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制度规范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变更管理制度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变更管理制度规范

篇1

系统运行维护必须做到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并重,配备必要的技术防护设备,同时用制度加以约束,制定合理的制度来保证设备技术安全。反之,管理制度需要适应技术的发展,管理模式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通过技术发展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3.3准确了解保护对象原则

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应有目的地确立工作重点,准确了解防护对象的特征,在系统中的性质、地位和重要度,同时对系统进行合理评估来确定运行维护工作的粒度。根据系统评估,确定运行维护工作开展的重点对象,例如,办公自动化(OA)系统重要度和防护需求较高,在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时,应重点考虑其系统的检查周期、备份日期、审计频次、人员权限变化情况等;考勤系统重要度和防护需求较低,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对机关、单位各项工作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可合理分配运行维护粒度。

3.4多层次、多安全单元防范原则

在开展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安全设备工作范围和其产生运行维护数据的关联关系,利用已有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技术性能,确保问题能及时显现并做到快速响应。各类安全设备、运行维护工具在系统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运行日志和告警记录,通过对各类安全事件特征进行归类,提前做出合理的排查和定位,可使运行维护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5用户便利性原则

复杂的运行维护流程和管理制度将造成系统日常运行维护效率低下。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冗余流程和环节,简化审批。可引入运行维护标准来设计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例如,可参考IT基础架构库(ITInfrastructureLibrary,ITIL)、ISO2000、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tandards,ITSS)等通用性较强的标准来优化运行维护工作,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4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明确制定系统运行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系统管理体制、保证系统运行环境和数据的安全,才能保证系统为机关、单位各层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管理制度组成部分应依据系统实际建设情况进行划分,按照事先制定的原则和统一标准进行分类编制,例如,根据内容分章节进行描述,或按工作对象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应注意不同章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管理的标准化,避免出现同一对象在不同章节中出现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标准。从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和管理内容来看,制度内容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4.1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的流程

大部分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是基于流程框架的业务模式开展的,即系统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业务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事件与事故管理。主要包括:对引起系统中断或可能导致系统中断、质量下降的事项进行处理、记录的过程。主要目标是尽快使系统恢复正常,减少对系统的不利影响,尽可能保证其可用,同时记录、评估事故与事件并为其他流程活动提供支持。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事件通告、事故事件记录、事件过滤、响应级别选择、事件升级、调查诊断、事件关闭、事件评估等内容。2.问题管理。主要诊断故障根本原因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所经历的业务过程,主要包括:诊断、维修、恢复、记录、重大问题评估等内容。问题管理为后续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经验和知识的积累。3.配置管理。主要范围包括:负责识别、维护系统或设备中的所有组成及各类设备或系统之间的关系,划分资源、提供正确的配置信息。配置工作主要包括:方案制定、配置识别、配置控制、状态记录、配置测试、配置实施、配置确认和审核等过程。4.变更管理。主要负责运行维护服务生命周期过程中对配置项的变更。具体对象主要包括:管理环境中与执行,支持及维护相关的硬件、通信设备、软件,运营系统,处理程序、角色、职责及文档记录等。变更管理过程包括:问题报告、变更请求、变更审核(评审)、变更通告、授权变更、变更实施等。

4.2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对象

依据系统基本运行维护工作对象不同,将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划分为以下4个方面。1.设施、设备管理。系统中应建立针对设施、设备的严格管控制度。主要包括:机房管理、环境设备管理、安全设备管理、综合布线管理、客户端管理、通信设备管理、存储设备管理、外围设备管理、配电系统管理等。2.安全策略管理。安全策略是系统进行安全规划、实施安全技术部署的顶层文件,也是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必须保证的重要技术指标和配置项目。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变更、、修订周期及安全配置项等内容。3.人员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人员是运行维护工作的主体,在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中,需要对各级人员的角色授权、职责范围、工作内容、作业基本行为规范、任职条件等内容进行详细定义,确保既定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以及各级人员能严格履职。4.档案管理。系统档案主要包括:系统开发、运行阶段的各项文档,包括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说明书、系统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设备操作手册、测试报告等,需要在系统存续的全生命周期范围内记录系统运行情况,同时各类安全配置资料、分析报告、审计情况应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

4.3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框架

按照本文第三部分中提出的原则和第四部分提出的业务工作对象进行业务域划分,根据业务域内的工作流程对制度内容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制度中相互关联影响的部分,实现端到端流程的显性化和标准化,形成各项规定标准化的运行维护标准框架。使运行维护技术人员明确自身岗位所涉及的执行标准、考核指标、遵循原则。按照管理范围,将各工作流程涉及的运行维护工作划分出各工作模块,对各工作模块定义管理业务模块,向下一级划分各模块的子业务范围,形成自上而下构建制度的逻辑过程,避免各部分制度相互冲突,并对各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考虑和流程绘制,确定相关需要规定的约束条件,由此得出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业务流程。流程中各节点明确的责任岗位和质量衡量指标如图1所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框架

5结语

本文从机关、单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设计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机关、单位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维护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虹.切实加强网络保密管理[J].保密工作,2012,(12):12.

[2]李元峰,蔡雅良.浅析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06):78~79,82.

篇2

1 目的

为了规范施工图设计变更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经过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施工的主要依据,施工单位应按图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或其它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设计。但由于施工、材料采购等原因要求变更设计时,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本程序规定了设计变更的提出、接收、审核、批准和实施过程。

2 范围

2.1本程序适应于对下列情况下的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

2.1.1 设计图纸有设计错误。

2.1.2 由于其他原因需要变更设计;

2.1.3 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确需变更材料;

2.1.4 上级决策机构要求变更设计;

2.1.5 经领导批准的施工条件及措施改变造成有关图纸需要修改;

2.1.6 为节约投资、降低生产成本等原因需要修改设计。

3 职责

3.1 设计变更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负责提出。

3.2 监理单位负责对设计变更进行审核。

3.3 公司工程部应对设计变更进行确认,并对有关记录、资料归档备查。

4 设计变更管理程序

4.1 设计单位提出的重大设计变更,首先由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方案,由设计单位总工程师审核,监理单位审查后,交公司工程部审核工程量和实施方案,公司安全质量检查部进行安全审查,公司主管领导及总工程师审批。批准后由设计单位做施工设计并发出《设计变更通知单》。

4.2 属建设单位提出的重大设计变更,出具《设计变更申请单》交设计单位确认并做方案设计,提出变更费用,监理单位审核,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批准后按4.1条执行。

4.3 设计变更应在完成上述审批手续后才允许施工,严禁先施工而后补办设计变更。

5.4 经签字生效的《设计变更通知单》与施工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公司各自存档。

5.5 设计变更费用问题按发、承包双方合同有关条款办理。涉及费用的重大设计变更,设计单位应随《设计变更通知单》做出设计变更的概算。

5.6 《设计变更通知单》分发单位有:设计、施工、公司和监理单位,分发份数按有关规定办理。

5.7 设计变更资料是设计文件组成部分,也是编制竣工图的重要依据,应予妥善保管。工程竣工后统一归档。

6、附录

6.1 附录一《设计变更通知单》

篇3

(一)存在的问题

1、合同立项阶段的问题

(1)未与科研项目预算有机结合。部分项目在立项前未审核科研项目的预算,存在超预算或无预算的情况。(2)存在分解采购、规避招标等行为。为加快执行进度,或简化采购流程,同一个外协项目被拆解成若干金额较小的项目。(3)采购论证调研工作不充分。部分医院科研外协合同缺少询价比较过程,同时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监督,采购价格无法控制。

2、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合同无专业人员审核,内容不严谨。科研外协合同无统一模板,多数医院使用对方公司提供的合同,部分合同漏洞百出,内容不完整。(2)授权审批程序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3)倒签合同现象普遍存在。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经常出现先履行合同,在需要付款时才签订合同或付款之后补签合同的情况。(4)合同会签流程繁琐,周期过长。(5)合同签订范围不明确,合同用章不规范。

3、合同执行阶段的问题

(1)未严格按照合同规定付款。部分项目由于临近结题,课题负责人为避免资金结余,不按实际执行情况申请付款,资金安全存在隐患。(2)成果验收缺乏有效监控。大多科研外协合同的成果验收仅由课题负责人把关,医院科研处无相关专业人员。(3)合同变更和解除程序不规范。(4)未对合同执行进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4、合同评价阶段的问题

(1)缺乏对合同管理情况的分析总结。大部分医院未定期总结经验,查找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2)未开展合同管理评价工作。合同签订和执行情况等未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不利于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主要原因

(1)医院领导对科研合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多数医院领导更加重视医疗工作,没有意识到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医院比较重视合同签订和执行环节的制度,而常常忽视对合同变更、解除尤其是对合同监督和控制的相关制度;部分医院合同管理制度过于笼统,无具体细则,缺乏可操作性。(3)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大多医院的合同管理系统比较简单,合同管理还是采取纸质和人工方式。

二、对医院科研外协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医院要对现行的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合同管理制度要涵盖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合同的签订、执行、变更、解除和结束,以及纠纷处理等。明确合同签订的范围和审批流程,以及各审核部门的职责权限。同时合同管理制度要尽可能细化,充分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使之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二)完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提高人员素质

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合同管理的水平,医院可以吸收既懂科研业务又懂合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完善培训制度,不定期地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和相关审批部门参加培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各方面的讲座。同时还可以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到合同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三)加大对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

建立完善的预算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信息化管理,实现合同网上审批流程,提高合同会签效率,实现合同信息共享。此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要与设备处物质系统、财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和人事系统等集成起来,建立人、财、物统一的HRP系统。

篇4

关键词: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规范

一、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现行财务国库管理制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决定着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比如传统体制下的公共财政显露出诸多缺陷,即重复、分散设置账户,造成财政收支活动极其不透明;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较慢,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执行分析及实施宏观调控时缺少可靠的会计信息依据;财务收入执行时征管不严、退库不规范,资金流失现象严重;支出执行时资金分散拨付,大量财政资金滞留于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甚低,腐败行为容易诱发。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成为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财政国库管理的必须之举。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开始实施,其在内容上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即财政部门代表着政府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将全部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收缴、支付及管理;其支付方式立足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依托于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及银行之间实时清算系统,当所有的预算单位出现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的需求时,则经预算单位提出申请,并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予以审核后,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把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手中;其具体程序可概括为一套账户体系即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两种支付方式即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自相关措施推行以来,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尤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更加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

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的主要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来,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支付方式、帐户设置等均发生明显变化,诸如必须严格区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单独设账核算等措施,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愈加复杂化。

会计入账依据改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收入确认的依据变更为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所提供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支出确认的依据也随之变更为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或者行所提供转账通知及货物验收单等原始凭证;会计科目设置改变,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为“一个不变、一个增加、两个改变”,其中一个不变是指执行的会计制度仍然是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个增加是指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一会计总账科目,两个改变则是指“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变更为预算单位自筹资金收入、以前年度结余以及各项往来款项,“资产负债表”汇总方式变更为将所属预算单位的数字相加,同时不把上级的“拨出经费”和下级的“拨入经费”做出相抵冲的处理。

此外,会计核算实务也发生改变,其分为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下的两种会计处理方式。财政直接支付即财改国库支付中心把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提供者手中,预算单位仅能办理转账业务、不能支取现金,此种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必须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开出的《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进行入账,比如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时,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拨人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及服务款项时,借:库存材料、材料、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时,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财政授权支付即财政部门把财政资金支付权利授予预算单位手中,由其根据批复的预算及用款计划自行办理支付业务,此种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可依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开出的《授权支付额度通知书》、《财政资金支付凭证》及原始凭证入账,比如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可据通知书列出数额,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购买物品、服务等支用额度时账务处理,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库存材料、材料,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如果购入固定资产则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账务处理,借:现金,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三、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规范途径

1.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存问题

我国推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一些实际性问题,具体表现为:

会计入账依据出现问题,即票据供应渠道不统一、票据通用性不足,以及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在国库收付中心支付资金后,由银行返回至预算单位《直接支付凭证》记账联,但因未能及时传递而造成预算单位记账时缺乏直接支付的凭证,加之有些单位会计凭证与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不相符合,致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信息采集、会计凭证处理等出现凭证跳号。

会计核算实务也出现问题,由于预算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的会计核算方法掌握程度不一,对预算单位“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会计科目未能充分理解,则极易造成核算方法上的错误;个别预算单位并未依照财政部下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内容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并实施会计核算,导致财政改革陷入上下衔接不良、步调有异的局面,零余额账户管理、使用等均不够规范;现行国库结余资金处理手段与原有会计制度无法衔接。

账户设置不规范,主要包括预算单位保留账户的现象致使国库集中支付规范性不够,预算单位多头开设银行账户的存在造成资金管理混乱,专项资金重复开户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分散,少数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导致资金监管失控。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现行会计制度及财务管理相关规定之间衔接也存在难度,使会计核算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2.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规范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

解决会计核算问题,事业单位应致力于四个方面的措施:

统一票据供应渠道,即在票据供应渠道这一源头上统一控制事业单位的收入,具体在于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供应票据时须在财政部门备案,以确保财政部门能从源头上控制预算单位的收入,并使预算单位的收入全都上缴财政。

规范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一则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一级科目、重要的二级科目及三级科目,同时依照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需要,各事业单位还可在二级科目与三级科目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其他必要的明细科目;二则设置具有行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三则制定相关规定,对各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及具体账务处理加以规范。

清查整顿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出发,对各个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针对现有账户开设实际情况以及预算收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的银行开户管理。作为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账户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规范账户管理等系列工作将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5

Xu Jun; Gong Guocu

(①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Ltd.,Yunan 650214,China;

②Beijing Xiaguang Economic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Beijing 100120,China)

摘要: 合同管理是项目投资管理的基础,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投资效益。本文结合小湾水电站建设实际,介绍了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合同管理职责,合同执行过程管理等理论,指出了目前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以后类似的水利工程合同管理项目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Abstract: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of project investment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will be helpful to improv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benefits on investment. With reference to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Xiaowan hydropower st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ies of establishment of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contract management duty, contract execution procedure management, etc. This paper also indicates, analyses, and discusses some currently problems in the procedure of contract management, hopes to be a reference information of the similar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tract management in future.

关键词:小湾水电站 建设期 合同管理 投资效益

Key words: Xiaowan Hydropower Station;engineering construction;contract management;investmen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053-02

0引言

小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西部南涧县与凤庆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规划八个梯级中的第二级。该工程属大(I)型一等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库容为149.14×108m3,电站装机容量4200MW(6×700MW)。工程于2003年正式开工,2004年截流,2009年首批机组发电,2010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按照2001年3月价格水平,工程静态总投资为223.31亿元,工程总投资为277.31亿元(不含价差预备费)。小湾水电站建设伊始,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随即展开,随着厂网分离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竞价上网”的格局必将形成。因此,电力生产企业必须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工程建设管理理念,以应对合同风险,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投资效益,特别是大型水电工程,由于投资大、施工期长、施工干扰及协调管理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加强合同管理显得更为迫切及重要。

1小湾水电站建设期合同管理

1.1 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及方法为规范合同管理工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加强对合同的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有关规定,华能小湾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小湾建管局)结合小湾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实际,明确了合同立项、合同审查、合同起草、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管理规定、管理流程与管理职责。同时为加强合同过程管理,小湾建管局进一步完善了招标管理、变更索赔管理、新签合同管理、投资控制管理、竣工(完工)结算管理、合同经办人员管理、合同编号管理、合同专用章使用管理等管理制度及管理要求。另外,还建立了合同管理例会、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及引入了过程审计制度,在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的同时,营造了“以事实为基础,以合同为准绳”的合同管理良好氛围,为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的稳步进行创建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1.2 合同执行过程管理

1.2.1 加强学习,营造合同管理良好氛围为落实各项合同管理制度,提高电站合同管理水平,小湾建管局在每年都举办多次“合同经办人员暨管理制度学习班”、“合同及造价管理培训班”及“合同管理经验交流会”等,参加的人员包括承包人、监理人、小湾建管局、外请专家、咨询及审计单位等。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使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认识;接触了更多、更新的合同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全工区合同管理主观认识,营造了“人人看合同、人人懂合同、人人执行合同”的良好氛围。

1.2.2 全面实行合同交底制度结合小湾水电站前期及其他流域、电站合同管理经验,对于招标项目及新签合同项目,小湾建管局全面实行合同交底制度。合同交底的目的在于根据招标投标情况、相关标段情况接口及相关干扰、合同执行的重点难点,研究制定合同执行管理的主要思路、措施,同时研究讨论合同执行可能发生的风险并研究应对的方法及应对时机等。通过贯彻实行合同交底制度,使监理工程师、项目管理工程师、合同管理工程师及其他管理人员在合同执行之初即统一了管理方向,理清了管理思路,明确了管理重点难点及关键控制点,做到了心中有数。

1.2.3 介入设计变更管理、建立变更立项审核制度及季度投资分析制度①介入设计变更管理。设计变更管理,是建设期合同管理的重点,小湾建管局在努力创造合同条件的同时,合同管理工作全面介入了设计变更管理,参与了技术方案讨论及经济技术比较分析,对重大设计变更项目要求设计院进行专题研究或引进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相关研究。通过介入设计变更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设计责任心,另一方面优化了投资效益,做到了“物美价廉”。②建立变更立项审签制度。依据小湾水电站变更索赔管理办法,变更项目的提出者可以是参建各方,故建立变更立项审核制度尤为重要,变更立项审核主要从必要性、经济性、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预算费用等方面进行审核。通过变更立项审核,使变更程序更为合理合规;变更一旦立项即可实施,促进了工程进度;变更之初即进行了费用预审,避免了项目完工再算总账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了控制了工程投资。③实行季度投资分析制度。针对每个主要合同,小湾水电站建设每季度需提交季度投资分析报告,报告主要从安全、质量、形象进度、工程量、新签合同、变更索赔、统供材料、价差及费用等方面入手,同时还需完成单个合同及电站最终投资预测及合同执行风险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编写,第一个部分为监理单位编写单个合同投资分析报告,第二个部分为小湾建管局依据概算编写合同体系、概算体系投资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报告,能及时把握工程投资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合同执行风险,做好预控措施,为实现合同超前管理和解决重大经济问题奠定基础。

1.2.4 推行合同管理例会制度小湾建管局实行合同管理例会制度。合同管理例会主要是集中审核经济问题部门处理意见,研究单一重大经济问题的相关合同问题并提出处理思路及方法。通过这一途径,一方面提高了合同相关管理人员的认识,另一方面提升了合同管理水平,加快了重大经济问题的处理进度,有效保持了经济问题处理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1.2.5 建立了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引入了过程审计制度小湾建管局对主要工程合同实行年度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合同执行情况检查主要是依据合同条款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年度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从质量安全环保、水保管理、进度管理、分包管理、农民工工资管理、计量计价管理、重大变更管理、统供材料管理、概算控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检查合同年度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同时依据部门职责及合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对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实行责效联动,通过这种方式,及时纠正了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坝工程、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等重大合同项目,小湾建管局依据公司安排,分年度及时引入咨询单位进行过程审计,通过借助第三方独立审计,及时纠正了合同管理过程中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使合同管理工作更趋规范。

2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

2.1 “进度调整”引起的价款调整问题的解决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多方努力,小湾水电站各主要节点目标均实现了提前,电站整体实现提前两年全部投产发电。因进度调整,引起了各相关标段的合同价格调整。对于此类问题,小湾建管局一般依据合同规定采用成本加酬金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在某些计算细节上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2 工程分包管理仍然是难点由于各主要水电施工企业均承担了过多项目,无论是在管理方水平,还是在资金、设备、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均显不足,工程分包难以避免。如何做好分包管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难点。

2.3 设代人员严重不足由于目前大型水电工程无法实现设计招标,同时又由于各大设计院任务饱和,现场设代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专业水平上来讲,都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3结语

小湾水电站建设期的合同管理历时9年,在建设期合同管理中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及方法,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建立合同交底,设计变更管理、变更立项审核制度及季度投资分析制度,推行合同管理例会制度,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引入过程审计制度等举措,对为小湾水电站实现提前两年投产发电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本文指出并分析了小湾水电站目前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价款调整计算,工程分包,设代人员不足等问题,希望能对以后类似的水利工程合同管理项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士芩,张宝声,尹贻林等.水利工程造价.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优化管理

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问题仍然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施工技术的落后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安全,阻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转变管理理念,优化施工技术方法,做好技术文件的制定与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推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技术性规范化标准以及技术文件要求等不能得到落实,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的技术责任制度也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相对淡薄,在实际建筑工程技术操作期间,为了一时方便,盲目简化工程的技术流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相关管理人员对技术人员的这些行为不能严肃处理,忽视对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以及安全培训教育的普及,导致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建设工作中得过且过[1]。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经常出现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没有穿好防滑鞋和随意吸烟等不良现象。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的本身可能就存在诸多弊端,再加上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对这些问题按照规范化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安全措施不到位。将会给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技术管理造成较大影响。第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技术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制度不明确,导致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的一些负责人不能明确到位,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中经常出现责任分工不清楚甚至没有人负责的现象。这些技术管理问题都需要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和弥补。

(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合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尤其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存在严重不合理的现象。包括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总包与分包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两者之间的信息管理渠道不畅通,两个单位之间各行其是,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较多技术管理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管理体系不合理,没有对材料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一定的规定,出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材料随意摆放的现象,材料存储不科学[2]。在入库环节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入库处理,导致材料的质量安全不达标,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成本投入量,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实际进度。

(三)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操作监督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建筑工程的技术监督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技术人员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纪律意识,经常出现违规操作行为,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技术人员不能按照规范化的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再加上监督管理不严,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此外,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普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化施工技术不够,甚至仍然沿用之前的建造方式。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发现不了这些问题,将会给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管理的优化管理措施

(一)不断优化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与技术管理有关的规范化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以及技术性文件要求。严格落实技术管理的责任制度,将技术责任落实到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每个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做到奖罚分明。防止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没有人负责的情况,不断激发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技术档案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正式施工建设组织与管理的施工技术档案,另一部分是建筑工程建设单位的工程竣工技术资料。这两部分的技术档案,需要专门的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规范化档案管理要求对其进行科学的搜集、加工整理以及归档管理。

(二)不断优化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文件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技术文件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控制管理,分别为技术变更文件的控制管理与工程竣工技术文件的控制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工程变更是施工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变更文件的控制管理。工程变更要循序一定的技术标准、规范化技术操作流程以及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工程变更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从而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获得。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之后,再进行工程变更,并且要做好技术变更文件的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的竣工环节技术文件的管理来说,竣工环节的技术文件主要是记录建筑工程详细施工情况的技术类文件,是建筑工程验收、改建以及扩建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建筑工程养护管理部门需要长期保存的技术文件资料[3]。要建立必要的建筑工程竣工文件专业化编制组,明确责任制度,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费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化管理,及时发现技术管理问题,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开展。

(三)不断优化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管理

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之前,要做好全面的技术管理准备工作,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为建筑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清楚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特点、进度以及具体要求,制定科学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计划,得到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技术、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等的支持等。在技术准备工作到位的前提下,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高质量且如期完成。在建筑工程技术准备工作中施工计划设计期间需要高度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计划的规范化组织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贯彻落实好责任制度,经过反复审核之后再进行最终的定稿。其次,对建筑工程施工计划报告的编制依据、规范化编制格式以及实际内容进行标准化的规定管理。建筑工程正式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最关键性组成部分,需要加大对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管理力度。确保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够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安全、工程成本以及工程工期的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业性较强以及复杂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不断优化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技术文件管理、技术制度管理以及全过程的技术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甘雨.浅谈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3,11:101-102.

篇7

1企业合同管理概述

合同是将自然人、法人平等对待,针对其他组织增设、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协议。合同管理是指详细、规范地对合同进行管理。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针对自己和有关合同并遵循法律条例的拟定、变更和执行。合同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合同签署、变更,重要渠道是审核、监督、掌控。合同管理存在一定的连接性,初始阶段是双方具备合作意向、订立合同、明确生效日期,终止阶段是合同到期结束。在此期间,不但要求双方在合同签署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还要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合同约定内容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合同管理有一定的动态性,在执行合同管理时要控制好修改流程及变更条例。

2企业合同管理作用

2.1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竞争性是市场经济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主要体现在竞争有序性方面。所以,身为市场经济主体,需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则和基础来举办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体系,特别是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处理企业和其他组织、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对此,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2实现行为规范和约束

市场经济活动的展开是建立在企业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因此需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特别要看重其自身行为从而加以掌控,不然市场经济会出现混乱情况,引发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以,加大企业合同管理力度是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主要途径,能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3处理纠纷和争执

在执行合同内容时其主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矛盾和冲突,这时双方要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职责义务,如质量条款、变更条款、违约条款。当出现纠纷争执时,双方要正确处理。总而言之,合同管理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勘察设计企业合同管理问题

前几年,勘察设计企业大部分属于国有单位,单位内部员工的思想意识缺乏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多多少少包含一些计划经济色彩。计划经济,就是上级发放任务,勘察设计企业只需做好生产工作,不用关心经营问题,与企业效益更无直接联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勘察设计企业慢慢向市场发展,融入市场竞争中,投标承接项目,中标后与发包单位签署勘察设计合同,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然而其合同签署流程较为简洁,合同内容不清晰,很多企业尽管创建了合同管理制度,但是工作基础不稳定,缺少合同管理意识,存在一些问题。

3.1操作问题

(1)口头约定现象较多,无凭无据。在企业内部,要想为企业谋取高额利润,合同当事人就要认真履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没有拟定书面协议,只要有一方违约,就会给另一方经济带来损失。在日常工作中,人们总会形成惯性思维,觉得一点小问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正是因为口头约定现象较多,无凭无据,先干活,后谈合同,更有甚者,项目在交工多年还未签署合同。如果发生人动等问题,合同就失去价值,等同于烂账、坏账。(2)合同主体不明确。合同当事人符合标准,是确保合同成立的前提基础,合格主体的前提是合同当事人具备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然而部分签订合同主体与实际履行主体不同,当事人时常出现错位。例如某市区公路局受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接管某项目,任务是市政府下达,实际管理是公路局,导致问题产生后常常发生推萎扯皮情况。(3)内容模糊。业主不明确设计的详细要求,约定模糊,造成返工现象的发生,导致设计方经常延长合同内容的变更时间,增加工作难度。合同文字缺乏严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误会和分歧,难以执行合同内容。(4)合同条款不完善。违约责任是合同签订时经常遗失的重点条款,根本原因是面子问题。勘察设计企业的地位相对较低,不敢冲撞业主。重视违约责任,未必是要深究委托方责任,只是增强委托方责任意识,从而合作完成这个项目,勘察设计企业在沟通过程中可以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5)缺乏风险与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越发激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要深入了解委托方的资信和项目情况,不要盲目签署合同,否则会增加风险。有时设计方为了得到项目,常常忽略程序基础建设,如果项目被搁浅,合同就不能履行,设计费用就会白白投入。(6)法律意识薄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文件内容指示,如果勘察设计项目规模超出规定标准就要实施招标,如果不遵守招投标流程,即便合同签署成功也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有些业主为了上交设计文件,用委托书或承诺函让勘察设计单位展开工作,设计文件上交后,仍需按照招标手续执行,勘察设计企业不但损失钱财,还损失了人力。(7)太过忍让委托方。勘察设计企业为了得到项目,非常重视业主的要求,完全按照业主的意愿开展工作,不管是对是错都无条件服从,导致设计文件审核过程中多次返工,最终却被业主训斥没有按照合同义务执行。(8)过度承诺。有时勘察设计企业为了中标,在投标过程中会承诺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却被业主当成是必须履行的义务签署在合同中。长此以往,一些不归勘察设计企业管的事情,被业主看成是勘察设计企业应该做的工作,导致勘察设计企业损失大量资金。

3.2管理不规范

(1)合同变更不及时。合同内容变更与合同主体变更是合同变更的重要组成部分,勘察设计企业是承包方,为了让自身合法权益不受到影响,需及时变更合同内容。(2)没有按时发放书函。勘察设计企业在执行履约时要向上级递交书函,如清单资料、会议记录和供图协议等。这些是合同动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执行的一种方法,同样也是勘察设计企业保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手段。(3)办理签订确认不及时。合同签订确认手续没有及时办理,一旦出现矛盾时,便无从查证。(4)超过诉讼时效。勘察设计费用拖欠问题是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引以为戒的,业主单位拖欠少量费用,勘察设计企业未按时上交法院,当起诉时才发现已经过了诉讼时间,损失无法弥补。(5)权利行使不当。发包方在支付勘察设计进度费用时不依照合同规定执行,勘察设计企业有权行使抗辩权停止工作,然而很多情况下因为其他因素未行使,增加了问题难度。

4勘察设计企业合同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4.1完善管理体系

(1)企业管理层人员需对合同管理工作加以重视,了解其重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将法制观念深入到企业各个员工的内心,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积极引荐和培养合同管理优秀人才,营造科学的存档氛围,便于合同文本的顺利实施。创建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增设合同管理专项奖励基金,为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软硬件设施。(2)设立合同管理职能部门,合理区分、调整合同管理职能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权利职责、工作内容,有效解决接口设置问题,按时开展合同管理职能部门会议;结合合同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解决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划分问题,汇总工作经验及教训,解决工作中的难点,深入完善合同管理工作流程。(3)根据企业业务范围与工作特征,拟定一套完整的合同管理制度与内控文件,比如合同交底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台账管理制度和合同发放制度等,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变的规范化、制度化。与此同时,创建企业监督机制与奖惩措施,随时检查合同管理台账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审核情况,做到奖罚分明,为合同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4)现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信息管理是创建合同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应将合同管理信息化放在首位,结合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与工作顺序,研制出完整、便于操作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合同管理效率与水平,让合同管理变得越来越精细化。

4.2应用标准合同文本

合同文本格式应参考国家颁发标准格式,再结合工程特征、招标文件、发包方与承包方双方谈判结果来拟定。因为标准合同文本内容相对完整、调控完好,双方责任清楚,可有效降低风险,对于不可抑制的风险,可分担解决。针对缺少合同拟定经验和法律知识的人,需以此进行工作指导。

4.3加强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在合同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需增设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来完成这项任务,定期对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专业性,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保密意识。针对勘察设计合同特征,整理汇总之前合同管理的工作经验,对如今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推动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实施与发展。

5企业合同管理展望及发展

5.1企业合同管理展望

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会带领企业合同管理步入新的轨道,企业商务活动渐渐增多,存在的问题也会多,需尽快解决。相信不久后企业合同管理会更加规范,合同问题及法律纠纷也会变少。

5.2企业合同管理发展

各个企业对合同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视,由此摆脱了以往的局面。企业应不断创建完善管理制度,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模式,从而应用到工作中。如今,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仍在发展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也获得了解决方案,这在发展过程非常不易。企业要想提高合同管理质量,就要维持现有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合同管理目标,提升企业效率和经济。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勘察设计企业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竞争,企业也面临着残酷考验。勘察设计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而合同管理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合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勘察设计市场上求生存、谋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绒,刘永强.勘察设计单位合同规范化管理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8):47-48.

篇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促进药品经营企业规范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目的,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行为。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全面检查、突出重点、明确责任、严格标准、有计划实施的原则,对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实施跟踪检查,巩固认证成果,贯彻药品监管法律法规,落实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责任,促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药品市场监管效果。

具体目标:抽查的药品有合法票据的批次达80%以上;无任何票据和手续的控制在8%以下;中药材、中药饮片有合法票据的达60%以上;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储存温度达标率应在90%以上。

三、工作安排和检点

(一)检查时间

从即日起至20*年11月20日,各县局、机关各相关科室对辖区内所有取得GSP认证证书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GSP认证跟踪检查一次,重点监管对象跟踪检查2次以上。

(二)检点

1、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运行和落实情况;

2、企业药品购进、验收手续是否齐全和各项记录是否完整;购销渠道是否正规,特别是药品发票和药品清单是否符合规定;

3、供货方药品销售人员是否已经网上核查具备合法资质并进行备案,清除未经备案的销售人员和违法违规销售药品的人员;药品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在职在岗并履行应尽职责;

4、特殊管理药品、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等重点药品的管理和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落实情况;

5、企业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储存运输记录管理情况;

(1)仓库的设施、设备的配置、使用情况;

(2)药品库存或分类陈列管理情况;

(3)药品养护检查情况,温湿度监测和记录情况

6、药品经营企业是否存在超方式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

7、检查管理机构与人员有关情况;

(1)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项目变更情况;

(2)企业管理机构、质量负责人、质量机构负责人是否有变动,是否符合GSP要求;

(3)GSP认证后各岗位特别是新员工是否符合GSP规定要求;

(4)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8、检查已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其经营许可项目有以下变更的,其专项检查纳入跟踪检查一并进行。

(1)企业注册地址、经营场所、仓库地址变更的;

(2)企业增减仓库或改变用途的;

(3)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擅自变更的,质量负责人不在岗的。

四、工作要求

(一)各县局、机关各相关科室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和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本次GSP跟踪检点及辖区药品经营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跟踪检查方案,并将方案于5月10日前上报市局市场科。

(二)保证跟踪检查工作的质量,对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含零售连锁企业)分别制定检查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好检查记录。

篇9

关键词:企业 规范化 合同管理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就要签订合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合同体现着,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1 企业合同管理简介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

2 规范化合同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 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在市场中,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决定其自身的命运。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就是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2.2 提升企业形象 重合同、守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形象。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竞争。规范的合同管理毫无疑问的将使接触企业的人感受到合同管理中体现出的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一个企业是不是重视合同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企业对自身形象的重视程度。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其他市场主体通过对一个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作用发挥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的做出对该企业素质的判断。

2.3 创造经济效益 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防止了这样的损失,就是创造了效益。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对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 加强规范化合同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途径

3.1 强化法律风险意识,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合同纠纷的大量增加是对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要进一步强化合同规范化管理,规范合同审查标准,提高合同审查质量。就要提高企业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但法律风险事前是可防可控的,要抓紧强化防范工作。以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内部法律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合同管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针对合同履行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违约纠纷事件,及时采取要求对方提供抵押担保、第三人保证、提高客户保证金等多种保全手段,尽量减少因违约造成的企业损失。总之,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制度是管理的灵魂。建立、健全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使之在合同管理中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扯皮或失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体制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规范,明确管理的范围、管理的部门、管理的人员、管理的职责、管理的程序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处罚奖励标准。

3.2.1 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的抵押合同和生产经营合同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和鉴证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3.2.2 企业合同管理要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制度。例如,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调处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一整套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3.3 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合同管理面广线长,法律要求严格,专业性强,因此要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需要,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配备一定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企业合同管理由企业法律顾问室负责, 中小型企业一般由财务、审计或供销部门指定专人兼管,由专人分门别类建立档案,集中保管,才能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完整性。这样使企业合同订立、履行整个过程有人专管,并经常进行检查、过问及把关。同时制订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对违反合同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罚,对执行合同好的人员进行奖励。这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合同管理逐步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总之,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相应要求。完善、规范的合同管理,能够使企业形成一种自然的工作机制,形成程序化的制度管理,各负其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关于加强企业对应收帐款管理之思考.中国外资.2008.11.

篇10

【摘要】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极其关键. 施工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施工项目部的“事前”控制对管理制度的“事前”控制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设计阶段控制;施工进度;项目部的控制;管理制度控制

建设工程在设计和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进度管理各项控制极其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实际,对设计和施工.进度管理分析探讨。

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极其关键的,从工程开始设计就要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将需要具体化是衡量业主需要的可行性,科学合理性全面综合考虑。设计阶段的节约费用约占80%,而施工安装只占20%左右。设计质量的控制是实现三大控制的重点,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和投资效益,关系到用户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对施工图纸的审查,施工图纸完成以后要进行图纸的会审工作,尤其审查其是否符合当前的国家政策,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不允许存在与规范冲突的地方。由各专业工程师从各自专业的特点及需要考虑。对会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专业设计人员,并督促设计人员重新修改或更加补充完善,尽快将发现的问题在设计中得到彻底解决,也是避免在施工中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严把设计变更关,首先要把好施工图设计关,杜绝施工图本身缺陷引起的变更。设计人员未经规定年限的现场施工实习和专业的设计培训,不得从事实际工程的施工图设计。重视施工图的复审及审批,提高施工图设计的质量,减少因施工图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为此,可以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与权力,激励和督促设计人员和图纸审核人员提高业务和责任意识。另外要制定和完善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使之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对于涉及费用较大的变更,在出正式设计变更之前,先出一个代表变更意图的变更申请联系单位或审批单,下发到监理、业主代表、造价控制部门和项目主管领导,让大家都了解一下变更的原因、变更的内容以及变更能产生的费用变化。最后各部门及人员在一起汇总研究,提出各自的意见,分析讨论变更的必要性或优化设计方案,最终设计部门根据讨论意见及结果出具最终的设计变更。通过完善和细化设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量减少项目实施以后费用增加与变动,达到主动控制投资的目的。

(3)如存在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问题:房屋功能性用新风量取值不当,如果偏大时浪费能源,取值偏小时能满足环境卫生要求。新风量取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并要满足现行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中第5.3.8条最小新风量取值。商场内空调通风机房的墙体,为轻质可燃或难燃材料且未做消音处理,直接向营业厅开门。(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中的第3.1.11条四款中规定,营业厅与空气处理室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兼隔音构造,并不得直接开门相通,穿越的水管线在防火分区隔墙时未作任何处理。根据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采暖(空调) 管道必须穿越防火墙时,在管道穿过处应采取固定和密封处理,使管道可向墙的两侧伸缩,以避免防火墙与管道之间形成空隙而窜烟火。排烟口布置在室内排烟竖井上较低处,距顶棚有一定距离,不利于烟气口顺畅排出,影响到人们疏散时的可见度,对排烟口布置必须按高层建筑GB50045-95(2005年版)中强制性条文第8.4.4中的规定,排烟口应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外墙面上,建筑专业是否预留设备吊装孔洞,屋面及外墙上排风口与新风口距离是否满足要求,各专业管道标高是否有冲突,冷却水系统是否考虑水过滤和水质的处理设施。暖通空调的专业人员应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应用经验,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要求设计人员提供计算书,确定集中空调的设计是否合理,若是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单位勾通协调,如确有必要也可向建设方提出建议,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以求得更加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

2.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经审批的工程进度计划,采用适当的方法定期跟踪、检查工程实际进度状况,与计划进度对照、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偏差,并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程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及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监理单位、承包商及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使工程进度在计划执行中不断循环往复,直至按设定的工期目标(项目竣工)即按合同约定的工期如期完成,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不增加工程造价的提前下完成。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已经被赋予更广泛的含义,它将工程项目任务、工期、成本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指标,能全面反映项目的实施状况。所以进度控制已不只是传统的工期控制,而且还将工期与工程实物、成本、资源配置等统一起来,其基本对象是施工活动。施工进度管理控制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工期、费用、安全、质量构成了项目的四大目标,这些目标均能通过进度控制加以掌握,而项目进度的控制是工程建设四大目标的重要部分。因此,进度控制是项目的灵魂,必须加强项目进度控制管理。. 加强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正如上述所说,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动态的项目,而其中的各种因素都会直接响到施工的进度,如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质量的好坏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要想真正的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就必须从源头上强化施工进度的管理意识,并且提高综合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

(1)不能够盲目的因为加快施工进度,而忽略施工的质量,因为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相关企业,单位的利益,更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

(2)做好施工材料的统计,及时的补给施工材料,以杜绝因为缺少材料而造成的停工。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因为一旦出现任何的安全问题,都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

2.2加强对进度的记录: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工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积极的、及时的做好相应的记录,因为记录既是对工作的验证,也是工作的反映。通过客观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不仅能够及时的整合资自身的管理,更能够有效的弥补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编制好工作的计划,例如每月工作计划、每周工作计划以及每日工作计划等等,以确保后续施工进度管理工作能够有计划可依。

(2)将日常的施工落实为表格,并且严格的做好相关的记录,比如说施工中 的某一个环节施工到了哪一个步骤,预计多少个工作日能够完成等。

(3)对于比较紧的施工任务,应该派相关的负责人落实督促,并且做好跟踪记录。

2.3建立施工的大环境影响到施工进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要想从本质上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就必须先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环境、施工环境,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进度。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及时的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的交接工作,以确保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清楚的了解施工进度的计划,从而避免因为沟通、交流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2)建立并且完善关于施工进度管理的制度,因为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能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不仅如此,还必须将对施工进度的管理落实到责任人身上,一旦施工进度出现问题,就应该给予处罚。

(3)企业年、季、月计划及各管理部门的有关计划必须从制度上使之与施工进度计划紧密配合,互相衔接,彼此呼应,融为一体。

(4)必须充分落实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条件,避免过多的假设而失去指导施工的作用。

(5)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以提高计划质量。

2.4加强施工方案的“事前”控制。

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想干出成绩,取得令各方满意的结果,就必须建立一个全面有序,合理良好的环境气氛。在施工企业正式入场之前,监理必须首先对以下的内容提前控制并审查: 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及实施措施,施工现场的总平面布置,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及垂直运输工具的型号及数量等。如针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审查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施工段的划分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流程是否保证质量细部处理,可否满足进度计划需要,工艺流程顺序是否先地下后地面等。根据平面布置审查塔吊的安装位置,材料堆放加工,人货梯摆设,是否影响安全通道,钢筋模板加工场地是否影响后期室外配套管线的施工; 塔吊大臂旋转半径是否满足作业面内材料调运的要求。对脚手架搭设方案,考虑到外墙装饰及幕墙的需要,如龙骨作业的空间位置,外立杆距离墙间距的调整,保证后期不相互干扰影响各专业施工,这许多沟通协调必须在方案中得到具体明确,便于过程中应用控制。

2.5加强对施工项目部的“事前”控制: 任何一个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永远是决定施工阶段安全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因此对于监理方来说,应在正式施工前对施工方项目部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首先,根据合同约定检查施工企业的资质,生产配置能力是否满足项目要求。还要认真审查施工方派进现场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的个人资质证书和工程业绩是否同投标承诺相一致,重点是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可否满足本项目的实际需要。其次,要对选派的施工技术人员,安全人员,质量,材料,资料,预算等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素质及管理能力综合进行考查,对于确实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要不留情面的坚决辞换。施工企业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整个建设工程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作为工程监理机构及现场监理,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进行人员的“事前”控制,才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6对管理制度的“事前”控制:。

(1)对所有的建设项目都期望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就需要制定比较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奖罚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作为参于整个施工阶段的现场监理,必须在开工前要同建设方,材料供应,施工各单位共同约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如安全文明施工的专项检查制度,进度控制的专题工程例会制度,控制质量隐蔽的验收制度,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的确认程序规定,奖励及处罚制度等。

(2)工程施工阶段具有明显的隐蔽特点,事后验收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有时无法进行检查,对此必须提前制定好隐蔽项目验收参加的人员,时间,方法及使用的标准要求,对于确保施工质量隐患可能性来说,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检查制度加强控制。施工方会对监理及业主提出时间要求,施工现场各工种环节由于工期要求环环紧扣,缺少那个都会影响进度,这就要求监理提前介入检查,发现问题及早纠正处治,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配合整改到位再进行下道工序。制定相应的整改落实制度,包括奖惩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一个进行施工阶段的工程项目而言,监理现场制定的管理制度越全面,完善及到位,其结果就会达到满意的效应。

总之,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管理等众多管理内容一样,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管理内容,而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不仅能够为施工企业、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能够强化施工企业、单位的形象以及声誉,从而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单位必须加强对自身施工进度的管理,这样才能够在促进工程发展的同时,为自身企业获取生存发展的条件。只有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吴 迪 等 探讨建筑工程造价分阶段管理的作用与意义[J]四川建筑2007(9)23~24.

[2]刘益惠 浅析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中华建筑科技2011(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