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供电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潘智敏(1979-),男,安徽铜陵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工程师;朱红英(1967-),女,安徽无为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高级政工师。(安徽 铜陵 24400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56-02

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要靠科学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企业风险的防控和应对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作支撑,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培育需要制度“落地”来助力。近年来,铜陵供电公司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发展基础,通过创新工作思路,丰富载体形式,在制度建设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制度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发展到今天,制度已是现代企业最基础的软设施之一,成为企业正常运作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管理现代企业,首要的工作便是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少制度也就谈不上管理,企业也如同一盘散沙,杂乱无序、寸步难行。当今社会已高度开放,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内企业所面临的是全球性的挑战,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优胜劣汰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不二法则,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沉下心来,从建章立制做起,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夯实管理基础,进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框架内成为相互博弈的最后赢家。

可见,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无可非议,但究竟做得怎么样,通过一些观察和调研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制度建设还不够扎实有效,制度执行力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层面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企业虽然常把制度建设挂在嘴边,但真正下功夫去抓的却不多,制度建设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完成停留在了口号上。制度建设必须要站在为企业谋发展的高度来推动,企业领导更要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知,把制度建设当成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务必求得实效。如果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这项工作就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2.规章制度混杂无序

制度体系本身应该是一套科学合理的组成结构,但是由于各种阶段性工作要求,从而滋生出一些名目繁多的细化型制度,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制度体系就会变得庞杂。针对同一工作,原本一项制度即可涵盖,但却存有多项制度,让执行者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到制度的贯彻执行,因此,制度体系必须要定期修订完善,确保规章制度能够满足公司管理的实际需求。

3.制度实用性不强

制度要本着简洁实用的原则,让人一看就明、一读就通,可操作性强。可是实际中,真正实用的条款却廖廖可数,造成了主次不分、逻辑不明,这样的制度就不利于贯彻执行,最后制度难免被“束之高搁”。

4.制度条款不严谨,存在漏洞和风险

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由于起草人员水平、审核人员把关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制度质量不高、条款不严谨,存在漏洞和风险。目前,供电企业对依法治企工作越来越重视,反复强调要从严依法治企,制度就是依法治企工作得以推进的重要保障。如果制度条款不严谨,那么执行中就存在管理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5.制度执行力不够

制度建立以后,关键就在于执行。电力企业的一些安全事故往往都是由于规章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反之,如果都能按章办事,那么很多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原因,规章制度执行后必然会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有所约束,也可能会改变以往的行事规则,让人感觉“麻烦”或“不舒服”,从主观意识上便不愿遵循。

综上所述,企业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看起来很棘手,但只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加以重视,那么所有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二、加强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铜陵供电公司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实抓、实用、实效”为原则,统筹谋划规章制度建设,从实践中总结出“四化四提升”,丰富了制度建设的内涵,强化了制度的渗透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规范化流程,提升制度管理水平

该公司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铜陵供电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该《细则》对规章制度管理的职责分工、起草、审查、宣贯、督察与评估等作了规定,明确了建设应遵循合法性、全面性、实效性和一致性等原则。规章制度按其重要性分为核心、重要、专业三个级别,各级制度出台须经过相应层次的审批流程。该《细则》还对制度名称、格式等要求作了详尽描述。制定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图(图1),对制度起草、会签、审查、签发、执行等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固化,清晰展现规章制度的全过程管理脉络。该《细则》出台后,为规范和指导规章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程序化建设,提升制度建设效果

为全面建设公司“三集五大”制度体系,铜陵供电公司专门制定制度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对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将此项工作分为适应性评估、制修订、名录和成果上报四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相关要求。根据各部门梳理情况,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制、修订计划,以正式文件进行下发,明确责任部门、制修订原因和完成时限,公司层面根据方案将此项工作纳入月度重点工作进行督办,对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通报,要求各部门按时按质完成相关工作。具体执行过程中,对过时的、重复的、与上级规定相悖的、条款不严谨的制度进行重点修编。制度制、修订工作完成后,按时现行有效制度名录。公司形成了每年现行有效规章制度名录的常态工作机制,涉及公司电网建设、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多个方面,从而为公司经营管理和决策制定提升依据与支撑。今后,该项工作将形成常态机制,每年初下达制度修编计划,修编任务完成后现行有效制度名录。

3.创新化平台,提升制度渗透力

一是编制规章制度试题库,由各管理部门从所分管的制度中提炼出核心条款,这些条款是其他部门所需重点掌握的,编制成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三种类型试题,将制度试题库纳入年度应试范畴;二是以试题库为基础,将制度核心条款编制成“一问一答”模式,分为电网建设、生产、营销、行政、政工、综合六个篇章,编印成《铜陵供电公司规章制度问答手册》,作为全员学制度的典型教材;三是建成运行“制度大辞典”项目。为实现规章制度信息化管理,着力提升制度管理水平,铜陵公司经过近一年的项目建设、后期录入等工作,建成了“制度大辞典”管理平台。该平台汇集公司所有现行有效制度,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非常便捷地查询所需制度,支持关键字查询,实现全文搜索,可以直接查询到相应条款,用户无需登陆即可对相应制度进行在线评价、交流感想,同时可随时将感兴趣的制度加入关注,方便用户调阅,该系统自动对热门制度进行排名。同时,“制度大辞典”将所有制度试题库收集在内,用户可随时根据岗位需求组成制度试卷,进行在线测试,促进全员学制度意识。“制度大辞典”系统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

4.多样化宣贯,提升制度执行效果

篇2

【论文关键词】基层央行;内控制度;机制

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文指人民银行为了有效履行法定职责,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动态过程。近年来,人民银行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已经步入规范化轨道,但一些制度在部分单位或部门中却出现了落实起来“外紧内松”的现象,为此有必要从内控制度建设中查找不足。

一、基层人民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对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较为滞后。20世纪90年代初,内部控制才开始受到国内专家的关注和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内部控制才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这时期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和内容等做出了规定。1999年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担负起再监督职责后,人民银行内控制度建设迈出了基础的一步。从此,内审部门的全面审查、专项审查、季度审查等检查构成了基层人民银行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这是一份主要基于整体框架思想的内部控制建构指引,它的颁布为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框架性意见和方向性指导。时至今日,在总行的引导和帮助下,基层央行通过广泛的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活动,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有效防范风险性、优越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基层央行在排查内部风险点、完善内控机制的自觉性有所增强,行领导及纪检监察、内审部门、事后监督等职能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加大,初步建立起了基本上建立起了全行性、部门性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基层央行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优先”意识淡薄

1.工作不遵守规章制度。为了个人方便,制定好的必要的工作程序和业务监督环节往往被员工们忽略掉,很多员工认为内控制度的存在只是针对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只要自己没有徇私舞弊的想法,内控制度就无需严格遵守,这样就导致了规章制度虽有却无人执行的局面。

2.不注重对内控制度的学习与理解。基层人行虽然通过培训、集体讨论学习等多种方式向员工强调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培训学习的时间比较短,考核比较容易蒙混过关,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效果并不理想。

3.缺乏从内控的角度思考和总结问题的习惯。在出现问题后,大多也并没有从内控的角度看待问题,大都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不从内部控制方面找根源,使得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致使有些问题屡查屡犯。

(二)内控制度的制定滞后且不规范

1.内控制度制定不严谨、滞后性强。人民银行体制改革以后,县支行出现大量富裕人员,并且一些岗位职责与以前有所不同,都需要对有关的内控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根据新情况制定新的内控制度,但实际上,大部分单位或部门要么照搬上级行的有关规章制度,要么依据现有的制度,有些制度多年一贯制,甚至有的仅凭经验或传统做法进行操作,内控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新业务及新情况的发展。

2.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简单,前后矛盾。有些制度过于概括、简单和条理化,操作性不强,不能为业务提供实际的指导;有些制度偏重于强调纪律,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落实制度的制度;有些基本制度,如:《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未严格规定必须建立几种登记簿;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处罚措施,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经常性的检查制度;有些基本制度,如:柜台交叉复核、双人双责和事后监督等难以落实,替岗、代岗、代人签章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和操作上的失误,从而加大了经营上的风险。

(三)内控制度落实仍存在较大不足

由于基层央行人数在萎缩,且员工年龄较大,所以人员安排紧张,难以符合制度的刚性规定。以县支行综合业务股为例,按货币发行、联行、国库以及支行财务四大业务的制度要求,全股需设28个岗位,但实际上基层央行综合业务股一般只有8到10人。根据内控制度要求,重要业务岗位连续担任不能超过两年,必须定期实行轮岗,但实际上县支行难以做到,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使岗位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正常的业务运行埋下了风险隐患。   (四)内控制度监督缺乏独立性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内控部门多采取“监督同级,下查一级”的模式,这种体制模式导致监督尤其是同级监督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监督部门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其双重身份难以有效地履行内控制度,公平考核评价内控制度执行力度被削弱,且纪检、监察部门有些成员由于顾及年终考评考核的“民主打分”因素,往往在处理问题时高举轻放。

三、完善基层央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建议

内控制度对基层央行履行职责,执行货币政策,抵御风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内控制度的建设不容忽视。

(一)加强央行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内控氛围

良好的内部文化建设对基层央行的内控机制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在内控机制建设中,要努力建设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要在行内树立起内控优先的观念,通过培训、发放小册子、组织讨论等形式宣传内控的重要性,增强员工对内控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进行离岗脱产的系统培训的方式,让每位员工都能得到锻炼;管理者应按照总行提出的“五型“队伍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内控意识,打造良好央行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内控机制建设。

(二)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提高业务规范化水平

1.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可将基层央行现已制定的内控制度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制定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框架,印发到各基层央行,由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参照制定内控制度,上级行收到基层央行制定的内控制度后,应调查制定的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其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意见。

2.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制度也一样。随着业务的变化、重点的转移、时间的改变,原来的制定的部分内控制度已经不适应或者相对滞后。因此,有必要针对新业务和操作流程变化,及时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补充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办法,保证规章制度能覆盖各项业务控制的关键风险点,使各种规章制度、风险防范措施嵌入到各个操作岗位之中,避免内控制度对业务行为的不协调性和控制上的滞后,促进全行内控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

(三)整合基层央行资源,增强内控实施效果

当前基层行岗位设置刚性和人员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整合岗位人员,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合理兼岗,改进管理模式,防控风险,通过定期轮岗和合理安排休假来增强基层央行人员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整合后的各部门理顺了内部管理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责任,并通过密切合作,最终增强了内控实施效果。

(四)加大内控制度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1.要在体系上赋以监督部门相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行检查权、建议权、处罚权的有机统一,把监督审计工作渗透到内控制度的各环节。

2.加大监督部门对业务部门内控实施情况的检查频率和效率,做到以预防为主,争取将问题消灭在萌芽时期。

篇3

认识到学习《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认识有如下几点:

(一)通过学习活动,使我更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来看,《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是全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的基本依据。《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涵盖了我行各业务条线、各业务品种的主要风险点,逐环节、逐岗位列举了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明确了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和尺度,量化和统一了全行的制度执行,这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的基础环节,也为管理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同时,使广大员工熟知各自岗位的违规行为及相应的处罚尺度,做到铭记于心,外化于行,令行禁止,遵守经营秩序。其次,开展学习活动是我行夯实管理基础,从严治行,遏制案件发生的必然要求。《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是在全面总结和修订原处理办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业务、新管理制度的出台,完善、增加和调整了部分处理条款,明确了违规处理依据,为贯彻落实从严治行、从严执纪,持之以恒地坚持从严管理,必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防范经营管理风险,遏制案件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是提高我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行竞争力的需要。日趋激烈的竞争,是XX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制度建设和执行,应当是XX银行面对竞争,战胜对手的看家本领。一个行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最根本的还是员工综合素质软实力。我行以开展《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学习活动为契机,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增强依法履职、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合规经营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培养员工良好职业道德和习惯,构筑XX银行现代企业文化,是提升农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二)学习《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的几个要点:

首先是学习要认真。要把《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落到实处,认真学习是前提。学习要认真,就是要按章按节按条按款全面学习《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的内容,对于和自己岗位、工作、所从事的业务活动有关的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的认真学习,切实领会制度办法的意图和精神。事关重要的或把握不准的,还要寻找和学习源制度规定,学习操作规程和业务工作流程。其次是贯彻要到位。贯彻《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是开展这次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贯彻要到位,就是要把《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要求的相关内容落实到自己岗位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到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按制度办,要按流程走,要按要求作,防止不经意违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最后,执行要有力。执行,不仅包括贯彻落实,而且更重要的是指管理者依照《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规定行使管理职责,对违反《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事件的处理,这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执行要有力,就是具有内部管理职责的干部要不折不扣地、严格地按《XX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规定及时准确地处理违反规章制度事项。要防止人情和不正当的权力干预,做到在制度目前人人平等,执行处罚时一视同仁。

篇4

关键词:大学;班级;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15-02

一、大学班级管理与大学班级制度文化的内涵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简言之,管理就是创造个体更好地在群体中完成目标的环境。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式组织。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系列职能活动。依据以上分析,对大学班级管理做出如下定义:大学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带领学生,按照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创造学生个体更好地在班级群体中实现个人成长目标的环境。制度文化是一个比制度更深、外延更宽的概念,不仅包含制度本身,还包括制度理念、法制精神、建章立制的过程,以及制度实施的状况,等等。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以及这些架构与规则的形成过程、运行状态与实施状况。依据以上分析,对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做出如下定义: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组织架构及其规章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大学班级制度文化体现了大学文化中包含的学校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校风校纪等内容,落实到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中,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实施高效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促进学生认同学校教育理念、专业培养目标、形成班级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追求的途径,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的保障,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校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离开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将导致学校教育管理的形式主义,大学文化的传承将成为无本之木。大学班级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班级组成特殊性与班级管理的特殊性两方面。班级组成的特殊性,大学班级成员是在学校招生录取后,学校教务部门依据分班要求,将同一专业学生分成若干自然班级。此举说明大学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专业发展目标。大学班级班主任大都由专职教育管理工作者或者专职教师兼职,没有专职的班主任老师,这导致了班主任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班级中;班级成员基本都超过了18岁,属于成年人,区别于大学之前的未成年人。管理的特殊性。大学班级管理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主旨,这体现了大学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要起监督和指导的作用。需要班级建立自运行体制,这需要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良好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能够适应大学班级管理的特殊性。

大学班级制度的缺失性。直接涉及到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以教育处为主,对学生学习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其二是以学生工作处和团委为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进行教育和管理。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团委依据其职能,就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制定规章制度,形成《学生手册》,这些制度大多数是某一行为规范的指导意见,缺少切实可行的规范。在当前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中,缺乏标准的班级制度体系建设,大学的教育教学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的,班级制度体系和具体制度的缺失必然导致教育管理的参差不齐,导致教育管理的相对混乱。大学班级建设的形式化与空洞化。形式化主要表现在制度理念落后与制度执行力薄弱,提到班级建设,就会想到制度建设,提到制度,就想到管理的工具、约束学生行为规范的标尺,规章制度的价值在于教育管理者的需要,制度随意性大,对制度的尊重、维护、修改、执行力度远远不够,使得制度成为形式主义。空洞化主要表现在班级制度建设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脱离班级的目标追求。以标准化的《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管理,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不能贴近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制度的内容与现实的目标出现偏差的时候,必然会使制度文化失去作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的作用,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就会脱节,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班级建设的空洞化。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大学班级的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主要形式,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其自己本身进行管理,为自己制定目标,组织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好个人的事物,最终实现个人的目标。要想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大学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形成过程是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所以班级制度文化形成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学校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通路。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最终对象是学生,教育和管理目标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实现的。学校与学生之间,需要架起一条通路,能将学校育人目标和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反映到学校之中来,进而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之中。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渗透到学生思想中、体现在学生行为上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需求与现有制度体系碰撞的过程,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通路。

篇5

关键词 制度政策 高校图书馆 发展

中图分类号:251.5 文献标识码:A

1制度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环境的影响

1.1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各项工作正常运作的前提和基础,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通过制度的约束,可以规定读者和馆员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规范他们的行为,使读者能根据读者须知等相关规定获取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文献资源,同时减少馆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制度可以减少读者抱怨发生的概率,一定程度上解决读者的疑问,形成良好的图书馆学习氛围,可以保证图书馆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维护图书馆各项服务和业务的组织性、纪律性、系统性,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改进图书馆的发展环境。

1.2制度建设现状

我国各大高校针对本校的发展状况制定了适合该校发展的图书馆发展制度和规划,教育部也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行政规章,在整个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中,基本形成了约束读者行为、馆员行为、管理馆藏资源、文献的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到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图书馆的专门法律,各大院校制度自成一体,没有总的指导方针和章程,制度在制定内容和形式上多样性、随意性表现明显。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广泛的征求读者意见,具体操作和执行项目上缺乏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部分图书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往往借鉴其它高校图书馆现有的规章制度,缺乏颁布和实施环宵,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制度的科学性。

2政策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环境的影响

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比较好的国家都有较为完备的图书馆政策,比如美国、日本、丹麦等,图书馆政策制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改变图书馆不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二是为读者提供一流和满意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政策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3政策建设存在的不足

3.1政策体系不完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我国图书馆政策在1978年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项政策相继问世。从全局来看,我国图书馆事业以行政关系为基础,不同系统之间各自为政,很多条例和规章都是根据各级主管部门自行制定,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政策体系,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是集团化和协作化,因此应建设完善的高校图书馆政策体系。

3.2政策建设层次较低,创新性不足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图书馆法》酝酿多年仍未出台,在法律层面上缺乏对图书馆事业政策的明确性规定。相对于信息政策、文化政策、产业政策等,缺乏明确的政策体系,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使目前制定的高校图书馆政策层次低,政策制定的程序随意化,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存在脱节,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这些都导致图书馆事业发展在政策上遇到阻碍。

3.3政策法规的法律效应和强制性弱

政策建设中存在越是权威的,法律效力高的政策在执行中越滞后,越是地方性的规章制度,条例执行得越到位,这种情况的产生实质上说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法律基础不稳固,专业性的法律缺失。而当国家把发展图书馆事业的一些权力和责任下放给各高校、科研院所时,地方性政策或高校政策在整个图书馆政策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就会出现重文件规章,轻法律条例的问题所在。

4完善高校图书馆政策建设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能否得到充分体现,在很多方面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专门针对高校的政策少之又少,而且高校图书馆的政策是划拨到教育部、文化部下,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改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环境,政策建设必不可少。

首先,加快我国图书馆立法建设的进程。《图书馆法》是图书馆政策体系的核心。我国学术界也意识到《图书馆法》建设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相信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建立一部全国性的图书馆法律的保证机制基本成熟。

其次,建立完善的高校图书馆政策体系。政策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而应形成一个系统,建立针对完善高校图书馆政策体系十分必要。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政策体系建设可以参考公共图书馆的体系建设进行完善。

第三,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政策建设经验。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谋出路的问题,国外特别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图书馆政策建设方面有很多是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的,比如《图书馆法》的制定,国际图联关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来完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反违章 制度建设 安全文化 现场监督

反违章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生产单位必须认清反违章工作的重要性与长期性,同时,对违章的现象和原因进行认真剖析,形成一种真正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安全机制,使职工形成预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遵守安全法规,彻底杜绝违章行为。

1.抓制度建设,以制度约束行为

“反违章”管理的最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反违章”工作的基础保障。

1.1建立完善的“反违章”管理体系

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秩序,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只有在管理体系完善的情况下,各级安全责任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因此,要建立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车间、各岗位、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逐级传递安全压力,人人分担安全指标,确保安全工作做到思想、责任、管理、措施“四个到位”。

1.2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各级“反违章”制度、规范

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标准,是搞好反违章工作的主要依据建立完善、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是企业安全管理遵循的依据,有利于理顺生产秩序,规范人员行为。同时,作为生产车间,要根据车间工作的具体内容对上级规章制度加深理解,正确解读各级制度、规范的同时,充分将其细化、量化,形成适用于具体管理目标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如运行工区在公司及上级反违章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安全双制式”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为《双安全员制度》和《个人安全天数终止制度》,这两个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就是对原有安全管理制度的一种细化和补充。通过《双安全员制度》和《个人安全天数终止制度》,使安全管理查禁违章工作得到更加广泛的群众支持,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1.3抓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健全的规章制度需要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他的管理效果,因而,要取得反违章工作的好的效果,必须狠抓执行力建设,切实保障已有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得到认真的执行和落实,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纸上谈兵”。

1.4开展标准化作业,加强精细化管理

开展标准化作业,强化精细化管理,是搞好反违章工作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各专业、各工作开展标准化作业,可以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和保证作业安全。为顺应省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思路,结合我公司班组精细化管理竞赛活动,生产系统对运行、检修、带电作业等各项工作开展了标准化作业,分专业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工作标准和流程,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坚持持卡作业,有效提高了作业质量,避免人员违章现象的发生。

2.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反违章”工作氛围

目前在企业的反违章工作中,相当多的职工认为,反违章工作是管理层的事,普通生产一线职工只是处在被监督、被考核的位置,没有必要参与到反违章的管理之中。其实,一个工作团队中,每个人都只不过是整个工作群体中的一个环节,都必须对其他所有的环节负有与管理者同样的责任。反违章工作,不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职工,都应该牢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因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反违章”工作氛围,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才能真正把反违章工作做好。

2.1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首先要正确理解安全文化的含义。安全文化绝非几面上墙图版或是几句安全口号这么简单,他应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根据本车间的具体情况对企业整体的安全文化理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解读。比如运行工区对公司“安全管理重如泰山,安全理念固如泰山,安全标准高如泰山,安全文化尊如泰山”的安全文化理念进行解读,提炼出“拼搏创新、保障有力、精益求精、作风坚强”的十六字工作标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作理念。

其次,安全文化应逐步渗透到反违章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也应结合安全文化内涵。运行工区实行的“安全双制式管理”,其外在形式内容为“双安全员”和“个人安全天数终止”两种制度,但究其内在核心,却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形式打造浓厚的安全管理氛围,通过文化的滋养和渗透,进一步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筑起安全堤坝,形成重视安全、维护安全、保证安全的良好氛围。这种以制度建设来营造文化氛围的工作模式在以往很少采用,但实际应用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的。

2.2安全文化从形式主义走向文化熏陶,体现人文意识,形成人性化管理理念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为什么难以真正深入人心呢?安全文化建设过分侧重形式而忽略了与受众的心灵、情感的交流是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但提炼出安全文化理念,拍摄了企业文化的宣传片,而且制作了大量的宣传展板和图册,从形式到内容均做到了丰富多样。

安全文化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现有的反违章管理制度中,大多数都是轻管理、重考核,而且考核力度相当大,具有巨大的震慑作用。但是,这种严厉的考核制度也有他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考核机制中侧重于处罚而缺少分析,大部分违章情况发生后会后大批人受到“株连”。

要真正解决管理制度中的种种弊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体现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实践证明,真正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最有效的是注重安全文化的培育,营造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使绝大多数的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法规,并且在工作中相互关爱,互相提醒,从根本上杜绝违章现象的发生。

2.3监督到位,消除现场违章苗头

真正做到“零违章”,应该是作业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达成一致与和谐,并且责无旁贷地为消除违章现象着想。生产车间内部开展创建“零违章”班组活动,建立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反违章机制十分重要。而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必须要通过监督机制来实现其预期效果。现场安全管理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才会取得好的效果。要在大量的、深入生产现场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并研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善于找出安全管理中规律性的事物,形成规章制度,用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指导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作业现场的到位监督无疑是最好的安全监督手段。

篇7

一、审计风险的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风险导向的审计已成为主要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的分析主要针对系统分析以及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多种审计计划以及实施针对性较强的审计对策。风险导向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将审计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在的经营环境,以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为出发点,通过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对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领域进行评估,并根据其评估结果对审计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配,使审计质量及其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确保审计质量的稳定性。在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中,风险评估程序的执行是其关键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的实施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进一步了解,同时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错报的审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所以,风险评估程序在审计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于获取的信息而言,如果其信息充分可靠,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对审计程序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并实施;但如果其信息不能为注册会计师对错报的审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这时注册会计师则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另外,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风险评估之后,对可能存在的错报审计风险实施合理有效的对策,同时也应适当关注不存在错报审计风险的领域。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加大审计责任的同时,也增加了审计风险;二是执业环境还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不够健全,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三是审计对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上审计范围也随之越来越大,导致审计的压力有所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四是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以及职业经验也比较少,容易导致审计风险。

二、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影响因素

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审计主体影响因素和审计客体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审计主体影响因素是由于审计主体本身的过失而影响审计风险。审计主体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以下两点:

(1)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利益的诱惑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有些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而相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其行业具有自律性,市场环境的好坏对其影响较大,站在利益和职业道德面前,审计主体很可能选择利益而忽略职业道德。所以说,市场环境对审计主体有着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2)风险偏好

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在抉择时很容易受风险偏好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作为最后的风险把关者,其意见直接影响着审计报告的签况,所以风险偏好是审计主体中关键的影响因素。审计客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审计客体的结构组织

结构组织的设置合理与否,对审计客体的发展以及生存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设置,可以确保组织的明确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同时也使审计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审计客体的行为目的

其行为目的对审计客体是否形成审计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也会随着组织的行为目的而发生变化。

(3)审计客体的规章制度

它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规范和指引管理工作的需要;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可以有效弥补漏洞,使企业的审计风险有效降低和控制,财务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目前据有关资料统计,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事件大多与资金相关,因此,规章制度对审计客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使其审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和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制定了以下几点防范对策:

1.加强审计工作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标准、专业素质、业务检查、注册会计师年检、质量控制和业务收费以及报备等相关规章制度,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流程进行完善和规范。

2.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在相关工作中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由于在审计工作中频繁发生一些不良事件,因此导致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行业的期望值开始逐步下降,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的问题,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而言,政府部门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在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促使注册会计师行业能够充分地担负起应有的监督职责。

3.建全和完善审计控制制度。

健全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减少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审计质量在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对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行维护的道德基础,同时也是其应尽的现实义务。然而其审计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好坏,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应高度重视审计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完善程度。会计事务所应当合理制定审计质量的控制制度,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严谨地实施,并且能够使注册会计师充分认识到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在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中的重要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还可以树立正确的行业形象,从而使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其期望值进一步提升。另外还需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职业怀疑态度就是注册会计师对所获得的审计证据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进行评价,对被审单位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应对其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在审计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应当提醒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以有效降低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避免不必要的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诚信教育 加强 学风 促进 建设

一、学风与诚信的辨证关系

2500多年以前,子贡曾拿如何治理政事问自己的老师孔子。孔子回答:“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这也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来由。孔子从大处着眼谈信(诚信)与民立、国强的辨证关系,从小处着手,信(诚信)与学风二者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简单地讲,学生诚信度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显著,学风优良;反之,学生诚信度小,学习目的混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差,学风败坏。

二、诚信教育对于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1.外在规范作用。各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为了维持学生正常的学习,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并不是规章制度就一定能够规范每个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即便规章制度约束住了学生的外在行为,学生上课心猿意马、心思在书本之外,制度也失去了其目的。而诚信教育,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制约学生的行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诚信教育,形成学生诚实守信思想,使其自觉、自愿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且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规章制度与诚信教育应该相互作用,使学生“内修诚信、外修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促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2.内在导向作用。诚信教育把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引导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层面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诚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形式,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他们将会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具体的奋斗目标。

3.群体凝聚作用。古人曾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显然,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诚信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学风建设亦有着不可忽视的群体凝聚作用。学生个体对于诚信的认同,有利于把每一个个体都团结在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中,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一个群体中形成“团结一致互助共进”的积极学习氛围。

4.周边辐射作用。诚信教育必然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而一个有着良好的公共形象的学校必然会对社会公众、学校所在地区以及更大范围的周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周边区域乃至整个社会诚信度的建构。反之,周边区域性或者整体性诚信制度的建立必然会为校园的诚信教育的实施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三、加强诚信教育以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1.明确诚信教育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对学生的诚信学风教育。通过组织诚信座谈会,开展诚信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其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引导,使信用道德成为学生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以此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时期,培养其良好的诚信行为。

2.以个别学生为切入点,创新诚信学风教育

手段:(1)发挥诚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使诚信成为“己任”,而非“趋利避害”的手段;(2)以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不够刻苦、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缺乏顽强坚韧的钻研精神的学生为切入点,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重视学生“人性”层次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使诚信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3)尊重诚信教育对象的心理规律,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于一些诚信缺失的同学,通过定期的谈话,督促学生养成诚信学风。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诚信学习示范性作用,积极建设全班、全学校诚信学风

(1)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使他们自觉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诚信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诚信学风教育中起模范带头作用;(2)针对各班实际情况使班级成员有组织地结成学习对子,让诚信学风融入道德规范,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四、从教育环境、制度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营造诚信大氛围

篇9

一、抓重点环节,认真查摆单位和个人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机关效能建设查摆问题阶段,着重查摆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1、机关学习方面。“建学习型机关,做学习型干部”工作情况;制定学习制度和落实情况;干部职工对学习活动是否重视、支持,干部、职工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

2、思想建设方面。是否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否具有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意识;是否存在思想解放不够、进取精神不强、创新意识不浓等问题。

3、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作风是否踏实,事业心、责任心是否强;是否存在“中梗阻”和“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

4、工作效率方面。是否推行了“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落实情况,办事效率是否高;有无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办事拖拉等现象。

5、制度建设方面。机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规范、科学;是否存在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版权所有

6、依法行政方面。是否按照法规和制度行使职权,程序是否合法;政务是否全面、真实、及时、有效公开;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问题。

7、服务态度方面。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是否热情、耐心、细致,服务用语是否规范。

8、廉洁自律方面。是否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是否存在和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办班等问题。

查摆问题要做到全面查摆与重点查摆相结合、组织查摆与个人查摆相结合、开门纳谏查摆与自查自摆相结合。通过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或问卷调查以及单独走访、设置机关效能建设投诉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召开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或班子分析会等方式,开展“干部群众评机关”、“基层评机关”、“服务对象评机关”等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查摆问题中,要结合县效能办反馈的问题以及先进性教育、政风行风评议反映的意见,重点查摆机关树立效能意识、加强效能制度建设、健全效能工作机制、加大处理效能投诉力度、努力营造效能建设氛围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在查摆问题活动中,每人都要积极发言,既要提出单位效能建设方面的问题,也要检查个人效能建设方面的差距。对收集和查摆出的属于单位效能建设方面的问题,认真梳理,一一列出,并深刻剖析发生问题的原因,研究整改措施。属于个人的,由单位分管领导或主管领导原汁原味地书面转告本人,由个人认真总结、剖析。切实做到查找问题不怕丑,听取意见不怕刺,解剖自己不怕痛。

二、抓投诉受理,建立查处机关效能建设问题的长效机制

设置机关效能建设投诉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建立投诉受理登记簿,确定专人负责。对投诉的意见,无论是属于单位的,还是个人的,受理机构和人员都要认真对待,分别不同情况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凡属实的投诉,是单位的,能改的立即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尽快创造条件整改,并及时答复投诉者。属个人的,及时交有关部门调查核实,该诫勉教育的诫勉教育,该效能告诫的效能告诫,该纪律处分的必须纪律处分,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工作要求版权所有

篇10

(一)增加新型文献入藏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技的发展使读书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数字图书馆和电子期刊的出现更使很多读者变成了网上阅读者,因此图书馆在加大印刷式图书的藏书量的同时,也要适当的拓宽网络的数据库,加大网络资料的比例,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技术开发各种网络资源,能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文献布局体现本馆特色。图书馆不仅要增加新型文献的入藏量,更要在文献布局上体现本馆的特色。图书馆通过收藏适合的文献、并划分合理的区域对收藏文献进行布局,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另外要注意收藏的图书馆所收藏书籍的内容要健康,图书质量要合格。还要合理的分配使用经费,合理的调节各类图书的比例,定期的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统计,以便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制度建设是构建图书馆文化的保障

(一)制度要符合实际要求。规章制度是维持纪律、增强规范和保持稳定的必须手段。图书馆要想有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制定合理的图书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它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变化着,因此就需要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时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设置全面、规范、公平、合理的图书馆制度。这样不仅能方便管理员的管理,更能创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

(二)制度文化体现以人为本。图书馆制度文化不仅要紧紧地贴合实际,更要注重条文在人文上的关怀,时刻考虑着读者的需求,以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为理念制定图书馆制度文化。制度的语言应该大方得体,多用礼貌用语,用虔诚的语言来打动读者,让读者更好地接受和遵守规章制度。

三、服务建设是构建图书馆文化的目的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服务于人民,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图书馆建设始终要把读者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服务第一的原则。服务品质的高低是图书馆文化的好坏的直接体现,因此要求图书管理员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时刻为读者考虑。在知识发展快速的时代,读者不断涌现出新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必须不断地创新并优化服务流程,从本质上提高服务的质量。

四、人资建设是构建图书馆文化的关键

一个图书馆想要有良好的发展,离不开人员的管理,尤其是现在科技化的图书馆更是人才的竞争。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夫.依梅尔特曾经说过:“要重视人才,这是公司真正的财富。”图书馆文化的长久发展必须要加大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注重图书管理员的素质与技术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图书管理工作者的能力。另外制定合理图书管理工作者奖罚制度,充分调动图书管理者的积极性,更大的发挥他们的潜能。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