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及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14 10:4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及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虚假经营不但导致企业各项数据无法准确的反映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问题,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形成造假习惯,不断编造谎言去掩盖原有的谎言,最终使企业名誉扫地,被消费者和投资者所抛弃。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双方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产生实际的价款收取。关联交易并不被我国法律所禁止,而关联交易也不全是违背市场规则的。但如果上市公司缺乏自律意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或不出现价款收取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数据虚构和失真等情况。此外,会计政策不恰当利用、空壳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等,同样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真实性造成影响,产生财务造假的问题。
二、上市公司?务造假问题原因
(一)内部原因
自律意识的不足,是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上市公司对于利益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保证股票收益,公司股东非常注重炒作机会,并利用各种虚假会计信息刺激市场,从而提高股民信心,收获可观回报。可以说,上市公司急功近利、对利益的过度追求是财务造假的最本质原因。
其次,财务人员作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关键,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位,也给财务造假带来了可乘之机。目前,我国财务人员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参差不齐。一些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摒弃严谨、公正的工作态度,与上市公司管理者相互串通,捏造虚假财务信息,最终损害了大量投资者的利益。
(二)外部原因
国内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也缺乏足够的监督。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国家并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控制,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弱,违法成本非常低。
财务监管职能部门,如证券监管、交易所、财政和税务等部门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也没有形成综合监管的良好局面,造成部分上市公司有恃无恐,造假问题百出。
其次,我国会计准则也存在诸多漏洞,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没有形成有力的约束,这无疑为一部分不良上市公司造假制造了可乘之机,大量造假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许多上市公司都无法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披露的信息无法客观、真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甚至给投资者造成较大误导,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治理策略
(一)加强会计人员道德监管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首先必须要加强会计人员道德监管,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切实规避造假问题的发生。财务人员是公司财务数据的直接负责人,一方面,必须要明确各项约束财务人员的规范、制度,完善当前会计法规,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其次,加强会计岗位监督,在加强对会计岗位人员技术考核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检查,真正帮助上市公司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品德和工作纪律,避免公司管理者与财务人员相互串通。
(二)完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规范公司会计行为的关键,会计准则必须要适时优化和修订,保持足够的先进性。一方面,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围绕《会计法》建立操作性较强的会计准则,另一方面建立全面的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约束。而企业也应该发挥自主作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督,切实保障会计准则的落实,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
(三)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猖獗,很大程度上是由处罚力度不足所造成的。与财务造假获利相比当前对于该违法行为的处罚显得微不足道。比如,当前《会计法》中对于违反会计法规的单位最高经济处罚仅为10万元,对具体负责人的最高处罚为5万元,处罚之低,与获利相差甚远。对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根据造假程度和市场影响情况,在没收上市公司一切造假收益的同时,处以造假收益20%-50%罚款。同时,对于社会影响恶劣的,还应处以一定的刑事处罚,以坚决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违法行为。
(四)规范上市公司交易行为
虽然,国内并没有明令禁止关联交易,但不合理的关联交易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对此,有必要从源头处罚关联交易,必须要加强对上市公司治理机构和股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合理的方式优化上市公司股权配置,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杜绝违规关联交易的发生。另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对上市公司交易信息披露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的监管,降低不良交易行为的影响。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 研究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战的打响,上市公司为了更好促进自身发展,试图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工作达到目的,但由于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无法确保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据此我们必须找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关策略予以应对。笔者将分别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促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有效开展的有效策略,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据笔者研究,现阶段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缺乏一定专业性,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采取的分析方法也过于落后,通常运用到四种分析方法,第一种是比较分析方法,第二种是因素分析方法,第三种是比率分析方法,第四种是趋势分析方法。所谓比较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对上市公司在不同阶段是发展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局限性表现在不具备可比性;所谓因素分析方法,主要将替代顺序性、分析相关性、替代连环性引用其中,这种方法局限性表现在过于依赖人为判断;所谓比率分析方法,通常是指对财务比率中的两个项目进行比较后获取的数据,这种方法局限性表现在缺乏全面性;所谓趋势分析方法,通常将上市公司前一年度作为参照物,这种方法局限性表现在误差率较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四种分析方法都已经无法满足上市公司发展需求,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中的分析人员素质水平层次不齐,存在理论知识缺乏,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以至于他们在分析方法的应用,指标的计算方面会产生诸多错误,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专业性与严谨性。之所以会导致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在分析人员的选择上未经过严格考核,无法对分析人员素质水平全面了解,最终导致上市经营业绩难以得到体现。
二、促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有效开展的有效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市公司展现出了新的发展局面,过去落后陈旧的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上市公司的实际需求,据此,上市公司必须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有效创新,摒弃陈旧落后的分析方法,将新的分析方法应用其中。首先,应根据上市公司自身经营特点来制定,其次应以全面分析为原则,降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片面性;再者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结合起来,使分析方法更加全面,上市公司还可以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为一体,将个案分析方法与综合分析法结合。上市公司在构建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必须将这些新的分析方法应用其中,充分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领导在对专业方案进行优化时必须以自身上市公司为主,对于其他上市公司的相关经验不能照搬,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态度,避免不良状况的出现。例如:公司要想了解自身财务状况随时间的推移所呈现的趋势,一方面看数据增减变化是否异常,通常可以利用折线图或柱状图来分析。如图1:
如果要展现数据的层次结构还可使用双层饼图,如图2:
此外分析人员作为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分析人员自身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专业性。据此上市公司部门应对分析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上市公司管理知识,促进分析人员整体素养的全面提高。确保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专业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发展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有序进行。据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上市公司领导必须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重视,多吸吸收专业的分析人才,并大力开展专业培训,促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财务报表工作的良好进行,在推动上市公司朝着可持续化目标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市场占有额和竞争力,使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发展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问题;对策
一、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概述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与编制原则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以下简称附注)是指附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之后、在财务报表中列示项目以及对未能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有关信息的一种注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公司制度改革的推进,深层次披露附注信息变得愈发重要。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其编制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性;
(2)可靠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成本效益;
(7)重要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形式与内容
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形式通常有旁注、括弧、脚注、列报备抵与附加账户、附表等,其内容则参照我国企业准则规定。传统附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的一般情况、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分行业资料、重要事项的揭示。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采用企业适合的财务报告格式进行反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作为企业的重要信息披露的一种形式,其意义主要有:
(1)能够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也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附注自身的重要地位。
(2)能够减轻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投资者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3)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其经营管理制度,以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及格式不够规范
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附注应披露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范,大多数企业以此为依据编制财务报表附注,但是就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具体信息披露而言,却存在着内容层次不一、格式繁多的问题,不利于财务报表附注使用者进行一定的比较和分析,可能造成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上产生偏差。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包含的表外信息不全面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包含的表外信息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和说明,凡是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而又无法在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的,都属于表外信息范畴。企业在对财务信息真实全面反应的基础上,更应当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但由于非财务信息缺乏一个合理的标准去衡量,定性说明存在很大自由空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在内容上主要对人力资源和企业社会责任及其风险控制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足。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编制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率在不断提高,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加速经济全球化。这样导致附注中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披露质量要求提高,范围更加广泛,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揭示、或有事项、预测信息、关联方交易,甚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这将要求财务报告编织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从目前反应情况来看,附注编制人员主要对金融工具和或有事项的信息披露的专业能力不足,不能正确反应企业相关重要信息,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三、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形式和内容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出现内容层次不一、形式繁多等问题,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具体准则规范的缺乏,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编制人员和其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重要性及相关程度的理解理解不同。因此,相关企业会计准则需进一步规范内容层次和披露形式,加强对准则的理解和应用。
(二)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中的表外信息披露
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及准则对附注中的表外信息披露的规范,同时对表外信息披露可能给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及损失,使得其表外信息披露不完善。为此企业应采取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表外信息披露原则,加强对投资者有用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不仅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实物资产上,还需更加关注对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等表外信息的披露。
(三)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编制人员素质
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的经营业务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近些年来信息化浪潮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以及或有事项中法律纠纷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其对财务报表附注编制的专业性要求。提高编制人员的素质是一项长期工程,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使得企业对此不太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建议企业加强内部相关部门的沟通,有必要时聘请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改善,加强内外部的监督。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系统性研究,理解其定义、编制原则、内容与形式、意义等,充分显示了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报告中的重要地位。从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编制情况来看,发现主要存在形式和内容不规范、表外信息披露不完善、编制人员专业能量流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准则应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企业应加强表外信息的披露,提高相关人员素质等,同时公司内外部都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合理保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如实全面公允的反应,使得信息使用者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基本特征[J]. 会计研究,2011,12:3-8.
篇4
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对策
一、财务治理结构的概念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内部所有者、经营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对于财务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如何分配的一种财务制度安排,其主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相互
制约机制来实现财务责任、权力和利益的合理分布。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治理权过于集中
财务治理权是指对上市公司资金进行计划、调配、使用、监督和控制的权利。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以美的电器为例,截止2011年9月30日,其最大
流通股东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流通股比例为42.49%,其他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持流通股比例均在为0.83%-1.80%之间,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形成鲜明对比。在此情况下,大股东往往
拥有公司财务治理权当中的绝大部分,同时也能够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经理人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会造成多元股权财务制衡机制缺失。
(2)信息披露方面不规范
虽然我国早已制定了《会计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但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
在着财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等行为。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为了达到特殊目的,信息披露不规范,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不
严格,因而造成人为操纵资本市场、投资行为严重,使投资者不能根据正常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3)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相应的精神激励、股权激励较少,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在此情况下,会导致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
待遇出现两级分化现象。一方面,由于财务激励机制不健全,会导致一些经营管理者薪酬过低,另外一些则薪酬过高。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公司财务制衡缺失,
这就会出现任意指定薪酬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4)独立董事的财务监督作用没有发挥
董事会当中的独立董事应当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的特征。独立性是指独立董事必须在人格、经济利益、产生程序、行权等方面独立,不受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的限制。专业
性是指独立董事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能够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以及有关问题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发表有价值的意见。在我国,一方面独立董事
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的比例太低,另外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没有为独立董事设立相应的行权机构,这就造成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的财务监督作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
(1)合理配置财务治理权
财务治理权的合理分配和制衡是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完善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完善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来进行合理配置财务治理权。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
事会、经理人和债权人之间合理配置财务治理权,达到分层管理、逐级制约的目标。使各个部门财务配置权相互独立,在权限范围内不受其他部门影响,同时又相互制约,保证相
互监督有效,提高财务治理结构的水平。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水平,也是监督上市公司财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广大上市公司应按照《会计法
》﹑《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保证广大投资者公平、合理地获得相关信息。另一方面,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巡回检查和专项调查力度,对弄虚作假、误导欺骗广大投资者的上市公司及其相关单位进行严厉处置。
(3)完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
为了适应上市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使经营者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尽快完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积极引进股票期权制,公司向主要经营者
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的一定数量本公司股份的权利。这就可以对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长期激励。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业绩考核标准,引
入竞争机制,完善相关法规。避免薪酬发放两极分化、任意指定薪酬等想象的发生。
(4)发挥独立董事的财务监督作用
为了确保独立董事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特征,在董事会当中积极发挥财务监督总用。首先,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当中的比例,增大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发言权。其次,应
设立由外部独立董事组成的财务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再次,加强对独立董事人员的监管和考核,对不符合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员要坚决撤换,加强对独立董事
法律、财务等知识的考核和培训。(作者单位: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工商管理院)
参考文献:
[1] 杜彩群.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01)
[2] 张婧.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1,(01)
[3] 王太林.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9)
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管理 创新措施
一、创新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防止危机,合理监控
上市公司的财务控制,就是维持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在合理的界限范围内,而财务审核则是证实这些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正常情况之下,上市公司应先做好内部控制,才能使内部审核有所依据。理论上,只要上市公司管理者注意到了可能的危机,都可能做好公司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与审核。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审核,绝不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要靠一套全盘性的管理制度,才能根本解决上市公司的风险问题。而这种全盘性的管理制度,在上市公司的领域内,即是所谓财务的内部控制与审核。
(二)全盘管理,重点在握
财务制度为何是全盘的内部控制与审核呢?其原因是上市公司财务制度本身已掌握了公司的全部财务信息,故需要善加应用。首先是建立上市公司财务预算。任何控制作业都必须先建立控制界限和风险预警机制,而财务的控制界限便是财务预算。其次是日常管理的财务信息。会计结账通常每月一次,如上市公司财务作业健全,每月便会制度性的将全部财务收支,作一次全面的内部控制与审核作业。
二、健全上市财务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如果管理体系混乱,管理人员工作辛苦,也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结果之一。因为财务制度有良好的系统性,可以引导管理人员明确的工作目标,一旦有所差错,财务管理工作也会主动提供警讯,让管理人员不致陷入茫然的心境中。
(一)健全制度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每周印制一份统计表,并与预算作比较分析。这种上市公司对企业财务部门关注的结果,虽不保证财务部门达成预算,但至少可让财务经理定期有效地检讨公司工作绩效。利用财务制度来主导上市公司人员的活动,较之一般由单纯管理方式的主导有很多的优点。其一是财务制度涵盖的信息面最广,所以其所提供的信息有较佳的系统性,消除了公司管理体系杂乱的感觉。其二是财务制度是以金额来提供信息,可以引导上市公司人员把时间用在金额大的事项上。其三是财务制度最后会整合成财务报表,使众多的管理事项最后能综合评估其成果。
(二)在预算指导下进行各项上市公司活动
首先,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责是以编制预算,以及预算的管理为主,另加财务的操作为辅。预算通常有两种:投资预算,包括资金来源的规划、投资支出的计划,以及投资效益的评估,这个预算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资金预算,包括日常收账的控制、付款的管理,以及资金的调度。有了上述两种预算,上市公司人员就可以在其指导之下,进行相应管理活动,只要在预算范围内的,可以自行作主,在预算范围外的,才要向上请示,不会有混乱的感觉。其次,公司管理的审核工作的职责是承接财务管理工作发现的异常状况,进一步追查其原因,并寻求改善之道。
总的来说,随着上市公司的成本日益上升,财务管理工作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管理人员的日常活动有所依循,用较少的投入带来最大的效益。
三、把握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时效性
上市公司管理财务需要把握时效,以便公司能在最短期间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实际上,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的财务作业都有严重的时效困难,推其原因则甚为复杂,有财务制度本身的原因,有其他部门配合性的问题,当然也有财务人员本身心态与能力的问题。因此,可从如下一些方面入手,来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第一,避免用财务传票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收支核准的管理工具,由于传票的记录在基本上只是账务处理的一环,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如果作为收支核准的工具并不可靠,反而会耽误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正确的方法是收支核准要用特别设计的收支凭证,待收支核准以后,作为传票的原始凭证,此时传票即可先行作财务管理工作,节省了层层签核的时间。
第二,如果传票已定位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文件,则传票完成必要财务管理工作之后,即可先行记入日记账,再送审核。先行记账的好处是一方面争取时效,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传票散失,万一传票编制错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仍可用另一笔更正分录来处理,并不会发生困扰。当然即时记账对某些上市公司而言,或留有税务上的顾虑,此时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可以自行设计各类传票的汇总表,将传票先行登记在汇总表上,然后月底用汇总表的总数记账。
第三,有时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掌握时效性的原因是由于金额在原始凭证送达时还不能确定,此时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可以先用估计人事成本入账,待成本确定之后,再将差异记入估计价差账内。当然如果采用标准成本财务制度,就非常有助于掌握作业时效。
第四,如果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迟延的原因是财务内部人员的习惯,则应由管理人员协助他赶上进度。习惯性的拖延不仅会失去财务制度在管理上的功能,而且也使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在技术方面,特种日记账的使用,以及会计电脑化,都非常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事实上,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所涉及的层面甚广,有很多问题不是上市公司部门可以单独解决的,所以上市公司如果要把握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应该由一位既懂会计、又懂上市公司制度的高阶层管理人员来推动方向,如果部门内无这种人选,财务顾问则常是另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指标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报表数据转换成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更进一步的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一、上市公司重要盈利财务指标的解读
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上市公司与其他形式的企业相比有着自己特殊之处,在每股收益、市盈率、股票获利率、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股利、市净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盈利能力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几项指标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证券信息机构也是按照这三项指标高低定期公布上市公司排行榜。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中,每股收益表明每股普通股本年度获得的净利润,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对客观、直接的比率指标,但它不反映股票所含的风险,每股收益的大小受公司所获净利润、股利分配政策、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股净资产是股东权益与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总数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二、上市公司重要盈利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中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在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几项指标是否能真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是否有利润操作的行为,这与指标本身存在的缺陷息息相关。
三、盈利能力指标中存在的缺陷
在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中,常用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基本上都是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除了以上所述的几项重要指标外,还有许多分析指标,如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不能反映出公司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只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量”,不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通常,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显然,运用这些不能反映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的财务指标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是不全面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获得配股资格及出于避税的目的而进行利润操纵,粉饰会计报表,使得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失真,导致所运用的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缺乏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存在的缺陷
营运能力指标是财务分析体系中重要的一项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主要有总资产产值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在财务分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企业营运能力指标之一,在财务分析中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没有考虑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及风险状况,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的收回进度;二是实际经营活动中销售具有季节性,各个季度的销售情况都不一样,其赊销情况也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大时,仅通过该指标是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进行联系的反映;三是由于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情况,该指标只有在年末根据本年的销售额和应收账看的平均占用额计算得出。此外,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一样,存货周转率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存货周转率受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很大,企业的不同时期或是不同的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可能不相同,在分析存货周转率时,该指标就会因存货计价方法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另外,企业管理层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就会对存货周转率进行调整,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这样该指标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存货营运效率。
五、改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着种种缺陷,这就要求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分析者应该考虑到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分析得出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来说,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获得上市公司的真实的财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体系进行改善就显得很重要必要。本文就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的建议归集为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一是不应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还应该集合现金流量表来分析比较,不应仅局限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二是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和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三是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增强财务指标的可比性,统一计算指标的口径,这样对比分析才有意义;四是要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使二者在财务分析中发挥相互作用,全面反映公司的具体情况。
2.建议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净收益进行重新计算。通过对净资产和净收益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
3.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注重分析各项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要充分认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属性,集合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分析比较。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改进。
4.从会计法规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定,加强社会监督,防止内部人对财务数据的人为操纵,特别是对于关联交易的有关信息应该及时而准确的披露。
参考文献:
[1]余凯.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问题研究.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J)2008年第7期.
[2]王靖楠.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当代经济(J)2007年第5期.
篇7
论文关键词:财务治理;资本结构:财权配置;信息披露
一、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是指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机制安排,对上市公司财权进行合理的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解决利益矛盾,保证上市公司效率。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资本结构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资本结构的特点是:
1、负债率较低。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美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是较低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低于37%,股权在资本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加之法律禁止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使得股权在财务治理中的效应明显强于债权。
2、股权分散,且绝大多数股票为个人所持有。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早且较成熟,上市公司多,股票发行额度大,股票流动性强,股权极为分散。
(二)上市公司财权配置
上市公司财权配置就是将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控权在各主体之间合理地分配,以形成主体自我约束与相互制衡。美国上市公司的财权配置表现为:
1、对经营者行使财务监控的主导力量方面。
美国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的优势使得股东成为监控经营者的主要力量。股东大会基本上能够代表股东的利益,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上向经营者提出严厉的质询,甚至把不称职的经营者赶下台;更重要的是股东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间接监督经营者。而债权人主要是通过派驻代表担任非执行董事,监督权比较有限,影响力也不大。这种靠“相机治理”取得的财权也只是在短期之内有效。
2、财务治理的权力核心方面。
财权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分离,使经营者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而财权在经营者内部再分配,使经营者中的董事会或总经理成为上市公司更精确意义上的财务治理核心。
3、财权配置的集权分权程度方面。
在美国上市公司中,财权在经营者及下层财务人员之间的再分配体现出浓厚的分权思想。近年来。这种分权的级次表现出向员工个人延伸的趋势,一些公司的基层人员开始拥有诸如一定限额的资金调用权等财权。
(三)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
美国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特点是:
1、具有完善的外部市场机制。美国有着世界上最成熟的竞争性很强的资本市场。激烈的公司控制权争夺、完善的证券市场披露机制、严谨的外部财务监控和审计机构的鉴证对于经营者的约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股权分散导致的股东直接监控能力的弱化也由此得到了很好的弥补。
2、高额的物质报酬。美国上市公司对经营者的激励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采取包括高额薪金、奖金、股票期权等形式给予报酬。
(四)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
1、注重诚信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培育。积极实施信息有效披露制度,一方面通过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帮助一线监管者发现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问询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增加信息披露深度,帮助投资者发现尚未关注的问题。通过互动的、多次的连续问询信息披露,让公司经营彻底透明,提高市场效率,降低虚假信息的效用。
2、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建设,明确相关机构及人员责任,加强监管。包括将审计委员会明确为法定的公司财务监督机构、锁定CEO/CFO个人责任,即公司定期报告须有CEO/CFO认证、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实施严格监管。
二、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借鉴作用
通过以上对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治理机制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优点:
1、出资者拥有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权;2、上市公司财权是独立的,经营者是财务治理的核心;3,激励约束机制到位,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成立,财务治理最基本的框架得以构建;4、信息披露机制规范。当然,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并非十全十美,主要问题是如何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对现有财务治理框架进行补充、完善,以提高治理效率。结合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状况,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资本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偏低的情况。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缺乏流动性等问题,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产权不清晰、法人治理机制缺失,以致大股东可以随意操纵,采用担保与互相担保、连环担保等形式或是进行大量非公平的关联交易,大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从而损害广大中小股东乃至公司的利益。(2)经营者的激励与业绩相关度低.且形式单调。我国上市公司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薪金水平总体偏低,薪酬结构单一化,激励目标短期化等问题。(3)外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存在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和监管过度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历史较短,相应的法规法制都不够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常常表现为某些方面监管不力,而在另一些方面又监管过度。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最大债权人,大都未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对其实施有效监督,难以胜任上市公司有效监督者的角色。(4)信息披露机制不规范,由于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上市公司为了使证券顺利发行或保持较高的价格,就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对企业进行虚拟包装、恶意制造虚假信息、遗漏重要事实,蒙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信用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产生误解,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因此,借鉴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有益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须从如下方面进行完善:
(一)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化,提高股权的流动性
“一股独大”或股权集中在极少数国有股东手中,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化,并且前几大股东之间应均衡持股,从而起到权利相互制衡的作用,并克服股权集中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至今,只有1/3流通股上市,2/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为非流通股,大量股权不具有流通性,股东“用脚投票”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约束机制不健全,从而造成一些上市公司频繁出现违规失信现象。为了能够真正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解决股票全流通问题,具体建议:一是进行国有股减持,同时引进其他所有者,实现股权的多元化。二是确定今后发行新股全部实行全流通的发行制度,上市公司所有股份都赋予上市流通的权利,并提高社会公众股的比例。
(二)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激励机制
可以把国外广为流传的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方式引入激励体系中,以弥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经营者在中、长期激励方面的不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德雷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当经营者拥有公司的5%-20%时,公司的盈利能力最强。因此,一定意义而言,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标准之一在于是否对公司员工实行了包括股票期权在内的激励方式。此外.高息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以及职工福利基金等激励方式也是比较好的中期激励方式。总之,在我国上市公司已有的激励机制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长、中、短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可进一步克服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三)进一步完善外部约束机制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不力或过度的缺陷,首先要加强监管的权威性,加大公司违规失信的成本,确保监管独立性,防止监管不力。同时,通过构建一套相应的机制来约束监管机构,防止监管权利的滥用,从而防止监管过度。另外,可以引进银行作为债权人的相机治理机制。银行对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债权和股权一样,都分担了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合情合理。为此,上市公司可以引进开户银行的相机治理机制,即允许银行进入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企业的经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篇8
【关键词】 博弈论; 混合策略均衡; 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管理舞弊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背景分析
财务舞弊又称为财务欺诈,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一般表现为有目的的欺骗或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根据舞弊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非管理舞弊(Employee fraud)和管理舞弊(Management fraud)。非管理舞弊是公司内部的雇员以欺骗性的手段不正当地获取组织的钱财或其他财产的行为。管理舞弊是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通过公布的误导性或严重扭曲的财务报告来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主要是以管理舞弊为主。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至今有二十年的时间了,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积累了一些证券市场交易的经验,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中国证券市场还非常年轻。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其市场体系和相关的证券交易法律法规制度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比较突出,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比较典型的有银广夏。银广夏公司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进行财务舞弊,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隐瞒下属公司的设立、关停情况,虚假披露配股资金使用情况及对外投资情况等违规事实。通过对各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综合分析,引发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环境因素、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等。
二、博弈论分析的基本原理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以达到取胜的意义。博弈论思想自古有之,如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可以成为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博弈论基本原理,宣告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博弈论方法应用于经济领域。1950年,纳什提出纳什均衡概念及存在定理,加上塞尔顿、哈桑尼对博弈论进行的完善和补充,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它们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由于合作博弈论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如非合作博弈论,所以非合作博弈应用比较广泛,经济学家们所指的博弈论一般是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四种,其分别存在相对应的均衡概念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博弈分析
(一)上市公司与证监会之间的博弈
1.基本假设
假设1:证监会的目标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进行监管;理性假设,假设证监会和上市公司都是理性人,上市公司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假设2:在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博弈中,参与双方为证监会和上市公司,各有两种战略选择:监管与不监管,舞弊与不舞弊,两者之间存在着混合纳什均衡,上市公司对证监会的监管方式是可以预测的。
假设3:假定上市公司为风险中性者,监管的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证监会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假设4:证监会和上市公司所采取的行为具有可测性,对所获得的收益是能估计的。
假设5:本模型只考虑现行制度下的公司监管情况,并排除了上市公司用舞弊收益贿赂政府人员等特殊情况。
2.博弈模型的建立
上市公司对于财务报告可以采取两种行为,即“财务舞弊”和“财务不舞弊”两种策略,证监会也有两种可选择的结果:“监管发现上市公司舞弊”和“不监管上市公司舞弊”。如果证监会的财务监管制度是完备的,则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和“财务不舞弊”总能依法鉴别。但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证监会的监管制度并不完善,所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也有未发现的时候。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一次博弈会出现以下四种结果:一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证监会没有监管;二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证监会监管发现舞弊行为;三是上市公司没有舞弊,证监会产生监管行为;四是上市公司没有舞弊、证监会没有监管。
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进行财务舞弊,证监会以q的概率进行监管。上市公司的正常收入为R,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为f,政府监管所产生的监管成本为C,上市公司舞弊被政府发现所处罚的成本为B,M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所产生的道德成本,S为上市公司舞弊带来的社会损失。
可以建立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如图1:
3.博弈模型的求解
对支付矩阵进行分析知,该博弈过程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现从定义出发求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进行财务舞弊,则不舞弊的概率为1-p。假定证监会以q的概率进行监管,则不监管的概率为1-q。
企业的期望盈利函数为:
U0=p〔q(R+f-B-M)+(1-q)(R+f-M)+(1-p)(qR+(1-q)R〕
=-qpB+pf-pM+R(1)
企业目标是实现期望盈利最大化,对(1)式求导:
5.博弈结论解析
对上市公司而言,对p进行分析可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概率与证监会的检查成本成正比,当证监会不容易进行检查(比如检查成本很高)时,上市公司多倾向于财务舞弊排污;上市公司的舞弊概率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加大、或者道德成本增加时,上市公司倾向于减少财务舞弊。
对证监会而言,对q进行分析可知,证监会监管概率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收益成正比,即财务舞弊收益越高,上市公司倾向大于财务舞弊,则证监会更倾向于监管;证监会监管概率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上市公司舞弊后所受处罚越重、道德成本越高,上市公司越不敢舞弊,证监会也就可以相应降低监管力度。
四、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上市公司与证监会之间的博弈理论分析,根据得到的结论以及分析的结果,为了更加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发生,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通过建立有效的制衡、约束和监督检查机制,如公司治理结构来完善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完善监事会组织结构,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和事后检查程序,强化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减少财务舞弊的机会。
(二)提高证监会的业务水平,减少监管成本
根据模型的分析结论,上市公司可以知道证监会的监管成本高低,如果证监会的监管成本较高,则上市公司管理层可以理性判断,证监会将会减少财务监管的概率,将促使上市公司想方设法进行财务舞弊,获取经济利益。证监会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证监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有效促使上市公司减少财务舞弊。
(三)提高财务舞弊的处罚成本
模型结论表明,随着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处罚金额的增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将降低。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经验,上市公司一旦发现财务舞弊,则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会计事务所等相关负责人员及机构将有可能被处以非常重的处罚,包括巨额罚款、刑事处罚等,我国证监会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在法律范围内进一步提高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和成本,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四)健全相关索赔机制,减少财务舞弊的收益
模型结论表明,财务舞弊收益越高,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证监会只有通过健全相关索赔机制,对发现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进行索赔,比如鼓励和支持广大股民或投资者获得合理赔偿,降低股民或投资者的索赔成本和难度,将公司通过财务舞弊获得的既得收益吐出来,减少财务舞弊的经济收益,以降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五)提高财务舞弊的社会道德成本,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模型结论表明,随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社会道德成本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将降低。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等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在企业界内部形成企业主和公司管理层诚信经营、诚信财务的良好社会风气,对财务舞弊的企业主、管理人员形成强大的社会道德压力,使其在业界难以立足,无法发展,以此促使企业主、管理人员减少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企业主和管理层的道德因素在上市公司舞弊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健全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企业主、管理层、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或惩罚。可以将奖惩机制与会计师职业道德要求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体现了义利统一的原则,使职业道德具有某种强制性,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财务舞弊事件的减少。
(六)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外部监督
相关政府部门如财政局、审计局等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更换机制,建立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制度;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加强各级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苗润滋,崔元鹏.博弈论视角下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1).
[2] 程春晖.博弈论与财务报告研究[J].会计之友,1998(6).
[3] 刘一天,张大为.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
[4] 张佩.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
篇9
[关键词]财务报告供应链;博弈;协同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0-0110-02
1 财务报告供应链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财务报告供应链”概念没有形成统一观点。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界定是:财务报告供应链是在财务报告准备、审计、分析以及使用过程中涉及的主体和过程。欧洲会计师联合会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公司报告供应链是财务报告信息的生产、编制、沟通和使用中所涉及的各个集团。包括公司管理层、董事会、独立审计师、审计师、第三方分析师、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准则制定者、市场监管者和使能技术。
据此,我们将财务报告供应链定义为财务报告参与主体及过程,其中参与主体指参与财务报告供应链活动的集团或组织,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准则制定者以及监管部门、董事会、信息媒体及财务报告使用者;过程指从准则制定到财务报告最终披露所经历的阶段。财务报告供应链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并经过多环节的过程,下图说明了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及过程。
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及过程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报告《重建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心:国际视角》中提出:要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必须在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结点上采取措施。财务报告有多个参与主体,但各参与主体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程度有差异。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监管部门分别作为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审计者、监督管理者,对财务报告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投资者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财务报告质量最为关切;其他参与者对于财务报告质量影响较弱。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监管部门、投资者四个主要参与主体。 2 财务报告供应链主要参与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2.1 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的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为不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的非合作博弈。上市公司的决策选择为造假或者不造假,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合规审计或者违规审计。模型变量如下:R: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额外收益;f: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被查出时付出的代价;E:上市公司的正常收益;C: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审计的正常业务成本;L:注册会计师合规审计的正常收益;kL:注册会计师违规审计的收益;p: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概率;q:注册会计师违规审计的概率。
根据上文对于博弈方的选择假设,上市公司的期望收益为:
可以证明,q*随着f的减小、R的增大而减小,即注册会计师违规审计的概率减小。这是因为在风险导向审计下,上市公司造假获得的收益越大、造假所受处罚越小,上市公司进行造假的动机越大,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面临的风险越大,注册会计师会选择更加谨慎的方式进行审计,违规的可能性就越小。该结论与张文耀(2008)通过博弈论分析会计监管体系得出的结论一致。因此,必须加大对上市公司造假的处罚以及监管力度。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违规审计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减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欲望。
2.2 上市公司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过程为不完全静态博弈。模型相关变量说明:a: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所得收益;f: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账被查处的处罚;c: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成本,是指政府监管部门为计划、实施监督而发生的费用;d:如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而监管部门不监督,则有两种情况:一是遭举报或案发牵连, 使上市公司造假被曝光(但这时尚未核实和对企业实施处罚),将追究监管部门责任(监管部门被处罚),二是无人举报,上市公司造假不被发现,政府监管部门无任何利害;p: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概率;q:监管部门进行监管的概率;r:政府监管部门监督时发现问题的概率;w:政府监管部门不监督时有人举报或者事发的概率。如果上市公司造假时,政府监管部门虽然进行了监督,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发现问题,则企业得到做假收益,监管部门发生监督成本。根据上文对博弈方的选择假设,上市公司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支付矩阵如下表所示。
2.3 注册会计师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
如果注册会计师选择违规审计,那么监管部门最优选择为监管;如果监管部门选择监管,那么注册会计师最优选择作为合规审计;如此循环。该结论与乔飞鸽(2010)通过博弈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他认为从长远看,加重对监管部门失职行为的处罚比加重对注册会计师违规对于抑制违规行为更加有效。
2.4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博弈分析
投资的概率与上市公司造假被查处时的处罚正相关,与上市公司造假获得的额外收益以及上市公司由于投资者不投资产生的额外损失负相关。即上市公司造假获得的额外收益越大,造假被查出的可能性随之升高、处罚力度随之加大,作为一般风险厌恶或者风险中立型的投资者投资该公司的可能性越小。
3 结 论
篇10
[关键词]煤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绩效评估;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59-02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即便是在最近一段时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省份的煤炭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从长远的趋势看,煤炭行业必将继续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加充足和必要的动力[1]。尤其是我国当前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煤炭的需求总量具有明显的上升空间,电力、钢铁、建材领域对煤炭的需求还将延续以往的态势,煤炭消费需求必将保持平稳的增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煤炭行业也面临着外需不足的境况,如何应对全国煤炭总量大幅增加而导致的产能过剩局面,就成为时下这一基础行业需要重视的重点问题。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煤炭在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模式和发展效率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而对煤炭上市公司而言,其财务绩效和质量的优劣能够直接反映出煤炭企业财务活动的成果和企业运营的效果。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估体系,然后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评估原则与方法,最后从多个角度给出了煤炭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良好业绩的开创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
1 公司治理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估体系
1.1 以EVA为核心的财务绩效评估指标构建
对煤炭企业而言,其财务绩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它们分别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但是,这四个指标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对煤炭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估,要想对其进行完整的评估,还应该考虑煤炭企业的价值能力因素。而在这方面,EVA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煤炭企业的价值能力,这一指标能够表示煤炭企业或者煤炭上市公司在扣除资本成本之后的资本收益情况[2]。因此,这里面就体现出了一个关键的理念,即资本成本是可以作为机会成本的形式存在的,即便从股东创造财富的角度讲,煤炭企业只有实现了经营利润超过其所有的债务成本以及权益成本时,真正意义上的利润才会产生,经济利润才会成为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
1.2 公司治理指标的构建
公司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学概念,在现代企业中,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运行的好坏。因此,对于煤炭上市公司来说,就要求其配置好权、责、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煤炭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使上市公司的行为更好地符合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可见,在对煤炭企业进行财务绩效评估时,需要将公司治理这个重要的因素考虑其中,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依据公司治理理论并充分地借鉴“南开治理指数”,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激励机制三个层次,构建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指标。
2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2.1 煤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估的原则
我们在构建煤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①可操作性原则。对煤炭上市公司的评估需要选择指标体系中的代表性指标,即所选取的指标要和通用的会计和统计等业务核算保持协调和一致[3],同时,指标数据的获取要相对容易,便于相关的组织与机构的操作和使用;②系统性原则。在对煤炭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绩效评估时,指标的选取要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质量及其综合情况,不但要将企业的财务绩效中的核心要素表现出来,还应该反映一些能够相互关联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③可比性原则。这一原则指的是在进行财务绩效评估时,要使得评估指标体系满足现实的标准,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也就是说,指标的处理要具有同趋化的特征,这样便于保证指标的可比性。
2.2 煤炭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估的方法
(1)因子分析法。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法属于客观赋权法的范畴,因此,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主观赋权法的缺陷。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依据实现建立的指标体系,搜集相关的实际观察值,然后依据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进一步的确定不同指标之间的权重[4]。在实际操作中,要通过寻求变量的形式对其基本结构进行降维,通过少数变量对目标进行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把众多的原始变量进行精简,使其最终变成只有少数因子的综合指标,这样便于对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的评估。
(2)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内在关系的测量,确定不同指标在总评估体系中的权重问题,属于客观赋权法的范畴。将该方法应用于煤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估,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成长能力,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企业运行的信息,这对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有明显的帮助的。其操作步骤是,首先,要对原始样本数据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求出相关系数矩阵之后,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通过主分量法估计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并借助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确定出不同公因子代表的指标类型[5]。
3 煤炭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应用
3.1 煤炭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
对煤炭上市公司来说,其财务风险是十分巨大的,这种风险的出现和产生影响一般要高于非上市的企业。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为主要的便是煤炭上市公司的运行更加透明,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最为关键的便是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具体做法是:依照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年度数据的结构特征,首先建立起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支持向量机,以此为基础构建其财务风险预警预测模型。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认为经验风险最小化能够代替期望风险最小化,但是这得不到可靠的理论的支持[6]。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经验风险最小化的做法,在统计样本量相对较少的条件下,依照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创造性的引入结构风险函数,这样一来,能够容易的逼近时间序列样本所隐含的函数关系,从而实现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目标。
3.2 煤炭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应用
通过对目前部分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可知: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及营业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往往会从备选指标体系中剔除出去。而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现金流动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指标会对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和风险做出良好的解释。当然,为了更加全面地得到评估的结果,需要扩大样本容量,增加指标的时效性与完备性,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构建起来的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4 结 论
煤炭上市公司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具有冥想的行业代表性。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一般都为相对大型的煤炭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在主营业务方面具有鲜明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讲,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整个我国煤炭行业的绩效和财务质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正在遭受着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过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重点围绕大型煤炭企业或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进行一体化建设和多元化建设,才能使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得到提升,煤炭价格也会表现出更多的吸引力,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剑.工程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2(6).
[2]王辉.基于财务管理企业绩效评估系统的研究——以煤炭上市公司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9).
[3]骆珣,张明星,刘殿珍.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评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汪珊.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估[J].会计之友,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