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范文

时间:2023-03-13 22:5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溺爱孩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 家长; 溺爱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15-001

每年的4、5月份,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季节,也是小朋友养蚕的季节。记得搬入新园之前,原来的幼儿园操场上有两棵大桑树,园门口也有两棵小桑树,很方便小朋友采摘桑叶。自从搬入新园后,园内没有一棵桑树,附近小区内也没有,蚕宝宝吃桑叶成了一个难题,只能靠家长带一些桑叶,有的老师利用双休日到其他小区采了许多桑叶,放在冰箱里每天带一些来,总算把蚕养大。

6月份的一个晚上,我在长江路上散步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棵小小的桑树,不到30厘米高,很细很细的茎,长着几片小小的叶子,嫩绿嫩绿的。当时,我立刻想到:何不把它移植到幼儿园里。但是,我不免有有点担忧,如此小小的桑树,移植后会存活吗?我不敢轻易动手,回家后,我考虑再三,决定明天早晨把它种到幼儿园。第二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又经过长江路,我边走边看,由于桑树实在太小,有的挤在其他密密麻麻的绿化中间,因此并没有一下子找到它。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地看,才找到昨天那颗小桑树,我轻轻向上一拎,就把它连根拔起,继续向前走一小段时,又发现了一棵比他稍大的桑树,像刚才那样轻轻一拔,并没有,用力使劲一拔,才连根拔出泥土。

拿到幼儿园后,我连忙和一名阿姨把两棵桑树种到花坛里,并浇了水,开始几天,我看了几次,两颗桑树的叶子都枯萎了。也许,桑树太嫩了,我把他们伤到了;也许,幼儿园的泥土不适合桑树的成长;也许,这个季节不适合种桑树。算了,我对两棵桑树的存活不抱任何希望。之后,我再也没去看过他们,接下来又放了两个月的暑假,我渐渐忘了种桑树的事了。

到了这学期9月初,我走到花坛旁边突然眼睛一亮,两颗枝繁叶茂的桑树在向我频频招手,点头,我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声呼唤当初和我一起种桑树的那位阿姨,问道:“这两棵桑树是我们种的吗?”阿姨说:“正是。”我喜出望外,连忙叫户外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看。惊喜之余,我不禁想到了幼儿园室内的一些盆景,专门到花木市场去购买,有凤尾竹、君子兰、文竹、吊兰,细心呵护,但由于过度保护,已经所剩无几。而两颗被我们遗忘的桑树却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幼儿园的一部分小朋友,在家长的百般呵护下渐渐长大,三年后,送到了老师手里,刚上幼儿园时,小朋友、家长都有一定的心理适应期,小朋友在幼儿园哭,家长在门外哭。孩子摔了一跤,被其他小朋友抓了一下,碰了一下,家长会心疼得眼泪哗啦啦掉下来,还要找老师理论。每天给孩子穿很多的衣服,担心孩子着凉。每餐给孩子吃很多的食物,担心孩子饿着,结果这些孩子不能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心里焦虑,三天两头生病,经常请假。

记得去年天气刚转冷,有一个叫安安的小朋友,每天很早来到幼儿园,有一次,我摸摸他的小手,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又光又滑,而是毛毛躁躁的,仔细一看,原来小手都冻裂了,我马上把他的小手用热水洗干净,从包里取出润肤霜,给他涂上,他非常地开心,不时的用鼻子闻手背上的香味。后来,我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做卖鱼生意,很忙,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好,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很喜欢上学,从来不缺席。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家长千万不能溺爱自己的孩子。我在平时的家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溺爱,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干,一些已经能干的事情也由家人代办,孩子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做法的危害显而易见,很容易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一旦离开了家长就什么事也干不了。这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对其心理发育十分不利。

2.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家长也会同意。这样会使孩子形成贪婪的心理,一见到喜欢的东西就要买,如果家长不答应就会乱发脾气,哭闹不止。不利于孩子养成节俭的美德,其贪婪、娇纵的心理还会在成长中带来更多不良的后果。

3.当孩子做错了事,总是护着孩子。不批评、不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没得到“红苹果”,家长自己给孩子贴上“红苹果”,这样会使孩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长此以往还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计后果。

4.纵容孩子、放任自由。许多孩子行为懒散,随心所欲,有的家长不予约束,他们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大了就好了。殊不知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会形成习惯,到了长大的时候自然难以纠正了。

溺爱孩子可带来严重的后果,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是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

爱孩子不等于溺爱,爱孩子就要从小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让孩子健康成长,严慈并济才是家长的正确选择。家庭教育中的越俎代庖,百依百顺,娇宠溺爱,就是步入了误区。

娇宠溺爱孩子的父母主观上认为这是爱孩子,让他们舒适、幸福,讨孩子欢心,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理直气壮。其实溺爱是害不是爱。过度的保护必然会造成孩子懒惰。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不去动手动脑,而是叫爹叫妈,什么事情都由家长代劳,使儿童本来就具有的依赖心理更加巩固和强化,而教育所期盼的独立性迟迟不能到来,犯了教育之大忌。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在家里处于特殊的地位,惟我独尊,心中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别人,吃的穿的数他水平高、花费多,超前消费,自私心理强化,而且还说不得,碰不得,稍不称心便大哭大闹,撒娇犯横。过度的保护自然会剥夺孩子多种的锻炼机会。他们没有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实践,缺乏生活能力的磨炼,时时事事都有全方位依赖的“拐棍”,好像生活中只有甜蜜,而没有苦涩。造成孩子能力低下,性格懦弱。这种由溺爱培养起来的怠惰、自私、骄横、无能的品格必然波及学校和社会生活。

篇2

关键词:溺爱;关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62-01

孩子从小就过分的受到家人的溺爱,以致进幼儿园后进入新的环境出现不适应产生过分焦虑、哭闹、乱发脾气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产生许多问题。以下是我将在上学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结合工作7年实践经验就溺爱孩子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关心同伴

“2~3岁的儿童自我意识开始了萌芽阶段,随着其身体的发育、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增强,了解和探究客观世界的愿望也就越来越迫切,喜欢独自去探知这个新奇的世界”。此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年龄小,塑造性很强,家长作为孩子的一面镜子,一定要给予正面,正确的引导方向;而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也可以利用讲故事、形象直观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去区分是非黑白。

二、家园共育,使关爱教育不断深化

搞好家园沟通,利用家长会和入园离园的时间,同家长进行沟通,我首先告诉家长,第一不能对孩子溺爱,爱孩子本无可厚非,但若爱过了头,对孩子却无益,无原则的爱会使孩子逐渐变的自私、狭隘,只懂得接受,不懂得付出爱。第二是在孩子面前,要做到言行一致,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父母的关爱,更多来自于父母平时的言传身教,从一点一滴做起,注意每一个细节,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关爱教育,当教育孩子与小朋友互相团结、相互爱护时,请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与邻里闹别扭,当教育孩子爱护小动物时请不要在孩子面前有嫌恶某个小动物的举动。领孩子外出时,如果有捐助活动,家长要提醒或鼓励孩子进行捐助。自己也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因为,良好道德品质应从小培养,有时一个动作,乃至一句话,都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成长,真诚地希望每个做家长的都要教育孩子有一颗仁爱之心,在享受别人爱的同时学会关爱别人,家长表示赞同老师的建议,愿意与老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学会关爱。

三、利用教育教学游戏激发孩子关爱情教育

正确看待孩子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一般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们,会出现两种表现:一种比较沉默,甚至可以不和周围的人说一句话,抱着自己的玩具就可以玩一天;而另一种是属于让老师比较头疼的,一天到晚哭个不停,饭菜不合意了哭、小朋友拿他的玩具哭、甚至看着别的小朋友开开心心的玩也哭。其实,他们的每一个哭泣都蕴含了其深层的心理原因:1.没有安全感会哭。当孩子们离开了爸爸妈妈的温暖怀抱,没有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在受到众人捧着的关注,心理难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认为和家人长久以来建立的依恋关系被迫瓦解,因此就会以不说话或是无理由的哭来引起老师的关注。2.情绪不满时会哭中国。有的孩子从小在家习惯了娇身惯养的生活,遇到不喜欢吃的菜就会拒绝吃饭,直到家长重新做些自己合心意的。可到了幼儿园就不同了,看到自己不喜欢的菜哭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老师会用尽一切方法让他知道不可以挑食,不可以浪费。此时他就会感到自己受到的对待产生了变化,因此通过哭来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3.拿走了玩具会哭。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玩具都属于他自己,所以不能容忍和他人共享玩具,看着幼儿园里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去玩时,就会产生哭闹不止的过激行为。4.不能独立处理问题会哭。当孩子们解决不了一些老师认为他们应该自己处理的问题时,就会小声哭泣。因为以前在家,只要自己一哭泣,就会很快得到大人们的帮助,即使是解扣子,穿袜子等事。这会在他们脑海里折射出一种概念,每当有问题出现时,就以哭来得到别人的帮助,不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因此,从上述事例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立性意识明显较弱,很有可能造成以后消极的去面对困难。

四、利用各种节日活动激发幼儿的关爱情感

以关爱为切入点, 利用一些比较重要的、合适的民俗传统类节日和爱心类节日, 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三八节、植树节、五一节、父亲节等,利用节日活动资源开展关爱情感教育活动。

篇3

成因一:优越的生活环境滋生“溺爱”

现今,农村家庭也已慢慢富裕起来,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用句现在的俗语就是:不差钱。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使得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多而严格要求少。由于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孩子是无法体验到苦难的滋味,生活里也没遭受什么挫折。而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不受挫折才是好事,照比以前的农村孩子少了许多吃苦耐劳的精神。由此,孩子就会变得懒隋、自私、怯弱。本人在对我校幼儿园的孩子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帮妈妈做过家务。在被问到:妈妈洗了一盘苹果,你想怎么吃?很多孩子说挑大的吃,还有的孩子说给妈妈吃,其中有个孩子说的让我印象特别深,说我放在床边每天吃俩,只有极个别的孩子说我要分给家人吃。都说童言无忌,可这大多数无忌的童言所折射出的溺爱和不孝能否引起我们家长的深思?

成因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供与需上形成恶性循环

父母爱护关心子女不是错,问题是得有个度。可事实上,一些孩子在家里成了众星捧月的小皇帝小公主,给穿衣、喂饭、装书包,对于孩子的一切要求,不管合不合理,应不应该,都要做到孩子满意为止。否则孩子就以哭闹、不吃饭,甚至不上学来威胁家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恶性循环。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极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思想,长此以往,他们就会目中无人,更不知道什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萌萌是我班的学生,每天上幼儿园还要爸爸抱着去,每顿饭要看动画片才能吃进去,要不给看就耍性子不吃了,弄得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这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百般疼爱,处处迁就的结果。

成因三:长辈人的纵容

在农村,很多家都是与长辈居住在一起的。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做了错事,做父母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时在气头上还会打自己的孩子。但做爷爷奶奶的看到这种情形就不高兴了,认为儿子儿媳打孙子是打自己的心头肉,会赶紧拉过孩子,责怪起儿子儿媳来,对孩子也格外地百依百顺。另外,为了挣钱,农村的很多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出国劳务,无暇照顾孩子,只剩家里的老人照顾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年老之后的包容性会变大,对于孩子种种捣蛋不听话的行为,较不以为意,有时会认为是聪明的表现,因而自然就会处处顺着孩子。

那么,面对以上几种对孩子成长不健康的因素,作为家长,应该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或对策来帮助孩子走出溺爱的误区,使其健康发展呢?

对策一:让孩子多做家务

从小让孩子做些家务,养成劳动的习惯,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每个孩子从小都是喜欢做家务的,是家长亲手把孩子做家务的兴趣给扼杀了,把磨练孩子意志的机会给剥夺了。比如孩子第一次系鞋带时打了个死结,大多数家长不是耐心教孩子正确的系法,而是再也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孩子第一次洗碗时弄湿了衣服,大多数家长不是先鼓励孩子继续做下去,而是嫌弃孩子碍手碍脚,不如自己动手,再也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试想:不让孩子动手,孩子什么时候能学会做家务?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没有这种生命的体验,怎么能体味到父母的艰辛?怎么会孝敬父母?怎么会知道感恩呢?父母一切为孩子包办代替,属于孩子自己的事不让他做,怎么能培养他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呢?长期下去只能助长孩子的依赖、好逸恶劳等不良个性的发展。这类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家庭教育中的大事,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受苦”。

对策二:原则问题不让步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家长不要迁就姑息,不要妥协退让,更不能优柔寡断,从而给孩子以可趁之机,而要斩钉截铁的给予回绝,不留任何余地。

对策三:耐心说服老人,与老人共同配合教育

爷爷、奶奶和父母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思想方法、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等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教育晚辈方面持有不同的意见、态度和方法是正常的。因此,父母既要看到老人溺爱孩子的“必然性”,也要想办法让老人认识溺爱孩子的危害性,可以先肯定老人的慈爱之心,尊重老人的劳动成果,对老人哺育之情表示由衷感激。然后,心平气和地与老人沟通,如果采用讲道理的方法或者引用专家的话来说明问题,老人一般会愿意接受。

篇4

小朋友在家,打翻杯子,扯坏本子,一个大人刚要说教两句,另一个立马就拦住:还小呢,还不懂事,长大后就好了。

在学校,和同学之间打闹,被老师叫家长会,一个大人想教训两句,另一个立马说:小孩子家家打闹正常,老师也太大惊小怪了。

在亲戚家,和小伙伴抢起玩具,争夺零食,一个大人过去拉他要教他做客人应有的礼数,另一个却悄悄地说:没事,一会给你买个。

放学回家,一个大人说,小孩子也要学做家务,脑力和劳力要相结合;另一个大人说,现在读书重要,干活不用学,以后大了就会了。

一天天中,小朋友长大了。

他的脾气很大,朋友很少,因为和朋友一起玩耍,稍不顺心,他就发脾气,似乎一切都要以他为中心。

他不再是是小朋友,除了父母,没有人会无理由地包含他的任性。

他做事毛手毛脚,别人会打扫好自己的私人场所,他的东西却是随处乱扔,同一样一件事,别人大胆心细,处理的很有条理;他却马虎应付,想着老妈会在我弄好!

时光是无法倒流的,当他醒悟时才发现,有些事如果应该早点学会早点懂得,他面临的困境也许就会少一起。

篇5

情景一

地点:北京某小区三栋402房

时间:1月5日

人物:王女士

下班后,王女士匆匆从单位赶往市场,买了菜,一路小跑回家。读一年级的儿子已经放学了,正等着她回去煮饭。当她一身汗水地打开家门,看到儿子跟邻居的孩子玩得正欢,书本扔得满地都是,50分的测验试卷赫然映入眼中,她不由火冒三丈,怒斥儿子:“我给你好吃好穿,天天给你洗衣做饭,为什么你就是不学好?”儿子茫然地看着发怒的妈妈……

评析:

孩子一定觉得很不解:我这是怎么了?习惯了被照顾的孩子不明白妈妈每天下班赶回家为他做饭的艰辛。这种观念无法让孩子对爱有正确的理解,甚至对家长这种爱的表达方式产生反感。王女士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和辛苦平心静气地告诉他,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而不是冲他来发泄。

情景二

地点:广州某游乐场

时间:1月16日

人物:洪宏和妈妈

6岁的洪宏和妈妈一起在游乐场玩,由于天气干燥,洪宏喊着要喝水,妈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白开水递给他。谁知他手一甩:“我要喝可乐!”妈妈说:“游乐场的可乐贵……”“我不,就要可乐。”洪宏耍起赖。妈妈只好给他买了。洪宏喝了几大口后,把可乐瓶交给妈妈:“给我放好,你别喝,这是我的。”妈妈愣住了:“好,好,妈妈不喝,你听话就行了。”

评析:

爸爸妈妈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家里的经济现状如何?孩子往往是不知道的。家长一般都认为那是大人的事,不用孩子操心。加上家里“再穷不能穷孩子”,孩子要什么,家长都毫不犹豫地掏钱买。孩子肯定会想:不就是一瓶可乐吗?这样的孩子会越变越自私,对家庭更漠不关心。家长对孩子物质欲望应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满足孩子的全部要求,适当的时候应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能力,告诉他是家里的成员之一,要关心、体谅家庭。

情景三

地点:上海某家庭教育座谈会

时间:1月22日

人物:张先生

谈到自己7岁的儿子,张先生有点沮丧。他说,儿子出生时由于难产,出生后马上被送进了儿童医院的新生儿救护中心,足足护理了一个月才回到家,所以对他格外疼爱,6个大人一天到晚围着他转。吃饭时最好的菜会放他面前;看电视选什么台由他决定;节假日去哪里玩听他说了算。儿子成了家里的主宰,他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已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没有什么,毕竟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我们也不要求他回报什么。直到上个月,我做一个手术,住了几天医院,回到家,躺在床上,儿子居然视而不见。我让他给我倒杯水,可他只顾目不转睛地盯着游戏机,还说:“你自己去吧,我在打游戏,忙着呢!”

评析:

家长对孩子的爱如洪水般涌来,孩子在爱的大包围中习惯了接纳,从小到大,父母给他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从来没有人要求他回报,他也就无法冲破这种爱的包围,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家长不应事事顺着孩子,要适当地拒绝他的要求,让他感受挫折,才能体会家长对他的爱。

情景四

地点:广州某幼儿园

时间:1月25日

人物:林老师和一群小朋友

上课时,林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啊?”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鸡腿”、“鸡翅膀”、“鱼肚”。“那小朋友知道妈妈最喜欢吃什么吗?”孩子们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争着说:“我妈妈喜欢吃鸡脖子”、“我妈妈喜欢吃剩饭”……

评析:

自己这一代吃了不少苦,所以应该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好,这是家长们的普遍想法。爸爸妈妈因为爱孩子,把好吃的都往孩子碗里夹。可是,他们却没有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苦心,反而传递了“妈妈爱吃剩饭”的错误信息。家长把大家对他爱护有加的道理直接跟孩子讲清楚,相信能够换取孩子对父母这种行为的感激和尊敬。

专家视点爱要融入品行

没有情感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没有对社会情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在儿童期忽略社会情感的培养,成人之后,“社会情感缺失”就会导致冷漠、偏激、敌对、甚至暴力等不健全的人格表现。

忽视社会情感的培养,孩子不但会丧失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感激,而且在人际交往中割断了联系的情感纽带,就像空中的流星,失去了彼此的引力,不是自焚就是撞到其他星球上引起灾难。“清华研究生硫酸熊事件”、“马加爵事件”,一个个悲剧的发生,孩子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总给人自私、无理、不尊重人、不懂得爱的感觉?这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几乎每家都是独生子女,因为“独”,因而缺少学习宽容、忍让、理解、与人合作的机会。其次,对于自家的“独苗”,家长生怕他在外面吃亏。再次,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家人的关爱照顾当成理所当然。这种过度关爱的结果是孩子心中无父母,体味不到父母的辛劳和生活的坚辛,又怎能产生感激之情呢?

国外心理学家认为,感激是一种正面情绪,是幸福感的基础,会珍惜别人的给予,善待别人;感激是强大的动力激发系统,一个人获得他人帮助之后,可以激发他做出善举或努力以此作为回报。因此,从小教会孩子心存感激,对人体恤,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情绪,会使他的心灵存有一份真与善,使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富足和美好。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孩子感激他人、关心他人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其感受行为的积极结果。比如有些孩子很有爱心,有好吃的先想到别人,有好玩的先让给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总能主动去关心。可是,友善和关心,可能得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例如自己总也玩不上喜欢的玩具等。时间久了,他会产生一种“好心没好报”或“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再愿意这样做了。这时,就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引导,肯定孩子的关爱行为,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父母、老师、同伴都很喜欢,使他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时认识到爱与被爱的互动性,将感激和爱形成习惯,融入品行。

八个“处方”,让孩子学会爱

故事导入感激

让孩子从小知道,妈妈10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有孝心的孩子,懂礼貌,责己严,能为父母分忧解难。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思想,常给孩子讲些感人的故事,唤起他的感激意识。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就是情感教育的典范,还有《三字经》中的故事均为很好的教材。

风俗倡导感激

西方有个感恩节,我国风俗习惯里也有许多类似的节日,例如春节。家长可以带孩子给长辈拜年,给孩子讲祖辈艰苦生活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会表达感激

一个拥抱:当家长不舒服时,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拥抱,学习施予爱心和同情;一句“谢谢”:当家长为孩子买了玩具时,别忘了要求他说声“谢谢”; 一个亲吻:当家长陪伴孩子玩得开心的时候,把他揽进怀里:“你玩得真开心,亲亲妈妈”;一张自制贺卡:当家长生日或重要的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制作,送给父母和爷爷奶奶等。

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爱护

对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每天跟他谈谈,要求他想一想,今天是否给别人添了麻烦?今天有没有谁帮助自己进步?今天最感激的人是谁等问题。让孩子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爱护,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

体会被感谢的快乐

让孩子帮你做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去帮助身边可以帮助的人。让孩子在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感谢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如果被帮助的人没有回应,孩子虽然会很失望,但这种失望的经历正好可以提醒他,如果有人帮助了他,那么一定要说“谢谢”。

适当限制物欲

家长要让孩子在生活物质条件上有些不足,不要百分之百地满足他的要求,或给他提供最好的享受。适当的贫乏,会激起孩子珍惜之心。

提供实践机会

这一点非常重要。平时,孩子应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让他负起责任来。家长遇到为难的事情,可以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爱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父母要做好榜样

父母对孩子祖辈的孝心如何,直接影响孩子,因此,为人父母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心里去。

孩子观点家长应具备爱能力

大年初一,几乎每个中国家庭的孩子都会伸手向父母、祖辈喊:“利是拿来!”拿了之后只会高兴地说句“谢谢”。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理解,在这小小的红包里,承载着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和期盼。

再回头想想,孩子对父母们的所作所为,不由得令人寒心。是孩子不会爱吗?家长是否反思过,自己是否具备爱的能力?

那么,什么才是爱能力?我们想起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爱就是要让你爱的人爱你。”

爱是一种双向的给予和得到,是一种互相的关心和信任。人人都有爱,都会爱,问题是爱的能力是否健全。为了孩子,父母可以付出一切。一些家庭的父母只知道默默地为孩子做好一切,让孩子没有任何负担,和孩子沟通少,孩子根本就感觉不到父母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对这种优越习以为常,觉得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父母的爱,也不懂回报爱,甚至可能认为,家长管得太多,太烦。这就说明家长本身的爱能力出现了问题;家长爱孩子,但孩子却不懂得爱家长。

说到底,是因为家长没有教孩子懂得感激!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激”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尽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成人能够有爱父母的心,然而在教育孩子时,又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内容。据调查,许多家长对孩子孝敬长辈的要求很低。孩子上学离家时能说:“爸爸妈妈,我走了,再见!”放学回家见到父母时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就相当满意。如果孩子在吃好东西时,能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吃,长辈们就觉得孩子非常懂事了。然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孩子这一声“谢谢”,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真正关心父母长辈,而且形成习惯。

篇6

我该是爱你还是恨你?

我爱你!因为你巨大的魅力,你能让千万里风景尽收我的眼底:“浪漫之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原始非洲的热带雨林,美国的夏威夷海岛,日本的浪漫樱花,仿佛一切都是那么触手可及,栩栩生动,把我深深的吸引到你的身边,一步都不想离开你。

我爱你!因为你的风度。你不是那么的罗嗦,你那简练的语言给予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清爽的语句间透出你优雅的气质,闭上眼深深呼吸你的香,犹如一位风度翩翩的王子陪伴在身边,一刻也忘不了你。

我爱你!还因为你的依依相伴。你总能是我的生活、学习更加充实。你总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出现,总是自私的把我抢到你的怀抱,紧紧地拴住我的心,伴着我度过那些无聊的时光。

我该是爱你还是恨你?

我恨你!你总是让我绞尽脑汁去思考你,去深思你身上的各种谜团,但你总是那么安静,深藏不露,怎么也捉摸不透你!

我恨你!因为让我描述你,是那么的困难,总是需要搜刮脑海中所有的词语,推敲肚中所有的句子,但有时写出的却是一文不值。

篇7

这些话是我对他说的最多,也是全班里让我最伤脑筋的孩子。他就是我班上的一个男生叫小阳。几乎上我们班的老师最早认识的一个人。他就是一个那么特殊的孩子,做任何事就是那么随意和无所谓。

课上,要么故意大声接嘴,引来全班哄堂大笑;要么就把板凳,桌子或者直尺弄得叮当响,引起全班的注意;要么想尽办法和周围同学讲话,把课堂搅得不得安宁,弄得谁不愿意和他同桌;要么来一个“与世隔绝”,偷偷的看课外书,而且还把教科书作为掩护的工具……

课间,我不知道他是不知道怎样和其他同学交流,还是故意的去惹事,总能引来一大堆的同学来告状,一会儿吐别人的口水,一会儿用直尺打人或者用脚踢同学……本来课间我还可以改几个本子或者看看教案,却因为他我“不得安宁”。

在我的记忆中,无数次,我是怀着多么大的希望走进课堂,想用自己良好的教学设计来吸引他、感化他;无数次,我又是多么耐心地和他促膝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总是收效甚微。于是,在潜意识里,我告诉自己,他是一个顽固不化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他的妈妈谈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他的妈妈谈到了1、他们的家庭(父母工作忙,经常不在家,孩子由祖祖和外婆带)在家里,老人比较溺爱,说得话孩子不愿意听。2、孩子的成长过程,从小家人为了训练孩子的交流意识,每次出差都把孩子带在身旁,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很油,思维很成人化。3、家长的期望,父母对孩子无计可施,对于教育孩子很茫然,但是在孩子的身上却有很大的期望。4、孩子的性格和习惯。是啊!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于一个老师来是就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是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就是老师肩上的责任。我怎么可以放弃,我必须得改变心态,好好尽自己的责任。在和他妈妈多次交流后,我和他妈妈一起来寻找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用“坚持”交换“懒惰”。在开学初,几乎每天不抄作业,他觉得反正老师每天都要发短信给家长,回家在补。可是家长忙呀,那里能做到天天来核对作业,那他就高兴了呀,干脆来个不做。第二天早上,就不交作业,说忘带了。我也就只是简单的说一句“明天带来”。久而久之,我就发现他怎么老是忘带本子,结果一经查实,根本就没做。我可是怒火冲天呀,对他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大堆,可是他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不做作业的严重性。为了改掉他的这个坏习惯,我就专门为他请了一个“作业保姆”每天坚持检查他抄的作业,认真抄完一张奖票奖励。如果放学时,还没抄完就重新写两遍(他很急着回家)。每次在学校要求完成的作业对他绝对不能到让他带回家,只能在学校完成。杜绝他做作业拖拉的毛病,封锁了他可以找到的一切可以混过去的机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坚持,他现在能准时抄作业并抄完了。这也是让我很欣慰的地方。但是他写作业拖拉的毛病,看来还需要继续寻找“良方”。

篇8

“子皓,你回来了??不要走好不好?……子皓!!”

蓝朵睁开眼睛,拭去眼角的眼泪,才发现,原来这都是梦啊!自从那次说分手后,已经两个月没有看到子皓了呢。

蓝朵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下了楼。

“朵儿,今天是咖喱牛肉饭哦!朵儿最喜欢的!”

“恩恩,还是妈妈最好啊。么么!”

大家看着蓝朵高兴的样子,有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可是,谁知道,微笑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伤心……

“朵儿啊!想好去哪所高中了么?还有半个月就开学了哦!“妈妈挥了挥信箱中寄来的各所学校的简介说道。

“这么快,只剩半个月了啊!我一会儿上楼挑一个好的学校”

蓝朵看着桌子上排成一摞的学校简介,真不知道去哪一所啊!本来是打算无论考多少分都要留在本地,去子皓的那所学校的,可是现在……

蓝朵随手拿起几张简介,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山东××学院”。咦?那不是哥哥所在的学校么?听哥哥说,那是分初中部,高中部和大学部的一所学院,他在大学部读书,那我要是去高中部,不就能和哥哥在一所学校读书了?

蓝朵打开电脑,和哥哥聊起来:“哥哥,我去你哪所学校好不好啊?”

哥哥发来了一个大大的“啊”字。“妹妹真的要去???”

“恩恩,☺,哥哥等着我哦!!”

“好啊!哪天到,哥哥去接你……”

“恩恩。……”

篇9

青岛市西韩小学 三年级 蔡双佳

我家在大海边,每当我去海边玩的时候,大海的一切美景都展现在我的眼前。宽阔的海面真是一望无边啊,海水湛蓝湛蓝的,非常美丽!

没有风的时候,海面很平静,有时平静的海面上还有几只海鸥在蓝天中盘旋;起风的时候,海水浪涛拍天,这时候轮船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向码头避风。

大海有时脾气很大,涨潮的时候,海水似乎都能够冲到蓝天上了;可大海退潮后,又是一番景象。许多人来到这里,挖沙子,钓鱼,捡贝壳……海鸥也来到大海边凑热闹,有的捕捉新鲜的鱼,有的还在海面上高高兴兴的玩着游戏。

秋天我和爸爸妈妈,观赏着海边红色的枫叶,来到海滩玩沙子。我用工具做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大城堡,周围还有好多小的城堡来保护中间的大城堡呢!

篇10

后来你说是扣被盗了!怎么说呢!我很信任你!!我也相信你了!但是,我也不是傻子,哪里有前一秒发出,后一秒解释扣被盗了!这样的事情遇见的很多啊!所以我也学会了很淡定的对付!我还记得,曾经这样的话你也说过,只是,我当时也是相信了你的解释。那些不可能的解释!

其实我想说,我也很喜欢你。那是妹妹对哥哥的爱!我是真的很依赖于你,因为你的好!因为你的暖。你的可爱!

或许你说的喜欢也像自己那样是一种哥哥对妹妹的喜欢!但又害怕自己误会。或许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告白,要么失败了,什么都不是,连朋友也做不成。要么是成功,然后成为情侣!

我想起了他,想起了曾经他的表白方式。那个!。那个!。突然发现当时的他实在是太聪慧了!

哈!怎么说着说着又说起了他!他最近发了一条说说,说自己的心又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连自己都不清楚!记得他曾经告诉自己,在我们学校他静不下心来学习,心情都不再课堂上,没天的心都想着下课!曾经我是他的诉说着,如今,我不是他的诉说着,也不是,什么都不是!多年以后,我们又会是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