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14 17:0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文素质教育一词已被普遍使用,教育本质是人的教育,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不知不觉忽略了最本质的人,下意识的强调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如果撇开了人,严格意义上讲就不成其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中可以看出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呼吁人文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呢?“人文”是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种种理性觉识和实践道德规范。它包括对人立身处世的现实道德规范和对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升华,进行人性教育,涵养人文精神。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主要着眼于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将英语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语言课程,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事实上,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才能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人才”,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培养成“才”。本着这样的思想,英语教学才具有强大生命力。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汇聚了人类文明和智慧,蕴涵了丰富的人文内容。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善于挖掘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发展认知、丰富情感、完善人格,使外语学习成为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英语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人生当中难忘而美好的经历,通过真挚的沟通,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师生人文素质,同时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三、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1.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内涵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大学英语》这套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中生动感人的故事,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中的闪光之处。这种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1)善待老人,宣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大学英语》第一册“ThePresent”一文中记叙了老妇人80寿辰之日,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热切期盼着女儿迈拉的生日礼物,结果等来的却只是一张简单的贺卡和一纸支票,最后老人伤心欲绝撕碎支票。文中没有出现对迈拉批评的话语,却处处在抨击迈拉忽视老母亲的行径。用她获得为老人做事的奖章来讽刺她置生身母亲于不顾却获得奖章;用邻居上到莫里森太太下到六岁的约翰尼向老妇人表示生日的祝福,可她这个唯一在世女儿却无动于衷于老妇人的生日。在教学过程中穿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教育,突显文章主题:血浓于水,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亲人(特别是年迈的亲人)比其他的人更重要。(2)从悲观失望中走出来,提升人生境界。真正意义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摈弃狭隘的自我,树立起对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以博大的胸怀悦纳整个世界。“GoingHome”一文中主人公的妻子以宽厚的胸怀包容他曾经的错误,用爱为处于人生迷途中的男主人公照亮回家的路。(3)藐视困难和疾病,坚忍不拔的乐观精神。“SailingRoundtheWorld”一文的主人公奇切斯特,在身患肺癌,即将65岁的时候,依然起航去完成环球航行的梦想,最终获取成功,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他教会我们不要对梦想说不,不管你多少岁,只要有梦想并付诸行动你就会成功。(4)珍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自然,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IsThereLifeonEach?”“TheVillainintheAtmosphere”等课文关注的都是环境的。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肯注重挖掘课文的人文素质材料,那么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就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2.注重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经历。人文主义教学理论强调语言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趋势和情感走向,要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情感需要的完整的人来对待,因而在努力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增强学生情绪智力即情商的培养。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体会文章思想内涵,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只有自己先被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打动,才能将深刻的情感共鸣传递给学生,才能将文章中深层次的隐性情感传递给学生。因此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探索新知,大胆设计课堂,深刻挖掘教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声情并茂,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思考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此拨动学生心弦,达到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会贯通。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鸣共振中,教材所蕴涵的语言点和思想闪光之处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情操。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设计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教材,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问思想与情感的双向交流场所。
3.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注重人文关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在于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和引导,注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来自英语教师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是教师热爱学生最重要表达方式。交际是英语语言教学中最重要部分,它要求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扮演优秀的交际家角色,与学生进行情感和身心的交流。例如,在《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INeverWriteRight的教学中,可以就Warm-upQuestions部分讨论的问题Haveyougotanydreams?Ifso,whatarethey?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完成这个问题之后,英语教师可以接下来提问第二个问题:Howwillyoudotomakeyourdreamcometrue?我们把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和第二个问题如何实现梦想衔接起来,学生在口述如何实现理想答案的过程中,教师既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又可以借机鼓励学生要像文中主人公LindaStafford那样坚持梦想,不惜辛劳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教师和学生进行融洽和谐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参与课堂,在锻炼能力的同时,又树立了为理想而努力地决心,心灵得到升华。此外,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精神世界要纯洁和高尚。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高尚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教师会享受到教学的乐趣,体会到人生价值实现的欣慰,会以更大的激情和动力投入到教学中去,促进英语教学效果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2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倡导多维互动课堂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课堂活动应由师生共同创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进行多维互动,把静态课堂变为动态课堂。
1 理论依据
1.1 社会互动理论(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
社会互动理论的核心观点: 强调学习的社会环境, 以及教师、学生、任务或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在该理论看来,儿童从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则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社会交互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中介作用”。中介作用指的是有效的学习秘诀在于交互双方的知识和技能处于不同的水平。通过互动,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对世界的认识也更广、更深。
1.2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 Theory)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受教育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习者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其实践方法是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概念、论点等,而问题的答案则由学生们去探究。其学习理论奠基人让·皮亚杰﹙Jean Piaget﹚指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双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应是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知识的建构要通过互动才能实现。
2 互动的含义及其意义
互动,是英语教学的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个性发展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互动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师生在课堂上用目的语进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在建立师生平等的情感基础上,采用多种协作方式,优化师生交往,促进学生发展。实际上,课堂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同时还能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可见,课堂互动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效果。
课堂互动能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LONG 认为,双向交际比单向交际更有利于英语教学。因为在双向交际中,一方无法理解另一方时,课堂互动创造了一种条件,使之有机会告知对方,这将促使双方进行意义协商和互动调整, 从而提高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研究结果表明,对目的语所进行的话语调整,只有在交际双方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对输出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非单方面输入语言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和输出。语言输出有助于促进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语言问题,并触动其对现有语言知识的巩固或获得新知的认识;语言输出能对学生获得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进行假设验证,输出能让学生检测自己形成的假设,并通过意义协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正确。
3 运用互动教学的前提条件
3.1 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
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角色” 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语言学家一致认为,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和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应相应的变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角色有以下精确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在互动教学模式下,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示范者、监督者和辅导者。再次,教师是语言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最后,教师还是学习的促进者和信息提供者。总之,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3.2 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教师话语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语言输出在课堂中很少。教师话语大约占了2/3 的课堂时间,过多的教师话语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事实上学生很渴望参与课堂互动,但目前要么缺乏互动的交际模式,要么互动形式单一(如很多老师从未尝试过小组讨论的学生间的合作形式),在有限的课堂互动中,也是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甚微,说明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 这必然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很多语言学专家的研究表明,课堂内最好的教师话语即意味着较少的教师话语,一个好的教师会尽量延长学生话语时间,而尽可能缩短教师话语时间。
交际性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教学, 而大学英语教学因其语言实践和能力培养的特殊性,更有必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教学。语言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个体性活动,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复、强化和实际运用来提高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课堂互动具有主体性特征,即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互动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行为十分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互动的绩效。换言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把其他学生作为语言输出的目标,不论是合作性的集体活动还是小组讨论,都会努力完成好;也使学生积极发挥自己在语言上的交际能力, 同时注意其他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竞争活动,既了解其他同学,也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在课堂语言操练中,注意自身的语言问题,巩固现有的语言知识并对语言形式、结构进行假设验证,努力提高自己语言输出的质量和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与传统的课程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学生在内容和教法上可以做主,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时,要强调自我管理、反省及评估三个层面的训练。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新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指出:“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
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3.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为不教”。它说明了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重要性。为了达到”会学”的目的,教师可运用策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的自我展示欲。年轻人都有不甘落后的心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讨论、辩论等课堂活动提出一些答案并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大学生已经具有了对自己、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也能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大意义。
利用学生的独立思考力。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历积累,具备判断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不再盲从,而是更愿意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这就为师生间共同讨论问题提供了可能。
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摸索出适合个体的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记忆地更牢固,运用地更灵活。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几种策略
4.1“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而学生是活动者、行为者,教师要做的工作是组织好、开展好、引导好课堂活动,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互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内因,二语习得的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自身。即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自由。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目的和期望, 探讨学生的需要, 提出应从“全局需要分析”和“语法修辞需要分析”两个层面来做,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 通过问卷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以及心理状态。英语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将新的语言知识转换为语言技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言语交际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输出能力和交际能力。
4.2”教师话语”让位于“语言输出”
教师话语作为课堂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输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中,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行为者,教师话语要尽量少,代之以大量的语言输出。这种转变,由过去只重教师到现在更注重学生,由过去简单的问答到现在多样的交际方式, 课堂真正成为语言的交际场所,这有利于促进语言的动态输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素质的提高。
开展情境真实的互动。课堂互动是教学的实际过程,教师带着教学计划走进课堂,其中包括大纲规定的内容、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要建立的课堂气氛。这些将分别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入、语言实践机会和心理吸收状态。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好、策划好、开展好课堂互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4.3 互动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4.3.1discuss
教师可以使用开放式任务策略。开放式任务可以有不同水平和层次的答案,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充分发挥的余地。例如在讲授《大学英语》第四册第十课”Why People Work” 时, 教师可以就这一问题来提问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学生可能给出很多不同的答案。基础好的学生可能给出比较复杂的答案,基础差的学生可能给出比较简单的答案。这样的讨论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说的更多, 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几率。
4.3.2debate
教师根据所学的内容确定辩题, 全体学生可以自行结组也可以按规定分组,分别代表正反双方。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课文知识和相关知识陈述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这样即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学生的自我展示欲得到实现,社交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4.3.3 pair work& group work
小组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进行小组活动前首先由老师确定话题。
4.3.4games
互动游戏形式多样,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拓宽视野、掌握语言。例如猜测就是语言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游戏。教师和学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科学家或伟人的生平事迹,世界著名景点的来历特征,生活中一些必需品的资料,用英语描述这些信息,让其他同学根据描述猜测这些分别是什么。
4.3.5role-playing
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以不同的身份与人沟通。教师不要给学生布置角色,应让学生想象不同的场景以及可能在场景中发生的对话,然后确定自己的角色。角色扮演可以训练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还可以知道如何协调人际关系, 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3.6 simulating
情景模拟就是根据特定的场景模拟发生的对话。这种模拟可以是即兴的,也可以是有准备的。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
4.4 努力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
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学”是我国教育的瑰宝。孔子曾把“乐学”表述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寓乐于学的根本途径是把课堂教学还原为生活实际,因为学习语言的实质是进行交流。人与人的交流是充满乐趣的。学生只有置身于逼真的交际场景中,才有可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篇3
1.教学理念问题
通过多媒体课件转换教材内容,教材信息的辅助主要取决于信息转化方式是否科学。目前,大多数教师将重心放在了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上,并逐渐养成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习惯。英语教学涉及到的信息量巨大,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并不能有效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教学理念主导下,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并不会改变,只是黑板变成了多媒体课件。错误的教学理念让大学英语教学流于形式,模式化多媒体教学长期存在不仅会禁锢教师的教学激情和思想,还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失去主导地位
学习理论知识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必然手段,所以构建自主化的知识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规模化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过分依赖于现代化教学技术,则其教学地位会被严重动摇。与此同时,过量的多媒体教学引入也会扰乱课堂正常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模式切换下无法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
3.互动教学效果缺失
本文对广州省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并不会体会到以往的新鲜感,多媒体教学的吸引力降低了,其独立性、难沟通特点会随即突显出来。英语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则其教学意义和质量也会随之大幅度下降。人机交流与人与人交流相比,其在教材理论输入方面虽然占有绝对优势,但是相比较而言,语言教学会失去良好沟通语境,并失去等效互动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师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建议
综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教学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记忆语言词汇,还要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组合词汇、交流英语的能力,所以从技术层面讲,多媒体教学只起到了丰富科教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作用,要想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应依靠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以及教学思想与理念的灌输。提高教师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影响非常大,其具体落实方案如下:
1.树立先进教学理念
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新颖的教学内容,多变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教学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非常好。所以面对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教学理念的选择问题,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树立先进的具有融合效应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教育素养,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展开规律性的多媒体教学项目。在整合教学技术的时候,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分配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重,既要规避传统教学的封闭式、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也要提高开放式、多向性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权利,让学生透过教材学习和多媒体学习,提升自身语言技巧和知识掌握能力。
2.突出自身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要想规律化的发展特征,必须在多媒体环境下创建主导模式的自主性学习理念。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给学生自由学习权利的同时,利用相关教学技术引导学生朝正确的语言学习方向发展。对于老师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学习的动力,所以二者之间一定要形成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学习合作关系。只有增强自身语言的实践性,才能增加教师的课堂亲和力,让学生充分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含义和价值。多媒体教学为老师提供了非常多的教学资源,在这些教学资源中,老师应选取自我特征相对弱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辅的教学工具引入课堂,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抢占传统教学阵地。(本文来自于《外语研究》杂志。《外语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3.促进互动教学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学生展示出丰富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被现代化技术所吸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技术在现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好,多媒体教学内容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学习互动却大大减少了。教材转变成了多媒体课件,老师转变成了展示教材的数据传送员,课堂互动削弱对语言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要想提高语言教学效率,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促进互动教学的基础上,提高传统语言教学的精神和思想价值。例如,在英美发达国家,其教育教材主体仍是课本,但是其课外活动和互动环节的多媒体技术引用率非常高,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材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此一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大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一种正确的教学姿态,能够清晰的辨认出哪些教材内容适合转变成多媒体教学,哪些教材内容不适合转变成多媒体教学。将学生引入看似真实的模拟教学环境,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快乐,找打语言学习的重心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三、结论
篇4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大学英语教学教育 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的表现有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与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与塑造。而人文学科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知识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人文精神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的重要标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知识经济的快速兴起,其他国家文化的冲突和撞击,这些都对人文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文教育怎样才能在科学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大学生怎样培养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人文素养,就是人文学科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它的中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实际上,这是一种为人处世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都涵括其中。它提倡人们勇敢地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意境,推崇人们的感性意识和情感能力,强调人们的想象力和生活的多样性。
一般而言,教育必须兼顾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两种功能,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兼顾这两个方面。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特别是公共英语教学在大学里面向的都是各类专业的广大学生。因此,大学英语应该成为提高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语言是文化的体现,文化的各方面都在“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不仅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包含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积淀,等等。所以,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英语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是形成人生修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高对语言和语言者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心灵的净化,全面人格的形成。因此,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通过语言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社会的看法、为人处世的态度、个人的理想、追求、目标。高校把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在公共外语学习中,这是公共英语教学的一大亮点,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和学习绩效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可以使学生在陌生的语言中找到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达到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重科学技术专业轻人文专业的教育观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文教育知识作为科学技术专业教育的补充,人文课程量少及师资投入少。更有甚者,在一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重视学术人文研究往往甚于对学生起关怀作用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一部分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不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而是侧重实用目的的教学需要,于是出现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素养较差等问题。
目前,在大学教育中实用性和市场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某些大学生甚至不知道人文素养的涵义。大学英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四六级为核心,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受到该考试的限制,英语知识的教授与学习都变成只重认知教育、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和应用能力训练。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老套,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这样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就是英语高分低能,中西文化素养严重缺失。高校学生虽然英语考试成绩优秀,但是在和外籍教师交流时却力不从心,窘态百出。人文教育观念薄弱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导致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迷失方向。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
在人文素养教育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特别或奇怪的思想问题和行为表现,比如顽固的思想障碍和错误的观点,强烈的思想和行为冲突等。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仅仅使用一般的知识灌输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些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而且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到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性格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方法,而且要了解该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中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文化在价值取向、国民性格、礼仪风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在素质教育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并使其成为其中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极力创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充分研究发现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内心感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深邃、难懂、抽象化的专业知识和当代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背景结合在一起,使其变成活泼生动、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应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要改变以往“授人以鱼”的传统式教学法,培养高校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五、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仅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大学生科学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高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高校可以通过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精神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高校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从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是学校应邀请名人名师来学校举办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和会谈,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文化汇演、中英文演讲比赛、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大赛等渗透人文素养的活动。三是加强社团及其学生会团体的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舞蹈、歌唱、记者团、文学社、辩论社、播音社等社团,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四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的自然景观,突出大学的精神与理念,达到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田的目的。五是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暑期慰问贫困山区儿童等,将人文科学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任务是光荣而又艰巨的。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具有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的精神。在课堂上,教师折射的人格魅力、人生态度、敬业精神都将深深影响每一个学生。同时,外语教师本身就是外国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外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十分重要。高校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外语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进修、访学、参加教学培训等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另外,英语教师自身必须加强进步,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地勇于创新,努力地超越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人文修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七、结语
我国能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完成高质量教书育人的任务。教书育人的关键是学生思想觉悟水平的提高,是科学技术文化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是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挥,但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在高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高校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大到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小到加强社团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红.外语教学创新探源:语言交往之文化维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2]杜秀君,张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2).
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化导入;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1
一、概述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的历史,可以说是该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说不同语言的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底蕴有很大的区别,掌握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的必须要素,否则,可能就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交流尴尬和信息摄取错误等等,因此,中国学生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
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没有系统地学过英美文化课程,文化基础相当薄弱,经常会出现英语使用不得体的情况。例如:1、上午上英语课,见到老师会说:“Good morning,teacher.”2、与外教交谈时,询问对方的年龄和婚姻状况。3、因为英语口语好,受到表扬时,说:no,no,my English is poor. 4、路上见到外教,会问:“Where are you going?”等等。这些例子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在英语教学时没有注重英汉文化差异的讲解和英美文化的导入,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现象,在教学时对学生文化知识背景和差异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交流对话能顺利进行下去的前提条件。
在英语中teacher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中、小学生可以在姓前加上Mr.,Mrs. 或Miss来称呼老师。在大学里,可以在姓前加上Professor称呼教授和副教授。得过博士学位的老师,称为Dr。其他教师,则用Mr.,Mrs.或Miss等称呼。至于询问英美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和则是不得体的,因为讲英语的人很重视privacy,不愿意别人过问个人的事情,因此,对于Where are you going? 这样的问题,在心理上的反应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对待夸奖和赞美,他们则大方地表示感谢,而不是一味地谦虚、推辞。
学生犯这类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英语教学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其社会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略了英汉文化、心理上的差异,学生又往往机械模仿,因此在与英美人交流时会犯言语不得体的错误。
有鉴于此,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应当重视文化导入,使文化学习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跨文化知识的传授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更有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
那么在教学上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不断提高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呢?
(一)要解决态度问题
让学生努力去理解英美文化,不能把与我国文化不同的别国文化看作是荒唐可笑的,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背景差异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顺畅地进行交流。但是也不应该以英美文化为标准贬低自己的文化,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讲话方式。不了解英美文化,学不到地道的英语;不加区分地推崇,也不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
(二)在课内课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对于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进行文化导入
1、充分利用图片、照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例如在讲解flat和house的区别时,让学生看几张图片或一段录像,要比枯燥单纯的讲解更实用,也更容易理解。选择与文化有关的一些材料让学生观看,放映专门介绍外国文化的短片和记录电影,然后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注意那些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的词语(culturally loaded words)。
2、进行英汉语言、文化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母语,同时对英语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区分两者之间的异同,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流。通过对比研究能更加深刻地让学生明确英汉使用时的差异,这样学生在使用时也会特别注意,这也是一种适用性、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模式。
3、阅读是最可靠最丰富的文化知识的来源。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书籍、材料,包括专门论述文化和语言关系的书籍、小说、剧本以及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的书籍,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阅读报刊是了解当前社会动态、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最直接的途径,对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不仅要再上课时给学生灌输多阅读的思想,也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4、从语言学习角度出发,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接触是别的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但是,能到英美留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外籍教师,通过和他们的日常接触学到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外国朋友交流。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而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词汇和语法,而应是一个在不断学习和比较中领悟文化,学习语言背后的思想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有机会参与更多的国际、跨文化交流,仅有流利的英语是不够的。作为大学英语老师,应把英语教学和文化的导入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语言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使在了解文化知识背景下的交流变得更加有效、准确。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篇6
【关键词】 英美文学知识;大英教学;重要性;措施
1、英美文学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交融的重要性
1.1、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外语水平和对异国文化的了解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学习和模仿的最好的语言材料,文学自然成了提高英语水平的最佳途径。文学作品隐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学习英美文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开阔他们的视野、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健康的人格与个性,对他们成为具有国际合作和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1.2、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及人文素质。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与人性熏陶,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最佳方式。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学生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1.3、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外语是一门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文学知识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汲取文学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借助文化因素去学习英语语言。值得一提的是,文学知识的导入不等同于文学研究。文学知识的导入需要在语言教学的框架内进行,最终达到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的目的。
总之,把英美文学知识恰当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既可帮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其运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知识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与素养势在必行。
2、英美文学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具体举措
2.1、英文影视赏析的合理应用
教师可以结合篇章内容,选择一些优秀的英文影视作品让学生欣赏,这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了解不同国家文化、风土人情的重要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讲到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 Unit 2课文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欣赏《淘金记》(The Gold Rush )、《城市之光》(City Lights)与《摩登时代》(Modern Times)等电影作品;在讲到“工作和事业”此类的口语话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欣赏《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如遇到环境话题,教师可让学生欣赏《冰河世纪》(Ice Age)等电影。
2.2、文化背景的文学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重视中西方深层次文化差异的比较。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阐述背景知识,包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历史文化、与社会状况等等,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在导入英美文学知识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他们的语言知识水平,遵循可读性强、代表性强与娱乐性强的原则。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就能激发学生对英语作品的喜爱,激发他们更大的阅读愿望,提高他们的外语理解能力与交际能力。
2.3、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完成文学教学这一庞大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首先,英语文学作品集文学知识、历史、哲学、音乐、宗教和美学等知识于一体。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并通过口头复述、朗诵、缩写故事、写心得体会、评论、翻译等途径及时地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圣经》、古罗马希腊神话,散文、知名度较高的英美作家,如莎士比亚的诗歌和戏剧等,让学生多渠道地接触英美文学,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定期举行与文学相关的专题讲座,以拓宽学生在课堂中无法摄取的文学知识。另外,由于英语教师素养与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学选修课的开设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2.4、营造良好的文学学习氛围
教师可对学生阅读英美文化的内容进行指导,譬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化选读》与《英美喜剧赏析》等,督促学生赏析并做定期检查和评价,组织学生分享他们阅读后的感受和经验;教师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要格外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作业的与批改、开展专题讨论等。
2.5、创设学习文学作品的真实情景
众所周知,在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景。对于英语较差的学生来说,阅读深奥的文学名著会使他们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内容并把较难的语言转述为简单的语言,也可把对话编成剧本,让学生课下练习并在课堂上表演出来。教师还可以倡导学生编排英美文学名剧或者让学生给一些经典名片的片断配音等。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其语言和文化,并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2.6、开设英语文学选修课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文学知识的渗透,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但因种种因素,比如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对文学知识没有兴趣等,大学英语中文学知识渗透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把英语文学选修课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已经势在必行。英语文学课的开设,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丰富学生关于异国文化的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总之,英语文学选修课的开设会和大学英语教学形成一股合力,最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既培养了文学欣赏能力,又学习了语言的精髓和异国的文化知识,是适应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有效办法,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的必要保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促进英美文学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如英文影视赏析的合理应用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学英语与英语文学教学的结合过程中,我们还会面临诸多实际问题,有待更多的学者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伊盛文.浅析英美文学在教学中的价值及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 2012,(27).
[2] 鲁定元.文学教育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1).
[3] 吴云龙.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一体化中的教学问题与重点内容[J]. 考试周刊,2008,(23).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网络化
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运用也渗透到教育中。新的社会环境要求教育模式必须要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大学英语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
一、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
1、网络自主学习能实现资源共享。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网络自主学习有独到的特点和优势,网络自主学习能够跨越空间和时间整合英语学习资源。在网络平台中,资源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接触到最新最全的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广阔的网络资源中寻求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提高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2、网络自主学习能及时快捷的提供网络资源。网络的最大优势是资源更新的高速快捷,同时学生在这些资源中可以自主选择,具有资源优化的灵活性。通过网络及时快捷的资源更新,可以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无形的资源库,创造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高速路径。当然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及学习的效率还要取决于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合理优化利用,同时学生要自主参与到网络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去。作为大学英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合理优化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从网络自主学习中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和效率。
3、网络自主学习能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个性化英语学习平台。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学提供开放性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为大学英语老师的教学工具,同时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的给性发展要求,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的提高。开展网络自主学习不但能够有效的扩大教育的规模,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长远发展的平台,实现学生的终身化学习,还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给未来的教育模式和发展方向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二、网络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制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缺陷,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学生自控能力差引起的。有些学生的自我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差,只是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只把知识面停留在课堂上,而不会去根据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去通过网络资源完善。同时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很难实现在网络资源中制定自身的学习计划,这样就无法有效的实现英语自主学习。因此,老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学生不能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中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和增长,要想在这些资源中有效的选择合理的学习资源使有一定难度的。这样就导致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对资源的搜索和选择中,而且很难有效的获取优良的资源信息,这样就造成学生在网络资源中乱转,浪费时间和经历,然而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是无法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的。
3、老师过多的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好学习效率。而学生最有效地学习方式是个性化自主学习,只有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要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要认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学习,过多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也无法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1、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很显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生在网络上集合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料,这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但是学生要学会判断资源的可利用性和信息资源的可信度。对此学生可能缺乏分辨的能力,所以老师要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帮助。老师要帮助学生来协调和控制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制定相应的策略。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和途径找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找什么资源,而是告诉学生这些信息的特征以及如何判断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
2、大学英语教学要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关系。由于网络信息技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能否使学生自觉的进行英语学习就不得而知。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否真正把时间运用在英语学习中是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在网络自主学习的开始,学生能否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是否会因为新的教学模式而无所适从。所以,必须开展网络自主学习必须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寻找最佳的英语教学途径。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给学生适当的安排任务。同时,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展情况,保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
3、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新的教育体制中,很多老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无法得到扭转,这样就无法实现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所以,老师必须提高自身对教育革新的认识,充分利用好新资源,重视网络自主学习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网络的广泛利用对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很大冲击。要合理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芳. 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情感层面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篇8
关键词:英美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90-02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合作日益频繁,英语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工具之一。大到国际合作需要英语进行交流、签协议,小到生活用品如国外化妆品、数码相机的说明书,英语已经无处不在填充着我们的生活。然而,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即使在查阅出全部英文单词的情况下,依然不能理解它的含义,这就需要对西方文化的了解。1999 年9 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就立足于21 世纪人才的培养规格详细阐述“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关系,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在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摸索之后,终于进入语言与文化教学并重的新阶段。然而受传统外语教学的影响,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忽视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
一、现状调查
笔者对自己所在院校――天津农学院的学生做了英美文化测试。其中,参加测试的是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每年级各有30名学生参加。试卷共有40 道客观题,测试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社会习俗、文化知识、社会常识等。测试结果如下:
从上表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大一的学生,还是大二的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掌握都不尽如人意。尽管大二的成绩略高于大一,但还是差很多。而如此低下的成绩又可以从他们随后进行的调查问卷中找到原因。调查问卷显示:6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难点在于听力和口语,21%认为是写作和阅读,14%的学生认为是词汇和语法,几乎没有学生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没有把英美文化列入英语学习的范围内。可见,在学生心目中,语言学习还是停留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上,还未意识到文化学习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而这一调查测试与其他调查展现出了相似的结果。例如,王振亚(1994:调查108)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钟华、樊葳葳等(2001:19)对武汉150 名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与测试都表明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低下。在学生看来,学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四、六级证书,认为学习文化知识浪费时间,又成效不大,因此没有什么兴趣,对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大。
二、文化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能够体现出各地风俗的差异及社会历史的发展。美国语言学家Edard Sapir 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反映的是社会所想所做,而语言表达了社会的想法。”脱离了文化的语言是空洞而又无意义的,脱离了语言的文化是没有传承性的,因此,语言与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同等重要。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对篇章中某些词语特有的文化内涵体会不出来,这样,即使知道每个词的词典意义也是不可能正确理解篇章的内容。例如,“…a couple who happened to have been the First Family of the nation…” 这段话的字面含义是:一对有幸成为美国第一个家庭的夫妇。The first family means the President’s family in the US.但是,“the first family” 的真正含义是美国总统之家,而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庭。如果对美国惯用语有所了解,那么就不难理解这个句子的真正含义。另外,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喜欢关心他人的工作收入、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情况。而西方人则因为崇尚个人主义, 将自己的收入、家庭、婚姻、年龄等情况视为隐私,而不愿他人了解此类信息。同时,西方人比较自我,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深入了解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弄懂作者的意图,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掌握好文化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学习。
三、将英美文化知识渗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教学型教学方法,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要提前安排学生对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进行课外的阅读。在分配任务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小组分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进而让学生从中学到文化知识。采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模拟表演等,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讲授“英国现代流行的体育运动”一节时,让学生扮演不同活动的体育爱好者,如Baseball 、football、Horse Racing、Hunting等体育项目,让他们自述各项活动的由来和英国民众对运动的喜好,通过角色的扮演,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运动的认识和了解,更好的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语言应用能力。
2.多媒体教学法。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领域。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易懂、内容丰富、便于自学、缩短学时、节省师资、快速传递信息等特点,教学更多地强调口、眼、耳、手及大脑同时运作,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文字、图片、声音等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把语言、环境、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学的语言材料在声音、图像和言语所构成的情境中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语言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和准确。与此同时,学生也极大地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3.课堂讲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结合实践,书面知识最终都将运用到实践中去。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个学期举办几个讲座,要求学生结合讲座内容参阅相关文化资料,完成英语读书报告,然后听取学生对讲授的内容所作的评价。积极组织电影、录像等活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英语国家的史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影视录像片:如《美国风情》、《华盛顿一瞥》、《红与黑》、《飘》、《老人与海》、《音乐之声》、《简爱》等,观后组织学生讨论,使该课教学更形象直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要靠语言传播和继承。学习外语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习这门语言文化的过程。只有了解了语言文化,对语言的认识才能更加准确,对语言的运用也会更加灵活。在大学外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语言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学生今后能够更加自如地、准确地运用这门国际语言。
参考文献:
[1]Sapir, E.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1921.
[2]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G]//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08.
篇9
关键词: 模仿 大学新生 英语发音纠正 口语提高 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英语口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交流工具的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了。尤其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多数招聘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当的英语听说能力。这就意味着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却并不令人满意。大部分的学生很难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部分学生所掌握的完全是“哑巴英语”。即使是能够进行英语交流的学生,发音不标准、不正确的问题也非常严重,这就给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而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当中屡见不鲜,而且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所以,合理有效地纠正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和提高其英语口语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
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和口语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师资力量的良莠不齐。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普及英语,甚至还有很多学前幼儿英语教育。而在学生英语启蒙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英语老师们大都只有中专和大专的文化水平。更有胜者,很多英语老师的专业并非是英语,也没有受过真正的专业的英语教育和培训。甚至在农村,很多英语老师只有高中水平。而这样的师资力量要为学生的英语发音打好基础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学生的英语启蒙阶段的英语老师的水平的良莠不齐就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发音和口语从开始就无法保证其准确性。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各类考试模式的局限性。一方面,我国现在中小学阶段的英语都实行大班教育,使得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口语训练的可能性较小。加之传统教学模式中几乎都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的读、写、译和应试能力为主,这直接就导致了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各类型的考试中都没有涉及英语口语,这更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要性的忽视。第三,缺乏一个好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英语口语的训练和提高需要一个大的语言环境,而在国内,由于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个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也缺乏有经验的人从旁给予细致的指导,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也很难有所提高。第四,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英语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总体英语实用水平为主,所以,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导致大学新生的确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听说能力训练。但是由于大多数大学老师只强调学生通过多读、多背、多说来练习口语,却忽视了之前学生的英语发音的错误基础,使得学生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以致于久而久之形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所以,大学教师应该开始对大学新生的英语发音和口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使其逐步地摆脱这样的一种错误的状态和习惯,从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正确的英语发音体系,继而提高英语口语。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其发音特点还没有完全稳固,此时正是纠正其发音的最佳时刻。在小学和中学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要应对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所以他们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阅读、写作、语法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当中,对于口语的训练比较少,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发音规则和方式的概念很模糊。再加上学生平时使用英语口语的环境比较少,训练也比较少。这也意味着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完全定型。而此时进行发音的纠正,从而使其摈弃原有的错误的发音的几率则更大。反之,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在大学这个更注重听说能力的环境下,学生花很多的时间来训练口语,则其英语发音反而会朝着他们原本记忆中的方向行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英语发音的思维定势。到彼时发现了学生的发音问题而进行纠正,难度则更大了。所以,纠正大学新生的英语发音,从而提高其口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则明确显露出来了。而模仿这一英语口语的训练方式的应用刚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何谓模仿?首先,所谓模仿,并不是指模仿某位中国的英语老师。因为中国人对于英语来说也是外国人,所以其发音技巧和发音方法,以及其英语口语很难真正达到标准的程度。其次,所谓模仿,也不是单纯地模仿某个外国人或者某位外教。因为语言是稍纵即逝的,对方不能一句话重复很多遍让学生去模仿。并且,在外教在说话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影响,所以导致每个外国人的发音都不尽相同。因此单纯地模仿某个外国人或指责某位外教的英语发音,会导致在解决了一个旧的问题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再次,所谓模仿,也不是单纯地模仿音标或者某个单词的发音,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模仿过程。因为单词本身的发音和其放在句子中的发音,以及放在不同语境中的发音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模仿音标的发音和单词的发音仅仅是基础,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是这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和语用环境中的发音方法。所以,真正的模仿,应该是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各自所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循序渐进地选择不同的视频和音频材料,进行从音标―单词―句子―段落―文章的模仿朗读和背诵过程。
首先,在进入大学初期,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一份合适的音标和单词模仿材料。当提到音标时,很多学生的概念则是音标都是通用的。其实并不然。目前世界上出现最多的有几种音标版本分别是:万国音标即D.J.音标(Daniel Jones所创的以英国音为准发音的英标),KK音标(美国语言学John S.Kenyon和Thomas A.Knott两位表兄弟修订后的以美语发音为标准发音的音标),以及IPA音标(即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国际音标),和RP音标(即Received Pronunciation可接受的发音,即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的英语)。现在中学教材使用的音标符号,即Daniel Jones于1977年在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第14版)中所使用的新的音标符号。但是人们在字典上、英语书上看见的英标则有很多种版本,如国际音标、英音音标、美音音标、牛津字典音标、KK音标、DJ音标等。各音标之间互不统一、互不通用,美音音标标注不了英音,英音音标也标注不了美音,这给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中国人目前倾向于学习美国英语的发音,各种教材,尤其是大学生的教材的磁带和光碟上大都配的是美音发音,但书上的音标却是国际音标,这种不匹配使书上的音标成了形同虚设仅供参考,难以正确地指导中国人学会英语发音。而要学好英语口语的第一步则是纠正英语发音,所以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来纠正英语发音则成为了提高英语口语的重中之重。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接触美音发音比较多,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全是美音音标的视频和音频进行模仿,比如以KK音标为准。这样学生就在刚进大学就为自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则后面的学习目标就更加明确了。
其次,在熟悉了美音音标和和单词的发音规则之后,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相关的纯美音的英语段落和文章的视频和音频材料进行模仿。开始模仿句子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总结出其中一两篇的发音的特点,以及个别单词的语音处理方式。特别要注重讲解如何断句,何时运用弱读、省略、连读、不完全爆破及儿化音等,并且让学生明白何时强调,以及如何强调,语气语调如何把握等。然后再将每句话和每个段落中将相应的发音规则的使用情况予以标注和说明,然后由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模仿。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原本死板的理论就可以被运用到实践中来。在经过指导之后,学生的模仿的目标性也就明确了。接下来在模仿过程中的难度就会有所降低。在将两到三篇文章的模仿重点讲解清楚,和学生的模仿之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材料中的语音处理方式。在训练一段时间,学生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后,教师则只提供材料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慢慢逐字逐句进行模仿,直到完全将其掌握为止。从句子到文章的模仿过程中不求快,但求准确。指导学生逐渐将原有的发音方式全部纠正过来,并且逐步地形成一种发音习惯以后,再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念其它的文字材料。只有在正确的方向的指引下,学生的英语发音和英语口语才会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从而越来越标准。反之,如果一直按照原有的错误发音训练下去,其结果必然是越走越远,发音越来越差,并且再次改正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模仿,这种纠正英语发音和提高英语口语的方法之所以能够更加行之有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模仿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初期,很多学生逐步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发音的错误和口语水平的欠缺,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轻易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开口讲英语,怕因此而招来同学和老师的嘲笑。导致学生想要提高口语,却不敢开口,更不知道怎么开口。而这也给学生造成了很重的心理压力。而模仿是一种完全可以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没有了第三者在场和参与,心理压力自然就不复存在了。第二,目标材料的明确,使学生有据可依,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好了一份材料之后,就意味着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模板。而学生所要做的,就是跟着这个模板进行纠正。通过模仿录音,然后对比自己和原始录音的差别,继而进行改进,直到完全和模仿材料中的发音相同。这样就避免了越练越差的可能性,使得学生的发音一直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三,模仿是个人行为,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和搭档的影响,使得学习时间的安排和进行方式更加灵活,则效率也就更高了。因为英语发音和英语口语的模仿只需要自己一个人进行,所以使得该项训练形式和内容灵活自由。在不需要搭档的口语训练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训练,这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和训练。效率自然就更高了。
由于大学新生的英语发音方式并没有完全定型,所以,此时正是最佳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纠正的时刻。模仿,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又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且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可对比的标准。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纠正英语发音的过程中,有据可依,且可以个人的实际情况对训练的步伐和时间等的选择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在后期的学习中完全依靠自己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守仁.新编英语口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杨萍.英语口语课后时间方法研究[M].外语教学,2000,(4).
[3]吴祯福.英语中级口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4]孔维珊.浅析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原因及对策[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08.
[5]韩玉强.英语口语提高策略分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VOL.12,(5).
[6]刘立新.英语口语提高新论.衡水师专学报,2002,VOL.4,(2).
篇10
关键词: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77-02
在当今高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更为频繁。为了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必须对不同的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有充分的认识。现行教学中,重视语言知识,忽视文化知识;重视语言知识输入,忽视文化知识输入;重视抽象理论分析,忽视具体知识感悟等倾向十分突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传播媒介,还要受到文化的制约。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言表面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但却承载着整个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思想,语言脱离了文化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通过英语学习,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又能有助于语言的理解。林汝昌认为,外语教学有不可分割的三个层次:语言的结构层次、语言的结构文化层次和语言的语用文化层次。[2]前两个层次强调语言及文化知识的讲授,后一个层次在于语言实践,这也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赵爱国、姜雅明提出,外语教学至少应包括语言内容、言语技能、交际能力和文化悟力四个方面的内容。[1]
因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包含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它们要有机地统一起来,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而文化教学要贯彻于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足够的语言知识,训练他们的言语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和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使他们能够准确、顺利地进行交际。
2.文化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文化差异却成了不同国家人们交流的重大障碍。由于社会风俗习惯、言语与非言语表达方式、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双方在交流时对于同一话语、身体语言的真实含义存着不同的理解,导致无法沟通,甚至造成误解与矛盾。
美国社会学家Hymes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3]换言之,就是使用者应能在英语环境中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恰到好处地同他人交往,遵循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能冒犯他人的隐私和忌讳等。如果忽视文化教学,学生无法深入地了解英语语言中蕴涵的文化现象,进而影响对语言现象的语用层次上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导入文化,有助于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非常必要。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发展也对语言交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制订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4]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4.汉语文化负迁移
因为英汉民族文化是在不同的环境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所以他们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都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以及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受到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称为文化迁移,通常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汉语的文化特征与英语的特征相似时,往往会出现正迁移,它对学习和掌握英语极为有利;相反则出现负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负面或消极的影响,阻碍英语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里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联想意义。如果学生不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借助于汉语语言及汉语文化习惯思维,推测词义,望文生义,就会造成误解。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将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比较中英文化的异同,加深对英语国家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的了解,能够消除文化障碍,减少母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这是非常重要的。
5.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
赵爱国、姜雅明认为,文化教学是指“与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相对应的传授或移入所学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1]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知识,从而使他们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大学英语教材全部选用原文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涉及英美等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将他们的文化展现在中国学生面前,这种文化教学使他们对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情况有所了解,丰富知识文化,拓宽视野,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策略
杨学云指出,文化教学应遵循适用性、适度性、科学性、客观性及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兼容并举的原则,并以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教材为依托,以文化知识为重点,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5]
1.语言与文化结合
大学英语学生不可能专门系统地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但教师可以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在语言教学中获得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和交际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教材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通过教材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完美组合。
2.学习与实践结合
由于大外学生没有很多机会直接体验英美文化,教师可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情景,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得到加强,提高他们跨文化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意识。
3.课内与课外结合
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网络资源也让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如计算机、幻灯片、电影等资料进行文化教学,使学生直接而生动地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在图书馆、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班上进行展示,这样,他们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语言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和维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概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林汝昌.外语教学多学科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3]Hymes,D.Founda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An Ethnographic Approach[M].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s,1974.
- 上一篇: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消防检测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