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无义范文

时间:2023-03-31 11: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情无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就很自卑,从小到大都没见过舅舅。不知何时何日又传来舅舅病逝的消息。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舅,你可曾知道?做外甥的整日以泪洗面。想起你的归来只是昙花一现,过眼云霄,没有留给我丝毫的回忆,那似淡又浓的舅舅外甥之情,只能成为我的梦。舅舅从小到大我都没叫过你一声“舅舅”啊!可尊可敬的舅舅。

想到这里,一阵悲伤从中而来,泪水已爬满眼眶,滴答滴答,豆大的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衫。你的猝然离去,叫我难以忍受,叫我何去执行我曾许下的承诺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外甥欲孝舅不在。”我哭了,但我强忍着泪水,心在隐隐作痛。

利用仅有的一点点时光,望望那窗外的天空,走过春季欣然沐浴过春雨的萧索,可那是感性的,即便做出一首诗来。心灵沐浴于其中的舅舅,感受是一份清丽,一份凝重。他痴心,他凝重,他惋惜,他心痛,坦坦荡荡地,留世一份真诚,自己却走在了黄泉之路。我痛恨岁月的无情,无意。

孤寂的夜晚领我感到特别落寞。闪烁的星空,在皎洁的月光的映称显得分外迷人,此时,它的魅力却不能吸引我去欣赏。此刻,我觉得自己很孤单彷徨。窗外的风带着一丝丝的寒意,使我不禁的打了一个寒颤。

挂在墙上的时钟嘀嘀嗒嗒地响着,意味着时光在不停的流逝。舅,此时此刻你的底身在何方呢?你是不是到了天涯海角?你是不是一个我找不到的地方幕幕往事在我脑海盘旋。渐渐的,我的思绪飞离了身躯,飞向遥远的遥远的舅舅的身边。

篇2

无色无味,无形无影,乘兴而来,杳然而去。在你惬意时,把你的盖头掀开;在你痛苦时,把你的伤口抚平;在你年轻时,“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的风,总能让人产生诸多幸福的想像。

风静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路滑溜溜的,见风使舵?顶风作案?望风而逃?打量着,思虑着,掂量着,久久地回味着。风平浪静,却是心潮澎湃。要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该多好。随风而舞,我就能舞出一片精彩。

行走在一湾安详的池塘旁边,风已过而柳未止,不像是清风拂细柳,倒像是垂柳戏清风。无风柳也长,风临柳絮飘,风过柳含笑。把柔细的长发伸进池塘,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春江水暖鸭先知,没有鸭子,鱼儿你可曾注意到我柔丝上的绿?那就是春的味道。你若有幸闻到,那你得感谢那无私的清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风是花的使者,是希望的寄托。

一惊一乍,风依旧在吹,柳树却难以自主。柳树没错,可风却无情,硬是逼着柳树见风使舵,随风摇摆,原本和谐的池塘,刹那间掀起轩然大波,所有的鱼儿都诚惶诚恐。风吹皱一江春水,扰乱一湾生态。孩子们正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一个通知,上级要来检查,校园一片忙碌,所有的人都在为检查而自查,风平浪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刮风下雨,自然现象。呼风唤雨,却有违常理。风一样的教育,你何时能适可而止?风来一刀切,风走一片乱,听风就是雨。在和风细雨的滋润之下,柳树和鱼儿都能自然而然地生长。而狂风暴雨,惊了柳树,慌了鱼儿,就连我这个行人也不能幸免,最终只落得个望风而逃。

当然,遭殃的不只是我这样一个行人,更为辛苦的是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被搅得风生水起,把孩子们关进学校,关进教室,关进书本,这还不够,若是还能将孩子们的假日也能关进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家长们似乎可以长嘘一声了,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这样一股风,我们要还是不要,跟还是不跟?

清晨,收起昨日的烦心,再次踏上柳树池塘边的小径,风和日丽,却是满地的残花败柳。池塘的水面上还横躺着几条折断了的柳枝,鱼儿把嘴巴伸出水面,舞出一圈圈的波纹,失落的花瓣粘在鞋子低下,“咯吱、咯吱”,发出清脆的声音。人是物非,狂风过后的柳条,显然稀疏了很多。

风无罪,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问题是,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扰乱一颗颗惊慌的心。柳树本可以自然而然的生长,倘若你对它横竖都看不顺眼,指手划脚,砍头削尾,肆意雕饰,倒是满足了你的心意,却苦了柳树,甚至还可能污了旁人的眼。你若是有意有情有能有力,那就刮一股“只欠东风”的风,添一股“凭借力”的宜风,否则,我倒是希望柳树池塘淡淡风。

教育,不能是削足适履,因噎废食,更需要的是一种合适和适合。

篇3

关键词:舞蹈 情感 表演者 舞蹈形象 舞蹈作品

1、 “情”起由衷,而化于形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舞蹈形象不是一般的动态形象,而是一种“侵透着情感”的动态形象。情”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无限素材,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周围。舞蹈表演者对舞蹈形象的塑造,需要深入理解舞蹈人物的情感,调动自己生活中全部积累,用自己的体验去接近舞蹈形象的心灵,设身处地地感受角色的深层情感世界,同时捕捉与自己所感受的生活现象的亮点,在自己的心中萌发出对舞蹈形象的设想。这些是舞蹈表演者对所表演形象的创造最基本的起点和出发点。.母爱是世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 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舞蹈扮演者者需要准确把握角色的内心情感,将自己置身在舞蹈作品中而不存杂念,用真情去投入和释放,用心灵去感受和理解,深刻知晓每一个舞蹈作品的内涵,掌握所要表现的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情感。

2、“情”中生舞

舞蹈艺术是抒情性艺术,无论表演者用如何方式进行表演,其本意都在于抒发出他们的不同情感,并使欣赏者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与熏陶。表演者忘掉自我、进入人物,自然表现出人物情感,以真实的情感表演享受其中,感染欣赏者!

2.1、 以“情”生舞、以舞表“情”

以“情”生情,是从无形到有形,将表演者内心孕育的无形之情,凭借训练有素的人体,外化为生动具体可感的舞蹈人物形象。以舞表“情”,又是化有形为无形,通过具有情感的鲜活舞蹈人物形象,激起欣赏者的情感反映!

2、2、 “情”生至极,舞之极致

当情感的极致达到无法用言语进行表达的时候,人们会从自身形体的律动中,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自我现实的形体之美、节律之美和力量之美;通过心中情感的外化,获得精神和肉体的美感和,并且将自身情感极致的展现于欣赏者,使欣赏者的心灵进入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从而感悟并享受舞蹈!④双人舞《母亲》第三段的表演可以说是整个舞蹈的最关键释放情绪的部分,其中表现了母亲中弹身亡,儿子不愿相信事实,一直背负母亲前行的场景!

2.3、“情”中有舞,舞中有“情”

舞蹈表演者在每一个舞蹈中感受情感,用自身特有的专业技术能力将情感再现于舞蹈,在真实再现情感的基础上韵出舞蹈,表现每一个舞蹈所想反映给观众的主题思想和精神交流!⑤双人舞《母亲》第三段的表演中男演员通过多次的拉、背、扛等动作表现出希望唤醒牺牲的母亲的状态,并且在再现的基础上我们用自身所具有的舞蹈专业能力进行再处理,选用双人舞动力的移动、力量的配合、托举支撑等形式再现出真实的场景,较为成功的表现出舞蹈中儿子对母亲的不舍,悲痛欲绝的情感!

3、 “情”中之魂

舞蹈长于抒情,没有情感的舞蹈不可成为舞蹈!“情”似灵魂,支撑舞蹈作品的萌发、发展、完成!通过情感的抒发,使舞蹈作品更加富有激情!

3.1、 由母爱之“情”而生的民族之魂

人之所以会跳舞,是情动于衷的结果,而人之所以情动于衷,是“物使之然也”,是外界客观事物在不断发展的变化中,作用于情感的缘故⑥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历史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不朽精神。当一个民族处于逆境中,他们会具有奋发有为、不屈不挠、镇定自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通过不同的场景再现感受到母亲对于儿子的真挚,从而引发出母亲对于民族的热爱情感,使欣赏者从中感受到一位中国母亲在战场上以她博大的胸怀表现出为自己民族的捍卫和不畏牺牲,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那就是爱,一种博大的爱!

3.2、由母爱之“情”而发的奉献精神

“情”是舞蹈的原动力,亦是舞蹈作品人物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舞蹈表演者在生活中不动情、无所感,就不可能表演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舞蹈艺术通过对生活情感的再现,表现出生动的舞蹈形象,使舞蹈抒情的功能更好的发挥。⑦双人舞《母亲》以三段式的形式进行时空转换的表演,从母亲送粮的场景,到通过动作的转换回到以往母亲与儿子美好的生活场景,最后回到现实中儿子背负已牺牲的母亲继续前行!。从中我们不免看出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一位母亲将对民族的奋起深入自身,折射到对儿子的爱中,用她不同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儿子,爱着自己的儿子,爱着自己的民族!

3.3、 由母爱之“情”而达的爱国情怀

舞蹈作品中,表演者们运用自己的全部审美创造能力去寻找和锤炼作品中的舞蹈形象。⑧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是中华儿女责无旁贷担负起的重担,爱国精神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进行延续。母亲用自己不畏牺牲、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儿子当舞蹈的最后,母亲站上儿子用身体所架起的“桥梁”欣然微笑的那一刻,我们耳畔响起一些话语:一位母亲虽已倒下,还有千千万万个母亲站了起来,无数的爱国情怀精神仍然长存!

结语

舞蹈艺术是一门抒情性艺术,舞蹈艺术的表演者需要去观察生活、发现出生活所给予我们的情感素材!带着属于每一个作品的人物情感去理解、去感受,抛弃真实的自我,拉近自身与人物的差距,通过自身所特有的专业能力对它进行加工、提炼,塑造出具有真实情感的鲜活舞蹈形象!以“情”为灵魂,用情感去带出舞蹈、享受舞蹈,并与欣赏者擦出意想不到共鸣火花!通过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它传递出在生活中大众有所感知的情感经历,打动观众。在情感的影响下,我们去体验和感悟舞蹈作品所给我们呈现的人类真情和伟大精神的抒发!

参考文献.

[1] 《舞蹈编导学》,金秋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71页

[2] 《舞蹈艺术概论》,隆萌培、 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第237页

[3] 《舞蹈艺术概论》,隆萌培、 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第177页

[4] 《舞蹈艺术概论》,隆萌培、 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第45页

[5] 《舞蹈艺术概论》,隆萌培、 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第238页

[6] 《舞蹈艺术概论》,隆萌培、 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第158页

篇4

【关键词】以读悟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读得进,是完成阅读任务的前提

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教案,走过场式地让学生读,根本不顾学生读没读完、读没读进。来看特级教师武琼执教的《黄河象》一课,初读时,武老师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读完的可以坐下。当学生们陆续坐下后,有一个学生站在那里结结巴巴地又读了五分钟。此时,听课的老师们有点儿着急了,而武老师并没有不耐烦,她认认真真地听其读完坐下,并给予了表扬。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从来不回答问题的他一节课发了三次言,最后一次还非常精彩!课后,武老师说:“这个学生能勇敢地站着坚持读完,本身就是好学和诚实的优秀品质,如果你武断地让他坐下,很难想象他将来会怎样。所以,不要打断他。我们语文老师不要以讲代读,不要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上的读。这样学生不仅读不好、读不进,也悟不出,学生的认识也不会发展,教学目标也不会完成,语文教学仍会停留在高耗时、低效率的怪圈里。”所以,要让学生积极地读、主动地读、充分地读,只有读进去了,才能为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读得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出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而现在大部分教师唯恐学生不理解,不厌其烦地提问和分析,其结果正如一些专家所说:“教师是把一个美丽的花瓶打碎,手中却拿着一小块问学生:‘花瓶美不美?’”这个比拟虽有不妥,却真切地道出了我们不让学生去读书、去感受的弊端。而破除这一弊端的唯一途径就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如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团团围住”等词(这些词语与文章内容联系密切),此时,于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自己解释或让其他同学解释或自查资料解释),而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完第一遍后,于老师问:“对刚才提的问题是不是多少明白点?”少部分学生犹豫地点头。再读。第二遍后,于老师又问:“这回是不是又明白一点?”有部分学生肯定地点头。于老师范读第三遍后,“这回是不是明白的更多了?”大部分学生点头,极少部分疑惑,接着于老师要求像他一样放声再读一遍。四遍过去,于老师感到时机成熟,才找了部分同学根据读书时自己的理解去和老师一块儿做动作,原来明白的此时更深刻地领会了,不明白的也豁然开朗了。就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明白了词语所在句子在文中表现的情感(杂草的蛮不讲理和小稻秧陷入危险的无奈),通过于老师这样巧妙的处理,我们可以体会到学生只有在反复地读当中,才能体会到文章的意蕴,领悟它的内涵。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才能使其悟得出

我们提倡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悟出方法。放手让学生读,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参与、指导、引导、评价上,“放手”并非不管不问,教师要指导、引导、疏导,再加上适当的评价,成为学生“读进”和“悟出”的桥梁。我上课时,经常说,“读得不错!”“有自己的感受!”“你和他读的不同,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等等,主要作用就是放手指导、疏导,以帮助学生悟出。但是,有时候还是需要老师示范的,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收,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生学。

于永正老师教《小稻秧脱险记》,“收”的时候,并不是老师直接说怎么读,而是重在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去感悟、去领会。“放”的时候,经常说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就能使学生深知“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的神奇,只有让他按自己的想法读,他才能融入文章之中,不断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使自己的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含之情融为一体。

篇5

一群人呼喊着口号;

握着拳头走过大洋彼岸的街头;

演绎出年年五一节的盛装;

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权益必须得到尊重;

五一节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

这天浓缩了历史的风雨;

这天延续了劳动的故事;

这天是一面火红的旗帜猎猎飘扬;

劳动的大旗鼓舞人们前进;

劳动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从古自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2、《劳动者》:

你不善于说教;

生来就是做活的命;

不劳动浑身发痒;

连觉都睡不香;

你最懂得;

劳动创造一切;

金山银山;

那是汗水的结晶;

你手上的老茧;

换来明天的太阳;

田野瓜果飘香;

钢花飞溅煤浪涛涛;

你脸上皱纹;

刻着岁月的记忆;

苦辣酸甜;

酿成琼浆玉液;

你那双眼睛;

藏着智慧与聪明;

所有困难踩脚下;

顶天立地逞英雄;

你是创造者;

涂抹历史的辉煌;

名山丽水都敬畏你;

耳畔荡漾着《劳动者之歌》。

3、《五一劳动节畅想曲》:

站在红五月首端;

我想起二十一年前;

参加工作报到的日子;

凉风习习树枝摇曳;

滴落下来的是;

满地碎金婆娑斑斓;

沉寂的大地上;

顿时;

响起了我欢愉的歌唱;

回荡在爹妈心中;

回荡在蓝天白云之间;

阳光雨露春风;

这些哺育我成长的`乳汁;

沅水河洞庭湖白鱼潭;

这些教育我成熟的地方;

还有那北拐的故事;

铭刻在我心中直到永远永远;

再次步入学习的殿堂;

带着一个普通水利工作者执着的追求;

带着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

春播夏耘秋收冬天到了;

三年的生活丰硕的果实;

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

而如今;

站在不惑之年的门槛上;

真情实意地感受到;

劳动的欢乐;

劳动之歌;

令大地充满诗情;

任金秋点染画意;

劳动之歌;

篇6

肠道内蓄积毒素太多,肠道菌群失衡,就会引起诸如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就拿便秘来说吧:人体的肠道绵长且多褶皱,许多残余的废物滞留在肠道褶皱内,无法及时排出体外,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便秘。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宿便问题,中医认为宿便中所含的毒素是万病之源。也许您不知道,大便产生之后,如果不能在12~24个小时内排出体外,就会在肠道内腐烂变质,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大便在人体内停留时间一长,其中的毒素重新被肠道吸收,再次危害人体。所以,便秘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我们所熟知的大肠癌,就和长期便秘密切相关。

清洁肠道,一身轻松

人体中90%的营养靠肠道吸收,人体中必需的多种维生素是靠肠道有益菌合成,如维生素B1、B2等;肠道还是人体中免疫系统抵御外来致病菌的重要屏障。在肠道免疫系统中,能够阻止致病菌的入侵,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关键因素是肠道有益菌群。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毒素,被人体少量吸收进入血液后,可在肝脏内转化、解毒,对健康并无影响。但是,如果体内毒素长期蓄积没有及时排出,比如长期便秘,则可使大量毒性物质在人体内积聚,超出肝脏解毒能力,就会引起慢性中毒。

事实上,很多因素都会使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有益菌在种类、数量、活力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导致致病菌得不到制约而大量繁殖,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肠道问题。这些因素有:滥用抗生素、细菌污染、饮食不洁、过度劳累等等。

目前,排出肠道内毒素的方法不少,如用泻药,泻药虽能让便秘者立竿见影地排便,但吃多了会损伤肠胃,形成依赖,严重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反而还会加重便秘,同时使得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

低聚果糖是肠道内有益菌最喜欢吃的“食物”。低聚果糖有一个很明显的优点:它不能被人体的消化酶所消化分解,这样,未经分解的低聚果糖就能够直达大肠,为有益菌所利用。有益菌食用了这种食物后,会变得又肥又壮,迅速大量地繁殖,在肠内菌群中占据优势,从而抑制肠中有害菌的生长。低聚果糖安全无副作用,不但便秘问题得到解决,体内毒素得以及时排出,且能更新并改善肠内菌群环境,带给您的感受是一身轻松,精力充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毒”一身轻,肠年轻,人长寿!您希望体会这种感觉吗?

高纯度低聚果糖,谁都能吃

篇7

例一: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例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例三: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风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例四: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例一首句“白发三千丈”凌空起笔,突兀得简直不可思议,而这样长的白发竟完全是因如此之长的忧愁所生!可以想象诗人的忧愁是多么悠长。抚镜自视产生了奇特的想象使诗人得此神来之笔,直让后人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例二为南唐后主李煜被赵宋王朝掳去后所写。孤寂、悲苦的生活境遇与前期宫廷里的豪华奢靡、听歌看舞相比定有天壤之别,由此他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泪水难禁,愁绪万千。词人巧妙地将这满腔哀愁诉诸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淋漓尽致。

例三贺铸这首词极尽抒写怀人愁情之能事。你看他的忧愁,在地,犹如满地烟雾笼罩下的春草;在空,宛若满城随风飘扬的柳絮,似迷蒙连绵的黄梅雨。总之,满城满眼满天满地都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愁情。以此景喻愁情,含蓄美妙,叫人玩味不已,怪不得词人因这首词被誉为“贺梅子”。

例四作于李清照丈夫病死、国破家亡、被迫南渡之后,此时她的生活颠沛流离,凄凉困苦,这物是人非的忧愁何其重啊,就是用船也难以装载得下!荒唐无理地以船载愁,也算是词人凝重的愁思难以得到尽情抒发的无可奈何的计量方法吧?而每每读到此处,正是这种情理之外的装载让读者叹为观止。

四例作品都赋无形之愁以有形之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寓情于其中的景物的不同,四例作品在表现愁思的角度上又各具匠心:《秋浦歌》重在摹愁情之悠长,《虞美人》重在描愁势之汹涌,《青玉案》重在绘愁意之浓烈,《武陵春》重在状愁思之凝重。

篇8

会员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再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共同庆祝劳动节和青年节的到来,首先请允许我们代表公司、共青团组织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节日的祝贺!

火红的五月,迸发着激情。每一年的“五一”和“五四”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因为它赋予了我们作为一个劳动者应有的权利和自豪;赋予了广大青年要勇于肩负社会责任的历史使命感。灿烂的五月,散发着热情。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把我们的输油家园装扮的绚丽多姿;青年团员的蓬勃朝气使我们的输油家园活力四射。在节日的氛围中,我们在“团队、家园、旗帜”的感召下共同感受××家园的温馨。

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充满感动,××公司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所有员工汗水与期望。实施专业化管理以来,从实现五个全面提高到向七个突破的奋斗目标迈进,百里输油干线上不论严寒酷暑奔走着我们的巡线队员,环保前沿氧化塘的蓝天碧水倒影着水质化验员的身影,交接油计量队员工用自己实际行动兑现着稳控输差的诺言,为节约成本西一联的青年突击队奋战在清砂一线,滨海大站的青年团员硬是把“全国青年文明号”的桂冠捧回了输油家园。

作为输油家园的一员我因为你们感到骄傲,作为输油家园的管理者我为你们感到自豪。输油员工出于对输油家园的热爱,出于对“团队、家园、旗帜”理念的信仰为家园建设无怨无悔的付出着、奉献着,家园的成长、壮大都写下了你们耕耘的诗篇,“天津市劳动模范”、“大港区环保先进企业”、“三大消防先进集体”、“油田公司标杆单位”、“油田公司先进职工之家”、油田公司“青年文明号”等等一个个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璀璨、更加靓丽!,

篇9

什么是教学情境呢?教学情境是指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师环境)、景象(课文文境)、境况(学生心境),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教学。这个情境不是教学过程伴随的自然的情景,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的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或氛围,这种氛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设性和情感感染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情境创设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率。

1 创设质疑情境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被动接受,很少主动参与,很多创新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和扼制。这种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也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

情境创设中,质疑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境创设的内容安排要注意学科的系统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创设的内容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鼓励学生不强求一致、勇于创新、勇于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要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2 创设交流情境

青少年在这个人年龄段善于交际,好表现自己。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更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因此,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容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在这一交替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都得到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愚公移山》一课中,针对“愚公愚否”这个问题就可以创设交流情境,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学习。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老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有敢于争论的思想,变个人竞争为交流合作。

3 创设想象情境

“人类没有想象,犹如鸟儿失去翅膀”。是的,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想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人们根据小鸟飞翔产生想象,制造出了飞机。可见,想象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就不可能深刻领会所学的内容,也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语文素养,更无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例如,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想象。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第四自然段时,老师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①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②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③有感情地朗读。

篇10

   知情者向公安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提供证言,检举揭发肇事逃跑者,这也是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为了查明事故发生的情况,以便认定事故责任,依法作出处理,必须由知道事故发生情况的人提供证言。因此,凡是知道事故发生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供证言,对此,《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有所规定。主要是接受询问,必要时出庭作证,如实陈述。

    如果知道肇事逃逸者,证人更要迅速向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检举、揭发提供逃逸者情况:一是逃逸者的年龄、性别、衣着、面貌特征,逃逸车辆的车型,是大客车、小客车还是大货车、小货车等,二是逃逸车辆的颜色,是绿色、红色、蓝色、黄色还是乳白色等。三是逃逸车辆的号脾颜色、号码、文字等。四是逃逸车辆有无装载货物,装的什么货物等。五是逃逸车辆的车身上有无文字,什么文字等。六是逃逸车辆肇事的地点、时间和驶离的去向等。以便公安机关及早分析案情,布置力量,将逃逸者缉拿归案,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