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3 18:0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篇1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我区以“生态立区”的战略为指导思想,以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持续改善和提升辖区内“五湖一河”水环境质量。 

一是强规划。近年来,区政府与有关环保公司签订梁子湖流域、斧头湖及金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框架合作协议,区政府明确畜禽养殖的“三区”划定及退养工作任务。江夏与咸宁共同编制《斧头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对斧头湖及水域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二是强方案。区政府制定鲁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计划从水产、畜禽、农业面源、村镇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着手,开展鲁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拟定拆除湖泊渔业三网设施实施方案,对湖泊渔业三网设施拆除工作作出安排;拟定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建设目标。区环委会先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方案任务分解表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将水污染防治的工作任务及要点逐条分解落实。 

二、加大投入,强化项目建设。 

一是巩固和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成果。五年来,我区连续实施环梁子湖流域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落实环湖村庄、集镇生态建设的工作任务。 

二是大力推进“清水入江”工程实施。经过长期论证和多方面努力,我区以PPP模式实施的“清水入江”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总投资51.1亿元,项目建设总周期15年,包含污水处理厂及雨污市政管网、湖泊水利工程、湿地、绿地、市政景观配套等项目,建成后,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57万立方米。 

三是全力保障“三网”拆除工作的开展。全区湖泊“三网”养殖总面积22.26万亩,涉及5个街道办事处,100个经营业主和1家国有企业,全力保障我区梁子湖(南北咀)、斧头湖、鲁湖、汤逊湖、上涉湖等湖区“三网”拆除工作。 

三、完善机制,强化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的大环保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同部署、同考核,实施了江夏区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全区上下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的大环保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五个一”的大督查机制。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处罚,第一时间追责。排查各类企业,督促挂牌督办企业按时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查封违法排污企业,实施按日计罚。 

三是建立健全“湖长制”。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区党政负责人为一级湖长,湖泊(河流)流经区域的街道负责人为二级湖长,环湖(河流)各村负责人为三级湖长。坚持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水污染治理模式,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 

四、树立典型,强化亮点打造。 

近年来,我区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积极探索,树立典型,打造了一批亮点工程。 

一是打响了一场生态环境保卫战争。以梁子湖周边村湾环境连片整治为示范点,开展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建设。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区,采取严控、慎批建设项目、禁止新增畜禽养殖项目等措施,保护沿湖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推进以清洁生产、清洁养殖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配套,着力打造有机食品基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构筑生态屏障和生态修复系统。我区共创建省级生态街道3个,省级生态示范村50个;市级生态街道6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24个。 

二是谋划了一套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我区的“清水入江”工程,是湖北省第一个以PPP模式建设运营的项目,也是首个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江夏区600平方公里城镇化区域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的总目标,有效解决污水转输和尾水排放的问题,促进湖泊保护目标实现。 

三是打击了一批非法采石采砂码头。区委、区政府成立非法码头、非法堆砂场、非法采砂船综合治理指挥部,42家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取缔,原非法砂石码头聚集的江滩全部清理完毕。 

篇2

一、工作目标

到年底,全区主要排水流域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有效保护,生态水系和沿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内污水管网收集率和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100%,重点推进李村河流域、楼山河流域截污,彻底解决污水直排河道问题。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实施流域截污

1、主管网建设。加强与市市政局、城投集团的协调和工程对接,完成李村河和楼山河流域污水主管网建设,扩大管网容量,满足汇水量不断增大的需求。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

2、支管网建设。根据各区域污水主管网建设和污水排放情况,有计划地加快截污支管网的建设和完善,逐步提高管网覆盖率。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率达到100%。

在新开发的区域,优先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推进中水回用。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财政局。

3、对村庄和小区的生活污水,根据城中村和旧城改造规划,

制定截污计划,以李村河中上游为重点,对近期因管网不配套无法截污的,可临时采取建化粪池等措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各有关街道办事处

4、配合市市政部门建立健全流域污水管网档案,包括主管网、支管网建设和分布情况,汇水区域,预留污水接入口位置等。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

(二)推进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污水处理升级,实施李村河道生态补水

1、李村河上游规划建设新污水处理厂,尾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入河道,补充河道景观用水。协调、配合市市政局、城投集团年底前完成立项、国土手续、规划、选址和设计审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责任部门:东部办、国土分局、规划分局

2、加快推进啤酒二厂污水处理升级改造,污水经深度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排入李村河道,作为生态补水。

责任部门:环保分局

(三)加强废水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工作

1、严格建设项目的管理,杜绝产生新的入河污水排放源。

在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所有新建涉及排放污水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将污水接入城市管网,不得直排海、河。对不具备污水集中处理条件的区域,新建涉及排放污水的项目(包括所有房地产开发),必须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并确保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对达不到要求的涉及污水排放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责任部门:发改局、建管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环保分局

2、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强对流域内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督促排污单位达到《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分阶段要求。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予以限产、限排,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督促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有关单位将污水全部接入城镇污水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建立健全直排河污染源档案,进行动态监管。

责任部门:城管执法局、环保分局

3、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对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控和监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按照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要求,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

责任部门:环保分局

(四)做好流域内河道清淤、保洁和生态恢复工作

1、实施流域内河道清淤清障和生态恢复工程。自上游分段实施,完成一段截污清理一段,尽快改变河道面貌。

在完成治污的河段上建设拦水工程,拦截留存清水,实施生态整治。在有条件的河段选取适宜的水源(如中水等)建设引水工程,增加河流常年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责任部门:建管局

2、配合市市政部门调查治理污染点源,对暗渠、明沟及时进行开盖和清淤。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

3、加大河道垃圾堆放管理力度,日产日清。根据城市管理职能分工,各责任部门分别建立专门的河道保洁管理队伍,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排污和乱倒垃圾等现象。

责任部门:建管局、城管执法局、东部办,各有关街道办事处。

4、建立李村河大集污水和垃圾污染处理、保洁工作机制。对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置。

责任部门:市场管理中心

三、组织保障及工作要求

篇3

广州20xx年底前要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河涌据悉,广州自20xx年建立市、区、镇、村四级河长制以来,至今已落实河长1938名,设立河长公示牌3141块,培训河长2935人次,召开现场会19场,组织河长集中巡河,开发水务微信投诉系统接收市民投诉900多件,建立河道管理Q群,并完成20xx年度河长制考核。

根据最新出台的《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将在全市江河、湖泊、水库、山塘等全面推行河长制,到20xx年6月底前,广州将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

近年来,广州把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以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全力开展河涌水环境治理工作,截止目前,部分河涌治理已初见成效。

20xx年,广州新建污水管网367公里,年度建成公里数是20xx年的3.3倍;新建龙归污水厂二期等6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新建10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此外,国家挂牌督办的广州市35条黑臭河涌水质总体上稳步提升,其中地铁B涌等6条河涌已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中心城区的沙河涌、猎德涌的水质也明显好转;国考鸦岗断面实现水质达标。

20xx年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即将印发现场走访:基层河长手机号涌边公示 市民监督治水更便捷

昨日(27日)上午,笔者来到黄埔区乌涌的护林路段,这里已经竖起了一块广州市河长制公示牌,公示牌上明确标明该河段的起点、终点、长度,区级、镇(街)级和村(居)级河长的具体人员及联系电话,以及三级河长的具体职责等。据悉,广州实行市、区、镇(街)和村(居)的四级河长制,市、区级河长由市、区两级政府有关主要领导担任,像该段乌涌的区级河长就是广州市委、黄埔区区委书记陈志英,河长公示牌上公布有他的座机电话;而镇(街)、村(居)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段的河长,河长公示牌上有这两级河长的手机电话。

笔者现场拨打乌涌村级河长电话,但电话提示关机;再拨打镇(街)级河长电话能够接通,而且该河长在电话里非常了解自己作为河长的相关职责。黄埔区水务局水务设施管理所所长赵经龙告诉记者:目前黄埔区已经在18条河涌竖起了64块河长公示牌,按标准如期100%完成市治水办下达的任务。镇(街)级的河长多为街道办主任担任,村(居)级河长则多为村经济联社的社长。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镇、村两级基层河长刚刚确定不久,有些河长还不太适应,可能存在电话不通的现象,欢迎广大市民监督,接下来也会加强对基层河长的培训。同时,河长制公示牌上还公布了广州治水APP二维码,目前正在调试运用中,欢迎市民和社会各界试用多提宝贵意见。

而在海珠区海联路附近的海珠涌,同样式样的广州市河长制公示牌也已经竖立起来。海珠区水务工程设施维护管理所副所长傅文通作为管理单位责任人,他的手机号也被写在了公示牌上。傅文通告诉记者:公示牌竖起来后,工作量是有所增加,前一段因为下大雨,有颗大树倒在了河涌里,就有市民立即打电话给我了。他还透露,6公里长的海珠涌连通珠江前后航道,沿途涉及8个街道、33个居委,所以仅海珠涌一条涌就设立了33块河长制公示牌。

此前,市水务局在网上公布了广州51条河涌区级河长的名单和联系方式,本次河长制公示牌的竖立,进一步为公众监督河涌治理提供方便。天河区市民陈先生就表示:河涌有问题就找河长嘛,以前还要上网找电话,现在涌边看到垃圾、污水偷排拿起手机就可以投诉,比以前投诉方便多啦!按照市治水办的要求,全市各区7月中旬要完成第一批35条河涌312块河长公示牌的设置,截止昨日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市已经竖起了210块,100%完成任务的有海珠、黄埔、增城和荔湾四个区;按市治水办通知要求,7月底前各区还要完成第二批152条河涌的河长制公示牌设置。

河长方案:四级河长责任各不相同 部门联动提高河道管理水平

河长制公示牌已经竖起来了,那么,各级河长的职责究竟有哪些呢?根据《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市级河长职责包括:指导责任河道水环境整治;推动河道重点工程建设;协调解决河道整治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市相关责任单位和下级河长履行职责。

区级河长职责包括:组织编制、实施责任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案;督促责任单位按时完成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征地拆迁任务;推动责任单位按时完成污染源查控、城中村截污、河涌截污工程,以及整改排水管网错、漏、混接问题等任务;按标准落实河道及排水设施维修养护经费和人员;协调解决河道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镇(街)级河长职责包括:负责或配合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征地拆迁,按时提交施工用地;落实河道、排水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修养护,河岸和水面保洁;实施各类污染源、违章建筑的查控工作等。

村(居)级河长职责包括:配合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征地拆迁;协调本村(居)自建污水管接入污水管网系统;开展各类污染源及违法建筑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劝阻并上报各类污染、违法建设行为;落实河道和排水设施一日一查,做好巡查记录,及时发现、上报河道污染和排水设施问题;组织做好本村(社)保洁,防止垃圾进入河道和排水管网;协助执法部门查处各类污染源、违法建设案件,封堵违法入河排污口。

有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施河长制后,河涌两边的日常维护、管养、保洁等都下沉到街镇村居,效果会更加好,过去河涌维护主要靠水务部门,但涉及的事情很多、面很广,尤其是村里的事情,由水务部门去协调难度较大,但街道、村里居委会去做工作,解决起来就顺畅多了。海珠区水务工程设施维护管理所副所长傅文通也表示:河长制实施后河涌管理制度会更加完善啊,有利于加强各部门联动,提高河道综合管理水平。

正是《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在河道的显著位置树立河长公示牌,畅通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求各级河长要定期巡查,镇(街)级河长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重点巡查各类河道污染源、违章建筑。发现问题,做好巡查记录,及时上报、处置,巡查情况做到可查询、可追溯、可问责。而市治水办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督促河长及相关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工作,检查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此外,对河长工作不力,履职不到位,存在《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工作的意见》及其他问责制度中规定问责情形的,则由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予以问责。

整治情况:各区积极行动起来 持之以恒铁腕治水

目前,全市各区都积极行动起来持之以恒铁腕治水,河涌整治都在稳步推进之中。白云区积极推进流溪河白云段综合整治工作,目前摸查出的沿线36家农家乐已全部停业,堤内的8家已全部清拆,对堤外的28家开展分类整治行动。此外,已关停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养殖场16家,对5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与此同时,严厉打击流溪河沿线小散乱环保违法企业,共查封环保违法企业6家,立案查处环保违法行为15宗。白云区还启动了城中村截污治理工作,目前确定大源村、永泰村为城中村截污治理工作示范点,编制了工作方案,开展前期工作。

从化区也对流溪河沿岸的农家乐进行整治,督促乱排污的农家乐档主自行出资修建过滤池对污水、废水进行收集过滤,并建污水管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对治污整改不达标或拒不执行整改措施的农家乐给予停业整顿或取缔。目前,已经清拆停业的农家乐有5家,有2家向河道排污的农家乐已按照环保局要求拆除直排管道,自建三级沉淀池,张挂环保设施标识牌。同时属地街道还组织挖掘机、斗车等对河滩地内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进行了清理。

近日,番禺区还召开水污染治理动员暨河长培训会议,重点解读了各级河长的职责要求及责任追究实施意见,番禺区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级河长、各镇街及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约3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番禺区水污染治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区仍有部分河涌水体黑臭,离市下达的任务目标和市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全区黑臭河涌治理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标准高,各级河长务必高度重视黑臭河涌治理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篇4

1技术与成效

1.1创新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效云和县属浙南山区,山多地小,造成本区域具有明显的垂直性气候差异,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形成了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为创新种植模式提供了生态环境条件。按照创新模式、产业循环发展的要求,推广轮作、间作、套作等农作技术和农牧结合、粮经结合等农作模式,研究示范推广了稻-鱼﹙鸭﹚、耳﹙菌﹚-稻、稻田养鸭、稻田养螺(甲鱼)、稻药轮作、果药套种等多种农作制度,年均推广耳-稻轮作面积150hm2,稻田养鱼230hm2,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中耳-稻轮作栽培模式、浙贝-水稻模式分别获丽水市十佳和十佳优秀农作制度新模式。

1.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根据减少农业投入品减轻农业污染的要求,实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清洁化生产,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规范农业生产和使用农业投入品。云和县年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340hm2,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314hm2的73%。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和水稻统防统治面积1600hm2,通过推广应用生物、低毒、低残留农药,2013年化学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较常规减少20%左右,病虫危害损失率下降5%以下。据调查,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全年平均用药防治3次,667m2农药用药量(有效成分)为258g,常规区全年平均防治5次,农药用药量为319g;水稻统防区平均节约工资84.1元;统防统治区平均667m2水稻产量497kg,比常规区增产9%;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比常规区667m2节本增效124.5元。

1.3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三品一标”认证按照质量安全、环境生态的要求,实行农产品安全、绿色生产。以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主题,围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企业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开展工作,实行“三品一标”(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云和县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整体认证)1160hm2,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1个。开展“三上墙、两规范”,即安全责任制度、内检员责任制度、质量安全承诺书要上墙,生产记录、农资管理要规范。

1.4做好畜禽粪便处理促进畜禽清洁养殖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推进“五水共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根据云和县委《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编制了《云和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了云和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出台《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按照畜禽养殖“减量化、规模化、生态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全县范围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通过建设沼气池或格栅式厌氧沉淀池,利用农田、园地、林地等就地和异地消纳畜禽排泄物等措施,使沼液和污水进入氧化塘,畜禽养殖场达到了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生产工艺标准。逐步实现养殖场排泄物达标排放。

1.5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沼液(渣)综合利用近年来,云和县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把农村沼气项目与“千万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农村污水治理等紧密结合,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以“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与改造圈舍、改造厕所、改造厨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模式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共建沼气2543户,服务网点31个。年处理养殖污水15.3万t,年产沼气100万m3,年提供沼渣沼液肥2.5万t。通过引导和扶持养殖户走向养殖-沼气-种植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6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为进一歩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标准化和经济生态化。农业部门积极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2012-2013年向浙江省农业、财政厅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11项,争取项目资金280万元,2014年储备生态循环项目5项。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云和县畜禽排泄物、作物秸秆、食用菌废菌棒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0.7万t,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56万t。

2工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云和县农业部门成立农业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农业局领导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领导。以农业生态能源办公室为主,成立农业治水办公室,农作站、质监、畜牧等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为成员,负责规划、指导全县农业治水各项工作。

2.2制定方案整治农业水污染根据浙江省农业系统水环境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云和县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结合云和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云和县农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治水目标、任务及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农业水环境治理。

2.3政策激励积极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2007年以来,云和县出台的云和县粮食生产意见,明确对水稻开展统防统治给予600元·hm-2补贴,对全年统防统治33.3hm2以上的合作组织财政再给予150元·hm-2的奖励,有力地推进了统防统治工作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应用。云和县政府出台了《云和县农业产业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等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使畜禽养殖逐步达到水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工艺标准。

2.4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和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好做法、经验和好模式,以生态循环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生态循环示范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

3问题与讨论

篇5

一、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法律赋予地方政府的职责,发挥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开发区及各乡镇、部门、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环境保护和海河迎查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环境保护和海河迎查负总责。

2.坚持“治、用、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治”:即水污染治理。在流域内综合采用结构调整、源头把关、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彻底解决点源水污染问题,从源头上减少水污染物产生量。

“用”:即污水资源化。大力推动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努力提高中水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

“保”:即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采用水土保持、小流域开发治理、湿地建设、河道清淤疏浚和拓宽等生态恢复、重建技术,涵养水源、截蓄利用,对流域的生态恢复过程进行强化,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与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功能。

3.坚持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力量按时完成国家海河考核项目工程任务表内项目建设;综合整治河流污染,确保河渡槽断面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本着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在迎查攻坚阶段,重点以治污项目建设和河流断面水质改善为主,突出硬件工程建设,坚定不移地完成迎查任务。

(二)主要任务

1.确保河渡槽断面水质稳定达到V类水质标准以上。

一是6月底前完成老城区、新城区和开发区污水管网配套,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全部汇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二是加强对辖区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确保我县河渡槽断面水质按照时限稳定达到考核标准要求。即到6月底,河渡槽断面水质达到V类水质标准(COD浓度40mg/L、氨氮浓度2mg/L);到12月底,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V类水质标准。

2.确保完成重点治污项目建设。加快对列入《县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考核迎查攻坚阶段工作目标责任书》(下称《责任书》)中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加快新城污水处理厂和劳店陈楼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确保在9月底前竣工,并实施规范化整治和环保验收。

3.打造亮点工程。按照以亮点展现工作成效的原则,8月底前完成我县两个湿地水质净化利用工程,并在主体工程竣工后,搞好美化、靓化。

一是对河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河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利用溢流坝,形成局部蓄水和水流自动复氧,延长河水滞留时间,结合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进行水质生物降解,进一步改善水质。

二是实施新河(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将新河水质进一步净化,能够满足周边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4.完成综合任务。

一是在河渡槽断面安装水质自动监测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

二是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

三是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及申报。

四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五是完成海河迎查工作需要的其它任务。

二、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一)开发区

1.负责开发区内污水管网配套,并实现雨污分流,杜绝跑、冒、渗、漏现象,确保区内所有工业和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2.加强区内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督导所有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杜绝未批先建、久试不验、超标排放等违法现象,确保环评率、验收率、达标排放率100%;

3.搞好项目布局,严格按区域环评文件及审查意见要求,安置新上项目,使园区做到合理布局,有序可持续发展;

4.规范企业环保设施运行,园区内企业排水达到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杜绝环境事件发生;

5.加大环境宣传力度,在工业一路、二路、七路和新大济路等主要道路两侧显著位置设置环保宣传标语、横幅等;督促区内企业在厂区内外粉刷环保标语口号,营造良好的迎查氛围;

6.负责区内环境综合整治,进行道路绿化、美化,清理路边沟渠、垃圾、淤泥、杂草;同时督导区内企业进行环境美化整治,确保区内面貌整洁有序;

7.提供各类迎查档案资料;

8.完成海河迎查工作需要的其它任务。

(二)有关部门

1.县环保局

(1)负责海河迎查工作总牵头,做好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联络、汇报等工作;

(2)综合协调和指导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海河迎查工作;

(3)负责安装水质自动监测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确保河渡槽断面水质达V类水质要求;

(4)实施新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5)综合任务: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全县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稳定达标率100%;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及申报;建设完善环境监控中心;

(6)完成海河迎查工作需要的其它任务。

2.县建设局:6月底前,完成县城区污水管网改造配套工程,加快新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进度,实现雨污分流,使污水全部汇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完成海河迎查工作需要的其它任务。

3.县水务局

(1)实施河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河进行综合整治,利用橡胶坝或溢流坝,形成局部蓄水和水流自动复氧,延长河水滞留时间,结合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进行水质生物降解,进一步改善水质;

(2)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督促各乡镇对主要河流河道开展综合整治,清理河道淤泥、垃圾、杂草及漂浮物,切实改善河道脏、乱、差的状况,实现两岸绿化、美化、靓化;

(3)监督管理县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及相关项目建设,督促其按时限要求完成各项规范化整治;

(4)加快新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建设进度(包括中控系统建设、污泥处置工程、生物指示池建设、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5)参与完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及申报,牵头在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6)完成海河迎查工作需要的其它任务。

4.县行政执法局

(1)11月底前,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120吨,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

(2)做好城区环境卫生、露天烧烤及马路市场秩序的整治工作,确保城区面貌整洁有序;与环保局联合整治城区建筑扬尘污染以及社会噪声污染等;

(3)完成海河迎查工作需要的其它任务。

5.广电局、新闻中心

负责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设立海河迎查专题栏目,广泛宣传报道海河迎查的各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各乡镇

各乡镇在海河迎查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项目管理,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境宣传力度,以及完成海河迎查工作需要的其它任务。

(四)有关企业

1.电子有限公司

(1)完成排污口及环保设施的规范化整治,完成生物指示池建设;

(2)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稳定达标排放率100%,在线监测及控制系统稳定运行;

(3)做好重金属污泥的规范化处置,防止发生二次污染;

(4)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在厂区内外显著位置设置不少于5处的固定环保宣传标语;

(5)实施厂区内外的绿化、硬化和美化,着力解决脏、乱、差现象,保持厂区周边环境整洁;

(6)提供完整档案资料。

2.纺化有限公司

(1)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稳定达标率100%;

(2)实施厂区规范化整治,做到绿化、硬化和美化,着力解决脏、乱、差现象,保持厂区周边环境整洁;

(3)完成环保设施规范化整治;

(4)在厂区内外显著位置设置不少于5处的固定环保宣传标语;

(5)提供完整档案资料。

3.染织有限公司

(1)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稳定达标排放率100%,在线监测及控制系统稳定运行;

(2)实施厂区规范化整治,达到绿化、美化、靓化;

(3)在厂区内外显著位置设置不少于5处的固定环保宣传标语;

(4)完成环保设施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5)提供完整档案资料。

4.县污水处理厂

(1)脱磷除氮工程投入正常运行;

(2)实现满负荷运转并稳定达标排放,在线监测及控制系统稳定运行;

(3)实施厂区绿化、美化、靓化工程,在厂区内外显著位置设置不少于5处的固定环保宣传标语;

(4)完成各类设施规范化标示,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

(5)提报各类档案资料;

(6)实现市场化运营。

5.新城污水处理厂

(1)9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并通过环保验收;

(2)实现满负荷运转并稳定达标排放;

(3)完成生物指示池、污泥处置系统、在线监控系统等设施建设并进行规范化标示,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

(4)实施厂区绿化、美化、靓化工程,着力解决脏、乱、差现象;

(5)在厂区内外显著位置设置不少于5处的固定环保宣传标语;

(6)实现市场化运营;

(7)提报各类档案资料。

三、强化措施,确保海河迎查攻坚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迎查工作目标责任。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必争第一为目标,以落实迎查工作要求为着力点,真正把污染治理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县政府专门成立海河迎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迎查攻坚阶段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各乡镇、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落实好攻坚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本辖区、本部门、本企业治污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抓好迎查各项工作,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靠上抓。坚持月调度和现场督查的推动机制,实行职能部门月调度检查、通报等工作机制,确保迎查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大力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迎查氛围。海河迎查涉及面广,任务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要加大宣传力度,广造声势。

一是宣传部门要组织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系列宣传,会同环保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迎查专题宣传方案,并抓好落实;

二是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办专题栏目和开辟工作专栏,结合全县海河迎查工作的逐步推进,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三是各乡镇、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包括城区、厂区、主要交通干道等)制作相应的富有感染力的环保标语、横幅、宣传牌,促进迎查工作的健康、有效、扎实开展。

(三)强化考核,坚决把迎查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由县环保局负责按照海河核查办法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扎实推进的要求,对我县河流断面水质达标、“十一五”污染防治工程进展,城镇污水处理厂和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亮点工程实施进度等情况分别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全力推进以生态深度治污为主的亮点工程建设。

二是强化各项工作的考核。由县迎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迎查工作督导组,对照《方案》中涉及到的具体项目和《考核办法》的具体要求进行督查和通报,其考核结果和县政府综合调度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核。

(四)实施责任追究,确保海河迎查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自4月1日起,凡是在各类检查中企业排污累计超标3家的,由所在辖区分管领导和企业分管负责人向县迎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出检查;累计超标5家的,由所在辖区和企业的主要领导向县迎查领导小组做出检查。

二是对治污工程项目任务不落实、进展缓慢,经督导2次未整改到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由项目主要责任人向县长办公会议做出检查。

三是对县直部门承担的工程任务,未按进度实施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迎查领导小组做出检查。

篇6

根据《关于做好河(湖)长制近期工作的通知》(杭治水办[2018]176号)和《关于近期做好河(湖)长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淳五水共治指〔2018〕48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作为威坪镇小五都源的河长述职报告总结如下:

一、河道基本情况

小五都源位于淳安县西北部,发源于佛堂尖,流经蔗川村、联合村、青山村于青山村流入千岛湖库区。主峰佛堂尖海拔高程651.1m,流域总面积12.09k㎡,主流长8.80km。河道宽度2-10米。2017年小五都源河道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

二、组织机构建立情况

1、成立了村级河长。由沿线村庄的村书记组成村级河长,包村干部组成第二河长,现小五都源配备村级河长和第二河长各3名,河道警长1名,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本村辖区河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巡查、监管,负责做好河道防洪工作,配合镇政府开展污染集中治理。

2、建立了河长巡河制度。镇级河长每旬巡河次数不得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次数不得少于1次,便于河长们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河长们在做好纸质巡河记录的同时,还要及时上传电子巡河记录,并做好信息报送等各项常态化工作。

3、建立河道管护全社会监督机制。在每条河道醒目的位置设立“河道长效管理责任公示牌”,标明河道名称、级别、管理范围、管理责任人和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全社会监督。

三、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1、主要工作

(1)建立了河长巡河制度。镇级河长每旬巡河次数不得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次数不得少于1次,便于河长们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河长们在做好纸质巡河记录的同时,还要及时上传电子巡河记录,并做好信息报送等各项常态化工作。

(2)生活污水治理。威坪镇小五都源沿河村庄共有3个,居民1185户,总人口约3578人,按照“应纳尽纳”原则,河道两侧农户污水管网全覆盖,并进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后期运维阶段。所有沿河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已全面实现纳管处理,确保农村污水通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3)面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种植业污染防治。目前威坪镇小五都源主要有畜禽养殖场1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进行清退,对符合环保要求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方案,建设高标准污水池,确保污水不外流。同时开展沿河沿线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废弃农药包装物进行回收。

(4)河道综合治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理念,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河道长效管理与保洁,全面提升辖区河道水环境水平。进一步推进河道建设,把水环境改善作为河道整治主要内容,确保河道整治与两岸截污纳管同步实施,同时通过护岸、清淤、综合整治、防洪加固、阳光排口行动等举措,全面提升巩固河道水环境质量。(5)大力实施“一河一策”。我镇严格按照县河长办河长制相关要求,制定完善了《威坪镇一河一策方案》、《威坪镇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2020年)》,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通过科学修订方案和考核办法。

(6)其他治理工作。一是借力无违建工作对河道沿线的违章建筑及露天厕所进行拆除,进一步优化河道沿线面貌。二是对辖区内的无证无照农家乐,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小作坊等产污单位开展综合执法活动,采取停电断水等措施予以整治取缔。三是联合水利、环保、国土、渔政部门严厉打击查处河

道非法挖沙采砂、渔业资源破坏等现象。四是借助“清四乱”这一平台对河道进行大排查,对存在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现象的一律全部清理整治。

2、取得成绩

威坪镇小五都源全年无新增入河排污口,排雨口共10个,合法排雨口15个,无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排口,无雨污合流排水口,并且全年水质保持在?类和Ⅱ类水质。

3、存在问题

(1)群众意识有待提高。沿河两岸的居民治水护河的意识还不强,配合“河长制”工作及整治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高,向河里乱倒、乱排等现象仍然存在。

(2)日常监管难度大。镇域河流分布多、流域广,加之旅游旺季到来,游客数量较多,河道嬉水、洗车、游玩等不文明现象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知识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才。目前村级河长一般由村书记或是村主任担任,对水利知识了解较少,主要任务是巡河和清理河道垃圾,如若辖区内流域发生洪水灾害或水污染事件,河长就无法及时应对以及提供紧急措施。

4、下步工作

(1)坚持落实“河长制”,强化长效保洁。我镇将以强化落实“河长制”为切入口,从突击治水向制度化治水推进,实现治水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定时组织日常巡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定期组织联合整治,水岸齐抓、标本兼治、治管并举,同时根据日常巡查中发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

(2)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发挥好牵头、组织、协调、指导及督查作用,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治水工作。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不断加大省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的领导力度、推进力度和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和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二、总体目标

按照省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和复查要求,以迎接省环保模范城市复查为契机,针对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动员全市力量,进一步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健全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长效机制,巩固和深化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确保2012年底前通过省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

三、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

根据修订后的《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和《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为了能如期通过省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在进一步巩固提高已达标指标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计划时间内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全面、按时达到复查标准要求,主要任务如下: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快莼湖、裘村、方桥、松岙4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确保莼湖(1万吨/日)污水厂9月底前投入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负荷达到50%以上;方桥污水处理厂一期(5万吨/日)年底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动工建设松岙(1万吨/日)污水厂;裘村(0.5万吨/日)污水厂投入运行。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江口街道,莼湖镇,松岙镇,裘村镇)

2.完善区域内污水管网,提高污水纳管率。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加快配套管网工程进度,确保2012年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负荷达到82%以上。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3.严格控制总量排放。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对列入2011年环统重点企业的,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管理,保障水源水质安全

1.进一步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完成地表水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装备和技术保障,确保全市饮用水水质安全。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水利局,相关镇、街道)

2.完善内河水环境日常保洁管理等长效机制,保持水面整洁。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各街道)

3.继续实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生态河道22公里。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各镇、街道)

4.进一步加大流域污染整治力度,提高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水利局,各镇、街道)

5.加快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关闭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各镇、街道)

(三)开展清洁空气行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加快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建成并投运。

(责任单位:环保局,市公安局)

2.加快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年内完成剩余4家加油站改造。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3.加快推进白杜区块铸造行业清洁燃料替代工作,争取在今年实施。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西坞街道)

4.加快关闭热电有限公司,积极推进明州热电厂至加热站管网建设工程,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责任单位:市开发区,发改局,经信局,环保局,相关镇、街道)

5.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控制管理办法,加强建筑工地、运输执法管理。做到城区建筑施工现场外脚手架密目式安全网安装率100%,建筑施工场地主要道路硬化比例达到100%,施工现场出场车辆冲洗设施及冲洗制定落实率100%。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城管局,各街道)

6.加大道路保洁力度,优化保洁方式。增加主干道冲洗保洁频次,防治道路扬尘污染。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各镇、街道)

7.加大查处力度,杜绝垃圾随地焚烧污染空气现象。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各镇、街道)

8.开展餐饮娱乐服务业油烟污染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工商局,环保局)

(四)加强声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区声环境质量

1.扩大城区禁鸣区范围,增设禁鸣标志和电子诱导屏幕禁鸣宣传,加强禁鸣管理。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2.加大夜间建设工地施工噪声查处力度,查处商业经营活动中的噪声污染。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3.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环保局)

4.加强工业企业噪声源管理,确保稳定达标。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5、严格审批建设单位夜间施工作业,加强对中考、高考等考试期间的噪声监管。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五)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完善固体废物监管体系

1.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全过程监管,加快垃圾中转站和垃圾运输车辆改造,杜绝沿途污染。积极探索实践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循环利用工作。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各镇、街道)

2.加强张家岙垃圾填埋场日常运行规范化管理,完善垃圾渗滤液污染防治,确保达到相应排放标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环保局)

3.加强城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环保局)

4.加强卫生系统医疗单位废弃物分类收集与安全处置监督管理,保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的标准。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环保局)

5.加强执法监管,实施危废规范化管理“双达标”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置网络,确保工业固体利用处置率大于9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6.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执法行动,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无垃圾、无堆积物和杂草,无白色污染、无乱张贴、乱涂写、无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开发区,各镇、街道)

(六)强化工业企业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2.继续开展电镀等重金属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争取年底前完成电镀、印染行业的污染整治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镇、街道)

3.强化工业企业日常监管,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飞行监测”工作力度,督促工业企业改造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确保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4.开展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完成年度审核任务。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环保局)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1月至5月)。成立市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印发《市迎接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查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5月至9月)。根据创模复查工作方案,针对我市存在的薄弱环节,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认真分析研究、落实各项措施,全面完成各项整改任务,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创模复查要求。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各地各部门抓整改、迎复查的先进典型,鞭策落后表扬先进。9月底前,市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和各有关单位完成复查各项指标的档案收集工作,市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各类指标数据的整理和资料汇编工作。

(三)检查整改阶段(2012年9月至11月)。针对各项工作实施及各类指标数据的汇总情况,市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邀请省环保厅专家组织开展一次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11至12月)。各部门要积极做好迎检准备工作,市级新闻媒体和其它宣传阵地加强宣传报道,进行舆论引导,在全市上下形成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重点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好迎接省环保厅现场检查的准备工作(此项工作由各有关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落实)。2012年底前随时以最佳状态迎接省环保厅考核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迎检工作合力

市政府成立市迎接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综创办)和五个专业组。市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也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工作合力,要确保组织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明确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各工作小组、市各部门和各镇(街道)要认真对照迎检工作方案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结合本部门和本区域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硬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制度,把每一项工作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尤其要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和主要工作任务的落实,并明确完成期限。要加强沟通配合,发挥整体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狠抓落实,强化检查督查力度

市迎接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召开协调会和调度会,重点对本方案部署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办,并以通报的形式将意见反馈给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必须抓紧整改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市政府督查室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的督查,市监察局要加大效能监察力度,确保政令畅通,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其责任。

篇8

一、基本情况

04年3月,我县提出了建设生态县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把仙居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达高效、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目标。2004年6月,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近年来,按照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制订和实施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县政府把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建立工作机构、召开动员会议、与各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订生态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组织编制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经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制订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细则》,生态乡镇规划编制已作了相应部署;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生态环保理念。

(五)生态环境管理能力有了提高。一是建立环境事件预防和应急体系。制定环境突发性污染应急预案,落实环保应急措施,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理了一些环境突发事件,缓解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加强环境监察巡查。对一些环境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污染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对市控重点污染源实行月巡查,一般污染源做到季巡查。三是严厉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事件。针对一些三废银冶炼、非法炼油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予以重点查处。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又地处灵江流域上游,加上以医化行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布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存在一定矛盾,生态县建设一些经济指标完成难度较大,环境保护压力较重。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20多个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但少数成员单位重视程度还不够,配合意识还不强,面上工作进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城乡之间还未有效形成整体合力;生态环保宣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关政策精神未能得以及时贯彻落实;一些环境污染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保问题较为突出;广大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理性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不浓。

(二)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控制性工程未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艰难;城市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污水收集管网、排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集镇环保设施严重缺乏,农村几乎没有环保设施;城区供水管道老化,部分城区、城郊及多数集镇没有自来水设施,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涉污企业污染处理设施落后,三废银等废金属集中冶炼设施尚未建成。

(三)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形势严峻。一是永安溪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河道采砂点多面广,影响了永安溪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一些拦河工程影响鱼类生存繁殖环境;部分土地整理项目影响了沿溪湿地保护和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是沿溪沿线森林景观档次不高。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观赏性不强。三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尚未落实,生态公益林保护与林农生产生活需求存在矛盾。

(四)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一是医化、工艺、废金属回收等行业污染面广量大,部分医化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存在治污投入不足、排污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和偷排、漏排等现象,少数限期治理企业进度缓慢,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局部污染问题严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而盲目引进高污染项目的问题。以三废银为主的废金属回收冶炼遍及城关及周边地区,并有向边远乡村蔓延之势,导致空气和地下水污染扩散。二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畜禽生产总体上还处于粗放、落后的经营状态,污染物缺乏有效治理;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水环境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生活垃圾乱丢乱倒,环境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三是跨区域污染问题呈上升趋势,治理协调难度较大。

(五)城南化工区整治达标任务艰巨。城南化工区被列为市重点监管区,要求今年10底前整治达标,如果不能按期完成整治任务,将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制约。根据目前情况,城南30多家医化企业,大部分污染处理设施设备落后简陋,有的甚至没有处理设施,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要达市验收控制目标,难度很大,压力很重。

(六)生态环境支持保障和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生态县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还未形成,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氛围未真正形成。生态环保管理力量不足,执法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生态环保形势发展要求。

三、几点建议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深刻认识生态县建设的科学内涵,认真研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等各项职能,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要紧密合作,主动参与,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加大县城排污管网建设力度,力争早日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入管网集中处理;重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研究处理好县垃圾处理工程的一些实际问题,力争如期建成使用。要研究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模式。重视城区供水管道改造及部分城区、城郊和集镇的自来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环保治理设施,提高污染处理能力。支持尽快建成贵金属集中回收冶炼设施。

(三)加强重点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一是切实加强永安溪生态环境管理。对永安溪采砂,要科学安排、严格审批、从严监管,确保合理有序开采,严禁在鱼类繁殖期采砂,防止过度滥采而影响永安溪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行洪安全;重视解决好拦河设施建设带来的鱼类生存繁殖环境破坏问题;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永安溪沿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湿地自然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好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加强景观林建设。在高速公路、省道等主要通道两侧山体和风景名胜区,实施林相改造,发展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增强生态功能,改善景观效果,提高观赏品位。三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设立县级专项生态补偿基金,落实40万亩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并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研究解决林农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生态环境。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以绿色农产品作为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导向,积极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要严防产业转移中的高污染项目转入;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并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切实加强污染治理。深入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继续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监察、督查和巡查,努力遏制环境污染。要重点抓好医化行业的整治,重视解决工艺企业的污染问题,限制废金属回收业的无序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白银等贵金属集中回收冶炼进程,实行污染集中治理,规范冶炼行为。要重视跨区域环保协作,防止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以村庄整理、旧村改造、下山脱贫、生态移民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优化养殖业布局,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切实解决种、养业的污染问题。要继续重视研究秦州养殖场的处置问题。

篇9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四区三县政府、市直各单位

二、严把环境准入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在制定执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前提条件,重点抓好“两高一资”项目、重点流域区域规划环评,促进发展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深化建设项目环评,对符合国家政策和环保准入要求,对关系绿色发展、改善民生、拉动内需、调整结构、保护环境的项目,要加快环评审批进度;对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要从严把关,促进经济结构内部调整。强化环保验收管理,坚持关口前移,针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和项目,集中力量抓好项目验收管理,建立健全环保验收全过程管理制度,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同时,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环保倒逼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规划局、市监察局

三、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任务。按照“消化增量、削减存量、控制总量”的要求,继续推进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结构减排工作,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扎实做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污染减排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应保障措施和实施方案,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同时,进一步挖掘、实施新的减排项目,从重点工业企业中寻找新的减排增长点,保证完成“”总量控制指标和减排目标。二是督促重点减排工程加快进度,并做到稳定运行。加快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和三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按期投入运营;确保桥头铝电有限公司5×125MW燃煤机组脱硫与工业废水循环项目、城南污水处理厂、中铝分公司生活废水循环利用项目稳定运行。三是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委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政办[]141号)的有关要求,淘汰排污强度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切实抓好结构减排工作。四是加大对减排工程的督查力度,确保已形成减排能力的项目稳定运行,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转,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落实污染减排奖励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全市污染减排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同时,积极调研,科学测算“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和减排基数,为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环境容量空间。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四区三县政府、经济开发区各园区管委会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一是通过增加对钢铁、水泥、化工、焦化、电力、铁合金等行业和经济开发区各园区的现场检查频次,特别是加大对偏远地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执法检查,着力解决监管不到位、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同时,继续落实约谈企业法人制度,实行重大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对长期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对严重污染环境、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进行关停。二是集中力量对全市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检查,对“两高一资”企业进行全面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环境污染突出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三是对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隐患的重点防控区域、行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逐一整治,特别是对无环保手续,污染严重的小加工作坊,依法进行取缔。四是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措施,组织开展市环境应急演练,提高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环境安全。同时,大力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促进企业生产不断向绿色发展目标迈进。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经委、四区三县政府、经济开发区各园区管委会

五、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确保饮用水安全。对生活饮用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新、改、扩建项目依法实施停业(产)或关闭,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对影响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水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市第七水源地黑泉水库环境安全保护机制,消除污染隐患。严禁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控制范围内进行招商引资、引进工业企业,严格监管现有旅游宾馆、饭店等场所,做到达标排放。在黑泉水库入口处设立醒目的界标和警示牌,对水源保护区的村庄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排污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市经协办、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四区三县政府

六、加快湟水河排污口综合整治步伐,遏制湟水河国控断面水质恶化趋势。加快市区307个生活、生产及混合排放口综合整治工作进度,年月日前,完成29个排污口整治,月日前,完成其余排污口整治和23个工业企业、医院污染治理项目。加大城市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率。深入开展河道两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和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作,力争湟水河(段)出境水环境质量达到IV类水体标准。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四区三县政府

七、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按照《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在工业企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煤烟尘、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治理及秸秆综合利用等六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组织实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开展机动车尾气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加大路检路查力度,提高机动车尾气检测率。投资200万元,完成120蒸吨剩余燃煤锅炉“煤改气”治理工作,消除市区燃煤锅炉“冒黑烟”现象。同时,每个区县选择服务业相对集中、有示范作用的一条街道进行餐饮服务业煤油烟型污染、清洁能源改造、噪声治理等综合整治工作试点,并逐步在辖区内推广。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建委、市房产和住房保障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

八、加强环境工作,认真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进一步完善环保“110”工作机制,健全区县环境违法案件举报投诉联动协调机制,提高举报案件查办质量。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反复举报投诉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妥善化解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局、四区三县政府

九、科学调研,认真谋划“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各区县政府、环保部门要在全面总结“”环保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认真开展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和“十二五”环境保护思路、污染减排问题等专项课题研究,从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短期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出发,以“控制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指导的原则,研究制定总量控制、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着力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为持续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重新划定市环境功能区。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四区三县政府

十、着力抓好项目工作,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年内建成市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完成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强危险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和综合利用,做好危险废物的转移、无害化处理。

责任单位:城司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城管执法局

二是加快市历史遗留铬渣治理工作进度,积极协调争取项目立项批复,尽快组织实施,确保2010年完成市历史遗留铬渣47.24万吨处置任务。

责任单位:城司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城管执法局

三是继续做好中挪合作湟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建设黑泉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提高饮用水源安全应急预警监测能力。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水利局

四是认真实施好1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抓好生态示范村建设和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四区三县政府

五是以标准化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监察、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把争取项目、落实资金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研究政策导向,掌握项目信息,力争做到“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四区三县政府

十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重视、理解、支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继续强化新闻舆论引导,下大力气抓好以学校、社区为主的城镇居民、企业和农村的环保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创建活动,引导公众树立低碳和绿色消费理念,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晚报、四区三县政府

十二、完善环境监管机制,推进环保能力建设。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区县环保机构,增加环保部门人员编制,充实环保力量,提高环保监管水平。不断强化环保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独立地依法开展环境保护监督监察工作。

责任单位:市编办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四区三县政府

十三、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环保职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善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依法监管是环保部门的神圣使命。各区县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研究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环保部门一方面要抓好环境监管职责的履行,做到不缺位,在监管执法中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为党和人民负责,为推动绿色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树立环保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主动上门,热情服务,为转变发展方式找到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做到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

篇10

2021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决策部署,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向“有实”转变,我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扎实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和治理重点,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级河长履职情况

截止5月底,因人动等原因,我县县级河长共计18人,应巡93次,已巡94次,共计发现问题问题20个,其中倾倒垃圾2个、河面漂浮物等10个、水库周围养鸡场1个以及其他问题7个,目前均已整改完毕。全县召开专题会议2次,组织学习了《水利部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指导意见的通知》,审核通过了《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用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长批示15余次,下发重点工作提示2次涉及相关重点工作推进4个。

二、水资源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

(一)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

截止目前已完成2019年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工作任务,共计完成取水工程设施整改工作27户,配合税务部门完成上半年水资源税征收工作。

(二)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作。

一是实施镇安家村供水管网安装工程。投资19.6万元,项目建成将惠及77户(约245人)居民生活用水,改善项目县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项目县群众饮水安全状况。二是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投资81.37万元,致力于解决我县8个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的维修养护工作,预计19483人受益。三是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现状,认真查找薄弱环节,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根据核查的具体情况,制定整改措施,于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整改。

三、水域岸线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有力推动河湖管理范围划定。

2019年,我县投入资金174.95万元,对辖县内9条河道开展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目前、凯江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告示牌制作,后续将开始进行桩牌埋设;凯江已经完成成果修改并待交专家复核确认,其他7条规模以下河道成果正在修改中。

(二)加快推动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

根据安排,我县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前期已根据《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费用计算办法》进行测算并向县政府申请资金45万,待资金批复后,我县将尽快完成后续程序,抓紧时间落实规划编制。

(三)持续抓好河湖清四乱。

积极协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持续抓好河湖日常巡查,充分发挥河长制办公室问题分办、交办、督办职能职责,积极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抓好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县镇两级河长共计开展河道巡查583次,巡查发现问题35个,均已整改完毕。

四、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

(一)持续推进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省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县已完成县级综合评估报告编制、小水电清理整改管理平台电站信息填报、县级综合评估报告审查等工作。经分类汇总,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涉及我县共有7座小型水电站,其中列入整改类6座、退出类1座。截止4月底,6座整改类电站已全部编制完成水电站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实施方案,1座退出类电站完成水电站退出实施方案。

(二)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厕污共治”。

在原有农村沼气池覆盖面广、使用率高,卫生厕所建成率较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以“改厨、改厕、改卫”推进“厕污共治”。推进上: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抓住脱贫攻坚“五改三建”、农村危房改造、新村聚集点建设等契机,按照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要求同步建设管网和处理设施,对于新建的乡村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实行污水处理一步到位,对农户新建房屋非冲水厕所和三格化粪池一律不予审批,对老旧非卫生厕所改建给予补助。治理上:采用三种模式治理农村污水。对于地处偏远,对排放要求不高的独居户,采用分散单户模式,运用新(改)建三格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对化粪池进行增补,对沼气池进行功能提升和改造。对于景县、水源保护地等水质排放较高的县域,独居户采用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进行处理,3-5户的采用小院散居模式。直接利用现有沼气池、化粪池、厕所坑等收集池,再用管道收集污水进入微动力小型净化槽分散式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对于水源保护地、景县等水质要求较高县域的大中型院落(15户左右),采用院落集居模式,通过建设污水管道直接收集农户沼气池、化粪池污水,采用污水处理站(点)集中处理或者“三格化粪池+小型湿地生态”两种处理方式,确保一般地县水质排放达到一级B,核心景县、水源保护县和重点流域达到一级A标准。截止2019年底,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5%,已有95个村37666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占比达87.16%。

(三)化肥农药零增长见成效。

2019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3万亩,有机肥改良土壤10000亩。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实施柑桔、贵妃枣绿色防控,全县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持续推动。

在2019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基础上,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稳步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1%,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五)土壤污染防治。

2018年以来,我县连续三年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寻找污染原因,积极探索治理措施,为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建立了四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在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县农业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初稿。另外,完成了《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方案》。

(六)加快推进畜禽资源化利用。

根据国家和省安排,县纳入了2020年省畜禽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之一,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总投资7139.73万元,建设任务为119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建设2个沼液收贮运专业合作社、2个有机肥厂,项目计划实施周期为二年。目前已完成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86个,已开工的110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粪污收集池、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干粪棚等土建项目2020年计划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正在抓紧进行利用设施设备安装,2021年计划项目已经完成40%。

(七)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我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由市政府通过BOT模式统一打包给市旌辉公司负责实施,计划投资15981.45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7座,污水管网125公里(三级管网72公里)。截止2019年底,各个污水处理站已建成完毕,目前正在推进实施入户污水支管道的连接,预计2021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7座污水处理站(厂)均能投入试运行。

(八)逐步改善城市道路配套雨污水管网。

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主要包括我县太平路和西山路,不仅对老旧的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新建,同时也对老旧城市雨污水进行改造和新建,即节约了建设成本,也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排水体系。截止本年度6月上旬,县已完成了太平路、西山路配套雨污水管网以及综合市场雨污治理,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约4km,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城市排水体系。计划在下半年启动镇团结路、土桥东路等道路沿线的雨污水管网新改建1.2km。

(九)城市雨污混流县域集中治理。

我县综合市场是我县城县重要的城市日常生活用品交易市场,不仅人口流量大、入驻商户多,而且我县的护城河从综合市场穿过,每日综合市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是直接排入护城河中,不仅污染我县的城市水体,还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对此我县启动了综合市场基础设施整治工程,对市场范围内所有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将市场内错接混接的雨污水管道从新分流,分别接入市政雨污水管道中,基本解决综合市场雨污水混流的问题。

五、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深化农村垃圾处理“五步走”模式。

按照“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五步走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环卫设施覆盖到户、保洁队伍延伸到组、回收站点设置到村、中转设施覆盖到镇,使垃圾分类处理全域覆盖。通过实施“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项目”对全县主要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对接式垃圾车4辆,村组垃圾转运车103余辆、垃圾清扫工具1000余套,升级改造镇垃圾中转站7座,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除设施升级外,不断深化以户为单位开展的垃圾“三分类”(即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卖钱、可堆肥、不可回收三类),通过院落培训示范、编排顺口溜、广播天天讲等多种渠道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以分类促减量;每个村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通过回收站(人员)定点收、到户收,让可卖钱垃圾(再生资源)“归好位”“回各家”;按照“六个好”标准大力开展“乡镇场镇及过境段、公路沿线、四好新村(景县)为重点和村抓组、组抓院落为示范”的“三重点两示范”环境集中治理。将每月28日确定为“全民清洁卫生大扫除日”,设立并全面推广卫生院落整治基金,开展星级卫生户评选,推动100个幸福院落和1000户卫生文明户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631”经费投入机制,保障长效运行。即:60%由县财政兜底、30%由村民每月“一元钱”解决、10%农村垃圾产生大户(如农家乐、商家)缴纳;完善“4个一”撬动机制。即:一元钱知责任,村民通过缴纳每人每月“一元钱”清洁费,清楚垃圾处理有责任;一块牌给荣誉,每年评选一批星级卫生文明户并悬挂奖牌带动示范;一张表评结果,由村民每年对保洁员工作进行无记名考评,决定保洁人员奖励补助和是否续聘;统一挂勾抓督促,将环境治理(主要是垃圾处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与综合考评排名和相关经费挂钩,通过月晒、季考、年评+曝光、问责、奖惩等手段,督促乡镇主官抓环境整治,通过不断强化责任落实落地,提升了全域环境治理效果。

(二)强化河湖水环境治理。

按照属地原则,各镇及县综合执法局积极对境内河湖水环境问题进行清理整治,截止目前共计出动人力800余人次,出动打捞船350余次,累计打捞、清理水生植物等杂物50余吨,有效控制了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确保水面干净整洁。

六、水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水土流失治理有效防控。全县始终把预防监督作为水保工作的生命线,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把水保方案审批关,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021年一月至今,全县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13个,做到了审批规范、无偿服务、要件齐备。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执法检查,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检查32余次,发现问题9个,并通知业主尽快整改完成,督促各类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护;加强镇幸福村的国家水土流失监测点日常管理,监测数据每季度上报省水土流失监测总站,能有效为水土流失监测提供科学的数据。上半年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64.5万元,并全部缴解入库,做到了审批项目应收尽收。

七、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河道砂石盗采乱点乱象整治“红黄绿”挂牌警示工作。

一是及时督促镇抓好落实河道砂石资源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分级监管机制,设置镇级监管人1名,村级监管人5名,组级监管人15名。二是严格按照巡查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建立台账,2021年至今共开展巡查56次,其中夜间巡查8次,开展联合执法5次,及时封堵下河车道4条。三是巡查发现镇盗采砂石案1件,共计盗采量2立方米,给予1万元行政处罚,已结案。四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农村饮水专项排查、日常巡查期间对群众宣讲《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大力宣传我市、县打击砂石盗采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最大发动群众力量进行监管。

(二)推行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

我县境内河道全面实行河道禁采,现仅有市县段(、镇)河道治理工程及省市县镇河防洪治理工程2处在建工程,为保障河道砂石采运规范,及时印制并向承建方发放《河道砂石转运证明》《省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共计200份,要求凡是未开具采运管理单及转运证明的河道砂石一律不得转运,一经发现全部视为非法盗采,将严肃查处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