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时间:2023-03-21 18:5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048-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亦指突然发生的、不可预测的,有公共卫生属性的,危害性和影响达到一定程度的突然事件[1]。
高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具有突发性,会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等严重危害影响的事故、事件和灾害。高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直面突发事件的侵袭,高校危机管理也应该相应成为高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对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更是高等院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和研究课题。
一、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类型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一般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点。高校突发性卫生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具有很大的突然性,破坏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高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对高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事件一旦发生,更要求高校管理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控制局面,以减少损失,具有控制上的紧迫性[2-4]。
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也有其自身特征。其一,社会联系广泛性。目前,高校正在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的突发事件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学校具有诸多不同于其他部门和领域的特点,一个学生的安危牵动众多亲人的心,一旦疫情在学校蔓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其二,群体的敏感性。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是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的学生群体,他们关注社会发展,对非常规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理,并表现出这个年龄段特有的热情和冲动。加之现在网络和媒体信息传播快捷,通讯技术发达,事件一旦发生,很容易为社会上别有用心者和闲杂人员所利用,高校管理者如果掌控不当,易使事件朝“非理性”的方向发展,加深事件的危害性。其三,两面性。大学生突发性卫生事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事件的发生客观上破坏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高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其“危机”的一面。另一方面,如果决策者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后正确应对,积极地消除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化“危机”为“转机”、化“危机”为“契机”,则会极大地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
高校常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1)急性传染病的流行、爆发和集体中毒,这些是高校最易突发和较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2)意外伤害和体育、心理卫生,各种意外伤害和大学生群体中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在各高校中均较普遍,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校心理卫生教育滞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日常生活的安全教育欠缺等为主因。(3)其他自然灾害所致的突发事件,如洪涝灾害、地震等,不仅造成伤害,也易诱发传染性疾病的流行[5]。
二、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欠重视、组织不健全
一些高校管理者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轻视防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没有切实将学校卫生防疫和健康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没把师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学校卫生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分工责任不明确;有的院校对突发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只有书面预案,缺乏思想上、技术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不落实,也未经演练的检验。一旦发生疫情,就措手不及,组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应对疫情控制和处理措施。
(二)医疗设备、技术投入不足
校医院处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斗争的最前沿,对阻断传染病流行和妥善处置临床病例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增加,但许多高校在医疗保健机构专业人员配置方面却增加很少,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严重投入不足。一些高校医院的基础建设薄弱,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缺乏,防护意识不强,没有正确掌握传染病消毒隔离知识,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技术准备,应对突发危机力不从心,甚至可能成为传染病传播的疫源地,造成医护人员、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三)预警信息缺乏
信息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因素。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过程中,许多高校不重视不及时对当前国际、国内、当地传染病疫情流行情况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情况的准确掌握,在建立疫情和突发预警制度建设、信息沟通机制建设等方面欠缺。
(四)基本卫生知识教育的欠缺
不少高校学生基本卫生常识和医学知识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合理承受能力还很贫乏和脆弱。校园生活的不文明、不健康、不卫生现象仍处处可见。在校园卫生管理工作中,简单地把公共卫生理解为搞清洁卫生,这种错误的认识也给疫情的扩散和传播埋下隐患。此外,学校特别是高校医院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配合协作不够,也是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存在的重要问题。
三、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对的建议
篇2
一、组织协调
1、成立以卫生局长为组长的县红十字会备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全县红十字会备灾救灾工作,与政府救灾领导机构建立密切联系,领导县红十会开展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备灾救灾办公室,负责考察、收集、上报灾情;接收、管理,分配救灾物资;采购、转运救灾物资;组派医疗队,开展宣传、募捐活动,组织安排捐赠仪式和表彰活动等。版权所有
2、成立红十字医疗队、防疫队
根据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成立“××县人民医院红十字医疗队”、“××县中医院红十字医疗队”、“××县妇幼保健所红十字医疗队”、“××县公费医疗门诊部红十字医疗队”及“××县疾控中心红十字防疫队”,具体负责承担全县汛期的医疗救助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成立红十字医疗小组随时做好救灾准备工作。
二、工作开展
1、加强红十字会法及其章程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促进全社会对红十字会救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加强备灾救灾人员的培训,提高红十字会救灾工作水平,大力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努力减少意外伤害。
3、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争取他们的支持。吸引和组织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工作者队伍中来,并注重发挥红十字志愿者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各种志愿活动。
4、根据备灾工作实际,依法开展募捐活动,把经常性募捐与专项募捐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灾害救助的能力和效率。
5、根据历年备灾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及当年灾情预测,加强救灾的物资储备和人力准备,提高应急能力。
6、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迅速、准确地了解、收集灾情信息,及时上报,并根据灾情趋势,及时组派医疗队,接收、采购、分配、转运救灾物资。
三、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救助工作规范管理
篇3
【关键词】 公共卫生;生活变动事件;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81.8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14-02
学校、幼儿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具有人群聚集、接触密切、年龄集中的特殊性,也是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1]。现就2007年河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河北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7年发生在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43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77.72%,涉及365 152人,发病4 003人,无死亡病例。
2.2 分布特征
2.2.1 城乡分布 2007年143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在市、县、乡中小学的分别是26,30,67起,分别占18.18%,20.98%,46.85%。
2.2.2 时间分布 除9月份外,全年各月均有事件发生。高峰出现在4-6月(87起)和1,11-12月(43起),分别占60.84%和30.07%。见表1。
2.2.3 人群分布 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其中小学102起(71.33%),中学21起,托幼机构6起,高校4起,其他类型学校10起。见表2。
2.3 事件报告情况 14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审核率为100.00%。其中75.89%是由学校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21.98%是由当地卫生院报告的。
2.4 传染病类别 131起传染病事件中,以水痘(78起)、流行性腮腺炎(37起)为主,分别占59.54%,28.24%。
3 讨论
河北省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集中在学校,共143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7.72%,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从季节看,主要集中于夏季暑假前的4-6月和寒假前的11-12月和1月;发病种类主要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说明夏季和冬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由此可见,学校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仍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2-6]。
针对河北省的实际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如下:(1)依法管理、完善预案。教育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本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案,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2)部门联合、齐抓共管。卫生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提出防范措施;教育部门要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作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落实各项措施。(3)严格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组织做好学生体检工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预防接种,及时进行查漏补种,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等工作。(4)抓好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对所有学校、托幼机构食堂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清理校园内及周边的小卖部、小吃店等,加强对“小饭桌”及其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督导检查,坚决取缔无证单位。对学校使用自备水源或二次供水的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饮水卫生安全。(5)提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培训,联合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6)加强学校卫生宣传,提高整体防范意识。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采取课堂教育、张贴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强化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地培养,教育学生增强卫生防病意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参考文献
[1] 方利洪.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中国学校卫生,2004,25(8):496.
[2] 朱新凤.湖州市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84.
[3] 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等.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54-655.
[4] 盂军,谭春梅,董柏青,等.2002-2003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 581-1 582.
[5] 袁树华,高伟,师鉴,等.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医学动物防治,2007,23(5):321-323.
篇4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病 学校 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我们分析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旨在为开展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来源于2005—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预警信息来自“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要求进行界定、分级和分类。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及图表绘制,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者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基本情况
2005—2019年沧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8起,累计发病1 900例,波及111 511人,罹患率1.70%,死亡35人。其中未分级事件76起,占55.07%;一般事件56起,占40.58%;较大事件6起,占4.35%;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
2.1.1 事件类别
13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最多,为77起,占55.80%,发病1 247例,波及104 784人,发病率17.31/10万,死亡24例;环境因素事件42起,占29.93%,发病165例,波及61人,发病率2.29/10万,死亡4例,其中空气污染41起,水污染1起;突发中毒事件16起,占11.68%,发病411例,波及2 666人,发病率5.70/10万,死亡7例,其中食物中毒14起,急性职业中毒2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2起,占1.46%,发病77人,波及4 000人,发病率1.07/10万,无死亡;放射事件1起,占0.73%,无发病、死亡和波及人数。在77起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乙类传染病36起,前3位为甲型H1N1流感19起,出血热6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5起;丙类传染病23起,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21起;其他传染病18起,主要为水痘13起。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沧州市18个县(市、区)有15个县(市、区)有报告,前5位分别为新华区28起、运河区21起、南皮县16起、沧县14起、泊头12起。海兴县、中捷、南大港在2005—2019年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黄骅市自2008年起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其次南皮县、吴桥县、孟村县2010年后也无报告。见表1。
表1 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区分布(起)
2.2.2时间分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年和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2006—2007年和2009年,共114起,占总起数的83.21%。最多的年份为2007年,报告46起,其次2009年报告39起,2006年报告29起,其他年份报告1~6起。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9月和12月—次年2月,分别为30、11和60起,分别占总数的21.74%、7.97%和43.8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季节有关,报告事件最多月份为12月,发生29起,占21.17%,主要为一氧化碳中毒;报告发病人数最多的月份为5月,发病人数为367人,占总发病人数的19.33%,主要为水痘报告。
2.2.3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13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50起发生在学校,均为传染病事件,占36.23%,病例数1 341例,共波及34 051人,总体罹患率为3.94%。报告最多的为农村病例,共19起,罹患率为10.66%,市区和县镇分别报告事件15和16起,罹患率分别为5.37%和1.77%,不同地区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42,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市区、县镇和农村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8、305.08、793.08,均P<0.01)。不同学校类型中小学报告事件起数最多,为32起,占23.19%,罹患率为5.88%,中学和托幼机构分别报告15和3起,罹患率分别为2.62%和7.27%。不同学校类型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38,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学与小学、托幼机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9、92.20,均P<0.01),但是托幼机构与小学间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见表2。
表2 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区及学校类型分布
2.3 预警情况
在本文分析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77起,预警信息系统探测到33条,占42.86%。其中排除14条,疑似19条,现场调查结果为暴发/流行,3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为2009年泊头2条及沧县1条,预警信号阳性率3.90%。预警信息系统对发送预警分单病例和时间序列2种。预警单病例4种14条,分别为甲型H1N16条、H7N9禽流感5条、出血热2条、人粒细胞无形体1条。时间序列3种19条,分别为流腮17条、流行性感冒(流感)和风疹各1条。预警信息系统于2008年4月开始试运行,所以有1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之前报告,占18.18%,分别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4起、出血热4起、其他传染病3起、流腮2起、甲型肝炎1起。2008年4月以后还有3起预警未探测到,占3.90%,分别为2009和2013年流腮各1条,2012年肺结核菌(-)1条。水痘未加入预警信息系统。
3 讨论本研究发现,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传染病为主,与广州、武汉、南京报告的结果相一致[4-6]。进一步分析发现,传染病主要报告病种为流腮、甲型H1N1流感、水痘等,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与文献[7-9]的报告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由于一类疫苗中不包括水痘疫苗和流感疫苗,导致疫苗接种覆盖率低,未能形成有效免疫屏障[10]。传染病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2009年36起,其次2006和2007年分别为10和11起。2009年报告病例主要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事件聚集以4—6月流腮和水痘为主,9月乙脑和12月甲型H1N1为主。提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传染病事件的发生时间符合季节性特点[11]。因此,应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早期识别可能造成的公共卫生危害风险,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
报告类别以学校为主,其50起,尤其小学报告事件起数最多[12-13],主要为流腮和水痘,其次为中学,主要为食物中毒和流感,托幼机构主要为流腮、水痘和甲型肝炎。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农村小学和托幼机构比县镇和市区报告略多,显示为双峰分布,学生均在学校期间感染,与文献[14]的研究结果一致。学校和托幼机构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与文献[15]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学校是暴发疫情的高发地也是重点防控传染病场所。这一个阶段的学生自身免疫力较低,易感染传染病[16],所以要减少传染病发病风险和传播范围,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17],树立健康责任意识,提高疫苗接种率。
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中单病例发出的预警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时间基本相符,时间序列发出的预警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间不一致,由于其用的是移动百分位数法,以收集当前7天病例数的发病水平超过过去5年历史同期基线数据的第n百分位数水平时,预警系统将发出1条预警信号[18]。所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比预警信息系统发出预警要早4~5天,通过日常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上报。
预警信息系统探测到的33条预警中,只有3条流腮属于的现场调查表结论为暴发/流行,因此造成预警信号阳性率较低。主要因为收到预警信号后专业人员对预警信号进行核实是否为疑似,如是疑似就填写现场调查表,但19条疑似信号只有3条填写了现场调查表,大大降低了预警信号阳性率,预警信息无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中体现。如甲型H1N1流感预警探测到6条,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9起,有1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没有探测到,占68.42%,报告甲型H1N1流感的县(市、区)有12个,但是只有运河区、任丘市、河间市设立单病例并及时发送预警信息。主要原因为2004年起县级疾控中心才使用网络直报系统,但是疾控中心老龄化严重,且大部分是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报告,所以造成信息丢失的情况。
综述,为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提高预警信号阳性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学校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降低疾病在学校传播流行;(2)全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3)固定报告人员,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问题式教学,增加案例分析比重,提高现场处置能力[19],强化责任意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预警信号阳性率低的情况;(4)积极与行政部门沟通,增加基层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5)增加对此项工作的考核比重,可按季度定期通报,进一步强化领导重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尹珊珊,孔佑速,邵宗海,等.2004—2017年盈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0):253-254.
[2]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S/OL].(2005-12-27)[2020-12-12].http://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31353.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S/OL].(2006-01-10)[2020-12-12].http://nhc.gov.cn/yjb/s3577/201501/a32bbe5e9b7e4478aded668f0338c027.shtml.
[4]刘文辉,陈宗遒,刘艳慧,等.2004—2017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9,26(4):265-268.
[5]丰罗菊,周涵,李伟,等.南京市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4):218-222.
[6]汪鹏,张靖,杨小兵.武汉市2011—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4):366-368.
[7]黄淑琼,张鹏,洪希成,等.湖北省2004—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3-115+118.
[8]罗春蕊,伏晓庆,徐闻.云南省2007—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68-1470.
[9]毛国华,杨天池,王海波,等.2004—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3):233-235.
[10]张烽,侯晓艳,袁建明.南通市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2):225-226.
[11]崔策,张燕,宋静.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9,13(1):37-39.
[12]潘晓雯,寇鸣昊.2007—2016年桂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8,24(5):404-407.
[13]张伟源,邹晨曦.2016—2018年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右江医学,2019,47(6):456-459.
[14]高伟,谢赟,屈素格,等.2017年河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9,26(1):49-51.
[15]叶金波,高立冬,刘富强,等.湖南省2004—201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10):1196-1199.
[16]柳伶.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分析[J].学术探讨,2019,5(下):106-107.
[17]王威龙.关于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思考[J].养生保健指南,2019(30):286.
篇5
从“非典”、“甲流”到“手足口病”等疫情的出现,暴露出目前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国家对控制传染病流行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重视,出台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加大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快了建设步伐。现又将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列入《公共危机管理案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工作者深感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重大。基层卫生组织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最早发现者、监测者、报告者和具体处理措施的承担者。我就这两年的卫生管理工作实践,结合本县卫生工作实际,简要谈谈对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体会及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县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系统已建到县、乡两级,县一级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救灾防病报告管理系统,县、乡分别制定了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初步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构建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平台,但存在问题还十分突出。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匮乏。乡镇卫生院防保组、县疾病控制中心的非专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二是投入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较差。财政多年来对乡级卫生机构投入比例不大,使乡镇卫生院对开展防病工作、业务培训、健康教育工作等一些必要的投入不足。
三是应急处理能力弱,善后处理机制不建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医疗救治能力不高、专业医疗人员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
二、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进一步建健全和完善现场流行病学、医疗救治专家库,加强对县、乡级现场调查和县级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提高现场处理和救治水平。应本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快专业人员培养,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尽快落实卫生系统绩效工资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队伍稳定,真正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是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物质贮备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相应药品设备。目前,药品供应滞后,特别是遇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需求量大,供需矛盾更加明显。特殊事件,需要特殊、特效药品、设备,由于物质贮备机制不够健全,急需时甚至无法取得,影响了事件的处理。因此,应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质贮备机制,即根据不同类别事件发生频次、可能波及范围,从国家到乡一级都应健全物质贮备机制,存贮不同品种的药品、物质、器械,既能保障事件发生后及时供应,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为使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报告、处理,目前国家建立了多个报告系统,但这都是在卫生系统内部使用。非卫生人员发现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报告是整个报告的关键。应设立一个全县统一、让群众广泛知晓的统一电话号码。为使事件处置人员快速到现场,应配备专用车辆并有专用标志,人员也应着专用服饰或标志,以便群众识别,快速让道。相应人员车辆设备应处于应急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事件的及时处置。
篇6
For the dealing with common health accident,all levels the hospitals must predetermine the blue print and establishing the emergency system,perfecting the emergency measure. To guarantees answer the each kinds of the common health accident promptly,rapid,highly effective and sequence,to safeguard the area of domination populaces health and to maintain the area of domination the security to be stable. How does the emergency predetermined plan and perfect hospital emergency system this article on formulate,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and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
predetermined precept;system;sudden accident
【摘要】: 为了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医院都要制订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保障辖区内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本文就如何制订应急预案,健全医院应急体系,防备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提出建议和探讨。
【关键词】: 预案;系统;突发事件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破坏性特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今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疾病流行等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社会环境下,各级医院除了完成辖区内群众的医疗工作,还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指导疏散等任务。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时必须预先制订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方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并保持常备不懈、经常演练。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联动指挥、排险救援、安全转送、后勤支持等各项应急任务,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1]。
1 加强应急的组织领导,健全各级应急体系是关键
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超出医院的救治承受能力,如果医院事先准备不充分,必然会反应迟缓、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因此,各级医院应该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预先制订各种针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1.1 健全各类应急机构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只有在高度统一指挥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力量,调集所有资源积极应对。医院平时要组建好应急指挥部(组)和各类应急组织、机构,以急诊科为骨干,制订包括人员调集、物资供应、联络转运等一整套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反应灵敏。预案必须系统地反映在不同情况下的指挥程序和内容,主要包括指令的顺序、要求、人员和装备的数量及编组,指挥员分工及指挥位置等,各种后勤保障工作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协调进行。
1.2 健全应急规章制度 制度是完成任务的保证。医院要制订重大传染病、中毒事件、自然灾害及重大意外伤害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岗位职责、行动规范;要制订成批伤病员的分类、诊治、转送等环节的规章流程;要针对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涝等)、意外事故(如车祸、工伤)、疾病流行(如非典、中毒)及恐怖袭击等造成大批伤病员的情况制订分类救治的预案。
制订的应急预案要传达到每个责任人,每个责任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以确保预案准确实行。
1.3 建立应急通讯网络 所有参与应急预案的人员应该保持即时联络才能做到招之即来,迅速启动。各级指挥员与上级和下级人员之间要有便捷迅速的联系方式和通讯工具,并保持联系畅通。移动通讯是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对骨干人员必要时可以配备备用联系工具。信息互通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没有良好的信息互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各个部门的联手反应。医院要收集准确的信息,加强上下级之间以及兄弟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在最快的时间启动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同时,医院要把收集的准确信息和抢救经验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 加强应急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能力是基础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务人员常常是最先来到灾害现场最先参加抢救的人员。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对控制灾害蔓延、减少灾害损失、救治受灾人员都起着重要作用。突发事件早期处置的好坏,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1,2]。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定期进行应急处置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医院各类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2.1 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等法律、法规;急救医学知识包括CPR;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伤病员处理流程;传染病和常见中毒的急救知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状态下自救互救技能;心理素质培训以及怎样联络报警,怎样接近伤员等。要制订培训计划和编写培训教材,要有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确保培训实效。
2.2 模拟演习 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应急队伍的救治水平和反应速度,各种预案只有在反复演练中才能确保启动时顺利实施。演练形式包括紧急集合出动、模拟意外事故现场抢救、模拟启动各级预案等。通过演练不仅可以使大家了解、掌握预案,还可以检验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全面,以便及时进一步修改完善。建议每年都要进行应急模拟演习,提高医务人员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2.3 部门演练 医院各个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订预案进行演练;可以借鉴国内外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部门的各种预案、预警指标和实施细则。要树立应急观念,加强应急的制度化、现代化和系统化建设,建立快速反应体系,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加强应急的指挥管理,确保预案快速启动是核心
3.1 三级预案、明确分工 医院要制订三级应急预案:一级事件启动“红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30位以上伤病员时)。二级事件启动“橙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30位伤病员时)。三级事件启动“黄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位以下伤病员时)。一、二级事件往往需要同时启动院前、院内两套急救队伍;三级事件可以根据情况不启动应急预案,由医院急诊科处置。医院急诊科和急诊“120”是担任院前、院内急救的部门,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伤病员抢救、转运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医院要加强急诊科和急诊“120”的建设,完善急救车载抢救设施,保证急救医生、急救药品到位。医院要结合现有卫生装备,整合分散的医疗急救资源,制订“预备役”急救车辆、人员及设备等,平时加强急诊急救队伍培训、锻炼提高应急能力,瞬间投入一线,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工作。同时要加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急诊手术室的建设,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3]。
3.2 统一指挥、层层负责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中,一定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各级各位参加应急抢救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服从领导、层层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任务。要发挥每个单位和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应急任务。
医院要成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由内科、外科、急诊科、ICU、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专家组成。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专家组要负责全院危重症病人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不断总结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预防原则和救治方案,及时发放给全院医务人员并向上级机关报告。专家组应24小时在位值班,随叫随到。
3.3 快速分诊、分级处理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伤病员要在手腕或胸前系上专用“伤票(牌)”,包括主要伤情、危急程度、年龄、性别等。伤病员要统一编号挂牌,便于医务人员识别伤员、快速分诊、分级处理、转送抢救。通常用不同颜色的“伤牌”表示伤情指示医护人员。如红色“伤票(牌)”表示有内外出血、休克、危急;黄色“伤票(牌)”表示有骨折;绿色“伤票(牌)”表示病情不严重,可以先抢救重伤员;黑色“伤票(牌)”表示已经死亡,不必再去检查抢救等。现场指挥员要沉着冷静,先抢救伤员脱离险境,再快速分诊分级处理转送抢救各类伤病员。
3.4 医院要加强门急诊应急能力[3] 门急诊是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也是院前抢救的部门。医务人员要学会识别各种传染病的特征、发现线索,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及时报告。医院要不断提高和加强门急诊的应急能力和基本建设,对突发群体伤病员要制订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要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控制,要设立专病诊室、隔离观察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5 思想准备和心理支持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向社会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咨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改善和提高应对水平。医院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卫生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早有思想准备,提高应对能力。
4 加强应急的物质储备,保证应急后勤支援是保障
4.1 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危险性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应急物资包括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要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在预案中应当包括这些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责任人等[4]。
4.2 应急物资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 为了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的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援,预案中要明确后勤各个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应急物资必须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指派专人定期检查、试用、维护、管理,药品要防潮、防过期、防变质。医院要有针对性地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器械、物资以满足应急需要。要加强应急救治器材药品物资的管理,添置和优化一些应急救治的医疗器材和设备,尤其是现场使用的物资装备和车载设备,使之保持完好性和先进性,以提高应急救治的水平和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2-265.
2 程天民.对加强创伤医学研究的思考.中华创伤杂志,1999;15:1-2.
篇7
关键词:突发;质量控制 ;公共卫生事件;理化检验;
卫生理化检验时时面临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如何确保理化卫生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是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的一大课题。理化检验的过程中,影响理化结果检测的因素包括人员、环境、仪器、被检验样品、实验器材等。从检测样品到输出检验结果,所有变化的影响因素,都使检验结果变得很不稳定。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室检测环境的质量控制,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理化检验有着重要意义。
1 应对准备阶段
1.1 明确质控方案
一般的卫生理化检验不考虑时间问题,而突发应急公共卫生事件检验则要求快速反应、迅速应急。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立正式的质控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明确样品的检测项目、数量、性质、报告期限及其细化的要求。
1.2 明确质控侧重点
因为是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检测人员必须明确质控的侧重点,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准确度的比较。突发事件情况发生时需要检测人员排查仔细,反应敏捷。充分而准确的了解现场的情况,确认检验的样品具备代表性,迅速确定排查的方向和侧重点。
1.3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全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它为后面的分析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包括:①仪器设备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对于在分析过程中要用到的相关的仪器设备,在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中应检查其工作状况是否良好,并先进行调试,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计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而且期间核查情况良好。②实验器皿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实验器皿应进行容积校准,并根据实验的要求对其进行相应的实验前处理。如金属元素的分析就要求器皿要用酸浸泡过夜,以防止干扰。而痕量分析中则要求器皿如平常处理后最后再用重蒸水冲洗再晾干备用。总之是尽量减少可能对分析中有影响的污染成分。③实验中蒸馏水和相关试剂的分析前质量控制。④标准物质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一般都会用到标准物质,包括标准溶液、标样溶液,要保证其在有效期内并能做到量值溯源。
2 方法确定阶段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对于包括重大的传染疾病疫情、食品责任卫生安全、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以及其他的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生命安全的事件,检验人员应该给予绝对程度的重视,寻找最优检测方案。
突发性公共事件对于检验人员的实际检测能力要求甚高。遵循方法的选取原则是必须优先考虑国家规定的标准检测检验方法,对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也要清晰和明确。在掌握和了解了基本的理论常识的前提下,检验检测人员也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检验方法。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要注重新技术的开发新方法的研究。对于书本理论知识要学会灵活运用,与实际工作完美结合。同时也要注重与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合作,规范操作理念与创造性思想结合起来。
3 实验分析阶段
所有实验室都会遇到的问题大概包括在各种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情况之下,在计量标准有效期之内,结果分析可能会出现误差,作为标准物质的样本也需要追溯其源头。在这所有环节中,各个理化检验实验室都要争取减小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的机器人工随机变化误差。
整个分析过程中一系列操作的质量控制是关系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①分析中的环境条件质量控制:检验时的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中对环境的要求,温度、湿度在实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而且要保证检验环境不会对整个实验过程产生污染。②样品的处理:严格按照选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制作平行样。在样品处 理的同时要进行空白试验。处理后的样品要尽快分析,以保证在分析时间内样品溶液中的组分浓度稳定。③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实验的要求将标准溶液准确稀释到所需浓度,如果实验 中需要制作标准曲线,应选择其在线性范围内的浓度制作标准系列,在移取标准溶液时,尽可能使用同一根吸管,并擦干吸管外所附溶液,以保证标准系列的准确性。注意考核样、标准溶液、标样溶液、空白溶液中的基质应尽可能保持一致,以减少误差
4 结果处理阶段
在检验的数据得出后,我们不可能判断得出检测结果的可靠程度。对于检测出来的结果需要运用统计技术来进行分析和判断,选择评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表述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可以帮助我们对于检验的结果做出可靠的判断。
在检测完成之后,对于其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也可以判断我们检测的结果是否是可信可靠而准确的。一旦发现检测结果是可疑的,应立即纠正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错误的发生。
综上所述,近年来,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崇阳镇发生一起由婚宴导致的较大食物中毒事件,造成396 人就诊,123 人住院治疗;新疆150 人食物中毒11 人死亡、8 月16 日本辽高速的苯罐车泄漏事件等等,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所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出据真实准确可靠的理化检测数据,理化检验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对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任务解读和研究,浅析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丽霞.浅析理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要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11).
篇8
【关键词】县级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16-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是群体性、突发性、严重性以及系统性,同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报告以及拥有相应的配套应急措施[1]。本文选取鄯善县的1个县级疾控中心及11个乡镇卫生院为调查对象,开展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相关配套措施的调查,旨在为提高县级疾控中心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提供一个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运用普查的方式,以鄯善县的1个县级疾控中心及11个乡镇卫生院为调查对象。
1.2方法:相关调查人员经过严格培训,并设计一套针对性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人员学历与职称水平、设备水平及经费情况。
1.3 观察指标:分析1个县级疾控中心及11个乡镇卫生院相关应急措施的数据,评价疾控中心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2.2 设备配置及经费情况:鄯善县的只有县级疾控中心设备配置的基本齐全,其他11个乡镇卫生院均存在基础设备不完善的现象。1个疾控中心和11个乡镇卫生院均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
3讨论
近几年,全球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2],引起了各国的警惕。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震、洪水以及流感等灾害不断发生,若发生传染病等疫情、中毒以及火灾等突发事件,将给公众的财产和生命造成巨大损失[3]。虽然目前全国各级省市县加强了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县级及乡镇卫生院,在人员配置、设备及经费上仍显不足。因此,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突然事件的措施保障尤为重要。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鄯善县的1个县级疾控中心及11个乡镇卫生院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⑴从人员配备情况上看,对相关29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发现:缺乏高级职称人员,大部分为初中级职称;学历方面,大部分为专科学历,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相对缺乏。⑵从设备配置及经费上看,基础设备和必要设备都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这与国家推荐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经费的不足,使得人员及设备两方面均得不到提高,还使得个疾控中心专项物质储备不足,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法有效应对;无法投入资金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使得基层疾控中心与上级业务部门、医疗机构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平台,对突发事件反应速度慢,并使疫情预警不及时,不能共享信息资源。因此,可以看出,县级疾控中心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相关配套人员和措施相对较弱,亟待加强。
针对鄯善县的1个县级疾控中心及11个乡镇卫生院存在不足提出以下对策:⑴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及学习,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人员;⑵加强对基础设施和必要设备的配备,尤其要引进先进的预警与检测方面的仪器,提高监测水平;⑶加大经费投入,对县级及乡镇卫生院建立稳定、适宜的投入机制,进行资源优化调整;⑷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实行国家或省内区域储备制、调配制。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应急物质数量大、品种杂、质量高,而若每个疾控中心都完成储备势必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如实行国家或省内区域储备制、调配制可有效节约资源,避免浪费,使得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⑸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使疫情信息资料得到共享,也是基层医务人员学习的良好平台。同时,在与医疗部门之间建立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沟通系统及实验室检测网络服务系统、现场调查处理信息系统等,是各相关部门快速联系的方式方法,也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目前,鄯善县的1个县级疾控中心及11个乡镇卫生院各项应对公共突然事件的各项配套措施相对较弱,需要加强其措施保障的力度和深度,从而确保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姚志强,王爱龙.嘉峪关市2008―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3(27):1.
[2] Coutinho ES,Figueiral I.Psychological care for disadter vic-tims:are we doing well [J].CadSaude Publica. 2013,298,1488-1490.
篇9
一、制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充分调动应急卫生资源,有效实施预防、控制、救治措施,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根据《中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如下: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一)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在我区范围内发现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病例。
2、霍乱在我区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并有扩散的趋势;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霍乱疫区发现新的流行菌株。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我区暴发、流行,流行范围波及绝大部分街道办事处,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l00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
5、环境(水源、大气、公共场所、土壤等)污染事故出现死亡病例(家庭煤气中毒除外)。
6、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人数5人以上;或者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
7、发生放射性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
8、在我区范围内,短时间出现30例以上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9、发生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在我区范围内发现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疑似病例,以及发生动物间鼠疫、禽流感。
2、在我区范围1周内发现20—29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我区范围内暴发、流行,流行范围已波及大部分社区居委会,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l0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或一次中毒发生人数在30—99例,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
5、环境(水源、大气、公共场所、土壤等)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器质性病变3人以上或发病人数在30人以上。
6、发生急性职业中毒30—49人,或者死亡4人及以下;或者职业性炭疽发病人数1—4人。
7、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三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重大事故的。
8、在我区范围内,短时间出现20—29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三)较大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在我区范围内,对鼠类动物进行血清学检测发现鼠疫阳性。
2、在我区范围内1周内发现5—19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我区范围内暴发、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社区居委会,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食物中毒一次中毒发生人数在30—99例。
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29人。
6、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二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严重事故的。
7、环境污染事故造成明显生态环境影响,造成停供自来水、停用分散式供水水源的。
(四)一般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在局部范围,短时间内发现较多自毙鼠,有鼠类动物间鼠疫可疑。
2、在我区范围内1周内发现1—4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或水及外环境检出霍乱菌株。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我区范围内暴发、流行,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在10—29例。
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少于9人。
6、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一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一般事故的。
7、环境污染可疑对人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
8、在我区范围内,短时间出现4例及以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通报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②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③区教卫办;④区办事处。
2、责任报告人:①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务人员;②个体医疗机构医生;③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单位成员。
3、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单位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之内向区教卫办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工中毒事件的。
区教卫办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区办事处,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区办事处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4、报告内容
(1)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隐患的报告内容包括:信息来源、危机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断、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2)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真实及时,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与举报
各有关单位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区教卫办通报。
区教卫办接到上级卫生部门或者毗邻地方卫生部门的通报,应当立即向区办事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区教卫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举报辖区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对举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区办事处予以奖励。
五、应急反应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的应急反应
1、区教卫办应急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市疾病控制中心和有关医疗单位立即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取证、致病致残人员隔离救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环境生物样品采集和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初步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性质,并及时向区办事处和市卫生局报告调查处理情况。
2、区办事处应急反应
区办事处接到区教卫办的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收集、组织人员的疏散安置、依法进行疫区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治和预防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供应。
(二)重大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和Ⅱ级)应急反应
当重大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区办事处及区教卫办除了立即实施上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措施外,应立即请求市人民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援。
(三)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的应急反应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区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在实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在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1、区教卫办应急反应
立即处于应急状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实施方案,认真履行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职能,并向区办事处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情况,并请求支援。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处理、采样、技术分析、检验以及应急处理救治技术指导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妨碍工作开展。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专家组、医疗救治专家组、流行病学调查队、医疗救护预备队、职业中毒救治队、食品卫生监督执法队、消毒队,设立发热门诊。
(一)流行病学专家组、流行病调查队、消毒队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组建。
主要任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对疫区实施消毒。
(二)医疗救治专家组、医疗救护预备队。由苏华赞医院、华侨医院负责组建,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支援。
主要任务:服从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对突发事件感染患者进行排查、确认、制定救治方案,实施院内或疫区救护工作,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三)职业中毒救治队。由苏华赞医院、华侨医院分别组建,主要任务是对职业中毒者进行调查、确认、救治。
(四)发热门诊。由苏华赞医院、华侨医院组建。
主要职责:对发热病人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诊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医疗机构;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五)食品卫生监督执法队。由苏华赞医院、华侨医院组建。
主要职责:协助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依法对经营场所进行控制,提出处理意见。
七、相关部门的职责
区财政所:筹集专项资金,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财政部门支持,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所需的设备、器材、药品等物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区教卫办:组织实施各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园内发生和流行;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公安分局: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依法及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负责交通疏导、现场秩序维护及封堵等。协调有关部门,对乘座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交通检疫、检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优先安排疫区紧缺物资和人员疏散的运送。
工商分局:规范对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行为,督促业主严格生产、加工、进货渠道,协助做好维护市场秩序。
区社会事务办:组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做好捐助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经费和物资的管理使用工作以及救济物资的发放等。
区农业办:组织做好家畜家禽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区宣传文体办:做好文化娱乐场所、外来旅游人员的登记、观察、管理和宣传工作。
区城管办:搞好城乡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消灭“四害”,阻断疾病传染途径。
区宣传文体办、区司法所:积极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知识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稳定人心,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防治技术的宣传报道。
各社区居委会:按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上报时限,准确、详细地报告事件发生地等具体情况。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群防群治,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人员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向企业职工、村(居)民宣传相关防治知识。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措施
(一)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工作预案。
各成员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责任,依法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二)成立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各责任单位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协调工作。
(三)加强机构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本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医疗卫生救治队伍的建设,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卫生救治队伍应急救治和现场处置的能力。
(四)落实工作经费,提供物资保障。
区办事处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并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区财政所要支持卫生部门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划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测、调查和评估、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切实做好应急处置资金的保障和监督管理,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的正常运转。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实际,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物资储备。包括车辆、药品、疫苗、医疗器械、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用品、急救设施等。
(五)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网络建设,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区信息报告体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沟通、评价等工作,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九、组织领导
为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开展突发事件控制、救治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立*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卫工作的党工委成员担任组长,教卫办主任及辖区两家医院的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卫办、两家医院的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卫办,由教卫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7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45-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例如爆发于美国、日本的大肠杆菌0-157食物中毒事件,在欧洲引起社会恐慌的二恶英污染与疯牛病事件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1988年上海由毛蚶引起的甲肝暴发流行,据当时不完全统计,造成了近10.6亿元的经济损失,2003年的SARS爆发流行,全球经济增长减少2%左右。近年来性病、狂犬病等传染病死灰复燃,禽流感、艾滋病等新的传染病发生,水污染、油污染、氯气泄露、放射源丢失,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大面积暴发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引起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法律法规依据
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5年又通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随着《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2建立快速反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随着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建立快速反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是市级疾控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处置的时间越早,事态就会控制在最小范围。这就要求市级疾控中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足以应对该事件的人员、设施、设备,并快速、有效地开展工作。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说“患者及早就诊、医疗机构早发现、信息报告畅通,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3个关键环节”。2001年广安市的霍乱疫情,由于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不及时,结果造成全市暴发流行,经济损失近600万元。2006年广安区浓溪镇红色村130多人亚硝酸盐中毒,死亡2人的事件,如果处置不及时、有效,不知还将有多少人丧失生命。所以建立快速应急反应体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明确指出:突发共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了确保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快速、高效应对突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队长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队,分管主任任副队长,下设专家组、现场处置专业组、消杀灭组、采样、检测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论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指导并参与辖区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培训本级和下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工作人员;负责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的合理调配、消杀药品、防护物品、设备的储备。
3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快速性,应急预案是事前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案,平时制定有详尽的应急方案,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才不至于乱阵脚。所以,要根据本地的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中毒、环境污染等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而不是照搬国家、省和其他市、州的应急预案,并且在应急处置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4加强人才、知识的储备,切实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市疾控中心的专业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在传染病防治中,对肝炎、菌痢等常见病,由于目前控制较好,但不能停留在常规工作上,要有创新、要有突破;对本市较少发生或或罕见的传染病,如鼠疫、炭疽、禽流感等,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认识不足,应对能力有限;对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如乙脑、狂犬病、艾滋病等,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如何应对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个别专业存在人才缺失,在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现场处置能力还很薄弱,监测项目不多,检测检验仪器设备落后,大多仅停留在一般项目的检测,谈不上突发事件现场的快速检验检测能力,不能及时预测、预警,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4.1应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储备,纵观市疾控中心现有人员结构,能够承担起各个领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任的专业人员的确有限,中心每年应有计划的接纳高学历人才,应采取送出去(送出去进修),请进来(请上级专家讲课)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制定专业知识自学,学术讲座计划,使中心每一个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才不至于造成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