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14 17:0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办法

篇1

**市文明办:

创建文明单位是基层税务机关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广大税务人员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

为将本局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促进和谐地税建设,按照《**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和《**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南》的相关内容,**市地税局通过自查,认为已符合届满复验标准,根据《关于做好XX年年度文明单位新申报和届满复验工作的通知》(塔市文明办字〔XX年〕08号)精神,现特申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届满复验,请予验收。

特此申请。

篇2

近年来,新坝乡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群众特别是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民主法制意识得到了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的手段和方式也日趋丰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了像红沙河、西大、新生、新沟等许多好的典型。为推进全乡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全乡在以“农民读书会”、“老年活动中心”、“青年之家”为载体,经常举办群众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的同时,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诚信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的评选,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止目前,共评出“十星级文明户”914户、“诚信家庭”221户、“好婆婆”30对、“好媳妇”30对、“好妯娌”30对,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抓村风,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开展唯物论、无神论教育,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和利用宗教进行骗人的非法活动。如今在全乡各村,无各种组织和“×××”习练者,封建迷信、赌博酗酒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没有了市场,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三是抓热点,保持社会稳定。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是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把创建“平安新坝”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在各村深入地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各村都成立了治安室、治保会,并开展了护院联防、邻里互看、治安巡逻等群防群治活动,从而有力地预防了犯罪,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同时积极开展"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道德评议活动,各村成立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道德评议协会30个、各社成立了道德评议小组291个,制定了道德评议章程,对不道德、不文明的人和事进行批评教育。村上坚持每季度评议一次,对于较严重的问题随时评议,以此推动了社会风气不断好转,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引向了深入。

四是抓建设,推动村容整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三堆”不清理、环境面貌脏、乱、差问题,乡党委从教育群众开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入手,对新坝、元山子、红崖子等农贸市场制定了《新坝集镇管理制度》,对辖区划分责任区,由责任区内个体工商户推荐选举产生一名负责人,对辖区内路面、卫生、绿化、治安等问题进行管理。在机关和农村,依照《卫生管理办法》,行使乡机关单位卫生每10天检查、村卫生每月检查、农户卫生不定期抽查的工作机制,并对卫生先进单位颁给“卫生光荣”流动红旗,对后进单位发给“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整顿,以此促进全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试点先行、经济实惠的方针,根据农民意愿,大力推进小康住宅建设,先后建成了新沟、新生、西大、和平等小康示范点8个,修建高标准住宅1618户。“五改”、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精神文明综合示范点等各类示范点12个,带动全乡改水4318户、改厨2756户、改厕2129户、改圈2454户、改院1956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抓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乡宣传文化站建设力度,努力做到“设施、人员、经费、管理、活动”五落实。藏书达5000册以上,并逐步投入资金,增加图书数量。各村建立健全了党员活动室、文化图书室、青年妇女、民兵之家,做到活动经常化。全乡30个村普遍建成了藏书300--2000册的独立或村校合一的文化图书室,每年订阅党报党刊3种以上。设置阅报栏、宣传栏、政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栏350多块。同时,依托新坝信息网,设立网上政务,政务信息,公布站所的职能职责和服务承诺,让群众了解各种办事程序,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进一步提高了乡村两级组织在广大农民朋友心中的形象和透明度。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青年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虽有大的提高,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意识虽然大大增强,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基本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突出表现为: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减少,好吃懒做;部分青年农民精神空虚,追求格调低下的文化娱乐等等。

2、个别村社经济困难,基础设施较差,规划起点不高,未建立长效机制。教育、管理、检查、评优没有形成制度化,一阵风的现象还客观存在。

3、发展不平衡。村民文化素质高的村社容易开展工作,村容环境保持得好,但一些偏僻、经济、教育落后的地方环境卫生不易保持,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仍是行动的薄弱环节。

4、宣传发动力度须进一步加强。个别村社还主要依赖乡村干部的行动,农民还没有真正发动起来。主要原因是对农民进行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或者说目前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从内容到方式、手段还有点“大而化之”,往往是“热在乡里、冷在村里、僵在社里”。

三、思考与对策

(一)、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增加社会经济总量;坚持发展劳务经济不放松,通过技能培训和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提高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高度;从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县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坚持不懈开展三至五年,努力构建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三)、明确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篇3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实施细则》,对所属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有关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7月14日至17日,贵州省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毕节现场会召开。以贵州省档案局局长王传福为组长的贵州省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组对毕节地区档案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青海省首家县级档案信息网站――大通县档案信息网于7月17日正式开通。大通县档案信息网站是大通县人民政府网站下的二级网站,由大通县档案局主办。

最近,寿光市档案局协助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完成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建设,把辖区内所有用人单位全部纳入电子档案监管范围,引导用人单位守法经营、规范用工。

为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盛会的到来,朝阳区档案馆历经4个月的时间,收集了大量的照片、资料等素材,经过精心策划推出了《朝阳人民迎奥运》展览。

日前,山东省莱州市人事局高校毕业生档案网上查询系统正式开通,使用人只需登陆莱州市人事人才网,即可了解档案是否存在以及干部本人的一些识别信息。

为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规范全市电子文件的管理,保障电子文件的齐全完整、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日前,南京市委办公厅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了南京市档案局制定的《南京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

近日,平谷区档案局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2007年度“首都文明单位标兵”。这是档案部门连续九年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区精神文明办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之后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

7月11日,主题为“中国航海・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为海运服务60年”的2008中国航海日活动在太仓隆重举办。史志办编著的献给2008中国航海日的《太仓港史话》及底稿,《2008郑和与航海国际论坛》论文集等首批档案已征集进馆。

北京市宣武区档案局领导密切关注局馆两名驾驶员志愿者的工作,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并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宣武区档案局的两名奥运会驾驶员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提供交通服务。在赛时,驾驶员志愿者将一日三班轮岗,每班工作8个小时。

篇4

1.制定各种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于食堂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东田中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东田中学学校食堂炊事员管理办法》、《食堂工友工作细则》等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保证了食堂就餐管理健康发展。

2.建设完善食堂膳食会。

包括由学校值日校委组成的学校膳委会和只有学生组成的学生膳委会。学校膳委会学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建设,完善学生膳食委员会制度,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通过他们协助总务处开展学生食堂卫生自检、就餐管理等活动,建立学生问题反映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学生对生活、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广大学生切身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并及时传达和解释,协助学校在学生食堂就餐管理。

3.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由于就餐人数多,工友人员少(近400个学生就餐,只有3个工友),学校建立了全员参与的管理办法。首先,把同一个班级的就餐学生安排在对应的就餐桌上,男女错开排列,一组6人,便于管理。第二,建立行政老师值日管理制度,三餐到食堂督促管理。第三,建立三扫两评的管理制度,食堂安排固定班级值日生三扫(早上、中午、晚上就餐后),各学生膳委会成员平时要指导、检查、督促各宿舍的卫生。对每天的卫生等方面进行评比,由值日校委和学生膳委会成员双线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知学生整改。第四,把就餐管理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学生膳委会当中,使就餐管理更有效、更民主。膳委会成员由责任心强、志愿加入者组成,推出组长一名和副组长若干名、膳委会成员若干名,主要有二年级学生和部分一年学生、协助值日校委做好平时的卫生检查、餐具排列等工作,不但减轻值日校委的工作压力,而且使管理更精细、到位。第五,学校总务处和食堂管理人员每月举行一次食堂管理反馈会,形成部门之间和管理者信息沟通有效机制。

二、精化管理,文明用餐

1.统一思想认识。

学生食堂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担负管理、服务、育人的重要责任,起到承接延伸课堂教育任务的作用。学校领导认识到“食风”的形成,会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全面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同化作用,要求全体行政干部和工友明确食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在全校上下形成合力。把工作立足点和着力点放在启动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上,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食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形成“我为食堂建设添光彩,人人参与食堂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要求全体教师对班级、就餐两头都要抓,相辅相成,使食堂成为思想教育、行为养成、学习生活咨询、心理辅导、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

2.文化进食堂活动。

学生食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是学生最放松、最能体现其思想道德水准的地方。学生在食堂表现如何,直接反映学生文明程度高低。为充分发挥食堂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就餐管理条例。

3.餐厅是我家。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爱家的每个地方,食堂是学生的用餐地,通过一系列教育、指导,学生已经养成了文明用餐,珍惜粮食,餐具排列整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使食堂这个“家”成为学生精神栖息的港湾。此外,学校还利用墙壁张挂“米粒虽小君莫扔”、“餐厅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学会吃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等内容的文化标语、名人警句、艺术作品等,为食堂文化氛围点缀出几分典雅。

4.加强培训,养成习惯。

东田中学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虽然比较纯朴,但散漫、习惯养成较差。为此,学校每年新学期之初都会开展新生入学训练,使之更好地与初中学习生活衔接。入学训练内容之一就是学习《寄宿生就餐管理办法》。教会学生如何吃饭,如何把餐具清洗干净、排列整齐,通过这些过细的要求,餐具排列整齐美观,使人赏心悦目,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三、结语

篇5

文化通过传播实现了发展和继承,从人类社会开始以后,文化传播的方式不断更新和改变,由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到20世纪的电视传播,从文化传播的转变可以看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与它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更为确切的说,是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从21世纪初期开始,互联网的普及对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的传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运用而逐渐扩大了自己的传播范围,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相对于纸媒和广播媒介的单向性传播,网络传播是双向的,并且对于使用的人没有任何的限制,网络文化的交流有开放性的平台,增加社会民众对于文化信息的参与,所以网络文化传播很快的发展起来。正是因为网络文化的这些特点,所以建立先进的网络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2关于先进网络文化的性质思考

先进的网络文化首先要是健康的文化,传播的是正确的信息,引导社会大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应该是全民参与的文化,网络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公众的参与度,所以大众化是先进网络的又一个性质定位;最后网络文化应该是民族性的文化,是中国在信息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创新的代表。

2.1健康的文化。网络信息由于使用的频繁和参与人数的众多,所以造成信息量的庞大,以及包含信息的复杂性,在信息网中经常会夹杂一些不好的信息,比如我们经常会说,这些都是网络的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就是以正确的思想和理念带动网络文化的传播,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先进正确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2大众化的文化。网络使用的人数已经占社会上人数的很大比率,网络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娱乐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凭借电脑和互联网,足不出户都可以进行电子商务,及时浏览信息,方便快捷的查询资料,在网上可以自由、无限制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进行网上求职和购物,这些都是网络信息化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先进的网络文化一定是全民参与的文化。

2.3民族性的文化。当今世界的发展已经是网络信息化全覆盖,不同于以往的冷战、合作,整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有很大部分是通过网络信息化实现的。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网络文化影响之下,如何在资本主义网络文化的侵蚀之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先进网络文化必须要保证的前提。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坚持正确的方向,用科学、有益的内容充实网络的环境,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

3如何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3.1政府加强对于网络的有效管理。政府通过主动引导,将网络文化发展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引导,这样就能够避免某些“垃圾文化”通过网络信息对于民众心理的荼毒。政府的文化、部门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通过提高网络技术,借助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监控,增加网络使用的安全系数,防止网站里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流通,确保网络文化的信息安全和网络的健康、正常与规范化发展。对于先进文化的管理只有政府采取相关的强制性措施才能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而且政府的管理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对整个社会的网络环境实现整体的肃清与有效管理,政府只要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已经网站规定,就能有效地实现对于网络文化的管理。

3.2增加网络上道德约束的宣传。网络上的道德比社会上的道德更难维护,因为网络文化带有一定的虚拟性,所以没有准确的方式去引导,但是往往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网络上的反映和体现,最重要的是网络信息化的环境是全民参与和全部信息公开化,所以在相对的网络道德宣传上,比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宣传与参与的优势。具体措施就是发动所有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全民的监管,利用法律和道德的相互作用,这样能够减少网络上不道德现象的出现,提高广大网民的综合素质。

3.3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现代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于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经常会有泄露的危险性,所以在建立先进网络文化的过程中,注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同时在开发的软件中大力发展健康的软件,利用充满思想性、教育性的宣传软件占领网络文化前沿阵地,让先进的网络文化成为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有力手段。这是利用网络科技的手段来实现先进网络文化的技术基础,更是在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交往中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维护中华民族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

4结语

篇6

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煤矿

——一号煤矿文明单位经验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公司在这里隆重集会,表彰两年来为公司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职工赶超先进、学习劳模的热情,激发了大家正视困难、积极作为、苦练内功、降本增效的主动性。近两年来,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一号煤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按照“制度保障、实绩推动、活动促进、注入高标”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提高,矿井整体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创建“全国一流”煤矿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借此机会,我将一号煤矿文明单位创建情况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强化“三项”建设,提高创建工作保障力。

文明单位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只有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制度健全、领导有力,才能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一)强化班子建设,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一号煤矿领导班子以“四好”班子创建为目标,坚持“重大事项按原则办、日常工作按制度办、经常性工作按分工办、请示工作按程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查、转作风”,坚持从严从实,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班子建设。矿领导班子始终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文明单位创建发挥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示范引领作用。

(二)强化规划建设,引领创建工作。

围绕“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民主管理科学规范,文化建设扎实有效,中心工作实绩显著,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活动丰富群众受益”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一号煤矿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不断丰富创建内容,提升创建水平,提高职工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推动矿井民主和谐发展。近年来,我矿先后荣获陕煤化集团文明单位、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等荣誉称号。

(三)强化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按照创新、协调、共享的要求,我矿把文明单位创建与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建思想等各项中心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先后下发了《职工文明行为规范准则》《文明区队(部室)、窗口考核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构建“目标明确、责权分明、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长效机制,使文明单位创建贯穿于职工生产生活之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二、创新“五项”工作,形成创建工作的推动力。

创新添动力,改革增活力。有改变才会有进步,有创新才会有发展,一号煤矿通过创新“五项”工作,为文明单位创建注入活力,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一)精神文明建设有创新,铸魂立德树楷模。

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做诚信敬业黄矿人,建民主和谐一号矿”为目标,通过“宣传教育、内涵渗透、榜样示范”,大力实施“536”宣贯模式,开展铸魂工程,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矿井生产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孝善贤诚”为核心,强化“四德”教育;以开堂论道、明礼修德为主旨,每半年开展一次“道德讲堂”,使职工道德品质全面提升。按照公司总体安排,我矿出色完成了全省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会现场参观的主要任务。我矿曲志欣同志被评为矿区首个“全国劳动模范”和“感动中国的矿工”,同时,曲志欣和曹超两名同志被陕煤化集团评为2015年度“最美员工”,曹超同志还被评为省国资委系统“四德”先进人物,精神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二)党务民主管理有创新,激发党建活力。

一号煤矿按照公司党委“实现党建质量体系电子化,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的要求,按照PDCA闭环管理要求,对照ISO9001标准,建成党建质量管理信息网,初步形成了“管理信息化、党务公开化、考核规范化、改进持续化”的党建质量管理“四化”工作模式,迈出了打造“互联网+”电子党务的关键一步。同时,创新开展了班组长公推公选、管理干部“民主测评、末位淘汰”等活动,打通了职工成长成才通道,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民主管理蔚然成风。

(三)“五精”岗位创建有创新,岗位管理文化彰显活力。

按照“做要素、提境界、强素质、创品牌”的创建方针,遵循坚持三项原则,提升四重境界,发挥五项作用,助推“六个一流”矿井建设的“3456”工作思路,不断丰富“五精”岗位(现场)创建内涵,在“广度、深度、高度”上做文章,瞄准22项要素精准发力,“五精”岗位(现场)职工逐步具备了自主安全、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能力;“五精”岗位成为员工苦练内功的平台和降本增效的抓手,通过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管理的累积效应持续发力,有力抵御市场寒冬,黄陵特色岗位文化彰显活力、魅力。

(四)安全管理有创新,连年实现“三零”目标。

我矿以“四线”管理为统领,以“树安全至高无上理念、做安全幸福黄矿人”为愿景,始终坚持“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强化法治思维;以“两化”管理为基础,加强过程管控;以“双险双控”和“机环双检”为抓手,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强化隐患编码分析治理;以智能化开采为突破,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实现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矿井连年实现安全“三零”目标,保持安全健康发展态势。

(五)经营管控有创新,多措并举逆势盈利。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我们以“苦练内功、挑战习惯、查漏补缺、降本增效”为主题,开展“三进三讲”形势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转变观念,适应新常态,过好苦日子。以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为主线,实现岗位管理定性考核,提高矿井经济运行质量;以高压态势强化煤质管理,生产标准化煤炭产品,以煤质保销售、保生存;改变思维定式,向习惯挑战,止住成本超支出血点,实行“避峰填谷”、降低电耗,推行“差异化”支护方式、降低支护成本。2014年至2015年,矿井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逆势盈利。今年一季度,完成利润4700万,累计完全成本同比下降25.24%,实现了“开门红”。

三、开展“四项”活动,激发创建工作活力。

为了让职工群众在文明单位创建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把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的企业宗旨相结合,大力开展“四项”活动,促进矿井和谐发展,员工幸福生活。

(一)开展好公益暖心活动,让志愿服务精神广为传播。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建立了一号煤矿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和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等特殊日子,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广泛开展普及文明礼仪、会务服务、扶弱助残、无偿献血、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志愿者品格广为传播。

(二)开展好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矿围绕如何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先后成立了篮球、书画摄影、太极拳等近10个文体协会,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职工培养健康高雅的业余爱好搭建了平台。组织开展了安全文艺小分队巡回演出、“中国梦·黄矿情”职工家属书画手工艺品展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职工“爱岗敬业、爱矿如家”的意识。我矿职工家属围绕智能化开采精心编排的《圆梦》音乐快板剧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三)开展好评先树优活动,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大力开展“文明区队(车间)”“文明科室”“文明窗口”创建评选工作,夯实硬件基础,提升管理境界。广泛开展“文明新风进家庭”活动,定期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最美员工”,营造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家庭风气和“文明和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两年来,我矿共表彰各类先进400余人,成为全矿干部职工讲文明树新风的好榜样。

(四)开展好宣传思想工作,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

积极发挥宣传引领作用,以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宣传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氛围,重点挖掘宣传各单位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干部职工“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2015年,全国劳模曲志欣、见义勇为模范曹超、助人为乐先进个人刘争威等先进事迹得到主流媒体的深入报道,凡人善举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企业美誉度不断提升。

四、融入“全国一流”创建目标,为创建工作注入高标。

篇7

这样的场景只是神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神木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全民动员,共建共享,经过几年努力,神木的山清水秀、天蓝地净、城美人和,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走在神木的大街小巷文明景象令人如沐春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老百姓日常遵循的行为准则,神木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促文明、进社区促和谐、进农村促发展、进机关促服务、进企业促诚信、进学校促成长的“六进六促”工作。在全县交通要道、广场公园、公交车站牌等人员流动密集场所设立公益广告5200余处,制作发放手提袋、宣传笔、宣传笔筒、文明礼仪温馨提示牌17万余个。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核心价值观百场巡回宣讲”活动,广泛开展“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神木人”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征集神木好故事、我的好家风好家训、校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在学校、社区、单位、农村、企业开展道德讲堂活动1300多场次,核心价值观日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遍地开花

每年年初制定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规划,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校园、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矿山、文明窗口等十项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共建成各级各类文明单位39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8个,市级126个,县级225个,扩大了精神文明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神木县连续四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集体”、“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为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带头、示范、引领作用,神木县先后组织210个文明单位与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立足“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民风建设“十个一”、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技、文化、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文明单位“互帮互促”创建文明活动。文明单位帮助解决农民就业500余人,捐献衣服5000余件,争取投资2000余万元,维修改造村组道路600多公里,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大学生2600余人。文明单位树起了神木县精神文明建设新品牌,奏响了文明神木创建之曲,传播了共建美好家园的文明新风。

“好人”成为百姓身边鲜活的价值观

神木县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好人有好报、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积极参与中、省、市“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推]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最美神木人”评选表彰活动,涌现出中国好人高利兵、顾秀花,全国最美家庭贺俊花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刘小燕家庭等全国道德模范,陕西省道德模范和“陕西好人”19人、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榆林好人158人、“最美神木人”62人。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建立健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和关心关爱机制,设立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用于奖励、慰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成立道德模范宣讲团,编排道德模范事迹节目送戏下乡,累计举办道德讲堂1300多次,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小区、广场、公园、公交站牌设立善行义举榜和流动好人榜,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已成为人民群众身边鲜活的价值观。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神木县每年制定下发《神木县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安排》和《神木县“我们的节日”文体活动安排》文件,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我们的节日”和神木县“邻里节”(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期间,举办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神木人”、爱国主义教育等百场公民道德建设文化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阅读,让神木更美丽”和神木县“书香神木・缤纷四季”全民阅读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读书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成功举办了两届“文明神木・美好家园”主题摄影创作大赛。开展了三届“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迎新春、送祝福”幸福神木春联征集和赠送活动。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诚信神木、文明神木、重大节庆等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40余次,极大地了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同时,组织开展了“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出行”“我的家风家训”“中国梦・神木好故事”征集“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书法作品展等一系列群众性活动。组织开展送戏剧、送电影、送歌舞、送法律、送科普、送医药、送技术、送健康等一系列关爱帮扶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享誉全县

制定出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成立神木县志愿者服务总会及其办公室,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依托“志愿云”系统,注册志愿者31200余名,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22.3%。建立志愿者服务分会39个,志愿者服务工作站56个,志愿者服务队298支,出台《神木县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办法》,建立“志愿者爱心商家联盟”,在志愿者升学、就业、评优评模、购买商品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坚持每月一主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项目1105个,形成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爱心送考、义务写春联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46个。涌现出神木县青松苑365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神木民生慈善基金会、陵园路社区等20余个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和典型志愿服务基地,在全县形成了“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浓厚氛围。

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在全县各学校开展 “美德少年”、“美德教师”评选、“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师生争表率・家校共文明”、文明校园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十项”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建成省级文明校园5个,城区学校实现市级文明校园全覆盖。建立家庭教育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50余场。利用革命纪念馆、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县相继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9个、学校心理咨询室20个。评选各级 “美德少年”22人,“美德教师”16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井然有序,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优良。

“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孕育文明乡风

神木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300万元用于民风建设“十个一”工程,经过连续两年的建设,2017年将全面完成326个村民风建设“十个一”工程,2020年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活动开展以来,为326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25.5万册,维修改造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81个,建成功能齐全的村广播室128个,为镇、村、社区配备各类健身器材359套。征集神木好故事256个,好家风家训1680条。开展道德讲堂、微讲堂、道德评议会等1200余次。组织县内书法家撰写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863幅。修订、宣传《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编入《神木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教材》。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建成高家堡古镇、温家川红色革命纪念地、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点。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 、最美庭院13900余户,建成各级各类文明村213个。

城市宜居宜业市民幸福指数高

篇8

关键词 文物保护 管理工作 措施

中图分类号:K8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物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研究历史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在加强历史文物保护的同时,应当重视实现文物的价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切实做好各项历史文物保护工作。

1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文物干部的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

基层文物的工作队伍,不仅人员结构比较的复杂,而是文化程度高低不同,在业务素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所造成的结果是基层文物的工作人员在判断事物的能力参差不齐,此外,大部分的文物工作人员所学的专业并不是文物保护,加之文物保护单位不重视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无法保障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适应于日益复杂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需求。

1.2工作环境有待于完善

众多的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非常的简陋,不仅缺乏足够的经费保证,而且缺乏畅通的交通工具以及通讯工具等,除此之外,部分的文物管理机构受到资金的限制,未能够配备安全的预防措施,更无法确保储存条件的安全性,不能够及时地排除文物保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大文物保护各项工作开展的难度。

1.3缺乏健全的机构与体制

受到各个地区经济差异性的影响,各个地区的领导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基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工作负担,绝大部分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存在一揽子挑的任务。基层文物机构不仅要承担考古所,研究室的任务,还需要承担博物馆与钻探公司的任务,无论是行政管理工作,还是各项业务工作,都全部压在基层文物管理机构肩膀之上。基层文物工作者不仅要负责区域内部的文物调查以及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处理地下文物以及建设工程的抢救性挖掘工作,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1.4开发与保护严重失调

通过开发与利用全文物,有利于实现文物价值,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建设的过程中,忽视文物管理工作的开展,片面地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文物保护与开发,难以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无法落实各项文物保护工作,造成文物管理工作失控的局面。

2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

2.1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

文物见证历史的发展,属于重要的不可再生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在保护与管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更有利于推动国家的文明建设,促进广大民众文化素养的提升,特别是面向全体青少年弘扬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此之外,通过强化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广大群众的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为此,作为基层政府部门以及文化保护单位,应当提高对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领导干部的职责,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建设,不仅如此,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转变落后的观念,促进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2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关系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新农村的建设,然而,由于缺乏对新农村建设的正确理解,造成中国文物与古建筑的破坏,因此,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应当重视保护好历史文物。首先,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将文物保护列为规划的内容中,不可以对古建筑以及民居等进行随意的拆除,特别是对于部分已经纳入至文物保护名录之中的,其次,只有在履行报批手续之后方可以进行革命遗迹的工程建设改造等,避免以喜欢而牺牲文物为代价的各种建设行为的出现。

2.3落实文物安全工作

首先,应当加强人才建设,建设思想良好以及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文物管理人才队伍,从而为文物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当强化对历史文化古迹、古老建筑、重要文物的保护工作,并且落实责任人制度,将文物的保护措施落实到位;最后,应当强化文物执法工作,并且打击盗掘以及盗窃等犯罪行为,对于倒卖文物或者损坏文物的行为应当给予严厉打击,从而切实提高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2.4强化管理职能

基层的文物管理部门,如果想要确保文物保护以及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完成,应当发挥执法管理以及监督职能。首先,应当以文物保护法为根本依据,并且集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针对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促使文物保护法可以落实。其次,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强化监管,对业务管理应当强化并且履行文物保护以及管理的措施,促使文物保护单位逐渐正规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促使监督工作以及文物管理工作可以得到落实。

3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安全管理工作不但乐意对传统文化以及历史进行传承,而且对青少年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换句话说,文物安全管理工作是利国利民的事情。相关文物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文物安全管理工作并且强化宣传工作,进而提高全体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国哲.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J].大众文艺,2011(10):205.

[2] 谢穗子.试析如何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J].大众文艺,2015(11):260.

篇9

随着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多数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建设后的村寨管理机制缺失,管理措施不得力,管理与建设未能同步,“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破解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难点和问题,已是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1   宁洱县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

自2006年至今的9年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我县全面实施“小康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整村推进”、“一事一议”、“农村危旧房改造”、“民居地震”房屋改造、“省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惠及千家万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通过抓产业、调结构、强支柱、输劳务等途径,农民增收后劲强势不减;通过实施改水、改路、改厕、改厩等工程,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环境,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通过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地)改造等工程,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保障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农家书屋”、“户户通”等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提升。

自2006年至2014年以来,我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共组织实施了省、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项目73个,总投入资金达2682.5万元。涉及全县7乡2镇48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受益农户3721户15315人。我县新农村建设项目,从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突出特色,努力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完成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如下: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58条36750米;完成村内串户路硬化52条25632米;新建或修缮文化活动室48幢5101平方米;建活动场20块5634平方米;完成人畜饮水管道27662米,建水池9个;建公厕46座948平方米;建垃圾处理池83个1090立方米;建沼气池555口,配置太阳能231套;房屋修缮263间;庭院打造759户28095平方米;村内绿化面积4827平方米,植树3589株;修建排污沟4条;建挡墙300立方米,建围墙100米;文化活动室购置设备2套;完成墙体风彩画360平方米,墙体宣传标语20条;建项目简介碑6座;培植扶持茶叶、烤烟、蚕桑、咖啡等经济林果5369亩;仔猪养殖扶持434户2170头;举办科技培训214期17613人次。

2   项目管护现状

由于项目管理缺乏统一的管护模式,各地情况又不尽相同,只能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摸索。我县目前新农村建设项目后续管护主要有几种形式:

2.1   乡镇集中管理

项目工程竣工后,把工程直接移交给项目所在乡镇,由乡镇安排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工程和设备,管护经费本着“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实行乡镇、村集体、农户共同承担。

2.2   村民小组自行管理

项目实施完成后,制定出村规民约,由村民小组按村规民约对项目进行管理。

2.3   村集体管理

就是采取村有村管的方式进行管护,由行政村统一进行维护和保养,由受益农户出义务工或由村雇专人进行维修养护,由村委会进行监督。

3   我县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的来看,我县新农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着,但后续管理问题也越来越显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

3.1   机制不健全

后续管理乏力,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多数村没有形成后续管理工作机制,保洁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和无序管理状态。

3.2   规划不到位

由于建设规划相对滞后,管理工作也就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也就表现出来了。

3.3   管理不到位

一是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大多数建设点只注重农民住房及道路建设等主体工程建设,而对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重视不够,没有做到同步配套建设。二是公共设施缺乏管护,没有安排专人管理,设施的有效使用率以及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三是“重建设、轻管理”。群众对环境卫生的保护意识差,项目建设一结束又回到以前的生活习惯,门前“三包”责任无人执行,生活垃圾、污水乱排乱倒,脏、乱、差现象反弹。

3.4   投入不到位

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实施的项目与资金投入不同步,而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后续管理专项资金,靠群众一家一户筹措管理资金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3.5   经济发展缓慢

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导致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投入少,所建设项目简单粗糙,后续管理维系困难。由于没有支撑的产业链,新农村建起来了,农村仍然落后,农民仍然贫困。

3.6   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文化设施建设跟不上,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农民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现象时有发生。

3.7   管理办法没有细化,责任落实不倒位

虽然制定了项目后续管理办法及村规民约对项目进行管理,但是过于笼统,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没有把责任落实到人,项目管理有名无实。

4   项目后续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长期效用及社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后续管理缺失、管理机构缺失的问题,管理好、使用好新农村建设项目,提高综合利用效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确实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和娱乐空间,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每个乡镇都要成立后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村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的具体工作。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后续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三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让村级基层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的坚强堡垒。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文明卫生知识,吸引群众自觉参与后续管理活动。

4.2   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措施

4.2.1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及项目实施单位必须重视项目后续管理工作,制定确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办法。

4.2.2要本着“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注重发挥专业管理和群众管护两方面的积极性。村组要高度重视     和加强项目建设后的管护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项目区内所有干部群众,均负有管护责任和义务,真正做到项目工程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确保能长期使用,以发挥其长远效益。

4.2.3明晰产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确定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主体,像道路工程、水利设施、文化活动室活动场、公厕垃圾池等公共设施,所形成的资产归村组集体所有,由村组集体成员负责管理和养护。像经济林木、太阳能、沼气池等属于个人的项目由老百姓自己管护使用。

4.2.4要设立项目管护资金,由集体和农户筹集一定的管护资金,聘请专人管护。

4.3   增加管护投入

进一步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设立新农村建设基金,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要探索新的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

4.4   加快产业发展

篇10

关键字:公路施工质量建设、如何消除公路施工质量隐患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ighway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 increasing,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 occur frequently, and then on how to eliminate hidden danger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became the highway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subject, this article on how to eliminate hidden danger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discussed the related.

Key word: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struction, how to eliminate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hidden danger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上升,生活水平的上升使得人均车辆使用率日益增加,随着车辆的增加,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对公路施工质量的建设,产生的严重的施工质量负担。城市的交通公路,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发展枢纽,与城市的居民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无独有偶,在城市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公路道路建设,也上升到了民生工程的类别,而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涵盖了多方面因素的,那么,对于如何消除公路施工质量隐患,提高公路施工建设,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一)、要认真重视公路工程质量的建设,长期做好消除公路工程质量隐患准备。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车辆行驶的增多,对道路的工程质量建设,各级公路主管部门相对工程质量建设,提了更高的要求,把狠抓治理公路工程质量的工作,突击检查,作为新一轮的工作重点,加大力度,狠抓重点,提高工作实效,保证公路工程质量。随着有关部门对公路施工质量的严格把关、认真综合治理,使得公路施工质量收效很大,公路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公路质量施工的管理方面,效果尤为突出。但是,公路施工质量质量依然存在着质量隐患,这既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通病,又是不可消除的质量顽症隐患,不是狠抓实干突击检查一下,就能立竿见影起到良好实效的。公路施工建设涉及多个领域,是一个涵盖了多方面,颇为复杂的综合性建设工程。公路工程自身含有建设施工地点多、建设施工路线长,建设施工周期长,建设施工量大、严重受自然条件制约等因素。所以,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比一般建筑施工行业、生产工业产品行业及其他区行业更难以监管。而一般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是容易产生出现的一些共同的技术错误,相对于这些质量通病,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挖掘与修改,加强各个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交流讨论,经常组织学习借鉴一些其他单位在如何治理类似于这些问题方面成功的解决办法和经验,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实施有效、可行的整改措施。另一方面要各方面相关人员,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来保障和提升公路施工工程的质量。公路的工程建设之间的转换过程就是工程施工质量的总体变现形式,最后产生公路成平的一个过程。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提高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的整体工作质量,加强对生产过程一切环节的质量监管,诸如施工单位工作质量、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对能够严重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做到有效预防和监管,要以效率高、综合完善的管理水准来解决和预防质量公共性问题的出现。这将是相关部门以后工作中的一项任务严重,长期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要放松警惕,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完成各项基本工作。

(二)、如何消除公路施工质量隐患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这是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烈指出的,这也是我们在长期生活工作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必须遵循的发展性战略思想。“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要把这种发展性战略思想融入到公路施工质量建设中各个环节里。我们在做日常工作时,都要突出这个重要思想,严把质量关。不能存有重经济、轻质量的思想。只有全社会都对质量安全重视起来,那么,消除公路施工质量隐患的工作,就会越发的相对轻松完成了。

(2).加强建立对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综合管理的观点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在正常施工中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领域,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也多种多样。实行综合治理是对管理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的好坏关键,光抓公路工程质量是不行的。

(3).净化市场风气、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有些施工队伍在建设公路之初,没有细致的做好整体的公路建设勘测,就开始对基础施工进行设计,没有对将要进行施工的公路做合理的规划、计算,就着手设计施工建设图纸,这样不负责任的阑尾工程,很容易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建造成的公路质量不高等等。有些地方更是出现私底下个人对别的施工团队设计图进行模仿,临时盗用等极不正常情况,这些非法设计手段,对公路建设施工的设计团队极其不公平,严重影响了了公路施工建设设计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所以,在治理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有效秩序中,必须净化设计市场风气,改善公路件事施工设计团队环境,来整体提高施工团队设计质量。提升公路工程质量,对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至关重要。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又好又快的保证保质完成。要下定决心对一切不合理不合法的施工队伍进行有效监管、整治。对于个别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合理施工,非法施工导致的质量问题,要立刻勒令其停业整顿或降低资质。要公开公众的集体对施工队伍进行公开招标,把个人感情因素跑出在外,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筛选最有实力的建筑承包商,要严厉打击承包商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进行转包、分包的行为,杜绝一切偷工减料。综合上所述,实行公里工程综合治理,是提高公路工程整体质量的充分必要条件。 对所有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狠抓起来,个团队相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避免各种类似于路毁桥塌的悲惨事故。

(4).严把公路施工建设的用工材料质量关,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现象,切实消除公路施工质量隐患

公路工程是的质量严重影响的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的人身安全,公路工程质量的好坏是施工队伍干出来的,而工程质量的用工材料,也是施工单位删选的,在对于那种“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掺杂使假”“以劣充优”的劣质用工用料行为,我们要下定一切决心坚决杜绝,对用工用料的严格把关,是本着对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人身安全严重负责的态度。严惩施工人员非法用工用料操作,擦亮眼睛,寻找用工质量“陷阱”。要提高工程监理的个人自身素质,工作素养,严抓严惩公路施工单位用料不合格产品,对用工用料不合格产品予以最严厉的一击。净化施工队伍环境,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和水平,保障国家的财产安全的流失,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是我国一项伟大的惠民工程,树立一个良好的用共用料环境,避免施工胡子良隐患。

(5).加强在公路施工现场的精神文明建设

公路施工现场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能有效反应施工单位的整体施工形象和各个领导单位的管理水平。要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就要加强施工现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进一步规范施工方的施工行为。通过转好公路建设施工现场整治,避免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使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工作治理,得到有效的改善,施工现场的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有效的落实在施工现场。

(三)、总结

提高公路施工工程的质量,是消除公路施工质量隐患的根本,只有在“树观念”、“重体系”、“净风气”、“提素质”、“严要求”、“整作风”的工作态度下,建立合理的公路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纳入工程质量管理国际化、法制化。严格把好质量关,以确保在面临公路交通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茁壮成长,顽强生存。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标志着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所以,加强公路施工质量的提高和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是确保公路施工质量的万无一失,最有效合理的消除公路施工质量隐患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明顺.陈贇;《论公路建设项目风险分担机制》;工业技术经济;2006.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