腐败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审计证据的获取相当困难,使得对这类腐败现象的查处(监督监督者)变得更加困难。反过来又使得这种串通合谋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更加有恃无恐。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这种状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政府用于监督“监督者”的成本将非常高,而且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政府监管会计信息的必要性
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会计信息质量均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经济利益是驱动。经济行为的发生本应按着成本――效益的原则。根据经济选择理论,当理性的经济人从事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所得到经济利益大于其成本时,如果没有外力的约束,其就会选择违法、违规行为。这种外力的约束,就是会计监管。作为监管者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位独立,与被监管者没有依附关系和利益联系;二是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强制力,能够对被监管者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和制裁。政府恰恰具备以上条件。
在我国,政府管会计既是一种历史传统,又是一项法律规定,同时也是大力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惩治会计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而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无不促使政府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会计,以至于前总理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会计工作,并分别从深化会计改革、加强会计监管、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和培养新型会计人才等角度对会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政府对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
在我国,政府监管会计市场的措施主要有四个,即会计规范、会计监督、会计服务价格的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
1.会计规范。所谓会计规范,指的是所,会计督察工作秩序有利于维护会计市场和效率提高会计市场。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负责任,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进行指导,核算上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有能对会计实务起约束作用的原则、准则、法规、条例和道德守则等的总和,是应会计实践活动需要而发展起来而又用于指导和约束会计行为的准绳。
2.会计监督。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一是可以保证会计报告有用性、可比性和可靠性,二是可以保证会计报告严格遵循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有关的会计规范;三是当政府监管产生失灵时,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总之经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篇5
一、有关数据
1、个体工商户。1-6月新发展1238户,新增从业人员2338人,新增注册资金143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47%、92%。全县实有15793户,从业人员35879人,注册资金11800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5%、17%。
2、私营企业。1-6月新发展151家,新增从业人员895人,新增注册资金3650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34%、138%。全县实有1326家,从业人员15621人,注册资金258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11%、73%。
二、主要特点
1、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扩大。由于国家实施苏区振兴规划,土坯房改造等系列工程量增加,与建筑建设相关的行业市场容量增加,效益明显提升。上半年新增个体商户平均注册资金11.6万元,同比增长152%,说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规模在扩大。
2、私营企业发展较快。上半年新开工的企业多,新上工业企业规模较大,私营企业户数增加较多,注册资金增长幅度大,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3、民营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园区规模拓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增强,我县围绕产业定位,新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民营工业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存在问题
1、融资难。由于用工成本上升及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民营企业所需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增加,部分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大部分企业有效抵押物少,信誉度低。银行适应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少,信誉贷款金额小,贷款手续繁,办理贷款时间长。民营企业较难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所需资金主要由中介或民间借贷解决,融资成本高,风险大。
2、招工难。懂管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少,技术工等专业人员缺乏,青壮年普工少。许多企业很难招收适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导致开工不足,影响企业发展。
3、办证难。行政许可及收费项目多,办证程序有待减化。如企业需办理厂房等房产证,需经多部门多种审批多项收费很长时间才能办结。
4、抗风险能力低。“黄鸡”是全国驰名商标,我县黄鸡养殖规模大,配套行业多。上半年因受禽流感影响,鸡饲料销量锐减,种鸡蛋由每枚1元降至0.5元,雌鸡苗由每只1.4元降至0.7元,雄鸡苗每只1元下降到无人要。商品鸡的收购、运输、宰杀、销售等业务量明显减少,相关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4月26日,我县发生“龙卷风”灾害,有5家企业损失150多万元,灾害损失全部由投资者承担,没有保险或政府支持。由于我县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雷同,同类产品多,市场竞争激烈,抗风险能力低。
5、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县没有小企业创业基地,初创小微企业得不到良好服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难度大,不能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作用。培训服务力度有待加强,培训质量有待提高,针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超市尚未建立,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不到位。物流体系不配套,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意见建议
1、缓解融资难。充分发挥政银企保融资平台作用,加强融资信息沟通。引导信用担保公司增资扩股,规范经营行为,增强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力度,尽量放大担保倍率,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作用。
2、缓解招工难。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满足企业多层次人才需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用人、留人条件。
3、优化发展环境。出台并落实好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减少行政许可项目及行政收费项目,降低行政收费标准,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严惩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
篇6
目前,中小规模企业投资小,自有资金有限,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低,产品科学技术含量低,员工素质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差,机构不够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会计管理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一) 财务管理地位不高
小规模非科技型私营企业,其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在相当程度上仍使用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偶遇式市场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并无规范的规则,财务人员几乎不参与收集分析信息,决策信息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企业财务管理未受到重视。
(二) 管理者素质有限
许多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的,甚至是为企业主服务的,只要能算出利润,满足计税需要就足够了。他们对会计并没有太多的期望,谈不上让会计参与管理,更不会想到如何加强会计的管理能力。因此,这些小企业的会计最多也只是在履行最基本的反映职能。在许多小企业主看来,会计活动甚至是纯粹的消耗性活动,如果能不设会计那就最好不过,以降低工资成本。
(三) 筹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差
企业要持续生产经营、扩大再生产、进行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筹集资金是小企业所面临的首选问题。目前小企业普遍存在筹资难、贷款无门的情况,81%的小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产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中长期贷款更是没着落,小企业贷款难,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60%、出口创汇60%、提供75%的就业机会是极不相称的。概括起来,其筹资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经营业绩不稳定,容易给银行带来较大风险:二是小企业做过资信评级的不足一半,个别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影响了整体的信用形象;三是企业无力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而银行可能要花较高的人力物力调查,有些银行不愿“花大力气干小活几”;四是小企业的抵押担保制度有待完善,凭小企业初期的经营状况很难提供质押、抵押物等;五是无论贷款多少都必须履行银行完整的融资手续,:手续的繁琐也让不少小企业望而却步。
(四) 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
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这是小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
处于成长期的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其用人机制中“任人唯亲”的成份很高。对于掌握企业“最宝贵财富”的财务人员而言,更是如此。不懂会计的人做会计、不懂管理的人管会计之现象比比皆是。而作为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理念的影响及小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传统,往往不会选择去小企业就业。在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方面,私营企业等小企业往往成为会计后续教育管理的真空地带,无人问津。即使有,也大多流于形式。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低下既影响了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弱化了小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财会知识培训
有关部门应针对目前私营企业在财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经营者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法制观念。特别要加强对《公司法》、《合同法》、《税法》、《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等财经法律、法规的学习辅导,提高经营者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理解财务管理在经营中的作用,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去审视企业的经营管理。摒弃“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要做到规范经营、守法经营,这样才能办好企业、办大企业。
(二) 增强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尽可能地把资金投放到回收期短、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通当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在不断增加内部资本积累的前提下,适度举债,以满足企业投资的需要。
2.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减少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当企业资本积累到一定规模后考虑适度多元化经营,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另外,要把握项目投资程序的规范性,科学预测投资项目,并保证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收益的平衡。
3.银行可将中小企业的存货和应收款作为抵押品,或将中小型科技企业享有的专利权作为质押担保,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为中小企业参与债券市场提供机会。《中小企业促进法》对此作出了有关规定。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 面向市场,采用科学投资策略
一方面,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稳健理财,适时扩大规模。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充满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应主动回避。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应尽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投资项目的考察和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另外,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扩大规模。其次,是集中优势,专业经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力量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样可以取得经营的成功,再次是拾遗补缺,用自己的产品去填补市场空白,充分利用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特点,按照“人无我有”的原则,寻找市场空白点进行投资,进而可以扩大空间,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投资方为主,一是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中小企业的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企业拳头产品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陈旧的老产品,这样可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
企业制胜的法宝。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也可以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四) 加强对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
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素质较差,甚至难以应付日常的核算。因此,必须加强对小企业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尤其是切实做好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应该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关于小企业会计如何参与小企业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以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小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实行科学的用人机制,以吸引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小企业就业。
自2001年会计核算中心投入运行以米,我们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作为财政集中收付制度运行枢纽的作用,根据“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对全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从中心运行十年来的情况看,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控制政府运行成本,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一、对支出全过程审计监督,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在中心筹备建设阶段,针对财经法规和会计核算业务以及会计电算化,对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进行了系统的练习和考试,达标后上岗。制定了规范业务的各项工作制度,业务流程,明确了岗位责任。各行政事业单位选派一名报账员负责单位和中心之间的财务联络,清理了原来银行账户,统一在银行开设新账户,根据各单位的业务大小,核准了小额备用金,备用金不足公务活动支出的,填制临时借款单,事前来中心办理预借,根据金额大小,逐级审核。比如预借差旅费:公务考察,外出参加会议,必须有主管部门的文件和主管领导的审核签字;召开会议,要提前报财政主管科室审批,执会议批办单,办理预借;公务采购,通过采购中心审批,只有审查合规的公务活动,才予以办理临时借款。中心工作人员会对公务活动进行中的开支标准,注意事项和报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活动结束后,报账员汇总票据,来中心报账,中心工作人员对各项收入支出票据的完整性、客观真实性、合理合法性进行逐个审计,中心制定了报账标准,对收入,经费支出(事业支出)专项经费和固定资产、往来款项统一了审计标准。不符合规定的,出具拒付理由书,不完整的有误的,补充更正。合规合法的,全额报销,冲减临时借款,不足的补付,多借的缴存。这样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确保整个纳管机关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支出活动都在统一规范的制度下运行。
二、各岗位逐级进行审计监督,全面实行财政资金监管和中心内部控制。财政资金的使用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着民心向背,关系着党的作风建设,关系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心贯彻为国家理好财,为人民把好关的服务宗旨,通过逐年的健全制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全面控制。1.不相容岗位分别审计。中心的不相容岗位包括:(1)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2)业务经办与会计制单;(3)会计制单与会计记账;(4)会计记录与审核;(5)业务主管与稽核检查。明确规定了主管会计、录入会计、记账会计、稽核人员、主任、总会计师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授权审批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常规授权是指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以文件的形式在平时工作中执行。特别授权是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只涉及特定的经济业务、个别事项,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有多种书面形式,如通知、委托书、意见书。
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进行的控制。局域网使会计信息共享,会计电算化为会计系统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系统管理员分岗位授权,账套和操作进入有密码控制,各职位通过授权的权限各司其职。
4.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对日常的会计凭证审计,检查中心核算柜组在处理单位账务过程中是否按有关制度、规定、标准和有关审批权限执行,是否准确规范,会计资料的管理是否合规。将审计的情况反馈柜组,对确属核算工作问题的,填写确认表通知整改。
三、坚持财务分析通报,反馈预算执行信息,促进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财政资金支持地方建设,投资基础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反哺民生,各项惠民政策实施,灾后重建资金到位。近年来,财政支出成倍增加。为了对政策补贴,民生工程,专项资金核算科学化,加强核算监督职能,提供财政决策依据,实行了财务分析通报会制度,会前各柜组分析比较研究每月的报账业务,会议费、招待费、车辆费变动和比率,收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专项资金管理是否规范,分析报表中数据指标,探讨往来账款与资金风险,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在每月的通报会上交流,就存在问题提交会议集体讨论,制定解决方案,统一执行标准。
篇7
论文关键词:私营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通常我们所说的会计核算,是固定通过某一形式来实现的,这种形式被称为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流程。一般说来会计核算流程是指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程序。随着技术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必须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灵活性以应对这一趋势。于是引起了管理模式的变革。那么会计业务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优化组合,其中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具备的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存在的问题
顺序化的业务流程是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下的基础流程,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这两个强大的会计工具把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使用标准格式和项目摘要内容就是会计凭证,即当一项经营活动发生时,会计人员根据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
在一般的情况下,顺序化的业务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然而,在日益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中,传统核算流程日益显得迟钝、僵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更具灵活性的流程管理模式。在流程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最新的内外部信息建立最合适的流程,从而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顾客最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二)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单位的负责人主观意识不够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真实性有些漠视。各单位之间的也缺乏沟通,加之会计体制复杂多样,在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固步自封,难以前进论文格式范文。然后是会计管理环节的弱化以及缺乏指导,加上会计队伍缺乏主人翁意识,大部分私营企业的会计为打工人员,缺乏归宿感,其职业道德和开拓的精神的淡化了。最后是我国总体上还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虽然每年获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总人数不少,但是能真正担当某一职务,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缺很少,加之,我国每年的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是当前人才数量无法满足的。
(三)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背景下,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已经显露出了迟钝、僵化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认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是打破企业按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安排工作,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业务为重点转变,从人为分工向业务需求转变,依此来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和服务质量【2】。随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问题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的逐渐突显,我国学者也对会计业务流程作了一定的研究。
吴旺盛认为会计核算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实现会计目标的途径,他强调的“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与国外研究的主张是一致的。
袁树民认为会计业务流程就是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现代会计应该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新时期,优化会计核算流程,以实现科学合理的核算流程。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基础会计核算数据向会计核算系统中央处理服务器直接汇总,实现对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核算流程再造,动态会计平台通过向中央服务器传送原始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了成本的真实性。还有优化核算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会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记录、汇总、查询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取消内部往来的单据传递和重复核算、对账等工作,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人员占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袁树民依然强调了“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主张以技术手段来达到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目的。
二、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设计
随着科技手段在各行业的渗透,会计核算也引进了传统会计核算无法比拟的技术手段。就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来说,它与软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账务处理数据流程图十分相似。实际上无论是市场提供的商品化软件,还是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的软件,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流程在细节上都差不多。
流程中,消除了原始系统中的账簿等数据重复存储的部分,使得数据更加单一,直接明了;实现了会计数据采集输入的自动化,尤其自制凭证部分的数据来源,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时间成本;自制转账凭证直接记账,不再审核,遵从“上游审核过的数据没必要在下游进行二次审核”的设计原则,简化的审核程序,数据的真实可靠行更强;增加了预测未来、辅助决策部分,提高了预期值;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调用尽量实现自动控制而非人工控制,增加了共享交流的机会【3】。同时上述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数据传递关系,而且存在系统间的控制关系,包括调用控制、时序控制等。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使得会计核算流程更加便捷、迅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三、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实施办法
(一)首先要确认核算流程重组的内容和目标整个核算流程的重新组合,需要先行制定计划,明确重组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努力使改革方向明确、任务具体、目标和策略具有可行性。要结合当前具备的资料条件,评估优化的等级以及在原有基础上优化的程度。而且,这个任务目标是基于原有基础上的改革,流程重组更多的是属于服务理念的更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速度、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追求。因此,它不是对传统流程的全盘否定【4】。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干预手段使得在原有流程有所突破,屏弃传统核算流程中滞后的因素。
(二)转变会计人员陈旧观念
以往的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往往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会计核算缺乏积极探索的愿望,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重点在于要解决好企业员工尤其是会计人员的思想障碍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打破陈旧观念,促使他们认识到实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会计人员积极的参与、制定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规则,实现从核算向管理与控制的转变,从而将信息技术、会计方法与管理融合。企业方面要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培训,促成会计人员拥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在会计核算流程重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目标,使会计人员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积极的风险观念。应该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对于存在风险要改变过去的消极态势,要具备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终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
网络系统观念论文格式范文。在网络系统环境下重新审视和认识会计,建立网络系统会计观,并研究在此观念下会计的特征及理论框架。转变以前会计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限状态,以网络为桥梁重新认识会计核算,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会计人员思想中构建新的核算理念【5】。
(三)会计部门组织结构的重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也必然带来部门组织的变化,由于上述的会计核算流程已经不再对诸如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项目进行分开核算,所以也不再需要按此划分专门的岗位,并且由于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前移到业务部门进行,会计人员不会再被困于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中,所以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后,会计部门需相应地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部分职能部分的工作重心也要转移。各职位的主要工作如下:
系统部门主要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定期维护;财务小组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会计实务工作转向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由前线工作转为后台管理。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都由原来的数据整理、收集、操作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监督与分析,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分析。
(四)注重会计系统流程监控
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参照COSO模型和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框架对我国企业进行整改,必然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加以梳理和重构。同时,萨班斯法案重要的要素之一即是对工作流建立严密的审批程序的控制,将原有的以工作内容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转变为规范一致的管理流程,这正是我们创建严密的会计系统流程监控体系的有力依据。在SAP新版本的设计中,已经融入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基本要求。这无疑为我国建立标准流程提供了设计依据。总之,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实现了协同和无缝连接,使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变成现实,使供应链上的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成为可能。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要求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核算流程,以更好地参与管理决策,实现会计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传统会计流程的优化工作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优化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手段的创新,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观念更新,职能更新,只有会计核算流程中参与的各要素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让会计核算优化深入人心。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当前,还必须有一个长期、深入的跟近过程,后期的监控和评估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科学地实施会计流程优化,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人员更好地认识核算流程,最终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14-2O.
[2]彭桂山,周莉,邱轶安.会计信息化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5(19):69-71.
[3]蒋尧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J〕.当代财经,2001(9):56-61.
[4]陈良华.供应链管理的演进与研究框架的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59.
[5]陈虎.基于网络的会计核算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88-90.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弊端,比如,在财务方面,由于这些企业相对较小,企业管理者所选用的财务人员大多是自家的亲戚,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财务意识淡薄,很多时候都是听从老板的安排,资金不足、经营体制落后、同时管理人员能力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开展好,企业领导和财务工作这必须引起重视,但在现实中,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企业的财务人员很多都是临时的兼职人员,还有的企业,财务管理者是企业的老板,老板管账,这样一来,企业财务工作就无法做到从实际出发,这种意识的缺乏会导致财务管理效率的降低,不重视财务工作。有的公司的财务人员在实际中多是记“豆腐账”,即基本结构就是“销售额-费用=利润”,甚至记“笔记本账”。更有甚者不记账,收钱就用。
另一方面来讲,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企业,企业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大权掌握在企业领导手中,他们大都没有受过专业的财务管理的培训,没有系统的知识。容易造成财务管理目标的短期化,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的财务资料支持。
2.财务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结构不完善,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高,财务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财务工作人员是核心的核心,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益和企业的发展状况。有的企业,将财务会计工作委托给所,更有甚者,任用自己的亲戚当财务人员,或者临时招聘一些在校大学生兼职人员来帮助企业做账,完全不顾企业财务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财务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物所在,一个具有专业素质的高端财务管理人才或者团队对企业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大多数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化的训练,没有系统的知识。
3.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不完善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现金越多越好,在企业资金的使用方面没有合理科学的安排,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并不完善,严重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管理者插手财务工作,使很多财务人员的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随着我国对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政策性的指导,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企业自身的毛病还是很多,特别是财务工作者的财务专业意识有待提高,相关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缺失,不利于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重钱不重视账目的科学性,存在意识上的不正确性;
(2)、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相应的科学的制度,资金的投放方向不明确;
(3)、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周转不畅通,有时候甚至资金链断缺,引发去也财务危险。外因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关键,所以要内外因相结合,共同促进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工作不断完善。
4.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支撑,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高速度运行。
但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个体、私营企业,他们存在的性质就决定了自身的管理体制的多样性,他们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有待提高,企业的管理理念落后,只知道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的运作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财务制度的缺失,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很大的风险。
5.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
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快,而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仍旧使用传统的记账方式,很多公司的电脑只是摆设,并不采用电算化。不能及时将公司各部门的财务信息集中反馈给财务管理人员,不利于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财务预算。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暴露出很多的弱点与不足,这主要是与企业自身发展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所造成,其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自身的原因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大多都不健全,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都是一个人,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有些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方法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以至于职责不分,监督不严,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信息没有真实性等,使财会人员在处理财务时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混淆账目,明细不清楚,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关键,所以,中小企业自身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原因。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证,特别是在财务方面,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会导致企业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资金的投放比例,有的生产企业,还会影响企业生产产品的连续性,无法更具资金 的拥有量来扩大企业规模,拓展市场等。总之,中小企业自身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制度保证,财务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效率的高低。
2. 资金来源单一,资金运作困难
与我国的许多大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不健全,不能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没有科学的财务报告,而且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很短,企业还不成熟,在社会各界的信誉还不是很高,又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以,在融资方面会有很大的困难,在银行的信贷资金也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3.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制约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融资渠道严重不畅,资金严重不足。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信贷管理方式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相适应。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期间费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利益,使其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加强对期间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可使企业当期利润受期间费用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对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期间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期间费用管理上的问题也不断凸现,以致不能通过有效地控制期间费用为企业谋求利益服务。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如何加强对期间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目前中小型企业期间费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期间费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持续地发展与进步。
一、我国中小企业期间费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成立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加强对企业期间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可使企业当期利润受期间费用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是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径。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期间费用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一些与办企业目的相违背的支出不断地增多,从而导致中小企业期间费用的虚增和当期利润的减少。主要表现在1、虚列期间费用,私费公报;2、会计核算不合理,将一些不属于期间费用的支出记入期间费用;3、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回笼困难。主要成因可以归集于下列几点:
1.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不少中小型企业任用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下,对相关的会计政策重视不够,导致会计帐目不清,会计核算不合理,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在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不能得到真实地反映。
2.期间费用无预算或者对预算的编制由财务部门包办。预算作为一种计划,规定了企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具体目标。这样就使各个部门了解本企业的经济活动与整个企业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及努力方向,从各自的角度去完成企业总的战略目标。然而,对目前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期间费用无预算或者对预算的编制由财务部门包办的现象,而其他部门对预算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对下一期的资金需求没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从而形成一种“用多少要多少”的心理,各部门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以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能促进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
3.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坚持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虽已建立,但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制度的建立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执行不利。同时,职位分工不明确,一人多岗等又为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舞弊行为提供了方便。
4.管理观念落后,忽视风险管理,缺乏科学决策机制。大多中小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老板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对市场风险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只是凭管理者的主观经验、凭感觉盲目决策。主要表现在对举债融资的还贷能力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或者由于过早借入款项或超期归还款项导致财务费用的增加。
二、加强中小企业期间费用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是每个中小企业永恒的追求目标,大多数中小企业通常关注成本情况,但往往忽视期间费用的控制,或者出现在一段时间费用压缩下来,很快又快速反弹甚至比压缩前还高的现象。中小企业要想创利,就必须加强期间费用的管理与控制,从提高管理水平、全方位控制成本费用角度出发,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当代经济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企业长期的稳定与发展。
1.严格费用的报销与审批制度。财务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对期间费用实行统一管理,所有期间费用开支都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借款报销手续,严格费用的报销与审批制度。在对报销的费用进行审核时,还应注意单据发票是否无误,手续齐全,是否按公司规定由相关领导审批并内容合理,对于不合规定的开支及超支部分不予签字报销,减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有八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中小企业应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
3.建立客户信用制度,尽量避免坏账损失。在销售方面的最大损失是坏账的损失。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坏账是致命伤,企业必须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加快资金周转,尽量避免坏账损失。
4.建立严密的内控体系,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按照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合理安排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在期间费用上的权责制,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管理好相关费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黄卫桃.我国中小企业期间费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3).
[2] 赵晓霞.论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1(1).
[3] 苏立华.浅析企业期间费用控制[J].经营管理者,2009(6).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中财务制度极不健全,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缺乏信用观念
不少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贷款,再加上地方保护、政府干预和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位,使逃避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企业违约后,银行很难回收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放贷条件,致使惜贷行为比较普遍。
(二)决策缺乏科学性
中小企业的投资主要指项目投资,包括新建项目的投资和固定资产的投资两方面。但是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通常由1~2个高层负责,或者往往受短期利益的吸引,很少考虑长期的市场预测,缺乏可行性分析的决策自然缺乏科学性。
(三)内部控制薄弱
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业务量大,因此企业的会计部门设立的很简单,通常由2~3人组成,直接向领导负责,甚至个别的小企业只有一名会计负责计账,根本不设立财务机构,这必然导致很多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
(四)管理目标缺乏战略性
企业是应该关注短期经营和当期利润,但如果本着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经营决策,就必然导致企业经济活动的短视性,只重视赚取短期利润而不重视提高市场占有率,这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其他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中小企业的寿命普遍很短,难以抵抗市场风险的现状[1]。
二、原因分析和国外启示
(一)原因分析
1.宏观环境。①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同时对中小企业的经济行为也缺乏相应的规范。②财务信息不充分。中小企业财务决策时,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财务信息。由于受到财力、物力的限制。中小企业无法设立专门的调研机构,社会上又没有专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致使财务管理人员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致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③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一般是合伙投资,资金大多是业主家庭自己积累或向亲朋好友借的,这使得企业的资金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融资渠道单一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程度,使得该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2.自身因素。①信息透明度低,融资困难。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担保主体又无法确切落实,难以与银行进行良好的合作和沟通,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2]。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又不健全,基本上还是非公开,信息透明度差,可抵押资产又少,使得借贷信誉都大打折扣。②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中小企业投资时往往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什么赚钱,就上什么,结果项目投产之日,就是市场饱和之日,也是企业亏损之日。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加快了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确立了不少的投资项目。③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考虑到内部控制经费的代价, 忽视了内部控制。如财产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几项制度, 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缺乏不仅明显地增加欺诈和偷盗行为发生的机会,而且也增加了依据不确切、不及时的财务信息做出不良决策的机会[3]。④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表现为典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即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差,缺乏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集权现象严重,造成企业职责不分,越权行事,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中小企业大多数仍是家长式管理,财务是由老板单线控制,出现了财务整体管理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情况。有些中小企业虽然也有公司管理规定和相应的财务制度,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因难以严格把关而导致制度和规定名存实亡[4]。
(二)国外启示
1.英国――重点扶持小企业。英政府鼓励小企业发展的途径是向小企业提供各种具体的、实际的财政资助,为较之大企业在资金来源上更为困难的小企业解决投资发展问题。自1981年起,英国政府就开始实施小企业借贷担保计划,为那些有可行的发展方案、却因缺乏信誉而得不到贷款的小企业提供借贷担保。
2.德国――政府预算安排补贴。德国主要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在财政方面,联邦政府每年在预算中安排2亿马克用于补贴中小企业咨询、培训和参展及提供创业贷款担保。在信贷方面,联邦政府出资或与各州政府合股创办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或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3.法国――鼓励创办企业。近年来,法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鼓励创办企业,为年轻企业的发展存活创造好的环境,为创办企业者提供资金援助。法国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是新创企业的主要资金贷款机构,银行一方面为新创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另一方面可为新企业从其他银行贷款提供经济担保[5]。
三、对策分析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必须结合政府、市场和企业自身从筹资、投资、内部控制和管理素质四方面寻求对策。
(一)政府扶持
1.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通过市场融资的资信很低,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如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美国的《中小企业法》和《公平执行中小企业法案》等。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10部委曾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改善信用状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这标志着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
3.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当现实中发生了与市场精神相悖以致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政府适时出面颁布具有突破性的法律,推进市场经济改革。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政府支持和一定比例的政府投入。政府出台指导性意见,通过法律和政策扶植中小企业融资。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最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突破现有思想意识形态和法律法规的限制,支持金融市场改革[6]。
(二)投资战略
1.优化财务结构,稳健理财,适时扩大规模。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充满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对风险程度大、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项目应主动回避,尽可能采用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投资项目的考察和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
2.集中优势,专业经营,寻找市场空白,迅速投资。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可以选择能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投资决策需要权衡风险和回报,一个投资项目一定要有好的回报。
3.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中小企业应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7]。
(三)内部控制
1.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然而,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以收回,什么时候可以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加强财产控制,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和核对等交给一个人来做。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
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建立有效内部制约机制。企业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提交董事会审议。董事会对财务预算审议通过后形成的决议,作为企业工作的法定依据和目标。董事会通过的财务预算由企业经营层组织实施,财务部门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并将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向董事会报告。为了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次和组织结构,要建立有效的内部制约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权限规定、联签手续、稽核制度等,落实责任制,并且通过财务会计信息的记录、分析和反馈,形成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严格对财务预算实施考核,兑现奖惩[8]。
(四)财会队伍建设
1.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和业绩评价;同时完善信息化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强化财务监督的前提条件,而且能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防止发生舞弊行为,促进企业经济活动健康发展。
2.提高职工管理素质。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和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应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其监督意识。加强职工素质教育,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职工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职工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作为政策制定者,应努力为中小企业改善外部经营环境,推动政策扶持,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增强企业外部融资能力;作为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切实做好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全方位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正确进行投资决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阂霞.新概念私营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吴少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M].经济出版社,2005.
[3]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杨延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模式创新前沿[M].会计出版社,2004.
[5]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褚伟.构建与完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1):25-28.
[7]杨光.中小企业如何防范财务风险[J].合计之友,2005(2):65-66.
[8]施伟忠.关于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J].上海会计,2005(8):75
- 上一篇:建设工程基本法律制度
- 下一篇:微生物学定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私营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