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学范文

时间:2024-03-14 10:4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生物生态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生物生态学

篇1

[关键词]微生物 分子生态学 RFLP DGGE Real-Time PCR

[中图分类号] Q938.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267-1

0引言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利用分子生态技术手段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生态学基础理论问题。

1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常用分析方法

1.1寡核苷酸探针检测

该方法利用目标核酸序列与特异性探针特异性互补的特点,检测荧光标记的特定DNA序列[1]。探针为一段特定方式标记的核酸序列,具有较高灵敏度。做种群鉴定时选用DNA制备探针,利用cDNA避免繁琐的克隆程序,确保探针与种内全部菌株杂交。除此之外,cDNA探针若具有表型特异性,则可检测某一特定表型是否存在。

1.2 DNA-DNA杂交

DNA-DNA杂交针对微生物整体基因组的重组[1],为检测DNA序列相似性提供可能性。该方法基于高温双链DNA解链、低温复性与碱基配对可转移的特点,通过温度等条件控制形成杂交DNA,检测其杂交率。由于来源不同的两条DNA单键难以配对重组,DNA杂交率可用于估计序列相似度。

1.3 16SrRNA序列分析

该方法在微生物分类学研究中最为常用[2]。微生物16SrRNA基因由保守区与可变区构成。可变区具有种属特异性,不同种属微生物间存在较大差异;保守区为所有微生物共有基因序列。微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序列基本不变化,因此可根据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引物,或根据可变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定引物,从而分析不同微生物的进化距离及亲缘关系。

1.4 编码蛋白质基因

该方法利用基因序列控制合成蛋白质[3]。微生物代谢过程实质为生物酶催化作用下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同功能微生物的催化反应酶具有一定特异性,因此编码功能蛋白的基因不同,主要用于研究特定功能微生物,尤其在毒理学方面。

2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常用技术

2.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在RFLP分析过程中,以所提取的微生物DNA为模版,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微生物16SrRNA序列,将其连接到载体,转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通过挑取克隆子,进而获取质粒DNA来实现克隆文库构建。不同微生物DNA序列不同,进而酶切位点不同,因此利用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可得到长短不一、数目不同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得到呈现多态性的图谱,进而获取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信息[4]。

2.2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

DGGE是一种检测DNA突变的电泳技术,根据DNA在不同浓度的变性剂中解链行为的不同而导致电泳迁移率发生变化,从而将碱基组成不同的DN段分开。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检测极限低、速度快;②结果准确可靠;③无需微生物的培养;④可同时检测多种微生物。但其存在以下局限性:无法获取样品中全部微生物DNA,而DNA回收率越低,重复性越低;不均等扩增造成结果代表性低;敏感度较低,采样和样品处理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2.3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

Real-Time PCR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标记跟踪PCR产物,实时在线监测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分析产物,计算模板浓度。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利用扩增产物数量与荧光信号强度成对应关系的原理,实时检测PCR反应进程,避免了终点定量重现性差;②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安全、简单,可避免产物被污染;③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与精确度高;④可实现多重扩增。其缺点在于无法对不确定对象进行分析。

3结论与展望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克服了传统培养法的不足,为全面掌握微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可能。若将各方法结合,以便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可更好揭示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影响,预示环境变化趋势,为从微观方面改善环境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杨霞,陈陆,王川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在细菌分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2):55-60.

[2]邓小宽,张新宜,田敏.现代生物技术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6,27(4):164-170.

篇2

    一、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应从“还”字做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倦。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每节至少有 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

    2、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3、让学生参与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

    4、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及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即把“时间、提问权、评议权、工具”还给学生。

    总之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上一台阶,达到“师生多向互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而老师在收集处理学生提供的信息的水平上,通过“重组”,完成更高水平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二、新课程改革的第二步应从“创造性使用教材”做起,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具体做法如下: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自制生物课件,网上下载有关生物图片,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生命的生理过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模式,单纯地*教师讲解,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很有道理。如运用电脑的动画功能模拟尿的形成的生理过程。先画一个肾单位模式图。用几种颜色的小圆点分别表示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画面显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几种颜色的小圆点不断从肾小球里滤出来,形成原尿向肾小管流去。在肾小管的不同段形象显示原尿的重吸收过程,大部分代表水、无机盐的小圆点和全部代表葡萄糖的小圆点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而代表尿素和尿酸的小圆点以及少量的代表水分和无机盐的小圆点则继续往前,流入收集管中形成终尿。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看清楚各种颜色的点的来龙去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代谢废物是从组织细胞里来的,由血液运送到肾脏,在肾脏这里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这些动画是用Animator Pro制作的。

    即通过媒体结合显微演示,使微观生理过程变为宏观生理过程,学生再加以观察、思考,符合人的认识思维过程,这样比单纯的讲授生理过程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开展媒体组合实验教学,不仅学生学得透彻,而且教师教得得心应手,使我们的生物显微实验教学如虎添翼,达到了新的水平。实践证明,发挥媒体组合优势,能大大增强显微实验效果,从而使生物实验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3

关键词: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生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濒危机制

中图分类号:Q949.776.4;Q948.1;Q948.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4-3364-03

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别名坚龙胆、苦草、青鱼胆、蓝花根、炮仗花等,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 L.)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云南省的道地药材,主要分布在海拔1 100~2 800 m的山坡草地、林缘及稀疏灌丛中,以地下肉质须根和茎叶入药[1-3]。滇龙胆草为提取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的主要野生药用原料之一,是中国药典上龙胆药材的原植物之一。研究表明,龙胆苦苷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降压等疗效,对保肝、健胃、利胆有很好的功效[4-6]。

野生的滇龙胆草自然更新能力较低,加上人为过度采挖,在自然状态下仅有零星分布,物种已陷入濒危境地,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三级)和云南省10种重要的濒危药用植物之一[7]。

迄今为止,对滇龙胆草的研究多停留在探讨其药用部分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层面, 而对其生长发育特点、生境类型和繁育特点等生物学特性的报道较少。针对于此,试验开展了对野外生境下滇龙胆草开花物候期观察和生境调查,初步掌握了其生长发育、繁殖特性及致濒机制,旨在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滇龙胆草资源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分别在2007~2011年,对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临沧市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生长的滇龙胆草进行了连续5年的实地生态学、生物学特性观测。

1.2 方法

1.2.1 生境调查及生长特性研究 在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随机从生长有滇龙胆草的生境中选取4 m×4 m的样地10块,记录样地内滇龙胆草的植株数量、生长状况、根系分布(深度、方向及幅度)以及样地内的伴生植物种类和郁闭度。对样地内的滇龙胆草连续标记3年, 每年统计样地内滇龙胆草的丛数、株高、开花数、长叶数、落叶数、结果数、长势等,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样株叶片、花器官的形态性状进行实地测量[8]。

1.2.2 开花结实物候期观察 在样地中随机选取滇龙胆草植株若干,从萌生花芽开始标记,每天记录花芽发育的状况,在单花初开、盛开、凋谢的各时期记录形态和颜色的变化。统计每天开花数, 记录授粉后花朵的形态和颜色开始变化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子房开始膨大的时间,在试验期内每年的12月末种子变色后记录成熟期并采种。判断单花开放的标准是花瓣刚展开扬起,判断花朵枯萎的标准是花被变色、失去光泽、质地变软,判断果实成熟的标准是蒴果果皮干燥开裂,种皮变成黄褐色。

1.2.3 繁殖特性研究 ①在生长有滇龙胆草的10块样地中记录样地内每年滇龙胆草植株的无性分蘖繁殖数量。②在盛花期取4个样地进行自然授粉观察,以确定传粉昆虫种类,每个样地有1个观察点,4个样地同时观察;观察时间为每天8:30~17:30,连续观察4 d。③为了比较野生滇龙胆草的授粉结实情况,2010年10月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花瓣刚展开(花粉尚未露出)的花分别进行人工自花授粉、同株异花人工授粉、异株异花人工授粉,所用花粉从5 km外带入,授粉时间在早上9:00,连续授粉3次,每处理授粉250朵。授粉后用纸袋将已授粉的花套住,以自然自花授粉结实的为对照,在当年12月下旬记录其结果数,统计其结实率[9]。④2008年3月在室内做种子发芽试验,统计种子萌发率;将健壮苗移栽于野外生长,观察其在自然环境里的生长历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滇龙胆草生境类型

调查结果表明,滇龙胆草主要生于地势平缓、阳光充足、土层较厚、沙质土壤的山坡草地、林缘及矮稀灌丛间,野生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仅为间断分布且种群内的植株数量较少,主要与低矮的禾本科(Gramineae)等草本植物伴生在一起,伴生植物为其提供了一定的阴蔽条件。主要伴生植物见表1。

2.2 生长特性

滇龙胆草一年生植株高约3~6 cm左右,长有4~7对叶,自种子萌发至开花结实需3年以上,多年生植株高约20~35 cm左右。根系为肉质须根,多年生植株具5~20条根,根长约12~20 cm,在地下4~7 cm处呈水平分布。主茎粗壮,有3~5条分支,丛生,直立,入土部分白色,地上部分略带紫色。叶倒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楔形,长约1.0~1.5 cm,宽约0.8~1.2 cm。花多数,簇生枝端呈头状花序,花冠漏斗形或钟形,花色蓝紫色或蓝色。蒴果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1.2 cm;种子多数黄褐色,有光泽,矩圆形,细小,长0.8~1.0 mm,表面粗糙。

2.3 开花结实物候期

根据滇龙胆草花芽发育状况、花蕾发育阶段、花瓣展开程度、果实成熟程度,将滇龙胆草的单花开放及果实成熟进程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10~15 d)、现蕾期(6~10 d)、始花期(3~5 d)、盛花期(7~12 d)、花瓣凋谢期(5~10 d)、果熟期(50~70 d)。一般在授粉后第六天花瓣迅速萎蔫,5~8 d 后子房开始膨大,果实发育成熟一般需60 d 左右。未授粉的花朵,约5~10 d后花瓣开始凋谢;滇龙胆草开花结实的物候期观察结果为萌芽期在6月中旬、单花现蕾期在9月下旬、始花期在10月上旬、盛花期在11月中旬、花瓣凋谢期在12月上旬、果熟期在翌年1月下旬。居群开花结实物候期在10~11月开花,花期持续1~2个月,果期在11~12月。2011年自然开花结实期比以往年份推迟了15 d左右,可能是由于生境地遭遇春夏持续干旱导致地下部分推迟萌芽造成的。不同样地因环境条件不同,开花及果实成熟时间有近20 d的差异;气温高且居群生境土壤结板时花期缩短。

2.4 繁殖特性

试验同时进行了滇龙胆草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在无性繁殖方面,通过分蘖出新枝延长母株的寿命来实现无性繁殖。结果显示,滇龙胆草每年1月初地上部分枯萎,6月中旬在近地面处又会分蘖出新枝,每丛枝条数量仅比上一年多1~2支。在有性繁殖方面,自种子萌发至植株开花结实需3年以上时间。

在盛花期对4个样地进行长达36 h的授粉生物学初步观察中,均未观察到传粉昆虫。人工授粉的试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滇龙胆草的花既可进行自花授粉,又可进行异花授粉,人工自花授粉结实率(85.6%)略高于自然自花授粉结实率(82.4%),自花授粉结实率明显高于人工异花授粉结实率(不足50%),人工同株异花授粉结实率(46.4%)高于人工异株异花授粉结实率(33.2%)。虽然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高,但种子萌发率只有0.3%,发芽能力较低。野生生境下滇龙胆草群体的更新主要是通过有性繁殖实现,由于自身繁殖缺陷及人为掠夺性采集,成为滇龙胆草野生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

3 小结与讨论

自然状态下滇龙胆草自种子从萌发到植株开花结实需经历3年以上,这一现象使得滇龙胆草物种本身的自我更新较慢,野生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仅为间断分布且种群内的植株数量较少。滇龙胆草根系在地下呈水平分布,根系入土较浅,这一特性使其抗旱性较差,在苗期如遇干旱天气,易导致成片植株死亡。滇龙胆草的伴生植物虽为其提供了一定的阴蔽条件,但其生长适应能力比伴生植物差,如果伴生植物大量繁殖,势必形成对滇龙胆草植株光照、水分及营养的胁迫竞争。近年来云南省出现的严重春夏连旱灾害天气使滇龙胆草种子的出苗率大大降低,并且易造成滇龙胆草地下部分休眠而推迟萌芽,进而使植株开花结实延后,开花结实期的推迟在高海拔冷凉地区往往由于遭遇寒冷天气而使种子发育不充实,进而不能正常发芽。

滇龙胆草虽多数花簇生枝端,漏斗形花冠呈蓝紫色或蓝色,但不靠昆虫传播花粉。其自花授粉结实率高于异花授粉结实率、同株异花人工授粉结实率高于异株异花人工授粉结实率的现象表明,滇龙胆草的雌蕊柱头对同一朵花的花粉亲和性高于对另一朵花的花粉亲和性,对同一植株花粉的亲和性高于对另一植株花粉的亲和性。滇龙胆草自然状态下的零星分布致使传粉都是在同一种群内进行,这一现象不利于滇龙胆草在自然状态下的自我更新。

滇龙胆草有无性繁殖(根茎分蘖)和有性繁殖(种子繁殖)2种繁殖方式,但无性繁殖能力较低,一丛枝条每年仅能分蘖产生1~2支新枝。滇龙胆草在自然授粉后5~8 d子房开始膨大,果实成熟期为60 d左右,果实成熟后可产生较多的细小种子,虽然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高,但种子萌发率只有0.3%,发芽能力较低,这也是滇西南地区滇龙胆草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致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的赵国斌、李文元、向洪波、刘友龙等同学协助了野外考察,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0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5.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75.

[4] 张 勇,蒋家雄,李文明.龙胆苦甙药理研究进展[J].云南医药,1991,12(5):304-306.

[5] 李艳秋,赵德化,潘伯荣,等.龙胆苦甙抗鼠肝损伤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8):1645.

[6] 高 海,金惠敏,孙文基,等.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的HPLC法测定[J].西北药学杂志,1998(3):24-26.

[7] 李智敏,刘 莉,李晚谊,等.滇龙胆的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增刊):485-487.

篇4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 五个方面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应是老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应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的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进取精神?我以下从五个方面入手,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了一些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参与的欲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之中,问题情境必然使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状态,并以高昂的情绪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一开始我就提出: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听说过“海市蜃楼”吗?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记者对“海市蜃楼”是怎样描述的?想不想亲眼目睹“海市蜃楼”的奇观?我抓住学生求知的心情,及时引导他们顺利进入新课。又如大气压强是比较抽象的内容,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学生对于大气压强的作用不易理解。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杯中装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再按住卡片把杯子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开手后,学生惊讶不已,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唤起了有意注意,引起了自主思考,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讨论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语言是思维的外表,同时也是思维的结果,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注意精心设计讨论型例题,为学生创设讨论的情境,营造合适的讨论氛围,留给学生以课堂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如在总复习阶段,复习完密度基础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给你一架天平,一个弹簧秤,一只不大的空瓶,足量的水和牛奶,怎样测量牛奶的密度?请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在让学生思考讨论五分钟(我巡视点拨)后,先后让几个学生主动上台叙述各自的测量方法,并写出密度的表达式。事实证明:多数学生都能选用天平或弹簧秤解决测量质量(或重力)的问题,用瓶子装满水或牛奶以解决测量体积的问题,效果较好。

三、相信学生,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大纲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不要什么知识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知识更新讲解时,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说。

例如,在“物质的比热容”教学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比热容表,相信大家一定有所发现,你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其它同学吗?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同时,在问题“还有其它发现吗?”的引导下,通过总结,得到以下结论:①表中的数据是按照从大到小来排列的。②水的比热容最大。③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④有个别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如冰、水)比热容不同。⑤有个别不同种物质,它们的比热容相同(如冰和煤油)。⑥液态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比固态物质的比热容大。以上答案是一堂实况课中学生的真实反映,课后,不少老师都说“没想到”。由此可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身上的潜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再如,在凸透镜的新授课上,可以请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难题:北极探险队员在极地遇险,所带火种丢失,虽然处在阳光照射下,仍然寒风刺骨。如何取暖,同学们能为他们想想办法吗?此情此景,会使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处于“主人”的地位。又如,在学习了惯性后,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归纳总结,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不仅兴趣很高,而且学得轻松,完全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使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人们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即疑问)开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看似无疑处生疑,看似平常处见奇。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产生研究的动机,才会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尝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问。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物理学科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学生注重观察,动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研究等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师要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原则,抓住契机,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并且要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电功率》一课时,有的同学产生了这样的疑问:“220V 60W”的白炽灯是否一定比“220V 40W”的白炽灯亮呢?通过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物理现象,而且扩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思维品质。

五、创造性地用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就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合适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生动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新教材知识。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学。如果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而且学生很难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可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发挥其主体性,自主探究,合作尝试。学生可依据教师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篇5

第一,回顾阐述。

回顾,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作文的关键性材料,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分析材料,领会材料的暗示性含义或言外之意,以便为阐述观点铺好路、搭好桥。阐述,即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寻找并列举出尽可能多的自己能想到的观点、能联系到的材料,并用语言准确地阐述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做是想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多的思考创造的余地,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作文可能在哪些方面有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第二,共改范文。

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必须教给他们正确的修改方法,使他们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和特点进行修改。

一要教学生修改符号。学生要学会规范地修改作文,教师就要教给学生“增、删、调、换”四种规范常用的修改符号,通过学生的修改实践,掌握修改的方法,改正发现的问题,提高修改的能力。评改中要鼓励学生大胆修改,用符号修改,不能过分强调书写整洁,以防约束学生的修改。

二要教学生识别文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也带来了许多不足。就作文方面而言,话题作文的出现,一方面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混淆了文体,写出了很多“四不象”作文,给读文章的人增加了许多难度。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识别文体,有针对性地修改不同或相同文体的作文。

三要教会学生“挑刺”。这是指教师要教学生会看作文,能找到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全面了解所改作文的得失,以便全面修改作文。对“病例文”进行“挑刺”,是一种综合评价的好方法。

第三,小组互改。

小组互评时,为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教师可先发放作文给每一位同学,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出声来。通过读,作文中疏忽的地方、不通顺的地方,就会被发现,尤其是多字、丢字、错字和句子不通顺的地方等,往往一读就会发现。待学生对例文有了了解后,教师便可让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安排布局的?中心有没有突出来?然后,各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批改要求,去独自探索,写出评语,打出等级或分数,并提出修改的合理化建议。这样,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批改的主体,唤起了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激发并保持其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取长补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批改效果。

第四,改完反思。

每上完一个课时,教案后的“课后反思”一项成为每位老师每课必写的教学日志,互相听课评课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但我认为,作为作文修改主体的学生也要学会总结与反思,“带着思考谈反思”,并要形成习惯。修改完后,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谈论反思内容:

一谈目标。高效的课堂,其要素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先要找到落脚点和出发点――学生,即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材施教。而通过互相修改作文,学生就要思考很多问题,比如:本次作文修改目标是什么?自己的收获有多少?修改时哪些方面对自己的启迪较大?所以,修改完后通过反思学生必定会对修改的目标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二谈互动过程。反思互动过程的内容可以很多,比如:反思自己和小组成员在互改过程中的态度是否严肃、情感是否真挚、求知欲是否强烈、小组学习是否有效,反思修改过程中是否遵循老师的修改要求,运用了正确的修改技巧,反思修改中能否修正和保留意见等等。通过反思修改时的互动过程,来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篇6

一、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舞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学生的阅读是凭借材料,依靠教师的指导,联系社会生活动脑思考,逐渐学会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积极投身到阅读中去呢?

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出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达的环境中,尽情地“自由参与”与 “自由表达”。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由于学生已经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在交流时,有的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也不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周瑜撒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说出来,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诸葛亮,却没有将实情告诉诸葛亮。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要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试想,学生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怎么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呢?

其次是要从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从喜欢语文这门课入手,让每一位学生喜欢语文,这是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使阅读目标中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的确,只有一个学生对一堂课、一门学科感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舞台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别倡导学生的感受性阅读。传统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只能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肢解,用教师的阅读所得或教参的“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的理解。我们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证在阅读教学中都能有自己的思考, 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以《麻雀》一文为例,教师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作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说态度的“真勇敢、坚定、果断”;有讲速度的“来得快而猛”;有论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点评用词 “简练、生动、形象”;有评议任务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提读法的“‘落’字要读得重而快。”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不拘一格去阅读,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教学中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也许在参与中的语言不太“准确”,课堂教学显得不太“顺利”、不太“精彩”,但请相信那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情感真实的流露。“生活因为真实而美”,而课堂却因为绽放学生真实的情感火花而放异彩。

三、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实践的舞台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首先要树立大阅读观。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文本及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载体。仅仅让学生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中学习一本教材,这无疑是束缚学生的,又谈何发展呢?应该明确:我们不是教教材、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用教材来学。要把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从小课堂引向大课堂。阅读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向课外的延伸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标。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索、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斜塔上的实验》教学中设计实验前夜不同人物与伽利略的对话,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味主人公对科学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55-02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习惯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能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融,让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机会。具体表现在:

一、允许学生独树一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交换意见,获得发展。交流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出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激励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展示才能的天地。

《麻雀》这篇课文的大意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见了,立即想扑过去吃,是一只老麻雀用身子挡住了小麻雀,那猎狗竟被吓住了。猎人也顿生敬意,把猎狗带走了。小小的麻雀何以敢与猎狗较量?因此,读完课文后,老师提的问题是:请问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问题的答案是:表现了伟大的母爱精神。

可是,在最近的一次讲课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正当教学按老师的思路进行时,崔雨同学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我不同意。你怎么知道老麻雀是母的呢?为什么不是父爱呢?”对呀,我对于这篇课文讲过好几次,但是,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答案会有几个。我赶紧对崔雨同学提出了表扬,说:“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见解,我们把答案改为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就着这个话题,我又问:“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看法?”“老师,我觉得老麻雀也有可能不是小麻雀的父母,它是见义勇为呢!”话音刚落,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掌声。学生能够发现教材的问题,并敢于当众提出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允许学生选择

从根本上讲,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创造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试想如果学生长期按教师的命令学习,这必然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健康成长。老师们应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的能力,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使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价值。自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我们应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检查学生是否读通课文时,可让他们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来读,有时让学生邀请老师或同学一起读,或者找出自己的阅读难点,请同学读给自己听,找出好词佳句反复品读……总而言之,把主动给学生,让他们有选择的自由,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这篇课文时,课后问题是:故事中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同学们的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觉得丑小鸭可怜,她的妈妈和它的兄弟姐妹没有情意;有的同学看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很感动,它终于抬起头来,不被人欺负了;有的同学佩服丑小鸭的毅力,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它都坚持了下来。从这些答案中不难看出,学生们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是难能可贵的。

篇8

关键词:展示自我;参与教学;自主学习;展现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有限的课堂空间被教师的独角戏霸占着,偶尔的几声回答也成了难得的点缀。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毫无生机与活力,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工具,其实这是我们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与需求,学生渴望摆脱教师的“教”,希望能够自由、独立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张扬、主体地位的凸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下面是我的几点粗浅看法,仅与大家共勉。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参与教学的机会

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备课、读教材,然后从课标、教材入手,确定这一节课“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可以说,这样的准备工作看起来做得很充分,可是我们的新课改要求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的尊重他们的人格,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机会,使他们的能力与才华充分的展示出来。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把讲台让给学生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一个教师的角色。因为我们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好胜心较强,往往有不少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课下自觉地备课,以便于下节课时更好地展示自己。这样学生就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也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心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更好的体现。

2.组织学生自编习题

每当学习完一个单元,我都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习题,这样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运用能力。这时我就会从他们的习题中,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掌握不理想的知识,我再加以强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的有意识学习需要建立于他们的主观愿望与已有经验,我们的小学生更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动手实践,使他们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可是我们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学生在被动状态之下,没有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代教育家沙塔洛夫说:“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互相尊重、平等的学习气氛是最重要的责任。”因为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从不表现出教育者的姿态,而是用鼓励的语言、期待的目光与学生交流,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敢说、敢做,敢于表现自我。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的心理学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线。”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让大家合作解决,他们通过小组或全班学生的力量,寻找到答案。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主动解疑、释疑的习惯,还达到了自主探索的目的。

三、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

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形式丰富多样的情感交流过程。过去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的“絮絮叨叨”使许多孩子思维僵化,失去了想象力与创造性,使得原本活泼可爱的学生成了课本的“奴隶”。新课改针对这种情况,鲜明地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户,终于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思维,有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例如,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善于运用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准确的发音、真挚的情感进行朗读,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可以说教师的朗读水平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令人佩服。可是我们为学生想了吗?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与作者的交流中,读出了自己的“声音”,学生在朗读中尽情地发挥了想象,用心感受着作者的心声,他们不再照本宣科,而是汹涌澎湃,尽情地释放自己的个性。

作为新课改的践行者,在教学中还有很多懵懂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使课堂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就是有生命的课堂。

篇9

能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过分注重形式,反而忽略了文本内容,就导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散步》为我们提供了亲情教育的正面素材,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串讲,同学们也能较好领会文章主题,但未必能给同学们的心灵带来触动。小品《没良心》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面素材,同学们欣赏完了表演,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指责三个儿子,说他们泯灭了良心,禽兽不如,天理难容!生动逼真的小品让同学们心灵深受震撼,这时,笔者开始进入课文内容的讲解。如此一来,同学们不但很快就理解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也深切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

丰富多彩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领会掌握、科学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应该相机而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从而为师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到推波助澜、举一反三的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高效课堂除了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外,还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拓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试验田,也是高效课堂的能源补给站。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干,相信学生可以干好,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

篇10

关键词: 学生;积极性;调动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84-1

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要想建设高效课堂,必须在备课和上课时反问自己四个问题,并认真作出回答:

第一,课堂准备使学生增加哪些知识?

这里用“增加”而非“教给”,因为如果你课堂上不顾学生实际传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通过你的课堂教学,自己的知识并没有增加,那么这堂课教学就谈不上有效益;如果你这堂课教给学生的知识学生都没有掌握,那么你“教”也是“白教”,课堂同样没有效益。所以课堂教学效益不在于教师“教给”多少而在于学生“增加”多少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前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本堂课教学内容中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不必讲,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掌握的知识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要把学生不具备和课堂预习不能掌握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另外,一堂课选择的教学内容还要适量,太多了课堂教学就会出现“僧多粥不烂”现象,学生容易得“消化不良症”,太少了效益就无从谈起。

第二,准备使学生增加的知识能保证都是正确的吗?

教师不讲解,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可能是错误的,但毕竟还有正确的可能,但要是教师讲错了,学生就只能掌握错误的知识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确保自己正确理解教学内容,遇到疑问要多向书本请教,多向他人请教,千万不能“差不多”。同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只有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理解错误,并才有可能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三,学生当堂能够掌握多少知识?

学生课前预习所掌握的知识不是课堂的功劳,讨论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把课前预习获得知识全算在课堂帐上。课堂上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目的是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并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为检验课前预设教学目标的科学性,调整课堂教学重点提供依据。所以,课堂上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虽然很有必要,但不是课堂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生预习中不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同时,这些课堂教学内容如果不能让学生当堂掌握,而需要学生花费大量课外功夫才能掌握,这样的课堂也谈不上高效,因为多数学生课外不愿花功夫,他们肯定掌握不了这些知识;就算有些学生愿意花功夫,各门功课都去挤占课外时间,课外哪有这么多时间?所以靠课外掌握不了这些知识。其实,即使学生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掌握了这些知识,这样的课堂依然是低效的,因为主要的功劳不在课堂。

想让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知识,最好的方法是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如果“满堂灌”,把教室当成一个人的舞台,自己唱“独角戏”,让学生当观众,一堂接一堂的观看,周而复始这样的课谁能不厌烦?哪一个学生能坚持听到底不走神?理想的课堂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掌握的知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少数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先安排互相帮助学,即合作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师是指导并管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只有当个体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小组代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时,老师发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才登台表演,通过科学的引导或者细致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疑难问题。课堂一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学生课堂上有事可做,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走神的就少了,主动学习的就多了,当堂掌握所学知识的可能性也就大了。

第四,课堂上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