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理念范文

时间:2024-03-13 18:0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教育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教育理念

篇1

“说课”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形式,正在高职院校逐步兴起。究其原因,一是“说课”能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所以在新一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内容来考察,学校和教师对“说课”都非常重视。二是“说课”可采用“说、评”结合的方式,说方和评方之间能就某一课题达成共识,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实现优势互补,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教育质量本文由收集整理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部分教师对“说课”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清,内容把握不准且技巧掌握不够,笔者结合自己在学校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实战经验来谈谈高职教师“说课”。

一、“说课”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说课”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采用口头表述的形式向专家或同行阐述自己对一门课程或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活动方式。

“说课”根据所说内容的不同分为课程说课、章节说课和课时说课。三种不同类型的说课,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相同。实际操作中,课程说课和课时说课较为普遍。教师在说课时应根据自己的说课类型,理清说课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说课”可对教师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等进行考察。要求教师“说课”,给教师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促使教师学习高职教育理论、把握高职教育方向,并自觉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能对自己所授课程进行宏观把控,整体设计。

二、“说课”应有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坚持德育为先,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高职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在以上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正确认识所授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场地、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等。在课程教学中,应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对所任教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有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引导、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协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质。且要做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并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学生主动参与并举;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和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并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担任的是学生学习指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三、如何“说课”

“说课”不同于备课,也不同于上课。它不是教学过程的重现,而是

转贴于

要告诉同行或专家,这门课或这节课“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即说明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的实施过程以及教学内容确定、课程实施的依据等。虽然课程说课和课时说课都是围绕这三方面进行,但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来说明课程说课和课时说课的内容。

表一、表二较全面地列举了课程说课和课时说课要说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且给出了这些内容和要点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帮本文由收集整理助教师理解为什么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说课。但由于说课一般只有20分钟的时间,所以教师在说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兼顾各部分内容的情况下,应着重说出自己在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把自己的教学创新、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学特色充分展现出来,避免“说课”活动流于形式化、范式化和泛泛而谈。

篇2

1世界各国成功的职业教育

1.1日本的职业教育

日本大学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视为一项涉及全局的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教育环节,进行统筹计划与安排,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4年求学、求职始终,并建立完善的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 所有学生都要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并要求学校所有教师、家庭、企业和社会视之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给予积极配合。

1.1.1日本的职业教育组织机构

在日本职业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由学校就职委员会负责,就职委员会委员长一般由教学副校长担任。就职委员会下设各系部就职委员会和职业中心(career center):各系部就职委员会负责职业教育科目的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常务理事由职业中心的职员兼任;职业中心由职业办公室(career office)和职业教育学习中心(extension center)组成。职业办公室主要负责就业体验活动(internship)、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项目;职业教育学习中心也叫延长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为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开办各种讲座和培训。

1.1.2职业教育的内容

为保证四年后理想就职的实现,职业教育的内容从新生入校开始,分阶段有步骤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一至二年级也就是低年级学生,为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培养专业学习目标和增强学习本专业的自学性,学校通过提供经验交流会、业界说明会、社会现场实习和互动,以及与职业咨询师接触,促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评估和确定职业目标,希望的就职方向、想发展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关于未来职业的基本问题,促使其考虑4年间如何度过。针对三至四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开展和提供基本就职支援和行业就职支援,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

1.2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TAFE)。国家训练局负责制定全国性政策,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表现出以下一些显著特点:

1.2.1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能力标准制定中的作用。

在国家训练局的协调下,澳大利亚设有21个全国性行业培训咨询组织。这些组织进行本行业的就业需求预测和职业分析,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向TAFE学院和其他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专业、课程和教学依据。

1.2.2建立国家统一的证书、文凭和学位框架,使职教成为国家教育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为10年制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证书体系。这种统一的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相联系,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1.2.3按照职业能力标准和证书框架开发课程、组织教学。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具体内容和安排由企业、专业团体、学院和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不断修订。TAFE学院能否开设某一专业,须经过地方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严格审核。职业教育的教学普遍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教学组织方式极为灵活。通常,学生从TAFE学院毕业后,立即可以上岗工作。

1.2.4特殊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TAFE学院的教师一般至少有3-5年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而且全都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例如,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是从注册会计师中招聘的。在澳大利亚,没有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职业教育教师的现象。新招聘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须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l-2年的部分时间制学习,由学院资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在应聘之后,同时也是有关专业协会的成员,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接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

1.3德国的职业教育

德国的产品质量闻名世界,这与德国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密不可分。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了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成功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颇具特色,而这些特色可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建设所借鉴。

1.3.1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1.3.2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各专业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1.3.3经费来源。

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的。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律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1.4美国的职业教育

美国长期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带有明显的市场竞争的特点。职工教育的积极性来自职工本人与企业(公司)两个方面。为适应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及本人追求升职、提薪、良好的工作环境,许多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专业学校、企业或社会举办的各种专业、文化技术培训,以适应和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为职工组织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完全是从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满足本企业总目标需要,为提高竞争能力而进行。

1.4.1美国职业教育讲究实效。

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企业办的职业技术培训,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都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生产和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学习和应用结合,吸引力大,效果好。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的教学内容都是先进的实用性技术,立足于基本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实践性强,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模拟训练、电化教学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重点是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着重技能的培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1.4.2面向市场办学,引进竞争机制,注重德育教育。

在美国,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企业办学,都特别重视市场需求,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美国社会和企业用人充满竞争,人才选拔聘用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常把培训、实践、考核、晋升一体化。美国的职业教育还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强调职工的工作态度,认为训练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比训练技能更重要。企业特别注意教育职工树立为顾客服务的思想,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并贯彻于人才选拔的竞争机制中。

1.4.3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渗透贯通。

美国的普通中学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大规模向普教渗透。培养中学生具有初步的专业技能,以利分流。学历性质的工艺院校,又是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一校两用,一师两教,师资设备可充分利用。各州政府都有法律规定,青年从业之前必须经过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上岗前的必由之路。职后教育(即成人在职教育)是职工争取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梯,也是取得晋升的必备条件,又为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发挥作用。

1.4.4教师高标准、严管理、高待遇。

在美国,不论是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还是成人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都很高。教师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并经过教育学院和实践环节的专业培训。教师每两年半还要参加一次教师资格考核,并取得任教合格证书。对教师的管理考核非常严格,教学不负责任或教学质量差,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要解除聘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薪待遇也较高,经济收入仅次于医生。

2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2.1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效益偏低、发展缓慢、招生较难。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却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发展慢等问题,现有的办学规模与规划办学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受传统旧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影响,社会、家长、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全面,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特点不清楚,误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差的学校,差的老师,招差的学生,办低水平的高等教育。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所带来招生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

2.2管理体制不健全。

根据国家规定,高职学校应实行行政上归市政府、行业(部门)领导,业务上归省教育厅指导的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高职院校特别是市属院校行政归属不明确,有的市政府直接领导,有的沿用以往的模式归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领导,还有的由市政府代管,甚至少数院校上级政府已发文批准成立却仍然是学校筹建时的筹建领导小组管理等等,像这些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办学单位的职责、权限在实际运作中不清晰。加上有些学院是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有些是成人高校改制而来,原来的类型不一,但现在作为高等学校具有的办学层次、特点、性质与原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设置机构、人员编制得不到批准,学院没有事业机构代码而成为黑头户,只能沿用原有的建制,级别不明,内设机构不能按高校标准建立,严格影响学院的人才引进和正常管理、建设与发展。

2.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匮乏。

近几年,经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相比仍存在着:(1)数量不足,观念落后。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人数明显不足,面对新形势多数教师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育方法、教学手段陈旧;(2)学历层次偏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加上一些历史原因,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很难适应高职发展需要;(3)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匮乏,基础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一专多能教师奇缺;(4)补充渠道不畅。现高职院校师资补充主要来源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成长起来需要时间;企业优秀人才进事业单位严格受控,“双师型”人才很难补充进来;(5)职务评聘不规范,队伍不稳定。高职教师职务评定没有自己的系列,其标准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系列,由于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迫使高职教师必然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或理论研究,使他们失去了自身应具有实践能力强的特色。

2.4高职教育培养特色不鲜明。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对人才的社会需求没有进行定量分析,缺乏前瞻性;二是人才培养方案或多或少带有学科式痕迹,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力度不够,体现不出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特色,有些还仅仅是内容的删减或课程的叠加,没有真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工作尚未真正起步,大多是在解决实验、实训等浅层次的结合上,而校企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深层次机制上的结合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3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发展我国高职教育。

3.1加大高职教育投入力度,迅速提升其办学实力。

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资金是个硬道理。广开财源固然理想,但在目前人们对职教存在一定偏见的状况下,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政府应对高职教育切实重视起来,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切实承担起发展高职教育的重任,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扶持高职教育,使其尽快打破维持生存的僵局,迅速成长起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3.2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规范高职教育。

鉴于目前高职教育遍地开花、竞争无序、职教特色不明的现状,教育管理部门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设定高职教育规模,对适合开办高职教育的本科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做出限制性规定,保护现有的纯高职院校,一方面避免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集中力量研究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使高职教育步入正轨,突出特色。

3.3构建灵活有效的教育调节机制,形成开放型办学格局。

打破自我封闭的现行办学模式,多渠道构建教育调节机制,与社会接轨,与企业结成亲密联合体,一方面可以共享企业的资源,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反馈,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略。

3.4加大内部改革力度,适应高职教育要求。

3.4.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用高职办学理论指导各项工作。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先导。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办学理念,树立特色意识,根据高职的特点和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以培养出素质高的合格人才。

3.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群体上说是专兼结合的队伍,应能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从个体来说,多数教师应既有教学能力又有该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是从企事业等单位选调符合要求的人员到学校任教;二是选派部分专职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三是聘请“双师型”兼职教师;四是在高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3.4.3以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社会需求原则、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要占到50%左右,减少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增加技能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生源的学生,因材施教,追求实效。

3.4.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要实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方式。在校内建立实训车间,模拟生产真实环境,让学生在校内进行最基本的训练。在校外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以满足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开放式教育的实训要求。

3.4.5准确定位,形式多样,力争办出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改革与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从教育类型看,有两个方面要明确。一是服务面向。《决定》明确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培养人才。二是培养规格与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必要”一方面指用于指导实践、培养实践能力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指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以及人文方面的知识。对高等职业学院或普通高校的高职专业来说,还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使培养的人才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并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4结束语

篇3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法科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引人关注,从表面上看反映的虽然是毕业生的问题,但暴露的其实是我国高职法学院校办学理念不清、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深层问题。文章以高职高专法学教育的理念为切入点,认真总结问题,积极探索高职高专法学教育的发展途径,以期对我国高职法学院校建设高职强校、高职名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供有益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法学 理念 实现途径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高职法学教育不仅取得了规模上的长足发展,而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法律服务人才,在为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高职法学教育已成为我国法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然而我国的高职法学教育也存在着办学思路不清晰、专业设置重复、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法科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对此如果不给予高度重视并作出及时调整,不但会影响法学教育的发展,还会影响中国法制的进程。笔者认为,高职高专法学教育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应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实现。

一、高职高专法学教育的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决定了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高职高专法学教育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教育理念,对高职类法学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进行科学定位。

首先,在办学理念上要科学。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体系呈现“两多”现象:一是类型多,二是层次多。纵向上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基本层次的学历和学位教育,横向上有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成人教育、自考、电大、函授、法律职业者培训等类型。应当肯定的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学习法律的需求,每种教育类型都为培养法律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盲目办学、教育理念不上不下、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教育体制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各种类型的法学教育都应找准定位,促使整个教育体系横向分明、层次衔接、总体协调。作为高职类法学院校,在办学理念上要鲜明,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第一,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服务,并使之成为高职法学教育最根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第二,在教育层次上应安心于办好专科教育。第三,在教育方向上应明确为职业教育。

其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对法律人才类型的需求与要求,结合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自身优势,培养各种应用型、复合型的现代法律辅助类、服务类人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法学专科毕业生仅靠学历自然无法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竞争,因此要扬长避短,以特色取胜。这种特色应该体现为高职高专法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性。目前高职法科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单位主要在基层。因此,高职法学教育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思维路径,着重培养熟悉经济法律的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和适应基层需要的应用型法律辅助人才。高职法科生必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应用能力强,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法院书记员、检察院助理检察员、助理公证员、律师助理、企业法务人员等一线的法律实务工作,成为既具有必要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既熟悉常用法律法规又能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各种纠纷,能够撰写各种法律文书、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最后,在课程设置上,要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需求组织和实施,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应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实践性。以培养学生法律知识、法律技能、职业道德为中心开设课程、设计模块,强调法律课程与经济、金融、文秘等课程的复合性。

二、高职高专法学教育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明确职教理念、学校找准定位、政府大力支持

目前,人才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那样“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相反,用人单位用挑剔、苛刻的眼光审视着毕业生。在这种情形之下,学历高低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影响极大。在人才市场上,名牌院校和高学历毕业生自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专科院校毕业生则遭遇冷落。对此,高职高专法学院系要有教育领域的营销观念。首先,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升办学内涵,加强建设,全力打造高职名校、高职强校,发挥教育领域的名牌效应。其次,高职法学院系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世纪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专业法律人才。严把人才质量关,以质量求生,凭特色取胜,只要专业有特色、个人素质过硬,培养的毕业生就会有市场。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大力发展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事业服务的高职法学教育,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校建设,及时制定政策做到配套支持,拓展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践行法律职业教育理念,特别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法学院系要按照高职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设计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通识教育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凸显高职教育重实践、重技能的特色。

首先,要严格按照高职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放到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次,要改革法学教学内容,对法学知识做实用化处理。即根据高职法学教育职业性、实践性明显的要求,确定以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为主,舍弃那些单纯的法学理论的教学内容。在坚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最后,建立固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实习实训条件。目前,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方面,普遍重视工科轻视文科。而必要的实习实训设施与场所是实施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在职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职法律院系应保证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都能接受到持续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技能训练。高职法律院系在校内应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需的场所、设备,在校外应建立固定的实践基地和相应的信息反馈、交流、改进制度,切实保障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提高。

(三)针对社会需求设置专业

高等职业法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承担着服务市场经济、推进法治发展的社会任务。随着各种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的觉醒、权利义务观念的增强,人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高等职业法学教育要针对这种社会需求,设置一些为基层急需、市场经济急需的各类法律服务专业,如法律事务专业、法律文秘专业、社区保安专业、调解员专业、司法助理专业、企业法务专业等。

(四)着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教师。要办出高职的特色、培养优秀的高职人才,就必须尽快造就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高职法学教育要发展必须建设一支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要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让教师在教学科研之余到律师事务所兼职,到法院、检察院进行调研,到企业从事法务,获取法律职业资格,到法律服务岗位轮岗锻炼,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把校外的专家“请进来”。由富有实践经验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律师助理、企业法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指导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专家之间的相互交流配合,从而逐步打造出适应高职法学教育要求、人员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推行毕业生“双证制”

高职法学院系要在观念上进一步确立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立专门的实训管理机构,逐年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建立一个目标明确的、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资格标准,积极推行毕业证书和岗位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通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践,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标准,即精通法律文书书写,熟悉法律程序,具备较强的法律服务操作技能。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走向社会所必备的通用技能,如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相应的国家等级标准、尽量掌握驾驶技术考取驾照等。

(六)教学与科研直接结合,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途径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邀请有关行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参加,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应具备能力的需求意见。在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可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校外专家共同研究决定。奖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形成产、学、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模式。依托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业等用人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尝试向地方法律援助中心申请设立学校工作站,由教师指导学生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按件获得法律援助经费补贴。这样做,一方面扩大了地方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服务工作的广度,并使学生能广泛地参与法律实践,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校方无力承担法律援助费用的问题,保障了实训经费,从而实现法学教育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七)积极探索多途径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性是法学的一个显著特点。高职法科学生只有既读书又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各种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精神实质。高职法学院系的法律教育必须开放且富有创造性,学生应能走出书本,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提供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等方式,深入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了解中国社会的法律运行情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服务社会。法律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实践,打开校园大门办学,力争探索一种多途径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篇4

关键词:高职德育 教学理念 创新

课 题: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五年制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高职教学为例”(编号2015324)的部分研究成果。

德育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历史使命。高职教育强调职业道德素养是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必备要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成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完成高职教育使命的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又取决于德育教学水平,德育教学水平又取决于德育理念。旧的德育教学理念必然有太多的缺憾,所以,我们必须重塑高职德育教学理念,帮助高职院校完成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

一、以人为本的德育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

《辞海》对“人”的释义为:①人类;②指某种职业身份的人;③每人。对“本”的释义为:①事物的根源或根基;②重要的,中心的。以人为本的“人”引申为所有的人、各种各样的人。以人为本意味着,相对于其他事物,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把人本思想延伸到德育教学领域,就意味着要把学生视为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简单地说,以人为本即以生为本,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围绕学生开展工作,让学生得到体验和感悟,所有学习都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实现。所以,学生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要求。所以,我们要遵照中央的指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把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学生身上,为学生的一切发展服务,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2.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思想的实施

德育课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掌控者,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人,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德育课教师尤其要注意,不应该冷冰冰地传授那些陈旧的理论,而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德育故事、德育素材,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乐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德育课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乐趣,激发出学习兴趣,挖掘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从而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德育课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克服自卑心理;教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以及相信他人;塑造高职学生遇到困难不退却、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会学生与他人同心协力,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以取得事业的发展。德育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学生早日爱上德育,爱上德育教学。

二、从外化到内化的德育教学理念

旧的德育教学理念强调外化教育,教师扮演学术思想输出者的角色,强调一元价值观导向的绝对性。学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我感受的机会和意识。教师把学生当做容器,把各种各样的知识都往里装,不管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不管教育的效果如何。结果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听课率、到课率、逃课率都极高。俗话说:“拯救一个人,首先要拯救其精神。”这句话可以延伸一下,就是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其精神;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教育其内心。教育本来就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这就是笔者强调的德育教育的内化作用。德育内化教育适应了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内化教育本身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情境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某种情感,教师要做有心人,认真搜集生活中的多种素材,适度地强化学生的情感。例如,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名人名言、散文、诗歌等,或教师真实地表达、传递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德育课的目的就是发展人、陶冶性情以及铸造人。德育教学还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形象吸引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引领学生,以自己的故事感动学生,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以自己的情感感化学生,以自己的话语激励学生,真正让德育工作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差距,让学生从内心产生进步的渴望,那么德育教育就有了希望,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三、社会“大德育”的德育教学理念

教学本来就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德育教学更是复杂的工作。教育人本来就难,改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养就更难。德育课教师不是神仙,不可能光靠德育课教师独自完成德育教育教学的任务。高职学生的德育素养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德育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共同完成德育教学的使命。德育课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习先进的德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探讨德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称职的德育课教师。高职院校的领导和管理者要把德育教育真正放到首位,切实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德育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教师从事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加大对德育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加大对德育教育的资金投入,从宏观上为德育教学铺平道路。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要帮助学校完成德育教育的任务,帮助学校监督学生、引导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延续性的工作,在德育教育中,家长的作用功不可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要多做社会公益事业,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多传递社会正能量,多提供鲜活的德育教育素材,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劳动者。社会上的其他人员也要积极加入德育教育的大军中,努力为德育教育做出贡献。

篇5

关键词:STS教育理念;高职体育;体育教学

一、STS教育理念与高职体育教学概述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主要强调理科教学应该把相关的学科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地联结在一起。STS教育理念的渗透,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在教学及训练中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且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职体育在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应更多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STS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高职体育教学与相关科学的联系

体育的英文名称是PE,即physical education,中文直译是物理教学。体育教学内容都遵守物理学规律。例如,三级跳远前的助跑就是为了获得较大的初速度,从而能够跳得更远;短跑起跑前后脚用力蹬地是为了短时间获得较大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初速度。体育教学设施所用的材料都是化工合成的材料,力量型健身器材中改换砝码即可改变训练强度,是应用了物理中的滑轮组理论来实现的。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联系相关的物理学原理,从而能够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体育运动中来。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工作压力,突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作用。

2.高职体育教学与相关技术的联系

体育教学中应用到的技术非常多,首先体育理论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就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可以通过视频来演示具体技术动作,重复播放有利于学生细致观察和学习。其次,在体育训练中,对于学生的柔韧度训练和力量训练是通过相关的器材来实现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练习,从而避免了训练强度激增而导致运动损伤。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技术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技术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量化自己的训练强度,从而能够进行科学的锻炼,达到避免运动损伤的目的。

3.高职体育教学与社会的联系

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带动了全面健身的热潮,社会上健身会馆的数量明显增加。2022年中国冬奥会的承办,又将再度掀起体育锻炼的狂潮。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将体育健身的项目和技术渗透到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更广泛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有选择性地继续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健身社会项目,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健身方法,以便日后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体育项目进行健身。社会上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群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有不同的偏好,体育课上教师可以从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等维度对这些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2016年,两会着力强调了创新对于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与多彩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为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供灵感,进而让体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都有密切联系。当代高职体育教学中所用的运动器材都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产物,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健身会馆的健身项目对接,这是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的延伸。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科技对体育的推动作用,以及体育对社会的正向影响,从而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反观体育与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结合自己的经验优化和完善体育与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13-02

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由于其自身特性,具有服务教学、导向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作用,教学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实现预定目标。伴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对教学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个人目标、促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由此看来,加强“以人为本”理念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研究是十分有比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以人为本”管理核心理念和内涵

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支持,在管理工作中占有核心地位。“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实践依据,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为了培养一批更加优秀的人才,要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上,还需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中实施此种教育理念,应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提升教学管理成效[1]。

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在教学管理中构建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结构,强调人文关怀、启迪智慧,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创造能力。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入强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大的认同,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着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同时还应尊重师生所享有的权力,充分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促使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各方面需求都能够得到合理的满足。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中,强调操作的个性化,教学管理体现人文关怀,满足师生的利益需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整体功能布局方面,都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带给学生别样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2]。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实现

1.“以人为本”下创新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有助于创新现有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促使管理内容更具创新性。高职教学管理制度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充分突显柔性管理的原t,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由此,为了确保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尤为必要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传统教育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转变以往的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3]。此外,还可以大力推行弹性学制,突显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特点,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讲师,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模块,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学习成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广泛应用在教学管理中,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校园网系统,在网络平台上注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提升高职教学管理水平。

2.“以人为本”理念构建管理模式。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更好的满足教学要求,更加注重对教育活动的控制,自上而下步调一致,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模式化。这种管理模式在最初应用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管理秩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同样需要创新和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输,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新知、科技文化和人才素养的全面发展,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学术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就高职院校而言,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工作而开展的服务性工作[4]。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教学管理则是一种前沿管理模式,主要强调职能的协调和服务,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协商,听取学者意见,促使广大教师职工能够深入思考,规范自主行为活动,优化工作流程。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树立服务管理的意识,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完善现有的服务管理制度,摒弃以往的控制管理模式,整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这三方面,形成新的管理体系,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谋求长远的生存和发展。

3.在“以人为本”下丰富教育活动内容。教学活动是当前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方面是传递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是育人的功能。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做好服务工作,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故此,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所学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人本理念下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评价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在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应该着重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理念,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整合,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方法,并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以此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主体性评价应该注重对教育资源的整合,除了依靠外部的监督和控制外,更要依靠学生主体自身的意识和能力[5]。评级过程是一种民主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价值多元化,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充分发挥评价机制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反思的意识,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5.人本理念下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人本理念下,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关键的,主要是由于很多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岗位实践,从事岗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强,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6]。这就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教师自身的高素质能力和个人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带给学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以人为本”理念强调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从物质、精神层面上予以重视,创设条件来激发教师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及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育培训活动,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强化教学管理质量。

三、Y论

综上所述,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志平.“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2(17):47-48.

[2]曹志平.“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C].//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2:310-312.

[3]周青.现代企业培训理念对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3,12(3):50-52.

[4]陈佩玲.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J].中国市场,2016,8(14):159-160.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133-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35

1 . 高职英语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高职英语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兼人文与技能的基础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重任。”但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远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职业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主导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没有高职特色;教学实践环节薄弱;行业英语教学“滞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大学期间不但没有进步和发展,反而不如高中阶段。这就说明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效率低下。即“费时低效”、“高分低能”、“聋哑英语”等现象(戴炜栋,2001)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仍然十分突出。

职业教育理念是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如何更好地适应教学新形势,调整和改进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 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崔允,2001)。近年来,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有效教学进行阐释。姚利民(2001)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钟启泉认为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实现了学生成长(钟启泉,2007)。因此,有效教学的焦点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程红、张天宝(1998)认为有效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即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学有效果主要考察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程度;有效率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有效益主要指教学活动的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其中有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它是有效性的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与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教学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认真、细致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3 . 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形式,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实现职业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3 . 1 教学准备策略

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备课。教学前,教师要吃透教材,掌握课程教学要求,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利用和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多样的师生、生生互动,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只有精心准备教学,才能避免耗时、费力、无效的教学局面。准备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3 . 2 教学实施策略

3.2.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渠道。注重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提高有效教学的力度,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中的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教师要把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在确定的主题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诸如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模拟活动、游戏、口语竞赛等,让学生在“教中学”、“做中学”,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2.2 选择适合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选择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交际法、语法翻译法、认知法、直接法、自然法、听说法、视听法、情景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高职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要看它的有效性,是否适合高职教育特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

篇8

关键词:人文理念;高职体育;教学

全球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高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力。在高职教学中,有着很多学科,这些学科也都存在着明确的分界线,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也是为了能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模式教育缺乏人文理念,所以使我国的高职院校处于一种功利性状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

一、人文理念

1.人文理念的起源与定义

早期的欧洲是人文理念的发源地,兴起时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利用人文理念来改变人性问题,反对神权主义,倡导人人平等,解放人人的思想。从此,西方就开始重视起人文理念的教育。而在我国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西方早期的教育模式,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课程内容偏向于企业内部对员工的培训。但是,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优秀、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首先就应该对学生的人文理念进行教育和培养。

人文教育就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关注中,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就说明人要在不断的完善中才能完美。可是现在的教育理论对掌握知识、做事、生存、发展的理念比较在意,而深入化的科学教育就应该强调人文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2.人文理念的核心

人文理念是教育的核心体现,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当学生接受了人文理念,就可提升个人本性和塑造理想人格,学生也可借此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人文理念把人类多年累积的杰出文化成果、智慧、心性都提升到新的层面。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人文理念教育,可以融化学生的意识以及思想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素质,探索学生个人自身的特性,以促进学生个人心理的和谐发展,引领学生洞悉人生,塑造个人价值观,也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关爱别人、关爱社会的能力,促进人与社会、自然的共同发展。

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加入人文理念的观念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教学方面提倡了学生发挥自我学习,让学生学会主动,并在不断的学习中成为主体。其次,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就是以人文理念为中心。最后,主要是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循人文理念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风格,在人文气息方面进行浓厚的教学。

二、高职体育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室外课程占据很大的比例,在体育教学室外课都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并且可以将学生在通过室内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拿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在这样培养学生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人文理念的培养,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能力,而且能够在学生与学生交流之间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例如,某高校在体育课中出现学生之间打仗斗殴的情况,当老师在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学生只会把责任推脱到别人身上,却从未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缺少人文理念的表现。其实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在室外体育教育时,老师可以通过讲一些体育名人的事例,例如李宁、李娜等等,通过这些大家所熟知的名人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人文理念与高职体育教学

1.人文理念与高职体育的结合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将大多数的时间都开始逐渐向课本内容转移,忽视了体育以及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阶段,高职体育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相关部门会要求高职教育教学的内容中增加人文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人才。

2.人文理念与高职体育教学的应用

高职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主要应用在学生身上,学生是主体。在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不是一味的讲授知识,教师应该采取一些鲜明、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

高职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载体,起着重大的决定权,当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学生为主体,从人文教育出发为内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教育达到新的巅峰成为首要需要思考的问题。从文中来看,高职体育教学与人文理念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缺一不可。高职体育教育与人文理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拥有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心、聪慧的头脑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凤仙.浅探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搏击:体育论坛,2014,6(4).

篇9

【关键词】实训教学体系 CDIO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79-02

一、在实训教学体系中引入CDIO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国际公认的工程教育创新模式,它是“做中学”与“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与体现,与当前高职院校所倡导的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具有一致性,这就决定了将CDIO引入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CDIO教育理念的基本思路是将知识与能力有机关联,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为载体,将项目的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四个阶段都体现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

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将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实用性理论知识教育为主线,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把专业知识传授、实践能力训练及综合素质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得到最大优化和全面协调发展。二是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并不断持续稳步提高。

二、CDIO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CDIO本土化应用原则

CDIO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世界前沿工程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经过多年探索与研究取得的成果,它具有国际先进性、实践可操作性、全面系统性和普遍适应性等特点,在引入我国高职教育时,应该结合我国高职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与改革,这样才能适应现实的变化,达到在本土高校推广应用的目的。

(二)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原则

构建CDIO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必须遵循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是构建实训教学体系的重要依椐,必须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来制定实验与实训大纲,将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融为一体,构成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和突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以项目为核心的原则

CDIO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是围绕真实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将学生探索兴趣、解决问题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CDIO项目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真实的项目展开。具体说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都围绕项目这个核心展开,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四)多样性原则

高职现有的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不高。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要求,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表现形式应多样化。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将会接触到更多的设备,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自己决定学习过程,让能力强的学生做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基于CDIO理念的实训教学体系主要内容

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围绕CDIO项目的完成开发若干任务单元,在实训教学基地中,根据真实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教学。每个任务单元的完成过程都包含构思、设计、实施、运作4个环节。

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通常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自主制定计划,独立完成任务,在整个专业实训过程中,专业教师只是实训过程中的引领者、监督者和咨询者,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体验,了解项目开发的过程,积累独立做事的经验。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都经历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4个阶段,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使自己明白了做什么,并考虑怎样做。

CDIO项目的实施通常分为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运作阶段。在设计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总体设计,学生独立根据项目的要求去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实施,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亲自动手去完成项目;在运作阶段,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公正的评价,根据任务要求,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馈。

基于CDIO理念的实训教学体系项目分为两级。一级项目主要是围绕核心课程知识点,以培养专业基本能力为基础,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阶段的系统磨练,通常从大一开始,任课教师就指导学生选择一个涵盖本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典型应用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小组讨论、独立思考与构思训练,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深入理解了CDIO理念的内涵与目标。二级项目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及目标,由专业骨干教师主持设计一个具有专业代表性的项目,在学生做好一级项目的基础上,对核心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内容要点进行整合,要求学生必须运用这些核心课程的知识,去构思、设计并实施二级项目,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基于CDIO理念的实训教学体系架构

(一)实训指导手册

专业实训性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更具体,更具操作性、 指导性的行为规范手册。为了在实训过程中更好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为每一次实训教学( 每一项技能训练) 配备一本实训指导手册,指导学生实训全过程,让学生掌握完成项目的基本要求和项目实施的基本路径,为项目的完成提供保证。

(二)实训操作流程

校内实训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一次专业能力提高的专业课程综合性实训。通过实训学生能力达到:能够独立完成设备的开机、停机操作,设备的使用与控制,会读取各种仪表数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具备岗位管理和适应能力,会填写实验报告。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设备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设备和分析解决常见设备故障的能力。

(三)实训教学设计

为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实现,将学生能力培养过程具体化,在每一个课程项目实训环节,都应合理设计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最终的教学目标,并充分考虑重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问题,使课程实训在教学内容上融合贯通各知识点,实训项目设计富有创意,创新元素较多,教学效果显著。同时,还应考虑开放实训基地,让部分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完成项目。通过这些实训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到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训评价体系

在实训教学结束后,需要对实训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实训教学的评价一般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对学生的评价内容由实训过程、实训效果、实训条件三方面相结合,对教师的评价由实训项目教案、过程指导与项目结果综合评价组成。在设计评价方案时可采用目标管理办法,设计考核指标时,遵循“突出重点、导向明确”的原则,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管理的要求。

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高职实训教学体系,改变了传统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理念,通过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组合团队,按照典型项目完成的流程进行收集材料、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最后验收、总结评估。采用这种实训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这种实训,操作能力得到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满足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套联,伸元昌.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

[2]石铁峰,陆刚兰.基于CDIO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2(4)

篇10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应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90-01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还要求他们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提升。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及时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太过陈旧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当前大多数高职都设立了详细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中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得到了一定的完善,然而与其它课程相比,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投入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较差,校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略显不足。不仅如此,当前我国多数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太过陈旧,时至今日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创新性不足。再加上有些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所担任,专业性相对不足,也无法提出课程创新的好方法。

2.2 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急需改进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专指针对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而采用的方法,不管是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还是方法体系方面,都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为导向。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础理论及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趋于完善,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具体实施还受到制约,教育方法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理论研究与实际实施严重脱节,教育效果不明显,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待加强。

2.3 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内容有待丰富

高职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经验,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素质教育缺失。高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谦虚好学、踏实肯干和团结协作精神,应着重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理想、较高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学生在理论水平和学历文凭上都没有优势,高职缺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个性化的教育,高职生创新精神没有得以提高,很难适应新形势、新挑战。

3 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3.1 与实际相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面临的社会形势也更加复杂。调查表明,当前许多学生都面临就业问题、经济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许多大学生都因为压力过大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发生一系列偏激或暴力事件。由此可见,若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就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高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遵循“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将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师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动,完善创业创新激励机制、人格发展引导机制、职业发展指导机制等,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合理构建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通过人格教育完善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3.2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学生由被动客体向能动主体的转变,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爱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根据其内在心理需求来设计和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3.3 营造积极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当前形势下,高职要尽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具体操作时,高职首先要做好校园环境建设工作,要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打造出良好的校园文明新风,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与此同时,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起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尽可能理解学生、体谅学生、关怀学生,要保持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同时以欣赏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以博大的胸怀来热爱学生。这样一来,在积极、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4 坚持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

情,是做好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剂。理,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红线,是照亮高职生心灵的灯塔。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声的命令,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4 结束语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于此,在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必须要从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营造积极、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以及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未来随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相信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将步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黄玉琴.“以人为本”理念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剖析[J].商品与质量,2011,S7:132.

[2] 刘昊,杨木平.航海文化在航海高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02:224-226.

[3] 李梦颖,陈川.校园官方微信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1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