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篇1

一、完善人防基本指挥所、机动指挥所和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三位一体:指挥平台。

首先,以“0603”工程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加速市级人防信息化设施的升级改造。年5月,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0603”工程信息系统技术方案通过了省内外多名人防专家参加的专家评审,并完成招标采购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信息系统技术方案的深化设计,并着手进行设备供货和安装。其次,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在实现短波、卫星、集群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3G图传功能,提高人防机动指挥车的视频传输能力,确保战时各县市区指挥通信的畅通。定期组织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训练演练,锻炼人防机动指挥通信队伍。年5月,我办组织了市首次人防机动指挥车跨区域拉动训练,集中检验了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了跨区域支援能力和机动通信保障能力。最后,规范和指导县级人防信息化建设。为规范县级人防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程序,统一设计标准,制定了《市县级人民防空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程序》和《市县级人防指挥所信息系统工程设计标准》,为构建全市统一的指挥决策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铺平道路。继续推进县级人防地面应急指挥中心音响、显控系统建设,提高县级人防组织指挥能力和音视频传输能力。

二、加强人防指挥通信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效能。

一是继续加强防空警报建设。年,我办共有固定警报器376台,电声警报器比例达到70%以上,全市城区(含新建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100%。全市警报统控网络已经建设完成,实现警报信号统一发放控制。圆满完成“8.15”防空警报试鸣活动,检验了全市警报统控网络和防空警报器的可靠性。二是建设和完善人防指挥通信网络。根据省防办统一部署,对省人防信息化专网进行升级,配套建设了“三网合一”设备和军用电话交换设备,实现多业务同传,为空情接收和军地通信奠定基础。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实现人防视频会议系统由军网迁移至市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光纤接入市应急办,与17部门共同组建全市综合应急信息系统互联平台。以市人防基本指挥所为核心,组建市人防综合信息网,提高了市、县两级音视频传输能力。制定完成了市人防重要目标监控网络技术方案,为重要经济目标、人防工程口部监控打下基础,提高快速获取现场情况的能力。完成了卫星地面站建设并实现与省防办卫星通信对接。为配合“0603”工程的建设,今年将卫星地面站迁移至人防基本指挥所,2013年正式启用。三是加强人防指挥软件平台升级改造,提高智能指挥决策能力。根据全省统一安排,建设了人防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并实现与省级中心平台互联互通和市人防办公自动化。为了强化人防工程管理力度,促进各软件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我办对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实施改造,实现与人防工程管理软件系统对接;稳步推进县级人防地理系统安装工作,制定人防数据库录入制度,加快数据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进度。

篇2

应急物流设施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物资供应与需求,这是救灾应急物流中心配送的对象,救灾物资数量是随配送规模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救灾物资增长率越高,对配送中心选址的合理性要求越高。运输的交通路线。交通环境是提高发运效率、节约运输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建设用地条件,物资储备和周转量大,物流中心规模大,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土地供应水平以及土地的供应价格都是必须考虑在内的,这直接关系到物流中心的建设成本。综合因素的考虑,包括社会治安状况、周边环境、服务水平、国家政策,人员素质等。救灾储备中心主要就是采用综合因素评价法来选址的,现代综合因素评价法主要包括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综合全面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定综合指标体系,收集数据,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打分,以找出最优的选址方案。该方法的特点是考虑各选址影响因素,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将多个指标同时完成,根据不同影响程度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此类方法需要根据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必要因素来排除某些不合适位置,然后再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进行量化之来评价各方案的优劣。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项目选址在安宁市思邑村委会多衣者村民小组华里山。其距离读书铺火车站10公里,距离小桃花枢纽货运站5公里;距离年内即将建成通车的安晋高速公路辅道出口2公里,该库最大储存物资量可满足转移安置70万人的物资需求。已基本形成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省属分库、州市县所在地救灾物资储备库三级结合的、布局合理的、辐射全省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截至2012年年底,共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109个,其中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个,分库5个,州级库11个,县级库92个,建设仓库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项目建设规模大、建设标准高、功能设计完善,各项设计建造标准已达到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大型库标准,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现已报请国家民政部批准同意列为中央救灾物资昆明储备库管理。通过储备大量的救灾物资,建立灵活储备和调度制度,促进了应急救灾工作的快速、有效开展,可确保首批救灾物资在灾后24小时内运抵灾区。

二、应急救灾物资运输路线选择问题

救灾物资运输调度指挥系统是救灾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需求为:收集灾区及周边区域的运输环境信息;综合分析灾区运输环境、救灾物资需求地点和需求量、救灾物资供应地点和供应量等因素,科学制定和及时调整运输方案;通过调用最合适的运输工具,规划最高效的运输线路,提供最及时的导航信息,实现救灾物资的及时和准确到达。救灾应急物流的特性决定着救灾物资的运输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次生灾害可能在重灾区以外更加广泛的区域内随时发生,对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救灾车辆大量向灾区集中,造成道路阻塞等。这些不利因素,都会使救灾物资运输更加的复杂和困难。建立高效的救灾物资调度指挥系统,对救灾任务的顺利完成起着重要作用。交通环境监测主要通过卫星监测、飞机监测、地面监测实现。交通环境信息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情况、路线行驶图、运输装备实力、应急物流中心地址等,这些信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损毁情况、运输装备实力变化、天气变化情况、道路拥堵情况、已派出运力的运行情况等。发生地震、泥石流等突发性、高破坏性自然灾害时,灾区道路监控设备、通信设备往往遭到巨大破坏,难以正常获取和传递信息,就必须依靠动用飞机、卫星等设备,才可以获取灾区交通环境信息。运输调度指挥中心应急物流运输调度指挥中心是整个体系的中枢神经机构,发挥着指挥与决策的核心作用,其他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组成要素都是在应急物流调度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活动。具体来说,应急物流调度指挥中心通过领导活动、计划活动、组织活动、控制活动等实现对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应急物流供应链中心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发与应急物流信息中心的信息处理都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整合起来,相互配合地发挥作用。对救灾物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选择最短运输路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救灾物资运往救灾地点。

三、救灾工作的反馈

篇3

关键词:高度集成 便携 操作方便

1 概述

本论文基于目前大多数会议系统的应用标准对快速架设及便携性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方法。为了对技术细节的深入探讨作铺垫,先简要介绍一下目前会议系统技的应用。系统连接线缆比较复杂,设备安装零乱,控制不方便等。

2 便携指挥所总体设计

便携式指挥所系统可遂行应急指挥任务,到达现场后可建立起临时指挥所,实现现场指挥及办公,搭配便携式通信箱,可以实现包括:音、视频信息,数据的双向传输和通信联络,实现现场指挥调度、远程指挥调度、视频会议、专网接入和公网接入等功能,为应急指挥和信息上报提供有力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便携性,可以形成机动迅速、开设快捷、组网灵活的保障能力。

2.1 总体技术要求 ①完备的指挥所功能:便携式指挥系统可作为独立的区域指挥中心,支持各类监控信息接入,采用本地会议模式,完成第一时间内的决策、指挥、调度。毕竟,在应急环境下“抢时间”是第一要务。系统也可作为全地域指挥系统的关键节点,支持信息的上传下达,采用视频会商+本地指挥的模式,实现应急指挥的全地域无缝覆盖。②便携性:整个系统的全部设备撤收合装后,可集成在三个便携式箱体内,分别是主控分机箱、两个音视频分机箱和终端分机构成。③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维修性好:系统采用板卡级设计,接头均为航空插头;操作模式多样,既有硬件控制,也有软件控制,硬件控制按钮全部集成在主控分机的上面板位置,软件控制具备有一键操作模式,便于使用。系统在3人操作情况下展开和撤收的时间均可控制在15分钟内。④经济实用:系统可作为日常人防机构的办公常设设备,应急时可作为指挥中心,设备使用率高,避免了设备长期不用带来的老化和操作问题。降低了对载车的依赖,即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⑤环境条件:温度条件:工作温度0~55℃,存储温度-20~-55℃。相对湿度:30℃ 95±3%。

2.2 主要功能 整个系统具备以下几大功能:①音视频处理:多路音视频信号接入处理、四画面切换输出、计算机信号处理、音视频记录回放。②视频会议:建立分会场、与主会场召开视频会议。③屏幕显示:字幕显示、音视频播放。④网络及通讯功能:3个物理隔离的计算机网络、小型集团电话、800M数字集群。⑤软件控制功能:集成式设备控制软件、具有一键式操作。

3 系统方案设计

固定指挥所系统是城市应急救援的固定应急指挥平台,担负着通信、指挥、协调等任务,与机动指挥所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构成应急指挥体系。但是固定指挥所开设不够便捷,设备可能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以及设备不能够得到有效使用,都形成了固定指挥所在使用中的不便。便携式指挥所正是基于上述固定指挥所的特点,针对用户对小型、超机动指挥中心的需要,提出总体架构设想并进行设计。整个系统采用便携式箱体设计,实现日常会议、音视频处理,三网接入,部署常用办公软件,实现视频会议等功能。本系统方案的设计思想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系统硬件设计思想:硬件应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结构,便于容量扩充和引入新的硬件模块,容纳新业务和新技术。

3.1 硬件子系统 此系统组成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主控分机、终端交换分机和音视频分机。

3.2 主控分机 主控分机集成独立的数字集群、计算机控制、数字音视频会议、集团电话、音视频的记录、存储和刻录。主控分机是整个系统的通讯以及控制的核心,其内部集成串口服务器并配合本机串口,提供9个串口控制功能,用以对调音台、音视频矩阵、LED显示屏进行中央控制。

系统采用一体化设备集成箱实现,使用分层方式设计,能够实现指挥控制的各项业务功能。平台以统一的结构化设计和技术标准将会议、通讯、音视频处理等所有资源整合在便携式指挥系统中。音视频矩阵与硬盘录像机相连,可实现音视频数据的编解码、压缩、存储等功能;视频分配器、四画面处理器可实现画面分割切换处理;系统通过各种接口、三网独立交换机、无线网关和视频会议终端可与固定指挥中心的会议指挥系统等实现对接。

3.3 音视频、终端交换分机 通过音视频分机的LED屏显示,时间、会标、气象信息等,并对会场的视频信息进行采集。集成了两个功放,以应对本系统的音频输出的需要。音视频分机在结构设计上也体现了便携式的特点,其内部从物理结构上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将我们的一些外设进行存放,节省了储存空间,从而更好的达到便携式设计的目的,会场声音进行播放。

终端交换分机提供电脑VGA信号、数字话筒接口、电话、网络、电源等接口进行交换处理。主要是对外部输入信号进行中心交换,以达到和主控分机通讯的目的。

终端交换分机可以进行任意级联,并都处于同一物理位置层,与主控分机可以进行并行交换,从而达到了本系统的任意扩展性。

3.4 接口扩展设计 本系统具有接口扩展设计,能够很好的将便携式卫星通信、3G无线技术、微波图像传输系统等接口进行兼容。

3.5 集中控制软件 本系统软件采用VC6.0IDE集成环境进行通讯部分的功能开发,采用flash as3.0语言进行前台界面开发。通过集中控制软件可实现系统全部功能的控制,并针对用户需要开发了两个一键式集成控制功能,分别实现本地会议模式和远程视频会商模式。系统软件设计思想:①软件采用分层的模块化结构设计,模块之间的通信按规定接口进行。任何一层的任何一个模块的维护和更新以及新模块的追加都不应影响其他模块。②系统参数、用户数据与处理程序应有相对的独立性。③系统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各种应有的接入,提供多种接入方式。

4 结构设计

整套系统采用高度精密集成化功能设计,有效降低了设备体积。贴近实战的结构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当设备清单中的全部设备撤收合装后,成为三个便携式箱体。

5 总结

便携式指挥所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困扰指挥所在建设推进中碰到的困惑和疑虑。街道乡镇指挥所通信与信息系统能否与区县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互联互通。街道乡镇指挥工程通常硬件都比较简陋,通风除湿条件差,又缺少专门的使用维护管理人员,指挥通信与信息系统建成后的管理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指挥通信与信息系统安装均采用固定模式,加上系统平时使用少,设备长年放在地下室容易因潮湿而发生故障,系统设备运行维护经费高且浪费大。该产品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平时不使用时,可存放在地面条件较好的房间内,一旦需要使用,3人即可将设备搬到指定的指挥位置,15分钟内即可开通。平时也可作为街道乡镇对区县政府的会议视频系统使用或会议室扩音、投影系统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健.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05-08.

篇4

一、文化方面。考评内容:州上综合考评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分值X分)。重点考评全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开展情况,送文化下乡送戏曲进农村开展情况,分批配置村级文化器材,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举办文艺活动情况。

开展情况:此项工作X年州上对我县评定分值为X分,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已编制X年送戏下乡送戏曲进农村实施方案,计划开展送戏下乡活动X场次,范围覆盖X个乡镇X个行政村,并在五一、七一、十一、元旦、春节开展太平鼓展演、广场舞大赛、秧歌汇演等大型文艺活动;二是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推进方面,计划建设X个乡镇图书分馆,已和相关乡镇对接完成,概算投资X万元,建设资金从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助资金中筹集。另外,筹集资金对现有的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提升改造,不断提升可使用性;三是将省级统一配置的文化器材(每村价值X万元设备),按时发放到相关行政村;四是汇报县政府成立县级非遗评审小组,初步人员已遴选完成,待县政府批复后,对县级X项非遗项目和相关传承人进行评审公示。省州考评时间:X年X月

二、体育方面。工作要点:加快X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进度,争取X年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完成X年度X万元体育彩票销售任务。

开展情况:X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概算投资X万元,到位资金X万元,缺口资金X万元。已在X年招标后,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通过中央促进经济发展增补项目,申请解决缺口资金。X年体育彩票销售完成X万元,完成任务的X%。计划完成时限:X年底

三、文物方面(州上考评分值X分)。考评内容:重点对X处省级文化遗址、X处县级文物遗址和X处一般文物遗址的保护。根据X县博物馆布展方案,完成X县博物馆开展,经省上评估通过后,申请恢复X县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

开展情况:X年州上对文物考评分值X分,我县得分X分。一是已完成对省级、县级文物遗址的立碑,并树立了责任公示牌。请示县政府同意后,以县政府名义公布了全县境内的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并对各乡镇印发了文物保护有关方案和通知,正在准备签订X年度文物保护责任书;二是积极筹备博物馆布展经费,征集布展品,按照布展陈列大纲,完成布展,争取今年完成布展评估,从X年开始恢复开放经费。省州考评时间:X年X月

四、旅游方面。工作要点:持续推动厕所革命,完成X座旅游厕所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X建设进程,加快X山上山索道安装运行进程,积极创建A级景区,大力发展冬春季旅游,力争X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X%以上。

完成情况:X座旅游厕所已完成意向性选址,正在积极准备开工建设;多渠道申报筹备X项目,加快x山索道安装和A级景区创建进程;计划筹办X次乡村花海旅游节会,不断提升接待能力。省州验收时间:X年X月底

五、广电方面。工作要点:全面完成X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程,保障了X个广播电视发射基站、转播台的正常运行。

完成情况:一是X县应急广播系统工程投资X万元,自X年招标开工建设后,已完成县级指挥中心机房前端和土桥、新集X个村的末端设备,计划X月份全面完成剩余村级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待验收。二是继续发扬X年度全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先进集体的优良传统,全面保障X个发射基站和转播台的常规维护运行。省州验收时间:X年X月底

篇5

 

根据安排,现将我县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汛救灾安全生产批示及近期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吸取省内外汛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教训,有序有效抓实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精心应对,深入抓好汛期排查。一是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时安排部署,分别于X月X日、X月X日组织召开全县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X月X日,我县召开第三季度暨防汛救灾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会议。X月X日全省、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召开后,我县迅速对全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力以赴抓实当前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二是协同配合,全力抓好排查。县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合力出击,深入抓好X个在册地灾点汛期巡查,督促严密落实群防群策机制。X月X日至X日,我县成立X个督查组,对全县X个乡镇(街道)、X个县直部门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工作开展全面督查。X月X日,我县印发《全县防汛救灾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开展为期X天的防汛救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县X名县级领导牵头开展河长制安全度汛巡河,县防汛办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拳整治侵占河道、临河非法建设等行为。全县上下紧紧围绕“防风险、治隐患、遏事故、减灾害”目标,全力抓好山涝易灾、低洼易涝及临河临沟地面灾险的排查工作。

二、精细应变,统筹抓好应急演练。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县防汛办会同水务部门对X个乡镇(街道)防汛专项预案及X处小二型以上水库(水电站)、X个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方案进行审定,科学做好灾害防范应对。二是开展防汛抢险演练。县政府组织开展山洪地灾地震综合演练,X个乡镇(街道)分别开展综合演练,X个地灾点及X个易灾易涝村寨,均开展逃生避险演练,有效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健全灾害防治队伍。全县X个村(居)均配齐了灾害信息员,分乡镇(街道)完成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避险转移及查灾报灾等“第一响应人”作用。

三、精专应战,培育铸造应急铁军。一是大力推进X人的民兵应急连规范化建设,着力抓好水上救援、山地救援等技能训练,联合做好专业设备储备,实现军地协同联动。二是全力推进X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作战队伍编队、救援设备使用、基本救援操法等训练,实现部门力量联合。三是全面推进X人的危化、矿山、工业领域专业救援队伍实战性建设,分类抓好事故灾害处置训练,实现专业队伍联建。四是探索推进基层救援中队建设,优化调整基层安监力量,试点组建乡镇(街道)应急救援中队,构建乡镇(街道)综合救援、专职消防、民兵应急“三位一体”力量体系,加快社区基层单元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二合一”整合运行。

四、精确应灾,周密做好应急保障。及时分类制定县级、乡镇(街道)、村(居)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分级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一是示范探索县级应急物资联储联管联调机制,定期清库、及时补库、分类储备、统一调配、资源共享。二是试点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物资统储统管统调,实现X个乡镇(街道)地灾、救灾及森防、汛防、消防“两灾三防”应急物资集中储存管理、统一调度使用。三是针对村级主灾种应对,分类分批完成X个山洪地灾、地质灾害等村(居)紧缺应急物资配备。

篇6

的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体系。

关键词:杭甬运河水上交通 应急救援体系

杭甬运河萧山段始于浦阳江三江口过新坝船闸至吟龙闸,全长31.5公里,是国家按四等级航道标准改造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高等级航道,日均通航船220余艘 ,交通繁忙。从近年来水上交通事故的救助和打捞情况看,应急救助体系相对滞后。

目前杭甬运河萧山段应急救助情况

1、指挥机构情况

指挥机构分为专业指挥小组和协同部门指挥小组,水上专业指挥小组由海事部门人员组成,负责水上相关救助及协调,协同部门指挥小组由相关应急单位成员组成,负责除水上专业救助以外所有救助行动。

目前协同部门指挥小组有待完善。2012年萧山地方海事处建立了萧山水上指挥中心,并完善了各项应急制度,包括指挥中心的职能、机构及流程制度,其中流程包括事故接警处置流程、事故应急救助流程、交通管制流程、110社会应急联动处置流程。针对不同等级的内河交通事故,专业指挥机构进行各部门的协调,出警并处警。而协同部门指挥小组则在制度中尚未体现。

制度中规定了特定辖区发生的特定事故由特定的海事人员进行处置。但除海事专业救助以外的救助并未做具体规定,例如船员出现伤亡情况,并未指向特定辖区医疗机构,船舶发生火灾,并未指向就近消防部门,船舶搁浅需要过驳货物,并未指向最近、最合适的起吊设备单位。

以去年一起触损事故为例:2012年8月6日,“浙萧山货23707”装载黄砂由上海驶往绍兴,当日10:00时该船途经杭甬运河新坝船闸内引航道水域时触碰航障,导致船艏底部破损,前舱进水,后船舶坐浅航道,大舱进水。新坝船闸被迫停止放行。海事人员在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经现场查看,需对船舶货舱黄砂过驳,才能脱浅,而该航区难以找到合适的船载挖机。几经辗转,从绍兴调进,船舶才脱浅获救。主航道断航24小时,影响了救助的效率。

2、应急队伍有待完善

应急队伍是应急抢险的保证,没有强有力的应急队伍,应急抢险工作就无从开展。目前,内河航区整体存在应急队伍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无专门的水上交通事故应急队伍,目前杭甬运河萧山段的应急救助工作主要由处警的海事人员根据事故情况临时组建。不管是现场海事人员还是参与救助的船员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都没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一方面影响了处置成效,另一方面人员自身安全及经济情况不能得到保障。

专业应急硬件建设滞后。以打捞为例,目前整个杭州的主要打捞力量为养管处和杭州水上救捞中心。养管处新建打捞船舶的打捞能力只有120吨;而水上救捞中心打捞能力最高为300吨级,而且只在钱江下游进行打捞作业,且设备老化,完全制约了打捞能力和效率,无法适应打捞需要。甚至在杭甬运河萧山段,很难找到合适的打捞设备和过驳设备。

船员对应急参与力度有待加强。目前部分船员对突发事件意识淡薄,警惕性不高,尽管每年都组织人员深入航区范围内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但因种种原因,船员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其他遇险船舶的施救并不积极。

从关键方面入手,建立高效的应急救助体系

完善指挥机构,加强与应急预案的对接。尤其是县级以下的辖区指挥机构和预案应该更具体,指向更明确。拓宽“一指挥中心五站所”的应急救助体系。将各辖区水域就近的医疗机构、消防机构、环境机构、及打捞过驳单位纳入,并备案。海事人员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到达现场能够根据事故情况有效利用应急资源快速处置。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及效果。

利用网络系统对现有的应急力量进行整合、优化。目前,各应急力量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指挥机构完善后,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应急救助情况;通过网络平台,与公安、气象、水利、医疗、打捞救助单位等部门无缝对接,并将救助力量、救助设备、救助人员结构信息在网上公开,实现信息资源第一时间共享。与此同时,各部门对事故预防、事故应急处置等方案进行规范完善,确保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应急行动一体互通。

建立专门的应急救助队伍和打捞基地。为确保精干管用,建立综合训练基地,增配相应能力的救助打捞船舶,水上消防、基本的医疗救助等专业装备器材,建立基于海事人员、船员和地方专业应急力量队伍一体统训模式,加强应急救助人才的培养,促进战斗力提升。

篇7

一、科学有效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全市卫生系统要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充分准备、加强监测、立足“四早”,果断处置,继续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落实防控措施,科学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有序、有度开展,坚持科学有度,突出重点,早诊早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围绕最大程度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这一目标,要将疑似病例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患者救治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能力,确保检测试剂和抗病毒药物及时、足量配备到医疗机构,落实“四早”措施,按照“四集中”原则,积极救治患者;进一步强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重症肺炎病例、流感样病例和外环境监测等基础工作,扩大除哨点医院外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范围,加强风险评估,做好疫情趋势研判,严格执行病例诊断报告制度;继续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优势,加强信息沟通和统筹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和加强活禽市场消毒、休市、关闭等源头控制措施;继续公开透明、及时信息,普及防控知识,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公众科学认知、理性应对疫情。

二、强化完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与120联网建设

根据省、市政府制定的《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平台,强化县级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中心基础建设,完善指挥软件系统,加强应急指挥决策软件系统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融合,完善应急指挥决策平台的后台数据支撑,提高实战运用能力,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同时,结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建设的相关硬件要求,加快视频交换平台的更新,完成视频会议系统的改造建设。完成各辖市120与省联网任务,加强全市120联网运行管理,及时准确做好车辆调度单网络填报,信息完整率不低于90%,确保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启动,快速高效抢救患者及伤员。

三、基本完成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任务

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任务。江大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别作为市级综合类、核和辐射类、烧伤类、中毒类和传染病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丹阳、扬中、句容三个辖市人民医院作为县级综合类和传染病类两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要认真对照《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基地建设,实现我市紧急医学救援资源、力量和网络在市、县二级全面覆盖。市和辖市两级要探索建立基地“平战结合”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日常管理和内涵建设,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平时”要做到组织架构健全、职责任务明确、规章制度完善、预案流程清晰、人员分工科学、硬件设施达标、物资储备到位、培训演练严格;“战时”要做到应急响应迅速快捷、各个环节衔接严密、整体运行顺畅高效,队伍拉得出、伤员收得下,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科学有序展开。

四、全面提升各类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市和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照标准和实际需求,继续加大对各类应急物资和实验室检测设备的配备力度,根据中毒处置、核和辐射、水质监测等应急检测要求,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所需个人防护装备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购置计划,依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全全市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错位发展,根据不同特色建立专业参比实验室,完善公共卫生应急联合检测工作机制,逐步构建区域性卫生检测中心。继续按最需要原则添置实验室(含移动实验室)仪器设施等装备,加快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检测能力水平,强化卫生应急库建设和应急物资的储备,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满足及时、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

五、深入推进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

继续加强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检测和应对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预警研判机制,切实提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防控工作,提升疾病的早期发现、报告意识和能力。依托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实时监测分析、研判和引导,整合利用120、12320等相关资源信息,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研判能力。全面深入推进全市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加强风险评估技术培训,开展风险评估报告(表)质量抽查和督导检查,市和七个辖市区疾控机构须按要求定期完成风险评估报告,一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及时进行专题风险评估。要加强与农林、检验检疫部门人畜共患病防控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共享,建立并完善同时调查、信息共享、共同处置的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形势会商和风险评估,实现突发事件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提高风险监测、识别和管理水平。

六、切实加强和完善卫生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全面加强全市各级应急队伍建设,合理设置传染病处置、中毒处置、核辐射卫生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应急救援能力。今年下半年,将组织开展一次由市卫生局牵头,全市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和市级专业应急队伍共同参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以全面提升应急队伍处置能力。全市各级卫生部门应合理有效落实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储备,确保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求。健全完善各级卫生应急队伍日常管理和应急调用机制,组织卫生应急专家针对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评估活动。加强市、县两级卫生应急师资、骨干培训,积极组织参加全省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技术、急性中毒处置、人禽流感防治知识等业务培训,提高我市各级应急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现场处置能力。

七、高标准完成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达标任务

以贯彻省卫生厅《省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市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加快推进我市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契机,认真制定和落实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整改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构建组织健全、功能齐备的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市和各辖市区要全面系统制定、修订原有应急专项预案,各辖市区要制定利于操作、实用便捷的工作简案,确保各项卫生应急相关政策、法规和预案得以有效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市和各辖市区要对照标准逐级开展对各自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评估和督导,做好迎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厅对我市督导检查的准备工作,确保2014年6月前实现《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的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目标要求,2015年底前市、县两级卫生应急能力要通过整改全部真正位居全省前列。

八、积极开展应急示范市(区)创建工作

对照国家和省《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基础台帐资料,强化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努力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市(区)创建。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卫生应急示范市(区)创建为抓手,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公众,积极开展群众性卫生应急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演练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活动,大力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卫生应急知识知晓率和行为素养。

九、快速有效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其它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各级卫生部门要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有效应对和科学处置每一起突发事件,千方百计救治伤病人员,科学开展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加强中东呼吸综合症等输入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检测技术储备和应对能力建设,提高早期鉴别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终始保持高度警觉和24小时通信联络畅通,特别加强节假日、重要敏感时段的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要每天关注疫情、舆情,开展网络舆情实时监测、分析研判和引导回应,高度重视突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和信息工作。加强部门合作,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相互通报机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要科学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规律,把握各类事件的特殊性和阶段性,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既全力应对,又不浪费资源;既全面出击,又不引起社会恐慌。认真做好各类重大活动(会议)应急保障。建立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事件发现、研判及处置的预防控制体系,认真做好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及医疗保障的卫生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协助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抢救费用结算工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基本实现发票机打分割,确保救助基金工作顺利开展。

篇8

____月19日,县政协副主席____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在县卫计委和总医院等负责人陪同下,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县总医院120急救中心、县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资料室、值班室等,并召开了座谈会,观看了卫生应急宣传片,听取了县卫计委主要负责人关于我县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的汇报,委员们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卫计委以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为切入点,多举措强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体表现在: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

根据《____县“____”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____1—____5年)》通知要求,及时制定了《____县卫生系统“____”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卫生应急专家库,抽调各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县总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华康医院等民营医院和22个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了应急办,确定专人负责。全县已建立起“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

(二)强化工作举措,在完善预案上下功夫

按照“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社会参与”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衔接”的原则,县政府分别制定了《____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___县救灾防病应急预案》等四个总体预案,明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卫生系统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先后制定了2____个应急预案、32个技术处理方案,收集整理了54 项制度与35项职责,并汇编成册;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制定了常用的卫生应急预案,并结合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确保了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

(三)强化专业培训,在提升技能上下功夫

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各类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等知识培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能力。及时派员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并邀请省、市卫生应急专家来____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每年对县、乡镇、村三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卫生应急信息员队伍人员进行最少2 次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卫生应急技术培训,切实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四)强化实战演练,在临阵操作上下功夫

积极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细菌性痢疾疫情、食物中毒、洪涝灾害救灾防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____次。

(五)强化监测报告,在畅通网络上下功夫

近年来,县卫计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网络设备投入,各网络直报单位电脑设备齐全,网络畅通完好;县疾控中心加强对疫情报告系统管理,及时更新疫情报告系统。全县基层卫生单位全部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并及时组织人员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预警,建立重大事件电话登记、报告制度。此外,对于疫情高发的教育系统,实行常年晨午检制度,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实行因病缺课“日统计、日报告”制度。

(六)强化应急保障,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

县政府制定了《____县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制度》,卫生系统根据《安徽省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要求,分别在县总医院和县疾控中心建立了县卫生应急物资贮备库,贮备库有专人负责管理,在物资使用上严格执行物资调用和管理制度,目前已贮备物资金额达70余万元,统一调配,资源共享,应对突发事件。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满足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要求。

(七)强化健教宣传,在普及常识上下功夫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五进”方案,大力开展卫生应急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

企业、进家庭活动。在县城繁华地段安装大型户外卫生应急宣传广告牌,扩大卫生应急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印制《卫生应急工作简报》《卫生应急知识手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手册》和各类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品免费发放。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晓度,增强了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八)强化联动机制,在齐抓共管上下功夫

进一步加强卫生、安监、公安、农业、教育、交通等部门之间合作,充分利用各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建立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在信息沟通、联合执法、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等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全县卫生应急工作综合防控能力。县卫计委与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人畜共患传染病合作机制、应对气象条件引发公共安全问题的合作机制等,并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形成联动合作单位信息互通,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一)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县总医院未独立设置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卫生应急工作由其他部门兼职负责,人手不足,设备设施不完善,影响工作开展。

(二)县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政府在卫生应急处置善后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卫生应急工作经费不能满足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三)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未完善,预案体系还不完备,一些已制定的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强,开展日常风险评估不够全面。

(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卫生应急队伍中“核和辐射处置”“中毒处置”“心理救援”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处置设施、设备较为缺乏。个别类别应急队伍装备不能满足应急处置需要。

(五)政府或相关部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及使用制度不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不能满足应急工作实际需要。

(六)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全员培训及公众宣传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应急应用性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较为薄弱。

(一)突出规划引领。将完善公共卫生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我县卫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统筹规划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整合现有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信息网络等各类应急卫生资源,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和完成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变完善常态化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形成扁平化管理,层次化结构,真正做到“政府有组织,部门有机构,基层单位有队伍”。 要明确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职责,并不断完善决策指挥体系,加强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部门间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强化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全覆盖、大张旗鼓的加强卫生应急宣传,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指导公众树立卫生应急意识,进一步提高公众自我防护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争取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努力营造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经费投入。要形成常态化的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各方面投入相结合的卫生应急资金保障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做好防治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切实做到有备无患,以适应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

篇9

1.1编制目的

继续巩固我县鼠疫防治成果,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传入、暴发和流行,依法行政、有效预防、积极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辽宁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定》、《辽宁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预案。

1.3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防控;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1.4鼠疫疫情分级

根据鼠疫发生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4.1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

(1)肺鼠疫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2)相关联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3)发生鼠疫菌强毒株丢失事件。

1.4.2重大鼠疫疫情(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鼠疫疫情(Ⅱ级)

(1)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下同)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或败血症鼠疫病例;

(2)相关联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3)在1个县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生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1.4.3较大鼠疫疫情(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鼠疫疫情(Ⅲ级)

(1)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肺鼠疫或败血症鼠疫病例数1~4例;

(2)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19例,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市)。

1.4.4一般鼠疫疫情(Ⅳ级)

腺鼠疫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1~9例。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县鼠疫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鼠疫疫情发生后,县政府根据县卫生局的建议和特别重大、重大、较大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县鼠疫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担任总指挥,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鼠疫疫情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做出本行政区域内鼠疫疫情处理的决策,决定拟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事项。相应职责如下: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鼠疫应急处理工作。

(2)根据鼠疫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3)划定控制区域:发生鼠疫疫情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范围;经省人民政府核准,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疫区实施封锁。

(4)人群聚集活动控制:当地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工、停业、停课,停止集市、集会,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5)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管理措施,对鼠疫患者、疑似鼠疫患者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视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交通卫生检疫:在县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相关乡(镇)组织辖区铁路、交通、质检等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道口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移交。

(7)信息:鼠疫事件发生后,疫情发生地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要求,做好信息工作,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8)开展群防群控:街道、乡(镇)以及居委会、村委会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转移或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

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鼠疫疫情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有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县广电站、县发改局、县经济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爱卫办、县交通局、县林业局、县商贸局、县旅游局、县食药监局、县动监局、县外经局、县工商局、县红十字会、县武装部、联通法库分公司、网通法库分公司、移动法库分公司等。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制订鼠疫防治技术方案;提出启动鼠疫疫情应急反应和组建市鼠疫应急指挥部的建议;组织实施鼠疫疫情的调查、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开展疫区卫生处理,对疫情做出全面评估;根据鼠疫防控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鼠疫疫区的建议。

县委宣传部、县广电站:按照疫情控制的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做好疫情处理情况的宣传报道。宣传鼠疫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疫与保健意识。

县发改局:根据鼠疫防治实际情况,加强重点地区鼠疫防控基础设施建设。

县经济局:根据县鼠疫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组织我县工业企业生产、储备和调度疫区急需的应急药品、医疗设备、器械及防护用品。

县教育局:对学生进行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县科技局:协助提供鼠疫疫区处理所需技术,支持相关科学技术研究。

县公安局:协助做好鼠疫疫区封锁,加强疫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县民政局:对符合救助条件的鼠疫患者提供医疗、生活救助;做好疑似鼠疫或鼠疫死亡人员的尸体火化工作。

县财政局:做好鼠疫控制应急资金的安排并及时拨付,加强资金管理监督。

县爱卫会:负责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

县交通局:按《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交通卫生检疫工作,优先运送疫情处理人员、药品器械和有关物资。

县林业局:负责疫区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的监测,并在疫情发生时,协助做好疫情发生地的隔离工作。

县商贸局:及时组织疫区人民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县旅游局:组织旅游行业认真做好鼠疫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县食药监局:负责鼠疫应急处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县动监局:负责做好疫区家畜的鼠疫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县外经局:做好鼠疫应急处理的有关涉外事务,接待国际组织考察、争取国际援助等方面工作。

县工商局:加强市场监管,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依法查处集贸市场上非法收购、出售和加工旱獭等鼠疫宿主动物及其产品的单位、个人。

县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协助相关部门在企业、社区、乡村、学校等广泛开展鼠疫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县武装部:负责协调武警和本县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鼠疫疫情应急处理行动,配合公安部门做好鼠疫疫情现场控制等工作。

联通法库分公司、网通法库分公司、移动法库分公司: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为疫情应急处理(包括报告)提供通信保障等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鼠疫应急处理的需要,组织做好紧急物资的进口、市场监管、污染扩散的控制及市鼠疫应急指挥部交办的相关工作等。

2.2日常管理机构

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县鼠疫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军队、武警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系统内鼠疫疫情日常管理协调工作。

2.3鼠疫应急处理专业机构和救治机构及其任务

2.3.1应急处理专业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的专门机构是鼠疫应急处理的专业机构。

具体任务:

(1)负责鼠疫疫情的监测,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为预警提供依据。

(2)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疫情控制的技术方案;开展对鼠疫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对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情况。

(3)按照相关规定,对鼠疫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复核、确定并上报实验室诊断结果。

(4)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和技术支援;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和技术指导。

2.3.2应急处理救治机构:各级医疗机构是鼠疫应急处理的救治机构。确定*市传染病院作为市本级定点救治医院,县中心医院为本行政区域定点救治机构。

具体任务:

(1)开展病人接诊、隔离、治疗和转运工作;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等。

(2)及时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完成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工作,实施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防止出现院内交叉感染;严格处理医疗垃圾和污水,避免环境污染。

(4)负责或协助完成鼠疫患者死亡后尸体的解剖、消毒、焚烧等处理工作。

3监测与预警

3.1建立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鼠疫监测体系。根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辽宁省鼠疫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市鼠疫监测工作实施细则》,各级鼠疫监测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开展鼠疫日常监测工作。必要时,在疫源不明地区或新发现的鼠疫疫源地区开展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工作。

3.2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本行政区域鼠疫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鼠疫监测、动物鼠疫疫情处理及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保证调查和监测质量。

3.3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报告的鼠疫疫情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及时、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鼠疫型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3.3.1预警信息的单位:I级为卫生部,Ⅱ级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Ⅲ级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Ⅳ级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3.3.2按本预案鼠疫疫情分级,预警级别对应如下: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重大鼠疫疫情(Ⅱ级)为I级预警,较大鼠疫疫情(Ⅲ级)为Ⅱ级预警,一般鼠疫疫情(Ⅳ级)为Ⅲ级预警,动物间鼠疫疫情达到下列强度时为IV级预警:在黄鼠鼠疫疫源地发生动物鼠疫大流行,流行范围≥200km2;或局部地区出现动物鼠疫暴发流行,且波及到县级以上城市;或动物鼠疫发生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区,对人群构成严重威胁。

4信息管理与报告

4.1信息管理

4.1.1完善全市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市及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门机构的信息网络,承担鼠疫疫情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报告等工作。

4.1.2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鼠疫防治管理信息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本辖区内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4.1.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鼠疫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分析核实辖区内疫情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4.2信息报告

4.2.1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人员是人间鼠疫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鼠疫防治专门机构为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

4.2.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应立即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在判定人间鼠疫或疑似人间鼠疫疫情后,按规定时限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2.3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鼠疫防治专业机构是动物鼠疫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在判定发生动物鼠疫疫情后,责任报告单位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2.4在开展鼠疫疫情监测期间,鼠疫监测数据由县级鼠疫防治机构随时报告,或按规定报告阶段性鼠疫监测数据,并视监测情况随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间隔最长不得超过4个监测周期(28天)。发现异常情况时,相关数据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5鼠疫疫情的分级反应

发生人间或动物间鼠疫疫情时,疫情发生地的县(市)级、市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根据鼠疫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控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鼠疫疫情和减少危害,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5.1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和重大鼠疫疫情(Ⅱ级)的应急反应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和重大鼠疫疫情(Ⅱ级)应急处理工作由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领导,市政府按照上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迅速组织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区县(市)人民政府开展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5.2较大鼠疫疫情(Ⅲ级)应急反应

5.2.1较大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市政府组织领导。根据市卫生局的建议和疫情处理的需要,市政府成立鼠疫应急指挥部,迅速掌握和分析疫情态势,确定应急处理工作任务并组织实施,及时将疫情变化和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省政府。同时通报*警备区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5.2.2市卫生局迅速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传染源、发病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和提出应急工作建议,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同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变化和工作进展,适时建议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疫区控制情况,研究后续的应急处理对策;根据疫情和我市实际情况的需要,请求省卫生厅给予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支持,在省级专家的指导下,开展鼠疫疫情防控工作。

5.2.3市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临时性鼠疫应急处理机构,负责部门之间以及与区县(市)政府之间的协调,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处理工作。

5.2.4疫情涉及的区、县(市)政府要按照市政府或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开展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5.2.5市政府根据疫情处置的实际需要,必要时可向省政府请求提供紧急支援。

5.3一般鼠疫疫情(Ⅳ级)的应急反应

5.3.1一般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疫情发生地的区、县(市)政府组织领导。根据县卫生局的建议和疫情处理的需要,县政府成立鼠疫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救治鼠疫患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疫区内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疫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5.3.2县卫生局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了解疫情态势,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同时上报市卫生局。

5.3.3市卫生局负责协调和指导疫区控制工作,协助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市政府根据疫情和区、县(市)政府请求,确定对疫区进行紧急支援的任务和时限。

5.3.4必要时,市卫生局将向省卫生厅请求给予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

5.4Ⅳ级预警(即动物间鼠疫疫情发生)后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5.4.1县政府建立疫区处理领导机构,组织有关部门迅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县卫生行政部门要迅速了解情况,掌握疫情态势,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同时迅速逐级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直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5.4.2市卫生局协调和指导疫区控制工作,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市政府根据疫情和县人民政府请求,对疫区做出应急反应。

5.4.3根据疫情处置的实际需要,必要时,县卫生局可通过市卫生局请求省卫生厅给予必要的人力和物资支持。

5.5毗邻地区的应急反应

发生鼠疫疫情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毗邻地区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和已采取的措施。

与发生鼠疫疫情相毗邻的地区,应根据疫情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主动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密切保持与鼠疫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加强鼠疫监测和报告工作;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决定,开展联防联控和提供技术、物资支援。

6应急反应等级的确认、终止及评估

6.1鼠疫应急反应等级的确认

按本方案1.4分级原则,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由卫生部予以确认;重大鼠疫疫情(Ⅱ级)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确认;较大鼠疫疫情(Ⅲ级)由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确认;一般鼠疫疫情(Ⅳ级)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确认。

6.2鼠疫应急反应的终止

鼠疫疫区控制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一1995》的要求全部完成相应应急处置工作,经验收大、小隔离圈内已达到灭鼠灭蚤标准及环境卫生标准,连续9天内无继发病例,疫区疫情控制临时指挥部可提交解除疫区封锁申请。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的终止按国务院或国家鼠疫应急指挥部的决定执行;重大鼠疫疫情(Ⅱ级)的终止按省卫生厅或省鼠疫应急指挥部的决定执行。

较大鼠疫疫情(Ⅲ级)和一般鼠疫疫情(Ⅳ级)分别由市、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或本级鼠疫应急指挥部批准后执行,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6.3鼠疫疫情处理工作评估

6.3.1评估人员组织。对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重大鼠疫疫情(Ⅱ级)、较大鼠疫疫情(Ⅲ级)、一般鼠疫疫情(Ⅳ级)处理情况的评估,分别由卫生部和省、市、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开展评估工作。

6.3.2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疫区自然地理概况,发生疫情的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疫情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患者构成,治疗效果,染疫动物、蚤种类的分布,染疫动物密度和蚤指数,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7保障措施

7.1技术保障

7.1.1完善市、县两级鼠疫监测体系,逐步达到国家级和省级鼠疫监测点的能力标准。各级鼠疫监测点实行系统监测,积累资料并开展应用性科研。各级医疗机构应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对鼠疫病例(含疑似病例)实行“首诊医生责任制”。

7.1.2提高鼠疫的应急反应能力。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鼠疫应急装备标准”,规范各地鼠疫应急队伍、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严格按照“鼠疫实验室建筑规范”和“鼠疫实验室装备规范”要求,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鼠疫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通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水平和能力。

7.1.3改进鼠疫监测实验室检验技术和方法。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改进鼠疫监测常规检验检测方法,提高检验水平。

7.2物资、经费保障

7.2.1物资储备: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鼠疫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发生鼠疫疫情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短时效和过期物品要及时更换。

7.2.2经费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落实鼠疫防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保障鼠疫防治和疫情应急处理经费,确保鼠疫防治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8预案的制订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组织制订,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政府名义下发。

9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篇10

1电力系统通信网

南方电网电力通信包括传输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语音交换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通信电源及相应的辅助系统,同时包括对通信网运行起支撑作用的通信管理网、数字同步网、网络安全系统等。电力通信网络分为主干通信网络、省通信网络、地区通信网络三层,通信电路分三级管理:一级通信电路是指南网公司总部、总调使用的通信电路,二级通信电路是指各分、子公司本部、中调使用的通信电路,三级通信电路是指地区供电局使用的通信电路。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的使用将电力通信网带进了大发展时期,截止到2009年底,所有110kV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光缆全部覆盖,2010年底,所有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县级电网光缆均全部覆盖,大量的电力ADSS、OPGW、OPPC特种光缆得以运用。目前,贵州电网公司已建成SDH光传输系统A网、B网两套互为冗余的网络,在运行中实现了N一1备份,各地区供电局同期已建成了互为冗余的A、B网SDH传输网络。

2六盘水电网光传输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光传输网现状

六盘水供电局光纤传输网在2009年底已全部建成覆盖供电区域内所有110kV以上变电站,骨干网络为2.5G自愈环网,局部地区建成622M及155M环网。所辖110kV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的调度电话、远动实时业务均由地区B网光传输系统承载。

2.2存在问题

六盘水供电局地区光传输B网环网率较低,主要供电区域内的六枝地区、盘县地区分别与水城地区的主干通信光缆连接表现得尤为突出:六枝地区与水城地区的主干通信光缆连接仅一条滥六线(OPGW),盘县地区与水城地区的主干通信光缆连接为盘县电厂(ADSS)一杨梅变一玉舍变(OPGW)至水城变(OPGW)光缆,六枝地区与盘县地区无互联光缆,均不满足N一1要求。一旦220kV滥六线光缆或盘县电厂至水城变间110kV(土杨松茅线+玉杨白线+水玉线)光缆中断,将完全导致地区网水城地区与六枝地区、盘县地区的专网调度通信、自动化、信息业务全部中断,地调对盘县片区和六枝片区电网失去监控,将严重影响六盘水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3六盘水电网通信应急保障方案

2011年1月,贵州省再次遭受冰雪凝冻灾害,六盘水供电局通信管理部门积极探索,超前谋划,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措施,为六盘水电网抗冰保电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圆满完成了冰雪凝冻期间地区电网通信保障工作,各项具体工作及成效分析如下:成立六盘水供电局通信抗冰保电应急指挥组(含各县供电局专业人员),下设抢修救灾工作小组、后勤工作小组和通信调度指挥工作小组,成立了抗凝冻通信抢修队伍。完善了抗冰保电通信应急保障方案和各项应急预案,对盘水电力通信网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六盘水供电局2011年抗冰保电通信应急方案》,通过与省调通信科的技术协调,分别在220kV六枝变、220kV红果变和配调楼地区B网和省B网光传输设备上加装了省、地光传输B网联网光板,经网管模拟操作试验验证,达到了在六枝、盘县与水城片区联络光缆中断的情况下,利用省B网平台作为保护路由的目的,提高了通信运行的可靠性,实现了省、地两级电力通信网资源共享互为冗余保护的运行模式。分析了六盘水电网已建成的应急卫星小站现状及存在问题,积极联系省信通中心相关管理维护部门,经过多层次、跨区域、跨平台设备数据库数据的修改,将六盘水供电局调度交换机用户与卫星小站单机用户实现了互拨,保证在光缆全断的极端情况下中调、地调、应急指挥中心与220kV红果变、220kV六枝变、220kV滥坝变、220kV北郊变、野马寨电厂和盘县电厂的调度通信。对所有110kV以上变电站调度电话通信方式进行核查,除安排行政交换机用户、调度交换机用户外,还要求安装一门公网电话或移动座机作为极端全断情况下的备用。为保障重要通信站通信电源和光传输设备、保护和安稳通道正常运行,安排专人在500kV六盘水变电站、红果变、六枝变进行值守,并安排人员每El对水城片区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及220kV变电站进行通信电源和光传输设备、保护和安稳通道巡检。对地区通信网的通信资源进行了整理,编制了《六盘水供电局生产实时控制业务通道清单》、《六盘水供电局110k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光缆重要程度统计表》和《六盘水供电局110k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光缆空余纤芯统计表》,达到了进一步摸清现状,应对极端情况下,快速采取有效措施的目的。对所有110k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机房电缆沟进行封堵,防止老鼠等小动物串入通信机房或通信设备柜咬断光缆引起通信业务中断。加强租用电信公网2M业务通道的测试,保证在电力通信专网光缆全断极端状态下上传中调的TASE.2业务的正常倒换运行。与各通信设备厂家、电信运营商、有关外援单位等第三方建立了联动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置故障异常。突破常规的管理模式,在六盘水供电系统“大通信”的范畴内,现场抢修工作安排,不分专业、不分单位(地区局、县局)、不分班组,人员统一调度,有效整合了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