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4 11:1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冷链物流管理方案

篇1

       

        一、引言

  冷链是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 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是一种新兴的物流 方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和农产品损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以“互联网+农产品+冷链”为特色的生鲜电商成为 物流行业的亮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预计 为521亿元,且年均增长将保持在50%以上(如表1),更是对冷链 物流专业人才提出了非常迫切需求。

 

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晚,冷链物流人才相当缺乏,目前国 内大多数高校物流类专业尚未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基于冷链物 流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校自2004年成立 开始就将冷链物流作为物流学科与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和学校的共同资助下建立了国内首座“冷链物流技术 条件仿真试验台”之后又完善相关生化检测功能和模拟计算软件, 该试验台可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下冷却储藏、运输设备、货物的各种 状况。在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依托冷链物流技术试验 平台,开设了特色课程“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冷冻学”并为本 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项目,每年约四分之一的本科生毕 业论文或设计均以冷链物流为专题:有3届全国挑战杯作品均以冷 链为研究对象,所完成的作品分别获国赛一等奖、国赛交叉创新二等奖、省赛特等奖、省赛二等奖等,在冷链物流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二位一体”基本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 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1]。因此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中,能够应用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结合企业生产实习,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社会输送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因此,鉴于 物流管理专业偏于工科要求和应用性强的特殊性,有必要在物流管 理人才的培养中引入工程化教育这_理念。[2我们在冷链物流的本 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图1),即整个毕业设计应包括市场调查、冷链实验和物流方案3个部 分,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市场调查是冷链实验的基 础,即冷链物流实验方案必须以实际的食品或农产品物流过程为参 照:而冷链实验又是物流方案的基础,物流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必须 基于实验结果,有的放矢,不能泛泛而谈。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主要对象是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花卉、药品等,因此 技术性和工程化色彩较浓,如果没有具体食品的冷链物流实验做支 撑,没有市场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物流方案肯定没有针对性, 也就没有深度,达不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但是,如果单 纯以一个冷链物流实验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则对物 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不够,毕竟我们是管理类专业, 不同于食品和制冷类专业,必须将设计重点放在物流方案的制定 上。冷链实验结果仅是对物流方案和措施的设计提供量化的支撑。

 

三、实践分析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阶段、调查和实验阶段、论文撰写阶 段。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选题难,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学生在论文选题阶段花费的时间 要1~2个月,有的甚至更长;二是管理难,目前,很多高校毕业实习、考研、找工作和撰写论文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在以就业为导向 的思想支配下,很多学生整天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无暇参加讨论、 调研和写论文。一些指导教师鉴于当前的形势,也对这种行为网开 —面,往往只在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才将学生召回,平时疏于指 导;三是难综合应用,论文往往只能针对物流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 较深入的研究,既没有深度,也没有广度。3针对以上问题,我们 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结合项目提供设计选题

 

近年来,我校冷链物流团队承担和完成了几十项相关研究课 题,在国内系统开展冷藏物流技术条件的试验研究,先后承担了包 括东亚运输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在内的_系列国 际、国内冷链物流项目。在选题环节,鼓励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专 业特长和承担的课题,提供毕业设计选题;并在召开选题动员会 时,洋细介绍自己指导毕业设计的课题来源、主要内容以及要求, 吸引有兴趣的主动报名参加。由于毕业设计来源于指导教师的课 题,简化了选题环节,又基本上杜绝了抄袭和雷同的现象。如指导 教师根据承担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方面项目,分别提供了木瓜、 龙眼、荔枝、鲩鱼、鲫鱼、冷鲜牛肉等品类的冷链物流设计选题。 而且,部分指导教师改进论文选题方式,采用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科 技创新等活动相结合起来等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入毕业设计 阶段。

 

要求指导教师根据课题编制设计任务书。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 师承担了较多的食品冷链物流方面的课题,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素 材。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编制设计任务 书。设计任务书不是课题项目的简单分解,而是在其中加入对物流 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 验及物流方案设计”任务书中,要求通过杨桃供应链问卷调查,结 合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确定实验的关键指标,模拟杨桃从采摘、贮 藏、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研究不同温度变化对采后杨桃品质的影 响,最后,从运输方式选择、货物摆放、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素质 等方面提出了杨桃冷链物流的改进措施。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 毕业设计相结合,解决了教师精力分散、指导时间不够等问题,部 分优秀毕业设计成果成为指导老师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根据我们4 年来的实践,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也是非常欢迎的。2011年即有 17%的毕业生参加毕业设计,2012年后参加毕业设计的人数均超过二分之一(如表2)。

 

(二)加强调查和实验阶段的过程控制

 

目前,学生在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过程中,基本上需要指导教师 “手把手”教,否则其往往不知如何开展,所以必须加强过程控制,保持经常联系。要求参加冷链物流毕业设计的学生,首先要在大四 第一个学期末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市场调查和冷链实验的时 间,最好在1个月之内集中完成市场调查和实验:在调查和实验阶 段,要求学生不能外出实习,将学生分成若干2〜3人的小组,指定 小组长负责管理。指导教师除了每周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答疑外,还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日常指导。如针对进行冷链物流实验的 学生,首先要带领他们到食品生产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然后制定洋细的实验方案、指导实验工具的使用,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 提出物流管理改进措施,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时间和目标。

 

这个过程中,冷链实验方案的制定是重点。冷链物流实验方案 制定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冷链物 流实验方案在调查的基础上,要明确实验流程图、实验材料制备和 实验方法。如针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验及物流方案 设计”将实验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1°C条件下运输 24h,置于1°C陈列柜销售2天;B组: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 5C陈列柜销售2天;C组:常温30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常温 30C陈列柜销售2天;D组(包装组):用微孔聚乙烯保鲜包装袋 对新鲜杨桃进行单果套袋包装,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5C陈列 柜销售2天。对每一组实验,要求注明实验开始时间、检测间隔时 间、检测指标,且有洋细记录表格。对冷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 时纠正,甚至重新制定方案。

 

(二)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基于冷链物流实验的毕业设计必须提供冷链物流模拟和相关检 测的设施和设备。随着学生数量增加,实验室资源越来越紧张,因 此必须在大四第一学期末排好实验室使用表,确定各小组的具体实 验时间,每组实验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此外,冷链物流实验需要 购置原材料、检测试剂、试纸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费用。一方面 可以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中支持一部分,另外,尽力争取学校、企 业的经费支持,最好校企合作能解决一部分经费、场地、设备仪器 等问题。

 

另外,目前来看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相比论文 写作而言,指导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在评价指标和 要求方面,可能需要适当降低。如冷链物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可以 适当放低要求,毕竟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的目 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 重复性的实验过程上。另外,还可以适当取消外文文献研究的硬性 要求,重视对毕业设计本身的评阅和考核,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 放在有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毕业设计的撰写等核心工作上。在答 辩过程中,可以对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不予要求。

 

四、结语

 

冷链物流和生鲜电商的迅猛发展对冷链人才培养提出了急迫需 求。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引入冷链物流毕业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应用 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本科毕 业论文难选题、难创新、难管理、难综合应用等问题,实现培养应 用型人才的目标。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 毕业设计仍然是毕业论文的补充,应当根据本专业特色和师资情 况,针对部分毕业生提供该选项,并保持怡当比例。

 

【作者】 邹毅峰; 谢如鹤; 刘广海;

篇2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产品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全省转型升级的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所提高,但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仍然很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以现代冷链理念发展江苏农产品物流,可以减少新鲜果蔬、肉禽、水产品等在流通环节的损耗,提高产业效益。然而,现阶段,国内只有少数几家高职院校开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专业,现代冷链物流缺少专业人才,率先在江苏省涉农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是时代所需。

一、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粮食、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和20%―25%,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终端市场价格高。然而,西方国家农产品流通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日本仅有1%-3%,究其原因,发达国家建有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现阶段,江苏省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农业转型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在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是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就要从农产品产地采摘开始,在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农产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损耗。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现状。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呈井喷之势。然而,我国物流教育和物流相关专业起步才十多年,仅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就业定位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制造企业或流通企业物流部门,专业课程以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国际物流与货代、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等通用课程为主,专业特色不明。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飞速发展,总体高于全国水平,形成了以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冷链物流企业为载体的发展格局,但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几乎空白,冷链物流运作水平较低。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主要是从普通物流企业、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转行而来,由于企业资金紧张及重视程度不够,又忽视对此类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对农产品冷链运作特性不熟悉,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产品损耗仍很高。社会需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技术和作业型人才及管理和规划型人才。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处于摸索阶段2014年,全国从事农产品冷链培训的社会机构寥寥无几,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方向的高等院校总数不足10家,专业定位主要有农产品物流和热带农产品物流。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主要以物流管理专业通用课程为主,简单增加2-3门农产品专业课程,如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实务、农产品加工与包装等;冷链物流实践学习仍使用物流管理实习和实训条件,加强物流通用能力培养,较少涉及冷链各环节的运营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冷链理论认知、技能和素质提升有限,高等院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2)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运作与管理水平不高。现阶段,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缺少应有的冷链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们不精通冷库、保鲜库及冷藏车的使用,不能对农产品进行规范的预冷、冷却冷冻贮藏及运输,不能有效地在低温环境下完成农产品的分拣、流通加工等活动,最终将农产品送入零售环节的低温冷藏设备中;同时企业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不能对整个冷链的多环节进行有效把控。我国本土与外资冷链企业中能精通冷链物流运作与管理的人员一般都有海外工作经历,本土高校毕业生很少。(3) 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知识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首先,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制冷技术中用到的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产品特性。其次,冷库里有压缩机等设施设备,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电学、机械学知识,熟悉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能进行使用和维修。再次,他们需要掌握食品结构与保鲜工艺知识,进行农产品预冷和养护。最后,还需要具备仓储管理知识,精通仓储现场管理和作业流程。农产品冷链物流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比较广,但我国从业者相关知识严重缺乏。

三、高职院校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关键要素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涉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放弃走大而全路线,将专业建设定位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专业需要适应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在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生鲜连锁超市、冷链物流企业从事如下工作:农产品收发、分拣、理货、运输、仓储和项目管理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冷链综合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中重视冷链物流技术与冷链运营管理,以冷链物流运作模块为任务单元,结合岗位职责要求,积极开发课程教学模块;教学活动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师引导作用,培养适应新形势的第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冷链物流人才。

(二)健全冷链物流课程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涉及农产品清净、预冷、冷藏运输、冷库保管、冷藏配送、冷柜出售这一体系,职业能力培养应围绕该体系构建,课程体系设计需要打破教研室、二级学院界限,实现学科之间交叉与协作。冷链物流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文化素质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拓展课三部分,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职业技术课;职业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农产品加工与包装、农产品养护、农产品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物流运营实务、冷藏设施设备、食品营养与安全、冷链运输等理论课程;职业技术课还要开设三层实践课程:第一层次理学一体化课程,强化冷链知识学习;第二层次综合技能训练、技能鉴定训练及校外生产实训,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岗位技能;第三层次顶岗实习,培养农产品冷链物流岗位适应能力。此外,职业拓展课以增宽学生就业面、提高未来就业能力为出发点。

(三)提升冷链物流教学团队素质。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冷链物流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涉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渠道,将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学习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尤其是农业流通业发达的日本和荷兰;一线教师必须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累计实践1年以上,从事教学辅助工作1年,方可担任主干课程的主讲。二是聘请外部专家多途径拓宽学生视野。聘请涉农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运营专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以讲座、专业第二课堂、实训等形式开展冷链物流知识培训与教学。三是引进外部高水平人才。学院要根据专业师资发展现状,有计划引进有丰富的农产品加工、养护、包装、运输等经验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冷链经营管理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四是教学团队组成人员。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应打破专业教研室和二级院系界限,以知识模块成立教学组,各教学组之间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以加强专业沟通。最终形成职称比例合理、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比例高、冷链学科门类齐全、专兼职适当的教学团队。

(四)建设冷链物流实习实训条件。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室或实验室实施,另一方面更需要院校与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冷链物流实验及实训室建设应以农产品冷链体系为模拟对象,规划建设好农产品预冷设施、农产品加工与包装设施、冷藏冷冻仓库、冷藏保鲜运输系统等模拟设施设备,在冷链环境下实现农产品出入库、养护、运输、RF手持数据采集、条形码读写、电子标签辅助拣货、冷链物流设施规划等一系列任务。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如英格索兰、开利、太古、普菲斯及众品等,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项目合作,如联合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农产品包装技术与保鲜技术的合作研究、共同培训社会农产品冷链从业人员。加强与冷链物流园区合作,共同做好物流园区整体规划、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提升江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更需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冷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可以极大的促进江苏农业的转型升级。涉农高职院以优势农业专业和学科为依托,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完善教学软件与硬件条件,有助于为全社会培养更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俐华.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20).

[2] 贺亚曼,陈志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篇3

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达到的要求深入的研究,分析物流知识体系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体现专业特色的要求,对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改革。

1.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物流课程体系的构成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工业工程专业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专业其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培养其研究企业设施布置和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物流分析、设施的位置选择、设施的内部布置与搬运系统的设计等内容。同时应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理论内容在实际的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企业物流系统和物理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物流系列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上设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管理》两门理论课程及《物流工程仿真实习》一门实践课程。

1.2物流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形成不同方面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知识框架,其中《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物流基本功能的管理,包括仓储及库存控制,运输管理及配送管理。第二,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包括企业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及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企业物流分析方法,企业布局设计,搬运和仓储系统设计及企业选址。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系列课程虽然从学时数到教学内容少于物流专业对物流知识体系的学习,但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课程更注重培养企业物流方面的知识体系,更注重物流方法及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紧密结合企业运营管理先进方法的学习。

1.3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操作技能、技巧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炼的重要环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和《物流管理》实验主要通过“物流仿真软件”和“物流管理”等实验教学软件,模拟企业物流分析规划及物流管理过程。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小型装配线实验设备,可实现物流相关研究型实验,例如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追溯追踪。同时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继续完善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开放和研究型学习。本专业同时设有物流工程与仿真课程设计(实习),实现物流知识体系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后通过开展到企业中的实习,实现企业运作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1.4专业特色增色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体现专业特色,结合本校海洋特色,物流管理课程除了讲授基本物流管理知识体系,同时针对渔业工程的专业特色,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关于冷链物流的讲授,同时介绍了渔业物流在仓储,包装,运输管理的特点,并以国家冰岛渔业物流为案例,介绍其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势管理。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教学内容增加以船舶企业为案例进行船舶企业的布局设计及物料控制分析,结合本校学生面向就业为船舶或渔业相关企业的就业形势,在教学内容切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够在教学内容中以就业为导向。

2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工业工程人才的物流知识体系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如果单一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与该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知识整体的掌握,应采用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2.1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普遍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加强本科专业以掌握知识为主,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与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一定要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图片、录像、动画的应用达到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并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理解方面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进行讲授比较合适。但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计算的过程,宜采用板书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点掌握。

2.2录像教学

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讲课内容来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物流知识的感性认识,节省到企业参观的时间与经费开支,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物流管理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上要注重对恰当的教学相关录像的收集。例如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物流设施设备、企业搬运与仓储和冰岛渔业物流状况等录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

2.3案例教学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针对具体授课内容的案例,进行讨论与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选择要注重案例的功能与目的,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过多案例,每章节可以选择小案例补充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大案例进行知识体系的综合应用,例如在企业选址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增加小案例举例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同时案例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

2.4开展网络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业及习题、案例学习资料、课程录像等内容,建立物流系列课程的课程网站,开展网络教学,使得教学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丰富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U695.2+91文献标识码:A

1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减少食品损耗,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使各个物流环节处于完全低温环境并实施全程温控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具有两个特殊性:一是对象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食品;二是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储运和作业环境必须限制在适宜的低温坏境下,必须严格遵循“3T”原则,即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冷链物流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前景光明,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它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

2.1硬件基础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设施情况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冷链运输设备、各种规模的冷库、冷冻冷藏装置等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在汽车冷藏车辆方面,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在铁路冷藏车辆方面,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 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冷库方面,我国商用冷库及冷藏库面积约为

1 000多万平方米、冷冻冷藏能力达1 500多万吨(中国冷链年鉴)。截止2009年6月,中国的冷藏能力大约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20%至25%,这与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70%至80%的发达国家冷藏能力相比,差距很大。而硬件设施的建设及购置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和规模。

2.2软件水平稳步提高,但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我国在冷藏专业技术、信息技术、组织技术(战略联盟)等冷链物流所涉及的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了仓储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信息,掌握供应链中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位置,进行及时地提货和补货,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然而,我国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只处于起步阶段,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往往造成冷链流通的盲目性。部分省市虽然开始建设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该信息平台中的信息并不全面,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2.3冷链物流未成规模,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通常,社会物流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2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7.8%,这一指标与2005年的18.5%相比,虽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早在2002年美国这一比例就仅为9%,为我国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国物流费用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物流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在我国物流业总体效率不高的背景下,冷链物流在物流业仍处于未成规模、效率偏下的水平。

此外,因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各地区冷链物流发展也很不平衡,冷链体系建设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冷链物流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区域已经出现了冷链物流联盟,冷链物流园区的数量和规模呈逐渐增加和扩大的趋势。

2.4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在我国尚没有一家专业的全国性的第三方低温物流公司,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实力较弱,经营规模较小,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冷链物流仍以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因此,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3国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制冷技术,国外的制冷技术发展比较早,也比较迅速。

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已达100%,冷藏食品的销售量(以价值量)占食品销售总量的50%,并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国外的冷链物流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1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意识强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均达到80%~90%,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通过冷链,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低温物流更为典型,产品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温环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3.2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

国外发达国家对冷链物流行业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有些食品还专门制定了行业标准,对保鲜物流系统中的各阶段做出具体的温控规定,并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的规定,包括容器和托盘等。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实践表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对保证冷链物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完善

国外冷冻设备比较先进,各种制冷机和速冻设备齐全。冷藏运输主要有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其中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冷藏运输的发展方向。冷藏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可实现“门到门”的现代化运输方法,即处于流通中间环节的冷库预冷间的“门”到处于流通末段环节零售商冷库的“门”。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

3.4冷链物流技术先进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冷链物流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气调技术、微生物控制技术、预冷技术和冷库自动化技术等,与此同时,还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以促进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

3.5冷链物流人才充足

国外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同时还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所有行业的物流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专业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4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目前还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国九条》等一系列政府文件的出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冷链物流不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而是已经列入政府工程,这必将预示着我国的冷链物流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笔者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将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4.1向现代冷链物流模式体系方向发展

随着国家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法规、政策的出台,冷链物流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将向构建完整、高效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方向发展。在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弹性激励与刚性约束下,必将出现政府宏观指导、统筹规划,企业热情参与,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新模式。

4.2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在未来的冷链物流领域里,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冷库设施建设、冷库技术水平提高和冷藏车辆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一批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适合农户建造使用的微型冷库将快速发展,果品蔬菜恒温气调库迅速发展,低温库比例将进一步增加。铁路冷藏车将定位于深冷、高品质货物的中长途运输以及低附加值冷藏货物的长距离运输,将会使用机冷车、气调保鲜车和适应大批量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装备。在公路冷藏车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是小吨位、针对短途和小批量运输的,主要满足城市配送中心的需要;另一种是大容量、大吨位的,主要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

4.3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将会盛行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可以使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不仅能够提供冷藏运输、冷藏仓储、冷藏加工等,还能为冷链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率和完备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具备整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链,提升冷链物流核心企业的系统运筹能力和竞争力,实现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以满足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纵向整合供、销商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或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从而实现整合效应,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5结束语

冷链物流已经在我国物流市场中快速发展,尽管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物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现代化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广泛应用,我国冷链物流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38.

[2] 周月超. 冷藏食品物流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机制探析[J]. 物流技术,2006(12):97-98.

[3] 方昕. 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56.

[4] 丁声俊. 积极发展我国生鲜品“冷链”物流[J]. 中国粮食经济,2007(9):37-39.

[5] 鲍长生.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 阎君. 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张连军. 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 物流技术,2006(1):103-104.

[8] 张倩. 国外农产品物流业现状[J]. 世界农业,2004(11):11-13.

篇5

关键词:产学研用;联动;高职;协同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原则,建立教育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之间的对接协作机制,与高职教育独特的双重属性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为了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等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联动,建立战略联盟,通过产学研用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的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促进资源共享,搭建平台锻造英才,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协同创新的初步探索。

一、理清思路变革管理,营造高职协同创新环境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我院一直以来注重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等紧密合作,在管理机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学院各系(部)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环境,让蕴藏在校园内的巨大的创造力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一)提升教学单位管理自限,实现学校内部协同创新。

我院为了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学院管理目标,产生“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效能,充分发挥教学单位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先后出台了提升教学单位管理自限的《教学工作规程》和《二级管理试点暂行办法》。通过内部协同创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专业的教育培养,奠定创新所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如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成功举办就是我院内部协同、跨学科专业教育的范例。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既要求有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基础,又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为此,我院美术设计系与计算机工程系通力合作,根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一起制定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别承担该专业的课程教学,共同建设该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共建专业,共享教学资源,打破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协同培养高端复合型动漫设计专业人才的目的。

(二)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学校外部协同创新。

创新的根本在于实践,学生除了接受良好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发掘创造潜能。学校应建立学校外部的协同创新机制,改变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共建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基于项目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国内教学资源与国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立项和联合开发等途径,开发学科专业前沿课程、专题研讨课程、问题中心课程等新型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如2011年7月,我院与广州市共能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广州市共能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设备引入学校,联合成立“广州工商&共能通信研究所”。这为通信技术专业的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设备,为通信技术专业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提供了平台,也为今后校企双方在通信方面提升合作层次、扩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明确合作主体责、权、利关系,制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配套政策。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是各方责任、权力、利益等方面的协作运行过程,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明确界定协作各方的合作动力、协作关系、责任边界和利益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合作各方的利益。基于对学院、系部、员工、合作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等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各方的利益考量,我院出台了作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配套政策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明确了合作目的、意义、办法、理清了合作主体的责、权、利,为产学研用深度、持续合作提供了制度支撑。

(四)突破制约“瓶颈”,保障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本经费。

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只针对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设立了一些专项资助资金,对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认识不足,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为了解决教学单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资金短缺问题,我院在《系部运行经费预算管理办法》中设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专项经费,建立相对稳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制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的资金“瓶颈”,推动学院各系(部)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之间协同合作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产学研用合作联动,创建高职协同创新模式

多年以来我院一直在尝试以产学研合作为切入点,探索校企行协同的新模式。努力探索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为依托,紧紧依靠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等制定新兴行业领域人才培养标准,紧紧依靠学院各系(部)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之间的协同创新来培养新兴行业领域高端专业人才,借助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协同创新社会技术服务体系。通过产学研用合作联动,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一)产学研用合作联动,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基于行业企业对本行业和相关行业急需人才要求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工艺流程等准确的把握,以及新兴行业敏锐的触觉,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课程教学标准制定等都应当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帮助。我院正是充分认识到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重要性,在设置专业、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标准等方面大力与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2010年,我院瞄准花都空港物流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与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广州拜尔空港冷链物流中心、广州拜尔冷链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联合举办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全国首个开办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高职院校。

(二)产学研用合作联动,协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高职教育既以就业为导向又注重专业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行业、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合作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学院与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拜尔空港冷链物流中心、广州市花都区教育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主要合作形式有订单培养、互派教师员工、接受学生顶岗实践等。

如2008年至今,我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依托,与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签订“国光班”订单培养协议。“国光班”实行“2+1”的培养模式,在校内的2年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在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1年完成岗位技术学习与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由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承担人才的培养任务,不仅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岗位技能,达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效果;还能让合作企业较早地开展企业文化教育,让“准员工”尽早融入企业,提高“生产”效益。

(三)产学研用合作联动,协同创新社会技术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各市场的主体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越来越强,相关主体的协作在契约的基础上发展迅速,随着产业化的深入,专家与普通人之间的关于某类知识的信息越来越不对称,各类专业知识急需整合。为了完善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科技服务功能,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和知识流动,融合知识、技术、信息、资金和人才,为当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便捷的科技服务,进而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高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如我院与企业合作共建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开展学历、技能培训,与科研院(所)合作承担科研项目,逐步实现技术服务体系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特别是经济与贸易系和美术设计系,以校级重点科研项目“一站式商务服务的网络信息平台研究与实现”为平台,协同组建了“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工作室”为企业提供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服务。充分发挥经济与贸易系电子商务与网站建设技术人才和美术设计系图形图像技术人才的优势组合,实实在在地为区域经济做了一点事,把丰富的科教人才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区域竞争力。

三、注重实训关注创业,夯实高职协同创新成效

近年来,我院以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技能竞赛为辅助,以创业教育为提升,以深度融合为目标,夯实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成效。

(一)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近几年,学院各专业全面实施“岗位核心技能+职业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遵循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行动导向为指导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学院已创新建成了以市场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为代表的“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模式;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为代表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

“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市场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根据学生技能形成规律与企业生产规律,旨在将“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的第一课堂”、“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与专业技能操作融为一体的第二课堂”和“顶岗实践与就业融为一体的第三课堂”有机地贯穿一起,实现学生三年的实践教学互融互通不间断。这三个课堂联动的机制是,要求第一课堂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实训教师除了要精心组织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外,还必须认真指导学生策划和设计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把握活动质量,评价活动效果,反思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及时加以修正和改进。

“工学交替”是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成功实施的,以学生在企业见习与校内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内涵:一是在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校内理论与企业见习的交替教学;二是第一、二学年主要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全顶岗的生产实践。

(二)以技能竞赛为辅助,合力举办技能大赛。

近年来,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我院主动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系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引导各专业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将技能竞赛的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不仅展示和检验专业教学成效,还让企业更加了解学生,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使校企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以创业教育为提升,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我院主动为学生搭建创业的实践平台,依托一年一度的模拟经营节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的内涵是:在学院创办一个将所有在校师生作为真实顾客的真实市场,打破专业界限让学生通过自主组建各类模拟企业、经营各种商品。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学生要经历模拟企业的组建、投资分析与经营策略、门店招投标与设计、开业经营与分析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仅仅是模拟企业的指导者。依托模拟经营节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经历了九届,设置的门店由创办初期的40个发展到现在的100个,直接参与创业活动的学生达600多人。学校把创业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载体,把模拟企业变成企业的孵化器,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掌握、经验积累、职业意识、合作公关、协调创新的复合型职业能力,实现由单纯的专业技能拓展向综合职业素养提高的转变。

(四)以深度融合为目标,培育协同创新成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院与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皮具行业协会、花都区电子协会、花都区汽车协会、三水工业园区、乐平商会等地方行业协会等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广州拜尔空港冷链物流中心、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计算中心、广东用友软件有限公司等48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3项,订单培养班6个,共同开发课程及配套教材28部,与企业共同完成各类技术服务5项,为企业培训员工11000余人次。

当然,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实践永无止境,协同创新必须可持续发展。以创新能力提高为核心,完善产学研用合作的机制体制,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活力,通过协作构筑大平台、集聚大团队、承担大任务,才能产出大成果。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述探索还只是初步尝试,任重道远,今后还要在深入思考自身办学理念和目标、办学类型和层次、办学水平和特色等因素的基础上,思想更加开放,观念不断更新,联合相关部门,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 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的融合,实现多主体的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J].创新科技,2008(2):14.

[2]陈永正.把高校创造力转化为生产力[N].光明日报,2012-12-11 (4).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U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9-0138-02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国的物流业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物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企业是否能认识到目前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物流管理的效果,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需要认识到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积极意义。

一、物流管理

企业的物流管理从不同的角度而言,其定义也不同。企业在盈利之前,首先必须生产自己的产品,而产品的生产离不开一系列物资的流动和支持,所以狭义的物流管理指的就是企业购买物资、运输物资、储存物资和配送物资的整个过程。从广义的角度而言,企业的物流管理是在狭义的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另外的产品回收以及产品的销毁等流程。

物流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取有用的信息,还有助于企业高效率地完成物流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未重视物流管理,基础条件缺乏

管理的概念一定是在不断更新的,这样才能保证与企业实际情况完全符合,才能保障其有效性,而物流管理活動同样如此,管理理念的老套会导致整个管理方案设计缺乏先进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明显感觉到整个企业管理失去了平衡,有很大的偏差,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由于部分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不够重视物流管理,未认识到物流管理的积极意义,导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正是由于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不重视,导致物流管理的基础条件缺乏。基础条件的缺乏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受损。加上这种对物流管理的不重视导致部分企业不会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管理的职能分配。

(二)企业匮乏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员

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属于业余级别,虽然目前高校有物流管理专业,但是高校出来的毕业生只有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企业物流管理员是物流管理“核心”,物流管理专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扎实的人,还需要能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高质量人才,国外一些成熟的物流企业中有一批了解他们企业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物流管理人员,而在我们国家普遍是借其他企业的方法来解决自己企业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对物流管理员的不重视。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参差不齐,主要是对物流管理实践性人才缺乏培养。

(三)物流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虽然都建立了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对企业的物流管理建立完善的机制,或者是存在物流管理机制不符合现行工作需求的问题。由于缺乏完善的物流管理机制,导致物流管理工作在形式上存在问题,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中需要在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各项物流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不够重视物流管理加上物流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物流管理相关机制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三、结合实例分析解决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实例分析

B公司是一家以重熔用铝锭及铝加工制品、碳素及碳素制品、氧化铝的加工及销售,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金属材料,家具,普通机械、汽车配件、五金交电、化工产品(不含管理产品),陶瓷制品,矿产品,日用百货的批发、零售、代购、代销等的公司。近些年,B公司越来越发现物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重视物流管理

企业想要发挥出物流管理的积极意义,就需要转变对物流管理的传统看法,同时结合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目标确定新的物流管理理念,重视物流管理工作。通过确定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物流管理系统,旨在提高物流管理工作效率。2017年9月4日,A集团与B公司物流产业发展进行探讨,B公司在分析了物流新业态发展的基本情况、今后公司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希望与A集团在仓储物流系统管理、战略运营、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加强合作的意见。A集团通过对B公司物流基地的实地考查,对B公司的发展战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取得的环保成效及公司物流降本创效方面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对B公司打造物流新业态的优势有了全新认识,A集团希望能与B公司就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国内外仓储配送、国内地面物流服务、公路、铁路、海上运输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并希望通过A集团20年的物流管理优势、信息化平台优势助推B公司物流产业升级发展。B公司积极寻找合作的A集团是一家集仓储服务、商品融资管理服务、商务信息、运输(公路、铁路、水路)服务、冷链物流、期货交割、仓储融资、保税仓等为一体的仓储管理公司。

(三)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条件

为保证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目前我国关于物流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企业管理活动。要提高的企业物流管理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硬件设施必须是最合适的。例如,技术的完善,在一天一个变化的科技时代里,如果说在技术上与别的企业相差太远,那么企业之间的竞争中无疑是没有优势的,而且很可能会被淘汰,所以企业要及时更新物流手段和改造物流装备。2017年8月28日,B公司拟投资设立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希望通过充分依托公司独有的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及铁路专用线资源,以产业物流为主导,物流信息服务为纽带,城市配送体系为延伸,第三方物流集聚和物流资源整合为核心的智慧型物流企业。

(四)招聘并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面对发展形势的变化,企业应积极对内部物流从业人员进行物流管理理念及技术方面的培训。B公司可以考虑定期实现对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B公司还需要对纳入的物流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断丰富、完善物流管理经验。B公司还可以在每年的毕业季时间段通过招聘的方式直接吸收物流管理人才,更新自身的物流管理知识。企业物流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者、决策者需要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有关知识、技能,明确物流管理各个操作流程。B公司可以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提高公司内部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通过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强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B公司需要在人才招聘、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人才的引入与培养。B公司不仅要招聘、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不断开发物流管理人才,B公司需要加大这个方面的力度,可以考虑为员工提供优越的条件,激励物流管理工作人员加强自学,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壮大公司物流管理队伍。

(五)完善企业物流管理机制

B公司为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打造一个物流枢纽基地,积极加强公司内部的物流管理,打算将公司中待开发空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另外还有3万多平方米的可利用空置库房作为开展物流管理的基地。B公司将在已开展的传统物流项目基础上,瞄准电商业务发展现代物流,进一步向集货运交易、电子商务、政府服务、行业推广、综合配套、仓储信贷平台方向发展,为客户提供“一票到底”“一站式”物流服务。接下来,B公司将建立锡、铜、铅锌以及白糖、天然橡胶等期货交割仓,打造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同时,B公司将在近年通过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等战略计划实施,将物流枢纽基地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物资中转内陆港和面向其他周边省区的物流转运大通道。B公司想要达到拟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物流管理机制,这对保证所有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于物流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制度为目的,在充分了解我国关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管理机制。物流管理机制建立内容包括对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交货等各个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的建立。这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在物流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因为B公司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其物流管理中的工作要比中小微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复杂性更加明显,因此需要在物流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起物流管理机制,确保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在现代化的企业物流管理中,物流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帮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企业需要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发现企业目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本次研究以B公司为例,在分析其公司性质的基础上分析该公司在物流管理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应对策略,可以发现该公司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在重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与物流企业寻求合作、完善物流管理机制、引入物流管理人员等,实现了自身的良好发展。

參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冷链物流 生鲜食品 RFID

由于连锁经销体系的兴起,食品流通形态的变革,专业分工细化和低温食品的逐渐普及与成熟,使冷链物流急骤升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然而现阶段我国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冷链物流的管理方法,原有监测技术手段滞后是最大的技术瓶颈。

RFID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自动识别技术,己逐渐成为企业提高冷链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特别是增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一、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鲜活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鲜活产品物流,在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

2.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化运作

我国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3.生鲜食品物流设施落后,配送成本

我国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高,易出现安全隐患。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二、RFID技术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中应用的优越性

1.跟踪冷链物流,增加生鲜食品冷链管理的透明度

RFID技术的核心是标签上的EPC(产品电子代码),由于EPC提供对物理对象的唯一标识,所以利用EPC可以实现货物在整个冷链上货物的物流跟踪,而且RFID温度标签还可以提供温度的监控,保证了冷链物流中货物的质量安全。应用RFID技术后,生鲜食品从生产开始,它在供应链上的整个流动过程都会被及时、准确地跟踪,做到透明化。

2.简化作业流程,提高生鲜食品物流效率

生鲜食品的自身特点决定对其操作应尽量简化,缩短操作时间。因此在生鲜食品托盘上和包装箱上贴上RFID标签,在配送中心出/入口处安装阅读器,无需人工操作,且可以满足叉车将货物进行出/入仓库移动操作时的信息扫描要求,而且可以远距离动态的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这样大大节省了出/入库的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另外,在顾客最后付款的时候,只需推着选好地商品通过RFID阅读器,就可以直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自己所消费的金额,而不用再花很长时间等收银员用扫描仪一件一件的扫描商品后再付款。这样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也提高了零售商的工作效率。

3.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市场销售机会

RFID应用于生鲜食品库存管理,可以减少人工审核工作,却能保证储存货物质量的安全性,降低管理成本。对于零售商来讲,当自动补货系统显示需要补货,就可以立即向上游企业订货,通过切实可行的RFID解决方案和RFID技术保证所需货物安全、准时到达,这样就不会出现短或和缺货现象,也提高了自身的顾客服务质量,增加了销售机会,提高了收入。

三、RFID在超市生鲜食品销售环节的应用设计

1.配送中心的冷藏车准时到达超市指定的交货点,把货卸下。超市的工作人员用手持式的RFID阅读器一次性读取所有货物信息,确认货物信息与订货单上一致性。如果信息一致,则更新零售商的销售系统中的相关数据。

2.超市工作人员马上将货物推进超市,上架销售。冷冻食品及时上架,保证超市不会出现“缺货”、“断货”的现象,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零售商的销售需求。

3.超市在摆放冷冻食品的冷冻柜上方安装了一个RFID阅读器,该阅读器的读取范围可以辐射到整个冷冻食品摆放的区域。这个冷冻柜就能利用阅读器对每件商品包装上的RFID标签内信息的获取,来自动识别新添的商品。

同时冷冻柜上的RFID阅读器可以实时读取冷冻柜的温度信息并及时反馈给超市管理中心,保证冷冻柜的温度在一定的幅度范围内,以保证生鲜食品的新鲜度。

4.顾客从冷冻柜拿走一定数量的商品,RFID阅读器能自动获取被取走商品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地向超市的自动补货系统发出信息。

5.顾客付款。冷冻食品的外包装上都贴有RFID标签,当顾客将购物车推过装有RFID阅读器的门时,阅读器可以一次性辨认出购物车中的商品种类、数量、金额等信息,电脑显示屏会显示该顾客消费总金额,然后顾客付款离开。

6.当顾客消费完毕离开,超市的销售系统立即自动更新,将所销售的商品信息以及销售额全部记录下来。

图1 RFID在超市生鲜食品销售环节的应用设计

篇8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物流只是物资管理和物流管理,不是一个产业,但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大量产品配送的流通,科技信息化手段的提升,行业标准化流程的制定,使物流不仅成为一个产业,而且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并且像投入,生产和消费一样,形成了一个支柱产业群。

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目标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1万亿元,近3年年均增长27%。按照“十一五”规划,北京物流业已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节点布局。

今年年初,北京等46个城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北京市的示范内容为:城市统一配送,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和绿色物流等。

为了打造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北京市制定了发展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了物流业发展目标,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到2011年要突破7万亿元;其中,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要达到12%左右,物流业产值到2011年突破600亿元,使其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进双方战略合作,有利于制造产业升级和物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基地功能。二是完善城市配送网络,建立应急物流体系。三是引进,培育品牌企业,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四是推进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提升物流发展的社会化程度。五是强化区域深度合作,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六是打造三大平台,建立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三大平台”即政策,科技和信息支撑平台。同时,北京市还将重点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到2011年,重点培育年营业收入百亿元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3―5家:培育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5―10家;培育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食品、烟草、汽车等专业化物流企业10―15家。为达到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北京市将重点做好提升物流基地功能、引进和培育品牌企业、推进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联动等六项主要工作。其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基地功能,是启动发展规划的首项工作。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和基础。据统计,2008年制造业物流总额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88.8%。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制造企业外包物流业务,物流企业承接制造业物流的一体化运作,对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重点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调整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因此,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使制造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实行专业化运作,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仅能提供运输,仓储等一个或几个环节的物流服务,尚不具备提出制造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实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能力。物流业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制造业物流因其包含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又具有各自的行业特点,成为物流运作中最为复杂的领域。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使物流企业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运作,可以通过服务功能的整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一体化物流管理能力,通过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提高全社会的物流运作效率,实现物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反映出我国长期以来积累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在当前保增长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8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0.1%,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还赶不上有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释放制造业物流需求,对于加快物流业发展,扩大物流业规模,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四个节点

2009年3月份,作为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一,国务院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项重点工程之一。这是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机遇。为此,今后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营造良好的两业联动发展环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两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近期,国家发改委还将组织召开“第二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总结交流联动发展的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加强对两业联动发展的指导。尽快出台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联动发展示范和试点工作;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选择一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有重点,高标准地开展联动发展试点。

篇9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群 设置规划 SWOT分析 必要性分析

专业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龙头,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水平的专业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直接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 决定了学生当前的学习范围和今后的工作领域, 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开设了物流管理(2004年)、电子商务(2000年)以及报关与国际货运(2014年开始招生)等三个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团队在专业设置规划方面上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

一、物流管理专业群的行业背景分析

孝感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之一,紧连武汉,距武汉市区仅60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2公里。京广、汉渝和武荆铁路,京珠、孝襄、汉十高速公路以及107、316国道贯穿全境,汉江直通长江,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有8条交通线路直通武汉,即将建成的孝感—武汉城际列车半小时即可往返。孝感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国家孝文化城市。

现代物流业已被孝感市委市政府列为战略支柱产业。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800.1亿元,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4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2%;完成物流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2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的发展。随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孝感市政府对物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定位,提出“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并围绕构建武汉城市圈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孝感商贸物流集散基地”。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并着手进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订、完善和一些专项规划的研究。

目前市区有各类物流园区5个(包括已建成和在建的),分别为南方国际物流园(以建材家居为主)、华中锦龙物流园(以快递仓储为主)、申通物流园(以非信函、样件、大小物件为主)、新都市物流园(以钢铁为主)、东山头综合物流园(以森工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园);物流中心6个,分别为春晖粮食物流中心(以粮食粮油为主)、肖港物流中心(以农副产品为主)、杨店物流中心(以特色农产品、金属、化工产品为主)、华夏冷链物流中心(以肉类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为主)、孝感通晟物流中心(以货物包装配送为主)、南大市场物流中心(以原材料建材批发为主);各类专业市场6个,分别为大东门综合市场(主营服装、花鸟鱼虫等)、沙沟蔬菜批发市场(主营蔬菜批发)、园北路数码专业市场(主营电脑数码电子产品)、园林路农资专业市场(主营农业蔬菜资料)、南大水产与水果批发市场(主营水果、水产品)、汽车专业市场(主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二、物流管理专业群现有专业的SWOT分析

为更好地建设现有专业,科学地设计规划新增专业,有必要对物流学院现有专业进行SWOT分析。

1、物流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在校生440余人,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示范建设遴选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省级改革试点遴选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新兴产业支撑建设遴选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建设推荐专业,目前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SWOT分析如图1所示。

2、电子商务专业的SWOT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学生200余人,电子商务专业为我校“双主体”办学试点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在全校名列前茅。电子商务专业SWOT分析如图2所示。

3、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还没有进行招生,对该专业的SWOT分析暂不实施,待专业教学实施后再进行分析评价。

三、物流管理专业群拟增设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一)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大。湖北省交通网络发达,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通八达,特别是高速公路在湖北省境内的的线路长,根据2013年6月20日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保留了湖北现有的高速公路共计3123公里,新增高速公路8条共计1871公里,两项合计,湖北国家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994公里。而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伴随着交通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公交运营管理部门、轨道交通公司等交通企业和相关的运输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运营管理知识,能从事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设置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二)航空物流专业

中国航空物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市场报告》中指出:从2006到 2025年的20年里,中国的航空货运将增长6倍,共需要近400架货机,中国的航空货运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国内货运的年均增幅将达到10.9%,国际货运的年均增幅将达到 8.9%。孝感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2公里,武汉天河机场已步入高速成长期,将成为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中部航都。发展武汉——孝感临空经济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孝感临空经济区处于航空城的核心圈层。从全国的经济环境和孝感所处的区域经济来看,航空物流市场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此必然产生巨大的航空物流人才需求市场,因此,设置航空物流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三)物流园区金融管理专业

物流园区金融管理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近年来,物流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物流金融业务已成为物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国内物流金融业在发展中存在着物流金融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物流金融“融资、结算、分散风险”等综合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孝感市的物流企业众多,随着物流企业向投资、融资业务的拓展,一些大型物流园如锦龙物流园等除了对一般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外,势必对物流金融人才产生较大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孝感市物流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转变,设置物流金融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物流金融人才,是很有必要的。

四、物流管理专业群设置规划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群将紧紧围绕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现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将大力发展该专业,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力争经过五年建设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在创业就业教育(开办E-BOSS班)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其特色,力争经过三年建成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专业;已增设的专业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将进行一般建设, 经过三年建成为校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年招生规模达到100人。

未来5年内,我们将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孝感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动情况,积极开辟空间,再发展一批适应市场需求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拓展专业,形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专业总数达到5-6个紧密相连的专业群。

参考文献

[1]邓玲.论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沈卫.解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J].职教论坛,2006,(7).

篇10

2012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始实施的第二年。近两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利好政策,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母体的冷链物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投资持续关注并进入这个方兴未艾的行业……冷链物流业已逐步走上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双轮并驱的快速发展轨道。

但是,在整个经济尚未完全走出低迷的大形势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和瓶颈。2013年乃至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仍需完善,应向以下三个方面主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国家政策加强引导和冷链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冷库、配送中心等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升温。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业内已可以明显感受到此种形势的加速发展。这种热态在延续到2011年之后有所趋稳,无论是冷链市场投资者还是圈内企业,在对待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加理智。不过,进入2012年以来,这种基础设施全面建设的现象又开始出现回热升温的苗头,尤其以冷库建设最热,如表1所示。

冷库作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中枢,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冷库管理与控制也日趋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过去冷库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现在小城镇也建了不少冷库;过去冷库为国家公建,现在一些私营、集体企业也开始建,并且有小型化的趋势:冷库的隔热材料由软木、稻壳、聚苯乙烯发展为聚氨酯;过去冷库往往建在销地,现在产地也开始建造:装配冷库的快速发展。因为装配式冷库重量轻,结构紧凑,安装快,美观卫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总体上,在建库的规格和容量急剧增长上,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可谓遍地开花。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自2012年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随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空间的日益扩大,必将为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快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急需制订的冷链物流标准,包括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标准、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准入标准、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体系标准、冷链物流服务的接收标准、生物制剂、血液制品、高档食品等特殊商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以及冷链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冷链物流终端产品的接收标准等。

我国目前正在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并制定以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从而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同时,农产品冷链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将得到加强。冷链物流几乎介入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其间涉及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多个部门,所以必须运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建立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档案,科学地整合生产、分销、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由于基础建设条件的限制,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发展滞后,管理也没能形成一体化。

因此,要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实现冷链产品(食品、农产品与医药等)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可喜的是,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阻碍,正积极部署信息化和物联网的建设。

同时,我国也应尽快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藏运输实施全过程控制,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计划和空车调配方案。

未来,随着市场的需求,信息化将更多的应用在冷链物流领域。

向集群化发展

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产业,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加速农产品冷链各环节区域化协作、专业化分工、一体化运作的市场机制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潮流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需求,也给冷链物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将促使中国冷链物流进行从分散走向集中的结构调整,向产业集群模式迈进。

建立全预警机制

通过构建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机制及其系统,以确保政府对农产品的安全控制,达到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并降低政府宏观调控成本的目的。通过运用应急管理、预报预警、网络信息技术等技术,建立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系统,以提高农产品物流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为主要目标。此外,遵循“农产品安全第一,兼顾效率”的原则,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指导下,完善监管体系,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机制。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提示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决策者(政府部门)警惕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控和应急对策。

推广新技术和管理体系

鼓励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推广利用保鲜、保温技术,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发展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及配送。加大对全程进行低温控制的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宣传力度,营造商业气氛,提高公众对冷链物流生鲜农产品的认知度,扩大优质生鲜农产品市场销售规模。

鼓励肉类产品、水果和大众消费类水产品发展从屠宰、采摘、捕捞、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物流。重点发展猪肉冷链物流,减少生猪活体的跨区运输,控制生猪的疫病传播,稳定生猪生产。选择部分高价值蔬菜,推广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发展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积极发展乳制品、冰淇淋等重点产品冷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