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案

篇1

一、增加的工作内容

(一)确认行政执法主体。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规定,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还没有申领或换发新式执法主体资格证的部门,要及进申领;已申领了的部门,如出现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机构及其职责调整,要及时申领变更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

(二)清理行政执法人员。按照《江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有关行政执法证件的申领、核发和使用等规定,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整顿、规范执法队伍。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进行全面清理,杜绝合同工、临时工、协管员和协警员等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从事执法工作。

二、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5月25日前)。各行政执法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和本通知的要求,组建工作机构,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准备情况和实施方案于5月24日前报县政府法制办、县监察局。县政府法制办、县监察局及县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指派专人组建全县行政执法机关开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法制办。

篇2

一、做好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一)区政府要召开深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关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文件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性质、地位、意义和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二)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召开本部门或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会议,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

二、落实工作部署,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该项工作主要分成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清理规范阶段

1.主要工作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理、确认行政执法主体;二是梳理行政执法依据;三是界定行政执法职责、权限;四是将行政执法职权分解落实到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五是明确执法责任;六是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七是建立评议考核机制;八是制定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等。

2.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行政执法主体的清理、确认和公布。

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行政机关委托执法的组织,均应根据《*区行政执法单位(主体)执法资格调查表》的内容和要求,填写行政执法机关的基本情况。包括执法机关名称、单位住所、性质、法定代表人、编制和人员情况、行政执法职权取得方式、内设机构、下属机构、主要行政执法职能、有关执法权取得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等内容。其中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填写时应注明主管部门名称;受委托执法的组织填写时还应注明委托机关名称。

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由区编办、区政府法制办审核确认,报区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步: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编制依据目录。

(1)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工作由区政府组织,各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负责。各部门应当组织本部门、本系统内熟悉业务的人员集中梳理,并将梳理结果及时同省、市主管部门对照,发现有遗漏的要及时补正,做好上下衔接,把最终梳理结果报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本次梳理执法依据的范围主要为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涉及行政许可内容的)、国务院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执法部门职能调整的规定,有关部门在梳理依据时可一并纳入。

(2)根据梳理出来的法律、法规、规章,区别执法职责和权限,按照执法主体或受委托执法组织、具体执法职能、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分类梳理行政执法依据。

在梳理执法依据时,要按照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这部分依据由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梳理后统一提供参考目录,但各部门还须根据本系统的情况将上级机关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补充进去);本机关为主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配合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并按效力层次从高到低排列。具体排序为: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注意衔接,避免遗漏。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区政府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作为具体审核、实际操作的行政执法部门要把有关法律规范作为本部门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并在备注中予以说明。

第三步:明确执法主体、职责、权限和责任。

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梳理出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整理并明确界定行政执法的主体和执法部门职责、权限、责任的法定依据,其中对执法职责和责任要分解落实到具体履行法定职能的内设执法机构和岗位。

行政执法部门在整理行政执法主体、职能、权限和责任依据时,要按照行政执法职权的取得方式、具体行使的执法职能、权限和责任,分别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法律规范逐一列出;依法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也要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委托执法的法律规范逐一列出,作为界定法定行政主体、法律法规授权执法主体和依法受委托执法组织具体行使行政执法权、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依据。

具体执法职能分别按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登记)、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和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划分;列举以外的具体执法职能统一纳入其他行政行为类。对每一种具体行政执法职能,应区别情形归纳出具体执法事项。其中:“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许可以后或者按照许可法第十三条采用事后监督等管理方式可以解决的事项依法应当履行的监督检查职责;“行政确认(登记)”是指行政主体证明和确定特定的既存事实或法律关系的具体行政行为,如土地权属登记、房屋产权登记、婚姻登记等;“行政征收”

包括行政征用等行为;“行政给付”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等行为。

第四步: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

(1)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本单位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设置情况,将其法定职责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并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和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

(2)分解行政执法部门内部不同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执法职权,既要避免平行机构和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又要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同层级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之间的执法职权要相互衔接,做到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

(3)确定执法责任时,要根据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及其他有关专业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20*〕37号)等规定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

第五步: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梳理的执法依据、职能和职权分解情况,以及执法责任、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方案。责任制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2)本部门实施执法责任制的范围和要求;

(3)本部门依法行使的法定职能;

(4)履行执法职能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5)内设执法机构及执法岗位的执法职权分解、工作流程和执法责任;

(6)内部评议考核的要求、程序和考核结果的应用;

(7)内部责任追究的内容、方式和程序。

执法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注意与上级部门的衔接。根据执法依据变化、机构变更、职能调整等情况,适时调整实施方案。同时要加强和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第六步:建立健全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相应的评议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落实实施方案;二是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文书;三是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有关制度;四是开展监督检查;五是进行评议考核;六是加强责任追究。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情况,适时调整执法依据、执法职权和执法责任,修改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方案,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动态管理。

三、时间要求和审查程序

(一)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和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和责任的界定工作须在3月底之前完成,报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确定。

(二)行政执法部门内部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分解、责任确定工作须在4月中旬前完成,报区人事局、区政府法制办备案。

(三)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执法依据梳理和职责分解、落实情况,制定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各部门的实施方案在报送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认前,可先送省、市主管部门审阅、衔接和平衡。这项工作应当在4月中旬前完成。

各行政执法部门梳理的行政执法依据、职能、权限和责任,以及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经审核确认后要以适当形式(如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并报区政府法制办备案。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联系,明确工作责任人

(一)区政府要抽调有关部门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确定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员,从部门和系统内抽调精干力量,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按照本方案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篇3

一、界定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范围和内容

市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凡依法行使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登记)、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及其他具体行政执法职能的,都应当按照《若干意见》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依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实施。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由委托机关统一建立。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行政执法主体、明晰行政执法职能和权限、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完善各项制度、健全评议考核机制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有计划、分步骤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二、明确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一)梳理行政执法依据

1、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工作主要由省级主管部门组织,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负责,自上而下进行。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三定”方案规定,做好上下衔接。在梳理执法依据时发现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梳理的执法依据有遗漏的,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2、梳理执法依据的范围主要为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涉及行政许可内容的)、国务院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根据梳理出来的法律、法规、规章,区别执法职责和权限,按照执法主体或受委托执法组织、具体执法职能、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分类梳理行政执法依据。

梳理执法依据,要按照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本部门为主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配合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并按效力层次从高到低排列,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注意衔接,避免遗漏。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政府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由具体审核把关的行政执法部门按有关法律规范作为本部门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并在备注中予以说明。

(二)明确执法主体、职责、权限和责任

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梳理出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整理并明确界定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部门职责、权限、责任。各项执法职责和责任要分解落实到具体履行法定职能的内设执法机构和岗位。

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具体行使的执法职能、权限和责任,分别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法律规范逐一列出;依法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要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委托执法的法律规范逐一列出,作为界定法定行政主体、法律法规授权执法主体和依法受委托执法组织具体行使行政执法权、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依据。

因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而无法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商市编办审核确认,报市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具体执法职能分别按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登记)、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和其他行政行为进行划分。列举以外的具体执法职能统一纳入其他行政行为类。对每一种具体行政执法职能,应区别情形归纳出具体执法事项。其中,实施行政处罚的执法主体,必须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申领《罚没主体资格证》,凭《罚没主体资格证》向市财政局申领罚没票据。

(三)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

各行政执法部门应根据本单位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设置情况,将其法定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并按权责统一要求,明确相应的执法责任。

分解行政执法部门内部的执法职权,既要避免平行机构和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又要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同层级的执法职权要相互衔接,做到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

确定执法责任,要根据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若干意见》等规定,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

(四)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要求

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梳理的执法依据、职能和职权分解情况,以及执法责任、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实施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2、本部门实施执法责任制的范围和要求;

3、本部门依法行使的法定职能;

4、履行执法职能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5、内设执法机构及执法岗位的执法职权分解、工作流程和执法责任;

6、内部评议考核的要求、程序和考核结果的应用;

7、内部责任追究的内容、方式和程序。

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要注意与上级部门衔接。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执法依据变化、机构变更、职能调整等情况,适时调整实施方案。

(五)时间要求和审查程序

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和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和责任的界定工作必须在20*年4月30日前完成,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后确定。各行政执法单位要于4月30日前按照相关的统一梳理示范格式,将梳理结果及单位实施方案的纸质稿(加盖单位公章)和电子稿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可按照上级行政执法主管部门的梳理格式做好上下衔接,也可根据浙江省行政执法依据梳理示范格式进行梳理(详见附件)。

行政执法部门内部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分解、责任确定工作必须在20*年5月15日前完成,经本部门法制、人事机构审定后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和人事局备案。

各行政执法部门梳理的行政执法依据、职责、权限和责任,以及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经审核确认后要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并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

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市政府对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或者实行双重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以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为主,同时应接受市政府的评议考核。具体评议考核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同监察、人事、机构编制等部门和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实施。行政执法部门要做好对内部行政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的评议考核工作。

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是否依法行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适用法律依据是否正确、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管理措施是否落实;重大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报送备案;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及其履行情况;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是否落实;行政执法案卷是否完整、规范,等等。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评议考核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

(二)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要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必要保障

推行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保障行政执法机关行政行为合法、高效的长效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政府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同时承担全市各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责任,切实加强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组织有关部门骨干力量集中办公,并在人力、物力和工作经费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确保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二)加强工作配合,发挥各部门作用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市监察局和人事局(编委办)要按照《纲要》和《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以及职责分工,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积极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做好有关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若干意见》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和工作安排,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监督指导,落实工作责任

篇4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一项重要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10号,以下简称《纲要》)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各行政机关要从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20*〕3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17号),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市进一步深化完善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界定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范围和内容

市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凡依法行使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登记)、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及其他具体行政执法职能的,都应当按照《若干意见》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由委托机关统一建立。

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和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的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依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实施;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依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实施。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行政执法主体、明晰行政执法职能和权限、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完善各项制度、健全评议考核机制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有计划、分步骤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二、明确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一)梳理行政执法依据。

1、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工作主要由省级主管部门组织,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负责,自上而下进行。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三定”方案规定,做好上下衔接。在梳理执法依据时发现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梳理的执法依据有遗漏的,应当及时报告省级主管部门。

2、梳理执法依据的范围主要为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涉及行政许可内容的)、国务院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根据梳理出来的法律、法规、规章,区别执法职责和权限,按照执法主体或受委托执法组织、具体执法职能、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分类梳理行政执法依据。

梳理执法依据,要按照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本部门为主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配合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并按效力层次从高到低排列,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注意衔接,避免遗漏。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政府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由具体审核把关的行政执法部门按有关法律规范作为本部门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并在备注中予以说明。

(二)明确执法主体、职责、权限和责任。

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梳理出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整理并明确界定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部门职责、权限、责任。各项执法职责和责任要分解落实到具体履行法定职能的内设执法机构和岗位。

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具体行使的执法职能、权限和责任,分别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法律规范逐一列出;依法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要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委托执法的法律规范逐一列出,作为界定法定行政主体、法律法规授权执法主体和依法受委托执法组织具体行使行政执法权、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依据。

因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而无法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商同市编委办审核确认,报市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具体执法职能分别按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登记)、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和其他行政行为进行划分。列举以外的具体执法职能统一纳入其他行政行为类。对每一种具体行政执法职能,应区别情形归纳出具体执法事项。其中,实施行政处罚的执法主体,必须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申领《罚没主体资格证》,凭《罚没主体资格证》向市财政局申领罚没票据。

(三)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

各行政执法部门应根据本单位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设置情况,将其法定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并按权责统一要求,明确相应的执法责任。

分解行政执法部门内部的执法职权,既要避免平行机构和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又要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同层级的执法职权要相互衔接,做到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

确定执法责任,要根据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若干意见》等规定,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

(四)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要求。

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梳理的执法依据、职能和职权分解情况,以及执法责任、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实施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2、本部门实施执法责任制的范围和要求;

3、本部门依法行使的法定职能;

4、履行执法职能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5、内设执法机构及执法岗位的执法职权分解、工作流程和执法责任;

6、内部评议考核的要求、程序和考核结果的应用;

7、内部责任追究的内容、方式和程序。

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要注意与上级部门衔接。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执法依据变化、机构变更、职能调整等情况,适时调整实施方案。

(五)时间要求和审查程序。

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和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和责任的界定工作必须在20*年2月28日前完成,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后确定。

行政执法部门内部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分解、责任确定工作必须在20*年3月31日前完成,经本部门法制、人事机构审定后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和人事局备案。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梳理的行政执法依据、职责、权限和责任,以及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经审核确认后要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并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

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市政府对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或者实行双重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以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为主,同时应接受市政府的评议考核。具体评议考核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会同监察、人事、机构编制等部门和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实施。行政执法部门要做好对内部行政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的评议考核工作。

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是否依法行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适用法律依据是否正确、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管理措施是否落实;重大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报送备案;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及其履行情况;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是否落实;行政执法案卷是否完整、规范,等等。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评议考核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

(二)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要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必要保障。

推行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保障行政执法机关行政行为合法、高效的长效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政府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同时承担全市各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责任,切实加强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组织有关部门骨干力量集中办公,并在人力、物力和工作经费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确保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二)加强工作配合,发挥各部门作用。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市监察局和人事局(编委办)要按照《纲要》和《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以及职责分工,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积极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做好有关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若干意见》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和工作安排,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监督指导,落实工作责任。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理念,按全区统一部署,以思想作风、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推进林业项目、资金、资源、执法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服务、法治、责任、效能和廉洁机关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查找全区林业行政执法机关(指具有林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下同)在执法理念、执法作风、执法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不断提升林业行政执法水平,努力为我区现代都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目标原则

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学习、整改,达到以下目标:

(一)端正执法理念,坚持执法为民。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明确行政执法就是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职责,执法就是服务,执法就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执法理念,坚决纠正以罚代管,执法就是管人、执法就是罚款、执法就是“创收”、执法就是“完成指标”等错误认识。

(二)改进执法作风,坚持文明执法。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纠正执法过程中趾高气扬、态度冷漠、敷衍塞责甚至言行粗暴、动辄训斥等现象;坚决纠正吃拿卡要、、故意刁难,办人情案、办关系案等现象;坚决纠正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设置行政处罚“陷阱”等现象;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

(三)规范执法行为,积极探索高效便民的行政执法方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强化服务。推行分类和动态的监管方式,按照行政相对人的守法记录,实施远距离、近距离或零距离管理,做到既严格执法、履行职责,又不执法扰民。要推进林业行政体制改革,规范行使林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采用多种方式纠正违法行为、实现执法目的,应当采取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建立健全以教育为主的预警执法、并联审批、林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以及林业部门与检察院在查处和预防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系与协作等项制度,改进办证窗口服务质量,推进网络化行政执法方式,明确执法岗位、执法责任,解决好基层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岗位不固定、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消除行政执法中的盲点和死角。

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务求实效。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依法行政、与廉政勤政、与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结合起来,提高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做到学习教育和行政执法两不误、两促进。

2、坚持正面教育,边学边改。要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引导行政执法人员对照典型找差距,解决存在的问题。本着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错误的执法理念和行为,同时要掌握政策,不搞群众运动,不搞人人过关。

3、坚持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相结合。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相辅相成,通过文明执法实现严格执法,在严格执法中体现文明执法。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不是要减轻执法力度和降低执法标准,而是要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亲民务实的作风来化解执法矛盾,从而达到坚持执法标准和提高执法效能的目的。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次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区林业局文明执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林业执法单位按照上下领导关系为主、指导关系为辅的组织方式,认真组织本部门、本单位文明执法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文明执法教育活动的重点内容

根据《湖北省林业局效能建设暨“两项活动”总体实施方案》规定,此次文明执法教育活动重点开展“六查六看”。即一查政务值守,看是否存在反应迟缓、应急不灵的问题;二查执行落实,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三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作风涣散、纪律松驰的问题;四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的问题;五查大局观念,看是否存在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六查服务质量,看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各地要通过“六查六看”抓好以案学法,力避泛泛而谈和工作一般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五、时间安排

这次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从2011年5月中旬开始至7月下旬结束,为分四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1年5月25日至6月5日)。一是研究部署,制订方案。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要认真研究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二是思想发动,广泛宣传。各单位要召开一次会议,办一个专栏,写一份分析材料,写一万字的学习笔记,营造良好的教育活动氛围。三是学习讨论,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全面推选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林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通过学习讨论,充分认识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重要性,以端正执法目的,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四是形式多样,增强效果。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可采取学习研讨会、发出文明执法倡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育活动效果。

(二)自我分析阶段(2011年6月6日至6月14日)。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要认真开展“查执法理念、比执法作风、看执法行为”的讨论与交流活动,采取自查、群众评议的方法,分析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查找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行政相对人座谈或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执法机关的意见和建议。每个林业行政执法单位和个人都要撰写执法情况分析材料,重点检查执法理念是否端正、执法作风是否文明、执法行为是否规范,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三)整改落实阶段(2011年6月15日至6月30日)。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紧紧围绕端正执法理念、改进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的要求,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整改。个人的整改措施要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林业行政执法单位的整改措施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整改措施确定后,要通过一定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自觉接受林业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要联系本单位实际,有针对地组织依法行政知识考试,提高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对考试不合格者,要暂停林业行政执法资格,经再次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要对经过审核确认具有林业行政执法资格的合格执法人员重新登记。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7月1日至20日)。区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检查组,对基层林业行政执法单位的教育活动情况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情况上报区、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局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确定工作联系人,各林业执法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要把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篇6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重心要下沉,机制要创新,执法要规范,素质要提高,群众要满意”的总要求,以人员职业化,行为规范化,队伍正规化,管理科学化为方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合格,纪律严明,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努力实现“制度完善,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法规范,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再展交通辉煌。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教育培训

1、开展全体执法人员轮训,按照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大纲》要求,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队列训练不少于90学时。

2、开展岗位大练兵,岗位大比武,业务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以掌握法律法规,执法文书制作,案件处理系统运用等方面为具体内容,练好执法人员基本功。

3、建立案件评议分析制度,定期抽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议。

4、建立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对行政执法中碰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局务会通报,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用集体智慧解决难题,探索创新交通执法工作新途径、新方法。

(二)加强执法人员动态管理

1建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实现对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动态管理,并对外公示,主动接受服务管理对象和社会公众的评议和监督。

2、各单位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情况记录和考试结果登记制度,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各单位要梳理行政职权,明确执法人员执法范围、权限、标准和责任,并进行公示,不得。不得超越职权,不得不履行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2、按照《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单位执法检查等勤务规定。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举止得体、方式得当。

3、完善基础台账。规范执法程序、法律文书,完善执法检查台账,文书填写等各项标准;建立健全案卷审查等各项管理制度。

(四)加强行政执法层级监督

1、建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开展案件评查不少于2次,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年度评议考核范围。

2、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情况反馈制度。开展一次执法监督检查,强化纪检监督,岗位廉政风险管控力度,对各执法单位进行调查和测评,并将情况进行反馈。

3、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制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方案和标准并组织实施,并将评议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4、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行政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产生危害后果或者不良影响的,要落实责任追究。

(五)开展执法形象建设

各单位要按照部、省厅有关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形象建设的部署,全面完成行政执法形象“四个统一”工作,统一执法标志,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工作服装,统一执法场所外观。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下发实施方案,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执法单位要按照局方案要求,研究制定本单位具体建设方案。

(二)各执法单位要按照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安排,各种形式开展工作,抓制度机制建设、人员培训、岗位练兵、形象建设、基础台账等关键环节,全面带动队伍建设。

(三)各执法单位要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自查,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查找问题并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力。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各执法单位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要求,贯彻落实责任制,切实做好本部门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人员管理。

篇7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根据区法制办的总体要求,专门组织召开会议,认真领会落实行政程序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商务系统行政程序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程序,推进我局依法行政。一是领导重视到位。以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程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2013年商务系统行政程序工作。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建立健全行政程序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贯彻落实《规定》、加强行政程序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落实措施

一是完善行政程序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区行政程序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修改和完善本级本部门的工作规则。加强合法性审查,重点落实好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对规范性文件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按照区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继续抓好行政强制法的宣传贯彻,及时梳理和公布行政强制实施主体及事项,严格遵守行政强制程序,建立健全配套措施,确保行政强制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二是强化配套制度建设。根据“行政程序年”活动要求,健全完善行政程序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约谈制度,切实加强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

三、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注重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行政执法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始终把队伍建设和提高行政执法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管理。狠抓行政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按照规定,经统一培训、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证件,持证上岗;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继续完善统一的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化管理体系,对行政执法人员实施网上动态管理。二是加强执法监督。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围绕商务热点、难点问题及重要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对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监督处理,规范行政秩序,确保依法行政。

四、认真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努力把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篇8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方位深入细致地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和相关败诉案件分析,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责任体制。

二、检点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行政执法委托、行政败诉、采取行政强制、行政执法(含许可、收费)案卷、行政执法相关制度制定情况。

三、具体内容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情况。

(二)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和学法记录情况。

(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行政执法证件使用和管理、适用法律、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罚没票据使用、行政执法着装、行政执法车辆标识等情况。

(四)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备案情况。

(五)各部门(含省直和市直部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执法问题。

(六)未经市政府授权和部门委托,违法执法问题。

四、检查方法

(一)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听取行政执法部门对有关情况的汇报。

(二)调阅处罚案卷、许可案卷、征收案卷等有关资料,审查行政执法的合法性。

(三)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各部门对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四)对公众举报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现场检查和暗访。

(五)市政府法制机构组织年终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开展对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是加强和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是政府法制部门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提高认识,从加强法治文明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内部监督的高度来对待本年度检查,组织和配合好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二)各有关部门要制定自查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自查结束后,本年度11月中旬前向市政府法制办报送自查报告。

篇9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为主要内容,按照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和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从源头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推进依法行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全县各行政执法单位全面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促进行政执法活动公正透明,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符合法律目的,按照教育与处罚并重、裁量权法定、过罚相当、同事同罚和最小损害规则,保证法律、法规、规章全面正确实施,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实施范围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的实施范围是县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按照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工作安排,市级各行政机关具体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适用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县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如需单独制定裁量基准,需经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按照规定备案。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县实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县政府办公室成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办主任吴永平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副主任张树刚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制科,具体承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张树刚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法制科科长高新昌同志担任。县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也要成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此项工作。

五、主要任务

(一)及时转发适用市级机关制定的裁量基准。待市级各行政机关涉及本部门、本系统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条款的细化量化、裁量基准制度公布后,我县各行政执法部门可以直接适用,不再重新制定。同时,要加强与上级行政机关的沟通衔接,认真抓好贯彻实施工作。

(二)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公开和备案制度。县各行政执法部门转发的裁量基准要向县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一级相应工作部门备案。县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因需要而单独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定完成后,以制定机关名义公布后实施,自公布之日起15日内以制定机关正式文件形式一式三份报县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一级相应工作部门备案,同时提供电子文本。

(三)建立行政处罚裁量说明理由制度。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向行政相对人说明适用裁量标准的理由、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并记录在行政处罚文书中。

(四)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监督制度。县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我县执法机构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监督。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工作方案。各工作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及时和上级工作部门沟通衔接,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做到统筹考虑,周密安排,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工作小组,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各工作部门工作方案及联络人名单、联系方式须于年月10日前报县政府办法制科。

第二阶段:建立裁量基准制度。年月20日前,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主动与上级机关衔接、联系,及时转发适用市级机关制定的裁量基准;对适用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细化的处罚条款、完善的处罚程序、建立的规章制度等,要通过门户网站、办事窗口、政府公报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阶段:及时实施,随机抽查。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公布施行以后,县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实施工作,于年月20日前将本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总结报县政府办法制科。县政府办对各行政执法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抽查,将工作情况向县政府报告并向全县通报。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组建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确定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负总责,同时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确保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顺利进行。

(二)扎实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宣传培训工作。各部门要及时向部门主要领导汇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将其纳入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要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各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列入培训大纲,及时抓好培训工作的落实。要确保行政执法人员充分掌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各项制度和裁量基准,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要积极向社会和行政相对人宣传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篇10

二、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是:执法队伍专职化、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书标准化、考核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系列化、检查监督经常化。

l.执法队伍专职化

通过几年的水利执法体系建设,全国已形成了一支7万多人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执法队伍。由于兼职人员过多(约占总人数的3/4),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难以提高。通过规范化建设,要逐步形成由专职水政监察人员组成的执法队伍。专职水行政执法队伍的名称统一定为:省级一水政监察总队,地级-水政监察支队,县级-水政监察大队。

专职水政监察队伍的职责是:

(1)依法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水法规的行为作出行政裁决、行政处罚决定或采取其他行政处置措施;

(2)参与或负责水行政许可和水行政审批;

(3)负责征收、参与征收或组织征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水利行政性收费及受委托的事业性收费;

(4)参与并归口协调水事纠纷;

(5)承办行政复议、应诉、理赔等工作的具体事务;

(6)配合公安、司法机关查处水利治安和刑事案件;⑺对下级水政监察队伍进行指导和监督。

2.执法管理目标化

建立执法管理目标责任制和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制。对水政监察队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制定定期考核和奖惩制度,使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楚,奖惩分明,激励竞争。

3.执法行为合法化

为了确保水法及水法规的有效实施,并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水事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水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做到合法、合理、有效,即执法主体合法、执法权限合法、执法行为的内容合法、执法程序合法。水行政执法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管理机构,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可在委托范围内从事水行政执法活动。水政监察队伍的执法行为,必须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作出。

执法行为的内容合法,是指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准确,以及正确、慎重运用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水行政执法中的行政处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实施。

4.执法文书标准化

按照《行政处罚法》和水利部令第3号《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统一执法文书格式,提高执法人员制作法律文书的水平和立卷归档质量,逐步做到法律文书标准化、科学化。

5.学习培训制度化

建立学习培训制度,采用自学和分级培训、定期培训、集中与经常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执法人员谙熟与执法有关的各种知识,总结和积累执法经验,不断提高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水平。

6.执法统计规范化

按照水利执法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加强领导,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和填报统计数据,并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各级领导进行执法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执法装备系列化

根据水行政执法的需要,部将制定各级水政监察队伍装备系列化标准,各级要逐步配备交通、通讯、录音、录像、照像等执法设备和装备,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水政监察证件、标志和执法标志服装等,由部按规定统一组织更换和配备。

8.检查监督经常化

定期组织执法检查,及时了解执法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执法经验,发现和表彰执法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加强执法队伍的层级监督,建立大案要案请示、审查和备案制度,保证水行政执法的有效、公正。

三、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按以下三个阶段,分步骤实施: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水利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水行政执法的重要性和开展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成立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工作由各级水利部门的水政机构负责实施,办公室、计划、财务、人事劳动、宣传教育、工程管理、河道管理、水文、水土保持等机构要密切配合,并给予大力支持。

(2)制定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都要在总结水利执法体系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和不足,本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以点带面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规范化建设任务(实施方案于5月底前报部水政水资源司)。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组建专职水政监察队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通过调整和充实现有水政水资源(或水政)机构组成专职水政监察队伍。调整和充实的水政监察人员可从原有兼职人员中择优选拨,也可接照水利部令第1号规定的任职条件重新考核、选拔和任命。对长期不从事或不胜任水行政执法的水政监察人员应予免去,收回证件。

第二类:在有条件的地方,经当地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在水行政主管部门设一支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属事业性质,与水政机构的水政监察人员一起开展水行政执法活动,主要领导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政机构的领导担任,在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委托后,方可履行相应的水政监察职责。

第三类:在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河道管理、水文管理等机构和单位设置以从事水行政执法为主的专职水政监察人员,由水政水资源(或水政)机构考核,按1号令的规定任免。水行政执法工作统一由水攻机构负责管理。

(2)制定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有力的运行机制。内部规章制度包括:水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水政监察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守则,奖惩办法,学习、培训和考核办法;执法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水行政执法统计制度;执法装备和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等。

(3)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94年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从水利事业费中调济、核拨水政管理费,或从依法征收的行政事业性费用中可用作管理的部分划拨经费,用于水行政执法或购置执法专用装备和设备。

(4)积极创造条件,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逐步解决水政监察人员的津贴、人身保险和职称等问题。

3.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总结验收是对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考核和检验,也是推动进一步搞好水行政执法工作的新起点,验收标准由各地根据"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的具体目标"(8条)自行制定,县级单位可先行自查验收,在此基础上报请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正式验收。部和省厅将进行抽查验收。

四、水利部决定于1998年底以前(个别地区可适当推迟)完成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任务。199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流域机构可选择水行政执法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县级单位作为联系点,先行开展此项工作,为全面铺开摸索经验;部拟在部分省、流域机构确定少量单位作为部的联系点,上半年将召开一次部联系点座谈会,交流和研究实施方案。为了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部拟适时召开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研讨会;1996年底在全国全面开展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工作,1998年对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五、要按照"边建设、边执法"的原则,做到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和水行政执法两不误,水行政执法一刻不能停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流域机构都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制定计划,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