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4 17:0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篇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转化,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像雨后的春笋一样,迅速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在规范科学的内部控制与运作下,开始成为更为具有潜在实力的企业。但是也有很多民营企业因为内部管理的不得当,市场运作不协调。业务团队的不专业,致使企业亏损,甚至破产!这样不仅导致人民的财产受到损失,也会在这一专业领域造成极坏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在企业内部控制上也有严重的问题,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建筑物质量不过关,不能专业准确地兑现承诺,往往建成后的效果和规划书上预计相差甚远,质量也令人堪忧。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由此可见,企业内部的专业科学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做好企业内部的控制,企业才能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

在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永远也不会停滞的行业,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显得尤为重要,已经成为现在乃至未来,中国综合经济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涉及面甚广,而从业企业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随着他们不断的商业竞争,中国的建筑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达到世界的顶级水平,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迅速发展的呢?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内部控制科学合理!只有做到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才能衍生出优秀的业务团队!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对整个企业起到判定生死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管理不当的后果

有些企业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但是在企业内部的控制上却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企业像被白蚁蛀蚀的大堤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例如,在上海静安区发生的桥梁坍塌事件以及哈尔滨的大桥倒塌事件中,可以非常清晰地分析出,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当,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原因。内部的管理缺失,造成建筑施工监管不过关,建筑的全是豆腐渣工程。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出现事故,就千方百计找原因,从而进行责任的推脱,也是一种缺乏内部管理的表现。在汶川地震期间,很多建筑公司因为内部管理不得当,控制不到位,在灾难面前露出了弊端,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可饶恕的,还有现在频发的矿难,就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当,总会给国家和人们留下无尽的悲伤。就建筑行业而言,一个成功的团队,不光要有专业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公司内部一切问题。将灾难在萌芽中扼杀。

四、如何加强公司内部建设

对于公司专业的内部控制的加强是至关重要的,基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预算控制

很多建筑类的公司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实际实施的成本要比预算的成本高出很多,但是公司的盈利预算又不允许公司为高出来的成本买单,所以很多建筑公司往往会在质量上做文章!造出违背良心工程,祸害他人,害了自己!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实际情况出发,从数据和现实情况两方面入手,多次专业论证,对任何细微的出入都进行严格的审核,把细小的差距当做关键点来处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公司对小的细节总是漫不经心,认为小的细节不会影响大局,致使后来酿成大祸!所以一个公司的严格预算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之一。

(二)人力资源的控制

人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特别重要的。实践证明,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经营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因此企业的经营和职能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雇佣的员工。首先企业聘用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能力、性情和积极性,否则有关激励、授权以及承诺的理论都会变得毫无用处;其次,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机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利用用人自主权,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灵活机制,提高生产效率,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取得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避免人才流失的情况发生,如发现有不胜任岗位工作的,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加以解决,避免企业面临崩溃或走向消亡。

(三)员工的控制

随着精兵简政政策的出台,很多企业走上了裁员的道路,更集中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地节约了成本,很多时候不难发现,一个成功的公司,每个员工的行动步伐都要稍快一些,他们的工作节奏也是领先于其他同行,所以他们的效率也更直接地处于领先地位。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员工,可以承担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员工的工作,因为对工作的热爱,不仅不会觉得工作的疲惫,反而会因为薪水的增加,更有效地提高工作积极性。而对于基层员工,企业一定要做到积极的考核,不能让员工中传播消极的工作情绪!只有积极的基层员工才会有成功的公司经济体制!

(四)财务的控制

无论是国外的名企,还是国内发展中的企业,很多时候都会在财政上栽过跟头,即使有很多先例,后者也是经不住诱惑,从领导到员工犯错误的不在少数,要想很好地控制财政,光靠公司的财务人员是不够的,作为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应该对公司的基本账目了如指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支出需求更应该熟记于心,定期请公司以外的专业会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统计,让那些企图在公司财务动手脚的人措手不及,对公司财政出入问题,严肃整顿,拒不姑息。

(五)公司管理体制建设的控制

一个成功的企业,光靠创建者来进行集权控制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很多专业的管理人才进入到公司管理高层,甚至顶端,他们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公司进行积极的改革,提出创新的想法,独特的规划方针。为公司的未来长远发展提供优越先进的技术平台。很多世袭制的公司,都改成了股份制,并高新聘请高级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运作,除了付高额的薪金外,还要积极地把股份分配到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身上,甚至是员工身上。这样让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综合效率挂钩,团结一致,共同进退!

篇2

一、财务委派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财务委派制度其实质就是由集团总公司通过统一招聘、录用、培训、考核一批财务人员,并把他们下派到集团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代表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核算,他们直接对集团公司负责,同时又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这样的委派制度在国际上其实也是通行的,而且,不仅仅在建筑行业中,实践证明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其他行业中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模式。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如:制度建设不完善或缺失、企业领导层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以下我们分别予以具体分析:

1、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者缺失健全、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制约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而不能纸上谈兵,更要付诸实施,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没有合理的制度,必会导致人浮于事;没有严格的执行,只能是形同虚设。没有健全的财务委派制度,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开展产生隐形障碍,既不利于领导意志的贯彻执行,更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某些财务工作者年初无预算、开支无计划、成本无控制、费用无限制、核算无规矩、挂账不清理等,这是造成财务秩序混乱、建筑企业经营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为保证企业自身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和强化内部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实施事前预测规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归纳总结等全过程、专业性、经常性的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实现企业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在企业管理阶层的设置上,某些企业设有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理,还有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等。只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制度,逐步建立多层复核、审批、审计再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各个管理阶层有条不紊的各司其职,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

2、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制度重视不够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领导的重视是关键。企业领导如果自身执行力薄弱,在涉及到财务程序的执行时贪快求简,必然会忽略了原则上应该遵循的条例步骤。例如某企业设置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费用报销应该先由财务部复核签字,再由财务总监审核签字,最后由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在出纳处报销。可当有人直接找公司总经理审批报销时,总经理直接先签字,然后再找其他人员签字。这就是一种对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不支持的表现。另外,有些领导层法制观念不强、不能够坚守原则或以与下属的亲疏关系论奖惩功过等等问题,都表明领导层能否提升自身素质、能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效力,更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是企业形象息息相关。提高建筑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领导艺术素质和法制意识是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根本保证。

3、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与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人员虽然受集团公司委派,对委派单位负责,但是委派的财务人员又直接受被委派单位的负责人领导,即所谓双重领导。委派的财务人员一方面要监督被委派单位,另一方面又要服务被委派单位。集团公司只管找财务人员要数据,被委派单位负责发放其福利薪酬———财务人员只是形式上受集团公司委派,实质上还是受制于被委派单位。这就是造成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以致财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这种矛盾关系如果处理的不好,将造成财务委派制度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作用。关键是解决“责、权、利”的问题。要想财务人员具有独立性,集团公司必须做到既要管人事任命,又要管福利薪酬、绩效考核。如果财务人员在基层单位拿工资,他们所反映数据的真实性就不得不让人质疑”。

4、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人员关键是做好“认真”二字,要及时、准确的把财务信息数字化传递给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绝不能被忽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是金字塔形、机构设置层次多,效率低下。员工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企业的理财观念陈旧、员工理财知识和技巧不足,与信息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顺应时展的客观要求,这不仅需要企业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需要及时对员工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更重要的是:不给予员工思想、道德素质问题的足够重视更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思想支配行为,如果财务人员的思想不正确,就很难保证其财务行为的客观公正,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而财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没有一个考量的标准,所以要求企业管理人员“预防为主,教育为辅”,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必需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二、建设以集权式与分权式相结合的财务委派制度的意义

针对建筑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财务委派制度迫在眉睫。财务委派制度属于“直接管理”形式,即以集团公司名义向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分公司、项目部会计主管,有的也包括出纳人员;委派部门为集团公司财务部;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式,即对会计人员的薪酬、福利、培训、考核、人事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实行在分公司、项目部之间定期或不定期轮岗制度。

1、集权式与分权式管理优缺点建筑业财务管理制度无外乎集权式与分权式两种,然而各有优缺点。集权式的优点是公司总部可以随时掌握集团公司各分公司、各项目部的财务情况,并对各项目的资金流、成本等实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有利于集团公司强化财务管理。缺点是对外地项目的核算资料可能不及时,不能实时准确地反映集团公司财务状况,不利于企业的税收筹划,不利于调动分公司和项目部的积极性。分权式的优点是减轻了公司总部的核算工作,有利于各项目部门及时准确的反映其财务状况,有利于公司的税收筹划。缺点是容易造成项目经理部权力过大,滋生腐败。因而,应建设集权式与分权式相结合的财务人员委派制度,财务人员统一由集团公司委派任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传递技术,通过财务信息数据化,实施集团公司对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的远程控制;畅通集团公司与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的信息管道,不定期的委派集团公司财务审计人员下到基层实施内审,对基层信息的真实性再次确认。

2、财务委派人员制度建设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由多个分公司、项目部组成,集团公司提供资质,为工程的质量、安全等负责,靠收取分公司、项目部的管理费生存。集团公司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分公司、项目部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相应的民事权利。集团公司是法律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就必须提高分公司、项目部的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集团公司有必要对分公司的资金使用进行控制,如果分公司、项目部不能做到工程款专款专用,出现拖欠材料款、民工工资等债务纠纷问题,所有的法律责任都会转嫁给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需要从源头上抓起,把每一项工程,每一笔工程进度款控制到位,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一方面为项目经理把关,另一方面要保证工程款不能被分公司、项目部所挪用,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公司管理层应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为及时、准确的了解分公司、项目部的财务运行情况;只有被委派财务人员代表集团公司更好地履行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的职责,才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为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创造必要条件,理顺企业管理层次,明确基层财务人员虽然在基层工作,但其使命具有双重性。通过对财务人员定期培训、考核、轮岗、奖惩和晋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全面素质。人才储备已成为现代企业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企业家越来越认识到现代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财务人员素质更是关系到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与否。

三、加强建筑行业财务委派制度建设

集团公司履行财务决策管理层,而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属于经营执行层,两者不存在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集团公司对财务集中管理并不排斥分公司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在订立合同、业务购销、资产负债、留存收益分配的核算上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管企业财务管理是集权,还是分权,其最终的都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证资金安全,防范风险。如何减少财务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证企业长久、稳定、健康的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1、建立健全建筑行业财务管理体制建筑企业通过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情况建立有效可行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实施财务委派的制度保障。体制建设是企业建设的核心。根据企业财权配置的不同方式,理论上将财务管理模式分为“集权型管理模式”和“分权型管理模式”二种。但不管什么企业,都不应采取绝对集权和绝对分权,而应该是集权和分权的结合体。要明确董事会———总经理———集团财务部———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会计———出纳的责权利,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

2、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其目的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其财务信息的统一性、规范性、可比性,便于汇总财务数据,合并财务报告和统一财务管理。

3、建立健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出资人的所有者,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信息不对称”、“内部人控制”等不利因素对企业利益的的影响,需要建立统一的,行之有效的企业运行架构,即所谓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集团公司是财务部实施整个集团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与分配等战略决策者和统一管理者,以保证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结算、资本运营监控、税费管理、财务预算控制、财务系统信息、财务会计管理的可靠、有效进行为目的。

篇3

关键字:固定资产;通信公司;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简述固定资产管理理论

1.固定资产的确定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在一年以上的生产、经营用的设备、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生产工具等;而非生产、经营用的设备、物品等,但其使用期在两年以上、并且价值2000元以上的也可列为固定资产。确定固定资产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将流入企业,二是资产成本可以可靠的计量。

2.固定资产的分类

由于核算依据不同,固定资产的分类页有所变化。通常情况下,根据经济用途可将该固定资产分为生产经营所用与非生产经营所用;根据具体使用状况可将该固定资产分为未使用的、使用中的以及无需使用的;根据产权归属可将该固定资产分为自由固定资产、融资投入的固定资产以及租入的固定资产;根据实物状态可将该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建筑物、生产设备、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以及其他设备;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可将该固定资产分为5年期的、10年期的、20年期的。在实际工作当中,固定资产也可依据企业日常运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将其分为房屋和建筑物、办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运输设备、图书、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等。

对于通信公司而言,其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邮政运输设备、邮政机械设备、市内电话线路设备、市内电话机械设备、长途电信机械设备、长途线路设备、电源设备、电信运输设备和其他。

3.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核算有三个任务。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二是准确、全面、及时地记录有关固定资产增加、减少以及使用的情况,保护生产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三是正确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以及修理费用,并进行该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修理的核算,以保证实现固定资产的再生产。

二、通信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正确意识

我国通信公司大多为国有企业,运营资金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下拨,习惯了旧的无需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由此就导致了目前通信公司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通信公司对固定资产采购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算,对固定资产的拥有数量、使用情况、维修情况等记录都有纰漏,这就造成固定资产达不到其预期的使用效果,甚至出现资产闲置状况,造成资产的浪费,增加了企业成本。

2.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

通信行业是新兴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尚短,缺乏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监督制度的松懈将导致通信公司内部管理出现漏洞,致使固定资产闲置,企业资源浪费,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企业的运营资金,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

3.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境内的通信公司基本上都缺少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我国大多数通信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管理环节约束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对已经拥有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准确的盘点,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不能全面了解,使得固定资产流失率增加。对于通信企业而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仅是员工的一种约束行为,也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行。

三、提高通信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效益措施的建议

1.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提升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使基层员工能够主动保护固定资产,深度认知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是提高通信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通信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关于保护固定资产讲座等方式,为员工营造出一个积极的环境,有意识的引导员工端正价值观,进而使得企业员工主动的履行保护固定资产的责任,以全面实现企业实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目标。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是通信企业展开工作、为社会服务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是保护通信公司固定资产的主要途径。通信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制度来监管固定资产的采购情况、验收情况、领用情况、使用情况以及报废销毁情况,用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减少资源浪费。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

固定资产是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科学化直接影响到通信企业的健康发展与增值。通信公司要对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系统的登记、归类,及时维修故障设备,严格控制新固定资产的采购活动,促使固定资产结构更为合理化、科学化。与此同时,通信企业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采购计划,以杜绝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通信企业属于高收入、高投入的资源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种类以数量多,并且分布范围广,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管理相对困难。这就需要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辅助来完成对其的管理工作,以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四、总结

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整合、优化配置,不仅可以节约企业资源,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在通信行业的竞争力,还有效的促进我国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质决定了营运资金分散在各分公司和工程项目中,给资金的管理造成了困难。资金结算中心在这样的现状中应运而生,将银行的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将闲置的货币资产化,生息的资本社会化。加强资金结算中心货币资金的管理,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资金结算中心 管理

一、施工企业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的必要性

首先,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流失,控制成本,实现闲置资金的优化配置。施工企业在组织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费用及人工、管理费用,所有费用的总和,构成了该工程的生产成本。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发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以便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有利于资金的集中管理。管理囊括了企业资金管理平台的全过程:即事前的资金需求、事中的资金使用流向、事后的资金收益分析,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荐提供条件,可以有效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发挥总部的监控和管理职能。

再次,有利于加强财务监督。目前,企业财务部门无法全面了解和监督下属公司、单位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而无法为企业合理使用资金提供科学的依据,资金结算中心的建立能够让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下。促进下属企业积极清收其他应收款,挖掘资金全力,盘活现有的资金存量,实现此案施工企业内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最后,资金结算中心可加强企业内部贷款的管理。增强贷款的流动,促进企业积极清理和调整现有信贷资金结构;在企业贷款总规模以内,清理调整现有信贷结构,减少因资金流动不平衡产生的暂时间歇的闲置资金解决局部生存临时急需,实现公司内部融通调剂,通过管理内部贷款调整内部资金紧缺,自求平衡。

二、资金结算中心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日常资金管理混乱,缺乏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施工企业由于其经营比较分散,工程项目存续期较短,所以许多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资金预算、资金的核批支付、以及其他的资金内控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一些资金管理制度,但实际过程中不按制度执行,使制度成为摆设。对工程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

资金存放位置分散,在资金的使用上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目标,而是各自为政,资金的去向管理不明确。施工企业普遍采用能调动项目负责人积极性的分权制。即组建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中标项目实施经营管理。这样,单个项目的管理问题解决了,但对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却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首先是引起资金分散,削弱了企业总部资金的调控力度。项目缺乏大局观,公司也缺乏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比如,资金状况好的项目,款子沉淀在银行,而另一方面公司总部和其他资金紧张的项目四处求援,以至于最后向银行贷款,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

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资金的调控管理缺乏规划。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的市场开发目标,为了能承接任务,相互竞价,最后拿到手的工程,还没有开工就已经是戴上“亏损”的帽子,等到项目开工后资金紧张理所当然。项目在建时,当前的施工项目,几乎所有工程都是时间紧、任务重,项目部上上下下把精力都投入到现场施工上,必然疏于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的清理能拖则拖;项目结束后,更是束之高阁,与业主该要的变更、索赔,无人问津,以至于到期的质保金都不能按时回收。

三、改进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模式措施及对策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是能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建筑企业要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的信息化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可以从源头缓解企业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以致财务部门能够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工作。

(二)加强项目管理,做好过程控制

首先,要加强项目班子建设。加强项目班子的组织建设,把项目负责人等班子成员纳入企业人事管理系统。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方案必须经过企业的审查,并在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实施,以免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信誉和经济上的损失。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施工项目进行定期的巡查。其次,强化项目资金管理。项目部应按时编报资金使用计划,严格审批制度,遵循以收定支和资金有偿使用的原则。其三,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增强消化压价让利能力。施工企业要求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迅速适应建筑市场的环境变化,包括适应市场的价格要求。因此,作为施工企业应推行目标成本管理,以中标价扣除税金后作为工程结算收入,再扣除目标利润后确定目标成本。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其四,重视工程项目结算管理。施工企业往往出现竣工项目结算长期搁置的现象,成立项目结算小组或类似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工程项目的结算和清欠事务,以免丧失索赔的法律时效,给企业造成损失。当然,要做好结算工作,还要在内部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如变更签证、索赔、实物量核对、结算书的编制和送审等,决不因自身的原因而延误结算。

(三)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涵盖营业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在内的预算管理机制。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目标,汇总编制好年度预算,统筹安排资金支出。同时,要制定积极的配套措施,对年度预算实行全过程控制,做到生产性单位以项目成本控制为重点;经营性单位以费用开支为控制重点。建筑企业由于施工企业周期长、流动性大,资金来源分散,使得资金协调运作比较困难,只有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才能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由公司统一平衡调度资金,强化投入产出意识,在筹资时应当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方案,考虑资金回报和资金成本,严格控制贷款规模,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四)强化现金流管控

提高建筑企业资金运行效益,保证建筑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建筑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对于跨度大、层次较多、流动分散的建筑企业,从传统的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向现代的集中型资金管理模式转变更有意义。建筑企业需要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改变目前资金结算和收付分散的局面,变零星的资金沉淀为整体积集。通过规模运作,加强资金调度,降低建筑企业整体资金成本。在资金管理上,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总会计师、委派的财会主管的职责权限,保障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建立资金预算管理、资金划拨管理、借还款管理和资金管理评价制度,规范资金业务流程,实现资金的预算控制、日常业务管理控制和资金支付风险控制。

(五)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就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有行业的特殊性原则、预警指标的系统性原则、灵敏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过程表现在:一是财务风险监测指标的设立。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营运指标、现金流指标和资产结构指标为依据;二是对指标进行综合的预警评估。首先确定指标权数,根据各项指标在预警中的重要性赋予权数,其次是聘请专家和企业内部人事共同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最后是根据指标权重和得分,计算出综合评估得分。三是根据财务预警指标分析情况,结合企业其他相关部门收集的相关信息,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撰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对于评议得分较低的指标,有关人事应给与相应的重视,分析低分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避免潜在风险的恶化。

四、总结

施工企业的内部资金结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不足之处。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使施工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更加完善,从而推动施工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任秋.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当代经济.2009(7).

[2]朱琴.浅谈对大中型施工企业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的几点认识.交通财会理论实践.2006.

[3]黄雄文.建筑安装企业项目财务管理核算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6).

篇5

__市__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 10月,属国资企业,目前与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__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中心合署办公,专司施工图设计审查职责。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公司紧紧围绕“规范、严谨、科学、高效”的工作要求,建规章、抓管理、引人才、强素质、求实效,使全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施工图审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专”的转变。到20__年底,累计完成各类房屋建筑施工图审查3600万平方米,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质量安全隐患20余处,纠正违反强制性条文和标准2万余条,促进了全市勘察设计质量的稳步提高,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受到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实现了审图工作零投诉。近年来,公司瞄准建设一流审图机构的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全力塑造审图机构崭新形象:

一、不断强化优化审图服务。公司拥有办公面积1000余平方米,按专业和功能设置了办公室、总工室、结构室、设备室、建筑室、勘察室、档案室、会客室、会议室,配备了全套自动化办公设施设备和常用法规、规范、技术标准和应用软件,较好地满足了施工图审查及服务需求。公司通过__建筑业网和数字化监管系统、施工图审查信息系统、__政务公开网等平台,将工作职责、审查要求、收费标准、审查时限、审查合格项目等事项全部公开;公司结合本地的实际,较大幅度压缩审查时限,全面实施一次底和限时服务承诺制度,确保审图环节合上不断压缩的审批节拍。公司明确专人负责,注重审查资料、图纸、电子文件等的收集、归档、管理工作,确保及时、完整、可追溯。公司始终坚持双向服务的定位,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参与了勘察设计管理、工程咨询、项目论证、资料查询、灾害评估以及相关公益活动,对重大项目和特殊工程实施分阶段审查等等,展现了良好的机构形象。

二、审查行为不断规范。公司在建立落实“项目负责人制、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重大项目会审制”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职责、审查人员职责、质量管理制度、审查程序、业务学习、档案管理、信息分析报送、审查公示等内部管理制度,并通过各种会议、责任分解、日常检查、全员考核等手段逐步加以落实。公司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体系,使审查工作质量始终处于受控之中。公司严格执行关于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规定,做到不超出认定等级和范围承接业务,不兼营工程勘察设计业务,不审查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的项目,接审外省项目手续基本齐全。公司按规定的审查程序开展审查工作,审查流程清晰,勘察文件审查要求尽可能前置,审查条件规定涉及的批件、资料、图纸、计算书及证明材料齐全。审查记录有专业审查人员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公司技术负责人和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凡审查不通过的不出具审查意见书。为确保审查意见落到实处,对4套图纸加盖审查专用章。公司会同建设主管理部门明确了设计变更审查的内容和范围,规范图纸修改和回复意见,并认真进行复审,变更和回复不合格的不出具合格意见。

三、审查能力不断提高。公司坚持实施高层次人才战略,目前拥有具备资格的审查人员23名,其中专职13名,专业配备和年龄结构合理,主要审查工作由专职人员完成。公司聘请了东南大学的教授、博士担任技术顾问,主要负责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参与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的会审指导等。公司采用基本年薪和计件考核相结合的分配机制,审查人员在完成定额任务后,就可以享受稳定的年薪,在此基础上实行超额奖励,充分调动专家积极性。同时,公司着眼于稳定人才队伍,致力于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为引进的外来人才解决住所、子女上学、家属调动和就业问题,组织专家体检、考察、体育比赛和主题活动等等,培育团队精神,开展人性化管理。成立几年来,只有人才流入而无一人流出。公司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鼓励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经常性举办专题技术讲座,组织审查人员参加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审查业务和应用软件等的学习、培训、交流、考试,审查人员均完成和超学时完成继续教育等各类培训任务。公司还定期组织分析和总结审查中出现的技术等问题,主动寻求与权威部门的沟通,研究工作举措,提高审查人员业务素质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围绕审查质量这个核心,公司坚持对计算机模型的审查,及时发现纠正了一些重大隐患。08年开始,在一二级和技术复杂项目中全面推行了复审制度。从07年开始,公司就主动与昆山、秦皇岛审图机构进行交流,不断借鉴各方有益经验。去年,又建议苏州市建设局在苏州大市范围全方位开展对口审查和交流(每季度一次),为审查人员提供了良好平台,增强了审查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提升了审查能力。

篇6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底,境内上市公司数达3 052 家,股票市价总值508 245.11亿元。但在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会计信息不实,甚至舞弊、造假事件却层出不穷,这极大地降低了公众对上市公司的信任。2016年5月,中注协2015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在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方面,83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5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方面,7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由此可见,财务信息存在问题的公司数量不少。然而,在我国众多的企业中,上市公司监管是最严的,何以还会出现这么多的信息不实,甚至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呢?经验表明,对于拥有众多内部子公司的上市公司来说,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关键点在于内部会计监管上。逻辑在于,由于集团型上市公司业务庞杂,层级众多,对于外部监管来说通常对其业务的熟悉程度较低,有时监管的重点、力度难免会出现偏差,即使是每年较为完整深入的年审,也很难深入到每个层级、每项业务。而内部监管对业务的熟悉程度要高很多,且不少公司能够做到常态化监管,不仅监管其结果,还能监管会计信息生成的制度设计、运行过程。因此,如果内部会计监管的内容、重点、方法把握得当,可以大大降低会计信息不实的可能性。

一、上市公司子公司内部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内部监管机构工作不力致使监管体系瘫痪。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管机构主要是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等,这三者相互配合,共同对企业经营活动、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进行监管,核心履职部门在于内部审计。在内部监管中,如果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审部门中的某个部门的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就会导致公司整体的内部会计监管体系瘫痪。通常,内部审计由于是内部会计监管的最低层级,也是直接业务部门,对守住内部会计监管的效果负有第一责任。但在不少企业,内部关系复杂,顾虑于各种关系,内审部门对于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报告,致使领导机构、审计委员会对相关问题无从知晓,这等于变相地打开了企业信息造假的大门,使得整个内部监管体系处于瘫痪状态。

(二)内部监管机构人员素质不高致使监管低效。素质,不仅包括必须具备的以适应其工作需求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相关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个人职业道德。在实务中,个人能力不足,知识储备不够,自然监管效果不好。在知识储备方面,目前参与内部会计监管的人员大多由具有财务、金融、管理、审计等经管知识背景的人员组成,他们对企业复杂的业务体系熟悉程度通常较低,这在制造业、房地产、工程建筑等众多生产型行业体现的非常明显。由于业务不熟,在监管中较难找到关键点,分寸难以把握,导致监管效果差。如工程建筑行业的收入确认造假较为普遍,该行业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方法是完工百分比法。按照本质含义来说,完工百分比是工程进度概念,但是内部会计监管人员若不熟悉工程进度的测算方法,很难准确测定完工百分比,也就很难确定以投入多少确定百分比方法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会计监管的效果。尽管在拥有众多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内部,人员之间的往来并不一定十分频繁,但在内部会计监管中,?f情、“公司政治”、利益交换等行为也时常出现。如果说知识不够、能力不足会降低内部会计监管的效果,那么职业道德底线的缺失将使内部会计监管的基石崩塌,其危害远远超过前者。

(三)内部利益体制衡缺失致使监管厚此薄彼。公司内部的利益体,除了主要投资方大股东外,还有中小公司、高管层、一线员工、供应商、政府等。在投资主体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集中度较高,“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相关机构一直致力于做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工作,但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公司制衡机制失效,出现大股东欺负小股东、胁迫管理层、忽视员工利益、破坏社会公利等行为。公司管理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在企业的地位和报酬,在进行决策时会倾向于维护大股东的利益,有时还会牺牲小股东、员工、供应商等其他利益体的利益。如为了使得企业开展与大股东控股企业具有支撑作用的业务板块,大股东会不惜动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及决策权优势,串通高管团队一意孤行,绑架公司决策行为。但若项目的开展受到了社会环境和政策监管的影响,业务开展失利,为了避免会计信息的如实给企业股价带来冲击,高管团队通常会进行会计信息粉饰、造假。从内部会计监管的角度看,对项目决策过程、可行性的信息质量等重大财务信息质量问题,在披露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关,使大股东以外的利益体利益受损,内部监管机构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

(四)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致使内部会计监管弱化。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有效运行的保障。管理层内控意识的薄弱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实施,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内部会计监管的运行形成了阻力。如某建筑施工企业在报表上反映本年度有大量固定资产增加额,但年报中没有详细披露资产增长的原因,致使投资者误以为该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快速扩张。内部审计发现,这些资产的增加主要是子公司兴建豪华办公大楼,进一步调查发现,子公司并没有很好地履行集团公司审批制度,且擅自抬高预算造价,致使投资额上升。在内部审计部门向高管团队反映后,有领导认为,在公司目前的内部管理制度中,对于变更投资额的审批要求、流程等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何况资产的增长也提高了公司实力。这表明,集团公司高管团队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对类似行为多年来一直没有非常明确的制度设计,使得子公司类似的投资行为失控,也未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而内部会计监管部门由于没有明确的依据,也难以很好地履行内部会计监管职责。

二、提高上市公司子公司内部会计监管质量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会计监管机构职责及监管力度。企业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对内部会计监管机构设立的要求,明确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的职责。监事会要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管理权力,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改善审计委员会的组成结构,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构成。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审部门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内部会计监管职能,保障公司内部会计监管的有效运行。同时,应强化内部会计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对内部监管不力甚至缺失的行为,更高层面的外部监管机构应该对企业及内部监管相关人员进行惩处,这在我国大量的国有企业中是不难做到的事情。

(二)提高内部会计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在关注提高相关人员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公司应该加强内部会计监管人员、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内部会计监管的效果。对内部会计监管中发现的职业道德问题实行零容忍制度,对于利益交换行为应进行严厉惩处,对于“公司政治”、说情等干扰内部监管的行为应进行教育。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子公司诚信档案制度,并与内部资源的分配甚至业绩考核挂钩。

篇7

摘 要:公路施工企业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参建方,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对我国公路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就公路施工企业资金运用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资金运用特点分析入手,以日常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对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就提高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及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 :公路施工企业 资金管理 对策探讨

引 言:

公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而公路施工企业,则在造就这条“命脉”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虽然公路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机械设备的应用,都对公路公路施工企业施工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从企业运营和管理角度上看,影响公路企业施工效率的关键,则在企业资金的运用。如果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短缺,周转不灵,甚至资金链断裂,公路施工企业就毫无效率可言。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运用指的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投入施工的所有财力,既包括公路建设的材料机械设备费用,也包括了企业对参建员工发放的劳务费、薪酬等。探讨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对提高公路企业施工质量、保证我国公路的建筑成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公路施工企业资金运用的特点

1.1 资金运用范围广

公路施工企业的日常主要业务是进行公路建筑施工,公路建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资金的运用涉及施工建设的过程的方方面面,企业不仅在购买建筑材料上花费巨额资金,施工所需的机械、人工以及先进建筑技术等,都要动用大量资金。另就算是公路施工企业对公路建筑质量进行自检,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可见,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的运用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范围更为广泛,因此资金运用也更难控制。

1.2 资金回收周期长

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周期相对较长,相较于其他企业,公路施工企业的收入是分阶段的,有时在工程竣工之后,仍会因为业主单位原因拖欠工程款、质保金,使得资金回收周期延长。回收周期的延长意味着财务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浪费以及企业资金有效运用时间的缩短,这对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1.3 资金拨放手续复杂

公路施工企业需要从业主处取得资金,这个过程则需要公路施工工程项目部门上报施工计价清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外拨付的资金,则以发票和单据为准。企业工程部门需要对计价清单进行核算,财务部门也需要对单据进行核实,这个过程是比较繁琐的,其中很容易产生一系列报账不准、资金发放失误的情况。

2、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常见问题

2.1 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都比较薄弱,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度都不够。一方面,公路施工企业领导层大多只重视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值目标,在投标过程中过分压低价格,给企业日后的资金管理活动留下隐患。甚至不少公路施工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指定专人进行财务资金的管理,这无疑会降低资金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整体较为薄弱,有很多员工认为资金管理活动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在日常工作中铺张浪费,缺少控制,导致企业的费用开支只升不降。

2.2 资金管理不当导致流动资金短缺

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和工程款收入。在银行借款方面,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银行信贷规模的收缩,公路施工企业从银行获得借款越来越困难,而规模较小公路施工企业又很难从证券市场上获得融资,其流动资金短缺成为必然。随着公路施工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加剧,公路施工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对公路施工企业来说,其要想获得合同,就常常需要为业主单位垫付资金,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工程款对于企业资金运转的重要性,即使在工程款被拖欠时也不及时催收,导致建公路施工企业的流动资金更为短缺。

2.3 资金使用监管缺乏

公路施工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其工程项目分布较广,这不利于企业总部对各项目部资金运动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资金流向与管理控制相互脱节的现象。实践中,企业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状况,财务人员又不熟悉工程管理,因而会计处理起不到系统分析资金用途的作用,会计只停留在核算层面,其监督职能无从说起。另外,公路施工企业对资金管理事后监督有些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在监督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考核办法,更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事后监督不能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3、解决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对资金管理的宣传和学习

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究其根源是因为资金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手段,其作用和意义还未被企业领导和员工所熟知和理解造成的。公路施工企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资金管理的宣传和学习工作,其中包括对资金管理作用以及对资金管理意义的认识。首先,公路施工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应该通过经济管理高级学习班以及先进企业管理方法学习等研修课程和会议,对资金管理的作用进行深刻的理解,并借鉴先进企业对资金管理的一系列先进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本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切实体会资金管理在企业内部管控中的作用;其次,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宣传和学习应不限于企业领导,还应该深入到员工当中,企业可以通过宣传手册分发、展板展示、中层领导学习研讨会等方式,使员工对资金管理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形成清楚的认识。

3.2 启用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

科学的资金管理办法,是保证资金管理能够发挥其内部控制作用,使公路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提高的唯一途径。公路施工企业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选择并实施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管理方法,以规避资金短缺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第一,公路施工企业应对企业的资金运用进行全面的考察,确定在日常施工当中,各个施工环节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和企业收到工程款的时间,根据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有利于资金迅速回笼的资金管理方案。

第二,公路施工企业应对企业资金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考察,通过会计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控制资金应用的范围和数额,保证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第三,公路施工企业有必要从成本核算入手,对企业的资金应用进行细化的区分和统计,以先进的会计技术的使用为基础,进一步控制预算,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3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公路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资金运用监管不当的问题,需要以全面的资金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主要的解决措施,以便在公司内部树立诚信、廉洁的风气,使资金的运用效率更高。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是企业对资金运用的科学划分,企业管理者和领导应根据会计核算的信息,对企业资金的应用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并按照资金使用计划,划分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资金资源占有比重,同时按照权重划分资金运用的责任,确保各部门做到“用多少钱就要负多大的责任”,以此制约企业中监守自盗的情况;另外,企业还应该对资金运用的报账程序进行统一的规定,规范各部分报销的范围以及报销的时间和报销单据的基本格式,对延迟报销、报销格式有误等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杜绝虚报、滥报等行为的出现;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还应该具有统一性,公路施工企业应利用先进的网络系统,建立全集团公司的大数据库,使各个分公司对资金的运用情况都公开、透明地呈现在企业员工面前,以此形成互相监督的模式,对资金运用效率高的分公司施以相应的奖励,以此鼓励各分公司和企业员工都能对资金运用进行积极的监督和控制。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施工企业的资金运用是建好我国基础设施的公路的基础,对于公路施工企业来说,有效地利用资金不仅能使企业的利润率达到最大,还能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和百姓谋福利,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由管理意识不足造成的管理方法不当和监管不力。本文认为,公路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管理的宣传和学习,使企业上下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并且以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和优越的资金管理制度作为资金管理行为的保障,只有这样,资金管理才能作为企业内部管控的主要手段,对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商艳芳.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4(01):220-222.

[2]牛继萍.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214-215.

[3]文雅莉.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4(09):233-235.

[4]刘芳兰.公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109-110.

[5]刘彦军.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14(10):108-110.

篇8

【关键词】工程公司;应收账款;管控措施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对于工程公司来说,其典型业务采用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即 设计、采购、施工)模式进行建设,应收账款是其在项目建设中应收未收到的业主各种款项,包括项目管理费、设计费、土建工程款、安装工程款、设备材料款和质保金等。应收账款是工程公司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资金的重要来源,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控,有利于提高公司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一、工程公司应收账款形成原因

1.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工程公司产生应收账款的外部原因

我国工程公司和建筑公司众多,建设项目相对较少,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在政府没有进行强刺激的情况下,民间投资不足,导致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情况有增无减。面对严峻的外部市场环境,工程公司纷纷进行低价竞争,加大垫资力度抢占市场,这是工程公司产生应收账款的外部因素。

2.公司内部管理缺失和不到位是应收账款产生的内在原因

公司往往比较重视市场和生产运营,对财务管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到位。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和人员缺失或者权责不明确,没有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落后或者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这些都是应收账款产生的内在重要原因。

3.建设项目在质量、安全和进度上存在严重问题,是应收账款产生的重要原因

工程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建设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工期严重滞后,质量上不能达到合格标准,以致不能按照合同约定交给业主合格的产品,导致业主不愿意支付工程款,这也是形成应收账款的重要原因。

二、应收账款的不利影响

目前,各工程公司账面上基本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应收账款。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很多工程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50%以上比例,远超发达国家约20%的水平。这使公司面临很大的商业风险和经营风险。

1.应收账款过高降低了货币资金流动性和资产的周转率,使公司现金流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严重的会导致公司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

2.应收账款高企并长期存在,会产生大量的逾期欠款,进而导致呆坏账的发生,增加了公司的沉没成本,降低了资产的质量,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使投资者利益受损。

3.应收账款大量存在,会使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进行收款,提高了公司的机会成本,增加了公司的财务费用和管理成本。

三、工程公司应收账款的管控措施

通过对应收账款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势下,工程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管控措施,消除应收账款的不利影响,提升公司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

1.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努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做大市场蛋糕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涉及到交通、能源、港口、投资、环保等诸多领域。“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我国工程公司深耕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是工程公司发展十分重要的机会,总体上做大了市场这块蛋糕。通过合理筹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建设项目“僧多粥少”的情况,对遏制低价竞争,解决垫资产生的应收账款有着重要作用。

2.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机遇,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国务院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家各部门、各省市积极行动,分别建立本部门和本地区的信用体系。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进信用建设,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工程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提供较好的信用环境。工程公司在原有渠道基础之上,可以有更多途径多层次的去了解客户资金、规模和信用情况。公司根据获得的客户资料,开展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工作,将信用评估结果作为承接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为应收账款的管控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收款管理机构,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公司销售部门更重视销售的业绩和对客户的维护,财务部门从减少坏账损失角度考虑,更趋向于现货或者低信用额度销售。应收账款由其中一个部门或者两者同时管理,对公司收入增长和应收款的管理都会带来很大挑战。成立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熟悉信用管理各个环节,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成交条件,实行全程风险控制和信用监督。风险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客户档案的保存,客户信用情况的调查及跟踪,客户提供资料的核实,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监督,为企业其他部门提供客户信用信息及赊销建议,负责向客户追款、催账,这样做会比较专业化。

4.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监控,防范因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应收账款

工程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管理和监控。制定合理的工程建设计划表,防止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合同计划工期;狠抓工程质量,杜绝出现不合格产品;做好建设项目HSE工作,严防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否则,极易出现因上述因素引起的应收账款,而且一旦出现,则很难收回。

5.掌握必要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和收账技巧

首先,完善合同管理,明确交易条件、合同期限和交易双方的权力及违约责任,避免日后处理应收账款时与客户产生分歧而带来经营风险。

其次,定期和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公司财务部门要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每季度或每半年与客户核对一次账目,避免形成呆账、死账。对账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作为应收账款催讨的证据。

再次,在不影响公司销售情况下,通过销售折扣等方式鼓励客户采用现金付款或者缩短信用期限。根据20/80原则,对于20%部分重点客户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应收款管理的重中之重。给予这部分客户较大销售折扣,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的应收账款。

最后,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我们在制定营销政策时,一定要加强销售人员的原则性,销售人员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公司制定的销售政策(应收账款管理政策)。要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对销售人员考核的项目之中,即个人利益不仅要和销售、回款业绩挂钩,也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制订合理的应收账款奖罚条例,使应收账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

总之,工程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大,回收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相信随着我国信用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只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狠抓内部管理,方法正确,就能够趋利避害,使应收账款成为企业发展的倍增剂和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徐健蓉. 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 10).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公司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蓬勃发展契机,但与此同时,更多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及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也不断涌现。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是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的案例类型,合同内容专业性较强、签订程序繁琐,因此如果要成功地避免建设施工合同的经营风险,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外,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现实中,因为有关法规和监督体系还不完善,再加上施工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欠缺,在约定和履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规范、不严格的行为,由此造成合同纠纷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了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创效水平都遭受了很大负面影响[2]。所以,一个规范而合格的建筑工程契约的制定既能够保护契约中各方主体的权益,又能够保证建筑市场秩序。

一、建设工程合同现状以及风险预警的措施必要性

(一)建设工程合同现状

目前而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相关研究还并未形成完整的有效体系,尤其是对于合同风险管理方面,研究成果还未成型,研究程度存在欠缺。接触了国外先进的合同管理理论,积累了大量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实践经验后,我国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理念也在逐步成长,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达到新的高度,我国建筑企业对建设工程合同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形成。

(二)建设工程合同风险预警的重要性

正确理解与认识建筑工程合同风险防范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公司而言,无疑有着事关公司整体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认识建设工程合同风险规范的重要意义,要从风险避免、降低工程纠纷、提高生产效率三方面来进行。1.能够合理规避工程经营风险。现在不少公司片面地强调盈利和挣快钱,却忽略了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这样就会给公司和企业管理埋下了很多隐患,完全将公司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寄托于运气和人情之上[3]。反观那些发展非常好的公司和企业,往往能够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也就是如果这些公司和企业都重视履约管理,在基本上都可以从合约拟制层面将经营风险减至最低限度,从而使公司或企业都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发展。2.可以合理减轻经营纠纷。因为不管何种类型的企业,除了非营利性质的企业以外,其余企业的经营目的都是为获取更大的经营利润。不管哪个公司和企业,倘若成天都被无穷无尽的官司所纠缠,可想而知它哪能专心致志地投资建设,进而直接影响公司和企业的盈利目标。所以,从这种角度上来讲,公司和员工必须要尽可能多地防止卷入各种官司纠缠之中,确保公司可以集中精力于发展公共事业[4]。3.可以合理提高效率。如合理做好建设项目施工合同风险预警,就可以防止公司和企业被卷入更多的工程合同纠纷中,则公司和企业就可以将更多人员、物资和钱财参与到项目管理施工流程中,进而大大地提高效率。做好建设工程合同风险预警,就可以在工程合同纠纷发生后,及时完结争议。

二、导致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形成的因素

(一)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性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产生的直接因素是:由于建设工程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所制定的法律规定也不够严格。所以立足法律本身,一定要有相应的严谨性,而因为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的特殊性,就更要求国家立法部门给予保护。我国建筑行业中适用的《民法典》和《建筑法》及其有关领域的法律条文,均规定了施工各方主体在履行工程施工约定内容的同时,还应当遵守平等互利、合理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建筑工程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因为有关立法的不完善,也更突出了建筑工程市场监管的必要性,监管部门可以起到二次保护的效果。例如加强如下方面的监管:检查施工双方在招标、投标的流程中,是否出现假资招标、挂靠招投标等一系列的违规操作;检查施工双方在订立和签订合同的流程中,如何对每一项进度都做出有力的监督与考核;在严格规范了工程施工方案的同时,是否对实际建筑状况作出了提前的勘察与监测[5]。

(三)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性

建筑公司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如何为公司本身创造效益,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大家也都在逐渐学会运用法治精神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建筑公司当然也意识到了合同管理的必要性,虽然他们也是在逐渐探索,但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规模,不过正是因为在建筑行业的施工周期长、专业需求高、涉及面宽,这也就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增加了合同管理工作的难度,从而造成了合同管理工作不规范、制度规定不清晰、实施力度不够,从而使合同管理工作的法律风险就被逐渐加大,妨碍了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承建双方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建筑施工是一个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对专业性要求高的工作。而建筑施工契约的各方当事人即为发包方与承接方,建筑施工各方都必须是相互平等的民事责任市场主体,他们都应当在订立合同前以及遵守合同的整个过程中,加强风险准备意识。现阶段,承接建筑工程的其他主体人很多都是有工作经历的农民工,但是没有契约意识和法律意识[6]。在签约以前,对建筑施工起草协议中的有关专业用词和语言产生了误读,从而只是依据之前的工作经历对号入座,没有预见其中风险;在签约的整个过程中,也不能通过更积极的方式或方法来应对法律经营风险,这将在极大程度上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

三、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一)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法律规范体系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来说例如:建造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相关法律中无法找出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以进行处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出现工程内部承包的现象在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中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就此而言法律对内部承包的定性却无具体条款可以查找[7]。通常我们所说的工程内部承包它区别于非法挂靠以及转包,但是通常来说这三者的认定标准,又存在着较多的模糊之处,我们通常说的工程内部承包它是合法有效的,但是如果是挂靠和转包的话,又是法律所禁止、不允许的。故此,在今后的相关立法工作中,应积极对建筑企业的内部承包经营进行相应法律规定的完善,尽可能地修缮法律的遗缺之处。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才能真正意义做到有效处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纠纷中的司法认定问题,并尽可能地从宏观的角度规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带来的法律风险。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为了避免因建筑合同各方而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必须有健全、明确的法规机制为基础。以法律规定为指导,明晰各方主体在合同订立和执行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并确定在发生合同纠纷时的解决依据,则可以有效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从而避免了各类合同的法律风险,从而使得建筑工程能够更加顺畅地实施和开展[8]。而为了健全立法规定,就必须规范在施工领域的有关规定,使当事人主体的权利义务更加明晰,以便于在法律根源上指导当事人主体按照法律规范来订立合同,从而有效地防止可能发生的各类法律纠纷,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顺畅进行。

(三)优化合同管理

对于所有参加建设项目的市场主体人而言,建立了完善的合作管理制度,通过合约管理的有序进行,就可以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合作风险,并以此维护他们的利益。建筑工程合同监理是公司主管的重要部分,通过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安排其对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而仔细的审核,对约定的合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审核,以保证合同条款内容清晰、具体,并保证条款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不违反公平公正的理念要求等。在合同制定阶段,各方需要积极广泛地交流,对约定有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商讨,反映于合同条款中,同时各方也要主动地对约定内容加以补充调整,这对协议最后的建立和完成有重要意义。在合同执行阶段,要针对对方按照协议执行的情况进行即时跟踪,以防止因对方未能履行义务,而造成己方的权益损害。在合同结束阶段,要对双方协议结束后的善后事宜及时处理,以避免导致公司经营成本的增加。

(四)强化外部监管

要防范施工合同中的法规风险,不但要有法规制定为基础,还要有健全的履约管理工作制度为保证,同时也必须有政府主管部门强大的监督力量,对参加施工的各个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监督与制约,以促进整个建筑行业实现规范、健康、有序地运行。而工程建设在进行的过程中,各个行政执法市场主体都必须要积极履行法治职责,对参加项目的各个市场主体实施监督监管,以保障各自市场主体都按照国家法律的规范来完成合同,并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同时,借助地方政府机构的有效监管,也可以指导各市场主体依法开展施工建筑活动。例如,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市场准入标准,从根源上对施工单位的资格、诚信等方面加以严格把控,保证参与建设项目的单位有一定诚信并达到了资质条件,是可以顺畅地按照合作协议规定执行服务的。要严格把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考评工作,并通过考核的方法对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构成监督机制,为协议更顺畅地履行、为项目建设顺利地进行提供保证。

(五)提升防范意识

要有对风险预防的意识和主动性。在法治时代,建筑工程领域的参与主体都已经加强了法制观念和对风险预防的意识,但仍有遗漏与不足。有些行业或者应用领域内的“惯例”依然沿用,过分相信对手、仅有口头承诺,没有以“白纸黑字”的约定内容方式也常有出现,难免造成双方在约定落实的最后阶段发生矛盾争议,也会造成己方权益损失[9]。所以,政府为了防止在工程合作领域的法律风险,要求有关主体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司法意识,并为做好合作方方面面的工作共同努力,从根源上防止双方进入合同风险状态。

四、结论

篇10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 竞争力 提升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迅速,其涉及的行业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公路、火电、冶金等领域,业务范围包括前期决策、实施、结算审核三个阶段,这就推动了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行业内部企业数量众多,特别是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利润水平出现增速趋缓等现象,行业内部竞争更趋激烈,对造价咨询企业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以适应这种发展需求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时代诉求

无论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行业的发展需求来看,大力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要求提升竞争力。当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信息显示,2011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达到6493个,比2010年增加541个,其中甲级、乙级资质企业分别增加373、168个,专营和兼营企业数量分别增加29、512个,这表明不仅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在增多,而且企业的资质也在提升,这将使得行业内部竞争更趋激烈,必须提升竞争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快速发展要求提供行业内部企业竞争力。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不仅涉及到的行业领域较多,涉及到项目建设前期、中期和后期各个环节,而且有向其他领域拓展的趋势,这就需要企业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完善的人才队伍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业务拓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才能达到国家资质认证的相关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提升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整体竞争力仍然不高,如2012年湖南省就对100家未达到相应资质标准的企业下达整改通知,15家未完成整改的企业被注销,而该省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仅344家,由此可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导致这种竞争力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于人才短缺等带来的影响。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人才素质有待提升。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但由于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迅速,而行业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难度较大,导致我国存在大量“无证上岗”的现象,2011年,我国注册造价工程师达到58,907人,仅占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4.8%,占造价人员总数的74.52%。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看,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9.1%、46.9%、20.7%,高级职称人员数量相对偏少,表明行业总体人才数量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当前,部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没有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表现在部分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部分企业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对各项工作未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流程,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提升,如在审计工作中没有建立三审终审制度或者三审流于形式等,这都不利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行业发展整体环境有待改善。虽然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业务大多采取公开招标等模式运行,但从实践来看,行业内部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依然存在。此外,由于咨询费用要由委托方支付,这就使得咨询企业难以从根本上保持独立性,部分咨询企业为了获取业务,采取与利益相关者“合谋”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如在工程造价审计活动中,根据建设方的要求适当的对某些项目“放水”,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损害了行业内部公平竞争,不利于部分具有发展潜力企业的成长,甚至在个别时候出现“劣企淘汰良企的现象”。

三、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推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可以从战略、管理、环境等方面着手。

以战略为支撑推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首先,要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方案,明确人才体系建设目标及基本途径,并从资金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形成人才资源库,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其次,要积极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主要业务及其所属的细分领域,提高细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在细分市场上形成企业品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延伸产业链条,向行业内部其他细分行业或者其他领域发展。

以管理为手段推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首先,要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要建立完善的“一层三会”权利制衡机制,要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明确相应的职权。此外,还要明确经理负责下的各部门分工合作框架体系,以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其次,要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制度,公司内部要建立凭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体系,做到任何事情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避免早令夕改等不利于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的事项。

以环境为保障推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首先,要优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外部发展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暗箱操作、串谋合作等影响行业竞争的行为,维护行业内部公平竞争氛围,鼓励企业真正提升竞争实力,适应市场需求。其次,要优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团结协作、注重品牌的良好氛围,提升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