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职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13 18:0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高职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高职教育

篇1

摘 要:高职普通化学课程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非化工类专业对化学知识需求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文结合高职专业特点,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普通化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普通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049-02

普通化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素养,支持学生专业知识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努力贯彻理论知识适度,后续课程够用的原则,淡化理论,强调应用,着眼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加深化学知识,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专业为轴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力求培养出专业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经过多年来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全国各地高考制度的改革,目前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学生大约有一半在高考的时候选考的科目并不是化学,而且各省生源情况略有差异,这就增加了普通化学教学的难度。所以在第一节普通化学课中,不宜泛泛的去讲化学多么重要,对学生今后课程的学习或者是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多么有帮助,也不宜生搬化学的定义或者理论来“吓唬”学生,这样不但起不到正面的作用,反而加深了学生对化学课较难学的认识,从而在心理起到一种排斥的作用。

在普通化学绪论中,可以从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化学现象谈起,如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绿色农业、人造纤维、建筑和装饰材料、洗涤剂和化妆品、国防和航天等,让学生潜意识的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想知道化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系,愿意探索化学知识。

二、板书讲解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采取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辅助生动形象的图片或采用多媒体,这样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生动活泼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微观结构、动态过程和抽象概念等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金属结构时,金属晶体中,存在着金属原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存在于金属原子和金属离子之间,为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均匀分布在整个金属结构内部2。自由电子的运动将金属中的原子、离子联结在一起3。用专业软件动态地演示金属晶体结构,既形象生动,又能准确地获取知识,化难为易,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主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普通化学课程的价值不仅是传授化学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个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地认识活动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普通化学的课堂教学要让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4。课程的教学特别要避免“给结论”,要加强对科学结论获取过程的科学思想的分析和阐述。这样,能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对优秀科学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的作用,因而也会受到更多非化工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普通化学课程内容涵盖化学全学科,又要讲结论的来源,而课时有限,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知识内容,可考虑把教学内容分成“掌握”、“了解”几类,以减轻知识记忆方面的教与学的负担,而基本不影响科学思想的培养。在普通化学教学内容中,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部分是全部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学困难较大,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概念和科学思维模式。而基础知识模块,教师则用已学过的基本原理从大的方面给予引导,具体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己学习、理解、充实。至于拓展内容模块,则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部分章节作科普式的介绍,并不深入精细的讲解,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关注,这三个模块内容的考试要求也不同。原理模块是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部分;知识模块,是要求学生知道的,属选考的一般内容;拓展模块则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是由学生自主选考的补充内容。这样一种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课时紧与内容多的矛盾,而且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己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符合自主学习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四、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在课堂上老师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点,适当结合难点问题,开展少量讨论式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可以顺利写出前23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这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第24 号元素Cr和第29 号元素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大多数学生都会遵循原有的知识结构,写成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元素周期表中这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错误并产生疑问,教师可以适时给出理由:当简并轨道全空或被电子半充满、全充满时较为稳定。可是,通过上述内容的引导,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会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排布部分,结果会有如下疑问:例如,元素周期表中44号元素R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这并不符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当然类似的“例外”元素还有。这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去查阅相关参考书找,出合理的解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五、联系学生专业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重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专业,其教学内容的角度应有所区别。工科普通化学的教学中,应该突出工科教学特色,联系专业实际情况,扩大学生的视野。目前我院普通化学课程主要针对地质勘查专业,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对基本原理的讲解“少而精”,对基础知识及拓展内容的介绍“广而新”,较好地解决了内容与课时的矛盾,基础与专业的矛盾。既保证有足够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又尽可能多地引入与专业相关的新内容,更新知识,拓展思路,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

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准备一堂课

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让学生准备一节课”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学生专业实际相关的内容,如: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化学与日常生活,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等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准备好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堂内、外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师要善于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学生情况,结合《普通化学》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调整、更新学科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21世纪培养出专业合格的技术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东旭,吴卫东.普通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陈东旭,吴卫东.普通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高职本科;办学定位;办学特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45-03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高职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在高职专科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高职本科应该是以培养技术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主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因此,如何办好高职本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寻求我国高职本科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优化技术精英的培养途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高职本科的办学定位

在国际上通行的高职教育包括研究生、专科生、本科生三个层次,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局限于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在层次拓展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层次拓展是与经济发展保持紧密联系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办学层次的提高必将对职业教育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高职本科不仅应具有“高等性”,还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既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又应该区别于高职专科教育。

(一)高职本科与一般本科的区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修订稿)将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当于专科、本科和硕士生教育;第二阶段相当于博士生教育。第一阶段又分为5A和5B两类。

5A类属于理论型,包括硕士生、本科生两个层次,“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A类的技术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地方和行业的,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到工矿企业的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服务工作,还有一少部分复合型人才将从事研究、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普通本科教育是以知识文化教育为基础,以学科、专业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培养的是开发研究型的人才,同时以现代工程技术作为补充。5A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获得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基本训练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5B类属于实用技术型,应该包括高职本科生、高职硕士生两个层次。学习内容对应具体的职业和特定的技术岗位,“主要目的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由此可知,高职本科教育是以技术文化教育为基础的,强调的是职业性、技能型和岗位对接的教育体系。原国家教委在《关于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属于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高层次,其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用工作。”所以,高职本科也应采用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四大模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功模式。

(二)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的区别

当前教育界较为成熟的观点是将人才区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大类。对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完成。

高职专科人才培养过程是依照企业的某个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开发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以及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够用为度。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说的:“职业教育是针对取得某种社会职业资格的教育,这种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毕业生就业时的职业岗位联系很直接。”

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一个特定的职业岗位服务,更强调所培养人才操作技能的熟练性,希望毕业后能与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那么,高职本科就应更加突出人才的现代技术应用性,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应能达到为某一岗位群或跨岗位群服务的要求。高职本科培养的学生具有将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工程实践或转化为工业产品的能力,成为技术操作工和设计工程师的桥梁和纽带,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术开发、研究创新能力。相对于高职专科生,高职本科生所接触的是更为先进、智能化水平更高和经常升级换代的装备。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都要求他们除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胜任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工作,成为企业技术岗位上的“核心”人物,基层组织管理的“领导”人才。因此,高职本科生除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不必达到普通本科的程度,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之外,还应具备更熟练的职业技能、更宽泛的专业能力和更全面的综合素质。

高职本科的办学特色

强调应用性、服务生产一线,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这是由职业教育本身的特色决定的。

(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世界上发达国家对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都与高职专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为“两高一广”,“两高”即高层次、高素质,“一广”即专业适应面广,面向行业或职业群而不是某个岗位。

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增长而发展起来的,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生产工艺的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使得对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向某一岗位或某一种技术培养的高职专科生,很难适应现代技术密集性和工艺复杂性的需求。因此,德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陆续将三年制的高职专科改为四年制的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从而改变了传统高职专科生仅为适应某一岗位需求而培养的目标,更加强调学生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同时胜任多个生产岗位,还能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的技术项目。

与普通本科大学相比,高职本科应更加突出应用性和区域性,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与高职专科相比,高职本科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系统性,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宽基础、强理论、重实践、多样化、综合性的特色,以良好的就业前景和高额报酬吸引广大学生报考。

(二)加强通才教育

就高职本科而言,由于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本科不仅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的客观态度,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不仅要求学生会“做事”,更应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具备能够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的跨专业、多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具备不断克服知识老化从而能够持续地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不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理论在实训中的检验,体现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在这一环节中,蕴涵了丰富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既是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职业人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人文精神养成的重要过程,同时还要从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做人的基本素质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具备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增强职业技能适应性和将来的发展后劲。高职教育改革趋势应体现培养技术型通才的教育理念,使我们培养的技术型通才不仅具有基础知识和理论之“通”,一般能力和方法之“通”,而且更突出地体现在具有技术与应用之“通”,创新与发展之“通”上。

(三)天津市高职本科建设的特色

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路径有许多,最直接的便是高职专科院校与相关行业的本科院校联合办学。天津市于2012年启动了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改革试点,开展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端型技能人才的工作。按照“政策引导、共同管理、分工实施”的原则,采取一所本科院校只对应一所高职院校的方式,招收在天津市参加秋季普通高考的考生,按照本科分数录取,学制4年。

我院与天津理工大学共同开办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合作院校按照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天津理工大学负责教学质量监督、相关的教务管理和学生的学籍管理、颁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达到相关职业技能标准的学生在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后,还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院则负责教学实施、学生管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

从教育部颁布的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已开始从制度层面主导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引导高职专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育人。开展联合培养能充分发挥本科大学学科多、师资强、条件好、校园文化底蕴厚的办学优势,逐步解决高职院校学科意识淡薄、科研方向不够明确、学科带头人紧缺等问题,从而完善自己的层次结构。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精英,是天津市为积极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推出的新举措。

(四)专业设置与开发

高职本科开发的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针对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具有较宽的口径,而不是针对学科,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用专业目录规范和限制高职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要结合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体现区域化的特色和社会职业的基本属性,根据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高职本科的专业体系。高职本科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应用性与操作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方式不能忽视实践性教学,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和实验实训教学平台,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实践为起点,建立起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明确专业核心技能,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方法实施教学。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起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姚多忠.探索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3).

[2]彭秋发,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叶华光,崔现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与专科的主要边界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李均,赵鹭.发达国家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以美、德、日三国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5]吕玉明.素质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理论),2008(6).

[6]张秉福.本科高职实施通才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5(5).

[7]鲁武霞.院校协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主体支持[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作者简介:

篇3

关 键 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教育对象 教育目的 审美情趣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不同之处

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性,现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但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视课外活动而轻视课程建设的现象,其实质是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开展的对象问题,即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是面对少数学生,还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问题。

所谓“素质”概念属于生理学、心理学范畴。从生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指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生理特质。从心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质。这样来看,素质的形成先天基因具有重要因素,但是大量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已经证明,人的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同样是形成人和改变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用现代汉语就是说,人之间先天素质差异并不大,恰恰是后天的教育,才是人与人之间素质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后天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素质,所以我们才大力推行所谓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表现出的作用非常明显。实践证明,选用具有崇高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作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可使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鉴赏能力及独立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音乐之所以具有卓越的育人作用,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主要原因是音乐对人的情感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象的音乐词汇,使听者全身心都沉浸在音乐美的精神愉悦中,进而心灵得到净化,品性得到改变。

正是因为音乐素质教育对培养全面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普通高校大力推行音乐素质教育。所谓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就是指普通高校开展的艺术类素质教育课程及相关的课外活动。就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而言,其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音乐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得到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对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音乐教育来说,即:第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是普及的、平等的,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第二,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第三,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归根到底,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专科学历层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这就体现出师范教育专业应具备“三型”(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三性”(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特点。而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其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师范教育专业应有“三型”“三性”的特点。我们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断建设和发展本专业,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在培养对象上存在明显区别。我们在探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对象问题时,很自然地就要谈到普通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对象的未来问题。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普及性,要把普及性和提高性有机地结合,要在普及中追求相对性的提高,不要盲目追求纯粹性音乐教育所谓的提高。如果我们盲目追求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高水平,只能是占用了大量本专业的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专业课程学习而盲目追求音乐水准的提高。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样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注重于教会学生学会音乐教育的方法,学会在音乐教育上的为师之道。必须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相同之处

音乐教育是将个人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综合培养的一门课,它对于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两者在教育作用上是一样的。这些教育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沁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它对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形成高尚的情操,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与纪律等方面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激励、净化、升华其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的功能。所以,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转贴于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音乐素质教育在启迪智慧、开发智力、提高人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绩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实践证明,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态产生变化,可以升华思维和理智,产生激情。这种超越语言和文学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可以开阔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左脑和右脑的互补作用,这也体现了音乐对智能的渗透作用和特殊功能。人的大脑被分为结构基本相同但分工不同的左右两个半球,负责抽象思维,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的左半球称为“语言脑”;负责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的右半球被称为“音乐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强调:“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具创造力。”例如被称为“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一生与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一个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又能弹得一手好钢琴。

音乐内容的多解性、不定性特质,可以训练学生大脑的反应能力,促进学生大脑协调发展,挖掘大脑潜能。例如在合唱训练、音乐欣赏等音乐实践过程中,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使学生的听觉和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联想、幻想力。

音乐素质教育还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观察力。比如,由于作曲家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要全面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应该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民族风格、作者的创作个性等等。所以,通过学习和接触中外优秀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懂得不少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

(三)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这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本体功能。即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能力的作用。这些音乐本体功能是审美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这种审美性质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构建成独特的流动的审美形式。音乐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有力地“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涵盖和替代。

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正因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存在异同,两者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实施音乐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应采取具体措施从多方面着手进行音乐教育改革。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1.必须提高普通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一些学校只停留在开展课外活动,对开设艺术选修课的意义认识不足。

2.缺乏普通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管理法规和条例。因而有的学校没有管理艺术教育的机构;没有专职艺术教师的编制;缺乏艺术教育活动经费、场所和设备。

3.在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师资缺额很大,没有可靠的师资来源。现在普通高校任教的音乐教师,申请高级职称困难,往往以音乐院校的评审标准对待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

4.需要编写、出版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所需要的多种教材。有些教材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体现普通高校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在音乐课堂中,要选择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材。彻底摒弃音乐教学中表现出的全盘西化的“一元论”观点,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观念。增加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简化现有教材中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知识,多选择贴近高职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以高职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培养高职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高职生学会鉴赏音乐、体验音乐。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加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科学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来。例如,“构建主义课堂教学”是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模式。它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互动教学,教师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培养其对学习的责任心和自主感来促进学习过程。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有经济条件的学校应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设备的综合运用和课件制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的课堂,对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音乐作品的讲解等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81.

[2]《艺术教育重要法令》第1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

篇4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给我提供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今天的演讲。我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无私奉献、六知教育伴环卫,爱岗敬业、争优创先夺辉煌。”

我,是一名环卫所垃圾处理厂一名普通职工,在厂本职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十春秋,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美好,在日常环卫处理工作中,我们作为环卫工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工作也都是点点滴滴,却无处不体现着平凡而闪光之处,在大家憨厚而和善的外表下面有一颗积极进取和勇于奉献的心。辛勤的汗水积累起的工作成果无疑是养育城市一方美景的丰碑,而厂里响应上级号召开展的六知教育活动,更是让大家爱岗敬业的种子得以扎根、发芽儿并逐渐走向成熟!

六知教育里面的知荣、知耻教育。引导我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顾全大局为己任。引导我们自强、自立、自信、自我发展,提高抵制丑恶现象的自觉性。我深有体会。

记得我刚前来报到的一个上午,在同志们的陪同下,我鼓起勇气,小心翼翼推开垃圾处理厂的门时,我已清楚地意识到,人生中新的一步已经迈出,等待我的将会是崭新的工作。当时我就想,新环境,新岗位,我能干好吗?带着疑虑的心情,我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但是事实上完全和我想的

不同。环卫工作是辛苦。不要说没日没夜繁重的体力劳动;也不要说难闻的环境;更不要说工作时吃进肚里的苍蝇。有多少次,在辛苦了一天以后,一个大雨匆忙赶来,穿上雨衣一头扎进雨里;大家可曾知道,当你们吹个风扇还出汗,我们却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双层口罩在库区忙碌,一个个晒得乌黑。

前不久,别单位来垃圾场协助我们施工,不到一个小时,一个同志说:“这简直不是人呆的,熏得我头疼,下次打死我,我也不来了。真不知道你们平时有法作业吧。”

如果是没有接受知荣知耻教育以前,我们有个同志笑了笑:“习惯了。”真的是习惯了,身边有这样一群人,经常抱怨,工作辛苦,挣不来钱,物价高等等,天天牢骚发个没完,听起来好像还挺有道理,一个意志不坚定得就容易接受他们的观点,开始对工作应付差事,对生活得过且过。还笑话我们傻,累的跟贼一样,图了啥。

通过这次六知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大家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作为一名环卫工作者,我感到和光荣,能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服务,我感到很骄傲。

六知教育中开展的知法、知德教育,使我明白了深入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有关环卫处罚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进行知德教育使得我们牢记“八荣八耻”、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做社会主义道德楷模。

六知教育中的知足知感恩教育,通过对比,让我们环卫工人众知道满足,摒弃盲目攀比心理,安心生产工作。现在我们的生活算不上富裕怎么说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基本生活保障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知足常乐。

但是生活知足,工作不知足。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进取的。我们时时处处都在为人民服务。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直接或间接地,在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存环境的需要服务!这是党,是人民交给我们的使命。我们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能对的起党,对的起人民。感谢党,他让我的生活有了价值。

通过六知教育的感恩学习,让我明白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

我体会到了,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由小爱到大爱,由感恩父母朋友升华到感恩祖国,了解党和国家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关爱,感激党和国家的关爱之恩,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意识,主动配合环卫工作,不给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找麻烦。

篇5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素质教育 改革 探索

音乐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的古代先哲早就提出了乐教思想,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正身形、广教化、美风俗”。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音乐教育可以综合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各种素质,是培养品德、锻炼意志、开发智力尤其是发展创造力的良好途径。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指以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音乐知识和音乐审美为基本内容的艺术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更加突出。可见,对大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的感情世界和艺术想象力得到丰富和发展,使他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未来和整个世界,同时,对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

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改革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只有三者互动,才能真正落实高等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提高。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六方面把握好音乐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

1、转变教育观念

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过程中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摆正美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专才教育思想,加大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尽快摒弃不利于新型人才培养的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积极创造条件。

2、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任何办学方针与教学设想都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来体现。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音乐教育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队伍,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公共音乐课教师来讲,除了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一般素质外,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所谓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实践方面的素质。所谓业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而要具备这些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目前许多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他们在学校学的是很专的声乐、钢琴、作曲等,作为一位公共音乐教师就必须拓宽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知识面,不断提高音乐修养与文化水平,从各方面知识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惟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以良好的基本功、精深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支持,并由此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

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确保音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当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3、调整课程结构

要把人文艺术课纳入正式教学计划,扩大选修课范围,增加选修课内容,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选修辅修专业。教育部规定:“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在2005年前要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

”普通高校应在现有选修课基础上,开设“合唱艺术”、“管弦乐演奏”、“艺术与审美修养”等多种艺术类课程;也可考虑将一至两门音乐类课程设为必选课或必修课,使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动者。

目前有些音乐课程在内容上接近、交叉乃至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另外,音乐课程的设置或多或少往往不是由音乐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上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以及考试分数的给定上,也不是非常的科学和合理。

因此,普通高校应“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网络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深化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4、置备必要的音乐教学设备,真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必要的教学设备,音乐课的教学也是如此。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音乐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是音乐教学得以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从目前情况看,不少院校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偏少,教学设备缺乏。因而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教师应付教、学生凑合学的不良现象,教学效果根本无从谈起。实际上,作为高等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音乐课,所必需的教学设备不是很多,开销也不是很大,这里主要有一个舍得舍不得的问题,说重点儿其实就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5、办好大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普通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因此,大学生艺术类社团便成了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建立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民乐团、电声乐队等,并配备专职辅导教师,训练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指导教师要业务精通、尽职尽责;同时对学生自发组织的艺术类协会等组织给予积极帮助、指导和扶持,校内多活动,校外多交流,让活动积极有序,努力提高学生的演唱演奏水平和表演能力。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形成的学生素质更深刻、更牢固。因此,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有条件的地方应多请一些艺术团体、知名艺术家到校演出和讲学,举办不同形式的报告和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要通过广播、书报栏、音乐沙龙等形式,选择一些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魅力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中领略音乐作品不同的美,通过多听、多看、多练、多比,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等,以艺术类社团为龙头,经常开展一些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既严肃高雅又情趣新颖、能够吸引多数学生参加的音乐活动,增加学生音乐审美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6、音乐素质教育应走普及之路

音乐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对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不是针对少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的专业培训教育,应该保证全体学生受音乐教育的均等性及音乐文化素质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保证全体学生受音乐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素质教育 改革 探索

        音乐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的古代先哲早就提出了乐教思想,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正身形、广教化、美风俗”。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音乐教育可以综合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各种素质,是培养品德、锻炼意志、开发智力尤其是发展创造力的良好途径。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指以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音乐知识和音乐审美为基本内容的艺术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更加突出。可见,对大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的感情世界和艺术想象力得到丰富和发展,使他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未来和整个世界,同时,对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

        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改革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只有三者互动,才能真正落实高等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提高。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六方面把握好音乐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

        1、转变教育观念

        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过程中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摆正美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专才教育思想,加大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尽快摒弃不利于新型人才培养的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积极创造条件。

        2、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任何办学方针与教学设想都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来体现。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音乐教育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队伍,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公共音乐课教师来讲,除了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一般素质外,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所谓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实践方面的素质。所谓业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而要具备这些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目前许多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他们在学校学的是很专的声乐、钢琴、作曲等,作为一位公共音乐教师就必须拓宽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知识面,不断提高音乐修养与文化水平,从各方面知识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惟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以良好的基本功、精深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支持,并由此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

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确保音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当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3、调整课程结构

        要把人文艺术课纳入正式教学计划,扩大选修课范围,增加选修课内容,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选修辅修专业。教育部规定:“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在2005年前要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 

”普通高校应在现有选修课基础上,开设“合唱艺术”、“管弦乐演奏”、“艺术与审美修养”等多种艺术类课程;也可考虑将一至两门音乐类课程设为必选课或必修课,使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动者。

        目前有些音乐课程在内容上接近、交叉乃至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另外,音乐课程的设置或多或少往往不是由音乐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上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以及考试分数的给定上,也不是非常的科学和合理。

        因此,普通高校应“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网络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深化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4、置备必要的音乐教学设备,真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必要的教学设备,音乐课的教学也是如此。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音乐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是音乐教学得以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从目前情况看,不少院校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偏少,教学设备缺乏。因而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教师应付教、学生凑合学的不良现象,教学效果根本无从谈起。实际上,作为高等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音乐课,所必需的教学设备不是很多,开销也不是很大,这里主要有一个舍得舍不得的问题,说重点儿其实就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5、办好大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普通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因此,大学生艺术类社团便成了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建立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民乐团、电声乐队等,并配备专职辅导教师,训练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指导教师要业务精通、尽职尽责;同时对学生自发组织的艺术类协会等组织给予积极帮助、指导和扶持,校内多活动,校外多交流,让活动积极有序,努力提高学生的演唱演奏水平和表演能力。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形成的学生素质更深刻、更牢固。因此,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有条件的地方应多请一些艺术团体、知名艺术家到校演出和讲学,举办不同形式的报告和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要通过广播、书报栏、音乐沙龙等形式,选择一些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魅力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中领略音乐作品不同的美,通过多听、多看、多练、多比,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等,以艺术类社团为龙头,经常开展一些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既严肃高雅又情趣新颖、能够吸引多数学生参加的音乐活动,增加学生音乐审美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6、音乐素质教育应走普及之路

        音乐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对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不是针对少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的专业培训教育,应该保证全体学生受音乐教育的均等性及音乐文化素质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保证全体学生受音乐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篇7

论文摘要: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个塑造人、开发人的智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高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根本教育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实施的可行性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素质教育是一个塑造人、开发人的智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使人的天赋条件能够融进社会的特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最终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1.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

艺术素质教育历来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艺术素质的加强,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促进美感的升华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2.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协作精神,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

音乐具有振奋精神、统一意志、鼓舞斗志的作用。正如郭沫若先生感叹的那样:“音乐的势力是多么伟大!汉王兵多将勇,而最后的成功乃是一支箫……”音乐可以统一人们的感情,并引导着趋向同一的目标和行动。

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开拓能力。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发现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反应的敏捷,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增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开拓能力。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发现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反应的敏捷,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增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及人的体质。各种乐器的练习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敏锐性,锻炼人的听觉能力;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音乐与舞蹈、体操、表演等运动项目结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与美的结合。

二、实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建议

1.明确教育目的。

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目的,只有目的明确了,行动才会有方向。为了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必要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艺术教育特点来看,音乐学习应该从小开始,循序渐进。大学生已错过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要使他们在大学有限的音乐课堂教学时间里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普通高校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发挥音乐艺术教学形象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走出一味灌输专业技能的误区。要明确我们的任务不是培养音乐专门人才,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向学生传授高深的音乐理论和专业音乐技巧,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结构布局上,都不必须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应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鉴别和创造音乐美,建立他们的审美意识,端正他们的审美态度,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2.更新教育内容。

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有所不同,它作用于人的听觉,有其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体系。它包括很多要素,如旋律、节奏等。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是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来的。因此,对音乐语言给予科学的揭示应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但这并不是说要对这些要素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讲解,而是揭示这些要素在音乐具体形式中的体现和组合成音乐美的特点。讲授是普及性的、综合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基本能够从音乐语言的角度来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同时,由于很多学生缺乏音乐基本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对音乐基本知识的介绍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强调基础的同时,还要在内容上突出民族性、大众性、时代性。要重视在音乐教育中注入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重视对我国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器乐的介绍、欣赏以及传播。内容上应当尽量选择古今中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艺术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提高,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中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性,不简单讲解与灌输,而应采取讨论式以及实践式的教学方法。讨论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实践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在创作作品、表现作品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和声、结构、多织体、多线条,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独特魅力。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吸收利用优秀的国外音乐教育理论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真正建设好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任何办学方针与教学设想都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来体现。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音乐教育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队伍,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公共音乐课教师来讲,除了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一般素质外,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所谓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实践方面的素质。所谓业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而要具备这些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目前许多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他们在学校学的是很专业的声乐、钢琴、作曲等,公共音乐教师就必须拓宽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知识面,不断提高音乐修养与文化水平,从各方面知识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惟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以良好的基本功、精深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支持,并由此激发出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

4.丰富教育手段。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因此,在音乐素质教育的方法选择上更要体现艺术性,要使教学方法艺术化、教育手段现代化,要突出双向性、互动性、创造性。音乐教育需要艺术性地教学,采用艺术方法和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手法,尽可能减少平铺直叙的讲解、写实性描述甚至灌输的传统方法,改革抽象的理论课和技能课,结合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既传授理论与技能,又互动地、双向地进行审美交流,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悟、鉴赏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课程的内容,提出具有新颖、独特、不落俗套、能够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课堂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必须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最好是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必修课侧重综合性,应当将音乐基础知识、乐感训练、音乐表现手段及实际应用融为一体,以此作为突破口,为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奠定基础。为学生提供既适合自己又贴近社会的多种选择,诸如声乐、合唱、乐器、指挥等培养和提高个人技能的课程,各类音乐作品欣赏课程。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持之以恒,建立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使音乐素质教育成为覆盖整个大学校园的开发性的系统工程。

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学音乐素质教育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新动向研究.中国音乐教育,2004.6.

[2]钟启泉.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4]刘人怀.板壳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10).

篇8

【关键词】竞争机制;体育教学;挂牌选课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逐步深入发展,教学质量已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当前国家对人才培养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普通高校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能力、锻炼习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转化到体育教学之中。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许多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挑战。制约和影响当前改革的根本因素更多的是来自体育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和旧观念。学校体育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将竞争机制引入体育教学改革中去,实施教师挂牌上课,竞争上岗,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

近些年来,许多人在研究体育教学改革问题时,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当前体育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授课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管理制度的改革,困难重重,教师的问题不解决,教学改革无法深入进行。因此,笔者通过近年来对我校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体育教师实行挂牌上课的实践研究,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教育,无论在身体素质水平、健康状况的当前效应上,还是在终身体育意识的长远效应上,以及在体育文化、体育欣赏等素养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在以往的教育上,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集体行动等规范约束学生。教学手段十分陈旧,忽视了学生的和个体差异,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通高校体育效能的发挥。

长期以来,管理体制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利用简单的行政任命和调配的任用管理制度,实行因人设编制,根据教师的专业开课,或大家一起上同样的教学内容。忽视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造成任课教师没有上进心,人浮于事,人人吃大锅饭,一辈子定终身,有无责任心、水平高低,人人有课上,工资待遇人人平等。因此,大家都把精力放在职称评定上,教师有否职称是其身份的重要标志。职称每几年就要晋升,从助教到教授只能上不能下,而体育教师则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体育教学中仍可以凭借在校时的“老本”就能随心所欲地教一辈子体育。学校和教师的注意力都在“评”上,是否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常常被忽略。使得评用脱节,使得体育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创新性、前沿性的教学受到限制。一旦评上职称,终身受益。造成大家忽视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和实施,没有太大的竞争和压力。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约束下,诸多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教师职业的“终身制”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尽管当前整个社会对于“下海”、“聘任”“转岗”等都能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这些对于学校教师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压力。部分教师仍然认为学校的 “铁饭碗”“大锅饭”依然存在。作为21世纪的大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始终处于专业技术的前沿,才能完成历史使命。“铁饭碗”“终身制”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阻碍了教师知识更新提高和,同时也影响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这种体制很难实现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必须建立能上能下,评聘分开的机制,教师通过平等竞争,择优上岗,由岗位决定职位和各项待遇,使那些真正有真才实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优秀教师,在岗位上得到充分的发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才是改革的关键。只有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充分体现“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原则,才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将收人与业绩挂钩,从而探索建立适应学校体育发展需要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

历史已经将我国普通高校推到了市场经济和强手如林的国际环境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生存、发展、提高主要取决于竞争,这是必然的,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反映了市场经济下竞争的客观规律。

2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引入竞争机制的作用

2.1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挂牌上课,不但能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热情,而且能把被动的局面转为主动局面,过去采用的行政排课制度,不管水平高低,每人都有课上,政策上得不到充分体现,而教学质量差的,不负责任的教师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来加以控制,如果采取教师完全面对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水平、能力和对自己的课堂收益效果,综合考虑自由的选择教师,最终可能会出现有些教师课堂爆满,而有些教师则门前冷落。经过挂牌选课制度的实施,将对每位教师产生较大的触动,首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责任心的加强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设课程,同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吸引更多的学生选课,其次,改变教师知识结构,专项能力单一的现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有的体育项目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体育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建立教学竞争机制,促使一些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积极学习,进修提高,掌握新的理念,新的技术,重新确立自己的教学岗位,第三,教学竞争机制是同经济利益挂钩,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重新分配的政策,教师教学质量越高,责任心越强选你课的学生就越多,所得到的报酬也就越多。从而增强了教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教学引人竞争机制,全方位的面向广大学生择优选课,使学生对学习体育课的选择性加大、加宽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项目、时间,最重要的是选择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在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愿望,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提高体育教学管理,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引入体育教学竞争机制,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择优选课,增强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首先,对教学课程管理灵活了,充分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地引入健身、娱乐等民族体育项目,丰富加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形成了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体育课程良好运行机制。其次,在教师管理方面,注重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变了教条式的管理方法,使教师从消极到积极,使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与自己的利益挂钩。第三,对于学生的学习管理。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现空前的改观,课堂出勤常常是满勤。请假、迟到、旷课现象大大减少。激励机制的建立调动了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3把竞争机制的实施方案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

3.1体育教师面向体育教学“市场” 竞争上岗

将竞争机制引入体育教学中,不断深入地提高教学质量,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使体育教学课程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每学期开学前,有关部门组织体育教师,将自己的基本情况和所要开设的课程进行一次全面介绍,并在教务网上公布个人的照片、简历,建立计算机选课检索系统,选课前在教网上公开教师本人的教学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选课的重要意义,各个项目的特点、教师情况,基本达到了解教师、课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全方位的展现给学接受学生的选择。

3.2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及教师的专长确定所开课程

老师则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业务能力,硬件设施情况,确定自己开设的课程,明确自我定位。全方位地面向学生,由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老师,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不仅能促进了体育课程建设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充分调动了教师开设新课程和学习提高本专业新知识的积极性。

3.3 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主选课

每一学期结束前,新学期开学两周内,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学生进行选课,学生根据教师公布的信息了解教师水平、专项特点、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及专长后,在一周任何时间内均可选课,当学生选定好自己的课程后,还可根据教务处安排的时间进行补选,退选,最后确定所选的项目,进一步使个人兴趣、爱好更加贴近,使体育教育的目标,更加适应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终生健康的合格人才的长远目标相结合。对教师来说,首先,要有学生来选你的课,其次,要保持选你的课的学生来上你的课同时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选课。没有选满或上课人数太少的课程,教师将面临着一种潜在的危机,所以,竞争机制引入体育教学,给每位教师都会带来一种对体育教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4 对挂牌选课要进行统一考核评价制度

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由择师的方式,给体育教学教改带来了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学生并不一定选择那些能够起到锻炼身体,能够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目的课程和高水平的教师,而是选择那些上课轻松,考试好通过,教师要求不严的课程,为一部分认识不足投机取巧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建立考试中心,采取统一考试,使考教分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评定成绩,杜绝人际关系,人情关系,弄虚作假现象,保证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更加科学、公正、准确,保证了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主选课真正目的的实现。

3. 5 建立公平竞争、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结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益分配的兑现程度。分配是竞争机制的支撑点,具体实施方法可在学年结束时,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方法、学生的考试成绩、科研成果、课外活动的组织开展以及参加比赛的成绩,经学院专家考评、学生对教师的打分,实事求是地对其工作业绩作出准确全面的评定,为了发挥这一作用,必须制定任课教师的课时费分配方案,根据教师一学期开课班级的多少和上课学生人数的多少,计算课时费,对业绩突出的教师可实行低职高聘,给予更高的酬金,真正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劳优酬”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体育教学质量上等级、上水平。

3.6建立学术休假,业务进修提高制度

对于在挂牌选课中没有被学生选课或选课学生较少的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和提高,并根据情况组织进修,进修后仍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将给予转岗。同时在全体教师中实行学术休假制度,由教师本人提出申请,有关部门批准,可进行一学期的学术休假和调整,在调整休假期间主要进行业务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更新,新项目技术的掌握,体育科研达到学术“充电”的目的。使体育教师具备终身教育和更新发展的能力。以及塑造自我的能力。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教师结构模式。

4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我院经过3年来体育教学引人竞争机制―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择优选课的实施。结果表明;在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为人师表的教学投入,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两个年级的抽样调查显示,采用新模式的教学班技术考试的平均综合得分比传统教学班高(考试内容相同)。学生五项身体素质达标测试,采用新模式的教学班进步幅度明显比旧教学模式进步幅度相大。从学生对当前新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显示,决大多数学生对挂牌选课制,对自己所学项目和任课教师的表现表示满意,对体育教师过去和现在备课钻研教学所用时间的相比,显然比过去多。体育教学引人竞争机制――挂牌上课,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培养体育能力,掌握技能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对激励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书育人,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 结论

在体育教学中引人竞争机制――教师挂牌上课对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激发了教师创造热情,使其专长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大市场,精心组织实施体育教学,使教学质量由过去的被动要求转变为主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得到加强。

挂牌上课,改变了过去教条式的管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时间选择课程和老师,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只有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中加上教师的积极努力,才能出现主动学习的态势,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从而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 1] 程杰.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竞争机制[J].体育与科学,2008(4)

[2] 王宗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

2009 (2)

[3] 刘岩.普通高校体育教材体系与内容改革初探[J].体育科学,

2009 (1)

篇9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的音乐教育一般都是取用专业培训模式进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在技能方面的掌握,忽视了学生音乐素质方面的培养,导致很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只顾着进行技能方面的训练,不重视自身音乐素质的提升,影响到以后的就业。现在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仅是掌握熟练的音乐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重视人才综合性能力,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期间需要不断的提升对于素质教育的改善。改善音乐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对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善,同时也是促进音乐教育重要的教育因素之一。

一、影响音乐素质教学与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音乐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不明确

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我们注意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以及音乐教育中课程体系内容建设与完善。很多的高校在进行音乐素质教育中不能及时确定教学的目标,教育目标是教学重要的核心,同时也是影响教育标准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实现音乐教育质量提升重要的保障。但是现在的教学中经常出现音乐素质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的标准以及方法等存在很多不同现象的发生。例如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只重视学生技能方面的培训与教育,经常忽视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也只是重视技能的训练与联系,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只是机械的进行联系,不能真正的掌握与理解音乐。这样的教学形式还会对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与熏陶方面造成阻碍,导致学生不够重视音乐的学习,对于音乐的练习时间等不能合理的安排,教育上更是比较随意,严重影响到音乐的教育。

(二)音乐教育课程的安排上比较单一

根据调查的资料显示很多的音乐教育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比较单一,并且很多高校中的学生都是在中小学期间接受过音乐的学习或是训练,具备基本的音乐学习素质,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接触过音乐基础的训练,对于音乐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基础比较弱。不管是基础比较强的学生还是音乐基础比较弱的学生都对音乐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所以在教育中需要非常重视对于教育课程的安排[1]。虽然一些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拿到了很多关于音乐方面的资格证书,并且自身还能掌握或是熟悉一种乐器等,但是因为学校在音乐教育课程上内容安排的比较单一,很多教育层次不够清晰。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的学生来讲会影响教师教导的方针,让很多的教师不知道怎样着手进行教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易不同,不能很好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三)音乐教育中的师资力量影响到音乐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对于普通高校中的音乐教育来讲,很多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知识修养上也具有很多的不同,那么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是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引导者与指路人,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学习音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在很多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教师基本上都是年轻的毕业生,虽然掌握熟练的音乐技巧与教育方式,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需要完善与熟练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文化素质教育与音乐技能教育方面的融合不能达到统一。与此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或是音乐教育的大纲上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教育,没有什么创新,不能讲教学方式与自身的教育理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在教育期间不能及时考虑到教学的背景缺少一定的研究与教学方法上的探索。

二、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方式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指导目标进行音乐素质教育

针对现在的普通高效音乐素质教育需要不断的加强其自身教育的能力,确定明确的教育培养目标。从音乐教育的性质来讲主要是一种艺术类型的教育,所以对于音乐的学习一定要从小进行培养,不断加深教育的难度,这样才才能更好的扎实音乐学习的基础。很多的大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期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期,在这样的基础上让他们在有限的音乐知识学习时间中掌握好音乐学习的技巧非常困难。所以在进行教育期间一定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坚持教育方针的指导以及科学发展观对于音乐教育的影响,并且教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实际的教学需要不能急于教育成功,也不能偏离教育的轨道。普通高校音乐在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期间需要详细的了解到对音乐教育并不只是传授音乐学习的技巧或是相关的书面知识,还需要重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所以在进行课程的安排需要注意技能培训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配合,不管是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在教育结构的调整上都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进行出发,教导学生怎样学习好音乐[2]。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在审美方面音乐学习能力,逐渐的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二)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育体系

在进行高校音乐教育的同时需要对其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与课程调整方面进行重视,将音乐教学的课程进行调整安排,尽量减少其中教条的规矩,建立一种一主多辅的教学形式。同时还要注意这种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体系需要具有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以及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进行辅助,这样才能保证音乐素质教学课程的科学性以及程序化。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或是实践,加强对音乐学习的感受以及其学习作品的理解与掌握,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若是在进行音乐作品教育赏析的过程中融入对乐器的基本介绍以及相关曲式的了解与掌握,更能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掌握,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讲述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欣赏心得[3]。在制定合理的教育体系期间需要注意对作品赏析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具有一定目的性以及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才能充分的了解到作者在创作期间的心里所想,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效果。

(三)壮大师资力量,加强教育队伍的建设

就目前的教育情况来讲,音乐教育中对音乐素质教育的强调对音乐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音乐教育逐渐的现代化与科学化,需要专业的教师团队,具备专业的教育涵养以及专业的教育学习技能进行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很好的胜任音乐素质教育工作。在这样的教育要求下需要我们的教师及时进行教育方面的调整与改善,其中主要包含对教师师德方面的提升,教师在教育期间一定要遵守教育上的规定,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保证自身教育方面的形象,还需要加强教育在教育方式上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他们及时进行教育方式的改善与创新,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育,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尽量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努力的做好音乐素质教育,推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普通高等学校对于音乐素质的教育正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中,其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与创新的地方,在不断的探索教育过程中提高普通高校对于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方式的创新。

作者:李丹丹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甦,陈燕.普通高校公共声乐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86-190.

篇10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学 教学质量 对策研究

一、更新体育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体质健康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调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青少年体质健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健康第一”不光是口号,我们要真正地去理解阳光体育的精神内涵,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引入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和鼓励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进行体育锻炼,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因此,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的职能部门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并贯彻落实,其次,教师也要转变教育思想,变“技能传授”为“健康指导”,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修改体育教学大纲,满足学生体育需要

教学大纲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指导性文件,对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目前,多数学校在学生入学的前两年开设体育课,教学内容为各种球项目和健美操、武术等项目,采用选项教学。尽管这些年各高校都在试图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有很多学校还是有很多欠缺之处。例如选项课教学,有很多学校就划定两年的教学内容为传统的几个项目,学生的选项范围非常的小,也没有体育选修课,而且只进行体育项目技能教学,忽视体育理论教学。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建议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及时修改教学大纲,一方面增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和开设体育运动项目的选修课,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大体育理论课比例,给学生讲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是关系体育教育质量提高与否的最直接因素,目前,各高校尤其是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的体育教师不管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学历结构都有待调整。近年来,各院校也都在引进高学历的体育教师充实自己的软实力,但从整体上看,难免会有不尽人意之处。要想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以及整体素质,首先,发扬传帮带作用,老教师、老教授要多给青年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把自身优良的风尚品格和宝贵的经验传授给传承下去,帮助青年教师的提高;其次,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聘请名师来校授课、做讲座等方式弥补学校自身的不足;再次,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发展;另外,激发教师事业心、责任心,全心全意的投身体育教学工作中来,只有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就能搞好。

四、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有效组织体育教学

现代的体育教育已从以往的以传授体育知识为本转向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本,往常的体育教学多以体育技能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学模式陈旧单调,教学方法单一乏味,例如在学习篮球的移动技术时,基本都是徒手空跑,多次的练习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让课堂气氛沉闷非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摒弃以往体育教学中程式化的单调教学方法,多以启发、诱导、娱乐为主,有效的组织体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例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前玩个小游戏,或是在课堂间给学生穿插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其他运动项目,这样更利于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五、强化体育教学监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要发展,制度要健全。它往往决定了学校体育目标的完成和完成的程度。它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盘,左右着体育教育思路走向和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以及体育发展取向等。体育教育监管制度的建立是推进体育健康教育的前提,尤其是对体育工作者的监管,高校要按照一定要求,采用一系列方法措施,对体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进行准确的考评和监管,对其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更好地为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服务。只有制定一套符合健康教育要求的制度体系,健康教育才能在学校体育中得到真正的开展与实施,“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才能在体育教育中真正的得到落实,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六、加强体育场馆建设,优化后勤保障服务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学校体育事业的硬件保障。资料显示,我国高校拥有多类型、多数目的、高规格、高质量的体育场馆设施,但学生的均占面积仍然很小,而且在管理和保养上多出现问题,例如有部分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器材设施在维护上不够到位,多出现场地失修、器材报废等现象;另外,有质量较高的体育场地一般不作为教学场地,有对外收费开放和学生不能自主入馆锻炼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由此,各高校要想方设法通过引进外资、鼓励投资融资,出让冠名权等各种方法吸纳资金搞好学校自身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着实提高后勤保障服务,积极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进而有效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春,应兰英.基于职业观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