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培训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13 18:0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培训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培训意义

篇1

[关键词] 农业科技培训方式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34-01

一、前言

在新的形势下,农业科技培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面向市场,改进传统的培训方式和方法,总结我市农业科技培训的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市农业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二、材料与方法

1.新形势下如保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1.1 首要条件是各级领导及组织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使得培训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发展,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也得到不断加强。农技人员纷纷下乡讲课,传播科学种田技术 ,让农民掌握新技术,实现科技致富,在高投入、高产出,同时农业科技人员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1.2调整种植业结构,使科技培训工作有地放失

近年来,传统的种植模式也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种植业结构也不断地变化,由高梁、玉米、水稻多年不变的主要作物,改为引进一些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这使得科技培训工作就变得尤其重要,也更为繁重。培训的内容也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农业科技人员不分节假日白、黑天地讲课指导,有时一天要讲二至三课,通过全面培训,农业订单得到很好地落实。

1.3 经营,培训二手抓

在抓好推广促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这一原则下,我市有几个乡镇农业站不断掘起并发展壮大,如王奔农业站,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大力宣讲农技知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仅一年就推广使用水稻育苗钵盘10万张,推广作用背负式机械抛秧机近20台,不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使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栽培这一水稻种植史上革命性的新技术在本乡安家落户。

1.4农民经济人的出现,给培训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订单农业,农民经纪人纷纷斩头露角,他们的出现,一方面是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与市场接轨的速度,增添了我们科技培训的新内容,另一方面又存在较大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所说所讲都是以经济收入为根本目的,与我们做好科技培训工作的本质区别在于从来没有专注于增加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

三、结果与讨论

1.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要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一个新项目如何落实,一项新技术如何推广,新品种引进的成败都与培训工作开展的如何不可分的,其它工作都没大的进展,而培训工作却说开展的如何多,其实是一种掩耳盗铃的作法,最多也就是一种有“量”而无“质”的形式而已。

1.2 盲目引种新品种,科技培训举步为艰

在市场大潮中,各种信息满天皆是,加上各种投机商、生意人的诱导,盲目引种一些新品种、新项目,这类作物往往是说的价值很高,产量高,对种植技术却很少提起,或含含糊糊,我们科技人员就得多方查资料、找书籍,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到最后市场行情一旦不好,投机商、经济人等一溜了之,千呼万唤也不来,我们的科技培训工作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我们再去推广实用的新技术时,农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逆反心理,使培训工作遭受挫折。

1.3培训手段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设备陈旧落后

在前些年,农业中心虽然购置了一些较为先进的设备,一度使培训工作收效明显,但近几年设备的老化及技术的发展,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在制作科技录相片往往是与设备的维修同步进行,既费时又费力,制作的效果还不尽人意,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结论

1.新形势下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几项措施

1.1实现培训工作的多元化

以往的培训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农民在下面听,这种方式往往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培训模式以基本上形成的座谈、示范、书、像、声、广播、电视、研讨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全方面发展,我们还要对这方面的工作继续探讨,实现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高速度、现代化和多元化。

1.2 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宣传力度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同时又是农业落后国家,农民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文化水平也比较低,这样对农民技术培训首先要宣传培训工作的重性,让农民感受到知识改变一切,科学种田是实现增收致富的唯一途经。同时我们的科技人员要放下架子,使科技培训让农民所熟悉、所了解,消除陌生感、距离感,增近亲切感,让我们的科技人员成为农民的贴心人。

加大科技培训工作力度,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是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根本。要想在新形势下为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只有做到以“人”为本,运用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农业科技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现代农村经济人》;林仁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2

市卫生局:

***区卫生局县级儿科培训以按照要求全面完成,现将儿科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我局接到全市县级儿科培训工作任务后,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挑选培训人员,力求遴选出我区优秀的儿科骨干医师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名额分配为区人民医院一名,区妇幼保健中心一名。在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由区人民医院科教科组织医生认真学习远程教材,完整记录学时。远程教育学习完毕后,认真组织培训考试考试成绩为:

篇3

一、培训期限 一般为三年,因疾病等特殊原因可延长至四年;其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及用人单位要求可进一步参加亚专科培训,亚专科培训年限根据各专科要求决定。

二、培训方法 1、上岗前需参加岗前培训一周。在医院培训期间,由管理办公室统一布置培训工作。 2、在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和指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做到专科理论、临床诊治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相结合,基础培训和专科培训相结合。 3、培训人员培训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指导老师负责制和学分制。 4、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实行二级专科轮转。

三、培训内容 1、参见卫生部各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2、相关学科临床理论进展和新技术;相关学科临床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疑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了解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处理措施;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临床教学工作。 3、临床科研方法,科研论文、临床研究课题申报写作方法,文献检索方法,卫生统计学。 4、专业英语:相关学科外文专著和文献、专业杂志,英语论文写作。 四、综合素质要求 1、严谨、求实、规范、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2、高尚的医德医风和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 3、医患沟通艺术和能力。 4、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四、理论课程: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要求的本专业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巩固大学理论知识,阅读本学科经典著作。

五、考试、考核:

1、出勤考核:培训人员实行24小时负责制。病、事假三天以内(含两天)由本人书面申请,指导老师和科室主任签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记录;三天以上者,需由专科医师管理办公室签字后生效。请假情况如实记录于培训手册。

2、轮科考核: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进行。由该科培养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并将考核结果记录与培训手册,科室主任和指导老师签字。

篇4

关键词:教学课件,交通,职业教育,应用

 

1.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多媒体运用不合理

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具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论文大全。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过程中多感官的联合运用,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实验证明,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比单一感官的学习记忆效果高出很多,学生长时记忆效果明显。而在当前实际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仍然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为主要形式,很少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多数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放投影片、板书,甚至就是呈现课本上的图片、例题和练习题,这样就把多媒体当作单媒体使用,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严格来说,应该是对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1.2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

只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作出课件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而许多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大部分是从网上直接下载,少部分由教师自己制作。事实上,制作课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但是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却很难。一方面,教师普遍感觉教学资源库缺乏。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由于教材版本差异、教学设计意图差异和学生知识水平差异,下载的课件不一定能够适合本校的实际教学。论文大全。例如:有些课件重视教学的程序化设计,导致课堂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跨度大;有些课件不适合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教学内容上来,由于过分追求声、色、文字等外在表现,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有位教师使用的幻灯片引入较多的图片、动画和声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分散在多媒体教学的新奇上,忽视了知识的学习,结果学生在下课后普遍反映这节课没听懂。另一方面,独立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熟练掌握多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大量的时间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

2.影响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分析

2.1学校因素

学校投入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更多的是考虑应付上级组织的达标、评估和检查。论文大全。由于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有限,尚未开通校园网络,结果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至今仍停留在简单的演示,更高层次的交互式教学迟迟无法开展,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校导向出现偏差,导致教师陷入教学误区。学校为了激发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性,一度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但是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时,过多地关注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设备,忽视了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教学是否实现了最优化,是否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甚至曾经规定公开课必须使用多媒体。结果使得多数教师不得不抛弃传统教学手段,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导致教学华而不实。

2.2 教师因素

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辅助工具,是教师用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和交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和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有些教师过分看重多媒体技术,甚至迷信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当成教学的必要工具,认为只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质量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高涨。然而,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要求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还有个别教师认识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育的作用,对科技快速发展对学科的影响认识不够,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3.对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的建议

3.1学校方面

学校应适当加大对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多媒体教学组织机构,统一协调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且确定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标准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在制作课件方面,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课件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多、快、好、省地制作多媒体课件。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是要求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集体收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便利条件,同时应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将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添加到本校的资源库中。这样不仅能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为实现资源共享打基础,还可以发挥学术群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与研究氛围,从而节约大量节约备课时间,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备课负担。学校应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以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规律。此外,教师接受培训的内容差异较大,而且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差异较大,每天上网次数至少一次的教师明显比每月上网次数少于四次的教师更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学校还应该对一线教师进行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培训,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教学人才。另外,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教学价值判断的重点是教学效果,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对象。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注重评价的多维度、多层次和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个别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关注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确保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3.2教师方面

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媒体系统包括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各种媒体有自身的特点,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来确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哪些知识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是否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多用少,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决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偷懒而使用。在课件中运用多媒体形式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用,而不是滥用。只有把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合理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实现多媒体的最优化组合。

4.结论

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学习方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还要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面对教师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知识世界时,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敢于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进行自主知识建构,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努力尝试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周晓. CAI堂件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

[2] 冯凤. 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

[3] 周锐. 浅谈多媒体课件开发中构件复用技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3) .

[4] 谢荣传. 超媒体CAI课件写作系统的设计[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3) .

篇5

【关键词】体外循环;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Iation)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是近年来临床医学心脏外科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由于此项技术较为复杂,非专业人员独立完成操作困难重重,需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而目前我国国内体外循坏从业人员较缺乏,水平也参差不齐。据报道,2007年我国从事体外循环从业人员仅有1497人,其中医生占55%[1],2012年全国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仅有1965人,其中医疗系列人员占55%[2],而且大多数未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加之体外循环专业面较窄,体外循环技术又属于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独特专业门类,很难由其它单独专业人员完成[3]。因此,拓展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规模,强化体外循环从业人员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种途径进行探讨,希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拓展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规模以及提升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1规范从业人员准入规则,开展规范化培训

为规范体外循环从业人员准入规则,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建立了一个集体外循环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合格评估、知识更新和技术援助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并进行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合格证的认证和发放。学会同时还制定了相关标准,定期审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从2013年开始,欲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想取得资格证书,必须经过体外循环专业培训基地的培训并通过全国考试[2]。只有通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才具有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资格。这一规定,统一了体外循环专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目前国内已知有四个较大的体外循环培训基地:阜外心血管医院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培训基地、上海体外循环培训基地和广东体外循坏培训基地,能够为欲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提供良好的规范化培训,保证了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整体从业水平。欲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可根据单位条件和自身条件,前往此四个培训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以取得准入门槛。

2定期举办常规培训,不间断开展专题学习班

为提升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国内具备体外循环培训条件的单位可根据自身条件,定期举办一系列针对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不间断开展一些专题学习,在提升本单位从业人员水平的同时,也给不具备培训条件单位的体外循环从业人员带来了培训机会,一举两得。譬如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这一方面就做的非常好,近年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期体外循环相关技术的培训班或专题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培训或专题学习,参与者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操作等方面都能有较大提升。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单位,但是又需要开展相关体外循环临床应用技术,可以选择选派相关人员去具备体外循环条件的单位参加培训或学习的方式。同时单位可给与相应的政策激励和支持,从多方面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当中去。只有这样,不具备体外循环培训条件的单位才能慢慢发展起来,以致达到能单独开展体外循环复杂手术的水平。

3召开大型学术会议,引领学术前沿

根据学术发展情况,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每年召开一次或两年召开一次大型的学术会议,引领学术前沿。通过邀请体外循环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并与参与人员进行现场互动,允许参与人员针对性提出相关感兴趣的问题,以加深参会人员的知识理解。通过举办此类大型的会议,一方面可以推广体外循环的新技术、新仪器和新设备,起到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广大从业人员了解体外循环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观念、更新知识、提升水平搭建了良好平台,提升了理论水平。譬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过自身的培训基地就举办了不少类似的大型会议。大概每2年安贞医院就举办的五洲心血管病国际会议就是其中一项。内容涉及多方面,广受参会人员好评,很值得提倡。与会人员都是来自各地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或者是欲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的人员,每次会议基本座无虚席。

4鼓励访学及进修,培养专业人员

欲从事体外循环技术的单位向具备体外循环培训条件的单位派出访问学者或者进修人员进行学习不失为提升体外循环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的一种良好的继续教育途径[4-5]。各个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派出人员的类型。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派出欲从事体外循环技术的人员进行短期(3~6个月)或长期(1~2年)的培训学习。派出期间,单位待遇可以不变或者稍有减少,以增加派出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派出学习,掌握体外循环相关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乃至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学成归来后,又可以以“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带动相关科室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进行学习,起到良好的链条作用,整个科室的水平也随之上来了。

5紧跟时展,用好网络自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学习技术也越发发达。而各种各样的网络学习软件或者在线学习视频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用好网络系统,找准课程资源,在业余时间进行相关技术网上学习,一方面充分解决了与工作相冲突的时空矛盾,另一方面也便利了从业人员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在线学习或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各种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通过网络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技术点,反复学习,反复试练操作,直至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方便了体外循环从业人员技术的提升。总之,虽然目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从业人员较缺乏,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是只要找准时机适时探索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培养方式[4],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拓宽从业人员学习培训的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外循环从业人员一定会有一个质和量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明霞,龙村,杨舒娅.中国体外循环状况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15(6):454-457.

[2]黑飞龙,龙村.中国体外循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4,12(1):1-2.

[3]侯晓彤.完善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4,12(1):3-5.

[4]章晓华.体外循环教育和人材培养[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4,12(1):5-6.

篇6

那么,承担着我国医师医学终身教育之重责的中国医师协会对此问题是如何看待的?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现状如何?中国医师协会在这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的医师教育项目有哪些?!

2012年4月6日――“世界卫生日”的前一天,针对上述话题,记者采访了刚从四川成都返回北京不久的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主任谢启麟教授。

心血管医师大多“隐身”在内科

身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会员部主任,谢启麟教授的话题自然一开始就触及了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从业现状。

谢启麟教授首先介绍说:“根据我们对医师协会掌握的信息经过系统分析后发现一个现象:我国的心血管医师大多‘隐身’在内科医师中。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谢启麟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截至目前,我们国家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医生大部分注册为内科医师,只有少部分医生明确注册为心血管医生。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你就很难把心血管方面的专业医生从内科医生中区分出来。担任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的霍教授曾经从2011年开始了一项专业医师的调查工作。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心血管相关专业的执业医生有25241名,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男性心血管医生年龄在58.5岁至60岁之间;平均执业时间为12年,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33%,从事介入治疗的占25%。”

针对这组数据,谢启麟教授认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医学专科的执业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心血管介入的资质问题。这些数据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就目前而言,我国取得心血管介入资质的医生还只占一小部分。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比如说医生的资质怎么评定?一个心血管医生,你说你有资质,那是个什么概念?是内科医师,还是心血管医师?应该怎么明确他们的身份?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这些问题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个问题,卫生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来推动我国心血管医生队伍的建设工作。”

谢启麟教授更详细地解释说:“2007年,我国卫生部了《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该《规范》的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围绕心血管专科医师和介入诊疗的资质认证工作已经正式提上日程。2011年,卫生部展开了‘全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资质认证工作’,对心血管内科医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师准入过程大致的模式是‘3+2+1’,即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行业准入标准,成为行业医师;2年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达到专科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专科医师;1年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达到技术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医师。”

绝无仅有的我国介入医师培训体系

既然卫生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那么,我国是否建立了心血管医师、尤其是介入医师的相关培训体系?对此问题,谢启麟教授介绍说:“我们国家建立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体系,应该说在国际上是绝无仅有的,因为除我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开展此项工作。”

介绍完这些情况,谢启麟教授继续说:“我们在全国‘统一规范化’的框架下,还建立了针对心血管医师的培训认证体系,对受训医生经过一年的拓展培训,不管他是在培训考试还是做手术的数量上,都要达到规定要求以后,再去参加全国的心血管介入准入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整个培训过程才算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各个省、直辖市卫生厅、局进行申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相对不完善之处,因为在我国缺少心血管、也包括其他学科的医师准入制度。所以说,从2012开始,卫生部要进一步完善心血管专科医师的准入制度,作为医生来讲,只有先取得心血管的医师资质,才能进行介入治疗。”

随后,刚从成都返回北京的谢启麟教授谈到了他几天前到四川天府的目的:“几天前的3月29日,中国医师协会和GE医疗在四川成都宣布: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正式启动。这个培训项目即是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培训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就在于加强部分试点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介入医生到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训出更多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谢启麟教授详细解释说:“这个培训项目是GE医疗与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展开的深入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完成,预计覆盖1000到1200名心血管介入医生。这个项目参考了我国卫生部7大医疗区域的规划设置、地理分布、师资配备及学术地位等多种因素,从卫生部现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选取部分医院,并将以这些医院为中心,两年内将陆续在试点基地医院安装医院手术音视频直播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医院的手术进行直播展示,进行医学教学等活动,使更多的医生不受手术室空间和洁净方面的限制,能够实时观摩手术全过程,提高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教学水平。同时计划两年内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多次介入集中课程培训班,重点面向在二级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医生,课程内容将围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和进展,手术转播实时分析讨论以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方面进行。同时为激励基层介入医生努力学习,成为优秀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这个项目设立了GE心血管介入奖学金制度,选拔在上述医院中参加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培训考核成绩名列前茅的医生,赞助其参加国际心血管介入学术交流会议。这些内容都将促进介入医师队伍的建设。”

医师培训工作亟需社会力量支持

在采访中,谢启麟教授还说道:“我国医师继续规范化培训的现状,是建立在医学科技发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的――比如说介入治疗技术。回溯历史,我国介入诊疗技术自2003年开始,驶上了快行线,并呈现出‘三多’现象:希望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多、开展介入治疗的医院多、能够进行介入治疗的医师多,同时也存在各地区的各级医院培训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化’――既包括技术的规范化,也包括管理的规范化,而规范化的前提是大规模的系统培训。”

谢启麟教授进一步诠释说:“但是,大规模的介入医师规范化培训就需要足够多的培训中心,不仅需要大批合格的师资力量,也需要大量的培训设施及更多的国内外培训资源机会,但仅以目前国家卫生部和各地区各级医院的资金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寻求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发展。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不仅介入例数于2011年达到了33.3万例,而且在介入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方面,也已与国际接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不仅在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在规范化培训上也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在介入医师培训工作上,除了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的大力支持外,也迫切需要得到海内外社会力量的帮助。所以,前不久在四川成都启动的中国医师协会与GE医疗中国开展的“加强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项目”,无疑就是其中一个有益的尝试。”

提及这个培训项目和GE医疗之间的关系,谢启麟教授解释说:“首先,两个机构有着一致的愿望,即: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增加民众的医疗机会,使更多的人都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其次,GE作为一个跨国高科技公司,他们在拥有高技术的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够满足更多的本土化特点的需求,希望在中国对这些培训项目进行支持。他们除了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之外,还需要与中国的医疗界进行合作,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第三点,GE有能力推动培训项目的进展。在成都开会时的讨论中,有医院的代表就提到:‘现在心脏界的医生在影像上的需求,以及在该项目的培训中,不只是要增加学员的培训质量,同时也希望提高培训专家的水平。’所以,GE有自身的专家团队,尤其是从事影像领域的专家,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推动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篇7

摘要: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为指导,参考部分学者观点,并结合亿能集团现存的主要培训评估问题,通过细分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等评估层级的评估维度和评估指标,建立了亿能集团培训评估体系。

关键词:柯氏模型;亿能集团;培训评估

1. 柯氏评估模型内涵

柯氏评估模型由美国学者Donald.L.Kirkpatrick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是培训评估领域运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该模型包含四个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其中反应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学习层旨在评估学员通过培训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程度;行为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知识的运用程度;结果层旨在评估培训项目创造的效益。不同层次包含了不同的评估内容和问题,且评估过程应按照顺序依次进行,不能出现隔层评估的现象。

2. 亿能集团培训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亿能集团每年在培训项目的投入较大,以2011年针对营销人员的培训为例,其直接成本在100万左右,包括授课老师的课酬、差旅费、各地办事处前来培训人员的差旅费、工资福利等,但培训结束后2012年的同期销售额增幅并不明显,多数销售人员依然延用旧的销售方式完成任务量。总体而言,亿能集团高层领导对各类培训项目还是保有足够的重视,但在培训评估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培训评估目标不明确

亿能集团在培训项目开展之前,虽然经过了培训需求的调研工作,但对受训者培训需求的分析并不到位,且对培训过程的评估集中在参加培训的人数、培训资料的普适性、讲课效果及课时完成率等概括性层面,对培训后预期和实际达到的改善程度缺乏相关衡量指标,从而导致受训者被动参加培训的可能性增加,难以将培训内容与自身需求相匹配。因此,亿能集团应在培训开展之前做好充分准备,科学分析受训者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使培训项目更具针对性,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培训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采取改善行为和提升受训者工作绩效。

2.2 培训评估方法不科学

目前亿能集团管理层对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尚未形成共识,培训评估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现场效果的评估上,评估方法以问卷调查表和书面考试为主,如新员工上岗培训,单一的书面考试并不能有效反映受训者知识和技能水平。根据柯氏模型评估逻辑的层层递进,亿能集团现行的培训评估方法很难与高层次评估工作相适应,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估方法和专业的培训评估工具,影响着公司对真实培训效果和培训价值的判断。

2.3 培训评估流程不系统

目前亿能集团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对应柯氏评估模型中的反应层和学习层,而对柯氏模型中更高评估层次的行为层和结果层尚未涉及。因此,总体而言亿能集团目前的培训评估工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其培训评估流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均有待提高。

2.4 训后转化机制不完善

检验受训者训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是培训评估的目标之一。然而,对于目前的亿能集团培训评估现状而言,培训项目基本随着培训课程的结束而终止,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机制衡量培训效果。受训者在接受完培训以后,悟性较高的学员能够依赖自身的理解和领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但更多学员只能继续延用原有的工作方式。总体来说,亿能集团未能给员工提供良好的训后转化支持,其训后转化机制有待完善。

3. 亿能集团培训评估体系设计

结合亿能集团培训评估现存的问题,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为指导,对亿能集团培训评估体系进行完善设计。

3.1 设计思路

改进的亿能集团培训评估体系遵循如下设计思路:

(1)培训需求分析。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收集与培训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强与受训者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受训者的培训需求,并确定培训目标。

(2)再完善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内容。深化对培训评估理论知识的理解,结合其他公司成功的培训评估经验,强化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评估方法的应用效果,对反应层和学习层原有的评估指标和内容进行细化和完善。

(3)弥补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的缺陷。综合运用工作记录、绩效考核以及自评他评的方式,结合实际数据资料,重点针对受训者培训前后的行为以及公司培训前后的业绩变化,提取评估维度,量化评估指标。

(4)建立新的培训评估体系

根据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整合上述三步的分析内容,建立更有助于亿能集团培训效果提升的培训评估体系。

3.2 培训评估体系的建立

根据杰克·菲利普斯和罗恩·德鲁·斯通共同编制的《如何评估培训效果——追踪六个关键因素的实用指南》,参考国内学者朱仁宏《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培训评估体系研究》、呼延涛《员工培训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和王淑英《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等研究观点,结合亿能集团实际,重点从行为层和结果层两个维度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

(1)行为层评估体系

行为层评估细分为培训前行为评估和培训后行为评估两个方面,其中培训前行为评估主要针对受训者接受培训之前的工作态度、工作规范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等;培训后行为评估主要针对受训者接受培训之后的工作态度、工作规范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等。由此得到亿能集团培训行为层评估体系如表1所示。

在实际评测中,应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亦可引入第三方,对各评估指标进行量化打分,以此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参考依据。鉴于公司关于行为层和结果层数据资料的不足,以及权重确定方法的专业性,本文并未对各评估维度和评估指标的权重进行细分,未来将重点弥补这一局限,对该培训评估体系做进一步完善。(作者单位: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仁宏. 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培训评估体系研究[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6, 20(4): 1-3.

[2]呼延涛, 李相娜. 员工培训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6): 46-47.

篇8

一是准备充分。对这次培训,从上到下思想认识到位,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授课人员,制定了培训计划,编印了培训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充分征求了各部门、单位意见建议,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内容七个大的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各位授课老师不论是授课内容还是PPT课件,都高度重视,做了精心准备。所有参训人员都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科学安排工作,安心学习,不受干扰。

二是组织有序。培训前,各有关部门精心筹备,行动迅速,积极协调,配合到位,保障有力,力求让大家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学得上心。整个课程安排合理紧凑,内容丰富,培训工作组织严密,课堂纪律严肃,课外要求严格,课前必点名,每天必查岗。学习中,所有参训人员能够自觉遵守培训纪律,报到时没有无故请假的;上课时没有无故迟到早退的;课外活动时没有违纪违规的。大家都能积极参加学习,保证了良好的培训秩序。

三是收获丰富。这次学习培训,既是一次醒脑充电,也是一次助力加油,可以说是学有所获、受益匪浅。授课人员全心投入,通过备课、讲解,既是对自己已有知识体系一次梳理和思考,也是对自己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一次提升和挑战。所有参训人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始终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学习中,大家都能忘掉身份,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记。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培训,从理论到实践,不仅是对政策业务的一次系统学习和提高,更是对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提升。同时,这次培训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大家主动切磋,广泛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形成了团结活泼、互帮互学的浓厚学习气氛。

总之,这次培训是全员参与、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系统实用;教学认真、氛围浓厚;组织严密、收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为了进一步巩固好培训成果,以学促工、学以致用,这里,我提三点希望:

一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次培训经过授课人员的精心准备,培训内容针对性较强,实用性较高,可以说对同志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具体的指导意义。但是,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集中培训的时间有限,知识内容有限,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主动自觉抓好学习。希望大家务必领悟培训内容,充分利用时间,做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知识型人才,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是要学以致用,努力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志们回去后,充分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充分借鉴各部门之间好的经验和做法,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能力,运用到创新发展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解决难点问题上来,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要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来谋划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各单位、各部门要做好学习培训的跟踪反馈工作,及时总结宣传本部门、本单位学习成果转化的实际成效。

三是要真抓实干,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半年就过去了,时间过去一半,我们的目标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了,是不是也过半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是一项硬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如果完不成,我们下半年工作压力会更大。回去以后,各单位、各部门要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对标找差,强化措施。要紧盯目标不放松,按照时间节点,群策群力赶进度,扑下身子抓落实,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篇9

【关键词】专科医师培训;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在完成大学毕业生医学教育认证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接受系统、规范的培训,其主要内容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以培养出达到扎实掌握某一临床专科(包括普通专科和亚专科)要求的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操作的临床专科人才,成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设定专科医师的准入门槛,建立一套完善的专科医师培训考核制度 [1],是我国医疗卫生教育体系发展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专科医师培训现状

专科医师培训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现已得到全世界医学界赞同和认可[2]。这是顺应医学卫生系统的发展及医学人才的培养而起源,随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社会安定和谐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在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方面,着重于人才培养,优化医疗结构,专科医师培训合理模式一直是世界各国及我国不断探寻的主旨。最早在1921年我国制定专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3];1993年颁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办法》,也逐渐开展大规模的医师培训;2003年卫生部组织研究“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等相关课题;我国政府相当重视专科医师培训,近也不断改革专科医师培训模式。2006年开始试点培训工作;2007年出版《专科医师培训细则》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该细则是由国家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起草的。尽管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我国国情限制,专科医师培训尚未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4]。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临床科室的阻力较大、临床导师选拔标准欠妥、学员对专科医师培训认识不够、没有切实规范实行规培政策等。某些发达国家有较成熟的专科医师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国内各科医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从理论素养和临床技能操作能力方面全面切实提高各科医师素质[5]。

2 外国专科医师发展模式

2.1 美国

美国临床医师接受12年基础教育及4年大学教育后,开始接受4年的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授予博士学位,其中2年基础理论教育和2年临床教育。毕业后进行1年的全科培训和3到7年的专科培训后通过全部考试后才可获得医师执照,成为一名专科医师。美国医学生获得执业资格需要通过三部分的考试,分别在医学院二年级和四年级时参加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USMLE)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考试, 第三部分考试的考试依据个人及专业情况可在毕业后1~3年培训期间参加。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7~10年,临床医师需要定期参加其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通过资格审核后,再经过考核方可继续获得专科医师资格,这是美国实行再认证制度(Re-certification),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实行行医执照的再认证制度[6]。

2.2 英国

英国的专科医师在高中毕业后即可接受5到6年的医学院校教育,其中2~3年的基础理论教育和3年的临床教育,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然后接受1年的注册前住院医师和6~9年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获得专科医师培训完成证明,即可注册成为专科医师。英国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包括学术会议、医学新进展讲座、远程教学、大学或学院组织强化课程等,英国的继续医学教育是非强制性的,政府每年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英国有逐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并与专科医师资格再认定相结合的趋势。

2.3 德国

德国的专科医师在高中毕业后即可接受6年的医学院校教育,其中3年的基础理论教育和3年的临床教育,在这6年医学院校教育期间要通过3各阶段的医师资格考试,然后接受1年半的注册前住院医师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方可注册成为专科医师。德国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7]。

3 我国专科医师培训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由上可知,外国发达国家的专科医师培训时间均较长,一般在2~3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再接受4年半到13年的临床培训,并通过多个阶段的考核后方可成为专科医师,我国是在高中毕业后接受5年医学院校教育,其中4年理论学习和1年临床教育,然后临床工作1年后科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院校毕业后临床培训时间不定,依据医学生工作单位规定进行,一般2~5年,目前开始强制性推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具体暂未实施。与国外相比,我国在院校理论知识教育方面时间较长,临床培训方面较短。介于我国目前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及管理体存在的一些弊端,我们从外国借鉴相关经验,摒弃盲目照搬的方式,结合我国国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未来的专科医师培训发展趋势。

3.1 适当缩短院校理论学习时间:我国目前院校理论学习时间为4~5年,而外国学习时间一般为2~3年,尽管医学相关科目较多,理论内容繁重,但单纯理论学习,很难与临床有效地结合起来,选择性学习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接近临床工作的科目,如内科学、诊断学、急诊学等,可在临床工作中自学或小课授课,与临床结合可以更好的培养临床思维及理论知识的记忆。

3.2 延长临床培训时间:临床病种复杂多变,以为优秀的医师势必是要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的,为全面提高专科医师的综合素质,应延长临床培训时间。只有政府强制性加强临床培训,并提供条件,将医学生安排入大型医院培训,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医学生理论素养及临床操作能力。

3.3 严格执行准入及准出制度:主要是加强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考核,如定期考核、不定时临床技能考核、严格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等,通过考核予培训医师临床学习压力,避免得过且过,学习放松警惕、懒散等,在进入专科医师培训前严格筛选进入培训的医师,可以考试形式筛选。另外应严格筛选培训医院及临床导师,选择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作为临床导师。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3.4 加强财政方面的支持:在成为专科医师之前,经过长时间的学校生活及长期临床培训,已到而立之年,承担着家庭责任,经济压力大,因此政府应加强财政补贴,保证培训医生及家庭生活,这样吸引更多的学生学医,以便筛选更加优秀的人才。在培训基础设施方面也要加强财政投入。

3.5 加强人文关怀:临床工作繁复,病人情况变化不定,随时有突况发生,再加上定期不定期考核,培训医师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政府及医院应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培训医师心理健康,随时疏导,不定时举办娱乐或交流活动等。

3.6 强制性继续医学教育:专科考核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后,专科医师仍需要继续参加医学教育,其形式可以是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班、高等院校授课等,医师之间通过交流各自临床体会及经验以不断提高自我,了解最新的医学发展动态,学习最新的临床操作技能等。

我国的专科医师培训发展模式顺应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认识到加强专科医师培训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实施改革,相信不就的将来,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会更加完善健全。

【参考文献】

[1]邱东民,张婷,朱洪斌.加大青年医师的专科化培训力度[J].淮海医药,2004,22(4):164-165.

[2]Core Committe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 sinmedical education[J]. MedTeach,2002,24(2):130-135.

[3]朱滨海,虞海平,赵沛,等.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做好与专科医师培训衔接工作[J].中国医院,2002,24(2):130-135.

[4]苏勃.专科医师实行培训制度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4-95..

[5]杨其昌.台北荣民总医院病理科住院医师培训和质量管理简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2,41(1):68-69.

篇10

关键词 短期培训 供电企业 第一节课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08-02

有些课程有绪论或者是引言,有些课程则没有,即使没有绪论或引言的课程,教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也要利用一定时间对课程进行介绍。“绪论、引言、介绍”虽然篇幅小,但内容广泛,如何上好第一节,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呢?结合配电线路高级工短期培训班《电工基础》课程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克服教师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上好第一节课的前提

短期培训教学时间短、内容多,每门课程少则几节,多的也不到二十节,比如配电线路高级工培训班《电工基础》课程只有10节。“绪论、引言、介绍”篇幅小,内容广泛而没有针对性。教师在授课时认为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多、时间短,往往把“绪论、引言、介绍”删掉,直接切入教学内容,这种情况是不利于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公益广告只有几分钟,却能让我们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还可能会影响我们一生的身心和行动。第一节课就是教师对所讲授教学内容做的广告,教师要克服敷衍思想,满怀信心、精神饱满地走入教室,用精彩的语言表达等手段树立良好的敬业形象,做一个精彩、耐人寻味的广告,使学员的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绪论、引言、介绍”的讲解并不是浪费时间,讲好课程的“绪论、引言、介绍”将为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为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深入研究教材是上好第一节课的基础

对教材的研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备好课。接到教学任务后一方面要对教材的章节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和目标深入了解,对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深入了解,了解这个专业要培训哪些课程,了解培训对象在工作岗位上要进行哪些项目的工作。做到这两个方面,一个教师才可以拿准所要讲授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配电线路高级工班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电工基础、配电网知识、配电设备、配电所运行维护与检修、配电线路施工、带电作业等。《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课的一把钥匙,是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学习、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础。教师要让学员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当学员知道为什么学后,接下来要把整个授课内容串讲,明确告知学员怎么学。《电工基础》分四个部分:直流电路、电磁基本知识、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每一部分理论性都很强,具有繁多的电路名词、计算电路的定律和定理。“记忆”学习法是掌握知识的基础,“应用做题”能够使学到的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只有把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才可以掌握分析计算电路的技巧和方法。

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上好第一节课的关键

接到教学任务后不仅要对教材、培训对象的专业做深入了解,还要认真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素质,包括学历层次、工作经历等,这就是备课中的备培训对象。短期培训班的学员基本上是工作十年左右的一线职工,具有理论基础较差、工作经验丰富、记忆力差、分析能力强等在职性特点。配电线路工一天到晚都在线路上跑,坐下来的时间很少,让这些学员坐在教室里一天听八节课,确实是很困难的事。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