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队伍规章制度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way by which school conducts good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e should insist on cultural correct direction i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strengthen teleonomy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building a teacher troop i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al system should be innovative and adapt to the times.
关键词: 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文化制度;规章制度;改革发展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system construction; cultural system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0 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是主要载体,制度是执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同样,制度也是校园文化稳定发展、持久不衰的保证。制度宜以时而定、以事而立、以项而设,而不能因人而定,随意取舍。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应坚持文化的正确方向,明确规范的文化内容,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力求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有文化而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执行,文化环境难以形成,文化气息难以浓厚,文化魅力难以持久,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也要大打折扣。一句话,没有制度化的校园文化,形不成独特的文化气候带和风景区,甚至生存都面临危机。只有制度化的校园文化,才能拥有校园文化,才能巩固和发展校园文化。我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目的性及认识
制度建设端正言行、养成良好习惯起着催化作用,同时科学的制度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保障。学校要构建科学、民主、人本管理制度,让全体师生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既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民主气息的环境里里。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更有利于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更能使学生在遵守制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不自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受用一生的良好品质。同时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对于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完成学校的根本任务,对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充分把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态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自创自编了各种活动,由于学生本身生活经验严重不足、知识广度有限、社会阅历浅等原因,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常力不从心,事倍功半,一旦得到经验丰富、自身素质较高的教师的及时指导,马上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就会使活动不断完善,并将广大学生吸纳其中,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
3 要把校园制度建设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为一个整体
学校基于管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不等于形成了制度文化,例如: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它包容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无论是校园中的设施,还是校园中的环境,它们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顺利进行的保证。学校应根据地理环境和现有的建筑、场地、经济条件,按以文治校,以文育人的原则规范校园文化的各种物质载体,要坚持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切实抓好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让学校的每一扇墙壁都会“说话”,努力创设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文化味浓的校园环境。校文化建设另一层面就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各种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是校园人,尤其是学生,他们是校园主体中的主体。只有当这些有形的可见的制度与那些无形的、有形的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内化成了学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制度文化才会最终形成。因此,如何实施这些成文的制度,采取什么样的得力措施来落实统一,这才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在校园制度建设上创新。
4 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要有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校园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人的教育教养及塑造人的规章制度。它规定了校园里的人什么样的行为和思想是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什么是提倡的和反对的,什么该奖励的和惩罚的。包含各种行为、规章、制度、规定。因此,在新形式下校园制度建设必须创新,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创新校园制度建设。
首先必须体现先进性。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精心计划和设计,提出学校的近期、短期、远期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树立起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和共同思想观念,促使校园制度建设的提升,从而具有时展的先进性。
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规章制度;刍议
高校规章制度是高校为了实现国家的高等教育目的以及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理念,按照一定程序依法自主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章程、规定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民办高校要想在高等教育市场里竞争激烈,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学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大幅度提升学校软实力与硬实力。其中,民办高校的规章制度对学校起着关键的作用。制度建设是民办高校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组织要生存和运作,就必须有制度化的安排。
一、民办高校规章制度的内涵
民办高校自身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并要求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高校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形成公正、高效、规范的学校管理体系,保障学校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高校的规章制度既是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保障,又是高校适应新变革的基础。一方面高校要培养优秀的人才,一方面高校也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学子们终究是要在社会中发挥所学,因此高校的规章制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随着历史变化而有所调整,并以此来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高校规章制度制订的程序性问题
规章制度制订程序是否规范对规章制度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对鼓励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规章制度分层工作,有利于校领导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由于赋予各院系更多的自,能够调动其教学自主性。各高校的规章制度建设大都集中在第一、二级层次,即院级层次,第三层次即系部二级管理制度还没有全面系统的建立,这也是实践中各系部、分院教育教学建设主动性发挥不够的原因之一。
三、对高等院校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从学校整体出发,加强规章的整合
目前,民办高校中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规章制度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情况,在这些规章制度中,很多都是形同虚设。为保证规章制度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应该定期整理和审核已存在的规章制度。要将一些条文过细、过于零散的规章进行整合,注重实用对象处理尺度的一致性,形成数量适当的基本规章体系。我校根据领导的指示,多番修改,制订出了取消加班费的《关于加班与休假的暂行规定》等规定,彻底避免了规章制度中的不好之处。
(二)要有法律依据和注意把握度
根据《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校有权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但不能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等相抵触。应尽量多一些提倡性的条款,而少一些禁止性条款,对惩罚性条款更要格外慎重。我校经过多番讨论,严格避免了这些不利于学校和谐的条款,为加强教职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修订《关于教职工考勤与请假的暂行规定》;为了学院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制订出《关于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三)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
要加快建立规章制度起草工作的民主、公开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向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咨询,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于涉及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要采取有效的形式直接听取和吸纳群众意见。为规范教职员工的进修、培训工作,我校修订了《关于教职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的暂行规定》;为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制订出了《关于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素质型教师期终考核标准》。
(四)对于在执行中发现问题的规章制度及时加以完善
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充分检验其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高校可以探索建立一套独立的监督体系,结合高校党委直接负责的监督考核部门和畅通的师生申诉投诉通道,对管理团队有无按章办事进行监督。在这个原则指导下,为了把好进人关,修订《关于人员录用及管理的暂行规定》;根据领导指示,编制《关于2012年人员编制方案》;同时,根据我们院里领导意见,为加强校卫队员管理,制订出《关于校卫队员加时津贴》的请示报告。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确定和实施,按照规章治校作为管理民办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群众的关注。高校建立的规章制度体系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民办高校的管理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提高,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管理是一个弱项,我校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已经将管理制度制定的近乎完美,但是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晓衡, 刘均匀. 论高校规章制度建设[J]. 当代教育论坛,2009(3).
[2] 郭必裕. 对建立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 淮海工学院院报,2003(6).
[3] 刘丹, 李佳欣. 高校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 反思与交流,2007(3).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文化;探析
[作者简介]张永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助教,广东茂名5250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2―0152―03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是社会的思想高地和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面对全球知识经济的迅猛崛起,国际竞争的日j趋加剧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高校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必须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高校管理文化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精神核心,对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文化是基于高校学生管理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精神和理念。但学生管理文化在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公认的定义。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高校学生管理文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蓬勃奋进的学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文文化)、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度文化)、和睦向上的宿舍生活氛围(宿舍文化)、融洽的团队管理队伍(社团文化)。高校培养优秀的学生管理文化,可以使学生事务管理更加程序化、有序化,更加具有执行力,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一、学生管理之人文文化
人文文化是关于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素养的文化,而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人文文化,则是关于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方面的文化。在学校文化的诸多方面中,人文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如果没有人文文化的统领,其他文化只能是一盘散沙,在学生管理中就不能形成强大合力并发挥综合效力。因此,学校人文文化的建设对于高校有效的学生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一)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学校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去关注学生的成长,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果高校缺少人文关怀,很多的制度和激励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学校也将会因此失去凝聚力、热情与活力。“人文关怀,它是学校人文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期间得到的心灵抚慰,包括学生所得到的福利、服务、关心、支持和帮助等内容,它更加关注的是心灵的碰撞和激发,而不仅仅是物质的刺激和膜拜,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和兴奋,而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因此,人文关怀在一定条件下比物质激励作用更巨大。高校在学生管理的方法上,应该更多地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去给予学生心灵的鼓励。
(二)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要建设高校学生人文文化,打造人文校园,就必然要重视素质教育。只有素质教育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要注重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健康健全的人作为目标,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素养教育的同时,对于学生其他素养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诸如学生的思想意志、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个性涵养、人际交流和责任义务等方面的素养。其次要增强民主教育意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落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人,把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事务管理者,应该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构建学校人文文化建设体系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在人文文化以外的诸种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部分高校在学校人文文化建设上还是显得有些薄弱。人文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高等学校应该具有人文文化建设体系,人文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步骤、方法以及预期阶段效果等应该有非常详细的论证与阐述。在人文文化建设体系中,师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文化知识、教育科研能力与学习等占有非常低的比例,其内容更多的是涉及师生的思想、意志、精神、气质、个性、涵养、习惯、举止、衣饰、谈吐、礼仪、责任、义务以及人际交流等方面,是师生在高校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外显的内在潜质、内在素养。而这些内容正是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
篇4
中国人非常聪明,我们的易经中就讲,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我们的教育要去除愚昧,就是文明,就是文化。学校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是不断培养、提炼、整合的结果。一所学校要想健康持续进步,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美丽的校园、壮观的大楼、一流的设施、现代化的装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先进的学校文化。今天看来,办学水平的竞争,表面上是生源的竞争、规模的竞争、设施的竞争、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上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再学习,我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1. 校园文化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特色之路的捷径;2. 校园文化的实施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整合和提升;3. 校园文化的实施前提必须在学校常规工作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很好的进行,而不能顾此失彼;4.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保证具有学校自身的特点,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校园文化也将失去它的生命力;5.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结合,特别是物质文化方面,适当把握“度”,不能矫枉过正;6. 通过校园文化的实施,应将校园文化的思想贯穿于学校的整体工作,落实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7.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让校园充满生机,使校园中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好的服务。一个有文化的人要学会选择,我们要选择最好的、高尚的东西,作为一名校长要选择怎么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具体分析我校情况,挖掘其内涵,学校确定了“以爱为主线 做有情感的人 做胸怀大爱的人”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爱的主旋律唱响校园。快乐、健康、是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词,认真做好每件事,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我们人人做事的准则。学校追求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以积极向上的活动为载体,通过特色的学生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活动为教育契机,构建文明团结向上和谐的校园。
学校占地面积9亩,学生近2000人,大家有序生活应成为形成和谐校园的基础。我根据学校各部分特点将整体动静结合的分为四个板块:美化爱绿林、快乐爱心岛、勤思爱学廊、净化爱卫区,使校园各区域划分清楚,学生清楚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我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精心的规划使校园虽小但却无一处不精致,细节中透出的美,让全校师生深刻体会到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南二是我家,人人爱护她”的良好局面。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新颖别致的细节设计吸引你的眼球,学生的校园活动,能体现出学生的文明向上精神面貌和整体风貌,校园内充满个性化的、令人激扬的标语,尤其是校园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你会更真切地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学校以“弯腰捡起一片纸”活动提升干净整洁,素雅大方的学校文化品位,使“文明无小事 小事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校园文化建设另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特色社团的建设,学校现有阳光雨诵读社、紫薇花朗诵社、爱乐乐团、小黄莺合唱团、艺术创想坊、艺术创想坊、晨星健美操队、启明健美操队、凯旋田径队等特色社团。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骨架。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即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文化管理,我校都注重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量入为出、合理运用。使人们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创新和创造,拥有乐业的空间。通过研究学校的制度文化,继续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以制度为底线,使刚性的规章制度与浓郁的人文氛围有机结合,使制度闪耀着人文的光辉,转化为全体师生主动遵守的制度。
篇5
一、制度建设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依靠教育引导和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从内心认可、接纳学校的管理;制度规范的作用在于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鼓励的,将受到何种奖励,什么样的行为是禁止的,将受到何种惩戒。管理制度中包含有教育引导,相比于单纯的教育,制度更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长期性。实践经验证明,建立一套管用的制度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保持学校的高效运作和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制度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壮大的必要条件,一个组织没有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就无法正常运行,具体到学生管理来说也同样如此。制度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依据,它强制性地将学生的行为纳入到一个明确的轨道,并且不会因为人的主观行为而改变,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制度建设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理念在学生管理层面的延伸和落实,加强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是促进依法治校的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利用制度的力量来引导、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规范学生管理办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标是导向,制度是保障。高校要想实现育人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学院依据学校规定和已有学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学院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但是在梳理落实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不落实
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但是有些制度没有真正变成为学生自觉遵守的“法律”,究其原因一是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再是空有制度而没有认真地去落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的育人模式和管理策略也在不断变化,学生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修改,即使所有的变化都尽力进行了修改,总有些制度存在一定的欠缺,特别是一些不太频繁使用的制度更是难以与时俱进,只有在用到的时候才想起完善,脱离了实际的制度常常被束之高阁。此外,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要大于制度,忽视了制度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这就使得一些详尽可行的制度往往难以落到实处。
(二)制度的制定程序缺乏科学合理性
制度的生命在于其制定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某项制度的制定必须按照严格的制定程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创立程序的不足和消极影响。当前,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面临的症结。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有些制度改动频繁,缺乏必要的稳定性;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掺杂一些人的主观因素,使制度丧失了严肃性;某些条文中用语不规范,相互之间缺乏逻辑性,常常使人对制度规定产生误解,也不利于进行操作。同时,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学生参与,制定的主体往往是少数管理者,缺乏民主听证程序,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忽视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在制度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三)学生权利救济程序的缺失
在法律基本原则中涉及一条是“有权利必有救济”,然而我国的很多教育法规中很少涉及到学生权利保障和救济的问题。在学生管理制度中,往往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管理,如何处理违纪行为,如何让学生服从管理等,很少有制度明确规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既使有规章表明了学生享有的权利也很难让学生享有权利救济的途径。在高校的管理规章制度中缺少学生陈述、申辩程序,没有确立起完善的告知制度和学生重大处分听证制度[2]。即便是某些高校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其规定也比较抽象,没有具体明确学生申诉的部门、时间、条件等,在实际中难以行使这项权利。
三、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遵循的原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这对于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加强制度创新才能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制度来促进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合法合理原则
制度的设立必须是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的,即制度要合法。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依托国家相关的法律来完成的,例如《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制度的合法性既体现在制度内容上,也体现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在制定制度过程中要选派管理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人来执行,并且要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后,再进行制度的制定,起草后要应当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来论证制度的合法合理性。近年来高校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结果往往是以高校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无外乎是高校的一些学生管理制度与上位法律之间存在着矛盾,加之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学生认为某些处罚决定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从而使得状告学校的案件不断发生。因此,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有法可依、依法建章,制度的合法化主要体现在制度依据的合法化,制度内容的合法化和制度运行的合法化。
(二)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崇尚个人、解放个性思想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早在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校长洪堡就提出了“大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坚持自由教育”。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生为本来指导学生管理工作,•44•研究大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各种正当合理需求,根据学生的本性特点,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引导学生。建立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强化学生管理的自主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确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管理观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服务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将以生为本的理念写进制度,体现在管理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奖惩结合原则
奖励和惩罚都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学生管理制度的设立必须包含有奖励和惩罚的内容。奖励是激励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惩罚是严肃纪律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手段。通过奖励来肯定学生思想、行为中的积极因素,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正面刺激,起到鼓励先进、发扬正气的目的。惩罚则是从反面否定学生思想行动中的消极因素,给予不良行为一定的教育或者处理,以达到明辨是非,纠正错误,促进转化的目的。奖惩是学生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行为管理的一种强化手段,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规范或者强化学生的行为。奖惩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增强法纪观念,明确是非界限,当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奖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会大大增强教育效果。
(四)可持续性原则
高校制度建设的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效率性、科学性、稳定性等系统要素的有机统一。高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项新的制度的设计必须注意到制度建设的可持续性,必须考虑到相关事务的结合点,制度之间不能有冲突,要能够持续地运行下去。高校制度建设的可持续性需要包含科学性也可以称为可操作性,制定的制度要有粗有细,粗的地方符合原则性管理要求,细的地方则符合操作性管理要求,基本的管理制度条款尽量是原则性的,具体管理规定、办法、细则、流程等要细化到可具体操作[3]。此外,还需要保持学生管理制度的稳定性、牢固性,经过长期的实践使得学生管理制度观念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稳而不乱、固而不散。制度建设的可持续性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制度的运行必须遵守事先设计的程序,不能跨越式发挥作用,这是制度的公平性,同时制度的高度程序化又是实现制度效率的良好途径。
四、做好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依法建章立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起草,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公布实施的。制度的制定程序涉及到起草、审查、审议、决定与公布等诸多环节,为保证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要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确保依法建章立制,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制定出来的制度在正式颁布之前要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试行,确保公平公正。高校全面施行教育管理要以学生为本,制度的设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一定的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得到全面的训练,为走向社会必要的社会经验、处事能力等方面做准备。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必须以学校的服务管理为前提,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进行必要的引导,从制度的层面规定好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突出学生在制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育人功能,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以育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功能,以管理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管理育人是老师在执行规章制度,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行为的方法。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规定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倡导的行为,什么是反对禁止的行为,引导学生向着正确方向前行。并且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出管理过程的育人功能,通过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公正地处理各种矛盾,公开地接受每个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建立起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把单纯的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将管理者与学生放到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坦诚相待,在服务中管理,让学生易于接受教育管理。
(三)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管理者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主体,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可以促进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注重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各项权利,可以促进制度的程序落实。为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高校可以专门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意识的疏导和引导,使得他们在职业道德方面有所提升,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培训机会。在管理制度的建设当中,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主力军,是学生工作最相关、最具体的落实人员,制度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树立起整体建设的思想,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探究和创新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使得学生队伍建设走专家化、专业化、专职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建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追求卓越、热爱学生工作的队伍,将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推向深入[4]。
(四)积极宣传引导,严格监督确保制度落实
篇6
【Abstract】When coal enterprises facing the baptism of its operation, the reduction of the capacity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become the normal. Meanwhile,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 are also increasing ,this situation puts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nternal security work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this paper takes the XinTun mine as an example, and makes some brief analysis ,for reference.
【关键词】新常态 ;保卫工作;新途径
【Keywords】new normal; security work; new way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10-02
1 抓好三项建设,夯实队伍建设基础
1.1 加强队伍建设,培训过硬的经济保卫团队
工作中应结合上级要求和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开展“七教、四保”活动,从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作风、工作技能、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对队伍进行培训教育,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保证。同时,积极开设“理论1+2”课堂,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队伍成员的理论素养和法制意识。在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中,要定期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提升队伍素质,从而为企业稳定提供坚强保障。另外,要坚持开展军事化训练,提高队伍成员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并树立良好的执勤形象。
1.2 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有规可依,有制可循
为适应新形势,保卫部门应根据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制定和完善各项治安管理制度,并把管理制度的标准落实到安全保卫工作当中,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用规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堵塞各种漏洞,解决问题,杜绝不安全行为,同时要用规章制度检验管理行为的正确性,规范企业的经济保卫管理工作。
1.3 加强阵地建设,树立良好的经济保卫形象
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应加强保卫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的治安防范设施、办公环境和警营文化阵营进行改造,筹建办案区、办公区、等待区。如新屯矿保卫科在基础化设施建设中安装了公安网电脑4台,互联网12路,并购置了刑事勘察箱、指纹采集仪、照相机、执法仪、录像机、对讲机、复印机、警械器具,同时投入专项资金20万元,筹建了110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确保经济保卫工作的总体协调。
2 深化三个防范,构建防控网络体系
采取人防、技防、物防管理机制,不断细化防控工作措施,不定期的组织警员对辖区重点、要害、易发案部位进行巡逻检查和蹲守,从而构建治安防控工作的网络体系,为企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2.1 夯实人防基础
坚持开展阶段性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制定实施方案。对确定的重点防控部位,制定周检查推进表和周一联查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大门岗安监工作力度,实施“验、查、询、记、跟”五步工作流程,对外来人员和车辆等,必须检验有效证件,询问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和来矿事由,并认真查看有无可疑物品携带进矿,确认无误后登记在册,并电话联系当事人进行跟踪管理。
2.2 加强物防保证
添置安保器材,在保卫室配发橡胶棒、防暴盔、武装盾牌,并自制防爆叉等,同时开展以“防抢、防爆、防火及突发事件”为内容的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模拟演练,提高正确操作和使用各种自卫武器、报警装置、灭火器等物防工具的能力,增强案件防范意识以及提升应急逃生救助能力的成效。
2.3 完善技防手段
建立“天眼”工程,在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36路,全面覆盖职工工人村生活区和生产办公厂区的主要部位和路段,实现天网全覆盖,从而起到时时监控和报警作用,防止企业和居民产的丢失。
3 突出四项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稳定
经济保卫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安全工作,只有不断地提高防范意识,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因此,我们要从“重、巡、危、打”四个方面,不断加强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稳定运行。
3.1 开展重点防范工作
针对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大型活动期间的安保工作,与基层单位党政领导签订《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状》和《危爆物品管理责任状》,以明确职责和责任。同时,对全矿实行“双值、双检”工作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防范工作中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各类治安安全隐患和问题,要特别加强对“重点要害部位”、“消防重点部位”、“火工品”、“危化物品”的安全防范力度。
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
(一)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二)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每个人新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篇8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结合业务不断的修订、完善。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不够重视
当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需求时,内部会计控制才能有效实施。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甚至存在误解;有些企业管理层对规章制度缺乏敬畏,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刚性。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1.内控会计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权威性。目前,很多企业对各项业务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办法,未整合成一套系统、全面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利于制度的贯彻、执行及监督和评价。有些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没有认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使某些规定缺乏法律依据;或没有深刻领会相关法规精神,使有些规定偏离现行法规,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
2.内控会计制度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一些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合理,没有涵盖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有些制度内容空泛,没有具体操作指引,不具有可操作性,从而造成制度无法执行。
3.内控会计制度建设滞后,制度梳理不及时。一是企业重视生产经营,轻财务管理及会计制度建设,形成了“业务先行、制度滞后”的情况,导致控制缺位;二是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是落实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控制体系,对不适用的规章制度或业务操作流程不及时清理、修订,发生有效无效规定并行的混乱状况。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不严、监督不力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不严。一方面有的企业管理层,不能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制定制度仅为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没有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另一方面有的财务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专业素养低,执行力差,责任心不强,不敢于坚持原则,执行制度不严;有的人无视法纪,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违法违纪,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失效。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监督不力。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独立性、权威性,制度执行中以财务自查代替内部审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监督失效;或者重视内部审计检查,对于是查出的问题轻描淡写,不监督整改,对违规者不进行处罚,影响了员工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和警惕性。另一方面,企业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较落后。有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的人数、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难以适应会计业务发展,从而使内部审计走过场,监督乏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
当内部会计控制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时,内部会计控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守法意识,对规章制度产生敬畏,创建自觉遵纪守法的企业文化及管理理念,做好遵章守纪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应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应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与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层层负责,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相关法律规定,结合企业或本系统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及自身业务经营情况,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业务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组织有效实施,并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业务经营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和完善,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思想道德及有关案例的宣传、培训、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和遵守内控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严格规范操作,实行程序控制,加强重要岗位、重点环节控制,完善激励、考核约束机制,严明奖惩,提高制度执行力。
(四)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具备独立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审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真实反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缺陷,并监督严格落实整改,以强化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推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2.引入外部评价机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
3.强化政府、社会监督约束机制。政府监管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企业负责人进行问责,对存在的问题严格监督企业限期整改,实施有效监督。另外,通过社会监督的力量,促使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篇9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建设是管理有序、高效展开的基本保证。当前高校在推进管理制度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职责不清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部门的规章制度过于陈旧,没有随着工作内容的扩展和深化及时更新,没有及时适应政策调整、技术更新等新形势带来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经验管理现象;二是有些部门所从事的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和烦琐,与其他部门交叉点比较多,分工不明确,导致一些工作主体不清、目标不明甚至出现多头抓、重复抓、交叉抓、没人抓的职责不清状况,没有完全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借助、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持和维护权力稳定平衡运行的局面。规范管理行为、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是保证正常秩序、提高管理效能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管理工作严密而有效、紧张而有序,才能保证管理过程中忙而不乱、井井有条。为此,学校要科学划分党委、校长及行政系统、学术组织、其他团体的权限范围,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细化具体分工。在规章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交叉区域和盲点区域的建章立制工作。一方面要考虑到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对于交叉区域,要形成分工明确、配合得当的制度,避免因不同部门间规范冲突和重叠造成的管理混乱和无序;另一方面,还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加强管理制度创新,用制度创新去堵塞漏洞,降低因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造成的管理不力。比如,差旅费标准的制定,会议费标准、接待费标准、通讯费标准以及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都要从讲究成本、节约经费的角度去考虑,尽量做到既切合实际又不造成资源浪费。
二、以机制运行为保障,推进管理创新
《规划纲要》在谈到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时提出:“要加快解决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就在于通过事前的制度设计影响或改变着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动机和方式,以发挥维持、推动、反馈、调整、保障和促进工作发展的功能。理清职责、理顺关系只是规章制度建立的基本出发点,其收效如何,贵在执行和落实。只有把制度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共同发挥好,高校的管理才会进入一个良性状态。管理实践中,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机制在“动力、活力和约束力”上没有起到应有作用,没有起到彻底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感、事业心的效果。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测评和竞争机制,激发管理人员动力
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倦怠、敷衍和应付心理,甚至抱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态度。针对这种现象,为增强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可以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机制,及时获取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促使管理人员自觉将工作精力集中到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二)建立长效的联动、沟通和协作机制,使管理工作更有活力
管理部门之间不和谐,缺少沟通和理解,遇到问题甚至互相推诿和指责,导致管理工作没有活力。比如,针对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出现的分歧比较大、利益诉求比较强烈的问题,为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提升管理质量,可以通过校领导接待日、民主生活会、工作咨询会等沟通机制有效激发管理工作的活力。
(三)建立反馈、督查和问责机制,充分发挥管理规范的约束力
比如,针对个别单位私设小金库等不良现象,可以通过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规范约束力;针对重大工作失误,可以通过座谈会、检查报告、公开检讨等问责机制来解决处理。
三、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管理水平
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关系到规章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所以,搞好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是加强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讲,衡量管理人员素质高低无非两个主要标准,即工作热情和业务能力。目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认识观念、工作态度和综合能力等方面与师生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一)在自律中求提高
一些管理干部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价值取向过于功利,面对社会的影响和收入上的反差,心理失衡,工作消极,缺少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工作态度不够敬业,责任心不强。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需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贯穿于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做到“改进作风、加强自律”。
(二)在流动中求发展
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上待的时间长了,某些惰性自然就会出来,很容易疲沓,对外界的信息刺激就会处于麻痹状态。要尽量为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换岗机制、轮岗机制等增强管理队伍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三)在学习中求进步
篇10
【关键词】物流管理 “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推动高等院校专业改革与发展。笔者所在管理系以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文件要求为依据,在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综合改革试点。
教学管理是专业发展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根本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包括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学科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等。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良师资团队
在引进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工程精英的同时要注重提升教师自身工程素质,调整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制订教师获取行业资质证书任务要求。
制订《专业教师学历、学位进修管理方法》,学院制订教师学历、学位、职称三年规划,有指向性、有计划地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改善教学团队的学科结构和职称结构。
针对中青年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历较少,特别是缺乏企业生产的经验的状况制订《青年教师实习实践实施方法》,对已经实施、富有成效的做法,如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青年教师工作站工作1至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明确新上岗硕士、博士年轻教师必须参与实训室管理与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等凝练为规章制度。
针对教学团队中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少的情况,大胆引进外援。让企业工程人员参与教学、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实验管理,通过不同教学、管理理念的撞击,让思维的火花转化为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改进教学手段的催化剂。
强化优良师资队伍建设,最终形成结构更合理、学术氛围更浓、协作精神更佳、创新精神更强、培养人才有手段、科学研究有水平、服务地方有特色的知名教学团队。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科学合理的制度对师生具有一定的动力和约束力。
制订良好的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因此要围绕如何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制订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其宗旨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度要详细明确,既要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又要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对那些自觉性差、自制力弱的学生起到约束教育作用。
制订《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围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组织制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规范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其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任务的安排落实、教学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等、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执行、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督导等。
制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对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学院的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制度建设、教学文件档案建设、课程教学条件建设、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等。
全面落实学院出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管理办法》,内容包括:管理与实施、选题、项目申报及活动开展、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研究成果、经费管理、奖励办法、时间安排、经费来源等10个方面。全面落实学院出台的《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教师年度考核评优细则》,以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高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的目标,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形成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与物流业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了与物流实践的距离。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际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让学生“真枪真刀”地学习、实践。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六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或担任本科生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促进学生学业规划、物流项目研究、企业实践的顺利开展,从而帮助学生尽早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订《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双导师制管理及考核办法》。
四、结语
众所周知,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成果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
教育部“十二五”期间“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不仅包括教学管理改革,还包括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每个环节都必须深思熟虑,层层布置与落实,这样才能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起到引领的作用,才能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丽颖.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6,04.
- 上一篇:村防汛抗旱工作应急预案
- 下一篇:企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