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范文

时间:2024-03-14 10:4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

篇1

对于会计信息而言,可靠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会计核算要高度重视内容的真实有效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操作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很多,很难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给企业和社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投资者的正确的评估。同时,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也受到质疑。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诱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监督机制

1、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

1.1对会计信息失真涵义的阐述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如果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研究,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信息没有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主体的财务状况,对其生存经营的真实状态没有进行如实的描述,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原则。这一现象在相关财务工作中主要体现为:财务管理彰显混乱性、原始财务凭证不具备真实性、虚假报表较多、审计报表虚假等。

1.2对会计信息失真类型的介绍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而言,按照其自身的性质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会计信息不真实以及会计信息造假两种。对于会计信息不真实,其过失的产生主要源于财务人员的非故意的操作,从而导致会计核算中出现的诸多误差和错误。这类错误比较容易进行复查,能够进行纠正,具有显性的特征,通常隐蔽性不强;对于会计信息造假,主要是明知不正确而故意、有预谋地进行财务数据的造假,属于欺诈行为。

2、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2.1会计凭证出现不真实的情况

这种不真实的情况主要分为原始凭证的不真实以及记账凭证的不真实两种。针对原始凭证,体现在对原始凭证进行随意更改、伪造等,发票具有虚假性。也就是说,虽然发票是真实的,但是,开具的行为是伪造的,或者是需要进行发票的开具,但是,使用的发票是假的;记账凭证的不真实体现在:在不具备原始凭证的前提下,虚假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或者是记账要素中包含与原始凭证不相匹配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根据财务计划,对财务数据进行随意性的变更和调整。这些现象的发生,最终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由于它的隐蔽性较强,不进行深入调查,很难轻易被发现。

2.2收入存在不真实的情况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为转移、坐支收入。对于经营中发生的租赁、奖励等,不进行记账处理,使得收入出现失真的情况,导致资产的管理呈现混乱性,实际数值与账面存在差距,对自身的财务状况缺乏端正的认识,引发资金流失现象严重。

2.3会计信息出现造假的情况

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主要分为:第一,虚增盈利,隐瞒亏损。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往往出于夸大业绩、政绩用来兑现自己的管理酬金或获得升迁机会而采取这一做法。第二,虚记成本、隐瞒利润。企业为了延迟或减少应纳税金而采取这类做法。第三,虚列资产、低估负债。企业往往在接受资信评估或者接受贷款时采取这种做法,用以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粉饰良好的财务状况的目的。第四,账外设账,截留收入。“小金库”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为普遍的形式,也是每年财政收入流失的一大重要原因。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弱化了国家的宏观监督、调控的基础,而且造成了国家财富的巨额流失。

2.4缺乏完善和健全的监督系统

当前,很多部门的监督主要是由上一级的主管机构进行,但是,有效机构为了维护整个部门的利益,采取保护主义,致使监督力度不强。另外,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加之市场竞争激烈,使得独立审计的施行存在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隐蔽性更强,后果比较严重。

2.5披露的信息存在不真实性

对于财务工作,主要的内容就是对数据进行反映,但是,会计信息失真容易引发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主要体现为:首先,是对于财务指标分析缺乏真实性,尤其是在针对会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的时候,很多数据很难实现与时期数据核算方式的统一,很难进行对比研究。其次,针对会计处理方式和手段,没有遵守相应的规定,或者是为了少缴纳税收,或者是对不佳的财务状况进行掩饰,或者是为了赢取社会的信誉。在财务审核过程中,存在对会计科目不正当使用的情况,对会计明显进行虚报,最终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3、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3.1对客观原因的分析

(1)会计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不完善性。在会计原则中,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主要是指在财务工作存在不确定因素或者无法进行明确判断的时候,要高度重视谨慎性的基本原则,不能对资产和收益进行无根据的高估,也不能对负债和费用进行无端的低估。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法律法规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一些主体利益制度和体制的不健全,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表的粉饰,根据非法需求,进行利润的操作,对业务进行虚报,引发会计信息的失真。

(2)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没有形成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调控和监督机制。企业的自我约束十分关键,但是,仍需要完善和健全的外部监督制度加以制约。其中,会计事务所就是有效的监督形式。在我国,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是代表国家利益对财政、税务等进行主体会计信息的监督,但是,仍然存在缺陷。首先,在主体内部,其自身监督机制寻在不均如人意的地方。其次,对于外部的会计信息监督制度而言,很难实现监督方面的合力,主要源于不同部门都具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处于不同的考虑,很难将监督职能进行有效的落实。

(3)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对会计信息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科技发展迅速,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信息的失真埋下了更多的隐患。当前,无纸化的环境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传递效率提高。但是,也无可避免会引发人为失误操作的发生,诱发会计失真现象。对于网上的会计信息,虽然能够发挥有限范围内的共享,但是,有可能被黑客进行破坏,同时,也面临着网络病毒的影响,使得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面临挑战。

3.2对主观原因的分析

(1)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主要是由业务和思想素质构成。一些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与当下社会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素质不高,业务处理能力不强,对会计核算的规范了解不透彻、不全面,专业技能不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没有及时更新,加之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很多人将主要精力放在账务的记录方面,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对行业内的新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不多,无法形成建设性的财务管理建议,监督思想比较薄弱。

(2)对经营业绩进行粉饰,维护企业领导者的利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到利益的驱使,很多企业经营者企图对经营成果进行粉饰,实现对利润的掌控,将资产进行转移,甚至偷税漏税,目的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实际的经营中,企业领导者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进行掌握来控制经营者,鉴于业绩的追求,很多经营者在企业无法达到经营目标的时候,指使会计人员进行数据的作假。例如,为了减少所得税,采取隐瞒税收以及虚列费用的方式。

4、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4.1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1)注重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针对当前财务领域的现状,要不断吸收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可操作性、严谨性强的会计道德规范。要对会计诚信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注重会计的职业操守,对从业原则进行严格遵守。

(2)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要注重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形成终身教育的理念。要不断加强对财务人员管理和培训的力度,结合行业发展实际,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在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强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体讲,首先,要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思想和法制观念,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掌握和学习,保证会计工作能够达到规范性。其次,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积极引导,促进科学工作态度和工作观的形成,强调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再次,要尊重会计人员工作和职责的独立性,对其依法职责的履行给予积极的鼓励的支持,调动起工作的热情,切实提升工作质量,防止出现因为会计人员依法行事而遭受侵害和报复的行为。最后,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入优秀的财务人员。

4.2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1)重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形成较为健全和完善的法制制度和系统。要立足法制角度,对会计原则进行明确,对相关法律标准进行进一步确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归属、范围进行划分,实现对会计行为的有效规范。针对法律的形成,要对技术规范的可行性进行考量,综合发挥国家、社会以及主体内部的监督,在根本上提升监督的成果。

(2)重视对监督体系的建设。要加强监督体系的建立,切实加大执行力度。针对会计信息的失真,要发挥政府、相关机构的监督指导作用。要对监督体系中涉及部门的职责进行监督,保证其能够各自发挥职能。要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全面、详细、有针对性的监督方案和操作办法,强化执行。另外,政府要重视对相关审计、评估等机构的资质审查,促进行业自律,提高审计的水平,增强业务能力。针对会计领域的违法行为,要明确违法处罚的定性和定量的标准,给予会计人员以权力的保障,有效解决会计人员与主体矛盾。还有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发挥相关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保证责任到人。

(3)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顺利、健康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容忽视。首先,要在贯彻会计法的同时,加强财务法规司法权威性。一旦出现企事业单位、个人违法的行为,需要依法追究经济上和法律上的责任,有效维护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指使会计人员进行信息违法编制、伪造会计数据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不能放纵。针对会计人员,如果存在知情不报、虚报私舞弊的情况,除了要追究相应责任外,还要对其从业资格进行吊销,尤其是对于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机构,要从严处理,甚至吊销其从业资格。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保护,全面保护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财务人员。

4.3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首先,要重视媒体的力量,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这种方式成本不高,可以发挥事中和事前监督的作用。同时,借助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信息数据的关注,实现对会计信息准确性的监督。媒体的监督与司法和行政监督相比,更具广泛性和高效性。另外,注册会计师要发挥自身在理论上的优势,对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审查,发挥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监督。

4.4推行会计委派制,促进会计核算电子化的发展

当前,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其直接对企业负责,尤其是其经济、人事关系等都依附于其服务的主体。因此,在工作中,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都不得不按照领导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很容易出现违反法律和原则的现象,助长了不良风气。如果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有利于约束或杜绝当前不良的会计行为。随着信息化的加强,要促进信息化服务交换平台的建立,借助网络系统的交叉特点,对各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对比,在源头控制好信息的虚假性。同时,要加强对不同地域实时会计信息的处理,强化权限和加密管理,逐渐建设一支掌握计算技术、精通财务知识、懂得法律法规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曹兴.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5(08)

[2]陈彩云.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4)

篇2

关键词:部队会计 信息失真 原因及对策

部队会计信息是我国现代部队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指以会计学理论中的方法为支撑,对部队中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进而形成的用以科学、有效的反映部队资金价值运动的经济化信息。部队会计信息与军队的预算、物资采购、经费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部队经济效益的管理、部队资金配置的效率乃至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关于部队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的探讨就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有很多,通过相关因素的了解和分析可以改善当前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工作现状,具体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部队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部队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但是随着会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部队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都有待提高。不仅如此,由于部队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大量的工作也使会计工作人员压力过大,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的现象也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部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二)部队会计工作环境需要改善

部队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受部队内部环境和外部法律环境影响。

1、部队内部环境

规范的会计工作离不开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前提。当前我国部队的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同时上级领导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会计工作对于部队的重要性。在这一情况下,没有有力的管理作为支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很容易的出现。

2、外部法律环境

一方面,部队的会计工作环境与工作方式因其特殊性存在着无法调节的矛盾,导致部队会计工作中易出现漏洞。对于会计市场而言,商品和资金一直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因此在部队会计工作中搜集到的信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存在时间差,因此无法准确的核算,会影响准确性。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人员受利益驱使或迫于压力,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虚假报表也是存在的个别现象。

(三)部队会计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够全面

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原因是由于缺少健全的监督机制,同时部队内部的审计制度和控制制度并不十分完善。对于内部的监督,有些制度仅是停留在形式方面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受到经济、权利等因素的牵制,导致监督因此监管力度不足的现象也少有发生。

二、解决部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

从人抓起,是提高会计工作及信息质量的最基本途径。

(1)部队会计人员必须持有 《会计从业资格证》,对未持有的会计人员必须进行考核,合格后颁发资格证。定期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年检,对考核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进行暂时工作停职,进行学习。

(2)加强培训,有组织地、规范地对部队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做好部队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在加强会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计算机应用技能,以适应部队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强会计人

(3)提高部队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加强法纪观念、依法办事、杜绝一切违法乱纪行为。

(二)改善部队会计工作的内、外部环境

(1)内部环境方面,进一步完善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使会计工作得以规范化和科学化。将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责任制管理制,一方面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另一方面有效的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2)外部环境方面,部队方面贯彻执行我国的会计法规,了解我国部队的财务会计制度。政府方面还应该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部队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体系,使部队的会计资料、核算、收入支出等更加的科学、准确规范。

(三)加强和落实部队会计的监督管理制度

当前部队会计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存在一定的监督不严、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一方面,部队应加强监督力度,加大抽样样本数量、进行多次盘查,使会计信息的审计工作更加的规范、有证可循,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因此,部队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效力,不断完善。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广开言路,虚心接受监督与评价,要形成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风气,对部队的建设尽到一份应有的责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引发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落实、改进并完善部队会计工作,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同时部队和国家都应该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视程度,为部队的会计工作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我国的会计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苗柏东.公安边防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财经界,2009 (5)

篇3

【关键词】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根本原因;应对策略

一、引言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法》里面的内容,可以明确会计的资料需要具备准确性和完善性。这也是我国国企在当下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参考文献。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完善性的具备应当成为我国国家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会计法》能否真正的被国家企业所遵守和应用,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开展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策略,可以使得国企会计工作更加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得我国国有企业获得更旷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分析

(一)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使得国企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经理的待遇也在不断的调整,使得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经理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1]。但是国家始终没有给予国有企业管理经理的收入标准,以及企业管理层与企业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标准的制定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会计法》内容中的各项规定的执行过于形式化,没有正真的应用会计法管理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工作。并且很多国有企业经理是由政府官员直接担任的,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经理不需要依靠自身良好地管理水平获得这一职位,而是依靠“通人情,走关系”[2]。并且这些企业经理在谋私利,去社交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开销,通常也是从国有企业的资产中获取。这些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使得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日益加剧,造成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必然性。

(二)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一些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掌控者的利益在冲突

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如果真实有效,会使得一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者无法顺利的谋取私利,因此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真实性的保障工作较为困难。特别是会计信息所涉及到的利益不仅仅是企业通过正常的生产以及运行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也可能包含会计信息掌控者的私利[3]。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在一定范围提高企业的甚至是个人的经济收入,获取更多的外来资金,某些企业会通过伪造企业会计资金来获得个人投资人甚至是国家投资方向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国企会计真实信息也就被隐瞒。同时国有企业经理与会计人员可以同过职权对于会计信息进行直接的掌控甚至是修改,这会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经理或者会计工作人员为了个人私利,造假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发严重。

(三)部分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差

从管理理论上来讲,国家企业管理部门借助法律规章处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制定完善的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因为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如果不够严谨,会使得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利用法律漏洞,通过修改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谋取私利[4]。同时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缺陷,会使得会计部门在依照管理模式的工作过程中遇到障碍,缺乏完善的工作依据,从而使得执行工作大打折扣。同时,不够良好、规范的管理制度不能够使得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真正的明确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工作人员不能够自发的去遵守国家所规定的会计法律,不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这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始终得不到真正的改善[4]。同时,国家对于经济犯罪的会计行径所实施的惩罚工作与惩罚落实的力度的不够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由于对于有经济犯罪行为的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工作人员过于纵容,使得国有企业的风气收到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过度的纵容并不能换来这些通过违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群的悔改,而是会加深加剧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从而保障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

当下国有企业的企业经理的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无法真正的实行“政企分离”的工作。由此可知为了真正有效的改善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这一现象,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我国现有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从而保障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国家应当给予“政企分离”工作以足够的重视,根据我国的现状完善企业经理人聘用制度,促使企业管理人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凭借自身真实的能力担任企业管理经理,从而带领企业良好的发展[5]。同时,国家的企业管理部门应当对于国有企业经理开展定期的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详细记录,坚决辞退考核结果连续不良的国有企业经理,对于情节严重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免除其终身进入国家企业工作的权利,并且严厉的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此便可以有效的杜绝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的身份的特殊性,不思进取,而是通过讨好贿赂上级来获得晋升机会的现象的产生。同时可以有效的杜绝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国家企业资产搞腐败,有效的完善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减轻了我国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保障了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二)建立完善的、有效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使得国有企业会计工作有章可循

国家的会计管理部门明确指出,在完善以及提出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思考与会计信息所具有紧密联系的工作人员在伪造会计信息的这一过程中可能获得的各种利益。并且根据分析思考的结果,制定完善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或者企业法律法规有效的管理以及限制工作人员的职权范围,从而杜绝与会计信息有紧密联系的工作人员通过伪造会计信息而获取利益,从根本上预防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存在会计信息造假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公开的处罚甚至是辞退,确保能够使得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明确会计信息造假的严重性。通过国有企业严厉的、有效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确保对于违法工作人员的处罚远远高于不法行为所带来的利益,可以有效的保障会计法律法规的影响力以及震慑力[6]。造假会计信息的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付出的巨大代价可以对于所有的企业管理人员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

(三)完善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增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国家的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对现有的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迷失开展完善以及改革工作,不断的改善与明确国有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义务和工作责任,在明确会计职责的同时,根据国家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依照国家制定的法制管理模式开展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提升[7]。同时,建立良好、规范的管理制度,促使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真正的明确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保障工作人员能够自发的去遵守国家所规定的会计法律,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真正的改善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同时,国家应当加强对于经济犯罪的会计行径所实施的惩罚工作与惩罚落实的力度,以此确保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有经济犯罪行为的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可以使得国有企业的风气得到良好的改善。严厉的法律法规在惩处损害公共利益的人群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改善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从而促使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真实性。

四、总结语

探究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首先应当进行对于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分析,可知: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使得国企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一些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掌控者的利益存在冲突,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差。依照这些问题探究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应对策略:完善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建立完善的、有效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使得国有企业会计工作有章可循以及完善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通过对这些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应对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国有企业树立清廉的企业风气,保障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可以使得国有企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从而促使我国经济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黄娜.管窥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J].企业导报,2014,24:177-178.

[2]罗瑞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5,25:1.

[3]李瑛,罗渝华.试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J].企业导报,2012,03:112-113.

[4]陶飞.公司治理结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5]康萍.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

[6]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原因 对策

会计信息, 是指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及其对有关会计数据进行的解释说明。“会

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会计信息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信息对提高社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尽管会计信息质量如此重要, 财政部监督监察局也研究制定了《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指导意见》。但是不论是财政部公布的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结果, 还是国家审计署每年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均显示: 目前中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危害

1.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给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而且助长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行为发生,增加了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成了一项关系到建立良好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一、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 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第二、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这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第三、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第四、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给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而且助长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行为发生,增加了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成了一项关系到建立良好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它使国家决策者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制定的宏观调控措施不利于施行,不但制定的政策不具有可行性,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第二、它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制定的决策方案严重失误,甚至数以万计的企业步入亏损或濒临倒闭的困境。第三,他使社会公众因会计信息失真而投资失误,造成投资者血本无归。第四,它使造假和欺骗之风继续蔓延。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已达到了严重危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地步了。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究

会计信息失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规范尚不完善

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比如: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由于忽略了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信息,而使得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所出入;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如果资产估价低于真实成本,负债估价高于实际金额,可能的收入在将来实现,可能的损失在将来不发生,加上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及时,这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等等。所以,许多会计原则在具体应用时往往会出现些偏差。同时,由于已有的制度法规都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不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滞性”,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2.2会计工作监督体系不完善

会计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的监督者,目前,我国缺乏健全的会计信息监督机制,导致会计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给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首先,我国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的主体主要为注册会计师。然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注册会计师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一些企业的利益诱导下,很多注册会计师帮助企业隐瞒会计造假行为,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不进行披露,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问题。近些年来发生的“绿大地”以及“万福生科”事件就是典型。其次,我国的会计监督部门,例如税务、财政、工商等部门,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往往都是出于自身的职能角度,导致会计监督存在很大的空白部分。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出于种种因素考虑,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采取放任容忍甚至包庇的态度,这些都为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条件。

2.3 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专业素养、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我国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够过硬,业务操作能力比较差,在实际的会计财务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疏忽和错误,从而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失真的情况。另外,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处于企业管理层的压力,或者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难以自控,利用职务之便主观上从事财务造假、伪造信息等活动,导致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分析

企业会计数据失真,会计核算混乱,是会计监督工作弱化的具体表现,必须采取迅速有效的对策予以根治。近期财政部门将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作,结合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进一步提高会计监督的层次和效果,形成以监管合力为前提的高效会计监督机制。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此,研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

3.1加强法制建设

这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措施。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如现在试行中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在确认制造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考虑的重点集中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会计信息失真谋取利益。我国原《会计法》由于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会计人员,没有找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新《会计法》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并促使其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诚然,即使对于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再完善,但是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到位,或者疏于对违法行为的检查, 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有增无减。因此,在制定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不仅应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还会因为造假行为而倾家荡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在构建一套高质量且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指导下, 由财政部会计司牵头制订的新会计准则经过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 现已, 并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在上市公司试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 1 项基本会计准则、38 项具体会计准则和 2 项指南。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可能钻会计政策的空子而进行利润调节的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 如明确规定个别资产项目( 比如固定资产) , 资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避免上市企业将资产减值准备当作盈余管理的工具等,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3.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具体是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首先,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做到专业知识丰富扎实, 专业技能精通熟练, 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为企业的所有者、主管经营者和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反,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 就难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其次, 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热情、保密守信, 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自律、自重, 依法理财。此外, 更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不谋私利, 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何种情况, 时刻坚持“以德治企”的原则, 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 反之, 则很可能因图谋个人私欲, 编造、篡改会计数据, 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3.3实施会计核算委任制, 加强企业内部的异体监督力度

加强审计机关对企业的审计, 并且使审计不受企业负责人的控制, 使审计工作能够独立公正地进行,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声誉是经营者和职业企业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声誉有利于经营者和职业企业家的发展, 而劣迹斑斑的声誉记录则很可能使他们被逐出经理人市场, 甚至毁掉其事业。因此, 对经营者和职业企业家, 要由有关机构定期对他们的业绩、行为进行考核, 评定其声誉并记录在案。对于他们的劣迹要随时公布, 迫使他们放弃短期行为转而追求长期利益。这两种措施有助于较好地防止企业负责人及经营者制造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在委任财务总监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逐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委任制核算制度。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养, 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 使会计与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会计服务机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又能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失职的会计人员,会计服务机构将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处罚, 这既能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又能切实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宋慧敏.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采取的措施[J].农业经济, 2006,( 5) : 73.

[2]许明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中国[J].农业会计, 2006,( 5)。

[3]金鑫.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初探[J].林业勘查设计, 2006,137( 1) : 85- 86.

[4]马忠华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和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11)。

[5] 戴郡成.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 现代交际. 2013(10)

篇5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解决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前言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关系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债权人、投资者等经济利益群体,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公共产品”,与国家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密切相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对于我国市场经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必须有效地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一般都包含了两种含义,第一,企业的经济现实或全貌没有通过传统的会计程序来全面地进行展现。第二,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没有严格遵守会计规范或者会计准则,出现了舞弊或者错误等形式。这可能是企业会计准则本身不完善或者会计方法具有可选择性,亦或者是由于企业主观意识导致。所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报告被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粉饰的结果,具体表现为:避重就轻、披露不完整、选择会计政策、核算随意变更、伪装、包装等。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会计处理失真与会计事实失真;会计处理失真通常会在报表与会计账簿上进行反映,主要是指在会计处理中所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事实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不真实而导致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第二,非技术失真与技术失真,非技术失真是会计人员知道什么地方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但是为了某种利益而故意为之;技术失真则是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出现严重的失真。第三,监控失真与内部失真。监督失真是指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审计监督部门失职;内部失真是指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法人在处理、获取会计信息时出现的失真。

三、如何有效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1.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的模糊性

应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类似经济业务处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和多样性,尽可能减少会计人员人为估算、职业判断的范围。同时,坚决执行会计制度,确保资金规范使用。企业各项专项资金、公用经费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无滞留、挪用、挤占现象。严格会计核算制度,学期初企业各部门进行会计预算,严格按照会计预算进行资金使用,及时报账、对账、领表和报表。实行收费审批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执行。各项内容规范合理,档案齐全;无乱收费、乱支出现象,经得住各级检查审计。

2.强化能控,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要有效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加快企业会计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监管机制。做好以上工作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会计、选聘、委派制度,并逐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践工作证明,这对有效提升会计管理水平效果明显。但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防止资金挪用、平调,确保资金所有权、收益权、处分权不发生改变。同时,坚决执行会计制度,确保资金规范使用。企业各项专项资金、公用经费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无滞留、挪用、挤占现象。严格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按照会计预算进行资金使用,及时报账、对账、领表和报表。实行收费审批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执行。各项内容规范合理,档案齐全;无乱收费、乱支出现象,经得住各级检查审计。

3.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应该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企业会计的输出结果造成了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观念,第一,应该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企业的会计工作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体系。第二,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会计人员专业技能、职业知识高低所决定,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继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第三,应该具备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保持良好信誉,遵守公共道德,采用适当的自我约束规范。第四,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具备高风险管理能力。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和明确的理解力,基于整体出发的角度,保持职业的规范性和谨慎性。

参考文献:

[1]刘臻,刘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6).

[2]吴裕华.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3]刘忆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1).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外部因素 会计信息

中国的民营企业产生于特定的短缺经济时代,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重要推动力量的同时,长期困扰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民营企业是否存在?若存在,是否呈现出与上述企业相同的特征和原因?本文拟在自己对民营企业进行多年的审计以及财务咨询业务中,发现了上述问题在民营企业确实普遍存在,并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的作用及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实现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信息共享的商业通用语言,它承载了利益相关者所需要掌握或了解的日常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等一系列信息。会计信息是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分配的依据,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详细介绍了会计信息在目前民营企业中的状态,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并分析了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现状

本人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和财务咨询业务多年,发现目前处于中小型规模的民营企业仍占多数。为了逃避税收或者银行融资等的需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部分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在IPO过程中,调整增加利润、补交税款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普遍。那么,在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背后,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同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呈现一致的特征?这需要探究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公司管理甚至宏观管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差异性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从外部因素的角度分析民营企业会计失信背后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差异性特征分析

长期以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并一直尝试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期产生的原因。比如,国外多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如Arthur Levitt(1998)以“数字游戏”为题指出:许多公司的会计报告游走于合法与非法边缘的灰色地带,会计原则被滥用,经理人员美化账面,使盈余的报道反映管理阶层的愿望,而非公司营运的实际绩效……国外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管理层角度进行的失真动机剖析。在国内,徐晔、谭劲松、吴联生、杜兴强(2000、2001、2002)等也分别从会计准则的偏差因素、会计规则执行人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以及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以及伦理道德的变迁落后于经济制度的变化等角度进行了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

实际上,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致使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委托-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在治理结构方面,家族式治理是目前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的主要模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这一点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更为明显。即使在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虽然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委托关系具有强烈的私人关系色彩,人多半都与委托方具有特殊的私人关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制主体不同,会计信息也不仅仅是经营者盈余管理的需要。

由于以上因素,民营企业会计失真的主体动机就与其他类型企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始作俑者常常被指向经营者,认为由于会计信息作为利益分配的依据是考核经营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依据,人力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常常对企业剩余总是握有相当的“自然控制权” (张维迎 , 1995) ,也正因如此,经营者才常常得以违背企业经营现实,制造和披露虚假的企业会计信息,并借此为自己牟利而损害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不同,它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而且委托-关系中存在着私人关系。这种现实,必然导致会计信息更多地受制于所有者。这是因为,虽然经营者负责提供会计信息,但是,经营者的存在价值以及其自身的商业价值观念,都是为所有者服务的。因此,所有者才是会计信息的实际提供者。作为企业所有者,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比如减少纳税和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等,这是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客观来讲,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民营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息息相关的,但是,政策上的不平等以及外部需求主体管理方面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因为会计信息在发挥利益协调功能的作用时,体现出同一般商品同样的属性,受供给和需求规律的影响,其质量由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双方共同决定。会计信息的生产源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需求主体的行为必然影响着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状况。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就是用户的需求水平和提供者的供给水平经过多次博弈,实现某种利益均衡的过程(杨世忠,2007),所以需要分析需求因素,尤其外部需求因素来剖析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三、 基于外部原因的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剖析

(一)税收政策不平等和税务部门征税政策的影响

目前,从我国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的设计上来看,尚未贯彻对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大多数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都无权享受。不仅如此,民营企业还要应付多个部门,承担着多而杂的收费项目……在上述背景环境下,降低繁重的税赋负担成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发展初期和小型规模的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动机。很多的民营企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编制多套会计报表,向税务部门报送的大都是微利或亏损的会计报表,用以达到逃避税款的目的。

另一方面,针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税务部门往往采取了放弃监管的做法,尤其对于小型民营企业,主要采取“核定征收”等其他措施实现本部门的职能。所以,从外部监管的视角来看,税务部门这种状况使得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缺乏有效地需求,从而也缺少应有的监督。

(二)信贷政策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限制、规模偏好以及行业偏好,导致虚增利润

目前,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上对民营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歧视,形成了一定程度信贷融资壁垒,民营企业资金短缺,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面临着银行信贷政策方面的歧视,民营企业如何获取所需要的资金,就需要在资金实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各个方面突显出明显的优势才能获得可能的资金支持。所以多数民营企业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就采用了粉饰会计报表的做法,向银行报送的是夸大资产规模的资产负债表、虚增销售额和利润的损益表,以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的现金流量表等来显示企业综合经营业绩,以便获得可能的银行贷款。

(三)政府其他监管主体会计信息需求的不确定以及监督缺位导致民营企业信息失真

从现实来看,除了税务部门外,对民营企业进行监管部门可谓繁多,如工商、财政、物价、民营企业协会等各个机构分别对民营企业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但由于各部门信息相互独立,尚未形成有效的会计监督合力,导致真正需求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并能进行会计信息有效监管的部门并不存在。同时,通常被誉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看作是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鉴定者和守护者,但可惜的是目前社会审计业务尚未普遍到民营企业,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致使注册会计师监督作用不能发挥。

可见,政府各个监管主体尽管有着监管责任,但却没有从会计监管的角度形成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监督缺位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民营企业信息失真。

四、解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信用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提,而会计正是维持信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诚信同样是民营企业降低交易费用,引导其持续发展的关键。解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外部需求和管理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外部因素分析,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

(一)加大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要想解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要在政策上更加公平。特别是在信贷政策上,目前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环境仍不容乐观。只有完善激励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多方面,为民营企业会计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民营企业在信贷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才能避免因此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在税收政策上,对民营企业实施平等的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的公平和优惠,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民营企业机会主义行为。

(二)优化政府各个部门管理职责,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要想实现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必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政府各个部门要建立完善有效、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力度。同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职能,推行民营企业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签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会计管理行为,使注册会计师成为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客观公正的外部监督主导力量。

(三)建立以法律和道德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以法律为主导的激励约束机制,法律需要明确规定对民营企业会计诚信的优劣进行激励和处罚。同时,建立以道德舆论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民营企业会计诚信纳入到评级机构的数据库中,供社会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查询。对于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将其失信状况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披露,迫使违法失信企业为其失信付出代价。当违反法律的成本大于违约带来的收益时,民营企业就会对违约成本和由此而带来的可能收益进行权衡,进而采取守法策略,避免会计信息的虚假。

参考文献:

[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著.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陈少华,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3)

[5]杨世忠,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关系分析,会计研究,2007(4)

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主要原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064-01

引言

很多企业在对财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记录的信息都是不全面甚至不真实的,进行会计汇总的时候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经常会有会计信息虚报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企业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大型企业由于是由多个子公司构成的,所以对财务信息汇总就变成了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就很容易出现漏报或者错报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为了自己利益对报表做手脚的现象,这些情况都使得财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会计信息的失真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对策。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1 会计制度不完善

我国会计制度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工作的细节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会计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可以运用多种处理方法,有的会计人员会利用和企业不相关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无疑会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而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这很容易使得违法行为有机可乘,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1.2 监督机制弱化

完整的会计监督体制应该包括企业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监督部门并没有严格发挥作用。企业内部的监督体制大多是不健全的,这就使得内部管理非常不规范,进而使得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现象。而政府监督的监督力度明显没有充分发挥,财政、工商管理以及税务局之间缺乏沟通,并没有真正做好监督工作,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问题往往不够重视。社会监督的管理体系以及收费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非常有限,监督作用得不到发挥[1]。

1.3 会计人员责任意识差

企业的会计人员责任意识差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容易受到利益的驱使而出现造假账的现象,或者是由于本身对工作的疏忽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面对复杂庞大的财务信息处理时不仔细就会出现漏报或者错报的现象,而如果利用不规范的方法对财务的数据进行处理也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1.4 人事管理体制不完善

会计人员依附于企业,是由企业负责人直接聘任的,他们的工资、住房等切身利益掌握在企业负责人手中,只能惟命是从,否则会遭到排挤、打击报复,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境,从而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2.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工作人员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法规,不能对会计工作进行估计,保证做到会计处理的过程规范[2]。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科学的会计准则,每一项会计相关的制度都应该保持一致性。要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进行控制和防范,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岗位轮换制度,为会计信息的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强化监督工作

要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建立企业内部的内部监督工作,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必须要落实监督工作,承担起监督工作的责任,要最大限度发挥监督作用。企业的内部监督工作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整体情况都应当熟悉了解,对于财务流程更是要重点掌握。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了财务问题一定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如果一旦发现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一定要找出有力的凭证及时制作出真实的财务信息。而财政、工商管理以及税务局之间一定要加强沟通,做好政府监督,使政府监督的作用得以发挥。除此之外,作为社会监督的会计事务所一定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给企业创造出真实的审计材料。

2.3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

为了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一定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3]。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可以建立奖惩机制来强化会计人员的工作。对于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员工可以给予薪资奖励,对于不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工作的人员要进行严厉的惩罚。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但可以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减少弄虚作假的现象,使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2.4 完善会计人事管理体制

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使会计人员隶属上级财政部门,工资、住房等一切待遇不再由企业控制,使企业负责人缺乏造假的“支脚”,使会计人员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正确处理会计事务,放心大胆地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结语

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企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首先就是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其次就是强化监督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同时加强社会监督以及政府监督;第三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只有每一个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就是完善会计人事管理体制,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的会计工作顺利进行,进而使企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代桂仙,女,1970年出生,山西省太原市人,太原市财贸学校讲师。

参考文献

[1]武晓成.浅谈会计信息失真根源与治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5(35):77-78.

篇8

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不仅要向资本提供人提供易于评价企业管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还要向现在的和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还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的客观公正是有关各方面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的灵魂,失真的会计信息遗祸无穷,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状况却相当严重。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原因

(一)企业会计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多数企业对收入,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不需要开发票的收入不入账,这方面服务性行业尤其严重,譬如有的餐饮企业干脆直接暗示客人,不开发票,可以去掉餐费零头或送饮料。也有的大型企业的非生产性、非经营性收入不据实入账,而私设“小金库”。 或者为了少交企业所得税而各处筹措发票,虚增成本、费用。

2、不少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管理者通过会计做假帐来粉饰会计信息,以达到其特有目的。会计信息失真的著名例子国内有“琼民源”、“银广厦”等,国外有“安然”、“阳光”等,其造假程度之深,为害之大均令人惊讶;当前会计信息的作假手段也层出不穷,从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有不规范不合理合法的现象存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近90%的企业会计报表失真,资产不实、利润虚增。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挑战,也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

(二)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的不完善、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

(1)会计制度不完善使会计舞弊有机可乘。

会计制度是一个多重的、系统的“博弈”的结果。理想的会计制度应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双方愿意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企业违反会计制度而得到的好处与所付出的高昂的代价相比,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现象、经济业务不断出现,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完全建立,使得会计准则制定与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差”。由于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客观上为会计舞弊提供了空间。“琼民源”事件的教训导致了中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产生,便是典型的例证。 这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2)会计的监督职能偏弱、审计监督制度不足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目前,《会计法》确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虽然为会计监督的具体内涵及其实现方式赋予了新的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的监督职能远远弱于其核算职能。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包括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政府审计由于编制、人员限制以及职能的转变,监督重点由原来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因而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所弱化;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使其对会计监督难有成效。近20年来,我国社会中介机构有了长足的发展,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社会审计的主力军,承担的审计任务愈来愈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有社会审计的“灵魂”之称的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法律法规制度的“软约束”。国内法制环境的不完善或个别地方个别领域“人制大于法制”的现状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

(4)很大一部分会计信息失真是为了偷逃税款,目前,我国企业税负率偏高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尤其对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

(二)企业管理层的短视行为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

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来看,我们在现实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结果理性”,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利润、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评价指标;如大中型国有企业负责人过于强调在其任期内做的结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不问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

(三)特殊国情导致情商高、智商低的会计人员上位,智商高、情商低的会计人员让位也是会计信息失真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中国是“熟人社会”,过于注重人际关系,导致情商高、智商低―业务素质低、办事圆滑、不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办事的会计人员上位,而所谓智商高、情商低---严格坚持会计准则不懂通融的会计人员让位,致使会计的核算职能得不到严格地贯彻执行,监督职能更是纸上谈兵。结果,宵小之人得到升迁,真正有才能、具操守的会计人员受到排挤,必然导致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不规范。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策

(一)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要治表治本宏观微观两手抓。从外部来说,要净化外部环境,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完善法规;从企业内部来说要加强会计控制建设,从管理层抓起,抓好源头,并要提高财会人员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标本兼治。

1、从外部宏观上看,首先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信誉等级制度。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体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管。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确定固定的机关,根据企业的会计质量、财务管理水平等情况在一定期限内把企业评定为若干个信誉等级并予以公布,这样既可加强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又有利于企业良性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的中介机构普遍存在风险意识淡薄、执业工作粗糙等问题,因此,要想保证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质量,首先中介机构自身要本着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水平;其次,作为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如财政部门、证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要真正担负起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责任;第三,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 完善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制度。 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生活的卫士”在国外企业经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远未充分发挥,业务行为缺乏统一规范。

2、从内部微观上看,企业可通过加强会计控制建设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1)加强会计控制,优化会计控制的环境。具体来讲,就是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出一套使经营者在获得激励的同时又受到相应的约束,以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机制。激励与约束的有效结合,将使经营者行为与所有者目标实现最大程度的一致。企业所有者应制订有效的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两者利益尽可能趋向一致,只要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不但所有者,而且经营者也会得到较高的报酬。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就没有必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实行会计委派制我国某些地方试行会计委派制以加强会计人员的统一管理,强化会计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目前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大的民营集团公司很适合这点。

(3)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以杜绝因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原因导致的会计控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首先,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会计初、中、高级专业资格考试,考出来的报销学习、培训费用,职位升迁时优先考虑。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熟悉法规,具有高超的会计业务水平,更要具备良好的操守,真正与企业共命运。因此,财会人员需要不断充电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前提条件。

1. T淑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财会通讯》,2003年,第12期,第30页:

篇9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管理 成因分析 应对策略

一、前言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中数据的准确性,而财务报表又是企业经营决策制定的基础依据,会计信息如果发生失真现象,将会对财务报表和企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影响了企业正常决策的制定。基于这一认识,必须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成因,做到深入发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

从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凭证失真

原始凭证作为会计信息的基础信息来源,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有些原始凭证准确性不够,或者存在拼凑的迹象,成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

(二)会计账簿过程失真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原始凭证是形成会计账簿的重要基础文件。由于原始凭证是账簿的基础,原始凭证一旦失真,将会导致整个账簿出现失真。基于这一认识,会计账簿失真成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

(三)会计报表失真

会计信息为会计报表提供了基础信息,会计报表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会计报表失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以会计报表失真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四)信息披露失真

信息披露失真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不准确,将会给投资者以极大的误导,不但不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还会给投资者带来严重损失。所以,信息披露失真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市场的稳定。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来看,其具体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从企业内部角度分析

1、内部监督不力

由于企业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导致了财务管理中对待会计信息监督力度不够,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方面难以保证,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在会计信息真实性方面难以有所保证,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3、企业管理者受利益驱动

出于粉饰业绩的需要,企业管理者会主动篡改会计报表,造成会计信息的人为失真,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企业披露业绩的真实性。

(二)从社会环境(企业外部)角度分析

1、缺乏外部监督机制,整个监督体系无法正常运作

对于会计信息问题,除了企业内部控制之外,外部监督体系还不健全,普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实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全面监督。

2、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缺乏有力的惩罚

由于在企业之间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关注度不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频率较高。

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应对策略

为了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们应结合会计信息的影响因素,制定健全的应对策略,全面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1、重点构建内部监督体系,发挥内部监督的积极作用

企业应从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入手,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实现会计信息的有效监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根据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会计人员能够学会鉴别会计信息的真伪,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加强外部监督

1、国家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

为了有效应对会计失真问题,国家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发挥监督管理作用,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能够满足要求。

2、加强社会专业机构的监督

考虑到社会专业机构的专业性,只有发挥社会专业机构的专业能力,有效监督并鉴别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达到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3、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企业存在的恶意篡改会计信息的问题,应从法律角度入手,在加大法律宣传的同时,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查处,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现实存在的。考虑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我们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有效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会计准则改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王艳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3]朱晓妍.ERP系统的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4]陈春艳.会计准则变迁、会计信息质量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篇10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7-0072-02

会计信息反应着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影响着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从微观上看,会计信息影响公司的融资,经营,投资活动,从宏观上看,它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最基础的数据,影响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从而对营造一个大的宏观经济环境起到不可或缺的影响。所以,在现今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于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主要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原因,二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客观宏观环境。

1.企业内部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导致公司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在公司的利益实现时期上有不全一致的期望。经营者对公司的管理往往有一定时限,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时,会有短视行为的发生,即希望在短期内做出一些优良的指标,而忽视公司的长期的盈利能力。拥有公司经营权的管理者,会利用其职位之便,要求或者迫使相应的财务会计人员按照其既定要求,来修改会计信息,使其在相应时间内达到一个既定的状态。而此时,若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就不可避免了。

(2)公司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从专业素养来说,由于会计制度的繁多性,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对现有的准则做到最基本的掌握。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基础知识不牢靠,缺乏足够的培训,使会计信息没能得到正确的反应。再者,会计制度本身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吸收新的制度与理念,来达到合理反应经营主体会计信息的目的。

从职业道德素养来说,会计从业人员应具有客观公正反应会计信息的品质,不受其相关领导对于其对会计信息的反映的不合理的要求。然而,在现实的体制中,会计人员往往会妥协于相关经营者的诉求,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给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必要的危害。

2.企业外部原因

(1)会计的准则,制度还有待改进与完善。会计的准则是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地去完善,已达到其公允地反映经济实体的。而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准则上尚未规范的情况,这就给了会计从业人员一定的空间去“发挥”,钻制度的空子,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条件。

再者,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对于很多大公司,其造假带来的利益,大大地超过了其处罚的金额。造假成本的低廉,从而使得更多的公司感冒此小风险而获利。

(2)外部监督作用没能得到很好发挥。首先是政府部门的监管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无法规范到日常经营的活动的程度,并且大部分监督也来自对国有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监管的范围有限。再者,对于外部审计来讲,其工作的客观独立性也收到一定的挑战。有时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简化某些必要的审计程序,忽视了某些账户的风险;或者更加恶劣的,为了不丢失审计客户而妥协于其对会计信息的陈述。这些,都是外部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失信于委托者的表现。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提高对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

对于在企业里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其对于会计的理解与操作应该达到相应的水平。这是从最基础的方面提出的要求。再者,公司应当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让财会人员不断地巩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扩大其知识储备,以应变日益繁复的经济活动。同时,还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做到与时俱进。

2.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企业内部的监督大部分来自内部审计。要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下功夫,保证其必备的独立性。这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直属于内部审计委员会管理,并且内部审计委员会对于公司的信息有一个独立的报告渠道报告给董事会。这样,内部审计部门才不会受到财务总监及其他领导部门的威胁,保证其独立性,从而对公司的经营的有效性,财务报表的合理性提供应有的监督与保障。

3.会计及惩罚制度的完善

由于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会计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进步中,实实在在的会计处理方式并不能满足对会计信息的描述。做到以原则导向为基础,以规则导向为补充,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精髓,以不变应万变。

再者,应从法制上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的造假欲望。

4.加强监管部门的约束及监督力度

国家财政部门,税收部门以及工商等部门,应做到良好的沟通,即使反馈其信息。再者,要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法律监管,控制企业会计造假的动机。

对于外部审计部门来说,要保证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专业的胜任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外部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审计客户的信息发表意见,必定应保持其形式上以及实质上的独立。比如说,注册会计师不持有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在精神上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公正判断,独立分析。此外,也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落实国家制度。

[1]于博.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控制与防范《现代商业》.

[2]秦小华.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经济研究,2011.11.

[3]周鑫.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经济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