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准则的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新会计准则有着先进的会计理念,体系更加完整,而且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在原有传统计量基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公允价值准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调整,促使我国会计准则发展更加顺利,也更加方便进行会计计量,同时也促使会计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与完善,培养出高素质型综合性会计人才,从而保证新会计准则实施更为彻底。
一、新会计准则的创新内容
新会计准则中对许多内容进行了创新,也包含了新型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确立
主要对会计信息中对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的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会计准则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充分适应投资人、债权人等对信息的强烈需要,避免信息的失真以及与实际情况不对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各种会计要素,并为后续计量、报告做铺垫。
(二)财务报表结构的创新
将资产负债表现的地位提升到核心等级,对企业短时间内的行为进行了限制。资产负债表现的核心地位,通过会计准则能够全面展现,此次新会计准则中就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
新会计准则强化了处理会计信息时,真实和公允并重的重要性。
(四)成本的核算
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成本补偿制度进行了全面完善。在新会计准则指导下,新会计工作逐渐融合了市场化与国际化两方面需求,对原有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完善。如要求企业对员工薪资费用进行彻底核算,并将其算入成本等等。
此外,新会计准则在披露信息时,也充分贯彻了披露充分性的基本原则。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教育问题
(一)教育方式不够先进
我国的会计教育还主要是单一式课堂书本教学,考试也是对会计要素、规范等记忆性问题以及选择题,没有进行具体式会计问题分析,新会计准则更加完善,涉及范围更加广泛,且其中所包含不稳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需要灵活变动进行计量与核算,也需要会计人员进行相应职业判断,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思考并掌握技巧,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如:会计案例分析、实际单据处理等。
(二)会计教育未国际化
因为会计准则逐渐同国际接轨,那么在会计教育中要注重国际化研究与教育,具备全面性国际化会计体系理念,不能只立足于国内会计准则学习,要扩大学习与研究所涉及范围,这样才可以实现趋同,保证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也促进会计人才走向国际,尽量在学习国内会计准则同时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其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与我国会计准则进行融合与改进,从而使新型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工作更加符合我国发展现状,提供全面的参考借鉴。
(三)会计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快
首先是要对会计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给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过程带来很大影响,一般是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四门,新会计准则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会计教学整体内容进行更新,很多高校教学教材更新慢,采用老教材进行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与运用;其次是教材质量需改进,目前教材中对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理论深度及广度没有进行探讨,存在很大问题,不能促进学生思考;最后,教师课堂提问中所涉及知识大多为学过的知识,太过简单,无法培养学生思考钻研精神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要求更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会计知识,对确认、计量、会计信息披露等自己进行判断,所以要及时对会计教材进行改进。
(四)会计师资水平落后
新会计准则涉及到各个方面,有特殊行业准则或者普通会计准则等,财务会计报告也更加规范,而且要进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更高,学校老师没有及时进行学习,甚至有老师为了减轻备课工作,按照原有教材进行教学,与新会计准则内容有很大出入,学生无法及时学习到最新会计处理方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老师对新会计核算有很多疑问,不能更为顺利的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另外,学校部分课程安排不够合理,课时太少不能把会计知识讲授完,遗漏很多重要型会计知识。
三、加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教育建设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进行国际化与开放式教学
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不要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学生操作与处理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国际化先进课程教学,比如:老师进行双语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实际对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实际制作、填写单据等,在学习理论知识与最新会计准则基础上对会计科目进行实际处理,在具备相关条件时可以进行网络教学与远程教学,实现现代化教学,走向国际化。
2.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充分理解知识,加深学生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现实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处理等能力,其中进行案例选择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保证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有针对性与代表性,这样学生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灵活进行运用。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一、引言
我国于去年制定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政策,并于今年一月一号进行了全面实施。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简称会计准则),在保留了原有会计制度很强合理性的前提下,致力于将事业单位的会计政策调整为与其它经济事项的发生相一致。对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重新界定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等几个方面,由于会计准则上已给出清晰而且条理的解释,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二、新会计准则推行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惯性,即企业中原有的一些方式很难被打破。会计准则实施作为一部新颁布的准则,无论在制定过程中考虑的多么周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对会计准则在近半年的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概述。
(一)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不足
新会计准则从确定实施到具体落实给企业留出了相对充分的时间。然而事业企业是组织结构相对复杂的个体,同时具有数量庞大的员工。财务工作作为企业各项活动的核心,相关方面的调整必然引起事业单位相关领导的重视。事业单位领导虽然在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新的制度,但在求稳心理的作用下,在真正的对会计制度进行推行时,大多数管理者采取观望态度。对于一般事业单位而言,在缺乏相应的惩罚与约束机制存在的情况下,大约在13年三月份后才开始对员工进行集中培训,这显然是不符合相应规定的。
虽然我国财政部规定了会计准则于2013年一月一日进行全面实施,但是延期实施的后果是什么、实施后的效果应达到一种何种水平等问题都未被做出界定。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实施很有可能变成一种形式上的东西,从而失去了新会计准则推行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对会计准则的重视不够首先起源于上条中我们所论述的相关法律的惩戒措施不够。而这同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息息相关。我国事业单位的存在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方便广大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而设置的。虽然历经数年来的改变,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不再完全依赖于相关财政支持,然而财政拨款仍是事业单位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局面,事业单位中员工的薪酬或者是工作变动与该单位的经济绩效正相关性较弱。既然经济绩效不是判断事业单位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那么财务或者说会计处理的重要程度就会降低。事业单位对于新会计准则的推行是以合规性为目的的,当新准则中出现一些问题时,这种按部就班的方式是很难发现不足所在的。当事业单位有其它的相关规定进行执行时,会计准则的推行并不能获得相应的优先权。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抵触情绪的存在
本文在前文中提到了企业惯性的问题,然而企业惯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个人惯性所构成的。以往事业单位采用的完全是收付实现制的账目处理方式,操作较为简单,可以轻松掌握。而新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部分融入其中,以及新科目的设置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账目处理的难度。员工从事较为复杂的工作是需要有较强的激励作为保证,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导致其现基本采取终身制的雇佣方式,内部员工再不出现大的疏漏的情况下不会被解雇的。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梯度较低,工资缺乏必要的差异度,工作人员按照新会计准则工作后并不能有效改变自身的收入,这无疑降低了其积极性。另外就是事业单位现有的部分财务人员不能满足合理处理新会计准则的能力。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与交流情况较差,大多数财务人员已经按原有会计准则工作了较长时间,转变工作方式十分困难。当这些工作年限较长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与学习时,新来的工作人员对于一些事项又缺乏相应经验。事业单位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员工工作职责的不明确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阻碍。
(四)技术支持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分系统、分行业的会计处理方式,会计处理系统存在差异。譬如铁路部门在新会计政策实施后依然只承认自身系统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资格证,这显然是不合理与不合规的。新会计准则更倾向于大方向上的引导,对于一些细微的特殊问题缺乏相应的依据。不同事业单位原有的科目应如何对应新会计准则,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技术支持的另一方面则是会计软件的支撑。会计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现已成为当代会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原有会计处理多种会计软件已有成熟设计,然而新会计准则在保持了与企业单位会计制度大部分相似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计相关软件的开发与运用直接影响着新会计准则的落实时间与程度。
三、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毫无疑问,新会计准贼是一种进步,表明了今后会计处理统一化与标准化的一种大趋向。在对以前文献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案例的情况下,本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帮助。
(一)财政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保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财政部门既是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又是对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的监管方,其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财政部门能否起到自身应有的作用也就成为新会计制度真正推行的关键。财政部门所做到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首先是对新会计准则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当会计准则开始实施后反而要加大对新会计准则的宣传工作。实施前的宣传工作所对应的客体主要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明白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并做好改变工作方式的习惯。而当新会计准则具体实施后,宣传的对象则变成了新会计准则所有利益相关者。财政部门要利用好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让广大相关者清晰新会计准则是什么,进而减小推行中的阻碍。作为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方,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最具有说服力。财政部门应该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积极组织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进行相关交流,以加深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财政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会计准则实施工作方案。将新会计准则实施时间阶段化、具体化,将责任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单位之中,将评价结果及时的反馈给相对应单位。同时处理好原有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的衔接工作,力求不出现大的交接空白。
(二)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财会队伍的建设最重要的阵地是高校财会人员的培养。在新会计政策颁布实施后,相应的大学教材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保证学生对于新会计准则看法的正确性。新会计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同时给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科功底与丰富的财会经验毫无疑问是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要加强训练的。然而财会人员的学习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当新的政策或者是条例颁布时,财会人员应该具有迅速理解政策含义、遵照政策循规工作的能力。
(三)消除相关人员抵触情绪
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的关键在于如何消除老员工的抵触情绪。首先,要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明白新会计准则的合理性与重要性,这是一个需要对员工反复强调的问题。其次,对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采取赏罚结合的方式。例如采用知识竞赛、趣味问答等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财会工作人员对于新会计准则的敌对情绪,并加深其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
(四)尽快做好财务软件的升级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尽快的调整相关的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信息系统,提高新会计准则落实后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彦,王建英,赵西卜.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结构会计要素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04).
[2]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3]赵西卜,刘瑜宏,施武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会计研究》十年文章述评[J].会计研究,2003(04).
篇3
关键词: 会计准则; 所有权; 资金收益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在为会计行业带来新的生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纰漏的质和量。但同时,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就现阶段而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则着重对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以期为提高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和获得良好的实施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新时期下会计准则应用的成果
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我国于2007年1月1日执行了新会计准则,自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在企业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1)有效抑制了企业利润操纵的短期行为。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对其各项资产提取减值,进而反映出其资产的真实价值,同时,规定执行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不能够转回,有效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形成了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对企业利润操纵的抑制作用;(2)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企业而言,其在研发过程中的费用若发生在相关项目的开发阶段,则企业可以其项目或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资本化,从而使某一创新成果或研发技术成为企业无形资产,促使企业发展方式发生基本转变,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服务品质,获得竞争优势[1]。
二、新时期下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
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均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自有资金并不能满足其自身的资金需求,故需要依靠外部投资实现持续发展。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在获得相关资金收益的同时,还应尽量确保资金所投资金的安全性,故大都希望其所投资金能够以实务的状态予以保留。但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是允许出现资产交易和产权变动等情况的,因此,投资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也大都偏向相对保守的政策,在阻碍新会计准则本身实施的同时,也不利于自身资金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二)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风险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虽然新会计准则以股利支付的形式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相关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约束与规范,同时,也为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的科学制定提供了依据,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新会计准则关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行为的约束力度严重不足,从而增加了管理者可能因自身利益而发出对企业不利行为的风险[2]。
(三)会计准则的培训力度不足
就现阶段而言,多数企业并未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予以高度重视,相较于新会计准则所强调的长期利益,多数企业更加在乎其短期利益,从而做出一系列短期决策,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正因如此,导致企业并未针对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一方面,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有限,大都是基层会计人员,导致培训效果一般;另一方面,负责培训人员大都是企业的会计主管,其对相关会计事务的处理过度依赖自身经验,而并未完全依照准则处理,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培训效果的提升。
三、解决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投资者相关利益
企业需要在正确认识到新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交易和产权变动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建设力度,通过扩大现金池并提高资金的流通性,实现自身利益的不断增长,增加自由投资在企业运营中所占比例。同时,企业还应对投资者所投资金进行妥善处理和高效利用,并及时向投资者说明相关资金的去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得投资者者支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加大准则实施过程中各方监管力度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赖于各方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首先,对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而言,应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协商,并确定出双方满意的激励机制。其次,对于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而言,还应对当前企业的资金情况和运行情况予以深入了解,强化自身风险防范意识,避免企业资金的非法流入和流。最后,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应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和监管意识,通过与企业签订投资项目方面的合同,生成对自身资金监督、控制和管理的法律效力,此外,还应对自身所投资金在企业中的存在形式和流通情况进行分析,在确保其资金安全的基础上,顺利获得相应的资金收益[3]。
(三)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培训
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培训是以新会计准则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应对新会计准则及其实施工作予以正确认识,通过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提升到关系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而使企业自上而下形成对会计准则实施工作的高度重视。其次,通过定期开展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培训,提高基层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例如,可通过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向会计人员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费用和利润等相关方面的规定,有针对性地解决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来保障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下会计准则的实施成果进行分析,进而分别从加强企业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加大准则实施过程中各方监管力度和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培训等方面对解决现阶段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的对策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和准则培训力度缺失等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为提高企业会计事务处理效率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汪俊秀.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财政研究,2012,06(23):71-73.
[2]陈妃珍.浅谈我国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16):185-186.
篇4
会计准则会计教学影响对策自2007年1月1日起,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它的实施不仅对各大企业有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对各个中小企业发挥了它自身应有的贡献。在目前的大、中小企业中仍然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因此,我们要提倡上市企业公司多多地执行新会计准则。现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会计教学来讲是一个人很大的冲击,会计教学在会计准则的影响下,我们要找出更好地解决办法来应对它。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带来了哪些影响,另外,也给出了几点解决的对策。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新形势下会计准则给会计教学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传统的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主要是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一些业务的核算,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实际的会计教学中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会计教学教师强调对具体的业务核算
现今,很多会计教学中,教师主要强调具体的业务核算,同时还向学生传授业务核算的重要性,过多的对学生讲解一些会计理论知识。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这些知识经常死记硬背,因此,学生在《会计学基础》考试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和一些核算问题弄错。可见,传统会计教学强调学生学习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业务核算问题,在旧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强调业务规定性和操作性。然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会计教学制度,它是按照新会计准则课程来制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讲教学非常省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学生却不知道现今会计学科的最新变化,同时学生一旦参加到工作中,很难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不能适应工作要求。新会计准则则是以原则为基础,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能力来进行做账。因此,这对于会计教学来讲,教师要在教学的观念意识上有个很好的转变。
2.新准则的实施,要求会计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在会计教学中,不管是哪一次的会计教学改革,都要求会计教师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按照会计教学的工作要求,来增加会计教学的信心。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同样也是要求会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要求教师掌握并吃透里面的所有知识内容,然后才能传授给学生。这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教师是所有知识的传播者,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了新会计准则里面的知识体系,才会轻松自如地在学生面前展现。所以我们毫无疑问的说新准则的实施,要求会计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3.新准则的实施要求在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
根据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要求,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中会计人员要具有很专业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判断能力一定要在学生阶段来完成,不能等到参加工作之后来养成。因此,在会计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树立起判断能力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于学生以后参加到工作中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更好地适应会计工作需求,不会感到工作有压力。所以说,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会计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要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简单的文化知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影响的对策
1.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在教学上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上完理论课后,应该带领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企业具体的账务处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会计实务操作,使学生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参观不同类型企业,也可以使学生掌握新旧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差异,避免对新旧准则的掌握是纸上谈兵。在寒暑假,要求学生去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各门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又能及早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为毕业以后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打下基础。
2.加大对会计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力度
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使教师熟悉和掌握好新会计准则。统一安排针对新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实务和理论新问题的业务培训班和研讨会,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对新会计准则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和骨干教师针对会计前沿问题举办讲座,并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通过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会计职业判断、为什么要进行职业判断、如何进行职业判断。使学生意识到在企业所处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业务不确定性日趋增加的条件下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另外,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应当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填鸭式教学”,多运用其他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案例教学、交互式教学、图解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将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启发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参与意识。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会计教学中要求会计教师要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判断能力。作为一名会计教学工作者,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要明确新会计准则带给会计教学的影响,同时也要清楚的知道应对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的策略。只有这样,才会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下更好地进行会计教学。
参考文献:
[1]叶映红.准则与制度并存对会计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6,(36).
[2]盛秋生,邵仲岩,张月武.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共同成本的有效性分析[J].江苏商论,2006,(08).
[3]窦鑫丰.对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的综合修正[J].中国科技信息,2006,(24).
[4]陈元燮.建立我国会计准则若干理论问题的探索[J].广西财务与会计,1991,(05).
[5]刘治平.对建立我国会计准则的几点认识[J].会计之友(上),1991,(06).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新会计准则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体制不断发展完善,旧的会计准则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推动新会计准则在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不仅改革了会计政策,还改变了中小企业的科目体系、核算方法以及账务体系。中小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改变和挑战,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新会计准则的执行。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征
(一)全面性
新的会计准则包括多项准则以及应用指南,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各项基本准则已经基本涵盖了各类企业中主要的经济业务,不仅包括各项常规业务,还包括各种伴随经济发展和各类经济活动出现的新业务,例如,套期保值、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以及金融工具等特殊业务,这些特殊业务都是之前的会计准则中未曾涉及的。
(二)科学性
新会计准则的体例、规定、编号以及分类等方面都具有科学规范。首先,具有科学的会计理念,在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更要关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和机会,注重企业的营运效率和资产质量。其次,新会计准则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本准则,二是具体准则,三是应用指南,使得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中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操作指南,体现了体系表述和结构的科学性。
(三)趋同性
新的会计准则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还与国际上的会计惯例保持了趋同性。按照国际上的通用规则,新的会计准则不仅对会计的要素定义进行了严格界定,还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相关确认条件,强调了负债项目以及资产项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与此同时,还在引入公允价值的同时完成了历史成本的坚持。
二、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意义
(一)推动了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我国的政府部门与外国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愈加频繁,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对外的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多形式、多渠道的外资吸收,将资金引入、技术引入和智力引入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产品出口,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招商引资水平。新会计准则的趋同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接轨,推动了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二)推动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业务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之间的国际合作,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国家交流和合作也在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不断扩张经营规模,逐渐朝着大型企业发展。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债务重组、股权投资、所得税以及资产减值等国际化业务和新型经济业务陆续出现,企业的会计核算逐渐变得复杂。
(三)推动了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
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科学管理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长足发展。新会计准则创新了会计理念和核算方式,加深了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理解,重视财会人员的专业培养,完善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制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弊端。
三、中小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信息处理的手段有待完善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和全球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变革,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与此同时,还直接影响到了会计环境和经济业务,不仅改变了会计财务的处理手段,还可以在互联网中计量并确认各类事项和交易。但是,中小企业运营中会计信息的处理手段还有待完善,影响了新会计准则的执行。
(二)经济环境还不够成熟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经济环境还不够成熟,在进行资产评估时,要准确计算资产减值和损失,就要大量收集相关的物价信息和市场信息。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和资产信息,无法保证会计人员分析的精准度。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机构设置,导致职能的交叉,无法依照功能进行部门划分,缺乏内部监控。
(三)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会计工作中的基础工作指的就是会计核算中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取得、保管和审核,还包括账簿的格式等级、设置和核对,报表的格式设计、要求审核、种类设置以及报送期限,档案的保管和归档处理。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大都比较薄弱,导致会计信息的提供、处理、收集和利用都缺乏可靠性,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水平提高,阻碍了新会计准则执行的可行性。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资金有限、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投资规模较小等限制条件,导致企业忽视了会计人员的培养以及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学习,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其次,相较于传统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范围都更加具体,相对比较复杂,在处理企业业务时需要专业的判断分析,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更高。
四、推动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信息处理手段,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首先,企业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购买并安装相关的财务软件,组织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其次,要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就要充分利用转换工具,建立全新的科目体系,运用报表系统,与此同时,还要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中的信息披露要求,完善资产的重新分组。
(二)改善企业的经济环境,加强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规范
中介机构具有客观性、独立性和公正性等特点,在保证企业信息的有效性、质量以及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谓中介机构,指的就是会计事务所,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比较小,在进行年报审计工作时,一般委托给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因此,要推动新会计准则在中小企业中的执行,就要规范中小企业的行为规范。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执行能力
要解决中小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就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其执行能力。首先,要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深入理解,完善相应的理论体系,改革会计理念。除此之外,还要重视人才引进,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专业会计团队,优化企业管理机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的会计准则已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但是,中小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对此,应该从完善信息处理手段,改善经济环境,加强人才培养三个方面着手,推动新会计准则在中小企业中的执行。
参考文献:
[1]赵建芹.中小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4,(35).
[2]吕丽,梁锦萍.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
[3]赵文秀,吴婕.试析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33).
篇6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策
2011年6月,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个体工商户参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执行。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是我国企业数量最多、行业分布最广、最具活力的群体。财政部在2011年10月适时了为小微企业“量身订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急需国家政策扶持发展的小微企业无疑是利好消息。
《小企业会计准则》2013年1 月1 日起实施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本文旨在根据对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总结回顾执行后已取得的成效,指出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使准则的实施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1.统一了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依据混乱,财务人员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多种标准中随意选择执行,会计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难以进行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横向对比,无法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了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参照执行。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简化了会计核算,促进小微企业依法建账,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涉税成本,促进税负公平
由于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和税务部门。《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税务导向模式,与企业所得税法趋同。减少了小微企业纳税调整工作,方便会计人员进行纳税申报,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也有利于税款的征收方式由定期定额征收转为查账征收。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核算并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可以依法享受银行的信贷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促进小微企业税负公平。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广大的小微企业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是实际的执行情况却差强人意。有相当多数量的小企业因各种原因并未按时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仍沿用旧的核算方法,个中的缘由值得探究。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小微企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认识不足
小微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准则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执行效果。企业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市场和做大企业规模上,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忽视,认为只要能符合税务部门征税和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即可,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只是利润,没有必要采用准则,执行缺乏主动性。加之财政部未强制要求小微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符合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强制执行力度不够。小微企业面列的的处罚多为税务处罚,极少因未执行会计准则面临处罚,违规成本低是财务人员不主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原因。
2.小微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小微企业规模小,业务相对简单,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会计机构不健全,多数未单独设立会计机构或委托中介机构记账。即使单独设置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返聘的、兼职的老会计因职业惯性,会计知识更新慢,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会计缺乏工作经验,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知识,尤其不了解新准则与原有核算标准相比有哪些变化,无法进行新旧会计核算方法的转换和衔接工作,导致准则无法如期执行。
3.《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工作不到位
《小企业会计准则》从颁布到实施中间间隔一年多时间,各地都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工作,但仍存在培训工作不到位的现象。一方面,我国小企业数量众多,中型、小型、微型企业未严格划分,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频繁改动,让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应接不暇,对参加培训学习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或仅仅为了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年检,参加培训走过场,对新准则一知半解,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加快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对策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需要小微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部门联动积极创造有利于实施的外部环境。
1.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公示备案制度
从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公示备案制度:一方面健全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根据国务院2014年2月18日公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企业年检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适合个体工商户特点的年度报告制度也将建立。财政部应参与制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条例》,联合各地各级工商部门,要求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年度报告公示内容中增加两项内容: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的“定量”标准是否属于小微企业、是否使用《小会计会计准则》,供有关部门查询核实;另一方面建立小企业财务报表备案制度和小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库,为财税部门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信息依据。只有切实感受到执行准则后的实惠,小微企业执行的主动性才会提高。
2.加大《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监督检查力度
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应会同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小微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调研,积极指导小微企业做好新旧会计核算衔接和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等工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题,重点关注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未按时执行准则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提高违规成本。对执行到位的小微企业给予奖励,落实多项财税优惠政策。树立准则实施推广典型,组织小微企业之间进行经验介绍交流,以促使准则尽快全面实施。
3.有针对性地开展《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是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微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小微企业,涵盖合伙、个人独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存在多种经营的小微企业,根据主营业务确定划型标准。各地财政部门开展培训时,应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本地区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既不缩小培训范围,也从提高效率角度不随意扩大培训范围。
4.创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学习形式和内容
根据小微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创新宣传、学习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新兴媒体的作用,借助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宣传和学习平台。向小微企业宣传准则实施的重大意义、有关财税优惠政策和会计核算要求,积极营造实施的良好氛围。利用每年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和会计职称考试机会,增加《小企业会计准则》学习和考试内容,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人员执行准则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做好银行信贷部门和税务人员的宣传培训,依靠外部信息使用者建立和完善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准则的执行。
5.规范记账服务市场
小微企业迅猛发展,记账业务需求日益扩大,应发挥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化的小微企业会计服务机构的优势,推动会计记账制度在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积极作用。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政府购买记账服务等方式推动《小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
四、结束语
任何一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财税、金融等多部门形成的工作合力下,在小微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肖胜莉.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省小企业的调查[J].绿色财会,2013(2).
[2]林慧.议《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温州中小型工业企业的调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
篇7
一、会计国际化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所谓会计国际化,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为了客观经济发展需要,各个国家在制定会计制度中注重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和惯例,实现各国间会计工作的相互协调统一。会计惯例和准则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是指某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中把本国的会计工作惯例和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和准则接轨。会计国际化一般有三个阶段:沟通阶段,参考各国会计惯例异同,促进相互间学习交流;协调阶段,比较会计惯例异同,取消分歧、减少差异,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统一阶段,严格执行国际统一会计标准,使会计工作融入国际化。
2、会计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国际化流动,突出表现在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上,大部分跨国公司选择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或是主动向其靠拢。二是会计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国际化传播,在会计工作准则、法规和制度制定中,会计工作结构、内容、方法和程序逐渐趋于适应国际惯例。三是国际贸易增多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比如合并会计报表、外币折算、外币交易会计、国际税收等工作加速了会计国际化进程。四是会计职业呈现国际化趋势,根据需求导向,会计人员管理和工作组织体制逐渐采用国际惯例,在会计机构设置、工作人员管理模式、民间组织设置等方面逐渐与国际惯例趋同,在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层次设置、教学目标定位、课程安排和教育管理等方面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五是会计组织体系国际化,随着国际会计工作交流沟通频繁,会计发展国际论坛等交流活动逐渐增多,世界各国共同商讨国际会计工作事务,加快了会计国际化进程。
二、我国实行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对策措施
1、我国实行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我国会计准则,包括金融工具、企所得税和坏账准备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距,实现我国会计国际化很有必要。一是我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中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企业不可避免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企业客观、真实的公布相关会计信息。二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境外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扩大,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比的会计信息,资本市场发展也成为推动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三是实现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企业实行跨国经营必须了解母公司、子公司所在国家的会计工作政策,并加强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把握,特别是跨国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为维护自身利益,需要了解在国际会计惯例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及利润分配等事务。四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需要。不同会计准则下财务资料不一样,投资者要作出投资决策,就需要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如果会计准则不一致,就会使投资者无法比较,不利于我国吸引投资。
2、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实现会计工作和教育国际化。我国不能片面追求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要结合我国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加强会计国际化步伐的同时,深刻认识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性,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避免会计信息的混乱或失控。会计工作队伍是会计国际化的基础,而会计教育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前提,要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高校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方向,加强会计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等人才的后续教育,使其迅速学习了解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并辅助进行会计和审计理念教育,提升工作水平。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了解,通过业务沟通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技能,使我国会计工作步入会计教育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服务国际化的良性循环。
二是遵循国际会计惯例,适应国际会计工作需求。会计国际化具有双向性,我们既要遵循国际会计惯例开展工作,又要积极推介我国的会计工作经验、研究成果和做法,加强与其他国家会计工作者的交流沟通,使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国际会计组织在制定会计工作准则时考虑我国的做法和建议。从我国现实状况看,会计准则国际化相对容易,会计实务国际化任务艰巨,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还不健全,会计实务工作离国际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会计信息失实或不符合国际标准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经济预警机制的建立,加大了经济运行和金融危机风险。同时,要加强对会计准则的贯彻执行,健全会计标准、执行机制,通过加强会计行业监管、完善标准体系、整顿市场环境和规范企业行为,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消除与国际会计标准体系的差异。资本市场发展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前提,要健全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财税政策和制度体系,特别是制定损失准备和税前抵扣等制度,促进企业不良资产的消化进程,调动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调整完善上市公司相关政策法规,改变片面考核盈亏利润率等少数指标的倾向,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健全完善市场机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适时修订完善会计工作准则,注重与法律法规体系的对接,逐渐消除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国际化是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在明确会计工作国际化必要性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我国会计工作国际化进程,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J].会计研究,2001(11).
[2]彭海鸥.浅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管理论坛中国科技信息,2005(9).
[3]曲晓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J].会计研究,2001(9).
[4]吕丽.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J].会计实务,2006(4).
篇8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准则 经济 特点 实施对策
经济的全球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国小企业在这一经济发展形势下迅速崛起,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小、数量大、分布广、发展灵活等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发展特点,使得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问题,一方面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薄弱,另一方面融资渠道狭窄,筹资困难。我国近年来已经重视到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及措施确保小企业渡过难关。我国财政部门在2011年10月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一方面,提升了我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有利于完善小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提高了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小企业提高融资的能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早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国际上就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会计准则,但是,这一会计准则的制定标准是依据大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因此,此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比较狭窄,无法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发簪特点。小企业由于在发展初期资金能力有限,无法适应过重的税赋。在这一发展背景之下,ISAR综合的考虑小企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中小企业会计的审议稿,并在此基础上颁布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在总结了国际企业会计标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适用性的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分析了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重新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制定了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一会计准则规范了小企业会计的日常工作,为小企业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规范小企业的会计确认、小企业的会计计算及会计报告,主要是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同时具备未对外筹资的企业。对小企业划分的依据根据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标准。
二、我国实行小企业会计标准的意义
(一)小企业会计标准适应了小企业发展的特点
我国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足的特点,加之本身不对外筹集资金,使得小企业筹资的渠道狭窄。另一方面来说,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也就相对较简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仅仅是一些管理者及其所有者,同时还包括一些原料供应商等等,财务报表所显示的会计信息叫简单,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只需要适应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将财务信息简化。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我国在颁布小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小企业会计制度被取而代之,这种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政府与时俱进的表现。会计准则对于会计的规定主要是定性的,对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真实性,有效的防范及化解金融风险,同时,还促进了会计与税法的协调发展。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的减少企业的会计成本
企业进行会计工作会产生一定的会计成本,这一成本主要包括二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依据会计制度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企业为了实用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获取及使用的成本。由于小企业具有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管理模式都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小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往往是同一人,股东会参与到经营管理中,很容易掌握财务的信息。小企业哟与自身会计核算不够正规,很难提供复杂的会计信息,要想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不能完全按照会计准则实施。同时,过分详细的会计资料往往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核算的要求
小企业由于本身具有规模较小,会计人员能力较弱的特点,决定了小企业会计需要简化的会计核算要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五种计量属性,包括重置成本、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小企业会计准则允许小企业不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同时减少了职业判断的内容,方面了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核算的方法
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核算的方法,在一些计量方法上采取简化的方式。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资产的计量,主要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对于固定资产的计量,折旧以及支出计算方式与税法相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采用统一的成本法核算,对于资本公积的核算不计算差额与其它资本公积。对于负债的计算统一按照实际产生的资金计算。对于收入确认时点的规定,要严格与税法所得税与增值税保持一致。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缩小了会计和税收的差距
小企业会计准则缩小了会计和税收的差距,方便了小企业进行所得税的计算。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小企业进行的会计事项与税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可以有效的减少奶水调整的会计工作,消除差异性。同时,对于所得税的时间性差异,可以不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此外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费用的确定主要采用税款法。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氛围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一方面,需要企业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氛围,另一方面,需要国家给予小企业一定的政策与制度支持。只有这样小企业会计准则才能顺利实施,小企业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氛围,需要企业建立一个良性的经营管理机制,要注意将以法制企与以人治企相结合,注意企业管理系统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支持,一是要在政策上支持,鼓励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企业的研发,二是要在税收政策上进行支持,为小企业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
(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小企业要想顺利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提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健全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小企业需要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监督与控制,确保企业及时获取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
(三)小企业要提高运用新会计准则的意识
小企业要提高运用新会计准则的意识,做好应对新会计准则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完善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财务工作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执行。其次,要重视对企业会计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培养相关人才,确保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人才基础。最后,要注意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电算化的转变,充分利用最新的财务软件,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促进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在我国将近500万的企业中,活跃着大量的小企业,虽然,在规模程度上及资金能力上无法与大企业相竞争,但是小企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势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小企业的发展。《小企业会计准则》应运而生,一方面,提升了我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有利于完善小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提高了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小企业提高融资的能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薛萃.浅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适应性[J].中国农业会计,2012(03).
[2]李云彬.核算史简化《小企业会计准则》助小企业轻松上阵[N].中国会计报,2012-03-02.
篇9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实施困难;解决对策
2006年初财政部了的新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趋于与国际准则相同,这对于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人员都是一次新的挑战。由于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很多理念和操作与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和实务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有很多困难。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所面临着的困难和障碍,提出合理建议,对于提高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提高我国会计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新会计准则可操作性不足
比较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我们发现此次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虽然在与国际接轨方面有巨大进步,但其原则性的规定太多,而具体的规定太少,因而在可操作性上也就略显不足,虽然随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各项准则提供了一些具体解释和说明,但有些规定的线条还是太粗、不够具体。比如,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到底公允价值怎么计量则没有具体说明,虽然在相关的《应用指南》中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具体说明,但还是不够细致。
(二)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很多核算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这对会计人员是一大挑战。比如我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基本是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并在。可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了简单的应付税款法,因此许多会计人员甚至是注册会计师对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处理也相当生疏,因此如果按照新会计准则中的只允许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而且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这其中的执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与国际同行对话,而我国现有会计人员能达到这个要求的人员不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能满足与国际趋同的发展需要。
(三)我国会计监管质量差
我国内部审计力度相对薄弱。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直接受单位领导的管辖,往往会造成内部精简审计人员,审计取证不足。加之内部审计人员也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够,认为领导让自己审就审,不让审就不审。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在实务操作中容易出现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了解与吃透与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有一定难度,因而作为内部监管的主体往往成为制约新准则实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让我们对新准则的实施也不能抱乐观的态度。由于公司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审计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审计中客户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扭曲,注册会计师不再存在独立性。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处在寻找生存的状态当中,所以存在过分迁就客户。因此出现注册会计师帮助缺乏合法有效原始凭证的客户建立违法的账薄;帮助没有财务报表的公司的客户编制报表等情况,审计质量严重降低。
(四)我国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企业现状不容乐观
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企业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不易形成。而新准则中,对企业引用公允价值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它的任何变化都将反映在损益表中,导致财务报告波动性上升,可能导致市场对经济价值的错误判断。而且,我国企业的现状也不容乐观,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上市公司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占据了上市公司的主导地位,导致单位领导层只在乎自己在职期间的收益状况,尽量让在位期间的公司收益良好,而往往忽视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内部监控失效是在所难免的。由于企业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会使改革的路程更加难走。
二、建议和对策
(一)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使会计准则更具有可操作性
此次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实现与国际准则接轨,相对于中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跨越是相当大的,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要结合中国国情和特色,出台详细的实施细则,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准则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要谨慎进行模拟试点,测试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信息系统等的影响,保证新旧准则之间平稳过渡。
(二)加强会计人员培训
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应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培训,使他们对新会计准则的精髓以及在实务中的操作做到了然于心,注重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会计理论功底的素质。同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后续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应该有所加强,使会计人员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会计监管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不仅依赖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更依赖对会计标准的执行操作和监督管理。因此我们在进一步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同时,应当强化会计监管,加强执行和监管环节的工作和惩罚力度,提高会计标准的执行和监管质量,确保新会计准则得到有效的实施。首先要严格按《会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搞好各项会计监管机制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整体功效,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真正起到惩戒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反映财务信息的意识。同时要积极争取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审计署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政府应赋予证监会、银监会等行业监管部门更多的监管权力,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篇10
摘 要 企业融资主要是指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适当的运用合理的方式获取所需的资金。本文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出发主要分析了其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企业融资 影响 措施
一、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概述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目前已基本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既是用来约束公司会计核算的操作,也是该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以及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依据。企业融资是指根据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的需要,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用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理财活动。会计是企业获得资金转移信息的主要渠道,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融资决策产生了一些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
大中型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公司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进行融资,融资的方法和形式必须要符合国家财政部门及证券管理部门的相关法律规定。监管机构会坚决打击证券市场上非法融资现象的发生,并严肃处理及管制企业非法融资和投资决策等经济行为[1]。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及时弥补了我国在公司融资决策监督与管理方面法律的空白。因此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跨国投资和跨国融资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我国的经济也开始慢慢的走向国际的大舞台。要使中国的市场也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当中,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新会计准则首次实现了与国际同步,并同时获得了IASB、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认可[2]。一方面使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接受,另一方面也相应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中的可比性,并且大大降低了财务信息报告和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的成本。这两方面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减少了国际贸易之间的摩擦,增强了跨国经营的管理水平。
(二)公司融资决策的公开和透明
国家证券监理部门于2001年6月下发的通知明确指出:各个公司要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及其附属条文中的具体规定。同时在编制年度公司财务报表时,公司必须要保证其真实显示出上一年度的利润及其相的关数据,以方便投资者做出准确而有效的投资决策。
(三)科学制定公司的融资决策
传统公司的融资决策基本上是由公司的董事会研究所决定的。由于在受到董事会成员的主观意识、经济理念、思想观念、投资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融资决策的计划往往会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盲目性”,这样的决策不仅仅是对公司和股民的不负责,也极有可能会引发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必须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3]。新会计准则在其制定的过程中,就深入的分析了公司在融资决策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以非常明确的条文及内容规范并引导公司在融资决策上的科学化发展[4]。
(四)新会计准则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
公司在资本结构慢慢趋于合理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相对发达国家仍然比较低,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不健全,委托的链条也过长,股票的发行制度也不完善,产权改革不到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我国多数国有企业融资还主要依赖于银行的贷款,导致其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并且提高债权人、投资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价。再加上资本市场的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多个领域改革的同步深入,大大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水平同时也拓宽了融资渠道。
三、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来说所面临的问题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制度对企业融资来说变迁的成本较大
新会计准则的开创与实施,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同步,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填补了我国对于国际事物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但实施新会计准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5],第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企业必须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来增加对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并且会计人员所处理的融资问题也尤原来的国内问题逐步国际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注入到公司内部。第二,由于新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更多的职业判断,使得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困难会越来越大,所以会计监督的水平也要相应的提高。第三,由于新会计准则涉及领域较广,要全面严格地实施企业融资问题必须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增加了企业转换和执行的成本。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
即使财政部等部门在评价新会计准则时,指出新会计准则制定科学、规范,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尤其是对企业的融资,国外的社会公众并不是很了解该企业的发展,又怎么会将资金注入该企业内部。新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的规定过于规范化,尤其对金融工具的分类晦涩难懂,致使一些公司在执行过程中对准则产生了理解上的错误,导致会计处理出现了很严重的偏差。
(三)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具体来说是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有用的会计信息新理念,并且还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的方法,由于在企业融资的时候将会面临大量的国外资金,这就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由于我国当前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准则和制度在理解以及会计职业判断力上都存在着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
(四)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融资加大了企业调节利润的空间
尽管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可以调节利润的余地,提高了企业报表的可信度,但仍然存在被公司调节利润的空间,必须要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6]。
第一,企业融资大范围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新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投资性的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都是在大范围的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的引入,是目前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之一,对提高会计报表的相关性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尚未健全和规范,资产评估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当企业融资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沦为企业人为操纵公司利润的工具。
第二,企业在面临融资时,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对扩大。对于新会计准则中的“借款费用”准则可能会诱使部分公司利用借款对其进行利润的操纵。新会计准则规定,相关产品的构建或生产如果占用了除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那么这些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的支出允许计入其资产里面。依据新会计准则,公司很有可能会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想办法。比如扩大企业的利息资本化范围,进而通过采用必要的手段令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达到计入资产的要求,并且将已经完工的固定资产长期作为在建的工程进行核算,这样就不仅仅会延长利息的支出计入资产时间,还可以降低计提的折旧率,最终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五)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行为造成的经济后果
新会计准则对原有融资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和计量,可能会产生令公司业绩得以提升的经济后果。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尚未摊销的融资差额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的收益,导致了公司在2007年年初的留存收益相对降低[7]。
公司进行短期证券融资时,按旧会计准则,只要是报告期末时还没有出售,即使是账面实现了盈利也不能体现为当期的收益,而新会计准则就将短期证券融资改为交易性证券融资,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如果账面盈利就可以直接计入当期的收益,增加当期的利润。采用权益法来对长期股权融资进行核算,旧会计准则规定,当初始的融资成本与被融资单位的账面价值出现差额时,作为股权融资差额表示,并逐年摊销,而新会计准则规定,当初始融资成本大于被融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不需要调整初始融资成本,小于被融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其差额则计入当期的损益,同时调整融资的成本。这样,当出现长期股权融资小于被融资单位净资产的相应份额时,旧准则规定是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并逐年计入公司的利润,在新会计准则下,可将其一次计入当期的损益,这也会导致当期利润的增加。为了更好地避免双方之间通过股权的转让来调节损益,新会计准则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产生的长期股权融资差额,不调整损益而是调整其资本的公积。
四、公司在制定融资决策中应对新会计准则的措施
由于会计准则规定的变化,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要清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将不再是减少企业利润的工具,投资人也不可能会被可转换债券的表面假象所蒙蔽,同时还要能够分析出可转换的公司债券对每股的收益指标影响,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出发行可转换在债券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最佳的融资渠道及方法[8]。公司融资决策的制定并不是靠主观意识得判定就可以的,而是要在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证券市场管理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够得到有序的开展和进行。新会计准则作为引导和规范公司在融资决策制定方面的基本规范性文件,公司的会计审核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和领悟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而才能有效的实施公司所制定的融资决策计划,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收益的。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大中型企业在规模和体制模式上,基本实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接轨。但是,由于受到高等教育理念与水平的限制和制约,大部分公司仍然普遍存在着专业会计人员不足或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要尽快的实现人员的高能化和专业化,以达到能够全面解决企业在融资决策的制定中应对新会计准则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突破与变动趋向.浙江金融.2008(02).
[2]孙军民,马城.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于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湖北财经导读.2006.10.
[3]钱学强.加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影响的措施与方法.世界经济博览.2009.3.
[4]黄光松,石文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导读与比较.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