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篇1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

第273号

《安徽省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月5日省人民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 李国英

2017年1月19日

安徽省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素质和能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的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对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法律、法规、规章赋予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以及依法接受委托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行政机关和组织。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人员,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中直接从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活动的人员。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全省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管理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行政执法人员的相关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做好本机关行政执法人员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二章 资格管理

第五条 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拟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应当通过执法资格考试,领取行政执法证。

第六条 执法资格考试包括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和专门法律知识考试。

通用法律知识考试,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受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组织实施。

专门法律知识考试,由省行政执法机关或者受其委托的设区的市行政执法机关组织实施。

第七条 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专门法律知识考试后,由所在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法制监督平台统一申请参加通用法律知识考试。

经政府法制机构会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申请参加考试人员为行政执法机关正式在编工作人员的,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安排参加通用法律知识考试。

第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合格,经公示无异议的,授予执法资格,颁发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证。

第九条 行政执法证有效期为5年。行政执法证有效期满,行政执法人员需继续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由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法制监督平台申请换发行政执法证。

第十条 行政执法证遗失的,在当地公开发行的报纸、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网站或者行政执法机关网站等媒体公告后,由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法制监督平台申请补发。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向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送上一年度本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岗位调整、教育培训、违法违纪情况。

行政执法人员不再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收回或者督促行政执法机关收回行政执法证,并提请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予以注销。

第十二条 由国务院部门颁发的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将持证行政执法人员的姓名、行政执法证编号和有效期在本机关网站公示,并送同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三章 教育培训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本机关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组织本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组织的教育培训。

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应当纳入部门预算。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和测试的内容为: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执法技能、执法职业道德和纪律。

通用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和测试,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组织实施;专门法律知识、执法技能、执法职业道德和纪律的教育培训和测试,由行政执法人员所在的行政执法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每3年至少参加1次通用法律知识教育培训和测试,每年至少参加1次专门法律知识、执法技能、执法职业道德和纪律的教育培训和测试。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将参加教育培训的学时和测试成绩,纳入对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考核的内容。

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党校、行政学院组织的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执法技能、执法职业道德和纪律的教育培训时间,计入教育培训学时。

第十七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指导、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将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第四章 行为规范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不得滥用职权、超越职权执法,不得不履行、拖延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出示行政执法证;除适用简易程序外,必须2人以上共同进行;与所办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收集证据,不得伪造、隐匿证据。

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检查,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检查的理由和内容,依法制作检查笔录。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应当仪表整洁、方式得当、举止得体。有执法制式服装的,应当着制式服装;没有执法制式服装的,着装应当整洁、庄重。不得使用粗俗、歧视、侮辱、威胁性语言,或者作出其他有损行政执法人员形象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结案后,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制作行政执法案卷并归档。

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泄露在行政执法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二十四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制定本机关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监督行政执法人员遵守行为规范。

第五章 考核监督

第二十五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考核制度,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行政执法人员职务级别调整、交流轮岗、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通过抽查、暗访等形式,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第二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违法、违纪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有权向行政执法人员所在的行政执法机关、上级行政执法机关、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举报。接到投诉、举报的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处理,或者转交有权机关调查、处理。调查、处理的结果,应当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第二十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机关提请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直接决定暂扣行政执法证:

(一)从事执法活动时不向行政相对人出示行政执法证,或者涂改、转借行政执法证的;

(二)非执行执法职务时着执法制式服装进入娱乐场所,或者转借、出租、出卖执法制式服装的;

(三)对行政相对人使用粗俗、歧视、侮辱、威胁性语言的;

(四)泄露执法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五)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者不合格的;

(六)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测试成绩不合格的。

暂扣行政执法证的期限为30日。行政执法证被暂扣期间,行政执法人员不得从事执法活动;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安排其参加离岗教育培训。

第二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请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直接决定注销行政执法证:

(一)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

(二)滥用职权或者超越职权执法,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行政执法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执法,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收集证据,伪造、隐匿证据的;

(五)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检查,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殴打、辱骂行政相对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泄露执法中知悉的国家秘密的;

(八)打击、报复投诉人、举报人的;

(九)离岗教育培训测试不合格的;

(十)受到2次以上暂扣行政执法证处理的;

(十一)依法应当注销行政执法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对暂扣行政执法证、注销行政执法证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申请复核。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履行执法职责中违法、违纪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可以协助行政执法人员从事执法辅工作。

行政执法辅助人员适用岗位、身份性质、职责权限、权利义务、聘用条件和程序,由省行政执法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作出具体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1997年10月7日印发的《安徽省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和行政执法证件发放管理办法》(皖政〔1997〕54号)同时废止。

今后,安徽省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考试领证上岗,任性执法还可能被吊销资格证件。昨天,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会上获悉,《安徽省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4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教育培训、行为规范、考核监督等作出一系列规定。

一段时间以来,少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的不规范执法,曾引发关注,这次安徽出台的办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规范?

《办法》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拟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应通过执法资格考试,领取行政执法证。执法资格考试包括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和专门法律知识考试。行政执法证有效期5年。

据悉,行政执法人员每3年至少参加1次通用法律知识教育培训和测试,每年至少参加1次专门法律知识、执法技能、执法职业道德和纪律的教育培训和测试。

对于老百姓一直以来吐槽的任性执法、违规检查扰民等现象,《办法》也予以严格规定,明确了暂扣行政执法证的情形。其中包括:从事执法活动时不向行政相对人出示行政执法证,或涂改、转借行政执法证;非执行执法职务时着执法制式服装进入娱乐场所,或转借、出租、出卖执法制式服装;对行政相对人使用粗俗、歧视、侮辱、威胁性语言等。

篇2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保障和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和省、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要求,现就加强我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行政执法资格准入制度,保证行政执法主体合法化

(一)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工作制度。凡是我区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持有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发的《省行政执法证件》或由国务院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发的并报区人民政府备案公示的执法证件,无证人员和其它证件持有人员一律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二)严格执行“领证审核”工作制度。申领省行政执法证件时,必须严格履行《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和《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严格资格审查管理制度,申领人员必须是行政执法机关中直接承担行政执法任务的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各行政执法机关一律不得为非在编在岗的工作人员申领行政执法证件。各行政执法机关申领行政执法证件时,应如实填写区政府法制部门提供的格式审批表,并经区编制部门审核加盖公章后,送交区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审查确认。同时申领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必须参加政府法制部门组织的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办理行政执法证件。

(三)严格执行“亮证执法”工作制度。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必须主动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身份;需制作调查询问笔录的,应当在笔录中载明亮证过程和行政执法证件编号。不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有权拒绝其实施行政执法活动。

二、实行行政执法人员动态管理制度,促进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化

(一)构建信息化动态监管平台。区政府法制部门要对各行政执法单位开展一次执法证件清理活动,全面摸清全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数据信息库。要落实专人负责,及时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适时删减和补充档案资料,确保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基本信息完整和准确。要在政府网站建立健全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系统,公布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方便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

(二)落实规范化动态监管措施。行政执法证件是表明行政执法人员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具有严格的身份属性,必须妥善保管,任何时候不得涂改或转借他人,不得伪造、冒用。擅自涂改或转借他人的,使用不符合规定证件的,依法予以暂扣或吊销。行政执法证件遗失的,应当于20个工作日内在本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并及时报告区政府法制部门按程序进行补证;因行政执法证件正常使用出现毁损而无法继续使用的,应当由所在单位报区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审核确认,经审核确认属实的,按程序予以补换新证。行政执法人员调离、离岗、退休或者行政执法机关合并、撤销时,由其所在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负责收回行政执法证件并上缴区政府法制部门按程序予以销毁;所在单位未及时收回上缴的,区政府法制部门可暂缓办理该单位其他行政执法证件的申请。

三、落实行政执法证件年度审验和备案公示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一)落实行政执法证件年度审验制度。各行政执法机关持有的省行政执法证件必须每2年审验一次,审验工作由区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经审验合格的,由区政府法制部门刷新其IC卡式执法证件的基本信息并发放年度审验条;未经审验或者经审验不合格的,其行政执法证件自行失效,由区政府法制部门予以收缴。

篇3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诚信政府的需要,根据《**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新一轮资格培训的通知》(**办发[**]90号)的有关规定,按每届政府轮训一次的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制度,经县政府同意,从今年下半年起对全县各级行政机关执法人员进行新一轮行政执法资格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各行政机关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法的组织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执法的组织中申领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

(一)未经过培训或经过培训但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执法资格;

(二)已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按每届政府轮训一次的办法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

各行政机关临时聘用的协助执法人员,如城市管理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协税员、义务交通管理人员等,由聘用单位进行与聘用工作相适应的行政执法基础知识培训。

二、证件管理

本通知所列培训对象必须按规定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方能颁发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证书,凭执法资格证书申领行政执法证件。原已取得执法资格证书的人员,未参加本次轮训的,一律不换发新证件,原有证件不予年审。未取得执法资格证书和执法证件的人员,不得上岗执法。

县府法制办将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书和执法证件实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并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姓名、单位、证件号、执法范围等进行公示,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培训内容

(一)行政执法基本理论与操作实务;

(二)综合行政执法知识;

(三)行政执法责任制;

(四)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应诉。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上述不同的培训内容。

四、培训方式

由县政府法制办使用统编教材分期分批集中授课培训,并使用全市统一试卷组织考试。

五、培训时间

从**年9月1日(星期一)起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先对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培训,再对已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轮训。每周一期,每期5天。每期受训学员于当周的星期一上午9:00到培训地点报到,并交近期免冠1寸彩色照片3张。

请各单位合理安排本单位参训人员的受训时间,并于**年7月31日前将受训人员名单报县政府法制办。

六、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含生活费、住宿费、教材资料费、授课费、考试考务费、建档费等)400元/人,由各单位承担。

篇4

一、执法主体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授予的行政执法权,农业局作为市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机构,局长是行政机关法人或法定代表人。局属各科室和有关单位作出的农业具体行政行为,必需以农业局的名义实施。执法人员必需是在册并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执法资格的公务员,聘用临时工、合同工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2、对法律、法规或规章要求我局实施配合、协助行政执法主要责任机关的,以及全市性的联合执法行动,这种配合和协助是一种法定责任,有关职能科室不得借故推诿。

二、执法职权

1、明确执法界定的职权范围。农业局行政执法的具体执法范围的界定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局“三定”方案和本局各科、室、办、站、所的职能分工规定为依据,经局领导集体研究确定。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能超越规定的职权范围。各职能科室(办)要按有关规定授予的农业行政执法(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等)的职权范围,履行农业行政执法的职能工作。计划法规科负责农业项目的申报和管理;组织、协调、管理、检查、监督各职能科室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科负责农村承包合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市场信息科负责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农业综合开发办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和财务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科教与外经科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工作;市扶贫办负责农村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种植业科负责农业、农药、化肥、种子(种苗)、植物检疫等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畜牧办负责畜牧、兽医兽药、动物防疫、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畜牧行政执法工作;渔业办、市渔政支队负责渔业管理等专项行政执法工作;农机办负责农机和农机行政监理执法工作;市农财办负责农村财务、农村财务公开和审计等执法工作;

2、明确执法人员身份。执法人员必需在局的统一领导下,代表农业局集体(二人以上)参与具体的行政公务执法行动,有关职能科室要大力配合,局承担因执法而引起的有关法律责任。执法人员参与其它社会非公务活动的,必需以个人(公民)名义出现,不得以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身份出现,并由个人承担一切责任,局不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3、执法人员执法守则。执法人员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中应当遵循下列守则:(1)、忠于职守,依法履行职责;(2)、清正廉洁,不得;(3)、仪表整洁,文明执法;(4)、自觉接受批评和投诉监督。

三、执法职责

1、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局长为本局第一责任人,对本局的行政执法责任制负总责;局分管有关科室和主管某项行政执法工作的副局长(或正副书记)负分管责任;专项执法科室的负责人(科长或主任)为主管责任人,承担专项行政执法主管责任;直接行驶行政执法权的执法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对本人和行政行为承担直接责任。

2、建立健全各科室执法责任制。根据“三定”方案,下列有关科室负责法律、法规和规章授予我局行政执法职能的执法权:

(1)计划与政策法规科负责《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广东省农业厅专项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的行政执法;

(2)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科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广东省农村社区合作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条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广东省农民负担管理条例》、《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项目货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行政执法;

(3)市场与经济信息科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绿色食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产品管理暂行办法》、《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的行政执法;

(4)科技教育与外经科负责《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暂行规定》、《“绿色证书”制度管理办法》、《广东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工作实施办法》、《农业科技开发工作管理办法》、《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暂行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行政执法;

(5)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广东省农作物种子管理规定》、《广东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区域确定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的行政执法;

(6)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规定(试行)》、《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的行政执法;

(7)畜牧兽医办公室(市饲料工作办公室)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实施细则》、《广东省种畜禽管理实施办法》、《兽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口兽药管理办法》、《核发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制剂许可证管理办法》、《兽用品的供应、使用、管理办法》、《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兽用新生物制品管理办法》、《广东省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兽药行政药检工作管理办法》、《广东省动物防疫条例》、《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广东省饲料管理试行办法》、《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办法》的行政执法;

(8)渔业管理办公室、市渔政支队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管理办法》、《广东省渔港管理条例》、《广东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亲体管理规定》的行政执法;

(9)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所)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农机监理员管理办法》、《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拖拉机登记规定》、《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全国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管理办法(试行)》、《农业部农业机械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广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广东省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农机行业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广东省农机服务户技术检验合格证、广东省农机服务人员技术合格证、广东省农业机械准用证使用管理办法》的行政执法;

(10)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老区建设办公室)负责《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扶持老区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的行政执法;

(11)市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广东省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制度》、《广东省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管理办法》、《关于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工作的意见》的行政执法。

(12)根据“三定”方案,对法律、法规或规章要求有关职能科室共同配合、协助行政执法主要责任科室及全局的综合行政执法行动的,这是一种法定的职责和责任,有关职能科室不得借故推诿。各有关行政执法科室要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授予的执法工作职权,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和健全本科室行政执法工作岗位责任制。

3、建立公开办事制度。涉及行政审批、登记、许可等的,应将办理审批事项的依据、内容、程序、要求、标准、期限和日期,在局机关公共场所或在本科室显眼的地方上墙公开,并在*农业信息网上公布,同时编印手册分发给申请人。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办理。对不符合规定条件不予办理的,应当说明理由,按办文程序作不予批准的答复。

对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应提前告知(告知宜用书面形式,口头告知应作记录)申请人,告知内容包括办理情况、不能按时办结的原因、下一步的办理计划和实际办结的时间等;核准事项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又未能在规定时限之前告知申请人的,规定办结时限届满即视为核准,并无条件给申请人补办核准手续。

涉及收费的,应当公布收费标准和依据,并实行收支两条线。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要落实责任,加强行政许可审核的监督和管理。

4、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对于必需以局的名义作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有关行政执法职能科室要及时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报计划与政策法规科,计划与政策法规科要在局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农业厅备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重大行政处罚:(1)、行政拘留;(2)、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3)、责令停产停业;(4)、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5)、较大数额的罚款。

5、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局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规定、办法、规则、实施细则、布告等规范性文件,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行政法规要后才能生效,并由计划与政策法规科以局的名义报送*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法制局)备案审查。

6、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行政执法职能科室要在当年的12月底前把执法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书面报计划与政策法规科,由计划与政策法规科综合本局的执法责任制情况以及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诉讼、过错责任追究、行政执法考评情况报局领导及*市人民政府。

四、执法程序

1、执法程序要合法。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的程序要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等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有明确规定其执法程序的,按照该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要求执行。对不遵守法定执法程序的行政执法行为,属违法行政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执法查处违法行为的,应按下列程序执行:(1)表明执法身份。即出示合法有效(如国家农业部的农业执法证、省政府的行政执法证等)的行政执法证件。(2)查明违法事实。违法事实一时无法查清,或证据不足的,应当登记立案,并组织调查取证。调查取证人员收集证据时不得少于两人,必要时,可以依法进行检查。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3)查清事实、掌握证据以后,写出调查报告,起草行政处理意见决定书。(4)告之对方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5)听取对方当事人的陈述或者申辩。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6)行政处罚要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处理。对对方当事人的陈述或申辩进行审查、复核,对其合法合理的意见应当采纳。如果拟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是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或者是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或者是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要求听证的,行政执法机关还应当告知对方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方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7)正式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必须给予行政处罚的,要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设定的行政处罚权限作出适当的处理。对于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并以农业局的名义制作统一规范格式的行政处理决定书。(8)在法定期限内送达行政处理决定书。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定期限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具体送达方式可按有关规定或参照执行。(9)执行行政处理决定。对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自觉履行行政处理决定,又不向法院或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或者不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者裁定的,应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行政执法回避。在行政执法中,案件调查人员遇到本案与自己或者自己的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案件,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案件调查人员应当主动申请回避或者按照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回避。案件调查人员的回避,由局机关负责人决定,局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集体讨论决定。回避未被决定前,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

五、过错责任追究

1、有下列情况的,追究过错人员责任:(1)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有过错的,追究该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2)因案件承办人的过错,导致审核人、批准人作出错误行政行为的,追究案件承办人的责任。(3)因审核人的过错,导致批准人工作失误,作出批准错误行政行为的,追究审核人的责任。(4)因批准人的过错,作出审核、批准错误行政行为的,追究批准人的责任。

2、共同责任的追究。(1)经审核、批准作出错误行政行为的案件,案件的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均有过错的,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应共同承担责任。(2)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或主张作出错误行政行为的案件,由提出错误意见的人员共同承担责任,主张正确意见的人员不承担责任。

3、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追究。(1)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共同承担错案责任的,承办人不按照批准人的意见执行,擅自决定,导致损害后果加重的,承办人负主要责任,审核人和批准人负次要责任。(2)审核人在审核过程中追加错误意见,批准人同意审核人追加的错误意见,致使损害后果加重的,审核人负主要责任,承办人和批准人负次要责任。(3)审核人同意承办人意见,批准人追加错误意见,致使损害后果加重的,批准人负主要责任,承办人和审核人负次要责任。(4)领导班子集体共同承担责任的,作出决定的负责人负主要责任,主张错误意见的其他人员负次要责任,主张正确意见的人员不负责任。

六、行政执法奖惩

局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考核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评议,考评的结果作为行政执法人员任用和奖惩的依据。对考核成绩优异的,以及对恪尽职守、严格执法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评先进、提拔和优先晋级和调资等奖励。行政执法人员有、越权、失职、失察、、行政不当、、违法乱纪违纪行为的,依照程节轻重责成写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改正、收回行政执法证、调离执法岗位、接受辞退,以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其他行政处分等,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当引发行政赔偿的,要依法对责任人追究赔偿责任。

篇5

第二条交通行政执法证件(以下简称执法证)是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资格和身份证明。

本省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履行执法职务时,应当持有执法证。

第三条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是指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接受委托、法规授权的组织(以下简称交通部门)中在编在岗、持有执法证,从事交通行政管理活动,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事项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职责的工作人员。

前款所称执法人员包括港口行政执法人员。

第四条*省交通厅是本省交通行政执法证的管理机关,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具体负责执法证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执法证申领、换领与补领

第五条申领执法证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35周岁以下的人员必须具备国民序列教育的大专以上学历;

(三)在交通部门中已落实编制和执法岗位;

(四)经交通行政执法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五)符合《交通行政执法岗位规范》资质条件;

(六)新录用人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转岗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

第六条申领执法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二)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三)编制、岗位证明;

(四)岗位培训合格证;

(五)《交通行政执法证申领审批表》。

第七条执法人员转换执法岗位,应当换领执法证。涉及跨执法门类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执法岗位变动证明;

(二)原执法证

(三)《交通行政执法证换领审批表》

(四)经换岗培训的证明材料。

职务变动或者不涉及跨执法门类的,提交以上(一)至(三)项材料。

第八条执法人员因执法证污损、残缺不能辨认,应当换领执法证,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原执法证;

(二)《交通行政执法证换领审批表》。

第九条执法人员执法证灭失的,应当申请补领执法证。

执法人员发现执法证灭失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在发现证件灭失或者应当发现证件灭失后十五日内,在原执法证确定的执法区域的县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声明。

第十条执法人员补领执法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灭失声明证明材料;

(二)《交通行政执法证补领审批表》。

第十一条申领、换领、补领执法证,相应的审批表填制后,应当由所属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经同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初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逐级上报省交通厅。

省交通厅直属执法单位申领、换领、补领执法证,相应的审批表填制后,应当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直接上报省交通厅。

第十二条申领、换领、补领执法证的,应当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由设区的市交通局、厅属执法单位书面向省交通厅提出。

第三章执法证使用与管理

第十三条执法人员实施交通行政执法时,应当主动出示执法证。

同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上级交通部门可以查验执法人员的执法证,执法人员应当主动出示执法证。

对违反前款规定不出示执法证的,可以责令改正,并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以暂扣执法证。

第十四条执法人员应当妥善保管执法证,不得涂改或者转借他人。

对违反前款规定涂改执法证或者将执法证转借他人的,责令改正,暂扣执法证1-2个月,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吊销执法证。

第十五条执法人员违反《*省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十项禁令”》、《*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等规定的,依照《*省交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若干规定》等规定,暂扣或者吊销执法证。

第十六条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需暂扣执法证的,由执法人员所在单位填写《交通行政执法证暂扣审批表》,报同级交通主管部门予以暂扣,或者由所属的县(市)以上交通主管部门直接决定暂扣。

执法人员所属单位的上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发现有应当暂扣执法证情况的,可以要求执法人员所在单位的同级交通主管部门暂扣执法证,同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通知之日起十日内不履行该职责的,该行业管理机构可以直接暂扣执法证。

执法人员拒不接受暂扣执法证的,作出暂扣执法证决定的交通主管部门可以逐级报请省交通厅吊销其执法证。

第十七条作出暂扣执法证决定的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出具暂扣执法证通知书,通知执法人员所在单位,并将暂扣情况报上一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需吊销执法证的,由执法人员所在单位填写《交通行政执法证吊销审批表》,报同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省交通厅批准。

执法人员所属单位的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或者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发现有应当吊销执法证情况的,应当通知执法人员所属单位填写《交通行政执法证吊销审批表》,逐级上报省交通厅批准;执法人员所属单位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日内不履行该职责的,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或者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可以填写《交通行政执法证吊销审批表》,直接上报省交通厅决定吊销执法证。

省交通厅决定吊销执法人员执法证的,应当出具吊销执法证通知书,通知相关交通主管部门和执法人员所属单位。

第十九条执法人员对暂扣执法证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暂扣执法证决定的上一级交通主管部门申诉。

执法人员对省交通厅的暂扣或者吊销执法证决定不服的,可以向省交通厅申诉。

第二十条各级交通部门应当建立执法证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负责执法证的管理工作。

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对执法证持证人员实行档案卡片、计算机管理。

第二十一条省交通厅应当每年组织一次执法证审验。年度审验主要审查执法人员以下情况:

(一)是否继续符合执法证持证条件;

(二)年度执法工作情况以及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年度考核情况;

(三)参加法制、业务培训的情况;

(四)执法违法违纪或者执法重大过失情况;

(五)受奖励或者处分情况;

(六)其他影响执法人员持有执法证的情况。

第二十二条省交通厅根据年度审验情况可以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符合年度审验要求的,在执法证副证年度审验栏上验印,以示当年的年度审验合格,允许持证人继续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

(二)执法人员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其执法证作年度审验不合格处理。

1、一个审验年度内执法证二次被暂扣的;

2、执法考评为不合格等次的;

3、连续病、事假,或者其他原因离开执法岗位六个月以上的;

4、未按规定参加法制、业务培训,或者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5、执法人员不再符合持证条件的。

(三)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将执法证年度审验信息输入“交通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数据库”。

第二十三条执法证逾期未审验或者审验不合格的,自行失效。失效的执法证由设区的市交通主管部门予以收回。无法收回的,应当报请省交通厅予以注销并公示。

第二十四条执法证年度审验,由执法人员填写《交通行政执法证年度审验表》,由所在单位初审后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送同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并盖章,逐级报省交通厅。

第二十五条下列执法人员的执法证应当注销。

(一)调离交通执法部门的;

(二)退(离)休的;

(三)受到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或者开除处分的;

(四)死亡或者伤病不能再从事执法工作的;

(五)执法人员不再符合持证条件的;

(六)因其他原因不能或者不适合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

篇6

二、进一步强化日常法律培训。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的时间、期限、内容和方式,执法部门的培训计划每年年初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法制机构负责的公共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6天,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9天。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方可向法制机构申请《省行政执法证》年度注册。

三、进一步明确法律培训内容。

一是加强行政法知识学习,既包括依法行政理论、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公共行政法知识,也包括部门专业法律知识、调查取证技巧、法律规范适用、执法文书制作和执法道德规范等专业法律知识。

二是加强新颁布或修改的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包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重要政策文件。

三是加强与行政相对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物权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条例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

四、进一步提高培训考核质量。

一是提高培训考核水平。建立相对稳定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法律知识培训大纲,对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要逐步做到材、统一题库,统一培训考核工作标准和要求。执法人员实践技能培训要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完善信息管理机制。为每一位执法人员建立个人电子档案,统一执法人员培训考核信息录入、保存和使用标准,记录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情况,并作为行政执法证件年度注册的重要依据。

三是创新培训考核手段。抓住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契机,完善网络培训考核平台,逐步实现网上培训、模拟练习、在线考试考核,对培训计划、培训教材、考核安排、考核题库、考核结果等实行电子化统一管理。

四是有效运用培训考核结果。把培训考核结果与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考核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与执法人员考评、奖惩和任职晋升结合起来。

五是要加强考核后续监督。监察、人事和法制机构要通过明察暗访、年度考核、法制监督等方式,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切实纠正违法、不当的执法行为。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教育。

篇7

立法工作卓有成效,行政法律制度体系初具规模

从国家来说,颁布了《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基本法,同时,还出台了一大批部门性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行政规章,从而发展和完善了治安、工商、质检、金融、药品、林业等具体执法领域的部门行政法,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囊括不同执法层次、不同执法领域的行政法律规范体系。随着国家行政法立法工作的开展,我们纤检系统对纤维监督检查工作的行政立法也逐步完善,“一条例五办法”(一条例五办法是指《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毛绒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麻类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从而为纤检系统的纤维质量执法工作都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提高了法律工作的实效性,完善了法制建设工作。

行政执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依法行政得以全面普及

一是执法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法律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普遍增强;二是政府职能定位比较准确;三是行政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强制性行政与非强制性行政并行不悖,对于继续使用的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严格加以规范,附以听证、公开、说明理由等程序;四是通过大规模的普法宣传活动,使公众和企业的法律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公众的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也促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五是相对方利用听证以及其他各种方式,参与行政过程的范围越来越广,参与程度也越来越深。为提高法制工作建设和依法行政水平,纤检系统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严格做到了依法行政执法,我们通过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行政执法管理规程,以完善制度和规范程序,从而做到程序管事、制度管人,并通过加强案审会建设,做到案审分离,杜绝了人情案和感情案的发生,使我们的办案素质和办案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行政法制建设环境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为行政法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接受法制教育:举国上下大规模的“三五”“四五”“五五”以及现在正在开展“六五”的普法宣传教育;新闻媒体各类法制节目等等,使公众的法制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随着公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普遍提高,大家对行政法律制度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也随之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权利和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越来越关注行政法的制度变迁,从而对于行政法制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纤检的法制建设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也要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矛盾、新局面不断呈现在我们具体工作中。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运用新思路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根据法制工作和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用规范化的管理保证法制建设有效开展。面对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提高法制工作和执法工作水平,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积极执行和落实上级部门制定的各项法制工作制度和文件,完善执法管理和执法监督,如:积极落实近期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参照执行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有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制度,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处罚力度和处罚额度,从而,做到公正执法、公平执法,以防止执法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杜绝人情案的发生;二、落实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的使用,做到依法行政,以理服人,缓解行政相对人对立情绪,以达到最终的执法目的;三、将执法科室按区域进行划分,明确分工和责任,一方面使工作得到了更全面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科室进行了划分,引进了竞争机制,在工作上能相互促进,使执法工作向更深、更细的方向发展;四、进一步修订《纤维行政执法管理规程》,使执法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五、建立行政回访制度,以确保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工作有效运行。

第二,加强学习研究,规范执法程序,规避办案风险。行政程序对民主和效率的双重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对行政权与公民权之间的平衡与调和作用上。行政程序的法定化更能切实维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首先从意识上确立规范的执法办案实施程序,严格按照有关约束制度依法行政,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心;其次,政务公开,把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工作理念公布出来,让行政相对人自觉地认识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再次,通过纵、横向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执法办案的能力,积极参加纤检系统组织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和行政执法研讨会,同时积极推出“工作人员到企业信息反馈”“行政执法案件回访”等制度,对执法人员的工作由行政相对人进行点评,从而规避办案风险,规范办案人员的行为。

第三,组建“学习性”组织。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尚无十分成熟和完善的建设模式,作为国家的行政职能部门,深入研究和探索一种适合在全系统推广的创建“学习型”部门模式,就成了一项重要工作。创建“学习型”部门既要把创建“学习型”部门与本系统发展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又要把创建“学习型”部门与部门自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制定符合本部门特点的制度措施,推动学习观念的转变,形成一种明确、积极、务实、有效的学习机制,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型的职工,并使学习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工作动力,推动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及行政执法程序的培训,并聘请司法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讲评,同时,积极组织具体行政执法人员到有特色的兄弟单位进行横向学习交流,以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水平。

篇8

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工作总结

市司法局: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弥政办发〔2019〕77号)安排要求,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组织实施,及时出台工作方案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现将“三项制度”推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紧密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权责清单公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服务窗口或公示栏,依法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行政执法信息,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主动表明身份,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一)公示途径。根据市场监管部门工作实际,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本部门服务窗口或公示栏进行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报市司法局备案。结合市场监管工作,制定行政执法信息公示详细实施细则,明确行政执法信息公示范围、内容、载体、程序、时限要求、审查机制、监督方式和保障措施等,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明晰、便捷高效的行政执法信息公示运行机制。

(二)事前公开。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编制并公示执法流程、服务指南,方便群众办事。对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依据、程序、监督方式、救济渠道和投诉举报方式、途径等必须主动公示的信息,实行动态调整,实时更新。市市场监管局结合行政权力清单和三定规定,编制《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明确行政执法类别、事项名称、执法依据、裁量基准、承办机构和办理时限等,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机制,及时更新维护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编制市市场监管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主体、依据、对象、内容、方式、比例和频次等,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根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修订、修改和机构改革职能调整情况进行适时动态调整。根据《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编制《行政执法服务指南》,明确了行政执法事项名称、依据、承办机构、优惠政策、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监督方式、责任追究、救济渠道、办公时间、办公地址和办公电话等,方便群众办事。

(三)事中公示。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一律佩戴或出示国家部委、省政府法制办等机关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现场出示相关行政执法文书,做好相关告知说明工作,尤其是救济的权利、程序、渠道,并在行政执法检查文书中予以记录清楚。明确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等固定办事场所的办事人员及窗口职责,采取摆放公示牌等方式,公示工作人员单位、姓名、职务、执法种类和服务事项等信息。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部门服务窗口,详细明示工作人员岗位信息。根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编制本部门《行政执法程序流程图》,进一步明确各类行政执法步骤和环节,切实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能。编制《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清单》,明确了执法主体机构名称、机构性质、经费来源、队伍编制状况、主体类别、执法职责和权限、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投诉举报电话等。同时,编制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清单》,明确持证执法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证件编号、执法类别、执法区域等,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接受网上查询和投诉,并结合行政执法证件年度审验工作,对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清单实施动态管理。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检查、调查等执法活动要主动亮明身份,按规定规范着装和佩戴统一执法标识,并主动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强化行政执法证件管理。

(四)事后公开。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主动公开行政执法文书工作细则,确定行政执法决定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主动及时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双随机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各类行政执法决定和行政执法决定履行情况等除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以外的行政执法决定文书;经技术处理后依法应当公开的,也及时进行技术处理后给予公开。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密切注意与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一并开展好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工作。

二、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持续规范行政执法程序,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方式,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记录并归档,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一)推行执法全过程文字记录。行政执法文书是全过程记录的基本形式。市市场监管局根据行政执法行为的种类、性质、流程等,制定或采用行政执法文书标准格式;建立行政执法案卷制作和管理制度,确保行政执法文书和案卷完整准确,便于监督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市市场监管局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执法环节记录的内容、方式、载体以及执法记录的管理和使用等,建立完善执法全过程记录的工作机制。在执法活动中按规定出具执法文书告知行政相对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内容,并规范制作、管理和保存行政执法案卷,保障执法全过程记录的效果。

(二)推行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工作实际需要,为本部门各执法科室、队、所配备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器材。建立完善全程记录装备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规则,加强音像记录规范化建设,明确记录流程,制定《市市场监管局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办法》,正在修改讨论中。对现场检查、随机抽查、调查取证、证据保全、听证、行政强制、送达等容易引发争议的行政执法过程,进行音像记录;对直接涉及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场所,进行全过程音像记录。

(三)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化建设及档案管理。市市场监管局利用现有“互联网+行政执法”,结合网上行政执法平台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自动生成不可删改的行政执法数字化案卷,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任何人不得修改、删除或损毁记录信息。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政务服务平台行政权力网络运行系统的应用,充分发挥其在执法全过程记录方面的作用,结合已有的办公自动化和执法系统,探索音像记录的即时上传存储模式,实现执法全过程网络同步管理,逐步提高执法全过程记录的信息化水平。

(四)强化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运用。市市场监管局逐步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收集、移交、保存、管理、使用等制度,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充分发挥全过程记录信息在案卷评查、执法监督、评议考核、舆情应对、行政决策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工作中的作用。

三、推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情况

为强化组织保障,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弥市监发〔2019〕39号)中,成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主体,对本部门所有重大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一)加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法制审核。认真做好法制审核人员选配和培训工作,配备和充实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并与法制审核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法制审核人员,定期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市市场监管局法制工作机构具体承办本部门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配备3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并与法制审核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满足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的需要。

(二)明确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审核范围、内容及程序。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云南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的规定,结合本部门行政执法行为的类别、执法层级、所属领域、涉案金额以及对当事人、社会影响等因素,明确和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范围和目录清单,制定了《市市场监管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针对不同行政执法行为,明确具体审核内容,重点审核行政执法主体、管辖权限、执法程序、事实认定、行政裁量权运用和法律法规适用等情形,编制《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界定本部门所有行政执法类别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范围和具体内容,明确法制审核主体、范围、标准和程序等。

篇9

第一条为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及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区(不含夷陵区,下同)范围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组织和实施,适用本办法省、市人民政府未规定集中管理的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行政执法事项的实施,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贯彻依法行政准则,统一行政执法主体,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本市城区城市管理的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履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集中履行的行政执法职责,具体执法工作由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承担。各区人民政府和市建设、规划、环保、公安、工商行政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责和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综合执法的规定,协同做好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第二章执法职责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否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检查监督,并集中行使下列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

(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

(二)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责令停止建设后继续建设部分的建筑物或设施。

(三)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四)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五)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及城市垃圾污染的行政处罚权。

(六)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无照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权;查封、扣押专门用于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等财物。

(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在人行道上违规停放车辆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对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行人通行的,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八)省、市人民政府规定和有关部门依法委托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和国家新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集中行使的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处罚权和相应行政强制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再行使;仍然行使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一律无效。

第七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分解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派驻各区执法机构的执法范围和职责权限,确定执法责任,形成分工明细、上下协调、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运行机制。

第八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其执法人员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单位或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二)进入违法行为现场进行检查;

(三)查阅、复制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资料;

(四)依法收集证据,依法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五)提请与行政执法行为直接关联的有关部门认定法定条件、标准;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章执法程序

第九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其执法人员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必须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进行。凡作出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履行告知和听取陈述、申辩的义务。

第十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本办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职责,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事前提请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决定行政处罚种类后,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抄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违法建筑物或设施及实施城市规划行政处罚听证的,依照《**市城市规划行政处罚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79号)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本办法第五条第六项规定职责,查封、扣押用于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等财物的,依照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本办法第五条第七项规定职责,对机动车驾驶人实施行政处罚的,应当将处罚决定书抄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按规定对机动车驾驶人予以记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本办法第五条第七项规定职责,对当事人处以罚款的,当场处罚和当场收缴罚款的限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查处违法行为,依法需责令补办有关许可、审批手续的,应当经许可审批部门书面同意后责令当事人补办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查处违法行为,依法需暂扣、吊销许可证的,应当向发证机关提出书面建议,由发证机关核实后决定暂扣或吊销。

第十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执法过程中收取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及查封扣押财物,依照《**市罚没财物及暂扣款物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18号)的规定办理。

第四章执法协调

第十六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应由对方履行职责的,应当告知或移送对方处理;发现对方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的,应当及时建议对方予以纠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统一制发可供载明告知内容和可供对方回复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告知书》。

第十七条收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告知书》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告知书》载明的要求向对方作出回复。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提请有关部门认定有关法定条件、标准的,受理部门应当作出书面认定。

第十八条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涉及城市管理的许可审批事项需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后续监管,凡未公示的应当同时抄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将对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定期通报各区人民政府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会同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疑难案件会商办理制度。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因履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责发生争议的,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协调;协调不成的,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提请市人民政府裁决。

第二十条对以暴力、威胁等方式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严肃处理。

第五章执法监督

第二十一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健全内部不同层级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执法人员的纪律约束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轮岗制度。

第二十二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在办公场所设立监督意见箱,广泛听取并及时处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人民群众的投诉、举报,及时查处所属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行政监察机关依法依纪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依法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行政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六章附则

篇10

一、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区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并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宣传教育,完善考核制度,努力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观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人动,及时调整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依法行政工作。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全区依法行政工作专题汇报,及时分析、协调、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区政府及各工作部门法制队伍建设,积极派员参加由国家、省、市法制办举办的各项业务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全区法制干部及工作人员队伍业务水平及整体素质,为区领导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在经费保障上,我区今年在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方面共计投入经费18万元。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坚持将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和学习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部署落实《意见》、《决定》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提出的要求,草拟完成了《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强化全区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观念,坚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日常工作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开展专题法制讲座和集中培训活动,保证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不定期组织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适时组织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各行政执法领域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三是完善考核制度。积极推广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对拟任区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强化法律基本常识及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培训,在任职前考查其是否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及依法行政情况,必要时对其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测试,考查和测试结果作为任职的依据。同时对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学习、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一是规范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以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合法率为切入点,认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行政执法部门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省行政执法人员基本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不断提高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水平。结合市绩效管理指标考核体系要求,严格遵照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评查标准,对各有关执法部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案卷材料合法性、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并指导督促整改,促使有关部门的案卷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定期轮训、上岗法律知识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执行《省行政执法资格认证与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规范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条件、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对全区执法主体证件管理,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今年共更新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证19个部门284人次,组织报名参加全省行政执法统一考试12个部门46人次。

三是推进行政权力运行规范化管理。对全区19个职能部门的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梳理,共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各类行政职权1466项。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全区1043项行政处罚项目被细化为3660个处罚档次,基本做到裁量“零自由”。同时,借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梳理量化试点单位的工作成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将范围逐步扩大至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等具体行政行为领域,进一步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不断推进行政透明化,加强网上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启动了“市区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市区网上效能监察系统”等电子政务系统,制定出台了《区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受理以及审批的程序、环节、时限,促进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是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审查、定期清理制度。严格规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权限和程序,尤其对制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均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后提交区政府法制办和区政府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备案主体、备案时间和备案要求,坚决纠正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制定下发《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制定全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方案,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的清理时限、清理范围、清理标准,着手对1979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由区政府及区政府工作部门等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分阶段进行自查、清理、审议、通过,将保留、修改、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向社会公布。

三、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围绕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这个重点,严格决策程序,强化决策监督,有力促进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一是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制定与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之前,采取公示、调查、座谈、听证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均依法依规进行听证。重大行政决策在提交区政府研究前均交由区政府法制办和区政府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后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年共征询区政府法律顾问意见近6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