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教师全员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升贫困学生的自我发展,为学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教师支持和贫困生自己的努力,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帮扶对象共2人,分别是刘佳佳、余林,经过观察与了解,几个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余世林的自律性差,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思维不活跃,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积极思考。刘佳智力残疾,没有学习能力。

三、帮扶目标

把贫困生的扶贫工作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减轻他们思想上的负担,开展关爱活动。

1、经常深入了解贫困生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

2、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

1、思想上解惑

鉴于贫困生的家庭特殊,缺少家庭的关爱,因而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要不定时对他们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学习情况,与其父母进行沟通,用诚心、耐心、细心、信心去感化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2、学习上帮助提高

篇2

县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被国家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国家级贫困县”。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扶贫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多年来,供电公司一直把履行社会职责、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致力于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恪尽企业职责,千方百计的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决贫困区域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近几年来主要的公益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捐资助教活动

(二)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项目

根据省市《关于做好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的工作方案》及县委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我公司大力开展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自开展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以来,我公司已建设c类新农村电气化村60个,建设c类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个,总投资共计2200余万元。完成了两个c类新农村电气化乡建设任务和8个c类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今年确定了我县30个村为帮扶对象,计划投资943.4万元。现已有6个村领料开工,投资共计100余万元。

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既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惠民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在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环境的同时,可靠的供电极大支持了村民致富热情,促进了养殖业、农副业较快发展,增加了百姓收入,老百姓的生活逐步改善,人们对用电企业的满意率不断增加,公司的利益稳步增加,达到了企业和客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亲民爱民活动

近年来,按照县委关于开展亲民爱民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公司成立了亲民爱民活动领导小组,公司领导通过当地乡政府、村委会,找到所帮扶的困难对象,深入到被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如实了解其家庭生活生产学习等情况,并详细记录,登记造册,建立帮扶台帐,制定帮扶措施。县亲民爱民活动中,公司31名中层干部共帮助11名困难学生,每人拿出1000元慰问金,每位学生得到3000元的无私帮助。每逢节日公司领导都会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到帮扶对象家中看望,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和资助金,为贫困户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与帮扶对象谈心,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鼓励贫困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并针对不同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共商脱贫致富的门路,帮助贫困学生搭建勤工俭学、顺利完成学业计划,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几年来,电力始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各项社会救助活动,每年都筹措资金捐资助教,扶贫帮困献爱心。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将立足公司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一如继往的把帮助弱势群体、扶贫助教、服务于民、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对公司公益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性捐款、捐助活动,发展为长期性的帮扶活动进行下去,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二)每一次公益活动进行小结,每一阶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建立比较健全的工作台帐。

篇3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綦江卫医〔2010〕47号《开展2010年“卫生下乡”活动方案的通知》和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2010年“质量年”工作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卫生对接帮扶活动,大力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推进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建设健康綦江作出应用的贡献。同时,结合2010年我校“质量年”的建设目标,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到我校的实际情况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结对帮扶的方式及要求

(一)学校结对乡镇卫生院

根据綦江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对郭扶镇中心卫生院、永新镇中心卫生院、乐兴卫生院的帮扶活动。具体要求为:

1、捐助物资、开展义诊活动及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拟定捐助物质(价值每套220元的床上用品15套)。组织医务人员到结对单位所在乡镇举行每年一次义诊活动,并发放健康宣传资料。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结对单位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保健知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2、选派单位的骨干到帮扶医院进行业务指导,举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协助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帮扶领导每月到结对卫生院工作1天。结合帮扶医院具体情况,与帮扶单位研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二)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活动

结合“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与我校支部结对的新盛镇石桥村支部的联系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要求为:

1、支部书记为结对村党员上党课一次,并联系贫困党员1户。组织相关人员为结对支部党员做一次党课知识讲座。

2、校领导每人结1户“穷亲”,每年走访看望不少于2次。

3、学校帮扶1名贫困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系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

4、下半年组织医务人员到石桥村举行义诊活动。并实地了解该村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资援助。

5、认真做好篆塘镇白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

在整个活动中,学校领导干部要坚持“三进”: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宣讲政策时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亲身感受基层群众和困难家庭的生活和所思所想,力争帮助联系的困难家庭摆脱贫困。

(三)党员结对班级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在学校开展党员结对班级活动,一个党员结对一个班级。结对党员与班主任配合,协助做好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在学习上,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每期在结对班级讲党课一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一名。

(四)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开展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的帮扶活动,包括传授教学经验、学生管理经验及应急事件处理经验。支委成员要积极帮扶新进教师,从学校文化、人文素养、师德要求、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扶。不能将帮扶活动认为是走过场的事情来对待。通过帮扶活动,建立起我校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

三、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把结对帮扶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体现,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以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提高结对帮扶的实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篇4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1月19日会议和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实际,现就全县20*年“惠民行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惠民行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惠民行动

1、时间:20*年1—2月;

2、牵头部门:政工股。主办单位:县教育工会、各学校、各单位工会。

3、活动内容及实施方式:

(1)慰问劳模、优秀教师(4人);

(2)召开离退休教职工座谈会,慰问离退休教职工(30人);

(3)帮扶慰问特困教职工(130人);

(4)组织师生慰问、资助农村五保老人和孤儿(30人);

(5)全县学校组织慰问本校困难教职工(各校按教职工人数3%-8%组织慰问。全县180-230人)。

(二)帮助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

1、时间:20*年3月、9月;

2、牵头部门:教育股、法规股。主办单位:城区中小学校;

3、活动内容与实施方式

(1)调查统计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2)督促城区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

(三)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

1、时间:3至4月、9至10月;

2、牵头部门:计财股。主办单位:经管办,各中、小学校;

3、内容与方式

(1)调查统计上报贫困学生基本情况;

(2)具体落实“两免一补”的金额;

(3)将“两免一补”的金额发放到人。

(四)关爱留守学生

1、时间:1月至12月;

2、牵头部门:教育股、法规股,主办单位:各中小学校;

3、内容及方式

(1)看望慰问留守学生;

(2)规范管理留守学生;

(3)强化留守学生教育;

(4)建立关爱留守学生应急机制。

(五)关爱特殊儿童少年

1、时间:春、秋季开学前;

2、牵头部门:教育股。主办单位:计财股、招办、各中小学校;

3、内容与方式

(1)每年8月调查登记各类残疾儿童少年;

(2)听残、视残、智残适龄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5%以上;

(3)帮助解决赵家特教中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

(4)落实各类残疾学生在校期间的政府特教补贴。

(5)招办和普职高学校帮助高考上线的残疾学生顺利入学。

(六)大力开展农民工岗前就业培训和农民专业技术培训

1、牵头部门:教育股,主办单位:县职高、亭子职高,各乡镇农民技术学校;

2、内容与方式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00人次;

(2)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3000人次;

(3)培训农村科技当家人100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80000人次;

(4)发放农业科技专业书籍,搞好科技下乡活动。

(七)、做好联乡包村、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

1、时间:3-12月。

牵头部门:政工股

2、内容与方式

(1)帮助解决联系乡、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困难;

(2)教育局给予联系乡、村适当资助;

(3)做好计划生育三结合,联系乡、社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帮助计划生育户解决具体困难。

(八)排除D级危房

1、牵头部门:计财股,主办单位:经管办、各相关学校;

2、内容:

(1)年内排除现有D级危房;

(2)启动村小学改造工程;

(3)调度资金解决普九欠账和排危工程欠款,保障学校教学秩序不受干扰。确保学校建修工程不拖欠农民工工资。

(九)大力开展“助学帮困”募捐活动

1、牵头单位:教育工会,主办单位:各基层工会;

2、时间:3月和9月

3、内容及方式

(1)大力宣传“助学帮困”募捐的重大意义,让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募捐活动。

(2)春季开学后,各校教工会组织师生开展“献出一点压岁钱”的爱心行动,筹集资金解决本校贫困生和孤儿的入学费用、生活补助。

(3)9月秋季开学后,教育局、教育工会号召“全体教职工拿出一天工资、学生献出一点零花钱”,倡议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贫困大学生等多种形式的爱心募捐活动,聚集起爱的力量,资助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大学生,资助一度受困的教职工度过难关。

(十)竭力做好“助学帮困”工作

1、时间:1月至12月;

2、牵头单位:政工股、教育股。主办单位:各中小学、直属单位;

3、内容及方式

(1)年内发动社会各界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20名左右。具体办法:5月由教工会通知各普、职高学校调查统计核实在校贫困高三学生并上报县教工会,7月高考成绩公布后教工会进行初审,并向社会发出求援信。8月本人持高校录取通知书,经教工会审核后报教育局和县政府审定后发放资助。

(2)给予有特殊困难的中小学生特殊资助。在校的贫困中小学生在享受“两免一补”后,确因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疾病造成特困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资助,保障特困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3)资助特困教职工渡过生活难关。因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造成教职工家庭难以维持生活的基本需要,各校和县教工会在调查核实后给予及时资助,让其尽快摆脱贫困。

(4)全县在岗教职工“结对子”每人资助一名贫困中小学生。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校、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校本单位实施“惠民行动”的第一责任人,各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行动。各牵头部门、主办单位负责“惠民行动”方案的组织、实施、落实工作,各股室、单位要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共同做好“惠民行动”的各项具体工作。教育局办公室负责督查督办,收集信息、上报信息,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营造氛围。各校各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单位的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实施“惠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关注民生、关爱百姓、关心弱势、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并及时上报工作简讯。

篇5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重要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任务,拿出与贫困重点县同样的力度,尽锐出战、持续攻坚,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解难点,高质量推进全区扶贫脱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可以用“34533”来概括:

第一个“3”,即突出“三项”举措,高站位部署推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把2019年作为“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将扶贫脱贫工作纳入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289”重点工程,出台了《区2019精准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11个专项行动,大力提升全区脱贫工作质量。二是周密部署推进。今年以来,先后通过三级干部大会、区委常委(扩大)会、扶贫领导小组会、政府常务会、政府办公会、约谈会、擂台赛、调度会、过堂会、现场观摩会和业务培训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多次对扶贫脱贫工作进行安排、指导、督促、调度和推进,扶贫脱贫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三是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双组长”制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年度脱贫攻坚计划,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切实强化了各级抓脱贫攻坚的责任意识。同时,结合全区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区扶贫部门的工作职责。投入170万元,给17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安排办公场所、配齐办公设备,全面提升乡镇扶贫工作站的履职能力。

“4”,即打出“四张”特色牌,高标准抓实整改

为确保国家和省市扶贫考核、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等问题按时高标准整改到位,立足工作实际,打出了“四张”特色牌,即“一访二赛两查三行动”:

“一访”,即开展乡镇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户活动。聚焦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区17个乡镇党委书记,集中一周时间,对363个村所有贫困户进行遍访,面对面了解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宣讲国家扶贫惠民政策,增进干群感情,使贫困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赛”,即每月举办政策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擂台赛”。每月举办一次脱贫攻坚擂台赛,围绕中央和省市有关扶贫脱贫会议精神、“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扶贫、问题整改、贫困退出等内容,安排若干个政策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或乡镇党委书记进行擂台比武,通过公开亮相,形成了你追我赶、拼搏进取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夯实了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

“两查”,即开展帮扶责任人之间和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为确保帮扶活动实效,区通过召开动员会,制定并印发《关于在帮扶责任人之间开展推磨互查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乡镇之间开展扶贫工作推磨互查的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帮扶责任人之间、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一是帮扶责任人推磨互查。集中五天时间,由帮扶责任人派出单位带领本单位全体帮扶责任人,以推磨互查形式,深入被查单位和所帮扶村,按照每名帮扶责任人走访检查1-2户的形式,对全区1946个贫困户进行入户互查。重点围绕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帮扶情况、资料台帐和满意度等内容进行互查,并按照“谁查谁负责”的原则,分别填写《入户走访表》、《台帐资料检查清单》和《问题清单》并签字,对检查结果负责。二是乡镇之间推磨互查。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带队组成检查组,带领本乡镇不少于6名熟悉扶贫业务干部,深入被查乡镇,采取“问、查、看、访”等方式(即:问乡村干部扶贫政策掌握情况、查扶贫站室建设和扶贫档案资料、看村“两室”建设和村庄环境卫生、访贫困群众对帮扶工作和帮扶责任人满意度),开展扶贫脱贫工作互查活动,做到村村到、户户到。

“三行动”,即:户容户貌整治行动。制定印发了《市区户容户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整治重点和实施步骤,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户容户貌整治行动,确保贫困户家中干净整洁、文明卫生。中秋节走访慰问集中行动。为加强结对帮扶工作,组织所有帮扶责任人于中秋节前,深入帮扶贫困户家中,宣讲政策、帮办实事、完善档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问题清零行动。以帮扶责任人所在部门为单位,针对上级考核、巡视、督查和审计等发现问题的整改清零情况,进行再次推磨互查,真正确保问题清零结果真实到位。

“5”,即坚持“五个突出”,高质量推进工作

(一)突出“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总投资4200余万元谋划实施了37个农业产业和7个股份合作扶贫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使8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公益岗位和入股受益实现增收,人均年最低增收5200余元。二是抓好经营主体建设和服务培训。在全区17个乡镇建设了50多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带领贫困户创业和就业。组织农技人员入户发放产业扶贫政策明白纸,各农业区域站对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全部走访,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发展扶贫产业的积极性。累计开展集中培训22次,培训贫困户1789人次,发放资料6000余份。三是抓好惠农政策向产业扶贫倾斜。在刘营、刘汉2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对所有农户免费进行植保防治和玉米旋耕作业。结合作为优质粮主产区的实际情况,继续利用节水小麦项目和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打造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带动贫困群众节本增收。目前,全区有1292户贫困户种植了强筋小麦或节水小麦,138户贫困户从事蔬菜产业,63户贫困户从事养殖业,22户贫困户从事林果业,21户从事手工业,12户从事光伏产业,以点带面推进扶贫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推进旅游扶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27户贫困户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惠及贫困人口110人,人均年增收1063元。五是加大电商扶贫。开展了10期电商知识培训,参加人员346人次。1人上岗魔豆妈妈物流“云客服”岗位,月增收1000元。11人在香环虎头鞋厂就业,月增收1600元。

(二)突出“就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

一是扎实开展免费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组织职中等3家定点培训机构深入全区各个乡镇,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引导性培训17期,共培训贫困劳动力531人次。二是积极组织劳务洽谈和走访跟踪服务,多途径帮扶就业。举办了“春风行动”大型劳务人才洽谈会和秋季招聘会等招聘活动,组织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70余人参加,发放企业用工手册和就业扶贫政策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了进户“送岗位、送政策”行动,由乡村干部按月逐户走访贫困户,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人社”、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形式,多渠道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和就业帮扶活动。三是夯实基础数据,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明确各乡镇人社服务所所长为本乡镇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责任人,定期入户开展跟踪服务,填报《省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全程跟踪服务卡》,按月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变化、就业需求、培训需求等情况录入省就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台账数据库,动态掌握全区贫困劳动力的各项就业信息。四是积极推进“千企帮千户”志愿帮扶行动。通过制定方案、现场观摩、每月调度、督导检查等措施,全区共招募志愿帮扶企业1155家,帮助1153名贫困人员通过创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志愿企业通过修缮房屋、助学助医、慰问等形式,累计出资74.7万元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质量。

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2427人实现了就业并稳定增收,其中,区内就业1550人,区外就业877人。

(三)突出“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群众应享尽享得实惠

1、在健康扶贫上。一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区17个乡镇卫生院均达到至少具备1名全科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标准,并配置X光机、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全区363个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同时,在乡镇卫生院建立“国医堂”6个,其余卫生院均有中医服务专区。二是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水平。由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机构联合组建363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平均每村一个,已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服务率达到100%,并按时履约续约,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和指导。三是提升贫困患者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水平。对贫困人口罹患25种大病的,以区一院为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截至目前,全区共集中救治贫困大病患者131人。四是提升贫困人口慢性病监测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对贫困人口中患有慢性病的,及时办理慢性病手册,让其在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享受门诊治疗和慢性病签约服务,共办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认定1631人。五是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所有公立医院全部设立了“一站式”即时结算窗口,报销比例均达到90%以上;累计有5895人次贫困群众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普惠率达100%。六是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成效。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在显眼位置通过展牌展板、墙体标语、电子屏等载体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各乡镇卫生院每月进村入户宣讲健康扶贫政策;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制作张贴了《健康扶贫政策一览表》,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

2、在教育扶贫上。一是聚焦控辍保学,建立劝返机制。把每年3月、9月作为重点监测时段,实行网格化管理,对未按期返校学生及时开展劝返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均衡发展。投资4600余万元,对12所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投资约500万元,对5所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改造;投资470余万元,启动建设了3所公办幼儿园。三是实施营养改善,增强学生体质。制定了《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组织,通过会议调度和现场观摩,9月1日,全区245所农村小学的76000余名在校学生顺利吃上“营养餐”。四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建立健全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9年9月份向农村薄弱地区中小学下派32名优秀支教教师,目前已全部到岗任教。五是加快特色发展,提升中职教育。对区实验中学进行了改建,加快其优质特色发展。依托职教中心,开展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目前,已培训1320人。六是严格落实政策,扎实开展资助。以“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结果全告知”为目标,确保学前教育(一年幼儿减免保教费和部分餐费)、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小学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和普通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三免一助”(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和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全覆盖。2019年春秋两季,全区共资助建档立卡学生2688名(学前201名、小学1117名、初中969名、高中271名、中职130名),发放资金159万余元;普通高中“三免”137人,免除资金37.94万元;中职“两免”152人,免除资金6.08万元。落实雨露计划政策157人、23.55万元。目前,各项资金已按时、足额、全部发放到了学生手中,有效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3、在安全住房上,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精准确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二是强化住建、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对接,对申请危房改造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贫困身份进行确认。三是派出专业人员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其唯一住房危险程度达到C级的,对房屋进行修缮加固;危险程度达到D级的,对房屋进行原址翻建。四是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区级审批的补助对象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截至目前,2019-2020年度全区危房改造任务117户全面完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C级7户、D级4户),并按照C级户均补助7000元、D级户均补助21000元的标准全部补助到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住房安全率达到100%。

4、在安全饮水上。一是水质检测。对全区17个乡镇363个行政村全部抽取水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是全面落实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明确并公示运行管理责任人、供水服务电话。健全完善了区级运行管理办法,严格水质保障,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举办农村饮水安全评估培训,重点对饮水安全扶贫政策、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同时,在每个行政村显眼位置张贴饮水安全公示牌,将负责人姓名电话和水利局监督电话信息公示于众,确保贫困群众饮用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标。

(四)突出“帮扶扶持”,凝聚强大扶贫工作合力

一是扎实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坚持由区级领导牵头,全区1946名帮扶干部认真落实“一帮一”帮扶责任,坚持“三日一网”(每月一个走贫日、两个月一个交流日、每季度一个恳谈日,全区一个扶贫心愿网)机制,扎实开展入户帮扶活动。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组织召开了全区扶贫干部培训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参训人员3000余名,各级扶贫干部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国家考核等问题整改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帮扶责任人之间、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和“扶贫月、户户行”、中秋贫困户慰问访谈等活动,使结对帮扶活动更加扎实有效。二是金融信贷扶持。通过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强化风险防控等措施,由区级财政拿出200万元,支持金融扶贫扎实开展,其中,195万元作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5万元作为贴息资金。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2万元,用于支持40个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种植、手加工等产业实现增收。三是精准防贫救助。通过招投标,与太平洋财险签订协议,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区财政拿出36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区10%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保险(全区农村人口72万人)。针对“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两类人员,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开展精准防贫救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实施防贫救助258人,支付防贫保险金190.75万元,人均获取防贫救助资金达7300余元(其中,曲陌乡西旧寨村的非贫低收入户贾焱锴救助金额最多,其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花费587515.31元,自费268010.1元,通过精准防贫救助,为其支付防贫保险金181209.09元),真正从源头筑起贫困发生的“截流闸”和“拦水坝”。同时,对已救助人员明确专人结对帮扶,落实后续帮扶措施,确保防贫效果巩固不反弹。四是低保兜底保障。按照《关于推进农村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民〔2019〕19号)要求,对全区分类施保,集中时间推进低保兜底保障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开展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享受低保政策2657人,人均每月领取低保金227元。享受特困供养政策32人,每人每年领取特困供养保障金6600元。

(五)突出“基础提升”,大力推进路网电网建设

1、提升公路建设质量。借助政府代建购买服务的历史机遇,实施了农村路网改造工程(一期工程)项目。共包括140条路段,总里程190.85公里,涉及16个乡镇,总投资约3亿元。相继完成洺李线、永河线、107国道、永峰线整修和赵辛线改建项目。总投资4.12亿元的旅发大会道路整修、绿化提升工程全面完工。目前,营运客车共284辆,行政建制村通车率达到100%。建成充电桩35个,候车亭、招呼牌58个,四级站、公交枢纽和客运站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9年底客运站投入使用。

2、开展农村电网建设攻坚。总投资9110.15万元,完成单体工程160个,涉及180余村;完成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22.82公里,0.4千伏线路191.81公里;新建配变284台,新增容量56.8兆伏安,实现了户均容量2.09千伏安。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生活用电问题,改善全区困难群众生活用电环境,实现了17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用电保障100%。

第二个“3”,即强化“三项”保障,高水平确保实效

1、资金保障。明确规定资金投入“两优先一增加”,今年全区总投入专项资金4535万元,其中多方筹集区级扶贫专项配套资金230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6.7%,达到并超过2019年省定扶贫资金投入目标数额2260万元,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2、机制保障。一是调度机制。建立了调度过堂机制,区级领导干部到分包乡镇对帮扶干部和村支部书记进行调度“过堂”。坚持定期举行脱贫攻坚“擂台赛”,切实增强了各级干部扶贫工作责任感。二是帮扶机制。全区1946名帮扶干部每月走访慰问雷打不动,有事帮忙、无事慰问,解决问题,联络感情,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网络,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三是督导机制。将扶贫脱贫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大督查首要工作任务,区大督查办联合区纠“”办和区委政府督查室,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进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良性督查机制。

3、纪律保障。针对全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通过开展作风纪律大整顿大提升和乡村干部作风大整顿行动,进一步深化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对在扶贫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通报的通报、该调整的调整,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三个“3”,就是“三个效果”:

一是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区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938户7515人,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9.6%。中国农网、经济日报、长城网、《扶贫杂志》等媒体分别刊发《区产业扶贫新路径:“互联网+共享农业”》《区分类施策,精准扶贫》《多措并举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和《市区“四个突出”抓实脱贫攻坚》等信息,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报道。12月2日,省委副书记赵一德在调研指导工作时,对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干部“一帮一”、“千企帮千户”、产业扶贫、帮扶“连心牌”等给予高度赞赏。9月12日,市委副书记薛永纯对扶贫工作进行视察指导,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全区1946名干部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帮扶贫困户家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与贫困户保持电话、微信等常态化联系,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信赖和对干部的信任,干部和群众真正成了“亲戚”。

篇6

一、构筑组合式社会定点模式

中央和省扶贫工作会议召开,我市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将扶贫开发重点村做为村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举全市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来,推行了党政主要领导抓“总”、市委常委包“县”、市级领导抓“乡”、单位扶“村”的、党员干部结“对”组合式定点扶贫模式,全方位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1、市委常委按照联系县市区的分工,每年度分片区召开定点扶贫工作调度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在都昌县、修水县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从全市的角度,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分析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下步如何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2、市级领导抓乡镇统筹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到所联系的乡镇看望慰问贫困群众,了解所联系乡镇的基本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采取召开党员大会,致富能手及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发放“我为家乡献一策”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制定具体的帮扶实施方案。

3、单位定点扶“村”。各帮扶单位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带着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的关心,深入扶贫开发重点村,各尽所能,各尽其力,真帮实扶,为贫困人口解决了许多最现实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村两委班子提升“议事、决事、办事”的能力建设,帮助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脱贫致富,每年都深系乡镇,帮扶村开展调研规划,实施帮扶项目,这样,与群众的联系就多了,加深了党员干部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了解,干群关系自然就密切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极大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与进步。事实证明,为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针对贫困村的实际,依托自身的资源,找准切入点,帮助定点帮扶村解难事、办实事,我市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积极倡导机关党员干部、按照“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要求,安排了1.25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尊重农户意愿,找准增收项目,因地制宜地帮助贫困户选好扶持项目,提高帮扶效果,以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等活动为载体,采取党员领导干部带科室或党支部(小组),开展结对帮扶扶贫活动。同时,把低收入农户和致贫原因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分析,摸清底数,每年安排“结对帮扶资金”600元以上,并要求当年建成一个效益好的项目,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使贫困户掌握1-2门以上实用技术,提升创业、就业能力。至此,受扶贫困户的学龄子女入学率也高达100%。

二、“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事

各定点扶贫单位,无论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把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倾注真情帮扶,无论是承担经济发展职能还是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无论单位人多人少,都能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贫困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1、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既是社会扶贫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为将扶贫工作置于新阶段的国家扶贫大战略大变革的背景中加以谋划,也为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形成专业扶贫和惠农强农政策的覆盖面,我市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完善定点扶贫方式,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帮扶领域,按照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从资金、物资、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帮助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尤其是在帮扶到村上下大力气。省市未做安排定点单位的贫困村,各有关县(市区)组织力量帮扶实施覆盖,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单位帮扶,真正把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市委组织部积极帮助双井村引入项目资金,用于扶贫点基础设施及农田水利建设,现已到位85万元,同时帮助该村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全面生态村”、“全省特色景观名村”等荣誉。市人口计生委充分利本部门优势,多方协调,为贫困村争得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国家级的项目资金20万元已经全部到位。市人大办公厅为困村移民100余人,争取移民资金40万;为村部建设及修路筹措资金26万元。第一人民医院、市五医院发挥部门优势,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免费看病就诊。农业局开展为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品,帮助村里成立农村合作社,产业化项目搞得红红火火。

2、积极发挥驻市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作用。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钢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2011-2014期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九江市军分区政治部,选派了26个驻九江部队(军分区机关、人武部)在重点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他们“视联系的乡村为家乡,视帮扶的贫困户为父母”,主要领导和扶贫工作组纷纷下到所联系的贫困村,走访慰问,把党和军队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怀带到贫困地区,具体表现在:

一是发挥部队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的优势,贫困村传递信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培养乡土人才。鼓励和支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开发旅游资源,拓宽致富渠道。

二是部队训练基地、装备修理等单位,利用部队教育资源优势,采取军地联合培训、代培代训、接收进修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劳动力培训,提高就业致富能力。动员和组织部队继续开展助学兴教活动,开展手拉手“圆梦助学”行动,资助贫困学生入学和完成学业。同时,军地密切配合,共同宣传党的扶贫开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勤劳致富。对农村“老烈属、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中的贫困户,要给予重点帮助。

三是九江军分区领导带领机关扶贫工作组同志,前往武宁县清江乡塘里村,与乡村同志进行座谈,并就村两委班子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同研究制订出帮扶计划,首期安排了14.8万元用于发展生产。91337部队的帮扶点在修水县溪口乡罗家窝村,任务领受后,部队领导立即带领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到点上了解基本情况,制订帮扶计划,并送上1万元帮扶资金用于修桥。庐山区人武部领导多次深入所帮扶村庐山区威家镇星德村开展调研,拿出3万元资金支持村里道路拓宽。

3、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扶贫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建立社会各界力量、多种措施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新格局,各级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协调各方,建立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机制。并不断完善组织动员机制,丰富政策导向机制,为社会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扶贫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营造社会主义扶贫济困、帮穷扶弱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携手共进、共同致富的良好工作局面。九江市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关心、支持扶贫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城乡各类扶贫资源,具体有:

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社团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扶贫,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工商联、光彩会及境内慈善团体的合作,探索建立扶贫合作联席机制。按照义利兼顾、多方共赢的原则,通过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引导更多非公有制企业到贫困地区创业发展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加以宣传报道好扶贫济困的典型事例,以达到褒扬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牵线搭桥,并监管民营企业投入的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社会扶贫潜力无限,关键是要运用舆论宣传、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和办法,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运用起来。各群团组织和民间社会团体结合自身优势,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引导和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服务,支持和帮助城市工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创业。市文联通过义演、义卖、义展筹集资金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九江福建商会,主动接受定点扶贫任务,成立了以会长为组长的商会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号召企业老板积极参与,帮助贫困村争取资金49万元。团市委举行2012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捐助大会。现场为311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06万元,每名学生2000元,并向30所学校各捐赠价值1.5万元的“雏鹰爱心书柜”。

三、定目标、定效果实行绩效管理

今年,九江市委市政府将社会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年终对单位的目标管理考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还专门下发了《目标考评方案和考评评分细则》。实行绩效管理既可以激发各个单位用心、用情地为贫困村办实事、解难事,弘扬帮扶单位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影响,又可以检验扶贫系统的干部作风和提升工作能力。绩效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绩效沟通。通过及时、有效的绩效沟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能够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创造更大的价值。绩效评价的结果是量化的、显性的,绩效评价的结果直接与单位和个人年度扶贫先进挂钩。

1、制定考评方案。按照定点帮扶有关文件的精神设置量化、定性指标,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是否按有关规定填写台帐和报送资料和信息作为制定考核方案的原则,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考评方案从组织领导、为民办实事,指导实施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等三个大项设置了17个量化的小点。

2、为了方便各参与社会定点扶贫单位,更好的进人角色开展工作,制作了《扶贫工作手册》、设置了扶贫工作的公共信箱,将有关文件收录,用格式化的表格规范了每个工作环节,不定期的将有关信息上传到到公共信箱,供定点单位参阅,指导各定点扶贫参与单位开展工作。

3、成立考评小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考核的领导机构,负责审议、颁布考核办法、审议考核结果。市扶贫和移民办、市委组织部村建办是考核的执行机构。采取定点单位自评,再由各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评,最终组织复查。结合各单位自评和各县(市区)初评排位情况,特别是对各单位自评与县(市区)反映的情况出入较大的,市扶贫和移民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核查组,深入定点扶贫村通过检查台账、听取汇报、群众意见、民主评议、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搞好复查。

篇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局《关于在教育体育系统开展“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的实施意见》(教体发【20__】37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全体教师工作作风,解决学校发展瓶颈,突破学校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学校决定在我校全体教师中开展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学生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促作风、促发展、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现就本次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科学发展观,夯实“十二五”教育发展基础规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和全体教师思想作风教育、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增强管理效能,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和谐校园,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群众,推动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科学发展。

二、主要任务

1、“三问”,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制约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动员全校教师主动进村、进户、进班级、进课堂,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群众的意愿,听取意见建议。摸清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情况,开展结对帮扶和解决难题办实事活动,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中。

2、“三解”,即: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围绕社会热点难题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着眼学校,破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难题,破解师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改善师生生活中存在的难题。同时真心实意帮助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实施好“蛋奶工程”、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开展“教育公平我先行”为主旨的“教育均衡发展”活动,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操场硬化工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师资培训,推进对流,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3、“三建”,即: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机制,通过问需于民,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在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中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凝聚民心,激发动力。通过问计于民,对涉及教育发展战略、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咨询各方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决策质量和工作执行力。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开展以“三访”为抓手的“大下访、大巡查、大化解”活动,建立规范的利益诉求机制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健全规范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及时排查化解影响教育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维护教育安全稳定。

4、“三促”,即:促作风、促发展、促和谐。教育全体教师要深入群众,全方位服务于群众,认真做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各项工作,以干部作风大转变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破解教育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以“县局组织建设年”为主线,不断深化“下基层、促落实、树形象”和“为民服务,先锋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管理全体教师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强化为民服务举措,在教育教学中创新争先,以“三亮三比三创三评”活动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领导小组

组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德育副校长)

成员:(t)、、、、、

全体教师参与学习和活动开展。

五、实施步骤

1、学习阶段(4月6日—4月20日)

学习文件集体讨论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4月21日—6月20日)

(1)全体教师摸底调查,确定帮扶对象(含贫困家庭、困难学生)

(2)针对帮扶对象制定有效的帮扶计划,同时做好民情日记、群众联系卡和民情台账等有关记录工作。

(3)全面开展“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

(4)个教师对本学期“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实践活动的个人经验、活动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6月21日—7月11日)

(1)通过书面材料、家庭走访等形式对本学期帮扶情况做以了解。

(2)对帮扶的情况和效果进 行交流汇总并予以评价。

(3)对“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4)对“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实践活动优异者表彰奖励。

六、方法措施

1、广泛走访群众听取家长、和学生意见,召开座谈会和民意调查的形势,切实感受群众冷暖,确定帮扶对象。

2、深入基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势,进行专题调研。

3、实行蹲点包抓学校党政负责人将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蹲点包抓,教师要做到有民情日记和台账,群众有干部联系卡等。

4、开展结对帮扶,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七、具体要求

1、学校领导将带头深入群众、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群众困难需求,同时校级领导至少联系1-2个教学班,深入教学一线不少于180天,充分做好模范作用。

2、各位教师要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及家长情况。根据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帮扶方案,同时至少联系一户贫困学生家庭,联系2-3名留守或困难儿童进行帮扶。

3、各位教师要按计划定期做好帮扶工作,并保存好帮扶资料,以备学校检查,存档。

4、关于“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的开展情况,我校将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

篇8

关键词:教育救助;城乡统筹;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273-02

一、教育救助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

教育救助是指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物质、资金、师资力量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在不同阶段所提供的帮助。其特点是通过减免、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适龄学生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习,以提高其文化技能,最终解决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作为对教育投资不足的一种补充,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中一项重要的但发展较晚的项目。教育救助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贫困代际转移的有效手段。

2008年9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提出了改革试验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市委书记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教育是一个突破口,是一种推动力量。只有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才能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城乡教育的统筹带动城乡经济的统筹,以西部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转引自渝教办[2008]85号文件)。由此可见,统筹城乡教育应该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要推动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使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支持,不容忽略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城乡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接受教育的问题。重庆是直辖市中唯一的一个农业大市,贫困问题比较突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贫困的存在,使贫困地区无法提供正常教学的基本设施和条件,贫困家庭无力承担他们的子女接受高层次教育所发生的支出。通过对城乡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实施教育救助,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的差距,使城乡教育得到统筹发展。因而,针对市情,加快建立和健全城乡教育救助制度,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从而推动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庆市教育救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城乡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救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级民政、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教育救助工作,通过教育对口帮扶、“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捐资助学活动,为城乡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较好地保障贫困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如2009年重庆市政府出台了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费救助政策,重庆两级财政投入资金2 850万元,资助19 294名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免交学费就读普通高中。虽然政府部门在教育救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看,重庆市教育救助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救助管理机构不健全,统筹功能不强,救助项目杂乱,资源缺乏有机整合

教育救助涉及多个部门,其中教育部门实施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属于政府政策性资助,而团委、妇联、残联、慈善组织等开展的帮扶助学则由各团体根据自身职能自行开展救助。由于不同的部门实施不同的救助项目,彼此之间缺少沟通联系和统一规划,救助资源缺乏有机整合,使救助体系整体效应难以发挥,造成社会救助资源分散,增加了救助成本,降低了救助效果。同时,由于各项救助之间彼此互不通气,而且救助标准不一,难免造成重复救助、多头救助等问题。

(二)救助方式不规范,救助程序烦琐,管理滞后

目前教育救助措施具有临时性特点,没有整体、长远的规划,缺乏稳定的、可持续的资金来源,随意性较大,实施者往往根据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来决定救助方式,无法满足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需要。同时,现行的救助程序烦琐且不规范,救助资金的发放程序、经手的机关和部门多,容易形成资金的迟发、挪用或截留现象。

(三)政府救助资金不足,社会救助不力,覆盖面狭窄

教育救助对象需求量大与政府救助资金有限的矛盾突出。2009年底全市农村低保对象为11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97%,全市城市低保为70.5万人,占非农人口的7.76%,但2009年重庆市政府财政仅资助近两万名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免交学费就读普通高中。由于资金的短缺和投入不足,存在救助面窄、力度不够、缺乏稳定性等问题。同时,社会对慈善行为的作用和认识淡薄,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教育捐助不足以应对社会现实的需求,社会力量在教育救助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较微小。

三、重庆市教育救助政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救助立法、规范教育救助管理

完善的立法是教育救助经常化、制度化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快制定操作性强的教育救助专门法规,如《贫困群体教育救助实施办法》,对贫困群体教育救助的政府责任、组织管理、经费来源等做出明确规定,提升教育救助的法律地位。其次,要规范贫困群体教育救助管理,加快组建和完善专职管理机构,如“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管理中心”,全面统筹规划、安排教育贫困群体的救助工作,统筹和协调现有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相关团体力量,实现救助体系的整合,协调并监督各部门、社会各团体教育救助资金的使用,以规范学生救助管理工作。

(二)开掘教育救助融资渠道

1.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各级政府是实施教育救助的主导力量,政府应把贫困家庭的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高度重视贫困群体的教育救助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因此,站在政府的角度,应改革教育救助投资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教育救助资金纳入政府年度预算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取消多头管理的模式,赋予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救助专项资金管理的责任。

2.适时开征教育税。把教育费附加上升至税收的层次,用以弥补政府预算内的教育救助经费不足,并减少教育经费被挪用、挤占的现象。

3.发展社会救助力量,鼓励多种形式的民间救助。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比如税收优惠等)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慈善事业和教育救助活动。鼓励企业、社会建立民间助学基金,允许这些基金免费给贫困生提供无偿资助,允许他们把资助大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当做一个投资机会,允许其有一定的回报。在政府相关机构的引导和广大媒体的关注下,积极引导社会高收入阶层对低收入阶层的帮扶,发扬互助精神,采取一加一帮扶等形式,主动参与到教育救助事业中去。在当前政府财政投入不足、银行制度不足以充分满足贫困学生贷款需求的情况下,让民间组织来弥补不足,可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三)建立科学的教育救助运行机制

教育救助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救助的申请与受理、救助资金的管理等。要保证教育救助各环节的严密科学,需要建立一个从基层到管理、监督机构的透明、完善的教育救助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对教育救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及领取教育救助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确保教育救助资金的准确发放。通过网络平台,将教育救助档案和资助情况进行公开,使教育救助工作的运行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利用网络平台对贷款学生进行跟踪,减少银行贷款时对学生诚信的担心。同时,借助于该网络平台,还可以用来作为贫困学生的统计工作,为财政、教育、民政以及地方政府的基层组织提供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孙莹,周晓春.中国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

[2]贾汇亮,黄崴.教育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安排与保障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篇9

为扎实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帮助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家庭解决子女就学难、就业难问题,根据自治区总工会统一部署,市总工会决定,2017年7月至9月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和金秋助学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围绕重点,精心部署,推进助学就业活动精准开展

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和金秋助学活动是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重要措施之一,关系着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整体工作实效。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增强做好促进就业和助学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全总和自治区总工会的工作部署,按照困难职工“五类重点群体”划分,结合本地实际,对标排查,因需施助,把“精准”贯穿工作全过程,为每户困难职工家庭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好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就业和上学问题。

二、摸清底数,分类帮扶,确保助学就业活动规范有序

一是全面调查摸底。结合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建档立卡工作要求,开展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阳光就业和助学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健全帮扶档案,对困难职工家庭在学子女人数、高校毕业生人数、其中已实现就业人数、需要工会帮扶人数等进行全面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确定工作目标。通过开展阳光就业行动,使“零就业”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到100%,总体帮扶就业率达到60%以上。通过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重点帮扶困难职工及困难农民工家庭中就读于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帮助他们在享有国家助学政策的基础上经工会帮扶自主顺利完成学业。三是实施分类帮扶。根据每户家庭具体困难情况及子女教育负担状况确定金秋助学活动帮扶对象,统筹兼顾,因户施策,提高助学帮扶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结合高校毕业生特点、创业意愿和能力设立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支持他们自主创业,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四是规范工作程序。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使用财政专项帮扶资金进行帮扶的,要坚持依档帮扶、实名制管理、银行卡发放,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三、坚持制度保障主线,落实就业助学政策,形成多方联动机制

一是坚持制度保障工作主线,推动各项助学就业政策的出台。各级工会要加强与人社、教育等有关部门联系,源头参与各项涉及困难职工家庭的就业和助学政策的制定,提出能切实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对各地助学及促进就业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查力度,推动党委和政府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措施。二是贯彻落实好各项助学政策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推动将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政府就业援助体系,推动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的各项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为困难职工子女就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纳入国家“奖、助、贷、勤、补、免”等六方面助学政策的覆盖范围。

四、发挥自身优势,引导社会资源,多元化服务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和就业

一是发挥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就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的优势,实现服务窗口常态化帮扶、阳光就业和金秋助学活动阶段性帮扶相结合。组织有培训意愿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订单式、定项式培训,为帮扶对象提供职业咨询、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法律援助等系列就业服务。工会创造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暑假期间,各级工会帮扶中心可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参观、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公益活动等形式,关心困难职工家庭上学子女的生活、学业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入会农民工的留守子女提供更多的帮扶和服务。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基层企业和基层工会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奉献爱心,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多元化的帮扶服务。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出台相关政策,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优先提供职业培训、就业见习机会,并优先吸纳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要通过单位或个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劳动模范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对口资助、劳模爱心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和助学帮扶。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线上”“线下”帮扶相统一、互为补充,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就业和助学信息。

五、具体要求

(一)各单位凡在今年6月份,按照市总工会下发《关于审核2017年上半年〈特困职工优惠证〉及做好困难职工档案调查、管理的通知》已建档,并审核通过的困难职工,只需提供该职工的惠工卡复印件及子女在读高中或大学相关证明。

(二)对符合条件未建档的困难职工,先按《关于审核2017年上半年〈特困职工优惠证〉及做好困难职工档案调查、管理的通知》建档。同时提供困难职工的惠工卡复印件及子女在读高中或大学相关证明。

(三)统一由单位填写《申请金秋助学困难职工子女情况登记表》(附件)盖公章8月10日前交市总工会帮扶中心.

(四)根据困难职工属地管理和帮扶资金的使用要求,2017年区总不再向未在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中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的产业(系统)工会和直管基层工会拨付金秋助学资金。各单位如有资助需求,请先按《自治区总工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困难职工建档管理办法的通知》(桂工办发〔2017〕24号)要求建立档案,并报送至对应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审核。

(五)各级工会要及时启动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和金秋助学活动,尽快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六)各级工会要加强与人社、教育、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分工协作,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同时也避免重复帮扶情况的发生。

(七)各级工会要做好宣传工作,深入报道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好活动情况总结,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健全助学档案,推广活动的经验做法和主要成果,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

未尽事宜,请与市总工会保障工作部联系。

联系电话:

篇10

一、目标要求

从现在起到2014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行政服务中心,实施爱德工程、诚德工程、孝德工程、仁德工程,不断加强中心全体人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中心倡树一批道德模范,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向身边榜样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要求渗透到中心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转化为自觉行动,推动中心上下形成“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文明风尚,为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做出积极贡献。

二、重点工作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1、中心内部张贴“四德工程”建设标语、图画,悬挂名言警句,宣传“四德”建设,突出职业道德内容,体现中心职责任务和文化内涵,时刻提示中心全体人员肩负的工作责任。

2、组织收看关于“四德”建设的公益广告和专题节目。通过中心网站、宣传栏等,宣传“四德”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好人好事、四德典范、优秀文章,大力营造“四德”建设舆论环境。

(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爱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救助困难弱势群体活动。积极参与“爱心救助”行动,组织参加“慈善一日捐”等爱心捐助活动,开展贫困家庭、贫困老人、贫困学生和残疾儿童救助活动。

(2)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者助残”行动,采取集中活动和“结对帮扶”方式,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

(3)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引导中心全体人员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热爱岗位,团结互助,尽职奉献,评选和推荐先进人物、先进集体,树立工作标杆,推动工作开展。

(4)家园保洁活动。教育中心全体人员及家人不乱倒垃圾和污水,不随地吐痰,不让自家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坚持“星期六全民环境卫生义务清扫日”活动,组织中心全体人员开展义务劳动,对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

2、“诚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组织开展“怀感恩心,做诚信人”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收看事迹报告会、专题片、开展专题讨论等方式,教育中心全体人员感恩父母养育、感恩师长培养、感恩同事支持、感恩组织信任、感恩他人帮助、感恩大自然赐予,对事业忠诚、对工作诚实、对他人诚信。结合中心实际,组织开展特色创建活动,比业务工作成绩、比服务群众成效、比群众社会评价,努力争做岗位明星和道德表率。

(2)广泛开展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活动。推广文明用语、规范用语,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塑造中心一流服务窗口形象。

3、“孝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深入开展“我向父母献孝心”家庭实践活动。中心全体人员自觉提高赡养父母供养标准,关心照顾父母生活,做到定期帮父母洗一次澡、每月带父母理一次发、每月给父母洗一次脚、每年为父母订一份报刊杂志,当好敬老表率。中心全体人员自觉做到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与父母吃一次团圆饭、每年带父母检查一次身体、每年陪父母参加一次文体活动,做孝顺好儿女。中心青年职工、家庭子女要“学会感恩、实践孝行”,把星期日作为“孝心日”,做到给父母端一杯茶、洗一次脚、做一顿饭、赠送一件感恩小礼物,养成敬老人、爱父母的良好习惯。

(2)组织开展家庭敬老养老“学、比、评”活动。引导中心全体人员学敬老典型、比赡养水平、评孝敬家庭,提高家庭成员责任意识。积极开展评选、推荐、上报全区“二十四孝贤”等活动,并及时整理归纳典型事迹,树立学习榜样。

(3)广泛开展为老人献爱心、办实事活动。建立完善“送温暖帮扶”机制,结合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党员和窗口工作人员,开展“走进敬老院,关爱老年人”、“一助一帮扶”等走访慰问活动,积极为孤寡、贫困老人做好事、送温暖。

4、“仁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懂礼知仪明荣辱”活动。积极参加“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通过邀请相关领导、专家举办专题培训,组织收看文明礼仪讲座,参加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弘扬社会公德从我做起”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广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使中心全体人员知礼节、重礼仪、懂礼貌、明荣辱。

(2)形象提升行动。教育中心全体人员围绕重点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加强执行力建设,树立起“五不让”的理念,即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我这里被冷落、不让歪风邪气在我这里产生、不让机关形象在我这里受损。

(3)人际关系和谐行动。在家庭,以“讲平等、重亲情、促和谐”为重点,紧紧围绕“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忠于配偶、邻里团结”,充分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岗位,以“讲协作、聚合力、促发展”为重点,定期开展“说句心里话”活动,搞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引导中心全体人员处理好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开展“和谐团队”创建活动,加强内部团结,凝聚发展合力。在社会,以“讲礼仪、守秩序、促和谐”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驾车、文明停车、文明乘车”等教育活动,教育引导中心全体人员及家庭成员树立“礼让出行”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酒后驾车,不违章行车,车辆行人各行其道。

(4)干事创业回馈行动。以人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为目标,简化办事程序,服务经济建设,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

(三)倡树“四德工程”建设先进典型

深入挖掘“四德”典型事迹,在中心内部倡树一批先进典型。每年推选“爱德、诚德、孝德、仁德”每个方面的3―5个典型,在中心显要位置设立“爱星榜”、“诚星榜”、“孝星榜”、“仁星榜”。积极组织,向外推介,参加全区“四德”工程建设各类典型评选活动,并把每个典型的事迹编辑成册,教育和引导中心全体人员广泛开展“学赶比超”。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1月至2月)。按照区里的活动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实际,详细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召开中心“四德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层层签订责任状,广泛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工作内容和任务目标,通过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宣传报道等方式,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月至9月)。进一步明确各部、室及窗口个人相关责任,并按照要求,参照和学习先进单位的做法,积极探索和策划具有中心特色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积极挖掘、推荐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报道,提高中心全体人员的道德建设水平。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0月至12月)。根据活动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查找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措施,积极整改,并组织以部、室、窗口为单位进行检查考核。

(四)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13年至2014年)。认真总结实施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经验,研究制定加强中心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常态化。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里的统一要求,中心成立“四德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四德工程”的组织实施。各部、室、窗口也要根据中心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选准突破口和结合点,积极主动地把“四德工程”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