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规章制度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规章制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规章制度管理

篇1

1.1明确建筑工程中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管理法进行应用时是必须要明确项目的负责人的,因为项目管理法的实施对象是项目,不能脱离了与对象直接相关的人。在很多企业中,其中的项目经理就是项目负责人,而且项目经理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第一负责人。因此,项目负责人必须对法律有深入的了解,对项目管理的相关技术非常精通、深入掌握有关的管理基本知识、善于经营,这样才能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游刃有余。需要指出的是,项目经理代表了一支团队,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要求这个团队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具备较高的领导才能,拥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同时,在管理工作中,项目经理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保持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不消退,而且还应不断接收新知识、新技能,只有这样,项目负责人才能在时展和变迁如此之快的今天时刻保持活跃而不落后,才能在现代化的建筑行业中发挥出相当高的作用,与时俱进,适应环境。

1.2建立项目管理运行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可知,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设计和建立组织系统、组织运行、组织调整是其中的很重要部分。其中设计和建立组织系统,就是指利用筹划和设计的手段来建立一个能够顺利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任务完成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内部人员活动的规范化和对信息的传输来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运行则是指在建立了组织系统之后,各岗位和部门要按照组织要求来进行实际的组织过程。组织调整是指在进行组织运行时,对照组织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检验相关的组织系统的有关环节,同时对与组织运行和组织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可以由此进行改善。

1.3可以帮助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企业中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对企业的相关工作进行有规范有条理的治理和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对建筑工程施工可以进行科学的指导,避免因紊乱的施工秩序而导致的事故的发生,并能够对组织及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完成。而且,对相关规章制度的严格遵守还能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将建筑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其责任和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制度的实施。而对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求必须具备科学依据,能够保证员工的主动接受,其执行与检查力度应该落实到人,着实保证企业员工的主动实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4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1)需要对施工过程的投资进行严格控制。因为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实施目的对其经济效益的注重程度绝对是很高的,而投资是其成本的构成要素,利润是建立在低成本和高收益的基础之上的,将成本提高,即增大了投资力度,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直接受损,也就是说其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鉴于这种原因,建筑企业在施工中,要严格对其投资力度进行控制,既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又不使其经济利益受到损伤,(2)就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指标:质量。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成本之间是相互对立又共同统一的关系。在项目业主对工程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高资金投入以应对;而在业主过分减少成本的情况下,就无法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假如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的规定比较科学和合理,能够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那么就会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工程质量。但是有些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私有利益,追求更大的经济收益,就不惜使用非法手段,或偷工减料,或雇佣一些没有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严重低劣,同时由此引发的停工和返工,又造成了建筑工程时间的耽搁,加大了施工成本。因此,需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控制质量的基础上,严格确保企业的经济成本。(3)对施工进度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时间是对施工中经济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当缩短施工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效率,减少施工成本投入,增加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2总结

篇2

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人员安排、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和过程控制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人员安排。

项目管理法通过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问责机制来发挥其管理作用,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法和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人物。项目经理首先需要熟悉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基本的项目流程、组织设计等有所了解,同时熟悉经济法律法规,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中涉及的法人法律知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安全施工准则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都要有一定的积累。同时,由于项目经理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项目经理还必须在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市场实践能力。因此项目经理必须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组织、市场实践、沟通交流和应变等方面均具备较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项目经理还必须及时更新其知识系统和管理经验,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展,从而更好地将项目管理法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2)组织建设。

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运行组织系统,设计规划并组建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系统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3]。一方面,组织建设主要涉及到责任分工,需要明确建筑工程项目各级负责人的具体职权,规范化项目人员的活动,保障项目有序运行。项目运行组织系统建立后,建筑施工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具体的各个岗位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组织系统的赋予的职责来进行各项工作,企业应当对其日常活动设立标准定期进行相应的考核,对照组织系统的目标,检验各个部门是否达标,从而修正组织系统在运行中不符合要求的方面,实现组织运行的规范性。另一方面,组织建设涉及到项目具体的运行机构的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层和管理层,一般而言,决策层的人员安排主要包括负责质量安全的主管副经理、负责生产的主管副经理、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会计师、建筑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和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管理层的构成则相对复杂,包含了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监督、验收等各个方面,如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等,作为项目工程组织系统主体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需要安排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担任,以保证组织建设设计的科学性、运行的有效性和管理的规范性。

(3)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和良好地运行,规范施工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具体的规章制度应当涵盖建筑工程的设计规划、成本核算、质量监督和责任认定四点,具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做到施工场所的安全文明,在施工过程中杜绝恶性安全事故、人员伤亡事故、重大交通事故以及大型设备责任事故,做到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同时,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人员都囊括其中,实现安全施工无死角、无盲点。二是建立健全文明管理体系,要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仅仅做到安全施工是不够的,需要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通过高安全性、高效率的施工流程来建立文明管理体系,减少非必要的原材料消耗,节约施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建立文明管理体系,创建更加适宜于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三是建立健全责任到人的监督体系,为保证建筑工程各部门和人员行为的规范化,需要定期委派监督小组对建筑工程活动进行考核和评估,对于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改正,通过奖惩措施来进一步推进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4)过程控制。

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对建筑工程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施工成本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三个方面。首先,施工成本控制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想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关注施工成本的节约,对投资成本进行高效率使用。在工程规划阶段,建筑工程单位必须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仔细研究,了解工程造价的整体构成和每一项单价所包含的内容,在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施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在正式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工程管理法的要求进行工作,避免由于返工和误工造成的损失,同时需要加强对大型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降低发生大型设备责任事故的可能性。其次,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员工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建筑合同标准和国家法律要求,建筑单位应定期组织质检人员对施工工序和已完工工程进行质量检测,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潜在的质量瑕疵。三是施工进度控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指定的工程进度来施工,建筑单位需要及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进度状况进行修正。

2、结语

篇3

1)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效率低下。谈到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就不可避免的联系到社会上的焦点问题之一———农民工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城镇里面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之中,都会使用来自我国各个区域的农民工来进行施工工作。在这样的用人背景下,就很难保证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够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这些农民工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并没有形成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基本意识,进而导致这些农民工在签订劳务合同的过程之中,不注重对于自身合法的法律权益的维护。除此之外,这些农民工都是通过包工头进行直接管理的,这些包工头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意识也不够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也并没有应用到相应的科学管理体系,这就导致这些农民工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也没有经过相应的安全知识普及,这就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问题。

2)劳务工人流动性大,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目前,很多的施工团队在接到劳务合同之后,就很容易出现不服从施工承包单位的监督管理的问题,这就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很容易出现相应的质量问题,给进行建筑工程承包的施工企业造成极大的声誉影响。具体的来说,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劳务市场的流动性太强,所雇佣的劳动工人来自五湖四海,其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这就很容易导致建筑工程施工难以安全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很需要针对我国的劳务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劳务管理体系的制定,以便于保证在合理的劳务合同的管理之下,工程承包企业合法合理的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整完善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为了有效的加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管理水平,首先就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具体的来说,就是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首先,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对于企业的发展的标准的制定;其次,要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设备和物资的管理,以便于保证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的控制;然后,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严格的按照管理的具体职责要求,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的划分,设置项目管理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技术指导部门等;最后,要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制度,防止出现物资浪费情况的产生。

2)选择合适的施工分包队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就要求在进行施工分包队伍的选择的过程之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分包队伍的选择:首先,在进行队伍选择的过程之中,要选择专业对口,资质相对比较足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工作;其次,在进行队伍的选择过程之中,要对施工团队的信誉度和施工的管理水平进行调查;最后,要在承包给施工分包团队之前,进行对施工分包团队的安全教育工作,督促施工分包团队在进行施工之前,熟练的掌握各种安全生产技巧,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3)完善施工合同的执行管理力度。在与施工分包队伍签订好相应的合同之后,就需要在进行合同的签订过程之中,明确的在合同之中指出可能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合同之中进行相应的处理手段做具体说明。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毕之后,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工作,如果出现了与施工合同不同的地方,要严格的按照合同之中的具体要求进行返工处理。

4)确保施工进度。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并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就需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之中,充分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首先,要为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制定一个详细的施工计划表,并在施工的过程之中,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施工计划表的规定进行施工;其次,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要严格的监督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并采用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施工劳务团队积极施工;最后,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要建立好相应的施工信息反馈机制,并及时根据施工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反应,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圆满完成。

3结语

篇4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工程管理 策略

一、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的支持

现阶段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并没有针对绿色建筑的具体施工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不符合建筑规定的施工项目也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使得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处于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在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当中,也仅仅是对建筑的设计环境有一定的外部监督,而建设施工、质量监督等方面的监管做的还是不够到位,许多打着绿色建筑旗号的施工项目其实都是高能耗项目,却都能通过验收。

2.缺乏专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在我国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现有的规章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合对所有的建筑进行指导,只适合于一些住宅建筑。并且这些规章制度之间并没有较好的衔接性或者相互的融洽性,甚至许多规章制度之前的相关规定相互冲突,不仅不能给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给评估体系的建设带来一些问题。

3.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我国当前对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在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过程当中,不仅仅有建设部门的管理,还涉及到财政部门、劳动部门、民政部门等多个行政机关的管理。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给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

4.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

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是一个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管理活动,要求管理人员具有相当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水平,并且对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较为熟悉,才能在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当中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责任。但是当前的现状是许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达标,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

二、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一)通过法律政策的完善来加强管理部门宏观管控能力。

政策体系的完善是确保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能够对政府的行为与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减少因为政府不当干预而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一是要重视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首先要通过对法律手段的运用来对市场行为作出规范,并在对建筑主体的权责关系进行理顺的基础上进行责任追究制度与理赔制度的完善。并且要重视对咨询服务业的应用与扶持并促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同时要建立起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与资质管理体系。其次要对相关法规作出修订。再次有必要进行绿色建筑认证、评估、标识制度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级评定,从而对市场的消费决策起到引导作用;二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当前我国的大部分民众对建筑业法律法规的了解十分欠缺,同时建筑人员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所以不仅要重视对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绿色建筑监督机制,同时要落实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而言必须对法律权威性作出维护,通过违法必究来保证绿色建筑标准的落实。

(二)完善经济激励政策,调动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积极性。

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与优惠政策的实行能够对市场起到调节的作用,同时能够通过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积极性的提高来促进相关管理问题的解决,所以对经济激励政策作出完善是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的有效途径。在经济激励政策的完善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补贴和贴息补充两种,通过财政补贴不仅可以对生产者的积极性作出调动,扩大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费,从而有效地扩大市场需求;二是进行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的设立。对于开发商和建筑单位而言,在进行建筑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投资成本较大并且回收时间较长是其放弃节能投资的直接原因。但是绿色建筑的推行能够创造出较大的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而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开展,政府有必要进行专项资金的设置来进行绿色建筑的教育与宣传、对已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对节能技术进行推广和示范等工作,从而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的推广以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

(三)积极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

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准入制度的实行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要重视评估指标的建立,如果一方面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则应当对下一步评估进行直接取消,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非绿色建筑项目的进入;二是评价体系要确保操作的简单化,即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如果过于复杂则会直接影响评价体系的推行和应用。同时评价体系要具有时代性,即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市场的需求对评估体系内容进行完善;三是根据地区实际制定相应标准。我国各个地区在社会习俗、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也有必要体现出地区差异性;四是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能够有效地规范评价工作行为,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所以我国可以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来建立具有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并对管理行为作出评估以保证评估体系的专业、公平、公正和公开。

参考文献

篇5

环境因素在工业建筑工程管理中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环境因素有着复杂多样性的特点,环境因素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环境因素,还有其他多方面的环境因素例如施工地点处于闹市区、施工人员文化背景不同等等环境英雌。根据不同的环境,工程管理需要设计合理的管理方式。合理的对待环境因素,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能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危险的发生。

成本因素。成本因素在工业建筑工程管理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同的工业建筑工程所拥有的成本预算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工业建筑工程条件相对较好,管理方式能采用智能化的工程管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科技管理系统,以此增强工业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有的工业建筑工程没有良好的条件,也需要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合理措施,用低成本完成工业建筑工程的管理。因此,成本也是对于工业建筑管理措施不可或缺的一个考虑方面,工程的成本预算不同,则管理方案、管理效率不同,但是不管成本如何,都要达到在不同成本下都尽量的采用最安全、最高效率的管理方案,提高管理的性价比。

2工业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对策

2.1施工人员高素质化。先进的管理机制、高技术含量的材料和设备在渐渐使用在工业建筑中,也因此需要施工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与之相配套,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工程管理中,不能一味追求工期的最短化,要不断的对于施工人员进行素质教育。教育中不仅仅包括科学知识文化、技能水平的教育,更应该包括职业素养、思想品德的教育。与此同时,在工程中还要不断的按照教育的目标来进行考核,使施工人员拥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职业技能,尽职尽责的执行好工程的每一个任务。最后,还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淘汰掉那些技能水平差、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的施工人员,提高工程团队的整体素质。

2.2施工制度合理规范化。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项目、工程中都需要有规范化的规整制度来监控整个施工过程,工业建筑工程顺利与否取决于规章制度设置是否合理。下面以设备采购为例来说明如何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在采购过程中,不能以个别人员的意见为主导,应该有数据、用事实来证明到底该如何采购。在采购前,首先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采购要求报告,从技术上分析工程所需设备参数和数量,其次采购人员需要分析对比每种方案的成本、性价比等参数分析出结论,最后采购人员完成采购工作,并对后续使用情况登记在册方便下次采购方案的制定。全套采购流程完全文档化,要做到有数据可查,不能依靠人情关系来确定采购对象。施工中每个环节都是如此,合理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会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安全、工程效率。

2.3硬件设施准确无误化。要严格保证工业建筑安全性离不建筑材料、建筑工具的安全性,这个问题是核心问题,必须严格对待。在硬件设施准备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无误化,这里无误包括数量、型号、质量都没有丝毫差错。在该方面的管理,应该对于即将采购的硬件设施实行严格的分析确定采购方案,并且要求供应商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在施工现场中,确定责任制,每个施工工人在作业前都要检查硬件设施情况,要确保不会出现损坏等危害工程质量问题的情况发生,也需要组织审查人员定期对于硬件设施的安全情况进行抽查,一经发现问题立刻解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发生。

3结论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考;建议

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房屋建筑事业的繁荣,同时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便要求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进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为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1主观因素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左右与影响,同时主观因素会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壮大。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主观思想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使用性能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提不起应有的重视,就会在最初阶段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造成阻碍与限制。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之所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与工程施工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有很大的关联,大部分工程的工作人员认为传统的、现有的施工管理方式已经可以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固守着原来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这就造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跟不上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脚步,从而使工程的施工管理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房屋建筑事业的长期发展。

1.2客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外界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可避免,而通常情况下又难以对其左右,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很多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也就是说,除了建筑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之外,与之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对其也会产生较强的影响因素。首先,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及规章制度,是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造成影响的一项客观因素,同时包括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控制;其次,建设当地的气候、季节、天气的改变也会迫使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质量进行相应的调整;除此之外,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方式等也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总而言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使用性能。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2.1健全施工管理规章制度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针对施工管理工作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制、工作奖惩制等,以此对施工全过程的各种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其次,需要针对具体的房屋建筑工程,落实可行、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对制定完毕的规章制度与工作细则进行一段时间的试验,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以提高其科学性与高效性。除此之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意外事故,此时施工企业需要对其在引发严重后果前做出及时的处理,因此需要在规章制度中对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的应对与处理进行明确的规定。

2.2优化施工方式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首先需要强化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并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设置。首先需要采用最先进的施工工艺,并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改进施工工艺中的问题,以提高工程的生产率与施工质量。其次,对于先进施工工艺的引进,需要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进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试验,在保证施工工艺的应用可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规划。除此之外,房屋建筑施工工艺的运用需要与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实际情况相协调,以提高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2.3强化施工成本控制

首先,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构建如图1所示的施工成本流程,将成本预测、计划、核算、分析等过程有机融合在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以提高成本考核的质量,节约工程施工成本。其次,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开展之前,需要针对具体的工程施工项目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计划中的实施措施,以减少施工浪费现象的出现,提高施工资金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施工企业需要针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等施工要素调整施工成本控制措施,选择质量优、价格低的施工材料,并对不常用的大型机械设备采用租赁的方式,同时落实施工人员绩效制,挖掘其积极性与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节约工程施工成本。

2.4严格施工安全管控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安全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施工企业需要提高施工安全意识,在施工全过程中贯彻“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并成立专门负责施工安全管控的部门,针对工程施工安全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制度措施,为工程的安全管控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规划,不允许闲杂人等进入场地,并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堆放与停靠进行检查,保证施工现场的有条不紊。此外,施工企业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其施工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错误操作,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制止,从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5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迎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而核心思想与要求,在制度上对环境保护做出明确的规定。施工企业需要选择污染较小的建材,并将废弃的材料进行回收利用,避免胡乱堆放与丢弃。选择并运用噪声较小的机械设备,并尽可能将机械运转的频率降低,同时需要对施工时间段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选择上午9:00~11:00与下午3:00~5:00,此时间段施工现场的居民通常外出,如此可以降低房屋建筑施工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困扰。

结论: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投入使用后的性能,首要任务是强化施工管理工作,从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并落实有效应对策略,并提高对施工要素的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房屋建筑工程整体性建设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阮景,满敬涛.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4:49.

篇7

关键词: 工程预结算、工程造价、工程投资、管理体系

引言:工程预结算是指对建筑工程项目所需各种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及耗用资金的核算,是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及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一项要求工作。建筑行业流行一句话“是赔是赚,全在预算。”施工前要根据图纸编制施工预算,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按照预算施工,工程结束后要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然后进行工程决算,最终确定工程的总支出。由此可见工程预结算在建设项目施工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鉴于建筑市场化的道路一直落后于其他行业,规章制度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工程造价滞后,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做好建设单位的预结算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要做好建筑单位的预结算工作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预结算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从这多头绪的工作中找出突破的线索,除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从项目初期,预结算部门就要制定预结算规章流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施工图纸存档制度、合同签订及管理制度,协助其他部门制定材料认价制度、工程管理资料制度和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等,建立健全这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不仅使预结算工作有章可循,还可以充分调动预结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要做好建筑单位的预结算工作必须有一支有实践经验,业务素质高和职业道德好的队伍。

建好各种规章制度是首要任务,但是真正决定一份预算水平的高低,为企业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还得看预结算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和职业道德的好坏。由于在我国工程造价起步晚,建筑市场水平良莠不齐,这就导致预结算人员的水平高低不齐,甚至尤其在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人员不重视,入门门槛低,随随便便找人就可以做预算。在工程造价领域有这样一句话:“学预算容易,学好预算难”,一个好的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懂得现场的施工工序,还要懂得定额的组成、取费的构成,不仅要懂得掌握第一手现场资料,还要懂得合同的签订和管理,不仅不要高估冒算,还不能漏算少算,企业要想真正的把项目资金用好用在正确的地方,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知识强和道德素质高的工程造价人员。

三、要做好建筑单位的预结算工作必须抓好预结算的审核和竣工结算的审核工作。

有了规章制度和素质高的专业造价人员后,还必须严抓预结算审核工作,以提高预结算编制质量。一份施工图预算编完之后,必须经过认真复核,严格审查,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方可下发。预算负责人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和施工的具体措施及方法,随时与现场技术员保持联系,收集有关现场签证资料,及时做好设计变更、现场经济的补充预算工作,为工程竣工结算打好基础,以保证施工图结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工程竣工验收交接完成后,进入竣工结算阶段,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牵涉面广点多,当施工单位报上已做好的竣工结算时,首先应检查上报的结算资料是否齐全,如果不全应令其补充资料,资料齐全后再进行审核,“磨镰不误砍柴功”,这样可以保证结算审核一遍成,节约造价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在竣工结算过程中,应积极和工程部门、设材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结合,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秉承有理有据的原则审核竣工结算,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四、要做好建筑单位的预结算工作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后期的培训工作。

因为工程造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预算定额、取费标准、新工艺、新技术等不断更新换代,这就要求对于工程造价人员要不定期的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使其工作能力和水平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经济发展接轨。如:08清单规范中措施项目费中未包含非夜间施工照明费,而在13清单规范措施项目费中包含了该项费用,还有08清单中规费项目清单中的社会保障费只包括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而在13清单中的社会保障费中不仅包括养老、失业和医疗,还包括工伤和生育保险费。

五、要做好建筑单位的预结算工作必须要抓好施工合同的管理。

合同是一个综合体,是项目部人员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订立合同时应从多方面入手,反复研究合同条款,技术和商务人员应考虑周全,做到严谨、规范,对包干范围、调整范围、付款方式、结算原则等明确清楚;同时,要了解市场上材料价格的变动,对主要材料价格出现的浮动分线,应在合同中清楚标明甲乙双方承担的范围,以免给工程竣工结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六、结束语

以上几点是我从事预结算工作后的几点体会,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工作,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预结算的审核,在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该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从而为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而奋斗。

参考文献:《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法

中图分类号:TU71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0402(2015)12-0014-03

1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法概述

1.1项目管理法的含义

项目管理法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做好项目目标工作,项目经理负责主要的日常工作,依据项目的先后逻辑顺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和管理,从而可以使内部、外部环境协调统一,使各个工程要素可以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和最科学的匹配,进而保障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的平衡性,与此同时,还要利用现代化、互联网等技术,使建筑项目达到设计目标,可以最终取得最好的效益。

1.2项目管理法的目标对象及特点

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法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符合其预先设计的质量标准、项目批准的建筑预算费用、项目的建设时间规定,并且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组织、协调及控制。项目管理法的管理对象是建筑工程,由于各个项目都是只有一次建设过程,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法应该把系统的理念及从理论角度出发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规划、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法的特点是项目管理的全面性、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建筑工程与其项目管理的方法在目的上有共同性,因此建筑项目的最终目标就客观地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具体内容为:项目组织方面的协调、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预算费用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信息及工程合同管理。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要素包括如下几点:一是建筑工程设备;二是建筑材料;三是劳力;四是工程技术;五是相关费用。上述要素的共同特征是工程的目的性、工程的环境适应性、工程的集合性、工程的相关性。共同构成了项目工程相互作用的多维度立体结构关系,因此不难发现建筑工程项目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因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就是系统管理。

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风险控制与预防制度的不完善。风险控制与预防制度的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市场了解的一知半解,无序扩建所造成的管理混乱和相关配套的问题考虑不周全,导致工程资金链存在风险,贷款量加大等相关财务方面的风险。二是建筑项目承包商的风险控制意识缺乏,将市场的竞争与市场、人才流动、产品等相关风险联系到一起;而未从根本上找出人才流失原因等问题从而导致的利润大幅度下滑。第二,项目管理资源的削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的安全防范工作较为薄弱,存在的潜在危险很大,满载长时间、超时使用工程设备的情况非常普遍;二是建筑项目承包商的相关机构管理混乱,这其中涉及到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工程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的缺失。三是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相关管理知识的具备与否、法律知识、技术知识、质量监管、安全防范等方面的薄弱。第三,项目工程管理不符合规范。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甲乙双方所签订的项目合同存在很多的“不平等条款”。例如,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撰写的土木工程合同条件应用指南目前只是在一些大型的水利和公路项目上应用,并没有广泛的应用于其他行业。即使其他行业采用了这种条款,也会在修改相关专业条款时采取对承包商比较严苛的条款。如果这种合同情况经常出现的话,必然影响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第四,信息管理水平较低。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的建筑承包单位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构建处于简单的主页建设、电子信息接收、无纸化办公方面,对整体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缺乏规划性。其次是对信息化广泛使用的价值认识不够,没有主动使用和挖掘信息的意识。三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公司利益贡献的重要性。第五,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根本性因素,没有规范的安全管理,其他管理都是妄谈。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多漏洞:从安全事故发生角度分析,多半事故都是由于违章操作和违规指挥造成的,违章操作占比较大。

3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运用项目管理法

3.1责任追查,落实责任人

任何管理都是基于人的管理,项目管理法也需要依靠有责任的人来落实。在新的项目管理中企业如果采用了项目经理制,那么项目经理就是项目负责人,是首问负责人。所以有关项目经理必须要建立在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精于项目管理技术,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管理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经理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集体,是由一个团队组成的。这个团队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极强的领导才干,还要有充足的实际管理经验。这样一个经理人团队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随着项目更新不断地充实和掌握新的管理技能,顺应环境的变化。严格把控项目的投资,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本身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经济效益,尽量做到利益最大化,进入到施工阶段要有效的调控资金的筹措和分配及协调投资,将资金的使用做到最合理。

3.2构建项目管理运行机构

项目管理法的应用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运行机构,这是项目管理工作实施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通过组织和筹划来成立一个组织机构,通过该机构指定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内部利用人员的规范化活动和信息的快速流转来实现工作目标。

3.3以制度约束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和人员的工作行为都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要把规章制度的制定与绩效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依照管理的要求,能够保证员工接受它的约束,主动理解和适应,在执行中要落实到人。在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方面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考虑员工的工作情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将“五无一创建”当作目标,“五无”包括:无超重伤、无重大交通事故、无火灾洪灾、无恶性治安事故、无大型机械设备责任事故;“一创”是创建一流的安全文明施工场所。任何人为约束都不及制度约束到位,所以安全管理责任主要依靠制度,以人为本,从管理层到基层纵向组织,促进建筑工程安全。严格把控工程的质量,只有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才能实现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使用的要求,而质量的好坏又可以反过来体现施工工序中每个环节每个因素。

3.4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包括:第一是投资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协调资金需求与投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第二是质量控制,保证工程产品既符合设计要求又符合合同要求;三是进度控制,就是要在合同要求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实现既定目标,对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的科学合理对整个施工过程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进度控制中第一步要针对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展开跟踪调研,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掌控,使得整个工程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进度计划制定的科学与否是很关键的因素。

4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法的应用是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推进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引领广大管理人才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技能,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社会利益。项目管理法是工程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理论研究与长期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对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光.提高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核算水平的利器:评施工项目会计核算与成本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128.

[2]季智敏.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142-143.

[3]范仞.基于新时期建筑3-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强化措施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0(1):100-102.

[4]方倩.对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的分析[J].城市建设[J],2010(4):174-175.

[5]孙建春.怎样才能做好建筑工程管理[J].科技信息[J](科学·教研)2007(6):91.

篇9

关键词:施工工程 全过程管理 施工质量 制度建设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各类建筑工程施工日益活络起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各类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注重对工程管理工作的控制,确保工程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工程项目的核心战略与诉求。基于,要形成全过程的管理思维,要把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确保工程施工有序、稳健的向前发展,力求取得实效。

一、重视施工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使之更加务实而有效

在施工工程的管理中,全过程的理念和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阶段(前期)、施工进行阶段(中期)和施工完成阶段(竣工期或后期),三个阶段时间不同,任务不同,但是都很重要。如,施工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是整个施工的前导与铺垫,也是“打地基”的阶段,关系到后期施工的各个细节与步骤,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立足于现况,形成前期阶段的工作方案。再如,施工的中期阶段是这个施工工程的核心阶段,对其的有效管理要要从各个细节入手,从而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提升施工的整体效益。

例如,在运用全过程思维开展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施工工程风险的管控。而要想提升施工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平,必须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体系,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来反作用于风险管理,使得施工工程的风险管理工作收到实效。通过对比国外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成就,针对国内的风险管理我们也可以成立专业的风险监管部门,同时搭配专业的管理人员。此部门的主要职能在于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控制能力,通过针对施工工程项目的特定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整套的风险预防措施和方案,便于企业内部高层在制定施工工程项目决策时具有可借鉴参考的依据[1]。以此为牵引,施工工程的整体风险控制和管理就可以更为科学、稳固,同时也体现了全过程思维对于这类工作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健全施工工程的制度体系,确保全过程管理的稳步推进

以科学完整的制度来推进施工工程的全过程管理,确保管理的质量得到提升,这是新时期建筑施工的重要战略选择。尤其是在现代工程施工工作中,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是一方面的工作。在另一方面,规章制度不仅要注重制定和颁布,更要注重实施与监督,确保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真正产生强大的约束和控制力量。这样一来,工程施工的参与人员、各班组等都可以得到妥善、有效的管理,通信工程施工的各个生产要素能颉白杂闪鞫,合理配置”,进而为施工进度与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支撑,全过程的管理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的市场调研可以发现,只有制定和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筑施工工作才能稳步推进,而贯彻落实则是更为重要的工作,必须将其纳入到整体工作的中心位置,形成常态机制,在实践中力求实效[2]。如,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要制定诸如《施工现场质量检验规则》、《现场施工操作规范》、《施工技术要求与标准》等系列规章制度,以此作为管控施工工程质量的依据和规范。通过这样的制度建设,标准化、体系化的全过程管理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施工工程的进度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安全、质量与效益也才能达成和谐的统一。

三、要注重对施工工程的全过程监管,确保事前事后监管效能的提升

毋庸讳言,对于现代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而言,确保各个细节的管理是基本判断,而事前事后的有效监督则是必不可少的。监督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对于提升施工工程的整体管理质量是基本保障。如,对于现代施工工程企业来说,监管体制的管理范围可以延伸到企业施工工程的所有部门,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同部门的施工进度,采取前期、中期、后期等不同时间段的风险预测方式,帮助各部门顺利、高效的完成预期目标,减少施工环节的风险[3]。要知道,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来说,完善的监督控制体系和制度可以为企业的风险提供坚实的保障系统。

例如,在工程施工竣工后,要组织专业的技术队伍、人员到施工现场对项目工程进行检验和评定,根据相关制度对不符合质量规范和要求的行为、细则,应该坚决予以纠正。对于符合质量规范和预先计划的项目,应该给予合格的验收、鉴定。同时监管制度的管理范围可以延伸到施工的所有部门,根据施工过程中不同部门的施工进度,采取前期、中期、后期等不同时间段的风险预测方式,帮助各部门顺利、高效的完成预期目标,减少施工环节的风险,真正展现制度监管的作用。以此为依托,施工工程的全过程监管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带来巨大的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施工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的深化,基于全过程思维而形成的管理机制正在逐步成型,并展现巨大的实际功能。只有坚持全过程管理和控制,才能为施工工程的可持续推进奠定基础,为施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承迪,曲志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目标控制[J]. 四川水泥. 2015(12):11-13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难点问题;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不能盲于追求工程进度,而轻视质量,更不能因追求效益而放弃质量管理。只有深刻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做好建筑工程。因此,只有在施工中坚定不移的加强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通过有效的管控手段,才能达到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高和完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技术的管理作为一个建筑企业的基本控制体系,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应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严格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好。

1、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和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的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标决定。建立良好的技术施工,使技术与经济、生产与技术、质量与进度达到辩证统一,保证整个施工项目高质量的完成施工目标和任务。另外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几个方面。

1.1、有利在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下开展技术研究和改革,总结成功经验创新的施工工艺。

1.2、有利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在工期以内顺利完工。

1.3、有利技术管理者和作业人员在新技术上学习培养,从而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作业人员的技术施工能力。

1.4、有利在实际的施工条件下选出合理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工种,科学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根本上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

2、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随着时展,建筑施工技术也有日新月异的提高。但是,在整个建筑工程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施工程序混乱

有的建筑工程多次转包,资金严重流失,导致建筑企业偷工减料现象常有发生。同时,大量低水平.低素质的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造成了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比较低.施工经验不足。最后导致施工不规范,质量管理水平比较低,质量体系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格。

2.2、施工质量监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市场不规范,监督管理单位普遍存在自主监理,且建筑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2.3、施工质量监督不规范

现有的建筑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执法人员执法不力,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质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监督不力。同时,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解决,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难发挥。

2.4、建筑企业行为不规范和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政府和企业行政干涉过多,施工人员违反建设操作流程,任意修改工期,影响工程进度,从而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建筑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建筑法人责任制度不完善,资金严重短缺,建筑工程运作有问题。更严重的是,招投标工作存在问题,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3、建筑施工技术有效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涉及到多方面的领域,例如建筑材料、建筑学、工程结构学、工程机械、建筑电工、建筑施工组织学等。而施工技术控制则是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直至竣工。因此,在现实基础上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3.1、施工前期准备

建筑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是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其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人员组织准备、机械准备和施工现场准备。

对于人员准备;根据施工特点组建人员素质高、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的能够胜任建筑工程施工队。同时,施工人员须接受安全技术、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安规考试和备案工作。对于机械准备;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机械数量、型号、进场时间进行机械设备部署,同时要配备相应的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对于材料准备;根据合同规定来采购原材料,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分批组织进场工作。对于技术准备;组织图纸会审,避免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前后矛盾现象。与此同时,编制和报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3.2、施工中技术控制措施

组织施工阶段是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最重要部分,是建筑产品制作.加工和生产的过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施工组织规定的方法和技术措施,完成全部的单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任务。施工过程中,往往有多专业协调加工进行,必须加强现场指挥.调度,实施多方面的平衡、协调,全面地统筹、安排,组织均衡、连续的施工作业。因此,在施工中要跟踪检查,实施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的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

3.3、完工后技术控制措施

对建筑工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是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而竣工后跟踪评价是一个重要阶段。完工后技术控制主要是对竣工后的工程质量进行分析评估,结合工程设计图纸以及行业标准出示质量评估结果,同时与工程设计进行比较。如发现不合格方面以利于及时补救,以防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

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从最开始的设计施工到整个工程竣工,全过程时间跨度大、周期长,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各工序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在规定的工期内提升到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目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主要有以

4.1、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施工管理制度是搞好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在相应的规章制度下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杜绝为了盲目追赶工程进度或者为了降低投资成本,违规操作甚至偷工减料。

4.2、做好材料的验收工作

建立健全材料、半成品的试验、检验制度以及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从建筑工程项目开始施工到整个工程竣工的全过程,都应该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严格实施跟踪检查,并做到有始有终。

4.3、建立安全责任制

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的环节,建立安全责任制是施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项目施工期间的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但是项目经理还肩负整个项目施工的整体事宜,因此还需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每道工序、每个管理人员,甚至每个员工的安全职责,以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必须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并对自己的安全生产承担责任。施工现场都必须配足专职安全总监和专(兼)职安全员,积极推行“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真正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及时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结语: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且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关键,它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从我国建筑企业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入手,并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以期能为建筑施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捷.浅议如何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2]赵锁宏,吴继东.浅谈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