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范文

时间:2023-03-29 22:3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现自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王守仁说:好啊。只是现在天气热,你可以先脱了外衣,我们再审案。

这强盗感觉这话,没甚恶意,也就把外衣给脱了。

王守仁说:还是热吧,看你汗涔涔的。把内衣也脱了吧。

这强盗感觉这话,也没甚了不得的,也就把内衣脱了。

王守仁接着说:还是热啊,咱们现在把短裤都给脱了吧。

这强盗嗫嚅着说:大人,这不行,大堂之上,身体,成何体统?我们也是有尊严的。

王守仁说:你不是说你没有道德良知了吗?你还是有羞耻之心嘛。我们之间还是可以谈仁义道德的。

经过王守仁循循善诱,这位对自己认知毫无道德感的强盗,终于发现,自己也是保持着最低的人伦底线,发现自己保持了最起码的羞耻心与最基本的尊严感。于是他甘心服罪,接受审判。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也曾迷失过自己,他在北京有段时间,深感人生悲凉,生命孤苦与无助,事业不顺意,爱情不遂心,站在三尺讲坛,捧哏的是于他而言毫无意味的会计学,他倾注极大热情与极多心血办起来的杂志,无奈停办,关门不大吉,单有大哀,偌大的北京或许沉浸在春风沉醉的晚上,而他却迷茫与沉沦在前途茫茫中。

在郁达夫最苦闷时候,有一个比他活得更加惨淡的人,他叫沈从文。20岁的沈从文,从最偏远的湘西来北京当京漂,身无一物,无关系去找工作,无文凭可去应聘,虽然对文学无比热爱,但那时的他,连标点符号都不知为何物。穷困潦倒,万般无奈,他写了一封信给已是文坛大将的郁达夫,谈了自己的理想志向,谈了自己的困窘艰难。郁达夫原先想,自己够苦命人的了,谁知苦中更有苦命人。于是,他来到了沈从文的“窄而霉斋”,看到沈从文真的比他苦多了,伏案在书桌之上,已是三天没有进食了。郁达夫拉着沈从文到一家饭馆,共进晚餐,末了,给沈从文5块钱。

郁达夫读了沈从文的信,看了沈从文之人,他不但发现了别人,发现了别人比他苦,而且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有能力帮助人。郁达夫不再悲观,不再沉沦,他重拾信心,他振作精神,终于成为了名著现代文学史的人物。有人曾对郁沈之遇有这样的评论:“没有郁达夫,沈从文可能会客死他乡;少了沈从文,郁达夫可能会沉沦一生。”

经过王守仁的启发,强盗发现自己并非不可救药;经过与沈从文的对照,郁达夫发现自己并非一事难成;经过与自己过往的比较,爱迪生也发现自己并非朽木不雕。爱迪生小时候很笨,他常常听到老师与同学在背后说他是笨蛋。他在旁人眼里,确实也是笨的。有一次上手工课,老师叫大家折一个玩具,同学们都折得很好,独有爱迪生折的,很难看,老师走到爱迪生面前,拿起其玩具说:有比这玩具更差的吗?爱迪生从书桌里,拿出一只:老师有,这只比那只更差。老师冷笑了:爱迪生,还有比这更差的吗?爱迪生又拿出了一只,对老师说:这是更差的。这是我第一次做的,比上面这两只更差。

爱迪生发现自己,可以经过努力,可以不断进步,可以成为闻名世界的发明家。

对照镜子,我们可以发现自己脸上的斑点;对照灵魂,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心底的污点;对照世界的缺陷,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潜在的优点;对照失败,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着力的起点;对照成功,我们可以发现自己转运的拐点;对照人生的漫漫长途,我们可以发现自己能够抵达的终点;对照人生的迷茫乱局,我们可以发现让自己振作的兴奋点;对照社会的低开低走,我们可以发现自己高开高走的制高点。

篇2

有时命运是不公平的,它可能不会给你一个富裕的家庭背景,不会给你一个聪明的大脑,或是不会给你美丽的外表。可能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正如材料中所说:“没有伞的孩子就应该奔跑。”

古今中外,努力好学而成功的人不计其数。司马迁在遭遇宫刑之后潜心编写《史记》,努力在几十年后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何尝不苦?正因为苦,以及努力完成心愿的决心,促使他在困境中写出著作,留下千古美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国人尽皆知。可谁又知道他为造福人民发明杂交水稻而付出的努力?在当时,中国的粮食总量极其缺乏,供不应求时,他会在灯下桌前努力尝试,反复做实验多少次呢?而他的荣誉有何尝不是在努力许久之后成果问世而得到!

世界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童年便已盲,聋,哑。五观中仅剩嗅觉与触觉。可她并没有放弃人生,在这种困境中,努力学习盲文。如果换作是我,在看不到,听不到,又说不出的封闭世界里,只能靠双手摸着一块又一块硬邦邦的板子与外界交流时,我一定会放弃自己。可她,或许也曾想过放弃吧,可在闷火发泄完以后,却仍然努力学习,并写出了书,在世界各地出版。努力的结果没有白费,她一定也很开心吧!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

很欣赏一个观点: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语文的高度就是生命的高度,就是人的高度。很欣赏这样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它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对话构建学生立人的基础。很欣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给语文下的定义:“语文即人自身。”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就是为了谋生吗?甚或就是如2003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南省那位中学语文老师说的,读书就是为了赚大钱娶美女?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语文,人的回归

在教学中,我要求大家心中有语文。比如赏析文学作品,我们通过一个个孤立的文字,走近作者的心灵,走进时代的风雨之中,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中观照历史人生,体察社会万象,把握生命的律动;比如语基训练,我们体贴着母语情怀,张大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的双臂,在孤独无由的文字之中抚摩到历史的心跳,感受到母语无声胜有声的亲和力;比如写作指导,我们高扬“我手写我心”的旗帜,真诚为人,真诚为文。“人”“文”合一。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实际上,我们的语文,自古以来就是关于“人”的显学。当前语文界对“人”的发现与彰显,正是语文本真的回归。作为审美的、心灵的语文,从教与学两方面说,它是一种镜像,认真观照,它让我们发现自己。

人的回归,形而上地说,是以人为本;形而下地说,是学会交流,学会感动,学会悲悯,学会憧憬。英国塞缪尔·斯迈尔斯在其作品《品格的力量》中说:“性格的本真是人生最高超的境界。”我想,感动、悲悯、憧憬等就是此境界的具体表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敏感,是对生命的敏感,是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敏感。敏感而敏锐,敏感而聪睿,敏感而反省,敏感而建设。建设中成长,建设中成就,以至高蹈,以至超越。

二、语文,与梦想有关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一份惊喜之情。我知道,在大家的文字背后,蕴藏着对乌托邦理想的一种蒙眬的期待。同学们的文字,除了忠于现实的部分,更多地是表现自己的梦想,借助人物来展现心灵;大家的文字,也会批评现实生活,而且力透纸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取悦群体的意味。思想的底蕴,除现实的关怀之外,还要有形而上的关怀,思想的翅膀还有待自由无羁,在更广阔的领域飞翔。乌托邦的浪漫情怀渗透在字里行间,乌托邦的语言作为寓所的方式存在。一切的现实以外的愿望,靠语言来运转,靠语言来承担,一切都在语言当中。而这样的语言,往往就是精神自由的所在。我相信,乌托邦的思想只有在少年的心灵里才会产生真实的价值,才会被描绘出更灿烂的彩色。而这些,都让我们的心灵里有一份可爱的幸福的栖息之地。

语文,作为心灵与审美的载体的母语的语文,从甲骨文的看图绘形发展到现代文字的点横撇捺,有些相似于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被写成一个个符号化的汉字,这个过程,与其说是丢失,毋宁说是加载:个体类聚成了万千,现象类聚成了思想。文字承担着,语文在文字之上和之外更大地承担着:现实的,未来的。语文是一座桥,一座接通现在与未来的桥。

三、语文,让我们发现自己

篇4

1.面向学生

中学生。

2.课时

1课时。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认识开发潜能对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潜能是可以发掘的,使学生掌握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树立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达成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潜能是可以被发掘的。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开发自我潜能,树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发现自己的潜能》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五课《自我新期待》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从全课内容看,它是对第一个框题的继承和发展,并为第三个框题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认识自我的潜能”,主要介绍具体的潜能及开发潜能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说明发掘潜能的方法。尽管内容不多,但知识之间联系紧密。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明确潜能的内容及开发潜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发掘潜能的方法。

1.教学重点

发掘潜能的方法。

2.省略/sports/other/wodeaolinpike/classpage/video/2010

0105/100969.shtml.

(板书)

课题:发现自己的潜能。

(一)认识自我的潜能

1.人的潜能有待开发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文第51页方框的内容并思考方框内的问题。

【教师活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还可以补充以下内容(课件展示):

【百度百科】

(1)两幅大脑图片。

大脑开发:

爱迪生的发明:

茅盾的记忆力:省略/article.asp?id=4334

上述内容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潜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书)

2.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读课本第52页第一段的内容,然后进行。(智能抢答赛课件展示)

【百度百科】

七幅有关不同潜能的相关图片。(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学生活动】

学生看到图片后,以第一个站起来的同学为准,迅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抢答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

(板书)

3.发掘自己潜能的重要意义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2页第二、三段的内容,然后提问:发掘自己的潜能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总结归纳。

【教师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作如下补充(展示课件):刘翔的图片及事迹。

【百度百科】

图片:image.省略/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1%F5%CF%E8&in.

事迹:16da.省略/yxqq/200804/t20080423_690153_1.htm

(板书)

(二)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师活动】

播放录音——开发潜能的作用。

【百度百科】

省略/onet/slj/RM/02-yuanli/b05.rm

(板书)

1.积极的自我暗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2页第二个方框成功企业家的例子,然后提问方框的问题。

(展示课件)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总结归纳。

(板书)

2.想象更好的形象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3页第一个方框玩泥沙的例子,然后提问方框的问题。

(展示课件)

【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后,小组派出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

【教师点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可以请个别学生谈谈自己未来的形象。

(板书)

3.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潜能

【教师活动】

每个学生发一张白纸,让学生仿照课本第53页第二个方框的例子制订一个属于自己的计划。

【学生活动】

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他们制订的计划,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节教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

(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作为参考复习)

六、教学反思

篇5

终于开始做了,奶奶在旁边指导,我自己要求独立完成。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糯米粉,哗啦啦地直接把面粉倒进盆子里,少加一点儿水,一边揉一边加,再搅拌一下就可以后接着揉,经奶奶检查总算过关了。接下来,我把油倒进锅里,也不能太多,一半就可以了,调小一点的火,慢慢让油热起来。

好了,准备工作做完了,现在我要开始做油堆了。

我先抓了一团面粉,揉了揉,像揉塑胶泥那样,把它揉成一个个小球形,我一连做了几十个,也有报废的,就再放进粉堆里继续二次加工,再把一个个的合格产品全部倒进芝麻堆里,让它们全身都穿上芝麻衣,分批倒进已烧热的油锅中,剩下的工作就要交给奶奶了。

只见油堆在锅里不停地乱转,奶奶用她那双布满皱纹的双手将油堆在锅里翻来翻去,眼见油堆越来越黄,终于,油堆在全身金黄时被奶奶捞了上来。

油堆一上了桌,我不顾满脸的粉,立刻拿起一个尝了起来,“嗯,真好吃!再来一个!”奶奶却开玩笑似的说:“你就是一个油堆!”

篇6

直到打开序言《迷惘女孩》读到这段:“毋需顾虑太多。别为小事烦恼──甚至连大事也一样。我们会说,在你闷着头规划未来的当儿,还是会有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一语打中内心,且发现旅行之前,三个女孩都有各自难解的问题,并非一帆风顺:感情、工作……在种种压力及不确定感中,她们选择抛下浮华世界里看似光鲜实则迷惘的一切,将公寓退租、挥别男友,展开长达一年的环球旅行。我这才释怀,发现原本的成见,或许正反映着我的羡慕与嫉妒,因为发觉自己无法抛下一切,展开这般的旅程。那么透过阅读,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启发与感动?

此书虽然字小、页数多,所幸三个作者的文笔流畅,译者译笔也佳,轻松易读。而三人共笔,从一开始各自描述各自的问题:和男友的关系陷入胶着难解、工作升迁上的努力与挫折……几乎是都会女子生活的缩影。当一切窒碍难行,找不出解答时,她们开始感到困惑:这真是我们要的生活吗?这三个女孩选择放下一切,游走天涯,在旅途中找答案。

看似任性、浪漫的行为,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想起自己也曾在毕业工作两年后,选择出国留学,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生活,虽然理由“正当”许多,但当初也是一种出走的心境。离开,是为了看得更远,发现世界,也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然而即便是“留学”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身边仍有朋友质疑我花光工作积蓄到底值不值得?你能保证离开两年后的发展更好吗?回来时那些留在原地的人或许已爬到你追不上的位置了。

这就是两种价值观吧!“在你闷着头规划未来的当儿,还是会有意料不到的事发生。”我和作者的态度是站在同一边的,于是旅行还没开始,我已经卸下了原本的妒意。

接下来,我们跟着作者一起上路。由于叙述诚恳真实,一开始仍可感觉到三人浓浓的都市气味,爱上网的天天上网,爱跑步的每天跑步。其中一个在杂志社上班、对工作最热衷的女孩,甚至一开始就联络了编辑,打算写一本“给女生看的旅游指南”。

旅行和度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度假只是找一个地方休息,于是豪华的旅馆、丰盛的食物、美好的表演成了必需,你不需要换一个脑袋、换一种生活姿态,甚至不需要思考,只需要休息。然而旅行的意义却是去看、去感觉、去发现世界、发现自己,甚至突然有了领悟和改变,这正是旅行最奇妙的地方。

打从离开纽约,初识时的标准问句已从“你在哪里高就?”变成“你去过哪些地方?”和“你打算旅行多久?”

打从一上路,开始真正接触到别人(不是旅行社的导游),你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遇到不同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这不是Google Map可以带你到的地方,你必须亲自走出去,身历其境,才有这些深刻的感动与体会。

度假可能让你在休息之后,回到工作岗位时精神奕奕。但长途旅行却不是如此。最热衷工作的那个女孩在结束第一段长约两个月的旅行后回到曼哈顿时写道:

“……每当我离开一段时间再回到曼哈顿,即使搭到令人筋疲力尽的红眼班机……只要望见曼哈顿的天际线从大桥另一端映入眼帘,一切都不同了,感觉上就像是打了一针肾上腺素,内心也涌起一股强烈的悸动,次次让我想起自己有多幸运,能住在此地……

但这次回来,我却没有感受到同样的悸动,取而代之的是胃部仿佛多了个不安分的沉重铅球。我跟珍、荷莉坐在冷气坏掉的出租车内,望着五十九街桥的银色桥桁从两边掠过,在在提醒我:你已经不在这里。”

如果你觉得“你已经不在这里”,有种“回不来”的感觉实在可怕,那你大概不适合旅行,或是要有一个够大的动力才能促使你想要改变。如果你曾经有过这种体验,那么你一定去过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一段足够久而令你有些变化的时光。虽然你终究还是会“回来”,但你的内心一定装了新的东西,也许就像作者所说的:“就算拿全世界来换,我们也不会把旅程中所得的一切交出去。”

篇7

春风花草香。点点杨花,似花非花。子规声声掩映着姹紫嫣红。薄纱般的晓雾尚未褪散,便浸过帘子,浸得满屋春寒。母亲依旧为我准备好了早餐。天边隐透着晨曦微光,背着书包走到楼下,蓦然回首,总见母亲在阳台上笑吟吟地同我挥手道别。

曾以为春景最美莫过于万紫千红的绚烂,而我终于在时光中蜕变与成长,给了自己一个发现,发现乱红点点,母亲眼眸中荡漾着的祝福和希望,方是最绚丽的风景。

仲夏夜风淡。闷热和躁动席卷了整个蓉城,无形的压力再度扑面而至。困难和挫折总让人心烦意乱。原本群星璀璨的夜幕,今夜也似乎被泪水打湿了而暗淡无光。母亲叩门而入,轻轻摸摸我伏在手臂上的头。我猛然抬眼,看见母亲眸中的怜爱、鼓励和安慰,如同仲夏夜偶然袭来的微风,安抚着我滚烫的心。我回过头,看见书桌上的一碗银耳莲子汤在灯光下,晶莹剔透。 曾以为仲夏最美莫过于夜空星辰的闪耀,而我终于在岁月的磨砺下,给了自己一个发现,发现夜色溶溶,母亲目光中闪烁的鼓励,方是最耀眼的风景。

秋影菊香漫。轻风剪剪,微显寒意,流过浮云流过山涧,吹拂着漫山遍野怒放的。夕阳的余晖下放学归家,从小学开始到现在初中即将结束。母亲从数年前那个秋天开始,走遍大街小巷,北城南校,左手拿着小提琴的资料,右手拿着各初中学校的简介,反复阅读、比较,只为了找到更多女儿可以走的她认可的道路。然后,摆在我面前,让我自主抉择,从未勉强。就像漫山遍野不受拘束的野盛开在蓝天下,因享有着一份深厚而自由的爱,才傲立于群芳之中绚烂至极,暗香袭来。

曾以为深秋最美莫过于霜落金菊的淡然,而我终于在年华的交替中长大,给了自己一个发现,发现物华休休,母亲如同天空般深沉而自由的保护,方是最广阔的风景。

冬雪梨花白。霜叶还未曾染红整条街道,冬天眨眼已经逼近。作为南方的孩子,见到冬雪总是很兴奋的。落雪寂静犹如散落的梨花花瓣飞舞在寒风中,凝顿了时空。一群人簇拥着放学回家,一边咬牙跺脚呵气取暖,一边欢呼着迎接晶莹飞雪。而我突然停住脚步,只为母亲在远处撑着伞招着手。温暖的笑靥冲破了一切寒冷漫上心扉,闪射出胜过千万落雪晶莹剔透的光芒。

曾以为寒冬最美莫过于纷飞雪花的圣洁,而我终于在流年的洗濯下,给了自己一个发现,发现莹雪霏霏,母亲温暖明媚的笑容,方是最动人的风景。

时光在年轮上刻下一圈一圈的轨迹,那些我曾经以为最美丽的风景都纷纷输给了时间。当时间的经纬织出我成长的路,每一段里程都给我一个发现,发现我拥有深深的祝福,拳拳的鼓励,朗朗的自由,满满的温暖。啊,这一路上最美的风景――我的母亲!

点评

篇8

学生自我评价尊重刺激体验韩愈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孩子的所谓偏好更多的来源于父母与老师的强加,真正的自我并不受困于外界的刺激与干扰,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被迫成为父母与老师的雕塑品,在开始成长的道路上,就开始慢慢地迷失自我。

此种现状,父母与老师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位任课老师与学生接触至少一个学期,在过程中的十几节课与上百节课中,教师足以发现一个学生生活中的偏好,只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就能够在成长伊始就找准自己的位置。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型,需要时刻保持着传教者的心态,在平凡的教学生涯中让学生收获知识。

一、引导学生发现“真我”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与自主学习的有益尝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0、11岁,就教给一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由此看来,在学生的成长伊始就让学生发现自我,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一,激发学生发现自我过程中存在常见的模糊评价。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水平,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感情态度,最终导致的情况是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界定模糊,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中,学生与家长仍然依赖教师的传统权威,学生的学习方式通常由教师一锤定音,家长往往也用学生的学业水平推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也无法给予学生明确的要求与合理的指导。教师很可能对自己的学生缺乏本身的了解,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难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作出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的高低其实不能单纯地让教师作出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第二,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评价。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学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标准,基于学生衡量自己学习表现尺度,由此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教学的能力。

罗杰斯指出,所谓自我评价,就是由学习者负起考核自己的责任,自己选择特定的学习目标,确定评分标准,并实际执行评价。这一理念正让学生发现真我的理论基础。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作出评判,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为自己打分。

第三,要建立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心理学普遍认为,学习应该是主动与系统的记忆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有兴趣,其次是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让学生发现自我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的学会自我管理,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制定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从而让学生发现“真我”。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当学生认同评价标准时,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过程就会由笼统变得具体。

二、让学生发现真我的实施方法

第一,期末评价对每个学生而言同样重要,作为学生一学期的表现结束语,期末评语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关的延续性。教育是需要延续的,教育只有在具有延续性的同时才能具有长效性,因此才能具有相关的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文字式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作出客观,立体统一个性的评价,老生常谈的评语是不足取的,若再用叙事性的书信语言,不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并且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优点,明确方向与目标才是最主要的。

第二,教师要给予教育对象希望,教师除了要写期末评语之外,还要要求学生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写出相关的感想,再将相关的感想反馈给老师,如此才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教育者,教师要用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在教育中的行走姿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把问题当做课题,这样一来,期末评价就不再是一纸空文,开始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让学生总结暑假教育过程是对学生身心的积极引导,真正地实现了教育的延续性,从而让学生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对学习与生活的体验。

第三,让学生深化自我评价的实施。为了更好让学生实施课堂的自我评价,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展示活动,从而不断发现与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激发学生讨论与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课堂中的随堂练习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的及时点评,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有价值的点拨。一旦学生通过了课堂检测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了明确的认识,也就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中进行渗透,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渗透的过程,建议从较为简单的学习内容开始,如此也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与教师进行相互评价,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关注与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此也能够让家长真实的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与督促。

三、让学生发现“真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虚假的互动伤害学生的自我发展。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会把问题提前预设好,学生的回答如果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就会不顾及学生的真实感受,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师的答案。如此一来,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就丧失了,因此思维也不会得到发展。

第二,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情流露。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语和行为作出的一种即时性评价,是直接的信息反馈形式。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使现代的课堂更具有活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策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课堂评价更应该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最终以此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四、结语

教师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教与学,课型评价与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中培养学生及健全的人格,在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先批评后表扬,从而给予学生进步的机会。

参考文献:

篇9

“咕咕咕……”看!鸡又吃沙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我慢慢道来。

暑假的一天,我正在农村的院子里玩的高兴,忽然听见“咕——咕咕。”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是二姑在喂鸡吗?想到这里,我兴致勃勃的跑去。只见二姑边吆喝着,边把饲料撒在地上。一群鸡闻声跑来,拥上前去,你争我夺,它们的小鸡们也不甘落后。不一会儿,食物就被吃得一干二净。鸡妈妈又带着小鸡们大摇大摆的走了,我悄悄的跟着他们,看看它们又搞什么新花样。他们不停地向前走着,到一片沙地时却停下了脚步,小嘴在地上不停地啄着。咦?它是在吃沙子吗?还是在吃别的东西?难道它吃饲料吃腻了,想吃点沙子?我百思不得其解,赶忙跑去找二姑。“二姑,不好了!鸡吃上沙子了!”“哎呀,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大惊小怪的,鸡吃沙子是习性。”“它放着好的饲料不吃,为什么要吃沙子呢?”“这个……”这下二姑哑口无言了。回到家,我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鸡没有牙齿,它吃进去的食物是没有经过咀嚼的。这些东西被吞下去后,先在鸡嗉子中储藏一段时间,经过各种消化液的作用,食物变得比较软了。接着食物到达砂囊。这个囊是鸡消化食物的地方,在这里,食物掺着鸡吞食的沙粒开始消化。在沙粒用力蠕动和摩擦下,那些食物就被磨碎了,这样就可以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了。

我知道后,欣喜万分。觉得鸡是那么聪明,大自然是那么神奇!奥妙!

五年级:宋京舟

篇10

2、先锅里倒油加热。

3、把蛋液倒入锅中。

4、鸡蛋炒好弄散,放置凉透。

5、韭菜切碎,虾仁切半,鸡蛋弄碎凉透。

6、准备一盆,把韭菜,鸡蛋碎,虾仁放到一起。

7、加入盐,香油调味。

8、然后把馅料搅拌均匀。注意韭菜因为会出水,所以调好馅要马上包,不要等时间久。

9、调好的韭菜鸡蛋虾仁馅,可以包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