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文化建设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4 17:0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部门文化建设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部门文化建设制度

篇1

一、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性

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它既是制度又是文化。制度是有形的条文,但它同时又是无形的文化。

好的制度是重要的、隐形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主动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相反,不好的制度是人身心发展的牢笼,摧残人的创造性,使个人的责任意识、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工作态度都受到压制。而将学校教育制度上升到文化层面,正是通过本身所具有的认识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作用,创设一种能唤起师生高尚的情感、激发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精神氛围来感化和陶冶师生以致达成深层次的育人功能。

1.学校制度文化能够规范师生的行为

高尚、健康的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的所有人的行为都起着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由于学校制度文化的规章设置、仪式和传统的形成都渗透着学校的道德要求与教育意志,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环境氛围。因此,可以通过暗示、舆论、从众等特殊机制对学校的师生产生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自觉地感受这样的影响,形成规范的行为。

2.学校制度文化能够引领师生的思想

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必然关联党与国家、社会与时代的要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促使全体师生自觉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其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

3.学校制度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高尚、健康的学校制度文化能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满足人的缺失性需求,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思想倾向,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彰显人文关怀思想。因此,学校制度文化能给广大师生的生命成长以更多的呵护与关爱,可以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为实现办学目标、推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审视我市学校管理现状,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制度,可是这种“有制度无文化”的现象太多太多。也就是说,很多学校只是为了需要有制度而制订制度,并非建设学校文化而制定制度。

让制度赋予文化内涵,是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必须要立足校本,关注人本。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学校制度也必然存在差异性,决不能把先进学校管理的经验一成不变地照搬。

二、在制订学校规章制度时,应立足校本,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

1.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就要了解师生的精神需求

有这样一个事例:某校的一个班主任,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时,将原来的惩罚扣分制改为奖励加分制。学生在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下,在各项学习活动中,争先恐后,努力争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变得更高,班级凝聚力更强,班风学风正气浓厚。这个事例表现出的是赏识式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之所以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它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精神需求――渴望被赏识,这就是班级实际。一所学校也一样,师生们的精神需求是什么,如何通过制度体现师生的价值取向等等,这些都是校本实际。学校制度一旦满足了师生的精神需求,将会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表现在外部的自觉行动。

2.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就要与学校文化联系在一起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我校在建设制度文化过程中,以“立德、修学、成行、超越”的校训,“团结、求实、全面、创新”的校风等学校核心文化为出发点和归宿,致力于建设一种让十一小人在工作中追求“严谨、探索、真诚、奉献”的教师文化和在学习中表现出“勤奋、善思、文明、上进”的学生文化。这些制度已经上升为学校文化,成为师生无形的规范。

3.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要充分发扬民主

制度的制订一定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让师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如果仅仅由校长或各部门的负责人将制度制订好后要求师生遵照执行的话,师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制度很难符合大多数人意愿,执行难度就很大。我校在制订制度前,首先在师生之间进行民意调查,召开不同层面人员的座谈会,如校务会、教代会,师生会等。在取得基本共识后,再组织各部门人员参与制度的制订,各部门负责人拟定好初稿后召开全体教师会,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然后把意见集中起来交教代会审议,再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后才正式实施。这样既可以避免制度脱离实际,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心理基础。这样的制度具有广泛性、可行性,在执行过程中,更能调动师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规范师生的行为和引领师生的精神、思想,最后形成一种无形的制度文化。

4.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要关注人本

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学校管理最终是人的管理。因此所有的体系设计和规则要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做到在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激励人、解放人,而不是生硬地“管”人和“卡”人。科学合理的制度,具有约束性的同时又具有人文性,是每一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和精神思想的归宿,使人的潜能和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从而形成一种文化效应。

制度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它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从学行为。文化约束人,文化造就人,常规管理既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切合学校的实际,具有校本化的特征。

篇2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及制度,以确保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人、财、物等的供应,保障校园安全文化建的顺利推进。

1.1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健全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高职院校应建立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由院校第一负责人领导的由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院系相关负责人组成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办公室,切实加强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日常管理。并明确各机构、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文化建设职责,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2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要借鉴普通高校和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经验,建立健全以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包括校内消防安全制度、交通安全制度、各教学办公场所安全制度、食堂安全制度、师生宿舍区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各突发安全事件处理制度等在内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使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以确保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2.确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

2.1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应以教学科研活动为中心,把“安全第一”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价值取向,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理念,营造优质的安全办学环境,确保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目标制定时应遵循“SMART”原则,即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应是“具体的(S)”、“可度量的(M)”、“可实现的(A)”、“现实的(R)”、“有截止期限的(T)”。

2.2制定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方案

为实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减少安全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就必须结合校园安全文化现状,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方案应阐明为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及标准、主要负责部门(人员)、及各项工作内容的时限等。在制订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学校各领域及场所,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安全文化建设覆盖学校教研活动的方方面面。另外在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时,除了考虑高职教育特色外,还应考虑到安全文化的不同层面。安全文化物质层,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构建校园安全物质文化,就是学校首先要保证各场所、设施和器物的安全,加大投入,加强维护,确保教研活动安全顺利的开展。安全文化制度层,介于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和物质层之间,是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的“人机结合面”,在安全文化体系中发挥着协调、保障、制约和促进的作用。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包括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和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安全文化精神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广大师生安全素养、安全价值取向的灵魂和源泉。是校园安全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精神层的体现,在安全文化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3.按方案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依赖于安全文化建设培训的有效开展和普及。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首先是校园安全知识的普及,其次是师生员工安全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最后才是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因此,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首要的是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培训工作,使各级各类人员明确各自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并通过受训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以确保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培训必须涵盖学校所有人员,包括学校的决策层、骨干层和操作层(含学生)。

3.1决策层的培训

应以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育部有关安全办学的文件及各级领导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为培训内容,使决策层具有处理校园安全事务的必要能力。

3.2骨干层的培训

要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安全文化建设骨干队伍。该队伍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对骨干层的培训内容除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培训外,还应广开培训门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组织相关骨干人员,到安全文化建设先进院校学习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经验。或请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专家来学校传道、授业、解惑。提高其从事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本领,以确保校园安全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3.3操作层的培训

操作层的安全文化素养,直接决定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优劣层次,因此对操作层的培训除了必备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及安全意识外,还应注重操作层的法制观念及职业道德的培养,使操作层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具有改进安全文化建设绩效的能力。

4.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与改进

校园安全文化评价是指采用系统化的测评方法对校园安全文化现状或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从而找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其主要工作是检查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以确认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具体方法是将检查所采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总结,检查方案执行情况并将之与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分析结果偏离的原因,是因为方案执行不力还是因为方案存在缺陷,找出结果偏离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措施,并进行落实,以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也只有这样校园安全文化才能得到持续有效的开展。

5.结语

篇3

一、指导思想

大力加强民防机关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民防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勤廉型、创新型机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民防队伍,促进民防事业健康全面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方法途径

结合民防工作实际,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中突出五项重点内容。

(一)精神文化

发动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感性上思考民防建设需要怎样的意志品质,总结凝练出反映民防共同价值追求、传承民防优良传统、体现鲜明时代特色的民防精神,构建民防文化建设的灵魂。坚持用共同的理想信念教育、熏陶、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大家对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进一步鼓足创新争先、实干兴市的干劲。

(二)行为文化

坚持把行为文化作为民防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来培育。要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订出符合民防工作实际的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并通过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方式,启发行为自觉。结合“文明科室”、“文明机关”、“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以科室为基础,以示范窗口为典型,以文明单位为目标的行为创建体系,并以文明高效、优质服务的行为文化,提升民防机关的社会形象。

(三)制度文化

以“服务民生,提升效能”为主题,在深入推进其他兄弟试点单位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考核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充分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研究探索机关公务人员绩效考量办法,提高绩效管理考核工作质量,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民防部门特点的工作制度体系,使民防文化以比较完整和规范的形式付诸各项工作之中。

(四)廉政文化

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勤政廉政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积极构建具有民防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在全局上下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不断拓展廉政文化载体、创新廉政文化形式、丰富廉政文化内容,组织开展读廉政书籍、看廉政录像、听廉政报告、办廉政网页、出廉政板报、设廉政书架、开廉政座谈会、举办廉政论文展评、征集廉政警句格言、制作廉政屏保等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渗透作用。

(五)特色文化

战斗文化是民防特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加强民防特色文化建设,就是要将发展战斗文化与民防建设、防空防灾演练和完成多样化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干部职工要把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念树立起来,把防空防灾战术技术与练胆量意志作风统一起来,把强化纪律和健全身心统一起来,以增强民防特色文化的战斗力、凝聚力。

三、方法步骤

(一)调查研究,制订方案

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长期以来民防部门积淀的民防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廉政文化和特色文化成果,干部职工对机关文化体系构成的看法建议,个人工作格言、警句和座右铭等等。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文化建设基本情况,并对收集的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整理、筛选、归纳、提炼,提出民防机关文化体系方案并报经局党组审议。

(二)宣传发动,形成共识

召开机关文化建设动员大会,宣讲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部署阶段性文化建设工作,号召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为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做贡献。同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发动的形式,开展文化建设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保证文化建设顺利实施。

(三)制订计划,开展活动

机关各处室和各事业单位,根据机关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分别制订各自的文化建设计划,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局上下营造一种人人崇尚先进文化、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机制,深化提高

在对人防文化不断收集、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和文化活动制度,使民防文化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轨道,保障文化建设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提升民防机关文化品位。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清,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是更高层次的文明建设,也是民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宣传、带头参加各项文化建设活动,自觉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局成立机关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机关各处室和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机关文化建设活动的统筹部署和计划安排。

(二)联系实际,创新形式

要紧密结合民防工作行业特点,把机关文化建设同党的建设、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和基层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使干部职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为机关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篇4

一、从思想认识入手,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解决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农村廉政建设“不必要”。有些干部群众认为,税费改革前,镇村级组织在收取农民提留、农业税、土地建房费等过程中,少数干部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税费改革后,这些相关的收费都取消了,腐败来源没有了,腐败的机会也少了,因此,在农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也没有必要了。二是认为农村廉政建设“没效果”。部分干部、群众认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能力差,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不会有什么效果。以上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应引起我们党风廉政建设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纠正。当前,虽然广大农村没有了农业税等收费项目,但仍有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工作仍要依靠镇村两级来开展,农村产生不廉洁的领域仍有很多,就是村委盖个章也有可能产生“吃拿卡要”的不廉洁行为。我们龙居镇实行公章“代管”后,有效地遏止了此种腐败想象的发生。对于以上这两种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只有在不断完善制度基础上,通过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思想观念,才能取得好效果。

其次,要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切实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一是要组建好队伍。在镇级要组建廉政文化建设义务宣传队,在村级组建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小分队,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五老”宣传队,在乡村中深入宣传廉政文化。二是要成立组织机构。在镇村两级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抓廉政文化建设。三是突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要紧密结合当前乡镇工作的实际,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有新意,可操作性强。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我们在组织全镇妇女开展活动的同时,举行了“廉洁文化进家庭”签名承诺活动,镇纪委统一印发了《家庭助廉承诺书》,组织镇村领导干部家属签名承诺,要求干部家属充分认识家庭助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拒腐不沾,做反腐倡廉的“内当家”。

二、从阵地建设入手,努力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

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镇村廉政文化设施建设。乡镇可设立廉政文化一条街,村级可建立“一亭”(清风亭)、“二室”(廉政文化阅览室、廉政警示教育室)、“三廊”(廉政宣传廊、廉政书画廊、廉政故事长廊),宣传党纪国法,展出廉政书法、漫画、故事等作品。“三廊”可与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等结合起来。“清风亭”可与新农村建设群众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在“二室”购设廉政文化图书、影视设备,并制定合理的活动管理制度,有条件的村可建廉政文化大院。去年,我们率先在高家村建立廉政文化试点,制定了廉政文化村建设制度,设立了廉政文化宣传栏,依托文化大院建设一条长约10米的“廉政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历史廉政人物、廉政故事、廉政格言警句和廉政书画作品。依托村里的小康电子书屋开设了廉政文化室,在室内存放有廉政教育书籍,张贴了廉政宣传标语和廉政格言,配备了廉政教育光碟,坚持每天向村民开放。

三、从创新形式入手,努力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效果

一是寓教于乐出“亮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内容要生动活泼,特别是要适合群众口味,抓住群众心理,让群众主动参与。我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专家授课、图片展等形式,并结合全区电影700工程,镇纪委专门购置部分廉政警示教育片,在各村循环播放,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推陈出新出“特色”。我国有几千年的廉政发展史,廉政文化素材取之不尽,关键是如何加以挖掘整理。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资源和革命历史题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政文化乡土教材。我们深入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先后推出了勇救落水儿童的王付明,赡养烈士母亲的史国栋等典型人物,把他们的事迹印成宣传画册,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以身边的典型教育自己。通过组织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廉政戏曲节目,在农村群众休闲时传唱演出,使农民群众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和教育。盐垛村庄户剧团自编自演的小吕剧《随礼》展现了新时期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自然景观好的地方也可以将廉政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优美的生态廉洁景观村落,创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三是要整合资源出“合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在镇村,但镇村两级无论在文化设施还是文化人才队伍等软硬件方面都相对薄弱。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就必须整合镇村和市区文化资源,通过送廉政戏下乡、送廉政书刊下乡、送廉政设施下乡以及联合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等方法,形成市、区、镇、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篇5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校园文化;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81-02

新媒体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传播媒体,是人们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媒介。新媒体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日益多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现如今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交流平台纷纷兴起,如QQ、微博、微信等,这些自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校园逐渐的发展为自媒体用户的核心圈。而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建设水平严重落后于教育的实际需要。因此,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巧用自媒体工具,构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内在发展需求、具备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课题。

一、分析自媒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

加强自媒体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是高校思想文化、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一)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文化、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

众所周知,高校肩负着培育人才的重任,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身的心健康发展。但在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文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校园文化建设满足不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利用自媒体传播的覆盖面积广、渗透力强等特点,加强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的宣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在自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好自媒体潜在的教育功能,增强其高校思想政治舆论导向作用,从而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二)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当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持。另外,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指明了自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需要全面的利用先进的自媒体技术,积极的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旨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和渠道,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能力下,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把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从而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新动力。除此之外,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将自媒体的优势与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强国”发展战略实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富强、民主、文明;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爱国主义:敬业、诚信、友善”的提出,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价值观指导,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据调查,大学生利用自媒体进行信息收集、归纳等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出浏览本校校园网的时间,而且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长期下来,学生会形成不良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起到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并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同时又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自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自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很大,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够促进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依托自媒体网络平台,在传播主题、传播渠道以及受众反馈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积极的探讨自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全面的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一)自媒体承载的内容更多,能够满足校园文化建设量的需求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报纸、学生刊物、宣传栏等)相比,信息储量更大,而且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自媒体信息进行实时的更新与传播。众所周知,传输快捷、交互性强、信息量大是自媒体主要优势。因此,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自媒体的运用,能够增强校园文化的传播力。互联网、网络通讯传播方式灵活,传播的内容丰富,视频、动画、音效等传播形式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有助于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力,有助于激发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兴趣,进而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自媒体具有强大的潜在教育功能,教育辐射范围更广

传统媒体下的校园文化往往比较单调,难以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功能。而自媒体时代,可以实现校园文化的交互传播,传播效果具有颠覆性。高校各部门、各级组织团体均可以搭建自媒体平台,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的拓展校园文化宣传的覆盖面,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另外,利用自媒体,能够激活开放的校园文化活力,而且自媒体可以及时进行更新与升级,及时的纠正校园文化的错误,随时随地的共享校园文化建设成果。通过微信、微博等的互相转发,扩大校园文化的传播范围,从而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三)自媒体的运用有助于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

自媒体能够起到联结受众、信息传播者的作用,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不再局限于教师或者领导,学生也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可以自由地、自主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话筒”。自媒体操作简单,无需经过多种复杂的程序,有利于构建完善地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平台,利于全面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

三、发挥自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注意事项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指导

自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指导,通过构建个人――学院――学校自媒体平台,将学校官微、各学院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自媒体连接起来,形成强大的自媒体网络体系。然后主动进行话题、议程的设置,并且营造积极、活跃的舆论氛围,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

(二)更新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自媒体时代,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这就要求树立新的教育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与学生展开良性互动,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与互动,从而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三)构建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

自媒体传播行为比较自由、自主,需要依靠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体系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优良的校园文化渗透,加强学生对自媒体的科学认知,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传播行为,尽可能地净化媒体环境,形成强大的四级联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监督体系,及时地纠正不良信息,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身心损害。坚决制止严厉打击网络不良行为,为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自媒体时代,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技术、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人文环境的构建,以符合广大师生的心理需求为着眼点,推动各个自媒体的整合,将自媒体潜在的教育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打造最优秀的校园文化。

自媒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学校自身特色,立足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以及身心发展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构建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的发挥自媒体优势,全面的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5-130.

〔2〕施小娟,王亚彤,等.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02):291-291.

〔3〕黄坚平.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4〕任晓菲.大众传媒视阈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5〕Shi Zhisheng.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media age [J].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2013, (07): 41-42.

〔6〕Tang Xiaoli. Accurate grasp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ampus media, play a good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the campus culture [J]. electronic magazine (Teacher Edition), 2014, (16): 271-272.

〔7〕王文杰,侯学然.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28):150-151.

篇6

摘 要:本文对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介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必须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紧扣教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及师生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八个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是否有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坚持导向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广大学生向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二)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都必须突出时代特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更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关注学科前沿,把各门学科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通过第二课堂或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及时传授给学生,以积极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促进高职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了探索切实有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本人组织了专题座谈会,邀请了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学校各级领导、辅导员、一班主任及后勤服务人员代表参加,发放了调查问卷,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全校师生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努力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能持续、稳定的开展,而不是“一阵风”、“一个活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构建健全的责任体系

为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主要职责是:(1)制订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各部门、各系部制订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方案的落实;(2)在学校重大工作中,考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比如,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的建设过程中,在校园的总体布局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内涵,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3)指导全校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例如,对校园网站建设、校园宣传、大型文艺晚会、“三下乡”活动等,都必须进行指导,充分考虑文化内涵。(4)组织全校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活动。例如,我院每年十月举行“我与校园”主题征文活动,通过这一主题活动,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从中了解师生的文化需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5)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检查、考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各系部要成立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各部门、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本系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构建了健全的责任体系,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较好地落到实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廉洁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办法》、《学生文体活动管理办法》、《校@文化建设考核办法》等。通过出台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考核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

(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对于建设和谐、美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改变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师生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要注意三点:一是校园设计和布局要融实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审美观、行为导向和校园精神,要有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例如:我院文化广场的建设,从设计、色调、造型、文化内涵等方面经过精心调研,集思广益,最终建设成体现我院农林专业特色,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取名为“翠湖广场”,成为我院校园环境的一个亮点。二是要搞好校园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构建学校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校园整体规划,设立名人雕塑、文化广场、阅报栏、宣传栏,悬挂名人名言、校训标语,设立环境卫生党员示范岗等,促使师生在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迪。三是要通过植树、种花、清扫校园卫生等活动加强师生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做到爱护公物,厉行节约,保护校园环境和资源,形成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基础设施包括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合理规划、.注重质量、适度超前的原贝如防止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和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2000年,我院由普通大专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实现由普通高等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2000年~2005年,学院处于外延式发展阶段,重点放在扩大办学规模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办学规模由4000余人发展到。16000余人,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科技大楼、校史陈列室、办公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拔地而起,运动场、文化广场、学生活动中心、教师俱乐部先后建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备齐全,等等。实践表明,我院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使学院办学条件得到了实质性改观,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改革与学院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当前在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上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一)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清,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是从中专院校和中职院校升格而成,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沿袭老路,没有达到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和内涵;二是走上翻版的普通本科院校之路,过多地模仿,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知,不能达到以人为本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师生。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对建设主体认识不清,认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某个具体部门的工作,或者仅仅认为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认为活动数量多了就是校园文化繁荣。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过多反映的是学校一些具体部门的要求,或者学院工作的配合,不能真正体现学校师生的需求,更不能很好地实现师生的意愿。校园文化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保障,不能达到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学校基础建设、招生就业和科技创新,对于校园文化这种软实力缺乏必要的保障,往往在组织支持、人员配置、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上相对缺乏,使校园文化成为空谈。

(四)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视新媒体建设,不能达到校园文化信息化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网络、手机报、QQ、飞信、微信和手机网络客户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不使用新兴媒体这一工作载体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二、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要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就必须清晰地认识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把不足内化为动力,并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加以改进。加强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使师生具备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以及艺术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推动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之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品质,这些对于高职教育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去实现的,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相同和相近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养成了与他们专业背景相匹配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新时期高职教育正是要努力改变这种与素质教育要求不协调的育人方式和育人环境,使大学生获得与个人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使大学生逐渐完成了个人社会化的转变,并从校园文化活动活动中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升华和完善,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校园精神的作用以及校园文化行为的后续力量使得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能够作用于社会主流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二)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主要反映在它的文化制度建设上。主要反映在,第一,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优良学风、教风以及建设制度对学生产生了必要的约束机制。良好的校风学风、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这种约束作用能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社会、学校、他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和勇于担当的意识。第二,校园文化还是矛盾的调节器和中和器,它通过舆论评价、习俗、道德观念等形式,调节师生的行为认知和个人评价。第三,校园文化有很强的评价重要,它弃恶扬善,对周围的事件有明显“善”与“恶”判别,从而使大学生个人认知和评价得到加强。

(三)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优良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可以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校园主流价值观凝聚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尽管在校园中师生个体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现象,但校园主流价值观仍然影响着个体价值观,并使之趋于一致,这其中校园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心理发展等来实现,具有较为鲜明的教育性、发展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内在的补充和发展,在更高面使学生成为文化人、智慧人、社会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育人作用。从无意识地形成校园文化,到有意识地营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不断积淀使师生的个人发展和道德评价得到加强。同时,人文艺术类学科的体验性、教化性和评价性的统一,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升华。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和取代的。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由于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作用,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三、结语

篇8

医院文化这一概念是从企业文化这里演化而来,新时代的“医院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而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形象、服务理念、文化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责任、医院精神等,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医院文化的主体是人,核心是培育和创造一种催人奋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医院精神。它的目标是以思想教导、意识引导、行为倡导,通过软约束深层次地解决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政府对医疗支出的不断投入支持,医院的设施环境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改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的出台使得各医院在硬文化方面都有所统一。如何能体现医院自身独特的医院文化,重点还是在软文化上。而最能体现医院个性的也就是医院精神、经营理念、职业道德等观念性的元素,医院发展层次和生存能力的不同,主要就是观念文化的不同。

那么如何建设医院文化?以下是我的一些拙见。

首先,要从领导体制的建立开始。要建立以医院领导为主、心得体会主要科室负责人参与的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包括医院文化建设在内的软件建设的工作开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在追求个性的时代,与众不同已经是种时尚。不同个性的人聚在一起,成为了医院文化的主体。要凝聚这些不同的个性,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然只会是一盘散沙。所以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和前提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我想这也是这次培训班要求党政工团负责人参加的原因吧!

其次,要为医院文化建设制定目标。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具有共性,还要具有个性,既要具有优秀组织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如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等,又要体现医疗工作的特点,如“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和“医者父母心”的品德要求等,更要突出医院自身的特色文化,如“社区健康守门人”“一切为了孩子”等。

我们可以把医院文化建设比作装修房子范文,先要有设计师,量身定做设计方案,再由装修工人实现基础构建,最后则是房子的主人在今后的时间里一点点地布置家居、添置摆设,最终成为拥有主人自己独特风格的房子。房子可能是一样的,设计师可能是同一个,装修工人也可能是同一批,但是房子的主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房子才会有所不同。医院职工就像是房子的主人,文化建设就是家居、摆设、软装潢,不同的主体构成了独特的医院文化。

再次,要动员全体职工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医院文化建设也不是单凭一己之力,需要医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充分自身挖掘潜力,不断创新,开拓进取。

医院文化应该营造和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医院职工认同并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使职工在医院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克服陋习、树立新风、团结奋发,积极达成医院各项目标的实现,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论文,我们不可能和二、三级医院去比规模,比设备,按照他们的一套方法来做。要建设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院文化,就要发挥自身特点。服务社区是我们的宗旨,贴近百姓是我们的优势,简便验廉是我们的优点,预防保健是我们的职责。

篇9

当前,我们正处在变革和竞争的时代。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重组、兼并,做强做大企业规模,这些既是对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科学调整,也是对现有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深度冲击,迫切需要在重组兼并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积累和形成的理念,它以企业使命、战略愿景、共同价值观、优良作风、行为规范、企业标识、环境等为主要内容,是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也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程技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工程技术集团公司是武钢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而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三年多来,已发展成为拥有设计研究院、计控公司、通信公司、自动化公司四家全资子公司和高炉长寿公司、炉外精炼公司、华德环保公司三家合资公司,涉及工程、产品、贸易、运行服务、技术咨询五大产业。工程技术集团成立前,伴随着武钢的建设和发展,各成员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形成了体现专业特色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个性文化,例如:计控公司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永无止境的探索”;自动化公司的“更高、更快、更优、更强”;通信公司的“团队、创新、诚信、超越”等企业精神;计控公司的“以诚信服务客户、以新特赢得市场、以勤奋获得效益、以创新谋求发展、以公平凝聚人心”;通信公司的“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武钢通信品牌”;自动化公司的“创品牌、争第一”等经营理念;都较好地体现了各单位的企业特色和文化导向,为各单位的成长、发展和壮大起到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发展的不同战略组合阶段,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结构和体系作为支撑。十一五期间是工程技术集团第二轮发展期,我们提出了“五业并举、同步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并力争在十一五末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的发展目标,这是一个超常规的目标,超常规的发展,超常规的速度。现有的思想观念、管理理念、模式结构都难以支撑企业快速发展,必须进行兼并重组,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提升;必须对各单位企业文化进行梳理、创新和深度融合,构建与新一轮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和谐统一的企业文化,以支撑工程技术集团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工程技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由企业领导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全体员工认同贯彻的系统行为。工程技术集团系高新技术企业,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体制多元化,有全资子公司、中外合资公司、控股公司,现有15个法人实体;二是员工知识化,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80%,且用工方式多样化;三是工作对象智能化;四是正处在发展壮大期,根据冶金工程技术服务的涵盖面,也会有新的企业纳入,产业调整和重组不仅需要整合优化企业资产,更需要做好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减少文化冲突,实现企业文化的平稳对接。因此,在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工程技术集团必须从四个层面上对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一是精神文化要统一。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根据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加强企业文化的意见,大企业集团下属企业在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标识上要统一。武钢的经营理念是走科技创新质量效益道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武钢的企业精神是争先、争优、争一流;武钢的价值观是市场的需求就是武钢的追求。作为武钢三大主业之一,又是武钢的全资子公司,其精神文化要和武钢的精神文化相一致。否则就难以形成统一的武钢文化。

二是制度文化要创新。制度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与企业精神文化相适应的企业管理规范。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也是企业精神文化建立和实现的根本保证和重要载体。具体包括:企业的质量方针、经营模式、内部机制、规章制度等。要从三个方面抓好制度文化的建设。

①建立企业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必须规范下属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因而,应当建立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制度;完善以人事任免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为特点的党委会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以统一决策思想、酝酿决策个案为特点的中心组学习制度;以监督决策程序和决策行为为特点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形成工程技术集团对重大事宜“集体研究、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民主集中”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快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企业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构建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工程技术集团的经营安全。

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充分利用专业化重组的契机,对现有的管理流程进行改进、优化和再造,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诊断、提炼和创新。因此,要加快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资产管理办法和企业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办法,全面理顺集团的资产关系;要进一步完善以资金、成本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工程技术集团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要继续推行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工程技术集团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办法,继续坚持人事和人才派遣管理制度,营造“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文化氛围。

加强决策、制度的执行能力建设。首先,树立团队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强调整体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的工作氛围。其次,努力构建和谐企业,着力构建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单位与单位、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三,抓好制度执行的监督工作。要重点抓好决策、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把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确保工程技术集团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三是行为文化要融合。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具体包括企业形象、岗位标准、仪表着装、接待礼仪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褒扬和宣传为工程技术集团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员工学习的榜样,成为集中体现企业价值观的代表;要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其次,要对职工岗位标准、工作规范、工作行为、工作作风、言谈举止、仪表与着装、接待礼仪等方面进行系统策划和统一规范,进一步提升工程技术集团的整体形象和员工的精神面貌。第三,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引领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待感和归属感,使工程技术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四是物质文化要发展。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物质设施构成的一种表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具体包括企业产品、生产生活环境、办公设施、文化设施、企业广告等。

物质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中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首先,要加强企业社会形象的塑造和企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要结合工程技术集团工程业的特点,在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树立精品、名牌工程的建设理念,在实现各类工程“工期确保、质量全优、安全第一、资金受控”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程技术集团的市场地位和社会形象,并由此推进“立足武钢、面向国内、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其次,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创建。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培训留人、法律留人,逐步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形成统一、美观、易于识别的企业外部形象。要结合员工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类文化活动中,增强工程技术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须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融入管理的有效途径,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统筹协调、把握度数,因此,工程技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应牢牢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找准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实践的过程,体现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因此,构建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必须将产业调整和专业化重组作为工程技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在这一过程中,各级领导要发挥“龙头”作用,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对企业现有文化进行诊断、提炼和创新,明晰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设计科学的文化建设体系和规范;在此基础上,要把领导倡导、职工参与设计和实践培育结合起来,在工程技术集团全体员工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教育活动,开展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从而提炼出工程技术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是把握好企业文化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文化的一致是企业灵魂的统一,是企业精神的纽带。没有统一性的文化建设要求,就不能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企业形象和统一的企业品牌。但是,企业文化的融合,也要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工程技术集团不是用一家企业的文化去取代另一家的企业文化,而是要在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大框架内,对各成员单位企业文化进行融合,通过创新与发展,保持各成员单位个性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各成员单位企业文化的共性部分,实现工程技术集团企业文化的有效提升与和谐统一。

三是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斗志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把先进的文化熔铸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有效化解职工群众在工程技术集团新一轮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和矛盾、消除心理障碍、维护企业稳定,从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另外,企业文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加强职工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工程技术集团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之中,用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合力推动工程技术集团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篇10

依托特定的专长、创业的意识和精干的组织管理,小微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缺少核心理念引导、缺少应变、开拓、创新的能力,又使得小微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核心竞争力的助推作用,能够帮助小微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小微企业;企业文化

一、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

1.对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中体现出来的、优于同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企业在产品开发、原料采购、组织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能持续存在的综合竞争优势。“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深深打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它以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为前提,以有效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为基础,以骨干队伍的进取和员工合力的发挥为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最终应该体现在企业的发展状况上。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偏小,技术力量不足,生产能力较低,市场认同度有限,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从控制成本和企业有效运行考虑,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是以最低需求为限。因此,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着力点往往有别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一般都拥有能满足市场某些方面需要的专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小微企业往往依托某一特定专长,逐渐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2.小微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不同,小微企业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生存和发展中往往要依赖某一特定的专长。其核心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扩散状,是以某一特定专长为中心的扩散型结构。第一层次是小微企业赖以生存的某一特定专长。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专长,正是这些专长使小微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了生存的空间。总体而言,在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小微企业发挥的是配套、补充作用,它以细小、杂碎的形式满足了与之相关联的企业或消费者的需求。小微企业的特定专长是它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本,是它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这种专长,可能因为一定程度的稀缺性而产生,如某种技术、某种配方、某种渠道;也可能虽然这种专长并不突出,但在社会分工环节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碎小不易规模化而产生。拥有特定专长并使之转化成现实生产经营能力,就具有了参与市场活动的机会,就成了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层次是小微企业的市场机会辨别能力和创业者意识、企业家精神。小微企业的创建者往往具有较强的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也有付之行动的勇气。拥有某项专长或发现某个细小的环节之后,需要创业者不畏艰辛地付之行动。从一项技术、一条渠道、一种想法、一个方案,到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克服很多阻力,经历常人难于承受的痛苦。在企业的开创阶段,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尚未被目标关联企业或消费者所接受,企业内外的各方面关系尚未理顺,需要企业家在实际运行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动用各种可能的资源不断地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切实维护好关乎企业生存的重大关系。第三层次是小微企业精干的组织管理合力。小微企业产权清晰,生产规模较小、机构设置简单、组织结构层次少,管理骨干主要来自创业者家族,员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类企业主次关系分明,容易形成管理者权威,一旦生产或服务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工作效率较高。由于人员少且较为集中,遇事容易变通处理,便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

3.小微企业存在的核心竞争力缺陷。缺少核心价值理念对企业发展的引导和认同。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而多数小微企业尚未凝练出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小微企业创建时间较短,企业的生命力尚在市场的检验之中,创业者、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投放到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上。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企业文化建设处在时有时无阶段,缺少凝练、认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缺少面对市场的应变、开拓能力。小微企业的创建者往往具有独特的眼光、敢冒风险的精神和顽强的创业意志,他们在发现市场机会之后,勇于实践,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但不少小微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仅仅是跟随市场起伏,经常出现开一阵停一段的现象。当市场环境宽松,有利于其生存时,企业发展较为顺畅;而当外部形势严峻,生产经营某些环节衔接不太理想时,企业就会遭遇较大发展障碍。企业要想走向成功,企业家必须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不断地发现市场机会、规避市场风险,努力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适应关联企业或消费者的需要。缺少技术创新的能力。小微企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它适应了社会分工的需要,这种适应是以创建时的技术水平来衡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初的适应会慢慢变成不适应,所以需要小微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或者是主动为关联企业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产品,或者是跟踪追随关联企业的技术。由于小微企业的管理者主要来自家族成员,较少具有选择性,文化程度又偏低;由于受制于资金的限制、组织架构的不完善、技术人才的缺乏、员工科学素养的不足,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往往比较缓慢。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推作用

小微企业的投资行为围绕实际效果而展开,研究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有助于促使其更好地开展文化建设。

1.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凝练核心理念。小微企业在进入正常的发展状态之后,需要进一步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明确长远目标和企业的使命责任。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全局,当然首先应该搞清楚企业“想干什么”,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使命责任,确定阶段性的建设任务。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认清企业的现状和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看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认识本企业的专长、特点和同其他企业的关系,理清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提炼、形成发展的核心理念,确定长期奋斗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围绕发展目标和核心理念,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各个层次的人员会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企业创建者应该善于进行战略性思维,更多谋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思考企业长久生存必须具备的条件,制定远景规划;企业管理者应善于将创业者的思路、企业发展的目标、核心理念转化成可操作的方案;企业员工应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通过持久、深入的文化建设,通过榜样的示范、引导,通过强化甚至固化核心理念,会在企业内部形成广泛的共识和认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小微企业,管理者有了以身作则的要求,员工有了更高的追求。这类企业的优势在建设中更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赢得分工体系中更多关联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

2.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凝聚发展力量。搞清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后,接下来必须解决“想怎样干”的问题,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必然有利于推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会不断完善和落实企业的规章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团队、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关联企业和消费者的要求,企业会形成包括岗位职责、员工行为规范、操作规程在内的一整套规定。贯彻落实这些制度,需要管理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需要企业员工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执行规章制度,会使企业的运行更加有序,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有保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会使小微企业摆脱小作坊的生存状态,纳入制度化发展的轨道。二是企业文化通过发挥激励、约束功能,将小微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和企业职工粘合在一起。激励激发进取、向上的动力,约束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有了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小微企业才能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使员工自觉认同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核心理念、企业规章制度,从而产生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了企业的精神家园,更有利于吸引、留住技术人员和具有精神文化追求的企业职工。小微企业偏小的规模和有限的财力,使它在引进人才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各种专门人才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为小微企业形成学习和创新的氛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3.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凝固企业社会形象。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展开,就会按照自身特有的规律,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在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阶段的社会形势、企业环境和企业发展特点和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主管可以面向员工不同的课题。开展文化建设、完成建设任务的过程,既可以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又能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及时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以企业自身具备过硬的素质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力量,使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实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中会解决“该怎么说”的问题。小微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包装,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本企业的产品品牌和服务,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美誉度。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企业改善形象,提升市场影响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1.围绕核心理念,打造创新、进取的企业氛围。对很多小微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对于短期内能见到效果的文化建设,企业主是愿意投入人力物力的;而对于需要长期投入、长期坚持才能见到一定效果的文化建设,一般尽量减少支出。其表现形式之一是过分重视塑造企业外在形象,而忽视企业精神内核的作用。企业主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广告宣传、形象标识、产品包装、对外联络、业务接待。为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企业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小微企业应纠正文化建设上的短视作为,全面认识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小微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搞清楚本企业为什么能存在、怎么能更好地发展等问题。弄明白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关联企业和消费者的需要,在社会精细化分工中为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贡献了力量。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建立在长期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上面,而这又跟企业的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直接相关。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在文化建设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应围绕企业的核心理念展开,一是要分解,将核心理念的不同层次内容清晰地展示给企业员工,让大家知道要做什么;二是要融合,将核心理念结合到员工的实际工作之中,让大家懂得怎么做才符合要求;三是要落实,要通过演讲、比赛、谈体会等多种形式,检验企业员工的理解程度。企业文化建设要极力打造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生产经营氛围。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才能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率;才能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品、使企业在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的领域和规模。

2.建设制度文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企业制度文化“是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建设制度文化,营造企业制度氛围,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秩序,更好地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小微企业往往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运行涉及的领导制度、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等,或有或无、或全或缺,处理问题缺少严格的依据,往往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二是企业规章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小微企业的所有者和主要管理者往往是同一个自然人,企业大小事情主要由企业主说了算,企业的分权管理、权力制衡无法实现。三是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在解决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时,在对员工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违纪现象处理时,很少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企业制度文化的缺陷会影响到小微企业的运行效率,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运行的效率离不开管理者、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管理者、员工的长期贡献,依赖于规范、合理、科学的企业制度的力量。处于可有可无状态的企业规章制度,使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权无法正常行使,使得他们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成效。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首先,应健全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运行秩序。按照分权管理的要求,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其次,要坚决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各部门按照制度设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动企业的有序运行。

3.培养骨干团队,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是同类产品间质量的竞争,适用性的竞争,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进行的人才竞争。小微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认同和信任,赢得更多的利益,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有能力去应对市场专业化、多样化的需求。而这离不开比同类企业更能发挥作用的适用人才,离不开敢于担当、富于进取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骨干团队,离不开自觉遵守厂纪厂规、吃苦耐劳、又充满活力的稳定的职工队伍。为此,需要创造具有一定吸收力的物质条件,并通过企业文化的持久建设,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重视企业骨干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通过搭平台、交任务、压担子、树威信,促使团队人员更快、更好地成长。在团队内部,要形成自觉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要善于通过相互沟通来化解矛盾,倡导团结、合作、共赢的理念,切实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小微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克服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的毛病,改变独断专行的作风,使企业骨干拥有正常上升的通道,使各级干部拥有正常行使职权的舞台。要形成团结、稳定的职工队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通过参与企业事务,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大力著.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制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陈春花主编.企业文化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