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规章制度体系建设

篇1

[关键词]集团公司 规章制度 管理体系 内容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在集团公司转变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规章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其中,规章制度内容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本体系统,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是制度建设的保障系统。鉴于此,我们认为规章制度建设应从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体系。

一、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集团层面的涉及全局性的一项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制度建设组织体系。

首先,建议成立以公司级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制度建设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集团公司规章制度体系的规划、建设、评价、改进决策,对规章制度计划和制度报审稿进行评审。

其次,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的二级管理体制。所谓二级管理体制,即由一个职能部门对公司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公司层面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而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的职能。通过这种二级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实现制度建设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形成制度的合力。

在分工方面,运行管理部是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归口管理部室,负责规章制度年度计划的汇总,组织对编制的规章制度进行专业评审、报批,组织对已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评价和修订完善,组织并参与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工作。有关职能部室是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组织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按集团公司要求对本系统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评价;会审、会签其他部门相关规章制度。

第三,建立规章制度建设工作联络网,明确各单位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管理部门均设立规章制度建设联络员负责本部门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沟通、协调。

通过以上措施,建立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

2.宏观层面,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

规章制度建设涉及公司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在宏观层面我们认为要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通过系统的规划,推动集团公司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建议以年度为时间单位编制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规划工作既要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也要兼顾集团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年度规划也可作为制度建设监督、考核的依据。具体操作中,以职能部室为单位,结合部室职责编制本部室的规章制度建设年度计划;由集团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综合、平衡各部室的制度建设规划,形成集团公司的年度制度建设规划。

3. 微观层面,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

在制度的微观管理层面,涉及到对具体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管理。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起草、审核、会签、颁布、实施、宣贯、监督、评估、修订等阶段。制度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或延续。这里,我们认为可借鉴管理手册,对每个环节制定工作流程,提出具体要求,尽量细化。

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

制度内容体系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层面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对于内容体系的宏观层面,主要考虑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如何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配。不同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是不一样的,必然会体现在不同的管理职能上,并最终落实到规章制度里面。根据公司章程,集团总部定位于战略规划、资本运营和决策中心。集团公司管理的重点是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投资等方面,制度建设要与这些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各职能部室在制定本部门规章制度时要结合集团发展战略,体现管理重点。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对规章制度评审时,从宏观层面也应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审。

对于内容体系的中观层面,主要考虑构建支持集团各项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并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某一项职能,需要建立若干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制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分层级的制度集合。各职能部室首先要结合部门职责,从内容体系的要求出发,规划本部门的制度集合。因此,中观层面的制度内容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叠。若干项职能制度集合组合在一起,就形成集团公司的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制度内容体系架构。

对于内容体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构成制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单体规章制度。单体规章制度内容建设我们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形式上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这里可借鉴管理手册对行文要求、条目表达等方面提出具体、详尽的要求;另一个是各职能部室要从内容上对单体规章制度进行优化,每个规章制度都应包括目的、基本原则、使用范围、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相应配套措施等方面,使单体规章制度更具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综上,通过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的管控职能,推进集团公司系统管理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9

篇2

论文关键词:物业企业,应急管理,现状与问题,体系构建

1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意识薄弱

安全工作无小事历来被人们看作是真理,物业管理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在城市小区居民生活中扮演着护卫者的角色,对于小区居民提供生命安全保障以及提供生活便捷服务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在应急管理方面应急管理意识薄弱,尤其是一些企业领导,无法真正深刻地认识到应急管理在城市居民小区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对应急管理不重视,如果真的发生应急事件,物业管理企业则会出现手忙脚乱,无法急速地处理这些应急事件。

1.2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人员及设备配备不足

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企业也是以盈利作为目的的,为了赢得更多的利润,物业管理企业会在各个方面对资金进行合理掌控。例如,物业管理企业在人员招聘上往往招聘那些低素质、低能力、低学历的社会人员,他们没有最基本的应急事件管理基础知识,对于应急事件处理上缺乏科学的指导,一旦出现应急事件,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处理。加上物业管理企业对于人员应急管理培训方面缺乏有效管理,更加使得他们在应急事件管理上出现问题。另外,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在应急事件管理设备配备上存在问题,设备配置较低,设备数量无法满足需求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业管理企业应急事件管理的困难度。

1.3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

任何企业都必须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体系下进行,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在城市小区居民安全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然而,有些物业管理企业由于对于应急管理缺乏深刻的认知,加上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最终导致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总体来讲,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应急运行体系这三大部分。很多物业管理企业仅仅在其中之一或之二体系建设上有所进步,但是很少能够建立健全这三大应急体系,即使三大体系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实施与执行力方面也存在着重大问题。

2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2.1 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应急预案体系指的是根据有可能发生的或者发生过的突发事件进行相应的预测,并针对突发事件发生特点与原因制订相应的计划与方案,保障应急事件发生时,物业管理企业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应急预案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物业管理企业总体预案、针对某项应急事件的专项预案,各部门预案以及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在制订应急预案体系时应注意,职业规划论文应急事件相关预案之间要做到互相衔接,逐级细化。预案的层级越低,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现象,防止照搬照套,同时增强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2 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明确应急预案类别,增强针对性防范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之后,物业管理企业要做的就是做好对于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集中所有力量进行应急事件处理工作。同时,物业管理企业还要实施领导责任制,强化物业管理企业领导对于应急事件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加强对于应急事件处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应急事件处理意识与责任。另外,针对消防应急预案、电梯故障应急预案、暴风雨天气应急预案等不同的预案,明确应急预案类别,增强针对性防范。

2.3 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运行机制,采取具体技术措施,化解风险于无形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运行机制,主要是要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应机制、公众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等等。通过建立健全这一系列的应急运行机制,从每一个细节做好物业管理企业应急事件的处理与管理。同时,加强对应急事件处理技术的研究,采取具体技术措施,做到化解风险于无形,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保护工作。

3 总 结

对于一个物业服务企业来说,服务和管理是并重的;对于一个物业小区而言,安居乐业是最为重要的。全方位的安全是保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所有工作的前提,也是住户安居乐业的首要保障。让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认真做到居安思危,让每一位住户都更加信任物业服务公司,让物业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安全生活的保卫者。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挥其为居民提供生命安全保障以及生活便捷服务的功能,努力塑造物业管理企业在居民中的良好形象,做好物业管理企业的本职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深入研究其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创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策略,为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马聪. 论物业管理企业应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 城市开发,2006(7).

篇3

关键词:监狱单位 内部控制 健全策略

一、现阶段我国监狱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各个地区的监狱单位都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部门所出台的内部控制管理规章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监狱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一些监狱单位领导在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方面存在着误区,认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任务,应当由财务部门负责相关事宜,并没有对各个部门提出一定要求以确保内部控制管理顺利开展,也没有积极地学习一些内部控制管理知识。这样一来,由于管理过于松散缺乏权威性,一些部门不能够积极地配合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致使此项工作形式性较强。同时,一些监狱单位在对内部控制管理精神的宣传教育上做得也不够,一些部门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知道内控可以做什么,这样也会间接阻碍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很多地区的监狱单位已经在不断建立健全自身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内容过于偏重于主管业务科室管理内容的编写,虽然在财务工作内容上也有涉及,但是只是一个大框架,没有对具体内容、流程与要求进行明确。这样一来,难以有效实现人员之间合作与相互牵制,容易滋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中权力,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以合同管理为例,一些监狱单位不仅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内容不够明确,而且在对签订合同并实施合同项目后的财务控制上规范甚少。这样一来,在相关部门人员手续齐备的大前提下进行报账,财务部门无章可循,无法对合同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判断就进行业务处理,向相关业务部门付款,容易导致错付、漏付、多付资金情况的发生。再以职务设置为例,一些监狱单位在财务人员职务上分配不够明确,没有实现会计、稽核等不相容岗位分离,没有明确财务系统管理员权限,一旦出现信息被篡改等情况的发生难以落实到个人,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三)国有资产管理过于随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但是一部分监狱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过于随意,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同时,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没有定期下到各个业务部门中去了解各部门资产使用情况,一些业务部门在向财务部门所反馈的资产使用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也不够,这样也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此外,一些监狱单位在预算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难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监狱单位应当每年根据上级下达的部门预算及监狱实际工作需要制定部门细化预算,但是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没有安排专人进行实现考察,而是根据以往的数据信息进行预算编制,而且在编制时也没有具体预算项目,预算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一旦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还需要增加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使得内部控制工作形式大于实质。

(四)内部控制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现阶段监狱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考察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在对各个部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执行等方面监督力度不够。由于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本身就隶属于财务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即使存在问题也难以被发现。同时,相关部门对监狱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执行的监督工作力度也不够,即使对其进行了要求,但是由于缺乏实质性的惩罚与奖励,难以促进监狱单位主动去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二、对于完善我国监狱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首先,监狱单位的领导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主动去学习一些内部控制管理知识,转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就是财务部门任务的错误思想。同时,注重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程序进行梳理,规范各项经济业务的授权审批、执行实施和记录反馈,对各个部门提出一定要求,促进其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其次,监狱单位应当加强对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相关知识培训、会议讨论等多样化方式使各个部门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了解此项工作的具体内容,提高其配合此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间接起到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作用。

(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

监狱单位在制定和完善自身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方面不应当过于偏重于主管业务科室管理内容的编写,而是应当在此基础上明确财务工作具体内容、流程以及要求,尽可能地有效实现人员之间合作与相互牵制,控制和防范情况的发生。首先,在合同管理方面,单位要实现全方位管理,不仅要明确合同签订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内容,而且还要完善实施合同项目后的财务控制规范。在签订合同时财务部门必须对合同进行统一登记编号并采用统一标准合同审批表,严格按照财务审批制度及合同管理制度要求逐级审批。在实施合同项目后,财务部门要积极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对合同实际进展状况进行实时登记,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尤其是在付款环节相关人员必须谨慎认真,尽可能地控制和防范多付、错付情形的发生;其次,监狱单位在内部控制相关职务设置上也应当进行进一步明确,要实现会计、稽核等不相容岗位分离,明确财务系统管理员权限,确保出现问题能够落实到个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端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三)优化国有资产管理

第一,监狱单位应当对自身资产使用审批程序进行优化,在资金使用上应当小心谨慎,一些涉及数额较大的业务应当上报给领导后由领导签字审批后再开展相关工作;第二,要做到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日清月结,定期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如果在盘点过程中出现账实不符情况,相关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并查明原因,对盘盈盘亏资产进行处置;第三,财务部门人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下到各个业务部门中去了解各部门资产的使用情况,收集资产使用相关信息数据,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监狱单位还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不仅要投入一定资金强化财务管理系统处理能力,增设一些财务数据分析、汇总功能,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随时可以对内控情况生成反馈报告供决策使用,而且还要适当更换一些已经被淘汰的硬件设备,确保硬件设备能够带动软件系统,使系统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最后,监狱单位还应当完善自身预算管理工作。单位对于监狱局所下达的部门预算要进行细化,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对预算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仅仅按照以往的数据信息进行,而是应当安排相关人员下到部门中去,在各个部门的努力配合下开展此项工作,使资金能够细化到具体项目。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狱单位应当对部门年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做好实施计划,确保预算有序执行,适当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控制和防范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发生。

(四)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监狱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不仅要着重考察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而且还要加大对各个部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执行等方面的监督力度。首先,单位应当将内部审计部门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安排专职人员担任相应职务,使内部审计部门具有一定独立性,以便于问题的发现。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当积极参与评价和修正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从审计角度出发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评价作用;其次,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大对监狱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执行的监督工作力度,制定实质性奖惩措施,对于一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单位要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一些内部控制管理混乱的单位要予以严厉惩罚,最终督促监狱单位主动去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乔春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兼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J].会计之友,2014(22).

[2]尹律,徐光华.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探讨――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J].审计研究,2015(4).

[3]郭兴军.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篇4

关键词: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规章制度建设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长期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加强规划、有序推进、逐步完善是建立科学化、规范化规章制度体系的重要措施,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对进一步提高油田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油田公司规章制度管理现状

(一)制度管理情况

2008年初大庆油田上市与未上市部分实行重组整合后,为了加快推进一体化管理进程,实现规章制度统一管理,通过出台《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明确了油田公司规章制度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定权限与管理层级;确定了业务管理机构及职责;规范了制度内容的要素、文本格式和管理程序,从制度上保证了油田公司规章制度的统一、有序管理。

(二)当前油田公司制度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油田公司实行规章制度集中统一管理以来,围绕制度的清理、整合和制修订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油田公司现存的规章制度总量大、内容多、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制度层级多、数量多的问题有待改进;二是油田重组整合后,上市与未上市制度一体化建设工作有待深化;三是制度立项过程缺乏统一规划;四是制度审查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的基础管理建设工程要求和当前大庆油田制度管理工作实际,油田公司将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开展规章制度优化完善工作。

二、规章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规章制度建设应当确立“以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逐步优化制度体系,逐步提高油田规章制度规范化水平为目标,重点完善核心业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为油田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的指导思想。

(二)工作原则

油田公司总部规章制度建设应当实行“统一管理、层次审查”,即:由油田公司企管法规部组织对规章制度实行统一规划、合规审查;主责部门组织专业协调性审查。具体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规范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严格履行管理程序,保证规章制度的立项、起草、、执行、更新维护及监督检查等符合管理标准和业务要求,保证规章制度合法合规。

1、系统性原则。通过对油田公司规章制度的系统整合,消除规章制度之间的交叉、重叠、矛盾、冲突等问题,保证规章制度体系优化、内容完整、程序简约,各项业务管理相互配套、有序衔接。

2、时效性原则。根据国家法律、环境和业务发展变化,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补充制定、修订或废止规章制度,保证规章制度符合业务发展需要。

3、可操作性原则。结合油田生产经营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业务管理内容、管理机构与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和管理标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力。

三、规章制度建设的目标与程序

(一)工作目标

规章制度建设应以现行规章制度体系为基础,重点建立与完善油田生产与管理领域的核心制度,为创建一体化、简约化、持续改进的油田公司制度管理平台创造条件,保障油田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与高效运行。

(二)审查程序

依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如下制度管理主体程序,即:“有关部门制度立项-立项部门按职能范围起草制度―制度涉及的相关部门进行专业性和冲突性审查―油田公司企管法规部进行结构完整性和合法合规性审查―油田公司规章制度分管领导确认审定方式―油田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或由相关业务分管领导组织集中审议)―油田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按照行文程序予以”。

四、规章制度建设的具体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机构与人员责任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作为规划任务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保证制度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同时,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应当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公司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工作中还要严格落实业务人员责任,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重点,推进油田规范化、一体化管理

制度建设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的战略部署,围绕“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三大战略任务和挖潜增效、拓展市场、扭亏解困等重点工作,认真分析本部门、本系统在履行职责方面的工作缺失或薄弱环节,通过优化与完善相应规章制度的内容,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其中,重组整合前对同一业务重复规定的两个制度,除两个法人经营上的特殊需要外,原则上都要整合为一个制度,重新行文,过时制度要及时予以废止,以加快推进大庆油田上市与未上市业务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三)积极宣贯,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公司机关各部、室应当针对本部门负责解释的新规章制度,就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制度执行者及管理对象进行培训。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制度,重点做好相关部门间的职能协调;对专业性较强的制度,要在本系统内开展培训活动,保证各级执行者全面掌握新的规章制度。

篇5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long-term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at is the only way which must be passed of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and business increase make enterprise must do careful research when developed to a certain stage. A good business is a close-knit organization, and is a whole system that includes closing internal relations, information channels,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flexible and rapid respons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needed to go step by step, advanced scientifically, finally realizing the system operation.

关键词: 管理体系;企业;系统;建设;

Key words: management system;enterprise;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17-02

0 引言

管理体系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系列管理运作有关的经营战略、运营理念、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程序标准等一系列构成的有机整体。

1 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

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空中楼阁,它的推进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不断的积累基础上进行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内容是对整个管理框架进行梳理、设计、调整和指导,不负责具体规章制度的起草和拟定,因此企业必须有各方面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这是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没有这些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不能忽略这一点。因此企业管理工作不能进行跨越阶段的跳跃,不能脱离实际片面追求高层次和一步到位,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

2 管理体系的结构设计

一个体系是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体,各个部分又各有不同的功能和定位,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结合需要有严密的接口,部分与部分的合理联合运作需要一个能实现整体功能发挥的连接系统或一体化结构。我将整个管理体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进行划分,划分的方法和标准各不相同,可以将其称为横向的分层设计和纵向的分模块设计。

2.1 体系分层 体系的分层正是从纵向结构进行区分,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管理体系可以分成若干个层级,这规定了管理体系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定位。根据从上往下的分层,分成如下:

2.1.1 概念层 这一层级主要识别的是管理体系中的概念部分,概念部分指的是集团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企业宗旨、企业战略、企业价值观等等。这是一个精神层面或者说纲领层面的东西,是企业文化核心的部分,这一层面的内容是其他一切设计和工作活动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衡量判断其他一切经营活动的最高准则,它内化为组织中的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1.2 定义层 这一层级是根据第一层级的内容,融合组织目前的管理文件进行的识别和划分。所要完成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体系中的管理文本的建立。这一层及所要回答的包括:

a我们的企业都有哪些方面的工作?

b我们的各个方面是如何运转的?

c我们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d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

e每个部分的范围和职责是什么?……

2.1.3 操作层 完成了基本定义层的建设之后,下面进行的是操作层的建设。操作层的内容是具体的管理步骤和程序,所要形成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细则、程序文件还有操作文件。这一层要达到的是回答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a每一项工作是什么流程?

b各环节之间是如何衔接的?

c我该如何操作?

d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或者我要做到何种程度?

e如何奖励和惩罚?……

2.2 模块划分 模块的划分是从横向上对集团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划分,目前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比较大的模块:

2.2.1 财务管理体系 主要是财务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所参与的工作环节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主制定,包括预算决算、收付款、融资担保、实报实销、报表分析、审计等有关财务的工作都包括在内,影响范围涉及企业所有资金、资产相关环节。

2.2.2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部为核心,各部门相关,涉及集团公司所有的人力资源引进、激励、开发等的工作的管理体系。所有有关人员引进、内部晋升、薪酬福利、岗位变动、考核奖罚、计划生育、人事档案等的工作都包括在内,涉及企业所有员工。

2.2.3 生产管理体系 以生产部为核心,设备部、供应部、技术质量部等为重要部分,各车间生产运营为主要架构,涉及集团公司生产运行、质量提升、物资收发、安全环保等工作相关的管理体系。作为生产企业,这是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

2.2.4 营销管理体系 以市场管理部为管理部门,包括营销、采购、贸易等部门主要参与。涉及集团公司所有与商品交易往来有关的工作和环节的管理体系。

3 管理体系建设实施

3.1 体系初建 体系初建主要是文件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在于建立标准和字面上的体系,具体步骤如下:

3.1.1 识别 识别过程是与管理体系建设的分层和模块划分是相关联的,即通过对各方面管理内容的研究,来识别出各管理环节所属的范畴,从而在逻辑上予以分层和划分,继而建立起清晰的逻辑思路。

3.1.2 建立管理文本 这一过程需要与各个部门进行密切配合,从管理体系的整体出发,建立起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过程机制,确立总的原则、方针和政策,规定基本的运行规则。

3.1.3 建立程序文件 建立程序文件需要各个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各个部门对自己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和规定,然后进行整合。

目的:形成有价值文件,对管理体系中所有管理环节和工作内容、职责分工进行规范和指导。

依据:ISO体系文件、集团公司制度文件等。

步骤:a.根据模块划分确定分工;

b.各部门根据分工进行岗位工作描述;

c.各部门根据分工进行内部流程梳理;

d.各部门根据分工规定程序文件;

e.整合各部分程序文件,形成程序文件目录。

3.1.4 建立操作文件 这一过程和上一过程是密切关联的,是在上一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为了对具体的工作过程步骤和操作行为进行规定,其依据是集团公司各种操作规程、手册等,其建立步骤和上一过程基本一致。

3.2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工作实际上是体系文件中所包含的规定性工作,而实际上广义上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不仅是体系文件形成的工作,而是包括大量的后续工作。前期体系文件的形成是根据目前已存在的工作流程建立的,而且只是一个体系文件,其运行情况和合理与否不得而知,因而要想进行彻底的管理体系建设必须进行彻底的管理评审工作。

3.2.1 管理评审工作我将他分为两个阶段:

①清除“bug”阶段。Bug,计算机编程中的术语,是指过程中隐藏的问题、缺陷、漏洞等。这一阶段的管理评审工作,从工作目标和出发点上都是为了清除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bug”,目的是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是基本的也是基础性的阶段。

②“化茧成蝶”阶段。我将管理体系运转中质量的提升成为“化茧成蝶”,即希望通过这一阶段的管理评审工作实现集团公司管理质量的飞跃。具体可以参考“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一些原理,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一步一步的提高。

3.2.2 管理评审工作步骤

①前期准备工作。

a.确定评审成员,成立评审团队;

b.制定评审方案;

c.设计评审工具;

d.召开启动会议。

②评审实施。

a.文件评审;

b.现场评审;

c.汇总结果,形成评审报告。

③后续工作。

a.召开评审会议,总结汇报;

b.进行纠错和改正;

c.纠错效果评估和改进。

3.3 体系文件更新 在上一过程——管理评审工作结束之后,纠错和改进过程完成之后,相应的根据成果进行体系文件的更新工作,使体系文件也相应得以改进。

4 几点建议

①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的长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开展必须树立决心,不间断不随意中止,保证彻底性和执行性。

②开展过程会面临很多困难和协调问题,必须获得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强力推进,各部门确保积极配合。

③目前缺乏专业人员,有必要进行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以ISO体系为基本,以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为主。

④需成立专门的工作团队,全身心投入工作。

以上是根据作者多年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产生的成果,具体实践应用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另外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最终是要实现系统化或一体化,这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也是“两化融合”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刘兴倍.管理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N].文汇报,1978-9-27.

[3]李建华,傅立.现代系统科学与管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4]张国雄.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现代管理技术—系统工程[J].上海企业,1984(12).

[5]唐启来.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步骤[N].中国包装报,2007(11).

[6]秋实.标准化管理的中国式思考[N].医药经济报,2007(7).

篇6

关键词:C2C 网络购物 诚信体系

近几年,中国的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正在从原先的以B2C为主流,转变成以C2C为其发展的新势力。而从C2C诞生至今,在有着国外先进模式的先天优秀条件下,一直伴随的诚信建设也取得了相应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其重要性,对信用体系开始了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004年12月21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倡导成立的“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易趣、淘宝等业内40多家互联网企业老总悉数聚集,并签下了“诚信宣言”,这显示了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决心。

然而网络购物特别是C2C中出现的道德问题是多方面的,对它的规范也是多重性的。对于诚信问题凸现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来说,诚信体系建设需要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管甚至是法律法规的他律,同时也需要网络平台提供者的自律。只有从本心实现自律,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欺诈。

一、宏观上需要法律规范和舆论监督

(一)法律规范

1.加快电子商务的立法。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时间很短,国际上对它的立法规范也比较少,现在除了美国有比较多的法律外,其他国家的立法还处于初始阶段,在立法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相关方面的立法经验。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主要偏重于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而对电子交易方面的立法还没有。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电子商务的立法,特别是电子交易方面的立法,用法律来规范网络营销中的交易行为。

2.加快修改广告法。由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十分快,它已经成为继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后的又一新媒体――第五媒体,与此同时,根据美国国际网络广告局IAB(InternetAdvertisingBureau)的统计预测,到2003年网络广告收入将超过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可是对网络广告的法律规范,传统的广告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它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对广告法进行修改,并用它来规范网络信息中的道德问题。

3.加快完善合同法。随着网上交易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原来的合同法进行完善是必须的,特别是对于电子合同和电子单证的认可、电子证据有效性的认可等问题进行法律规范,都将影响到电子商务交易的正常发展。当然仅仅是把网络营销的道德问题上升为法律问题还是不够的,因为法律规范的关键不只是制定法律,更重要的是法律的执行问题。

(二)舆论监督

1.充分利用网络新闻的舆论监督。新闻舆论在当今信息沟通极为发达的情况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一块新的新闻阵地,很多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因此,网络营销道德要特别注意利用好网络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

2.充分利用消费者的舆论监督。网络时代,网络既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同时又为消费者的舆论监督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BBS公告栏就是很好的发表监督舆论的场所。只有广大消费者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去抵制市场营销中的不道德行为,整个营销不道德行为才能得以抑制。在利用网络发挥消费者的舆论监督时候,要求消费者自己也要注意自己的道德水平,不能让网络消费者监督成为不讲道德的人利用的地方。

二、中观上需要行业协会的管理

(一)及时发现网络营销中的道德问题

网络本身就是不断变化和丰富的,网络营销过程中,一些新的道德问题也会不断地出现。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其信息集中的优势,可以及时地发现网络营销中的道德问题,并且可以对未来的道德问题做出预测和预警,把它作为行业道德纳入到行业道德标准中去。

(二)制定统一的行业职业道德标准

制定统一的行业职业道德标准,对市场营销活动加以规范。如美国的市场营销协会(AMA)在制定营销道德规范后,又制定了网络营销道德标准,对网络营销的一系列行为从道德上加以规范。

(三)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行业成员的聚集地,行业协会的道德规范和各种会议都是行业成员很好的学习机会,行业协会可以发挥其道德教育作用。

三、微观上需要企业自律

首先是树立全员道德意识。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交易中的道德问题已经涉及很多部门和个人,因此企业教育全体员工树立道德意识是解决网络交易道德问题所必须的,如有的公司明确提出“先做人,后做事”,引导广大的员工从思想上树立道德意识。很多企业网站也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如在网站上明确指出隐私保护的办法,在教育职工树立道德意识的同时,也明确告诉消费者D公司在隐私保护上采取的措施,全方位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不受侵犯。

其次是建立网络营销道德规章制度。建立道德规章制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把道德纳入到日常的规章制度中。国外的一些公司已经把道德规章制度纳入到公司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之中,对于这些公司的员工来说,进行道德自律有了自己的依据。对于已经开展网络营销的公司来说,公司建立网络营销道德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公司自律的保证措施之一。另一方面是建立预防网络营销道德的保障制度,防范网络消费者的遭遇道德风险,如国内的一些C2C网站,采用评级方法、建立交易损失保障金制度,每次交易后,买卖双方都有一个评价级别,如果网络消费者因为虚假交易产生的一些损失,也可以先由这些保障金进行支付。

篇7

[关键词]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220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市场逐步融合,市场竞争越来越规范和透明,企业之间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所以,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是我国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任何一个企业总是处在一个既定的法律环境中,当然也就离不开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事实上,法律风险并不是单一的,它与其他所有企业风险具有交叉性,许多其他企业风险(如财务分析、市场风险等)在发生时其表现形式均为涉法的风险,并且最终都涉及不同性质法律责任的承担和不同程度损失的产生。因此,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尽管引起风险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所有企业风险都有可能最终表现为法律风险,因而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有效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多年的工作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法律风险防控管理机制,不断深化依法治企

11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管理组织体系

为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在内部设立法律事务部并配备具有执业资格的专门法律事务人员,并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逐步建立起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负责,企业总法律顾问或分管有关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分工组织,企业法律事务部具体实施,有关业务部门相互配合的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体系。同时加强和重视企业法律事务部的建设,充分发挥法律事务部的法律风险控制机制的主导作用。

12明确法律风险防控管理的目标

以制度建设、流程规范为重点,系统分析和识别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源,划分法律风险领域,确定不同的风险点,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和风险处理的不同规范,着眼于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将法律风险防控延伸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法律风险防控职责落实到公司的各部门、各岗位,逐步建立一个动态优化、无缝覆盖的法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达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平衡。

13落实法律风险防范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应建立法律纠纷案件责任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将遵守各项法律规章制度、法律纠纷的处理情况等列入对各部门考核范畴。企业应当定期对各部门的有关法律事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该评价作为各部门管理水平的考核依据之一。对于忠于职守、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法律事务人员予以奖励。对于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法乱纪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法律事务人员,追究其责任。

2加强法律风险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内部监控机制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规范企业依法经营管理行为的准则,也是运用制度积极防控法律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企业应在投标、销售、采购、大额资金支付、投资、并购重组、企业改制、会融债权、对外投资、担保、知识产权、劳动合同、安全生产等重大经营管理领域制定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作业流程,这些制度、流程的有机衔接,在制度上保证了企业商务法律风险的有效防控。在加强法律风险事务管理制度建设时,企业应注意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21保证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有效适用

企业应抓住安全生产和依法经营这两条主线,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审核和监控体系,将法律审核和监控有效地嵌入企业规章制度制定流程中,充分发挥法律事务部在企业规章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审核、监控、协调、统筹作用,保障企业规章制度的依法合规、科学高效。

22确保重大和重要事项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企业要建立起重大经营决策的法律论证制度。在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经济活动前,一定要进行决策的合法性和法律上的可行性的论证,以保证决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据,保障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避免和防范决策的法律风险。企业还应不断完善重大经营决策法律审核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公司总法律顾问参加总经理办公会,及时进行法律把关,努力在决策层面筑起法律的防火墙。

23企业还要建立与自身整体战略思想和发展目标相吻合的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并与其保持一致

要分析企业法律风险环境,使法律风险管理战略既包括各项预防性措施,也包括针对突发性事件的管理预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比如生产型企业要注重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及技术创新与保护,而销售型企业则要注重合同管理、客户资料保密和销售渠道的维护等;还要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对法律风险管理战略进行适时的调整,使风险管理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符合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

3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法律风险防控管理,突出防控成效

31严防投资等新模式业务中的法律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可能蕴含着法律风险。近年来,随着项目模式日益多样化,新的业务形式不断出现,针对这一发展趋势,企业应将投资、BOT、担保、合资合作、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确定为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企业法律事务部应参与项目领导小组或者工作组,跟踪参与相关重大项目,履行法律风险防范职责,及时有效地防范法律风险。

32优化合同管理机制,防控合同法律风险

优化合同管理机制,对防范控制交易法律风险,提高交易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重点突出合同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32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合同管理实际需要,强化合同选商、谈判、审查、订立、履行等交易管理主要环节的制度建设,制定《合同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合同管理职责、权限、流程等内容,实现合同管理全过程的制度覆盖。合同评审制度是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控制制度的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发挥不同专业的知识优势,全方位、多角度识别项目和合同风险;对市场竞争中不可回避的风险,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提出防范措施,实现了事前防范,使合同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322推进合同文本标准化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编制不同类型的合同示范文本,例如编制设计、供货、采购、运输、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建安施工、项目总包等合同示范文本,不仅有效规避商务法律风险,还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323打造合同管理信息化

合同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合同立项、审查、审批、履行、归档和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的网上运行,有效地落实合同管理各项制度,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业务的完整性、可追溯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发挥信息化工具在法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3优化纠纷案件管理机制

企业应把处理案件与改进管理有机结合,建立起纠纷案件过错分析制度,从过错中查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建立案件教育制度,以案说法,把案例教育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办理一起案件,提出一项法律建议,完善一项管理制度,进行一次法制教育,避免同一性质和类型案件再次发生。同时,加强对案件发生趋势和规律的动态研究,及早采取防范措施,提高纠纷案件管理规范化。

34加强动态管理防范法律风险

企业可通过定期召开法律工作会议、编辑《法律事务内参》等多种方式对法律风险开展分析、评估、预警等工作。法律人员应随时了解重要项目的执行进展情况以便提早发现法律风险源;遇有发生项目暂停、纠纷、单方违约等情况,及时跟踪介入防止风险扩大。对于市场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等客观无法规避的问题,企业还可采取建立连续供方、价格联动、远期结汇等切实有效措施。

4加强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认识

41必须提高和强化法律风险意识

提高和强化法律风险意识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思想基础,也是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前提,因此要不断加强全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通过学法、用法及典型案例分析,使企业领导层逐步形成自觉的法律风险防范决策意识,树立起企业依法防范风险要以管理为主、以事前为主、以预防为主的经营理念;使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具备强烈的法律风险防范执行意识,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法律风险防范的目的;使企业全体员工普遍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相关法律知识,时刻保持法律风险的警觉性,构建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

42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法律事务工作流程

科学、规范的法律事务工作流程使得分工明确、运行高效。企业应逐步建立起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企业总法律顾问组织牵头,法律事务部具体实施,业务部门配合的重大法律事务管理工作流程,从而在发现风险、及时预警、有效应对等各方面组织协调配合有度。

43必须制定完善适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的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性质不同,所处环境迥异,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种类和应对之策也不完全一样,因此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设计时,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各种经营环境及经营流程、现有管理规定进行缜密梳理,将梳理出的问题融入到防范机制的各个要素中,使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运行与企业的整体运营系统保持协调一致。防范机制建立后,仍要定期整理、分析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规律,以便对防范机制作出必要的调整。

44必须强化执行文化建设

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关键在于事先预防、事中控制,而要做到这点,其核心在于制度的执行。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形成一种执行文化,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企业可设立制度执行监督机构对执行情况定期评价、实施奖惩等措施,推进法律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有力执行。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企业如何有效地防控法律风险的发生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采取积极措施,把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宏波石油企业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探析[J].管理观察,2011(14)

[2]范华艳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5(9)

篇8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的整个体系建设应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监督评价体系等5个方面着手,系统规划,顶层设计,适应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以保障管理、保障技术、保障条件和保障文化为主要内容,形成集中领导、统筹规划、专业性、保障资源协同一体的产品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

组织体系建设是做好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组织保证。在企业总部统一领导下,建立一支运维队伍,包括总体协调组和运维组。运维组负责政策咨询解释、问题答疑、技术保障、问题库建设、培训、维修、版本管理、备件管理、用户管理、设备管理、用户回访等运维工作。

制度体系建设是规范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并确保其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制度体系涵盖组织管理、服务规范、信息沟通与利用、质量问题处理、应急问题处理、应急响应、回访、培训、维修置换、考核评价、激励奖惩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细化规范流程,形成标准和规范。

信息体系建设是收集、处理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是建设网络化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利用应用工具平台,及时掌握售后服务与保障动态,提高维修服务效率,提升维修保障能力和水平,并及时与用户沟通联系。信息内容主要涵盖规章制度库、知识库、专家信息库等主题信息库。

培训体系建设是提高人员专业技能、保持产品效能发挥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区域性、专业性培训基地;积极开发技术手册、维修指南等教材;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积极探索全员培训、精英培训、循环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开展专业技能、行为规范、沟通艺术等专项业务培训,提升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监督评价体系建设是强化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执行力,保障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监督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各项保障工作开展监督、验证、分析和督促工作,通过对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服务实施过程、客户反馈的综合监督和评价,建立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监督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系统推进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的建立。

运维工作内容

策划与计划工作是开展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前提。针对现有、年度内将要部署的产品,根据不同层次、级别、用户、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年度产品保障策划工作,依据用户需求和已交付装备的使用状况,制定售后服务与保障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依据。

队伍保障能力建设是做好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基础。积极促进实施、维修保障向科研生产阶段的延伸,在系统研制的末期开展保障能力培训,在系统交付使用的同时完成保障能力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准确详实、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技术资料。

用户培训是保证产品效能有效发挥的最佳手段。结合产品技术要求和应用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使用和维护培训。建立专用培训环境、编制培训教材、配置培训资源、建立师资力量、实施培训、培训考核、收集培训反馈信息、建立受训人员信息库等。

备件供应是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物质基础。建立产品备件储备库,根据产品部署密度合理布局供应网点,提供快速和持续的备件供给能力。

技术支持是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重要支撑。通过现场指导、热线电话、远程网络等方式开展技术咨询和答疑工作,组织产品安装调试,响应重大任务技术保障,积极推广应用远程诊断辅助系统、综合诊断支持系统。

维修服务是售后服务与保障的主要内容。规范维修保障服务工作,建立专业化维修队伍,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依托供应网点建立维修服务网点,推广远程支援和售后服务本地化,提高维修保障效率和水平。

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与利用是产品改进与提升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现场回访、电话回访、培训反馈、和网络化信息平台等方式建立定期用户巡访巡检制度,形成与用户沟通的长效机制。收集、分析、处理产品使用和维护状况的评估;对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认真分析验证、及时处理和反馈,确保达到用户满意;对用户提出的需求问题,及时提交给相关研发方,供研发单位参考采纳处理;通过对历史问题的统计与分析,以探索和掌握问题规律,预测未来问题发展趋势,提前制定预案,防止重大问题发生或某单一问题的大面积爆发。

对现有系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是售后保障的必要前提。只有将正在使用中的软件、硬件产品系统资料收集整理形成产品库,才能明确保障对象,制定出全面、准确的保障策略和保障计划。收集软硬件用户手册、维修手册、问题记录等相关资料,建立对应问题库和知识库,充实信息系统内容。

重点关注方向

高度重视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的建立与培养,建立售后服务与保障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逐步改变依靠开发团队交叉开展售后服务保障工作的现状;在职称待遇方面制定与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相适应的政策,选调、吸引和留住素质全面、业务精湛、善于沟通、服务意识强的人员;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保障人才,构建专业、稳定的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

制定售后服务与保障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办法,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对售后服务工作不积极,造成不良影响的团队和个人进行相应处罚,以优促劣,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有考核、有奖惩的良性激励机制,推动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篇9

参考文献:

[1]付八军,殷小平.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宁波大学学报,2005,(1).

[2]文丽丽.从习惯养成和心态调适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平.中国教师,2007,(4).

[3]罗丽华.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兰州学刊,2007,(4).

篇10

关键词: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工业生产以及资源开采已经开始向海洋方向转移,所以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海洋生态系统污染问题。所以,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系统合理保护中,应该针对现代化治理工作和技术进行分析,完成现代化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处理,确保其工作运行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系统的工作运行效果。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管控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具体的工作处理,所以在当前生态系统的工作运行管控过程中,应该针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运行控制,确保其工作运行更加合理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

一、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

海洋生态环境对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环境建设。并且在当前社会资源调查中发现,海洋中包括有当前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燃气等资源条件,所以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开始对海洋领域进行探测和发展,也关系到海洋体系的有效利用管控。而在海洋环境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海洋体系的有效控制,对于海洋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正在遭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我国近海岸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影响到海洋污染处理效果。我国是海岸线绵长的国家,海岸资源是我国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依靠海岸资源建立了独特的旅游体系、完成核电项目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等建设,但是在各项产业建设过程中,一味的向海洋资源索取,缺乏对资源的保护,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造成了近海岸污染严重问题。一方面,近海岸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因素,工业生产向海洋排污、人类活动向近海岸释放垃圾等,都严重影响到海洋的环境安全。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主要河流污向海洋输送的污染物已经达到了2000多吨,并且陆地垃圾源也向近海岸排放垃圾,影响到海岸线的实际建设,不利于海岸线的生产。另外一方面,大气环境污染以及区域内的整体环境变化也影响到地区内的环境建设,使近海岸海洋资源受到污染。其次,从海洋生态系统的总体生态性分析而言,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存在功能退化的现象,其主要的表现就是海洋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受到影响,使我国海洋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当前,我国海洋生态以及陆地滨海生态系统中无机氮。含量逐渐增加,并且磷元素逐渐减少,这是海洋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影响到海洋水体问题,对于海洋生态环境控制非常不利,也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2.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发生变化也势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族群造成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海洋生物种类逐渐减少、潮间带生物、底栖贝类、鱼类种类多样性明显降低。3.我国海洋面积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填海工程建设实施,影响到实际的海洋工程建设,不利于海洋建设管控。最后,当前海洋灾害频繁爆发也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在最近几年内海洋灾害频繁发生,台风、海啸等灾害给予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与当前的环境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实际的海洋灾害处理中,要做好各项工作的有效控制,确保海洋灾害控制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海洋灾害处理效果。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正受到严重的威胁,从而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管控,确保其工作处理更加有效。

二、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工作是在当前海洋环境处理工作中重要的工作,其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目标,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工作展开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实际的海洋生态安全治理问题,其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当前我国海洋安全治理体系中还存在制度不够完善问题。(1)海洋生态安全保护法中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其配套的制度实施缺乏效率,影响到安全管理效果。(2)存在有法律法规过于发散的问题,尖锐的问题分散到各个法律规章制度当中,影响到法律规章制度的处理,不利于法律规章制度的实际管控。其次,海洋安全管理不够现代化。在实际的海洋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其管理仅重视对环境污染清理,缺乏安全管控意识,影响到实际的安全管控效果。(1)缺乏对沿海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其工业化以及化工产业相对比较多,加重了海洋的污染。(2)海洋监测以及相关海洋处理技术不够发达。我国海洋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晚,落后于发达国家,不利于对发达国家的各项技术进行处理,并且海洋技术处理过程中,缺乏对先进技术的转换,其海洋环保处理技术不够现代化,影响到海洋安全控制处理效率。再者,海洋安全管控系统建设过程中,滨海地区的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缺乏海洋安全管控意识,同时也缺乏对海洋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宣传,不利于海洋安全控制。

三、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对于当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管控过程中,应该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对问题的实际处理,完成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管控意识,确保安全管控工作实施更加有效。以下是本文为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完成海洋生态环境制度优化建设。完成海洋生态环境制度优化建设是海洋生态安全现代化治理工作展开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合理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处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其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实际的控制,确保其环境建设更有效果,最大程度上提升其处理质量。首先,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该针对海洋生态安全保护进行制度建设,重要完成责任制度的优化建立,规定海洋安全保护的明确职责部门,并且通过职责的明确,确保海洋安全管控系统构建更加优化,也需要完成各项工作优化建设,确保工作处理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实际的工作处理效果。其次,制度建立过程中应该针对海洋污染进行惩罚处理制度建设。惩罚处理制度建设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手段,海洋环境之所以受到污染,正是因为部分污染问题缺乏制止,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处理效果,不利于环境污染的有效管控,所以在实际的环境污染处理中,更应该做好各项技术控制,确保技术应用更加合理,并且在海洋环境污染惩罚制度处理中,应该做好量刑处罚设计。根据不同的海洋污染程度设计完成不同的制度建立,同时也有利于海洋污染的综合处理,确保海洋污染处理更加有效,提升海洋污染处理效果[1]。最后,完成海洋生态安全立法规划,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海洋生态环境缺乏立法保护,是影响海洋安全生态管理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立法处理过程中,还需要针对性完成各项立法控制,确保海洋处理更加有效,也能够实现海洋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升级。如,当前国家制定的“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基本法”就可以完成良好的海洋生态安全保护,并且各项制度的建立要以“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基本法”为依据完成制度规章建立,确保海洋生态安全保护更加有效[2]。(二)现代化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方法应用。传统的海洋生态安全治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安全管控,不利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管控,所以在实际的生态安全环境治理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其治理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并完成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控制,确保各项工作处理更加优化。1.完成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布局,我国沿海地区产业直接影响到了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化工产业以及石油开采等,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当前海洋生态安全治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处理,确保各项工作展开更加优化,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海洋处理效果。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海洋生态旅游产业。第三产业是当前我国鼓励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产业也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3]。2.完成海洋治理技术升级。一方面,对于海洋生产中使用新型处理技术,包括新型污染处理技术、环保海洋科技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海洋系统的优化保护。另外一方面,利用当前新技术完成对海洋的智能化检测,海水利用、生态修复、立体监测观测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应用智能化系统、北斗导航、网络技术等世界先进的技术,完成智能化海洋生态安全监控系统建立,确保海洋生态安全监测更加有效,提升海洋安全处理效果。(三)完成海洋生态安全宣传。海洋生态安全保护人人有责,海洋安全保护脱离不了社会的力量,所以在实际的海洋安全体系建设中,还应该注重对其安全环保进行宣传,提升沿海居民、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对海洋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的意识,提升其安全保护效果控制。

四、结语

本文笔者针对海洋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安全宣传、现代化治理制度以及现代化治理体系等三个方面阐述海洋生态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希望能够对海洋生态安全管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广平,张晨晓.海洋牧场生态安全健康评价系统软件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20,21(09):55-58.

[2]None.陆海统筹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J].环境保护,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