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业务与财务的关系

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业务;关系

企业财务与业务同属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活动,一般认为企业财务就是对企业投资、筹资、运营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等的管理,业务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生茶、经营、投资、劳动力、服务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等各项业务的控制管理。

企业财务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主要对企业财务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运用、分配,以及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提供决策依据等等,可以说,企业财务主要侧重于企业资金流动管控以及企业价值管理。企业业务是由业务部门负责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市场发展状况、找准市场机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及技术服务,实施控制企业业务活动等等,主要侧重于开拓市场、进行需求分析与管理。

一、财务与业务的关系

财务与业务自企业运营时就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缺一不可,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财务与业务各有自己的运行规范与标准要求,侧重的任务职责也各不相同,但两者都是以企业绩效为重心开展工作的,并且财务与业务开展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生存、发展、获利,促进企业稳健可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通过监督、控制资金流动情况,分析、梳理财务活动及相关数据,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财务信息,帮助其针对生产经营做出相应的调整、决策。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尽可能的降低企I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企业业务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手段与工具,企业开展生产运营活动离不开业务机构、业务活动以及业务管理的支持。

二、业务与财务之间存在的矛盾

业务与财务是企业运转的基础条件,可以说,财务与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生关系,然而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与业务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由于两者工作职能、工作流程以及标准要求等的不同,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一是财务与业务沟通的矛盾。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标准都不一致,两者侧重专业能力也不同,这就容易导致双方沟通时产生矛盾。财务部门对企业业务认识不足,实施的财务管理、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契合业务部门的需要,也无法有效利用财务管理促进业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二是财务与业务工作标准的矛盾。企业财务活动是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开展的,如税法、会计法以及会计制度等,财务部门开展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开展,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严肃性与强制性。但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业务活动是具有较强灵活性的,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工作标准不同导致双方有工作交集时会产生较多的矛盾与问题。如业务部门在调整变动业务活动时,往往希望财务部门也能随之灵活变动,但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任何财务活动都必须按照严格的制度及流程进行,不得随意进行变更。

三、企业财务与业务关系的协调建议

企业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协调运行对于企业的稳健发展有阵极为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愿意看到自己财务与业务脱节运行,只有协调好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与互助作用,再能有效推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充分认识企业财务与业务的关系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业务的展开离不开财务的支持,财务的展开主要是为业务提供服务。企业财务为业务运行投入大量的经费,最终目的是以业务为企业赚取更多的资金,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而业务则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业务部门通常被当作企业的利润中心,是资金筹措的一种渠道,也是资金投放的一个重要领域。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不止要明确本身的职能特点与运行标准,还要进一步加深对对方职能特点与标准标准的了解,以便在企业运营工作中进行较好的对接。

(二)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制定财务计划

业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财务的支持,良好的业务活动可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财务收入。因此,财务部门在制定财务计划及财务预算时,要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开展需求,并以业务活动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财务方案。部分业务预算制定可交由业务部门制定,由财务部门进行辅助指导与把关复核。

(三)结合企业业务分析财务数据

企业产生的财务指标与财务数据是极为复杂的,财务部门要做的不仅仅是分析表面的财务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分析各数据后面隐藏的情况,从而对业务状况进行合理的把握,为业务活动的调整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财务部门要积极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把财务分析数据告知业务部门,如某一段时期内的成本变动、预算超支情况等,使其针对性的调整与改善。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明确业务部门需要改进和控制的地方。

四、结语

从财务部的角度分析通过协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有利于财务管理充分推动企业的整体管理。那么从业务部门的角度出发,业务部门也应该主动向财务部门提出需求,并积极向财务部提出相关财务指标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琳曼.浅析会计业务能力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关系[J].青春岁月,2015(23).

[2]薛梅芳.浅议协调财务与业务的关系有助于财务管理充分推动企业的整体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09(12):72-72.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一、引言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愈来愈重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而正确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是企业管理中心的中心。但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企业常把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混为一谈,在财务工作中片面强调会计工作,有的甚至把两者等同起来,认为财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片面扩大了会计的职能,从而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显得被动、单一,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筹资、投资等理财活动日益复杂化,由于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导致了种种矛盾。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两者的工作对象不同

资金运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涉及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盈利管理等几个方面,是一种实际活动,属于物质流,是对价值运作的直接管理,即是对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直接管理,财务管理属于业务管理,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直接的管理对象,是一种实体管理;而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信息,属于信息流,主要是搜集和输入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几个方面,是对资金运动的间接管理。

2.2两者的工作性质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心,它是根据特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合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正确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工具,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记账、报账、算账,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反映。

2.3两者的工作任务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是根据一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原则,合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正确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确保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正常运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的任务侧重于事前预测、决策和计划及事中反映和监督;会计的任务是搜集和输入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做好帐务处理工作,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一般侧重于事中的核算和事后的反应和监督,严格遵守和维护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

2.4两者的工作目标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追求企业的高利润、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等方法为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联系

尽管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应分属不同学科,但两者之间还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两者工作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两者工作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都是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两者都是通过价值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一种综合力。会计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帮助财务管理顺利实现其业务管理的职能;会计工作本身就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以资金运动为共同的工作对象,携手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转。

3.2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

财务管理与会计两者相辅相成,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本身就是价值管理的一部分,其本质是反映价值运动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如果没有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作为依据,整个财务管理都是凭空设想,纸上谈兵;另一方面,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只有满足财务管理者和其他信息管理者的需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否则,也即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3.3财务管理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有交叉现象,在内容上也没有明确的界限

财务管理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除不相容职务以外,好多岗位可以重叠。有些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会计岗位的主要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会计控制有机结合,可更有利于对企业资本进行优先控制。

四、现代企业中财会组织机构的设置

为了正确处理好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的顺利运作,合理设置企业财会组织机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1理财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分立势在必行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如“管理活动论”和 “大会计观”、“财会管理观”等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上一塌糊涂,在实践中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理财与会计部门仍合二为一,没有分立,这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更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完善,企业理财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外部环境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有所改善,而且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规模等理财内部环境与过去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企业实行政企分开、职责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理财主体更加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变的更为复杂,企业会计人员已经无暇顾及企业的财务管理了。另外,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提高其企业理财水平。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迫使企业理财和会计部门分立,有些发达城市已经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果。而且财会理论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大力倡导企业理财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分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既做好理财工作,又做好会计工作,所以,我们我国企业理财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分离已经迫在眉睫。

4.2合理设置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考虑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实际,我们有必要合理设置企业中的财会组织结构。我个人的想法如下:

在财务总经理的统一部署下,财务管理机构根据有关的财务管理法规和原则,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来对资金进行管理。具体做法如下:筹资管理部主要负责拓宽筹资渠道,从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优化资本运行结构,维持最佳资本结构,并且正确处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的关系,对筹资风险进行合理估量;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做好投资分析并提供投资决策,处理好摘要合理分配这几个部门的任务,使其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应用全面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相互区别,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根据每个人的经历、修养与性格以及个人的工作兴趣,合理选用人才,尽人所长、尽人所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其次,按照财会管理的层次性规律,统筹合理安排工作,作为财会的领导者,应掌握好工作的侧重点,提纲挈领,正确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再次,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理论培训,熟悉财务管理与会计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做全面性、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又是相互渗透的,我们应把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理查德.A.布雷利.公司财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建民.谈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

[3]吴留全.财务与会计之关系及财务的变革.沈阳大学学报,2003.

[4]余绪缨.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葛加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会计研究,2003.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财务管理 改革探索

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1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和特征

商业银行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也存在差别。具体而言就是商业银行的总体目标确定之后,财务管理就有了具体可实施的准则。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商业银行的总目标,所以后者也是众多财务人员的动力所在,绩效考核标准很大程度上也依据实现了多少了商业银行的总目标。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在变化的,具有灵活性。如上文所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准绳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所以它要根据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情况在变化,财务管理的不断期限的目标也在变化。所以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管理既有预算性,又有连续性。

其次,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有不同的层次。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商业银行的盈利最优化。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细分了很多小的具体的目标。就成本而言,财务中心更关心的可能就是成本的最小化。就利润而言,财务中心更关心的可能就是利润的最优化。就投资而言,财务中心更关心的可能就是分配的合理性。

再次,财务目标必须可以度量。无论财务中心根据什么因素制度什么样的目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标一定要可以量化才行。比如在涉及到利润的时候,一定要精确到达到多少的目标。涉及到成本的时候,一定要降低多少百分比的指标等等。

然后就是财务目标必须可以拆解。商业银行的总目标制定之后,一定要可以根据部门和岗位的不同进行细化的落实,在部门和岗位之内也要能够具化到每一个人。只有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指标,总目标才能实现,对每个人的考核才有理有据。

最后,财务目标必须切实可行。目标的制定既不能过高,又要能发挥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2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原则

首先,为了实现银行利润的最优化,每个财务活动必须达到平衡,此谓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平衡原则。

其次,每个目标的实现不可能没有任何差错的实现,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必须给目标留有一定的余地。

再次,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中分为绝对量和相对量。除却对绝对量的绝对控制和规划外,还必须协调好其他各部分的关系,一旦出现不和谐,说明管理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此谓商业银行管理的比例原则。

最后就是商业银行的最优化原则。因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无论是财务的成本还是利润,还是投资项目,都是一个不断的进行分析,各种比较最后选择最优项目的过程,此谓优化原则。

二、商业银行进行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

2.1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财务会计和现代财务会计最大的不同就是现代财务管理采用了信息化的程式。可以说,如果没有电脑和网络的应用,就没有现代财务管理体系。因此,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优势,是现代财会的基础。一般而言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建立各自的数据库,然后输入每笔业务的代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便于电脑按照类别进行统计分析,使会计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何况随着每个业务核算的不断扩张,如果没有电脑和网络,庞大的数据信息实在难以想象应该怎么处理。所以强大的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财务管理系统的必然。

2.2优化资源配置, 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依据国外商业银行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加上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非建立“矩阵式”、“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成功。虽然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信息系统和监管体制,但是财务管理的权限仍然需要调整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成功。按照国际化的标准,目前由总行统一制定各项制定和计划,细分到各个商业银行分部,各个岗位,才是最佳的选择。这样做的好处是,统一调度资源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很好的控制财务风险。

2.3对成本进行最小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最低将会有助于企业赢得成功,因此对成本进行最小化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一块。要想实现成本的最小化,着手点应该放在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因为业务流程是每一个银行进行运转的根本,根据客户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流程好活动,删减压缩不必要的活动,对部门的流程环节进行不断的整合,按照生产要素的最优分配对流程加以重新组合,能够从根部减少成本的支出,这样有利于银行的集约化管理。

三、小结

要想实现成本的最小化管理,只有将成本按照支出的环节进行全程的跟踪,细分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加以考核和奖惩,找出具体的人对成本的支出全权负责,才能实现。其次就是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成本的管理目标的实现。这包括对成本的预算,预算所涉及的项目,项目的具体方案,成本开支去了哪儿,是多少,能有多少收益,什么时候用什么钱等等。这些都还不够,成本最终有没有转化成效益,相关的成本控制人员还要进行一定的考核,然后决定奖惩。

参考文献:

[1]王清漪,马清友.论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目标及机制[J].财贸研究,2002,(04).

[2]黄陈,孙胜权.银行评价与主要财务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12) .

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财务管理进行创新的意义

我们所谓的企业财务管理的上创新是指企业在进行大量的管理经验之后,由于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以往的经验不能适应新的形式变化。财务管理的创新是一种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行的相应的适合的变化,是对公司的竞争机制的升华,是一种质变的。这个转变的过程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虽然财务管理创新是一种十分有效,但是财务创新依然没有被很多的企业普遍的接受,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进行财务创新需要将财务管理中的各种生产的要素和管理手段进行组合优化,从而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推进企业未来的发展的。为了很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由于财务管理转变过慢,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被市场淘汰。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知识化管理缺乏

知识经济的到来,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敏锐的处理接受信息能力及科学理财能力。在机构设置上,企业财务部门应是管理层次和中间管理人员少,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而我国现有大中型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财务机构的设置成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守旧,习惯性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知识的主动性。因此,现代财务管理中一些较为先进的方法在企业理财中并没有得到真正运用,只是停留于形式上的模仿。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低

财务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必须是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有三证,即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以及会计电算化合格证,此外,还要求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情况是,很多财务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并不是专业的财会人员,他们有的是从文职转过来的,有的则是企业其他岗位人员代为行使其职能,这些人员通常没有我们所要求的岗位“三证”,同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财务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都严重掌握不足。

3.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报表等的不严谨

一些企业财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不重视,致使他们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粗心大意,不能以严谨端正的态度对待会计核算,另外有些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不重视,虚假的财务报表则会隐藏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财务人员的这种做法对企业的伤害是极大地,如果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即便出现问题也无法及时地进行弥补,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三、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1.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新经济是信息经济,要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及其基础建设的进程。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网络与财务管理的关系还将有更长足的进步。因此,国家也应在立法上创新,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准则,规范网络会计的行为。同时企业也应强化安全意识和管理,为网络会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信息与管理很难协调。产生此种情况主要是财务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力度不够,软件不符合企业需求特点,功能不够智能化、人性化。因此要加大其开发力度,加强基础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并采用现代集成技术将信息与管理整合,向更高领域发展,最大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实现数据高度共享。

2.加确立科学化的企业理财观念

企业应该确立人本化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创新智慧在现代化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重视人的核心地位和发展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趋势;确立知识化的理财理念,当今社会,知识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源泉,最重要的生产因素,未来的财务管理是一种知识管理,财务管理中包含的知识量决定了创新能否成功。

3.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于不同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各不相同的,不必强求一致。国家对于企业设立内部的部门机构的规定是无差性的,没有针对某个行业或某个公司。因此财务管理的创新就是需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断注人新的活力。个人以为,财务管理的创新需要立足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吸收和改进其它企业的先进经验。最终的目的是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切记的是在借鉴的过程中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行为。

4.树立创新与风险管理观念

新经济时代,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需要创新的源泉以永葆生机和活力。创新永无止境,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端,财务人员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推进到时代的前面,才能彰显企业的优势,才能在浩瀚的经济浪潮中迎难而上,不断发展。创新观念是动力,风险观念是洞察力。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从新时代经济的角度来看,“风险”的含义日趋复杂,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随时都会出现财务危机、财务陷阱。因此必须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回报,财务人员只有树立更先进的风险观念,才能切实找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切入点。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这些问题已经被企业管理者的财务人员所重视,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使得财务管理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并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沈亚娟.浅淡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J].知识经济,2009.

篇5

关键词:财务智慧 企业价值 相互关系

每个企业有着符合自身的独特管理方式,企业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战略智慧、业务智慧以及财务智慧,不同智慧的实际应用,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许多企业经营的失败源于企业财务的运营失败,无法使用财务智慧扭转企业危机,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财务智慧的有效运用不但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解读财务智慧

财务智慧并不仅是企业的财务数据、财务知识和财务技术,也不是仅仅依靠财务报表就能表达的,而是企业的管理智慧,贯穿于企业战略、业务、执行等一切的企业运行活动中。财务智慧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能量之一,能够洞悉企业的财务本质,掌握企业的发展规律,利用财务的资源、技术、知识等解决企业的资产运作、资源整合、企业价值增长等企业的重大问题。企业财务智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成本控制、运营效率、规避风险和企业价值的增长,从而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发展生存能力。

财务智慧和财务知识紧密联系,但是在本质上又有着巨大的区别。对于任何企业来讲,财务知识有很大的部分都可以通用,能够表达出财务准则和财务技术,在很多的培训课程或者书本上都可以学习到。可以将财务知识理解成是一种技能。财务智慧形成在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在财务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积累而锻造出的企业理财的方法。财务智慧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团队,在企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务智慧,是在商业活动中的本能智慧。财务智慧需要在企业财务的实践中逐渐提升,运用财务智慧不断的解决企业在运营中所遇到的财务问题。

对于企业来讲,财务资源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企业中的核心资源,但同时也是短缺资源。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将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运作,提高企业运作资金的能力,合理的使用债务杠杆,降低债务成本,提高债务收入。运用财务智慧加强企业财务资产变现的能力,这样可以增加企业所需的有效资金。因此,财务智慧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资源的整合能力。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序有效的财务制度和流程。优秀的财务制度能够规划出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将财务资源按照企业要求有效的配置,促使财务数据处于可控状态,并且逐渐规范和完善。财务流程是保证财务规范能够顺利制定的财务活动,现在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保证财务流程的执行力,好的财务流程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财务中可能遇到危机。财务智慧还与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有着紧密的关系。目前,企业并购行为已经是企业扩张规模和资产重组的有效手段,运用财务智慧能够在并购中将财务谈判、资产定价、重组后业务和财务的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二、财务智慧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

任何一个企业都想可持续发展,能够基业长青。那么在企业战略制定时,主要的内容就是企业未来从事的经营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中的发展方向,这就决定着企业未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科学可持续发展,需要投资者有超强的眼光和极具远见的思维。企业的发展需要机遇,也需要企业自我创造机遇,但是企业在运营中,面对机遇要有正确的心态,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要注意战略规划的长期性,不能够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在企业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要科学有系统,避免企业经济起伏不定,坚决保证企业平稳发展。目前,我国的企业,规模小一点的还好办,只要能够做好业务就能够短期的发展下去,可是企业发展到非常大的规模,那么企业的主要问题就是在管理问题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战略和企业运营。这两方面都需要企业家或者企业团队的系统性思维,并且能够依靠知识、技能、胆识和勇气支撑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做大以后,一定要制定有远见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可是很多企业的经营都将机会作为企业的导向,这样会导致企业的畸形发展,无法创造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浪费大量企业的自有资源。企业在经营中,是要把握利用机会,但是要以企业的整体战略为基础,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如果企业有明确而清晰的战略目标,那么就可以在机会来临时,规避机会中存在的风险,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企业若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结合财务智慧进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财务智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在企业经营中,很多人错误的认为企业获得最高的利润就是企业的价值,这不是最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如果用企业销售总收入来反映企业的规模程度,销售的总利润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的回报率反映企业资产的盈利效率,那么怎么衡量企业的价值呢 ?所以,企业追求效益替代了追求规模,而创造效益的效率替代了追求效益,这些都必须依靠投资者的实际资金,机会成本以及企业的竞争力。用这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衡量,就不是简单的企业创造了多少短期的利润,而是长期的企业价值,每一个获得成功的企业,都是要将公司的价值提升到最大化,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要利用财务智慧持续创造出企业价值增长的机会来。

(一)企业价值增长解析

从企业财务的角度分析,企业价值的增长可分为四部分,即企业内在增长率、无效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其中可持续增长率能够有效地规避无效增长率,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从企业资金来源分析,企业价值增长有三种实现的方式,即依靠外部融资、依靠内部资金和保持企业经营结构,依靠股东加大投资的平衡增长。利用企业可持续增长率可以估算出企业将来的现金流参数,然后估计企业未来的企业价值。根据企业的价值规范企业的管理,将企业管理定性和定量,发挥出财务智慧对企业管理的有利影响。

(二)企业的估价

企业如果想长远的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考虑自身价值,并且对自身价值进行评估。那么在企业价值评估时要关注几点。企业价值的评估会受到理念的严重影响,每种评估的方法都是对企业问题的反映和了解。因此,企业评估存在着多种方法,并且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各种方法间相互印证和联系。所以要根据目标选用相应的方法,或者针对相同目标,选用多种方法评估,最后进行互证。

因为企业价值的评估受到经济发展、企业技术、市场竞争和人对企业价值的理解等影响,所以对不同的企业,要选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因此,在企业价值评估以前,要充分的分析企业中的问题,然后选用最适合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四、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价值的关系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利用核心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不断的创造价值又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两者形成了有效的良性循环,企业的发展就需要这种良性的循环。因此,一个企业要将自身的核心能力和不断的创造企业价值结合,创造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重中之重,企业财务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创造企业价值。可是在企业管理中,很多人只关注企业价值创造的结果,却不关注企业价值创造的原因,更加缺少可持续性,进而影响了企业财务可持续性的发挥。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创造价值,短期的价值不代表着企业长期的价值,所以要将企业能够长期的创造价值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并且依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这样能够持续增加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的核心能力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所以企业的核心能力能够加大企业价值的创造,而企业价值创造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五、结束语

财务智慧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在企业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管理办法。企业中能够重视和使用财务智慧,会有效的规避和防范企业未来运营中的风险,不断增加企业的核心能力,提高企业价值,让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促使企业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宣博.企业财务管理价值观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

[2]城栋.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措施

引言

财务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在企业中完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这是因为完善的财务监督体制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存在的不足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监制的力度不够

在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中,通常情况下只是企业的管理阶层进行管理,员工没有参与管理监督的机会。一些件员工也只是发表意见,最终决定权还是在领导者手中,企业中的监督委员会虽然也进行了一些监督,都也都只是形式上的监督,对于一些重大的财务监督没有起到实质的监督作用,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不足,影响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内部财务监督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监督重视程度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监督的效果。在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分为:监事会监督、内审监督、财会人员监督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首先监事会监督的主要成员是企业内部的高层领导,可以是董事兼任也可以是经理兼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管理的真实性,这是因为监事会受企业董事或经理的直接领导,从而导致了其监督职能的弱化;其次,内审监督是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由于内审监督也是直属经理或董事会管理,所以,在监督效果方面也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再次,财会人员监督是整个企业监督的关键环节。由于企业的财会人员具有基层的工作经验,对于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工作都了解的很清楚,所以在进行监督时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企业的财会人员也要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在进行财务管理监督时也就会大打折扣,影响监督管理效果的发挥。

(三)对企业财务信息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监督的过程中,存在财务信息监督力度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财务信息不真实或是被隐瞒的现象,根本原因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会出现一些信息与财务不符的状况,企业的业绩由于不真实信息的出现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合理流失。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企业必须要对财务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切实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促进企业的和谐、持续发展。比如对于上市的大型公司,通过金融票据、伪造购销合同以及出口报关单等手段来伪造虚构业绩,以此来增加主营业务的收入,导致企业内部机构的业务表被公诸于众,严重有损该公司的名誉和形象。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的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财务监督的有效方法是减少资金风险,可以将业务进行集中办理。在这方面我国有些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资金结算中心或是财务公司,不仅有效地节省了企业的资金,还加强了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和资金流转,同时由于资金平台建立有效地减少了资金风险。对于企业一些大型的资金运转,要严格按照企业的相关制度进行管理,这样,便于国家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对于对外担保、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等要加强对外企业的资金管理和监管,有效减少资金的运行风险。

(二)完善财务内部监督机制

为了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机制要分别对企业中的监事会、内部审计和会计人员进行监督。首先,要重组监事会,监事会成员要由财务部门进行委派,并且他们的薪资待遇也不由上级领导和董事直接管理,这样能够让监事会成员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其次,要对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进行改革,让审计机构与监事会直接挂钩,增强审计机构的内部控制作用。再次,对于企业的高层领导要专门配备会计人员对其进行监督,这样能够增强财务人员监督的独立性,同时又能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很好的监督。

(三)完善财务信息的报告制度

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监督的有效运行。完善的财务信息报表能够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建立起财务信息制度,让企业全体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及时的了解企业的运行和经营现状。因此,企业要完善财务信息制度,为企业的运转提供可靠的参照条件,同时也为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提供完整和真实的素材,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监督机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要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份满意的财务信息报告,坚决抵制虚假的财务信息。

(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的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将财务、经营、投资与管理形成一个预算整体,将各项业务成本与各部门的管理成本一并纳入预算中,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使企业领导管理层准确掌握企业资金及资产的真实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企业发展决策。另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发展还要具备较强的市场应对能力,以高效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财务部门要提前筹划和安排列入预算的项目资金,并沟通协调好经营部门、生产部门、企业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以及提高企业的财务反应能力。

结语

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保证人们生活的稳定。因此,要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监督的认识,完善财务内部监督机制,完善财务信息的报告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江翔,李游.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269.

[2]许芯蕊,么娆.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9:151-152.

篇7

【关键词】信息化 协同模式 财务管理

随着卷烟制造企业利益相关主体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信息的多元性、实时性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而传统的信息财务系统难以满足各主体的需求。因此,创新设计出信息化协同模式进行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对解决卷烟制造企业的财务信息共享与集成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基于信息化协同模式,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高效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外部信息的隔绝

由于各自不同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之间会计核算数据缺乏准确性,导致企业的经营财务信息出现严重的失真。在企业的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都拥有各自信息管理系统,因缺乏内部的整合规划,以致企业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有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平台,但其中的信息可能只是简单拼凑组合而成,使企业财务信息采集处理、共享传递效率受到限制。此外,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的渠道也不够顺畅,特别是企业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无法实现,使得双方因信息不对称,做出的决策给自身和社会带来损失。

(二)电子商务交易发展的落后

电子商务交易的不断发展,对卷烟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及时性、适应性和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管理当中,企业对下属部门的财务信息和实际经营数据必须实现统一集中处理,以便对资金的运用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能使企业高层从宏观的角度作出比较判断,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确切的认识。由于卷烟制造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采用分散式管理,导致企业内各级部门管理不力及财务信息的反馈滞后,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滞后

在财务信息化管理当中,企业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等经营管理环节,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工处理,只需通过网络及通讯技术便可迅速完成。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要做到网络管理、业务协同、远程处理等,并且能支持网上办公、移动办公的工作方式,应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财务管理的方法[2]。在卷烟制造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中,由于管理与经营业务存在着时间的差异,使各部门之间的管理经营活动没有良好的衔接性,导致财务信息管理部门与各级部门的工作进程不协调,大大减低了企业的运转效率。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原则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应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完善管理方法和财务治理,促使更有效进行财务控制,使行政和法律手段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目前,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解决上述所讲的企业内外部隔绝、无法满足电子商务需求、管理模式的滞后等问题,其中需突出解决的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将财务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打破信息隔绝,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信息化协同管理模式需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的目标

通过对企业全过程的、全面的、全员的价值与财务资金管理,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不同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同,在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前,需准确分析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认识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面临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信息资源

财务信息资源的规划是指从收集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到处理、传递及使用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规划。财务信息资源的规划主要有编码、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输出、各项制度、信息报告体系规范化等方面。要打破企业内外部信息隔绝,就必须对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的规划,实现各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信息流通畅。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协同模式构建分析

(一)增加新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模块系统

现代财务信息化管理协同模式要通过互联网连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新的财务信息管理收集与分析系统,能够对企业数据信息库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分析;财务信息管理传递与共享系统,能实现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相关财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二)选择不同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协同模式

企业内部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之间采用何种方式使用网络进行财务管理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的方式,即企业财务信息的协同方式。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因信息网络化而大大的加快,只有从各方面掌握各类实时信息,企业才能在信息的优势中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基于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协同模式建立工作

在建立协同模式工程中,首先制造企业在制定和规划实施项目前,应借助专业的外部信息机构分析企业目前的管理体制、IT技术、资源状况等,并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可使项目的实施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基础条件,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协同管理水平。其次,要严格实行项目的监制,将企业的审计部与软件商咨询部合成监督组,对项目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如项目规划、准备、实行等,以保证项目的完成实现满意的效果。最后要处理协调好管理、技术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注重人才、管理与技术的有机集成,才可有效的对企业财务进行协同管理与控制,实现财务信息管理经济高效地运行。

总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协同模式的应用,可提高财务的管理效率,对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财务理论;研究;思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2008 年财务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财务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学术研究,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等要求,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以财务理论指导财务实践的创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推动力,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必要性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任何实践都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否则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导致了实践的无效和混乱。同样,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也是指导财务实践的重要基础,将为财务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实践具有自己的特点,涉及的财务资源巨大,如何利用财务理论指导财务实践,是一个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2  企业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2. 1  财务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财务理论体系的研究旨在揭示财务对象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规律,解释现实与预测未来。因此,学习、研究财务理论体系,熟悉相关模型,将为更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财务实践中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财务理论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包括财务管理主体、客体、目标、假设、原则、任务和体制机制等理论,还包括财务管理的本质理论、行为理论和职能理论以及财务发展史等。不同的研究者对这些理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财务管理的本质理论有“资金运动论”、“价值分配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收益论”和“财权流论”等观点;财务管理职能也有“六职能说”、“五职能说”、“四职能说”等观点;财务管理目标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观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完成企业利润目标的同时需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因而财务管理目标也具有特殊性,必须加强具体财务理论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形式的相关研究。

    应用理论包括应用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两部分。应用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股利政策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风险规避理论、利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市场效率理论(有效市场假说EMH) 、成本与信号传递、控制权理论、初次公开发行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应用方法体系可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成本效益分析、动态数量分析、经济数学模型法等; 具体方法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各个环节的方法,如经济订货批量法、差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净现值(NPV) 分析方法、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技术、事件研究方法、公司估价技术和现金持有量模型等技术性方法。

    熟悉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中的各种基本观点、方法,结合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企业实际,可以很好的指导企业的财务实践,并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融资、公司治理和价值评估等具体的财务实践服务。

    当然,对于不同的财务理论体系划分也有不同的观点,如汤谷良认为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础划分为7 个基本的理论模块;谢志华、汤谷良认为企业财务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理财) 和财务经理财务3 个层次。熟悉不同的理论体系划分方法可以为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效率提供借鉴。

    2. 2  实证研究的方法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材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设计实验,进行量化的、精确的测试并推导出结论的研究过程,一般由以下4 个步骤构成: (1)问题的提出。重复出现的经济现象和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或完善都可以成为问题提出的起点; (2) 构建理论模型。包括提出假设、构建模型和导出假说3 个环节; (3) 进行经验实证。主要是检查理论假说能否经得起经验资料的验证,如果假说被经验资料证明不成立,需要重新构建理论模型; (4) 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目前发表在《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相当部分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文中包含大量的数学符号或计量模型,数学分析可将复杂的经济关系高度抽象,有利于经济概念的精确定义,有利于经济学理论的推理。熊彼特把数学分析工具的改善视为衡量经济学发展的标准;现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几乎都离不开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现代财务理论基础的相当部分内容运用数学符号或模型予以表述。我国的财务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统计软件使用不够广泛,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实证方法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理论问题,例如股利信号传递理论、CAPM理论、股市有效性及资本结构等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体现方式和有效性。

    实证研究方法大量使用数学语言,需要较好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等数学基础,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支撑。企业财务人员将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作为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数学基础水平暂时无法提高,也应加强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的意识。同时,必须认识经济数据的真实、准确对严谨的财务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数学分析必须以财务理论的规范研究为前提,避免陷入就方法而方法的数学模型参数讨论之中,从而迷失研究方向。

    2. 3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结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实际,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要关注以下方面内容: ①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子系统,从属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权力划分与配置问题; ②企业福利货币化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政策转型的研究; ③对“十二五”财政支持政策的研究; ④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的资金投入政策的研究; ⑤企业年金、住房补贴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财务政策; ⑥内控授权、绩效考评等激励机制研究; ⑦与石化行业发展相关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研究。

    同时,还应加强特殊财务业务相关理论研究,包括资产重组、可转换债券、资产评估、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中所涉及的财务问题,企业多元投资风险控制方面的财务问题,加强对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

    3  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应考虑的因素

    3. 1  人的因素

    英国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H. Coase) 、美国经济学家阿尔钦(A. A. Alchian) 、德姆塞茨( H. Demsetz) 、詹森(M. Jensen) 和麦克林(W.Meckling) 等都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显性的和隐性的) ,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均是契约的组成部分,企业实质上是围绕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关键资源而建立的。因此,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一方面,人具有“经济人”属性,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人还具有“社会人”属性,追求安全、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等,这两种属性都会成为企业资源配置和成本支出的影响因素。人工成本是财务成本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企业是从人工成本方面考虑,也要求在财务决策时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例如,很多公司给予员工(甚至关键供应商) 股权不是为了筹资,而是为了维护公司长远的生存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3. 2  制度因素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们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在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研究经济问题。这种只考虑经济因素、忽视制度等非市场因素的研究方法很难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经济现象。

    20 世纪30 年代诞生的制度经济学派,揭示了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人的有限理性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使人类行为与制度具有内在的联系,有了制度的作用,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这些生产要素才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目前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与对“金融创新”监管不力的制度性因素相关。因此,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可加入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将其与财务管理研究结合起来; 实证研究中,必须体现现实社会中的制度因素以及文化、社会习俗、价值偏好等社会因素。

    3. 3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因素

    企业的财务理论研究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理论研究。企业经理人的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委托人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重视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好上市公司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5 方面与母公司的分离,防止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金和利润,禁止募股资金的使用方向随意改变,防止长期不分红或恶意分红现象的发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3. 4  国际化经营的相关因素

篇9

【关键词】企业;现金;短期循环

一、现金循环的概念

财务管理主要是资金管理,其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是现金,其他资产都是现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现金流转无始无终,不断往复,这一过程称为现金循环或资金循环。因此,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可以说是现金及其流转。财务管理也会涉及成本、收入和利润问题。从财务的观点看,成本和费用是现金的耗费,收入和利润是现金的来源。

现金循环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现金循环,另一种是长期现金循环。短期现金循环是指现金循环周期不超过一年的循环。长期循环是指现金循环周期超过一年的循环。无论是哪种现金循环,当产品价值实现而产生现金流入时,都要重新在新一轮循环中参与不同性质的非现金转化,这一过程导致了企业现金流不平衡。

二、现金循环的作用

了解现金的循环及财务运作,可以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手段提供多种渠道,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宝贵的数据,在保证相关业务顺序高效进行的基础上,拓展企业管理现金的手段和方式,制定科学而合理的营运资本政策,提高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更好地与当代现金的管理方式接轨,加快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步伐;从企业的外部来说,现金管理还可以拓展企业的外部业务渠道,有助于扩展企业的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运营商对企业产生极大的兴趣,可以使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可以说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由于现金循环过程中,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往往是不平衡的,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平衡,追求最大限度的现金流入,保持现金流量的流通,就必须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这对于加强现金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金的短期循环内容

虽然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现金循环形式却基本类似,即:现金存货现金。现金短期循环中的实物消耗与价值补偿是一次完成的。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的短期循环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

企业购买原材料时,企业并不总是立即支付货款,经常会推迟付款时间,由于赊销的存在,会产生信用风险,产品销售的时候也不是立即转化为现金,而是转为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然后再恢复为现金的循环过程,这样就拉长了现金流量循环的周期,可能不会完全得到回收而发生坏账现象,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造成有一部分现金会漏损出现金流量循环的系统。此外,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也需要支付现金,比如,企业必须用现金支付职工工资、支付办公费,设备修理费、支付贷款的利息,并且要与税务机关及投资都发生经济关系等,所有这些都表明,企业的现金短期循环并不全是“现金存货现金”的转化,还必须保持一定量的现金储备,来随时支付各项必要的支出。

所以,短期周转资金在生产经营中的占用量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同时也受到资金周转速度的影响。若企业供、产、销业务链顺畅,完成同样的销售额可占用较少的资金量;若企业供、产、销业务链出现问题,现金循环在运转过程就会受阻,企业变现能力则会降低,不得不过多依赖借款,这样资金占用量就随之增多。总之,统筹安排好现金支出,控制流动资产的适度规模,提高周转资产的变现能力,是加速短期资金的关键。

四、基于现金短期循环与企业财务运作关系的现金管理策略

(一)优化客户结构,调整销售策略,鞭打“信用拖延”

优化客户结构一是要盘点现有客户,淘汰支付能力差、信用不良的合作伙伴;二是调整货款结算政策,尽可能现款结算,给予现款结算一定的返利政策;三是革新渠道,加大资金结算快、流通快的渠道投入和政策倾斜;四是保持企业主营业务健康稳定的发展,即保持企业的内部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增加高利润产品的渠道利润空间,更好地管理供应商,保持主营业务现金流的通畅是关键。其他业务与主营业务在现金流的使用上应保持一定比例,这样有助于主营业务的常态化,因为主营业务的一旦缺失,会导致整个业务链断裂,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五是尽可能延长上游客户结算信用期,确保毛利高,回款好,渠道成本低,流通快。

(二)改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改善“企业DNA”

企业必须在六个方面下工夫一是优化管理流程,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销售管理流程,梳理流程瓶颈,改变不合理环节,做到内部运作高效顺畅,外部市场反应灵敏,相应速度快;当主营业务现金流正常时,在能够偿还短期负债的同时,要分析能够被支配的现金流有多少,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反映,提高现金流的周转速度,合理利用现金流动速率。避免库存、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等带给现金流潜在的威胁。二是调整组织结构,按照核心职能和关键流程考虑部门设置,压缩部门编制,降低人工成本,充分借助信息化推进组织结构扁平化变革;三是导入绩效管理,有效地将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和员工头上,抓住成本的牛鼻子,严格进行KPI考核,提高每人的工作绩效;四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不断总结员工的岗位操作经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复制到工作中间去;五是推进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无纸办公、电子化办公,加快运营效率,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六是全方位控制成本,包括通过比价采购、集中采购、战略采购,减少采购中间环节等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库存管理加强,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充分利用好边角料,减少生产现场的半成品等来降低库存;通过精细化管理,压缩营业费用,降低不必要的营销费用支出等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富有竞争力的“DNA”。

(三)合理瘦身与逆势扩张

对于一个高负债低现金的企业而言,重新审视过去的投资行为,淘汰粗放式运营管理的下游客户,出售相关资产或者关闭生产线可以快速缓解现金的饥渴,在决定出售什么资产、出售多少之前,必须进行谨慎的价值贡献分析,抛弃长期对企业价值贡献为负值的资产,才能使优质资产得到保全从而带来新生的机会。

(四)退出激进预算

如果一个企业在年初制定的财务预算是理性的或在安全水平线上,按道理现金流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更多时候,企业因为将预算制定得过于乐观和激进,过分重视规模扩张而忽视了资金的安全,从而在实际执行时失去信号指导的作用;或者由于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中只考虑现金的时点状况,不能解决期间资金流动的安全性问题,从而导致执行者在过程中的冒进行为。当企业进行长期投资需要外部现金流支撑的话,要考虑企业融资模式是否健全?是靠股权融资、短期借贷还是长期借贷?因为,不同的选择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而现金流的风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别警惕没有融资就进行大量的投资行为。

(五)加强公司治理,切断资金断流“始作俑者”

完善的公司治理,能够使企业管理层和经营层对资本市场、行业政策、政治因素、市场、产品竞争力、经济基本面及道德环境的变化都形成合理的前瞻性预期,并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来抓住机遇和规避企业风险。

当企业拥有大量现金流时,要考虑能否合理利用现金流以提高使用合理性?多余的现金能否投入到增加产能或相关的固定资产类投资上,投入到一些必要和相关的投资补充上,以强化对市场的控制力,以符合企业将来的发展战略。支付所有者的权益是否合理?收益分配来自外部还是内部。如果主要靠外部,所有者的权益分配是否有问题,是否有可持续性的问题?不要因为收益分配过大,引起现金流出现短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任淑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王亚卓.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管理必备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谷祺,夏乐书.财务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4]靳启田,靳超.怎样理解和运用财务数据[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兰茜,广西桂林人,副教授,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贸易经济系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和统计。 谏尴拇嬖冢岵庞梅缦眨废鄣氖焙蛞膊皇橇⒓醋纸穑亲κ照丝罨蛴κ掌本荩缓笤倩指次纸鸬难饭蹋庋屠ち讼纸鹆髁垦返闹芷冢赡懿换嵬耆玫交厥斩⑸嫡讼窒螅佣贾卵现氐暮蠊斐捎幸徊糠窒纸鸹崧┧鸪鱿纸鹆髁垦返南低场4送猓笠稻疃讨幸残枰Ц断纸穑热纾笠当匦胗孟纸鹬Ц吨肮すぷ省⒅Ц栋旃眩璞感蘩矸选⒅Ц洞畹睦ⅲ⑶乙胨拔窕丶巴蹲识挤⑸霉叵档龋姓庑┒急砻鳎笠档南纸鸲唐谘凡⒉蝗恰跋纸稹婊酢纸稹钡淖贡匦氡3忠欢康南纸鸫⒈福此媸敝Ц陡飨畋匾闹С觥br>

所以,短期周转资金在生产经营中的占用量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同时也受到资金周转速度的影响。若企业供、产、销业务链顺畅,完成同样的销售额可占用较少的资金量;若企业供、产、销业务链出现问题,现金循环在运转过程就会受阻,企业变现能力则会降低,不得不过多依赖借款,这样资金占用量就随之增多。总之,统筹安排好现金支出,控制流动资产的适度规模,提高周转资产的变现能力,是加速短期资金的关键。

四、基于现金短期循环与企业财务运作关系的现金管理策略

(一)优化客户结构,调整销售策略,鞭打“信用拖延”

优化客户结构一是要盘点现有客户,淘汰支付能力差、信用不良的合作伙伴;二是调整货款结算政策,尽可能现款结算,给予现款结算一定的返利政策;三是革新渠道,加大资金结算快、流通快的渠道投入和政策倾斜;四是保持企业主营业务健康稳定的发展,即保持企业的内部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增加高利润产品的渠道利润空间,更好地管理供应商,保持主营业务现金流的通畅是关键。其他业务与主营业务在现金流的使用上应保持一定比例,这样有助于主营业务的常态化,因为主营业务的一旦缺失,会导致整个业务链断裂,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五是尽可能延长上游客户结算信用期,确保毛利高,回款好,渠道成本低,流通快。

(二)改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改善“企业DNA”

企业必须在六个方面下工夫一是优化管理流程,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销售管理流程,梳理流程瓶颈,改变不合理环节,做到内部运作高效顺畅,外部市场反应灵敏,相应速度快;当主营业务现金流正常时,在能够偿还短期负债的同时,要分析能够被支配的现金流有多少,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反映,提高现金流的周转速度,合理利用现金流动速率。避免库存、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等带给现金流潜在的威胁。二是调整组织结构,按照核心职能和关键流程考虑部门设置,压缩部门编制,降低人工成本,充分借助信息化推进组织结构扁平化变革;三是导入绩效管理,有效地将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和员工头上,抓住成本的牛鼻子,严格进行KPI考核,提高每人的工作绩效;四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不断总结员工的岗位操作经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复制到工作中间去;五是推进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无纸办公、电子化办公,加快运营效率,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六是全方位控制成本,包括通过比价采购、集中采购、战略采购,减少采购中间环节等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库存管理加强,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充分利用好边角料,减少生产现场的半成品等来降低库存;通过精细化管理,压缩营业费用,降低不必要的营销费用支出等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富有竞争力的“DNA”。

(三)合理瘦身与逆势扩张

对于一个高负债低现金的企业而言,重新审视过去的投资行为,淘汰粗放式运营管理的下游客户,出售相关资产或者关闭生产线可以快速缓解现金的饥渴,在决定出售什么资产、出售多少之前,必须进行谨慎的价值贡献分析,抛弃长期对企业价值贡献为负值的资产,才能使优质资产得到保全从而带来新生的机会。

(四)退出激进预算

如果一个企业在年初制定的财务预算是理性的或在安全水平线上,按道理现金流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更多时候,企业因为将预算制定得过于乐观和激进,过分重视规模扩张而忽视了资金的安全,从而在实际执行时失去信号指导的作用;或者由于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中只考虑现金的时点状况,不能解决期间资金流动的安全性问题,从而导致执行者在过程中的冒进行为。当企业进行长期投资需要外部现金流支撑的话,要考虑企业融资模式是否健全?是靠股权融资、短期借贷还是长期借贷?因为,不同的选择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而现金流的风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别警惕没有融资就进行大量的投资行为。

(五)加强公司治理,切断资金断流“始作俑者”

完善的公司治理,能够使企业管理层和经营层对资本市场、行业政策、政治因素、市场、产品竞争力、经济基本面及道德环境的变化都形成合理的前瞻性预期,并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来抓住机遇和规避企业风险。

当企业拥有大量现金流时,要考虑能否合理利用现金流以提高使用合理性?多余的现金能否投入到增加产能或相关的固定资产类投资上,投入到一些必要和相关的投资补充上,以强化对市场的控制力,以符合企业将来的发展战略。支付所有者的权益是否合理?收益分配来自外部还是内部。如果主要靠外部,所有者的权益分配是否有问题,是否有可持续性的问题?不要因为收益分配过大,引起现金流出现短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任淑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王亚卓.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管理必备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谷祺,夏乐书.财务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4]靳启田,靳超.怎样理解和运用财务数据[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

对保险企业而言,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感知风险、分析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应利用财务分析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其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避。[1]

1 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实践

一般保险公司的财务活动可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这些财务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公司在日常经营中的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及运营状况。基于财务分析视角,本文从筹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分析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情况。

1.1 筹资风险管理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资本金以及保险费收入。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中,负债所占的比重较大,其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保险费收入带来的债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保险公司的筹资风险可以从公司的偿债能力方面来衡量。具体的评估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及偿付能力充足率。

A公司近三年资产负债率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所示,2015年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前几年有所降低,说明其债务负担有所减轻,长期偿债风险减小。高负债率通常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A公司适当削减了债务资本比率,优化了公司的财务结构。

偿付能力方面主要是分析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具体指标的分析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2015年A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5.1%,相比前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原因在于2015年A公司进行了权益融资,进一步补充了资本金及营运资金,使集团的偿债风险有所减小。

1.2 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投资效果偏离收益目标的可能性。结合财务分析,公司的投资风险可以用盈利能力来衡量,衡量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A公司投资收益指标的分析如表3所示。

2015年,A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与上年持平,但净投资收益率有所增加。2014年和2015年的收益水平较2013年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收益的提升往往伴随着风险的加大。A公司近两年在投资方面获得了较大收益,说明它在投资方面承受的风险也较大。

1.3 运营风险管理

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公司,现金流量在其日常营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A公司这个企业来说,更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保证,因此,基于公司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对公司的运营风险作出较好的识别。主要衡量指标为: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A公司营运风险指标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分析可知,2015年A公司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A公司集团资金的经营收现水平有所下降,其资产综合管理水平降低。同时,2015年A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较2014年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盈利质量降低,利润的实现程度低。另外,A公司2015年经营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短期偿债风险有所增加。总的来说,2015年A公司集团受业务发展的影响,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短期运营风险有所增加。

2 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价

据上述分析可知,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好,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步加强了财务风险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2.1 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A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将风险管理视为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逐步建立起与业务特点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较高,超出理论的合理水平,但是最近几年A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说明A公司注重风险管理与发展并举。而先进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公司战略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关注和认知始终保持明确清晰,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将其渗透到公司的各个层面,有效做到上传下达,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激励和领导作用。

2.2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有效

A公司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以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风险监控系统为辅助,将财务内部控制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从而基本建立了合理有效的财务内控体系,使得A公司内控管理中心各部门形成目标统一、高效配合的合作模式,同时,也有效促进了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之间的联动与运作,减少或规避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损失。另外,在A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推动下,A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于地方子公司,更是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提高了员工的应对风险的素质。

2.3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

在逐步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指导下,A公司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即以公司财务信息化为基础,利用财务指标度量其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财务警戒信号。在健全的财务预警机制的指导下,A公司以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选择重点检测财务指标并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并采用比例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预测,监测财务状况的变化及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分析和报告本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对公司财务运行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2]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帮助A公司有效规避了潜在的财务风险,保障了其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

2.4 资本结构合理,偿付能力稳定

A公司在业务迅速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断调整业务结构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资本结构,从而做到了有效合理配置资源并保持偿付能力稳定。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生存的空间更为狭窄,此时充足的偿付能力首当其冲地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3]因此,充足的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自身所要追求的目标与方向之一。另外,A公司在再融资的同时注重了资本结构的优化,保持了偿付能力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其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2.5 注重投资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

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保险资金的运用过程中,正确的投资决策是投资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而合适的投资决策准则是重中之重。基于此,A公司首先确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然后结合资金的来源、运用特点,按照负债类型要和相应类型的资产相匹配的原则来制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工具、确定投资比例,以此减少业务开展的盲目性,增加了投资的安全性。[4]另外,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分散了非系统风险,并且保证了投资的多元化,同时提高了随时满足短期债务以及应对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对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3 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我国保险企业的启示

A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我国其他保险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借鉴。

3.1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保险公司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能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3.1.1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步。风险管理战略包括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设置与目标定位。风险偏好设置决定了公司在风险决策中的行为特征。而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定位并不在于完全规避风险,而在于与风险共存,特别是作为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其存在的前提。

3.1.2 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公司文化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人文力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于风险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滞后的风险管理文化则会呈倍数缩小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重视公司文化的评估结果,巩固和发扬公司文化的建设成果,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影响公司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其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及时?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3.1.3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

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首先,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正确判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人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其次,风险防范则是采取预先防范措施,得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程度。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离不开风险控制,即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损失。

3.2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保持合理充足的现金流不仅需要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需要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

3.2.1 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财务内部控制是强化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的筹资、投资、营运活动都离不开财务内部控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保险公司处于风险旋涡中,更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和控制好资金的流动与安全,因此需要一套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强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必然在经营管理中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使得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生存求发展,以效益为本,更好地防范风险。

3.2.2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作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财务内部控制为财务管理提供组织保证、体系保证、方法保证以及质量保证,从而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其保险业务流程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的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组织架构,科学设置公司内设机构、分支机构以及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分工,建立安全实用、能够覆盖所有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尽可能使各项业务活动自动化、流程化、信息化,减少或消除人为干预和操作的失误,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和有效的系统支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提高公司财务管理能力,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进而促进保险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公司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3.3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合理的现金流是一个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有利于公司及早识别保险公司的资金流风险,从而降低公司的营运风险。作为保险公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3.3.1 正确选择财务预警指标

在财务预警体系选择的关键问题上,保险公司对于财务预警指标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定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变化,主要受经济环境、本行业特征、国内外市场状况、公司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是影响公司稳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另一方面,定量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5]因此,保险公司在指标选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特别应注意的是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的相互补充,以便使其更好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3.3.2 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

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主要在于它的及时性,因此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为财务预警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所以公司应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体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此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智能化,提高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科学性,并为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3.4 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

在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基于实现金融综合化经营的战略需要,在满足保险资金投资股权、上市公司再融资规范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提前规划公司的再融资行为。[6]

3.4.1 确定最优资本结构

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存在其特殊性质。一方面,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股权资本有自身的获利要求。此类特殊性使得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受到了监管机构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双重限制。[7]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使其既能够维持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满足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同时又能够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3.4.2 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

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的主要是融资额大小、门槛高低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因此股权融资成为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再融资的首选。虽然股权融资对改善股权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公司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理论关于最优资本结构的融资原则。再融资对公司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应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有效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优化资本结构,从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3.5 积极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

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控制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对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拓宽资金运用渠道这两个方面。

3.5.1 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

在现阶段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应引入合理的投资比例,以一定的风险水平为前提条件,从而实现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8]保险公司自身属于经营风险的公司,组合模式下的投资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抵消、对冲处理能够有助于整个收益水平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收益要素与财务风险要素的均衡。因此,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自身投资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3.5.2 拓宽资金运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