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3-13 18:0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也有自己的教学特色,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能型,实用型的技术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检验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高含量的专业技术呢?毋庸置疑,技能大赛就是最好的平台。最近几年,技能大赛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政府、学校、企业等对技能大赛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技能大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简单地说,技能大赛可以检测高职教育的效果,能将高职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从深度上说,技能大赛可以对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师资力量等进行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高职教育的改革
(一)技能大赛引导高职教育改革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开展的技能大赛,大多数都与实际接近,与企业相关,与生产岗位贴切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目的在于突出高职教育的技术化、技能化,是完全符合现代教育新标准的。在技能大赛中,除了要参加技术竞技的学生外,还会请到一些行业专家、企业人才等,这些专家将直接参与技能比赛,全程观察比赛,并专业化地对比赛做出评选,使整个比赛过程,包括比赛内容、比赛方式、比赛实际操作环节都更加规范。另外,竞赛所选用的试题和项目都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又与社会实际需求贴切,既能完全体现高职教育中的高端技术,还能使选手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更加真实,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高职教育重新规划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二)拉动高职教育的进程
技能大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拉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开展技能大赛时,各大高职院校都积极主动地联系企业,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和“就业”衔接在一起,从而实现高职技能教学与岗位就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二、对教师自身的强化作用
(一)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观念
在实际的比赛中,所涉及的比赛项目和比赛内容,都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比较贴近,并且还能更加方便地衡量某些岗位的人才需求量,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树立职业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研讨、阅读赛组委的文件,观察、学习比赛项目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经过邀请企业管理者,企业专家来指导比赛后,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导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以及当前学生实际掌握的技能程度等,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的问题,使高职教育更加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在高职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中,教师是领导者,是比赛项目规划,比赛规则制定的直接参与者,在实际比赛过程中,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行业人才进行交流沟通后,能更加讲解企业生产运转的情况,比如,机器加工,维修类的比赛,教师就可以通过专家更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帮助教师开展专业化的素质提升,检验教师固有的教学水平,弥补教师教学的缺陷,让教师的自身内涵持续提升,让教师更加深度地认识行业,从而让教师从纯粹的教学者和指导者变成行业内的专家。
三、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素质提升
(一)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素养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通过赛前、赛中、赛后等环节获得不同的职业素养指导;在日常技能训练中,学生也会自主关注相关企业发展的动态,并且制定一系列针对该企业发展的学习计划,同时,在比赛中,学生自身的创新思想和专业技术,通过碰撞和融合,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的技能操作中,因比赛规则和好胜心的原因,学生的思维严谨度和学习动力都能有所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冷静处理突发事件,比赛结束时,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学会总结和积累,从而形成终身职业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技能比赛中,具有创新意识的项目总能获得高分,为了能够在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挖掘新方法、新技术,进而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磨砺,再加上赛后评委的专业化点评,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有很大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教师,都能从技能大赛中获得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可以得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另外,高职院校的学校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技能大赛的渠道,了解更多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人才培养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发展 政府主导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具体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数量、办学规模迅猛增长,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办学理念日益清晰,合作办学日俱特色,职教集团建设成果显著等等。但透过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对考生、家长的吸引力逐渐降低,高职院校的考生报考率、报到率逐渐降低,录取分数线也在逐年降低,生源素质也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必然会影响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因而,针对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宏观管理,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政府制定政策法规,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其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断清晰,形成了新时期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优势。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高职教育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虽也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但还缺少宏观层面的法律约束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性政策。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然而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多数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有不少企业是碍于情面不得不如此,也有的企业仅仅是考虑到能有机会到高职院校招聘人才才与学校合作,致使校企合作只有广度,没有深度。欲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就要保证相关政策法规的可行性和执行力,因而,加快完善发展政策与优化环境,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和迫切要求。政府应当根据我国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可操作的、具体的制度保障,使高职院校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大力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当地经济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利用各种场合、手段大力宣传高等职业教育,提高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学术、轻技艺,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认识误区,营造适宜其发展的社会环境,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各高等职业院校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全方位宣传自己,扩大影响。
(二)积极创造条件,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并最终建立包括本科以上层次的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办学层次
尽管社会对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更多一些,但也需要一定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而适度发展一定的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事实上,作为高等教育两大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不是完全分隔不可逾越的,两者只是教育类型的差别,而并无层次上的差别,应平行发展,而不是相互替代,并且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的。一方面,就整体而言,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和设计能力的人才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才各有特长,是两种类型的人才,没有高低的区别。另一方面,建立包括本科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也可以纠正人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有利于缓减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为考生架起进入高等学校的另一座桥梁。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绝大部分为专科层次,缺少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这一现象是造成高职院校报考率、报到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满足对高技能人才及更高层次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有必要提高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但有中等层次、专科层次,又有本科层次,将来根据需要逐步向研究生层次延伸,使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更趋完善、合理。建立“专业学士”学位制度,与“专业硕士”学位贯通,既是学生发展的诉求,更是经济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此方面,世界上一些已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循。在它们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学制日益多样化,并有向高级阶段延伸的趋势。这样,就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升学与就业的需要,适应了经济发展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要,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例如,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其职业教育就有比较完备的体系,其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从其结构来看,韩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既有两年制的专科层次,又有四年制的本科层次,更有职业性的研究生教育。因此,要想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采取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办法。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班级管理 班团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12――01
1 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班团活动的重要性
从小学到中学,传统的班集体活动过分强调班主任的绝对权威,活动形式单一,活动过程枯燥,甚至有的班主任对于班团活动的教育阵地的重要性未予正确认识,组织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活动可以创设民主、和谐、竞争、进取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
(1)班级活动是联系学生与班集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它能促进班集体的成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感到集体力量。班级活动能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发挥特长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此项集体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这不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班级活动真正活起来,方能使学生真正的受到教育,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班级活动是班级实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
(2)班级活动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提供了实践的条件和生活经验的基础。班级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密切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复杂关系,并在实践活动中履行所掌握的品德规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把学生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广泛的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和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按兴趣、爱好、特长组织在一起,共同促进,使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人,有的班级活动需要由他们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即便是以班主任为主组织、领导的班级活动,同样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设计、管理,这些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有积极的作用。班级活动还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使他们在交往中培养起健康的、丰富的感情,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中,正确的、合理的东西得到肯定、弘扬,错误的、不良的东西则为大家所不齿。这样,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就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所以说班级活动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
2 班团活动的组织应该结合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有计划进行
作为青年学生,高职学生与其他同龄的在校大学生一样生理基本发育成熟,但心理发育却尚未成熟,人格特性的可塑性较强,心理冲突表现明显,有许多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如世界观和理想的缺失、意志力和耐受挫折力缺乏、内心依赖感和孤独感强、嫉妒心和虚荣心严重、自负与自卑两极倾向严重、价值观和成才观偏离、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协调等。但由于传统偏见、高职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及青春期人格发展的局限,致使高职学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特点:自卑感较强、感情较为脆弱;对高职本身以及相关专业认知不够明确,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较高,另外也有身处异地的孤独和寂寞以及与同学沟通上的差异。因此,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具有针对性的班团活动。 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在第一年班团活动主要围绕加强了解高职内涵、培养目标以及对社会对高职的需求标准,增加爱我认同感。同时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增进健康班风班貌的形成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并且组织同学对当地经济、政治形势的认识,与将来就业相结合;第二年班团活动主要结合专业考证,激发学生对未来就业及生活的进一步思考;第三年班团活动主要结合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及就业择业进行引导和组织,效果良好。
3 班主任在班团活动中的地位应该摆正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班级活动成败的关键。一位教育学家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退回到舞台背后,不再成为高高在上的施教者。要使班级活动的教育收到切实的效果,必须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在意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受教育。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实现他们自主活动、自我塑造、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心理愿望,让他们从活动中认识自我,领悟道理,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比如在进行入学教育的环节,其中有主题为感恩父母的一封信,在布置过程中,就要求学生改变以往思路,可以多利用各种形式的资料和资源进行分析,效果不错。
当然,在班团活动组织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说班主任就可以甩手不管,班主任应起到抛砖引玉、旁敲侧击的作用,能够做到有针对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班团活动中,尤其注意培养班干部的能力,增加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 班团活动应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良好的班级环境是学生迅速成熟的重要因素。开展活动内容科学,形式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是班主任对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和个别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能力,在活动中寻找快乐,获得知识和成就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篇4
2000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虽然有这样的要求,但是如果不明晰高职英语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都将大打折扣。本文就英语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做一概要的阐述。
一、奠定英语基础,成就非专业能力
从当前高职生就业市场调查来看,无论哪个行业的人才招聘条件,除了要求有熟练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有会使用电脑操作和外语交流等非专业能力。众所周知,普通话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和驾驶证已成为新时期的“通行证”,是人才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
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入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越来越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对有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职业岗位也越来越广泛。为市场需求输送就业人才的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运用这种语言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利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和基本的涉外交际活动;能阅读和翻译有关的英文资料,看懂工作仪器、设备、装置上的英文资料和说明,能草拟和处理一般的英文函电等,从而较熟练地以英语为工具开展本专业领域的各项业务活动。
在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上,挑剔的招聘单位往往更看重这些非专业能力的掌握情况,对拥有英语等级证书的求职者倍加青睐。一纸英语等级证书也让许多高职毕业生们信心大增。
二、适应专业要求,发展职业技能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能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专业问题的能力,是高职生就业必备的关键能力。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设立了两年制的英语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情况和专业要求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教材的使用也做了选择。在教学第一年,使用与初高中程度相当的教材,弥补学生基础知识不足和技能掌握不熟练的问题,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能力训练作准备。教学第二年,分专业选择教材,加强英语学习和就业的联系。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教学标准,提高学生解决专业领域英语应用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实现高职英语与专业的衔接,提高了学生在专业领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就业率。
三、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就业素质
成功的就业者在工作中表现出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能让人钦佩,如果能加上良好的个人素质则会让工作上的成功更加持久。高职人才作为技术性人才,往往是现场工作群体的参与者、组织者或管理者。他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表达力和良好的心态、充分的自信心等非技术性职业素质,在就业成功与否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在转岗、轮岗、再就业的劳动变化环节中,这将会是成功就业的“关键能力”。
高职英语可以通过对课程设计,营造出一种开放、活泼的教学气氛和活动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课堂教学设置上,以人为本,坚持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启迪学生智慧,加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职业适应能力,树立人格魅力。在教材选择上既与专业相衔接,又考虑紧跟时代、社会和科学进步的需要,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手段,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独当一面的岗位工作能力搭建舞台。
四、掌握语言工具,提升就业机会
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活动国际化,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信息的收发和接收都在提速。各国政府、各种产业为了技术竞争的需要,必须精通这些技术的语言载体――英语。在许多国家,人们掌握使用英语就像拥有汽车驾照一样平常。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各行业、领域、人才都试图将自己的发展未来与国际接轨。对于我们而言,学会了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
篇5
摘 要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内容,在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要重视素质教育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职体育 作用
一、当前高职教育的模式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两种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让体育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分析一下两种教育模式所具有的特征和利弊。应试教育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它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残缺,其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教育投资,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这种教育模式是短期的,不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是从人本主义教育观和人自身需要的角度,实现理想人格的教育。其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学习和生活,其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其教育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培养高素质人才及所具有的基本心理品质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行为是长期的,是完整、系统地培养现代人才,使之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二、分析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改的深入高职体育教学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没有完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如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均还未能有大的突破,从教学观念上看仍是传统教学模式。高职体育课虽然是高校教学计划的必修课,但仍不同于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受到学生和有关人员的重视,随着年级的升高,体育课的比例逐年削减。一些学生由于缺乏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意识,不能有效地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缺少自我锻炼的能力和方法。因而,学生年级越高体育课学习和锻炼机会越少,形成体质下降趋势。在课上学生虽有较大选课灵活性,但在教学中仍延用传统教法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仍处于对知识与技能掌握上,而缺乏对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锻炼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仍处于极其封闭状态中,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仍处于围绕着考核内容、标准进行练习应付考试,严重地束缚着学生,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必然影响高职体育教学效果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二)高职体育教学目的与任务
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为基本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坚持经常性自我锻炼,以达到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及美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打下基础。这一教育任务,反映了高职体育教学的方向和作用,这也就决定了高职体育教学要以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因此,必须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改革,才能完成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之把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与科学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以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三、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素质教育不相应
传统体育教学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其教学主要任务是以掌握技术与技能为主,忽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掌握技能与发展身体素质被分组成相对独立的各个运动项目上,使体育教学很难达到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妨碍高职体育目的的实现。
传统体育教学内容除过多地偏向于竞技体育项目以外,教材内容也过于陈旧和老化,缺少新兴的体育教材内容及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主动性、趣味性、刺激性很强的体育项目,这就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同时也忽视选择与学生专业相适应的教材内容和运动项目,不能进一步对他们的智力和才能进行开发。
(二)组织教法与素质教育相脱离
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的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主要是教学过程过于技术化,组织形式过于集中一体化,从而限制了高职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体表现:在制定教学任务和提出教学要求上过分地苛求学生对动作技术掌握的准确性,教师把学生对技术的学习与动作的掌握作为教学目的与任务,并把它作为教学手段;在组织教学形式上,教师过分地强调教学的统一性和有序性。在这一系列要求中,都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使教学活动缺乏应有的活力,课堂学习气氛十分呆板,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发展素质、提高能力等方面不能得到发挥,使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严重脱离,这势必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与质量。
总之,高职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内容是全面的,行为是长期的,是完整、系统地培养现代人才,并使其具有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应结合现代学生个性特征、培养目标和竞技体育教育目的加以改革,使之适应培养现代化综合人才素质需要。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学;作用
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制的《现代教育技术》一书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界定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与‘学’全过程与实现教学资源开发,推进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进行了充分阐述,指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个性化、智能化、创新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特征。当前,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高职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尤其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显得急为迫切。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中的运用,有利于突破单一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构建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我国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一种“你听我讲”式的讲授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属于典型的赫尔巴特“四段论”教学。在“教师讲-学生记-强化训练-理解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在网络时代教育技术现代化背景下,有利于真正实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游戏式、任务式、项目式、互动式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高职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玩中学、在乐中做”,在流畅的感官体验中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建构。
(二)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更有效的实现对传统的教育内容进行拓展,实现教育资源的海量化,扩大教育资源信息量与覆盖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的搭建,推进传统教学的个性化改进和内涵式发展,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紧凑,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能动性,扩大学生认知视野,更加符合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需要与审美需求。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克服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性,实现高职教学的实践拓展,将虚拟现实、网络技术等手段与传统实验室相结合,实现更加形象、直观的实验环境,有助于增强实践实训效果,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尤其是可以利用新一代网络媒体,将高职的日常课堂教育由课内向学生课外生活进行拓展。
(三)有利于优化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平台。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由注重短期效果的“目标型评价”向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养成的“形成性评价”转变。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了新的平台,尤其在职业技能评价方面,有利于对职业技能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情况。教师可以以现代化的教育平台为工具,构建起学生评价的数据库,将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理论与实践学习成果、学习状态、职业需求、个人爱好、心理特征等方面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分析,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使教育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四)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是主要方式,教师是典型的“说教者”,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进行深刻的转变。一方面,促进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得教育方式更加直观、便捷,能够使教师将教学重点由“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活动的组织,并根据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学生活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形成“元认知”。[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学生活动进行引导和辅助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中来。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背景下,有助于教师由学生的“训导者”、“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倾听者”、“服务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加开放、自由的空间,教师可有效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直线型、单向型说教,变为多向式、互动性的交流与对话。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也存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现代教育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关系“本末倒置”,往往是为了出公开课、示范课,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增光添彩。过于强调课堂氛围的创设,而忽视学生、忽视课程标准、忽视教材,使得一些课堂教学氛围有余,而实用性不足。二是过于注重演示,忽视互动。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一些教师仅是将课件作为配合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工具,而没有与游戏式、任务式、项目式、互动式等新型教学方法相结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参与功能,仅是在传统的赫尔巴特“四段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课件演示功能,忽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的过程,以及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与互动,违背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原始初衷。三是过于注重理论,忽略实践。实践性是高职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增强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职的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大多局限在课堂的理论环节,而在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中,运用的不多。缺少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开展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高职教学的对策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新型课堂的构建
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除了传统的公开课、示范课外,要增强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范围,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渗透到高职教学的每个角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积极构建慕课(MOOC)、微课等新型课堂,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学习需求、兴趣特点、人性审美的有效衔接。尤其在当前网络时代,要充分的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不是简单的教师向学生进行的信息传播,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平台,要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把握住学生群体特征,按照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认知需求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选择,构建更加个性化的课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声音、画面、视频等数字化媒体介质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视听感受,全面提高高职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
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更加多样化、全面化的教学设计,在遵循高职各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为重点,对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用,使得学生学习的探索欲、求知欲更加突出。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教师要“俯下身子”、“重心下移”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互,建立平等对话的个性化和交互性氛围,形成平等、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以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为载体,推进师生间的认知、情感的交流,深化学生在讨论、沟通过程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进行多元智能的开发。在课堂外,要加强移动互联技术的运用,共享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网络论坛等,推进教学的生活化,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适功能。[3]
篇7
1.1计算机文化素养是跟随时代需要的必备素养
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具备计算机文化素养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必须会应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现准确高效的信息检索,从而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在法律和道德的监督下合理传播并应用信息。只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才能创造性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学校应该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使用,且能高效应用计算机准确实现信息的检索任务。同时还能使用计算机实现对图像和文件的处理,并利用计算机实现资料的整理和传播。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具备高计算机素养的的人才必然是人才市场上的宠儿。目前市场上和计算机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都在不断的崛起,为不同的行业提供着转型和升级的技术保障。互联网技术也为社会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工作职位,同时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技术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高素质的计算机技能必然会帮助我们的事业更进一步,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已经是时代的基础要求了。
1.2制定以提升学生信息化为目标的教学任务
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彻底抛弃“为了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高职学校还要废除一切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关的等级考试等相关政策,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更加科学。高职学校的教学目的本来就是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更是如此。现实社会中的计算机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因此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更是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为目标,让学生能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虽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未来毕业后就业实践中对于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意识还不够了解,但是学校一定要加强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的重视,积极引导低年级的学生重视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学习,意识到计算机文化素养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并能重视对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视。同时学生们也要逐渐淡化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为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高职学校要和学生们一起努力,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学习理念,紧跟新时代背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要求,不被社会所淘汰。
1.3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自然不能按应试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而是应该作为一种跨专业学习的有力工具来进行普及。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应该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去,与不同的课程相互融合,从而帮助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更好地学习整个课程体系。同时高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和学生的人文素质、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在不同课程的授课中要注意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积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并让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运用始终贯穿在学生不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在不断的课程融合中,学习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这一强大的工具。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实现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高效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束语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判断力,达到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一、音乐教育的内涵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善于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呼唤新的教育思想,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具有愉悦性、审美性、易接受性而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中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
二、影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因素
1.忽视音乐教育是直接原因。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专业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视野受到了局限,缺乏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着力构建科学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中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课程设置体系不足。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音乐课的开设形式各有不同,有的类似于唱歌课,有的就是看电影、听音乐的欣赏课。要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修养,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各类的选修课,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3.音乐教育自身的不足。音乐教育该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价音乐教育的效果?怎样才能达到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的?师资总体上的匾乏,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分布的严重不均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机制、教学内容、教学评定等方面的不足等,是导致大学生音乐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并且严重影响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导致音乐教育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难以发挥艺术教育所特有的作用。
4.音乐教育可分为四个层次:了解基础知识―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形成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对受教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很多学校都忽略了这一问题,没有分清各个层次的不同教学要求。只有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欣赏体验音乐作品,最终使学生领悟到作品的美感和意蕴,达到审美共鸣。
5.不能因材施教。高职院校一般只开设音乐欣赏课程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强调理论性的欣赏,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至于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这主要是由于对音乐教育的教学特点认识不足所致。
三、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以音乐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最终目的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高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与高职教育是内在统一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其价值体现主要表现在:
1.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音乐实践包括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是一个开放的创造性过程,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主体投入自己的生命情感,新的形象、新的体验和新的理解就会随之而来。通过组织形式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音乐体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有效地使学生心理方面的压力得到释放。健康优美的音乐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可以给学生轻松愉快的审美享受,在美的意境中,自由、协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制力、毅力、耐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列宁说:“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音乐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例如,在《国歌》的教学中,通过对《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的介绍,以及对《国歌》音调中雄壮、庄严、气势磅礴情绪的感受,再进行学校升旗的场面、国际体育比赛中升旗的场面的联想,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历史,而且从内心体会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神圣力量,以及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2.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对音乐教育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一代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管理者和技术型、操作型、高级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实施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一种纯“工具意识”倾向,即从掌握和运用工具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功能,以这种观念去组织和实施教育,容易偏离全面素质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等,是人的发展之需要,是社会发展之需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音乐教育是因为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完美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加强素质教育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同一目标下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高校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是师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关键。音乐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丰富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作品的主题思想加深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精神,时刻感染着学生,催人奋进,激人向上。音乐教育中的合唱、合奏及歌咏比赛等,大都以集体的面貌出现,每个参加合唱、合奏的大学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训练并形成统一的节奏、和谐的声音、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共同情感的集体,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协调统一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师生集体凝聚力。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激起校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校成员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精神,获得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重视音乐教育就是充分肯定艺术教育在整个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和完善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当前高职院校要以音乐教育为载体,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推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马达,陈雅先.素质教育――面向21世纪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C].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一、高职素质教育中应用写作教学的实效性思考
1.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能够使高职素质教育朝向更加现代化、和谐的方向发展。适应高职学生“零适应期”就业实践的现实需要,必须加强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对国内一些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毕业生的调查为例,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学习的很多课程中毕业后应用写作课非常有用。针对目前一些高职学校不同程度忽略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现状,高职教育也必须贯彻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方针。高等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又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为此,在研究实践中,强调以语言逻辑、语言表达等基础教育为切入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其实质也是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终生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协调运行的途径,强调高职教育与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的一面,旨在为高职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2.培养高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有助于推进高职素质教育的就业导向作用。较高的应用写作能力有助于提高面视成功率和就业率。自主谋业对高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应用写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求职者面试时写简单的书面分析,因此应用写作的语言表现能力和语言的逻辑有效程度将成为招聘者评价应聘者的重要依据。较高的应用写作能力能够弥补高职学生学历偏低的就业劣势,为其成功就业和立业增加有利的砝码。目前拥有社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又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永远是招聘单位所抢手的。高职学生学历层次低,在大多数用人单位仍然十分看重学历的就业市场上,他们已经处于先天不足的劣势。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学生如果能拥有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将弥补其学历上的不足,同时打造出富有实力的个人求职特色,必然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对象,为成功就业和将来事业有成增添一枚颇具分量的砝码。
3.培养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可以极大促进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对形成较强职业竞争心理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高职学生从过去的被动等待接受分配向主动上门求职的“双向选择”转变。然而,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毕业生欢迎竞争又对竞争存在担忧、顾虑,表现出较低的职业竞争心理素质。通过前面对应用写作能力结构、内容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形成高职学生成熟的心理、健康的情绪以及积极的竞争心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其素质内涵和心理竞争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应用写作能力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和增强主动、进取的良好心理素质。如果是亲临招聘现场,当面对即时应用写作时,毕业生必须调动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以自信冷静的态度主动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在培养高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过程中,注重对事件的逻辑分析、资料整合与心理稳定等训练,并通过各种模拟型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磨砺在压力情境下的表达心理,对提高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增强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成熟心态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高职学生应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语言层面的技巧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尤其是语言表现和语言逻辑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而当前高职院校中在对学生做语言训练时,技巧传授学时比例过大,而教授学生如何突破当众即练即写、自我推销等的心理障碍,完成写作的第一步――敢于思考,则尚未受到充分重视,这是应用写作能力训练的一个严重误区。
2.重知识技能层面的积累培养而忽视思维结构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物质材料,思维是语言清晰表达的前提,没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语言表达能力是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的。在目前的高职写作类课堂中,更多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分析,缺少的是对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规律的传授和实际训练。
3.重视文字表现层面的实用培养而忽视理解辨析能力的深化。这体现在教师教学、批改与学生写作是两个独立进行的阶段,两者之间缺乏直接互动。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往往重在文字表现层面的实用培养,学生只是被动的理解,缺少主动性。教师的书面反馈是学生获得对自己作品评价的唯一来源,但是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和修改的部分,很少仔细理解辨析,未充分理解其内涵。这样学生就失去了通过自我纠错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以至于同样的错误在以后的文章中依然会出现。
三、高职素质教育中应用写作教学的革新尝试
1.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从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应用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全面注重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表面上远离了应用写作能力提高这一主旨,而实际上却是达到该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这种客观认识,我们通过写作课、语言课以及其他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写作常识,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实际情况、了解相关环境、体悟事实内涵。首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人格的重要性,尊重事实的可观实在,尊重人在其中的作用。其次我们在实践中注意同学生管理部门联合,在学生中开展素质养成教育,为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做整体素质方面的铺垫和呼应,同时也强化了高职学生在未来职业环境下成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上述教学实践和方法潜移默化地丰富了受教育者做人的底蕴,增加了他们为人的素养和内涵,深化了高职的素质教育。
2.积极实现激励教育,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中得到自信。高职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尚不够成熟。他们普遍高度关注自我形象,情绪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的鼓励和肯定非常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研究中一贯奉行见到学生自身的微小进步就要及时加以表扬的原则,点评中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对其不足和需努力方向则很注意点评措辞,尽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自我提高的主体情绪,形成学习心态上的良性循环,最终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带有自觉行为的自我教育而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篇10
关键词:物理教育 物理实验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37-02
高职院校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能够根据就业情况以及社会需求来及时的调整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学生在高职院校毕业之后则直接从事在社会各个岗位的第一线上。物理知识几乎在涵盖与生活中的点滴,并且渗透于所有的专业当中,因此,物理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非常的重要。
1 高职院校开展物理教育的必要性
1.1 物理教育是众多学科的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从中学开始就接触物理知识,而事实上从小孩子第一次问的“为什么”的时候,答案也一定与物理相关,而这些物理的理论概念都要以物理实验为依据,通过物理实验又可以得到新的理论与创新方法,精准的数据、严谨的定律都需要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得到。同时,物理知识也渗透到许多学科当中,对其他的自然学科以及工程技术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许多交叉学科的基础。
1.2 开展物理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需求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为此,国家和省市也经常进行一些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也正体现着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学习过程理论是基础,而面对众多的理论不去实践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对于物理教育而言,学生面对问题和故障的时候,可以亲自运用原理去解决问题,物理知识涉及面广,在电力、建筑、机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为使学生在毕业后真正的能够适应于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的第一线,开展物理教育无疑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基本需求。
1.3 物理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充实完善知识的需要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在几年的工作教学中明显感觉到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以及基础知识都不如以前,主要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生活和学习中动手能力较差,尤其在物理仪器的操作上以及物理实验的环节更为薄弱,对做出的实验结果也不能很好的分析处理,如果这样下去毕业之后是很难应付如今激烈的工作的,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应该不断的强化和补充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多进行实训的课程,使自己的各个能力都得到提高。
2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2.1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育的基本需要
物理实验是对物理理论、物理现象进行验证探索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来提高实验技能。物理教育作为如此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基本仪器的操作方法,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误差原因,使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实验的训练。正如我们所知,物理知识贯穿于我们生活始终,物理得到的规律本身便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当中,实验是科学的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真正的去了解物理的概念与规律。
2.2 物理实验是相关专业课的基石
之前说过,物理知识渗透于许多交叉学科,在许多专业课中更是有所设计,比如物理知识当中的热学知识、电磁学知识、力学知识等。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如果之前没有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就很难进行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在进行相关专业课之前开设物理实验的课程,可以提前将物理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思维中先对物理学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了实验课的基础,又可以承前启后的的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的作用也尤为重要,通过教师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的知识引入到相关的专业课当中,并得以应用。
3 物理教育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3.1 提高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常说,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那么何为“技能”?技能,是指学习者在待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而物理教育则恰恰的满足“技能”的需求,这与物理实验的目标是一致的,物理实验的目标是要学生通过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来对学过的物理知识、概念、定律、结论等加以运用、验证,是对学生技能的训练,是与高职教育相吻合的。
3.2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严谨缜密是学习一个特性,也是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对于物理教育中更是如此,稍有的一点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结论的错误,教师在物理实验当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真伪,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受益匪浅。
3.3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当中,误差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出现误差就要对它进行分析,误差分析是整个物理实验中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出现误差如何分析?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对仪器的操作、实验环节的操作都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出现问题如何解决?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物理实验中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思考的能力,思考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误差的环节,出现的误差是实验的不足还是一定存在的,出现误差后想想如何能够将误差降低到最小甚至避免误差,这些都需要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深入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形的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的环节分组是必须要做的,因为物理的实验一般都要分几个人一组,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进行比赛或者其他的一些方式,使分组而形成的团队能够共同协作,整个团队的成员合理分工、紧密的合作,在实验过程当中,即完成了实验的才操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5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德布罗意也曾经说过“想象力和直觉都是智慧本质上所固有的能力,它们在科学的创造中起过,而且经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单要有专业的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发散思维,物理教育则刚刚好,教师可以通过举出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的例子,诸如在牛顿坐在树下之前,一定也会有其他的人在树下被熟透的苹果砸到,为什么只有牛顿最后成功的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呢?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的态度,可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内在的远比掌握一门知识更为重要。
3.6 有助于突出高职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物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必不可缺的便是物理实验,学生通过对仪器设备的实践操作,会发现其实很多构建的工作原理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通过一些技能大赛,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将物理知识融入到物理实验当中去,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物理教育的特点和强大的应用性,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实验,可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在工作岗位上则能走马上任。
3.7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光是使用了岗位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只满足于现在没有创新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可以通过物理教育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学习动脑筋,将基础的物理理论知识得到提高,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来探索出更多的物理实验,因此,通过物理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以后的各个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 结语
总之,物理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高职院校的学科当中,一直处于一种辅课程的地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物理教育应该得到重视,使物理教育本身的重要价值和功能得以体现,应对开展物理实验课程,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操作能力,并且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出真正的适应于社会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伟.高职物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沈为聪.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J].内蒙古教育,2006(9):36-3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职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