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14 10:4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猪养殖方法

篇1

1生态养殖技术

1.1生态猪遗传改良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现已引进多个外国优良生态猪品种,这些生态猪品种的优势为:生长速度较快、生猪瘦肉率较高等等,但是其缺点在于生猪肉质较差,无法满足中国人对于猪肉口感的需求。我国现有的生态猪肉产品口感符合中国人需要,但其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应加强生态猪遗传改良技术,采用杂交及基因改良技术,将不同品种的生态猪加以优选,从而培育出更为优质的生态猪品种,使其具备生长速度快、肉质口感及口味好的新型生态猪品种。

1.2生态猪饲养技术

生态猪饲养是其养殖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养殖场周围环境的调查工作,南寨镇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夏温差较小,其气候十分适宜生态猪养殖,当然,应具体分析养殖场附近实际特征,结合地域特点综合加强生态猪饲养技术。其次,引入国外先进饲养技术,国外在生态猪养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养殖场应依据南寨镇气候及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将国外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养殖技术引入国内,提升养殖场生态猪饲养水平。例如,国外普遍采用的早期断奶技术对生态猪养殖具有积极影响,根据生态猪种类、科学的将其母猪与仔猪分离,有效提高仔猪健康水平,促进仔猪迅速育肥。最后,正确认识生态猪放养的重要性,为了提升生态猪肉质及口感,应及时将生态猪定期放养,在放养过程中根据生态猪种类及生长周期特点,对其进行科学饲养,进而改善生态猪肉质。

1.3生态猪远程监控技术

生态猪养殖中,可引入远程监控技术,尤其在大型生态猪养殖场中,可在猪舍内安装养殖自动监测设备,针对猪舍中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加以检测,并实时传至养殖场服务器数据库之中。通过这一形式,养殖人员无需经常到猪舍中人工测量,只需要在计算机前实时观察猪舍内部参数情况,并远程遥控温度、湿度控制器,从而为生态猪营造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另外,还可以在猪舍中安装网络摄像头,摄像头捕捉的画面也实时传送至中央服务器中,装置人员通过摄像头能够及时观察到每一头生猪的生长状态,并为生态猪建立健康档案,将生态猪饲养情况、健康情况、环境温湿度、免疫情况等信息记录于健康档案之中,如一旦发生生态猪疫情,该健康档案可成为生猪疫情治疗的重要辅助信息,有效降低生猪疫情对生态猪养殖场造成的损失。

1.4生态猪粪便污水处理技术

传统生猪养殖中,生猪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一经排放会对养殖场周围空气、水体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生态猪养殖更加重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将沼气技术引入生态猪养殖之中,在养殖场低洼地区修建沼气池,将生猪在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排入沼气池中,保障生猪猪舍的整洁与卫生。同时沼气池中的粪便和污水通过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能够为养殖场提供热能,该热能也可以用于猪舍的取暖。沼气池发酵后,剩余沼液和中的细菌因发酵而被彻底杀灭,可作为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大量的磷肥和氮肥。

2生态猪养殖发展趋势

2.1生态猪养殖产业化

产业化是当前生态猪养殖的重要模式,众多大型养殖场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应加强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对于小规模的生态猪养殖户,可采用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即生态猪企业与农村养殖会签订相关合同,由企业为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等原材料,养猪户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生态猪饲养与管理,并在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之下为生态猪做好防疫、饲养工作,待到生态猪达到出栏标准后,企业按照合同签订价格回收生猪。当然,这种模式与大型养殖场相比,其缺陷十分明显,但如能做好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此种模式具备极高的现实意义。

2.2生态猪的自然放牧

生态猪的自然放牧十分重要,通过自然放牧,为生态猪提供更多的活动时间及活动场所,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猪的肉质及健康水平,同时,自然放牧状态下的生猪,其原始性和生态性表现更为出色,是当前国外生态猪养殖重要技术方向。因此,在生态猪养猪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猪自然放牧工作,促进生态猪的健康成长。

2.3生态猪的立体养殖

篇2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生态养猪;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m)08-985-01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把畜牧业建设成为环境良好、以人为本、自然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型畜牧产业。所以,必须从产业与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适度规模养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为探求解决当前养殖业主要面临的三大难题(质量安全、效益提高和环境治理)带来的药物残留、能源缺乏、饲料短缺、疫病频繁和环境污染等已成为限制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发酵床养猪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兴起和提倡的新型养殖模式,它以全新的概念、采用高新微生物发酵技术,遵循动物生态福利的自然规律,符合国家无污染、零排放养殖要求等,受到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重视。采用该法饲养的动物(猪),具有疾病少、抗病力强,成本低,节水省工、肉质好、药物无残留、口味好、圈内无异味等诸多优点。因此,开阳县龙岗镇大金公司从产业与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适度规模养猪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解决了当前养殖业主要面临的“三大难题”,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猪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排泄物对水体、大气、土壤及生态系统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应用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的必要性

1.1减轻环境的污染,提高畜产品质量 通过微生物降解处理猪粪尿,为保护生态环境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猪肉消费占人们日常肉类消费的60%,但我国猪肉出口量却极其有限,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猪肉产品质量达不到进口国的要求,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药物残留超标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社会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我们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猪肉产品。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可提高猪的抗病力,减少疫病的发生,避免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品质。因此,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目前,各类动物疫病有220多种,其中,一些是人畜共患病,这些疫病不仅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畜禽养殖业污染与人畜共患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人畜共患病的主要传播载体就是畜禽粪尿排泄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在发酵降解猪粪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将病原菌杀死,从源头切断了疫病的传播,降低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1.3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使畜牧业经济步入恶性循环。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原则。畜牧业在生产大量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环境状况,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关系到人类长远生存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既推动畜牧业高速发展,又要解决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系统中的生物降解处理生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变废为宝,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途径。

2 龙岗镇大金公司生态养猪的循环经济实践

龙岗镇大金公司结合国内外多年养猪经验,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完善和改进了该公司猪舍建造和饲养管理模式,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养猪技术。它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以养猪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发酵微生物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良性循环的养猪系统工程。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使用发酵床面积达到17000m2,年出售商品猪2.4万头,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取得成绩 公司生态养猪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使用推广,在取得了零污染零排放的显著成果之上,不仅增加了养猪场的效益收入,而且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为纵深推进生猪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化快速发展,使之实现“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生产。该公司现建有种猪舍5000m2,标准化商品猪舍16400m2,其他建筑(饲料加工房、办公楼、员工宿舍、兽医室、采精室和门卫消毒室等)等共8000m2,建筑面积共29400mm2,定位栏800个,产床250张,能繁母猪存栏1 200头,商品猪存栏7 000多头。

2.2科学管理 采用科学先进的生产流程,建有严格防疫制度和人事管理、销售等管理制度,粪污采用沼气池和发酵床方式进行处理,通过项目创建,公司将新建猪舍等相关设施,可存栏能繁母猪1400头,年出栏育肥猪达到2.4万头以上。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该公司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用于现代养殖业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以猪为本”,追求动物体(猪)内外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和健康。利用发酵床微生物菌群降解转化猪粪尿,消除氨气等异味,从源头上解决猪粪尿污水的污染,创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猪肠道内有益菌占主导,抵抗有害菌生长;有益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抗菌肽、酶、益生素等,可提高猪的免疫力、抗病性和饲料的利用率;猪粪中有益菌数量提高,可增加发酵垫料中有益菌的来源和数量,促进猪粪尿及时、快速分解,延长发酵床使用寿命。同时,发酵床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热能,适合冬季养殖环境的温度。

篇3

关键词:生猪;生态养殖;技术应用

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来进行合理的生猪养殖,从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实现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生猪养殖户经济效益,生猪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能够促进我国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迈进[1]。通过生猪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提升猪肉的品质,从而将科学养殖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养殖业专业水平。

1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的弊端

1.1生猪养殖环境污染严重

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中,对生猪粪便和污水的处理较为简单,一般不会采用无害化手段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中水体、土地、空气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威胁到周围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环境污染。

1.2生猪饲料添加不规范

传统生猪养殖规模一般呈现出小型化特点,同时养殖人员的养殖水平较低、养殖方法不规范,缺乏必要的生猪养殖技术,在这种不规范、不科学养殖模式下的生猪,猪肉品质较差。

1.3生猪养殖模式成本过高

由于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缺乏科学性,导致生猪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疾病,无形中提升了生猪养殖的成本。生猪的养殖成本主要包括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疫苗费用、兽药费用等,生猪患病后,养殖户还要为其医治,通过对生猪养殖成本进行核算,生猪的成本平均价格在3.6元/kg左右,而生猪出栏平均价格一般在6.8~8.2元,从以上数字中不难发现,传统生猪养殖成本过高,养殖户获得的收益较低。

2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势

2.1减少周围环境污染

生猪生态养殖模式中,生猪的粪便用来进行发酵,进而转化为生猪的饲料,能够为生猪提供大量的有机物和蛋白质,因此粪便不会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养殖场空气中氨气比例较低,所以不存在异味,对周围居民不会产生影响,极大减少了养殖场周边的环境污染。

2.2提升生猪猪肉质量

采用生态养殖模式,使生猪在更为舒适的环境中成长,避免了生猪的应激反应,另外在饮食中为生猪补充大量的菌体蛋白和微生物菌体,促使生猪肠道内的菌群处于平衡状态,对生猪的免疫系统存在积极影响,因此该模式下的生猪健康水平较高,从而无需在饲料中投喂化学药剂,猪肉中的药物残留情况有所缓解,提升了猪肉质量。

2.3节约生猪养殖成本

与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相比,现代生态养殖的用水量极低,因为生态模式下,无需经常冲洗养殖场地,保障生猪日常饮水即可,仅这一点,每年就可以节约90%的用水。另外,除了饲料之外,生态模式中会将生猪粪便进行发酵,成为有机物和菌体蛋白,可作为猪饲料进行投喂,大约能够节省15%的饲料成本;现代生态养殖过程中,生猪生长情况较好,基本能够保证提前6~15d出栏。由此可见,采用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模式能够极大的节约养殖成本,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3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

3.1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

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就是将生猪的粪便和垫料进行发酵,从而消除二者的异味,同时可有效避免病菌、蚊蝇的滋生。在发酵完成之后,发酵床中产生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可以作为生猪的营养物质,添加在生猪的饲料中。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不仅减少了生猪粪便和垫料的随意排放和堆积,同时不用冲洗养殖场地,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不仅如此,发酵床在发酵期间,能够产生一定的热量,可以为生猪提供热能。另外,还为生猪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生猪的健康成长。由于生猪的健康得以保障,因此不用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化学药剂,生猪肉质较好,有效提高猪肉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当前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中,最为先进的是高床自动翻耙垫料模式,在此种模式中,生猪生活在1.2m高的网床之上,下面是40~60cm左右的垫料,垫料中加入专业复合菌种,垫料上加设专业自动翻耙机,自动翻耙机能够将垫料进行调匀,此种模式应用的垫料大概需要2~3a更换1次。这种养殖模式中,生猪在网床之上进行饲养,生猪粪便通过网床掉落到下层的垫料上,因此无需再对猪舍进行冲洗,能够节省大量的养殖用水,由于生猪粪便在发酵过程中不会产生臭味,因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如能在养殖中加入自动投喂和自动饮水设备,能够极大减轻养殖户的工作量,在这种机械化养殖模式下,1人可以管理1200~2000头生猪,有效提升生猪养殖效率。

3.2生猪林下养殖技术

生猪林下养殖技术就是将养殖场地与林地相互结合,从而为生猪提供更为天然的养殖环境。林下养殖对林地环境有所要求,需要选择天然林地,同时在养殖林地5km范围内不存在污染源,另外还需注意养殖林地通风、毒害及阳光等条件。在进行林下放养之前,要采用铁丝网或栅栏等工具将场地围好,避免生猪跑出放养范围。另外,生猪选择方面应当注意,育肥阶段的生猪,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生活习惯,此时再进行林下放养,生猪的适应能力较差,会造成生猪无法习惯林地生活。过小的生猪,其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3],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低,容易患病,因此也不适合直接进行放养。应选择大小适中的生猪,并对其进行训练,从而帮助生猪能够尽快适应林下生长环境。另外,林下放养的生猪经常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容易出现寄生虫,还应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驱虫药物,确保生猪的健康。

3.3生猪循环养殖技术

生猪循环养殖技术就是将生猪养殖与农作物种植、沼气相互结合,使资源实现循环,通过对三者的综合利用和合理配置,能够促使养殖行业、种植行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体操作过程是将生猪粪便投入沼气池中进行发酵,沼气作为能源能够在生产和生活中加以利用,沼气残渣中富含多种有机物和有益菌,可以用于粮食、蔬菜、果树的种植上,一般模式包括: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粮食种植模式、生猪养殖—沼气发酵—水产养殖—果树种植模式、禽类养殖—生猪养殖——沼气发酵—粮食养殖模式等。上述模式都是利用生猪循环养殖技术实现生态循环,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能够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种生猪循环养殖模式中,在生猪粪便中加入专用的微生物发酵剂,能够提升发酵速度,同时消除掉粪便中的虫卵和病菌,增强发酵物的肥力,在种植中的施用效果较好。

3.4生猪疾病预防技术

疾病预防技术在生猪养殖中十分重要,应选择优良、少病、且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猪品种,确保生猪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在养殖过程中,应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时间让生猪进行室外活动,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保障生猪健康。生猪的疾病预防,猪舍的卫生管理非常重要,虽然在现代生态养殖模式中,不需要冲洗猪舍,但是仍然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在生猪外出活动时,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采用石灰水、过氧化酸等溶剂来喷洒猪舍,保证猪舍的通风。针对患病生猪,应做好隔离措施,严禁使用化学药品或抗生素类药品,防止上述药品对生猪免疫系统的破坏,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中药和常规兽药来开展治疗,保障生猪的健康。

4结束语

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模式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应重视对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化调整,从而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养殖模式,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收益,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纯.生态养猪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6):82,75.

[2]芜湖诚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务实创新力促生猪生态养殖[J].中国畜牧业,2017(4):20.

篇4

一海南省畜禽养殖基本情况及布局

自1988年海南建省以来,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肉类产量平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禽类产量平均以17%的速度递增[2](P156-232)。畜禽养殖业目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2006年海南全省牛的存栏数为149万头,猪334万头,羊94万头,禽类3370万只。海南省北部和西部猪、牛、羊的存栏量比其他三个地区多,两地区之和超过全省总量的50%以上;东部鸡的存栏量远远超过其他四个地区,占全省总量的52%(表1)[3](P92)。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的全国畜禽养殖排污指数[4](P55,77,78)和海南省畜禽养殖量估算,2006年海南省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400万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1.14万吨)的1228倍。畜禽养殖COD产生总量为50万吨,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COD排放量(9.9万吨)[5](P5-7)。

二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类别

(一)大气污染

畜禽排泄物发酵后会产生具有挥发性的恶臭气体,对环境和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会使人心情浮躁,食欲不振,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甚至形成疾病,严重影响养殖场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水体污染

畜禽的排泄物经废水、雨水冲刷后可污染地表水,且通过渗漏等方式构成地下水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治理与恢复的,人畜饮用这种水会发生中毒症状。另外,畜禽粪便进入地表水后,还易形成水质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过量繁殖,使水体缺氧变黑发臭,最终使得水中鱼虾死亡。由于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因此类问题产生的环境案逐年上升。

(三)土壤污染

据资料显示,一个10万只鸡场每年产生粪便2500吨,一个500头猪场每年产生粪尿5300吨,一个500头的牛场每年将产生粪尿5500吨[6](P130-132)。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施用到农田,尤其在过量施用时,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并可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在畜禽规模化养殖时,饲喂畜禽所用的饲料一般都使用了一定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砷、铜等),这些微量元素会随粪便排出,未经处理直接施用的粪便会使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累积。这不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而且会在作物中大量富集,最终将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另外,畜禽排泄物乱堆乱放,不能及时清理,不但污染土壤,还会进一步形成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

(四)生物污染

畜禽排泄物中还有大量病原体、寄生虫卵和微生物,如不及时处理会滋生蚊蝇,造成人畜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00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中国已发现的“人畜共患病”有120多种[7](P30-31)),其中较为严重的至少有90余种。通过禽类传染的24种,通过猪传染的25种,例如禽流感、猪流感等疾病,其传染源之一就是畜禽的排泄物。

三海南省畜禽养殖污染产生原因及状况

(一)畜禽养殖方式逐步演化为规模化和集约化

在我国传统的种、养型农业生态系统中,畜禽养殖规模小,产生的粪便可在系统内部利用转化。如家禽的粪便可直接供给猪食用,家畜的粪便可通过堆沤后施用于农田,提高土壤的生产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畜禽养殖开始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这使得畜禽业脱离了种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农业生产大量使用高效化肥,养殖业的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废弃物的处理失去了原有的出路,从而出现畜禽废弃物堆积和集中排污问题,导致养殖业污染形成。

(二)部分养殖场选址不合理

目前,畜禽养殖规模化逐步取代家庭养殖模式,畜禽用地需求逐渐变大,而多年以来的农业用地规划大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用地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产的发展[8]。由于没有养殖的专业用地,许多养殖场都建在村庄内、人口居住区附近,甚至河流旁,噪声及臭味直接影响周边环境。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固体排泄物污染,直接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引发了许多矛盾纠纷。海口、澄迈、陵水等市县大部分养猪场距离民房和附近水源地的最小距离都在1000米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7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居民区距离大于500米,其中有54%与居民区距离大于1000米。但有些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下的小猪场与居民区的最小距离只有100米,甚至一些地方的小规模化养猪场就在居民区内[9]。

(三)畜禽粪便处理能力弱

目前,畜禽养殖大多为中、小型养殖规模,比较分散,因此不具备条件购置集中处理设施,处理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含量低,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有些养鸡场的鸡雏粪便直接出售喂猪,人吃猪肉就有可能导致食物链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10](P10-36)。有些畜禽养殖场虽然建有沼气工程,但对沼液、沼渣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我国目前所建的沼气工程,所产的沼液、沼渣的量并不比处理前的污染量小,二次污染比较严重[11](P85-88)。

四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畜禽养殖排泄物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逐步被关注。人们对已造成的污染开始治理,并进行了有效的防范。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可达到经济循环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一)预防措施

1?发展生态养殖,推广“零污染”养殖生态养殖主要是指猪舍内设置地下或地上垫料发酵床,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利用微生物发酵,形成好的菌类培养基料和高档有机肥料。这可使猪场环境清洁、无臭味、病菌少、无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零污染”,同时可降低猪群疾病发生率,提高饲养效益。另外,有些植物可作为除臭剂栽种在养殖场内,如月季、杜鹃、桂花、梅、桃树等。2?依法关闭和迁移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农林部门作为畜禽养殖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帮助企业落实治理措施。对于建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应施以搬迁或关闭,并禁止在区域内新建养殖场。3?政策扶持,奖惩分明[12](P96-97)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是能源与环境的综合型工程,其社会、环境效益较其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对于计划要建治污工程的养殖场,应优先提供农信贷款,并在养殖用地、治理技术、工程资金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政府对养殖业补助方面应重点考虑已建污水治理工程的畜禽养殖场。对已完成治理工程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应给予一定奖励。

(二)治理措施

篇5

独具慧眼承包荒山

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李金堂,与许多土生土长的沂蒙人一样,曾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家立业后的李金堂为了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在农闲之余,常常外出打工。然而辗转漂泊了多个地方,所赚的微薄收入还是难以维持家里的开销。为了找到一条致富路,李金堂去临沂茶叶市场打工,在茶叶市场做了两年,脑筋灵活的他,摸到了经营的窍门,自立门户开始做起了茶叶生意。靠着诚信经营,李金堂的生意越做越顺,渐渐地手头有了些许积蓄。

1995年,村里有座荒山对外承包,告示贴出多日无人问津,村民都不知道将那座除了石头便是黄土的光秃秃的荒山承包来能做什么,在石头缝隙里种地连种子也收不回,种树收益遥遥无期。然而,李金堂却在这座光秃秃的荒山上看到了致富的商机,最终他拿出积蓄承包了这座无人问津的荒山。

荒山承包到手后,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对荒山进行绿化。他从外地购来优质的果树和茶树苗栽种到这座荒山上。从1995年种下第一批树苗,到2007年,历经十多年的发展,李金堂承包的荒山上不仅有茶树,还有100亩的杏树、60亩的栗子树。看着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花果山,李金堂的心里美滋滋的,颇有成就感。

“在生产队的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点猪肉,那香味真是忘不了。现在的猪肉再怎么吃也吃不出以前的味了。”每当家里的老人谈起过去的“苦日子”,都会说起过去吃猪肉时的一些感受,而李金堂也有着和老人一样的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让人忧虑,那些用添加剂和合成饲料催肥的不健康的猪肉,让他在食之无味之余总是心里有隐隐的担心,怕长期食用这些东西会有健康方面的风险。于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对童年时黑猪肉细腻醇香的味道念念不忘的他,在童年记忆的驱使下,他决定养殖几头沂蒙黑猪供自给自足。

沂蒙黑猪耐粗饲、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异常突出。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杂交技术的发展,猪的品种越来越多,而沂蒙黑猪由于肥肉偏多,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差和社会需求量逐渐萎缩等原因,濒临灭绝。在当地难寻沂蒙黑猪的踪影,1996年,李金堂走访沂南、沂水,深入到农村搜寻沂蒙黑猪,高价收购了几头,用传统的喂地瓜干、玉米和青草的纯绿色的方法养殖,养在家里供家人食用。

一句戏言让他找到了商机

随着荒山绿化工作的完成和绿化后的荒山的效益的显现,赚到第一桶金的李金堂也有了新的烦恼。1999年秋天,由于缺人手采摘不及时,刚开始结果的果树上的不少果子大部分都烂在了地里。朋友看了戏言:“果实落了没人吃,难道给猪吃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朋友无意间的一句话,让李金堂的心里一亮:把家里养的那几头沂蒙黑猪全部放到山上饲养,这样不但解决了果实烂在地里的问题,而且节约了养猪成本,还保留了猪种。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里人对健康的关注使他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果将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在自己承包的山上规模养殖繁育沂蒙黑猪,说不定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便在山上着手建猪舍,建好后便将家里养的黑猪都迁到了山上。猪舍建起来,黑猪入住新家后,在300多亩的山地上如何养猪,又成了摆在李金堂面前的一个新难题,“由于山上到处是落果,为了让猪能吃到,只能散养,为此我又高价收购了几头黑猪,最初一共在山上养了20多头。”回忆起刚开始搞养殖的时候李金堂说。

养殖场建起来了,然而一直从事茶叶生意的李金堂却对规模养猪缺乏经验,为了养好这些猪,李金堂请来了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散养的猪群不好管理,人手不够,他又找来了4个90后小伙子帮忙。

沂蒙黑猪的生长特点是吃草都能长肉,特别适合在野外放养,而绿化后的这座荒山正好为猪群提供了一个原生态环境。散养的沂蒙黑猪平时就生活在占地面积100多亩的山上自己觅食,靠吃马尾松、过冬草等植物,到了瓜果成熟的季节,桃、杏、柿子、栗子等都是它们的食物,平时黑猪在山林间游荡吃草根野菜、果树落下来的果实和野果,该喂食时,饲养员将玉米粒或地瓜干碾碎后放入铁皮桶里让黑猪自食,不需要人工专门喂养。

随着猪群的日益壮大,李金堂和他手下的4个小伙子的工作量也渐渐多了起来。每天早上6点半,李金堂便带着他们一起上山“巡视”,看看猪是否健康,有没有突况。巡视完后,他们就开始准备猪吃的玉米。猪群壮大了,也会分“派别”,分成三派的猪分布在山的三个地方,一顿午饭喂下来就得走上10公里的山路,花4个小时的时间。一些怀孕的母猪还要在晚上加喂一次,工作量的加大让李金堂和他的手下工作的小伙子们感觉有些不堪重负。

创业的过程是艰苦的,但李金堂深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苦并快乐着。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金堂在实践中终于摸索出了丰富的养猪经验,靠着这些经验,经过6年的精心培育,他终于筛选出了原沂蒙黑猪品种并在2005年形成沂蒙黑猪种群,探索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养殖的路子。

与大学联姻创办沂蒙黑猪产学研基地

“沂蒙黑猪生长在一个安全有机生态园中,树木没有用过化肥农药,是原生态模式。七八十年代人们养猪要2年才出栏宰杀,我们这里沂蒙黑猪要在山里生长20———24个月,所以味道纯正,能够让人们吃到我童年记忆的猪肉味道。它们春天吃冬草,夏天吃马尾松,秋天吃树上落下的果子。没有自然掉落的果子时,它们还会用身子蹭树,好让果子掉下来。”说起了这些猪的趣事李金堂津津乐道。

由于李金堂瞅准了规模养殖传统黑猪脱贫致富的商机,更加之他散养在山上的黑猪养殖方法绿色生态,他所养的沂蒙黑猪抗病力强,肉质好,瘦肉率53%,精肉率28%,含有13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胆固醇含量仅为0.07%,加上不喂任何激素类药品和配方混合饲料,养殖时间均在一年以上,他饲养的生态健康型沂蒙黑猪出栏时供不应求。他独创的无污染、无药残的生态养殖环境,保证了沂蒙黑猪的品质和口味,也造就了沂蒙黑猪的价格优势。一般半年出栏的普通生猪每公斤收购价格在14元左右,2年出栏的沂蒙黑猪的收购价格每公斤60元还供不应求,是普通毛猪的4倍还多!一头出栏黑猪平均150———200公斤,售价在万元以上,可以说每头沂蒙黑猪都是名副其实的“万元户”。目前,金堂生态养殖基地饲养的传统黑猪已经从原来的几十头增加到2000多头,每年出栏可达500至1000头,利润达150多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篇6

1畜禽养殖业及污染防治现状

1.1畜禽养殖业现状

2008年度,宝应县生猪出栏为35万头,存栏16万头;三禽出栏为1250万只,存栏340万只。全县目前生猪集约化养殖的场户为29户,年出栏生猪8.5万头,存栏生猪4.9万头;肉禽集约化养殖12场户,年出栏肉禽201万只,存栏17.4万只;蛋禽集约化养殖场户14个,年出栏蛋禽31.2万只,栏存蛋禽38.1万只。据调查,现全县养殖最多的畜禽品种为猪、肉鸡和蛋鸡,三者存栏数之和为全县存栏总数的79.8%。全县畜禽养殖业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安宜、范水、夏集、柳堡和泾河5个镇;蛋鸡养殖主要分布在柳堡、安宜和范水3个镇;肉鸡养殖以柳堡、夏集和泾河等镇较为集中;鸭养殖主要分布在射阳湖、鲁垛和范水等地;鹅以射阳湖为最多,山阳镇、小官庄次之。该县猪、鸡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但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发展不平衡。全县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共55个,其中集约化养猪场主要分布在安宜镇、柳堡镇和范水镇;集约化肉禽场主要分布在柳堡镇;集约化蛋禽场主要分布在安宜镇、柳堡镇和鲁垛镇。

1•2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状况

2008年全县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为61.97万t。其中粪39.06万,t便22.91万;tCOD产生总量为17344.57;t集约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总量为28.14万,t其中集约化猪场13.64万,t集约化禽场14.50万t。各类畜禽中,猪粪便产生总量最大,鸡和鸭分列第2、第3位。以上3类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全县总量的91.76%。各类畜禽中,猪的污水产生量最大,占畜禽污水产生总量的36.56%。全县畜禽粪便使用总量为38.73万,t综合利用率为62.5%。利用方式以还田为主(含出售、堆肥和直接还田),占使用总量的93.2%;少量用于水产养殖,占1.2%。鸽粪便综合利用率最高,达92.0%。畜禽粪便使用水平是反映污染负荷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等于区域畜禽粪便使用总量除以该区域耕地总面积,其全县畜禽粪便使用水平为7.17t/hm2。畜禽养殖污水主要来源于畜禽冲洗及养殖场所的地面冲洗。2008年,全县畜禽污水产生量为229万,t污水处理率为18.6%。猪养殖场中,采取干清粪工艺的占猪存栏总数的73.7%;蛋鸡养殖场中,采取干清粪工艺的占蛋鸡存栏总数的64.2%。据调查,规模养殖场建有沼气池的仅有2个(夏集镇庭余猪场、夏集镇永红猪场);规模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的很少,仅有扬州市金绿健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和宝应县中宝德园有机农场;少数集约化养殖场将粪便送往地力源有机肥厂;极少数养殖场将沉积的粪便通过干湿分离处理,经过晾晒、包装后,销往果园、林园、菜园等地;绝大部分养殖场基本没有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粪便主要是提供给附近农民种菜、种粮。这些粪便的还田率虽然在60%以上,但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少粪便和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塘、鱼塘,给环境、特别是养殖场附近的土壤生态和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1•3污染防治现状分析

随着畜禽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对周围环境构成严重影响。调查显示,规模养殖场对周围环境污染以集约化养猪场影响最大;批量蛋鸡圈养居其次;园地生态放养优质鸡对环境污染较小;另外,以稻田放牧为主的稻田养鸭,由于放养密度小,鸭粪直接还田,对环境污染极小;半圈养的鸭,由于喂混合饲料较多,并以河塘为活动场地,如饲养量大,密度高,则对水体有一定污染;肉鸡、羊、鸽粪由于较干,可以干湿分离,直接作水产养殖的饲料或销往果园作肥料,再利用率高,对当地环境影响也较小。集约化养猪场、蛋鸡养殖场的粪便和养殖场未达排放标准的污水排放,或致使周边农田肥力过剩,造成周围环境逐步恶化,农作物不同程度减产;或排入水体,造成附近的河水、地下水等水质氨氮含量超标。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该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养殖的污染危害认识不到位。多数养殖户和相关政府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重视,普遍存在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没有把治污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2008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90.5万,tCOD排放量为1205.15,t而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量竟达229万,t相当于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1%;畜禽养殖业COD排放量为17344.57,t相当于工业废水COD排放量的14.39倍。全县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极不完善。有的养殖场虽有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池,但其容积小、处理能力不足,与污水产生量不配套;有的养殖场任意将畜禽粪便堆放在场外、村边等,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尤其是宝应县畜禽养殖业正从散养向集约化养殖过渡,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污染就更为严重。夏集肉猪养殖园区、柳堡肉鸡养殖园区、安宜金鸡禽业、永兴禽业、扬州丰宝公司、扬州丰源生态公司、安宜顺太公司等12个园区已建成;范水瀛宝公司、泾河九九牧业、西安丰天路达等一批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正在建设之中。扬州二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在柳堡和小官庄等镇,已经建成了10个肉鸡的养殖小区。目前,园区年可出栏生猪10万头、出栏肉鸡200万只、饲养蛋鸡40万只,但这些集约化养殖场(区)均没有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滞后状况非常严重,污染隐患巨大。2008年,全县畜禽养殖业污水处理率仅为18.6%,粪便处理率为62.5%。

(3)污染防治措施落后。绝大多数养殖场连最起码的干湿分离(粪便与冲洗水分开)的措施都没有采取,产生的污水大多经排水沟进入储水塘自然蓄积。有的沟、塘未采取防渗措施,跑、冒、滴、漏普遍存在,特别在雨季,很难防止塘水外泄而造成二次污染;有的利用水塘养鱼,但污水入塘前并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容易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有的采用明沟(甚至土沟),或采用排洪沟和排污沟合用,未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造成雨水和废水共排,增加了废水排放量。此外,现有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对病死的畜禽尸体,未作处理与处置,也尚未设置专用的焚烧设施。

(4)环境管理水平低。目前,畜禽养殖场尚未对污水、粪便和恶臭进行定期监测和每年定期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及监测结果,排污口尚未设置环境保护部规定的排污口标志。

(5)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该县畜禽养殖业遍布于各乡(镇)、村,虽有利于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但对集中治理却带来了难度。

2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产业化的基本原则,对畜禽粪尿进行综合处理。(1)减量化。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流、饮污分离等技术手段,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治理成本。如对猪的饲养过程,采用“改自来水冲圈为无水打扫、改滴供水为自动乳嘴式饮水、改稀料喂养为干湿料饲喂养、推广良种、缩短饲养周期”等技术措施,减少粪尿排泄[1]。(2)无害化。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控制环境污染。首先将粪便干湿分离,干粪经堆积自然发酵后,用作肥料,污水经蓄粪池沉淀后,实行达标排放。(3)资源化。通过制作有机肥、再生饲料等综合利用途径,减少污染物排放。如养殖场可建设沼气池和有机复合肥料厂或再生饲料厂,变废为宝。(4)生态化。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等有机结合,推广“鸡-猪-沼-菜”等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化肥使用量,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促进养殖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生态化。

3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措施

3•1前期防治措施

(1)统筹规划、合理选址、适度规模,是防止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重要途径。在选址上,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境敏感区。(2)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区),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报批。(3)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畜禽粪肥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运时同时予以落实。(4)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的隔离。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推行雨污分流,污水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应采用干法清粪工艺,不可与便尿、污水混合排放,并实行日产日清。改湿法清粪为干法清粪工艺,禁止水冲粪式的工艺运行。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料水分离的目的,在于从设施上和工艺上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2]。(5)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污染地下水,贮存设施顶部应设置防雨盖顶。(6)提倡发展集约化养殖场,有计划地推广生物发酵舍的零排放技术。

3•2中期控制措施

(1)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总量。鸡场、猪场宜采用饮水器,可大幅度降低饮用水量及污水排放量。畜禽舍清洗用水是畜禽养殖用水的主体,不同的清洗方式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要尽量采用节水的清洗方式,降低用水量,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量。

(2)通过营养调控,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如:饲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可降低粪尿中氮的排出量;使用植酸酶,可降低粪尿中磷的排出量;使用益生素和非淀粉多糖(NSP)降解酶,可降低不可消化的营养素排出量;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可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使用除臭剂,可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3]。

3•3固体粪肥、畜禽场污水、臭气处理措施

(1)固体粪肥的处理与利用固体粪肥的处理可采用下列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利用畜禽粪便干燥技术。使用时要先进行除臭、灭菌、脱水等处理,干燥后可作燃料,或加工成有机肥。化学处理技术:指在畜禽粪便中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丙酸、醋酸、磷酸、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等,达到杀菌消毒效果。好氧发酵技术:在供氧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粪便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放出H2S、NH3等气体,使非蛋白氮转化为可消化氮,故经发酵可得到无臭、无虫卵及病原菌的优质有机肥[4]。厌氧发酵技术:厌氧发酵技术主要用于沼气生产,所以又叫沼气发酵技术。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作物秸秆与养殖场粪便一起堆沤发酵,以供作物生长时利用。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中对作物不利的物质,是好氧发酵技术之一。综合利用技术:将各种资源化技术组合起来,以提高废物的利用处理效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立体养殖[5],充分利用地面、空间或水域从事养殖业,实现资源多层次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

(2)畜禽场污水的处理方法与利用畜禽场污水的处理可采用下列处理系统。固液分离与理化处理系统:固液分离沉淀气化酸化净化鱼塘排放。该处理系统可将污水净化达到排放标准,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厌氧池发酵处理系统:畜舍排出的粪水厌氧池沉淀池净化池灌溉农作物。该处理系统能使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6]。畜禽污水的利用要求: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畜禽污水经治理后,若向环境排放应符合排放标准;污水作为灌溉用水,在进入农田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3)臭气的控制措施臭气的控制可采取下列方法。吸附法:向粪便中投放吸附剂,减少气味的散发。常见的有沸石、膨润土、锯末、蒿属植物等;焚烧法:将有臭味的物质焚烧,以减少臭味的强度;化学除臭剂:常见的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钾、双氧水、臭氧等;构筑防护林:种植绿色植物,是一种防止气味扩散、有效减少气味的方法[7]。

4落实防治措施的有关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长效管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以“综合利用为主,末端治理为辅,推广先进治理技术,实现养殖和种植相结合,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成立全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由县环境保护局和县农林局的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全县的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各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长效管理的目标和制度。

4•2强化环境监管,依法治理污染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9号令)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宝应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和《宝应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于现有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要清理好禁养区、整顿好限养区、规范好养殖区,使环境监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从政,从而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对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时,应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作为重要内容,环保部门要强化对畜禽养殖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篇7

关键字:畜牧养殖;生态;防治

中图分类号:S954文献标识码: A

1 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畜牧业经营方式及饲养规模的转变近年来, 畜牧业超常规

大发展, 规模由小变大, 经营方式由分散到集约,饲养管理方式向立体高密度、机械化方向转变,随之粪便也由过去的垫圈或半固体态转向液态,使粪尿及污水量大大增加, 特别是污水(是粪便的几十倍), 如不加处理, 就会污染附近的土壤、水源等, 形成公害。

1.2 畜牧场自农区、牧区转向城镇郊区随着都市化的进展, 城镇对畜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多, 为便于运输, 牧场多设在市郊, 且种植业用地减少, 粪尿不能及时施于农田或弃之不用,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3 农业由使用有机肥料逐渐转向使用化学肥料

化肥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粪尿则相反;结果造成粪尿积压。还由于对畜牧场粪尿处理的设备、设施投资存在一定的难度, 及个别牧场老板对畜粪及污水任其自流, 从而造成公害。

1.4 家禽业对生态环境的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家禽排泄物( 包括垫料、废水) 、病原体和病( 死) 禽。家禽粪便和垫料如果没有适当的管理, 可成为蝇、虫繁殖的媒介,并可携带和传播病原菌。

1.4.1 病原体增多且复杂 家禽非典型性、混合性感染增多, 病症复杂化, 病原变异型增多。由于环境日益复杂, 对畜禽生产不利的病原体变异频率增加, 严重威胁正常的畜禽生产和人群健康, 甚至引起周边群众和消费者的恐慌。特别是中小型养殖户分布比较散, 饲养点常与民宅混杂, 养殖技术与卫生防疫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交叉流动频繁, 粪污自由堆排放, 这些均不利于畜禽生产和人群健康。

1.4.2 水禽饲养方式 目前, 绝大多数水禽饲养方式还是沿袭传统的倚塘而养, 俗称“水养”。鸭粪通常直接落入鱼塘或经直接冲洗入塘, 因此,排泄物中病原体和药物均随粪便进入鱼塘, 成

为“鸭—鱼”模式中卫生安全问题的焦点。排泄物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中有机质和氮磷等植物性养分、外来化学物质如消毒剂和药物等, 这些物质可引起鱼塘水质下降, 药物可在水、鱼塘底泥、鱼体以及水体其它生物中会造成蓄积, 药物及其中间产物破坏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影响水产养殖, 甚至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禽类排出的粪便携带着大量微生物, 这样将会使鸭在水中活动满足水性的同时, 也引发一系列疫病, 影响水禽生产。

1.5 随着我国规模化奶业的迅速发展, 奶牛养殖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正成为很多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畜禽产品的粪尿和生产污水, 也在不断地产生有关部门测算:一头猪的日排泄粪尿按6 kg计, 年产粪尿达2.5t。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 一头猪日排污量约为30 kg。一个千头猪场日排泄粪尿达6 t, 年排量达2500 t, 采用水冲式年排污水达1万多吨。

综上所述, 畜产公害就是由于畜牧业废弃物的高度集中, 不能利用自然环境的土壤、水体进行分解、净化、投入再生产而造成的牧场污染。

2 畜牧场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2.1 合理规划

适当控制饲养规模,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对畜牧场进行合理布局, 不要过分集中于城郊或交通线附近, 最好是合理的农牧结合, 以利于粪便等污染物的处置、消纳和控制。

2.2 家禽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2.2.1 保持适当的养殖规模与密度 加强源头建设性引导与管理, 根据地区环境容量与人居情况, 探讨养禽业的适度规模与密度, 减少人与动物的接触, 避免病禽和动物废弃物跨区域运输。

2.2.2 加强禽场合理选址 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要按照政府相关规定, 避开村庄和居民区, 远离集贸市场等, 采取必要、合理的隔离。根据小型养殖户的特点, 更需要加强动物防疫与环境保护, 加强社区建设与农户培训。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小型养殖户向健康、规范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2.2.3 粪便及病( 死) 禽的无害化处理 搞好环境卫生和废物管理, 降低场地风险, 减少有害物和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对现代养禽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保持粪便干燥、防止舍内管道漏水等。粪便及垫料要用专车通过专用通道运出舍外一定距离, 再进行发酵无害化处理。关于鸡粪还田还要关注科学的施用强度和方法, 并注意跟踪监测对土壤和水环境的长期效应。

2.2.4 水禽饲养方式转变 健康养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建设和维护一个健康的养殖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所有动物保持良好机体状态的前提, 是各种养分和药物发挥正常功能的基本保证。在现代生产的激烈竞争和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 鸭鱼结合难以兼顾二者生产效益, 鸭需要清水, 养鱼则需要适度肥水。为此, 一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传统的“鸭—鱼”养殖模式的安全性, 包括降低单位面积塘面的水禽养殖密度(还与水深、养殖鱼的品种结构有关) , 防止病禽的排泄物直接入塘, 同时塘面可适当漂浮种植植物, 以缓解水体养分超负荷的压力。

2.3 解决畜禽业环境污染的技术途径

从技术上讲, 防治污染应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 达到“治本治标, 标本兼治”。解决养禽业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通过畜牧环保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养禽业粪便污染问题。

2.3.1 环保饲料技术 提高家禽的饲料利用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高效促生长添加剂, 应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 如用生物制剂和酶制剂处理、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技术等手段外, 应用生态营养原理, 开发环保饲料, 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2.3.2 畜用防臭剂开发 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 从预防的角度出发, 可在饮料中或禽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

2.3.3 粪便能源化和肥料化技术 通过能源化和肥料化手段来资源化处理家禽粪便及其废弃物, 一是利用厌氧发酵原理, 将污物处理为沼气。其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用于肥田养鱼。二是高温

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这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处理量较大、费用低廉、适应性较强、比较经济的方法。

2.3.4 鸡粪的饲料化技术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利用鸡粪加工饲料, 德国、美国的鸡粪饲料“托普蓝”已作为蛋白质饲料出售, 英国和德国的鸡粪饲料进入了国际市场。而今已将鸡粪大规模加工成商品饲料及其它产品。

2.3.5 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及副产品, 尤其是豆类及饼粕、统糠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 如蛋白酶抑制因子, 凝集素、单宁等, 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 如膨化、制粒等, 可降低其含量, 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 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2.3.6 猪场粪污水无害化处理 根据我国目前养猪水平和实际条件, 对猪场粪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可采用不同形式。常用处理方法:作肥料用:主要有粪尿直接上地和经腐熟后施用两种方法: 前一种是利用“土壤自净”能力。消纳分解有机物质, 提高肥力; 后一种是堆积发酵产生“生物热”, 通过杀灭菌、寄生虫、分解有机物而消除污染, 特别是厌氧发酵后的渣液作肥效果更好。

作燃料用: 利用粪尿中有机物, 在高温(35-55℃) 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降解为沼气, 同时,杀灭粪尿中大肠杆菌、蠕虫卵等。沼气可用作能源, 作为燃料或照明。

粪尿污水生物生态化处理方法:

解决规模猪场粪尿水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无害化处理成为关键, 建立“污水净化生态工程”是可持续发展养猪业粪尿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根据粪尿污水特点, 通过生物和生态技术

手段净化畜粪及其污水, 利用厌氧发酵原理,将污物处理为沼气和有机肥、费用低、处理量大, 比较经济。在正常气温条件下可使污染物BOD减少10%-90%, 再结合氧化处理效果更好。

结合我国农业大国实际, 应把养猪、污水处理、种植业、水产业统一考虑, 将猪、种、渔三者统一安排, 结合发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是发展生态养猪业、解决环

境污染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建立人工生态型奶牛场,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奶牛场生产,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对奶牛养殖生产中产生的、有污染的、易造成“公害”的粪尿和有机废水进行生态无害化处理, 使奶牛的生存环境始终保持在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平衡的环境中。严格控制环境污染; 努力建设生态奶牛养殖场, 建立“土地—种植业—奶牛养殖业”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 推广奶牛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粪便固液分离和利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等先进实用技术, 提高科学处理和利用奶牛粪便的水平。

2.4 解决养殖业环境问题的政策途径

2.4.2 加强药物管理, 减少畜产品公害 农药、兽药和添加剂等。一般, 有机氯农药排泄较慢,而抗生素类药物则排泄较快。所以对兽药和添加剂, 要根据其毒性、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蓄积等情况的实验资料, 分别定出最高允许残留浓度, 以便为达到此一允许浓度而规定用药量、休药时间等。

2.2.4 寻找解决途径从政府到企业, 从生产到科研都要重视寻找和采取有效的解决途径。政府对新建的畜禽粪污处理厂要采取扶持政策, 免除某些税收和地方摊派, 实行无息贷款等措施, 增加科研投入, 促进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结合。

结语: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形成一整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 以法兴牧, 以法治牧为了更好地发展畜牧业生产, 保障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必须要以相关的法律给于制约, 从而使畜牧场的畜禽粪便及污水的污染能得到更好的治理。对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振钧. 我国家禽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与解决途径[J].

中国禽业导刊, 2001, (07).

[2]肖冬生.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水处理和利用的研究[D]中

国农业大学, 2002.

篇8

一、总体要求

通过大检查,全面摸清我镇生猪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情况、禁(限)养区内生猪规模养殖情况,进一步规范生猪养殖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加强排泄物整治,控制和削减生猪养殖排污总量,实现生猪养殖排泄物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资源化,促进全镇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检查范围

全镇个村的全部规模猪场(能繁母猪存栏头以上或年出栏生猪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下同)。

三、检查内容

(一)生猪排泄物治理情况。检查是否存在生猪排泄物直排现象,是直排到渠道、水沟、河道,还是水田或旱地,造成影响如何;生猪排泄物排放是否经治理,采用何种治理模式,治理效果如何。

(二)猪场排泄物减量化排放情况。主要针对已实施“811”工程的猪场,检查相应的治理设施是否使用正常,是否存在储粪池未使用,粪污处理不规范的现象。

(三)猪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情况。检查是否在猪场内采取农牧结合的循环生态生产模式,配套土地能否有效消纳排泄物,收集干粪的处理方式等。

(四)猪场的基本建设情况。检查猪场的生产规模、占用土地面积、生产用房的建筑面积、病死猪尸体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以及是否处在禁(限)养区等猪场建设的基本信息。

四、方法步骤

(一)自查阶段(年月日至年月日)。

组织对辖区内的规模场逐个进行现场检查,认真填写登记表(附件2),并对不符合生猪排泄物污染治理要求的,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检查情况于年月日前报送镇生猪排泄物污染治理情况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篇9

一、期间畜牧业发展成效

(一)生产目标状况

年—2012年以来,我县畜牧业在政策指导、市场拉动等多重要素的效果下,坚持着优越发展态势。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31.78万头、羊3.04万只、牛0.24万头,家禽40.53万只,同比2006年辨别增进33.7%、-24.6%、-31.4%、4%。年均匀增进8.4%、-6.2%、-7.9%、1%。肉类总产量2.2万吨,禽蛋产量1600吨,同比2006年增进28.5%。畜牧业生产总值达4.6亿元,同比2006年添加2.14亿元。

(二)畜牧发展状况

1.区域化结构初步构成。我县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执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多种方式的畜牧养殖发展战略,初步构成了沿三线(远当、宜保、襄远公路)建设以洋坪镇为主的生猪产业区,以镇为主的家禽产业区,以茅坪镇、旧县镇为主的肉牛养殖区,以荷花镇、花林寺镇、河口乡为主的山羊养殖区。

2.规划化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县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到达491户,5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120户、1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25户。生猪、山羊、家禽规划化水平辨别到达45%、30%、26%.

3.良种掩盖率逐渐扩展。近年来,随着畜禽良种的运用和技能推行,以及二元母猪繁育基地、肉牛冻配中心和县乡村三级品改系统的建设完善,我县畜禽良种掩盖率逐渐扩展。三元优质肉猪、杂交优质肉牛、波本杂交肉羊掩盖率辨别到达80%、50%、65%。

4.基本建设不断完善。2007年-2012年,国家及省财务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基本设备建设的投入,县级动物检疫基本设备项目、县级动物防疫基本设备建设项目、乡镇兽医站基本设备建设项目陆续建成运用,我县的动物检疫、疫病防控、疫情监测等程度获得了较大的提高。

5.安全屏障更加结实。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基本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的逐渐健全,动物检疫常态化机制、年龄季严重动物疫病防控机制、突发事情应急处置机制、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防控手段、专业的畜牧团队等一起建筑起一道结实的安全屏障,保证了全县畜牧业安全发展。。

二、首要办法和特点

(一)改变生产方法,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建设

从年起,我县积极争夺国家和省出台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办法,如:生猪良种补助、标准化规划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蛋鸡标准化规划养殖场革新项目等,改以往散养形式为标准形式,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150”形式、蛋鸡“153”、肉牛“165”、肉羊“1235”形式等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当前我县建设生猪“150”形式56栋、蛋鸡“153”形式12栋、养羊“1235”形式51栋、肉牛“165”形式12栋。

(二)不变生猪发展,调整生产构造

生猪生产历来是我县畜牧业的重头戏,猪肉又是国民荤食中的主要种类,因而在不变总量增进的还,要努力完成生猪生产从数目增进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改变。近年来,县畜牧部分不断把畜禽良种繁育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常抓不懈,全力在我县推行“三元”杂交猪的豢养。全县“三元”杂交猪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当前我县建成了二元母猪扩繁基地和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品改站建设(镇双泉村吴开国二元母猪繁育基地、北门村黎新养猪场),加速了生猪人工授精技能的推行历程,具体履行的标准化生产技能,保证全县生猪人工授精率到达100%。2012年进一步明确了以农盛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生猪品改站为纽带、以养殖大户为基本的“龙头企业+品改站+规划大户”的生猪良种繁育系统建设工作目的。

(三)推进生态养殖,促进畜牧业可继续发展

近年来,我县经过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了畜牧业沼气工程建设,使生态与健康养殖获得了初步成效,全县涌现出一批标准化规划化生态健康养殖典型,遍及采用种养结合的生产方法,并建设了沼气化粪池,科学处置和综合应用生猪粪便等垃圾,执行“猪—沼—果”、“猪—沼—茶”生态循环养殖形式,大大提高了养猪场粪污的综合应用才能,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有用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保证污水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完成了变废为宝、节省动力、循环应用、改进泥土、净化环境的目标,推进了生态与养殖的良性循环,促进了畜牧业可继续发展。

(四)做大做强做优,加速发展畜牧业产业化运营

加速“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运营发展是保证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标准化规划养殖的主要路子。当前我县已坚持了凤翔禽业和农盛两大企业,凤翔禽业有限公司是宜昌市最大的蛋鸡生产基地和雏鸡生产基地,年存笼达10万羽以上,并投资兴修了生物有机肥加工场,可年发生物有机肥3000吨。宜昌农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万头养猪场终年存栏祖代母猪1200头,可年供应优质母猪9000头以上。两大企业的坚持,带动了全县养禽业的发展。我县将坚持“发展一批、引进一批”的准则加速龙头企业发展。

(五)加大宣传,创立畜禽养殖示范基地

我们将规划养殖视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打破口,经过宣传,加大政策、资金、信贷、用地等资源的投入,并创立了洋坪镇双路村张杰猪场、镇南门村高普安养羊场两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举行培训班140人次,对全县各大规划养殖场、小区负责人和技能人员就标准化养殖常识进行专门培训,使养殖场、小区对标准化创立有了深入的认识,强大畜禽标准化养殖队伍。

(六)增强质量监管,促进畜禽安全发展

质量安全,“事关民生、责任严重”,我们时辰坚持高压态势。本年以来,全县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系统、畜产品市场准入和可追溯系统、畜产品查验检测系统、畜牧兽医综合法律系统“四大系统”建设,扎实开展兽药、饲料、畜产品市场整治、监管,动物检疫和“瘦肉精”专项检查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板块规划小,特征不光鲜。受资金和养殖技能制约,我县畜禽养殖规划遍及较小,特征不光鲜,我县在争夺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位置。

2、疫病情势复杂,防控难度较大。动物疫病变异快,发病规则易变,再加上农药、饲料添加剂的滥用和远间隔、跨地区调运等要素,以及本身掉队的豢养方法,使得我县的严重动物疫病防控难度较大。

3、增进方法粗豪,产业化运营掉队。地舆区位不优、不足资金和技能支持等客观要素决定了我县畜牧业长期处于粗豪运营的近况,饲料、房屋等生产要素应用效率低,豢养方法和治理程度掉队,耗费高,成本高,周期长,畜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4、环境制约压力大,生态养殖任重道远。我县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畜牧业用地空间有限。原有养殖场大局部排污设备没有同步建设,虽然后来对其进行了一些完善,但畜禽养殖户关于环境维护的认识不够深入,一家一户的散养形式依然占有着我县畜牧养殖的主导位置,发展养殖业与环境维护的矛盾将会日益加剧。

(二)建议

1、加大畜牧业扶持政策的投入。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我县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投入不多,建议加大该项投入。

篇10

关键词 蚯蚓;太平二号;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S89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96-02

蚯蚓又名地龙,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蚯蚓早就存在于自然界,是被人民认识和生产利用的一种环节类特种养殖动物。全世界蚯蚓品种有2 700余种,我国有160余种。根据蚯蚓的生活环境和饲料可分为粪蚯蚓、秸秆蚯蚓、水蚯蚓、土蚯蚓、菜蚯蚓。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是赤子爱胜蚓,选育种有太平二号、北星二号、北京条纹蚓等。赤子爱胜蚓全身80~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33节。自4~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食垃圾和畜禽粪杂食动物[1-3]。利用发酵的鸡粪、猪粪、牛羊粪和生活垃圾饲养蚯蚓,然后用蚯蚓养殖畜禽鱼,既能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作为畜禽动物蛋白性饲料,大幅度降低养殖饲料成本。湖南省把蚯蚓养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一种朝阳产业,予以重点推广。

1 太平二号蚯蚓品种介绍

太平二号蚯蚓也叫赤子蚯蚓,体色紫红。与其他品种的蚯蚓一样,太平二号蚯蚓属腐蚀性动物,怕光、怕震动、怕高温严寒,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通气、富含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太平二号蚯蚓拥有繁殖率高、繁殖速度快,适合高密度养殖的特点,是人工高产优产养殖的优质品种。形态特征:太平二号蚯蚓体长130 mm。体扁平,尾部黄色,雌雄同体,生性温顺。无“冬眠”习性,引种太平二号蚯蚓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蚯蚓良种。能耐 -10 ℃的低温,有“冬蚯蚓”之美誉。

太平二号蚯蚓26~30 ℃气温中每条蚯蚓年累计可繁殖14 000~40 000条。通过 2 个月饲养后,1 m3饲料投种10 000条,月可产鲜蚯蚓60 kg。太平二号蚯蚓的食性广,其每天摄食量与体重相近,其中1/2作为蚓粪排出。生产1 t鲜蚯蚓,需摄食70~80 t有机垃圾畜禽粪。

太平二号蚯蚓是喂养猪、鸡、鸭、鱼等禽畜、水产的优质饲料,喂养太平二号蚯蚓的禽畜、水产,不仅生长速度更快,味道更加鲜美,而且营养也更丰富。这主要原因是因为太平二号蚯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据分析,太平二号蚯蚓的干品粗蛋白质含量达60%,高于进口鱼粉。蚯蚓的蛋白质中有不少是畜、禽和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其次是精氨酸和赖氨酸[4-8]。

2 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是湖南省2016年养殖业重点推广技术。2015年9月18日,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在湖南津市组织召开《湖南省现代畜牧业》会议,将蚯蚓养殖技术作为生态农业重点推介技术,并到蚯蚓养殖企业参观学习。洞口县畜牧水产局积极响应省局号召,组织洞口县天牧业公司肖和忠、士山农业公司罗丽芳、马口坪猪场王恒万、兴发猪场唐前展、风林特种养殖场肖劲风等到津市蚯蚓企业学习取经,引进日本太平二号蚯蚓(红虫)。主要学习怎样做蚯蚓床、粪便发酵及放养蚯蚓、防逃、收集和加工等技术。经过逾3个月的实践,基本掌握了蚯蚓养殖技术。

2.1 养殖饲料准备

猪牛粪60%、杂草30%、垃圾10%,常投烂水果,或猪粪、牛粪、鸡粪各20%,稻草40%。蚯蚓饲料的发酵处理采用堆沤发酵方法。先铺1层稻草,再铺1层猪牛粪,然后铺1层稻草,如此重复数层。堆积发酵7~15 d,即可投放种蚯蚓。

2.2 蚯蚓的捕捉方法

蚯蚓畏光,一般用强光刺激法捕捉。将蚯蚓饲养堆上的遮光物揭除,蚯蚓畏光而往堆内钻,稍后再除去一层饲料堆积物。如此反复,最后收集到的全是蚯蚓。

2.3 日常管理

2.3.1 清除蚓粪。清粪工作一般选择在晴天气温为15~25 ℃的时期。清除蚓粪的方法:将蚓床表层的饵料及蚓粪铲出,深度以清粪铁铲下面基本无蚯蚓及蚓茧为准,然后把下面的蚓粪铲出运走,再将原移去的表层搬回到蚓床上。

2.3.2 防逃。下雨后一般会有少量蚯蚓爬出,可在蚯蚓养殖场周围放几处畜粪,以引诱蚯蚓钻进吃食,减少逃逸。如遇大雨蚓床被水淹没,可捆扎稻草秆固定在蚓床四周,防止蚯蚓随水流走。如果排水不畅,可合并蚓床,使蚓床抬高,保证卵茧正常孵化。

工厂化生产是使用水泥池,每个10~20 m2不等,池深50~60 cm。地面平养也要以500 m2或1 000 m2为单位,周边用深60~70 cm的水泥墙防逃。

2.4 病害与敌害防治

如因毒害原因蚯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黏液增多,体色变白而死亡或室内暂养蚯蚓发病,要转移养殖环境。如由于养殖环境潮湿而导致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如发现已有蚯蚓死亡,要立即搬入蚓床饲养。养殖场避免选择在农药喷施量较大的地方,同时避免选在工厂附近或公路沿线。另外,避免饲喂喷过农药的饲料。

3 蚯蚓加工技术

因鲜(活)蚯蚓是各种寄生虫的终生宿主,用活蚯蚓直接饲喂畜禽,畜禽肠道易发生严重的寄生虫病,造成营养缺乏及消瘦病症。因此,应把蚯蚓加工成干品,杀灭活蚯蚓体中寄生虫。方法:将鲜蚯蚓用水煮沸后,晒干或烘干打碎成干品,然后作为养禽饲料,添加干品蚯蚓粉20%~25%代替进口鱼粉或豆饼。节约饲料成本25%以上。

4 对蚯蚓进行综合利用的研究

洞口县目前第1步蚯蚓养殖已经起步,第2步是对蚯蚓进行综合利用,进行课题设计,确定研究方向。

4.1 蚯蚓和蚯粪对土壤结构和肥力作用的研究

联合洞口县农业局土肥站、实验室农艺师,对蚯粪氮、磷、钾和蚯粪施用后土壤氮、磷、钾养分进行测量,放养蚯蚓和蚯粪对改土肥力的作用,以及对农作物(玉米、大豆、白菜、萝卜为例)生产试验和生产影响,进行课题研究。

4.2 蚯蚓干品营养成分测量分析的研究

聘请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大学教授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进行研究,洞口县提供蚯蚓干品样品,进行蛋白质含量以及其他养分测量。

4.3 蚯蚓干品替代鱼粉豆饼蛋白质进行畜禽鱼饲养对比试验研究

利用蚯蚓干品营养成分最新测量结果,科学添加蚯蚓干粉的饲料配方,替代或部分替代鱼粉豆饼,对蚯蚓节约饲料成本、蚯蚓饲料最大利用率进行研究,开辟新型猪饲料、鸡饲料、虹鳟饲料、良种泥q饲料、黄鳝饲料。

4.4 蚯蚓养殖对粪污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研究

利用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养殖蚯蚓,对垃圾、粪污减排量进行研究和评价。

5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发酵的鸡粪、猪粪、牛羊粪和生活垃圾饲养蚯蚓,然后用蚯蚓养殖畜禽鱼,既能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作为畜禽动物蛋白性饲料,大幅度降低养殖饲料成本。人们已把蚯蚓的应用转向生物制药工程,尤其是提取的“蚓激酶”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理想保健药品。如饲养鸡,增加鸡的蛋白质来源,又能改善鸡的肉质风味,销售特色鸡蛋,如“虫子蛋”“虫虫蛋”,市场售价可达3元/枚,比常规鸡蛋价高120%,这不失为山地鸡生态放养的又一特色。用蚯蚓喂养畜禽适口性好,畜禽生长速度快,味道鲜美。因此,随着蚯蚓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蚯蚓产业将成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新兴朝阳产业。

6 参考文献

[1] 胡成玉,李文平.蚯蚓养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湖南饲料,2010(4):25-27.

[2] 陈宝书,陈本建.蚯蚓粪营养成分的研究[J].四川草原,1998(3):22-24.

[3] 刘涛,董美英,章世元.蚯蚓的培养基制作和饲养方法[J].农技服务,2005(5):39-40.

[4] 孔凡真.蚯蚓的养殖及开发利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12):6.

[5] 杨草.蚯蚓养殖新技术[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7(7):26.

[6] 徐娥,夏先林.蚯蚓的养殖及其作为饲料资源加工利用现状概述[J].贵州畜牧兽医,2006(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