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内控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建设内控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建设内控制度

篇1

一、制约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主要因素

目前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相关治理机制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由于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不像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有强化治理,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强烈内在动力。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主要依赖相关领导部门的考核和单位主要领导重视程度。有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建立、制订看似完善的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管理程序规范,相当大成分是为应付相关领导部门的要求而搞形式、走过场,内部控制的执行动力并不高。

二、当前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一般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中的收支业务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合同控制等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配备了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有效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做好了会计核算工作。通过会计业务的及时处理、核算和监督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编报,充分发挥会计系统控制的管控职能。由于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起步较晚,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企业内部控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

(一)内部牵制控制制度

当前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基本已建立并运行相关内部牵制制度,做到了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方面的不相容的岗位分离。但部门间横向制衡牵制较弱,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内部牵制方面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授权审批控制制度

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建立了规范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人员和审批人员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明确常规授权审批和特殊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但当前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授权审批控制制度主要针对的是事后控制,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被动性的控制。事后控制一般制订弹性较大标准,给予经办人较大的随机处置权,故而经办人随意性较大,不利于严格控制。如前些年产生的公务接待领域相互攀比致公务接待费用越来越大现象,被动地事后控制力难从心。

(三)预算控制制度

预算控制制度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完善。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属于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近些年来才开始推行预算管理,预算编制过程中常出现漏项,与内控规范要求的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尚有不小的差距,尚未建成全面的预算体系。有些经济事项虽事先有计划安排,但在该经济事项实际发生时却没有或较少体现计划对实际支出管控,预算的刚性不强,执行率不高。

三、改进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内控的几点思考

改进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一挥而就的思想,需要持续探索实践、不断完善。改进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内控,需要作针对性调整或加强:

(一)针对内部牵制制度不够完善,应持续改进完善

在议事决策机制、部门岗位设置及权责配置、业务流程等方面就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牵制的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设置内控制度时从横向要求完成某项工作需有相自相对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部门或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机制。从纵向要求完成某项工作需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从而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二)针对授权审批控制制度事前控制不足之弱项,可增设事前控制制度

常规性事务如公务接待、召开会议、员工出差、车辆维保、员工培训、固定资产购置等等经济事项可增设事前审批制度。结合事中和事后经济事项的内控制度,完成对经济事项的全过程管控。俗话说,有再好的治伤药,也不如不受伤。事前参与预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事前审批,可以从源头上把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内控制度关,使相关审批人有充足的时间审核事项的合理合规性、科学性。

(三)增强预算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应逐步建立健全预算内控制度。建立与工作计划密切结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的职务岗位相到分离。确保预算编制相关人员及时全面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预算编制应基本全员参与,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按照规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各部门间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制度,按月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分析,强化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预算控制近些年在各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越来越获得重视,尤其是在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逐年大幅缩减“三公经费支出”管控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要重视经济事项管理业务流程设计

内部控制表现为流程、信息和管控。内部控制最终体现在经济事项管理流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由经济事项管理业务流程细节决定。经对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事业单位主要业务进行梳理分类,可设置三个流程:一般流程、特别流程和特设流程。可在经济事项管理业务流程设置预算审核环节,对某经济事项是否属经党委/指挥办公会议批准的年度经费使用预算范围内,作专门的审评。以其审评结果来决定该经济事项管理业务流程走向,预算内的日常性常规经济事项设置走一般流程,审批权授予主管相关业务的副指挥;预算外的经济事项以及那些未列入年初预算但确需执行的经济事项和根据实际情况确需超出预算的经济事项,走特别流程,实行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审批制度,须经党委/指挥办公会议批准(原预算批准层级)。

涉及专业性强,难于评判的高风险的经济事项可增设特设流程。

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事项,如工程变更。当存在下列法定条件:设计文件中存在错漏缺或不完善的情况;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使用功能;因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与施工图设计差异较大或勘察设计资料不详;有利于改善行车条件,或能够节省工程竣工后的维修养护费用,或有利于日后工程管理;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矿建设、地方交通及文物保护;国家颁布新的技术标准和新的设计规范以及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应用先进技术或优化设计,能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有利保护环境、改善施工条件等。即可产生工程变更。施工单位追求的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工程造价最小化,企业利润最大化。那些非常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常在工程变更(非设计变更)中利用不平衡报价和其他盈利工具的配合来套取额外的非正常的巨额利润,形成低价中标,高价结算。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平衡报价尚未有明确有效的限制和调整条文,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单位往往对此类管控力不从心而风险很大。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单位一般由负责工程变更管理的总工办出具初步意见,总工程师审核后提交党委/指挥办公会议决定。由于工程变更一般意味着增加大笔费用支出,总工办相关主管人员会成为施工单位公关的重点。此类专业性强,难于评判的高风险的经济事项可增设特设流程:在负责部门出具审核意见提交党委/指挥办公会议前,由单位咨询专业的独立第三方中介机构审核出具评估意见。负责部门初审意见及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意见一并提交党委/指挥办公会议审批以降低风险。

在流程设计中,要寻找风险点。按照业务流程走向描述到具体岗位,考虑应有的制约是否存在。控制点要有细节说明描述。要在每个控制岗位留下可以验证的轨迹,管理中不能验证的轨迹都是无用的。流程要避免重复和无效劳动。

四、要建立并强化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约束机制

可设置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议部门,加大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稽核检查力度,增加检查频率,对发现的问题要对症下药、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并监督整改。对因内部控制失控导致的各种问题,要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新问题、新情况,要认真仔细地进行调查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内控制度管理办法,堵塞现行内控制度在执行中出现的漏洞。评议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定期向党委/指挥办公会议报告阶段及年度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党委/指挥办公会议要不断推动内控制度建设、执行管理工作,营造一个促进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高等级公路建设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探索、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

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手段及方法

一、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现状

(1)管理方式落后,内控流于形式。目前,国际上对基建项目十分重视内部管理配套制度建设和建设过程管理,出台了很多切合实际的法规制度。而我国的项目管理侧重于项目前期立项,疏于过程系统控制和制度建设,行政干预、首长指令等管理方式在实践中很普遍。部分建设项目管理虽有一些内控制度和措施,但不完善、不完整、不协调,部门不衔接,或是有制度却不严格执行,执行后也不进行跟踪检查。(2)内控制度建设滞后,控制环节不明确、不健全。国家随着对项目内控的逐渐重视,先后出台了《建筑法》、《招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等法律法规,但对建设项目内控制度的制定却相对滞后。同时现行的规范对招投标、材料采购、质量安全及会计核算等重点环节的控制设置不明确,甚至对一些重要环节未加以考虑。因此有必要对工程项目控制的目标、内容、措施进行研究,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控制水平。

二、项目建设成本控制的建设

(1)建立严密有效的项目成本内控体系。在项目全过程建立内部牵制、互相制约的制度,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监控手段。将监督的过程和阶段结果程序化、规范化,形成有效的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化解风险。(2)控制体系要逐项落实,责任到人,抓出实效。一是全面掌握工程整体概况。领导及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项目概算、建设工期、质量要求、工程进度、施工难易、施工环境、施工队伍技术素质、机械设备状况等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有效的方法。二是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和控制指标并进行层层分解。主要是对工程直接材料、机械费、人工费和现场间接费实施预算管理。直接材料是工程成本中最主要的控制对象,最具挖掘潜力,要严格管理采购和供料环节。机械费要科学制定台班定额,把控制指标落实到每台机械和操作人,明确责任,提高使用效率。人工费实施总额控制,指标管理,减小中标人工费与实际费用的差距;间接费要实施一支笔审签,减少不必要支出。

三、工程项目各环节内部控制建设

(1)成本控制明确经济责任,全员树立成本意识。成本控制目标与经济责任紧密结合,互相补充。控制目标与每个人、每个岗的收入挂钩、责任挂钩,树立和普及全员成本意识,以效益引导分配,从而促进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2)对投资决策科学论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就技术、经济等指标进行认真比较、判断,筛选,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最大效益。主要是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阶段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3)对勘察设计、概预算严格控制,加强财务核实。建设项目确定后,控制工程投资关键在于工程的设计和概预算。财务人员应认真审查和核实工程设计概预算,包括编制依据是否合理、概预算项目是否完整,是否多报、漏报、多列、错列。(4)加强财务管理,控制施工成本。工程施工阶段,财务人员要强化财务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成本,按照工程进度、监理签字、合同协议等,认真审核审批工程款、材料设备款、前期费用的支付。严格遵守资金用途,统筹使用、合理平衡。(5)把好竣工决算最后关口,客观进行财务分析。业主单位组织有关勘察设计、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建设主管部门、备案部门的代表进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财务部门及时组织项目财务决算,依据审定的工作量和决算额,进行财务结算、欠账清理、资产入账等工作,对工程项目支出进行财务分析,对工程投资做出合理评估,并为以后项目决策提供数据和风险信息。

四、科学管理工程项目,强化财务控制,节约投资

(1)单位负责人要提高内控意识,对工程项目决策、投资、施工、资金、决算等内部控制负总责。实行集体负责制,对工程建设全程实行归口控制,自觉履行相应职责。(2)将财务管理贯穿于项目决策、勘测设计与概预算、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施工过程、竣工验收与决算五个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职能。(3)健全岗位责任制,抓住关键点。工程建设投资大,涉及单位和部门多,经手人员多。建设单位应当紧紧围绕工程项目内控的五个中心环节,找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设置要合理,方便易行,讲求实效。(4)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实施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建设单位要根据投资规模大小和工期长短,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或配备专业内审人员。传统的内审侧重于资金使用的合理合规性和效益性,今后内审要将内控的运行成效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内控再监督。(5)提高工程、财务、内审等人员业务素质,满足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基本建设各类管理人员要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加强后续教育,扩充知识结构,努力掌握概预算编制知识、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及经济领域法律法规。

参 考 文 献

篇3

由于自建工程具有价值量大、建设周期长、价格构成比较繁杂等特点,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复杂多变甚至是不可预见的因素。为避免造价失控,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并使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具体说来,工程建设的内控制度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通过规章制度明确财务控制和工程建设控制各自的职权和责任。财务控制只有倚重工程建设控制,以工程建设控制为基础,将财务控制和工程建设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做到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主管工程师负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项目主管工程师对整个过程全权负责,主抓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对工程建设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互推诿,保证工程建设的按期推进。

(三)财务人员参与建设项目的概、预算会审;工程物资采购的招投标;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的审核等工作。

(四)严格执行大额工程支出的联牵制度。单笔支出超过规定额度的,必须经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部经理签字后方能付款。增强自建工程成本支付的透明度和支出的真实性。

(五)建立和健全工程物资的出入库制度,严格领用手续,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科学编制工程预算,控制好工程成本

预算定额是确定一定计量单位的人工(工日)、机械(台班)和材料的消耗数量标准。主要分为费用定额和工期定额。合理确定定额标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是编制好工程预算的关键。

工程预算根据预算定额、费率、施工图纸等有关资料编制而成,是计算和编制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建设费用的重要步骤,它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对于通信工程,可采用实物工程量法编制预算,即按预算定额及相应的费用定额和所需设备、材料价格以及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标准等直接进行编制。

工程预算是考核工程成本、确定工程造价、工程承、发包合同的依据;对通过评审项目,列入工程“项目库”,编排工程项目档案,分轻重缓急,提出工程项目支出预算建议数;只有编制好工程建设的预算,才能结合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方法,根据预算编制情况编制设备购置计划,做到设备采购事先有安排、财务筹资有计划,这样既可节约资金又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需要。

科学的工程预算有利于加强投资计划管理,合理分配投资资金。有利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三、实施资金跟踪管理,将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

(一)使用资金总额不得随意突破已批准的投资额,对超出的部分要办理追加手续。财务人员严格按照合同、协议的既定要求付款,详细记录好每个单位每一份合同的付款情况。在后续付款时,设备采购合同有货到付款,分批次付款,全额预付款,质保金付款等,严格审核付款方式,以签订的合同、协议为依据,防止部分人员不按规定办理付款业务,造成财务管理失控。

(二)拨付工程款必须严格按照工程预算、工程合同和工程进度进行拨付。工程施工方面的付款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竣工决算报告出具之前对于施工单位付款一般都是预付的,比较难控制,这是工程管理的薄弱环节。财务人员要特别防止施工合同流于形式的问题,有的施工单位明明订立了一项工程施工合同,而到决算时却干了好几项工程,到时财务人员就失去了话语权,所以在工程预付款时,不仅要严格审查施工合同,按规定付款,而且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出具工程施工进度报告,以工程的施工合同及施工量进行付款,防止超额、超预算付款行为的发生。

(三)实行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竣工后,可按工程总价款的5%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以防范风险。

四、做好工程竣工决算

竣工决算是在工程竣工后,根据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和大量的施工统计原始资料,以工程承包合同单价为依据编制的。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要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而不是重新计算确定工程造价,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财务活动的最终总结,是反映建设成果的文件。因此做好工程竣工决算非常重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决算资料的收集。编制自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前,要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工程建设项目资金、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债权债务的清偿及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清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

1.对自建工程的各种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为竣工决算的编制提供依据并为验收、移交做好准备。

2.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全面清理,特别要把施工现场剩余材料、物资回收入库,需要处理的材料、物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杜绝私分各种物资和私自变卖,确保工程成本的真实。

3.对各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特别是对各项应收款项要抓紧清理收回,不得转移。通过清理做到应在“在建工程”账户中核算的各项工程支出全部结清入账。

(二)核对决算过程。竣工决算是考核原来所编制的概、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的依据。通过竣工决算编制不但能提高改进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同时总结了自建工程财务管理、核算工作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三)竣工资产的移交。建设项目竣工后,应严格按照竣工验收交接工作程序办理验收手续,编制有关验收文件资料,竣工文件不齐全、不完整,不能验收交接。竣工项目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竣工资产移交。为做好固定资产核算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和重要的基础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春.浅析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9(02).

篇4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机构 创新

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规模正在快速增长。日益复杂的组织内部关系和外部环境,与日俱增的风险(如盲目投资风险、现金流风险、串通舞弊风险等)和不确定性,都需要管理者对影响经营管理水平的一切因素进行监控和评价。因此,内审部门必须逐步深入到医疗卫生事业领域广泛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评审,通过内控评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融合,协助管理层加强风险和危机管理意识,降低管理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中的主要作用

(一)控制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必须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选择重点审计领域,在降低各种风险的同时,也可以控制审计风险。

(二)增加价值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风险变化,固定的控制体系只能反映医院过去的情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风险环境中不断观察业务过程,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从而为医院增加更多的价值。

二、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部财务管理混乱、部分信息失真。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得不到足够重视,监督机制匮乏。会计职能作用缺乏认识,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必须在实施与执行医院内控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快速完善。改进建议如下:

1、建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是造成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是医院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控制和评价。

其次,医院全体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念,统一认识。根据国际先进医院的经验,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医院决策层可以对现行的内控制度进行更新与完善,制定出先进的、适合的内控制度。

2、完善内控制度的评价体系

医院应定期对内控制度执行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评价内容包括:

(1)健全性

评价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各环节控制措施的全面性和创新性,以及监督机制的健全性。

(2)适应性

检验评价内控制度是否与医院实际情况相适应。

(3)一致性

检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医院总体目标的一致性,评价医院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性。

(4)成本效益性

评价内控措施所带来的效益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三、某医院内部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评审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积极完善医院内控制度

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内控制度的完善,定期组织重点部门召开会议,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例如,针对政府采购及院内招投标流程出现的问题,先后召集采购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会议讨论,制定完成《医院招标管理制度》。通过修订完善,极大提高了内部控制制度可操作性及执行力度。

(二)定期结合风险监控进行内控评审

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针对日常审计项目,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的全方面评审,并重点关注风险高的领域,坚持“监督、评价、服务、管理、效益”的方针,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点,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等项目,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如针对医院下属企业这一高风险点,通过每年一次的财务收支审计,对企业内控进行评审,提出审计建议及整改意见,逐步提升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水平。2010年针对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通过联席会议讨论,该医院增订了《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制定了完备的合同签订审批流程,弥补了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缺陷,防范和化解医院的法律风险。

(三)积极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审计效率

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实现全院联网,病例、查房、临床、物资采购、固定资产购置等都实现信息化处理。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院内信息网部分模块已经开通,通过网络,审计可以查询财务数据、药品材料库存管理数据等,极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四)借助中介机构加强风险防范

该医院一直坚持聘请法律顾问,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在解决医疗纠纷、签订重大经济合同、投融资等重大决策方面,做到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并发表意见。医院将基建维修工程作为风险监控重点,不论项目金额多少,都聘请建设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审计,逐步由结算审计改为预算审计,将审计重心前移,预控在先,跟踪在后,确保工程建设合理合法。

总之,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内控评审相结合,可以大幅度降低审计风险,有助于医疗改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玲.试论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篇5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符合现代银行制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尚未建立良好的内控文化和内控体系

商业银行尚未形成包括管理理念、经营风格、职业道德、组织结构、权责分配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的内控文化,特别是基层机构还不能充分把握风险内控的理念。内控制度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不够,尚未形成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控制行为分散,控制措施不到位

控制行为分散表现为:风险管理分散于各部门,衔接和制约不充分,集中与统一欠缺;已有的内控制度大多体现业务控制原则,流程管理和系统管理薄弱,内部控制的各类规章制度数量庞大,又分散于各类文件中,缺乏系统性、关联性、整合性;工作中存在界限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

(四)有序、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尚未建立

商业银行各业务部门在行使职能时职责不够明晰,协调与制约机制不足影响了信息与政策传导的效率。信息数据不能很好地满足决策与经营的需要,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风险控制上还需进行功能改进。突出表现在很多的风险信号在第一时间内只能有个别业务部门有所意识,如果这种意识不能及时向整个商业银行各部门得到明确有效的传达和预警,肯定会影响对风险的及时有效控制和导致更大程度的损失。

二、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的措施

对于加强内控体系这项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建设来讲,只有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和内控理念,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内控措施,才能最大限度防范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确保现代商业银行稳定健康发展。

(一)树立内控理念和完善内控业务系统

首先,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中普及内控知识,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内控理念。20世纪末,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专题报告(也称COSO 报告)是国际公认的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颁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基本上采用了该报告的理论框架。商业银行各级分支行要组织开展以COSO报告为基本理论框架的内控知识普及活动,以提升现代银行内控理念,而不能仅仅把内控体系建设放在会计的财务核对、制度稽查的较低层次上。

其次,应动态完善内控业务系统。COSO 报告表明,内部控制不是一套机械的制度规定,而是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银行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内控的重点、手段、方式等随之变化。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前制定的某些内控制度已不完全适应变化了的现实情况,形成了制度缺陷。为此,要针对系统风险网络化渗透、业务品种不断增加、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翻新等新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对营业机构内控制度进行重新评价,找出制度漏洞和缺陷,并加以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消除制度“盲区”和控制“断层”。要不断完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及时搜集基层营业机构在应用核心业务系统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对系统缺陷进行修补,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二)推进内控体系标准化

构建新的内控体系要以现有的内控管理为基础,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进行整合、梳理、优化。

(三)确保会计、信息和机制的畅通与完整

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是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构建严密的会计系统,强化会计控制,准确及时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情况,加强对账表真实性的检查监督;构建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实时监控系统;发挥科技在内控体系中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大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力度。上市公司要求财务信息公布公开、透明、全面,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可以使其经营活动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必将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技术层面上应该全力支持和完善这项工作。

(四)构建独立、权威的内审体系

要发挥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内审体制改革步伐,建立隶属总行垂直领导、独立运作的内审系统,组织形式按经济区域设置,人员实行在法人代表、监事会直接指挥下的派驻制,业务与监督分离;内审人员的人事、工资、福利等由总行负责,割断其与分、支行的利益链条。

(五)培育内部控制文化

内部控制不能仅仅依靠规章制度,它深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员工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企业文化、内控意识等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内控效果,因此COSO报告将内控环境列为内控框架五大因素之一。为此,要从各级管理层管理理念的重塑以及员工的思想教育入手,以基层行领导、信贷部门和会计部门管理人员、基层网点员工为重点教育对象,建立良好的基层营业机构内控环境和内控文化。内部控制文化和环境包括员工风险观、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职业道德、风险控制技能等。

(六)加大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商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负责人要树立风险意识,正确处理业务拓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尤其要正确认识业务创新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新的风险;建立和落实严格的检查制度,这里包括业务经办部门的自查、分管职能部门的审核检查,检查要做到有制度、有重点、有落实、有整改,审计检查要特别强调客观性;建立严格的处罚机制,对违规行为要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严格按照有关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中的规定及时处理,对袒护违规人员的各级负责人要按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篇6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生产经营而筹集所需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的创建和生产经营活动均有重要意义。只有以最低资金成本,从不同渠道筹措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筹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稳定性原则。2.适度性原则。3.风险性原则。高速公路建设需要的资金量较大,过去仅靠政府投入的单一筹资模式难以满足建设需求,现阶段已经发展成为多渠道多形式,主要包括国家交通部补助资金、省政府财政补助资金、地方财政补助资金、交通部门专项补助资金;企业通过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方式、政府通过吸收企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方式、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方式。其中金融机构融资品种也发展成为全方位多品种,主要包括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项目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发行企业债券、银行信托等等。

这么多方式和品种如何选择才能较为科学:首先要做好筹融资预算的编制工作,编制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年度筹资预算首先应根据该项目设计总工期,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年度的筹资预算,年度预算确定之后再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每季度用款预算,再把季度用款预算分解为月份资金预算。如某项目建设总工期为4年,即把拼盘资金按4年安排,通常我们的做法是按15%、35%、30%和20%的比例安排年度投资计划。年度计划确定之后再把当年计划按20%、20%、30%、30%的比例分解为季度计划,季度计划确定后分解到月份计划。通常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包括部级资金、省级资金、市级资金和金融机构各种贷款资金,编制预算时拼盘内的资本金和各项贷款资金则按照同比例到位原则安排,即各级资本金按同比例到位安排,各金融机构贷款按相同比例安排,依据前列比例编制全年资金预算,在编制年度资金预算时还要结合不同年份的工作特点进行合理调整,最终确定出合理的全年资金计划。安排资金预算既要做到确保工程建设需求,又要做到使建设资金不沉淀。其次要做好预算资金的跟踪落实,资金预算报经公司董事会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之后,进行实质性的筹融工作,一方面努力争取各级资本金到位,由于各级财力比较有限,投入到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更是相当有限,资金拼盘内资本金很难及时足够到位,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力度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争取早到位多到位。另一方面重点对银行贷款资金进行认真筹划,主要对融资时间和融资方式以及金融产品进行选择,在高速公路建设实践中宜选择多种融资品种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即长短期贷款相结合,固定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短期融资债券多种金融产品相结合,尽可能先使用融资成本较低的银行承兑汇票和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再使用固定贷款置换短期流动贷款,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融资方式确定之后再对利率优惠和服务质量同贷款银行进行协议,因为现阶段银行贷款通常采用浮动利率,利率的确定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谈判方式确定的,高速公路建设业主因为行业特点具备优势一般能取得较大利率优惠,必须利用好自身优势做好谈判工作,谈判结果最终要通过合同的方式加以约定。

二、高速公路建设筹融资成本管理的探讨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基础建设行业之一,具有其它行业不可比拟的政策优势,同时包括路段公司在内的高速公路管理公司顺应市场竞争规律在长期的企业经营中树立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为我们在金融市场上获得融资优惠创造了条件,再者营运公司每年可创造可观的现金流收入也为提升银行信用等级提供了资产保证。正因为存在以上竞争优势,我们得以在融资时实现了一系列优惠条件:⑴银行贷款给予高速公路行业最优惠的贷款利率,目前所有品种的贷款利率均比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下浮10%。⑵贷款银行承诺允许高速公路行业公司在通过自身经营形成能力的情况下提前归还项目贷款,不收取包括贴水在内的一切费用。⑶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期内,贷款银行允许通过银行承兑汇票、流动资金贷款,委托贷款或短期融资债券等金融产品,进行先行过渡,最终置换成项目固定贷款,企业可根据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选择融资品种,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⑷项目建成后,收费权以银行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质押、不需提供担保。

利用好上述优惠条件是实现融资成本降低的关键,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招标”的方法在多家金融机构间就“贷款利率”和“服务质量”选择金融机构,对于融资数额巨大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能实现节约可观的财务成本。但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的金融机构往往不是长期合作的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磨合,尤其需要提供一套完备的基础资料供银行为企业评定信用等级和申请上级行对项目授信,操作手续繁琐,运作时间较长,有时难以达到高速公路融资需要。

在融资品种选择问题上,推荐以下几种方式:⑴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方式,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式需要按工程进度支付给施工单位工程计量款和采购大量钢筋、水泥、沥青、柴油等建筑材料。支付工程计量款时推荐使用双方都能接受的甲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施工企业接受了业主开具的承兑汇票后,办理贴现及时拿到计量款不耽误生产;业主支付了一笔比固定贷款更低利率的利息,利率差一般在3%左右,使用1亿元甲方付息承兑汇票每月能节约利息30万元,一年能节约利息360万元。采购沥青、钢材等路用材料和机械设备时推荐使用乙方付息承兑汇票,使用1亿元6个月承兑汇票结算支付款项每月可节约利息支出60万元,一年能节约利息720万元。一个项目循环使用3亿元承兑汇票结算应付款项,一年至少可节约贷款利息1080万元,这种支付方式值得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运用和推广。⑵使用流贷过渡融资方式,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的融资方式应采用中长短期贷款相结合,是指在融资操作中统筹安排固定贷款和流动贷款的规模,目的有二:其一能节约贷款利息,其二具有更加灵活性。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与项目固定贷款存在一定数量的利差,使用1亿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比使用固定贷款1年节约贷款利息35-40万元。因此,建设单位在选择融资品种时可先使用流动资金贷款,保持一定规模流动资金贷款偿还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可使用新的流动资金贷款或短期项目周转贷款偿还,最后结合使用中长期贷款。总之,在使用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固贷之前先使用利率较低的短期贷款品种具有可操作能节约的特点,应予推广。⑶发行短期融资券方式,债券是依照法律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有价证券。高速公路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未来预期收益作保证,发行一定数量的企业债券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可能的,通常高速公路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低于相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通过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能节约较大的融资成本,筹集到较大规模量的资金。但由于发行企业债券所需的准入条件高和审批程序复杂,往往只适用于高速公路集团公司进行融资,项目路段公司操作的难度很大,因此仅限于条件成熟的项目使用。⑷采用通知存款方式办理企业存款,通常企业的存款往往以活期企业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账户,银行按有关规定支付给企业一定的存款利息。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因为资金来源的多重性和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货币资金形成一定数量沉淀。企业应根据建设需要掌握资金支付规律性及时把闲置部分资金由活期存款形式转换成“银行通知存款”方式,使用时提前通知存款银行解冻存款,两种存款相比较而言“银行通知存款”能获得比企业活期存款高出1%左右的存款利息。但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计划安排,一方面要及时办理存款业务达到增收为目标,另一方面要量入为出以确保工程建设资金需求为前提。

三、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建立的探讨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资金安全高效的重要保证,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前提条件,是预防腐败和防止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

高速公路资金管理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一要健全筹资活动内控制度,筹资可行性的会计控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筹资的合法合理性,要科学合理编制包括全年投资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在内的年度财务预算,使资金计划与投资计划相配比,严格执行资金预算。二是筹资的效益性。要加大力度敦促项目资金本到位,降低项目资金成本,适时调整银行借贷时间,降低资金成本。二要健全工程变更项目和结算内控制度。在工程价款结算方面各建设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工程结算程序、审批程序。对工程变更项目必须经设计代表、监理及业主三方现场核实鉴证,涉及重大工程项目必须按相关程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计量,尤其对隐蔽工程项目,业主要做好详实的原始记录,预防施工单位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三要健全征地拆迁费用支付内控制度,要按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地方规章的要求制定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支付办法,既要保护好群众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又要保障工程建设不受影响。严格审定程序和检查制度,特别要保护好受征迁对象的利益,防止层层克扣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其内控制度的设立应着重考虑建立完备的公示制度公开制度,使补偿标准公开化透明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接受各级各部门的检查,对个案管理采用四方会议即业主、工程监理代表、当地征迁管理指挥部、征迁户共同协商的办法,形成相互约束的征迁协议规范资金管理。四要健全管理费用内控制度,不得随意列支工程管理费,尤其要建立业务接待费审批审核制度,严格控制接待费支出,严格出差人员审批和差旅费用审核报销制度,控制出差费用标准减少费用支出,严格公务车辆管理制度,规范派用车辆申请登记程序,严格按审批程序审批,控制车辆使用费支出。严格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采购、保管、领用、核销、盘点制度,确保建设期各项实物资产不流失。

四、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实施和检查的探讨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管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基础,它对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都具有重要作用,但一项好的制度关键在于落实到位,一要建立健全内部牵制机制,路段公司要建立起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工程部门、综合部门、现场管理人员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机构,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管理机制。二要健全规章制度和明确职责分工,实现责权利相结合,明确管理责任。三要完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内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是确保资金运作进入良性循环的长期有效手段,管好基建资金要借助于内审和外部审计监督的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防范于未然。按我省现行的管理体制,省公司监审处、路段公司监审科为内部审计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监督审计建设资金,要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作用,实时对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进行跟踪,防止挪用和挤占专项建设资金,财务部门还要通过自查方式发现执行政策法规,执行财务制度时存在的偏差,自觉接受内审监督和上级检查,达到规范管理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要准备好接受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的专门审计检查,每一次的检查就是一种规范,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要进行一一整改,正因为有了这些监督机构对我们进行监督,才使我们的资金管理工作逐步趋向规范化,只有规范化的资金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篇7

关键词:铁路建设;财务管理

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铁道部对新建路网、客运专线、运输装备技术升级、信息化建设等提出了明确目标。在这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过程中,如何管好、用好如此庞大数目的建设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督,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加强成本管理是广大铁路建设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更是铁路建设财务管理者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因此加强基建期间财务管理格外重要。

1新形势下铁路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投资超概算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铁路建设中,投资超概算一般表现为:(1)勘察设计深度不够,复杂地质条件预测不足,概算粗略或遗漏,致使设计变更与合同外工程量增加;(2)建设单位随意改变或提高建设标准,搞大项目、“花”项目和形象项目,扩大了建设规模(3)施工单位采用不平衡报价手段,先低价中标,再采用设计变更等方法来增加工程造价;(4)建设单位在无批复的情况下,对设计变更和概算外项目,擅自实施,造成了超计价拨付工程款;(5)一些工程项目只搞部分招投标,然后以设计变更或增减工程量来追加合同额;(6)投标企业资质与实际施工能力审查不严,在工程实施中,中标企业的实际施工能力出现较大缺口,为保障工程的按期顺利实施,建设单位不得不对承包商的施工区段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从而相应增加了工程造价。

1.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1)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工程概算的项目分类相去甚远,会计核算与工程概算脱钩现象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工程造价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2)未按会计制度规范进行账务处理,如:支付甲供厂商货款时,仅凭项目负责人的签字就支付,无施工单位的物资交接签认记录等证明附件;招标费结余、建管费等未按规范核算;拨付设计、施工、监理、供货厂商款项或对其验工计价时无收据、发票或索要不及时;支付工程款或货款时收款单位与合同签订单位不一致,未有相关的证明直接支付,以致在工程中时有往来账纠纷的出现。(3)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或不合理,如:工程成本及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原则不合理或顺序不正确;误计概算中未列的项目和费用;概算中已有安排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管理费等支出在工程的竣工决算资料中没有反映。

1.3建设资金管理存在资金缺口和监管不到位

当前铁路建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资金缺口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上升时期,由于地方政府的征地等配套资金没有到位,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工期拖延,并由此造成工费、料费的大量增多。建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资金监管不到位:(1)出于完成投资计划的需要,建设单位对没有实施的工程进行预验,虚报投资完成;(2)为解决资金紧张,施工单位将建设资金在施工的几个项目中相互串换使用或由总公司调回后方挪作他用;(3)建设单位超合同违规支付现象时有发生。监管机制的不到位给建设资金带来巨大风险,严重影响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1.4投资效益评价不足

在铁路建设前期立项时的可研报告中,对其经济的可行性经常会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可是当项目进入具体实施过程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作为建设单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工程的进度、质量与安全较为重视,而对投资效益的评估与考核却较为忽视,尤其在工程竣工后,对整个工程的投资效益评价明显不足,这是造成铁路建设资金投资效率低下和投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2加强铁路基建的财务管理的对策

2.1财务管理应贯穿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不局限于建设实施阶段的资金收入和拨付管理,还应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建设项目竣工阶段三个环节进行,才能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果和项目的投资效益。目前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主要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对工程前期工作中的财务管理不到位,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一般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研究单位进行实施,建设项目工作由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建设单位往往在工程实施阶段才介入建设项目的管理,财务管理不能贯穿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建设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超预算、超计划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应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需要收集大量的财务数据,认真仔细的进行财务核算、分析、评估和经济评价,找到最合理的可行性方案。在工程投资实施阶段,搞好财务管理,准确核算工程建设成本,把握款项的支付和资金的安全;在竣工决算编制阶段,搞好财务管理,正确、完整、有效地编制财务决算,准确反映建成资产价值,通过项目建设的审计验收,为生产单位提供准确的资产核算。

2.2财务管理制度应及时跟上基建改革的步伐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的投资渠道具有多元化,主要有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其中权益性资金有国家铁路建设基金、中央财政资金、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企业投资等;债务性资金有铁路债券、外资借款、国内银行借款等。因此,安全高效地使用建设资金,有效控制投资额,是铁路基本建设的重要任务。从资金来源来看,无论是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还是建设者自筹,都希望用最少的资金建设出更多、更优质的资产,就需要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就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只有将完善的财务管理融入项目建设整个过程,才能保证资金合理、安全、有效的利用。投资者与建设者之间,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求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应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厉行节约,防止损失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3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要在思想上形成基建项目必须要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范去办理的概念。通过群策群力的方法来寻求如何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途径。要搞好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 道德品质,还要有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能力,熟悉项目建设各项程序和主要技术工艺的关键点,能将财务管理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搞好财务监督与控制,发挥财务作用,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财务主管委派制,为保障投资者或所有者的利益,顺利完成项目建设,防止虚假的财务信息,有必要由投资者或所有者委派财务主管来加强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的财务监督。

2.4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建设资金监管

建立相关的财务内控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使全体成员能熟悉各项内控制度,参与到内控中来支持财务工作,协助财务监督管理,才能使建设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强化建设资金使用的控制和约束。。

2.5加强对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的预测分析和评价,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评价分析指标体系

做好项目建设投资财务概算、预算、决算和投资年度计划与分析。在项目立项,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国家的现行财税政策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外汇平衡的财务状况,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并结合国民经济评价进行综合考虑,提出投资决策建议。根据不同筹资渠道的特点,提出策略和合理组合。目前我国财务预测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有: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借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动态、静态)、财务净现值等,财务监督就是对所做的财务预测分析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为施工单位作好服务,我们不仅只要求施工单位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还要为施工单位服好务,使施工单位同我们密切配合,搞好财务监督管理,搞好项目建设工作。

综上所述,铁路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有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来满足建设的要求,只有技术业务的不断提高和职业道德自率才能够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工程投资、保证工程项目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管理;供电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电力企业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电力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如何强化内部控制,降低决策失误,是电力企业立足市场的艰巨任务。近年来我国借鉴国际的相关做法,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制,这对资本市场和审计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部控制审计具有明显的自身特征,在现阶段积极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我国的一项现实选择。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理论探讨,结合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经营运作情况和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践研究。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一项前沿的管理型审计,它以内部控制为对象,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符合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在内外部环境促使下电力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已成为发展趋势。从总量上来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电力大国。自1999 年来,在电力供需不平衡的前提下,电力系统展开了大规模的电力工程投资和建设,如: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展开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网改造和城网改造、三峡工程建设、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特高压工程建设等。在体制方面,自2001 年以来电力系统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垄断,电监会、五大发电公司和两大电网公司体制构架的确定,标志着电力行业的真正市场化拉开序幕。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政策的逐步实施,电力企业面临电力资产投资、资产评估、公司重组、资产剥离等一系列涉及工程、管理和资产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投资资金安全高效、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避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是每个电力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运行成为了当务之急。

2 内部控制的发展及对审计的影响

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管理是指受董事会和管理层人员的影响,为实现经营运行的效果、效率,提高财务报告与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合理保障,进行设计的管理过程。内控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部分,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稳定、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 其发展历程大致包括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风险管理阶段五个阶段。内部控制发展过程的每一次完善和拓展都对审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

通常而言,企业内控体系主要包含“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三个流程。事前防范主要指利用内控管理手段,对内部控制进行制度性规范。事中防范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运行时,利用内控手段,保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效应。事后监督主要指利用检查手段,发现内控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不断强化、完善内部控制。

3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

企业内控制度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和测试,研究和评价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其做出鉴定。实施审计过程中,可以采取抽样审计为主,全面审计为辅的原则,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各个重要环节做出全面测试和评价,不仅对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且对各项经济业务的责任行为和数据产生的条件以及内控制度本身的科学性、严密性和贯彻能力进行审查,据以确定制度的可信赖程度。内部控制审计与其他类型的审计项目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一般包括七个步骤,下面结合供电企业情况对审计程序和方法进行探讨:

3.1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和类型

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审前内控评价,另一类是专项内控评价。两种类型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深度和范围要求有很大差别。一般前者的评价深度和评价范围要小于后者。

3.2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案

审计计划和方案主要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对象、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分工等情况进行明确,作为开展审计项目的指南。

3.3开展审前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模块内部控制现状

该阶段主要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工程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遵循性,为后续审计确定重点,提高审计效率。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查阅有关规章制度、方针及政策等文件,查看组织机构系统图,组织填制审前调查表,询问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查阅前期审计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等手段来实现,它为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奠定了基础。

3.4抽取样本开展符合性测试

这一步骤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对工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测试,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遵循性做出评价,最终判断工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予信赖程度。审计测试主要分为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种类型,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主要采用符合性测试方法。符合性测试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询问、审查和跟踪重做(穿行测试)等,对一项内容的测试可以是一种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3.5内部控制计测试评分

该阶段主要目的是对审计测试记录和工作底稿进行汇总分析,定量分析内部控制。

3.6内部控制审计结果及反馈

该阶段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形成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评价报告,二是建议书。

3.7审计整改或内部完善阶段

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意见书或合理化建议书,完善工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风险处置和控制,必要时应进行专项审计或后续审计,实现审计的闭环管理。

4 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体系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标准,按照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体系和定量评价体系,按照评价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硬件评价体系和软件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和必备要件,是进行审计评价的基本标准。目前在国外存在以下几项主流内部控制体系:COSO报告是指美国"发起人组织委员会"1992 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公告。SAC 报告是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1991 年、1994年修改的《系统审计与控制》。COBIT 是指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三者作为当今世界主流内部控制框架,都致力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基本的内部控制框架,作为内部控制的评估基准。因此,深入研究这三个框架,对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控标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标准,如中国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3)》、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控制(2003)》,其核心目标与上述框架一脉相承。

5 总结

在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发展历程、综合探讨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用以完善内部控制,也可以作为实施其他审计项目的一个程序或方法,以便确定对其依赖程度和进行内部审计的范围、重点及方法,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或两者相结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拓宽内部审计业务范围,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来改善我国目前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使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企业经营管理实行监督、检查及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进一步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小虎.探讨内部控制审计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7,吴小虎.

[2] 陈素珍.浅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对策[J].会计师, 2009, (2).

[3] 林荣荣,刘青青.关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财会天地,2012,10.

篇9

关键词:公安消防部队 工程建设项目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89-02

公安消防部队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是指消防部队审计部门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及其建设、采购过程中各阶段建设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验证,并作出审计评价的监督活动过程。

一、公安消防部队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特点

公安消防部队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具有审计时间长、不可间断,审计技术复杂、难度大,审计对象广泛、关系复杂,审计评价指标多、变性大,工作起步晚等特点。由于审计人员、单位资质及技术力量等原因,目前审计的主要方式是采取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消防审计部门复审;有的对建设项目各阶段予以全面的审计监督,开展全程跟踪审计,有的只对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造价进行审计,而缺少对建设项目全面的审计监督。

二、公安消防部队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内容

消防部队建设项目审计工作概括起来主要分为开工前的前期审计、施工过程中的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和投资效益审计。前期审计主要是参与前期论证,对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审计监督和建设合同审计监督。施工过程审计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合同履行、设备及材料价格等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又称基建财务决算审计,主要是对竣工财务决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理性、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资金的来源、运用和结余情况、项目成本、费用的开支情况、形成资产、负债及处理情况、项目造价分析、经济技术指标分析、投资效果分析的正确性、会计核算、财务制度执行情况、保修费用的合规、合理性进行审计。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主要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工程结算及财务决算报告等资料,全面审计评价该项目提供的生产能力是否与相关文件相符;审计工程支出与工程成本是否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对项目的建设速度、工程质量、建设成本、投产后经济效果等要素进行审计。

三、公安消防部队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问题

审计发现公安消防部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某单位训练馆工程复审过程中,发现固定单价部分为包死价,不应重新取费;钢筋280.46吨,审定为247.76吨;矩形梁、直形墙、砼标号应执行c25错为c30,每立方下调18.37元等原因,审减110多万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工程不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超出规定的时限范围;二是有的工程施工期间改变材料、改变做法、增加施工内容致使超预算超合同;三是有的设备质量与合同约定不符、不能按期供货;四是有的追加预算没有按规定审批;五是有的施工材料与合同不符,质量偏低;六是有的工程变更依据不足、签证手续不全。

四、公安消防部队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应把握的环节

基建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主要体现在项目造价审计上,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审计部门应抓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1.早抓工程项目的事前审计。事前审计是工程项目审计的源头,从源头规范,是保证工程投资效益的前提,是有效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手段。事前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设计阶段审计。设计是构成工程造价高低的主要因素,设计方案确定了工程造价的90%,设计方案质量高低、是否合理对工程造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审计建设项目设计合同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计费方式、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建设项目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是否合法、有效和适用,概算是否正确真实。二是招投标审计。招投标审计是工程审计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主要是对招标程序、投标单位的资质、评标、定标办法进行审计,参与招标、开标、中标等过程的监督,督促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合同。对无标底招标的建设项目,审计项目预算总造价,对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真实、正确,是否控制在概算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审计。对有标底的建设项目,对项目标底进行审计,审查负责编制标底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编

制内容是否完整,计算是否正确,误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标底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审定、是否密封保存,有无漏标、泄标的现象。审查标底的同时还要加强合同的审计监督,对合同订立的方式、签订程序、合同主体是否合规,合同条款中责权利、工程质量、工期、拨付款办法、奖罚、保修等内容是否完整,合同价格的依据是否真实、充分,合同条款是否正确和周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平等。

2.抓牢工程项目事中控制审计。扎实搞好工程事中审计是做好工程造价及质量控制的关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审计主要是审计相关职能部门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隐蔽工程现场核查,设计变更,合同履行,设备、材料价格情况的审计。

一是审计相关职能部门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审计、财务等单位的制度、人员组成是否健全,责任分工是否明确,是否做到紧密配合、互通信息、沟通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实现施工过程的全方位监督。首先对施工单位实施经济措施的审计。审计建设单位财务人员是否严格按照合同付款条款规定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明确投资目标和付款方式;施工单位是否每月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向建设单位上报由监理审签和建设单位认可的工程各个子项进度报表;审核工程进度月报表是否真实合规、付款比例是否同合同相关条款及工程进度相符。其次对施工单位实施技术措施的审计。审查开工前建设单位是否组织了图纸会审,图纸会审是开工前关键的程序和内容,关系到今后施工图纸是否有效可行,施工质量是否保证,工程造价是否合理。二是审计隐蔽工程现场核查情况。现场核查主要核查隐蔽工程的真实性、准确性,审计隐蔽工程的所有文字、图纸资料是否相对应、准确、完整。审计人员参与基础工程的验槽收方、抽查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钢筋配置、砂浆的强度等,特别是项目平基土石方工程的方格网图的测量工作或对已完成的方格网图进行的抽查复核,基础工程验槽收方,核实工程量、土石方开挖工程土石方成分比例和外运距离的确认的准确性、真实性。

三是审计设计变更情况。审计甲方代表和监理的工作责任心是否到位,对施工阶段的每一分部、分项工程是否亲临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场签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设计变更是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设计变更是否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工程造价是否降到最低。设计变更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擅自扩大规模和提高标准的,变更手续是否完备、变更的内容与实际变更作业内容数量是否相符,设计变更价格是否合理。

四是审计合同履行情况。主要审查合同是否按规定的条款执行,有无更改合同的行为,有无违背合同肢解工程非法转包的情况,因安全施工、不可抗力、工程分包转包、技术工艺、文物或不可预见因素等事件对合同履行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带来的合同变更情况,合同价款变更的合理、合规、合法性。

五是审计设备、材料价格。设备、材料是否经过验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相关用材的单项采购是否按规定办理,未计价材料、设备的价格是否经过建设方认质认价、签证认可,认可的价格是否合理,材料差价和按实结算费用是否真实合理,有无依据,建材变更是否按规定审批并办理签证。

3.抓好工程项目事后审计。工程项目事后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保证。工程项目事后审计主要体现在竣工决算审计方面,搞好竣工结算审计,着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审计“工期、质量、投资”三大控制目标。审查工程项目的工期、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及招标文件或合同的约定、是否按施工图施工、有无未完工程或偷工减料及现象、施工过程中是否有效控制施工费用、是否通过验收后交付使用。二是对工程量的真实准确性进行审计,把好工程量计算关。根据竣工图纸及其它相关资料以及现场情况,对工程量的准确性进行严格核实,确保工程量的真实准确。三是对工程决算书的编制合规性进行审计。竣工决算套用定额各专业的适用范围及使用界限划分是否适用或清楚,套取定额编号计价有无低工程高套定额子目,或已综合的价格却又分成几个子目重复计算,计取费用。四是对取费标准进行审计,严把定额取费关。重点审计结算中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套用的各项费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与建筑结构、施工方法、施工条件、机械选用的型号和台数相符,有无偷工减料

、高估冒算、虚假冒领。五是对建筑材料用量及差价进行审计。工程项目施工中所用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与工程结算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否相符,是否达到施工图纸的要求,有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六是对隐蔽工程记录和变更签证单的审计。签证单内容与施工内容是否相符,隐蔽工程记录是否齐全、真实,是否与原始图像资料相符。

总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对工程项目质量及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既要讲原则,按法律、法规办事,又要实事求是,做到既合法又合理。加强工程项目审计,除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主动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为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靳伟玲.基建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绿色财会,2011(3)

篇10

一、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去年以来,新昌县审计局在对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未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主要表现为:超计划投资部分未重新进行报批;部分工程未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建设用地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和质量监督、消防设施验收等手续。

(二)招投标活动不规范。一是该招标的未招标。如某单位建设的路网工程,对第一段工程是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的,而对占总路网面积59%、造价为1240万元的延伸段工程却未进行重新招标,直接指定给了原中标施工单位施工。二是将招标范围仅限于建筑安装主体工程,而对符合招标要求的设计、监理、材料采购和一些配套附属工程直接发包。三是部分标底编制比较粗糙。项目内容不完整,存在漏算、多算现象,有的对一些关键数据不敲死,暂定价项目较多,留有活口。四是招标活动组织不严密。投标人数量不符合规定,《招投标法》规定有效投标人不得少于三个,如果少于三个,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而有的单位在招标时存在投标单位只有两家,甚至只有一家的现象,起不到充分竞争、降低造价的作用。五是背离招标文件签订合同。有的单位在组织招标中,不是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而是与另一家投标单位签订了合同。有的招标文件中明文规定变更费用要按合同价与标底价同比例下浮,但在签订合同条款时却不再下浮,改为按定额规定结算或综合费用按百分之几结算。有的在组织材料招标中,按合同规定招的应该是主材价,但在实际操作时变成了含人工、利润、辅助材料等在内的综合价,致使材料价格成倍增加,严重背离了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混淆了工程造价结算依据,使工程结算产生纠纷,给审计带来很大风险。

(三)超概算投资较为突出。有的因项目本身设计深度不够,概算粗略,中途变更较多。有的建设单位批少建多,擅自提高装修标准,扩大建设规模。有的承包商采用所谓不平衡报价法,先低价中标,然后设法通过中途变更来实现其利润,增加工程造价,导致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工程造价失控。如某工程批准概算是944.9万元,而实际投资达到1588万元,超概算达到68%。

(四)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有的未请社会监理;有的实行同体监理,即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是隶属关系,出现“儿子”监理“老子”的怪现象;有的监理或建设单位不负责任,默认施工单位随意变更工程;有的施工单位未经设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同意,擅自取消部分工程项目。有的工程变更联系单签证不规范。在未实行社会监理的情况下,只有一人签证;签证内容不全,只对工程量进行签证,未对价格进行确认;签证不及时,没有现场签证,而是事后补签,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变更联系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高估冒算工程造价。主要表现为重复计算、变更减少部分未扣除、未按招标规定比例下浮、甲供材料未剔除、高套定额或建设单位高价签证等。去年,新昌县审计局共完成16个建设项目审计,审计总投资额1.8亿元,未经招标和变更的工程造价为6014万元,核减工程造价1130万元,平均核减率达18.8%;核减率40%以上的有8个项目,占总送审项目的50%;最高的核减率达56%。如某校建设的教学综合楼工程,送审投资额76万元,经审计核减43万元。

(六)基建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一是核算不规范。有的对工程项目在单位财务账中核算,未单独设账;有的列支与工程无关的支出;有的旧房拆迁收入直接抵冲工程款,致使不能清晰反映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投资情况。二是违反现金管理条例,直接以现金支付工程款。三是用收款收据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凭据,或以建筑材料发票抵冲工程款,导致对方漏缴税费等等。

二、成因分析

审计认为,造成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

一是建筑市场不规范。近年来,我国虽然已相继出台了《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但缺乏统一规范,建筑市场要素体系仍不健全,导致项目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工程建设等方面还比较混乱,给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是建设资金紧张。建设资金大多来之不易,有的建设单位为了省钱,该办的手续未办,该请监理的未请,该缴的税费未缴。特别是在请监理的问题上,费用比较大,而且在有的建设单位领导眼里,特殊的工程监理不了,简单的工程又无需监理,请不请监理意义不大,花这个钱觉得冤枉,忽略了质量管理的必要程序。

三是工期要求紧。由于政府性投资项目工期一般都比较紧,上面又催得急,建设单位领导为了赶工程进度,在操作上图方便,往往不注重建设程序,致使工程建设管理上出现诸多问题。

四是少数工程相关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施工单位,在私利的驱动下,违规制假,以谋取多计工程款。有的监理人员睁只眼、闭只眼,未尽到应有的责任。有的预算员不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作为其劳务费的提取基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往往是临时抽调,且非专业性,缺乏工程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施工单位却又十分内行,两者信息极不对称,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甚至有极个别的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袒护造假行为,慷之慨,谋取个人私利。

三、对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设项目管理既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从审计中反映的一些问题来看,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切实提高对建设工程规范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规范就没有质量,不规范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作为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工程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工程建设管理和招投标方面的法规,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工程建设知识和基本程序。

(二)要按工程建设程序操作。工程建设应遵循其本身所特有的建设程序进行,概括地说,应先计划后建设、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具体地说,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编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办理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建设用地和建筑施工等方面的许可证;确定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应着重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在竣工阶段,首先要进行竣工验收,然后施工单位要编制好工程结算,建设单位要做好竣工决算,并用书面形式告知审计机关安排审计。

(三)要做好基础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工程资料和财务资料。从方便审计而言,资料应从四个方面来分类整理:一是与建设程序有关的资料;二是与工程质量相关的资料;三是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资料;四是有关财务收支方面的资料。为了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资料整理应按施工中落成实体同步进行,并做到图物相符,不得在工程竣工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