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讲课稿范文
时间:2024-03-14 10:4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讲课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创新模式 语言规律 能力提升
高中英语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学科,作为西方国家的主流语言,英语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多年来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发现不少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僵硬,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注重学生的词汇记忆和语言掌握,而师生的语言交流少,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被动地学习英语。教师如何匠心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英语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一、匠心创新词汇教学策略,高效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在毕业时需掌握3500-4000个英语单词,但若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话,这一目标恐怕难以实现。同时,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固定的“授-受”教学模式,直接向学生讲解英语词汇的释义、用法、搭配等,导致学生的思维开发不足,课堂模式枯燥,师生交流机会少,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教师在词汇教学时,要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创新词汇教学策略,以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高效积累词汇,并获得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
1.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每组学生利用词典查阅新词汇的具体意义与用法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同时也可在课堂上开展英语词汇造句比赛,鼓励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增强其竞争意识与英语思维能力。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拓展学生积累词汇的渠道,使学生感受词汇学习的魅力,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创新词汇教学思路。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内容,词汇与词汇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思路,采用联想法等策略教学词汇。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个词汇时,可将这个词作为中心,要求学生说出与该词相关的词汇或词组,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2 The Olympic Games,可引导学生主动说出与之相关的“football(足球)”、“gym
(体操)”、“relay race(接力赛跑)”、“basketball(篮球)”、“starting line(起跑线)”以及“long jumping(跳远)”等,又如在学习“view(风景)”一词时,教师可诱导学生联想“scene
(景色)”、“sight(景象)”、“place of interest(名胜)”、“scenery(风景)”、“attraction(引人注意的人或事物)”等多个表示风景的英语词汇,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恰当指导助提升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词汇时,教师需充分发挥自己的课堂引导作用,教会学生依据文章上下文语境对词汇释义进行猜测和判断,以增强其英语思维能力,达到高效积累词汇。
二、匠心创设英语会话情景,高效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般来说,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自如并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际。若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重视英语会话情景的建设,紧扣英语教材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大声说。具体实施对策如下:
1.搭建听说平台,促进英语交流。在创设英语会话情景时,听、说必须基于一定的平台,以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训练。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英文时,可为学生提供听课文录音、英文歌曲、英文电台、英语电影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还可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鼓励学生在听英语的基础上运用英语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训练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幽默笑话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在课堂上开展竞猜、猜谜或英语情景训练等多种游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地用英语进行会话交流,从而逐渐形成自觉用英语会话的习惯。
2.创设英语会话情景,增强说英语的乐趣。在创设英语会话情景时,趣味元素是激活学生情感体验的关键,教师要意识到在语言交流中,学生的心理负担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巧妙地通过会话情景的建设促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同时,教师在创设会话情景时,需尽量挑选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近的事物或环境,例如“shopping(购
物)”、“sports(体育运动)”、“visiting(访友)”、“travel(旅行)”、“renting(租房)”、“jobs(工作求职)”等,增强课堂口语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说英语,培养其“不怕错”、“敢说”、“能说”的心理状态,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三、匠心激活阅读教学课堂,高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标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是由于大多数高中英语阅读课文题材较广,信息量偏大,且语言知识过多,想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情况,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
1.以情感为驱动力,激发阅读欲望。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讲,其教学过程所涵盖的内容较广,不仅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而且包括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态度与情感可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及其内心意志,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保持乐观的心态,给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情绪,通过情感感染,使其心情愉悦,思路开阔,并通过此种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2.构建新型阅读模式,激活阅读思维。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需重视学生的课文阅读过程,自主地将其分为阅读前、中、后三个阶段:阅读前,教师通过标题、背景、视听等导入方式,引进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过程中,教师需从文章的语篇角度入手,依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将阅读学习分为skimming、scanning与close reading三个步骤,并依据不同的阅读层次科学设计问题,采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阅读后,教师还可通过续写、改写课文内容或采用角色扮演、话题辩论等多种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渗透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结合阅读教学渗透阅读技巧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英语阅读策略训练。例如限时训练,将训练重点放在“skimming”与“scanning”上,或要求学生自行列举出自己在英语阅读中所用到的有效阅读策略,并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
总之,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但高中英语课堂想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英语教师应该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结合语言学科和高中生的实际特点,匠心优化教学模式,巧妙地从英语词汇教学、英语听说教学以及英语阅读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以开放的眼光构建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构建多元化的英语学习平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以积极的心态学习英语,达到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艳姣.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26).
篇2
[关键词] 骨折;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a)-0035-0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在髋部手术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发生率可达40%~60%,而在严重骨科创伤患者可高达40%~80%[1]。虽DVT多无临床症状,但部分会导致患肢功能障碍,一旦血栓脱落还可导致肺栓死,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认为“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病理基础[2]。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炎症反应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诱发DVT形成重要因素[3-4]。本研究通过检测骨创伤患者的血清Hcy、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旨在探讨其与骨科创伤患者DVT形成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围术期发生DVT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3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39.4±14.7)岁;其中骨盆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干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7例。以同期收治的35例无DVT形成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1~73岁,平均(38.7±13.9)岁;其中骨盆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7例。所有受试者均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创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在发病后6 h内入院;均经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等;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入院前1个月内有感染性疾病史。对所有怀疑DVT的患者均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DVT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5]。除确诊DVT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在出院前1 d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排除DVT。
1.2 方法
1.2.1 血浆Hcy水平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在术前即刻采集静脉血3 mL,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抗凝管充分混匀,在1 h内分离血浆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公司,型号AU480)检测血浆Hcy,Hcy参考值范围为5.0~15.0 μmol/L。高于15.0 μmol/L即为HHcy,HHcy程度按Hcy水平分为:16~30 μmol/L为轻度,中度>30~100 μmol/L为中度,>100 μmol/L为重度。
1.2.2 血浆hs-CRP水平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在术前即刻及术后24、48 h及1周后空腹时采集静脉血3 mL,注入含枸橼酸钠溶液的试管内,离心机半径r = 8 cm,转速为=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置-70℃冰箱保存,2 h内送检验科行hs-CRP水平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检测仪器为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购自Beckman公司,hs-CRP参考值范围0~10 mg/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Hcy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浆Hcy水平为(27.06±4.22)μmol/L,对照组为(11.51±3.83)μmol/L,观察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14.466,P < 0.01)。
2.2 两组不同程度HHcy分布情况比较
观察组33例(89.19%)患者为HHcy,而对照组仅7例(20.00%),观察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 = 5.962,P < 0.01)。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布情况比较[n(%)]
2.3 两组血浆hs-CRP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术后48 h进一步升高,且超过术后24 h水平,术后1周时仍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术后24 h血浆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术后48 h水平较术后24 h水平虽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术后1周时降至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24、48 h及术后1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DVT是血液在病理状态下深静脉腔内聚集形成血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骨科创伤患者由于创伤、失血致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卧床、手术、止血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发生DVT,因此早期识别DVT高危患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有助于预防、减少DVT的发生。静脉血管造影示诊断DVT的“金指标”,但其有创、费用高且操作不便,静脉彩色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且为无创检查,但不便于临床作为常规筛查,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Hcy是人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由Vgeaud于1932年首次发现,在正常机体内其生成和清除保持着动态平衡,饮食习惯及营养因素是对体内Hcy水平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素[6]。已有研究显示HHcy是导致DVT重要危险因素[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在有DVT的骨科创伤患者中,Hcy水平显著高于无DVT的患者,合并HHcy的患者比例也高于对照组,且在观察组中,中重度HHcy患者比例也明显高于轻度HHcy和Hcy水平正常的患者,显示HHcy与DVT密切相关。目前认为HHcy导致DVT的可能机制包括Hcy通过自身氧化作用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或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功能[7];Hcy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使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合成减少,通过形成Hcy巯基内酯导致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8];Hcy可增加多种凝血因子活性,促进血栓形成;并能抑制血栓调节素激活蛋白C的能力,降低活化蛋白C的抗凝作用;改变内皮细胞表型,干扰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结合位点,抑制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9]等。
CRP是一种急性期非抗体性蛋白,在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或受到损伤时,其血浆水平迅速增加,起到激活补体、调理感染等作用,因此其水平增高是体内存在炎症反应的标志[10]。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炎症因子与凝血反应存在密切关联。研究还表明CRP可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从而启动机体凝血瀑布反应,继而产生血栓,此外CRP还能激活补体系统,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11]。本研究也显示在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血浆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本研究通过动态观察两组血浆hs-CRP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48 h内呈持续性升高,即使术后1周时仍高于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显示其术后早期有所升高,但48 h后开始不再继续升高,且在术后1周时已降至低于术前水平。上述结果显示,术后hs-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考虑与手术加重机体损伤所致,但经术后处理,对照组水平可逐渐降低,而观察组仍持续升高可能原因为:①与DVT形成时期有关。宋鑫亮等[12]研究发现hs-CRP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情程度,发生部位及发病的急缓相关,在DVT急性期hs-CRP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②HHcy。研究显示,HHcy损伤血管内皮,刺激炎症反应,引起炎症因子IL-6水平升高,均可能使hs-CRP水平升高[13]。因此术后动态监测hs-CRP水平变化不仅有助于识别DVT高危患者,对于hs-CRP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应及时行静脉彩色超声检查筛查以早期发现DVT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HHcy与hs-CRP水平升高与骨科创伤患者DVT发生密切相关,均是导致DVT的危险因素,血浆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与DVT形成时间有关,因此对骨科创伤患者检测Hcy水平,动态观察hs-CRP水平变化,有助于识别DVT高危患者,对早期发现DVT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Piovella F,Wang CJ,Lu H,et al. Deep-vein thrombosis rates after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in Asia.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based on postoperative screening with centrally adjudicated bilateral venography [J]. J Thromb Haemost,2005,3(12):2664-2670.
[2] Kinjo N,Kawanaka H,Akahoshi T,et al. Risk factors for portal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J]. Br J Surg,2010,97(6):910-916.
[3] Kokturk N,Kanbay A,Aydogdu M,et al. Hyperhomocysteinemia prevalence among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 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1,17(5):487-493.
[4] Kanz R,Vukovich T,Vormittag R,et al. Thrombosis risk and survival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J]. J Thromb Haemost,2011,9(1):57-63.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3):235-238.
[6] Qin X,Huo Y,Langman CB,et al. Folic acid therap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SRD or advan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meta-analysis [J]. Clin J Am Soc Nephrol,2011,6(3):482-488.
[7] 陈春香,曹春芳,宋彩霞.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胰岛素水平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289-1291.
[8] Rius C,Abu-Taha M,Hermenegildo C,et al. Trans-but not cis-resveratrol impairs angiotensin-Ⅱ-mediated vascular inflammation through inhibition of NF-κB activation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upregulation [J]. J Immunol,2010,185(6):3718-3727.
[9] Gradman AH,Basile JN,Carter BL,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in hypertension [J]. J Am Soc Hypertens,2010,4(1):42-50.
[10] Black S,Kushner I,Samols D. C-reactive protein [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4,279(47):48487-48490.
[11] Gremmel T,Ay C,Seidinger D,et al. Soluble p-selectin,D-dimer,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fter 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 [J]. J Vasc Surg,2011,54(6):48-55.
[12] 宋鑫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1.
篇3
【Abstract】With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13th Five-Year" construction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rategy, the countries need a large number of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alents. The premise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is not only to have a certain language foundation,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foreign culture, and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ocal culture and foreign culture. Becau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gnor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and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mode of intercultur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not mature .the difficulties appear when the most of the students communicat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探究
【Key Words】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teaching mode;researching
《大W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当中,并指出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困难重重。在现代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教学模式”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文作者在李思明老师和孔鹏老师的鼎力相助下对烟台南山学院2016级本科生和专科生(约450人)针对 “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教学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提出了你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知识和文学知识吗、在跨文化交际中你会尽量避免在语言和行为上冒犯对方吗、在跨文化交际中你会注意彼此的文化冲突并采取相应策略吗、你最喜欢哪种教学模式等13个问题,对专科艺术设计、企业管理和本科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服装、环境设计等专业进行了数据分析,最终结果并不乐观,只有你了解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吗、在跨文化交际中你会尽量避免在语言和行为上冒犯对方吗、在跨文化交际中你会注意彼此的文化冲突并采取相应策略吗等6个问题回答“基本了解、完全了解”比例达到30%及以上。其数据表明,无论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不尽人如意,其原因分析大致如下: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授课的重点仍是知识结构和语法等内容的传授,教师是授课者并不是指导者,严重忽略了学生在文化交际及能力表达方面的锻炼,远远没有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氛围。教师完全没有担当起“导演”的角色,学生跟没有把自己完全放在“主角”的位置上,自然也不会主动去了解任何的文化知识。
(二)授课模式单一,内容乏味
课时数的不断减少,导致授课内容上忽视了有关文化内容的导入。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在课堂上“少提问多讲课”,有关文化背景的导入则少之又少,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原则上应该是多元化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忽略了内容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三)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目前,学生仍处在被迫学习的状态中,大部分学生若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好学生了,更别提主动翻阅有关文化知识的书籍了。想要真正了解中西文化,必须博览群书。
二、改变现状的举措
据调查数据分析,学生们更喜欢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就表明,他们更喜欢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在“玩中学,学中玩”。
篇4
关键词: 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应用
2005年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职业院校纷纷在任课教师中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在教学中把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分开,改革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2011年开始,笔者所在院校在主管教学的院长主持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举办了“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大赛和“一体化教学”讲课、说课比赛。学院所有任课教师都对所教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实践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英语公共课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与创新,下面谈谈“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
由于生源质量的问题,许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单词,语法,课文大意,回答问题,课后习题。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和初中高中没什么区别,没什么新意,老师总是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讲一些没趣的和没用的东西,于是上课睡觉、发呆、玩手机、听MP3的现象屡禁不止。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势必会引起教师的反感,老师觉得自己的辛勤工作得不到认可和尊重,认为生源质量太差,没法教。于是师生之间在英语课堂上不能进行良性互动,甚至谁也不买谁的账。老师想:我讲我的课,你们爱听不听。学生想:我做我自己的事,你爱讲什么与我无关。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
要改变教学现状,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学科导向转变为职业活动导向,知识目标转变为能力目标,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逻辑载体转变为项目载体,进行课程设计,使大学英语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将“教、学、做”三者统一起来。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最早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使在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可见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三、“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笔者所在的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大学英语是全院各专业(除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共4学分,每班每周4课时,选用教材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龚耀教授主编的《世纪英语综合教程》。自2011年学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以来,笔者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反复实践与应用。
在对大学英语“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整体设计时,首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与顺序,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按照重组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项目要兼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行性。以《世纪综合英语II》课程整体设计为例,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项目和任务:
(1)制作英文招聘广告,英文简历,英文求职信,小组模仿电视节目《职来职往》自编自导并表演。
(2)制作交通标志并配英语说明,自编情景剧表演模拟开车。
(3)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为外国游客介绍景点。
(4)假设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拟一份英文环保倡议书并演说。
(5)在班上展示你最喜欢的某件衣服,并用英文描述你这件服装的特色。
从以上项目和任务可以看出,教学的目标没有出现掌握什么什么知识的抽象目标,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能力本位,学生必须从“完成一个任务,做一件事”入手,老师以“学生做事的效果”做评价,教师不再是单纯讲授知识的角色,而是引导行动。
在对大学英语“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单元设计时,同样要本着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的原则,以《世纪综合英语II》第一单元Unit1 Job seeking课程单元设计为例。
1.能力目标:
(1)用职场英语进行面试交流
(2)制作英文简历和求职信
(3)制作有特色的招聘广告
(4)进行职业初步规划
重点:①英文简历与招聘广告的制作;②模拟面试。
难点:职业准备与规划。
2.解决方法:
(1)任务驱动法:本单元总体任务就是如何为理想的职业做准备,围绕这个总体任务,分解成各个分任务。
(2)求职英语头脑风暴法:每位同学说出2~3个与求职有关的单词或句子。
(3)视频教学法:引入本单元时播放《职来职往》节目片断。
(4)小组协作法:班级分组,各组成员共同协作处理课文,分组制作招聘广告。
(5)角色扮演法:情景表演模拟面试。
3.参考资料与媒体。
(1)张晶.面试英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任奎艳.世纪商务英语写作训练.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求职视频文件.职来职往》节目.
(4)面试视频文件.煮熟的鸭子飞了.
(5)面试视频文件.外企面试实例.
4.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
(2)海报纸若干张
(3)A4纸若干张
(4)水写笔若干支
四、结语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虽然高职院校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欠缺,但他们直观表现力强,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积极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表现力,让他们在“做”中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做一体化”既能激发每位同学的课堂参与热情,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互相督促,共同学习,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成果可展示并互相评比,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在实施“做”的环节中,以往上课最喜欢睡觉的同学竟然能制作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意作品,这也是实践戴士弘博士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一个重大惊喜。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对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学实践也证明: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的学生,能认真主动地学习,遇到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解决的途径;而学习兴趣低的学生,学习不专心,积极性差,对英语感到厌烦。可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当努力探索和发现激发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围绕这一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讨和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资深英语教育专家何兆熊教授指出,目前很多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的误区,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只知道多背点单词、多做点语法题目,导致高分低能。教师通常把考试作为教学目的,把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的尺度,教学中常常把如何答题,如何考高分,如何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作为教学重点。这样的错误观念,十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转变这种观念。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不只是一门为了毕业找工作而必须通过的课程,而更是现代社会生活一种实用的必需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具体地讲,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应做到以下几个转变:即教学内容必须从语言知识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中心;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转变为既重视准确性,又重视流利性。同时,还要着重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树立起学习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目的的思想,后者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知识学习转变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来。
要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先了解大学生心理、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逐步趋向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表现力和自我意识强烈,独立思考能力也不断增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基本上在唱“独角戏”。这种“填鸭式”英语教学模式,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是消极、被动地学习。从生理学讲,单一的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趣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因此,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使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愿望,但单调的教学模式也会抑制他们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所以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变讲堂为学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不再是教为考的单一目标,而是以教学应用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兼顾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满足教学的客观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活动。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将学生呆板的、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活跃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塑造优秀的讲台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亲可敬的形象和合情合理的诱导都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如果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会令学生感到紧张,甚至产生焦虑情绪,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从而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反之,学生对某位教师不喜欢不信任,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甚至讨厌这门课。可见情感是成功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重视情感投资,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使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讲英语,感到学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反馈信息,适当进行奖惩。外语教师应对学习结果及时做出评价,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2、对待学生要民主平等,不断地向学生证明,他们是有价值的人。3、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对学生的表现有足够的耐心。4、充分了解学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任务要求,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5、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英语教学大纲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外语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学课堂,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让大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思考、实践和创新,从而掌握语言技能。同时,为满足大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可以利用他们想象力丰富,自我意识增强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活动:1.演讲及角色扮演。由于大学生课余自由支配时间较多,这项活动可以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同时也满足大学生表现欲,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2.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学生的协作精神。3.让学生经过准备代替教师讲解某个部分,以训练学生将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有效结合。当学生们在讲课结束后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时,他们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这就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还可以给学生讲幽默故事、教唱英语歌曲等,有时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试讲,课下让学生成立兴趣小组或组织英语晚会,运用比赛等活动引进竞争意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以设问法贯穿课堂始终,以课堂讨论鼓励创新思维。以此来配合外语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激发兴趣。
计算机网络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讨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对新生事物总是具有极强的接受力和领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采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形成丰富生动、活泼多变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动机,增强记忆。这无疑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尝试将计算机及先进的语言设备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提高了课堂实效,同时也把学生领进了一个新的科技领域,使他们早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早日成为跨世纪高素质人才。
结语
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再单纯是知识输出者,而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外语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减少。相反,这种转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富有教育机智。同时掌握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情感,培养其学习兴趣。另外,英语教师讲课时应该利用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将趣味性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们逐渐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对英语课堂更感兴趣。相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逐步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会逐步增加,学习效果必然得到提高。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8-12.
[4]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篇6
编写这一系列教材理念与新《标准》的目标和特点是吻合的,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外语,在“体验”外语中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外语。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标志着教育界对学生生命活动意义的关注与重视,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化学习,注重英语学习者在语言的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语言知识。其体验式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我国教学改革的精神,顺应了时代潮流。
近年来,国内关于体验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是太多,但是呈现日渐增长势头。在这方面研究较为突出的是王寅先生,他首先提出了“语言具有体验性”观点,认为语言表达层面的体验性主要包括语音层面、语法层面、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此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还于2007年 4月启动了“体验式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的招标工作,旨在加快体验式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完善,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作为语言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体验式”英语词汇教学,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它会让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到英语教学互动的乐趣,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一、体验哲学: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于1999年出版了《体验哲学:基于体验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在书中提出了“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 phy)这一理论。体验哲学的主要理论思想概括起来有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心智的体验性。体验哲学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人类的认识始于范畴化, 概念系统是根据范畴组织起来的。人类自从有了语言,就自然会将概念化和范畴化的结果相对固定在词汇表达中,这称为范畴或概念化的词汇化,因此, 范畴化具有体验性特征,概念与词语也具有体验性特征。
可见,英语词汇的体验性是对语言众多属性的一个补充。语言主要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在对世界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人类的认识是基于对自身和空间的理解,沿着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身体和空间到其他语义域的道路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作为认知和语言形成的主体,在其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自然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通过体验学习语言知识不但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也有重大的实践意义。David Nunan也指出, 对教学理念各个方面均有深远影响的变化就是从知识“传授式”的模式向“体验式”模式的转变。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真实有效的交际活动体验和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培养语言使用技能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中。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体角色,自己去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其角色是积极的参与者、大胆的表演者、有效的语言使用者、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者。老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技能训练的策划者和整个体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经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互动式和启发式为教学方法的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大纲,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与众不同的教学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出针对性强、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而有实效的语言技能训练活动,始终坚持“教为练,练为用”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这也符合学生在认知上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
二、体验式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
(一)体验式学习将英语词汇学习引向深入词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于学生的深层知识或词汇知识结构,但在词汇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一些误区,如将英汉词义笼统地对应起来,利用翻译手段讲解,或者先讲某生词在上下文的意思,然后举例说明其语法结构的规则,而未能从构词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去系统分析、拓展,结果是学生只会死记生词的字面意思,对于词的完整意义和使用方法却不甚了解,不能灵活运用。
Oxford认为记忆策略可以帮助单词构建成语块。通常采用的技巧是:根据语义特征划定词语范畴,通过联想扩展词汇或把新词用于语境之中;采取适当的行为(如利用身体的各种反应和不同感觉)增强记忆效果;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及时调整他们的记忆策略,使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体验和已有知识加速词汇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合并到自己的词汇内存中。因为哲学意义上的体验,不是粗浅的体会、简单的直觉,而是对事物的深切领会。具体到英语学习上,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只是得到“鱼”,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渔”,即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方法。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大量的语言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到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规律的探寻将英语词汇学习引向深入,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信,从而变被动式的应试教育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主学习。
篇7
收稿日期:2013-09-21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地质》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2012)资助;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51208063)
作者简介:张永杰(1981-),男,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教学与研究,(E-mail)。
摘要:根据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调研结果与实践经验,文章分析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现状,并从教材与授课内容选定、英语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双语教学方式的选择、双语教学考核方法与双语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为课程实施与改革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地质;双语教学;实施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U42;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94-05
随着国际人才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日趋频繁,高等教育国际化、科研项目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有必要积极推动外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教育部曾召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改革。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各类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人员解决地质条件与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能力强弱将直接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劣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为了适应工程建设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工程技术人员国际交流的需要,有必要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双语教学,特别是工程地质等专业基础课程。
一、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工程地质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发展过程。现阶段南水北调、西部梯级水电站、高速公路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工程建设对工程地质的研究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多种地质灾害频发,如舟曲泥石流、西部水电工程滑坡、地面塌陷等,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预防、治理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需要新的理论进行阐释以及新技术进行治理,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与先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工程地质研究人员具备较强的外文阅读水平,能准确理解相关表述,以便尽快提高研究水平。
(二)学术交流国际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日趋常态,相关院校与科研所开始主办大量国际学术论坛与国际学术会议,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作研究报告。同时,在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逐年增加,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不但对工程地质专业有深刻理解,还要能熟练运用国际通用交流语言——英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准确、精炼的表述,与国际同行进行自由交流。
(三)工程建设国际化的需要
工程建设国际化日趋明显,中国重大工程不断引入国际专家咨询团,同时中国建设公司承接或合作开发大量国外建设项目,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能读懂理解国际标准、图纸和勘察设计报告等,并能与国外工程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国外工程人员进行正确施工。
教育部曾指出:“实施双语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未来的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有目的地进行专业英语培养,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应从本科开始进行工程地质双语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专业英语词汇,了解相应的英语表述,激发英语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国外文献和英语思维的表达能力,为今后进一步专业英语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二、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推行双语教学目前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仅少数院校进行试点,最具代表性的为清华大学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开设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建筑钢结构设计和建筑结构抗震等课程,任课教师大部分都具有较长时间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且部分课程聘请外教参与教学,教学效果相对来讲比较好,其他学校则限于师资紧缺,仅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1]。笔者所在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开设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双语课程,从教学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针对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目前实施效果较好的院校为同济大学,笔者所在单位对留学生进行工程地质英语授课已有5年,笔者开展双语教学已有2年,通过教学实践与调研,笔者认为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有待重建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双语教学需要同时选择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国内工程地质中文教材较多,根据学科特点与课程设置较易选择合适的教材;而英文教材相对较少,且教材编排针对国外教学要求,将其原版引进存在教学内容不协调、教学侧重点不同以及难易程度不同等问题,此外,还涉及版权问题,教学成本较高,学生难以承受。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双语教学中文教材选用孔宪立、石振明主编的《工程地质学》,英文教材以F. G. Bell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为主,以Tony Walthan编著的Found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为辅[2]。笔者所开设的工程地质双语教学中文教材选用窦明健主编的《公路工程地质》,英文教材同样选用F.G. Bell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对应问题较突出,且内容侧重点不同,与中文教材相比,英文教材更注重概念、性质与原理的阐述,淡化力学特性与计算方法的讲解,注重工程地质相关概念体系的建立。因此,如何结合国内工程地质教学实际情况,并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适当编排课程内容,编制合适的英文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双语师资紧缺,水平有待提高
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师资,我国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培训、评价体系不完善,双语教学质量和师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外语授课能力。多数院校的教师往往难以达到,如笔者所在教研室,讲授工程地质的教师达9人,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大量的工程实践经历,精通专业知识,但大部分缺少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而英语授课能力较强的教师却缺乏专业知识。笔者在前任主讲黄生文教授指导下进行双语教学,开课初期也感到压力巨大,一次课往往需要准备1~2天,需要阅读大量外文资料,掌握讲授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尽管授课水平不断提高,能够与学生进行自由沟通,但一些专业词汇的应用仍不熟练,缺乏系统培训。
(三)教学方式落后,形式有待改进
教学方式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语语言教学或专业名词外语词汇的教学模式是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普遍现象,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现阶段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其一,教案与课件均采用英文编写,主要采用英语授课,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如结构面产状、赤平投影与地质识图等,英文讲解后再以中文进行阐述。该方式符合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但大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受英语运用水平的限制,课堂讲授过程往往照读课件或重复预先准备好的英语课堂用语,不能自由发挥,学生听课感到拘谨,实际效果不理想。其二,教案与课件采用中英文编写,采用中文授课,仅对专业词汇重复英文表述,考试采用英文试卷,但可采用中文答题。该方式基本属于中文授课,只是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部分专业英语词汇,有悖双语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是对部分专业词汇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达不到“通过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因此,如何根据教师、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双语教学要求与目的,确定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成为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
(四)学生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学生是双语教学除了教之外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学生英语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工程地质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该阶段的学生正忙于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用于双语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且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弱,不具备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听说能力和足够的基础词汇量,对他们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存在较大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英语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班,双语教学仅针对英语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这样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该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有时学生数量太少,难以分班。如何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成为双语教学需要解决的另一关键问题。
三、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根据国内其他高校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调研结果,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实际情况,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教材与授课内容选定
笔者所开设的工程地质双语教学中文教材选用窦明健主编的《公路工程地质》[3],英文教材选用F. G. Bell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4],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对比如表1所示。总体对比可知,中英文教材在工程地质基本理论知识、各类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以及勘察与分析评价方法等方面基本相同,但英文教材还涉及岩石与土体的工程力学特性、地质材料的工程应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技术等方面的内容,相比中文教材内容更丰富。鉴于工程地质课程32课时的局限,难以对中英文教材中的全部内容进行讲解,通过国内外工程地质讲授内容的对比分析,选定了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表1 工程地质中英文教材内容对比章号中文教材英文教材1岩石Rock Types and Stratigraphy2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s3风化与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Surface Processes4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Groundwater Conditions and Supply5地下水的地质作用Description, Properties and Behaviour of Soils and Rocks6岩体结构与稳定性分析Geological Materials Used in Construction7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Site Investigation8公路工程地质问题Geolog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9公路工程地质勘探Geology and Construction表2 工程地质双语教学内容对比中文教材英文教材岩石Rock Types and Stratigraphy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s风化与地表流水的
地质作用地貌与第四纪松散
沉积物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Surface Processes地下水的地质作用Groundwater Conditions
and Supply 工程地质勘探Site Investigation公路工程地质问题Geology and Construction (二)英语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
课堂讲授是双语教学重要环节,好的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鉴于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尚无完整参考的教案与课件,笔者结合中英文教材编写了英语教案,内容以英文教材为主,以便呈现地道的英语教案。英文教材未涉及的中文内容则通过查阅相关英文资料补充,杜绝生硬翻译,词汇与表述形式统一。同时,在备课过程中除掌握英文教材相关内容外,还适当阅读与之相关的英文资料,增加专业英语知识储备,如此才能熟练自如地讲授课程。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增加授课内容,提高讲授效率,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素材。为生动、形象地将教案内容展示给学生,制作英文课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简洁,层次分明,颜色对比鲜明,字体大小适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播放速度合理。
(2)专业词汇或基本原理在文字阐述同时配置相关的工程实际或示意图片、视频或动画,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比如: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的产生过程,滑坡发生过程以及地下水流动过程等相关演示动画。
(3)首次出现或专业性强的专业词汇适当标注中文注释,便于学生理解,讲解过程也首先使用英语,根据学生理解情况适当补充中文讲解。
(4)每次授课内容前后分别设置1~2张幻灯片用于上次课程内容复习和本次课程内容总结,使教学内容连贯,且便于学生总体掌握讲授内容。
(三)双语教学方式的选择
由于工程地质课程知识面广,涉及很多专业词汇,且大部分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控制讲授速度,在第一次授课时就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并上传所有课件、辅助资料与相关视频,让学生课前做针对性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上不要求学生做笔记,可适当提高授课速度,学生掌握情况则通过随堂提问与课后网络考核进行检查。课堂讲授采用英语,难以理解的部分采用中文解释,并在课前以中英内容回顾,课后以英课程总结;同时注意与学生互动,对与前述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随堂提问,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并将其计入平时成绩,进而督促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并建立学习讨论QQ群或教学平台讨论组,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将问题共享,以便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四)双语教学考核方法
为调动学生平时课程学习积极性,避免期末突击式复习,结合笔者开展的基础工程课程考试改革,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考核总成绩包含平时阶段性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40%、20%与40%。
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前四部分内容,每讲授两部分进行一次阶段性测试。测试采用设定截止时间的网络答题方式,时间跨度一般为三天,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答题时间。考试开始必须一次性完成,但时间相对充裕,可查阅相关资料,内容涵盖名词解释、选择、判断、识图与阐述等题型,答题内容不能拷贝,只能键盘输入。上述考试设置可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能有效降低学生的抄袭率,督促学生自己完成测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课堂表现考核主要为到课率、随堂提问与课堂纪律等方面。不定期进行随堂点到,期末根据总点到次数计算每个学生的得分。根据授课需要进行随堂提问或测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回答,并给予适当的平时成绩。课堂纪律较差的学生予以适当扣分。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内容涉及课堂讲授所有内容,题型与阶段性测试类似,学生可以携带任何参考资料,但不能相互抄袭。
(五)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笔者采用上述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两个年级的工程地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开课初始尽管有老教授指导,但仍感到讲授生硬,大部分是照读PPT的内容,不能自由发挥。通过与学生的几次交流,对讲述内容的侧重点以及讲述方法进行了适当调整,学生认可度逐渐升高,课堂讲授日趋自然。
相关授课方式与课程考核方式也颇受学生欢迎,成绩不单纯以期末考试进行评定。平时考核对学生学习起到督促作用,让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精力用到平时,而非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期末开卷考试减少学生压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根据第二次授课学生的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了专业英语。
四、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建议
双语教学尽管已经开展多年,但仍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评估、奖励制度。学校应出台政策加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重点听取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为教师提供专业或出国培训机会,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定期举行各类教学活动和双语教学竞赛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对双语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应适当乘以较大的系数,调动教师双语教学积极性,如同济大学对英语授课教师给予3倍讲课津贴[5]。
五、结语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是其他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有效手段。笔者在调研国内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并结合所讲授的工程地质双语课程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新的工程地质双语教学实施方法,以期为其他教学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慧仙. 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J]. 中国地质教育,2005(3):118-121.
[2]黄 雨,卞国强,叶为民.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双语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97-101.
[3]窦明健. 公路工程地质[M]. 3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BELL F G. Engineering Geology [M]. Boston,MA,USA:Butterworth-Heinemann,2006.
[5]白 云,郑彦龙,李乔松. 地下工程课程英语教学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96-98.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course
ZHANG Yongjie, WANG Guiyao, ZHOU Dequan, CHEN Yonggu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P. R. China)
- 上一篇:建设单位自查自纠报告
- 下一篇:如何理解新媒体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