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扎实的文化底蕴

篇1

1、对于教师的要求和挑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声乐教育学中,要求在教师在教学中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和教学能力,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将声乐与文化完美结合。

1.1业务基础和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声乐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歌唱技能技巧,有较强的演唱实践能力,才能够在教学中正确地进行示范,扎实的基本功和演唱实践能力是教师开展声乐教学的基础,特别是当文化元素渗透其中时,更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考验。

1.2审美能力。将文化渗透到声乐教学当中实际上是教师对于声乐的二度加工。例如:在演唱《歌唱祖国》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文化教育,如果单单只进行声乐技巧和知识的辅导很难让学生感情饱满地诠释这首歌曲,这时对于教师的审美能力就提出了要求,能否带领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爱国思想的文化内涵,是对教师审美能力的考验。

1.3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是要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声乐教学当中,就要求了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在演唱《但原人长久》这类文化气息浓厚的歌曲时,教师如果适时地给予文化深度的教育,会对学生诠释歌曲有较大帮助,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

2、对于教学内容的要求

2.1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声乐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从唱法上来看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近些年出现的原生态唱法,声乐所涉及的内容页非常广泛,因此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是在声乐教育中渗透文化的必然要求。

2.2教学理论的充实。曲谱教学是目前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对于教学知识和技巧的掌握较为有利,但对于文化的渗透和学习则相对不足,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如:中外音乐史知识、音乐美学、声乐史论、声乐名作赏析、歌剧鉴赏、中国民间音乐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等,都是充实中渗透文化的体现。

二、在声乐教育中渗透文化元素的工作

声乐教育中渗透文化元素体现的是音乐教育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相比于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文化学习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和更为深刻的意义,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学习。声乐演唱中有民族唱法,民族歌曲所体现的是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对于将民族文化渗透在声乐教育中加以学习是声乐教育中非常值得开展的工作,回顾民族声乐的发展可以看出,民族声乐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声乐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之上。例如: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思乡曲》(故事片《海外赤子》中的插曲)、《鼓浪屿之波》、《那就是我》等等;另一类是表现恋乡之情的歌曲。这类歌曲侧重于表现人们对故乡的强烈依恋和热爱,如《故乡是北京》、《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前门情思大碗茶》等等。

2、多元化的文化渗透。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中,将各国优秀的文化渗透在声乐教育当中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声乐学习,地理、历史、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使各国、各民族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构成了各自的文化,例如:在西洋美声唱法上,意大利声乐学派对中国的声乐学派影响较大,中国声乐学派在基本唱法和审美标准上,同样源出意大利,只是演唱中国作品并将汉字作为歌唱语言。

3、文化渗透在声乐教育中的意义。在如今的声乐演唱中,往往会出现演唱技巧好,但文化底蕴不足的现象,有人说声乐是一种文化,不是技术,每个声乐演唱者都因自己不同的文化内涵而有不同的声乐演唱气质,然而个性鲜明的艺术演唱风格在如今已不多见,千人一面的演唱风格让人觉得这些歌手相似的声音和特点更像是生产流水线所带来批量产品,这也是文化底蕴缺失所导致的现象,所以以理论文本,以理论化为依据的文化渗透对于声乐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总结

篇2

一、充分认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重要意义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是提升我区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的突破口,实现软硬实力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株洲的根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是什么?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品牌和标志。诗词艺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有责任挖掘的文化资源,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文化品牌。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是实施旅游强区战略的重要抓手。旅游大发展,文化是灵魂。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对于提高我区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对外影响力、推动旅游三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七大精神、打好"旅游升温"战役、构建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努力争创"中华诗词之乡"

"中华诗词之乡"是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一项具有全国影响的综合评比活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南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竞争非常激烈,综合比较,我区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深的诗词渊源。早在东汉建安十九年,孙权在此设建宁县,县衙建于我区南湖塘;境内的古大桥有著名药物学家陶宏景隐居处,梁武帝萧衍曾到古大桥向其询问国事,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现该地仍有"宰相屋场""宰相坡"等雅号;宋时几大名将中就有岳飞、文天祥、刘錡三位为山水美景、人文古迹吟咏、写下不朽诗篇;明清诗人就"铜壶滴漏"、"大胜岭"、"屈公像"、"太尉碣"以及"南塘湖春晓"等景点写下不朽辞章共30余首。近年来,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服饰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又相继在这里交织碰撞、融会贯通,这些都为我区"创建诗词之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经济快速发展为诗词艺术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群众生活富裕了,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强烈了,这为我们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财力保证。

三是我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个富有朝气的诗词爱好者团队。诗词协会下有建宁、山城、汇贤等诗词组织。其中汇贤诗文社已于年被授予湖南省诗教工作先进单位,还是全国高校百强社团之一。区内有诗词爱好者(诗社组织成员)近400人,骨干诗人100余人,他们中间既有书坛老将,又有墨苑新秀,有公务员、学校教师、也有中小学生,整体素质较好,10多人在全国诗坛享有盛誉并先后获得大奖。近年来,我们共举办有影响的全区大展10余次,获得全国、我省各种奖项20多人次。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诗词作品500余件,诗词论文10多篇。印刷出版诗词专集40多册。区文化馆和各诗社经常邀请全国、省、市诗词名家到我区参加活动,进行指导交流,大大促进了的诗词艺术发展。目前,我区的诗词队伍和创作水平已走在省、市前列,发展前景令人振奋。

在分析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差距。按照《中华诗词之乡标准》,我区在营造诗词氛围、组织体系、硬件设施等方面,尚有一些薄弱环节。我区还没有专门的诗词培训机构,诗词产业化链条还未形成。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乡镇行业基层分会还没有普及。为此,我们要正视差距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早日实现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目标。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动员。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1、要加强领导。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具体组织实施。我区已成立创建"中华诗词之乡"领导小组,各办事处、五里墩乡、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确保任务明确、措施得力,不折不扣完成所承担的目标任务;要按照创建领导小组的安排,认真做好基层分会建设、诗词培训、展览等工作。

2、要营造氛围。我们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重要意义,在全区广泛开展诗词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市场、进家庭等活动,构建诗词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一进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诗词艺术氛围。

篇3

关键词:文化底蕴;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精神富有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26-01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地方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新龙泉建设中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龙泉市自去年11月18日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以来,市委提出,要以十精神为指引,按照绿色崛起、借力发展、特色竞争、科学跨越的战略总要求,全力建设剑瓷龙泉、绿色龙泉、幸福龙泉、和谐龙泉,奋力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活力龙 幸福泉”。

龙泉市委要求,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推进剑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围绕“文化强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的目标,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国家级文化先进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变特色文化的软实力为科学跨越的硬支撑。要持续开展“文化产业发展年”活动,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突出文创兴瓷、品牌立瓷、科技强瓷,多元化发展青瓷宝剑产业,联动推进剑瓷、茶水、竹菇等文化产业与旅游、信息、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进入十二五规划新时期,剑池街道将文化建设作为加快文化剑池、发展剑池、服务剑池、创新剑池、生态剑池的重要内容,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通过发掘地方文化底蕴,强化民俗文化组织,创新特色文化活动,开创了街道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扎实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此外,省党代会报告还对加快重要新闻媒体发展、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加强舆论引导、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人们精神富有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省党代会报告强调,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同时,省党代会报告还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建设文化综合体、培育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发展现代文化流通方式等方面,对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

三是积极推进以文化人。文化的作用在于化人,通过文化熏陶、人文教化和环境影响,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加强人文关怀,用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塑造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人们在文化参与和文化享受中得到启发、引起共鸣、受到教育,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人文关怀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找准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城乡群众实现精神富有的基本着力点。

二、具体做法

1.挖掘地方文化底蕴

剑池街道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宋末迁太学博士季陵、吴越农师季大蕴、宋礼部侍郎季南寿等皆生于此,并有浙大芳野旧址、华严塔、剑池湖、将军庙、棋盘山等名胜古迹,其中欧冶子的传说、龙泉祭剑均被列入丽水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棋盘山被列入龙泉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同时,街道集中时间和精力,对辖区内的民间艺人、传承人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为繁荣和弘扬街道民俗文化奠定了基础。

2.强化民俗文化组织

近几年,街道按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投入”的要求,积极发展村级(社区)民俗文化事业。宏山村的省级农家书屋、茶坦村的农耕博物馆、水南社区的多功能厅等民俗特色纷呈。现街道已经有村(社区)腰鼓队、军鼓队、龙舟队、广场舞、太极剑、民歌表演队等业余民俗文化骨干队伍120多支,成为街道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一支中坚力量。

3.创新特色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街道综合文化站在辖区内文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举办各类特色文化活动。近三年来,由街道综合文化站精心组织,村(社区)积极参与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90多次,诸如端午龙舟大赛、红歌演唱会等文化活动,参与观众累计60多万人次。各项群众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城乡共同繁荣,重大活动异彩纷呈、小型活动丰富多样的良好新局面。街道先后荣获省级“农家书屋”、省级“文化示范社区”、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等荣誉称号。2012年,街道组织的以舞龙舞蹈形式相结合、极具民间特色的“笋壳龙和柴刀舞”节目在“第七届中国龙泉表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暨绿色中国行―走进龙泉活动――海峡两岸欧冶子公祭典礼”上表演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获得外界一致好评;同时,在“永远跟党走”―龙泉市宣传党的十精神文艺演出中,街道选送的舞蹈类节目《瓷韵.剑情》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篇4

(一)学语文该学些什么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有文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因此,一要多读一些史、传、文摘之类的书,多看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类的著作。但是仅仅多读多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必须要把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当读了一定数量的书后,我们的眼界便开阔了,思考问题也全面了,于是文化底蕴便开始丰富了。二要重视读史、(包括社会发展史、文学史、科学史等)读传、读文摘,这样收获会很大。读史,可以增长我们的才、学、识;读传,可以让我们时时感到一位历史伟人的精神力量,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读文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取舍。我们注意到有许多学生买了许多介绍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书,读书时抄抄写写、录文断句。不可否认这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二、学习语文的六步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即使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可以是分门别类的对知识的整理,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固定读书时间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轻松的学习活动。学习语文其实不用刻意去学习,它靠的是日积月累和逐渐的积淀。每天固定地拿出一些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十分重要。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习惯后,任何一位同学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发展成“爱好”的。久之您的文化底蕴就会越来越深。

四、打牢语文基础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学习语文入门,开始“学习”的。语文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理、化、史、地、哲等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因此同学们必须要打牢语文基础,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好语文不能靠临时突击,要靠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多积累,多归纳,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文学基础知识非常广泛,有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篇章、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诗词鉴赏、语法应用等,这些知识都要做到分别掌握,方法是多读、多写、多摘录、多归纳。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16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绵延需要借助语文这门学科,中国的文化振兴也需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力量。语文教学事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因此,语文的学习不容轻视。

语文的学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是有其特殊性,这不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还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学习高中语文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等而化之,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混为一谈,而是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特殊学科特殊学习。那么,现在的高中语文学习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区别对待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学习重点

学习语文时应该把握学习重点,这样高中生在预习、听讲、复习等过程中才会有学习的侧重点,能够对重点、难点等进行重点攻破,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分学习的主次,总是选择对课本内容进行通篇复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也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比如说高中生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复习语文时习惯性地将课本翻到第一课,从第一页一字一字地复习学习。显而易见,在这反复的复习过程中,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最扎实的往往都是前面几篇课文,而后边的几篇课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主次、重点,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陌生的知识不懂得区别对待学习、复习,而反复的习惯性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益于他们语文学习进步的。

二、忽略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语文基础,这样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才不会由于基础知识的疏漏而妨碍学习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字词的准确区分。高中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学生对成语、同义词、多音字等的掌握,而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语文常常涉及对句子的理解、对病句的分析、对句子成分的判断等等,这都要求高中生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能力。3.诗词的全面记忆。高中语文经常考查古诗词、重点句子的背诵,将诗句或掐头或去尾的,让学生填入空缺的诗句。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把握程度,也是对学生字词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绝对不容小觑,但是高中生却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学习不扎实,考试时容易失分。

三、课外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不全面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大,学习内容多是事实,但这不代表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忽视性学习。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指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课外知识的学习是有利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因为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开拓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写作的素材。比如写作文时就可以将一些名人轶事等添加进去,丰富作文的内容,增添作文的风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考试或多或少都会考查高中生对课外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经常会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把握,对《红楼梦》《西游记》等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经典台词等的把握。

课外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才可以促进高中生语文的全面学习。

由上可知,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因高中生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语文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次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明确学习重点呢?1.对语文教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篇章等,进行重点把握。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点了然于胸。2.将课本与辅导书进行比较学习,把握重点知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在辅导书上多有所侧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可以清晰学习重点。3.将课本习题、课后作业等重点考查内容列为学习重点。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试卷上、习题上等都罗列了学习的重点知识,对这样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主次。

如果高中生能够很好地明确学习的重点,那么在学习时便可以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以免在学习时开小差错过了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基础巩固,保证扎实学习

高中生学习语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1.注重归纳。高中语文涉及大量字词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词、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学习时产生记忆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对这类的词语进行归纳整理,方便系统记忆。2.反复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点多、繁杂,因而很容易就遗忘。高中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整理过的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在反复的记忆过程中加深印象,从而完全吸取知识。3.定期考查。高中生应该定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从而查漏补缺,巩固学习。高中生往往以为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把握得很清楚了,但考试时却总是失分,这就是因为平时练习不多,记得不扎实,在考试时一紧张就混淆了记忆。

(三)加强课外学习,保证充分学习

篇6

【关键词】文献遗存;地域文化;城市记忆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30-02

目前,关于唐山城市记忆多见于市志、县志、档案资料等,但这些资料多散见于各市县或图书档案馆,虽有较完整的保存,但是缺乏系统、规范和严谨的搜集、整理、挖掘和研究。致使一定程度上在挖掘唐山地域文化并开发相关文化产业项目之时缺乏深度和底蕴。同时,唐山文献遗存资料更多集中于唐山近代以来的历史,近代以前的系统搜集整理更显缺乏。而除文献资料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城市记忆形式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加强学术研究与资料收集整理建设的必要性

唐山“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依托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清晰的发展定位,从战略上,唐山市进一步树立了“文化济”理念,通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将文化与经济相融合。

但是,在确立文化与经济相融合、文化经济理念,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打造多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应厘清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底蕴的打造。在进行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同时,其基础性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搜集整理研究也亟待引起重视。因为缺乏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研究,在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的时候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对唐山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术研究的必要性

唐山历史遗迹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管仲的“老马识途”、隰朋的“蚁穴凿水”,戚继光“改斗”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唐山是被誉为“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的发源地,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晚清“”的兴起以后,唐山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目前,将唐山地方历史研究拓延至唐山地域文化研究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对唐山地区的区域文化研究尤其是学术研究分散、力量薄弱,依然是一些老专家学者支撑其研究,中青年专家后继乏人。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地域文化研究中基础性工作即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一些社科学者囿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愿或轻视对本地地域文化的研究。种种原因造成目前对唐山地域文化认识和研究流于表面化,缺乏较为深厚的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

(二)对唐山地域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历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研究唐山地域文化的基础需要史料、资料。而唐山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通过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挖掘历史文化遗产,重点应在对历史文献遗存的搜集整理乃至研究方面做出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唐山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奠定深厚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

唐山古代著作丰富,仅明清各时期的州志、县志达三十余种,其他著作一百余种,各种大鼓、评剧的剧本数百种。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仍散藏于全国各图书馆、档案馆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唐山优于周边地区的突出特点,但是这些资源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被充分开发、研究,各市县图书馆档案馆,虽有较完整的保存,但是缺乏系统、规范和严谨的搜集、整理、挖掘和研究,更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资源,致使一定程度上在挖掘唐山地域文化并开发相关文化产业项目时缺乏深度和底蕴。同时,唐山文献遗存资料更多集中于唐山近代以来的历史,近代以前资料的系统搜集整理更显缺乏。因此,唐山市在经济转型、国家重视和加强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出台相关文化发展政策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唐山地域文化较为深厚的学术研究,搜集、整理和归档文献遗存,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和高地平台。另外,一座城市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提升,更需要追溯和梳理精神文明的源头和脉络,提升城市文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而其中搜集整理挖掘研究唐山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料则是提升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三)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和高地平台的必要性

地域文化学术研究、地域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挖掘研究急需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学术团队和层次较高的高低平台作为支撑。一些高校文史类特色专业方向专注地域文化研究即是很好的例证。如福建师范大学的闽南文化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的“秦腔博物馆”、四川大学的巴蜀文化研究、临沂大学的沂蒙文化研究等等。目前唐山地域文化研究虽有一些专家学者进行着辛勤的耕耘,但这些学者的研究多比较分散,不仅没有形成团队,更是没有建立起底蕴深厚的、层次较高的平台来支持对唐山地域文化的研究。曾有的唐山地方史研究由于一些老专家的退休和其他学者学术研究领域的限制也出现了停滞。

二、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平台的具体工作

城市发展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更需要将留存的文化信息进行整理挖掘和研究。唯有此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提升城市精神内涵,提炼唐山文化精髓,也为诸多文化产业项目留有更深厚的底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在搜集整理唐山文献遗存打造底蕴深厚的唐山地域文化研究方面,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整合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团队

提升唐山城市精神内涵和学术研究氛围,打造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新起点、新高度,必须重视建设和打造整合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团队和平台。首先,依托高校历史文化研究优势资源,凝练研究方向,推进理论创新。可以依托唐山高校人文社科强大的专业优势和雄厚的学术资源,不断优化研究体系与研究格局,以唐山地域文献资料搜集与文化研究、唐山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从分散到规模,打造地域文化研究新领域和新方向,以应对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建构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地方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其次,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建立合作性专家群体。地域文化学术团队和平台可聘请国内和唐山知名的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担任学术团队的客座研究员,并将社会上和高校的地域文化研究人员包括高校中青年教师纳入到研究梯队当中,为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学术资源、开展重大课题团队攻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地域文化研究,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城市文化产业腾飞的根本。地方文献既是地方文化研究的资料基础,也是当下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唐山各地乃至国内各地收藏的有关唐山的文物遗存和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使唐山地域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从而凝练唐山城市精神,浓厚地域文化学术研究氛围。应建立地方政府与地方大学在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传播上相互合作的体系,增强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础。重视发挥社会上各领域研究地域文化专家的作用,整合和凝聚他们的力量和研究成果,拓展地域文化研究的综合实力。

目前唐山正在依靠平台建设,发挥团队力量,开展唐山工业文化、唐山城市化的相关研究,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如唐山文献资料中心建设项目已取得第一阶段成果,并与唐山文物管理处、唐山博物馆、滦州古城、丰润示撇业园等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其他合作项目正在酝酿和考察中。

(二)搜集整理文化遗存

城市文献资源主要有方志、档案资料、书刊、画作、照片、多媒体实物等。目前,关于唐山文献遗存资料多散见于各市县或图书馆、档案^。唐山高校图书馆如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有关唐山的馆藏主要是城市文化资源。唐山各大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档案馆。如开滦唐山矿工会图书馆、唐山钢铁集团图书馆、赵各庄矿工会图书馆、南厂工会图书馆等。开滦集团和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开滦文化图书特藏区,馆藏已有近千种。另外,唐山地震博物馆、开滦档案馆、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等馆藏有大料文献资料和实物,是搜集唐山文献资料的主要去处。编修地方志是中国历代继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建国后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史志编撰工作。各地都成立史志办、党史办、政协文史委等地方文史整理研究机构,并出版了大量的近现代史资料、图书。

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需要密不可分。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需要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最终实现文化强国。对地方政府和社会而言,通过整理研究工作,不但有助于提高地方历史文化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发挥史书借鉴功能,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对研究者而言,有助于史学研究的深入。以往正史文献已远不能满足需要,而那些生动逼真、细致入微的地方文献对研究者而言是非常珍贵的资料。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文献是不允许借阅的,整理并出版,使之发挥作用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1-5 卷)[M].方志出版社,1999.

篇7

但是,面对教学方式的变革,许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也表现出不适应: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缺乏“穿透力”,课堂指导不到位;对学生发言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回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未能及时给予必要的梳理和有效的引导;师生互动缺乏内在情感的沟通和共鸣等。不少教师在教学改革进程中感到“心有余力不足”,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不高。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生命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要经常面对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的混沌复杂的教学情景,而教学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教师应对这种复杂情景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转变教学方式之后,面对复杂多变的新课堂,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破实验进程中的“高原现象”,关键是教师要有处变不惊的心态、洞察学情的慧眼、巧妙应对的教学机智和丰厚扎实的文化底蕴。一句话,新课程呼唤教师提高教学涵养!教学涵养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综合素质。

一个有良好教学涵养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课堂(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知肚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深刻透彻,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到位,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恰当有效),能灵活应对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关注和处理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使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优化。

一个有良好教学涵养的教师在课堂中能透露出优雅的气质和人格的魅力:他(她)的目光饱含爱心与善意,内心充盈着宽容与仁慈;他(她)的谈吐清晰而又动听、充满激情而又富有思想,教学行为适切得体而又充满智慧的启迪。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学生回顾她的教学时说:“我们这些做学生的和她一接触,便感到一种吸引力,她的和颜悦色的教态,清晰有条理的思路,妙趣横生活泼生动的谈吐,好像是信手拈来而实在是深思熟虑的语言,似山涧清泉,淙淙铮铮,潺潺流过,会一下子抓住你的心。”可见,一个有良好教学涵养的教师,在课堂上还能生成一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凝聚力、充满人文情怀的亲和力和给人以精神力量的感召力。

我们如何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涵养呢?

1 营造良好的教学心境。“涵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第一层意思是“能控制情绪的功夫”。因此,良好的教学涵养首先体现在良好的教学心态,积极健康的教学心境。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情境,这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基础。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带着不良情绪进入课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指出:“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可见,教师的情绪是营造课堂心理氛围的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带着良好的情绪教学,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备感温暖和振奋,使其保持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教师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应该努力调节心境,把不良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实在排除不了,可以请人代课或请假休息。

(2)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切和悦纳,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有轻松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和谐民主、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民主态度、对教学的主动热情和对学生的理解关心,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和满足。反之,师生关系的冷漠、紧张和对立,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意磁场,努力做到:课伊始,情即生;课深入,情更浓;课结束,情未尽。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注意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和情感朗读的指导来营造这种情意磁场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情感的真实投人。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努力将文本中的情意融化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课堂上流露真情,并以此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

2 打造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涵养的高楼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基。教师自身文化底蕴的厚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涵养的高度。文化底蕴的浅薄必将导致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不良心态,并直接影响教学的长远效益。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广泛阅读,吸收和补充文化营养,夯实文化底蕴。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教学工作的繁重复杂,又决定了教师的读书方式主要是依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假日的清晨,精神焕发,可以诵读几首唐诗宋词,感受一下中华诗词的声韵之美和意境之雅;午间,信手取一份报纸杂志,随意翻阅几篇短小的趣文,享受一下工作之后的清闲;夜晚临睡之前,可以从床头拿一本孔老夫子的《论语》,咀嚼其中的几个片段,细细品味中华传统的思想精华。读书,不应该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负担,而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和乐趣。一旦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我们的文化底蕴也将随之逐渐地厚实起来,并将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无形的力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语言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魅力,首先自己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要有总体上的基本认识和感受,历久不衰的名篇佳作,尤其是我国古典诗词,教师更要认真地学习。

其次,要阅读儿本专业理论书籍,形成基本的专业知识结构。就语文教师来讲,笔者认为要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由教学论、心理学及语文学构成的专业理论的基础架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阅读一些教育教学刊物,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当前课程改革进展中的新理论新经验,不断汲取教学理论的前沿思想。

另外,中外社会哲学和人文科学的书籍也要尽可能地有所涉猎,以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和丰富自己的文化思想。

3 积累丰富的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学涵养的集中体现和最好诠释,主要体现在“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叶澜)

丰富的教学实践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的,它是教师在长期工作中,在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里不断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辛勤耕耘的果实。它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周围的教学现象长期保持敏感和探索的习惯,用心经营每一堂课,努力做到:课前,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了然于胸;课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认真应对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课后,对照原有的教学设计,及时地进行教后反思,并经常动笔做些笔记,认真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实现教学上的自我超越。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总结,才能丰富教学智慧,才能从容应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 秉持真诚的教育理想。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对于我们选择的职业秉持一颗真诚的心,对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专注与投入,是提高教学涵养的重要保证。

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学效益的长时性以及教师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现状,要求教师学会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我们既要正视现实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怨天尤人,又要心怀高于现实的几分崇高和社会责任,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虽然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需要柴、米、油、盐,但我们毕竟从事着一项关乎民族兴衰的伟业。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我们都应该留守一份心灵的净土,让自己保持―份纯洁向上的心态。

篇8

北界镇的传统经济产业主要有毛竹、粮食、香菇、小竹笋、辣椒酱等等。其中香菇生产每年消耗木材约1650万斤,相当于每年砍伐3300多亩阔叶林,与生态涵养形成矛盾。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北界镇农户从2004年开始因地制宜地将原来种植香菇的土地改为种植市场普遍看好的红提。经过几年的经营,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原来消耗过大的森林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涵养。这一举措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给予必要的政策辅助,于是红提种植面积从最初十多亩发展到今天的区域种植面积1840多亩。同时,为了宣传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做大规模,借机激活当地的文化要素,拉动旅游经济,2009年,北界镇政府决定筹备举办每年1次的红提节。“原生态、自然红”的北界红提品牌从此传遍周边地区。第1届红提节于当年8月16日举行,迎来观摩游客近5000人,仅开幕当天25户果农实现现场销售红提1.2万斤,收入6万余元。到2012年8月,红提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文化是为经济服务的,节庆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北界镇带来了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同时也成为农村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节庆活动的意义

营造气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节庆期间,通过举办文艺晚会、红提书画、摄影作品展、产业发展论坛会、农民趣味运动会、生态溪鱼垂钓比赛、民俗物品展示等,以红提为核心的专题活动,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消费者,营造起丰收喜悦的节庆氛围。通过在果园里现选、现摘、现尝等亲身体验,加深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印象,培养起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依赖性,从而有效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创造氛围,满足游客的需求:活动期间,围绕节庆这一平台,农业观光、文化休闲、山水旅游、饮食体验全面策划,使观摩者不仅可以亲临现场品尝到绝对新鲜的珍稀红提果子,感受农事节庆气氛,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一步体验北界镇特有的民间娱乐活动。

扩大销售,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活动的举办,实现了变出门叫卖为家门口销售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延伸高端销售和网络销售,既使消费者吃上自然成熟的红提,又节约了储存、运输等环节成本,最终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使产业大幅增值。

激活文化要素,带动旅游经济发展:通过庆典的宣传、农户的推销、游客的发现,以及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激活了当地的文化要素,使得藏在深山为人不知的文化底蕴和土特产品得到充分展示和挖掘,从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节庆活动的经验积累

节庆项目科学定位:节庆项目的定位是活动成功最为重要的前提,因此要在对地域经济和文化以及未来前景全面考察、研判的基础上科学定位节庆项目,使节庆活动具有持久的前景。

地方文化全面联姻:节庆活动既要突出主角地位的内容,又要合理照顾其他文化和经济内容,通过节庆活动,将当地知名的文化和经济要素与活动联姻;既使节庆内容丰富扎实,又为其他的文化和经济要素创造展示的机遇。

篇9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落实新课标理念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将教师本人和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行体验,从而促使三者能够在情感方面达到统一,以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地确立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其他两维目标进行充分结合,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表达,要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所独有的人文性。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较强的艺术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引起学生在个人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愉悦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使其既能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又能够促进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建立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语文教学教师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也要重视自身的学习与提高。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人说文史哲不分家。实际上,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是个杂家,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于漪老师说:“现在的语文教学缺少‘文’,语文教师也缺少‘文’。”这个“文”就是文化底蕴。我们一方面要给青少年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更为迫切的是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许多语文教师不读书,不写作,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老师的文章比不过学生的习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社会上的突击学历,弄虚作假,世人已是见怪不怪了。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很重要,应扎扎实实地做到一个“真”:真读、真写、真提高。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性情中人,不伪饰,不做作,不矫情,不欺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早已刮进了校园,有的教师已沾染许多市侩之气,弄虚作假,确实愧对“灵魂”。所以,语文教师的人品要正,师德要高,“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三、语文教学中设置情景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使其逐渐能够独立自主学习。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产生问题,思维的火花一般是围绕思维进行操作,而人的思维发展又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状态,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并主动掌握相关知识与能力,这对于克服学生机械式回答问题的缺点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主观动能动性活动空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扮演角色或分角色阅读文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强化主体意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学习《变色龙》、《孔乙己》等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将其改编成课堂剧或话剧,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文中人物的内心思想,掌握文章主题,做到真正的活学活用。

四、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认识,当然,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认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师生对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语文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中一个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表达是相关语文知识的输出过程,不仅仅要对相关的语文知识有着较牢固的把握程度,还要有着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培养的,而现在许多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已经跟不上教学的要求。所以教师要积极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学科,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他知识。所以学校在安排课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给予语文学科更多的时间。同时语文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注重科目地合理分配,提供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是语文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篇10

关键词:动漫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11-02

在全球经济低迷、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动漫产业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家庭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据世界各国的统计数据,在第三产业中,动漫产业的产值开始赶超了传统巨头电影业跃居第一。动漫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具希望的朝阳产业。它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代表,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产业价值、多就业机会等特点与优势。中国发展动漫产业符合“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山西的动漫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为了加快山西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获得动漫产业的巨大商机,需要在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挖掘山西文化底蕴,加大山西文化动漫的普及力度,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山西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山西发展动漫产业的必要性

1.建设山西动漫产业,推动山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来说是灵魂的建设,概括起来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一定要注重“魂”和“体”的关系,“魂”和“体”必须是紧密结合的。动漫产业现阶段处于发展初期,对于山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再造一个新山西而言,更具有机遇性和挑战性。以中华文明智慧为内容,以山西文化大省为支撑,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结合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深厚根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山西转型发展、提升软实力的重大突破。

2.建设山西动漫产业,建设山西文化精品工程。在山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之际,积极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和发展动漫产业是必要的、相互联系的。构建山西动漫产业体系,增强动漫原创制作能力和衍生产品开发能力,创新产品流程,拉长产业链,扩大覆盖面,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建设山西文化精品工程,使动漫产业成为山西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山西动漫产业的发展概况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组建了高新区创意产业集团,成立了山西省首个“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山西省信息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了高新区创意产业街。拥有“动漫影视作品展播平台”、“动漫影视作品审片室”、“全息幻影成像实验室”等。以清华知网、问天网游、华北无纸动画基地为龙头的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目前,全省共有文化创意企业243余家,动漫企业45家,两家动漫企业进入全国百家动漫企业行列,从业人员2800余人。近年来,企业共制作动画片作品150余部,计3万余分钟。其中5部原创动画片在中央电视台首播,1部原创木偶动画片在海外发行,30余部原创作品在省市级电视台播出,16部原创动画作品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3款大型网络有新上线运营。全省动漫创意产值10亿元,出口100万美元。

三、山西动漫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深厚的文化底蕴。山西是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极为丰富的大省,“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看的就是积淀于山西地域的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山西要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发展动漫产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优势决定方向,优势同样可以创造生产力。近年来,动漫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大背景下的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对于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晋商精神的文化大省而言,山西已为动漫产业的萌芽和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张银票两个承诺》、《西厢记》、《冷热交响曲》、《不堪重负》、《打酸枣》、《蒙山大佛》、《多伦会馆》、《运城地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动漫作品的完成,为山西本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太原博视文化传媒推出的《少年陈廷敬》展示的是著名历史文化景点――阳城的皇城相府;出品的《炎黄地理》立足山西,着眼华人世界,展示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太行神韵、晋商家园的晋文化,为“五千年的文明看山西”找寻依据。得天独厚的文化景观、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山西这个文化大省积累了扎实的改革创新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动漫文化、品牌文化。

2.政府的支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群发展、品牌经营”的原则,省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形成了以太原高新区电子数码港、创意产业街、动漫谷为主体的三个孵化器,建设了总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山西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成立了创意动漫产业联盟,拥有理事单位10家、会员单位36家。联盟以创新、合作、共享、多赢为宗旨,实行行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

四、山西省发展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人才匮乏。山西动漫行业一直存在着创意、制作优秀人才的短缺和一般人员过剩的矛盾。目前,动漫行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机制尚不能适应动漫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缺乏对开发系统和开发体系的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另外,与发达城市相比,薪酬结构不合理、工作时间较长、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端型人才流失严重。

2.开发意识缓慢,缺少创新意识。目前,纵观国际动漫,以美国等国为主的动漫发展大国,他们的动漫产业在国家经济产业构成中都占有相当比例。在我国的发达省份,也都是以原创动漫的开发为主的产业方式发展起来的,而且都经过漫长的历史。相比之下山西省的动漫产业才刚刚起步,动漫数字娱乐,自主研发的能力弱,原创能力比较低,基本以引进加工运营为主,缺少有竞争力的品牌和形象。

3.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山西省的动漫企业数量虽然逐年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上还处在小、散、弱的状况,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各企业在动漫发展上还存在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的现象,不考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造成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

4.“融资难”现象在动漫产业中依然突出。因动漫产业具有投入周期长、风险大、固定资产相对较小、价值评估难以确定等问题,导致银行的金融服务对动漫企业“望而却步”。企业出现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局面。而扩大生产规模、壮大人才队伍、走向国际市场等也因资金短缺的原因成为“纸上谈兵”。

五、加快发展山西动漫产业的对策

1.强化人才管理,打造国际一流品牌。原创力是动漫产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原创片是一家动漫企业能否成为一个独立制作商的标志和实力的体现。一部好的原创片能使公司迅速打响品牌,确立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并能给公司带来短期和长期的巨大回报。然而这一切的根本取决于原创人才的聚集与培养。现在正处于山西动漫产业发展的黄金期。要从战略的角度,抓住提高原创能力这个核心要素,全面提升企业在动漫行业的竞争力。建议采用“借船出海”、协作联合的方式,与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山西冶金职业技师学院等高校签署协议,采取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学校与企业互动,加快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动漫制作和市场营销人员。针对人才流失严重这一问题,应采取提高工资、福利等相关待遇,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一切从员工利益出发,创造并鼓励员工多参加各类培训,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为员工尽可能地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才能留得住人、用得住人。

2.加强动漫产业集聚,发挥动漫产业联盟优势。山西省作为能源重化工产业的重要省份,同时也是拥有深厚文化资源的大省,建设动漫产业集聚区是快速发展动漫产业的必经之路。山西动漫产业联盟的成立,实现了以创建国家级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和孵化器建设。做到以动漫产业联盟为突破口,实现打造动漫产业园的构想。以动漫产业园为载体,建立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吸引和聚集省内外、国内外创新资源,形成创新资源群网络,以合作共建、产业联盟等方式加强动漫产业与各种协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发挥联盟的优势,加大清华知网、问天网游、华北无纸动画基地等重点项目实施,带动全省动漫产业链的发展,使山西动漫―特色产业迈出新步伐。

3.加强艺术精品生产,凝心聚力建设文化强省。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战略,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创作导向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妙趣横生的动漫精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号召力的知名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做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在注重动漫原创的同时,企业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对内、对外动漫的制作加工。同时,要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软件产品和各类网络游戏。要加强跨平台的技术研发、作品创作和网络运营。让更多的人通过动漫认识山西、了解山西,使山西成为真正的文化强省。

4.加强投融资服务体系,为动漫产业“保驾护航”。为有效解决动漫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难”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扶持、鼓励动漫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纽带功能,加大政府与银行之间的战略合作,积极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保证银行的资金及时注入。同时,信贷、股权投资、债券等多种投融资模式的出现,会更大程度地帮助动漫企业走出困境。

5.注重周边衍生产品开发,多渠道发展经济。企业应注重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合作,积极开发与动漫游戏形象相关的衍生产品,包括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儿童玩具、学生文具、娱乐设施、游艺场所等。鼓励动漫企业与现有公园、场所合作,举办动漫游戏主题活动,或合作兴建动漫主题公园。多方位、多渠道、多领域地发展动漫产业,打造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对拥有深厚文化资源和底蕴的山西大省来说,动漫产业的发展对山西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动漫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在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建立以文化资源为中心的动漫业发展战略,在传统“煤炭山西”观念上,鼓励企业打造弘扬民族精神、反映山西本土文化的一流精品佳作,重点塑造“文化山西”、“动漫山西”的新形象,铸就一个成熟健康的动漫产业。

参考文献:

1.贺子津.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方向研究[J].现代商业,2008(26)

2.赵捷.浅析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J].电视研究,2009(11)

3.梁福兴.国内外童话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2)

4.宋岩峰.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