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职责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职责

篇1

一、聊城市行政执法机构概况

聊城市本级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共34个,执法队伍60支,执法人员1517人,设多支执法队伍的部门有11个。各县(市区)执法主体共397个,执法队伍169支,执法人员共7481人。执法范围涵盖食药、质监、卫生、安监、文化、环境、国土、农业、水利、城管、卫计、交通等十几个执法领域。行政执法机构庞杂繁多,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职责交叉、边界不清,存在一个领域多头执法、一个层级交叉执法、一个部门重复执法现象,损害了执法机关的执法权威,影响了政府形象。

二、摸底先行,确定改革

路线图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后,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就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作出批示,并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要真正解决多头执法问题,减少行政对经济社会的干预,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真正把权力和职责调整到位,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工作要求。成立了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市长宋军继任组长,组织、人社、法制、财政等22个部门为小组成员单位,强化改革统筹协调能力,并明确改革的推进路径、时间进度、责任分工。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各级各部门执法队伍、执法机构情况,是科学决策、顺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聊城市编办制作了调查摸底表格,对部门行政执法权限、行使主体、法律依据、主要内容、执法对象、执法方式、执法范围、处罚频次、上下级权限边界等40多项执法和机构编制事项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摸清了各部门执法机构、权限情况,为执法机构整合奠定坚实基础。确定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统筹推进改革。一是纵向推进重心下移。针对多层执法的问题,进一步厘清各级之间的权限边界和责任,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根据不同领域执法的性质、范围、专业技术要求以及执法权限等,确定以市为主或以区为主执法。同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就近管理的优势,完善基层执法体系,实行县级综合执法机构派驻执法队伍,建立综合执法平台,由乡镇(街道)统筹辖区内派驻机构和基层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二是横向实行整合优化。聊城市执法队伍同一层级执法主体较多,导致执法交叉重叠、各自为政、分散执法的矛盾比较突出。对执法力量分散、具有多支执法队伍的11个市直部门,积极探索整合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确保“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管执法”。同时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实现“多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

三、选定试点,实现试点

篇2

此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文化市场领域执法作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始终走在改革的最前沿,经过体制改革和近期的执法实践摸索,滕州市文化市场执法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执法效能显著提高,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执法力量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滕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全市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400余家,其中网吧146家、歌舞娱乐场所19家、印刷企业141家、影剧院3家、书刊音像店78家、文化类社会团体40余家。改革之前,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实有在岗执法人员仅有19人,执法力量、执法装备、专业水平明显薄弱,远远不能适应文化市场点多、面广、线长的需求。改革后,全市21个镇街和经济开发区均派驻执法中队,将一批懂法律、善执法、能办案的战斗群体充实到基层执法中去,现有一线正式执法人员363名,为繁重的执法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障,确保了文化执法等各项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执法能力实现新突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共有行政权力831项,其中文化市场领域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权共317项,占全部行政权力事项的38.15%。为提升全体执法人员的文化执法水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执法人员划转后立即组织全体执法人员集中15天开展了文化市场领域等方面的专题业务培训班,提高全员文化市场等执法能力。同时,在集中开展文化执法专项活动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各执法中队的骨干队员,以示范执法的方式,现场就文化执法检查事项、执法文书使用、调查取证、案件办理等执法业务知识、执法技巧进行讲解,着力提升了执法人员文化市场执法技能,真正使其成为综合执法的多面手,文化市场执法的主力军。

三是执法力度实现新突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对网吧、娱乐场所、印刷市场、书店音像店、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等文化市场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和暑期文化执法等专项执法活动10余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各执法中队执法人员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文化市场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了查处。截至目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文化市场执法中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立案查处网吧涉嫌接纳未成年人案件30余起,已依法对其中的28家网吧予以行政处罚,其他案件正在进一步的处理过程中,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明显加强。

四是执法人员配备实现新突破。为实现文化执法全域监管,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大对乡镇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乡镇各执法中队配备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5-10名,且至少有1名法律专业本科学历、丰富执法办案经验的法制员,采取集中培训和示范分散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全市文化市场执法的全覆盖和无缝隙管理。

篇3

一、执法队伍素质不能适应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

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是根据市编委发文,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管理。即动物卫生监督所在承担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等法定职责的同时,通过受委托的方式,承担市畜牧局所承担的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

对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来说,有关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诸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生鲜乳生产收购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等环节的日常监管、查案办案等,完全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近三年来,省市县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通过定期培训、网上考试、执法办案专项培训等方式,狠抓执法队伍素质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执法队伍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生鲜乳生产收购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强制性要求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仍有很大欠缺,仍难以在日常监管中有效地发现问题,并帮助和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制约了服务型执法建设的有效开展。

二、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了综合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河南省综合执法体系从形式上看,相关文件要求省市县乡分别建立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总队、支队、大队和中队,形成了省市县及乡镇的全履盖。而实际现状,特别是县级和乡镇,由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近年来新增了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等职责,加之到场到户实施产地检疫、生猪牛羊产地及屠宰环节检疫过程中“瘦肉精”抽检等要求越来越规范,基层特别是派出乡镇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大量的工作精力被产地检疫、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等工作占用,很难再有足够的精力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从而导致县乡两级畜牧综合执法工作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三、无权实施行政强制,制约了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牌子后,市畜牧局将行业管理的相关行政处罚、监督执法职能交由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承担。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执法资格是被委托执法,执法文书以畜牧局名义下达。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依法依规实施相关案件查处工作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涉案相关物品(如假劣兽药、不合格饲料生鲜乳种畜禽及违禁物质等)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由于《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不得委托”,一旦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依据行业法律法规对上述涉案物品实施了行政强制,则属违法执法;而对涉案的假劣兽药、不合格饲料生鲜乳以及违禁物质等,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一是导致案件证据不充分,难以对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二是涉案物品,特别是违禁物质、假劣兽药等,一旦失去控制,可能给养殖业生产、食品安全等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让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在查案办案实践中陷入两难的境地。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近三年的思考与实践,形成了一些思路,尝试了一些做法,与同行商榷。

一、狠抓素质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一是狠抓《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畜牧行业相关规定、规范的专项学习,制定学习台帐,明确学习内容,实行“月考试、月通报”,调动执法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定期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案件评析”活动,邀请法制局及律师等行业专家,对本单位办理的案件进行评查分析,帮助执法人员查找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办案技巧,提高执法人员查案办案能力;三是将学习考试纳入目标管理,制定奖惩办法,调动执法人员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机制,提高执法效率

面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到场到户实施产地检疫、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等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应当根据基层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产地检疫、养殖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基层人力,提高效率,以便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有更大的精力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一是积极探索提前检疫新机制。通过引导经纪人、饲料经营户帮助养殖场户提前申报检疫,逐步过渡到养殖场户出栏畜禽主动提前申报检疫,从而变被动应付产地检疫为根据养殖场户提前申报检疫情况,主动提前实施产地检疫,以迄从容、科学、主动开展各项工作。二是以实施农业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示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养殖环节病死猪定点存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机制,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督工作效率,让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三是探索建立动物卫生监督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有机统一的执法机制,统一整合并明确养殖、经营等环节监督检查内容,落实风险分级、量化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抽检,推动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深入开展。

三、关于综合执法中强制措施的实施

篇4

一、加快创建法治政府工作体系建设

(一)建立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的建设法治政府7个方面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

(二)开展创建依法行政示范点活动。确定2-3个区(市)县或乡镇(街道)为依法行政示范点,各区(市)县政府要选择1-2个乡镇(街道)作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加强工作指导,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三)进一步规范乡镇依法行政。围绕**试验区建设,梳理乡镇政府职责权限,明确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任务和要求,积极探索行政执法权向乡镇基层延伸的有效办法。

(四)健全学法制度。一是各区(市)县政府要建立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专题法制讲座制度和集中培训制度,切实保障学法的时间和效果。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力度。

二、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一)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着力解决部门间职责交叉、权责脱节、职能边界不清等问题,推进政府部门职责的法定化、规范化,科学、合理地设置体现本级政府功能特点的政府机构。

(二)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三是规范依附于行政审批的前置审查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四是清理企业年检(年审)审批事项,规范企业年检(年审)需提交的审批资料。

(三)建立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程序,编制完成部门权力运行流程图,加强行政效能电子监察,推进行政权力规范、高效运行。

(四)强化诚信政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市诚信政府建设若干意见》、《**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对外签订合同管理办法》,坚持合同法律审查制度,完善重大合同备案制度,对全市行政机关对外签订的合同及履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制和长效机制,提升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一)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一是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应当进行听证。二是健全重大决策听取意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等制度。

(二)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价制度。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行政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三)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市国家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加强制度建设

(一)围绕试验区建设开展政府立法工作。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拟制定政府规章11件,拟加强调研论证项目43件,为试验区建设和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二)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一是制定并实施《关于开展政府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立法后评估的对象、内容、标准、方式、程序、评估结果和评估效力等内容。二是选择2件政府规章进行立法后评估工作试点,制作评估报告,逐步推进立法后评估工作。

(三)继续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英译工作。组织有关科研机构把政府规章及重要规范性文件翻译成英文参考文本,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

(四)清理规范性文件。一是对现行有效的市政府、市政府部门及各区(市)县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二是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五、规范行政执法

(一)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一是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三是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规范行政执法机构编制管理,逐步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一是完善行政处罚程序和重大行政处罚听证制度,逐步推行说理性行政执法文书。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投诉处理流程,加强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的处理,维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格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83号)要求,推进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工作,并将细化、量化后的行政处罚标准向社会公布。

(四)加强灾后重建依法行政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行政争议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41号),确保灾后重建工作依法实施。

(五)严格行政执法人员队伍管理。一是切实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对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使用省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以外的其它执法证件的,应及时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二是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公示制度,将本地区各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按规定应当持有的执法证件的名称和颁发机关向社会公告,接受行政相对人监督。三是坚持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四是逐步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

(六)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培训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参加法律知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年度考核内容之一。

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完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和公示制度。二是继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三是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

(二)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一是拓宽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渠道,探索建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请审查规范性文件机制。二是严格报备制度,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应在规范性文件公布后15日内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备案,市政府法制办要坚持严格审查,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三)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化解行政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畅通复议渠道。在行政复议案件多的部门建立行政复议专门受理窗口。二是完善行政复议相关制度,拟订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标准,开展行政复议案卷评查工作。三是对各区(市)县政府落实行政复议机构、专职人员和经费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四是坚持行政复议机构与法院行政诉讼审判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五是继续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六是认真落实法院行政审判开庭前、审理中、审理后向行政机关发出的“一案三建议”。

七、完善社会自治功能

(一)完善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试行)》,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二)推进社区群众自治建设。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培育社会组织,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建设法治政府为主题的宣传教育,促进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社会氛围的形成。

八、完善考核奖惩机制

(一)加强领导。各区(市)县政府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切实担负起本地区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职责。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工作会,研究推进依法行政的措施,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机制。各区(市)县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增加其在政府工作目标考评中的分值比重,建立法治政府建设量化考评体系;建立依法行政考核结果与公务员考核、奖惩挂钩的考核制度,对经考核评定为依法行政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进行表彰奖励。

(三)坚持政府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各区(市)县政府要坚持落实政府依法行政报告制度,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报告本地区推进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市政府各部门要向市政府报告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四)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强化行政问责,对违法行政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篇5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0*年3月,国务院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决定》的出台,是国务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举措,并且针对市县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工作特点,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近年来,我区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对照《纲要》和《决定》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全区行政机关要以贯彻《决定》为契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的观念,将依法行政的原则贯穿于政府各项工作的始终,朝着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做出扎实不懈的努力。全区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加强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明确任务,落实要求,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整体水平

(一)开展学法用法活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1.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任职前法律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结合实际确定学法内容。认真组织专题法制讲座活动,保证每年安排专题法制讲座不少于2次。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大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对领导干部脱产培训、菜单式选学作出明确规定,做到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实行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并将考查和测试结果作为任职的重要依据。

2.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好本乡镇、本部门的学法活动,每月至少安排半天时间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应举办1—2次法制讲座。由区人事局牵头,每两年组织一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3.建立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完善区政府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乡镇政府及区政府各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区政府法制办具体组织实施。依法行政情况考核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区人事局、法制办应当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能力考试,凡考试不合格的,不得在行政执法岗位工作。

4.广泛深入地宣传依法行政知识,营造依法行政良好氛围。采取开辟专栏、学习辅导、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特别要大力宣传《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的精神上来。要通过组织自学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不断加深对《决定》的理解。全区法制工作机构要切实做好学习、宣传、培训的组织工作,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1.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取意见制度。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听取意见的规则和程序。凡涉及城市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编制和重大调整、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补偿安置以及其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各乡镇、各部门在决策前,应就相关决策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充分调研,通过举行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依据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行政决策。

2.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证制度。要扩大听证范围,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听证。要规范听证程序,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确定、分配听证代表名额要充分考虑听证事项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影响范围。听证代表确定后,应当将名单向社会公布。听证举行10日前,应当告知听证代表拟做出行政决策的内容、理由、依据和背景资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确保听证参加人对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质证和辩论。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3.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制度。作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前要交由法制机构或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做出决策。同时,对重大事项,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杜绝擅权专断、滥用权力。重大行政决策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4.建立决策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对决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对依法应当听证而未举行听证的、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未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的,应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

1.加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力度。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行政审批,不得擅自设立或者变相设立行政审批事项,增加行政审批环节。对没有法定依据的年检、年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一律予以取消;对新增的审批项目,要严格审核把关,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2.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保留的审批项目,审批机关要制定相应的审批操作规程,明确各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程序、时限及责任人,实行严格的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缺席默许制度;凡是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审批事项及与此相关的服务事项,都应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工作机制,审批机关应指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审批申请、统一送达行政审批决定。

3.改进行政审批方式。要结合我区实际,探索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审批,不断扩大网上审批的范围,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

4.加强对审批事项的监管。坚决克服“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严格落实“谁许可、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责任制度,坚决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

(四)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法制统一

1.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规范性文件必须通过政府法制机构或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合法性审查,并由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后方可作出决定,未经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的不得施行。

2.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之日起15日内报区政府备案。区政府法制办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应当给予受理和处理,认真接受群众监督。

3.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清理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五)严格行政执法,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坚持行政执法统一管理、监督的前提下,经省政府批准,我区的城市管理等领域可根据需要向乡镇派驻执法队伍。要切实加强对派驻执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合理划分执法职能,适当下移执法重心,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和综合行政执法。一个行政执法机关下设多个行政执法机构的,原则上归并为一个机构承担行政执法工作。一个行政许可事项需要一个行政机关多个内设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指定一个窗口统一受理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许可决定。一个行政许可事项需要几个外部行政机关办理的,一律进入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进行集中办理。

2.建立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要切实解决因经费不足、设备短缺、手段落后导致的执法难问题,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使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3.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告知当事人所依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切实维护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坚持行政处罚的调查权、审核权和决定权相分离制度。除简易程序所办案件外,行政执法人员不得自我办案、自我审核、自我决定,所办案件必须经本级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核后报机关行政首长作出决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决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依法送达当事人。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行政执法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条款要进行梳理,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能够量化的予以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每年组织1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促进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

4.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行政机关所办行政案件凡是被人民法院和复议机关依法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以及行政机关自己认定为有过错的,必须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机关及其责任人员的相关责任。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江苏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和责任追究。

5.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对拟上岗行政执法的人员必须参加统一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资格证。没有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法证件要按规定时限换证和验审。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受到责任追究或调离执法岗位的,依法撤销或注销其执法资格。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要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思想、作风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六)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1.发挥社会监督功能。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法院司法监督。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完善新闻会、情况通报会制度,建立舆论监督工作机制,对舆论监督要积极反应并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对群众举报、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应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2.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建设规范的复议听证、质证场所。健全区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确保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有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依法受理和承办行政复议案件,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要依法予以撤销或变更,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鼓励、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要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

3.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抓紧清理政府信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的编制、修订工作。要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机制,加快政府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载体。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强网上实时监控监察。

(七)强化社会自治功能,提高社会及自治组织服务水平

1.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要全面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镇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充分保障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严禁干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不得要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依法应当由政府及其部门履行的职责。

2.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要积极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依法行政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乡镇、各部门要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规则,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做到年度有安排、工作有重点,将依法行政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各部门的行政首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本乡镇、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切实负起全面责任;分管领导作为直接主管责任人,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不力,造成违法行政的,要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6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职责,规范执法检查行为,增强执法检查的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执法检查,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不枉不纵。

2、属地监管原则。坚持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管理,界定市安监局、乡镇(街道)执法检查的对象,强化属地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责任。

3、全覆盖原则。在坚持分级、属地监管原则基础上,通过重点执法检查方式,把全市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和工贸、职业健康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全部纳入执法检查范围,做到全覆盖、不缺失。

4、计划统筹原则。根据市安监局现有的执法力量、装备条件及监管对象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特点,并结合市政府有关规定,科学统筹执法检查的对象、时间、次数和方式,制定执法检查计划。

二、市安监局当前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和工作日分析

(一)执法力量:市安监局现有综合、非煤矿山、危化(烟花爆竹和危险化学品)、职业健康和政策法规5个执法职能科室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大队(内设二级机构,侧重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具备执法资格的共18人;用于监管执法车辆5部(单位车辆3部、租用社会车辆2部)。

(二)执法工作日:

总法定工作日:(365-11-52*2)天*18人=4500

非行政执法工作日:1390

1、应急值班每人每月2天:2天*18人*12月=432

2、学习培训每人每周0。5天:0。5天*18人*52周=468

3、参加党群活动、考核、会议每人每月1天:1天*18人*12月=216

4、病假、事假每人每年3天:3天*18人=54

5、法定年休假:15天*8人+10天*10人=220

其他行政执法工作日:1279

1、证件发放:每月1天,发放部分危险化学品经营和烟花爆竹经营(零售)安许可证。1天*4人*12月=48

2、现场验收、审查:40个*1天*3人*1。5(系数)=180

3、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报告的受理、登记建档、跟踪监控、督促整改:每季度3天。3天*4人*4季度=48

4、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每年4起。4起*3天*3人=36

5、听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每年1起。1起*3天*4人=12

6、安全生产举报查处:每月5起。5起*1天*3人*12月=180

7、参加政府及配合有关部门组织的打非治违行动:每季度1次。4次*1天*18人=72

8、参加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联合执法行动:每年3次。3次*1天*18人=54

9、一般事故隐患的整改复查:每月4起。4起*0。5天*3人*12月=72

10、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每年12天。12天*4人=48。

11、有关报告、制度、安全措施的备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每月1天。1天*6人*12月=72

12、召开、参加有关安全工作会议:每人每月0。5天。0。5天*18人*12月=108。

13、政府、上级安全监管机关安排的其他任务:每人每月0。5天。0。5天*18人*12月=108

14、复产验收工作:13家非煤矿山企业、1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春节和夏季停产后的复产工作。2人*2次*0。5天*13+3人*3次*0。5天*18=133

15、机动工作日:每人每月0。5天。0。5天*18人*12月=108

执法检查工作日(对直接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的工作日):4500-1390-1279=1831

1、综合督察(职业健康):318

①、综合督察检查18个乡镇(街道)和居巢经开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3人*19*2天=114

②、综合督察检查18个乡镇(街道)和居巢经开区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工作情况:3人*19*2天=114

③、综合督察检查15家重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工作情况:3人*15*2天=90

④、综合督察检查11个重点监管的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情况:3人*11*2天=66

2、非煤矿山(含3家尾矿库):130

非煤矿山企业定期检查(每年6次):2人*13家*5次=130

3、危险化学品:394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加油站)大检查:

2人*20家*4次+2人*39家*3=394

4、烟花爆竹:804

①、1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2家批发经营企业定期检查:2人*18家*20次+2人*2*12次=768

②、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单位专项检查:2人*18*1天=36

三、市安监局重点执法检查的对象和责任分工(见附表)

1、综合监管重点企业11家、18个乡镇(街道)和居巢经开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科室:综合科。

2、非煤矿山企业(尾矿库)13家。责任科室:矿山科。

3、职业健康重点企业15家、18个乡镇(街道)和居巢经开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科室:职业健康科。

4、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批发)企业20家和18个乡镇(街道)零售经营单位。责任科室:危化科和执法大队。

5、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加油站)59家。责任科室:危化科和执法大队。

四、执法检查的内容

按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4号)第八条规定的19个方面的执法检查内容,各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本执法计划和月度执法进度计划的要求,开展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执法检查前要编制好现场检查方案,对被执法检查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

五、执法检查的方式

(一)现场检查:现场执法检查人员按照编制好的现场检查方案进行执法检查,并逐项记录检查情况。

(二)现场处理:在现场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事故隐患,应当依法采取下列相应现场处理措施:1、当场予以纠正;2、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达到要求;3、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4、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5、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6、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7、依法应当采取的其他现场处理措施。

(三)复查:对被责令限期改正、限期达到要求、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应当在收到申请或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

(四)行政处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按程序进行行政处罚。

(五)安全生产督查:被督查的对象存在安全生产工作不落实或不及时落实到位情况的应当填写督查意见书发给被督查单位,并将每次督查的情况上报至合肥市安监局和市委、市政府,并抄送相关单位。

(六)督办:对安全生产督查或检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到位的,应当报告市政府,提请市政府或市安委会发出挂牌督办文件。

(七)联合执法:对一些地区或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突出,需几个部门整合执法力量联合整治的,应当以市安办名义,召集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八)专项整治:对具体领域、具体行业或具体企业在特定时期出现的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需要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治理的应当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执法。

(九)事故调查处理:对已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进行调查处理。

六、执法检查结果的处理

执法检查结果应按照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4号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以及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企业进行整改的,应下达责令限期改正指令书;

2、应当立案查处的,应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3、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及时书面通报并移送相关部门;

4、应当依法提请市政府决定关闭的,应及时市政府书面报告。

七、工作要求

(一)严明责任。各职能科室要严格对照此执法计划,各负其责,科室负责人要亲自抓、主动抓,系统认真开展执法工作,确保完成工作计划。

(二)加强监督。对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每一起案件,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对查处的重大隐患和重要问题,要及时梳理,建立整改台帐,加大整改和督促检查力度。

(三)完善机制。针对不同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在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领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发挥部门联合执法的优势,确保执法检查到位。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计划【二】为规范全街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行为,强化行政执法责任的落实,提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4号)和《安全生产监管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编制办法》(安监总政法〔201x〕183号)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文源街道20xx年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和安全发展战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和区安全生产“十三五”发展规划精神,继续深入开展“有计划、全覆盖、规范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增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推动全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强化安全生产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专项整治、宣传教育培训和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有力地促进全街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监管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进一步落实,将全街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以及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等严格控制在市政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以内,坚决遏制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执法工作日概算

1.行政执法人员数量:XXXX年底文源街道安监站在岗人员2人,纳入计算行政执法人员数量为2人。

2.总法定工作日(500日):

全站总法定工作日=国家法定工作日×执法人员数量

=250日/人、年×2人=5OO日。

注:国家法定工作日=全年总天数一双休日~法定节假日

=365-52×2-11=250日

其中:①全年总天数365天;

②双休日=52周×2天/周=104日:

③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五一、中秋、国庆节等共计11天法定假日。

3.非执法工作日估算(210日):

其中含学习、培训(2人×lO日=20日);考核(2人×5日=10日)、会议(2人×20日=40日);值班补休日、公务员法定年休假、病、事假、探亲假、婚(丧)假(2人×20日=40日);参加党群活动(2人×30日=60日);科技信息、事故管理、报表统计上报、开展综合监管、应急救援管理、宣传教育培训、省、市、区安监局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等(2人×20日=40日)。

4.执法工作习估算(290日):其中含实施行政许可、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安全生产举报受理查处、重大稳患排查 督促整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听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各类专项整治、执法检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检查等。

执法检查工作日=500-210=290日

以2名执法人员1-2天检查一家(次)企业测算,290个执法检查工作日可以安排检查94家次企业左右。

四、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

20xx 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领域根据我街安全监管工作实际,确定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商贸行业为重点监管对象。事故隐患挂牌治理、来信来 电举报、有限空间、涉氨、涉高温作业企业等方面为XXXX年执法检查的重点领域。

按照属地监管、综合监管、分级检查的原则,安监站对所有高危经营企业全年至少开展6次执法检查,对商贸行业全年至少开展4次执法检查,实现高危行业、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全覆盖。

五、安全行政执法计划相关事项

(一)执法检查内容

分为组织管理检查和作业场所检查,组织管理检查以书面检查为主,作业场所检查以重点场所、关键工艺抽查为主,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许可证与落实情况

检查方式、方法:查看《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副本,核对是否存在超出安全生产许可范围生产经营行为、许可证有效期间、主要负责人培训合格情况等。

2、安全生产机构设立情况

检查方式、方法:查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资料、核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情况。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童制度和各工序操作规程文件、资料,审查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实际操作情况(内容合法合规具体,责任到人到岗);查看企业对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是否涉及到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结合安全日志和作业场所抽查发现员工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现象,来确定企业教育和督促员工执行情况。

4、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安全培训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查看教育培训记录、档 案,记录是否真实、符合要求,查看新上岗从业人员考核合格的资料,查看特种作业人数和相应资点取得情况,查看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审批 资料,对从业人员现场抽考本职工作的安全生产知识等。

5、为从业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和监督佩戴使用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企业为从业人员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凭证、发票、合格证;查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等。

6、重大危 险源建档、定期检测、监控评告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企业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评估报告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查看企业重大危 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查看重大危险源检测、维护、保养资料和档 案,记录和签字情况等。查看应急预案文件、应急预案教育培讲玄己录、应急物资、设备情况、应急演练记录等。

7、对设施、设备的安全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情况

检查方法、内容:查看企业安全设备清单,查看各类设备检测合格证、安全使用证或安全标志,查看企业安全设备维护、保养、检测台账和记录。

8、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采取可靠安全措施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阅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审查文件内容是否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落实、层次管理、考核标准等,查看企业内部检查制度,查看企业内容层次管理情况,查看车间主任、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安全记录本登记是否如实记录安全隐患,是否按规定逐步汇报、签字等。

9、应急预案 制定、演练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应急预案拟定文件、-应急队伍组成文件、应急预案教育培训记录、应急物 资及设备情况、应急演练记录和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 等。

10、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批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是否有新、扩、改建项目,查看“三同时”落实情况,查看建设项目审查、验收资料、文件等。(或由企业出具该期限内没有进行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的自查证明)

11、承包、出租、交叉作业的管理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了解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模式、状况,查看承包、出租合同、协议,查看承包、承租单位相应资质,查看安全生产管理协议,调阅定期安全检查台账、记录和督促整 改情况;了解是否存在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区域作业情况,查看相关协议,查阅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检查、协调资料。(或由企业出具无租、承包的自查证明)

12、提取与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参加工伤保险,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或缴纳风险抵押金等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帐户、使用登记情况;查看企业内容安全 费用管理制度情况,年度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查看工伤保险购买凭证,对照 职工花名册核定参加工伤保险情况;查看安全生产责任险保单和有效期限等。

13、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通报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和落实情况,查阅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三自”系统使用、登记情况,查看企业设立隐患排查治理公示牌情况,查看隐患排查治理迢录,查看向从业人员通报情况。

14、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企业自查在有危 险品的场所、设施、设备上设置警示标志情况;现场抽查核实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15、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带班作业或值班和进出厂登记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企业领导带班作业、值班安排计划查看负责人带班、值班记录,现场作业场所检查是否有带班作业人员 等;查看职进出厂登记制度、保障措施和落实情况。

16、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查看专职或兼职 职业下-摩管理人员 配备、培训情况;查看企业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岗位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查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职业史资料、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资料和员工职业健康体检档 案)及对工作场所进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

17、废弃物品处置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企业废弃危 险物品处理制度、处理登记台账、处理措施,对企业废弃危 险物品销毁地点核查核实。综合重点场所抽查查看废弃危 险物品处理情况。

18、爆破、吊装、动火作业、临时用电 等 危 险作业管理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看企业动火作业、吊装、爆破等危 险作业制度,结合现场作业场所抽查查看是否存在危 险作业,核实现场管理情况。

19、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安全距离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要求企业出具对生活区、办公区危 险物品排查情况证明,并通过现场场所抽查核实。

20、中介服务机构出具的安全设施检测、检验、评估、评价的真实性、合法性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查阅企业安全评估报告、防雷检测报告、羿全设备设施检测(检验)报告等,结合现场作业场所抽查,核实上述内容和情况,以及评价资质。评价结论情况(一般只对资质、结论、期限 等要件形式进行检查)。

21、疏散通道设置、疏散标志情况

检查方式、内容:抽查生产车间、中转间、库房内划线确定疏散通道情况;查看企业疏散标志设置情况;现场抽查疏散通道畅通情况(疏散门不能锁闭、不能堆放物品堵塞、疏散门口不能有台阶、明沟等)。

(二)执法检查方式

1、计划检查。根据本执法计划,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 对所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计划执法检查。

2、专项检查。在事故易发季节、重大节会期间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以及对群众举报投诉、上级交办、媒体曝光、部门移送(交)的违法行为核查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联合检查。对拒绝、阻碍安全监管行政检查或者拒不执行安全行政执法指令等需要多个有关部门共同执法的违法行为,报上级部门批准,开展联合执法。

4、机动检查。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不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新改扩建项目和兼并重组的、生产规模较大且危 险性较大的企业,适当增加监督检查的次数,开展机动检查。

六、组织实施和考核

1、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经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上报市安监局备案。

篇7

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新要求,特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化依法行政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带头依法办事,自觉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把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依法行政工作。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执法力度。要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内部决策权限、程序和规则,提高依法决策水平。要增强决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扩大公众参与。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定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既能确保行政执法到位,又能促进社会和谐。要坚持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并重,坚持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既要深入开展各项综合整治活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又要注重社会服务和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三、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提升依法行政质量。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行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决策和执行等环节的监督,严格执行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坚持便民利民原则,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依法公正做出行政复议决定。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重视司法建议,改进执法工作。要进一步落实规范性文件制定、清理和向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各项规定。

篇8

为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城市管理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大力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城市建设精品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总体要求,积极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健全完善县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两级领导,县直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城管机构、村(居)三级管理网络,切实发挥乡镇(街道)、村(居)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大城管格局;积极探索推行原有产权不变、委托有偿服务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二)基本原则

1、重心下移原则。明确划分县政府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居的城市管理职责,科学界定人权、事权、财权和考核奖惩权限,切实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2、权责一致原则。摸清底数,划分管理等级,依据相关管理标准,核定城市日常管理维护经费,建立人随事走、费随事转、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

3、市场运作原则。将健全完善城管机制与加快环卫、园林、市政等部门职能转变有机结合,稳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干分离,逐步将作业养护任务推向社会,走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道路。严格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机制,协调联动,配套实施,形成城市管理工作合力。

4、一体化管理原则。探索原有产权不变、委托有偿服务的办法,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一体化管理。

二、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服务体制,积极推进城管重心下移

(一)调整充实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县直有关部门、街道、城区周边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对县直有关部门、街道、周边乡镇城市管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

(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积极履行职能。

(三)组建县园林环卫管理局。将原由城管执法局管理的环卫处、园林处划归县园林环卫管理局,主要负责制定园林、环卫工作规划、工作标准及监督考核,做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强对绿化、环卫设施的维护、管理等。

(四)街道成立由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主任,街道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管理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对街道部门和村居城市管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考核。周边乡镇成立机构,专门负责城镇管理工作。

(五)组建街道、疃里镇(高新区)两个城管执法大队,分别派驻街道、疃里镇(高新区),实行双重领导、以块为主,日常管理由乡镇(街道)负责,集中执法由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组织、指挥、调度、实施;业务工作由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指导。

(六)进一步加强环卫园林职能的转变,实行管养分离、建管分离。将园林处的作业职能分离出来,成立若干建设、绿化、养护公司,负责城市主次道路和公共场所的绿化养护工作。整合环卫力量,“一把扫帚扫城区”。将县园林环卫管理局的环卫管理和作业职能分开,县园林环卫管理局专门负责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行业管理、调度指挥和监督考核等工作。成立若干保洁公司,负责城区主要街道、公厕、主要地段的卫生保洁以及垃圾收集、清运工作。街道、疃里镇(高新区)按照属地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组建保洁公司,具体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卫生保洁工作。周边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的保洁公司,具体负责城乡结合部和乡镇驻地的保洁工作。

三、严格界定城市管理职责,切实发挥各自主体作用

(一)县政府相关部门:

1、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负责城市管理工作;负责城区内广场的管理,维护广场秩序;负责制定全县城市管理和城管行政执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出台有关城管标准和规范,并组织实施;负责城市管理重大行政执法活动的组织、指挥和日常检查、监督、调度、协调工作;对有关乡镇(街道)城管工作机构和队伍有统一指挥权、监督监察权和违法案件的直接查处权;负责对城区主要街道、区域市容市貌、市政设施进行执法管理;负责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的审批管理;负责对占道经营摊贩的管理;负责对城管执法文书进行统一印制、管理,对案件处理进行审核批准、登记备案;负责全县城管执法人员的业务考核和培训工作;负责相关行政诉讼工作;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2、县住建局:负责新城区、老城区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负责加强城区道路管护,及时修补损毁道路,定期巡查、及时修补、粉刷相关设施,确保市容整洁和车辆行人安全;负责城区污水管网的管理及集中供水、供热项目的归口管理;加强物业小区监管;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3、县园林环卫管理局:负责编制城市绿化、环卫发展规划,制定规范性文件、行业制度及办法;负责对城市道路实行划段定岗、全日保洁,实行网格化管理;负责城区绿化、街头绿地、公园绿地、广场绿地的建设与管护,适时补植缺失花木,定期修剪、养护、灭虫;负责城区河道垃圾及漂浮物的清理;负责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督导考核工作;监督检查绿化、环卫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情况;管理县园林、环卫公共资产;参与园林绿化重大工程的招投标及质量管理、社会绿化的技术指导;培育、发展和维护绿化、环卫作业市场,负责园林绿化、环境卫生行业统计;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4、县规划局:负责组织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园区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实施管理工作;依法实施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负责城市规划执法监察工作,配合城管执法局依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5、县公安局:负责组织实施畅通工程,依法规范各类车辆通行秩序,严禁无通行证的大货车进入城区主要道路;负责城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维护;严查超载和遗洒、飘散载运物的行为;对主干道两侧的机动车停放点进行合理布局,规范管理;依法查处城区各类违反交通秩序的行为;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6、县交运局:负责县级道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负责加强对各类出租车、客运车辆和公交车的营运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取缔无证营运;加强对城区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营运车辆的管理;严查超限车辆;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7、县工商局:负责严格审批发放营业执照,对洗车、机动车辆修理、废旧回收、殡葬用品制作销售、养殖等特殊行业的工商户,不具备经营条件(无足够经营场所)的,或在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公共场所、重要区段的,不得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负责加强对合法登记市场的监督管理,确保依法文明经营;负责督促市场开办单位强化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行为;负责对不提供餐饮服务(餐饮服务是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的食品摊贩的管理;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8、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负责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管理,严肃查处非法圈占土地、非法转让、出让、出租土地行为;严肃查处以转让房屋或者以土地与他人联建房屋,分配实物、利润,及利用村(居)民宅基地搞“小产权房”开发等违法建设行为;负责加强对矿产资源秩序的规范治理,严厉查处非法采矿、采石、挖沙、取土等行为;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9、县环保局:负责城区工业大气、水、噪声、扬尘等各类环境污染监管、治理,减少烟尘、污水、噪音、有毒气体和医疗卫生、放射性物质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10、县卫生局:负责展开全民健康宣传教育,积极普及卫生科学知识,组织指导实施好“三灭”工作;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11、县药监局:负责对提供餐饮服务的食品摊贩的管理;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12、县公路局:负责城区范围以外国道、省道两侧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公路建设,及时进行维修、维护,保持路况良好,路面清洁;严查超限车辆;严格控制、查处公路两侧规定范围内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活动,查处、清理占道经营及乱堆乱放现象;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13、县民政局:负责地名管理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

14、县人社局:负责城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

15、县文广新局:负责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

(二)街道办事处、疃里镇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切实履行本辖区内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负责组织城管大队及相关部门、村居实施违法建设拆除执法活动;负责县园林环卫管理局管辖范围外的所属小街巷、河道、铁路两侧的环卫保洁及园林绿化、市政等设施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负责提出城中村、园中村改造、旧城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辖区内村居城市管理工作领导、检查、考核、奖惩;负责宣传贯彻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市民提高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处理因城市管理引发的各类矛盾;负责城管大队基地建设和硬件设施配套;履行县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村居:负责搞好辖区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治理;发现、劝阻、制止辖区内各类违章建筑行为;负责监督指导居民小组、物业小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准确、规范、及时做好信息采集、汇总、上报工作;负责积极配合、协同城管部门查处违章违法行为,做好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和稳定工作;负责动员村(居)民和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提高文明素质、共同做好社区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履行乡镇、街道规定的其他职责。

(四)其他各有关单位: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居民小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接受所在乡镇(街道)、村居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和服务,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切实搞好本单位的城市管理工作。

四、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机制,保障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一)加强队伍建设。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工作中实施一级对一级的包保责任制,并在日常工作中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考核和奖惩机制,促进城市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城管目标责任。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根据确定的职责和任务目标,逐级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经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并将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党政机关年度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要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兑现。

(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服务承诺制、执法错案追究制、绩效考评制、违法建设备案登记等制度。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增强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的可操作性。

(四)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把城市管理服务经费纳入县、乡镇(街道)财政预算,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服务经费保障和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经费投入总体水平。一是将市政工程建设资金和管理维护资金分离,修订完善市政工程建设投资办法,充分发挥建设主体作用,做到高效、精简、节约、优质。二是制定出台《县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办法》,明确管理责任、管理内容、管理标准,合理确定市政道路养护、园林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费用,列入财政预算,由城管部门根据监督考核情况,拨付有关单位使用。三是按照界定范围,加大有偿服务力度,收取卫生有偿服务费和生活垃圾处理费,专项用于环卫事业。四是各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目标要求,做好工作所需人、财、物保障,保障城市管理工作经费,建设必要的办公场所,配备必需的交通工具和取证器材、执法服装等执法装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五是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城管机构实施行政处罚,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制度,所有罚没款项统一上缴县财政专户。

篇9

[关键词]文化市场;执法现状;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73-01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给文化注上了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和当代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等全新内容。文化也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大规模的生产,它具有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具有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尤其是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生产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和经济结构的重要一部分,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产业、文化中渗透着经济的、科技的、商品的要素,文化本身已具有经济力、科技力,已现实地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现状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执法效率明显提高,彰显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威力和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有关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规章没有及时建立和完善,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缺少法律支撑,在依法行政的法制环境下,困扰和影响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需要亟待解决和完善。

2 文化市场法治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综合执法机构

综合执法是文化市场法治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建立综合执法机构,最好在市级成立“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总队职权由市政府授予成为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如文化市场行政处罚及相关的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职能,依照行政处罚和国务院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均由执法总队统一行使,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对市文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时撤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原有的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在执法总队加挂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的牌子,由执法总队全权行使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职能。

(二)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文化市场管理的好坏,重点体现在执法人员的素质上。综合执法总队一成立就应该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要对执法人员进行“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形象好”的规范化教育,努力提高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1、严把用人关。通过考试和考察等方式配备执法人员。要从原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执法队伍中选拔,在社会上公开招录一批执法人员,以确保执法人员有基本素质。

2、立制度管人。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要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岗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以提高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增强队伍依法行政的本领;要通过立制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使执法人员做到“八不准”。即:不准参与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不准接受有碍执法公正的宴请和礼品、礼金(包括有价证券);不准对经营业主提出与行政执法无关的任何私人要求;不准私拿查禁、收缴、暂扣物品;不准在市场检查中通风报信、泄漏案情;不准替违法违规者说情;不准办理人情案、关系案;不准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不准在工作时间饮酒。

3.监督文化市场的活动,科学指导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管理文化市场首先就要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的状态。所以各省级文化执法人员经常深入各市、县、乡镇基层文化市场明察暗访,从源头上找出文化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力的打击了违法的文化活动。文化稽查大队每周都会派出一组工作人员去各地文化市场摸底,并将文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反馈,针对实际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一措施极大地规范了当地的文化市场。文化稽查大队揭发了数起非法经营网络的网吧,有效的整顿了网吧经营行为。

(三)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为了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裁量权需要制约和规制的,姜明安教授认为制定法在规范和控制行政裁量权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制定法既然赋予了行政机关裁量权,就不应该再对授权行政机关裁量处置的事务作更进一步的具体明确的规定,或更进一步制定裁量基准式的规则。否则,行政裁量空间就会大为压缩,甚至使之不复存在,行政裁量就无裁量可言。因此,姜明安教授提出:承担规范和规制行政裁量主要任务的只能是软法。[4]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以软法结合制定法的硬法或承载软法规范的硬法(如程序性硬法、规定立法目的、立法精神、法律原则等软规范的硬法)共同规制自由裁量。并提出了六种规制行政裁量权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其一,通过法律程序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其二,通过立法目的、立法精神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其三,通过法的基本原则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其四,通过行政惯例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其五,通过政策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其六,通过裁量基准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

(四)要繁荣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培育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当务之急,当前,扶持健康文化产品,培育发展多元化的文化主体,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文化资源,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在重拳出击违法经营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帮助文化经营户拓宽思路,培育、建立根据本乡镇人文地理等具体特点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文化市场。注重对农民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交流文化活动状况及文化效益等领域的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心底清楚、胸有成竹,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文化的领导和管理。一方面从文化产品的娱乐性、欣赏性上增加、丰富品种,音像、书刊、字画、影视、游戏等应有尽有,各取所需;另一方面从文化产品的导向性、实用性着眼,为本地的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流通等方面提供综合性网络服务,让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直接成为文化建镇、科技强镇、打文化牌,唱经济戏的强大动力。

(五)加强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国务院要抓紧制定《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明确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性质、地位、职责,明确其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规范法律责任,界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构的职权划分,从根本上理顺两个部门的关系,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执法时出师有名、名正言顺。尽快修改现行文化市场各类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贯彻落实法制文化建设,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执法时有法可依。同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各项规章制度和机制,提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保障。

3 结语

文化市场的双重性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的话,它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们文化执法部门要不断提高监管技术,进一步提高对文化市场的认识,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认真解决文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打击一些非法的丑恶现场,使我们的文化市场日渐成熟,规范、健康、有序。

参考文献

篇10

一、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现状

年,农业局按照“五统一”的原则即执法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配、执法经费统一安排、执法证件统一发放的原则,成立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组织开展执法工作。年4月经林区编委批准,更名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具体承担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应由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种子、种畜禽、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业转基因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渔业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工作。至此,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的逐渐完善,农业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违法案件得到严厉查处,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一)各级领导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自身的工作性质和重要意义正在为各级农业部门的领导所认识,农业法制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一起,正在成为新世纪拉动农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不断壮大。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不断扩大,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三)农业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我区自年成立农业综合执法队以来,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至年10月共出动执法人员4182人次,组织配合相关执法检查1161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共计6538家(次),查处各类农业违法违规行为367起,调解农民和经营者纠纷154起,挽回农民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实践证明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主要表现为“五个有利”:一是有利于规范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实行综合执法,有效地克服了政事不分的状况。二是有利于增强执法合力,加大执法力度。三是有利于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实行综合执法,使执法人员从兼职化变成专业化,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办案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有利于提高农业部门执法主体地位。通过专门的执法机构集中执法,有力打击了各类农业违法份子,树立起了农业部门依法护农、依法治农的形象。五是有利于加强与工商、质监、食品安全管理、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执法工作仍存在执法队伍薄弱、执法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投入等问题,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

(一)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水平有待提高。现有农业执法人员大多是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非法律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从原来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转化到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岗位,属“半路出家”,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二)执法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工作开展举步为艰。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案件错综复杂,执法办案成本较高。执法经费虽依法纳入财政预算,但由于预算额度太低,每年仅2万元,无法满足现阶段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需要,导致农业综合执法中市场检查、现场勘测、交通通讯等办公设施落后,执法手段弱化,日常监管面不能完全到位,严重制约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农业法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农业法律法规规章在宣传的广度、深度上与其它行业的法律法规宣传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直接导致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在日常监管过程中,管理相对人受到处罚时以不懂法、不知法为由,推卸责任,逃避处罚。同时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薄弱,保护意识差,往往在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四)管理机制尚需完善。多年来农业执法在农资监管上取得可喜成绩。法律、法规授权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行使种子、农药、渔政、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种畜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职能。畜牧兽医局肩负对兽药、饲料的监管职责,执法队负责对兽药、饲料违法案件的处罚。在兽药、饲料的监管与兽药、饲料违法案件的处罚工作上畜牧兽医局、执法队两个单位尚需进一步密切,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形成农业大综合的行政执法,有效堵住日常监管上的漏洞,确保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目标的实现。

三、对农业综合执法的几点建议

(一)争取领导和各界支持,加大农业执法宣传力度。争取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在解决机构设置、人员选调、执法经费等难点问题上给予大力支持,做到人员、编制、经费三落实。建议进一步加大执法经费投入力度,改善执法条件,强化执法手段。执法工作经费依法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到位。在队伍建设、人员装备等方面适当增加投入,提高必要的办公、办案条件,配备调查取证、交通、质量检查检测仪器和档案信息处理设备,逐步改善执法条件。在保障机制完备的条件下,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种子、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渔业监管等执法职能,形成名符其实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二)推行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队伍管理。推行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更好地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前提。结合农业执法工作特点,依照法律规定,对执法依据、职能职责、执法权限、法律责任、责任追究、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等应做出明确规定,严格实行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一是强化领导,为推进依法行政、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建立执法人员日常执法活动考勤和记录制度,强化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奖惩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按岗定责,依法办事,树立农业行政执法良好形象。三是层层抓好行政执法责任制各个环节的落实,形成农业局对执法队,执法队对执法人员的一整套责任管理体系,做到指标细化,责任到人,人人有岗,岗岗有责,不留执法空白。

(三)强化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如何,关系到农业执法的水平、力度、成效和形象。因此,要求农业执法人员必须做到: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素质强;法律知识广;有一定的胆量和胆识。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在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在调选或录用执法人员上要严格标准,择优录用,把好进入关。二是对在岗和新上岗的执法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知识更新,把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纳入日常管理的范围,通过采取分层次逐级培训、专业法规对口培训和相关法律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和法制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促使其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为严格依法行使农业执法职权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每个执法人员都能切实履行职能,独挡一面。

(四)提高执法能力,强化执法手段。执法能力建设是搞好综合执法的基本保障。为确保我区农业执法工作顺利进行,建议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增加农业执法工作经费预算,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在此基础上,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完善农业执法装备设施,配备必要的办公、检测设备和执法监督车辆。建立与省农业执法总队、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直接连通的农业执法信息统计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