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英语范文

时间:2023-03-22 07:5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产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产英语

篇1

关键词:数字影视;网络版权;特别保护

近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管理中心)《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62.1%,网络视频媒体成为网民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主要渠道。其中电影、电视剧是网络视频用户最为喜爱的内容。

报告同时显示,17.2%的网络视频用户在过去半年曾上传过视频节目。只有6%的网络视频用户在过去半年曾经付费收看过视频节目。非付费用户中72.9%习惯免费收看视频,未来没有付费意愿。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数字化影视,在网络出版渠道之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视频已成网络主流应用,而影视则是其最主要内容;网络渠道对于数字影视的价值,有可能将超越影院、光盘等传统发行模式;仍然只有比例极少的网民,愿意为影视作品网络版权买单;热衷于自愿上传影视作品的网民,数量依然非常有限。

虽然上述报告并没有直接针对数字影视版权问题,但从其调查结果中,依然可以看出不少蹊跷:在报告统计的2010年下半年,网路视频用户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超六成,却只有17.2%的用户在过去半年内曾上传过视频节目——那么,在前几年视频业务起步阶段,又会有多少真实用户主动上传过内容,而视频分享网站上那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又从何而来?答案已经非常明了:网站自己传上去的。

数字出版物网络侵权严重,这是业界面临的“集体困惑”,在数字影视领域,这种伤害尤其严重。笔者认为,其原因既有数字版权领域普遍的“立法缺位”、“取证困难”、“侵权范围广”等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来自数字影视作品本身具有特殊性,但却缺乏必要的“特别保护”所致。

在此,我们有必要先来分析作为网络版权客体的数字影视作品的特征。在版权法上,作品包括了文字、图片、音乐、计算机软件、影视等诸多类型,相比之下,影视作品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质:

内容上以娱乐为主。与文字、软件等相比,影视作品的娱乐性凸显,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影视作品都与娱乐或相关内容为主,而非学术类成果载体。正是由于其娱乐性明显,影视业一直被归入娱乐产业范畴,而且可以说是娱乐界的核心内容,这一点与文字作品、美术作品、科技作品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投入上成本比较高。在大片盛行的今天,制作费动辄过亿的影视作品,早已不是新闻,影视作品的大投入、专业化、大制作不言而喻。当然,这种大投入也代表着影视作品的高价值、大产出、大影响,假如从产权角度看,则完全可以与“不动产”、“大型机械”这样的产权类型相比拟,而理应同样获得更加严格的特殊产权保护。这一点,也是多数文字、图片、音乐、美术等所不能相比的。

创作上追求独创性。与文字、图片、软件的创作往往参照前人成果不同,影视作品在创作上,更追求独创性,与众不同、超乎想象对其意义重大。学术研究有“站在巨人肩膀”的需要和规律,可以说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便很难有新的成果的诞生,这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在影视行业,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前人的影视作品,很难成为后来者直接吸纳的基础,于此相反,所谓“翻拍”的影视作品,往往要与旧作明显区别,才能体现价值。

传播上高峰期间短。与文章的“千古事”和金曲的“百听不厌”不同,受院线档期所限,电影的黄金周期往往较短,“热门大片”也就个把月的风光,受展示方式所限,影视作品往往也很难吸引观众多次重复观看,电视剧也有着类似的特征。正因如此,影视作品在侵权行为面前,便显得异常“脆弱”,高峰时期出现的盗版行为,给影视作品带来的,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损失往往超乎想象。

权属上权利源明显。作为一种投入大、专业要求高的作品类型,影视的版权人虽然内部关系复杂,但其最主要的版权人(出品人)却往往标注清晰,容易对接。影视作品成本大、价值高,通常情况下非普通人所能轻易涉足,而需要专业机构来完成,而影视作品的片头片尾上,都有会有清晰可寻的权利人署名,更何况影视作品推广往往附带有强大的宣传辅助,其知名度、影响力非一般作品类型可比,这些特征,都足可令他人、公众对影视作品的版权注意业务大大提高,“不知或不应知”的免责理由的采纳必须受到严格限制。

司法上程序较复杂。由于呈现方式动态,针对影视网络盗版行为的取证,要比静态的文图、软件更为复杂,实际上维权人往往要动用公正机构协助才能完成,而针对影视作品的侵权行为往往隐蔽,侵权人删除证据相对也要简单得多。

利益上偏重财产性。相对于文字、音乐、摄影、美术所具有的精神利益,影视作品的财产性十分明显,尤其在市场化的环境下,版权人投资出品影视作品,虽然不排除提升品牌度、知名度,但核心目标还是获取经济利益。

影视作品的特殊性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选择以上若干,是因为在网络版权保护中,这些特征在相当程度上足以降低对“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的保护标准,而提升加强版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应属于版权保护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如前所述,版权法对版权人权利的限制,是为了照顾他人的合理知识需求,照顾文化的社会传播。然而,对于娱乐为主,追求独创的影视作品来说,法律似乎没有太多理由,非要提供足够的免费机会给第三人“学习”。而对于投入大、生命周期短,举证艰难,权属源头清晰的作品形态,法律也不应该留给盗版者过多“避风”的抗辩理由。

所谓的“避风港条款”,是指在发生网络版权侵权案件时,当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空间服务,自己并不上传、制作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但并不被直接视为侵权,只有其拒绝删除时才被视为侵权。显而易见,这一规则从鼓励网络新产业发展、鼓励网络知识传播的立场出发,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版权人的权利,并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网络版权立法的采用。

遗憾的是,影视作品的上述特殊性,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却常常被忽视,司法实务上转而用调整文字等作品类型的习惯标准来调整影视作品,“避风港规则”被毫无保留地应用于数字影视的网络侵权认定之上。这样的情形,在现实中信手拈来:视频分享网站雇佣人手充当“网友”上传盗版影视,然后惊呼“网站对海量信息甄别不过来”,成功进入“避风港”;网吧从假冒“版权人”手里以不合常理的廉价购入“正版电影”,然后委屈的争辩“我们也是被骗的受害人”,从而逃避被追责;即使被抓个正着,一些审理法官也“自由裁量”出象征性的赔偿数额,令费尽气力的版权人得不偿失,赢官司输钱。

显然,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影视作品网络版权调整上的利益失衡,版权人则成了这一失衡的受害者。而这种失衡,势必阻碍影视优秀作品创作,进一步伤害整个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

从产业长远发展出发,笔者认为,在影视作品网络版权保护中,应该强化“红旗原则”,提升第三人对盗版行为的注意义务;同时充分利用“自由裁量”空间,根据影视作品投入大、收获期短等特点,大幅提高影视作品侵权行为的赔偿额度;而不是急于担心影视版权人对权利的“滥用”。

按照“红旗原则”理论,即使网站上的一些内容不是由ISP自己上传的,但只要这些内容像红旗一样显而易见地属于盗版,那么ISP就应主动删除,而不能因为没有收到版权人的通知而拒绝承担责任。我国等多数国家立法都借鉴这一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影视作品产业的发展,与其他版权作品类型产业在整体发展逻辑上并无二致,那就是创造优秀作品,满足使用者(观众)需要从而获得收益,进而创造更多优秀这品。而盗版,则会在中间切断这个良性循环体系,破坏整个产业的发展,影视产业情况尤甚。笔者建议提高对影视版权人的保护,提高侵权赔偿额度,其基本目的并不在于为版权人提供通过维权获得更多收益从而实现“盈利”的机会,而在于校准调整影视作品网络版权的利益平衡点,维护版权人合理利益,有效对抗影视盗版行为对产业发展的破坏,从而维持产业长远良性有序发展。

总之,数字影视产业大繁荣,在网络版权保护上需要“红旗飘飘”。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张今.数字环境下恢复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基本思路[J].科技与法律,2004(4).

2、张今.网络传播权立法的价值取向[J].法律适用,2005(1).

3、冯晓青.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J].知识产权,2003(6).

4、胡天成.我国网络版权立法的法理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4).

5、王迁.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再研究[J].法商研究,2010(1).

篇2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地方特产;包装;设计;应用

一、包装设计的原则

当下人们普遍处在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喜欢通过阅读图像的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当下诸多外界信息都是由视觉传达来表现的。而插画作为一种主动的、积极性的视觉艺术,被广泛应用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它可以完整地传达各种信息,并且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审美意味,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下的宣传更喜欢用插画的形式来体现。利用图片的形式对产品进行说明、传达相关主题,利用色彩实现对产品的美化、优化,这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一扫区域之间的语言障碍,在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世界文化交流上起到重要作用。

1.注重信息传达

现代的产品包装设计的视觉语言必须有信息传达的意味,这是视觉语言的必备要素。插画由设计师进行相关设计,引导消费者展开与产品有关的想象,进一步丰富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情况,实现对文字的补充和说明作用。

除了信息传达,产品包装设计还要有能过吸引人视觉注意力的作用。通过图形的线条、动感和色彩因素,对受众给予一定的感官刺激,以此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当下的产品包装设计设计中,如何使人产生艺术与物品的交合,引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这对于包装设计师来说,首要任务就是以强烈的色彩冲击力抓住受众的目光。

2.彰显个性与独特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但渴望通过包装来了解产品特性,更希望通过包装来体现一定的艺术追求,从审美上获得享受。产品包装设计就良好地实现了这一点,它具有很强的审美作用。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媒介,包装的出现都有着直观的特点,是动感色彩与艺术张力的结合。准确的信息传递、独特的个性彰显,正是当下包装所带给受众的艺术美感,给观众以视觉的冲击、精神的享受。

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具有联想能力,打破对传统空间、实践的束缚,从一个事物能联想大千千万万个事物。但是要遵循因果关系,以因果关系来利用发散思维,从而创造视觉图形。

3.恰当的表现语言

我们走进商场之后,会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应接不暇。各种花哨的现代产品包装,让我们的视觉感到十分疲惫。真正彰显个性的产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的领军者,这也迎合了大众追求个性的需求。蕴含创意语言的产品,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惊喜,更是设计师思想的精华体现。产品的创意灵感不能缺少想象,设计师需要通过对自身思维的培养、增强,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对图案语言的表达。包装设计与现代产品包装,可以有效表达产品主体之余,更能够为设计注入新鲜血液。

当下社会,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的信息时代,产品包装设计是有力的信息表现形式,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着鲜明的主体。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产品包装设计的创造,丰富现代产品包装设计的语言体系,使得产品包装设计包含艺术气息,并广泛地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包装设计中要融合戏剧性、情感共鸣和神奇色彩,这些特征也是人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以包装的形式实现对内心情感的诉诸,以此来开阔人的视野和追求,逐渐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与审美习惯。包装设计设,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时代产品的个性化,充实了商品市场,推动着市场经济的革新,就这样在一个循环的模式中,逐渐推动时代的发展。

二、黑龙江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应用

1.突出生态特色

黑龙江独有的自然资源千里黑土沃野土地辽阔,山清水秀,生B环境良好,孕育了丰富的绿色物产,是中国正在建设的生态示范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生产的绿色食品总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中国第一位。黑龙江许多物产都具有极高的药用和滋补功能,其中大米、五谷杂粮、野果、黑木耳、蘑菇、山野菜等更是被人们所青睐。黑土地的特色产品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值。但与之相匹配的包装却长期得不到重视,包装形式单一,使得价值和文化内涵根本没有体现,地域性弱,品牌缺乏,很难吸引大众的眼光。为了加快其产品的建设,就需要从包装设计入手,将地方特产的品质突出出来。当下一些地方特产还没有完全地体现出一些原生态理念,更缺少原生态的创意设计,没有充分地将黑龙江地区的特色文化与生态发展相结合。目前这些问题,都需要与产品的包装设计相协调,有关部门要加强在生态设计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包装要尝试走生态设计的道路,以为黑龙江的地方特产包装打造高品质的品牌。

2.利用网络因素设计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世界范围内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人们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无边界沟通。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可以成为现代包装艺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以用户为主体,通过个性设计,实现用户体验的绝佳视觉效果。有些网页的设计过于纷繁复杂,让人难以捕捉到主要信息,这时候就可以利用风格魅力的包装来运用于网页设计中,让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有一个身心愉悦的效果。

通过互联网手段来对地方特产包装进行设计已经成为了不少企业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顺利进行,为后续地方特产的销售和市场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借助于网络化手段来实现产品的密封、保护、介绍、信息传递等多方面内容的重新设定和规划,从根本上保证产品包装设计的现代性和有效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网络时代电子商务背景下地方特产包装设计来看,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文化性,已经成为了所有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的共同特征。第一,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战略,不断增强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视觉效果和画面感已经在所有的设计者观念中达成了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为消费者留下了较高的审美空间。第二,对于地方特产包装设计来说,准确地把握地方特产的地域文化特征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则,也是增强产品发展效果的关键所在。充分地体现农产品包装设计的视觉感和文化性,在目前电子商务背景下地方特产包装设计定位中有较强的体现。

3.走人性化设计道路

人性化的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考虑到人的情感需求。让人们在购买地方产品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也是设计者需要贯彻落实的设计原则。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地方的特产包装不在于多么的花哨,多么的华丽,而是要结合当地的民俗基础、合理地利用包装材料进行设计,体现出黑龙江地域人民的豪爽、大气的民俗风格,将黑龙江人民的生活习气与包装有机结合,充分地建设地域品牌文化效应。以此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风格,完善包装产业链的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地方特产设计层出不穷,要想在诸多的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产品设计上体现出人性化原则,让人们对地方特产形成一种亲切感,给予人们情感和心理上的关怀。人性化产品设计,要求地方特产的包装具有亲切感,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这就为今后黑龙江地区的地方特产品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完善产业链

商品经济的繁荣,促使着大众消费欲望不断高涨,需要有新的形式的产品包装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包装艺术,是现代商品包装的主流艺术,也需要一些载体来实现自身价值。推广产品塑造正是满足了这种应用需求。黑龙江地区要想实现包装设计的全面提升,就需要做好包装产品的周边产业链发展,促进包装设计更加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传递,树立黑龙江地域的品牌形象,带动经济效益,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结语:

包装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不能脱离当下时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独立存在的,必须顺应其发展势,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进步的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黑龙江的地方特产在一片激烈的竞争之中,要想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就需要充分地利用现代包装设计要素,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闫政远. 民族本土文化元素在新疆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大众文艺,2011,16:94-95.

[2]刘佳生. 黑龙江省土特产品包装创意设计理念与应用研究[J]. 艺术研究,2008,04:7-9.

[3]罗娇. 地方名特产包装设计策略研究――以娄底紫鹊庄园为例[J]. 品牌(下半月),2015,04:128

篇3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方特产;包装设计;应用

一、引言

产品包装往往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地方特产有着明显的商品属性,其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具有地域特色,只产于一地,因而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大都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潜藏着一些地域文化元素。而且一般知名度较高的地方特产的包装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果从包装上都无法感受到浓厚的“特产”风格的话,那么地方特产自身的附加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地域文化在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是必须要考虑的一方面。

二、地域文化与地方特产包装设计概述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内涵相对丰富的概念,首先要确定“地域”,而后才有“地域文化”,就我国而言,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不同地域都有一些相应的特产,有的是自然生长的,比如长白山的人参鹿茸,有的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比如天津的麻花,北京的驴打滚、徽州的文房四宝、景德镇的瓷器。而这些特产和地域文化都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在地域文化的概念中,地理文化、历史文化、社会文化、人文特色等都包含其中,只要具备特定性和唯一性,那么其就是属于该地域的文化。

(二)地方特产包装设计

地方特产是一种独特的产品类型,其在定位上就有着“地域性”的特征。地方特产是本地人体味、怀念当地特色以及外地人深入感受该地域特色的产品,大多时候地方特产都是用来走亲访友的必备佳品,现如今,网络销售愈加火热,地方特产地购买方便了很多,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购买到各地的特产。而且地方特产的种类非常丰富,完全无法对地方特产的种类进行规定,但是地方特产都会和该地的地名联系在一起,并且标注在包装上。比如牦牛肉干,其产品包装一般有风光、藏语产品名称、牦牛这几样特定元素,以展现出产品的“特产”属性。

(三)地域文化应用于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必然

地域文化和地方特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我国古代有了产品包装时,就已经开始形成地方特产的地域文化包装了,比如云南的普洱茶饼,自古以来都会专门标注生产地,并且采用纸质的包装。这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当前,人们的购买力提高,眼界拓宽,在进行地方特产商品选购的过程中也会进行多方的对比,作为产品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也在消费者的考虑之列。虽然包装是产品的外在表现,但是在真正接触到产品之前,产品的外在包装就代表着产品本身,而地域文化在产品包装上的展现就代表着地方特产本身的地域文化属性。如果将带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包装和模糊地域文化包装的同一产品交由消费者选择的话,在消费者没有提前认知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带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包装,因此地域文化元素的出现使得产品的“特产”属性更加具有可信度,那么地域文化应用于地方特产包装设计就具有必然性。

三、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地域文化视觉语言的应用

由于地域文化中包含诸多元素,因此在实际的地方特产包装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元素的融合,找出最适宜产品本身特点的地域文化元素,并将其诉诸于视觉语言。对于设计者来说,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前期资料的准备以及灵感的迸发,而且越有经验的设计者往往可以更快速地抓住包装中所必需的地域文化元素,以使包装本身发挥着一定的商业及文化作用。

(一)主题

地方特产包装必须首先依据地方特产本身的内容及属性制定一个包装设计的主题,进而将整个包装设计细化,并实现和地域文化视觉语言的应用。不同地域的地方特产都各具特色,而有主题的地方特产更容易被记忆。云南“丫眯的鲜花饼”产品是云南特色美食鲜花饼,而在该地产在主题方面结合了“云南印象”,将鲜花饼这一产品的包装和真正的云南特色相结合,设计了鲜花、云南建筑、傣族少女、金丝猴的图案来凸显这一主题,使得消费者眼前一亮。可见地域文化的视觉语言和地方特产的包装可以在主题上进行完美的融合,最关键的是能够直接通过“主题”的确定来构建包装设计方案。在设计工作中,这种先确定主题,再进行外观设计的方式是一种常用方式,其可以更加贴切地表达出产品中更多的附加属性。比如产品的地域属性、产品的文化属性、产品的审美属性等等。像这样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审美特色的包装,其已经不仅仅是包装那么简单,而是成了地域和产品的一张文化名片。因此从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角度来看,从主题入手进行地域文化的融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色彩

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所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色彩的设计,产品包装的色彩给消费者带来的是直观的感受,色彩搭配是否能够体现地域文化,是否和谐都会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而且色彩本身就会影响人的心理,既能够传情,又能够实现信息地表达。在我国传统色彩主要有红色、黄色,但是不同地域也有一些地域性的色彩。比如我国地区少数民族所喜欢的色彩是主要是红色、蓝色、白色、黄色,尤其是蓝色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和其民族生活环境、服饰文化都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进行地方特产包装设计时,有很多设计师注意到了色彩要素,并通过对色彩的把握来展现出相应的地域特色。以华菱乳品生产的“酥油茶”为例,在其包装设计中就主要采用了棕黄、红、蓝三种颜色,尤其是将包装中雪山、藏族女孩的服装的主体色都设计为蓝色,具有非常典型的地域风格,从视觉上形成了冲击力。因此,地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也是设计者不应忽略的内容,可以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来实现对产品最贴切的解释。

(三)图形

在大多的外包装设计中,都会有一些图形元素,而且图形可以简约也可以复杂。在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也需要考虑一些图形元素。例如上一案例包装中的“雪山”、“制作酥油茶的少女”都属于图形类别,而图形的存在让包装内容更加丰富。又如在重庆特产“三民斋合川桃片”的包装中,也是采用的桃片制作工艺的图形,用来展现合川桃片的历史悠久性。如图1所示。实际上,图形和地域文化的联系可以更深,并不需要用图形表示产品的内容或者是对产品的制作工艺进行描述,可以利用“意境”的手法来让产品包装和产品的内容产生内在的联系。例如重庆特产“千年陈瓷器口陈麻花”的包装上,印制的就是一个古代江边乡村驿站的速写画,该图形的内容表示出了陈麻花生产地以及该地的地方特色,让人们对此地优美的风景产生联想,进而对产品本身产生购买欲望。

(四)材料

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还包括对产品包装材料的设计,采用何种材料和产品本身的特性应达成一致。在当前大多产品以塑料、纸质包装为主的市场情形下,很多地方特产为了突出产品的特色,都在尝试采用一些新的材料来作为产品的包装。以杭州明杭茶叶有限公司的西湖龙井茶叶为例(图2),作为一款高端特产,其在包装材料地设计和选用上可谓是十分用心,其一共采用了四种材料,分别为木制盒子、亚麻布、仿手工印花蓝布、瓷罐。这些材料的设计一方面和杭州地域文化、茶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一方面特别采用瓷罐来对茶叶进行保鲜,避免茶叶受潮。杭州西湖龙井一直以来都是高端茶叶的一种,其代表着杭州的地域文化,是杭州的主要特产之一。而杭州的地域文化更是充满了江南特色,包装中的印花蓝布让人联想起采茶女穿着印花蓝布在茶园中采茶的场景,如此包装恰恰实现了地域文化视觉语言的应用。

(五)文字

在包装设计中,文字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产品的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经销商、配料以及基本介绍等都需要使用文字的方式来展示,尤其是产品的名称,必须设计的有特色才。包装设计中文字的设计最为多样,在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想要展现地域文化,文字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方面。例如我国有众多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区域中,很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像藏文、新疆文、朝鲜文等都会在当地特产包装中出现,以表示产品的生产地、加深产品的特产属性。另外很多产品在文字设计时还会采用我国特有的书法字体,以临沂“羲之酒”为例,其包装设计比较简单,但是在“羲之酒”三个字上特别采用了王羲之的书法,契合了王羲之故乡的文化特点,表现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四、地域文化元素在地方特产包装中的创新变化——以乌江涪陵榨菜为例

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产品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产品的包装进行定期的更新,以吸引消费者新的注意力。重庆特产乌江涪陵榨菜就是一款经营了20多年的地方特产,其新包装的更换给该产品带来了新的生机。

(一)川剧脸谱的应用

乌江涪陵榨菜是涪陵榨菜中最知名的一个品牌,该产品作为重庆涪陵榨菜的代表在全国范围内出售,老款的乌江涪陵榨菜的包装是产品名称和榨菜图片地组合,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除了文字之外,并没有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而且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涪陵在哪,也不清楚乌江榨菜的产地。在新包装的更换中,乌江榨菜中的一个经典包装改为了川剧花脸的样子,而这一川剧脸谱可以直接指向“霸王项羽”,这样一来,乌江、榨菜、川剧、项羽等地域文化元素全部融合到了一起,让人难免浮想联翩。

(二)剪纸文化的贴合

除了川剧脸谱的应用之外,整个榨菜的包装上的图形还制作成了剪纸的样式,众所周知,剪纸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大多人并不了解重庆地区的剪纸文化。如果深入地了解就会发现,原来重庆大渡口堰兴剪纸起源于北宋时期,是我国南派剪纸的代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堰兴剪纸并不在涪陵地区,但是乌江榨菜作为重庆知名品牌,在包装设计中利用重庆堰兴剪纸的造型设计也并无不可。而且剪纸作为一项与美术相关的艺术形式,其在造型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这也使得乌江涪陵榨菜的包装设计直接提高了审美的效果。

(三)色彩的简约化

乌江榨菜老包装中,色彩的饱和度不够,整个包装看起来并不显眼,也没有特别容易记忆的点,但是在新包装出现后,消费者一般都能够第一眼在货架中找到该产品的身影。红色的整体包装,与榨菜产品同色系的LOGO底色,以及剪纸镂空效果的图案和文字,整个包装只剩红、棕黄、白、黑四种颜色,就视觉效果来看,主要就是红色地呈现,这在同类产品中还是第一次进行如此创新性的尝试,事实证明,这一包装设计的更换是非常成功的。由此可见,地域文化的融入让一些老产品也能够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虽然是新瓶装旧酒,但是新包装中所融合的一些地域文化元素提升了整个品牌的文化层次,也增强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好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地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积累,而且地域文化包含有多个层面,该地域的历史、名人、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都属于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地域也都有着其他地域所没有的特产。结合当前市场形势来看,消费者对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越来越在意,而包装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往往是刺激消费者购物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在进行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时,有必要对该产品的地域属性以及其出产地域的文化特色进行深入了解,找到其中最具特色、也最能打动人心的关键点,并将其应用于设计中,使得地方特产的内容以及外在的包装形式能够融为一体,提升地方特产的文化属性和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张翠.地方特产包装的地域化与现代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04):136-137.

[2]孔维娴.浅谈地域特色文化在特产包装中的意义——以天水伏羲文化与特产包装为例[J].绿色包装,2016(09):45-48.

[3]刘星.川剧脸谱在特产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6.

篇4

论文摘要:在清晰界定体育产业的“营销者”以及体育产品范围的基础上,归纳出体育产品的特点,并且与旅游产品和一般消费品形成比较。并且通过供应链分析,提出如何加强渠道成员之间的合作。?

?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营销”与其看作严格的学科意义的术语,毋宁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提法。它是营销学原理、方法运用于体育产品经营,或借助于体育事件进行体育或非体育产品的推广和品牌传播等的通俗表达。 ?

从字面上看,体育营销是“与体育有关的营销活动”。与体育有关的营销活动大体分为两种,以体育本身作为产品的“体育营销”和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体育营销”。对于前者,我们称之为“体育产业营销”。?

2 体育产业的营销者及其产品?

2.1 体育产业的“营销者”?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是“交换”。 所谓“营销者”则是在交换过程中比另一方,即潜在顾客更加积极、主动寻求交换的一方。另外体育健身娱乐中心,体育用品的制造商、经销商,体育彩票经销商,体育信息咨询机构也都是体育产业的营销者,不同的是他们经营的体育产品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比较而言,旅游产业营销的主体也很广,包括所有旅游产业上的所有组织和环节。?

2.2 体育产业营销的“产品”及其特点?

从大体育观的角度讲,体育产品基本上包括社会上所有与体育有关的产品。 从一支球队和它的运动员、一个高尔夫球场、一个足球俱乐部,到一场赛事、一次运动会,都可视为营销学意义上的产品。体育产业提供的产品有实体物品也有无形的服务,或者两者的结合。?

旅游产品的界定跟体育产品非常相似。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无形的服务。所以说,无论是体育产品还是旅游产品,都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其中核心产品就是指无形的服务。体育服务产品与旅游产品和一般消费品进行比较,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体育服务产品的无形性、瞬息性,消费者感受的经验性和主观性。?

(2)体育产品既属于消费者产品,又属于产业产品,换句话说,就是既属于生活资料又属于生产资料。?

(3)体育产品具有计划的超前性和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天气的变化、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赛场的地点和环境、参与的社会群体等,使得没有任何一个体育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是可以提前预测的。?

3 体育产业的消费者与营销学意义的解读?

现在理论界讨论的主流观点集中在体育消费属性的界定,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吸引体育消费者,并且大都把体育产业的消费者界定为终端的个人消费者。在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上,包括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他们通过经纪人签约到某职业俱乐部参加比赛,谈判签约的过程也就是他们营销自己的过程,这时候俱乐部就是他们的直接消费者。俱乐部组织自己的球队参加比赛,这时候面对的营销对象就更多,以一个中超足球俱乐部为例。首要的消费者就是赞助商,俱乐部要将自己球队的冠名权以及球衣广告,赛场广告销售出去,这时候有赞助意向的企业就是潜在消费者。其次俱乐部还要设法将每个赛季的比赛电视转播权卖出去,这就涉及到跟传媒的交易,这时候营销的主要对象就是传媒机构、电视台等。当然俱乐部也可以将这部分工作给中介公司,让他们负责赞助商的选择、票务销售以及电视转播权的销售等工作。于是体育中介公司又成了俱乐部的直接消费者,也就是供应链上的直接下游成员。此外,俱乐部还要与体育场馆签订租用合同,甚至要同公安部门达成协议,确定每场中超联赛出勤民警的数量,保证安检工作及现场秩序的维持。?

而处于价值链上的体育中介公司,也需要明确自己的消费者,对他们来说,消费者要随上层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变化而变化。如果的是票务销售,那么到现场看球的观众就是他们的消费者,要想办法把票卖出去增加比赛的上座率。如果的是电视转播权,那么电视台和各大传媒公司就是直接的消费者,这时候营销的主要任务就是签订一份满意的电视转播合同。同样如果的是俱乐部的广告及赞助权,那么那些有意向赞助的企业就是他们的主要营销对象。?

4 体育产业营销的渠道管理和促销方式?

4.1 体育产业价值链分析及营销渠道管理?

从事体育产业营销同样必须运用营销学原理,进行市场细分,从中选择合适的顾客作为目标市场,需要定位战略。分销渠道策略是指如何选择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渠道,并加以管理。渠道可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当然,渠道的划分标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一成不变的模式,要跟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在进行渠道设计和计划时,体育经营组织者必须考虑来自消费者、体育产品本身的性质、企业自身的条件、中间商、竞争对手等因素。一般来说, 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渠道需要面临以下几个决策:确定渠道的长度、确定渠道的宽度、选择渠道成员、激励渠道成员、评价渠道成员。 在供应链传递过程中,产品形态的变化过程是其价值不断增加和服务增值的过程,所以供应链也被称为价值链。在体育产业中,应该将供应链看成是涵盖不同过程和活动的上下游企业链接而成的组织化网络。从价值的角度来管理供应链,将供应链上的功能转移到供应链中最有效率的成员,以使整个供应链协调有效地运作,最大限度地增加价值、提高效益,将整个体育产业做大的同时,价值链成员的利益自然会得到保障。?

4.2 体育产业营销中的促销方式?

体育产业在对外宣传促销方面必须坚持整体联合。具体的促销方式有以下三点:?

(1)整体营销。?

体育产业整体营销是指联合所有的营销资源,如销售、广告、公共关系以及促销活动等,统一服务于体育产业,高度重视总体策划和形象传播,塑造体育产业的整体品牌。?

(2)联合促销。?

坚持以市场目标和体育产品为中心,以价值链中的各组织成员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组织体育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形成体育促销联合体,联合开发体育客源市场,走品牌化联合促销发展道路。在促销手段上,应该采用促销组合手段。 传统的促销组合主要由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构成。?

(3)网络推销。?

创新体育品牌营销,必须将公共媒体和电脑网络作为宣传促销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主动占领体育产业促销的制高点。当务之急,要大力发展体育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钟育赣.体育营销:我们怎样才能吃好这个“大餐”[J].新营销,2004,(9):9-12.?

[2]?[美]菲利普·科特勒,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11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篇5

内容摘要:美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与政府实施以反垄断豁免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是分不开的。对职业体育运动实施反垄断豁免,给予职业体育联盟限制运动员自由流动权利,以及在电视转播权转让和俱乐部进入与退出上所享受的反垄断豁免优惠,确保了各个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和竞技体育市场的稳定性,既维护了职业体育联盟的整体利益,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美国对体育产业实施反垄断豁免所表现出动态性、框架性、选择性特征,为其它国家制定体育产业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美国 体育产业 反垄断豁免

美国反垄断政策与反垄断豁免

进入19世纪末期以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的集中化和垄断趋势非常明显,并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小企业和劳工的利益,引起中小企业和劳工的强烈不满。为了消除垄断对经济生活的不利影响,美国通过制定以反托拉斯法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对垄断趋势加以控制。美国产业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和保护竞争,所以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规制垄断行为。反托拉斯法规定,对竞争的不正当限制、垄断、图谋垄断和不正当的竞争方法,均属违法行为。美国所制定的一系列贸易法规的基本目的,也在于保护消费者和竞争者不受竞争过程中的某些违法行为的侵害。美国制定的反垄断法规主要包括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1914年通过的《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36年通过的《鲁滨逊-帕特曼法》。这些法规通过结构的方法、行为的方法和运行的方法来限制垄断行为(马歇尔•C•霍华德,1991)。

结构的方法确信合理的产业内部结构应该是一种确保市场竞争有效进行的结构,只要产业内部结构是适当的,就不需要政府运用政策工具来进行监管和控制。运用结构方法关键是要确定最低限度的企业数量和这些企业集中的比例,也就是要确定某些结构标准。例如,最大的四家企业所允许占有的市场份额,如果达不到这些标准,那么政府的干预将会自动产生,以完成必要的结构调整。美国白宫反托拉斯政策特别工作组在1968年所提议的集中行业法就采用了结构的方法,这个法规规定如果一个行业中有四家或更少的企业集中占有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必须重新调整结构。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的行业调整法规进一步把四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下调为50%。人们认为这种方法通常有两个缺点:一是有可能影响规模经济从而限制经济发展;二是缩小企业规模的解散法令会对经济生活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行为的方法是针对竞争的行为所建立的一些规则。只要某些企业的市场行为对其它企业的市场行为产生有害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实际的还是潜在的,或者当其它企业和消费者受到虚假或欺骗性做法的有害影响时,政府就能出面干预制止这种行为。行为的方法并不针对企业的规模大小,这是因为企业本身规模经济效益并不能成为政府进行干预的依据,除非人们已经发现其市场行为切实影响到了市场竞争。在所有反托拉斯法的执法领域中,行为的方法居于支配地位,而且在有关欺骗性的行为和做法的案例中,行为的方法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

运行的方法就是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通过调查市场运行本身来判断政府的干预是否必要。对市场运行的调查范围包括是否存在有效的生产,价格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适当的价格、利润和销售成本以及改进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稳定性。由于在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市场的行为和运行的状况,所以只能期望市场运行产生尽可能好的结果而非最完美的结果。很显然,通过反垄断政策对经济生活实施的干预实际上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所期望的干预效果也只能是经济运行比原来更好。

反垄断豁免是反垄断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反垄断法规具有十分广泛的法律调整范围,但美国国会和最高法院认为在某些领域不应该受到反垄断法规的约束。一是工会,在《克莱顿法》通过后,美国国会关于反托拉斯法律的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将不包括在《谢尔曼法》有效约束范围之内的例外写进法规。1935年的《国家劳工关系法》的确保护工会不受反托拉斯立法的约束。二是小企业,美国1953年通过的《小企业法》允许小企业在不触犯反托拉斯法规的限度内从事某些一致性的活动。三是劳工和农业,根据《克莱顿法》第六条的规定,劳工和农业组织免受《谢尔曼法》的约束。农业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约束的范围由1922年通过的《卡珀-沃尔斯特德法》、1926年通过的《协调销售法》和《鲁滨逊-帕特曼法》的某些条款所扩充。四是保险业和银行业,《麦卡伦-弗格森法》使所有保险业务活动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的管辖。银行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约束的,但对银行业的兼并问题则依据《克莱顿法》第七条可以进行。五是对外贸易,《韦布-波默林法》使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通过生产者的协商而采取的服从出口贸易目的的行动或达成的协议,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的影响。六是公共事业,受到政府管制的公共事业是那些收益被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的措施才能保持公正的产业,尽管进入完全被禁止,但不能被反托拉斯法规所。七是政府,政府所采取的一些阻止竞争的活动免受反托拉斯法规的管辖。《谢尔曼法》对任何人限制贸易的契约的禁止,被认为只适用于民间企业,而不适用于政府机构。除了上述领域以外,体育运动也享受着比较广泛的反垄断豁免。

美国体育产业反垄断豁免及其效应

对体育产业实施反垄断豁免是美国体育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体育运动职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体育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体育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体育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3%,在国民经济各大行业中排到第22位,超过了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以及航空、初级金属和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分析,1995年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达到1519.64亿美元,在全国最大产业中的排名也上升至第11位。事实上要准确统计美国的体育产业产值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对体育产业的内涵界定在不同学者之间有很大差异。但是,据有关学者依据投入产出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数据进行测算,美国体育产业直接为整个国家提供了约560万个就业机会,对整个美国经济支持超过了4000亿美元。美国体育产业发展到今天,其产值估计不会低于5000亿美元(鲍明晓,2000;刘江南,2001)。

体育产业高速发展,与政府实施以反垄断豁免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是分不开的。对体育运动的反垄断豁免首先是针对棒球运动的。按照《谢尔曼法》的最初看法,棒球运动不是商业活动,所以不能受反托拉斯法规的约束,1922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棒球运动不属于州际之间的商业关系,认定了棒球运动不受反托拉斯法规的限制;直到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柯特•弗勒德法案》,对棒球的反垄断豁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仅仅是允许棒球运动员运用反托拉斯法规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但同时要受到最高法院1996年对布朗诉职业足球公司判决的限制,该判决规定在球员提起反垄断诉讼之前,球员协会必须自行解散,很显然这种限制所规定的程序是非常不利于球员诉讼的。事实上,在各种职业体育联盟成立以后,为了促进职业体育的发展,保证职业运动队的相对稳定性,最高法院做出许多有利于职业体育联盟的判决,许多竞技体育项目都受到反垄断豁免的优惠。

首先,对职业体育运动的反垄断豁免优惠,给予有关职业体育联盟限制运动员自由流动的权利,对保证各个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给予职业体育联盟反垄断豁免的优惠,实际上就是给予职业体育联盟市场独占和各种规则独立制定的权利,从而形成在各种体育竞技项目和市场运作上巨大的权力。在球员转会市场上,各种职业体育联盟为了保证市场的吸引力,完全控制了球员的转会市场,职业运动员事实上成为联盟的巨大资产,任何球员都无法在不同运动队之间自由流动。按照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如果企业要限制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都被认定为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是要受到反垄断指控的。对职业体育联盟反垄断豁免的优惠,在应用过程中造成了职业体育联盟的权力被不断放大,这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满,特别是来自于球员工会的压力,到1970年最高法院取消了部分职业体育项目的反垄断豁免优惠,这些项目的运动员才享有了自由转会的权利。

其次,在竞技体育比赛与表演活动的电视转播权转让上所享受的反垄断豁免优惠,既保证了美国职业体育联盟的整体利益,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在职业体育联盟和各个俱乐部的收入结构中,竞技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的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如果由职业体育联盟下属的各家俱乐部分别与电视转播机构进行交易谈判,不仅会造成总收入的减少,而且会使各家俱乐部在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若由代表各家俱乐部的职业体育联盟出面与电视转播机构进行谈判和交易,就能够使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最大化。但是,这种集中谈判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在电视转播权定价上的串谋,具有图谋垄断的嫌疑,是要受到反垄断调查和指控的。根据《谢尔曼法》的精神,体育比赛与表演活动的电视转播权定价上的集体谈判行为,属于反垄断法规禁止的行为。1957年的拉多维奇判决,也明确了任何一个没有反垄断豁免的组织与电视机构签订一个涉及整个联盟的同一合同是违法的;为了支持职业体育发展,196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体育反托拉斯转播法案》,这个法案批准职业体育联盟在这一问题上享受反垄断豁免的优惠,这样体育比赛与表演活动的电视转播权定价上的集体谈判行为就避开了反垄断法规的约束,职业体育联盟在电视转播权收益上就能够实现最大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个职业联盟与电视转播机构之间围绕体育比赛电视转播的矛盾日益尖锐,他们之间的争端不得不由法院做出裁决。有线电视网产生以后,这种矛盾涉及范围更广,更为复杂。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版权法》,明确职业联盟体育比赛的电视节目可以享受联邦政府的版权保护,从而为解决公共电视网、有线电视网和职业体育联盟之间的争端解决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总的来看,美国国会对职业体育联盟电视转播权交易上的反垄断豁免和《版权法》对体育比赛电视节目的版权保护,给予职业体育联盟的优惠是独一无二的,这对之后美国的职业体育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对职业体育联盟在俱乐部进入和退出上的反垄断豁免,确保了竞技体育市场的稳定性。美国商业公共政策的核心精神是促进和维护竞争,并以竞争性经济体制作为最理想的资源分配手段。反托拉斯法规明确规定,对竞争的不正当限制、垄断、图谋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方法,均属违法行为。所有贸易立法也都以保护消费者和竞争者不受竞争过程中的某些违法行为的侵害为根本目的,为市场的进入、扩展和存在提供便利,所以美国高等法院称《谢尔曼法》为自由企业大。按照美国反托拉斯法规的基本精神、要求和一些重要判例,除了特别规定以外,美国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权限制新厂商的进入和退出。如果把这一原则运用于体育产业特别是竞技体育经营业职业联赛,意味着职业体育联盟就不能对试图加赛的新俱乐部给予任何限制,这种情况一旦成为事实,职业联赛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将会大大下降,甚至会导致职业体育市场的解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针对美式足球和篮球职业联赛的情况,给予职业体育联盟确定参赛运动队数量和空间分布方面反垄断豁免的优惠,并且职业体育联盟还可以根据反垄断豁免特权,在决定扩充参赛运动队数量时,向申请加赛的俱乐部收取巨额的费用。职业体育联盟对参赛运动队数量和空间分布的严格控制,以及运动队工资总额控制制度、奢侈税征收制度、运动员选秀制度、运动员转会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实施,确保了每一支运动队稳定的竞技水平和球迷队伍,使职业体育市场不断壮大。

美国体育产业反垄断豁免的主要特征

美国对体育产业实施的反垄断豁免政策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一部分反垄断豁免政策体现在反垄断法规之中,更多的部分则体现在大量的判例之中,而为数众多的判例又因为不同时期高等法院对反垄断法规的理解不同,出现极不相同的结果。但无论如何,美国对体育产业的反垄断豁免政策作为体育产业政策的主要部分,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许多重要的特征,为其它国家制定体育产业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动态性。体育产业与其它任何产业门类一样,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产业政策必须与此相适应,进行不断的调整。体育产业在发展初期是一个非常弱小的产业,如果严格按照反托拉斯法的精神进行约束,就很难培育出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市场,因此在这个阶段反垄断豁免成为具有很大覆盖面和调节范围的体育产业政策,以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体育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过多的反垄断豁免势必对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产生实质性影响,因而对体育产业反垄断豁免政策的调节范围进行调整已成为必要,这时美国的体育产业政策开始实行以反垄断为主的政策,适度缩减反垄断豁免的范围,其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保护有效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随着体育产业,特别是职业体育的发展,职业体育受到更多的审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反垄断法规对职业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的约束,对保证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和绩效来看,动态性的美国体育产业政策既保证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保证了有效竞争和公共利益。

框架性。美国的体育产业政策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双重使命,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规制体育市场主体的行为。前者主要是在服从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体育产业的特殊性选择恰当的方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后者则是有效约束体育市场主体的行为,防止过度集中和垄断,保护有效竞争,避免消费者的福利损失。基于这种原因,美国对体育产业的反垄断豁免一直保持着一个基本的原则性框架。首先,反垄断豁免是置于反垄断政策之下的。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反垄断豁免是反垄断政策的延伸,是根据体育产业的特殊性而对反垄断政策的深化,是把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的行为更有效的结合。其次,在实施反垄断豁免的条件下,各个职业体育联盟与政府在维护有效竞争上需要进行深度合作。再次,在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产品定价问题上坚持消费者福利至上的原则,最终产品采取完全的竞争性市场定价,以避免了消费者的福利损失,这也是美国对体育产业反垄断豁免政策所坚守的红线。

选择性。选择性突出体现在实施对体育产业的反垄断豁免时,并不是让职业体育联盟和俱乐部的所有市场行为都免受反垄断法规的约束,而是专门针对那些不采取反垄断豁免就不能保证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行为或者将会大幅度降低体育市场运行的效率并导致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的体育市场行为。选择性还体现在伴随着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对反垄断豁免的优惠范围、程度和项目的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1.[美]马歇尔•C•霍华德. 孙南申译.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篇6

Abstract: To m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l estat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is not only the need for colleges to declare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lleges, but also is the need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s to form professional resource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colleges in these aspects of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team and others.

关键词:房地产;专业特色;专业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

Key words: real estate;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curriculum system;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中D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258-02

0 引言

在卓越院校建设申报中,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对工程管理专业群提出了“继续紧扣建筑工程咨询与经营管理技术服务领域,遵循‘做强、做优、做特’建设思路,将工程造价专业――做强,将建设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做优,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物业管理专业――做特”的建设规划。

1 专业特色建设的内涵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是一个(或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属性。在某种程度上,特色是品质的保证,是优秀的表现。

专业特色建设,就在专业建设中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风格,具体可以指在专业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团队等方面形成不同于其他院校特征的专业资源。

2 房地产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性

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做出特色,不仅是学院卓越院校建设申报的需要,更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1 专业特色建设,是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需要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变得越来越紧俏;然而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与其他专业一样呈现下滑趋势。要破解这一难题,主要取决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专业持续性创新与建设,同时必须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特色意识。

2.2 专业特色建设,是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需要

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是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人才需求数量与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特别是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也对特殊人才、特色人才有了新的要求,特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特色专业。

2.3 专业特色建设,适应房地产行业特点人才的需要

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产业之一,房地产开发投资、经营服务等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较高的要求,房地产行业人才培养有共同的需要与规律。但是房地产具有不可移动性,房地产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房地产行业人才职业技能同样具有区域性,特别是对区域市场熟练与操作能力;房地产同时具有多样性与特殊性,房地产作为生活与生产的基础性资料,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住房到车间、从生产到仓储、从城市到农村;同时产品除实物之外,还有区位、权益等形式;房地产行业人才区域性与技能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走特色建设之路。

2.4 专业特色建设,提升专业办学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高职院存在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不少学校都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设置求全求大,不考虑学院自身专业基础、师资与实训条件等等。在前几年“房地产热”的大背景下,不少高职院都开设房地产类专业,随着房地产热“退烧”,不少高职院房地产专业萎缩乃至停办。这些房地产专业“昙花”般的生命力,并不是人才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的,相反房地产类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究其原因还是专业内涵建设不够、特色建设不够才形成的“招生难”,从而在院内形成招生计划不能完成、办学成本提高、教师队伍不稳定,进一步使得专业在校内校外缺乏竞争力。

3 房地产专业特色建设的内容

3.1 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建设

目前高职房地产专业培养目标主要瞄准的是房地产行业中现有的房地产营销、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等岗位,忽视了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与“走出去”战略以及房地产供给侧改革与去库存要求;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在专业特色建设中需要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先进、独特的专业发展理念,将产品策划人才、房地产国际化中介服务人才与房地产行业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新型培养目标,形成鲜明的房地产专业发展特色。

3.2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根据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在“工学结合”的理念下,坚持“教、学、做、赛合一”,采用“工学交替、岗位轮替”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不断的“理论+实践”的“动态循环”模式,以及校企协同、一二课堂协同教学来强化并巩固房地产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房地产从业人员的沟通、表达、整合、策划、经营等职业核心技能。

3.3 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房地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紧紧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定,以“知识+技能+素质”综合培养为指导思想,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应用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 “强实践、重能力”的特点,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新增设“专业外语、房地产概念设计、房地产检测”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和人文环境知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房地产国际市场、房地产产品研发创新与检测以进一步适应房地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

3.4 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指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教材建设中,应根据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房地产区域性特点,充分引用本区域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例、房地产地方性法律法规等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课程建设中,应结合专业与专业技能特点,开发系列微课、实践性教学课程,强化房地产专业的“宽基础、重能力”教学内容;开发系列赛教结合项目,强化房地产专业中的“竞争、沟通”的技能训练;加强拓展课程建设,开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和融合教学项目,强化房地产专业中的“资源整合性强、市场适应性高”的素质培养;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设课程资源库、精品课程或名师教学空间。在实训条件建设中,结合房地产专业特点及房地产行业特色,在校内建设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大师工作室,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将实践性教学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在建立校企联动的校外实训基地时,兼顾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服务企业以及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物业服务企业,湘潭、长沙企业的比例,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行业认知把握通过“校企交替、岗位轮替、双城滚动”得到多层、全面训练与提高。

3.5 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建设与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内“双师型教师”与企业“工匠师傅”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完成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的保障。在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校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认证,加强企业“工匠师傅”的培养与管理,即校企“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共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智库(咨询服务团队);要在专业教学团队中建立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的教学管理梯队以及推行教学名师(校内)、教学大师(企业)建设;同时积极推行教师进房地产行业协会、参与行业活动,鼓励专业教师考取房地产估价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

4 房地产专业特色建设目标与举措

4.1 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学院在卓越院校建设申报上提出了“通过若干年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在专业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省内卓越、国内领先水平”的预期目标。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群的组成部分,为专业群的建O目标实现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特色建设具体目标初步确定为:4年内,在省内牵头编制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抽查题库;完成校企合作的《房地产经纪》、《房地产营销》、《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核心课程资源库开发;总结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经验并做成示范进行推广,进一步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学院的品牌专业、省内的房地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4.2 专业特色建设举措

其中如何开展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①根据校企合作状况,理清混合制办学思路,发挥学院专业协同优势,创设产学结合环境和校企联动机制,组建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与企业学院;

②进一步探索课程负责人、名师大师工作室建设和学生创业就业机制,提高特色专业竞争力;

③改革专业建设资金投入模式,坚持项目引领、效益理财,确保特色专业经费到位情况与使用效率;

④完善学院有关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制度,扩大特色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自主空间,为专业特色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⑤重视困难,不急于求成,在专业特色建设中,相信“积小胜为大胜、从量变到质变”,先着手解决细微问题,再研究整个问题,从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沈娇.从专业设置视角谈高校专业特色建设[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付广艳,等.地方高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4).

篇7

关键词: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密度;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62;S3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2-0222-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2.006

麦棉两熟是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田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多年来营养钵育苗移栽在获得早苗、保证全苗、增蕾增铃、早熟增产、解决两熟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3],但营养钵育苗移栽田间劳动强度大、投工多、成本高,已不适应当前棉花生产轻简化形势的需要[4-6],加上麦后移栽棉常受前茬、季节气候的影响造成移栽质量差,棉花僵苗迟发晚熟[7],生产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轻简化的播种方式来替代营养钵育苗移栽。麦后直播棉是在前茬小麦收获耕整后直接在棉田播种的一种新型棉花种植方式,和麦后移栽棉相比,省去了制钵、育苗、苗床管理、大田移栽等劳动工序,明显降低了田间劳动强度和人工投入。

麦后直播棉播期较迟,较麦后移栽棉推迟30 d左右[8],为发挥密度对迟播棉花产量的补偿效应[9],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保证麦后直播棉产量的有效途径,本试验拟研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并探明其合理的密度配置,为麦后直播棉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村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5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毛家港曹咀村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试验品种为CN01,是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常规夏棉新品系,属无限果枝类型。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5个密度处理:45 000株/hm2(处理代号N1,下同)、52 500株/hm2(N2)、60 000株/hm2(N3)、67 500株/hm2(N4)、75 000株/hm2(N5)。前茬小麦5月19日收获,试验于5月22日播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3行区,行长7.5 m,小区面积17.1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的影响

2.1.1 对生育进程的影响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麦后直播棉的生育进程略有推迟(表1),5个处理的生育期分别为104、104、105、106和107 d,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1.2 对群体果节动态的影响 由图1可知,7月26日至8月5日为麦后直播棉果节形成高峰期,高峰期内群体果节日增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加大。8月26日至9月15日果节日增量和7月16日至7月25日相当,表明麦后直播棉晚秋桃占有一定比例。

2.1.3 对群体成铃动态的影响 不同处理棉花群体成铃强度呈由低到高再下降的趋势(图2),各处理7月31日前后进入开花期,成铃高峰期均在其中8月16日至8月25日,其次是8月6日至8月15日和8月26日至9月5日,9月6日后成铃强度明显下降,说明麦后直播棉成铃期比较集中,大多数成铃在一个月内完成,明显短于营养钵移栽棉花[10]。

各处理8月25日前群体成铃强度随密度增加而加大,8月25日后N5处理成铃强度开始下降,N4处理在各期成铃强度均处于前列。

2.2 密度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2.1 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间N4处理产量最高,与N2和N1处理差异极显著,与N3和N5处理差异不显著(表2)。产量排第二位的是N3处理,比N1处理增产极显著,比N2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动态呈抛物线变化,密度 67 500株/hm2时达到最高值。

2.2.2 对成铃数和成铃率的影响 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密度45 000株/hm2时单株成铃为16.23个,密度增加到75 000株/hm2时单株成铃则下降到11.63个。前4个处理群体成铃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N4处理群体成铃数最高(938 250/hm2),与N2和N1处理差异显著,当密度继续增加到75 000株/hm2时,群体成铃数下降到872 250个/hm2(表2)。

各处理群体总果节数随着密度加大而增加,但成铃率随着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N1处理最高(23.05%),N5处理最低(19.35%),显著低于其他4个处理(表2)。

2.2.3 对单铃重的影响 各处理间单铃重无显著差异,N4处理单铃重最高(5.51 g),N5处理最低(5.39 g),二者相差0.12 g(表2)。

2.2.4 对衣分的影响 各处理衣分随着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低密度处理(N1、N2)与高密度处理(N5)差异达显著水平,中等密度处理(N3、N4)与高密度处理和低密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表2)。

2.2.5 对“三桃”分布的影响 麦后直播棉没有伏前桃,产量由伏桃、秋桃和晚秋桃构成,秋桃当家,占53.57%~56.07%,群体秋桃数N4处理最高,和N3处理相当,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表3)。“三桃”中伏桃比例随密度增加而升高,秋桃和晚秋桃比例随密度增加而下降。

从产量及其构成看,N4处理子棉产量最高,单铃重、衣分和其他处理差异不明显。其次是N3处理,子棉产量和N4处理相当。

2.3 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N4处理的绒长值最高(30.53 mm),与N5、N2和N1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和N3处理差异不明显;各处理整齐度指数在84.4%~86.6%之间,整体整齐度较高,N4处理整齐度最好(86.6%),明显好于其他4个处理;马克隆值整体标准等级一般,仅N3和N4处理的马克隆值在5.0以下;不同处理伸长率在5.6%~5.9%之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2和N4处理的断裂比强度(29.7、29.3 cN/tex)较高,N5处理的断裂比强度最低,与前二者差异明显。

综合分析,5个处理中N4处理的纤维品质综合性状较好,其次是N3处理,N1处理的绒长偏低、马克隆值偏高,N5处理的断裂比强度偏低、整齐度指数不高,N2处理断裂比强度较高,其他指标一般。

3 小结与讨论

1)研究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麦后直播棉生育进程无明显差异,果节形成高峰期为7月26日至8月5日,成铃高峰期为8月16日至8月25日,高峰期内群体果节日增量和成铃强度随着密度增加而加大。麦后直播棉产量由伏桃、秋桃和晚秋桃构成,以秋桃当家,秋桃占53.57%~56.07%。成铃率为19.35%~23.05%,成铃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2)不同密度间单株成铃数、群体成铃数、衣分等产量因子差异显著,单铃重无明显差异;绒长、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等纤维指标差异明显,伸长率无明显差异。

3)各处理中67 500株/hm2棉花产量最高,其绒长、断裂比强度、整齐度等纤维品质指标较好。60 000株/hm2处理产量与67 500株/hm2处理相当(-0.85%),整齐度、马克隆值等纤维品质较好。可见67 500和60 000株/hm2是麦后直播棉适宜的种植密度,此密度范围内产量在3 300 kg/hm2以上,和麦后移栽棉产量相当[11]。

4)试验品种CN01为无限果枝类型,群体总果节数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增加,但密度超过67 500株/hm2时中后期田间阴蔽度加大,成铃率不高、烂铃情况加重,棉花产量和品质都开始下降。生产上如选用短果枝或零式果枝类型的品种,中后期田间阴蔽度较轻,还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充分发挥麦后直播棉群体成铃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吴大贵,沙金来.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应用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84-85.

[2] 李翠英.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J].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2016(2):28-29.

[3] 曹涤环.棉花营养钵育苗的优势与技术要求[J].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2(5):11-12.

[4] 夏敬源,夏文省.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J].中国棉花,2008,35(1):2-4.

[5] 徐立华,张培通,杨长琴,等.棉花育苗移栽新技术的发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9(5):1-3.

[6] 符家平,詹先进,陈全求,等.湖北省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9):2243-2246.

[7] 何叔军,刘国平,李政球.棉花移栽后僵苗不发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中国棉花,2009,36(11):35.

[8] 荣义华,付永红,闫显惠,等.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4):810-812.

[9] 李金才,唐光雷,李存东.播期和密度对超短季抗虫棉546系单株成铃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7):91-94.

篇8

一、应急救援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河东区行政区域内非煤矿山企业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或不足3人但影响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区政府成立河东区非煤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有关领导和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总工会、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供电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主要职责是:1、组织领导全区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命令;2、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部署有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的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在全区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救援物资、设备、人员;4、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疏散工作;5、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安监局分管负责人担任,工作人员由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事故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传达指挥部领导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时,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

(三)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

1、警戒保卫组

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具体负责交通管制和维持现场秩序。

2、医疗救护组

由区卫生局牵头,具体负责组织专家、医疗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和现场防疫工作。

3、事故抢险组

由区安监局牵头,具体负责事故现场施救等抢险工作。

4、物资供应组

由事故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牵头,主要负责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5、技术资料组

由区国土资源分局牵头,具体负责提供有关资源开发和地质方面的基础资料。

6、后勤保障组

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具体负责事故调查组的接待服务、抢险人员的食宿、车辆调度等工作。

7、善后处理组

由事故发生地街道办事处牵头,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配合,具体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8、新闻组

由区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接待新闻媒体记者和对外信息,及时了解并提供事故动态和事故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和善后处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根据救援情况,及时召开新闻会,做好宣传报道,鼓励动员民众参与抢险救援,及时平息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

三、危险性评估

非煤矿山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河东街道、付庄街道、册山街道、罗西街道、双月湖街道、汤庄街道境内的采石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坍塌、火药、放炮等。

四、应急救援体系及演练

非煤矿山应急救援以发生事故单位和事故发生地的街道有关部门为主,实行区域互救原则。 有关街道办事处应根据辖区内非煤矿山的实际,制定训练计划,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五、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一)非煤矿山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以各企业自备为主。

(二)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调运。根据救援的需要,由应急救援指挥部随时调集全区各矿山企业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六、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事故报告

1、非煤矿山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报告区安监局和所在街道办事处,区安监局在30分钟内报区政府,并按程序上报。

2、事故发生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上报区安监局。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单位的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3)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

(6)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二)事故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和事故发生单位要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警戒保卫和维护治安秩序。

(三)通讯联络

区政府值班室电话:

区安监局值班室电话:

七、事故的应急救援

(一)区安监局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本预案的,立即报告区政府,同时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赶赴现场,并组织专业救助力量赶赴现场实施救护。

(二)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抢救工作应在现场抢险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现场抢救应根据坍塌范围、爆炸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运抢险救援物资和设备(吊车、起重机、挖掘机等),及时、有效地抢救遇险人员,减少伤亡,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抢险救灾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现场抢险指挥部的具体指挥下开展。

篇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税收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税收数额的多少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的研究税收的各项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本文主要介绍了税收筹划的概念和意义,并进一步阐述建筑施工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经营的特殊性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税收筹划概念与意义

税收的强制性与无偿性决定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收额,是企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税收筹划工作是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税法赋予企业的权利来实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在自身的发展中有着特殊性,但为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要充分把握国家的税收政策,综合考虑建筑行业的特点,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最大限度地节税增收,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又称纳税筹划,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行为。简单说就是在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的投资、融资、经营等方面进行策划,利用税法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具有高投资、高回报率、高覆盖面的的特点,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也有着资产负债率高、工作程序复杂等特点,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种类繁多,目前建筑业涉及的税种包括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多个税种,这些税种共同构成了建筑业适用的税收制度,这就给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税收筹划有利于建筑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节约纳税的成本,为企业增加现金流。通过税收筹划刚好满足了企业对现金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有助于了改变建筑业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税收筹划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总体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建筑行业面临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通过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提供保障。

三是,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合法经营,避免出现违法操作。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以全面掌握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来开展的,这就要求税收筹划的具体操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殊性的税收筹划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在税收筹划上要充分利用建筑施自身的特点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制定有效的会计科目。企业的每天的会计工作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建筑企业进行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时,经常将一些费用混淆,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困难,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税负。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限额是明确规定的,一旦混淆了这些规定,就会对企业的所得税造成影响可能导致所得税额上升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出了节约开支外,还可以制定科学有效的会计科目,通过对所属会计科目有效调整来实现。比如新产品的设计费、设备的调整费、

半成品的试制费等都可以纳入技术开发费项目。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设置科学的明细会计科目,严格明确涉及到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项目。避免混淆会计科目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负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上有着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明确收入情况。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结算收入的多少不仅仅影响企业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数额,还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影响企业的所得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基本不会在一个会计时期内完成,根据税法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要合理的明确的确认工程相关的结算收入,可以采取延迟纳税期限,无息使用缴税资金的方式。

第三、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列支情况的税收筹划。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列支是企业应缴所得税的依据,关系到应缴所得税的数额。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成本费用列支的税收筹划工作。将发生的成本费用及时入账核销;将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损失和费用,采用预先列支的方法列入费用,比如,到期职工工资应该按照未发放的月份和职工人数的平均工资进行工资总额的列支;适当缩短损失、列支费用的摊销期,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殊性选择年限,以此递延纳税时间。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经济合同税收筹划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中要签订不同经济合同,合同中的条款可能会对企业的税负有影响,所以,在签订经济合同时,要注意筹划技巧,综合考虑合同条款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第四、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研究和掌握国家对企业所处地域或者产业倾斜所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寻找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突破口,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税收优惠。例如: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地区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均可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进行选择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认真落实国家的税收政策,积极开展纳税活动。同时,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长远目标,全面考虑影响企业纳税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姬小红.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10(10).

[2]王莹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0(10).

[3]赵敏,吴中萍.试述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06).

篇10

(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探讨返青期人工断根处理对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拔节期与花期对各处理冬小麦旗叶进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测定及收获期产量测定,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与对照相比,单侧断根处理明显提高了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光电子传递速率与光化学淬灭系数,使冬小麦总体光合活性增强,促进了能量向地上部的运转,同化物合成增加,因而有利于子粒灌浆和粒重提高,增加了冬小麦产量。而双侧断根处理冬小麦因其根系受抑制程度大,根系补偿作用不足以弥补地上部分的消耗,导致其产量降低。因此可见,返青期单侧断根处理是干旱环境下冬小麦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断根;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79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07

收稿日期:2014-12-16

作者简介:郝伯为(1976-),男,河北遵化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与栽培研究,(电话)15849404036(电子信箱)zyjhbw@126.com;

通信作者,赵玉娟(1978-),女,新疆伊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生态与蔬菜栽培研究。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以光合作用理论为依托,利用体内叶绿素作为天然探针,研究和探测植物光合生理状况及各种外界因子对其细微影响的新型植物活体测定和诊断技术,在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系统对光能的吸收、传递、耗散、分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与“表观性”的气体交换指标相比,叶绿素荧光参数更具有反映“内在性”的特点。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对作物根系进行人为的伤害,能够改善作物生长状况,调节作物对有限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自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1-3]。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运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检验在土壤水分亏缺的状态下,返青期人工断根处理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地节水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试验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防雨棚内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长武135,盆直径28 cm,高30 cm。供试土壤为耕层土,其田间最大持水量为28.1%,取自西安市杨凌区付家庄附近农田,土壤全氮0.62 g/kg,全磷1.45 g/kg,有机质1.47 g/kg,速效氮54.60 mg/kg,速效磷8.90 mg/kg。将土壤风干碾碎并过筛,每盆装土10.0 kg,播种前施氮(尿素)0.36 g/(kg·干土),施磷 (过磷酸钙) 1.59 g/(kg·干土),一次性均匀拌入盆土中。2012年10月15日播种,于三叶期定苗,每盆留基本苗16株,完全随机排列。于播后2013年春季返青期(3月7日)进行断根处理,用长25 cm特制弧形带刻度单面刀进行,分单侧断根(A1)与双侧断根(A2)两种,未断根(CK)为对照,共3个处理,每处理设10次重复。单侧断根为单面刀在距小麦主茎一侧2 cm处垂直切下,深度为10 cm,去掉部分侧生根,双侧断根为单面刀在距小麦主茎两侧2 cm处垂直切下,深度为10 cm。设置土壤水分为低水分状态(L),即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从去根后开始控水,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开花期、成熟期每处理各取样5盆,测定穗数、穗粒重、产量并计算收获指数(子粒产量/地上部总生物量)。

1.2 测定方法

于拔节期和开花期晴朗日的9:00~11:00按3次重复随机选取各处理小麦经暗适应30 min后,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荧光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小麦完全展开叶(功能叶)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4-6]。

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Fm′-F)/Fm′

光化学淬灭qP=(Fm′-Fm)/(Fm′-F0′)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F/Fm′×PFD×0.50×0.84

上述公式中,Fm′为作用光打开时的最大荧光产量;F为任意时间实际荧光产量;Fm为最大荧光产量;F0′为作用光关闭时的原初荧光产量;F=Fm′-F;PFD为光子通量密度。

1.3 数据分析

运用Excel软件和DP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作图与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断根对冬小麦Yield与ETR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拔节期A1处理产量最低,CK处理产量最高,且两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开花期A1处理显著高于CK处理,A2处理略高于CK处理;两个生育期比较结果为,开花期A1处理Yield值明显高于拔节期,CK处理明显低于拔节期,A2处理两者无差异。各处理ETR的变化同Yield(图2)。Yield为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代表PSⅡ反应中心在部分关闭的情况下实际原初光能捕获效率,ETR表示PSⅡ中心光电子传递速率。上述分析表明,在土壤水分亏缺情况下,未断根小麦受干旱胁迫影响,开花期较拔节期Yield和ETR均明显降低,断根小麦在干旱和伤害的胁迫下,Yield和ETR提高,有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单侧断根处理提升幅度最大,而双侧断根处理变化不明显,说明土壤水分胁迫对双侧断根处理影响较小,而对单侧断根处理和不断根影响较大,但影响向相反的方向进行。

2.2 断根对冬小麦qP的影响

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反映了PSⅡ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以及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由图3可知,在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拔节期qP值A1处理明显低于A2和CK处理,而开花期A1处理明显高于A2和CK处理。两生育期比较,A1处理qP增幅最大,CK处理明显降低,A2处理基本无变化。上述分析表明,在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断根加大了小麦PS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能将捕获的光能更有效地用于光合作用,而单侧断根处理较双侧断根能更多地将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

2.3 断根对冬小麦穗数、穗粒重、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CK和A1处理的穗数均显著高于A2,CK处理与A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A1处理的穗粒重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CK和A2处理,CK处理与A2处理差异不显著。A1、CK及A2处理产量依次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亏缺时,单侧断根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而双侧断根对冬小麦伤害较大,根系补偿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其产量显著降低。

3 讨论

断根是作物节水增产研究的一项栽培管理措施,为我国农民行之已久且具有极其丰富经验的中耕即断根栽培管理的代表。断根对作物地上部、地下部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与断根时间和程度直接相关,适时适度的断根能够改善光合特性,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具有抗干旱、防倒伏、合理分配利用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2,4]。

本研究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探讨了返青期不同断根程度对冬小麦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时间的土壤水分亏缺状态下,单侧断根处理较对照可提高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光电子传递速率与光化学淬灭系数。而双侧断根的冬小麦其光化学淬灭系数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双侧断根使小麦吸收的总光能有所增加,是小麦对严重根损伤自我修复的结果。产量分析表明,在干旱状况下,单侧断根处理使冬小麦总体光合活性增强,促进了能量向地上部运转,同化物合成增加,因而有利于子粒灌浆和粒重提高,增加了产量。而双侧断根冬小麦虽解决了根系生长冗余的问题,但因其根系受抑制程度大,花后根系衰老快[4],其根系补偿作用不足以弥补地上部的消耗,导致其成穗太少,产量降低。综上所述可知,返青期单侧断根(小断根)处理是干旱环境下冬小麦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余松烈,亓新华,刘希运.冬小麦深耘断根增产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5(4):30-35.

[2] 余松烈,亓新华,金留福.冬小麦返青期中耕对植株的抑制和促进作用的研究[J].作物学报,1965,4(2):127-134.

[3] 石 岩,位东斌,于振文.深耘断根对旱地高产小麦花后根系干重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9,14(3):91-95.

[4] 董桂菊,刘文兆.春小麦伤根节水增产效应的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4):26-29.

[5] 柴世伟,刘文兆,李秧秧.伤根对玉米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7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