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特色范文

时间:2024-03-13 18:0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教学特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教学特色

篇1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学 职业特色 改革探索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无法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职业标准,高职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职业特色化培养模式,这不仅会导致学生职业水平低下,实践能力有限,而且更直接地影响着高职学生就业率,所以高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高职教学缺乏职业特色的原因

1.自身定位不准确。一些高职院校忽视特色专业办学的目标,僵硬地照搬照抄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某些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办学思路,认为办学层次越高,代表着学校的发展就越快,从而盲目追求“专升本”。特别是民办学校办高职没几年,发展方向就定位在了快速升格成本科院校,从而无法安心于特色办学,不能显示出在高职专业方面的强势。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并进一步导致高职教育陷入培养不出高技术人才的怪圈中。

2.专业设置不合理。近年来,专业设置与社会及职业岗位需求缺乏有效结合,这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专业针对性,使学校培养学生无法侧重其专业性。而且,高职院校在新专业设置方面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盲目地按照其他院校的专业设置特点来运作。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如会计专业,以致供严重大于求,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

3.教学模式不科学。一些高职院校或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或是教学模式过于花哨、不实用。更存在着理论课时过多、学生接触专业晚、实践课时太少、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够等问题。如许多高职院校还在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这无疑会大大影响高职的教育质量,而且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性,这也是高职教学缺乏职业特色的一个原因。

4.教师职业特色化教学不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培养目标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人才为主。这样高职教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偏重于实践和应用,是一种既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人才。职业特点是需要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桥梁式”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对于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来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深厚基础。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比重失衡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院校盲目引入教师,在缺乏相关培训的前提下让教师进行教学,而这些人员大部分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这样高职教学就和普通高校的教学并无多大差别,致使高职课堂教学无法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

二、关于高职教学凸显职业特色的几点改革探索

基于对高职院校教学中缺乏职业特色的成因分析,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凸显职业特色这一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思考:

1.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和设置专业。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高职院校应与当地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高技能人才,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高职院校应从学校自身的个性特征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以其独到之处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当逐步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只有加强特色,高职院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突出职业特色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要深入研究就业形势和市场变化,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及时掌握人才需求信息及变化,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只有专业设置合理,才能保证高职教育教学方向的正确,以及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2.建构能力型高职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当突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在课程建构中,应突出产学研结合特色,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加管理课程、人文社会课程和基本素质训练课程,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中要以能力为本,围绕职业技能开发课程,还应当建立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体制,围绕能力培养,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可采用职业技能证书、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尤其应重视实际操作方面的考核工作。高职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彰显教学过程的实践特性,要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教师是具有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其教师除应具备各类教育的教师都要具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即使是基础课的教师也需要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与本课程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在一些高质量的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拿到双证书,即除了拿到一般意义上的高等学历证书外,还要求拿到相应专业的专业证书。要求学生拿到双证,教师也应该拿到双证,即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所以,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要更为全面,应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相关知识面,“常识”丰富,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同社会的有关单位及人员交际和合作。只有真正构建起“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建立起一支能够担负高职教学重任的教师队伍。

4.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论证得出:教师在愉悦、饱满的情绪中进行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同样的情绪体验,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一般情绪状态下的教学效果。伴随有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伴随有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则会使活动受到抑制。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积极情感体验,建立主动学习的良好教学心理环境。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加以尊重信任,态度和蔼,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及时排除不良干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保持积极情绪的基础上和教材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有效生成。

篇2

论文摘 要:高职英语教学存在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合适的教材,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1、生源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一样,参加了高考,通过统一录取的学生。这个群体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另一种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职上来的学生。这个群体的学生仅在初中学过三年英语,因此,英语基础很差。

2、教材建设落后。

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使用的是本科或专科的教材,缺乏专门的高职教材。

3、教学方法单一。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和教学设备的不足,一些院校采用合班授课制度,使得教师无法兼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只能照本宣科,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

4、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高职院校往往是由几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来,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

1、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传授与实用能力培养的关系。英语教学必须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其次,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灌输式英语教学表现为重读译、轻听说,重接受性技能训练、轻表达性技能培养。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将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放在培养阅读涉外业务交际资料及有关应用文的能力上,把听、说训练提到教学的重要地位上来。还要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  2、实施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可以各尽其能,各有所获,主动地获取知识,大面积地提高学习成绩。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具有起点低、多层次、全面提高的特点。

3、加强教材的建设和选择。

教材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素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做好规划是基础,应建立一个好的教材建设和管理机制,更快地促进教材工作的开展,推动教材的建设。同时,要围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来编写教材,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加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为最终目的。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学校应鼓励教师补充知识,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同时,英语教师还应该和高职开设的专业联系,深入基层,争取做导游、翻译、文秘等兼职工作来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方法。

5、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基本要求》中指出要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因此,教学手段要从传统的“教师、黑板、教材、录音机”为主的非电子媒介过渡到电子媒介。教学中多运用幻灯、投影仪、电视、微机、计算机网络、语言实验室、卫星传播等多媒体,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庆红,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2] 宋嘉,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语教学 就业导向 技能训练

前言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千意见》中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有些高职院校仍存在外语教学不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学生难以找到发挥所学语言作用的岗位就业,形成学生不满意企业也不认可的难堪局面。

    一、外语专业学生求职现状分析

    1.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外语要求

    据调查,企业在招聘时,常测试学生外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要求应聘者能够自然、积极地使用外语,语言的使用总体上能与语境、功能和目的相适应;能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表达,允许偶尔停顿或个别发音不准。从面试的方式和内容来看,主要是测试应聘者以外语为载体的交流沟通能力。根据需要,有的企业还进行笔试,测试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和知识面、单词量。每个公司对于不同的职位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总体来看是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成就欲和团队精神。

    不同企业虽然在用人标准,口、笔试要求上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更注重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交际能力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2.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与用人标准存在的差距

    高职院校大都是由办学质量较高的中专升格而成。升格后,这些院校在专业教育中职业意识虽然强,但在外语教学中却缺少职业教育意识,更多的仍属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外语水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高职外语教学出现了思观念不新,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等问题。根据走访企业和就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大多数学生因外语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外语等级特别是日语等级通过率不高,加上企业希望录用有工作经验的人,造成应聘学生错失良机。据了解,外语专业学生到所学语言岗位就业的仅为,很多学外语的高职生只能到其他岗位就业,从事文秘、业务助理、人事助理等工作。

二、高职外语教学状况分析

上述情况说明高职外语教学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三点:

1.传统的课程设置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通常把教育课程划分为文化基础知识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三类,其主要特点之一是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偏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忽视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按照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构架,从“文化基础课”的角度理解外语课,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就会忽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的课程内容与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日益脱节,难以培养出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外语课教学不能只强调基础知识,在外语课程构架上,必须突破传统的外语课程模式,注重语言能力培养。国际化的交流沟通能力是对未来劳动者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和技能要求,有些国家其大多数人外语发音并不标准、语法知识水平也不高,但他们与外国人的交流却无障碍,这就是语用能力。

  2.授课方式单一

    把外语课视作知识课,必然导致高职外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而高职外语教学的目的,应当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外语教学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外语能力不仅指发音、组句、阅读、翻译,更主要的是语言应用技能,包括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

3.适用教材的短缺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外语教材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教材内容偏深偏难,或针对性不强,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有的科技文章专业单一,教材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起来既无兴趣又不实用;有的选用的是大学本科教材,导致投入大、收效差。我国有些高职教材内容虽然好,但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历,不容易产生共鸣,激起兴趣。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外语语法学家、语言学家,而是具有一定的与外方人员沟通交流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应突出这一特色要求。

三、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高职外语教学特色

世界职教发展的趋势是把满足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再追求学科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强调实际、实用、实践。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也提倡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应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加强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哲理性文章要少,构建有别于本科院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弱化公共课程,增加外语专业课程课时的比例,减少理论学习,强化岗位技术的外语教学。

篇4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其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作为肩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重任的高职院校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高职教育应突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只有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

第一,高职院校应本着“创建特色,全面育人”的工作方针进行特色体育教育,把学生未来生活需要与专业主体需要结合起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设置能够发展职业体能和预防职业病的体育项目;以“更高、更快、更强,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

第二,要注重“以人为本、体教结合”的工作原则。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关于特色方面的建设,则要求全校师生形成共识,管理层和普通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质量观。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还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第三,学校要有创办特色学校的工作思路。高职院校要突出职业特色,既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还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在思想上认可并主动探索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融合的路径,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特色教师队伍。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学观念不强

在高职院校,绝大部分学生、专业课教师甚至管理层普遍认为体育课纯属娱乐活动,忽视体育课教学,某些专业课教师甚至占用体育课时间开设其他课程。如此一来,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积极性。

2.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几名体育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而教研组也只是按照学校要求上体育课而已。对于教学目标,只是照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完全没有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虽然有些体育教师进行了教学改革,但由于各种限制,教学改革不够彻底,效果并不明显。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差

由于受教师人数和场地的限制,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程较少,甚至只开设了篮球、足球课。其实,学生入校确定专业后,客观上对其身体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

三、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的特色体育教学改革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特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如程序设计员),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如网管),计算机操作(如打字员),计算机产品销售、售前(如计算机营销员)及售后服务(如计算机维护员)等工作。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身体疲劳部位分析

由于本专业的相关工作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久坐,这就要求学生要保持良好的指关节灵活性,具备久坐的耐力。因此,学生容易产生身体疲劳的部位主要有指关节、颈部、眼部、腰部等。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体育课程设置意见

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设置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有电子竞技、篮球、足球、田径等。其中,电子竞技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及指腕灵活度。篮球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核心力量和指腕关节的灵活性。足球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耐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田径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 特点 现状 改革

一、教育部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切实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根据1993年制定的第一个教学指导性文件《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年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颁发《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制订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1.课程定位:把高职英语课程定位于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要求:贯彻分类指导,体现开放性(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专业需求、就业岗位需求);根据专业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较高、一般、基础);强调与职业的相关性及行业词汇;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

3.课程设置:基础英语阶段+行业英语阶段: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行业英语教学渗透教学全过程;与专业院系、行业企业合作,制定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教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180学时。

行业英语的课程开发:与基础英语阶段教学的过渡与衔接;与传统“专业英语”的区别(隶属关系、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贯彻“工学结合”:与专业院系、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注重培养职业素养;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融“教、学、做”为一体。

4.教学与评价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教学互动;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获取职业英语能力证书。

5.教学管理:英语教学、专业教学、教学管理部门及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实施性教学大纲;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和检查。

6.教师发展:教师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对相关行业的了解(提升“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有行业从业经验的专职教师,下企业实践,兼职教师。

高职培养的人才属于技术应用型人才,活动领域更贴近实践,并有别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的独特性要求建立起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从业中,能够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涉外场合,进行基本的语言交际。从高职教育的职业岗位针对性来看,受教育者不需要获得较高的外语语言造诣、高精的语言才华或很强的翻译能力,只需具备基本的外语交际能力。在教学方向上,除了要遵循英语教学自身的规律和共性外,高职英语教学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实用化。在高职教育的特点中,“实用”是其灵魂,英语教学相同或相近的交际情景,丰富语料来源,转换语言方式,用类似、间隔、交叉等不同方式的演练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用环境,快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使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感大大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结构就是按照课程体系的优化指标和原则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要充分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先后顺序和衔接配合;要充分反映现代科学的新成就和社会的新发展,不断编写新教材,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手段, 使高职毕业生尽快适应市场,学以致用。

3.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呈多元化态势,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针对高职学生英语现状,分层次、分类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必要的。这种新的模式允许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要学的材料进行学习。

4.课堂教学立体化、多样化

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协作,问题解决”,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立体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改变旧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性教学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学习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帮助学生增强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着重突出听、说训练和实用业务英语应用文写作,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在涉外业务活动中运用英语交流的实际能力,克服传统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的弊端。

5.强化第二课堂活动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方向”的教学思想,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做到“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大力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课外活动内容诸如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影视赏析、英语讲座、英语广播、英语沙龙。

6.基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语言实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建构英语教学模块,加大语言实践教学时数,开发教学软件和电子教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英语教师素质

学校除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外,软件建设亦尤为重要,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也是发展高职英语教育,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鼓励教师互相听课,并组织教师听外籍教师讲课,学习外教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作充分的准备。加速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进行短、中、长期的培训。为青年教师提供适宜的条件,并进行年度检查考核,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结束语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认真学习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各校实际,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重在能力培养,学会做事做人;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同时注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训和实践,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衔接,形成并把握高职英语教学特色,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外语研究,2002(4):74~78

[2]王胜苏.影响外语学习的两个因素与外语教学.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99

[3]王晓旻,张文忠.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外语界,2005(4):58~65

篇6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以学生通过高等学校实用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为目标,教学方法仍然以基础英语词汇和语法讲解为主,片面追求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导致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与实际职业应用严重脱节。

1.2教学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需要不符,教材落后于产业进步,无论什么专业都使用院校统一订购的教材,重语法,轻应用。如此会造成知识与技能分离、知识传授单向化、学生求知被动等后果,学生在职业教育中获取的只是对解决问题无益的惰性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没有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只是为了通过考试。久而久之,一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1.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来源于各类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英语教学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大班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班级人数多,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同学,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教学方法和手段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变化

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相比,更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英语教学表现为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僵化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师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讲授为主,很少借助其他形式,如图片、多媒体、视频等,缺乏丰富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学生参与也十分有限,学习热情不高,上课学生开小差、玩手机、打瞌睡的现象比比皆是。

1.5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扩大,为满足教学需要,高职院校先后从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生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吸收了大批新教师。这些教师上岗前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示范教育。部分教师毕业于正规师范类院校,但绝大部分没有接受专门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和训练,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弱,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

2.高职英语教学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策略

2.1明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把学生拉到社会上(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加强校企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是突出高职特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将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企业的反馈及对人才的要求,学院可以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

2.3改革高职英语教学内容

及时了解行业企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及时把新知识的应用引入教学内容,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强调学习和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突出实用性和和实践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教学内容而言,应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写适合相关专业的英语教材,增加专业英语等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从而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4统一要求,分类指导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高职英语课的教学中,教师每一节课都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集形、像、声于一体,直观、动感、形象、丰富、多彩等优势,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它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化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用这种手段可以创造更多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满足自身能力层次的需求。

2.6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首先,高职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学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其次,应当为教师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根据教师所学的专业分期分批到企业挂职实践,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相关的业务技术需求,适应学校英语教学要求。最后,必须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制订相应教师管理条例,采取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对平庸不称职者给予批评、教育、缓聘或低聘,学校也要为教师创造继续教学、深造的机会,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

3.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必须结合市场需求,以适应岗位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完善公共英语教学体系,最终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这样才能摆脱目前的这种状况,开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吴小燕.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初探.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

[3]张迎雪.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篇7

关键词: 高职 商务英语 口译教学 改革

一、高职英语口译教学定位

全国各地有许多本科院校都开设有翻译课程或口译课程,部分外语院校的翻译教学水平相当高,不少学生毕业后能成为顶尖的翻泽人员,从事政治、外交、高级商务会议等重要场合的翻译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面对生源差、学生学习能力低、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不高的局面,如何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我认为,高职院校开设口译课并不应盲目以培养职业译员为目标,而是应该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涉外口头交流的需要,课程使用较为浅易的资料,通过进行口译快速反应、信息理解和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适应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口头交际能力。高职院校在设置口译课程的时候应体现出其“应用性”和“专业性”。就“应用性”而言,应考虑地方和社会的需求,比如,宁波外贸经济发达,中小型外贸企业云集,课程设置就应该着重在商务谈判、国际会展、商议价格等方面。说到口译,一般认为译者应该具备百科知识,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该发展其专长,体现口译课程的“专业性”。高职商务口译课程没有必要对文学、医药、科技等方方面面泛泛而谈,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加强学生掌握全面的商务知识的能力,以满足商务、贸易方面的翻译需要。

二、课程内容

1.商务情景

从就业情况来看,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一般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单位,这些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二:一是能从事公司业务工作;二是能从事企业的接待口译、产品介绍、会议口译等商务活动。我认为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可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即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根据随从口译工作的特点,课程涉及五大情景,即商务接待、新产品会、商务旅行、国际展会和商务谈判。

2.英语口译基本技巧

该课程采用“PMDCE”口译模式进行教学。介绍影子跟读法、口译笔记、文章复述、句子释义、话语分析、增词减词、词类转换、反译法、倒置法、数字口译、成语口译、组合与拆分、被动式、长句译法、质量评估等口译技巧。在口译技巧的安排上遵循口译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口译活动的客观规律相一致,如下表所示。

“PMDCE”Model

三、课堂教学设计

口译课绝不仅仅是笔译课的简单重复,更不可能是教师“满堂灌”的理论课。教师应该明确整个口译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口译课应该是在教师教授学生口译技巧、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实操训练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译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口译课堂上可以借鉴“任务型教学法”,根据不同的主题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我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以下具体教学步骤。

1.译前准备

教师在口译课开始阶段应让学生做一些与当天内容相关的准备。前任务阶段教师可以讲解不同专题的文化背景和口译技巧,并应给学生提供当日“任务”的相关句型、短语和专业词汇,让学生心里有底,为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做好准备。

2.现场口译

在任务环节阶段,学生要完成专题口译训练。具体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在前任务阶段提供的句型和词汇,自行设计口译场景。比如,这次的任务是商务接待的口译训练,那么教师就应提供与商务接待相关的词汇,把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场景,2名学生说中文,另外2名学生依靠短时记忆做出笔录并即时将中文翻译成英文。要求学生将教师提供的词汇全部包括在对话中。

3.译后评价

学生分组练习完毕后,教师抽取其中一至两个小组在课堂上演示,并进行小组互评。最后教师对口译表现进行总评,以及对该专题的口译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四、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评估体系,即评估内容多元化,评估方式多元化,评估对象多元化,评估主体多元化。同时结合传统的结果性或终结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总评等多种评估方式,强调对过程的重视,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更加看重平时的努力。

五、高职特色的自编教材

拘泥于任何一种固定口译教材都难以全面涵盖口译现场的各种具体情景,难以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口译训练。根据我的实际经验,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结合各种参考书籍,归纳总结出口译技巧的各个相关主题,在学生掌握基本口译技巧和各个专题的背景、相关词汇之后进行口译训练和实操。教师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挑选最新的口译场景实录进行分析、模仿,这样可以避免“一本教材用到底”带给学生疲劳感和厌倦感,使课堂生动富有变化并且与时俱进,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口译课的兴趣。

六、结语

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是一项相对较新的工作,缺少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和可供参考的教学材料。要探索出一条适合的教学方法就离不开对学生特点,对就业需求和口译学科特点的分析与把握,本文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把握,探讨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的定位,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的教学方向和重点,使学生真正地有所学,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做合格的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学习情境自蠛设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研究,2006,(1).

[3]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王天力.口译教学构筑实践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撂讨[J].吉林教育,2007,(1).

篇8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问题 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创新活动。教师为适应时代变革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掘课堂教学的潜力。教师的素质及其相应的教学水平,也将在教法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得到充实和提高。而英语教学由于在高职院校提升层次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受到了高度重视。从某种程度上说,英语教学质量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质量和声誉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当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这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英语基础层次多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大块,一是“三校生”(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相关对口专业的单招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二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生源的复杂性造成了学生英语水平差距特别大。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略显偏深。因此,教师要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任务难度很大,教学质量更是难以提高。所以,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2 教学定位不准

多数高职英语教师都毕业于本科院校,在教学观念和实际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本科英语教育的影响。而恰恰,我们高职院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也有很多是从本科英语照搬而来的,但“本科英语”教学开设二年,高职英语教学却只开设一年,因而在有限的学时内要让高职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和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

2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检讨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源于原苏联的外语教学模式,即发展成为精读教学模式。就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情况而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基本上沿袭了这种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注重语言知识”,本质上成为本科英语教育的另一版本。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停留在传统模式教学手段上。教师以讲解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难以将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落到实处。这种海量知识的课堂教学,使得高职英语教师和学生均感到力不从心,教学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海量的理论知识与实用的环节脱节,与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相距甚远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在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着力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由此,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应紧贴高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基本教学特性。而显然,传统的精读教学模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高职英语教学。乃至高职高专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亟需改革。

3 “3s中心”教学模式刍议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需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必须融合现代教育科技与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把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一个理想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应具备以下以下特征:1)轻松愉悦的语言学习氛围;2) 学习内容学生乐于接受,且针对性与适用性均较强;3)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

而“3s中心”教学模式,则是近年来针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提出的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它主要包括“以社会需求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以学习主题为中一(Subject—centered)”的英语教学。“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是指:以社会第一线的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指: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提高其英语的各种技能和熟练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以学习主题为中心”是指: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都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即从不同侧面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并能引起思考的共同主题,在这一主题下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语言作为信息载体,学习和掌握语言是为了获取信息,领会主题内容的意义,从而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3s中心”教学模式理论为建立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借鉴。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必须突破原有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模式,建立以整套全新的适应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以“3s中心”教学模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喜学了学。

参考文献

[1] 黄和斌,等.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H].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实训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一、高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市场的外延超出了国域的范畴,不但生产、消费、投资日益跨区域化,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也在世界范围内杂揉,融合。这种形势下,要想创作出有本国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变made in china 为designed in china 就必须培养出本国优秀的产品造型设计人才。这样才能在保证产品物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提升产品的艺术价值,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起步晚,没有形成成熟有效、面向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满足职业教育贴近市场,服务生产的需求。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模式过于理论化、书本化,学校与企业脱轨,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工业设计是集工程技术、人机工程学、价值工程学、美学、艺术、视觉理论、商品经济、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综合类学科,其内容庞杂。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学时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独有的特色,那么将难以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高职实训教育模式的改革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

二、实训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实训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职教育的灵魂也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的特色和亮点。近来,实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在教学中,各高职院校逐渐提高实训教学所占比重,不断拓展实训教学的方式。综合起来,目前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模式。

校内实训主要是依据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校内实训最大的特性是模拟性和开放性。模拟性是指实训基地最大可能的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贴近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让学生以模拟从业者的身份在实训基地检验、升华自己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的需求,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也能对未来行业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校内实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职教育面前像市场的要求,但是也应看到其在实际中的不足。首先,鉴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校内基地无法完全的模拟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生产技术落后实际、与市场需求脱轨,无法满足实践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实训教育在技艺、科技等方面要求的前瞻性。其次,校内基地在开放性方面做的很少。校内基地与企业之前缺乏联系,没能形成良性互动。

校外实训主要采用校企联合出资、企业独资、院校自建等方式在校园外部建立实训基地。校外实训较校内实训有了很大的进步,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能够捕捉市场的需求变动。但是,也有不足之处。第一,校外实训“双师型”队伍建设滞后,不能充分的发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第二,在校外实训中,院校教育工作局限于教育本身,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校外实习教学管理混乱;第三,校外实训基地运营过于追求商业目的,忽视教育工作,没能很好的起到实训的作用。

三、特色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特色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其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和谐的推动了高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实训教学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应通过改革的方式弥补,使实训教学更好的发挥作用,推动高职特色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一)推动“校企合一”特色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特色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往实训基地的建设如前所述,存在着偏向理论教育或者过多偏向商业化运作等不足之处,没能很好的做到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兼容,市场实践与理论教育的共生共荣。努力推进“校企合一”模式,能够让企业经营与院校教学有机的结合。企业的产品与生产工艺即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又与院校的课程设计相协调,两者相互依托,共存共生。专业教师既是教育的主要力量,又是企业产品工艺研发的核心成员,有效的加强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校企合一”的模式使企业与院校人才、资源呈现一体化特征,在实际运作中教育目标与经济目标相一致,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高度一体。学校教育与企业的实践协调、共同发展,真正的做到了实践水平、理论水平共同增长,企业发展与院校教育齐头并进。

(二)推进课程模式改革

“校企合一”的双元制实训教育改革要有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改革相配合。将以往以理论为本的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模式。这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课程编排更具综合性,课程考核更加注重是实际能力。学校的课程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理论,又要注重市场的实际需求,将基础理论与实际技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三)建立多维“学习共同体”

实训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单向学习为“共同体学习”,多向学习。企业员工、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在实训基地内部构成一个多维度,多向“学习共同体”,基地内共同体也可以依托网络、市场与其他生产者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在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共享资源,相互学习,理论、技艺创新相互验证。

(四)开展课题教学

传统的单列式课程,主要是模仿企业已研究项目,开展模拟教学。这在一定程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这种实训缺乏系统的体系,不能形成有效整体的技能运用能力。依托企业的订单,开展课题教学,能够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实际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很好提高学生能力,又能贴合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实训教学对于高职教育意义重大。推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是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为市场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樊艳君,高职”订单式“培养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述评【C】.文史博览,2006,(09):03

【2】丁立明,高职实训教材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12):20

篇10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155-02

2011年,笔者参加了教育部“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赴美培训研修团。在美国的1个月期间,笔者了解到,美国的社区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对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1.极具公平性的大众化高等教育

全美现有1 200多所社区学院,其中有990所是公立学院,注册生达1 100余万人,约占全美大学生总数的46%。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区学院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美国社区学院协会(AACC)在2009年召开的第八届年会的宣言中指出,“美国社区学院的使命被定义为一种承诺,这个承诺就是使每一个个体都能迈进高等教育的大门,获得公平的学习机会。这个使命推动了我们的发展,使我们成为全世界不断革新的学习机构的代表”。正是秉承这样一种办学理念,美国的社区学院不设入学门槛,让人人都能上大学成为了可能。同时,公立社区学院的学费只有公立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低廉的学费让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也能读得起大学。

2.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1)转学分(升学)课程

在社区学院修读转学分课程的学生,可以选修与四年制本科院校前两年相同的科目。通过两年的学习,可获得副学士学位,同时还可升学到相应的本科院校完成后两年的科目。美国教育部的研究指出,从社区学院转到四年制大学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足以比得上那些从一开始便在四年制大学就读的学生。有很多人都是在社区学院开始他们的高等教育学习生涯的,他们后来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职业技术课程

职业技术课程是专门为那些以就业为目的的学习者而设置的课程,学制一般为两年,也有人将该课程称为培养劳动力的课程,因为修读这些课程的学生毕业后即进入就业市场。职业技术课程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社区学院的一个重要课程之一,并为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3)补偿教育(大学预科)课程

补偿教育课程即大学预科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高中毕业后没能进入大学学习,导致他们所拥有的基础教育知识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社区学院认为,社会负担不起放弃任何人的后果,为了应对这种教育危机,其特别开设了补偿教育课程。学习者可在社区学院修读大学预科课程,以便为进入大学做好准备。

(4)社区服务(继续教育)课程

社区服务课程也称继续教育课程,是社区学院所提供的最具弹性的课程,其服务范围广阔,自开设以来一直发挥着为本社区服务的重要职能。大多数美国企业自己并不直接为员工提供培训(尤其是中小企业)。据统计,有95%的企业希望社区学院能够为其员工提供切合实际的技能培训课程。另外,很多个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需要到这里来学习各种知识或技能,如汽车维修、信息技术、插花艺术、摄影艺术、医疗保健等。为了满足这种实际需要,社区学院开设了很多短期课程(1年以下),以便为本社区内的企业及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构建以就业为目的的课程体系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采用的是流行于北美地区的DACUM方法设置的,其核心是以能力为本位,是典型的行动导向课程,而且课程体系的实用性极强。一般社区学院的学生修满60学分即可毕业并获得副学士学位,按每学分15课时计算,两年只有900课时。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为了让学生学好技能,社区学院不会安排很多基础理论课程,而是会安排大量的职业技能课程。比如汽车维修专业,这是美国社区学院普遍开设的专业,其课程安排中没有我们国内相关专业一般都要开设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课程。实践性环节在专业课程中所占比重非常大,一般而言,理论部分只占20%,而实践部分占到了80%。这种简单实用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劳动力而设置的,上述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4.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社区学院有一只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并且兼职教师的数量要远超专职教师,如印第安纳州常春藤技术社区学院东北分校有专职教师136名、兼职教师450名。专职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对兼职教师的学位没有严格要求,但一定要是有一技之长者。

社区学院对教师没有科研方面的要求,但特别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及训练,尤其注重对那些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的培训。新教师第一年每周有半天的培训时间,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学能力、沟通能力、教学方法、课程开发、考核评估、设备使用、语言能力、规章制度、学校环境、工作流程等。我们在常春藤技术社区学院东北分校还看到,学校专门设有教师技能培训室,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了把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先进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能力。

5.校园信息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