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

篇1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入学教育 现状 对策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活,优质的完成学业。民办高校要抓住学生的群体特点(高考成绩低,学习能力差;行为散漫、纪律意识不强;对民办学校缺乏心理认同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入学教育,实现入学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一、入学教育的概念

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国内对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学者季宜敬认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指高校组织协助大学新生成功地融入大学氛围、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制定学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教育活动。这主要从新生适应性出发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概念进行界定。学者刘天浩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教学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从入学教育的内容对入学教育进行界定。

借鉴己有的研究成果,总结起来,笔者认为入学教育是指高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特点,现实需求,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大一新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生活适应、学习指导等适应性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称。

二、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中学教育在很多地方是欠缺的、不完善的,很多学生经过了中学教育并没有形成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的判断能力。更有很多学生以为高考结束就和书本再见,轻视了大学的学习教育。这就要求新生入学教育要引导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方式、养成大学学习习惯、形成大学思维模式,让大学功能最大化,实现学生和学校的价值,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方针。

(二)开展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等教育早已迈进了大众化教育时代,学生在选择学校上有着越来越大的自。虽然近些年我国民办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社会评价还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尾端。能否吸引生源、抢占生源、留住生源将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设计好入学教育,认真做好入学前、入学中、入学后教育,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降低新生退学率,对民办高校十分重要。

(三)开展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出现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有的因为生活不适应而退学,有是因为心里过度焦虑而影响学业,有的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影响心理健康。要清楚的看到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过程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心理焦虑、生活不适、学习迷茫等现象并予以重视。学校要抓住入学教育这个关键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尽快度过“水土不服”的阶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

三、民办高校入学教育的现状

(一)入学教育顶层设计不合理

各民办高校对入学教育不够重视,在顶层设计上存在着盲目、缺乏针对性等情况。很多民办高校忽略了学校入学教育的人员配置、参与部门、新生群体特点等情况直接照搬其他公办院校的入学教育大纲。也有一些民办高校甚至没有顶层设计,直接将入学教育推给各系部甚至甩给辅导员。对于入学教育的实施和开展情况更是不询问、不检查、不评价,入学教育成了“形式主义”。

(二)入学教育指导目标模糊

科学的入学教育的指导目标是要兼顾共性和个性的,既要注意共性的问题,又要解决个性的问题。而当前很多民办高校的入学教育指导目标仅仅解决了共性问题而忽略了个性问题。没有根据学生高考成绩低、学习能力不足来设计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没有根据学生对民办高校缺乏心理认同来设计如何让学生尽快从高考失利中走出来,主动适应学校等等。导致入学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削弱。

(三)入学教育形式单一

民办高校的入学教育往往集中在开学一两周内,大多与军训同步,入学教育的对象简单定义为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基本由辅导员单独完成,入学教育的方式即为简单的班会、座谈会、讲座。时间短、对象单一、人员严重不足、形式枯燥乏味,入学教育成了“过家家”、“走过场”。

(四)缺乏评价机制

很多民办高校对入学教育采取不评价制。既没有把入学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进行听课考核,也没有对入学教育的实施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提出工作要求,更没有对入学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入学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四、入学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及相关理论建设

民办高校的入学教育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学校内部实践和研讨总结,形成学术论文的目前还没有,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民办高校入学教育”结果为“4”篇。国家要重视对民办高校入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在科研立项上有意识向其倾斜,形成民办高校入学教育研究的新热点。要提供专门的学术研讨会促进相关学术成果的产生、转化。民办高校要积极利用自身入学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生特点,尽快形成系统化有指导性的理论。

(二)明确入学教育的指导目标

入学教育的指导目标切不可整体一刀切,要分类设立。如生活适应指导目标、学业指导目标、心理健康指导目标、行为督导指导目标、思想教育指导目标、职业引导指导目标等。具体的类别划分要结合各学校参加入学教育的组织人员、时间安排等实际情况来设定。同时,指导目标的设定还要结合学校学生的群体特点,如民办高校学生的普遍学习成绩低、学习能力不高,生活自理能力弱、生活适应能力差、对学校缺乏认同感等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

(三)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

要结合民办高校的指导目标合理的设计入学教育的内容。既要包括基本的生活篇、学业篇、心理教育篇、行为督导篇、思想教导篇、职业引导篇等等。又要结合时代特点、学校特点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如现在网络诈骗横行,要充实网络安全教育篇;大学生校园贷肆虐,要抓住入学教育这个关口,做好防止校园贷的教育。总之入学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切不可一层不变。

(四)创新入学教育的模式

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枯燥的入学教育模式,形成新模式。扩大入学教育的对象。要把学生家长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入学教育的相关信息及学生入校后的表现告知家长,强化学校和家长的联动,形成学生教育的合力。延长入学教育的时间。民办高校要积极做好入学前教育,通过学生管理部门和招生就业部门的合作,在招生前就要做好入学教育的相关工作,入学中要做好设计,入学后要做好衔接,形成各部门联动参与的局面,提高入学教育的效果。要创造性的开展入学教育形式。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微信平台,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作用,着力推行学生体验模式。

(五)建立入学教育的评价体系

要重视入学教育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很多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多了,民办高校面临着严重的生源问题,没有生源就没有生存和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入学后都会有退学的现象产生,通过笔者的调查,这种趋势正在加大。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促使高质量的入学教育,使得学生受益,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学校不必要的生源流失,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宜敬,何学军,杨琪,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及方式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0,(4).

篇2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翻转课堂;易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28-04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出入校园的第一课,是新生完成角色转换、环境适应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正确的大学目标和发展方向,顺利完成专业学习,更有利于一所高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当前,各高校日趋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纷纷结合自身学科校园特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生教育体系。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将学生特点与时代特点、教育发展新趋势紧密结合,丰富新生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入学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在新生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的入学教育体系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1.教育内容体系单薄

目前各高校的新生教育,主要以校情校史、规章制度、校纪校规的教育为主,辅之以入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从内容上说,当前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更趋向“适应性教育”。教育内容虽然针对性强,但较为单薄,更侧重让新生端正思想,注意安全,树立纪律意识等。涉及专业学习、思维方式等学术学习领域的教育内容较少,对于如何更好开展大学专业课程修习涉及不够,这对于即将开展四年大学生活的本科生或是科研学习的研究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此外,校际之间、校内院系之间的教育内容也存在着问题,并不能实现教育信息互通有无,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能接触到所在单位的教育内容,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似的教育现状,与当前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教育初衷是相违背的,更容易造成新生教育内容的偏离和缺失,如理工科学院的新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教育内容方面匮乏,而人文学科的新生则在理性思维等教育上出现缺失。

2.教育时间集中、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的新生教育,时间多集中于新生开学报到后的一到两周,由学校或学院层面统一集中展开。往往采取“新生教育周”、“新生活动月”等形式,通过连续的年级大会或专题讲座集中完成,教育方式主要为主讲老师的单向传输,缺少互动,加之一场大会或报告往往是整个系、整个年级一齐参加,互动性差,教育效果有限。过于紧凑的时间安排,更像“填鸭式”的教学,能给学生留下的实际效果存在很大变数,不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大学,了解专业学习。

3.教育体系缺少评价与反馈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普遍缺乏新生对于教育教学内容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前文已述,受制于教育时间紧凑,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目前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讲教师“传经送宝”的教学地位更为突出,新生入学教育更像一个“普及性”的讲授过程。学生参加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如何、学习效果如何,并未得到学校、学院与教师的关注。新生缺少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与反馈,也缺少一个类似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的平台与机制,导致新生参加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不能得到及时良好地体现[1]。

二、翻转课堂教育理念运用于大学新生教育的优势

翻转课堂最早是以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面目出现,提倡综合利用PPT、视频、微课等多媒体媒介,通过课前课后的网络资源整合,挖掘学生课下时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延展到课外,而在课堂则以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沟通交流为主。从而实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翻转”,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课堂教师教学转变为教辅相长、学生主动的翻转课堂[2]。

而今,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本身。这种转变教师主讲人身份,挖掘学生主动性,有效占据平日碎片化时间的“翻转”理念实质上已经充分适用于各类高校教育场景,对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同样具有实践价值和应用优势。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翻转”,有利于增强新生对于教学内容接受程度

翻转课堂指导下的入学教育,意味着教师由传统的教学内容单向式讲解翻转为师生间的交互式讨论的引导者以及问题的解答者,这就要求教师的自我角色和发挥功效需要重新设定。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资源重新设计、现场教学的讨论、和交互式的引导,完成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再分配和再利用。学生则从传统中国教育“被动性”接受者的角色,“反客为主”,学习的理念变得积极主动,逐渐变成教学活动的研究者[3]。学生既要在入学教育课程之前先行完成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的阅读学习,还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借助各种多媒体和网络在线资源完成课前学习内容的反思提炼。在此基础上,学生应在教育现场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交互式讨论,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学。通过教师、学生的角色翻转,可以实现新生对于入学教育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完整接受,这对于以纪律规章制度、专业学习引导为主的新生教育内容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入学教育;创新;路径

随着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社会群体。学生个性特征差异较大,他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反应模式,已不是他们的前辈们可以轻易理解和对接的,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需努力探索教育和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并力争使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为实现这一理念的载体。学院一贯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结合“95后”学生出现的新特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形式,总结了一些经验成果。

一、开展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需求分析

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正如他们对于青春和幸福的理解,有一种残酷的延期支付的特征——只有等它成为过去时之后,才能进一步得到深化。为了少一些走出大学校门之后频发“当时要是知道这么做就……”的感慨着,学校要坚持教育与引导,组织和落实好新生入学第一堂课。要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必须首先了解和分析新生的特点和需求,才可以做到“量身定制”和“有的放矢”。其中大学新生最迫切的需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指导教育的需求

大学学习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上岗前培训”,具有较强的专业定向性和一定的研究探索性。在大学里教师课堂讲授量减少,学生自习量增加,较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教学和学习方法上的反差,处于压力和矛盾之中,表现出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许多新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表现为求学动力的暂时消失和目标未定的彷惶。还有的学生受“大学六十分万岁”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入学以后学习态度不端正,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走向另一种误区。

(二)环境适应及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身份的转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急剧转变,社会、学校、家庭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愿意积极适应并努力获得社会的承认,但因经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和能力,往往会产生迫切与人交流却又不愿自己主动的心理阻塞,产生对人际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在家庭的保护下,95后大学生缺少与同龄人共同成长的机会和经历,在新环境中,他们对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等较为敏感,容易猜疑别人与之交往的动机,面对来自学习、生活适应、人际关系、社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这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如何提高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要求。

(三)心理调整及情感满足的需求

大学生处于人生学习、积累、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成长的根基和保障。95后的学生学习接受力普遍较强,但需要加强挫折教育。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心理,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休学、退学等学业问题、自杀及相互报复等事情时有发生,引得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并探究其原因并寻找对策。从时间维度上看,在新生入学时需进行心理测评并适时进行心理辅导,也是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时机。

二、国内外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

在欧洲发达国家,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经历百余年的发展,最早源于波士顿大学,学校为新生开展了“入学指导日活动”,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更快地进入角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新生入学指导项目包括“迎新周”(weekofwelcome)、在线学业手册、“新生头年计划“(TheFirst-YearExperience),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专门针对大学新生教育引导的长效操作模式。为了协助新生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便学会如何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本科生涯,加德纳(JohnN.Gardner)最早提出“大学新生体验计划”,其主旨是为学生组织进行了一学年的指导课程及服务活动,其外在功能在于对新生适应的帮助和指导,其内在功能在于改善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我国对新生教育引导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如2005年浙江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计划中就明确提出大学第一年是关键一步的教育理念,并在此指导下践行了“新生特别教育计划”,推出了“新生入学教育月”,建立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实施“一站式学生服务工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长江大学在新生教育中坚持建立“一年级工作部”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校园生活、学习习惯和专业认知上给新生进行专项指导。三、创新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导航性和基础性作用。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新途径,丰富教育载体。

(一)人本化——树立以生为本、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要立足于其办学特殊性、95后新生的独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创建特色,使其成为民办高校办学的闪光点。具体来说,要以学生为本,重视个体,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不同角度、范围、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形成“立体化、精细化管理育人”的工作格局。在实施过程中,抓适应教育,即专业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作风训导,引导同学们走好大学第一步。要整合资源,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联动和联通机制,形成网格化交叉管理机制。针对民办高校老师“上课来,下课走”的状况,对入学新生实施“学业导师或素质导师”,发挥“导学”效用,覆盖新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大学生活并认真贯彻落实。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以“班主任四年制”和“新生助理班主任”为特色,发挥班主任和同辈群体“导学、导管、导助”作用,推行全员育人,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学习。

(二)生活化——丰富第二课堂,创新多维多元载体

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效能,有效利用开学周集中教育阶段,务实课堂教育,完善入学教育第一课堂机制,拓展第二课堂载体,注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结合,使两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相互促进,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因此,促进“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有效对接,是深化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实施学分制后,班级功能弱化,使得寝室成为一个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和管理服务的重要阵地。学校通过组织校领导,教师走访新生宿舍,辅导员工作近寝室,推进学生成长成才,使寝室入学教育成效“实”起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校友交流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收获,开拓思维,锻炼能力。

(三)校本化——依托平台,多元协同,创建教育品牌活动。

1.以“传统书信”为载体,前移新生入学教育。为确保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入学教育的广度,有效利用“首因效应”的重要时机,将该环节提前到学生报到前,并贯穿在整个第一个学期。在学生入学报到前,给学生寄送学校的院系介绍、专业概况、学生成长成才等材料,帮助学生入学前认真学习,了解学校。结合“95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开展以“三封信”主题活动,引导新生用传统的书信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养育、对恩师无私教育的感恩,使学生之恩于心,报恩于行;通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特色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结合大学生学业生活规划,提前为大学学习生活设定目标,用书信记录梦想,将其内化为激励自身前行的动力。通过写好“三封信“来表达亲情、谨记恩情、加强感恩教育,确立未来发展目标,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反思和定位。2.以“现代新媒体”为载体,将入学教育植入学生生活。目前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青年学生群体中96.5%的在校大学生都是网民,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微信、微博等媒体“碎片化”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已成为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把新媒体技术当成入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这需要教学管理者有智慧的利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在做好审核机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管理工作服务。(1)新生入学教育校园资讯平台——可鼓励学生写博客、日志来传递情感与思想交流,不断传递“正能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积极设计研发移动互联网校园资讯产品,如校园资讯手机客户端、校园公众号等,开设“最新生”等专为新生服务的栏目,包括新生攻略、学校介绍、专业介绍以及学校周边介绍等内容,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借助网路平台,融学习、交流、娱乐功能为一体,使学生喜闻乐见,长才情、促成长,形成良好的学风。(2)新生入学教育微课网络课堂——结合其他兄弟院校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网络素质课堂学习,如微信微课群,学习内容涵盖学校校史校情、发展现状、专业以及学科情况,还包括专家教授介绍、人才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各项管理规定以及发展规划等。通过网络课堂,引导学生立体、直观地了解学校概况,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与责任,了解大学校园精神,帮助学生较早规划好大学学业及生活规划。(3)微博(信)新生家长会——新媒体时代家校联系的有效探索。可借助微博(信)在网上召开新生家长会,邀请院校领导、专任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就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通过建立新生微博(信)家长会,及时学校最新资讯,促进家长与学校进行网上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整合资源,凝练家校育人合力。(4)榜样示范,浸润式教育模式——结合95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打造“榜样武设”活动,以颁奖或开学典礼为切入点,以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为载体,模块化设计颁奖典礼内容,选取优秀毕业校友、在校优秀的团队和个人,通过视频拍摄真实记录不同类型榜样的日常学习和个人感悟,将可亲、可敬、可爱的身边榜样呈现给学弟学妹,形成鲜活、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以先进典型带动人,创新榜样教育,营造争先创优的积极氛围。

(四)延续化——加强后期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不只局限在学生入学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要将新生入学教育与学生发展的规划合二为一。在新生入校后集中开展校情院情介绍、校纪校规、专业介绍、适应性心理辅导,这一系列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于入学第一周、第一月、大学第一学期及大学一年级全程的持续性教育和学习。根据大一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学业问题、心理问题等进行分阶段循序渐进辅导。如9月的主题为“适应”,通过新生军训及校史校情为核心,帮助新生了解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10月的主题为“转变”,以薪火相传的新老师交流会为重点,加快角色转变;11月的主题为“融入”,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生活处处皆教育理念,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新环境;12月的主题是“规划”:生涯规划为导向,帮助新生尽早做好大学四年规划,强化学习动力。本着“赢在起点、赢得未来”的工作理念,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新途径、新载体,以帮助新入学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熟悉学习环境,完成角色转变,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2015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晓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89.

[2]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45-46.

篇4

关键词: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模式 理念 体系

有效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大学学习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变,在第一时间内生动感受学校优良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校风校纪,从而快速融入对学问的热爱和研究中。有效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能让学生很快步入大学生涯的轨道,引导学生养成在大学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实现大学教育价值的坚定基石。然而,现在多数大学对新生入学教育重视不够,对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没有作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只是简单地由各别部门和人员完成,没有将入学教育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更没有将入学教育融入到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加之新生对入学教育兴趣不浓,这就大大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和应起的作用。如何提高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如何实现新生入学教育的作用,我认为,除了全体教职员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到有效的模式,从而保障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研究、制定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是对前人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是对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的规律的探究。它具有指导作用,一个好的模式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只有在良好的指导下,才有助于人们制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有助于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有助于人们完成任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是在特定的教育对象特点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入学教育理念、入学教育内容、入学教育工具、入学教育程序、入学教育制度和入学教育方法论体系,可以表述为: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只有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有效,结果才会有效,要有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高校就必须对其中各要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模式。高校对自身特点及在校新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以往入学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经验不断总结和升华,对其他高校先进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可以相对稳定下来的、用来重复解决本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标准样式。我认为,标准样式涉及价值和行为方式等哲学层面的问题,因此,要制定有效的标准样式,就必须对整个模式体系,以及主、客观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只有高校对模式体系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才会提出全新的入学教育理念,制定出合理的制度,确定适合的内容,选择正确的方法。

二、树立全新的新生入学教育理念

高校长期以来的新生入学教育只是简单地、零星地完成学校介绍、规章制度宣讲、专业介绍等内容。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虽然繁多,但没有形成系统,所以,并没能发挥它应起到的作用。我认为,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整个活动中,没有一定的理念作支撑,从而使这个活动失去了灵魂,失去了方向。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宗旨,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为目的,提供全面的引导和必要的服务,从而制定配套制度,确保这一理念的实现。首先应认识到,新生入学教育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活动,而是贯穿于学生发展、成长的整个大学生涯。要根据学生入学以来,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学习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服务活动。其次,新生入学教育应体现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成长服务的理念,因此,在教育内容设置、教育工具使用、教育方法选择上,更应切合学生实际,以便校方所要传达的信息能被学生接收。最后,要认识到新生入学教育责任的重大,它是一个学生人生教育起点,只有好的起点才会事半功倍,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生入学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是新生刚到一个新环境形成理想信念的学前教育,这种人本精神的教育与熏陶,通过理性与信念的追溯,把握尊严、感悟人生,从而更积极地面对社会和自己。

三、从细节入手,不断完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体系,片面的活动都不能使之有效完成。只有各方协调运作,才会取得有效的结果。只有将理念、内容、程序、制度、方法及工具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系统的子系统,相互协调、支持,共同完善,入学教育才会有有效实现的基础。

在实际入学教育活动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学校应该做好的。

1.对新生入学教育做好事前宣传。当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有大量可选择的信息,他们选择接收什么信息,拒绝接收什么信息,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大学新生还处在心理不完全成熟的阶段,思想意识还比较浅薄,因此,他们更容易被代表非主流意识的信息所吸引,更倾向于接收这些信息,对于他们意识中惯识的正统说教反而持有反感的心态,缺乏兴趣。只有对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作好事前的宣传,使入学教育所要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信息的兴趣,学校才能占领这块阵地,才能为新生入学教育打好基础。学校要利用好首因效应,大力作好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广告,利用学校宣传栏、网络、广播、印制的宣传单,在新生入学前两天进行广泛的宣传。

2.合理设计和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以有利于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心理成熟需要为依据,设计教育内容和安排教育时间。我认为,入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由浅而深逐步展开,依次为,校史校情与校规校纪、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心理健康与安全防范、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在时间安排上,可将校史校情与校规校纪安排在新生入学前两周内完成;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在新生入学第三周和第四周完成;安全防范可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展开。我认为,一学期应不少于两次的相关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定期展开此项工作;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是随着专业课的开设而展开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内应有初步的学业规划,随着专业课的开设及对专业课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完善学业规划,从而逐步形成职业生涯规划。

3.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使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朋辈教育法、参观学习、案例分析、主体班会、主体讨论会、座谈会等。例如,校史校情内容采用参观学习的方法就会很有效,学业规划和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内容采用朋辈教育法就会很有效。

4.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考评和反馈工作。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进行考评是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得以认真执行的保障,要设置完善的考评指标和体系,以便科学考评。还要将每一级学生入学教育的成效进行系统的汇总和分析,并把结果予以反馈,以便为今后的这项工作所鉴用。

参考文献:

[1]党竹青.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4):59-60.

[2]余爱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9-11.

篇5

【关键词】入学教育 必要性 主要内容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

新形势下,我国价值趋于多元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和行为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次大学新生均是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一起,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个人性格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而产生不适应。再次新时期下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物质和财富的追求超过了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个性张扬、缺少团队合作。近年来,大学新生出现不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环境问题频频出现。有的学生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有的学生学习目标迷失,有的学生存在着心理调适不当、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甚至个别新生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根据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最新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满意度不高自动退学率近3%。不少学生因为不适应高校生活而终结自己的大学梦。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切实做好新时期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对加强学院学风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下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新时期,新生入学教育主要使新生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适应大学阶段的要求,认识专业及其发展趋势,认识自我,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西安翻译学院的工作实践及新时期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我认为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 校史教育

校史是一所学校历史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学校新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办学经验、教训、智慧等方面的长期积淀。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以及学院的发展史、发展前景、校园环境、功能布局、条件状况、特色和培养目标等内容。发挥学院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校风、学风等,激发新生对学院的热爱,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去安心学习,思想有提高、学习有动力、生活有规律、前途有希望。

2. 专业教育

新生入校后,由于新生在高考期间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所以对专业大多比较陌生,对专业发展的前景不清楚等,专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分专业介绍专业设置和专业优势,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目前的发展前景、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考证情况安排、社会需求情况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等,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专业思想,初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专业学习信心。

3.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自营自救,锻炼自护自救能力,能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我保护,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危险。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可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人身安全教育,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对学校所在环境想更多的了解,周末或节假日离开校园,容易发生迷路、不熟悉当地交通路线等发生的意外。其次是财产安全教育,简要介绍高校财产安全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以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的防范意识,加强对自身财物的保管,避免财产损失。再次是消防安全及安全实用常识,介绍常用消防常识,学习相关消防法知识,常见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及一些简单的安全自救能力等等。

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及目标,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做到有的放矢,为就业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及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及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各项技能,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全面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就业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

综上所述,认真做好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帮助大学新生很好地完成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顺利地完成一个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强文化,树立整洁文明、亲密互助的宿舍风气,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风,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辅导员应通过座谈会或报告会等形式向新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入校伊始就确立新的目标,成为均衡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郭淑华.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轻工教育,2006(3).

篇6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49 ― 0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开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近年来,大学新生“不适应症”现象日益突显,如安全问题频发、心理调适不当、专业兴趣淡漠、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如何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学教育工作可按照“一个中心,四个重点”思路开展。一个中心,即引导新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四个重点,即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这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一、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关系到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抓好大学新生安全教育,对于加强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确保安全防范意识深入人心。从安全防范角度而言,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防火”、“防盗”、“防骗”和“防意外”。一方面,通过晚点评,主题班会等形式,对新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以案说法,详细讲解各种安全隐患的特点、危害及对策,以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应对技巧。另一方面,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根据季节变化和节假日等不同阶段,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和法制宣传,让新生“打有准备之战”。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自防与群防”机制,充分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一方面,院系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班级生活委员兼任安全纪检委员、寝室长兼任安全信息员,在辅导员、学生会的共同指导下,组织开展本院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日常巡查、遇情上报等工作。宿舍管理委员会每周进行集中检查、评比和通报,辅导员详细记录寝室违规情况及优秀表现,并将此作为综合测评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以督促学生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加强对相关学生骨干的培养,注重发挥他们在寝室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倡导“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带动一间寝室”,督促各班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在日常生活中率先垂范。辅导员定期对相关学生骨干进行培训和考察,明确各级学生骨干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提高预警、检查、报告和防范能力。同时,完善以“班长――生活委员――寝室长”、“学生干部――寝室成员”、“入党积极分子――寝室成员”为系统的层层责任制,努力形成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寝室自我管理系统。第三,健全辅导员――生活委员――寝室长的三级联防网络,制定班级的危机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学生出现紧急事件有条不紊。生活委员通过每日查寝,及时掌握各寝室安全动态信息。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辅导员;如遇到突况还要向校园110报告,及时协调处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新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较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当前,一些高校中因学生患心理问题而爆发的“校园事件”屡见不鲜,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毋庸置疑,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第一,完善辅导员谈心制度,做好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如今,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初期都会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然后将普查结果反馈给各院系辅导员。由此,辅导员可按照“全面了解、重点关注”的思路进行调查摸底工作。一方面,辅导员每周定期查寝,与每一位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征做到胸中有数,并建立心理档案。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反馈的问题学生名单。采取跟踪观察、不定期谈心、网络平台等方式掌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扰,关心鼓励他们,并针对他们的需求给予实际帮助。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应注意针对不同学生思想观念、心理特点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要通过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积极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力求通过各种途径减轻贫困生的经济负担,摆脱他们因经济困境而带来的心理阴影。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第二,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形成辅导员――心理委员――寝室长的三级联防网络。心理委员负责本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积极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同学心理变化动态;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心理状况,尤其关注个别异常信号,并在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反映。此外,对于班级中个别性格孤僻、情绪化较重的同学,辅导员要积极与其家长和任课教师沟通,安排心理委员及寝室长特别关注。第三,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一方面,心理委员定期收集本班同学中提出的一般性心理困惑问题,并及时反馈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寻求专业解答。各班在组织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时,将这些专业解答融入其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院系可举办各类专题的“心理健康周活动”等,让新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避免或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

三、专业思想教育

紧张的高考过后,面对自由宽松的大学生活,新生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失去学习目标。同时,一些新生对所选专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专业思想较不稳定。因此,如何帮助新生培养专业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多种方式介绍专业,让新生充分了解所选专业,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在新生进校初期,通过师生见面会,学术报告,专业座谈等教育活动,鼓舞新生的专业学习士气,为安心学习打下有利的基础。例如,由教学领导或教研室负责人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发展前景和就业形势等,鼓励新生正确认识自我、热爱专业。此外,还可请高年级的优秀生做有关学习经验的交流报告,让新生提前体会所选专业学习的一些特点,了解所选专业学习的方法技巧,增强他们的专业兴趣。第二,以就业压力为导向,激发新生的学习动力,初步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在就业时会依靠其专业背景去谋求生存和发展。因此,把新生的学习动机定位在求职竞争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班级中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新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学校的创业教育学院中组织开展自主创业活动,从实践中找准方向,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建议新生从大一开始思考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考虑三个问题,即“自己适合干什么、毕业后想做什么、在校期间应做哪些准备”。在班级中开展各类模拟招聘会活动,安排毕业班同学讲述找工作的心得体会,让新生提前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市场需求,有助于激发新生的学习动力和职业意识。第三,利用校园活动平台,提升新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倡“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理念,鼓励新生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校内外活动和比赛。对于表现突出和获奖的学生,辅导员应给予表扬,积极发挥这些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这样不仅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能激励其他同学对专业学习的斗志。此外,在促进新生稳定专业思想,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重视新生全面发展,鼓励他们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做到“精神成人、专业成才”。

四、人际关系教育

人际关系是新生入学后面临的一大难题。根据调查,主要人际压力来自室友。寝室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抓好了寝室建设,便理顺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脉络。第一,加强日常教育引导,完善矛盾处理机制。在晚点评和班会上进行专题教育,告诉学生“理解”和“宽容”是寝室和谐的法宝,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核心是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如果寝室内部发生矛盾,建议学生不要把芥蒂搁在心底,应该坦诚相待,学会“换位思考”,冷静处理。总之,解决寝室矛盾的一个原则不是调换寝室,而是查清缘由,快速化解。如果矛盾解决不了,就应立即启动辅导员――班长――寝室长的三级预案机制。第二,严格寝室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一方面,严格执行《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学生宿舍文明公约》等校纪校规,以此来规范新生的日常行为,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建议寝室长召集所有“寝员”协商制定寝规,对于本寝室作息时间、值日表等作明确规定。而且,寝室长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辅导员将此作为评比文明寝室的重要依据。第三,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寝室文化节。寝室文化节中多彩的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提升集体向心力和荣誉感、构建和谐的寝室大有裨益。一方面,寝室文化节要注重提高趣味性和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通过举办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限时内务整理比赛、寝室美化设计大赛、寝室文化征文比赛等多项具体活动,将单纯的卫生内务评比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营造出“构建和谐寝室文化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在寝室文化节过程中,总结和表彰奖励在寝室文化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寝室和个人。评比出文明标兵寝室、文体标兵寝室、学习标兵寝室、道德标兵寝室等,被评上的寝室和个人授予挂牌和奖状,以形成强有力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同时,将评选结果作为以后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作为整个大学教育的重要开端,新生入学教育发挥着“起航”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教育做得好,不仅有助于加快新生的适应过程,也能为接下来的各项学生工作打好基础,对于以后几年的教育管理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紧密结合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管理的新特点,不断探索新生入学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丰富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打好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仗。

〔参考文献〕

〔1〕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互动式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阶段教育的起点。对于大学生本身而言,入学教育阶段是他们人生新的起跑线,谁能更早地适应大学生活并确立自己奋斗的目标,谁就能在成功成才的道路上取得先机。对于学校来说,新一届学生入学教育的成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学风和校风,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 所以,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1 入学教育的内容

入学教育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对新生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与人相处,确立奋斗目标,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大学的学习与生活铺平道路。实践表明,成功的入学教育往往能使学生终身难忘并终身受益。所以,入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该根据教育内容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入学教育的时间和形式,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1.1 校史校情和学校文化。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首先要安排校史校情教育。一个学校的历史和传统精神、学术文化氛围和杰出校友,都会对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新生刚刚结束高中生活进入新的环境,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期待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校史校情能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参考借鉴,要充分发挥校史校情教育的导向功能,培养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可见性强,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易于被学生接受。加强新生的校史校情教育,才能使新生理解学校发展的规划,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校风。

学校文化教育在入学教育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部孙家正部长说过:“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一个学校的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才能形成的,对于学校的成员尤其是学生的影响更大,它规范和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般认为,学校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学校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对于处在新起点上的人格特点趋于稳定的大学新生来说,学校文化对其人格培养的影响更为深远。

1.2 安全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

新生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进行常规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一是提高大学新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大学新生思想比较单纯,缺乏社会经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够。一旦发生钱物被偷、被骗、被抢的情况,不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可以邀请片区民警从校园及周边的治安、交通安全和防盗、防骗、防抢等方面的知识为新生开设讲座,及时的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起到预防犯罪,保护自身及财物安全的作用。二是对大学新生进行法纪教育。一方面可以聘请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律教育,法律工作者更加熟悉法律条款,讲解会更加清楚和有说服力,大学新生会更愿意听他们的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可以安排校内资深管理者进行纪律教育和自律教育,这不仅出于资深管理者更易受到大学新生的尊敬,而且,资深管理者更加熟悉校纪校规条款,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能明确告诉他们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告诉他们违纪的危害性,防患于未然。三是在入学教育中进行性教育。性教育是一个国家文明、素质提高的表现,性教育应是不容忽视的人生必修课。大学生正是青春期,倘若没有正确的教育与辅导,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大学新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在入学教育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可以树立大学生新风采、新形象,提高大学新生文明礼仪素质,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掌握与他人和谐共处和良好交际的方法,并在人际交往中把握好自身角色,保持顺畅、高效和融通。可以通过讲座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用生动的事例和示范,引导大学新生知礼、明礼、懂礼、用礼。

1.3 身心健康与人生规划教育。

引导大学新生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很多人感到压力很大,各种身体和心理疾病层出不穷,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学习和就业、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条件。青年曾写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句子,号召青年朋友们加强身体的锻炼。在入学教育阶段,结合新生普遍开展的心理测试情况,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大学新生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入学教育中,培养新生的人生规划意识非常关键。对大一新生而言,人生规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长期人生目标。在入学教育过程中,要让大学新生明晰三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人生目标决定职业定位和取向,而大学生活则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石的储备阶段,是人生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要让新生在大学生活开始时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执行的计划,为自己的人生和大学生活设置里程碑。

1.4 时间管理与理财教育。

时间管理对大学新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大学新生刚从高中阶段走过来,对课程表上的空余时间往往不知如何利用,再加上各种讲座、报告和社团活动等,要求我们在入学教育中教会新生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这些时间和事务。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对自己的一天进行时间管理呢?一是细分时间板块,总体把握。二是整合散碎时间,修补边角。三是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海绵挤水。处理众多事务的时候,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把事情分成四类: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策。

大学新生还要学会理财。大学的学费让很多家庭的经济压力增大,大学新生应尽快学会理财以减轻家庭负担。教会大学生理财主要可以通过讲座和主题班会的形式来开展。一是经常出入银行关注理财信息。二是不要嫌弃二手货。三是坚持贯彻开源节流的原则,开源就是做兼职和小生意增加收入,节流就是每天记账,不花不必要花的钱。四是手头如有暂时用不着的钱可以尝试进行小额投资。

1.5 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入学教育的核心,要分院系、多层面展开。专业教育主要包括专业介绍和专业思想教育两个方面。大学新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所填报的专业只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对于本专业学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以及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怎样,学生都渴望得到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专业介绍和专业思想教育就是让新生更具体的认识本专业、教新生如何学好本专业知识和应具备怎样的专业思想。专业介绍和专业思想教育应以抓聚焦度最高的重点问题为主,从学科的发展史及特点、学院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讲授。通过这些内容帮助新同学认识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使学生坚定专业选择、增强学习信心,进一步达到爱专业、爱行业、爱学习的好品质,从而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2 倡导互动式的入学教育模式

选择了适当的入学教育内容,还需要有好的入学教育形式。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大多局限于枯燥乏味的“ 我讲你听”式的大型讲座和报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入学教育效果。

2.1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入学教育的组织缺乏系统性。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学校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但在现实中,入学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往往只是学工线的老师在独立撑持,导致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二是入学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入学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规章制度学习和专业介绍,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校、院(系)的优势,而对于新生非常重要的人生规划等内容则很少涉及,内容明显缺乏针对性。三是入学教育的方式缺乏互动性。目前各学校较多采取的入学教育方式是“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新生在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参与,缺乏感情交流,校方很难了解到新生的实际想法,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入学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2.2 入学教育要服从学生主体性教育原则。

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确立的一大教育原则就是教学相长,意思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也要服从学生主体性原则,即学校安排的外在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教育,学生为本”。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体现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就是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内容安排和教育形式选择上充分考虑新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不搞一刀切。要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帮助大学新生早日树立起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习惯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尽早进行自我选择确立职业和人生目标,自主构建科学可行的大学生活规划,融入大学生活。

2.3 要倡导点、线、面相结合的“互动式"入学教育模式。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要得想取得好的效果需要倡导点、线、面相结合的“互动式"入学教育模式。入学教育的“面”是指在进行如校史校情教育、安全和文明礼仪教育、时间管理与理财教育、专业教育等方面可以采用大型报告和讲座形式进行,是面上的大众化的教育,希望每位新生都能接触和了解。面上的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体,是决定整个入学教育成败的关键,需要学校层面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入学教育的“线”是指各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和团会、学生会和社团等组织的各项围绕入学教育展开的主题活动,内容包含党团知识介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线上的入学教育服务于面上的入学教育内容,主要起到补充和深化的作用。入学教育的“点”是指在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多渠道为学生答疑解惑。具体来说,一是要设立新生信箱。新生信箱由学校统一设置,可多点同时开设,也可集中一点开设,主要是用于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为学生个体的咨询提供服务。信箱收集到的信件要由专人统一批转到各部门和相关人员手中,便于同学生本人进行回复和交流,回复情况要做登记,以保证学生的利益。二是在校园网上设立入学教育信息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可以模仿全面两会前“我有问题问总理”的模式,设立“我有问题问校(院)长”,让新生通过网络平台说出心里话,提出自己最关心和最期待的问题。

3 结语

大学是大学新生人生新的起点,是成就人生理想的起跑线。成功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功启航。“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大学新生中倡导点、线、面结合的互动式入学教育新模式,不断总结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一定会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援.简议高校新生入学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03,(2).

篇8

【关键词】高校教育 心理辅导 辅导员

高校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高校的生活中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学习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据统计,一半的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分为生理和心理,比如说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辅导员的参与。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是动态的,这种方式需要辅导员掌握一些工作的技巧和心理沟通的技巧,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对文献的研究,现对心理辅导的技巧进行总结,并结合自身的实例,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涯的几个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一 高校心理辅导技巧

1.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策略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学生以合乎情理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并向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心理教育的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性。新型的班级管理策略认为教育的起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将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是加强心理辅导意识的一个有效工具。

2.参照心理辅导关系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辅导员和学生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良好的辅导关系可以通过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关注、肯定、平等公平地对待、及时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等手段来实现,从而使辅导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3.团体辅导技术的运用

团体辅导是将班级作为一个辅导整体,让学生通过特定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的方式获得心理体验,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辅导。团体辅导的内容可以是开学动员、考前减压、职业规划等,通过和谐的团体环境,使学生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品质。

4.倾听技术的运用

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适当地运用倾听技术能够使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倾听能够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能够主动地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辅导员的倾听能够给学生直面自身缺点的机会和勇气,为其提供和谐的心理氛围。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举例

1.入学心理辅导

新生入学必然会产生新的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一些新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环境,产生了焦虑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了团体辅导的方式,通过开新生座谈会的方式,调节新生入学的紧张气氛。座谈会的地点在教室,我让学生们坐成一圈,大家互相畅谈大学以前的情况以及对于大学的憧憬,对于老师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整个气氛也轻松了不少,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增加了。还有一个同学因为家庭经济不好,妈妈又生病了,一直很孤僻,我对他进行了个体辅导,在我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下,这个同学逐渐变得开朗,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同时我还帮这个同学申请到助学金,解决了这个同学的经济问题。

2.学生考试的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平时准备不够充分的同学,在考试之前更容易出现焦虑。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因为考试的压力过大而患上了抑郁症,我找了一个有空的下午,约他出来,和他谈心。在我的开导下,这个学生终于说出,他之所以这样担心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很优秀,他觉得自己英语四级没有过给父母丢脸了,家里对他的要求也不高。了解这种情况后,我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一起讨论孩子要如何进行学习,鼓励小孩认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而是应以赞扬为主。最后这个学生心理负担减轻了,也成功地通过了四级考试。

3.求职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就业前都会面临心理问题。很多同学都对社会有恐惧和不安,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缺乏人生规划的情况。于是我们班上专门组织了一场求职面试模拟。我和一些同学通过商量,设计了不同的面试环境和不同的问题,对同学进行模拟面试,很多同学都通过这种方式,使自信心和胆量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互帮互助的练习,也加深了同学们的感情,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对于个别心理负荷过重的同学,我也进行了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心理辅导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加油鼓劲。

三 总结

高校辅导员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学校将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生的心理辅导任务交给辅导员,需要辅导员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中尽量多投入、多付出,在辅导工作中讲究策略和方法,拓展自身教育领先的地位,起到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虎、赵玉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发挥核心价值初探[J].内蒙古名族大学学报,2010(3):118~119

[2]蹇福利.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及努力方向[J].科技资讯,2010(18):217

[3]曾永辉、钟向阳、魏剑波.高校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初步探析[J].社会工作教育,2010(6):28~30

[4]王雅倩.高校主体班会的创新研究[J].校园心理,2010(3):201~203

[5]贾丽敏.加强高校辅导员对于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教育,2010(18):209

[6]路敏.论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科技资讯,2010(12):209

[7]蒋倾云、朱璐.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0(7):91

[8]张喜川.浅析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J].科技教育,2010(18):216

篇9

坚持“以生为本”是落实高校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其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合格的人才。落实到大学新生教育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就是要从大学新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作为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归宿点,深入分析其群体特性和思想特点,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生为本”,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只有持之以恒地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在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尽职尽责地完成高校“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这既是对已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教训之深刻总结,又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创新之路。坚持“以生为本”是遵循教育管理规律的客观需要。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持续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年招生人数从1998年以前的每年百万人扩展到现在每年六百多万人。这一方面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得到大幅度提升,拉动了内需,扩展了教育产业,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教育阶段,让更多的适龄青年共享高等教育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扩招实施多年后其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高招的录取比例一升再升,生源质量呈现多元化趋势,加之高校生源急剧扩张,导致师资、后勤等难以配套保障,学生在入学后的一些诉求往往无法得到及时回应,与学生的期望值产生落差,增加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尤其是扩招后,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使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相当部分的大学新生在入学时就忧虑今后的就业出路,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这些因素,进一步增加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新形势下充分把握新生的思想脉搏,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坚持“以生为本”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必由之路。学生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办学育才、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是与广大学生接触最密切、影响最直接的部门,既要协助学校党政班子从宏观上谋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长效机制,又要根据学生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具体考虑从何处入手、用何种方式,使学校的学生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如何坚持“以生为本”,深入细致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每一位同志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其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育人工作能否做到踏石留痕、实现预期,进而影响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和落实。大学新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教育培养质量直接影响个人终身的发展。紧紧抓住此关键阶段,坚持“以生为本”,创新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与学校各部门一道认真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各项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既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

二、新机制推进的基础是准确把握新生的思想脉搏

当代大学新生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思想言行必然留下特有的时代烙印。一方面,十多年来所接受的中小学教育使他们掌握了今后自主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且他们的主流价值观整体健康向上;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他们偏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自我人格的完善、公民道德的养成,在全面发展方面存在欠缺。做好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管理,必须深刻分析和把握新生群体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新时期大学新生思想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热爱祖国,却易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这代新生诞生于经济高速成长时期,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市场活力逐步提升,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使每一位见证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青少年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为民族振兴欢欣鼓舞,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是,由于思想尚未定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面对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党内不正之风、贫富两极分化、社会分配不公等现象,以及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误导,他们极易受到影响,造成信仰与现实的脱节,甚至对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发生动摇。心怀梦想,却不知从何入手。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新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从小立志报考理想大学,以分数出人头地,以名校彰显自我,以期大则能够体现人生价值、服务国家,小则可以满足生活需求、报答父母,因此,他们在领取到梦寐以求的高招录取通知书时踌躇满志,对今后的生活充满着期盼和幻想。但跨入大学之门后,因多年考试压力已经透支了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思想上的懈怠悄然滋生。动力的缺乏带来安于现状的心理和拼搏精神的丧失,加上在高招报考时往往只关注学校的选择,对专业不甚了解,甚至对所学的专业兴趣不高,这样,他们的个人奋斗目标出现阶段性的真空,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感到茫然和无从下手。情感丰富,却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经过多年苦读并在高考中胜出,大学新生成为青少年中一个独特而醒目的群体。他们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认识敏锐、精力旺盛,他们关注社会,充满激情,急于完善、充实自己,以期得到外界认可,体现个人价值。但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应付考试而多偏重于“学会知识”,他们在“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方面受到的教育有所缺失,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态度,缺乏内心丰富感受的宣泄渠道。一些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同学之间各行其是,人际关系淡薄。有些学生甚至长期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脱离现实生活,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常常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心理症状。渴望自立,却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每一位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长期紧绷的考试神经得以松弛,无尽的习题和作业不见了踪影,身旁再也没有家长严管吆喝,多年以来被压抑的自立渴望终得以释放。但是,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他们发现,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学什么、背什么”有老师指点,“吃什么、穿什么”有父母照顾,而入学之后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料理,原有的思维定式和心理结构被打破,他们常常为学习不得法而茫然无措,为应对人际关系而疲于周旋,为生活琐事而困惑苦恼,为今后的就业出路而心怀焦虑。如果新生入学后不能顺利度过学习、生活、心理“三关”,就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新机制运作的关键是实施系列配套的工作计划

篇10

关键词: 学生管理 大学生导生制 实施策略

导生制也称“贝尔―兰卡斯特制”、“互教制度”或“相互教学法”,是由印度马德拉斯的贝尔和英国伦敦的兰卡斯特创行的一种新的辅助教学形式。魏景柱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指出:“所谓导生制,其内容是由学校通过一定的推荐、竞聘程序,选拔出本校一定数量的高年级本科生,其职能是在原始导生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负责其他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其工作多以教育、引导为主。他们自身也是学生,因此称之为导生。”学者们对导生制的概念不尽相同,其核心思想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渐渐一致,即学生指导学生。它们的精神内涵是相同的,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一、导生制在我国高校的应用价值

1.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高校人数急剧膨胀,师资、经费、设备等各方面却没有及时跟进,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种“供小于求”的尴尬境遇一直困扰着高校管理人员。实施导生制,让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尤其是新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导生制的推行正是让学生由以前的“他律”为主向现在的“自律”为主过渡,并深入地了解学生需求,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刚柔并济地开展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多管齐下,全面深入地推进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举多得。

2.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新世纪的大学生有着新时期的特点。第一,在思想与价值观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更趋于成熟与现实;第二,在生存能力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强大;第三,在教育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系统和全面;第四,在独立性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渴望。而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事物好奇,但是对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等较茫然,需要及时引导和指导。导生制类似于朋辈教育、朋友式的交流和引导,效果非常明显。

3.弥补高校学生工作的不足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有辅导员和班主任承担,但辅导员相对较少,学生总量偏大,每位辅导员至少要带300个学生左右,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量大,使得辅导员很难顾及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辅导员或班主任基本以开年级大会或班会的形式进行教育,显然没有针对性。如果真要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就只能针对少数学生。导生制就是通过制定一定的选拔机制,挑选出一批综合素质突出的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新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弥补辅导员或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辅导员的工作以“面”为主,导生的工作以“点”为主,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相得益彰,很好地为新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导生制的实施策略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自2010年开始全面实行导生制,本文深入总结了2010级、2011级、2012级新生导生制的实施情况,通过实践对大学生导生制的可行性进行探析并结合实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情况浅析导生的职能及导生制的运作模式。

1.导生的职能

导生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各高校制定了符合自身实施模式和运行的方式,因此实施手段并不完全一样。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导生的肩上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责,这是导生制在高校学生管理殊作用的基础。

2.思想教育职能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新时代的大学生独立性及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性较强,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对较弱。导生应及时关注、了解、研判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身心健康,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大学期间的困惑和问题,如心理问题、学习障碍、不良行为习惯等,将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诱因扼杀在摇篮中,从而避免出现严重后果。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严谨的学习态度、优良的思想品质影响、熏陶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标准。

3.学习指导职能

新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难:(1)未能在入学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不能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2)努力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3)未能恰当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各门学科之间相辅相成,从而造成严重的偏科倾向;(4)教师授课量大,个别辅导时间又不足,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5)大学阶段实行的“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学生对于这些制度不是很了解,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计划、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都使他们感到茫然与无所适从。适应这样的学习生活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导生的帮助,为自己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意见,以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阶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认同感,利用好四年的学习时间。况且,导生还可以帮助新生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学校数字资源等。此外,师范生还要通过各种等级考,比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普通话考试等,导生还能提供一些资料和应考技巧,方便新生更快更好地通过这些等级考试。

4.生活引导职能

新生由封闭的中学环境一下子进入如此宽松的大学校园,对周遭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远离父母,想念家的温暖,对新的环境和朋友感到无助和孤独,内心的想法无处抒发。这时,导生就可以经常深入宿舍,了解所结对的同学的生活近况,掌握思想动态并指导其正确应对生活中的状况。有些新生来自偏远地区,会被繁重的学费和生活费困扰。导生在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状况后,可以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指导他们做好困难补助及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工作,为她们解决心理负担。不同的个体聚集在同一个生活环境中,难免会有矛盾的产生,导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人”观念,并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根据经历学会在群体中和谐共处,并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融洽同学关系。

5.管理服务职能

导生不仅是新生前进的航标,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而且是新生避风的港湾,提供他们需要的温暖和帮助。一是及时带领新生办好入学手续。导生可以以点对点的方式服务新生,以最少的时间方便新生顺利入学。二是宣传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提前给新生打一剂预防针,协助学院做好新生日常管理。三是加强班集体和班团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并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使新生尽快走上自主发展的良性轨道。四是经常开展解决问题、心理咨询等工作。

6.信息沟通职能

导生是联系学院与新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尽力做好信息沟通和上传下达的工作。一是定期召开寝室会议,及时传达学院的要求,收集反馈意见。二是定期找新生沟通,深入了解新生的想法,方便学院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及时做出调整。三是定期召开导生工作例会和经验交流会,导生间共同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工作经验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四是导生可以组织结对寝室间开展文艺活动、趣味游戏、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增进感情,交流想法,真正发挥“以老带新,以新促新,以老促老,以新促老”的传统优势,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导生制的运作模式

1.明确正确的角色定位

导生制并非是一种引导和管理并驾齐驱的形式,而是以引导工作为主、管理工作为辅的模式,也就是说导生绝对不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替代品,新生和辅导员都应该认识到引导才是导生的工作关键,切勿本末倒置。高校只有将重学生共性培养的辅导员制与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导生制相结合,双管齐下,才能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良性发展。

2.选拔合适学生担任导生

导生是学生效仿和学习的榜样,起着火车头的作用,因此导生的选拔就显得尤其重要。应选拔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秀,热爱学生工作,乐于奉献,能较好地开展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号召力的高年级学生担任。

3.培训导生的知识和技能

导生制取得的成效关键在于导生榜样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导生工作比较繁琐、细碎,如果导生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或角色定位认识不足,或缺乏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必然会影响导生制的实施效果。因此,在上岗之前,对导生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给予他们心理健康、团队精神等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让每位导生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认识到“学生工作无小事”。

4.监督和交流导生工作

在导生工作期间,学院有关老师应时时监督导生履行义务,确保导生工作取得实效。定期举行导生工作例会,由导生汇报新生一个时期的情况和工作实施情况。每个寝室情况不同,每个导生的管理水平、能力也不相同,这样的例会给导生宽松的环境相互交流工作心得,共同解决工作难题,互相帮忙,互相激励。

5.评估导生的工作成效

导生工作的考评,既是一种工作的总结与检查,又是一种促进。主要考评办法有:(1)学生评价。向导生所结对的学生发出工作评价表,有不同的量度、指标,可对导生的素质、态度、能力、效果等几个类别进行评定。尽管操作程序较多,但是能客观地反映工作情况和实际效果。(2)导生自评。要求导生在每次工作之后都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效果进行总结,记录在工作本上,每次例会总结这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效,在学期结束,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价,在与其他导生的交流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追求进步。(3)学院评价。由学院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和班主任结合学生对导生的总体评价、导生的自评及实际工作成效按照权重进行最终评价。根据最终的考评结果,例评选出“优秀导生”,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一来可以对有效的导生工作充分肯定,二来调动全体导生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目前,大学生导生制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它作为一种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对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是一大创新:它符合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高校当前的发展趋势,实现学校、学生、管理之间平衡,真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及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可以说,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高校管理模式,有必要不断实施。我们需清楚地意识到导生制自身的不完整性,坚持与导师制、辅导员制和班主任制等教育管理模式配合运用,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参考文献:

[1]E.P.Cubberley.The History of Education[M]Houghton Mifflin Company,Boston,1920.456.

[2]James Bowen.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M].Vol.3.

[3]吴霓.中国古代私学发展诸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580-585.

[4]杨汉麟.外国教育实验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532-539.

[5]曹孚,等.外国古代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86-195.

[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245).

[7]丁云霞.导生制在大学新校区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Vol.14,No.2,2010:61-64.

[8]周频,罗云.“导生制”――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一种辅助形式[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