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财务方面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14 10:4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财务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30-01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十分显著的绩效,原有的落后的水利财务管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迫切要求在水利行业进行改革,特别是作为水利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利财务部门,加强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深化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的水利财务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有效的制度,管理制度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对管理方法和制度的研究并加大对管理的监管力度,以便为水利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水利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仍然不够完善
水利财务管理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重要,要想取得一定的管理成效,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和制约,只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水利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尽管目前许多单位或部门都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然而现有的水利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漏洞很多,内容不够全面详实,特别是在关于预算以及对财务的分析方面十分薄弱,不能有效地指导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给水利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2.在财务预算方面管理不合理
财务预算是水利财务管理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财务的预算包括很多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整体动向,影响单位和部门的收支状况,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目前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机构的财务收支不明确,难以满足相关预算要求和规定,一些收支不合理甚至出现严重失衡现象,使得资金难以正常进行流转,诱发单位及相关企业财务危机,给单位和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不能及时获取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信息化管理落实不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变革,信息量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信息的筛选和使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利财务通常对信息和数据具有很大的需求量,然而信息量的不断增多极大的增加了对其的筛选难度。这就进一步给水利财务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目前的水利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信息化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其对各种相关信息不能及时进行筛选和传递,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提高水利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不断建立和完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
水利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水利财务管理水 平能否得到提高,是衡量水利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水利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财务方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不断充实其管理制度内容,特别是在预算、收入以及对资产的管理和分析方面,以便使得财务制度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水利事业,促进水利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2.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提高对水利财务管理的认识和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对水利财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落后的管理观念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亟待变革。对于水利财务管理来说,不断进行变革和进行创新,抛弃陈旧的管理经验和办法,采取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对财务各个方面进行管理,提高对水利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可以极大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流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财政危机,为水利事业创造良好的资金支撑和资金环境。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不断加强对水利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监督管理也是水利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若对水利财务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得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秩序出现混乱现象,同时也不利于财务人员的团结,甚至其风气不正给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因此,只有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才能保证机构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保障。财务人员应该重视并认真履行其对财务的监督职能,对财务各项工作监督时,应该不断加强其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对重点水利项目要坚持原则性并进行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管理,而对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应该灵活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以便促进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使其具有操作性强,便于管理。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财务管理作为水利行业的关键环节,对于资金能否正常流通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加强对财务各个方面特别是财务预算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提高水利财务的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水利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J].现代商业.2010 (27).
[2]林秋菊.如何加强水利系统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J].经济师.2007 (06).
[3]李棋.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 (12)
篇2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高校
高校档案管理作为高校内部反映经济业务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是保存高校历史发展以及记录高校实际经济情况的重要证据,是整个高校档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高校而言,其档案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直接左右这高校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随着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高校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一大重点。如何才能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并且有效提高相应的管理效率,是目前所有高校面临的一大重点问题。
一、高校财务方面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我国财务管理的会计档案主要包括了以下几大常规类别:a、会计凭证类;b、会计账薄类;c、财务报告类;d、其他类;e、电算方面会计档案;同时还包括了一些非常规类档案,分别是:a、在每年都会做出一份数据库的备份资料;b、在进行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升级时所留下的老数据库备份资料;c、由财会系统管理员做出的系统管理维护方面的记录信息;d、其他被存档的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有关数据信息。
二、就目前财务档案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分析
(1)对于财务档案管理方面的意思还有待加强
前文中曾经提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意义就在于为现实服务,为历史记录,但是由于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同时所需要负责的任务量相当繁重,当进行财务档案有关资料的手机或是整理时,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高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极为低下,工作意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导致一部分的档案被无故损毁或是缺失。
(2)财务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较低,达不到具体工作要求
就目前而言,各高校基本上没有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基本上是由会计人员进行兼任,他们没有受过档案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在经验上,也有极大的缺乏,这些根本原因导致他们在进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时对于档案相关工作标准以及要求不清楚,更不懂得档案有关的操作规程,经过整理得出的档案案卷整体质量低下、分类不具备科学性以及不具备复查的意义。这样不但使得财务档案在以后的寻找中极为不方便,同时也使得这些资料在以后可能会随其他资料而被无故处理。
(3)财务档案相关机构设置不够严谨,不具备基本的规范性
所谓的财务档案方面的管理机构,其意义在于:是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同时也是法律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就目前高校市场而言,许多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对此机构进行详细有效地设置,在对于类似工作的同时,仍然是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处理。由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具体,机构设置方面的不规范,使得财务档案方面的管理工作受到极大地影响。
三、相应的解决办法概述
(1)对高校进行档案管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认识档案管理的基本性质以及重要性
对于财务档案相关的领导阶层而言,必须使其提高对财务档案的认识,并且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有关工作提高重视程度,积极着手与建立完善、健全的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同时必须依照本高校的实际规模对高校档案管理机构进行一定详细的设置。并且制定出详细有效地管理目标,明确各部分间的具体责任内容,处理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大事小事。
(2)提高相应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对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涵养以及工作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法律意识以及法律认识。在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选择上,必须选择综合素质突出、个人工作能力极强的人员来进行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已有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财务档案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提升工作水平,增强他们的档案管理保密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3)必须设立针对性较强的财务档案方面的管理机构
如果拥有了高素质以及高能力的管理人员之后,就必须建立一套具备一定规范性以及针对性的财务档案方面的管理机构,合理实施管理目标责任制,并且将相关的管理标准归纳到对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标准之中。通过一系列的赏善罚恶的奖惩措施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建立专门的资料保管库房
对于财务档案的存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专门的库房进行储存工作,如果某些高校不具备单独兴建库房的能力,那么也必须将库房与办公室、阅览室有效的区分开来。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相关的硬件设施,进行库房建设的同时,必须保证建成后具备一定的防范措施:防火、防盗、防尘、防霉等具体防范内容。并且制定出相关的库房管理政策,禁止与相关管理工作无关的人进入其中,有效的保证库房内档案的安全,同时对财务档案可能受到的自然损害进行防范,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5)建立一定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时展,必须将信息化与与财务档案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必须将财务档案方面的管理工作重心逐渐向信息化靠拢,建立一套具备一定独立性以及精确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财务档案相关信息有网可查、有网可存,这样即方便了对于档案的归类、储存,同时对于日后的查找也带来的极大程度的方便性。
四、小结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各高校必须对自身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对相应的管理办法、手段进行一定的优化,努力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提升本校整体的财务档案方面的管理水平,增强相关的忧患意识,对财务档案的潜在左右以及具体内容进行充分的发挥,使其可以更好的为高校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迎春.完善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的几点设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128-128,146.
[2] 刘淑杰.如何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10,(18):252.
[3] 容宁.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2,(3):96-97.
篇3
环境信息涉及环境风险、环境影响、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绩效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年度报告(包括财务报表)、专门的环境绩效报告等各种披露方式提供给有关使用者。近年来,在不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中,一些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已经对外提供环境报告,而且对外披露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各国目前的环境信息披露主要是自愿性的,环境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也是多彩纷呈,国家对此予以规范的很少,环境报告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环境报告的内容看,有的国家主要是围绕环境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进行披露,而有的国家则是针对环境绩效进行披露。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报告的使用者也日益增加,主要包括股东或潜在的所有者、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雇员、竞争者、债权人、保险商、财务顾问和分析家、媒体记者、供应商和顾客,以及当地社区、政府监管部门、环保机构等。
二、环境信息披露的鉴证
随着对环境报告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产生了对环境报告鉴证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专业服务--环境信息鉴证,也称之为“环境审计”。它是指对企业所披露的与环境有关的信息进行验证,也就是针对环境信息提供可信性保证服务。国外已有不少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此类业务。对环境信息的鉴证将成为注册会计师服务的一个新领域。
对信息进行验证必须要有适当的评价标准。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的《环境会计公告》为进行财务报表的环境审计提供了可依据的评价标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也于1998年3月颁布了有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环境事项的实务公告,为注册会计师进行环境审计提供了实务性指导。该实务公告对环境审计的要求,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考虑相关的法律法规;(2)充分了解企业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情况;(3)利用环境专家的工作。该实务公告还提供了两个很有用的附录:一是注册会计师在了解企业情况时需要提出的问题,包括了解企业环境控制程序方面的问题;二是注册会计师可实施的审计程序。
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及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也已开始研究制定专门的环境报告鉴证准则和指南,但在此方面仍存在许多难题,如对于环境报告的信息应如何进行披露等还缺乏适当的评价标准,都尚需理论界和实务界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三、环境信息披露与鉴证在我国的运用
从环境会计实务方面看,我国政府、企业和会计实务界对环境会计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或相关规定,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只是在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有两处涉及环保问题:一是在规定应说明的政策性风险时提到“环保政策的限制或变化等可能引致的风险”;二是在规定“募股资金运用”时,对属于直接投资于固定资产项目的,要求发行人可视实际情况并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投资项目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却没有关于环境问题的具体披露要求。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定要求,企业在环境问题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方面的 做法不一,存在很大差异,以致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也没有关于环境问题的专门准则或具体规定。在环境会计理论方面,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环境会计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特别是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
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还是非常重视的。国家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国务院领导一再强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近年来,企业在环保方面也作出了很多的努力。许多企业为参与国际竞争,到国外投资或出口产品,都积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的认证,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总的来看,企业对环境成本与负债进行核算并加以披露已经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我们会计界自然不能熟视无睹,应尽快行动起来。
四、对我国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与鉴证的思考
1.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探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从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及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考虑,加强环境会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客观地存在大量的环境活动并相应地存在环境管理,会计对此进行反映并参与控制就是必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也需要了解企业环境绩效信息和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因此,会计界有责任加入到环境保护运动中去,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加入WTO,也需要我们创建环境会计。由于环境会计涉及到其他一些学科和领域,建议有关部门成立一个由会计、审计、经济、环境、资源、企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从我国实际出发,对与环境会计有关的理论与实务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环境会计和报告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2.开展环境会计方面的宣传、培训和学术交流。可通过各种方式广泛进行宣传,介绍国内外有关情况。还应该在有关高校及国家会计学院增设环境会计方面的课程。
篇4
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近年来财务管理逐渐得到企业重视以及关注。如今,市场之中工程施工类型企业现有财务方面管理水平有着较大差距,尚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体制,进而导致该类型而企业之中财务状况存在许多漏洞,直接对其经济效益以及整体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对财务管理方面现有问题加以解决,进而使企业可以适应时代以及社会发展主流趋势。
二、工程施工相关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作用
第一,在施工类型企业之中,财务管理可以保障企业资金得以畅通运转,同时保障投资以及资金来源具有合法性以及合理性。第二,对企业之中财务管理进行优化,可以对企业之中现有机制进行完善,促进企业进行整体发展。第三,对施工企业现有财务方面管理进行优化,可以帮助企业对投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提升其整体经济效益。因为在施工类型企业之中,通常很难对一些外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如果企业想要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收益,必须要尽量减少资金成本方面的投入,进而实现企业整体收入的增加。可见,财务管理既可以保障企业整体利益,同时也可以推动企业整体发展。
三、有关工程施工类型企业现有财务管理方面问题
新时期,工程施工类型企业之中财务管理普遍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企业之中有关财务管理方面制度尚不健全,缺少相关的监管机制,致使企业财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各部门存在权责划分混乱的问题,进而使得财务方面账务混乱。缺少了监督机制以及监管制度方面的规范以及约束,导致施工企业之中普遍存在不少违规操作,有的甚至还出现了经济犯罪,这都对企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第二,当前施工企业之中财务管理普遍缺少规范的风险评估方面机制。这就使得企业对于内部以及外部市场之中风险没有一个准确判断,进而使得其制定的发展方案无法与市场变化高度吻合,使其经济造成损失。第三,企业之中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具有的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对财务方面管理的关注以及重视。如今,多数企业尚没有建立较为科学的有关财务方面管理体系,致使其财务管理整体水平不高,无法适应时展。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施工类型企业整体发展以及效益提升。
四、对于工程施工类型企业之中财务管理相关优化策略
(一)构建专门监管以及风险评估相关部门以及机制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会面临一定风险,而对于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以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其对于风险方面评估以及管理相对落后,进而使其风险应对方面能力较低。因此,在现代企业之中,必须要建立风险评估相关机制,增强企业对于风险的评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此外,还要建立规范的监管机构,以此来对企业之中财务运转以及流向进行监督以及把关,使企业避免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这样的不良现象。企业还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从事风险评估方面工作的人员,在企业内部专门建立一个风险评估方面体系,以此来加强企业对于风险以及危机的应对能力,保证企业之中财务管理可以获得准确信息。
(二)对企业现有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健全
在施工类型企业之中,有关于财务管理方面良好制度可以对员工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也可以对财务管理这项工作提供一些可靠依据。因此,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系统的、良好的财务管理方面制度,将一些零散施工作业进行统一整合,并且在财务资料上进行记录,这样可以保证财务资料具有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帮助管理者对企业资金进行运用以及管理,进而促进企业之中财务管理整体发展。
(三)加强对于企业之中财务管理方面团队的建设
针对当前施工企业之中财务管理方面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的现象,企业必须要加大对于专业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新时期,人才是企业最缺的一个发展要素。企业不仅要对从事财务管理方面人员进行专业方面的培养,同时还要对职业道德方面的素养进行培养,以此来提升其综合素养。工程施工类型企业一定要对财务管理方面团队建设进行加强,企业可以聘请一些责任感较强,并且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在企业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方面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具有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此外,企业还要对现有从事财务分管理方面人员技能以及素?B进行培养,使现有人员对自身不断进行完善,进而提升企业之中财务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
篇5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以及各地财政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的相关投资在逐年增长,为了能确保相关财政资金能够正确的使用,达到应有的效益目标,满足国有资产建设应有的要求,本文主要对于一些目前为止存在于事业单位中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基本 建设项目 财务管理 相关问题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事业单位的分类以及改革。财政的管理体制也随之在不断的发展改变。作为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最近几年,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投入在不断的加大,随之也就产生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问题也不例外,要求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相关行业法规健全等诸多新的标准。究竟如何充分的使用国有资产将其投入建设,提高其项目的财务管理是首要的任务。
1、基本建设项目的定义
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其根本上从属于固定资产的建设投资范围,其定义是在某一个或者多个建设场地中,以一个独立的总设计为参照建起的独立或者存在许多内部关联的工程的一个综合,在项目的经济方面进行统一的核实查算,采取统一管理的行政手段。总体上来说,基本建设项目具有工程周期较长以及综合投资较大的特点,可以起到维持以及增强再生产的力度,有效的对现有的经济结构以及生产力的分布局势进行一定的调节,以及有效的促进群众物质生活改善这几个基本的作用。
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与其他概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是指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以及针对项目建设进行的预算,对需要进行项目建设的资金进行的筹措以及科学的使用管理进行的一些活动,是项目建设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
2、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有关问题
2.1 财务人员缺乏严谨的管理意识
财务人员在基础建设的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具备科学有效的管理意识,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明显的看出:首先是单位的领队对于基础建设的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选拔的时候,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在选拔手段上也缺乏一定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这就导致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水平较低;其次,从业人员没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基础建设财务管理的管理方式,对一些基本的操作程序不够了解,使得其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的发挥作用。
2.2 有关制度不够完善
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会计的核算制度是不完善的:第一点,没有严格的规范会计账簿,将其与其他的有关账务混在一起,甚至有部分只设一套基帐却对多个项目进行核算,使得账目较为混乱;第二,对于投资核算问题较为重视,但却在监管环节放松了监督,导致最后还是容易出现问题;第三,就是在对工程进行验收时,将基建项目财务问题长期放置,没有及时的进行核算,更为严重的是将其与其他的事业单位账目进行混算以及转接,没有对国有资产做好监管工作,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2.3 有关工程造价的管理不足
对于基础建设资金是否充分使用的问题,其重点在于事业单位对于工程造价的有关管理。这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账目结算的主要依据不够完整,其中一些重要的例如招标文件以及工程总量的清单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对于实际的工程操作与施工几乎出现的误差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在结算的时候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容易出现误差;最后,就是工程项目的款项不能及时的进行支付,或者与工程的进度不能完全相符,这是一个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
3、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3.1 会计核算不能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作为组成国家部门预算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在基础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中是存在一些会计核算问题的,首先一点就是没有规范的进行建账操作,绝大部分的单位没有按照国家要求专门的设置基础建设项目会计账,只是在原有的事业单位账簿中进行简单的核算,没有将资金的来源进行有效的区分,不能很好的核算项目的成本甚至对其进行管理;其次是对于项目的成本没有做到完整的核算,在工程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将项目所需资金拨付给承建单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投资方没有严格的按照拨款手续进行操作,没有保留最原始的入账凭据,在对账目进行处理时,就会遇到很严重的阻碍,所以导致了项目成本的核算不够完整。
3.2 不能规范的对资金进行管理
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的是以财政拨款为形式的国家投入,一般资金流动金额巨大,所以对于资金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首先,不按照规定对施工单位垫付工程款项,许多单位没有对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要求进行重视,任意支付工程款项,在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来说,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没有严格的按照规范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不能在工程质量方面严格的约束施工单位;第三点就是一些单位不能严格的按照预算支配款项,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严格的规范每一笔支出,超出预算较为严重,占用了建设成本;第四点,没有规范的对工程款项进行结算,没有严格的按照制度以及施工进度进行工程款项的支付,最后一点就是工程结束以后,部分单位不能及时的对结余的资金进行管理,不能及时的处理这笔款项,存在一定的漏洞。
3.3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标准,使得一些监管部门在监督时也无能为力,甚至对一些已有的制度,也没有有效的执行,监管与执行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4、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4.1 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问题涉及范围较广,其内容很复杂,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要一支业务水平精良,综合性组织水平较高的管理团队担当管理的核心人员。这就要求从行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最基本的会计基础知识,有关的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在此基础上对招标法以及合同法甚至于建筑的相关法律进行一定的了解,为实际工作操作做好准备工作,要着力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4.2 要加强财务核算的工作
在目前的情况下,核算主要包括的是资金支付方面的问题以及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要将财务核算部门职能进行有效的转化,要注重对于财务支出的监督以及管理,在做好记账核算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对预算的监管以及工程进度的控制方面做好监督管理,使其真正的发挥管理作用,严格的杜绝一切违规操作的发生。
4.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落实
对于事业单位基本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问题来讲,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相关制度,一些事业单位应该严格的依照国家的要求标准,法律法规,并且结合自身发展的一些特点,结合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关规章制度,使得在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明确的按照规定办事,能够全面的掌握资金的运营状况。同时,还要注重加大监管方面的力度,使得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真正的对财务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对整个项目建设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5、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内容,不难看出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所以,一定要积极的参与到提高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这项工作中来,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都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金江.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12).
[2]徐守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
[3]杜世昌.浅议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8).
篇6
关键词:财务舞弊;审计;应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财务舞弊是指单位管理层、内部员工、外部人员采用欺骗的手段,提供虚假的财务数据,损害单位自身利益、投资人利益、债权人利益、国家财政税收利益以及其他各方利益的故意行为。
查错防弊是审计的基本职责。面对侵占资产等职务犯罪,面对手段繁多的偷逃税款,面对上市公司的虚假报表,社会公众及委托人期以审计人员能够识别财务舞弊,提出防范意见,以减少经济损失。
财务舞弊审计是为预防和发现财务舞弊而进行的专项审计。它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审核与分析,寻找出财务舞弊的线索与证据。
作为财务舞弊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素质:(1)独立、客观、公正;(2)职业怀疑精神;(3)“嗅觉”敏感,善于发现异常;(4)掌握专业知识,包括:会计知识、审计知识、舞弊调查知识、法律知识、证据规则、犯罪学、侦察学、心理学等;(5)善于揣摩理解人的心理和动机;(6)良好的沟通能力与面谈技巧;(7)身体健康,能够承受相应的工作强度与压力。
进行财务舞弊审计,首先应了解影响财务舞弊形成的因素;其次要识别财务舞弊征兆;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财务舞弊审计方法,找出舞弊所在。
一、影响财务舞弊形成的因素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原美国会计学会会长,著名内部审计专家W. Steven Albrecht认为有三方面因素影响舞弊的形成:(1)感受到的压力;(2)舞弊的机会;(3)自我合理化。即所谓的舞弊三角形理论。
1.压力。舞弊可以给舞弊者个人或组织带来利益,这样的利益可以有效地缓解或消除舞弊者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压力分为:与财务问题相关的压力、与恶习相关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他压力。财务问题是诱发舞弊案的主要因素。与财务问题相关的压力主要包括:(1)贪婪;(2)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3)过重的债务负担;(4)恶劣的信用记录;(5)蒙受重大财务损失;(6)未预料到的财务需求。
2.机会。影响舞弊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环境给舞弊者提供的机会。这些机会主要包括:(1)缺少或绕过能够防止或发现舞弊活动的控制;(2)无法评价雇员的工作质量;(3)疏忽了对员工的纪律约束;(4)缺乏信息的沟通;(5)无知、冷漠、低能;(6)缺乏内部审计追踪。
3.自我合理化。自我合理化是指舞弊者在实施舞弊前为自己行为找到的能够说服自己的借口。自我合理化可以看成是人欲做某些坏事前的心理“阀值”。心理阀值越高,越不容易出轨做坏事。这个阀值的高低与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性格及家庭情况等因素有关。
二、财务舞弊征兆
财务舞弊的发生会引起相关因素的变化,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财务舞弊相关的异常表现就是财务舞弊征兆。关注与识别财务舞弊征兆是防止与发现财务舞弊的捷径之一。财务舞弊征兆主要包括:1.公司组织结构方面的征兆;2.公司管理层方面的征兆;3.公司财务状况方面的征兆;4.公司所处环境方面的征兆;5.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征兆。
三、财务舞弊审计的主要方法
1.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为印证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通过对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进行函证,以确认有无通过攥改银行对账单非法占用资金、虚增收入虚列应收账款、长期坏账未做处理。对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进行函证,确认有无虚列费用、截留收入。
2.盘点。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实收资产以及现金、有价证券等进行实地清点。以确认是否账实相符,无有虚列资产、偷盗、毁损等现象。
3.审阅。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合同、报关单、会议记录、文件等书面资料进行检查。从基础资料开始,自下而上的找出问题和疑点。例如:在对某企业原始凭证审阅时发现原始发票后面用铅笔写着“某某人报销彩电”,引起审计人员怀疑,查出公款私用这一舞弊问题。
4.核对。是指审计人员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相互印证。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经营业务信息、管理层意图等。以此发现舞弊造假。例如:某服装企业财务账上收入额巨增,通过核对其生产车间业务记录,发现财务造假。
5.筛选。是指审计人员对大量审查资料设定条件进行排查。例如:对金额大于10万元的银行存款凭证进行审查;对金额小于5万元控制标准的差旅费报销单据进行复核。
6.计算。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所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以及对折旧摊销、成本分摊、纳税申报等方面进行计算复核。以查明有无人为故意舞弊。
7.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实地察看与关注。重在发现疑点、找出线索。
8.调察。是指审计人员运用侦查学的方法对某一疑点找出证据进行核实。例如:审计人员怀疑被审计单位的某家客户是其潜在关联方,可能存在利用关联方造假虚增利润的现象,通过调察进行核实。
9.质询。是指审计人员运用面谈技巧对管理者及有关人员就相关问题进行质疑与询问。质询时应针对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及案情,合理合法的运用犯罪心理学、侦查讯问等方面的知识。
11.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财务比率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异常找出舞弊。
审计分析程序的四个阶段:(1)估计期望值(预期);(2)将实际的情况与期望值相比较(识别);(3)调查导致实际与预期产生差异的原因(调查);(4)评估实际与预期之间的差异对审计和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评价)。
篇7
关键词:财务 风险 监控
1 财务管理的松假差是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财务管理作为以价值运动形式为主的,政策性与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对于主要从事资金流通与资本运作业务的金融公司来说,其好坏程度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1.1 财务控制乏力易导致金融风险
财务是企业资金进出的总闸门,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帮助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金融公司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财务控制往往显得非常乏力。此外,财务控制不力还表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法统一,上级财会部门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属单位的财务,使得中央的调控措施和政策法规不能认真观彻下去,资金周转缓慢,财会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从而削弱了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无疑对金融风险的产生起了一种“促进”作用。
1.2 虚假的财会信息掩盖了金融风险
在真实性原则下,财务会计可以通过有关资料和信息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各种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据此制定相应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如果在财会工作中注入了虚假因素,后果则会相反。财会信息的虚假性使得许多企业长期粉饰太平,许多问题得不到发现,只有等到各种问题越积越多,企业发展难以为继时,才惊慌失措,往往为时已晚。财会核算的虚假性实际上是保住了企业的眼前利益,断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1.3 理财技能低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长期以来,许多金融公司的财会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不重视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是财会人员的理财意识仅仅限于传统的“增收节支”,理财技能贫乏,对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资源配置,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环节债务负担,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这必然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1.4 财会人员的违规操作直接带来金融风险
财会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原因,以及金融公司个别财会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如梼杌挪用公款,利用公章私自划拔资金搞恶性透支,虚开资信证明等,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造成金融风险。由此可见,金融公司财会的一举一动,都与金融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财会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2 强化财务监控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公司的财会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增强现财意识,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国家监控要求与企业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形成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坚实屏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财务机制:
2.1 积极主动的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决策是金融公司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财务特有的决策手段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
2.1.1 树立新型的决策意识。包括风险决策意识、综合决策意识和效益决策意识。
2.1.2 建立财会咨询队伍。可建立由财会部门牵头,即由精干、素质较高的财会人员和有丰富业务工作经验、又具一定财会知识的业务人员组成的财会咨询队伍,定期提供较详实的分析报告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2.1.3 直接参与决策。为了把好投资、融资项目关,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公司都应成立投资、融资项目审查委员会,各下属业务单位根据需要成立审查小组,制定、实施一整套审查规定。
2.2 严格、认真的财务控制机制
2.2.1 强化制度控制。金融公司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金融企业财务》财务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财会制度,对会计核算、现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润分配、银行账户管理等各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下发各部门和职工执行。
2.2.2 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
2.2.3 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2.2 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
2.2.3 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3 真实、科学的财会信息处理机制
2.3.1 整顿会计工作秩序。金融公司对现有公司的资产、负债、投资和融资情况要进行全面的核查,调整不实的账务,以达到账款、账账、账实相符,尽快纠正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
2.3.2 实行财会信息责任制。上级部门要改变以往那种查出问题只追查财会人员的责任或只对单位罚款的作法,明确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2.3.3 抓好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基础工作。对财会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范围要进行调整、改进,建立财会工作新秩序。
2.4 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财务制衡机制
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财会部门除了自觉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外,还必须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去调节、制约整个企业的劳动过程,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2.4.1 健全和硬化财务预算约束。财会部门每年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金融监管的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资本扩张、资金借贷、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指标进行反复测算和平衡,制定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财务计划。
2.4.2 加大力度抓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金融公司应当成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协调委员会或协调小组,定期举行例会,通报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好资产负债比例考核表,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2.4.3 加强财会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金融公司对属下单位的财务应实行下管一级的办法,即财会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由上级单位委派,定期调换。财会负责人定期回公司总部财会部门述职,建立个人业绩考核档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4.4 培养财会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内、外部的对账制度,健全企业稽核监控系统,强化检查监督。
2.5 在现代资本市场上游刃自如的理财机制
如何防范与及时化解金融风险,财会部门除了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日常工作以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理财技能,成为理财能手,以此来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篇8
水利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对象是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核算的重点是正确反映水利基本建设概(预)算的执行情况。水利部水建199815号文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中,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项目进行了调整,新增了一些费用项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对这些新增项目的会计核算问题应予补充完善,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如新增加的项目建设管理费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等。若在“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中同建设单位经常费合并核算,则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实际工作中,有的在“待摊投资”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项目建设管理费”单独进行核算,但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时,又涉及合并到“待摊投资”的哪一个项目中的问题。另外,前期工作统筹费、定额编制管理费等都涉及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的制度改变后,对应的会计制度也要有相应明确改变后的会计核算问题。因此,建议在会计制度中应明确:①“待摊投资”的二级科目按概(预算)项目设置,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时将相近的费用合并填入财政部的格式决算报表中,在编表说明中作详细说明;②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上已明确的“待摊投资”二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上没有的待摊投资项目全部记入“待摊投资”——其他待摊投资,在反映概(预)算执行情况和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时应详细分开,或设置其他待摊投资辅助核算;③《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上的待摊投资项目完全按照概(预)算项目及时修改,做到完全对应一致。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才能既做到正确反映水利基本建设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又能符合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的要求。
财政部财基字1998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明确了国有建设单位留成收入如何取得,对建设单位留成收入的使用也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即:30%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70%用于组织和管理建设项目方面的开支,非经营性项目留成收入的余额转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明确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建议有关会计制度中应明确按下列办法进行会计核算:①30%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的部分,从“留成收入”科目分别转入“应付福利费”和“应付工资”科目中,开支时,再从“应付福利费”和“应付工资”科目中列支,这样福利和奖励的部分总量从账面上得到了控制;②用于组织建设管理方面开支直接在“留成收入”科目中核算,用于建设管理方面的支出就能完整地反映;③项目竣工再将各科目结余数转入事业单位“其他收入”。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很多是公益性的,且多需地方配套资金。在地方财政困难的地方,很多都以农民投劳或投物的方式、地方政策性冲抵的方式等抵地方配套资金。农民的投劳或投物是有价值的,但没有制度规定对农民投劳或投物及地方政策性冲抵如何折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也没有规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有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干脆就不对这部分资金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就不能正确反映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来源和建设成本,因此在有关制度上应加以明确。建议按下列办法处理:①计价时可以按概算上对应项目的价值计价,也可以按资产评估价值计价,按概算上对应的价值计价数量的确定一定要按工程价款结算量确定,程序要一致;②由项目建设单位和需要提供项目配套资金的投资主体共同与项目建设单位的上一级主管单位报批确定;③项目建设单位根据上一级主管批准的数额,同时增加工程投资和配套资金的来源。
二、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方面的问题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竣工财务决算的审计、审批等问题现有的制度难以操作,需要加以完善。
竣工财务决算需要审计,有关的制度都作了规定,但竣工财务决算是内部审计机构审计,还是由审计机关审计或者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等未予明确;如果由审计机关审计,应由哪一级审计机关审计;所有审计的权威性是否都一样;如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是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委托,还是由主管部门委托,还是由财政部门委托。相关制度上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定。因此,建议竣工财务决算不能由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因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相对较差,竣工财务决算应由主要投资主体的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主要投资主体的审计机关可以直接审计,社会审计组织应由上一级主管单位委托才能对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关于竣工财务决算审批权限,财政部财基字1998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已作了相关的规定,但由主管部门审批的竣工财务决算因主管部门有很多级次,竣工财务决算应由哪一级的主管部门审批,相关制度未作规定;对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期限,有关制度上已作了规定,但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批期限相关制度未作规定。建议水利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由审批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机关的同级财政(财务)部门审批,审批期限为3个月。
三、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在开户方面的问题
国家为了加强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对中央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在银行开户的管理一直是严格的,不主张多开户。然而,按现行有关制度,对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地方配套资金等不同性质的建设资金管理都要求单独开设账户,单独管理,因此,对有多种建设资金的建设项目是可以开设多个账户的,临时账户还不包括在内,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有关制度中规定“一个会计主体只能开设一个基本账户,临时账户根据实际情况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开设”。
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面的问题
水利部作为本次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实行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形式,在实际执行中尚存在下列问题,需要在完善有关制度或细则时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特点,以利工程顺利实施。
财政直接支付环节太多、授权支付因银行与国库结算的原因下午不办理财政授权支付结算业务,影响了工程结算资金及时到达承包商账户,对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战线长,建设地点分散,按照财政部《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的规定,水利基本建设单位只能在预算单位所在地专业银行开设零余额和小额现金账户,开户行和工程结算地点相距太远,给每月的结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篇9
一、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差异
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虽然都是收入与支出的统称,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我们要明确认识这些差异从而对审计救济的策略进行研究。
首先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主体不同。财政收支的主体是政府,财务收支的主体则是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有关单位。
其次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内容不同。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的内容,财政收入是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税收等形式获得相关收入;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科学技术、教育等的发展职能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分配。财务收支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财务收入是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活动获得的相关收入,而财务支出则是他们为维持正常的经济活动而支出的相关费用。
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涉及的范围不同。财政收支的范围相对于财务收支来说范围要小一些。因为财政收支只是针对政府而言的,他以政府为中心对财政资金进行再分配;财务收支则是针对整个国家而言的,所有应当接受审计的相关单位都有财务上的收入和支出。
二、审计救济及我国现行审计救济工作的基本情况
审计救济是在审计机关出现审计差错时为保护其合法利益而进行的,所以说审计救济也是对审计工作的一项有效监督和调整的途径。审计救济工作的进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审计工作。我们国家也开展了相关审计救济的工作。
目前,我国审计救济以《审计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托规定了审计救济的相关途径。具体为: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做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做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定。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行的审计救济已经明确的将财务收支与财政收支分开,他们分别选择不同的途径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及调整。整体来说,我们的审计救济工作开展的还算顺利、合理,而且相对审计救济开展初期来说,我们已经做出了一些合理的改革。
三、我国审计救济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工作的发展都不可能不存在任何问题。我国审计救济工作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他有《审计法》的保障,开展过程也很顺利,但是我们依然能从现在的审计救济中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审计救济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差异区分还不够重视
虽然我们的《审计法》中对财务收支与财政收支的救济途径做了一定的说明,但是对于这些途径的选择与实施还是不够严格,这就说明了我们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差异不够重视。所以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基本性的问题。
(二)审计救济中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差异还不能明确区分,也就是说我们从事审计救济的工作人员的知识素养与审计救济的要求不匹配
我们对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区别还是很模糊,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可能只从收支的性质、主体等方面来判断它的类型。但是我们知道经济活动都是相当复杂的,相同经济活动在不同时间、地点及空间等背景下可能归属与不同的类别。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也就不容易区分从而找不到合适的审计救济途径。所以说怎样提高审计救济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素养是一个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的审计救济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全面具体,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体系
目前,审计救济工作是以《审计法》为依托的。我国的经济起步较晚,所以审计及审计救济工作的发展也相对滞后,所以维持审计及审计救济正常进行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所以我们要多方面考虑建立起全面的法律体系并逐渐发展完善它从而为我们的审计及审计救济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我国审计救济的发展建议
审计救济的发展关系到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我们要对他提出一些关键性的建议促进审计救济的健康发展。
(一)首先我们要对《审计法》进行全面的审查与完善
《审计法》是调整审计与被审计关系的具有强大约束力的条文,规定了审计工作的基本准则,所以我们必须完善这些条文。在制定这些法律条文时我们要做到最基本的客观公正。我们现行的《审计法》包括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及附则。我们可以在这个整体框架上对他进行完善。
(二)加强对从事审计救济工作人员的常规知识教育
由于经济活动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他具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性,因此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之间的区别并不是那么的明确,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会出现交叉重叠。因此我们如果对从事审计救济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他们就会对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性质等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我们的财政财务差异的区分工作也就相对较容易,审计救济的策略选择也就更加轻松准确。
(三)我们要对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差异进行条文性的说明
在对从事审计救济工作的人员进行统一定期的教育之前,我们要对影响审计策略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即财政财务收支差异进行条文性的说明解释。这样更好的改善了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给审计救济工作带来了便利。
(四)提升财政财务收支差异在审计救济中的重要性地位
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对从事审计救济工作的人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说明财政财务收支差异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改变他们的地位;另一方面,我们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差异的宣传,这样被审计单位也可以了解审计救济途径选择的正确性,在对审计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审计救济途径和策略。
篇10
[关键词]企业 财务分析 思考
一、现行的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1、数据来源方面的问题。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产物,而会计有假设的特定前提,并且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所以,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财务报表数据。一方面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假设币值不变,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另一方面,忽略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使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许多非财务信息与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密切相关,但财务报表上并无反映,如:法规信息、国家经济政策信息、市场环境信息、行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2、时间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报告信息时间的滞后。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财务信息,这使得财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这种事后分析,对于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无论企业采取任何对策都无法对过去加以补救。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因素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报表却无法及时跟踪披露。大量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不断出现,对传统会计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尚没有一种恰当的方法对其计量,这导致相关信息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不充分或不能披露。另一方面是缺乏前瞻信息和预测信息。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故普遍缺乏前瞻信息和预测信息,而这些方面也恰恰是报表信息使用者最需要的。
3、认识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够,分析的目的不明确。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只重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而忽视财务管理,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从而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开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在财务分析的目的上,往往强调满足领导需要或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财务分析本身的认识片面。仅仅把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实际上财务分析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且财务分析绝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由财务部门同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对各生产经营部门在经营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4、技术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使财务分析失去可靠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会计资料常常被人为包装,其中既包括会计人员在不违反会计规范下对会计报表进行的修正,也包括一些企业为自身利益无视会计法规而提供的虚假信息,由此为依据作出的分析结果较大程度上与客观实际不符,从而使财务分析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试财务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过于片面,分析的对象过于狭隘,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财务分析没有深入实际,处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状态。
5、实际运用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用相脱节。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既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也使财务分析人员产生失落感,进而影响了员工参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企业在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时,往往只重视分析结果的一个方面,而较少重视和考虑另外一个方面。
二、改进现行财务分析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并通过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举措。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3、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要经常深入实际、经过调查、发现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
4、加强事前预测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企业会计要从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监督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开展事前预测,当好企业的参谋。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不断适应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如前所述,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对内及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 上一篇: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及分析
- 下一篇:消防整改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