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储备方案及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才储备方案及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才储备方案及计划

篇1

第一部分 总则

一、培养目的

1、本着公司的人才理念及用人原则,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实现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实现公司人才的梯队建设和高素质的团队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2、系统的培养方案,使储备干部更快的实现由职场新人向职业人士的转变。

二、培养原则

1、公司以“尊重人、理解人、发现人、塑造人”的人才理念,以“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用人原则培养后备人才。

2、以一线基层岗位为锻炼环境,以企业文化、公司营运业务、团队建设等培训内容为主体实现培养专业人才。

三、方案适用范围

凡公司所有新入职的应届大学生毕业生或以储备干部职位聘用的人员均按此管理方案接受培养及考评(以上人员必须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第二部分:储干培养机制及薪酬福利

一、储干的培养机制

1、储干培养时间阶段

理论培训期:3-7天。

储干入职后将进行3-7天的集中式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方式采用课堂理论学习的方式,培训期结束后经过考核合格将进入下个阶段的培养计划

试用期:3-6个月。

培训期结束后将根据各部门需求分配到各部门并确定具体岗位,进入第二个培养阶段--试用期。试用期期间将实施《试用期考核表》,目的在于使储备干部在指导老师的跟踪辅导下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既定学习任务。各部门经理负责跟踪储干的培养及考核,部门经理每月5日向人力资源上报储干考核表及评价。

试用期考核合格后将转正为为**正式员工,将以储备主管的身份与公司签署正式《劳动合同》。

核心业务岗位培养期:6-9个月

试用期结束后将继续接受核心业务6--9个月的在岗实践,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公司核心业务运营,期间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可进行岗位轮换。储干在转正后6-9个月业务实践结束时,应成长为各部门主管人员。储干晋升由人力资源部会同各部门经理负责组织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整理后上报总经理审批。

高潜质人才培养计划 :2-3年

由总经理、HR经理在已成长为公司部门主管的储干中经过挑选面试,甄选出德才兼备,具有高素质的储干,列入高潜质人才培养计划和接班人计划,作为公司高素质人才梯队培养对象,这些储干将纳入“**接班人计划”进行长期学习和培养,经过公司各业务部门2-3年的轮岗锻炼培养将成为公司管理团队中的一员-部门经理。

二、储干培养期间的薪酬介绍

储干在整个培养期里均享有基本工资、学历补贴、年终奖、社会保险等福利。

薪资发放形式:由公司财务部统一指定银行卡,薪资划入个人账户。

薪资发放时间:每月8日前发放上月薪资。

薪资发放标准:试用期基本工资800元/月,学历补助:本科200元/月,专科100元/月。储干转正后,将重新确定岗位或继续工作在原岗位,薪酬福利的标准将结合公司现行规定的岗位薪酬福利标和储干的实际情况予以执行。

薪资费用责任:储干培养期一年内,如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工作,工资费用由独立核算的用人部门和公司总部共同承担,用人单位承担费用的70%,公司承担费用的30%;如在总部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每月工资发放日前用人单位将费用划拨到公司财务部,由财务部统一发放。培养期结束后,储干的工资随所在部门统一发放。

三、储干的福利

储备干部与公司签署《劳动合同》后将享受公司员工同等福利。

1、培训

储干在整个培养期内将免费享有公司提供的各种培训。

2、其它福利:

在各个重要节日储干享有同公司正式员工一样的福利待遇,可参加公司组织的员工活动等。

3、保险

储干正式入职后参照相关制度参加社会保险。

第三部分:储备干部的管理办法

一、储干的招聘、甄选、录用

1、招聘渠道:校园专场宣讲招聘会、人才市场、平媒、网络、推荐介绍等。

2、储干招收范围:高校应届大专以上学生或具有本科学历、工作1-2年的职场新人,德才兼备;

3、储干甄选: 储干的甄选由HR经过初试、复试、笔试、公开演讲及答辩等严格甄选程序,公司本着择优录取的用人原则选用;

4、储干聘用:所有储干必须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后由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

二、储干的协议签署:

1、储干经过面试,一经录用,自接到录用通知3日内须与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到。

2、储干在入职前须与公司签署《服务承诺书》。

3、储干在进入业务部门实操阶段时需与各部门负责人签署《试用期考核表》。

4、试用期结束后,储干应与人力资源部签署《劳动合同》。

三、储干的管理

1、培养期内储干的归属

储干1年的培养期内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各部门配合实施培养计划;储干成长为部门主管后进入正常的人事管理程序。

人力资源部负责储干培训的计划、实施、评估及人事调动审批等。

2、职业发展路线

1、储备干部--正式员工(储备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经理--高级经理。

2、培训生须经为期1年的轮职实习,实习结束后经综合评定,表现出色者将被委任到适合的部门,担任部门的管理角色,带领团队创造更好的业绩。

3、储干的档案管理

储干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定期搜集、录入、统计、汇整和归档培训资料。

定期对培训档案进行检查,保证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培训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个人档案、培训计划、方案、工作总结报告、评估资料、培训记录、各种表单等。

3、培训的纪律管理

考勤管理

(1)储干的考勤按公司现行考勤制度执行。

(2)储干在总部进行理论培训时的考勤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3)在各部门实践时由各部门负责其考勤。

(4)所有考勤记录须于每月1日前上报人力资源部。

纪律管理

(1)储干在培养期间严格按公司现行规章制度遵守。

第四部分:储干的培训

一、培训师资

1、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课程设计、课件开发。

2、培训讲师由人力资源部、各部门业务兼职讲师及外协机构培训师共同组成。

二、培训内容

1、培训内容设计原则

以商贸零售批发业务为核心、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理论实操相结合。

2、培训内容版块

理论培训:公司概述、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核心业务等。

素质培训:团队建设、管理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

实操培训:业务各岗位实操等。

3、培训时间安排

储干在公司培养期间以岗位实践操作培训为主,其理论培训根据工作安排及需要,由人力资源部插空组织实施。

第五部分:考核及评估

一、考核方式

1、座谈。人力资源部除不定期同储干进行交流、沟通外,每月还将组织储干1次以上座谈会,以了解其学习态度和进度、工作思路与想法,以及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2、考试。分为理论及实践考试两种,理论考试以书面形式进行,主要针对理论课程培训,以检查其学习能力及效果。实践考试以实操形式进行,主要针对储干在部门学习内容的实际操作,检验其动手能力。所有考试成绩将作为对储干培养期间整体评估的参考依据。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管理;企业管理;人才储备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主要特征是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对人力资源的配置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结合各岗位的人员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保证企业相应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时间与岗位上能够获得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员工作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具有前瞻性与延续性,通过企业人员获取、配置、使用、保护等多环节的管理工作达到提升企业组织效率与人才储备水平的目的。

1.1预测组织结构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首要步骤是进行组织结构的预测,相应的预测一方面要考虑当前的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一定时间内企业或行业发展的可能变化态势,参考上述要点进行组织结构的预测,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搭建框架,以此指导后续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进行。组织结构预测是保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具有相应适用性与可拓展性,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现实发展需求的必要条件。

1.2制定供求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计划的制定是组织结构的细化,是实现人力资源规划框架向实际组成转变的重要步骤。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供求计划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要素:(1)企业升级转型或产业调整中相应新增业务所需要的人员数量与能力等;(2)企业人员变动形成的人力资源变化情况,如退休、辞职、解雇等情况;(3)企业内部人员岗位调整形成的人力资源构成变化等。

1.3制定征聘补充计划

企业人员征聘是获取人力资源的关键途径,在此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含以下三方面:(1)企业内部提升或岗位调整与对外招聘的人员比例控制;(2)内部提升、岗位调整以及对外招聘人员考核相应标准的制定;(3)对外招聘人员的主要获取途径和方法的选择等。

1.4制定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培养工作是企业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综合能力的主要方法,国有企业的人才培训计划应能够充分帮助员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适应行业未来发展,在技能与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相应的培训计划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1)岗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从员工本质工作出发围绕实际生产运营工作编制培训计划;(2)拓展能力培养,当前各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才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创新能力重要性不断提升,因此相应的国有企业培训计划应充分考虑人才的弹性使用与未来发展,提升其工作效率。

1.5制定使用计划

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确保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真正发挥效率的要点所在,企业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员工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保证人尽其才。人力资源使用计划的编制主要考虑下面五点内容:(1)职位功能及职位重组;(2)工作指派及调整;(3)升职及选调;(4)职务丰富化;(5)人力检查及调节等。

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各个领域中的大量高精尖人才都集中在重点行业的国有企业当中,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帮助国企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现状,绽放出新的活力。但在当前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部分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相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不强,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实际调研层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获取的相应人力资源计量统计信息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由于管理方法与模型的选择不当,整体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效果不理想;(2)国企内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度不高,单纯依靠人力人事部门进行管理,缺乏多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员工处于被管理的位置,积极主动参与意愿不强,无法通过深入交流沟通充分获取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规划双向合作难以开展;(3)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执行不力,在相应的规划指导方案制定后,企业下发到相应职管部门后缺乏系统性的执行管理规定,颁布实施规划管理方案后对于实际执行的效果缺乏监督反馈,未形成有效的闭环反馈修正模式,上层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落实到基层后的实际效果相当有限;(4)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性不足,不能站在行业发展趋势的长远视角进行分析判断,人力资源的获取与配置仅着眼于当下短期效果,人才储备与发展缺乏持续性。

2.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原因分析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相应的问题,其根源是多样化的,其具体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1)长期以来国企有着一套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相应的岗位职称管理体系发挥着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相应的现代人力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与应用依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体制转型造成了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在部分环节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滞后性;(2)当前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更加注重短期内的现实收益,相应的薪酬、绩效、培训三个环节依然是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重视程度不足;(3)员工的思维转变不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当前的社会发展强调协同合作,国企员工不再是以往的被管理对象,而是与管理者共同完成相应生产运营目标的个体,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了人力资源规划信息缺失或误差问题的产生;(4)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水平,能够对行业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配置情况拥有准确的认知,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与机构相对缺乏,国有企业难以借助这些资源开展管理工作。

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研究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能够通过奖惩与约束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以此运营活动调整,从而形成更为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现状的优秀经营管理模式。

3.1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出于全面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效果的考虑,在执行绩效考核工作的过程中,以全面保证考核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其具体执行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全面量化绩效考核标准。在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中,相应的绩效指标应与行为量化挂钩,通过详细的岗位职责任务书进行绩效标准划分,将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量化为数据,采取合理的计量方式形成考核结构,提升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全面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2)在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应综合多种考核模式的优缺点进行考量,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特征选择最有效的考核模式,以此真实有效地反映员工工作情况;(3)提升绩效考核透明度,除合理选择考核制度与方法外,应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全面的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设置绩效考核申诉程序,保证考核结果的认可度。

3.2营造绩效考核的制度环境

在相应的员工保障体系支撑下,员工才能将工作的重心真正放在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去,而不是单纯地应对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工作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因此,国有企业应充分利用养老、医疗、待业保险制度,结合企业特点与能力,铺开企业人才保障体系,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和潜能发挥的多功能、全方位的高度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对于现有人员的再开发、再培训等工作,对国有企业获取人才挖掘人才潜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员工发展计划,将其纳入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之内,委托社会团体、工会等社会力量主办各类培训班。这样既调动了企业培训员工的积极性,又促使了企业员工提高技能。

3.3完善企业经营者选拔、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选拔、招聘企业经营者和高层管理时,可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由企业董事会公开招聘,对所有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统一考核制度管理。经营者的考核应主要侧重于其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考核。除了选拔机制的科学合理外,还需要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来做辅助动力,在利益上与企业连成共同体。对于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目标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旨在激发企业经营者的事业心,使其有所追求、不断创新;精神激励,即通过给予企业经营者各种精神奖励,培育其荣誉感,为其工作提供精神动力;物质激励,即为经营者提供与其付出相适应的薪酬。

4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作,在内容、方法以及制度层面均需要管理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借助组织架构优化、人力供求平衡、人员招聘计划、员工素质培训以及人力使用协调等方面内容的实施,形成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方案,通过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这些方案内容落到实处,以发挥员工的综合能力,挖掘员工潜力,为国有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基础。

作者:赫明松 单位: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银海.论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3).

[2]程武姿.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0,(12).

[3]陆爱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研究[J].市场论坛,2009,(6).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对策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到合作企业就业。它具有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协调等特点。“订单式”人才培养可改善学校知识讲授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的问题,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适用性大大提高,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自然衔接,被誉为“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无缝对接”的成功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考量

我们考察“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学生质量、毕业生就业后流失率、毕业生就业后薪酬变化、企业平均招聘成本、学校平均培养成本几个方面与非“订单式”人才培养相比较来考察。从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角度看,统计表明:订单的期限越长,越容易实现预期目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技能训练等方面的系统性、有效性越高,越符合企业的人才标准;期限越短,合作内容越难以全面实施和实现。

三、影响“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1.合作对象选择要慎重。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风险是与生俱来的,难以准确预测。对学校而言,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最基本的条件是合作企业应该有长远规划目标和人才储备计划,要对企业管理、技术岗位现状及发展态势等进行细致调研,准确把握,慎重选择。

2.人才培养方案要校企共同制订。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先要清楚、详实地了解企业需求、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要具备什么样的核心能力,然后才能有目的地设立对应课程,多个课程形成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形成课程体系,最终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所以,学校和企业双方要根据市场变化及学生需求等情况,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共同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

3.实践能力培养要针对岗位(群)要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学校仿真实习实训,即在学校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训练,在仿真性环境下模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二是真实生产环境中的顶岗实习,企业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生产环境,从事实际的岗位工作。

4.调控订单培养环境。“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行为,双赢是基本动力。学校希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企业希望培养、储备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技能人才,让企业的新生技术力量得到不断提升,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所以,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形成良性动力机制,找准利益结合点,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与学校利益、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使双方合作从自身需求和利益共享为驱动,自发、自觉地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

5.“订单”关联方的经济责任要明确。“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涉及的关联方有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因此在签订订单时要明确各关联方的经济责任和义务,合理进行“订单班”教育成本的分担。通常而言,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投入最大,理应获得较高的回报;学生有学费投入,要求获得较满意的工作,是“订单”的最大受益者;企业是最终受益者,在“订单”的实施过程中只有较少的经济成本付出。

6.建立良性的反馈机制。一直以来,“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静态特征较明显,订单合作意向一经确定,学校通常按照确定的“订单”需求培养学生,很少持续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造成学校和企业的多方面脱节。因此,学校还应重视订单班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调查问卷、校友互动等形式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及时和用人单位交流沟通,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发现并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订单班”在校生的培养方案,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发展。

通过建立持续深入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依托企业引进行业标准,建立良好的教育和实践环境,使学校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提高教学效率。对用人单位而言,可以稳定、有计划地通过“订单”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人才,实现了培训前移,节省了新员工岗前培训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对学生而言,可以使其学习方向更加明确,省去了找工作的艰辛,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并实现优质就业。可以说,“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共享,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能代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卢国俭,朱英杰,朱建国.论高职化工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0,(11).

篇4

为了方便开展人事工作,规范管理人员情况,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赵总的指导下,建立了相关人事表格,包括《招工登记表》《入职审批表》《人动表》《假期申请表》《调资表》等,也加强了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之间工作的沟通性。

招聘与档案管理

招聘为了对酒店人员进行及时补充,跟进保障各部门用人时有人可用,有人可选,通常来说,招聘可分为常规招聘,和非常规招聘,常规招聘即指到滕州人才市场进行招聘,但滕州人才市场,还未形成一定规模,此类招聘对客房服务员、传菜员的职业有一定效果,除了常规招聘外,我部还准备下一步与各大中专院校取得联系,在有毕业生的季节,及时与学校联系沟通,为方便人才进行储备。

以上招聘的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部加强与部门员工之间的联系,鼓励员工推荐身边的朋友,介绍到酒店,这是一种人才来源途径较广的方法。

员工档案是随时掌握员工基本资料情况的资源库,也是建立员工人才储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员工手写档案,包括在职人员员工档案,离职人员员工档案,以及应聘人员档案存档三部分,档案的建立以及有效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部,随时掌握在职人员以及人员流动情况,对于凡是来到酒店来应聘的人员,均建立档案资料,作为人才储备资料,以便于部门需要人时随时查阅,可大大减低招聘率。

人员在岗情况

酒店现有人员共计169人,其中行政办公室8人,财务部18人,后勤部8人,市场营销部14人,餐饮部25人,客房部30人,工程部17人,保安部14人,厨房24人,质检部2人,人事部1人,前厅部8人,在所有人员中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助5人,总监2人,经理8人,副经理7人,主管5人,领班12人,员工138人,督导层以上人员占人数的18%,员工占总人数的82%。

劳动工资

自董事长接管后,根据酒店人员工资情况,对各部门工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通过调整,员工在岗情况是比较稳定的,加之现在的工资能体现出优秀与一般的差别,对于员工来讲,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人员定编审核

人力资源部根据酒店实际情况,结合部门意见,淡旺季最低编制如下

淡季人员旺季人员

客房部:30人+3人

餐饮部:25人+3人

厨房:24人+4人

市场营销部:14人

后勤部:8人

财务部:18人

行政办:8人

工程部:17人

保安部:14人

人事、质检部:3人

前厅部:8人

计:169人共:+10人计:179人

但从实际看,人员的有效利用与经营状态应成正比,在商务型酒店中更重要的是,初步设想为,进行交叉培训后,部门之间相互调配人员,是最理想的办法。

以上对2011年10月11日到岗后的工作总结,本人和部门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努力的去充实完善自己。主要包括:

1、制度方案有待完善,形成一套适合酒店运行的规范化的制度才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有法可依的“法制”环境。

2、培训工作应加强,应在酒店范围内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培养酒店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能动性,只有有了好学的员工,酒店才能进步的更快。

3、员工招聘方式单一,补给不及时,造成各部门人员短缺,

4、员工考评工作不到位,本年度员工的考评工作,总体来讲缺少一种统筹安排和周期性,也未能较广泛的听取员工意见进行综合分析。

5、档案管理不到位,档案记录着酒店发展的足迹,一个好的档案材料,能够便于领导回顾与总结,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但是就本部而言,只是初步建立了员工人事的档案,未能涉足酒店整体档案,更缺少一些图片、音、像档案。可以说这是档案管理的一大缺憾。

6、业务能力欠缺一直是影响本部管理提高的瓶颈,缺乏超前的管理意识,无私的管理精神,由于知识面窄,导致管理视角不广,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了较低的错误。

针对上述问题,我部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计划在明年的工作中按照以下思路开展工作。

个人操作

(1)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同行各级岗位信息,根据酒店经济效益和工资总额增加情况,适时提出员工工资及福利调整建议方案。

(2)针对酒店的行业特点,贯彻实施政府有关的各项劳保政策,协助建立完善劳动用工规章制度,严格依法用工,针对员工提出的合理要求,认真妥善的予以处理。

(3)依据酒店规章制度审批各类休假申请,加班及补休。

(4)根据酒店实际经营情况,分析酒店人员需求,提出合理调整人员结构方案,确保人力资源的共享,及合理使用。例如:餐饮的员工如果也能做客房服务员,前台的接待员也能做迎宾员、礼仪小姐,保安员也可以做门僮和传菜员。这样既可以压缩人员编制节约开支,又给了员工多掌握服务技能的学习的机会,可谓是两全齐美。

(5)根据酒店人员的变动和领导的要求编辑员工通讯录。

(6)按照酒店制度落实人事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7)跟进落实人员招聘、考评、调动、晋级、晋升、辞退等工作。

(8)计划在春、夏、秋季酒店接待任务不繁重的时间段,进行如:春游、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象棋比赛、打扑克比赛等文体活动、放松员工的心情,调整员工心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对客服务当中去,有快乐的员工才会有快乐的客人。

(9)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整体素质,为酒店各部门准备好后备人才,随时为酒店补充好各级员工。

(10)定期与各部门沟通,检查、监督酒店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避免出现编外员工、逃跑员工等情况。

(11)针对酒店的用人需求和酒店的实际情况进行招聘、人员筛选、面试。

(12)对员工提出的薪酬问题,要深入了解情况,处理调解,既要维护酒店利益又要使员工理解接受。

(13)保持与各酒店同行,旅游院校及人才交流中心等到单位的友好关系互相交流,及时掌握同行最新信息。

(14)做好所有员工的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落实好人事保密制度和员工档案管理制度。

(15)完成好上司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参加酒店例会。

2、人事培训

制定部门的培训计划,并协助策划酒店各部门的培训工作。实施交叉培训计划,让酒店员工都能成为多面手。

3、办公物料

本着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支笔的原则,进行部门耗用物料的申购和领用。

4、安全责任

做为部门的安全责任人,随时注意部门的日常防火及安全隐患。

5、跨部门及分部门协调

(1)与其他部门沟通及转达人力资源部的使用及培训信息给有关部门和分管老总。

(2)与其他部门做好沟通,配合质检部处理员工的投诉。

6、需进一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熟悉国家劳动法、酒店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各部门用工和培训情况,熟练操作电脑、熟悉word、excel等软件的使用,以便于更好的为酒店服务。

篇5

20xx年,人力资源中心初建,在集团领导小组的帮助下,在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本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20xx年集团主要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认真开展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本部门“参谋、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现将人力资源中心今年主要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各项管理。

1、全面贯彻落实《员工请假、考勤制度》等各项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严格考勤纪律,建立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每月对各公司考勤、绩效、工资情况进行审核,年底督促各公司对各项补贴执行情况进行自查、纠正,保证集团制度化管理落到实处。

2、针对集团及各公司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制定《华氏集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已下文在各公司予以推广实施,从而使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3、对企业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编纂《人事行政工作手册》,为人事行政管理工作提供简便易行的管理文件。

4、为配合武昌项目的启动,编制武昌项目组组织架构,撰写前期各项管理制度,为新项目的顺利启动提供制度保障。

5、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华氏集团员工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福利体系,创建和谐劳资关系。

(二)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打造学习型企业。

1、为提高集团员工综合素质,定期(每周六下午)组织集团及各公司员工参加在岗培训共计17次;根据各公司及部门实际需求,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共计23次。培训内容涉及财务筹划、房地产项目开发与管理、商务礼仪,以及EXCEL表格的高级操作、货品推销技巧、保安技能培训等多方面。

培训前期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拟定培训计划;培训期间做好培训管理,做好签到和培训记录;培训后期根据参训情况登记员工个人培训档案记录卡,做好培训评估和反馈。

通过近半年多的努力,在集团内部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提升。

2、完成“打造职业操手”培训计划及部分教材编写工作,为企业培养优秀的职业操手打好基础。

3、针对集团干部梯队成员的需求,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和计划(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

4、为进一步满足经理级以上员工学习需求,创办集团内部刊物《**集团经理人文摘》,促进部门交流互动,拓展员工学习渠道,提升企业凝聚力。

(三)合理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

1、为满足公司用人需求,人力资源中心开展了各类人员的招聘工作,采取网络招聘、猎头找茬及行业人脉网络介绍等方式不断为公司补充新鲜血液,共招聘高管2 名,引进中层管理人员3名,为企业的业务开拓和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2、为培养、打造合格的职业操手,逐步改善企业干部队伍结构,组织完成华氏集团干部梯队成员的推荐及选拔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若干年轻员工纳入干部梯队培养,为集团储备后续人才,逐步实现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3、为满足集团业务发展需要,完成6名员工跨部门职务调整工作,办理相关异动手续,进一步优化集团人力资源配置。

(四)规范企业招聘、员工入职及离职流程。

1、为规范企业招聘,提高招聘效率,制作集团招聘面试题库;并制定《**集团招聘流程指引》。

2、完善员工入职流程,制作集团管理层员工及各公司一线员工的入职培训PPT教案,指定专人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入职手续办理及入职培训,使其能迅速了解、融合公司。制定员工离职流程,设计《员工离职手续清单》,确保离职程序严谨,无遗留问题。

(五)全面推行员工绩效考核,以考核推动绩效。

1、每月按时组织各公司、部门高管完成集团高管月度绩效考核工作,统计考评结果,并根据需要组织考评复议工作,确保其时效性、准确性和公平性。

2、拟定《基层员工奖励方案》,激发基层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制定20xx年年终考核评先及员工表彰具体方案,鼓励企业先进员工。

(六)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建立良好信息沟通平台。

1、配合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组织开展定岗定编定员和修订岗位说明书工作,理清工作流程和岗位间管理关系。

2、建立集团及各公司人员花名册信息库、档案库,全面掌握集团人力资源状况。

3、开放华氏集团OA办公平台,建立企业内部的通信平台,使单位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员工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

此外,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对在企业服务满“十年、五年”的员工进行年会嘉许,提升员工的忠诚度;组织、安排年会文艺活动节目,丰富企业员工业余生活。

总结20xx年人力资源中心的工作,部门各项管理工作已经切入管理的基础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要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本部门的各项职能,工作中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如:各项制度在执行上尚有待规范;人力资源中心各项工作尚需深入一线;需进一步发现、培养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等。

二、20xx年工作展望

(一)建立企业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从制度入手,以制度来保证工作的进行。制定《培训管理制度》,依据此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实现规范培训管理工作,形成多层次抓培训、管培训、搞好培训的局面。

2、根据集团打造职业操手、培养干部梯队成员的要求及各部门培训需求,编制季度、月度培训计划。

3、采用培训的形式:企业高管授课,派出需要培训人员到外部参观学习,选拔一批内部讲师(内部讲师由各部门经理或业务精英承担)进行内部管理和工作技能培训,购买先进管理科学光碟、软件包、书籍等资料组织内部培训,争取对有培养前途的职员进行轮岗培训,以老带新培训,员工自我培训(读书、工作总结等方式)等。

4、计划培训重点内容:执行管理、房地产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技巧、新进员工公司企业文化和制度培训等。

5、培训时间安排:内部讲师授课根据公司业务情况的进度适时安排培训。外派人员走出去参加学习根据业务需要和本部门培训计划安排;组织内部视频教学或读书会原则上一个月不得少于一次。

(二)以“对内体现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为原则,对集团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实施改革。

1、完成公司现有薪酬状况分析,结合公司组织架构设置、部门职能和各职位工作分析,提交集团新的薪酬设计方案,确定公司员工薪资等级、薪资调整标准等方案。

2、改善员工福利制度,设立员工生日Birthday party、员工生病住院(或直系亲属丧事)慰问、员工婚、育贺礼等各项经费标准,出台具体执行办法,使员工福利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为企业留住核心、骨干人才。

3、逐步推行5天工作制,实行员工年休假制度,进一步吸引人力,留住人才。

(三)设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1、编制《**集团员工手册》,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简史、企业奋斗目标、员工考勤、请假制度、员工奖惩制度、员工福利制度等内容,保证每位员工人手一本,作为传播企业文化的载体,辅助管理的工具。

2、制订《员工行为规范》,内容包括企业形象、员工个人仪表仪容、上、下班行为规范、沟通礼仪、商务礼仪、接待礼仪等,以此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立足企业发展规划进行人力资源储备,规范员工入职,严把进人关。

1、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制订人才储备以及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网络各类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打造年轻化、专业化的职业团队,为新项目成功启航奠定基础。

2、规范企业员工入职:指定体检定点医院,新入职员工体检合格后方可办理入职手续;根据签定合同年限及工作表现,约定试用期,试用期考核通过后,予以转正。

(五)修改完善绩效考核方案,使之更为合理,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通过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达到绩效考核应有效果,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品质,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持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六)建立集团内部沟通机制,创建良好工作氛围。

1、人力资源中心在20xx年将加强员工面谈的力度。 设立人力资源总监接待日,一周一次。员工面谈主要在员工升迁、调动、离职、学习、调薪、绩效考核或提出相关

想法或建议时进行,平时人力资源中心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与员工进行工作面谈。面谈时进行文字记录,面谈掌握的信息必要时应及时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或副总经理进行反馈,重要信息及时反馈集团总裁。

2、设立“员工意见箱”,保证员工的思想、建议、意见能及时反馈给集团领导。

(七)注重企业文化塑造。

1、借助《经理人文摘》,记录企业成长历程,促进各部门交流互动,加强对优秀员工、优秀团队的宣传力度,弘扬正气,树立楷模,提升企业凝聚力。

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also will be increased, so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lead to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work,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briefly expound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对于现阶段施工企业的人才管理工作而言,虽然在短时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对企业人才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仍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便是其中之一。施工企业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强、工作条件较为辛苦、生产结构复杂性高等特点,一旦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势必将会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对于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人力资源管理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围绕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承担对人力资源的招、用、留和激励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任务,保证组织及时得到需要的人力资源,努力对人力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和最好的激励,并做好未来发展所需人才的储备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拔、职业生涯管理、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强调人才是组织的核心创造力,突出对人才的招、用、留、激励,重视人才的发现、发掘、储备。

二、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现状及问题

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规划缺少整体性考虑,人力资源没有长远规划,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后继乏人。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直以来注重人事事务性管理工作,很少与公司整体战略积极配合。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仅仅是依据现有企业员工队伍,然后粗略估计出未来员工人数。这种做法根本无法起到为实现战略目标合理规划和配置人力资源规模、能力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仅仅是国有石油企业整体规划的附属物。

(2)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由于企业的地理区位差异,行业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势必出现新酬水平高低的不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合理的逐利性是人的本性,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企业所出现的人才流失现象也就理所当然了。退一步讲,即使不是被高额的报酬所诱惑出现人才外流,也不免被一种更好的企业发展愿景、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企业文化氛围等所吸引。

(3)员工教育与培训。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员工教育是一般性教育,对组织贡献不大,属于长期目标,对目前的工作没有帮助,因此视之为一种负担;另一些企业口头上重视员工教育和智力开发,却舍不得投资: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员工接受更高的教育和培训后会不安心本职工作等等。因此,使得员工教育和培训存在着大量的短期行为。

(4)员工薪酬福利。工资关系不合理,企业的员工收入地位相对下降。不少最佳年龄段的技术人员工资明显偏低,“脑体倒挂”现象非常严重。工资收入进一步下降,非工资性收入上升。补贴收入日益增多,保险、福利收入较工资收入以更快的速率增长。

三、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顾名思义,所谓培训和开发就是对人的培训和对人才的培养。对于组织的战略和目标来说,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是同一管理过程的相互交融,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培训既能兼顾到现时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又能从组织的长远发展为组织发现、发掘、培养所需的各种技术型和管理型的人才,特别是为组织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因此,从培训者的角度讲应该把培训看作:

1)培训是对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有计划、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组织行为;

2)培训是组织等同于资金投入、设备投入等的一项重要投入;

3)培训是为了继承企业的光荣传统和传播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进行的;

4)培训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库。

另一方面,从接受培训的人员来讲,应该把培训看作是:

1)培训是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的系统学习和领悟;

2)培训是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系统理解和接受;

3)培训是增进团队成员相互沟通,加强合作的重要机会;

4)培训是自我激励,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重要机会。

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现状

目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当中,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还处于摸索过程中,许多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还处于传统的组织人事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组织人事一体化管理将人看作是单位或机构实现经济或其他指标的必需要素,将人员与机器、设备、材料等等同等地看作是机构的管理成本组成,即人及工具,都是为了工资和福利而干活的,若失去了这些原始动力,人只有惰性。在这样的管理前提下,人与组织的目标很难达到统一。因此,组织人事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人的控制和使用,而不会充分考虑人作为资源所具有的开发价值。虽然各类企业也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制和尝试,但是总的来说效果没有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尤其是对于一些外包和分包单位人员的管理更是显得力不从心。由此可见,现时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突破点可以选择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之一的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入手,承上启下,循序渐进,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五、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建立

施工企业由于其产品生产的流动性,生产过程的单一性,产品形式的多样性,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必须根据这一特点来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开发体系。培训的实施和培训效果取决于一系列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培训项目标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经过拟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以及效果评估和跟踪反馈,最后若有必要再进行新的培训过程,形成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良性循环。

1)培训需求分析:在项目准备期,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从项目部,具体工作和人力需求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确定项目部的目标和绩效考核要求,对项目部组成人员进行客观评价,从而确定组织层面的培训需求。

其次,从项目本身对技术的要求和自身企业的满足程度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等的培训需求;最后是人力需求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a.知识和技能的需求;b.心态和心理的需求。一次成功的培训往往取决于培训需求分析的准确程度。

2)培训方案的制定:根据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一方面要确定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参训人员;另一方面要确定培训教师。培训方案的制定是完成整个培训工作的关键一步。制定者一定要根据培训需求和参训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方案的优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可以与激励培训和企业文化认知等结合起来进行,这就需要对培训教师进行综合性的评选,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实施培训:首先要发出培训通知,包括参加培训人员名单,培训的目的、时间、地点、要求,培训的项目、内容、教师,培训所需相关部门的人员和教学仪器;其次协调好培训所需的场所以及机器、设备、工具;最后也是很重要的要将培训资料准备好,提前发放到参加培训人员的手中。在培训过程中还要进行全程跟踪和反馈,将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及时记录,适时进行讨论和研究,结合培训的需求着手解决。

4)培训效果评估和跟踪反馈:如前所述,培训是看作组织的一项投资,因此培训效果当然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培训效果的评估也就成为培训成败的直接反映。就像任何一种评估一样,培训效果评估也包括三个方面的检查:培训目标是否达成;接受培训者是否满意;培训过程是否按需求完成。当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培训效果的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反映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也就是说效果评估和跟踪反馈同时进行,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建立评估、反馈和再培训的机制。

六、结语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施工企业由传统组织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重要环节。因此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是当前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战略和目标实现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莫寰,张延平,王曼四;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人员编制表

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岗位岗位

编号编制

人数在岗

人数缺编

人数备注

总监GW-HR001101

人事主管GW-HR101110

人事专员GW-HR102110

薪资福利主管GW-HR201110

薪资福利专员GW-HR202110

培训发展主管GW-HR301101

培训专员GW-HR302 202

合计7844

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监

岗位名称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监岗位编号GW-HR001

所在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岗位定员1

直接上级总经理职系管理

所辖人员7工资等级

岗位分析日期2008-7-4

本职

1、依据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全面规划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2、依据公司未来发展策略与现阶段人才储备现况,制定适应公司发展的中长期人才战略规划及整体人力资源,培养公司部门关键人才与经营管理团队,并督导依计划实施。

3、结合公司特性,建构适合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强化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与提升管理效益。

4、结合业务与营运管理,做好科学化管理与分析,提供管理阶层决策分析与运用。

5、制定适合公司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流程,并负责及协助各部门做好招聘、培训、薪资福利、员工关系与绩效评鉴等工作

6、运用各种方式与工具,协助建立与塑造公司的优良文化,并透过文化洗炼的过程,建构一个符合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经营团队。

7、整合与规划公司及各部门年度各项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编列与追踪控管。

职责与工作任务使用表单或文档

一职责表述:人力资源规划—根据集团整体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整体规划《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规划》《部门职能表》

《职位说明书》

《任职资格等级表》

工作

任务1 根据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拟定公司人力资源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 根据人力资源战略,建立完善年度人力资源整体规划

3 组织制订公司用工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员工手册、培训大纲等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和人力资源部工作程序,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4 组织制定、修订、评估部门职能、岗位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为决策和重大人事决策提供专业建议和管理信息支持,实施人事管理制度、流程。

6、整合与规划公司及各部门年度各项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编列与追踪管理

二职责表述:人员招聘和录用管理——制定人员招聘计划,负责录用管理《人员需求计划表》

《新增员工申请表》

《应聘人员初试表》

《应聘人员复试表》

《员工入职审批表》

《储备人才统计表》

《任职资格标准表》

工作

任务1 组织各部门完成人力资源年度盘点,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计划

2根据权限审核或审批集团总部、各中心、各分/子公司、各门店的人力资源需求

3 招聘管理:根据审批后的人员需求制定招募计划并组织实施

4 录用管理:审批新员工的入职;组织试用期管理及期满考核评价,并安排正式录用与安置

5 评估招聘过程及结果: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

6 人员储备管理:根据集团战略发展需要,制定人员储备计划,报批后实施

7 内部晋升管理:建立公平有效的内部晋升机制、晋升渠道,并组织执行

8 职业规划管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和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中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责表述:人事事务管理——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日常人事事务的管理

工作

任务1 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的调入、建立、调出、管理和维护

2 劳动合同管理:依法签订、续签、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协助处理劳动争议和执行劳动仲裁方案,解答劳动法规、国家/地区/集团政策方案

3考勤管理:制定、修改、完善考勤管理制度,监督各部门执行情况,收集、整理、分析考勤数据,根据个人考勤情况实施奖惩

4 人员异动管理:办理上岗手续,人员异动管理(如晋升、平调和降级等),建立、执行岗位轮换制度

5 离职管理:组织离职面谈、办理离职手续、定期进行离职分析

6 任职资格管理: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审查

7定期统计人事信息,分析人力资源数据(人力成本、薪酬、绩效考核等)并存档、上报

四职责表述:绩效管理——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协助各部门完成绩效考核,并监督执行情况

工作

任务1 组织制定、执行集团各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2 组织、协助各部门制定部门内部绩效考核制度

3 监督各部门绩效考核执行情况和执行过程

4 部门绩效考核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根据部门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利益分配

5 制定绩效改善方案,报批后组织实施

五职责表述:薪酬管理——制定、调整年度人力资源薪酬预算,制定薪酬制度,监督执行

工作

任务1 地区、行业、竞争对手薪酬水平调查分析,制定、完善薪酬方案

2 制定集团年度薪酬预算,负责薪酬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和调整

3 组织各部门完成岗位评价,确定标准职位等级,制定薪酬标准

4 个人薪酬调整审核(转正、晋升、普调等个人薪资的调整)

六职责表述:培训管理——制定集团年度培训计划,建立、完善培训体系

1、汇总各部门内/外部培训需求,进行培训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并报批

2、审核各部门内/外部培训需求

3、内部培训的开发、管理:协助各部门开发内部培训课程,培养和管理内部师资力量,协助各部门管理培训教材

4、开展针对个人的个性化培训,建立个人培训档案

5、制定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和流程,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内部协调关系各部门

外部协调关系劳动人事部门、培训机构、政府相关部门

教育水平本科以上

专业科系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心理学系与劳工关系等相关专业

工作经验5年以上人力资源经理或3年以上人力资源总监工作经历

相关知识具备行政管理经验、企业管理知识,熟悉当地人事及劳动管理政策法规,掌握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技巧1、思维敏捷,具战略和前瞻眼光

2、具有领导、判断与决策、规划与执行能力、人际管理能力、亲合力、影响力及敏锐的洞察力,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

使用工具设备电脑

工作环境办公室

工作时间特征不定时工作制

人事经理职务说明书

岗位名称人事经理岗位编号GW-HR101

所在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岗位定员1

直接上级总监职系管理

所辖人员1工资等级

岗位分析日期2008-7-1

本职:

1、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协助人力资源总监建立并完善公司各项人事管理制度、政策及流程,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的报批工作;

2、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结合年度人资规划,制定招聘计划并组织实施

3、 负责员工异动管理,经上级领导批准予以实施,从而促进各部门人员的优化配置

4、 根据公司对绩效管理的要求,制定评价政策,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并对各部门绩效评价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及时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5、员工关系的维护与处理

职责与工作任务使用表单或文档

一职责表述:根据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协助人力资源总监建立并完善公司各项人事管理制度、政策及流程,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的报批工作

工作

任务1、 协助总监制定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说明书,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及人员编制情况

2、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及时对制度流程、岗位说明书、人员编制等做出调整,并上报实施

3、 定期提供各类人事报表,为总监决策提供依据

二职责表述: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结合年度人资规划,制定招聘计划并组织实施

工作

任务1、 根据审批后的招聘需求,与招聘专员一起制定招聘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 拓展招聘渠道,合理调配招聘资源,分析招聘效果

3、 对招聘专员进行指导,并对普岗人员进行复试及录用定案

4、 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初步面试,并推荐复试(总监)

职责三职责表述:负责员工异动管理,经上级领导批准予以实施,从而促进各部门人员的优化配置

工作

任务1、 入职管理:试用期时间及薪资的约定、劳动合同的签订

2、 转正管理:转正考核,正式录用与安置

3、 异动管理:调岗、换岗、竞岗的组织、报批及录用管理

4、 人员编制管理:人员编制的控制与审核

5、 考勤管理:员工假期的审核与批复

6、 离职管理:离职面谈及离职原因分析

四职责表述:根据公司对绩效管理的要求,制定评价政策,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并对各部门绩效评价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及时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员工离职面谈表》

工作

任务1、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2、 审核、建议各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并监督执行

职责五职责表述:员工关系的维护与处理

工作任务1、 员工投诉的调查、了解与及时处理

2、 新进员工与重点人员的适应性、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辅导跟踪

3、 关注员工心理变化,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平衡心理状态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各部门

外部协调关系人事局、劳动局、各大网站、猎头公司、报纸媒介

教育水平本科以上学历

专业科系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企业管理相关专业

工作经验3年以上工作人事考核或招聘管理工作经验

相关知识掌握行政管理等知识,具有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熟悉劳动、人事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技巧人际关系能力、沟通技巧能力

使用工具设备电脑

工作环境办公室

工作时间特征正常工作时间,偶尔加班

人事专员职务说明书

岗位名称人事专员岗位编号GW-HR102

所在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岗位定员1

直接上级人事经理职系行政

所辖人员 工资等级

岗位分析日期2008-7-4

本职:

1、 协助人事经理完成各项制度流程的制定、修改与存档

2、 根据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实施招聘

3、 协助人事经理绩效考核追踪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与整理

职责与工作任务使用表单或文档

一职责表述:协助人事经理完成各项制度流程的制定、修改与存档《招聘计划表》

工作

任务1、 新进员工入职手续的办理

2、 对各分公司人员进出的记录、跟踪,并每月准确编制《公司员工异动表》

3、 试用期人员档案的保管、电子档的建立

4、 新进员工转正评估表的收集与整理、报批

5、 新进员工工号的开设及权限的调整

职责二职责表述:根据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实施招聘〈公司人员异动表〉

工作

任务1、 协助部门经理建立招聘体系,完善招聘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

2、 根据批注后的招聘人员数量、拟招聘职位任职资格要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并对招聘渠道进行优化与管理,确定招聘方案

3、 负责制定招聘月计划,呈报直接上级落实,对招聘活动进行检讨与总结

4、 招聘费用的申请与报批

5、 进行日常人员招聘工作,对应聘人员进行素质测评,并安排面试、复试的各个环节,与各部门主管相协调,进行跟踪与反馈

6、 负责建立招聘过程中的人才储备体系,建立人才储备库,并对人才库内的人才进行合理分类及人员就职状况的更新及维护

职责三协助人事经理绩效考核追踪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与整理

工作任务1、 依照绩效考核制度,协助召开绩效考核相关会议,宣导绩效考核方案

2、 协助部门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并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3、 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并及时上报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公司

外部协调关系各人才市场、各大网站、

任职资格

教育水平专科以上

专业科系人力资源管理或企业管理相关专业

工作经验1年以上工作经验

相关知识在大型企业从事过人事工作,负责人才招聘管理工作

技能技巧具有判断与决策能力、人际能力、沟通能力与执行能力

其它

使用工具设备一般办公设备(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Internet/Intranet网络)

工作环境办公室

工作时间特征正常工作时间,偶尔加班

薪资福利经理职务说明书

岗位名称薪资福利经理岗位编号GW-HR201

所在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岗位定员1

直接上级总监职系管理

所辖人员1工资等级

岗位分析日期2008-7-1

本职:

1、在国家法律范围内,根据公司的经营策略和人力资源策略建立适合公司的薪酬体系;

2、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员工社会保险的体系;

3、根据公司的劳动规范、结合国家法律规定,建立企业与员工和谐的劳动关系;

4、依据公司的管理要求,制定有效的车辆管理制度,合理适度的调度车辆,并做好平时安全维护工作;

职责与工作任务使用表单或文档

一职责表述:在国家法律范围内,根据公司的经营策略和人力资源策略建立适合公司的薪酬体系

《工资表》 《提成提速同分配表》 《保险申报表》 《 员工岗位转移表》

工作

任务1、 根据公司的经营策略,制定公司的薪资结构体系

2、 负责核算集团总部各部门员工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审核各分工员工的薪酬

3、 按劳动部门规定核算员工各类保险个人扣缴金

4、负责因试用、转正、转岗、升降职、退休带来的个别员工工资变动

5. 负责审核各分公司工资发放标准核算的正确性

6. 建立工资台帐,负责及时、准确地编制劳动工资方面的统计报表,提出有关的分析报告和改革建议

岗位职

二职责表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负责员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核定申报工作《转正评估表》 《劳《劳动合同书》

《社会保险费申报表》

工作

任务1、 根据公司的经营策略,制定员工保险体系

2、 及时办理员工相关保险申报与理赔作业

3、 负责离职、合同解除、辞退的员工社保关系转移、档案送退、失业金领取材料申报

4、 负责劳动用工申报及年检工作

5、 负责录用下岗失业职工优惠证年检工作

6、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有关劳动争议具体工作

三职责表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转正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考勤管理。 《劳动合同书》 《员工《录用记载表》 《员工解《解聘表》

工作

任务1、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的调入、建立、调出、管理和维护

2、劳动合同管理:依法签订、续签、变更、解除劳动合同

3、根据合同到期员工的工作表现,并结合人事管理经历的建议,对合同到期员工做出续签、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四职责表述:负责集团总部及各部门用车安排调度《部门出车计划表》

《出车费用报销表》

《部门职能表》 《岗位职责》

工作

任务1、负责公司车辆的整体管理(包括车辆使用、调度、保养维修、费用控制、安全教育、安全行驶及检查考核等)。

2、负责车辆增购、转调或报废等处理作业

3、遵守公安交警部门的要求按时实施车辆年检审工作。并要求做好各项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以符合年审检验要求。

4、执行驾驶员每年年审工作,督导及安排各驾驶员到公安交警部门办理年审。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各部门

外部协调关系劳动局、社保中心、交通部门、运政部门、车辆维修厂

教育水平大专以上学历

专业科系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工商管理等相关科系

工作经验3年以上人事管理工作

相关知识掌握行政管理等知识,具有表达能力、规划能力;熟悉劳动、人事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技巧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具有表达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使用工具设备电脑

工作环境办公室

工作时间特征正常工作时间,偶尔加班

薪资福利专员职务说明书

岗位名称薪资福利专员岗位编号GW-HR202

所在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岗位定员1

直接上级薪酬福利经理职系行政

所辖人员 工资等级

岗位分析日期2008-7-4

本职:

依照公司相关制度流程,协助薪资福利经理处理相关事务,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1、 工资核算

2、 保险申报及理赔作业

3、 档案管理

4、 合同续签

职责与工作任务使用表单或文档

一职责表述:依照公司相关制度流程,协助薪资福利经理处理相关事务,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工资表》

《提成提速分配表》《保险申报表》

《员工岗位转移表》

工作

任务1、 工资核算:根据工资核算流程,整理、收集相关资料,初步计算员工工资,并上报薪资福利经理复核

2、 保险申报及理赔作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保险申报及理赔作业

3、 档案管理:对相关档案进行分类管理,方便随时调阅

4、 合同续签:按照相关规定,对合同期满员工进行续签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各部门

外部协调关系劳动局、社保中心及其它相关部门

教育水平高中

专业科系不限

工作经验1年以上工作经理

相关知识档案管理知识;了解劳动、人事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技巧具有沟通协调能力

使用工具设备电脑

工作环境办公室

工作时间特征正常工作,偶尔加班

培训发展经理职务说明书

岗位名称培训发展经理岗位编号GW-HR301

所在部门人力资源中心岗位定员1

直接上级总监职系管理

所辖人员2工资等级

岗位分析日期2008-7-4

本职:

1、建立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每年度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并结合部门培训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批后组织实施

2、对培训过程实施管理,拓展培训渠道和培训资源,指导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3、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调研、跟踪以及实施改进

4、协助总监建立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及核心团队的人员储备体系

职责与工作任务使用表单或文档

一职责表述:建立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每年度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并结合部门培训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批后组织实施

工作

任务1、 建立健全各项培训制度

2、 对各部门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分析

3、 拟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报中心总监审核后监督实施

4、 编制年度培训预算,并进行报批

5、 对于培训计划的实施予以指导、跟踪

二职责表述:对培训过程实施管理,拓展培训渠道和培训资源,指导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工作

任务1、 对具体培训方案的审核,包括对场地的选择、师资及培训教材的确定等

2、 管理和维护与外部培训机构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引进外部培训项目

3、 为内部培训师提供咨询和指导,以提高专业培训质量及效果

职责三职责表述: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调研、跟踪以及实施改进

工作

任务1、 按照公司对培训的要求,建立培训评估标准及讲师聘用、考核机制 2、 对课程质量及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实施改进并反馈信息

3、 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总结,编写培训评估报告

职责四职责表述:协助总监建立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及核心团队的人员储备体系

工作

任务1、 对培训人员进行后续跟踪,辅助制定不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实施

2、 根据公司人才储备计划,有目的的制定相关提高课程,为公司培训打造适合公司发展的核心团队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各部门

外部协调关系院校、培训机构等

教育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

专业科系企业管理、工商管理、教育等相关科系

工作经验3年以上培训工作经验

相关知识熟悉法律常识、行政管理;具有培训、规划能力

技能技巧具有较强的判断与决策能力、人际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

使用工具设备电脑

工作环境办公室、教室、卖场

工作时间特征正常工作时间,偶尔加班

培训发展专员职务说明书

岗位名称培训发展专员岗位编号GW-HR302

所在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岗位定员2

直接上级培训发展经理职系行政

所辖人员 工资等级

岗位分析日期2008-7-2

本职:

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工作

1、 培训方案的制定

2、 培训过程的组织、安排

3、 培训效果的跟踪、反馈

4、 培训资料的致力、归档、保管

职责与工作任务使用表单或文档

一职责表述:培训方案的制定

工作

任务1、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汇总

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培训信息,包括培训供应商情况、师资情况(内外部讲师)、培训课程情况等,草拟培训方案,上报培训经理

3、培训费用的核销

二职责表述:培训过程的组织、安排

工作

任务1、 学员的食宿及培训场地安排

2、 教学设备的落实

3、 学员的考勤管理

4、 培训资料、文具的发放

5、 培训过程中组织对学员的考试、考核、面谈、评鉴

三职责表述: 培训效果的调研与跟踪

工作

任务1、 以问卷或座谈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并以书面形式上报结果

2、 跟踪学员回岗后的情况,做好跟踪记录,并及时反馈

3、 培训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特别反馈,为储备人才培训提供依据

4、 根据收集意见完善培训管理

职责四职责表述:培训资料的致力、归档、保管

工作任务1、 培训教案的整理、归类

2、 培训学员资料及试卷、评鉴等相关资料的归档、保管

3、 培训效果调查资料的归档、保管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各部门

外部协调关系院校、培训机构等

教育水平大专以上学历

专业科系企业管理、工商管理、教育等相关科系

工作经验1年以上培训工作经验

相关知识熟悉法律常识、行政管理,具备培训规划能力

技能技巧具有判断与决策能力、人际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

使用工具设备电脑

工作环境办公室、教室、卖场

篇8

关键词: 地方工科院校 “卓越计划” “卓越工程师” 培养途径

我国已成为工程人才培养大国,但不是工程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尚难满足需求。据统计数据显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仅位列第48位[1]。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一直是中国工程教育的严重“弊病”。我国工程一线领军人才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我国预计通过实施“卓越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继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一批高校之后,盐城工学院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性高等院校,于2011年8月成为国家“卓越计划”的第二批试点高校。“卓越计划”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沿海发达省份及大城市,一些综合性高校及地方工科院校探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由来已久,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下足了工夫[2],但像“卓越计划”这样大规模、系统性地推进实践性教学尚属首次。工科院校承担着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主要责任,是未来工程师的摇篮。这就要求高校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途径,从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选择合适的专业领域,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领域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既与学校自身科研水平、区域特色相关,又与国家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汕头大学入选“卓越计划”试点的是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两个专业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这两个专业都是国家及特色专业,并直接对口浙江省化工、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盐城工学院结合学校工程教育特色和现有办学基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和土木工程等4个专业实施“卓越计划”试点。

按照不同学制,“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层次分三层,即“本科3+1”模式、“硕士1+1”模式、“博士3―5”模式。参与试点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重点培养本校最具优势的层次的人才。地方工科院校大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采用“3+1”模式。在“3+1”模式中,围绕实践环节这一中心,以课内、课外两个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学生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另外1年时间进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和学习,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地方工科院校以依托区域实际的工程实践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实现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精细培养。

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和储备人才

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企业由原来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联合培养单位,在培养和储备人才方面发挥不小的作用。

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最终为企业服务,这就要求地方工科院校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在“卓越计划”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其中3年左右在校学习,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至少1年。地方工科院校在制订“卓越计划”实施方案时,重点要在学生的3年在校学习中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加强工程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开设其他素质教育课程,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沟通能力。累计在企业实习1年时间以上的要求,地方工科院校可以根据专业性质、学校资源、教师队伍、企业条件等因素来设计并实现。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以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

三、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教育来实现。地方工科院校要从根本上适应培养卓越人才的需要,就必须充分重视课程体系的改革,以课程体系的改革,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先生曾说:“在人才培养上,大学无不以培养通识博学、具有高度修养和全面发展的通才,具有较为完满的人格追求,以别于专门教育造就的狭窄单薄的技术专才。”应改变以往单一的学科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建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大范围课程与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一个卓越的工程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和实践经验,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职业修养,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地方工科院校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应围绕工程科学、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进行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从原本相对单一的专业课程转变为以工程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自然科学课程为基础,人文社科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开设政治理论、品德与修养等人文必修课和涵盖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知识的人文选修课,通过定期举行各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社会热点等内容的学术讲座、报告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校企联手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教师评估体系

在“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学生的前期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工科教师的学识与工程实践经历显得极为重要。同时,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职称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推进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只有专职教师还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兼职教师一般都是企业的骨干,对他们的聘任应该得到企业的认可,聘请年限与对应的人才培养层次的学制相一致,制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给予他们相应报酬。

长期以来,工科院校对教师的评聘与考核搞“一刀切”,以学术论文等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工科的特殊性。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要制定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充分肯定教师的劳动成果,并与年终考评、职称晋升挂钩。

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也是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障。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地方工科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践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联系,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到企业中去实践、去学习、去锻炼,才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锻炼实践能力。不少工科院校在校内有自己的工程训练中心,在进入企业实训以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实训中心的实习过程,这样就为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前做了较好的衔接,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得心应手,大大缩短了适应期。

参考文献:

篇9

第一部分医院人力资源现状

一、岗位编制

截止2020年6月30日,重庆慧坤博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共计职工379人,其中芳华医院329人、新兴医院35人、方桦门诊部15人。

1、芳华医院在职人数(人):

类别

医生

护士

医技

体检中心

客服中心

外联部

职能部门

总计

人数

76

113

27

25

16

19

53

329

注:客服中心(客服1部、客服2部);外联部(事业部、要客部、外联1部、外联2部);职能部门含临床职能部门(院办、医务科、医保科、护理部、质控科、病案室)及行政职能部门(总经办、行政办、人力资源部、资财部、企划部、后勤科);其中试用期员工39人,待离职12人。

2、新兴医院在职人数(人):

类别

医生

护士

医技

客服部

外联部

职能部门

总计

人数

11

10

5

3

1

5

35

注:职能部门人员含(行政办、医保、保洁、财务);其中试用期7人,待离职5人。

3、方桦门诊部在职人数(人):

类别

医生

护士

医技

后勤人员

总计

人数

4

5

2

4

15

二、卫生技术人员结构

截止2020年6月30日,完成医疗机构执业注册(含执业备案)医生共计90人

1、临床医生学历/年龄结构情况

学历/年龄

31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1~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占比

硕士及以上

1

1

1.32%

本科

8

14

8

3

2

35

46.05%

大专

2

12

8

3

4

29

38.16%

中专

3

4

2

2

11

14.47%

总计

10

29

20

8

9

76

占比

13.16%

38.16%

26.32%

10.53%

11.84%

100%

2、临床医生学历/职称结构情况

职称

实习医师

助理医师

执业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总计

占比

硕士

1

1

1.32%

本科

2

11

13

6

1

33

43.42%

大专

2

13

11

4

1

31

40.79%

中专

2

6

3

11

14.47%

总计

6

30

27

10

3

76

占比

7.89%

39.47%

35.53%

13.16%

3.95%

临床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43.42%,大专学历占比40.79%,整体学历结构较好;60岁以上医生占比11.84%,年龄结构控制较为合理,后期可以优先本科及以上学历医疗人才的引进。从职称结构看,中高级职称占比48.69%,三级医生配置比较理想,满足临床业务及运转需求。

3、临床医技人员学历/年龄结构情况(影像、检验、药剂、康复理疗)

学历/年龄

25岁以下

26~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总计

占比

本科

2

3

2

7

25.93%

大专

4

8

4

16

59.26%

中专

1

3

4

14.81%

总计

7

11

9

27

占比

25.93%

40.74%

33.33%

100%

临床辅助科室医技人员学历及年龄结构控制较好。

4、护理人员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情况(含体检中心非临床护士16人)

学历/年龄

25岁以下

26~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总计

占比

本科

1

3

2

6

5.3%

大专

40

21

6

1

68

60.18%

中专

23

7

6

2

1

39

34.51%

总计

64

31

14

2

2

113

占比

56.64%

27.43%

12.39%

1.77%

1.77%

100%

5、护理人员职称结构情况(含体检中心非临床护士16人)

职称

实习护士

护士

护师

主管护师

副主任护师

总计

人数

78

30

5

113

占比

69.03%

26.55%

4.42%

护理人员共计113人(其中临床护士97人),整体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可培养提升空间较高;初级职称占比较大,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偏低;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合理,护理人员整体学历及年龄结构控制较好。

建议督促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学历提升、优先高年资护士引进、重点加强中级职称护士培养。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总体上公司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幅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但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职能未充分发挥等因素。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整个公司层面对于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发展还处于事务性结合阶段,暂未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性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2、绝大多数管理层未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

3、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二、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目前还未形成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规划,人员引进缺少计划性,部分岗位因人定岗而非因岗定人,缺乏发展观和动态观;

2、对于公司所需要的部分技术岗位在薪酬规划方面有所滞后,在相关人才的获取、保留方面相对缺乏竞争力;

3、非临床部门对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应达到的标准、岗位任职资格的分析还有所欠缺,目前还没有做好,这是下一步的工作提升方向;

三、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分析

1、缺乏对培训的需求分析;

2、缺少培训考核、培训评估和培训效果反馈环节;

3、缺少对员工能力的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

四、招聘与配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用人部门没有严格并清晰该岗位的任职资格和能力要求,某种程度造成医院内部关系人员结构臃肿、人员同质现象严重,各种“面子”、“条子”、“照顾”进人现象要尽量避免;

2、招聘需求计划缺乏,临时缺人、临时要人,临时申请,没有整体规划意识;

3、内部选拔机制缺失、相关配套的人才梯队建设未能有效开展;

4、招聘渠道较为单一局限,在获取基层医生及中高端人才资源上力量不足;应多鼓励内部员工推荐,建议设置内部推荐奖励机制;

5、近期临床医生离职率高,工作连续性差,人员变动频繁以及离职时间周期的不确定致使临床工作出现断层。

面试人员数据(2020.1.1~6.30):

类别/月度

01月

02月

03月

04月

05月

06月

合计

面试人次

50

68

78

105

57

358

不匹配

7

18

35

29

10

99

入职

17

16

14

17

20

84

储备

14

9

6

1

8

38

待定

6

6

16

36

11

75

放弃

6

19

7

22

8

62

面试平均有效率53.35%,有效入职率22%,基本处于较合理水平。

离职人员数据(2020.1.1~6.30):

人数/月度

01月

02月

03月

04月

05月

06月

合计

期初人数

320

318

312

310

312

323

录用人数

8

1

12

13

17

17

68

离职人数

10

7

14

11

6

12

60

期末人数

318

312

310

312

323

328

离职率

3%

2.2%

4.32%

3.41%

1.82%

3.53%

建议:1、拓展招聘渠道,优化医院岗位配置;

2、相关岗位的员工招聘,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充分沟通,明确岗位需求及职责,保证新员工与岗位职责有较高的匹配度并具备较好的工作能力;

3、完善健全储备人员简历库。

五、薪酬福利与绩效考核的问题分析

1、薪酬设计缺乏相对的专业针对性、激励手段较为单一;针对不同的岗位特性、岗位价值,应形成与之配套的薪酬管理制度;

2、目前医院现行绩效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指标基础性薄弱且方案较为陈旧,缺少系统性;

3、薪酬制度及绩效方案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员工潜意识里会将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与其他同岗位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通过比值的差距继而产生相对不公平感,因此造成人员异动和流失。

第三部分总结和人力资源部管理建议

医院现处于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决定着医院的发展力,基于医院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尤其是在工作分析、绩效方案、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和员工培训与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结合目前医院实际,对2020年度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向有如下的想法和建议:

1、树立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医院的经营管理、业务管理中。

2、推进中层管理人员扁平化管理,精简管理层次、规范管理幅度、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

2、招聘管理:

(1)进行科学规范的员工工作分析,审视梳理工作流程,初步评定岗位工作饱和度,提出定岗定编建议。

(2)各部门负责人提出用人需求的同时要做好工作岗位评价分析,是否必须增设岗位或增加人员编制,同时人力资源部以此作好人才储备计划和人才梯队规划。

(3)根据医院人才梯度建设需求及医院发展需要,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核心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3、员工关系管理

(1)作好新员工入职前的宣教和培训,加强新员工对医院文化、新岗位工作流程、工作特性的了解,加快熟悉新岗位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提升新工作环境下岗位的耐受度和适应性。

(2)做好试用期员工胜任力测评,及时关注并了解试用期员工工作状态和心理情绪变化。

4、薪酬绩效管理

(1)建议适度调整薪酬方案:卫生技术人员按照学历、职称进行

基本工资薪等分级,建议增设工龄工资。

(2)建议加快修订绩效方案,方案适用范围上要尤其关注卫生技术人员。薪酬激励性加大,福利形式多样化(员工活动、公益活动、特

情关怀等),小激励提高频率,大激励基于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明确绩效考核指标

医护技绩效考核指标:人均日工作量、人均管床数、病例书写合格率、处方合格率、医疗质控、院感感控等;

外联部绩效考核指标:医院业绩指标/初诊到院人次的达成率、市场的人均效能/工作量、营销费用等,除去结果指标外,需增加过程、工作效率等指标。

5、入转调离管理

(1)规范入职审批流程、做好新入职人员资格审查;

(2)规范离职审批流程、关注离职原因;

(3)做好核心离职员工面谈记录、工作交接记录等资料的管理;

6、劳动合同管理

(1)在员工劳动合同到期前30天开始劳动合同续订审批手续,及时与员工及部门负责人沟通并发出《劳动合同续签通知书》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

篇10

[关键词]机械专业 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新(1977- ),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25-02

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于2011年被列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和深度合作,不断探索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行业支撑,必须制订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阶段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回归工程本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而一般高校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虽已将企业实践过程纳入,但仍侧重于学校阶段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的传授培养,企业实习和工学结合只是流于形式。目前部分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仍存在政策不健全、理念陈旧、企业参与乏力、合作内容空泛、教学管理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着共同发展,因而合作过程中双方在目标利益、思想理念、体制权属等方面存在差异。二是学校教学安排与企业人才需求时间不同步。学校的教学安排有严格的计划性,时间安排环环相扣,而企业生产和人才需要是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效益来决定。三是校企双方在获得利益方面不对等。企业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的机会,校方受益明显,而学校在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经验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灵活性使得企业人才需求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企业与学院合作的积极性。四是合作企业不能胜任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合作流于形式,影响教学质量。部分高校仅是为了完成学生培养的教学任务,随便选择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不考虑企业资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仅安排时间较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学生难于真正融入企业当中去,只能依靠学校老师的现场指导,因此企业不能胜任学生实践教学的任务。

二、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明确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注重学理、亲近业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以工程实践基地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机械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行业支撑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构建“观念创新是先导,培养方案是核心,课程建设是基础,实践环节是重点,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的基本思路,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各项内容建设。

(二)改革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总体目标来制定的,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要求的高技能工程应用型人才。

按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突出企业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获取知识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的特色鲜明的“学校主导、企业参与‘订单式’联合培养合作机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方案实施层面的基本任务包括:以回归工程教育本真为基础,明确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按照目标要求组织制定校企双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建立校企人才培养组织机构,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定期总结培养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法,完善培养方案。

(三)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工程技术教育是企业教学阶段的主线,而课程体系是主要载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构建机械类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着力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技能相结合,完善系列选学课程模块体系。采取现场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实践学习部分分为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六个层次。按照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需要达到的工程能力要求,选择机械工程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学习阶段提供场地和条件;同时,聘请实践教学基地一定数量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提供全面指导。累计企业学习实践时间不少于40周(1年),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企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四)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教学团队

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及机械类专业人才特点,教师除了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成为企业和高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的连接体,将企业生产、管理服务、技术开发、文化内涵等信息与知识吸收消化,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一批一专多能、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系统理论、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中青年师资,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企业导师团队,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有计划地派遣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访问和学习,特别是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通过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尽快实现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二是引进高水平专兼职企业教师,加强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技术储备强,集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为一体的,能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的优秀教学团队。三是创新工程型教师的选聘制度和任用标准,形成校内专业教育、企业实践锻炼的指导合力,保证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受聘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校内授课教师,必须有不少于五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每年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机械相关项目开发、在机械行业挂职等)经历。担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任务的企业教师,应为在企业一线工作5年以上,具有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丰富工程经验,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教师按三个层次选聘:第一层次是主要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的“企业实习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第二层次是拥有较为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授课教师”,一般是具备本科学历的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中高层领导,主要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授课;第三层次是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导师”,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级工程师或企业中高层领导担任,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的掌控能力,主要指导学生开展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究。四是深化奖励制度改革,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的待遇。

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是一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而校企合作培养教育的关键是工程实践,要求高校从封闭的校内培养走向开放式的校企合作培养。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与以往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新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突出了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突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追踪和瞄准机械工程方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依托相关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以社会需求为主,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基础理论扎实,专长明显,富有创新意识的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实践与工程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两年厚基础教育、一年双导师制的机械工程专业教育和一年工程实践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大一与大二学生进行两年学科基础教育,各学科建立导师组开展学业规划与指导;进入大三后,学生选择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一年机械工程方向专业理论学习和一年的实践课程、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学习,完成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学习任务。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企业成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主角,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考核、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水平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卓越计划校企合作模式以坚持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企业通过合作,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各环节,可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量身定做的人才。学校利用企业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互惠外,校企在产品研发、科研项目、技术改进等方面也可进行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双方事业的可持续快速方展。

四、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是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构建以工程教育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承担卓越计划实施的高校,应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环境,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总结成果积累经验,探索出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庆堂.深化校企合作 突显办学特色[J].实验室科学,2011(6).

[2]胡庆贤.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7).

[3]梁利东.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

[4]李松柏.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企业实践阶段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