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4-03-13 18:0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教学模式

篇1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1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问题

1.1教育教学模式与实际需求脱节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普通高等院校侧重于培养理论型、学科型研究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则是侧重于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必须与对应行业的现状以及社会的总体需求相匹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沿用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脱节。此外,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校企合作要么不普遍开展,要么开展校企合作却只是注重形式,并没有真正利用好校企合作这一高效的教学途径。上述多种原因共同造成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分歧。

1.2教育者无法适应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的理念、能力无法适应更加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作为两大高等教育体系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整体上比普通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导致了高职院校中的教师的整体水平也不如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具有年纪较大、教学能力较差的特点。很多高职教师对互联网、信息化等新兴的技术领域一点都不了解,也不懂得如何使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教学。甚至,一些年纪较大的高职教师,对于“互联网+”都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没有一个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理念。这就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2.1加强教育者“互联网+”教学技术培训与应用,促进先进教育技术技能整合

教师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传输媒介,教师的素养或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教师必须自身去加强相关技术方面的了解与学习。对此,可以从学校的层面,建立学习小组,不同专业老师的合作共享,去拓展每位教师的教学技术视野,并通过不同教师不同教研经验的分享,令教育者深入理解先进教学技术的特点,提升教师各自的教学水平。让教师在相关教学法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互联网,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此外,高职教育者还可以在平时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相关资料,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2.2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现代教育理念普遍所认同的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一切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后,在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能够让学校以及教师建立起多元化的创新教学思维,能够在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此外,多元化教学的引入,还能加强学校、教师对于当前高职院校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与掌握,提升他们对于行业发展的敏感性,从而能够让学校和老师紧跟行业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去制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在制定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的同事,还可以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从多个维度去评价他是否具备较高水准的实际技能,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践课程总体表现、实际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后续发展侧重点等多个维度去综合判断一个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对于自身的缺点、优点以及核心竞争力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3结语

篇2

摘 要:在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呈现的是多样化的模式,更多的是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动手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

关键词:现代师徒制 高职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098-02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言中曾经讲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种古老的师徒制就是一种对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而现代师徒制更讲究的是职业教育的实际应用,讲究动手操作能力,它是一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它有效地将社会行业特点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毋庸置疑,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能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专业知识培养的对接,这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1 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的内涵

它是一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主要讲求“校企联合、双师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其有以下的特点: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双方分工合作、共同育人;同时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接受两类教师的教育,也就是说一方面他们在学校里的身份还是学生,接受老师交给他们的专业知识,以便于更好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他们在企业是正式员工或实习生;学生们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半工半读,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成功的地方之一。由此可见,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既掌握了基础专业知识,又掌握了核心技能,培养了一批批企业所需要的具备专业素质的专业人才。

2 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的目标

2.1 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众所周知,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中,老师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直都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中国也一直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所以,在中国的教育中,对老师都有较高的要求,不管是专业知识的具备,还是教育教学素质,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就是要培养一批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实施现代师徒制高职教育,就是要在担任师傅的教师的帮助下,具有针对性地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

2.2 增加学校技术技能的储备

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就是要增加学校技术技能的储备。有一些教师他们可能没有高学历和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因此,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就是要将这些宝贵的师资资源,这些技术技能储备起来,这些教师可以担任新教师的师傅,然后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技术技能传授给新教师,以此来增强学校技术技能的储备,打造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独到技术技能的师资队伍,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2.3 传承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

每一个高职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从而逐步发展为每个教师的文化人格,教育出的学生也会内在的散发着母校的文化传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笔,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就是在担任师傅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去帮助新教师了解学校的物质文化,遵守学校的制度文化,并创新学校的精神文化,传承、发扬学校优良文化传统,从而将这些优良文化传统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让每个人都去传承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

3 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

3.1 前提条件

工学结合是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家为高职教育改革所确定的方向就是要转换办学机制,实行“工学结合”。它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就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目的是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束缚,打破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傅对徒弟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将学与做结合起来,体现了“工学结合”最根本、最本质的追求。学生们的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主要是集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师傅的经验,学以致用,这为以后在企业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部分时间主要是在企业生产岗位实习,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3.2 物质基础

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实施的物质基础就是具有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要明确的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对学生们专业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专业的教师一方面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不仅能讲课而且能指导实训操作,这是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中所需要的老师。

4 实施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措施

4.1 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的促成因素,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人才需求调研,这一定要在制定方案之前完成,其次就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和对技能型人才和专业 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以此来制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有效、易实施、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增加学生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

4.2 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采用的是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模式,将工学结合,以师傅带动徒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学与做相结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公开课等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以便于学生们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一些企业社会资源,给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该文主要是针对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先清楚了现代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了解了它的办学目标,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师徒制教育的基础,提出了师徒制教育有效实施的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师徒制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它不仅是一种现代高职教育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师徒制高职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且它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它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储备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都十分厉害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也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一种双赢的局面,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够获得到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既可以获得经验又能够获得资金报酬,增加经济收入,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效益,学校可以宣扬自己的办学理念有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知名度,为培养出这种高级专业人才而骄傲,同时也因为学生的实习就业而节省办学资源,所以这种模式可以使三方都受益。

参考文献

[1] 张福荣,章勇.高职“师徒制”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0):99-100.

[2] 黄利非.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师徒制教育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8):7-10.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 创新 应用型人才

一个国家的繁荣,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专业科学人员,但是更离不开技术人才,高等职业学校作为输送技术人才的专门教学基地就更加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注重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术人才。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在近些年来一直注重生源扩张而忽略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一直还沿袭着老套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使我们的教学计划和相对应的专业设置不融洽,这样就导致了我国技术型人才的供给不足。

一、在高职教学中实施改革创新的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中专教育法》中的规定显示,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良好的职业教育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国家教育部门还专门指出,在新世纪的高职教学中要发展高职教育就要根据我国社会当前的社会需要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革,要进行实践性教学,加强对学生们职业技能的培训。另外国家还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育更多的优秀生产型、建设型能够服务于一线的高等技术人才。

但是在实际实施教学改革的时候还因为一些潜在原因,我国在高职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高职教育技术还不是太成熟,发展起来还比较缓慢,不管是社会供给量还是质量都与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来那个存在着很大差别。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改革创新中还比较缓慢,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在教育思想方面我们队高职教育的界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对一些要求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还不够合理,而且对学生们时间技能的培训不是很重视或者说次数比较少;部分任课老师对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生产、社会实际理解少,缺乏技术实践的背景和教学经验等。我国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这些情况都是造成学生们在工作后技能不过关的重要因素,这是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的,也造就了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现象,这样也反过来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

根据种种现象显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教学方面没有明确的定位,对自身的发展特色也没有明确显示,这样很明显是跟不上我国的社会需求,不能很好的与知识经济向结合,也很难满足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措施

高职教育的遵旨是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我国教育部门还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要以教学基本建设为教学重点,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要根据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程度来树立市场观念,树立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要不断的加强对教学内容好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1.要将就业作为基本导向,并且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我国发展职业教育还是一种长远且积极的就业手段,所以,我们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

2.转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改革

(1)影响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教育事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事业,是需要不断的积淀的。但是我国一些教育基层的管理者往往注重的是规范建设,对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的认识还不够,所以说老师们在实施教学创新的时候就受到了一些限制。所以说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改革首先要从管理层开始,其次是老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最后才可以使学生们职业素养的提高。

(2)实施改革创新的有效性。在高职教学中,老师必须要面向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来进行,教学形式必须要体现出老师是为了学生们能够在以后很好的是一个社会而进行的教学,学生们为了今后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而学习,要紧紧的围绕着这一目标来进行教学和学习。只有每一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对每一节课进行设计并且要深入考虑到所授内容的用处,这样才可以发挥出教学的有效性。

3.采用新型教学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一直以来由于人们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高职教育方式还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不管在教育观念还是在教育模式方面都相对比较落后,所以说,在新型教学模式中老师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学会采用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中都缺乏创新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和专业技能培训中都比较薄弱,在职业教育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些基本问题,那也就没有能力去谈“以人为本”。

(2)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其所在地位和作用等都不是太理解,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其职业素养。其在教学的时候还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照本宣科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单调,而且使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是无法实现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国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一线技术人才更是短缺。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努力改善,不断的重组教育资源并采用了多种改革措施,积极的提倡及发展高职教育,但是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仍然不高,可以说还远远达不到我们所认为的理想状态。所以说,我国必须要加强高职教育,要积极的对其进行改善,要在提高教学特色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可以将高职教育树立在社会上,才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信赖高职教育,只有这样不断的发展下去才可以使我国高职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改革教学思想观念,切实抓好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工作[J].广西大学学报,2011(01)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行动导向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日渐突出,一是生源的困难度高和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高,二是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找不到高素质的工人。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面临着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社会要求分工细致化,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和有效配置;个人要求突出特长发展,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学生的合作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将无从谈起,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题,实现“做中学”。

一、能力本位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提出的,“能力”不仅仅是指操作技能,就业岗位需要的不仅仅是操作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独立自主进行包括计划、实施、检查的职业工作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大力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培养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具备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四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在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法和态度而获得的。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方法能力包括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其中工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个性能力,要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人生观、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追求完美、不断提高和进取的价值取向,这些都属于个性能力范畴。

社会能力,要求与他人合作过程中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劳动组织能力、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三、高职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方法技术

1. 学习是一个行动过程,通过“做中学”,达到学习目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依托,手脑并用,行知结合。

2.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首位,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3. 整体性学习,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在推广应用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盲目地全部推行。因此,需要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完成职业工作过程的设计。

4. 目标明确的学习,更强调由学生自己设立学习目标。行动导向型教学是学生主动地接受学生内容,不能以传统的模式去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而是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批判性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发现式的学习。在教学中,还需要反思性的学习,强调“做”的过程中思考,注重情境相关的感受和经验积累,并总结收获。

5.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能力的技术,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进入职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经济管理专业,如酒店大堂经理、营销人员等。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对学生进行角色定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体会不同职业角色应具有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心理。

6. 培养学生发展创造力的方法技术,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是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技术培养出来的。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采用头脑风暴法、卡片技术等,充分运用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7.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方法技术,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详细的课堂教学步骤,可采用图示思维、案例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发现问题,接着提供解决问题的提示,学生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此种方法使学生们学会应用。

8. 培养学生工作意识的方法技术。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进行的行动导向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是一份调查表、一项业务谈判等,它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由六个环节构成: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结果。

四、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思考

篇5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1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任职教育在各院校中已经普遍展开,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要达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第一任职要求,应当培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增强任职力,因此,必然要求将"全程化"职业素质教育纳入到整个高职教育过程始终。

2当前高职院校任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方法呆板,学员学习兴致不浓。多媒体设施为现代化教学铺上了快车的轨道,然而少数教员只是把黑板上的文字搬到屏幕上,把生动的语言写到幻灯片上,没有通过现代化教学设施产生情境化的教学效果,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任职教育中仍然风行不止,刻板教条的课堂要求束缚着学员的发散思维空间,降低了学员学习兴趣。

2.2教学内容繁多,课程定位不准。

一是课时紧,内容多,超载运用。从近年来任职培训效果调查看,大部分学员感到培训课程内容多,学员忙于应付。二是多级别、同教案,一职双教。各级高职院校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型,在总纲上区别明显,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往往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学员采用同一教案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三是课程多,重点不清,定位不准。排课中习惯性地把专修课、必修课、选修课一股脑地计划在课程上,至于教员怎么教、教什么?学员如何学、学什么搞不清楚,一味地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片面追求"大而全",致使中心不居中,重点不突出,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走过场。

2.3教学实践不足,结合实际不紧密。

一是脱离实际。部分新教员调查研究少,课程脱离实际,教学差,学生缺课现象严重。给学员以知识陈旧感;二是浅尝辄止。教学中虽然安排有参观见学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都挑选一些"精华"之地,没有深入到实践的枝梢末节中去,学员过眼烟云,产生不了思想共鸣。

3解决的对策

3.1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

搞好教师培训工作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努力改善内部环境条件,把"双师型"教师培养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参观考察、挂职锻炼或带领学生下厂实习和实践。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提高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做导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传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性技术,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技能水平有所提高。

3.2优化课程,精选内容,贴近教学对象。

一要优化课程。按照"打牢共同基础、精通本职专业、增强实践能力"的要求,紧紧围绕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对现行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同时,要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不断"增设必要的新课程,调整合并交叉重复课程,精选优化经典课程,构建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相结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衔接的新型课程体系,确保学科专业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实效性"。二是精选内容。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主线搞好政治课教学,用高科技知识充实基础课教学,按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针对教学对象施教。由于入校学员层次繁杂,基础不齐,教学内容要围绕任职教育的需要,把握好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让大部分受训学员感到学有所获。

3.3深化改革,激活课堂,精心组织施教。

一要大力推广启发式教学。要根据学员的特点,采取重点讲解、自主学习、集中讨论、相互交流、解难答疑的形式启发他们的聪明才智,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课堂成为精讲示范、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场所。二要不断深化讨论式教学。实践证明"互动"才能"生动""教员搭台子,学员唱主角",这种"双向驱动"所产生的"碰撞"效果,恰是学员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的成熟过渡。三要精选案例式教学。选择寓理于事,以事明理的案例。教员通过案例介绍、案例研究等方式,让学员在案例中深思,在案例中启迪,达到举一反三、见微知著、触类旁通的目的。四要加快信息化教学。按照"优化多媒体教学、开展模拟教学、发展网络教学"的思路,积极利用校园局域网为教学搭建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教学平台,不断将多媒体素材、课件、教案、测试题、文献资料、电子图书、网络课程、仿真模拟软件等投放在平台上,以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化教学步伐。

4结束语

如何培养优秀的和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不能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妮娜.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思考[J].就业与创业,2011,(9).

[2]马立峰,卢伟.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院校教育理论创新[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云录播;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86-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推动教育结构体系调整、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提高质量是核心,结构调整是前提,教学改革是关键。”高职教育在经历大规模扩张之后,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现象,技术型人才稀缺产生的劳动力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人才结构与人才质量状况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新的发展动力。

以视频应用为核心的云录播平台,一经出现便满足了知识与思维发展的可视化需求,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希望,也开辟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渠道和新途径。云录播平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以视频再造“首次教育”,[1]为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云录播平台的发展历程

1.云录播概念的提出

随着云计算理念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国内外主流的多媒体录播产品和技术服务商尝试将云计算与录播系统相融合,在教育科研领域打造“云服务平台”,进而开启了教育录播行业的变革之路。为了解决传统录播系统在多个教室统一录制和管理上存在的服务器性能要求高、压力大、易瘫痪、价格昂贵、安全性能低等问题,2012年9月,在教育部和深圳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上,深圳锐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提出了云录播概念,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2.云录播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校本资源建设逐渐向区域资源建设转变,校内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向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资源共享课转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录播产品和技术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多媒体录播资源、传统音视频资源、课件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庞大的设备资源以及分散的课程资源的集中管理问题,随时随地分享教学资源的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云录播是必然途径,也是必然趋势。

2012年9月,深圳锐取股份有限公司(REACH)了云录播平台“媒体中心”,汇聚了各种教学资源,形成了统一的资源共享门户,实现了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手机、PAD等多终端设备的随时随地访问。

2012年10月,北京翰博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Power Creator)在北京举办了新品会,隆重推出一项全新设计――云录播平台,提出“让教师更专职,让教学更智能”,从专业的角度满足了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缩小了数字教学的鸿沟。

2013年3月至5月,广州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VA)相继在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第十二届广州教育装备展览会、第64届全国普教展上,以“录播・云应用”为主题,全面展示了AVA高清录播系统从视频录制到教学视频云应用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中国教育开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视频的教学新模式。

自此,云录播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海啸”,引起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云录播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个高校扎下了根,谱写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云录播平台及其应用服务模块

1.云录播平台的界定

关于云录播平台,众多录播产品和技术服务商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技术架构、功能特性、服务模块和实现目标上却是惊人的相似。通过对云录播平台典型的共同特征进行精细梳理,我们初步将云录播平台定义为:在分布式转换编码设备、集中式解码资源服务器、存储池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下,采用云存储、云传输、集群应用和网格技术,将录播系统采集到的高清摄像信号、教学电脑、实物展台、板书、语音等信号转换成网络信号,传输至资源管理中心,并通过管理中心的应用服务软件,以云架构的方式形成“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微格教学、跨区域互动课堂、智能教学评价、可视化网络教研、跨平台移动学习等各类云端服务,进一步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需要,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最优化(如图1所示)。

2.云录播平台的特色模块

云录播平台是高效智能录播系统与强大的视频应用服务软件的完美结合,不仅具备了高清录播系统的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在线点播、远程导播、自动跟踪定位、在线编辑等功能,还实现了视频点播软件、教学互动软件、实时教研软件、虚拟切片软件、S-T评课软件、自动转码软件提供的各类应用服务,形成了“以视频应用为核心,集教育视频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系统。

云录播平台的主要特色模块主要包含知识点视频点播(微格教学)、跨平台移动学习、跨区域互动课堂、智能教学评价、可视化网络教研等等。以应用服务模块为依托,汇聚优质资源形成“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以专题网站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创建资源、享用资源开辟快捷、直观的访问渠道,如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搭建了移动学习的多维空间,教师培训平台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教学研讨平台实现了教师可视化在线研讨,名师讲堂实现了跨区域远程互动课堂的大规模直播,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监督与智能评价。

(1)知识点视频点播

云录播平台采用行业领先的虚拟切片技术,根据学生设定的需求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点,使切片点与视频进度有效关联,并通过流媒体软件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的点播服务。知识点视频点播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重现“头脑中缺失的信息”,提取记忆线索,还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保持知识粒度相对适中,避免知识含量过度饱和。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点播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教师类型来选择点播该教师的教学视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还能督促教师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知识的趣味性,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自己的课程教学中。

(2)跨平台移动学习

为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要,云录播平台支持各类主流视频格式自动转码,统一形成各终端设备兼容的视频格式,学生可使用台式机、笔记本、iPad以及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进行浏览学习,轻松实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跨平台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时空界限,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更接近自然状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无需外界压力强加,而是内心主动萌发的。学生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从“资源服务平台”中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学生也不再局限于在固定的教室学习,还能够在无线局域网覆盖的图书馆、宿舍、自习室、书吧等任何地方学习。移动学习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尽享学习的乐趣。

(3)跨区域互动课堂

云录播平台将高清录播系统与教学视频互动应用软件有机结合,创建了跨区域直播互动课堂,实现了实时课堂远程双向传输、同步互动。互动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满足了不同地区教师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需求,也为学校与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对接建立了桥梁。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表达各自的观点,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扩展。中西部偏远地区与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开展跨区域互动课堂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4)智能教学评价

云录播平台支持S-T评课、打点评价、量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S-T评课通过录播系统采集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数据,以打点计数法将每分钟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记录下来,比如教师讲解、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等等,自动分析教学行为,构建S-T行为分析图,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跃度将课堂分为对话型、练习型、讲授型和混合型。S-T评课用简单的数据以较客观的方式来描述课堂,而课程评审专家、教学督导员、同领域的专业教师、学生等在线浏览用户则以文字或语音方式对教师某时间段的教学行为进行主观的打点评价。主客观评价的综合运用保证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也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主讲教师可选择文字或语音评价切片,快速定位视频知识点,精准搜索课堂讲授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整理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平台用户沟通交流。

(5)可视化网络教研

云录播平台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学习――实践――教研――评比”一体化支撑环境,支持同课同构式教研、同课异构式教研、微格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将课堂教学情况跨区域实时传送给各位教育专家,在专家引领下,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研讨,共享教研成果,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与研讨同步、教师和专家实时互动。

三、云录播平台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云录播平台以其激发视觉思维能力、提升顿悟思维水平、强化动作模仿与技能训练、再造“首次教育”等独特优势赢得了高职院校的广泛好评,也对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侧重于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往,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再到实训基地实习,这一过程理论和实践往往容易脱节,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检验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云录播平台的出现,拉近了课堂与实训基地、企业工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足不出堂”就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不再以单纯的文字描述呈现,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视频信息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起来。

云录播平台彻底颠覆了应试教育本本主义的理念,摆脱了书本的束缚,摒弃了大众化、共性化的精英教育理念,着重发展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特长,强化岗位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动作模仿能力和机械设备的操作管理水平,倡导以视频再造“首次教育”,激发学生视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通过项目剖析、案例研讨、观点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自发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体验学习带来的种种快乐。

2.教学目标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目标。然而教学目标大部分由教师来拟定,学生未能全方位参与其中,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只有参加顶岗实习之后,才能真正确定自己心中的职业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目标关联不紧密,未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也未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教学目标往往只是单纯的文字描述,内容比较宽泛、模糊、晦涩难懂,可操作性也较差。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直接影响着职业目标的确立。而云录播平台则以丰富的视频信息,真实、直观地展现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要求,让学生提前预知顶岗实习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这时,教学目标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学生心中目标”所凝聚的共同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我,衡量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自我与“心中的目标”越来越接近,越来越吻合。

3.教学环境与资源

云录播平台不仅以视频资源为主体,集教材、案例、习题、课件、图片等多种媒体于一身,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工具方法,构建了平面与立体、真实与虚拟、主观体验与定向推送相结合的资源体系,还以项目知识点为节点,以微格教学的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将需要的各类资源按照相应的分类条目归纳整理,在平台内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使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云录播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接近“首次教育”的多维学习空间,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萌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主动参与项目和模块的学习,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学习。在图书馆、自习室、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校园网覆盖的任何地方,学生都可以登录到云录播平台,点播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仿真学习环境的出现,使学生不必长时间地呆在充满负荷噪音的实训车间,就可以尝试知识的创新和实践。学生的操作失误也能真实地记录在案,便于学生及时查找,避免了学生多次在同一关键环节重复犯下相同的错误。

4.教学过程

云录播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搭建了跨区域互动课堂,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对接,实现了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的共享共建。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凝聚了专业教师群体与企业高级员工的共同智慧。专业教师从认知的角度向学生讲解每个项目、每个模块、每个任务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企业员工则从岗位技能的角度向学生现场演示具体的操作环节,解释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学生可对教学过程或某一知识点进行多次反复的定向学习,直至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岗位技能。

云录播平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将“翻转课堂”引入高职教育,实现了“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课后总结共享”,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内化上,提高了知识从传授到内化的效率。“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共建方式也为学生打开了课堂与工厂的直通车,让学生将课前关注的问题在课堂上反馈给企业专家,在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

5.教学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激发往往源自于教师的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发言权受到了限制,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的滞后性也尤为突出。而云录播平台创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构建了较为全面、完善、实时的评价体系,既包含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实验报告、标准测验等传统评价方式,还涵盖了量表评价、作品展示与分析、技能实演、打点评估、S-T智能教学分析等多种方式,强化了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云录播平台还以网络点播的形式将课堂教学视频展现给评审专家,彻底改变了教学督导、听课、评课的途径,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评价同步进行、跨区域专家在线共同探讨。教学视频的在线观看率和点播数据不仅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突出了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还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在登录云录播平台后,以打点评估的方式对教师某一时段内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教学督导、学生、评审专家全方位地参与,多渠道地沟通,促进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评价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云录播平台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只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角。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兴科技,教育工作者应时刻警醒着,将技术的利器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满足教学服务与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建翔,陈建淼.“镜像教育”:一个教育新主题的开始[J].教育科学,2011(10):25-28.

篇7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高职教学 教学案例分析

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到现在急需专业过硬的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操作类人才的重要院校,重视高职教育教学的研究对保障社会人才培养和输出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高职院校蓬勃发展,但从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重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必要。

一、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高职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高职教育教学现状的研究对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重要作用。

1.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国内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精英教育为主,因此在高等院校教育方面投入较大。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度一直不高。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国内教育理念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科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国内社会对技术操作类人才表现出明显的供不应求,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近几年,高职教育在规范、师资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2.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高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模式为主,其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3.新课程标准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更好地落实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专门出台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高职教学中重视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面对高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重视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做概述。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所谓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些教学问题,通过教师有效的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找到学习的知识点。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教学过程是依靠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探究等活动实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综合了活动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而且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探究式教学模式最早是由国外教育学理论家提出的,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备受世界关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被列为重点教学内容。

2.探究式教学的难点。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从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来看,其教学难点在如何做好教学引导和把控。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活动做出有效引导,同时要减少对教学活动的干预,最终保障教学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把控的难点除了教学内容、方向外,对学生的个体把控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一方面在一个班级内部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另一方面学生个性差异化较大,如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是教师教学控制的难点。可以说探究式教学是一门较高的教学艺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探究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和把控能力。

3.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和总结是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促进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学反思和总结又常常是教师常忽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高职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如果能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反思、总结则对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是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反思,总结规律,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二是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积累经验,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在反复推敲中,不断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和思路。实践证明,通过反复思者和总结,学生是可以找到更多好的问题解决办法的。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对保障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有重要意义。现以一次高职院校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成功案例为例,希望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对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帮助。

案例:“彩票对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相信有不少同学也有购买过彩票,甚至还相信有一些同学期盼着有一天能中一个大奖一劳永逸。老师曾经也有这样的想法,但直到有一天老师学习了概率之后,就不再有这样的想法了。同学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是一位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活动开始前,为学生设计的一个情景开场白。该教学开场白简单明了,而且涉及的话题是学生熟悉的,同时该开场白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充满期待。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继续讲:“看到同学们这么感兴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彩票中奖发生的概率,好不好?”“由于市场上的彩票种类较多,老师就专门选择了一支有代表性的彩票给大家。请大家看多媒体课件。”紧接着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该课件通过活泼的动画画面展示了先从01―36的一组号码数中抽出6个基本号码,再从剩下的30个号码中抽一个特别号码,用抽出的7个号码组成一注的彩票抽奖过程。学生看到课件动画中滑稽的抽奖过程哈哈大笑。这个时候教师提问:“假设老师现在花2块钱买了一注:02 33 14 27 30 09 06,同学们帮我计算一下中奖的概率吧?”这个教师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好的探究式教学情境提问。学生在教师提问后,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些学生对该问题表现得比较畏难,而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在纸上画画写写。大概五分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探究。组成小组后,一些思维比较快的学生就在小组内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为其他同学解释其中原因。分小组讨论探究的过程实现了基础素质较高的学生带动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讲解,问题和知识点得到了初步解决。大概15分钟后,教师提出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研究的最终解决思路及结果。在发言中发现有的小组思路比较清晰,还是有2个小组虽然思路清楚但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细节问题导致计算结果失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积极肯定,及时评价。再次提问:同学们已经达成一致认为该彩票的中奖概率是可以计算的,有6个小组计算的结果为1.7112×10-8。但是什么原因导致有2个小组的计算结果和其他小组不一样了?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发现与探讨。讨论中发现计算错误是一个原因之外,对概率理解偏颇是一个原因。同时在讨论中发现有一个小组思考得比较深入,提出彩票中奖是可能是一等奖,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奖,如果考虑这个因素在中奖概率方面的计算应该有不一样的结果。对于该组同学的质疑,教师给予了肯定。针对这个问题,教师点评道:“对于同学的质疑,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给了我惊喜,正是这位同学的质疑让我们离真理更进了一步。为什么其他同学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反思和总结。最后,教师总结了同学们的反思和总结结果,再次提问:“同学们,统计概率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请同学们下课后在生活中收集一些类似的生活现象,做统计概率学分析。下次课堂上,老师会给到大家足够的时间分享、学习。”

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学在解决传统教学问题方面还是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该案例呈现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情景设定和引入,提问,学生探究,讨论,反思总结,延伸。通过将探究式教学过程划分,教师对教学的引导和把控就有了方向,无论学生的思维怎样发散都不会偏离教学主题。该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将所有学生都调动起来,以优带差解决了学生个性差异问题。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调节课堂氛围也非常有帮助。该案例重视了教学总结和反思,还对教学内容作了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职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加强了学生思考能力、质疑、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模式将在未来的高职教学活动中被广泛使用,重视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探究式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广大高职教师的努力下,高职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有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职业行动能力;教学模式改革;放弃式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044-04

一、现有教学模式分析

《网络信息采集与利用》是出版与发行专业网络编辑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网络编辑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通过讲述网络编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学习网络信息筛选、采集、编辑、原创与整合等专业技能,使学生熟悉网络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全面了解网络编辑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具备网络编辑的基本业务素质,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从而树立浓厚的网络编辑职业意识,为全面提高网络编辑技能、进一步成为出版业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这门课是网络编辑专业学生掌握网编工作的一个基础入门课。

该课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将课程设计分为多个能力训练项目,每个能力训练项目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能力训练任务,旨在通过各个训练项目和任务使学生达到预计的各种能力。

(一)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以理论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有不少优点,例如比起枯燥的理论教授,学生对项目更感兴趣,可以通过策划设计好的项目来刺激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另外以能力为目标使得教学更具指向性和层次性,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就实际的教学实践和效果看,这种模式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知识点杂而多,学生难以把众多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在现有教学模式下,教师依旧占有主导、主要地位,有责任感的教师普遍认为,作为这门课的主讲教师有义务将最全面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课程大体上分为一些项目或者任务,但并没有要求一定要是任务驱动的,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会自然地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更多更好地去掌握这门课的知识上来,于是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往往知道利用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增强授课的效果。但实际效果是,虽然学生整体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但却很难把众多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系统。从课程结束后的实训来看,很多学生反映很多知识点学过,单独提出来也明白,但是放在一个具体真实的实际工作项目中,却根本想不到,也不能做到灵活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第二,对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能力目标,缺乏科学准确的验证方法。如何体现能力实现,上表中并没有设计。因此在现有教学模式下,课程主要围绕着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展开,很难有时间、有机会让教师去准确验证每个学生的各项能力究竟是否提升、提升多少。

第三,素质目标的设计是现有教学模式设计中缺陷最多的一个部分。提出素质目标的初衷是好的,因为高职教育培育的人才不是单独的技能人才,除了较强的专业技能,其他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生存的本领、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自信心、成功欲、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等,都应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有所提高。但在此处,提出的所谓的“素质目标”的核心要义并未准确地界定清晰,“素质”这个词包含的意义很广,能力是否也算一种素质呢?如何区分“能力”和“素质”,即如何区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严格来讲都是存在争议的。另外在培养专业能力和其他“素质”的时候比重应如何划分,关系究竟怎样等等,很多问题都没有界定或者解释清楚,所以简单区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欠缺严谨论证,外延和内涵的边界模糊,在具体设计与执行中势必难以起到很好的目标达成的效果。

(二)现有教学模式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分析

第一,现有教学模式已经固化,亟需创新。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讲授式教学,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中心,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示范、展示、演示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模仿学习来达到教育目的,这种模式下教出的学生学习具有被动性,学生感觉枯燥无聊、思想不易集中、无积极性,即使死记硬背也可以达到目的;第二阶段为探索式教学,教师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设计一些任务,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达到加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比纯讲授式教学效果有很大提升,但培养出的学生独立性、职业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第三阶段是放弃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或者虚拟项目,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完成,教师只是起到监督、指导、提点、控制全局的作用,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独立性强、动手能力强,学生完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滋味也有助于学生积极接受新的任务,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上述的教学模式基本属于第二阶段或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探索的范畴,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需要,因此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借鉴放弃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第二,多数教师仍持传统教育观念,理念上未能实现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型。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知识、能力甚至是万能的化身,他们需要把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那些无知的学生,这种模式下的教育观念就是灌输式教育的观念,它片面夸大了教师的力量,却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主观能动性强的、个性强的个体,这种教育下学生收获最多的仅是知识,而不是实际能力。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知识可以用各种手段获取,而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能力才是劳动者增强竞争力、获得成功的关键。

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则认为,教师的角色必须进行转变,应从执教者变为学习陪同者以及学习辅助者。教师应认清并且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构思学习的途径,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另外,要求教师能够因人施教,良好控制每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关键时刻进行适度的点拨。这些都需要教师有相当高的、全面的素质,而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教师完全放弃自己的主动地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们还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学习力度,不断完善自我、总结经验,要怀有极大的教育热情和耐心,大力提高本身的职业素养。

第三,教学目标指向性不明。高职教育究竟要培育学生最终具备什么能力,“能力”、“知识”与“素质”三个目标是什么比重,没有明确的说明,直接导致不能抓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如果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来看,教学目标是明确指向“行动能力”的,即在利用项目驱动等方式获得行动能力的过程中,由学生主动获得了知识,并不断练就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也获得了其他素质能力。

二、将“职业行动能力”引入课程设计

(一)职业行动能力概述

知识的特点即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实际是非常有限的。况且学生掌握显性的知识并不能代表同样掌握了行动的能力。即使在课堂上模拟工作的环境,但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中面临的每一个具体工作也同样具备陌生的环境、可能不熟悉的同事、不同的管理者的做法、熟悉的任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等等。因此,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很难及时传授工作过程中真正需要的知识,教师虽然期待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但是效果难以保证。因此,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亟需被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所取代。

为此,德国职业教育通过设计出适合不同阶段教育目的的学习领域(即专业课题),以行动导向的授课方式,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目的。按照教学计划,教学的重点不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需要。

职业行动能力被分为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专业能力即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选择高职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专业能力,以便毕业后直接可以进入企业一线工作。

关键能力则是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主要又分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在我国传统观念中,谈到职业能力,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专业能力,有的甚至简单认为就是专业能力。事实上,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三个方面,也是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三个维度,而且方法能力远比专业能力重要,因为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没有专业之分,是一种“巧”能力和“通适”能力。学生的方法能力不可能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只能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获得,并通过任务的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来评价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要求教师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的学习。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采用的是六步学习法,即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对执行过程进行检查、结果评定。其中在“做出决策”和“结果评定”时,教师才是参与者,其他时候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和监控着,帮助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二)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网络信息采集与利用》课程设计

这门课经过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设计改造后,把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部融入到一个真实的项目中来,通过这门课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网编日常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而且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团队合作、自我评价、报告展示等多种模式的工作环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这门课促使学生具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并能独立地想办法去实现,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不懂的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也可以自己主动去查找资料、去学习,积极与教师或自己的团队小组探讨各种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方法能力;而顺利地与团队合作,不懈地去改进,努力去做好网络编辑的本职工作,使学生具有了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三)关于深化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1.树立以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指导思想,将职业行动能力引入整个高职教育全过程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不只是简单地对某个课程的要求,它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

第一,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就要积极去进行社会调查和论证,根据社会的发展实际情况和用人的能力需要来设置专业,我们现有的专业设置比较老旧,变化少,没能做到每年都去科学调查、分析、研究,所以每个专业的更新程度不同,不确定因素大。

第二,人才培养方案应由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或至少应该是学校参考其他企业意见制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以及每个专业需要的职业能力素质。目前院校多是根据对业界的了解由学校单方面制定的,所以职业行动能力导向性不强。

第三,专业方向设计、课程设计、培养计划等多是由资质深的教师例如系部教学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决定的,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提倡成立教学团队,共同努力完成上述任务,教师间互相了解个性特点、了解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把学生的职业教育看成一个整体的过程,而不是各自上好自己的课就行,要树立共同的以职业能力行动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团结合作,明确各个教师在学生的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每个教师最大的优势和特点。例如,在进行职业能力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每次都要接受不同的项目和任务,但是从整体看,难免在某些知识点或者具体的任务上有重复或重叠,正确的做法不是去掉重复内容,因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就是建立在一定的重复记忆或者重复操作上,熟能生巧,如果建立了教学团队机制,一方面每个教师在具体课程设计上可以尽量避免重复的知识点或任务,另一方面遇到重复的情况时也可以掌握自己在这个知识点或任务上教育和指导的度,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真正的作用。

第四,可以加强柔性制度的建设。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目前的高职教育更多的是依靠硬性制度来保障的,这一点值得肯定,我们要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让各种教学行为可以有章可循,但是一项尝试或具体做法能够上升到制度阶段,是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反复论证的,单独靠硬性制度建设来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可以利用教学团队机制加强柔性制度的建设,例如形成共同的教育观念,树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培养定期研讨的习惯,积极进行团队科研等等。以柔性制度来加强专业交流和建设,挖掘各方潜力,从而提高教师和整体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性。

第五,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要求以职业行动能力的获得为方向,在专业设置好后,就应该分析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什么职业行动能力,然后按照这些能力设置所必须的课程,最好每个课程就是对应一个能力的获取,任课教师在具体设计课程的时候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引进具体项目或任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内实训基地等资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教育,将职业行动能力引入整个高职教育全过程。

当然,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已趋于稳定,要想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革命式的改革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单门课程开始做改革尝试,或者从专业开始进行改革尝试,以点带面,由课程扩大到专业,再到院系,再到整个学校,再到整个高等职业教育,在经验积累过程中逐渐变革,并且不是简单照抄照搬,而要找到真正实用的、适合的新的教育模式。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改革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已有一定的成果。但现有的教学模式基本还是先进行课堂讲授式的理论学习,再进入企业或者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或实践,笔者认为如果能把校企合作或实训的关口前移,更有利于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校企合作或实训不应该只是在理论课之后,在课程教学的开始阶段、过程之中和完成之后,都可以深度参与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国的国情决定着在德国很成功的“双元制”很难在中国实现,中国的企业参与教育的程度低、热情不够跟我国的国情、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价值观等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不能强求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发挥主要作用,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对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这样也有利于把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模式改革联系起来,最终实现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但具备专业能力,也具备较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篇9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焦作师专旅游英语专业始终秉承上述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优势,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实验、实训、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构建了本专业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目标

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旅游、酒店服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导游业务和酒店实务操作职业技能,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和酒店工作,成为面向旅游和酒店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时具备三项证书,学生应取得的职业证书如表1。

二、实践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强调针对性,又要注重适应性,以增强职业能力和开拓、迁移能力。不拘泥于学科门类和学科体系,做到基础理论少而精,专业知识宽而新,加强实践、突出技能,做到以下几点:

1.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课内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环节的比重。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三年期间的实践教学学时占旅游英语专业总学时的50%,如表2。

2.实践教学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式。

第一课堂:包括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并在校内进行的实验实训、课程论文、综合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

第二课堂: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社团活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各种竞赛等。

第三课堂:主要是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专业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假期实践和兼职、毕业实习等。

旅游英语专业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如社会实践、各类竞赛获奖、在报刊上公开等设置创新学分;对获得专业或其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设置技能学分;对学生自主参与提高素质的各种活动(包括各类讲座、报告会、上机等)可以按时间计算设置素质学分。这3种学分均作为第二课堂的选修学分,而且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的部分选修学分,从而有机地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式。

该模式中自主学习体系尤为突出。根据外语学习、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现状,在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建立并实施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自主学习体系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档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指导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办法;成功地把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上升到了教学层次,使之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3.加大综合技能实训的力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专业课程的集中模拟或仿真实训。通过增加实验教学时数,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仿真等现代化手段,对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采取集中模拟或仿真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旅游实务实训、酒店实务实训、办公软件应用实训及办公室管理实训等。

(2)生产性实训。全体学生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3)专业认知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专业认知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对本专业的相关行业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共计28周。学生到各旅游单位及各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开展毕业设计,如表3。

三、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涉及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场地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依托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学力量和资源,即聘请一批相关企业人员和校内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以咨询顾问的角色对企业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并提炼出最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训,安排校外实习,开拓就业市场。经过几年探索,旅游英语专业已建设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这支教学队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实务运作环境、并且是乐于教书育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旅游英语专业历来重视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先后投资近三百万元建造语音实验室6间,导游模拟实验室一间,餐饮实训室一间。语言实验室装有供专业实训用的最新软件,如“蓝鸽LBD2002型语音教学系统”,“北京东方正龙DL700i语音教学播放系统”,“卓越2002型语音教学系统”等。目前,旅游英语专业实验、实训室,不仅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之需要,而且能满足其他专业及社会培训、考试之需要。

3.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旅游英语专业先后与郑州、珠三角中扶基地、北京全聚德、天坛饭店等一些大酒店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时间长达近一年。

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培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不仅能培养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能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实践教学管理

本专业根据实训的内容体系,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做到了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后期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

旅游英语专业在教务处制定的考核总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构建了知识和能力兼顾,突出职业能力考核的学生实践教学学习评价模式。

1.以“双证书”制度考核为契机,构建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调整实训课程,力图使每一门实训课程都针对某种重要技能进行训练,并通过技能模块的实训,将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有效地融合,学生就可以参加“全国导游员”“地方导游员”等执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教多证”的多元化课程教学目标。

2.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考核内容多元化:强化过程考核,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技能考核的内容包括沿途导游、路讲训练、现场翻译、景区讲解、导游词讲解、导游带团、宾馆介绍、宾馆接待服务、豫菜与豫酒茶及豫剧的介绍、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运用、餐饮服务情景对话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可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掌握情况,把考核当作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有限手段,彻底改变一考定胜负的知识性考核方式。

(2)考核方式多元化:多元化考核方式可采用:课堂观察、英语口试、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问卷调查、项目设计、自评与互评、团队活动、期中和期末测验、能力证书测试等。

3.构建企业本位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其职业能力的评价网全是在企业进行。根据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在学生参加真实的与课程有关的劳动岗位后,由学校及培养企业负责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具相关的能力评价证书。在实习与培训后由企业实训教师或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试,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的动态评价。

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00-02

一、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教育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模式。高职教育立足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的为培养技术技能专业人才的一种共赢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和设备的结合、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落实工学结合的重要场所,研究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工学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诸多特点,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二、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特点

1.实训环境多样化。由于各种高端制造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引进,对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主要环境,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在校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有自己的实训实验室,实训室的教学设备主要是模拟实训,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练实训,这种实训方式的优点是实训成本少,能在一定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岗位,学生的实习时间也比较充裕。在企业,实训基地会营造企业的现场氛围,尤其是一些先进的操作技术实训,只有在先进的设备上才能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实训内容专业化。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这里的适应性是指人才对于社会和企业的适应性。学校和企业在进行合作的同时,一般会共同参与,根据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另外,企业和学校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一般会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这种模式下开展教学,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更为一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实训目标定向化。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共同的目标,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由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为了完成共同的培养目标,往往会进行功能的对接,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的目标都是为了使学生能胜任企业要求,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实训的方向有定向化的特点。

三、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功能

1.有利于促进企业和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整合。这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整合、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信息资源的整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来校授课;在校外实训基地,派遣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同时,学校有着先进的理论资源和培训条件,以社会培训的形式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企业通过培训和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①人力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是指在实训教学中,企业的专业人才和高职院校的师资资源之间的整合。在企业中,技术引领企业的发展,企业中招纳了很多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高职院校中,教师资源往往来源于普通教育的师范类教师,他们的专业技术理论性强,而在实践能力方面,相较于企业能手则为较弱。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企业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这样的实训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高职院校大力引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高职院校逐步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兼职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共同促进校企合作交流、建设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专任教师通过在校外企业的实训基地锻炼,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双师”水平。②物质资源的整合。物质资源的整合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实训环境与专业实训设备物质资源的整合。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实训的内容和设备有了新的要求,学校的实训环境往往难以提供先进的物质资源,建立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物质资源的整合,相互促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更有利于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企业的实训环境下,学生可以接触到不断更新的专业实训设备,锻炼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毕业后,能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③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实训项目的信息资源的整合。项目化教学是以教学项目设计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教学,其项目通常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提炼出来的,形成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构建教学内容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思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训基地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企业和学校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企业有生产性的实训项目,而这些实训项目的信息资源会成为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资源。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项目化教学,可以了解掌握多种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企业和学校学习互动,实现校企学生“三赢”。在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立足。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和学校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理念的提升,在学习上进行互动。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精神和实训氛围,不断地改善自己。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学习来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和实际需求,有利于教育理念创新,适时调整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企业在与学校交流合作中,也会学到相应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企业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无疑为企业和学校的学习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首先,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企业生产的主力军,学校专家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创新企业发展思路,这是“企业赢”。其次,学校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信息,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教学模式创新丰富了高职教学内容,这是“学校赢”。第三,学生们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学的过程中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理论,得到了技术,丰富了自己,认识到不足,丰富了脑袋,这是“学生赢”。

3.有利于实践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校企合作框架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的社会人才。因为,企业真实的实训环境会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实践基础,企业先进的实训设备符合企业本身的发展,学生在学校里可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并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掌握基本的操作,到了企业,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在企业先进的实训场所进行知识的应用,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4.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在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更加要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共建实训基地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类似生产环境中的许多难题,他们通过克服困难,养成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在实训基地学习,学生也充当半个职业人的角色,能够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在实训教学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多样化的个性特征和自身特长;与其他同学开展团体实训,进一步提高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天津职业大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

天津职业大学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印刷工程系先后和天津长荣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今晚报印刷厂、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天津市华明印刷有限公司、中荣印刷(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海顺印业包装有限公司、天津市银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办行科贸有限公司、天津隽思印刷有限公司、天津市祥彩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天津市金威广告传播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汇源印刷有限公司、天津津鑫印刷制版有限公司、天津新特印刷有限公司、北京京华虎彩印刷有限公司、天津艺虹印刷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深蓝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深远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恒彩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好彩数码印刷有限公司、林德科印刷(天津)实业有限公司、天津中铁物资印业有限公司、天津赛闻工业有限公司、天津北方报业印务股份有限公司26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为实现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学校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专业技术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实现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科学有机地实行“产销”连接,和谐共赢的多方位多层次促进就业、促进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提高的成功举措,因此,我们要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机制不断深化完善,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跨越式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2]谢开勇,赵邦友,张礼达,王晓章.论高校产学研及其运行机制[J].科学研究,2002,(8).

[3]刘晓明,徐旭水,潘海远.“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资源整合机制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

[4]甄久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5]唐国盘,李新正等.高职高专教育校企合作三赢模式初探[J].科技资讯,2011,(33).

[6]彭明生.用“五元一体”的德育模式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J].咸宁学院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