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

篇1

[关键词]诚信教育加强学风促进建设

一、学风与诚信的辨证关系

2500多年以前,子贡曾拿如何治理政事问自己的老师孔子。孔子回答:“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这也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来由。孔子从大处着眼谈信(诚信)与民立、国强的辨证关系,从小处着手,信(诚信)与学风二者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简单地讲,学生诚信度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显著,学风优良;反之,学生诚信度小,学习目的混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差,学风败坏。

二、诚信教育对于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1.外在规范作用。各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为了维持学生正常的学习,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并不是规章制度就一定能够规范每个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即便规章制度约束住了学生的外在行为,学生上课心猿意马、心思在书本之外,制度也失去了其目的。而诚信教育,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制约学生的行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诚信教育,形成学生诚实守信思想,使其自觉、自愿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且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规章制度与诚信教育应该相互作用,使学生“内修诚信、外修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促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2.内在导向作用。诚信教育把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引导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层面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诚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形式,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他们将会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具体的奋斗目标。

3.群体凝聚作用。古人曾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显然,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诚信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学风建设亦有着不可忽视的群体凝聚作用。学生个体对于诚信的认同,有利于把每一个个体都团结在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中,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一个群体中形成“团结一致互助共进”的积极学习氛围。

4.周边辐射作用。诚信教育必然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而一个有着良好的公共形象的学校必然会对社会公众、学校所在地区以及更大范围的周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周边区域乃至整个社会诚信度的建构。反之,周边区域性或者整体性诚信制度的建立必然会为校园的诚信教育的实施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三、加强诚信教育以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1.明确诚信教育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对学生的诚信学风教育。通过组织诚信座谈会,开展诚信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其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引导,使信用道德成为学生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以此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时期,培养其良好的诚信行为。

2.以个别学生为切入点,创新诚信学风教育

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学风建设手段:(1)发挥诚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使诚信成为“己任”,而非“趋利避害”的手段;(2)以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不够刻苦、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缺乏顽强坚韧的钻研精神的学生为切入点,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重视学生“人性”层次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使诚信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3)尊重诚信教育对象的心理规律,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于一些诚信缺失的同学,通过定期的谈话,督促学生养成诚信学风。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诚信学习示范性作用,积极建设全班、全学校诚信学风

(1)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使他们自觉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诚信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诚信学风教育中起模范带头作用;(2)针对各班实际情况使班级成员有组织地结成学习对子,让诚信学风融入道德规范,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四、从教育环境、制度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营造诚信大氛围

篇2

摘要:学风建设是大学的永恒课题,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基层学生工作者,在学生中形成优良的学风氛围是每个辅导员的挑战。本文从辅导员角度来浅谈学风建设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 :学风建设辅导员优良学风

在如今的大学里,学风始终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学风,顾名思义指的是读书之风、治学之风。学风是大学的气质和灵魂,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因此学风建设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1]。学风是形成良好院风、校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者,学风建设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建设优良的学风,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探索的问题。在面临学风建设的问题上,很多新入职的辅导员会一筹莫展、事倍功半。在做辅导员的过程中,笔者曾经进行过一些探索,在此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

第一,注重从思想上进行学风建设。当今的学风建设不应该仅仅是盲目地追求学生上课到课率,更重要的是在学风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辅导员应该让学生对学风建设能够做到思想上的理解、认识和接受。一直以来,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觉性不够、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游戏、各种新鲜事物等外界因素的诱惑,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认识不足。要改变这一状况,仅仅依靠辅导员去监督和强制要求每个学生每天不准逃课、迟到、自觉上自习是异常困难的,收效也甚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是影响学风成效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才是根本策略。在新生大一刚入学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关于学风建设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尤为重要,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这是奠定良好学风的思想基础。

辅导员是新生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伴随他们大学阶段最重要的老师,辅导员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言行和个人人格魅力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渗透性,起着示范、激励和熏陶的作用,它可以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指引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应该给学生们树立一种积极、向上、严谨、热心、有能力的形象,让学生意识到辅导员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能够主动去听取、接受辅导员进行的思想教育,能够长期坚持主动去学习,并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和氛围。

第二,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文化传统用一种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使之深入人心。在学生们眼中学校的规章制度是限制他们自由的,因此总是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漠视,根本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即便被强制要求,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难以真正用心去践行。辅导员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优良文化传统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笔者会在新生军训阶段让没有学习压力的学生去翻阅学习学生手册,并经常组织开展一些规章制度知识竞赛活动,奖励表扬表现优异的学生,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学习规章制度的热潮氛围;在军训结束后,开展规章制度知识考试,对于不及格学生,要求重新学习参加补考,这样就使学校的规章制度深入学生心中,规范他们在校的行为。对于违背校规校纪的学生,批评教育和惩罚处分双管齐下,保证学风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第三,引导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目标和规划,他们不知道如何去上大学、上大学期间要做什么、大学毕业后要怎样发展,因此在学校无所事事,玩游戏、上网、谈恋爱,把宝贵的大学时光浪费掉。作为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去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对大学和未来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做法,例如,对于没有明确目标的同学,为他们讲解大学四年时光的重要性和制定良好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并帮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树立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对人生进行科学规划;对有明确规划和目标的同学,为他们指出自己思维中存在的误区,帮助他们找出规划中存在的不足,指导他们对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的修订和完善。有了奋斗目标,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风建设也会事半功倍。

第四,注重科学管理,构建合理学风建设管理框架。开展学风建设仅仅依靠辅导员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建立起由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家长构成的管理框架。首先要建立起一支自律、负责、高效的学生干部团队。辅导员把营造良好学风的责任分给每位学生干部,敢于把权力下放,让学生干部做到班级事务敢抓敢管,对于出现的问题如实及时上报反馈。辅导员要同任课老师做好分工协调,了解学生课堂动态、学习情况,配合任课老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管相结合;任课老师加强课堂管理,辅导员做好学风违纪处理,利用两者不同的工作特点,加强学风违纪的预防和处理,加大学生违纪的成本。此外,还要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告知其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让家长了解学校培养人才的宗旨。对于有些学生,有的时候辅导员工作难以开展,家长介入会有更好效果。

第五,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催熟优良学风。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学风建设的良好平台。在工作中,笔者会结合学生的需要和专业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学术讲座、知识竞赛、技能大赛、优秀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六,奖勤罚懒,开展表彰,树立先进榜样,发挥榜样作用。在学风建设中,开展表彰工作是必须的,对认真学习、成绩优异、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起正面榜样;同时,坚决处理各种违纪学生,树立反面典型,让学生们形成积极向上会受表彰、懒惰违纪会受处分的思维,从而引发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辅导员,要建设优良的学风,必须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要认识到学风建设的渐进性特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做好长期安排,既要有近期目标,更要有长期规划。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扎实推进学风建设。要克服应付、短视和短期行为,不搞突击,真正把学风建设当成事关培养什么人的根本大事来抓。

参考文献:

[1]钟凯雄.优良学风的建构:大学文化管理的旨归与路径[M].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4:29-33.

篇3

【摘 要】学风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良好学风的形式需要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的齐抓共管,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需要充分利用制度加以引导,利用制度进行约束,利用制度进行规范。

【关键词】高校;制度建设;学风

高校作为人才的孵化基地,大学所培养出的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学风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风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是一个学校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对生活在其中的师生群体发挥着感染、滋润、熏陶和强化的作用,无形中规范高校师生的行为,促进其对学校的认同,具有“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的作用。

中山大学黄达人校长曾经说过:“学风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一种良好的学风的形成需要大力的倡导,也需要教师、学生还有机关工作人员共同的努力”。因此, 良好学风的形式需要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的齐抓共管,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需要充分利用制度加以引导,利用制度进行约束,利用制度进行规范。

一、加强师德教风制度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良好师德教风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治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具有示范功效。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长效机制,以良好的师德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是通过每年度师德标兵的评选工作促进师德教风建设。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管理,严格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对教师的职务聘任实行年度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二是通过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借助《教学工作管理条例》,对课程教学成绩管理和试卷存档、学生成绩修改补录工作、临时调整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指导等方方面面的教学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四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中明确营造良好学风是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只要职责之一。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指标是考察所负责班级、年级的学风状况。

二、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风建设需要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来保障,严格管理、有效管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纪律管理、行为管理、学籍管理和考试管理,通过制度约束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籍管理规定》与《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从入学注册、考勤与纪律、重修于补修、课程考核、休学与退学、毕业与学位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达到的要求与如果达不到该要求,需要承担的后果,进行了详细的表述。是学风建设制度保障中最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

《学生违反考试纪律的认定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对学生违反考试纪律、旷课、违反学术纪律的情况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学风建设、考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通过各类评奖评优,建立健全激励引导机制

通过学生的各类评奖、评优对学生个人、学生班集体的激励引导。如在《奖学金评定细则》《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细则》《优秀班集体、团支部评选细则》等对学习成绩、学风情况等给予最大的权重,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奖、助学金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以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素质的拓展来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果。通过制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制定和落实《关于大学生自主发展课堂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需要或学生群体性自我需要,自主规划发展目标、自主设计课程内容、自主组织教育活动、自主选择学习。

四、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优秀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以十佳毕业生、优秀毕业生评选和学年评优为契机,学校有关部门和各学院(部)要大力宣传学生集体和个人的先进典型和突出事迹,积极开展“优秀学生成长宣讲团”巡回报告、“自强之星”评选等活动,学校和学院(部)分别集中举行年度学生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发挥各类先进典型在学生成长中的带头示范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基础和保障。认真做好学校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教师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制度、教师教育监督考评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考风考纪制度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得这些规章制度能够真正被广大师生所熟知。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管理部门能够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对于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要多渠道宣传,能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学校学风相关制度建设,为优良学风的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创造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谢莉莉.浅论当代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10(9):569-570.

篇4

关键词: 新生 高校学风建设 建设路径

一、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并强调: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校风。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学校软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同时学风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高校学风建设应从大一新生抓起,新生正处于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阶段,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容易被引导,这一阶段是抓好学风建设的关键时期[1]。高校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积极教育和引导,使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成良好学风的形成,为新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生开展优良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好的学风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大一新生是特殊的群体,入学后有很多新的变化需要适应,这些变化让他们感到困惑、迷茫。同时,大部分新生都是经历过十年寒窗苦读才考上大学的,有些大一新生存在先“松口气”、“放松一下”的想法,进而对大学学习产生懈怠心理。迷茫加上懈怠容易使新生难以适应大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产生学习障碍,严重者产生学业问题。面对向往的大学,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生对大学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容易被引导,更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基于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和新生的以上特点,在新生中狠抓学风建设很有必要。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优良的学风有利于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学四年持续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新生能够正确处理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等与学习的关系,不至于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新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向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反过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积极探索,提前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这是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前提。良好的W风有利于新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学会团结、协作,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在健康的氛围中建立人际关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风建设的过程是复杂的、漫长的,学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道德修养等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各方面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对学生、老师、管理者乃至学校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新生优良学风建设的难点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高中时学习目标单纯而明确,就是好好学习,考一所理想的大学。上大学之前学生不需要设定目标,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是学习、考试。进入大学后,新生对“象牙塔”的一切都很陌生,各个方面都需要重新适应。一些学生存在“终于熬出头,可以放松一下”、“大学学习不重要”等错误的观念,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指引着懵懂无知的新生,使他们误入歧途,自己还心安理得。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树立学习目标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很陌生,对专业了解甚少,突然缺少老师、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凭自己的状态确实很难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自律性差。

当前新生均为“95后”,独特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自律能力较差。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和监控下学习,自己没有也不需要对学习、生活做规划,行为散漫,自律意识薄弱。大学生活相对宽松,课余时间多,班级人数众多,上课方式灵活,这使得一些新生很容易误解,顺着自己的方式自在生活。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者有之,忙于社团活动逃课者有之[3]。另外,当前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搜集相关信息,但是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食堂玩手机、路上玩手机、晚上熬夜玩手机,不是在查相关学习资料,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自律性差,难以摆脱网络的控制。

(三)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够深入,对所学专业的印象是模糊、抽象的,容易导致专业认同度低,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兴趣,新生的学习源动力不足,对大学学习生涯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学教学模式与高中教学模式差异较大,大学里更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很多新生依然沿用高中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远远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节奏,挫伤学习积极性。

四、优良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学风建设。

优良学风的建设,关键要解决新生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行动的方向,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和信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在新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学风建设的价值观根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可邀请院长、专业主任等针对新生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讲座,解答新生刚入学时的迷茫和困惑,及时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并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奋斗方向,为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增强阵地意识,促进学风建设。

加强新生的学风建设,应增强阵地意识。新生对校园既新鲜又陌生,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外地求学,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恐惧等情感体验,班级是新生的心理家园,新生对班级有依赖感和归属感。班集体学习风气对每一位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班干部、团干部应选用三观正、态度好、学习劲头足的学生,他们能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宿舍是新生的小家,在宿舍里面他们不仅仅在休息,还要生活、学习和交流等,从经验来说,一个宿舍的学风直接体现在期末考试成绩上,一个宿舍的舍风正、积极向上,整个宿舍的学习成绩就好。因此,平时应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交流,进一步推行“三星级”宿舍评选、标准宿舍等活动,举办宿舍风采大赛,活跃舍风和学风。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有利于消除新生的空虚、孤独的消极情绪,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化活动为新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同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拓展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质量,从而间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加强专业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专业认知模糊是部分新生面临的困惑,导致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针对此情况,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邀请专业主任对学院、学科设置、师资力量、专业发展就业前景做详细介绍,使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学习动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使新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澄清。新生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地进行全面的自我认知,结合所学专业逐步探索职涯规划,激发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这样逐步建立起来的专业认同和学习兴趣更持久深刻,为优良学风建设提供原动力。

(四)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障学风建设。

优良学风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95后”新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律意识较差,大学里学习环境相对宽松,部分学生会误解甚至依赖这种“自由”,而忽视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要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因此,良好的学风建设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驾护航。首先,严格考勤制度,纠正旷课、迟到、早退等不良行为。通过课堂考勤,早晚自习的出勤率,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其次,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旷课6学时的学生及时进行约谈了解情况并通知家长。组织月考和期中考试等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z验效果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严抓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考试前开班委会、年级大会,并借助QQ、微信等新媒体加强诚信应考的观念,杜绝作弊、违纪等不良现象。以考风检验学风,以学风促进考风,形成良性循环。

新生学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起点,良好的学风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保障,对新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优良学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思想引导、专业教育、阵地建设等,更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比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优良的学风、校风。

参考文献:

[1]党浩.简论高校新生中的学风建设[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3):21-23,27.

篇5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个性智能;物质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发挥着引导人、充实人、熏陶人、影响人的重要教育职能,特别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根据各高职院校的优势和特点,突出本校文化特色,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觉推进、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各种讲座、知识竞赛、才艺表现、志愿服务、演讲辩论、文艺体育等形形的校园活动,从而在活动中使他们的思想得以交流,观念接受碰撞,情感相互交融,个性得以充分地展现。

2.智能得以提升

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在校园文化中开展校园学术科研活动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智能的提升。如课外科技制作发明、创业计划大赛等,能使学生经历一个从犹疑到动手及至潜心努力的过程,更深刻地体会刻苦钻研、团队精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成功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其智力、能力、创新力与学业的发展。

3.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校园文化本质上属于社会亚文化,来自社会的某些规范及人际交往的矛盾和冲突会让学生感受到挫折,产生心理的失望、焦虑等情绪。同时,缺少实际经验的他们在开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时,不可避免地会四处碰壁。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在更多的生活层面上,以各种方式模拟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而为学生正式进入社会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

二. 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她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首先,要重视提高学校物质建设的文化品味,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自然景观建设要达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要求;人文景观的创设,要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特色性的标志牌、人本化的警示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展室展牌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要建立健全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特色网站、广播站、文化宣传栏,校内报刊等形式的各类文化阵地。其开办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与社区、文化团体密切联系,拓展校园文化阵地,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第三,要开放面向全体学生的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各种功能教室,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化的学校给自己创设的优越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

2.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上。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一个好的校风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前,更应结合同志提出的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促进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抓好教风首先要从领导作风建设入手,领导班子要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办学方向,在教师中大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建设“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建设学习型学校。

学风是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从新生入学起,就应使优秀的校风、学风成为一种无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和规范力,使学生明确在两到三年的高职学习中,应努力的方向、达到的目标。

3.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是由学校的法律形态和组织管理形态构成的显性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不同学校的制度文化不尽相同,可以有各自的特点,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4.通过全员参与,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

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效果是通过每个学校人的个体行为得以显现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一生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干部、教师的管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行为养成都有极大的影响;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间的密切合作。通过这些不同层次的学校人行为文化的总和,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建设活动,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把它定位为各类创建活动的集合,与各级规范化学校、各类示范学校、各级文明学校、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等的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把它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同时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学生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升知识品味、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学风建设 独立学院 对策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等人才的关键,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升华出的一种优良传统,凝聚着学校全体师生的学术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气质和灵魂所在,也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主体和办学模式,正处于树信誉、谋发展、创品牌时期,因此,加强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学风现状

独立学院的学风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学生能够遵纪守法,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由于受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及地区差异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整体学风相对而言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门低

独立学院属于三本学校,在本科层次录取时属于最后一批,根据国家三本学校可降分录取的政策,大部分独立学院在录取时都降低了分数线录取,相对一本和二本学校的学生来说,其文化基础是比较差的。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受社会风气和成长环境的影响,独立学院部分学生对于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目标很不明确,学习态度很不端正,就像海上没有航向的帆船,到处漂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懒散和懒惰的习惯,无心学习。更有些同学认为就读独立学院是因为走投无路,来混张文凭罢了。

(三)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不强

90后独生子女时代折射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自律意识差的个性特征。受社会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这个特征在独立学院更为突出。学习凭兴趣,缺乏韧性,不能持之以恒。学习自觉性不强,勉强捧起书本,也是心猿意马;平时纪律松懈,行为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经常发生,上网聊天玩游戏成瘾,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到期末考试时就临时抱佛脚,作弊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四)教师因素

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是原来母校在编教师和退休教师,这些教师长期以来面对的是一本二本层面学生的教学,当教学对象转变为三本学生以后,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常是一本教案两边教,这不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且少数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上课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这也给学风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不良学风的原因分析

独立学院学风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动机不纯。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而是为了混张文凭毕业后好找份工作;二是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素质偏低,在学习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不知所措,情绪波动大,不能理性对遇到的问题。三是专业思想不牢固。由于基础较差或高考失误,使他们几乎失去了学校与专业选择的资格,在入学前的专业选择上部分学生比较盲目和无奈,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和逃学现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任务,独立学院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促进良好学风建设的对策。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和落实制度,提高学风建设水平

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校园文明行为,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要通过《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宣传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院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要分明,奖优除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学风建设从实施到巩固、发展的一套规范化程序。同时制订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整合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二)完善实践创新育人体系,营造科技创新校园文化氛围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开发型技术人才,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地方高校发展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学风建设的动力源泉。独立学院应在办学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育内容贯穿于社会实践、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资源,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当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搭建学术讲坛、科技文化艺术节、创新与实践项目立项、创业计划等实践创新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深层次促进学风建设。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也是创建一流学风的重要保证。学风建设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风是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教风与学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成就上有辉煌的表现时,你自然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于你这一边。”因此,广大教师和辅导员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和职业素养去引导教育学生。

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中小学

引言:

校园文化是中小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能够充分反映出学校的文化内涵、教学特色及精神风貌,又能体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学校价值观念、教学理念。它可以通过“三风”建设(即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优化校园整体环境和举办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陶冶情操、健康人格的构建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犹如阳光空气,对学校全体师生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充分反映出学校的教学特色、文化品位。但是,由于在指导思想方面校园文化提倡者和创建者的想法有所不同,所以校园文化也表现出不一样的特色风格和属性。

一、在中小学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1.在中小学建设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它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把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当成重点,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对校园自然环境要加强规划、布局,建设的校园文化要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发展,它既是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又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的现实要求。校园文化可以直接反映出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2.在中小学建设校园文化是精神文明的需求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就包括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既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的肥沃土壤,又是传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文化的肥沃土壤。在学校建设高质量、高品格的校园文化,对其走社会主义教学道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继承、发扬,世界文明成果的吸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影响深远。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典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伴随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在日益显现,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整体来看,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许多学校还存在明显的问题。新的发展形势下,在中小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即是有形的校园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美化、文化设施等;二是精神文化建设,它是无形的,主要包括群体意识、群体作风、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群体精神等。目前许多中小学只重视有形的校园建设,而忽视了无形的精神文化建设。如把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当成文化建设的重点,请专业人员去装修豪华的会议室、装饰精美的花坛、精心设计校门等,反而把师生行为规范的文化建设放在次要位置,缺乏具体的校风和班风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校园建设,而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就是校风建设。校风是一种无可代替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没有良好的校风建设,校园建设的再完美也会失去它本身的实际意义。

2.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但成效不大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有不少中小学举办了多彩多样的文化活动,但是许多活动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组织,场面看起来热闹非凡,其有关活动是以应付上级为目的。其活动内容主要表现为:活动偏重于说教型,既没有展现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又没有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学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缺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积极主动意识缺少培养。

3.校园规章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中小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的师生心中都普遍认为这是领导的事情,尤其是专门负责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或领导的事情,跟学校的行政、后勤等其他部门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所以没有引起师生的广泛关注。实效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没有完全体现在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执行时缺乏必要的严肃性,师生员工不能将相关规章制度自觉的转化为自身意识,难以使其达到很好的制约、规范和激励作用。即便有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但因有关队伍规模不够强大造成各项规章制度难以贯彻执行。

三、加强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采取的措施

必须要从遵循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历史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现有的条件和自身教育实践出发,借鉴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采取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注重实效、完善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文化建设等措施,才能为富有成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基础。

1.注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端正校风、教风、学风。第一,需要强化校风建设。建设一个良好的校风就需要学校广大师生长期精心培育,良好的校风能给师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使全校师生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在心理和行为上排除各种不良干扰,创造使人发奋图强的和谐学习氛围,这是学校不断前进发展的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第二,需要强化教风建设。开展“树师风、讲师德”等活动来提升老师的职业教育道德水平,树立传道授艺、教书育人的教育观念;通过反省与自我反省和专家引导等方法,转变教学理念,拓宽文化知识范围和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推动老师的职业发展。第三,需要强化学风建设。通过全校教职工的一言一行,采用如制度约束、校园活动、对优秀先进学生进行表彰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和接受当下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言行文明上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努力勤奋、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风气。端正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本质就是将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念逐渐转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是打造学校精神的一个过程,它能充分展现出学校的精神风貌,是学校特有的文化品质。

2.提高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注重实效

在中小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时都要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其中,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应该避免流于形式,注重实效,需要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这就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和相关

社团组织的作用,多管齐下;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教学特色,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水平;进行检查督导,开展定期的考核评价,推动学校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内部相关组织机构,加强教学、管理等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精干的校园文化队伍,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及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都会起到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学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学校强大的动力资源,因此要由师生、学校管理者、后勤人员等各方的代表组成,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懂得去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善于挖掘人的潜在能量,使人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

3.完善中小学相关规章制度文化建设

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完善规章制度文化,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和师生行为规范,通过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文化的建设来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把校规、班规、学生和老师的行为规范的建立与校风、教风、学风保持一致,形成实践教学理念的管理文化、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二是为了在学校具体的管理过程、教育教学行为中贯彻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就需要强化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进行各项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三是对追求的价值观进行充分整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束缚人,而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尊重个性化差异,信任和依靠学校人员,对一些硬性的制度给予软化,让刚性的制度具有弹性化,把外部的强制性约束转化为师生的自律管理,让制度充满人性化管理。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也是为了培养管理者、师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从而使学校真正成为管理者、师生的精神家园。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校园文化加强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除了积极传输的正面教育,还必须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校园文化的深远影响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受到高度关注。虽然校园文化没有对学生起到立竿见影的影响,但它是渐行渐近的,我们要充分相信良好的校园文化一定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了给国家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我们需要充满信心,并付出百倍努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篇8

【关键字】订单班 管理制度 集体荣誉感 企业化管理

1.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订单培养班。订单班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产物,是校企合作形式,是指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订单班学生一入学就确定了毕业去向,和普通班级学生不同,因而在班级管理上也有所差异。笔者根据个人担任班主任的体会谈几点浅见。

2.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规范是社会规范在校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具有指导、约束作用,能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从众行为,因而建立健全一套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综合测评办法。

班级制度的制定要建立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由全班同学一起制定,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制度的条文要规范易于操作,不宜笼统、抽象,在执行时才能做到奖惩分明,对参加文体竞赛、社团活动、优秀宿舍等予以加分奖励,对迟到旷课等违法纪律行为就要扣分惩戒,综合测评的加减分是学生日后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日常加减分的管理,要做到按时统计、定期公示,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矛盾累积。形成班干部定期向班主任请示汇报制度,使班主任老师能及时了解班级动态。

3.重视集体荣誉感的培育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地为集体做贡献、争荣誉的道德情感。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当日后进入社会工作,就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工作中懂得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进行取舍,很容易得到同事和上级的认可。

订单班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同学,毕业之后是同事,所以这种大学里形成的集体荣誉感也更容易潜移默化的带入以后工作中,促使学生取得工作中的成功。

集体荣誉感的培育,需要班主任做总体的、分层次的感化与渗透。首先建立优秀的班委团队,制定班级制度和奋斗目标,并要求班级每一位成员都必须遵守和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目标明确的班级氛围,齐心协力争取集体荣誉。其次可以从各方面促进班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开展活动中感受到集体温暖,使所有的学生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所在集体的形象去努力。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篮球赛、排球赛、辩论赛、运动会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启发和激励,在活动中相互熟悉、建立信任,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班主任还要依托QQ群、微信等形式,多关注学生,多渠道解决学生问题,实时班级活动、班级所取得的成绩及优秀学生宣传报道等信息,让同学们能够及时了解班级动态,以班级每一个人取得荣誉而感到骄傲,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

4.推行企业化管理、班干部轮岗制度

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是把班级当作“企业”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把班级模拟成一家优秀“企业”,通过对优秀企业文化的移植、提炼和升华,来营造和构建职业教育优秀“企业(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优秀“企业(班级)”文化熏陶下,自我尝试、自主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学生培养成懂管理、懂安全、会整洁、会整理的人,端正行为规范,培养做事条理,锻炼职业素养。

订单班是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在接触企业、深入企业方便具备先天的优势,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提前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规章制度,使学生(准员工)提前了解和适应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提前了解和认识企业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回到学校后,自觉按照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模仿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在班内设置总经理、财务总监、学习部长、卫生部长、公寓部长等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期时限和考核方式,任期结束后进入下一期的竞聘,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并体会到作为“员工”积极配合“领导”工作的过程,进一步的增强为集体荣誉努力的责任心。

5.以专业教育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高职院校中,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普遍有厌学情绪,学风建设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结合专业教育促进学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专业教育是学生职业发展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要把专业教育作为学风建设切入点,为学生教育管理提供一种思路。要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涯全过程,使学生把握社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切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主观层面抓好学习。

订单班学生不同于普通班级同学,他们在入学时即明确了毕业后要去工作的企业,因此,就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去接触这个企业,参观、见习、实习、顶岗多形式参与企业活动,返回学校后,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分享在企业心得,讨论个人毕业后的意向岗位,班主任老师要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做好引导,使学生对感兴趣岗位的理论知识、岗位技能进一步明确,从而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6.结束语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订单班,根据自身特点探索适合的管理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我们班主任老师需要长期细致研究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段志高、张建科,高职“订单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2]王家云,班级管理优化与良好班级文化培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9

篇9

关键词 高校 纪律管理 学风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University Discipline Management and Style Construction

PAN Lin, WANG Zhiku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disciplined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has an indispensable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student learning objectives, learning attitude, disciplin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he key to social talents. But now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many problems. How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discipline management styl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fac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studies on this.

Key words college; discipline management; style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1 高校纪律、学风存在不良现象

(1)纪律观念模糊,不能正确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大学生的纪律观念是指大学生对纪律的情感、认知、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和反映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纪律观念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在一些高校中,很多大学生除了较多地关注奖学金、助学金、评优先等管理方法外,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纪律管理方法并不十分关心。

探索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纪律教育方法,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长期任务。必须结合学校实际,转变观念,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以培养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学风意识。在这一条艰巨的路上,高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讲座来对学生进行自我约束教育,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调理方法,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机制。提前做好纪律教育是整个高校学生纪律教育的开端,也是学风容易形成的关键时刻,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问题,把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消极因素减到最低。

(2)课上手机把玩于手中,视老师不存在,学风不正。随着电子信息业的发展,手机在高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便于信息的交流与宣传,能够及时完成上级所交代下来的任务。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高校课堂上就有“手机把玩于手中,视老师不存在”的不良现象,此现象严重损坏了学风建设。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听课质量,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许多高校已经把上课不允许“玩手机”列入课堂纪律管理条例中。

但是如何才能杜绝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通过观察摸清哪些同学上课爱玩手机,然后对其进行纪律、学风教育工作。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使被抓到玩手机的学生受到纪律教育惩罚,更能使更多的没有被抓的学生受到警告,使他们不敢在课上太随意,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对学风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是容易引起学生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他们也许认为这是非常限制他们的手段,进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关掉自己的手机,然后给学生以善意的提醒,学生往往会报以羞愧一笑,时间一长,玩手机的学生变得会越来越少。

(3)对上级给予自己的处罚不够重视,不能正确看待。对违纪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是高校学生纪律管理、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但是有时候学生对自己所受的惩罚措施不重视,不能正确看待,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大学生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高校纪律管理、学风建设的严肃性,从而对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工作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想法或意见,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纪律管理、学风建设还没有做更好的了解。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对学生定期地做纪律管理、学风建设的讲座,以培养学生对纪律管理、学风建设的认识与升华。

2 为做好纪律管理、学风建设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1)既要对学生进行约束,也要对其进行一些奖励。若要更好地完善学校的纪律规章制度,必须要使约束性与调动性相辅相成。学校制定的一些纪律规章制度,一般比较注重约束性,而忽略调动性,这是非常“致命”的。也许很多学生就会因为这一点而不服从学校的管理,从而造成一系列的麻烦。管理者更要注意这个问题的严肃性和必要性,建立并且定期完善具有健全调动性的纪律规章制度,使之与约束性规章制度相互配套,协同进行,共同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为学校纪律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性措施。

(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注重服从与协调更好结合。若要做到服从与协商的相互结合,需要创造一个共同的思想定位基础,树立一个共同的理想奋斗目标。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以“忠诚于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共同的基础。这里最关键的是,有效协调的前提是相互信任。在协调工作中,管理者必须真正做到爱护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个方面的关系,以取得信任和协调配合,以实现学校纪律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更好地进行。

(3)论功行赏,论过处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奖惩的依据,考核和奖惩又是纪律管理、学风建设的保证。但实施奖惩时必须要慎重,要论功行赏,论过处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受过处罚的学生,切不可一棍子打死,以免他们会丧失对自己学业的积极性,所以要适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时机,再晓之以理,予以其肯定,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更好地使奖励与惩罚两者结合做到更加完美。

3 高校纪律管理、学风建设的意义

纪律管理、学风建设是高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规定要求,用来规范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论与行为的。让学生按照规定和要求工作是其核心,它明确规定了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避免学生自身工作的随意性,减少纪律管理、学风建设工作上的片面性,使高校纪律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使学风建设工作更好地进行。在素质教育建设中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是高校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前提。在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其感到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积极引导其志存高远的志向,创新意识的能力。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一定能解决高校纪律管理和学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BKT2011061),德州学院学生工作项目化运作项目(项目编号:YZ2013003)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由管理学生课堂“玩手机”而引发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

[2] 陈.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问题探析[J].大家,2012(4).

篇10

关键词 就业 学风建设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78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 idea, management mode, system and mechanism have been changed at all levels and in various fields of graduate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also appeared many problems. The author of this excellent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n the colleg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graduates fine style of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affirms the role of good style of study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 in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Keywords employment;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practice exploration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注重学历更重视能力,注重专业素质更重视综合素养,注重理论知识更重视实践技能,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能否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优秀毕业生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学风建设问题。建设优良学风不仅是每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顺利就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1 学风建设和就业工作相辅相成

高校优良学风建设与就业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学风建设和就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项重要工作。高校毕业生想要获得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在优良的学习氛围中逐渐积淀,建设优良学风可极大促进高校毕业生精准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

从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现代化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使得社会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观地反映出高校学风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良好的就业素质是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基本保障,而这两者是在高校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如果将优良学风建设问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结合,作为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切入点,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业竞争实力,就会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从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力。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更可以快速高质地开发高校大学生的潜质,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因此优良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在选用人才的过程中,各用人单位逐渐看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而不再是将学历和专业技能水平作为唯一决定条件,无形中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呈几何倍增加,所以建设优良学风的意义及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出来。毕竟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实践能力、就业整体素质、专业技能水平之间的角逐。良好的学风可以形成严谨的学习氛围,促使高校大学生产生紧迫感,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坚定良好的学习信念,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优良学风建设不仅在改善校园环境,健全规章制度方面产生积极作用,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策略

为了探究我院优良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院组织了学风建设问卷调研,问卷涉及班风、教师、个人态度、习惯等35个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学风建设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但仍存在不足之处。9.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据增加为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33.9%的学生对开设的课程不是特别满意,17.2%的学生反映老师授课质量不高,12.5%的学生有经常复习的习惯,67.2%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少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抗压能力较差。针对上述学院学风状况及学生特点,2013年以来学院开始加强学风建设,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1 加强思想教育,落实优良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整体综合思想素质的反映。思想工作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智育齐头并进的教育目标,立足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从学生的实践学习情r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坚定信念。第二,将专业思想教育落实到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所需,认知专业所向,看清专业趋势,热爱所学专业。以扎实的专业思想教育为基础,促进高校学生快速认知所学专业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定期举办与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优势的报告会,促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实验室、参与科研试验,与知名学者、教授和企业高管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特点及前景,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观念。第三,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举办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等活动,促使学生融入集体当中;定期组织并开展优秀学长见面交流会,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自豪感。

2.2 树立全员育人、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高校规章制度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控制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因此高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并落实学习、课程、考勤、生活等有关方面的管理,紧抓考风考纪尤为重要,将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优良学风建设的催化剂。思想与实践并进,优良学风建设的普及、宣传等教育活动应快速深入地扎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促使高校学生在思想上了解学风建设,走进学风建设、投入学风建设,坚信优良的学风会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学生自觉参与、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高校各类活动的快速有效开展离不开学生管理部门的支持,责任心强、分工明确的学工队伍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骨干力量,是优良学风建设的中流砥柱。高尚的教师队伍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高校中的大治、大爱,大德,更是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促使学生感悟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真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认可度。

2.3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高校应多方向多举措落实校园文化底蕴的建设:开展读书活动,培养高校学生的自然哲学素养;知名教授、当红学者的报告和讲座,形成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使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相结合。另外,发挥新兴网络媒体的引导作用,掌握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底蕴的展示,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

推行学业导师制,鼓励学生成长成才。学业导师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学业生涯,培养科研兴趣,申报科创项目,指导毕业论文,引导继续深造。新生入学后以专业为基础,打破班级和宿舍的界限随机分组,教师随机分配到每一个学生组。学业导师以学院专业教师为主,每名导师指导3~8名新生,指导时间为大学四年(部分专业为五年)。学业导师与学生可通过座谈交流、开放实验室以及让新生观摩研究生讨论等形式,借助QQ、微信、易班、微博等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交流。导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科研活动,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注重实习实践育人。坚持学术创新和实践生产创新相结合。高校应鼓励、支持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同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为学生谋福利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实践锻炼,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生产实践深入融合,在实践中丰富自身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近几年来,我院高年级学生均可利用假期进入大型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熟悉行业领先的生产技能,从生产实践中寻找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3 小结

优良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大助力。将专业思想教育、高校规章制度、学术实践经历、优良学风建设四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稳定高效的教育机制,促使高校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从而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高校真正形成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R斌.四轮高校学风建设对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青年与社会,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