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13 18:0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特别关心教育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教师已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崇尚的职业,教育战线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也使教育领域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把知识当作商品,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商品关系,热衷于捞外快,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有的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无目标,随意性大,甚至制定目标错位,不能依纲据本,知能传授不严密,缺乏科学性,浅层次的讲解多,许多课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化不变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沉闷,现代教学媒体形同虚设等等。上述现象,农村中学尤为突出。不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只能是喊喊口号而已。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荀子说过:“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致士篇》)意思是说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的这段名言应当成为广大教师的座右铭。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的艰巨劳动。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教师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讲待遇不讲奉献是不行的,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提高教师的素质还必须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迄今,我们还有不少同志认为教师职业是“金饭碗”,就连民办教师也是“金饭碗”,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你教书我也教书,教孬教好一个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告别“金饭碗”,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德、能、勤、绩逐项打分,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下岗甚至辞退,势在必行。这样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压力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需求。
篇2
一、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自己的灵魂塑造他人灵魂的职业,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应作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师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
2.要有现代教育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人才观强调了人才应有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单一的模式,要有层次和个性;教学观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质量观指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基本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最终能经受社会生活实践的检验。
3.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新学科的不断涌现,对承担人类文明传播使命的教师而言,知识更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任务,必须有更高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
4.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对传统教育进行一场系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改革必然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十分重要。
5.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实践能力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主要因素,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教师就要学会适应环境,积极利用各种环境变化和各种信息,主动灵活地调整行为,从而能在各种环境中做出应变反应,取得主动地位。
6.要有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素质教育的实施,心理教育很重要。教师应该具有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要有对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鉴别、诊断能力,善于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看待学生的各类问题,并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二、目前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师素质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待转变。(2)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不足。(3)知识面狭窄,不具备宽广的和深厚的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欠缺。(4)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能令人满意,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1.学习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观念决定行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和教育观,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行。
2.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地位
教育投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购置教学设备、增加图书、实验器材等等;二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真正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最使人羡慕的职业”。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德、能、勤、绩,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以教学成绩来判定,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因此,必须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尤其要注重长期以来忽视的师德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制约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
4.引进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
竞争机制的有效引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制度,将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之一;二是在分配制度中强化素质条件,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提高;三是完善优秀教师奖励制度,造就一大批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
5.加强在职进修,确立终身教育观念和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是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在职进修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教师也要珍惜和把握再学习的机会,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6.开展教育科研,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篇3
众所周知,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处于被动位置;而教师是教育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处于主导地位。教育方向的把握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的。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养成。在素质教育中,教会学生做人是首要目标,其次要教会学生共处、认知、做事、健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
笔者试图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知识储备、仪表风度、团结协作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一、正确的理想信念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人格基石,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志向远大、心灵纯粹、情操高尚的教师,一定会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一定会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一定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及带头践行者,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为学生点燃灿烂辉煌的理想。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怀有对理想的追求。虽然理想和现实之间还存在差距,但是只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只要学生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那么他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就一定会铸就梦想,创造辉煌。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育事业的特殊需要。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无限热爱,教师才会在教育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师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a生巨大的教育动力,它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感到社会对他的期待、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好表率,引导并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是无形的、永恒的。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感染学生,用规范的行为影响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下,成长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俱佳的人才。
三、渊博的知识储备
渊博的知识储备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质与才能。当前,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教师除了精通本专业知识外,还应知晓所教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做到授课时纵横联系,旁征博引,拓展思维。要充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懂得教育规律。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包括实验、制图、课件制作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还应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对专业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便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
四、良好的仪表风度
教师的仪表风度体现了教师的德、才、体、貌等多种素质,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效果。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衣着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穿着打扮得体的学生。若教师的衣着打扮过分新奇艳丽而失去质朴之美,不但与教师身份不符,而且会分散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曾有调查资料表明,教师着奇装异服去上课,结果部分学生整堂课都在评论教师的服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五、默契的团结协作
篇4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第二,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篇5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素质中等卫校
在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中等卫校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那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呢?
一、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德育应是教育的第一位,它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教师本身的道德素质很重要。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逐渐形成与完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而教师的道德修养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常常以教师为模仿对象。因此,要培养具有较高品德修养的学生,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多是照本宣科,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联系不紧密,特别是一些课程几十年如一日,根本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且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对学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不能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较粗糙、单一,无创造性,无动手能力,常受到用人单位批评。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工作中积极进行尝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1.教学应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传统教学一贯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学生的“学”却处于次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适应教师。而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思想要转变,教学要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由教师去适应学生。教师在教学要起主导作用,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灵活的、多样的、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好学生。
2.教育过程要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培养一群会考试的“机器”。其实,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身体、心理、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教育模式,扬长避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中等卫校培养的是面向农村基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不论是简单的肌肉注射、伤口缝合,还是复杂的外科、妇科手术,都需要动手操作。而目前的状况是,多数学生为不能升入高级中学的初中生,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综合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弱,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多重理论而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从职业能力的培养出发,教师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能只是坐在教室里用耳朵听,还要多走进实验室,走进病房,用眼睛看、用手做。这对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新颁的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大纲中已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比例。
三、全面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平
1.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
由于传统的中等医学教育模式已和目前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新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在新的形势下,不少教师发现,仅靠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是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从多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自身具备很高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校方面也应提供一定措施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教育。例如,我校领导班子始终重视师资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认真制订师资专业培养工作计划。近几年来每年都至少派出1―2名中青年教师到外地大学或医院进修,并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各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有效提高了我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才能成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适应这方面的需要,教师自身也必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各种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能力,而且要根据教学与实际的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项目。教师既要掌握一些常用实验仪器的性能特点,又要了解教材中哪些仪器自己能够制作,制作出一些实用的标本和模型。在这方面,我校中医实验室做得比较好。几位中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采集中医药植物,精心制成标本,这些标本是我校的宝贵教学资源,既节约了资金,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专业课教师还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活动,丰富临床实践知识,及时了解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从而提高指导学生诊断、操作的能力。
3.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在新世纪的教学中,仅凭过去的“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向学生传授知识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视听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将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许多学校都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化教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能设计一些计算机课件,对于一些深奥、难于理解的内容则可以利用教学课件、教学录像、VCD进行辅助教学。当然,要求每个专业教师都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知识设计出复杂的教学课件是不现实的,这可通过其它途径来弥补,例如互联网。二十一世纪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将会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还必须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利用无限的互联网资源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的教学课件应用于课堂,这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方面,我校已实现全校电脑网络化,并专门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多次对我校教师进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
四、树立忠于教育、热爱学生的观念
教师要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树立忠于教育、热爱学生的观念。教师只有忠于教育,才能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于教学,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潜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教师的爱具有其他教育因素不能替代的巨大作用[1]。它是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行为的催化剂,是沟通师生间的思想和相互信任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2]。因此,教师应该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爱护学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由衷地敬佩教师,从而自觉自愿地听从教师的教导,而教师才能发现他们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而实现这个需要,教师是关键。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保证。
篇6
根据英语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内容,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新时期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旨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既懂英语又具备综合素质的需求。
一、英语素质教育的特点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能被机械地教,机械地学。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已经充分证明,语言虽然可以学得,但更主要的是习得的。因此,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与其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学生如果要想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
二、英语素质教育的内容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就语言本身来讲,主要是听、说、读、写、译这几方面的素质。这也是学校教育中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
三、适应新形势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除了爱岗敬业以外,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具备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
教书育人为社会育出有用之才是教师的远大理想。为收获理想之果,英语教师还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
2.具备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素质
新形势下,许多教师采取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的措施,拓宽知识的广度,特别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素质,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将广泛用于英语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去。
3.具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素质
众所周知,“一言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考试的机器,这些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法更新的方向。首先,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再次,教学要体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具备科学研究的素质
篇7
关键词:教师 心理素质 健康水平 素质教育
一、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专家们分析,其首要原因是“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缓解教师心理压力,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
二、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原因分析
1.主观上的高期望与客观上的低定位,导致心理失衡,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所导致的。教师在现实中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及工作条件差等,加之社会对其要求又很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教师内心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失落感、挫折感,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2.高负荷的工作任务和生活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一是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过长;二是任务繁杂且重;三是各种评比压力重。 如工作业绩、创造发明、科研成果等等,常使得他们左右为难,内心痛苦难言。
3.学校的工作安排及评价不当,易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据调查:29%的教师认为学校人际关系不正常,一些校长搞“一言堂”、“家长制”,在学校谁能给领导送礼和办事,谁就能受重用,而工作埋头苦干、性格耿直的人就得不到应有的表彰和重视。这人为地造成了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使一部分人内心压抑,无法安心工作,也使之对同事、领导易产生不信任感,造成各种矛盾。
4.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是导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
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再加上学生纪律观念偏差,给学生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这肯定会影响学生在教师心中的形象;反过来,也会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疲惫不堪和师生关系的恶化是密切相关的。
三、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的途径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应是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地有效。 转贴于
1.社会支持是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的前提。从社会管理角度看,各级管理部门应当为教师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减少因角色冲突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要将“科教兴国”落实到具体处,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工资额度,正视教师的劳动价值,以缓解教师的心理冲突。
2.学校环境的优化是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保障。学校环境特别是人际环境不仅影响着教师之间的交往效果和心理满意度,而且还影响着学校集体的巩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一是学校领导要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要有民主的工作作风,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学校要尽可能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解决教师的一些实际困难,使教师安心工作;三是尽可能地增加一些教师进修的机会。
3.教师自身的调适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要开展各种心理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著名文学家苏轼有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认识到教师中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配合,教师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大的提高。教师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素质教育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王祥珍 刘枧 教师暴力行为的成因及对策[J].北京:教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11)。
[2]徐学俊 魏礼飞 论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1,(1)。
[3]梁芹生 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归因及心理调控策略[J].教育评论,2004.(3)。
[4]申继亮 王凯荣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5]张金英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J].太原:山西教育,2002,(20)。
[6]刘红 略论加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贵阳师专学报,2002,(2)。
[7]俞国良 曾盼盼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心理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4)。
篇8
一、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时间的不可复制决定了教育的不可复制。因而作为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精神,给予教育对象全面而充分的关注,诸如思想的成长、思维的开拓、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思维方式的习惯性选择和突破性建设等等。应该说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是对教育客体、对国家、对民族的负责行为,应是首要具备的素质。
二、具有认知能力
语文能力强调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剖析,对人们的道德情操、价值标准的建设。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语文教师就需要认知社会现象,掌握正确的观念,确定符合时代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个性光辉。
三、具有及时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要想使语文真正服务于当代、未来,面对当今社会的瞬息万变的风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不至于抱残守缺。
四、不仅有组织教学的能力,更强调综合能力
篇9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63-01
实质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素质教育和水平。因此,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队伍,对新时代的教师提示了新要求。
一、要求教师有无私奉献的思想
教师的工作从来就是艰辛而又十分重要的,教师这个就意味着“奉献”。如果丢掉了奉献,就不能称其为教师。如果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纵然素质再好,也难发挥作用,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师的工作动力,也就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才能有影响学生的精神力量,也才能有克服困难。攀登高峰的毅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无私的爱。
二、要求教师有亲和得体的形象素质
教师要具备宽厚尺度的思想素质,就需要严于律已,优化自身形象。如衣着打扮,到为举止得体高雅大方,感情态度良好,使之与教师本身的角色一致。优秀的教师应以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聪颖的智慧符合学生的期待。教师同时要有宽阔的胸怀、良好的品行对待学生,相信每个孩子,要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不断地自主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
三、要求教师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提高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具有多元的知识素质。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艺素养等。作为一名教师:跟其它专家一样需要各方面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尝掌生们人格上的号召。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精通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内容。从全局上把握教材,对教材所涉及的问题要通晓所教学科的发展史,了解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信息,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常识,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还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将会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要求教师具备多才多艺的能力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师应具备各种教育能力,如具有创新能力,突破给学生造成的刻板印象的框架,使教育教学富有特色;最细微的内心活动表现,以便能对症下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还能具备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等,积极主动地揭示新知识的技能,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语言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利其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它能使书本上“死”的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的语言。教师只有规范的语言表达才能有效地完成师生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头脑中应有足够的信息储量,才能达到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融会贯通,巧妙点拨,教师的语言应有个人的特色。能做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风趣幽默,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
五、要求教师有开拓进取的管理素质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而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一个班的班风如何,学风如何,主要决于教师的管理水平。因此,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安排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内容,熟悉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教育手段。只有这样做到知已知彼,教师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到主动、顺利,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篇1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的含义和职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教师的思想品德、精神风貌、知识水平、教育技能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师是学校专门的教育力量,是素质教育的施行者,承担着素质教育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任务。为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提高从事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育智慧,使自己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施行者,为提高素质教育做贡献。
二、教师的工作特性——特殊的劳动
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教育工作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工作是用语言来播种,用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的崇高劳动,劳动产品是人而不是物,是任何一种工作都无与伦比的。
1.预见性的工作
今天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明天国家、民族的面貌。教师的工作必须有预见性和超前意识,要把工作的起点放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前列,要及时地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市场意识,民主与科学意识,高瞻远瞩,带领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
2.学术性的工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学术教育,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人的成长发育规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复合型的工作
教师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智能,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又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既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无知变有知,把幼苗培养成栋梁,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既要脑力劳动,又要体力劳动,也要创造性地劳动。教师的复合型劳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艰苦的,既劳力又劳心,是其他任何工作无与伦比的。
三、教师的工作实质
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教师不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素质教育的开拓者。
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国家与民族生存的希望,开发青少年的智慧潜能,培养青少年的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活泼健康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1)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他们脑力和体力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使他们能追求事业的成功。(2)打好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够终身学习。(3)为他们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了解社会、他人及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劳动的产品,打破传统的师德尊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把权威建立在长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可亲、可敬、可近、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作为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就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教师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教会学生公平公正。
3.教会学生学习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首先要树立教育观和学生观,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学习规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亲自去操作和观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要随时帮助学生,开展心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