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设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建设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建设规章制度

篇1

关键词:规章制度;企业建设

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夯实基础管理必不可少。想要发展,必须强化聚焦基础工作,树立长期抓的思想,落实长期抓的措施,形成大抓基层、抓实基础的浓厚氛围,实现基础管理全面规范、全面过硬。而规章制度管理是一个企业规章制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升一个企业精益管理能力的抓手。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制度有效性评价,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一、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分析

1.规章制度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并不是束之高阁的天花板,一个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后必然要执行。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制造企业现场生产业务如果没有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员工肆意而为,那么安全事故必然会发生。同时,国家法律也规定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生命至上”,并不是一句空口号,特别是生产制造企业,要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需要各个企业制定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安全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安全规章制度既能保障生产顺稳,又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需要。

2.夯实企业基础管理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基础管理有待夯实,需要用精益管理的手段,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夯实基础、制度先行。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制度执行评价体系,及时有效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谁制定谁负责,谁制定谁培训,谁制定谁检查,谁制定谁改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体系更加完善、执行力更强,形成制度优势、体系优势,转化为管控能力、系统能力。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推进专项风险治理和流程改善,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只有规章制度的基础管理做好了,一个企业这座高楼大厦的根基才算是筑牢了,企业才能把大楼建的更高、更好。

二、规章制度存在的不足

1.部分规章制度缺失,业务缺少指引

企业缺乏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缺乏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宣传,导致企业某部分规章制度的缺失。规章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员工工作缺乏规章制度的指引与规范,造成工作混乱、无章法。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失了规章制度的指引,业务缺少指引,企业员工仅凭经验工作,由于每个员工的个性认识不同,对同一项业务不能形成规范性的业务流程,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导致出错几率升高;且没有规章制度的规范,企业员工工作没有限制,还容易缺失公平、滋生腐败;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因为没有规章制度约束,或者不遵从规章制度约束而犯错误的人,可见规章制度的构建及遵守的重要性。

2.规章制度管理混乱、不具有系统性

我国目前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规章制度缺乏层次及体系。首先,从公司层面讲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监管部门,缺少对规章制度的统一备案及管理,这样就导致公司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出台对本部门内有效的规章制度;由于各部门出台规章制度时与公司没有沟通,极有可能与公司其他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冲突或者重复,造成制度混乱;且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效力范围仅适用于本部门,不能对全公司适用,且有可能与其他部门规章制度冲突,这样就造成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的混乱。其次,公司内部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层次划分,造成全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性。例如:总则性文件与细则性文件不分,公司级文件与部门级文件不分。公司内部对各级制度缺少归口管理、动态管理,没有公司级规章制度的顶层设计,部门级的规章制度缺少指导,造成各部门无所适从,规章制度的制定没有系统性。

3.规章制度的可执行性不强

规章制度作为一个企业的“内部法”,按理来说应该具有较高的执行性,但现行的许多规章制度处于“休眠”状态,执行力低。目前,许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都存在着重制定、轻执行的问题。一个制度的生命力在哪里?执行力!不被执行的规章制度,属于空中楼阁。有的企业是规章制度有规章制度的规定,线下执行有自己的执行准则,或者肆意执行,规章制度完全处于被闲置的状态,其执行力完全等于零,等同于没有规章制度;有的企业对规章制度是部分执行,与自己心意想吻合的部分执行,与自己心意不吻合的部分不执行,不能严格全方位地执行规章制度,执行力低下。

4.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

企业或企业内部部门制定规章制度后,缺少对制度的宣传操作,导致制度制定后,只有制定人知晓,其他人员对规章制度并不知晓,这样会导致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制定后,缺少制定人对相关人员的讲解,会导致其他人员要么不知道有这项规章制度,要么对规章制度规定的内容理解不到位,造成规章制度执行困难和偏差。

三、强化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措施

1.提高规章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规章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由上到下、全员参与的活动。一个企业想要强化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建设,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企业要形成一个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首先,从公司层面讲,公司主要领导首先要树立夯实基础管理、强化制度建设的观念,公司领导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开始推动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次,所有员工都要根据公司的风向标,强化制度建设意识,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都应树立制度建设的理念,形成重视规章制度建设的良好风气。

2.规范规章制度体系建设

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公司级、部门级等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首先,公司应建立专门负责全公司规章制度归口管理的部门,对全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掌握和备案,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管理的文件,发全公司执行,同时通过对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备案了解,避免各部门之间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发生冲突和重复;其次,从公司到部门,规章制度应具有体系性,例如,从适用范围来讲:分为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等,部门级、班组级制度不能违背公司级制度的原则。从制度级别来讲:可以分为一级制度、二级制度、三级制度,同样,二级、三级制度也不能与一级制度相冲突。

3.规章制度制定实行全员参与、集体决策

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实行一言堂,需要由具体使用该规章制度的人员来参与制定,因为只有具体参与该项工作的业务人员对工作流程和规范最清楚,有实际执行人的参与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才更具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同时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是单独某一个人来制定的,需要与该项业务有关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制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规章制度的公平性。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通过征求基础员工的意见、领导的意见、专业的意见后,按照公司规定的制定流程,集体决策并。

4.强化规章制度宣贯工作

一项规章制度制定后,想要充分发挥其基础管理的功效和作用,首先就要对规章制度在相关部门进行宣贯。全公司、部门等要对涉及到该规章制度管理范围的人员进行宣贯,宣贯要全面,不能有死角。宣贯不是简单地传送文件的过程,文件下发后,要对使用部门及员工进行培训讲解,使该文件的使用人充分了解该规章制度,为该项制度今后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5.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及考核措施

制定制度的最终目标为按规章制度办事,也就是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制度需要所有员工遵循。首先,要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提升各个部门对规章制度落实的压力,在全员范围内建立“有章必须守”的理念;其次,对规章制度执行力不足的,要建立责任追究、考核机制,在全员范围内建立“失责就要究”的理念;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保证规章制度活力,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王乙.关于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思考[J].人才开发,2017,(18):170-171.

篇2

[关键词]集团公司 规章制度 管理体系 内容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在集团公司转变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规章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其中,规章制度内容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本体系统,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是制度建设的保障系统。鉴于此,我们认为规章制度建设应从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体系。

一、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集团层面的涉及全局性的一项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制度建设组织体系。

首先,建议成立以公司级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制度建设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集团公司规章制度体系的规划、建设、评价、改进决策,对规章制度计划和制度报审稿进行评审。

其次,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的二级管理体制。所谓二级管理体制,即由一个职能部门对公司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公司层面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而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的职能。通过这种二级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实现制度建设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形成制度的合力。

在分工方面,运行管理部是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归口管理部室,负责规章制度年度计划的汇总,组织对编制的规章制度进行专业评审、报批,组织对已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评价和修订完善,组织并参与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工作。有关职能部室是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组织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按集团公司要求对本系统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评价;会审、会签其他部门相关规章制度。

第三,建立规章制度建设工作联络网,明确各单位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管理部门均设立规章制度建设联络员负责本部门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沟通、协调。

通过以上措施,建立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

2.宏观层面,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

规章制度建设涉及公司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在宏观层面我们认为要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通过系统的规划,推动集团公司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建议以年度为时间单位编制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规划工作既要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也要兼顾集团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年度规划也可作为制度建设监督、考核的依据。具体操作中,以职能部室为单位,结合部室职责编制本部室的规章制度建设年度计划;由集团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综合、平衡各部室的制度建设规划,形成集团公司的年度制度建设规划。

3. 微观层面,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

在制度的微观管理层面,涉及到对具体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管理。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起草、审核、会签、颁布、实施、宣贯、监督、评估、修订等阶段。制度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或延续。这里,我们认为可借鉴管理手册,对每个环节制定工作流程,提出具体要求,尽量细化。

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

制度内容体系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层面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对于内容体系的宏观层面,主要考虑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如何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配。不同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是不一样的,必然会体现在不同的管理职能上,并最终落实到规章制度里面。根据公司章程,集团总部定位于战略规划、资本运营和决策中心。集团公司管理的重点是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投资等方面,制度建设要与这些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各职能部室在制定本部门规章制度时要结合集团发展战略,体现管理重点。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对规章制度评审时,从宏观层面也应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审。

对于内容体系的中观层面,主要考虑构建支持集团各项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并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某一项职能,需要建立若干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制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分层级的制度集合。各职能部室首先要结合部门职责,从内容体系的要求出发,规划本部门的制度集合。因此,中观层面的制度内容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叠。若干项职能制度集合组合在一起,就形成集团公司的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制度内容体系架构。

对于内容体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构成制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单体规章制度。单体规章制度内容建设我们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形式上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这里可借鉴管理手册对行文要求、条目表达等方面提出具体、详尽的要求;另一个是各职能部室要从内容上对单体规章制度进行优化,每个规章制度都应包括目的、基本原则、使用范围、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相应配套措施等方面,使单体规章制度更具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综上,通过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的管控职能,推进集团公司系统管理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9

篇3

摘 要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是国企管理工作的痼疾,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对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识别,提出了加强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规章制度 执行力

一、前言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为维护日常运营所制订的各类管理办法、条例等的统称,是用正式的文本形式规定的企业日常运营业务活动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规章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员工工作的基本依据。然而,要想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好处,企业首先要确保规章制度能够被有效地贯彻执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执行力,不能够有效落地。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已成为一些企业的痼疾,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以质量管理工作为例,一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总跳不出周期性质量问题爆发的怪圈,周期性地重复着“质量问题集中爆发质量整顿质量形势平稳质量形势恶化质量问题集中爆发”。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执行力出了问题,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倘若基本的规章制度都不能有效落实,企业何谈执行力,何谈发展?因此,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应先从规章制度的执行抓起。

二、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存在于四个层面,一是规章制度本身的问题,二是执行方面存在问题,三是监督管不到位,四是企业文化有缺陷。

(一)制度层面

制度不合理或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个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企业实际脱节,更新修订不及时,执行过程过于繁琐,不便于操作;二是规章制度缺少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各规章制度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性和一致性,界面不清甚至相互矛盾;三是规章制度的制订不够严谨和严肃,一些要求频繁更改,让员工无所适从。

(二)执行层面

执行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没有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各级领导对规章制度未能做到常抓不懈,虎头蛇尾,未能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二是对规章制度的培训宣贯不到位,导致员工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到位,进而执行不到位;三是企业内部各业务职能部门之间的自主协调机制不完善,缺少主动的横向协调,不利于规章制度的执行。

(一三)监督管理层面

监督管理层面的主要问题是监督管理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未建立监督、反馈、考核机制;二是监督方法欠妥,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奖惩不透明,不公平,不公开;三是对于发现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未能举一反三,查找深层次原因并持续改进和完善规章制度。

(四)企业文化层面

未形成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中缺乏强的执行力意识,必然导致员工漠视和纵容不执行规章制度的行为。良好的执行力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也有助于培育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为了保证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必须从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监督考核和执行力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制订对策。

(一)有章可循,保证规章制度制订的科学性

规章制度自身的科学、完善和适宜,是其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如果制度本身有缺陷,必将影响其执行效果。在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须重点关注下几点:一是科学合理规划规章制度框架,确保规章制度系统全面,覆盖各管理要素,界面清楚,接口匹配,职责明确。二是保证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避免频繁修订。规章制度的制订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合理可行,从而避免频繁修订,保持相对稳定。三是规章制度的制订必须做到严肃严谨。规章制度应避免要求过高,以免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达到,或者执行过程繁琐,增加成本;同时,不能脱离实际,条款应描述准确,不能过宽,否则起不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只有做到上述三点,才能保证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为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打好基础。

(二)有章必循,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做事按规章”,是保证规章制度落地的核心。首先,要大力提升企业领导层的执行力。企业领导层决定着企业的执行力,中层领导决定着部门的执行力。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自身需保证良好的执行力,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任何领导不得凌驾于制度之上,杜绝朝令夕改和违章指挥,且不钻规章制度的空子。在享受规章制度带来好处的同时,还应接受个别情况下因规章制度损失的效率。其次,要精心培育员工队伍执行力。加强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力度,确保员工理解到位,避免无知性违章;同时,转变员工观念,提升员工能力,使其主动适应企业快节奏和精细化管理要求,避免习惯性违章。最后,要加强业务部门间自主协调机制建设,强化业务职能部门之间主动横向协调意识和能力,确保规章制度在没有高层领导介入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执行,相关机制良好地运转。

(三)违章必究,确保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违章必究,加大违章的成本和代价,是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手段。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偏差。要使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就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监督考核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增加规章制度执行的透明度。明确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罚标准和要求,形成制度,严格执行。对于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规章制度执行方面问题的,公开给予奖励;对不执行规章制度的,根据具体情况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和通报。二是确定规章制度执行力推进的责任部门,设置专人检查和评价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规章制度执行力方面的问题;三是要建立反馈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和通报,加强收集对规章制度的修订意见,借用质量管理“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的原理,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开展举一反三,制订改进措施,整改闭环,检查效果,持续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其适宜性,提升其可执行性。

(四)培育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而成的。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最终促使员工产生行为自觉,员工的行为自觉便形成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使其与企业的利益相一致,进而提升执行力,促使员工自觉自愿地执行规章制度。执行力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执行力文化建设与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企业文化作为最强有力的支撑,才能确保规章制度得到长久、持续、有效的执行,且执行过程永不走样。因此,培育执行力文化是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基础,也是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根本保证。

四、结语

企业的宏伟蓝图实现的前提,是每个员工将每项工作按规章制度的要求执行到位!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建设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并适时调整和修订;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发挥领导作用,加大培训和奖惩力度,培养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提升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施志华.提升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0.4.

[2] 杨永平.如何加强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力[J].科技与企业, 2013.6.

篇4

新时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必须在思路上明确、清晰,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并以安全文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新时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应在思路上确立如下两个要点:一是安全文化构建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安全文化构建必须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仅是在观念上的结合,更要实现目标、方针、措施等多方面的共同结合。具体来说,新时期煤炭企业应将安全文化构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从而实现安全文化构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动。二是安全文化构建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还应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从媒体公开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来看,出了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往往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隐患,并在适当的时机爆发出来。血的教训要求我们,为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完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果说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属于“软实力”,那么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就属于“硬实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必须同时注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培养,并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共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

二、新时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具体对策

那么,新时期煤炭企业究竟应如何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呢?结合笔者对煤炭企业生产特点的把握和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提出如下三点建议,并将其归纳为“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职工思想上安全观念的提升。煤炭企业为了构建良性的安全文化,应首先注重职工在思想上安全观念的提升,应使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乃头等大事,必须狠抓不放。为了有效地实现职工思想上安全观念的提升,企业应在安全文化构建中以多元化、全方位的理念,激励和惩戒并重,使职工能够在观念上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二是注重企业制度上安全隐患的排除。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安全生产制度上的隐患所导致的,因此煤炭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注重安全隐患的排除。在安全文化构建中,煤炭企业可以践行群众路线,发动广大职工干部,要求他们将各自岗位上的安全隐患积极排查和上报,并由企业制定统一的整改方案,确保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消除,以实现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做到万无一失。

篇5

前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谋求更加长远的利益,提升内部员工工作效率,在组织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是必然选择。构建企业文化,需要通过党政工作对全体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达成企业上下共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对于党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党政工作建设需要根据企业的既定发展目标进行调整,不断落实构建企业内部文化的新要求,以良好的工作福利待遇,解决企业内部矛盾的同时,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养成良好的工作意识,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党政建设管理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1.党政工作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出现大繁荣、大交流景象,由于国情不同,导致区域文化的差异。相较于本国思想文化,西方思想更加注重公平、公正,重视利益需要,受到此种思想的熏陶,长此以往会引发大量的功利主义思想产生,企业内部员工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有损企业利益的事情。如果企业对于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员工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极易发生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所产生的后果将是难以估计的。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必须依靠党政工作,以此来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和归属感,增强整体凝聚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将党政工作建设作为重点开展环节。

2.党政工作是建立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

为了促使员工能够积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构建企业文化,需要从几个方面开展[2]。首先,企业通过党政工作内容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普及和宣传,促使员工能够充分明确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内容,以及遵守规章制度对企业长远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其次,在制定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时应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员工的需求特点,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不合理的制度内部应及时进行改正,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促使员工能够更好的履行制度要求。根据员工自身工作情况,是否符合规章着急度,所做出的贡献如何,可以在开展党政工作过程中予以表扬,对于损害企业利益的员工予以批评和惩处,通过党政工作,为建立企业制度文化奠定基础。

3.以党政工作营造和谐的气氛

环境因素是影响企业工作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构建企业文化同样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氛围,而党政工作可以为构建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企业是员工工作和学习的场所,而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由此,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有助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心情舒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员工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通过党政工作建设来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以此促进企业优秀的文化形成。与此同时,在开展党政工作过程中,应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促使企业形成和谐企业文化。

二、党政建设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作用

1.培养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同党政工作建设之间联系较为密切,企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党政工作的支持,通过党政工作的思想政教育,直接参与到经营管理理念中,为员工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较为甚远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更加注重且有内部整体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也是党政工作建设中主要的思想教育内容。员工价值以及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为党政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党政工作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有助于企业内部形成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形成企业精神文化,推动企业文化朝着更加主流方向发展。

2.培养企业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企业内部员工自身价值观念的养成,受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的影响,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导致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3]。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对人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调整的作用。由此,企业为了引导员工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党政工作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党政工作来宣传价值观念,增强内部凝聚力。

3.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党政工作建设开展的主要对象是人,对企业内部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是为了促使员工遵循企业所指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员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员工之间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会发生不大不小的摩擦,影响企业内部团结和工作效率提升。由此,应加强党政工作建设,以此来缓解员工之间的矛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 行政管理 效率 思考 问题

一、引言

(一)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含义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是指衡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按照企业行政管理有关规章制度,行使行政管理工作职责效果的重要标准,体现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的具体执行活动中。

(二)企业行政管理特点

1、目标上的实效性

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以便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产生规模的扩大。

2、管理构架上的层级性

企业决策层和执行层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层级,企业行政部门主要位于这两个部门之中,起着对上传递员工意见,对下传递企业决策层意志和思路的作用。

3、时效性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的时效性对企业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就是要在工作中,及时的向上级部门传递各个信息,尽量减少执行过程中信息的损失与延误。

二、影响企业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影响了企业行政效率的提升,在很多企业由于企业管理者不重视等原因,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素质方面存在着知识能力较低、业务水平低下以及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无热情、无积极性、无责任感,这就直接制约了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有些企业,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机构设置过于庞大而且非常臃肿,由于行政管理机构过于庞大,导致“政出多门”,一些命令、指令更不不能有效的传递,从而是下面部门难以快速、正确的去执行企业上级部门的决策,进而就会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而且执行不力

企业行政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各项行政规章制度,行政规章制度是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企业在行政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的行政规章制度可能是全盘照抄大型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或者行政管理制度是几年前的,这些规章制度根本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些企业行政规章制度只是形式工程,形式大于实质,只是为了用于应付上级部门或者领导检查而用,平时很少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

三、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员工素质

对于我国企业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领导要重视。我国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领导不能只关注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销售人员、研发人员以及生产人员等,更要有战略眼光,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行政管理的支持,而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因此,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做好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是老板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培训不仅可以留着员工,更可以为企业发展提高智力和人才支持,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国企业要重视对行政管理人才的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如笔者所在的企业,企业每年都会组织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进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二)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

合理的企业行政管理要有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进而保证企业有关决策能得到迅速贯彻,达到行政管理目标。为此,企业要想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在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行政管理模式上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建立合理并适合企业发展的行政管理模式;二是按规范化要求,适当调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合理建立行政管理系统。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和关键。为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各项适合企业的行政规章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此外,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些行政规章制度,而只是挂着墙上,就失去看行政规章制度存在的意义,因此,对制定好了的行政规章制度,企业领导应该要求企业各部门或者单位严格严重规章制度来办事,对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部门或者个人要严肃处理,决不能有半点姑息,只有维护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才能真正的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赞.浅谈企业行政管理[J].今日科苑2007.20

篇7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受长期体制的影响,我国部分制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制药企业都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产品质量、安全、成本以及生产时间的保证之上,很少有制药企业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不能起到相互制约平衡的作用,各不相容职位也没有按照内部控制要求的基本原则进行分离,部分员工为了工作方便而越权办事,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严重的破坏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缺失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有效保证。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是为了所有员工都能够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办理日常业务,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沟通的顺利,减少违规操作的发生,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但目前我国部分制药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还比较缺失,人为管理因素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大量存在,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在管理中的混乱,也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人才不足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前提。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欠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都比较薄弱,很多员工也不愿意参与和配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难以推行。同时,长时间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忽视也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才的缺失。我国的制药企业在引入外部人才的过程中,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技术人才的引入,很少为企业引入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而企业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也比较忽视,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企业也无法真正的改善内部控制建设。

(四)绩效考核不合理,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严格执行的内部审计是企业推动内部控制执行的主要动力。我国的制药企业普遍存在着绩效考核不合理的现象,大多数制药企业都以药品最终的盈利情况作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很少有企业依据企业日常经验过程来制定详细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依据员工在日常工作之中的综合表现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这就会直接导致员工只关注结果,忽视了对过程的控制,造成企业管理的严重失控。同时,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我国很多制药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理解存在着偏差,认为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对员工的不信任或者仅仅是一种上级对下级工作的常规检查,造成了很多一线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抵触,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

二、有效构建制约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制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保证。针对当前我国制药企业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健全内部控制体制。一方面,企业需要理顺内部职权结构,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基本原则合理设置相关岗位,科学的分配各岗位的职权,防止某些部门以及职位职权超过其职责,保证每一项业务的完成都需要不同岗位或不同部门的参与,保证每一项工作业务的完成都受到其它部门或者工作人员的监督,防止员工越权办事现象的出现,让企业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里运行,降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共同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二)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制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制药企业的生产更加严格,医药原料配比不能有丝毫差错。因此,在企业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过渡的过程中,制药企业必须依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完善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将企业的日常管理纳入到规范的范畴之中,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和人为性,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三)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内部控制意识缺失是我国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制药企业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药品质量、成本以及新产品研发的管理之上,很少有管理者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企业整体管理比较粗放。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完善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制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制药企业还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对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更好的落实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另外,企业在人才引入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入相当比例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来充实企业的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管理者整体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篇8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 影响因素 安全管理 改进措施

一、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铁路运输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很多事故都是在这些情况下发生的。

(二)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

规章制度有遗漏、不够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

1.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

2.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3.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出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三)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

1.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2. 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

安全;

3. 作业人员应变能力较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较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二、改进措施

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是我们最根本的活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是我们必须确保的重中之重,那么,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不但要盯住现场管理和控制,同时也要强化安全基础建设,而且更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一)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解决思想认识、安全观念问题

要解决安全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安全观念问题。要充分意识到认识不提高,铁路难以发展,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意识到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才能意识到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于铁路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未来意义。因为铁路的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形象,决定铁路发展的环境和进程。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基础理论,来提高大家对安全发展的认识,强化大家安全发展的理念。

(二)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讲真话、干实事

铁路不发展不行、发展不好不行,要想快发展、好发展就是要干实事、实干事。所谓讲真话:就是要既能发现问题,又敢于暴露问题,不怕揭疤亮丑,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不藏、不遮、不掩、不盖、不掖,敢于把真正的安全隐患、问题讲出来,不怕得罪领导、不怕得罪职工、不怕得罪朋友;所谓干实事:就是干点解决问题的事,干点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事,干点职工群众关心的、希望解决的事。只有讲真话,实事才能干实,只有讲真话,才能知道问题和隐患所在,才能有干实事的前提和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

(三)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四)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要努力建立三个系统:一是建立全员的安全文化承诺系统。就是全体干部职工都要对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旅客的人身安全做出郑重的承诺。做到安全人人有责,安全人人承责。二是建立安全文化的奖惩系统。这种系统的建立能够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三是建立安全文化的信息反馈系统。就是指企业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反馈信息的系统。一个良好的“信息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安全问题可以自愿地、不受约束地向上级报告,这样可使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五)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大安全观

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但是现在我们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观念不同,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干部职工,建立大安全观念,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都具备自我约束自身的安全行为规范。这样就实现了人人保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都安全的目标。

(六)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

篇9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遵守的主要价值观,其中钢铁企业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深厚的积淀,凝聚了意蕴深远的价值观和神话英雄等标志性人物传奇,至此,过去创业者的传奇故事与当今改革者的丰功伟绩都无不为企业文化添砖加瓦。

钢铁企业属于工业企业,其中蕴含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开工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钢铁企业的企业文化对发展、经营、生产都有深厚的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都是在艰苦的创业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在艰辛磨砺下逐渐形成百折不饶的创业精神,进而形成勇于创新、尊重科学、团结奋斗的企业文化。因此,在钢铁企业的文化建设上,首要的是注重人心,应该做到用文化来凝聚人心,和谐促进企业发展。所以,钢铁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必须善待员工、以人为本、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人本理念管理。

二、企业文化测评考核体系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立固然重要,但企业文化的测评同样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够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检验工作的流程和鉴定构建的成果,是度量企业文化水平的尺子。

(1)从规章制度方面入手。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真正落实制度并逐步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里,良好的规章制度能够完美的体现出企业的发展理念,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相辅相成,将企业文化落实到管理、制度、行动和物质上,让无形的企业文化以有形价值的方式体现出来。一部分钢铁企业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但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造成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企业文化,致使制度和理念相分离,企业文化的理念没有渗透和贯穿到企业制度当中。

(2)从创新态度方面入手。

钢铁企业的自我发展和改造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企业精神力量的最大来源,是企业发展不断超越和进取的秘诀。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与采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原材料的消耗,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考核重点更应该倾向于是否表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是否充满进取心和挑战精神,创新思想能否在短时间内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3)从市场变化方面入手。

因受竞争加剧、政策调整、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各种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致使各大企业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和压力,使企业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管理机构、经营方法、经营作风和经营思想,从而做好应对形势变化的政策。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动力,对于这种改革,必须切实转换到市场轨道上去,既要了解掌握钢铁市场的变化趋势,又要对市场上频繁性的变化作出灵活应对,学会适应和满足其长远性的发展需要。

篇10

关键字: 电力管理,建议措施,重要性

本文主要针对电力企业管理,进行总结分析,通过个人的经验,分析加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1 分析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来, 电力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不断创新管理理念, 努力夯实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也展现了许多管理亮点经验, 彰显了企业管理活力, 这为电力企业实现“十一五”跨越式发展开了好局、起好了步。然而企业基础管理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企业持续改进、持续发展进程。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如果企业基础不好, 那么企业只是空中楼阁, 基础不牢, 企业上的台阶越高就越危险。因此, 对电力企业来说, 强本固基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抓好基础管理。这不仅是电力企业管

理重心下移、从末端强化精细管理要求;也是电力企业提升管理执行力的要求;更是电力企业深化改革、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迫切需要。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道出了基础管理的真谛, 深刻地揭示了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基础管理蕴含的难度和深度。多年来, 虽然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加强企业基础管理, 电力企业亦不例外。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长远思考, 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之路上, 电力企业领导决策层和广大员工已经对基础管理工作重要性得到进一步认识, 并开始加大对管理创新的审视和思考,“着力加强电力企业基础管理, 增强电力企业”软实力已经被列为电力企业当前要突出把握的关键主题之一。

2 透析电力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瓶颈

从目前电力企业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分析来看, 电力企业基础管理仍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工作瓶颈, 突出表现为管理精细度和管理执行力等软实力还不完全适应电网硬实力和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 这具体表现在管理较为粗放、职责还不够明确、纵向横向接口还不够到位, 管理流程还不够标准、规章制度还未成体系; 另外, 员工参与管理、改进管理意识薄弱, 工作责任心不够强, 对管理工作流程和脉络模糊, 虽然制订了完善的规章制度, 但制度执行随意性较大, 执行力衰减, 甚至不按规章制度办事; 而且过程管理、闭环管理、细节管理没能得到根本体现, 更是缺少监督环节等等。纵观发生在电力企业的工作失误、安全事故, 无一不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就是基础管理不坚实、不到位, 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没有完善责任传递机制, 部分生产人员工作责任意识淡薄, 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执行规章制度刚性不足, 缺乏“严、细、实”工作作风所导致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多更重要的问题无法清楚地把握, 加大管理难度, 进而阻碍企业持续改进、持续发展进程。

3 突出基础管理主题 实现基础管理创新

那么, 就电力企业而言, 如何突破基础管理“瓶颈”, 突出管理主题, 推动工作上层次、管理上台阶, 使“软实力”与“硬实力”更加协调匹配呢? 在当前“强本 创新 领先”成为电力管理主旋律的背景下, 结合电力实际管理运作情况, 笔者认为可有针对性地从以下方面入手。

3.1进一步强化员工管理意识和不作为意识

常言道:“事在人为”, 管理亦如此, 员工参与管理、精细管理、改进管理的意识薄弱, 工作主动性不高, 执行力不强, 毋庸置疑, 管理水平怎能提升? 因此, 在当前“强本、创新、领先”成为电力管理主旋律的背景下, 电力企业当务之急还在于进一步转变员工管理观念, 强化员工管理意识和不作为意识, 使员工真正树立“严、勤、细、实”和“管理无小事”的工作作风, 成为工作严谨、效能突出的表率。

3.2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企业标准管理体系, 提升基础管理能力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 但是也是管理的难点。由于规章制度涉及企业职能管理的方方面面, 职能交叉多, 执行难度大, 不易管理, 另外, 规章制度的时效性、操作性、创新性也不够强。因此, 必须对执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持续改进, 不断进行整合、优化、充实、完善, 逐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科学、规范、有效的企业标准管理体系。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3.2.1强化规章制度管理。首先, 在宏观层面要做好规章制度的规划、统筹管理。其次, 在中观管理层面, 需要积极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能动性, 定期地对本职能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评估和修订, 不断完善其管理职能。第三,在制度的微观管理层面, 做到对具体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即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包括立项、起草、审核、颁布、实施、监督、评估、修订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 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和延续。

3.2.2优化规章制度内容。首先, 在宏观层面, 主要考虑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必须要与当前管理重点相匹配, 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 在中观层面, 主要考虑构建支持企业各项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 并进行有效分类。第三,在微观层面, 对具体一个制度进行规范和优化, 一是从形式上如从格式规定、结构清晰、文字准确等方面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 二是从内容上如从权责明确、内容完整、流程合理等方面对规章制度进行融合、优化, 使之更具有时效性、合理性、适用性和操作性。

3..3加强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建设真正建立企业内部监督、考核的长效机制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执行。因此, 要在健全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同时, 尤其要健全责任监督、考核制度。这方面主要一是通过实施“安全问责、管理问效”的方式加大对规章制度的宣贯力度以及执行监督检查的考核力度, 使企业员工树立制度高于一切, 严格遵章守纪的观念, 提高他们执行规章制度、遵守现场作业规程和程序的刚性约束, 进而增强管理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严谨性、科学性, 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通过注重过程管理、闭环管理、细节管理, 用更卓越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不断细化、优化、完善管理单元和责任的方式, 按照制度规定、规程规范要求, 加大对每一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事件、事故、缺陷、投诉等不符合, 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监督考核, 真正把各项工作做严、做细、做实, 不断完善, 闭环管理, 持续改进, 真正做到“措施到位、执行到位、考核到位”。

3.4完善基础数据工作

基础数据管理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状态的第一手资料, 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石, 是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的依据, 可以说, 基础数据管理是企业最基础管理工作之一。因此, 规范基础数据工作要建立五项制度, 即指标数据制度、指标数据分析制度、指标数据专报制度、指标数据交流制度、指标数据责任考核制度, 以确保企业员工对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做到填写认真规范、分析透彻有理、传递畅通及时、反馈整改完善、归档完整保管。

4 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有为重要,为了是电力企业迅速,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供电,所以电力企业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