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馄饨范文

时间:2023-03-24 00:1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碗馄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天一大早,马老师到街上买馄饨。远远地闻到一阵香喷喷的馄饨味儿。马老师四下一打量,看见前面有个摊子,一旁竖着一个大牌子,写着“七里香馄饨”五个大红字。尝尝去,看是不是吹牛!

“老板,来一碗馄饨。”

“马老师,是您啊,好多年没见了,您好啊!”

马老师很纳闷:“您是……”

马老师瞪大眼睛,往前走了两步,托了托眼镜,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身穿白大褂、头戴白色卫生帽的青年摊主。马老师模模糊糊觉得有些面熟,只是一时又记不起来了。

“马老师,您再看看,我是谁?”摊主说着,摘下帽子,故意卖关子。

“怎么?是你?晓波,你个捣蛋鬼,什么时候当老板了?”马老师兴奋地说。

“已经好几年了。以前我不在这儿卖……老师,您请坐,等一会儿尝尝我的手艺,给打打分,看及格不及格。”那个叫晓波的摊主一边风趣地招呼着,一边递过一个小板凳,用毛巾擦了擦。马老师也不客气,接过板凳坐下。欣赏着学生的手艺,时光恍若又回到了20年前。

那时马老师刚参加工作,在一个 山区初中任教。教初二的时候,班上有个学生非常聪明,也特别调皮,学习不认真,上课经常做小动作,三天两头给老师惹个小麻烦。马老师多次狠狠地批评他,甚至有一次还打过他一教鞭,可他就是不改自己的坏习惯。年轻气盛的马老师气呼呼地到这个学生家家访,状告这个学生的“恶行”。没想到,就在家访第二周,这个学生便辍学到外地打工去了。马老师至今还为没有留住他而感到后悔。不用说,这个学生就是眼前这个叫晓波的摊主。

晓波熟练地操作着。很快,馄饨出锅了,晓波给马老师盛了满满一大碗馄饨,马老师吃了个满头大汗,通体都舒服极了。马老师习惯地掏出三元钱递给晓波,晓波略微让了让,见马老师坚持,转身从钱盒子里找出一元钱,说:“我这里一碗馄饨就两元。”

接过钱,马老师心里隐隐有些不快,看来八成这小子还记着当年的仇。不过,马老师转念一想,学生摆个摊子起早贪黑也不容易,再说这馄饨确实味道不错,比别的地方也便宜。这馄饨还吃得,以后的早饭就它了。

自此,每天早晨,马老师都早早来到“七里香馄饨”摊,两元钱,美美地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馄饨。

这样过了半年光景。

马老师突然病倒了,癌症,如不及时抢救,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可手术费需要二十万元。这对一个农村教师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马老师全家倾尽所有家产才凑了不到五万。还有整整十五万元的缺口。马老师重病缺手术费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纷纷捐款,向马老师伸出援助之手。可手术费还缺数万元。眼看马老师的病情日益严重,马老师一家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马老师的家人收到一笔捐款,并附了一封短信:

马老师:

您还好吗?当年您曾苦口婆心的教导我,又冒雨到我家家访,这些我都记在心里:感谢您对我的谆谆教诲。

这些日子您没来吃馄饨,我以为您吃腻了,嫌弃了。前两天看电视才知道您原来生病了,我很伤心、很着急。学生虽然不是大款,但这3万元钱也是我的一份心意,请收下。另外,这360元是您这半年来付给我的馄饨钱。本来一碗馄饨没什么,我也不应该收老师您的钱,可当时为了让您吃得踏实我才这样做的,请您谅解。

还有,我到外地去开馄饨店了,不能再给老师做馄饨。学生没能亲自到您的床前看望您实在过意不去,请原谅。咱师徒约定,等您老康复之日,我一定赶回来,再亲手给您做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七里香馄饨”,您一定等着我啊!

祝老师手术顺利,早日康复。

您的学生晓波

篇2

读《一碗馄饨》有感  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师范附属小学六年一班 洪诗晓

我读完《一碗馄饨》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一碗馄饨》讲的是:一位小女孩与妈妈吵架后跑出家门。一位老婆婆见她饿了就请她吃了一碗馄饨,她十分感激,便把心里的不愉快告诉了老婆婆。后来,听了老婆婆的一番话,才懂得亲情比什么都宝贵的事。

是啊!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不正是这样子吗?有时候,我和妈妈赌气后总是闷闷不乐地关上房门独自发呆。却从没有想到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辛酸,我居然还那么不懂事,整天让妈妈操心、生气。而对别人的一点恩惠却十分感激,从来没有想过妈妈对我的付出、感受。真是太不应该了!

亲情是人间至高无上的宝贝,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亲情。就像失去鸟巢的雏燕,没有了母亲的孩子。因为,你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只有亲人才会关心你,给予你站起来的力量。有了亲情,能使你变得坚强起来。而失去了亲情,就会使你变得软弱、无助。受伤时,一句关切的问候语;流泪时,一条雪白的毛巾……我们能不为之而感动吗?亲人有时虽然也会误解你,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必竟都是在为你好,不想让你受到伤害,因此亲情是宝贵的,是多少金钱都换不回来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母亲对我是无私的,她默默为我而奉献,却从来不向我索取什么。试想:是谁给予了我生命?是谁最了解我?是母亲。她最了解我了,无论什么时候,我在想些什么,她都能知道。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亲人对我们一辈子的恩情,而不应该忽略了它。

篇3

读《一碗馄饨》有感 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师范附属小学六年一班 洪诗晓 我读完《一碗馄饨》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一碗馄饨》讲的是:一位小女孩与妈妈吵架后跑出家门。一位老婆婆见她饿了就请她吃了一碗馄饨,她十分感激,便把心里的不愉快告诉了老婆婆。后来,听了老婆婆的一番话,才懂得亲情比什么都宝贵的事。

是啊!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不正是这样子吗?有时候,我和妈妈赌气后总是闷闷不乐地关上房门独自发呆。却从没有想到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辛酸,我居然还那么不懂事,整天让妈妈操心、生气。而对别人的一点恩惠却十分感激,从来没有想过妈妈对我的付出、感受。真是太不应该了!

亲情是人间至高无上的宝贝,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亲情。就像失去鸟巢的雏燕,没有了母亲的孩子。因为,你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只有亲人才会关心你,给予你站起来的力量。有了亲情,能使你变得坚强起来。而失去了亲情,就会使你变得软弱、无助。受伤时,一句关切的问候语;流泪时,一条雪白的毛巾……我们能不为之而感动吗?亲人有时虽然也会误解你,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必竟都是在为你好,不想让你受到伤害,因此亲情是宝贵的,是多少金钱都换不回来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母亲对我是无私的,她默默为我而奉献,却从来不向我索取什么。试想:是谁给予了我生命?是谁最了解我?是母亲。她最了解我了,无论什么时候,我在想些什么,她都能知道。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亲人对我们一辈子的恩情,而不应该忽略了它。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篇4

今年的秋天,来得早了。蒙上一层淡淡黄色的叶儿被秋风狠狠地打落,在空中或地面寂寥地打着转儿。

小龙蹲在街边,紧了紧他身上的白衬衫,背后还隐隐的痛,耳边响起龙哥恶狠狠的话,“,再没有业绩,我抽死你!”小龙已经一个月没有“业绩”,也就是没有偷到钱。“业绩”是干他们这一行的行话,他站直了身子,开始“踩点”,秋风混着细砂,毫不留情地打在他还稚气的脸上,他的头更低了一点。

耳边,传来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一个穿着红棉衣的小女孩,被母亲牵着,仍手舞足蹈,仿佛一只红色的蝴蝶,用她童稚的声音说:“妈妈,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哦!”

生日,小龙猛地一抬头。他没有生日,老大告诉他,他今年十六岁,十年前在垃圾堆旁发现了不停啼哭的他,便带走他,加入了“组织”,十年来,他没少挨龙哥打,背上一道道疤常常还没好,又有新的抽痕。但小龙没恨过他,他只恨遗弃他的父母,就连小龙这个名字,都是龙哥取的,他的头,又沉沉地垂下去了。

他低头寻思着,哪里好下手呢?突然,他抬起头,恶狠狠地盯着小巷里的行人。“今天干一票大的,回去也不会再吃鞭饭了。”他瞅了瞅脚步匆匆的路人,一个单身的女子让他盯上了,她挎着一皮包,个子不高,小龙紧了紧衣服,悄悄地跟上,快跟上了,小龙慢慢地伸出了手,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小娟”,那女子偏过头来,马路对面一个人在喊她。小龙探了探手,暗暗骂了一声:“妈的,到嘴了鸭子就这么飞了!”咕咕,肚子不争气的直叫,小龙骂了句:“妈的,早饭还没吃呢!”拐进一条小巷,他知道那里有一对老夫妇在卖馄饨,远远地闻到了诱人的香气,他加快步子。“给我来一碗馄饨,老头!”老人抬头看一眼小龙,端来了一碗馄饨,一只只馄饨在汤里游着,也顾不着烫,小龙一口气把它们吃光了,“真好吃”,老人在一旁看着,又端来了一碗馄饨,说:“小伙子,你正在长身子,这碗送给你吃吧!”拍了拍小龙小肩,坐了下来,老人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说:“我如果有个孙子也应该像你这么大了!”

小龙默默低头地吃着,这是第一次有人关心他,吃完了,谢过老人,留下了3元钱,这3元钱,是他在路边拾到的干净钱。

出了小巷,他走进了公安局,他决定从明天起,做一个真正的人。

篇5

苏州宝带实验小学六(1)班

毛心怡

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又像一叶扁舟,载着我们越过一切困难。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母亲,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今天我读了《半碗馄饨满满爱》这篇短文,这里的母爱却是那不起眼的半碗馄饨。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是一个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他的妈妈带他从这个城市赶到那个城市,把他送到一个又一个专家面前,但专家们只有摇头再摇头,他们说,口吃不好治,又是先天性的。直到有一天,无意中,一位老人告诉他们,口吃确实不好治,除非他们能下得了狠心。那个办法就是让作者嘴里含着沙子,每天尽量多的说话,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改变现状。但,这不是一般孩子能受得了的,做父母的可得下狠心啊。

篇6

“我要一碗米线,小碗的。”

“好,马上就好!”摊主熟练地操作着利索地回答道。

趁着米线还没上来的空档,我四处瞟了一下,看见大家都盯着自己的碗,“聚精会神”吃自己碗里的东西。手擀面、米线、馄饨……我咽了下口水,更饿了。

“米线来了。”摊主的声音到,一碗热腾腾的米线也到眼前了。我立刻抓起一双筷子,先喝了口米线汤。好香啊,我深深吸了口气。再看看碗里,红色的榨菜、白色的米线、绿色的香菜还有碗面浮着的香油,真可谓五彩缤纷。我又咽了下口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米线就被消灭了。

回到家感觉香味还在嘴里转,也许就是回味无穷吧。于是很想知道这么好吃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篇7

我们社区里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坏孩子,他真名叫什么不知道,只知道大家都喊他“没救的恶小子”。他个子不太高,一头黄头发,脸上倒还干干净净,就是长了个“不干净”的嘴。

他经常欺负那些在路边摆摊的穷阿姨。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又看见了“恶小子”,他把手插在裤袋里,在那个穷阿姨的馄饨摊前转来转去。我过去要了碗馄饨,边吃边看那“恶小子”要干什么。他转了一会儿,停下来叫阿姨下碗馄饨。我顿生奇怪,他总嚷嚷阿姨的摊不干净,努力催大家别在阿姨的摊上买馄饨,今天怎么自个儿也来吃了?正想着,要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每天如此,一到五六点钟,馄饨摊就热闹起来,因为阿姨下的馄饨味道鲜,馅儿多,量也大,所以大家下班、放学都爱来吃一碗。

一碗馄饨快全下肚了,不经意地,我看见“恶小子”偷偷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东西丢在碗里,然后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喊“那穷老太婆呢?”我们一齐看着他,阿姨听到慌慌张张跑过来,问:“什么事?”“恶小子”指着碗里,大声说:“你看这是什么?”阿姨看了,惊讶地说:“怎么可能?”旁边一个叔叔问:“怎么了?”“恶小子”得意地说:“碗里一只苍蝇!我说不干净就是不干净!”说完不付钱就得意地走了。阿姨满脸通红,“不可能的!”我忙帮阿姨解释:“我看见是他自己放进去的。”一个大叔叹息道:“唉,我看这孩子真是没救了!”

卖馄饨的阿姨是那样纯朴,这“恶小子”怎么能这样欺负她呢?怎么忍心欺负她呢?

“恶小子”,我讨厌你!

篇8

馄饨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在一张薄薄的面皮上放一点肉,用手一捏,一个馄饨便做好了。

煮饨馄的过程也不复杂。煮馄饨的老婆婆把馄饨撒下锅,在一只空碗中放上紫菜、蛋皮、葱花,虾仁,又打开另一只锅,盛上一碗鲜美的汤。不一会儿,水面上盛开了一朵朵“白花”,把“白花”放到准备好汤料的碗中,就大告成功了!

诶,不是说“火焰花”嘛,怎么一点都不“火焰”呢?忘说了,还要浇上一勺红亮亮的辣椒油,“火焰花”就开了啦!看,那细细的黄蛋皮,是黄黄的花蕊;那鲜嫩的葱花,是绿绿的叶子;加上红艳艳的花朵儿,怎么不叫人口水直流?

我把一朵“花”放入口中,醇香可口肉的鲜美,白皙面皮的滑嫩,翠绿葱花的清香,紫菜蛋皮的细腻,一齐向我迎面扑来……我的舌头彻底被征服,不一会儿,“火”开始燃烧,越烧越旺,越少越猛,越烧越爽!

一碗馄饨下肚,我不禁要赞叹一句:“美味似神仙”!

接下来要细细品味汤的滋味。柔软的汤如同一条丝带流入口中,鲜甜倍爽,人间绝品!

篇9

北方:要吃饺子。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山西:多为馄饨或饺子。山西民间的冬至之食多为馄饨或饺子。一般以羊肉为馅,取阳生之义。饺馅取村牧肥羊,配以桂皮、良姜、肉桂、豆蔻等十余种芳香药物和调料,用西葫芦丝拌好,包制笼蒸15分钟即成,皮薄馅嫩,吃时破皮一口水,咬开馅成丸,佐以老陈醋,鲜而不腻,香味悠长,且有强身健脾、开胃驱寒之功效。山西临汾襄汾等地,无论山区平川,冬至节仍沿袭古法吃馄饨,旧时富贵之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除吃馄饨、饺子外,山西还有一些地方以糕为食,如和顺“迎冬就年”吃油糕、灵石吃黍米糕、平鲁“闹冬”风俗,鸡肉蘸素糕配羊汤吃。

苏州人:吃馄饨忆西施。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此外,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潮汕地区:祭祖先、吃甜丸。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在沿海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为渔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

到冬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主妇就张罗把一个大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儿揉成搓成团。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仔公孙”丸,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未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丸给他吃。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不过到如今,只剩下“吃甜九”的习俗了。

宁夏:吃“头脑”。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饺子做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江南水乡:吃红豆糯米饭。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上海: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汤圆”的“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这一天吃汤圆,也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厦门:排队买姜母鸭。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四物炖鸭,冬至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篇10

温馨的粥

“卫嘴子”爱喝稀饭,有人俗称这是吃饱了灌灌缝。粥类大多与五谷杂粮相关联,有的是用一种谷物熬制而成,有的是两种以上谷物配伍而成,还有的是谷物加蔬菜、水果或肉类的复合味粥品。如小米粥、大米粥、秫米粥、玉米面粥、大麦仁粥、红豆粥、绿豆粥、八宝莲子粥、八宝江米粥、肉末米粥、燕翅麦粥、皮蛋粥、山芋粥、红萝卜粥、白菜粥、腊八粥、面茶等。津味稀粥大致可分为清香、微甜、咸鲜等不同味道。

部分老天津人早晨不习惯吃太油腻的食品,吃些素净的图个神清气爽。清代天津极少见豆腐房、锅巴菜铺和炸果子的摊,这些早点的兴起是前后的事。老辈“卫嘴子”早晨最爱喝又热又甜的秫米饭,外加蒸饼、烧饼等小吃。

传统的秫米饭是用白黏秫米搀少许糯米用文火慢慢熬成的粥,粥中还要加白糖和糖桂花汁,口感香滑柔糯,甜丝丝中带着桂花的滋味。老年间的秫米饭像今天的豆浆一样普遍,街巷随处可闻粥挑子的叫卖声,但要说卖秫米粥出名的还得数万顺成。前面说过的颇有名气的万顺成小吃店除了肉卤锅巴菜之外,秫米饭、八宝莲子粥也不乏特色。莲子粥以江米和莲子为主料,佐以核桃仁、青梅、瓜条、葡萄干、百合等小料,食客不断。

熬稀饭熬粥是天津主妇的拿手好戏。家中用文火熬的菜与肉的“咸饭”也受到许多人的青睐,特别适宜老人、小孩消化吸收。白米稀饭里加上各样时鲜蔬菜末,或者肉末,乃至水果丁,文火慢慢熬制,咸鲜、清甜、浓香,那滑糯的粥中充满家的温暖。如果你哪天感冒了,一碗白米稀饭和一碟小咸菜或许是你最大的期盼。这时,油腻的肠胃拒绝了奢侈,更喜欢清淡的本源。

为了追求温暖的本味,时下的许多大饭店在粥上大做文章,“粥王”、“粥府”、“粥嫂”等名号遍街闪炫,商人聪明,他们知道最让顾客贴心的是什么。南方人煲粥的本领更丰富了“卫嘴子”舌尖的味道,可喝来品去,不少人仍旧留恋家里的那碗粥。

捶鸡面汤与家常面汤

天津人的食俗有独特的方面,天津人在南方饭店吃饭时若点一份面汤,服务员常常不解其意,人家俗称汤面,而且其中的菜肉辅料很少,点缀而已。确实,津门厨师、天津主妇做面汤做出了花色。除了家常面汤,像什么捶鸡面汤、柳叶面汤、猫耳朵面汤、鸳鸯面汤、萝卜虾干面汤、肉丝面汤、三鲜面汤、翡翠面汤、鳝鱼丝面汤、清汤面等多达二三十种。

捶鸡面汤要选用最嫩的鸡胸肉沾上干淀粉,用木槌反复捶成薄片,改刀成肉糜后与蛋清、面粉、水和成较硬的面团,再擀成细面条。面条煮熟后加盐、味精,浇上三合汤(鸡肉、鸭肉、牛肉熬成)。它面丝雪白,柔韧光滑,汤色清亮,营养丰富。捶鸡汤面、捶虾汤面素来高贵,是老天津“成”饭庄中的经典美味。

天津妈妈爱做手擀面面汤,虾皮(或海米)、葱、姜炝锅出香味,加白菜或青萝卜丝,口感很好。另外,所谓的鸳鸯面是分别用蛋清、蛋黄和面,双色面条加对虾肉丝、鸭肉丝、嫩菠菜等,碗中双色面条对半,煞是美观。再如,有火腿丝、笋丝、海参丝相佐的鸡汤三丝面上要点缀些鲜豌豆,堪称色香味形俱佳的饭食。

直到今天,很多人酒足饭饱之后仍要吃一碗热热乎乎的番茄或榨菜肉丝手擀面汤。现在的城市人几乎天天饕餮盛宴,但吃来吃去抵不过一碗家常面汤来得滋润。

高汤馄饨

馄饨在华北一带叫馄饨,广东叫云吞,四川叫抄手。天津老味馄饨讲究馅大皮薄,用鲜肉末加葱姜等调料制馅,调制馄饨肉馅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儿,这样调出的肉馅才好吃。馄饨讲究现煮现吃,汤用鸡汤或排骨高汤,稍加味精,开锅熟。馄饨煮好一般要趁着烫的开头儿盛馄饨,如果迟了馄饨在锅里泡着,盛出来口感就差一些了。碗里还要先放虾皮(或海米)、冬菜、紫菜等,浇上滚烫的汤,再撒少许香菜末,味道清香无比。爱吃酸的加点醋,爱吃麻辣的加点胡椒面,更加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