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检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病历检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病历检查报告

篇1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与传统的纸张病历相比,电子病历不仅仅是介质的变化,而且具有纸张病历不具备的各种服务功能。实现电子病历,无论对病人的医疗、保健,还是对医院及行业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电子病历技术是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信息处理模式的核心技术之一。而电子病历的共享是电子病历进行各种处理的前提。病历信息来自于多个不同的系统,甚至是不同厂商的系统,病历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电子病历的共享指的是将病历信息的外观和内容都共享到一起。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与传统的纸张病历相比,电子病历不仅仅是介质的变化,而且具有纸张病历不具备的各种服务功能。实现电子病历,无论对病人的医疗、保健,还是对医院及行业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电子病历技术是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信息处理模式的核心技术之一。而电子病历的共享是电子病历进行各种处理的前提。病历信息来自于多个不同的系统,甚至是不同厂商的系统,病历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电子病历的共享指的是将病历信息的外观和内容都共享到一起。

随着病历内容覆盖越来越多,结构化的内容会越来越多,结构化程度也会不断细化。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这一发展要求,能够随时将新出现的结构化内容共享到病历中来。目前常用的电子病历的共享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基于数据和基于界面的共享,这两种共享都是相对应传统数据库技术的,很难适应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

采用XML可以为电子病历共享的发展趋势创造条件。不同的检查报告有不同的格式,比如心脏超声与腹部超声的报告有着完全不同的格式。如果不同格式的报告储存在传统数据库里,在设计共享系统时,可以让不同格式的报告对应不同的XML Schema或DTD(XML Schema和DTD都是一种文档类型定义,负责定义和描述XML文档的结构和内容模式),从而共享到XML数据库中。另外,在设计阶段,很难预见以后可能出现的报告形式,采用XML后能容易地共享到原有系统中来,而无须修改已有的软件。

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面临的一个事实是,经常要接纳其它机构所产生的病人信息,这决定了医疗信息系统必然要走共享的道路。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是XML的或者可以转换为XML的,那它就很容易与其它机构共享。

共享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内容与外观,当病历信息在浏览器中显示时,需要规定显示样式。不同类型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样式,同类的内容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样式。如:不同科室的检查报告,可能希望不同的显示样式。而样式本身又可能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最好的方式是样式能与内容一起保存,在展现病历内容时使用原有样式。可以通过两方面的工作实现这一需求:一方面在XML中保存的数据与样式描述相关联;另一方面,要在存储管理XML内容的同时,管理DTD和样式描述,并将其与内容相关联。这点可以由存储管理程序实现。

由于电子病历中的数据类型繁多,而只能表示文本的数据,要把那些非文本的数据集中到XML中来,就要用到Xlink(是一种与 XML相关的规范,它使XML文档中获得生动的链接效果),它可以通过简单链接,将病历中需要的影像资料和影像库中的多媒体资料链接起来。

1.集中式电子病历共享方法建立信息库 统一管理

集中式电子病历共享是指建立一个物理上的病人病历信息库,将病人的各种信息以人为中心汇集到一起,以独立于原业务系统外进行统一的管理。在这种方式下,病人病历信息库是重新定义的结构,各业务系统产生的病人各类信息,通过符合业务数据结构的特定的方法进行转换后,统一存储在病人病历信息库中。

电子病历数据来源于医疗的各个环节及医院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医院信息系统由于其功能庞大、复杂,模块众多,许多系统是由不同时期、不同厂家开发的子系统组成的,病人的信息分散在不同厂家的系统中。也就是说电子病历数据要共享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且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具有数字化接口的设备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电子病历的数据共享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以实现数据源的即插即用,这是传统的方法很难实现的。

XML能够描述不规则数据,能够从不同的来源共享数据,将多个应用程序所生成的数据纳入同一个XML文件,并传送到客户机上,被解析出来的数据可以在本地存储、编辑或操纵。因此,把XML作为共享电子病历的描述工具和转换工具,能够简化电子病历共享系统的实现。

从电子病历共享模型中可以看出来,XML转换器是整个电子病历共享的核心,它按照XMLSchema或DTD定义,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同时XML转换器也将接受到的XML文档转换成相应的数据库数据。

XML模式与关系模式数据转换的实质就是,按转换规则执行相互之间的映射关系,需要设计较为复杂的XML格式分析处理、相应的数据库操作及有效性验证。数据库数据到XML文档的映射是指将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的结构形式保存在XML文档中。通常可以约定数据库中的关系数据到XML文档的映射规则为:将关系数据库中的表转换成XML文档中的元素,将表中的列转换为XML文档中的属性。通过使用元素标记和属性标记建立XML文档,要求文档中使用的元素标记和属性标记都应当在相应的XML Schema进行定义和描述。

所以XML转换器的功能就是实现数据的双向映射,具体就是完成数据源到XML文档的转化和XML文档到数据源的转换,这可以通过ASP、Java或JSP技术实现。

2.分散式电子病历共享方法设虚拟中心 自行管理

与集中式电子病历不同的是:分散式电子病历是由各个业务系统自行管理相关的病人信息,各类电子病历应用程序通过各个接口将分散的病人信息逻辑上关联到一起。这种共享方式,没有一个集中管理病人的信息库。电子病历相关的应用程序通过接口直接访问各个业务系统中的病人信息。

它的优点是:电子病历系统可以与业务系统得到完全相同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访问;病人信息只由业务系统保存一份,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基于数据的分散式电子病历共享模型是将病历信息库和各种数据访问接口转换为虚拟数据中心。虚拟数据中心是一种用虚拟数据试图构建的、具有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功能的虚拟中心,从物理方面讲,它并不实际地保存大量数据,而是在逻辑上以虚拟数据中心的形式为电子病历提供数据采集的功能。当应用程序向虚拟数据中心发出共享电子病历的请求,或者说是共享数据的请求后,它就自动从需要共享的异构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并通过转换器,根据XML Schema或DTD所描述的规则,把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各个XML数据,把各个XML共享统一的数据视图,供各应用程序使用。

篇2

嘉和美康为肿瘤医院构建的新型电子病历系统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数据统一存储,并建立了医院特色的临床数据中心(CDR),为临床科研、临床数据展现、临床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013年,该项目实现了全院各科室全面上线。

经过建设,北大肿瘤医院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工作系统,以临床医护人员为重心,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功能,通过院内信息系统间的数据集成,使患者管理、病历记录、医嘱下达、医嘱执行、护理记录、医技数据调阅、临床路径、病历质控等重要功能,全面贯穿完整的诊疗过程。

临床医务人员通过一体化的操作界面完成日常的临床工作,医生登录临床医疗界面后,可根据处理事件选择操作功能,系统将临床医生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功能,将功能按日常工作的顺序排列在界面上,如病历书写、上报卡填写等。

医院通过系统上线为临床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提供不同的临床数据展现功能。该功能使得医务工作在一个界面下可以浏览患者前一天的生命体征数据、检查报告、检验报告、医嘱用药信息和医生护士的文书信息。

项目点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主任 刘诚

我院于2006年开始逐步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含门诊和住院),在6年的应用中实现了电子病历从无到有、从基础书写到部分质控管理的过度,但随着三甲复审和医政管理的更高要求,既有系统越来越滞后于应用需求。如何进一步提高使用质量和临床管理水平,成为我们迫切要对电子病历系统升级改造的重要动因。经过对多家医院和公司的考察及调研,我们选定嘉和美康公司为医院量身定制临床科研一体化电子病历系统。

我院的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院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正式改造上线完成,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临床住院数据采集;第二阶段:医务及病案管理部门全面使用质控管理及病案管理,实现临床数据电子化管理;第三阶段:建设肿瘤专科特色的门诊电子病历及随访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临床数据全疾病治疗周期的数据采集和存储管理。

篇3

    

    辛某的父亲被医院怀疑为胰头癌,在未得到确诊报告前,医院为其父亲做了切除器官的手术,其父在术后因感染而死亡。昨天,原告辛某与医院对簿公堂,索赔59万余元。

据辛某介绍,2000年9月,72岁的老父亲在体检中被发现转肽酶较高,于是到医院做具体检查。但不久医院一位知名医生认为没有必要做穿刺检查,应赶快做切除手术。同年10月10日,还未被确诊的父亲就被推进手术室,其胰、胆总管胆囊、十二指肠和80%的胃被切除。11月10日,其父开始发烧,腹腔内还引出脓液,后曾转院治疗,但因腹腔脓肿又转回了该医院。12月4日,其父在进行腹腔引流造影后持续高热,全身感染无法控制,最终死亡。而术后,医院的检查报告显示其父是“中度慢性胰腺炎,……未见转移癌”。

篇4

【关键词】 HL7;HIS;PACS/RIS;LIS;电子病;PASS

【中国分类号】 R19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44-01

1. 概述

HL7作为美国医疗及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ANSI),为了加快我国信息化产业的国际化步伐,我国也在积极采纳和推广HL7作为我国卫生医疗及相关行业信息数据传输及交换的标准。

2. HL7简介

HL7是指医院信息数据传输及交换标准协议《Health Level 7》(简称HL7),它是1987年由HL7组织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规范医疗机构用于临床信息、财务信息、管理信息、电子信息等的行业标准和通讯协议,它汇集了不同厂商用来设计应用软件间接口的标准格式,适用于医院内部不同医疗部门之间交换病历资料、临床检验结果、财务信息,同时也适用于医院与银行、保险公司、上级部门之间大量的信息交换需求[1]。目的就是整合标准,让各医疗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变得更加简单。

采用HL7规范可以:

使社会保险中心与定点医院间及时交换信息,降低了保险申报处理程序,快速反映保险申报索赔;

建立整合性电子病历,方便病人在不同医院之间资料交流,使国际医院间患者会诊变为可能;

使医疗器械、HIS厂商的产品处于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为医院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3. 我院信息系统集成与实施方案

3. 1 系统集成概况: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主要由HIS、PACS/RIS、LIS、电子病历、OA以及合理用药等系统组成。

经过十年的建设,我院HIS已完成了从医药、医技、物资、管理等涵盖全院各部门共35个功能模块的完整的医院管理系统,从以往围绕收费为中心的初级医院信息管理阶段(HMIS)到以病人和医疗为中心的高级医院信息管理阶段(HCIS)的转换。LIS、PACS/RIS做到了与HIS和电子病历的紧密融接。无锡曼荼罗公司开发的DoqLei电子病历,作为一个完整的临床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作平台。完整无缝的整合,让用户和决策者得到更高层次的便捷。

3. 2 HIS与PACS、LIS接口实现:我院信息系统已实现HIS与PACS/RIS、HIS与LIS之间的接口与数据传输,实现检验报告、影像报告与医嘱数据交换。医生通过门诊、病房工作站下检验、检查医嘱,并通过接口直接调用病人检查图像和验血报告;检验科和影像科通过病人住院号、姓名调用病人医嘱信息,并复核记账。HIS与PACS、LIS之间的接口程序,在遵循了HL7的标准下,通过三家厂商的工程师精心调试而成,这样使得接口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实现,精细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临床人员的好评。

3. 3 HIS与电子病历接口实现 :作为一所三甲医院,我们遵循了HL7的标准,完成HIS与电子病历的接口,病人入院,电子病历系统从HIS中取得病人的基本信息,医生、护士分别建立住院病历、护理病历,医生通过接口调用LIS或PACS中病人的检验与检查报告,最后完成病历后,形成完整的病历首页传回到HIS系统以供病案管理。

3. 4 HIS与PASS接口实现: 显然,PASS合理用药系统如果不嵌入到HIS中,它的医嘱审查功能也失去了意义,我院PASS系统采用嵌入HIS中,在医疗过程行为中进行控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帮助医生、药师等临床专业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及时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4. 应用HL7的心得体会

⑴ 应用HL7的必要性:随着医院专科的细化,以HL7标准实现系统互连将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局域网的资源共享,病人检查信息快速、准确地到达医生手里,病人也能得到最快最有效的治疗,因此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传输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HL7标准可以极大地简化不同的厂商所提供的不同软件之间接口设计与实现的复杂性。

⑵ 数据安全:在传统的国内厂商之间HIS与PACS、LIS等系统互联中,大多采用打开对方数据库直接读写的方法。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效率高,但通用性、安全保密性不好。如果众多厂家任意打开对方数据库读写,将无法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HL7简化了不同厂家同类应用程序接口的复杂度和工作量,同时保证各个系统的数据安全。

⑶ 系统交互性:HL7的高级阶段则要求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和实时交互,在数据整合的同时,还要交换各种结果信息和过程信息,从而达到各系统间真正意义上的交互。

⑷ 数据同步与完整:实现实时交互的目的是及时同步实现系统数据完整性。而保持系统数据同步与完整是每个系统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因此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换都需要统一规划与协调,缺少任何其中一块都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

5.目标与设想

目前,HL7 V.3采用了面向对象的中间件技术和XML语言。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和北美放射学会共同组织了IHE(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从流程角度规范临床信息系统(CIS)。HL7、IHE、DICOM正在紧密合作,构造整个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基本框架,代表了国际HIS的发展方向。我国正在紧跟国际发展潮流,探索中国医院信息化与国际接轨的途径[2]。

我院将以高水平的网络环境和硬件为载体,以国际化标准为要求,最终实现无纸化、e-hospital。这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全院科室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设想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HL7-架起医院信息化的桥梁,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论坛

篇5

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20多个年头,三个阶段:最初是单机单用户,即单PC机阶段;接着是多机、多部门独立系统的应用,即PC机+FOXBASE+局域网+部门级信息系统的应用阶段;目前是局域网络化全院级应用阶段,采用的是 C/S、B/S结构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而医院信息系统则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及区域医疗信息网络。

医院信息系统主要由临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每个大系统又各自包括若干个小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医疗信息化体系。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条件较好的医院正在向全院信息化管理过度。然而大部分小型医院在这方面还有待发展,相信未来几年内这个领域将是一块活跃的市场。

二.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国际趋势

1.现在国际上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正在进行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我国也有一些医院正在进行这一过程。

(1)实现全面集成化的数字化医院

一方面,在医院内部表现为医院所有信息点组成一个共享的网络,不存在信息孤岛,临床业务和管理工作流覆盖全院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完善外部接口,如保险、其它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家庭等。

(2)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发展趋势是:

建立开放、稳定的集临床和医院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核心技术为HL7、DICOM、CCOW;应用软件逐步小型化、个性化,更专业地处理业务,如心电图智能诊断工作站将取代一般的Observation Reporting工作站;

医疗保健信息系统

同时快速发展的还有医疗保健信息系统,它的组成是这样的:(见图1)

2. 国外临床信息系统(CIS)的基本构成:

(1)病人管理 ADT & Patient Administration

(2)医嘱输入 Physician Order Entry

(3)电子病历系统 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

(4)药物物资系统 Pharmacy/supply management

(5)资源与预约 Resource & Scheduling

(6)放射信息系统 RIS

(7)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8)账单结算系统 Billing System

(9)危重监护系统 Crit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10)图像存档与通讯管理系统 PACS

(11)病人转诊 Patient Referral

CIS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强大,比如:

在信息存储上,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是最先进的POMR 结构,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编码,采用树形结构更适用于对医学信息的描绘;对于电子病历(CPR)的交换则遵循HL7标准,采用HL7 Version 3 Standard: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Framework 1.0 这是未来医院之间电子病历交换的前提(可以记录在磁盘、磁卡、IC卡或通过网络等传输)。

用同一界面访问医生工作站及电子病历系统,包括:图像、实验室结果及报告。这样在信息的使用上就更方便,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信息化建设使医院从中引入新思想、新观念,从而对病人服务更加周到,医患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病人信息,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增强医疗质量意识,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信息资源发掘将给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为临床循证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另外,医院还得到了避免浪费、规范财务管理的好处。可见医院信息化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三.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有32.5万家,其中医院只有1.7万家,但医院却承担起了绝大部分的医疗任务,因而,从规模考虑,医院需要信息化系统。

2.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截至到2001年,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

3.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目前,我国85%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MIS",10%的医院在开始探索建立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5%的医院正在探索建立PACS系统,可见我们还有许多的路要走。

4.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地区差异

至2001年6月,全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30-35%之间;华东地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0%;而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还不到20%。

5.影响医院HIS建设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依次为:资金缺乏、尚不需要、怕系统太难、没有时间、领导不重视等。总括起来可归纳为资金不足和对信息系统认识不足两类。

6.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评价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快,主要集中在MIS系统开发和应用上,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CIS、PACS和 OA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医院信息化系统软件开发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但产业规模仍然比较小, 与国外相比,在技术水平和应用方面还有相当差距。

资金缺乏、尚不需要、怕系统太难、没有时间、领导不重视等。总括起来可归纳为资金不足和对信息系统认识不足两类。

四.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的HIS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

HIS标准化是医院信息系统的生命,缺乏标准的信息化建设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将失去生命力。只有统一了标准才能使医院内部网络互联互通、互操作、资源共享,对外才能与医保、社保、银行、药店、上级行政部门等信息系统可靠联接。HIS标准化工作可大大推动医院管理现代化、医院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及医院资金的有效利用,可减少开发商的重复劳动和投资。因此加速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2.HIS系统模型构建和整合存在技术障碍,应用系统彼此独立和封闭

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家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模式可供软件开发商及医院参照,大家都处在探索、实践阶段。从医院的角度来说,面临着如何选择HIS供应商、如何处理好与众多HIS供应商的关系、如何确保HIS工程质量的问题;从厂商的角度来说,面临着如何处理好眼下差距极大的软件价格与售后服务的关系,如何设计好医院硬件与软件投资比例的关系问题。

3.医院管理流程不规范,信息人才奇缺

从技术因素来看,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更新太快,用户跟不上,无所适从 ;从非技术因素来看,医院领导的管理观念、医院的组织结构、工作模式要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医院信息系统的标准、规范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系统互联、资源共享的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好,原因就是技术和标准尚不够规范。医院在实现HIS时,要多考虑医院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及规范化,多考虑法律、法规依据,多考虑安全、保密、伦理等问题。HIS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前提有三个方面:首先要优化医院管理,其次要规范医疗流程,最后一定要以行业为主导,而不是以厂商为主导。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来开发应用于HIS根本就不成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医院本身。要实施HIS时,一定要以医院管理为主导,以行业人员为主体,首先制定出切实合理的需求分析,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对医院而言,管理混乱、流程不规范的医院不要急于上信息系统,否则信息化的目的很难实现;对计算机的厂商而言,千万不要盲目介入流程不规范的、管理没有优化的医院项目,以免陷入沼泽地不能自拔。

4.医院软件缺乏兼容共享的基础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的 信息系统都是由一家企业来开发,但由于HIS、PACS、LIS、OA等系统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各个子系统都要做到一流水平实非易事。同时系统的升级换代及接口的扩展、已用系统与不同产品的相互连接、兼容共享等都还缺乏必要的基础。 5.对临床信息系统(CIS)缺乏足够认识 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在开发医生工作站,功能包括病历、医嘱的输入,在信息的访问方面,也能查询到检验结果和检查报告(有些甚至可以看到图像信息),为了帮助医生提高输入速度,想出了许多的办法,医生们感觉到确实帮助他们节省了部分时间,但是,这远远不能称之为医生工作站。CIS最根本的原则是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大幅度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任何一个CIS的设计者都会这样考虑,但是如何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设计者却很少。

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

数字化医院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之大,未来医院的竞争将集中体现在信息竞争、知识竞争方面,数字化医院将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引入新思想、新观念

CIS将帮助临床工作者提升对病人的服务意识,从系统提供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病人需要怎样的帮助;系统帮助医生提高医疗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如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概念的引入;目标管理意识,电子病历系统将要求对病人的治疗作阶段评估与效果预测,即治疗工作要达到的目标。计算机还可以帮助计算出由于个体差异或医生治疗方式等原因造成的偏差,这样有助于医生思考自己的治疗方案与标准方案之间的不同,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调整。

2.病人服务更加周到

实现病人管理后,病人的服务将更加周到,如系统可以实现对病人追踪,在病人注册登记后(如门诊挂号,入院登记),各个为病人服务的部门就能获得丰富的病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如病人的输送方式(借助轮椅或是推车等)、方向辨识能力障碍等,相关的服务人员从CIS网络上获取这些信息后,就可以针对病人给与相应帮助。在放射科,由于有了病人追踪,医生们可以了解到病人为了检查所等候的时间,如果超过某一限定的时间,系统会自动提醒医生,另外,还根据不同的优先级为病人安排好检查预约的时间。病人需要短期离开医院,病人管理系统会要求对病人的病情评估,判断是否可以短期离开医院,注意事项有哪些,负责医生和患者的最快捷的联系方式。临件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医生和护士及时执行已下达的医嘱等。

3.病人信息共享,及时准确全面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病人信息

电子病历系统有能力收集分散在各个信息点上的医疗信息,它记录了病人一生的健康信息,其基本结构如下:

病人主索引信息(Patient ID &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病人访问信息(Patient Visit)

电子病历(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CPR)

通过病人的主索引,就能查询到患者一生的就诊记录,包括每次就诊的病历、治疗措施、处方、各种检查报告和结果(如x线片、CT、心电图、脑电图、实验室检验结果),特别监护数据等信息。医生确定病人访问记录后,就可以像翻阅纸张病历一样查阅包括有病历首页的详细病历记录。电子病历系统不仅提供传统的阅读方式,而且提供更加方便的检索功能,帮助医生在很短时间内了解病人的健康状态的变化,如可以要求电子病历系统绘制患者一生中反映肝功能的某些指标的曲线图。这样医生就可以很快得知该变化是否与季节有关、是否与年龄段有关,可以要求电子病历系统给出胸部影像学检查索引图,此时可以粗略的了解到病灶的增加或减少,病灶的大致部位等信息。

4.质量管理理念融进电子病历系统,增强医疗保健质量意识

电子病历系统引入面向问题的医学记录(Problem Oriental Medical Record, POMR)新思想,这一功能将用在我们现在的病程记录上,系统要求首先要明确存在的问题,确认问题的证据,针对患者的病情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包括阶段目标。针对问题和目标提出的措施,在处理该问题时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怎样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进一步的研究等,都是POMR所涉及到的内容。应该说POMR非常符合临床医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也使得病历记录更加规范。

5.医患关系更加密切

利用CIS临床医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学者研究表明,此时,医生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从而改善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使患者从心里上接受医生,在心理和治疗方面获得患者更多的配合。

6.资源预约能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

医院为病人服务都需要配备相应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场地(床位、房间)和设备等,资源本身需要安排日程,即可以服务的时间段和不能提供服务的时间段。预约资源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加明确的服务时间,避免长时间的等待,医生也可以预先熟悉病人的资料,有计划安排工作。

7.信息资源的开采将给医院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

电子病历储存有大量的临床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为本医院病人服务,也可以为其它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优化治疗方案,病人个性化健康教育,药物作用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

8.为临床工作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

六.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支持

最近政府部门启动了不少项目来发展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并制定了许多相应的规范,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要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要把它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市场引导和准入(许可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从而提高HIS的整体水平。

2.逐步完善HIS系统结构的规范和标准

目前全国有300多家公司在生产与医疗信息化相关的产品,但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公司之间各做各的,造成了医院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信息共享。经过反复讨论,2002年5月28日卫生部出台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以下统称为《规范》),作为全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包括临床诊疗、药品管理、经济管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等部分,详细规定了门诊医生工作站分系统、护士工作站分系统、医学影像分系统、药品管理分系统等的功能规范。以往的文件主要约束开发厂商,《规范》不仅是评审开发厂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依据和标准,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今后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规范》的标准; 以往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规范》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对数据和数据库进行了统一编码。此外,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规范》还对医疗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的外部接口规定了统一标准。

3.建设重点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转移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不少医院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HIS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HIS系统包括四个部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MIS)、临床信息系统(CIS)、医学影像和通信系统(PAC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但目前各医院已经建立的HIS系统,主要以财务为重点,涉及挂号、收费等流程,主要应用了MIS模块,而真正涉及临床医疗、为病人服务的信息化还很少。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病人信息的无纸化和无胶片化。而目前即使在一些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也还是各自录入病人信息,存在着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转移,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4.立足国情,技术方法和标准与国际接轨

医学自身的复杂性,造成了医疗信息系统标准的制定也极其复杂。在《规范》出台前,卫生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包括ICD-10、药品、手术、设备、检查、收费项目、医疗机构等分类与编码,中国疾病名称、中医诊断等信息标准,仅疾病名称就有13000多条。医疗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科室之间、医院之间以及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医疗信息化的标准也必须与国际接轨,为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提供技术支持。《规范》还只是一个基本功能规范,卫生部还在组织专家翻译更具体的医疗信息化的国际标准,如HL-7、DICOM3、 SNOMED等等,我们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HIS系统的技术方法和标准与国际社会接轨。

5.医院信息网络规划和建设

不同规模的医院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医院信息网络建设做出规划,可以先考虑进行比较基础的建设,然后再逐步完善。

篇6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心电;心电系统;心电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但就全国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只是停滞在HIS系统上,即传统意义上的门诊、住院、收费、药房、药库、病案统计、人事、财务等几个子系统,缺乏创新和突破。部分医院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也有纳入如检验(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信息系统,但对于心电图检查尚未有成熟的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无法实现心电图检查信息化管理,不能满足数字化医院多样化与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和发展趋势。

    1.应用需求

    将各类的心电检查设备连接入网,采用创新式的通用的输出技术实现统一存储,采用WEB方式到临床共享。为心电图检查建立全新的集中式工作模式和标准化流程。实现心电图检查从预约登记、操作检查、编写报告、集中存储、网络传输、临床共享、医生会诊、统计检索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解决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当中心电图检查“信息孤岛”问题。构建心电图检查,建立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心电图检查数字化存储、信息化共享、提高医生之间协同工作能力。为心电图检查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建立起检查信息传输与报告的网络化、数字化流程,解决长期困扰医院的门诊心电图检查检查混乱、急诊心电图诊断效率低下、纸张报告备份繁琐、会诊调阅困难的问题;帮扶下层社区医疗及农村医疗分析心电报告,做出准确合理的诊断,使得下层社区医疗及农村医疗的医生能够及时对病人做出合理的治疗。

    2.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

    2.1 系统框架

 

                                                                        系统框架

    通过与HIS系统集成,由HIS系统中的门诊、入院登记处和社区医疗根据患者社保卡或医疗卡等创建患者信息(ADT)。门诊医生、住院部医生、社区医生利用HIS预约检查系统发出心电图电子检查申请(Order)。包含患者详细信息资料的电子检查申请信息发送至心电管理系统服务器。患者到门诊、住院、社区进行心电图预约、登记和检查,或者心电图室医务人员到病床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数据通过局域网传输。在检查心电图前,使用患者的社保卡或医疗卡在心电图工作站上进行刷卡,或者输入患者住院号、申请单号等信息,就可获取患者ID号、姓名、年龄、检查申请单等信息。检查完成后心电数据传输至心电服务器,心电诊断医生根据病历到达提示分析诊断心电数据和编写心电报告,报告编写完成后自动保存至心电服务器。对于已经分析诊断的心电数据,临床医生可通过WEB方式查询、浏览、打印心电报告。

    2.2 关键技术

    PACS相似,数字心电管理系统也需要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管理,但传输和存储难度较小。实现心电图管理系统的关键在于对心电图信息的采集、后处理和诊断.

    (1)心电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数字心电管理系统的难点之一,原因是心电信息分类较为繁杂,心电图设备厂商众多,很难用一种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涵盖所有的心电产品型号和心电检测内容。原有的国际试行标准“心电信息的标准化通讯协议——SCP-ECG”由于仅包括静态心电图,不够全面,且其数字化通讯方案在技术上不能为主流心电图设备制造商所接受,因此无法得到认可。目前,国际上尚无权威的心电信息标准。心电信息作为人类最早实现数字化转化的生物信息之一,在存储和传输标准上明显落后于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标准。

    通常心电信息有两种采集方式:一种以图像方式采集心电图数据,该方法实现简单,显示方便,但数据量增大,同时无法实现图像后处理和辅助诊断;另一种以原始采样数据的方式采集和存储数据,虽技术难度大,但数据量大大减少,特别是其采用的全数字化的存储方式,为心电图的后处理和诊断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采用了后一种方法,即以原始采样数据的方式采集和存储数据。

    (2)心电信息处理和分析诊断

    分析处理是心电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常规心电图分析模块具有电子测量工具,能够放大观察心电图,对历史心电图进行同屏比较,观察病情发展。动态心电图分析模块能够扩展多个客户分析终端,提高Holter使用效率;系统可以全息存储原始动态心电图数据,方便学术研究。高级查询模块实现心电数据的复杂分析统计功能,能够按性别、年龄段、PR间隙、QRS宽度等条件对几十万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输出统计结果,并生成Excel或Spss的文件,极大地提高心电研究工作效率。

    3.功能模块

    3.1 预约登记模块

    支持与HIS系统集成,实现检查登记时输入病历号后从HIS调入病人信息,提供按检查项目、病人来源等分类预约,登记病人时,系统自动验证是否新病人或老病人。直观显示每天每一个时段预约、候诊病人的状态

    3.2 电子排队叫号模块

    多媒体排队叫号,根据诊室、医生、检查方法等自动分类排,通过呼叫终端呼叫患者时,语音提示,同时大屏显示,可针对特殊情况进行急诊、优先呼叫、待诊、重复呼叫等。

    3.3 网络传输模块

    通过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来接收门诊、病房传输来的心电图数据;通过互联网、3G、GPRS等方式接收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传输来的心电图数据。

    3.4 报告编写模块

    对传输来的心电图数据、集中分析处理编写报告,传送电子报告。对患者测量异常值、诊断异常等,按医生需求提供选择性提示。具有多种报告输出功能,支持自定义报告模板。

    3.5 数据存储模块

    提供心电图检查信息、原始数据、诊断报告等的存储服务。

    3.6 临床WEB浏览模块

    支持WEB浏览诊断报告。提供患者的图文报告、心电图数据,下载打印图文报告。支持Windows2000、XP、windows7等操作系统。基于WEB设计,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作为临床浏览工作站使用(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计算机通过VPN方式登陆),不需安装任何插件、软件;提供用户登录功能,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查看权限;具备新旧病历对比功能。

    3.7 统计检索模块

    综合查询,支持自定义组合查询条件,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各种逻辑运算(与/或/非/大于/小于/等于/近似….)的结果组合。符合条件的统计查询结果可以以图表等方式显示,并可浏览 及打印,同时所有统计查询结果都支持EXCEL文件导出。

    4.现实意义

    4.1 减轻医生工作量,提高检查效率

    从申请单的提交、预约、收费、检查、数据录入直到出检查报告,MEMRS数字心电管理系统设计了一套适合各级医院的工作流程,使心电图检查的工作流程实现网络自动化进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4.2 建立信息化资料库,提升医院软实力

    规范医院的心电图检查与诊断秩序,在医患矛盾不断的今天,专业人做专业事,所有心电图检查集中出报告,集中数字化的存储,可以实现患者资料统计存储和自动化,疑难患者资料的储备,对于科研分析有重大意义,同时可以对科室员工的工作量和状态进行统计,能够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更好评价员工,激励员工,为科室创造更大的效益。

    4.3 提高医院形象

    通过为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分析诊断心电图,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及形象;对大量的门诊心电图检查,通过预约登记与大屏幕电子叫号的功能,可以规范检查秩序,规范诊断报告;打印出图文并茂的病历,同时生成电子病历,形成社区电子病历中心,为病人提供电子病历存放查询服务,增加对用户的影响力。

    4.4 方便临床医生

    通过数字心电管理系统实现的网络功能,临床医生所有的心电图方面的检查报告,就不需要走出办公室,就可以得到所有的诊断报告,分析图像。网络会诊,安排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事情。

    4.5 规范心电管理

    病人的以往心电图检查数据全部保存到网络服务器上,可以随时查阅调取报告,几秒钟便获得检查数据,可以对某患者多次检查进行对比。心电图数据可以永久保存利用,刻录光盘保存,有教学意义或少见的患者资料,更好的保存。直接得到无失真的原始数据用于学术交流。便于进行日常工作量统计和任意病种的统计。

    5.结语

    数字心电管理系统实现不同厂商的不同心电图设备数据集中管理,将心电原始数据、文字信息、诊断信息永久存储;解决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心电图诊断报告质量低等问题,有效提高大型医疗单位专业心电医生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当中心电图检查信息孤岛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医院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晋兰,丁子承,德宫和等.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04.

[2] 肖静,冯海鸣,任志刚等.基于HIS的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研究实施[J].医疗卫生装备,2010- 01.

[3] 马广松,方宇,徐辉.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07.

[4] 陈蜀虎,李桂祥,王放.心电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院数字化,2007-07.

篇7

心电网络系统建设目标

实现网络接收医院各病区传输的心电图数据,合理利用心电图专家资源,实现为全院心电图检查集中出诊断报告,建立专家会诊与审核机制,建立现代化心电图网络工作模式。建立医院心电信息管理平台,在满足心功能科室工作流程需求的同时,将医院的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相关设备进行连接。集中诊断报告、集中存储与管理所需病历的心电信息检查资料,将保存的心电图信息提供给临床医生随时查阅的方式,彻底解决心电图的信息网络报告,心电图信息存储的需求,实现医院心电信息电子化,无纸化的工作模式来改变心电图室医生日常繁重的心电图手工操作的历史,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医师的工作效率。以最小的工作强度换取更高的工作效率。在医院建立完整的心血管专业心电信息疑难病症资料库,建立这个心电信息诊治平台可以积累临床资料,资源共享,广泛讨论,从个案的心电图资料中发现共性的特征,总结经验,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合理治疗,随时观察、对比,改善预后,提高诊疗质量。为青年医师提供临床心电图信息资料经验,激励他们从中发现问题,指导临床研究方向,为最终防治心血管疑难重症打下基础,促进学科的诊疗水平的提高。将每日临床工作与临床研究资料结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直接为临床医疗、教学及研究工作提供强大的心电信息数据库。建立心血管心电信息疑难重症及特殊病例诊断与治疗临床资料数据库。为这类疑难重症的规范化诊断、治疗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提供实践依据。用临床实践指导教学和丰富教学内容,提供疑难重症和特殊病例实例,强化教学效果。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具有学术研究的心电图病例,改变以往无病历可查、可用的状态,建立规范的科室管理模式,按照医生权限工作,实现科室内各种信息全面、实时、客观统计管理,真正的实现心电信息化与工作的综合管理。具有可靠的数据备份机制,支持光盘备份。实现诊断报告模版化、规范化,报告集中管理打印,提供较完善的诊断模版,减少医生重复输入的工作量。

我院心电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

住院病人心电图检查①医生开具病人心电图检查电子申请单后病人信息会自动传到心电网络管理系统中。②由临床医生推着无线心电图网络系统移动设备,给需要做检查的患者做心电图检查。③打开无线移动心电检查仪,在心电工作站上找到该患者的检查信息。④给患者接好导联,开始心电检查。⑤做完心电检查后,利用无线网络把采集到的病人心电信息发送到心电图室,让心电图室的医生给病人出报告。门诊病人心电图检查①医生开具病人心电图检查电子申请单。②病人到收费窗口缴费。③病人拿着发票到心电图室候检区等待检查。④心电图室医生接过病人发票,在心电工作站病人列表中找到该病人的检查信息。⑤选中该病人的检查信息,给患者接好导联,开始心电检查。⑥检查完之后,病人在外面等候医生诊断报告。⑦医生在心电图工作站软件上打开刚做好的心电图检查,对报告进行分析,下结论。⑧打印审核完的诊断报告,交给患者。

使用心电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全部实现无心电图纸的工作时代,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节省。通过心电信息管理系统规范以及优化了工作流程,对心电图仪器的使用网络化管理,减少医务人员的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医生工作量,快速提高工作效率从电子申请单的提交、收费、检查、数据录入直到出检查报告,心电检查网络系统设计了一套适合医院的工作流程,使心电图的工作流程实现网络自动化进行。建立信息化资料库,提升医院软实力规范医院的心电图检查与诊断秩序,所有心电图集中出报告,集中数字化的存储,可以实现心脏病患者资料统计存储和自动化,疑难患者资料的储备,对于科研分析有重大意义,同时可以对科室员工的工作量和状态进行统计,能够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更好评价员工,激励员工。提高医院科室形象心电图检查后,打印出图文并茂的病历,同时生成电子病历,为病人提供电子病历存放查询服务,增加对用户的影响力。远程心电图诊断。提供远程诊断功能,对于病区临床医生做的心电图检查,通过网络将采集的心电图传输到诊断中心,当时即可得到报告,并且无需人工取送。提高协同工作的能力,实现网络会诊的功能。方便了临床医生网络查询检索建立心电信息网络系统后,心电数据采集后,临床医生立刻经网络得到患者的波形信息图文一体的诊断报告,及时做出诊断,从而极大限度地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了整个医院的运转效率。临床医生也能够实现在网络上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测量、分析、多次图型对比的功能,还可以将认为比较有意义的心电图资料做讲课课件资料使用,极大的方便了临床医生的网络办公能力。

篇8

传统的PACS/RIS产品多依托十年前的IT技术架构,对IT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缺少灵活性和开放性,无法做到真正的业务连续性;传统PACS/RIS多采用C/S架构,部署和使用欠灵活,在面对大型三甲医院的全院级PACS建设需求时力不从心;传统PACS/RIS在图像显示和处理方面缺乏突破;传统PACS/RIS流程设计僵硬,适应性改造困难且成本高昂。

SYNAPSE PACS系统

富士认为,一套符合新时期影像诊断要求的信息系统应该至少具备如下四个特征:先进和开放性的架构、灵活的部署和使用模式、优秀的图像质量和图像处理能力以及模块化的流程设定工具。

富士Synapse采用全新的虚拟化技术架构,并通过良好的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在虚拟化平台之上获得运行性能的最大提升,并可减少计划内及计划外的停机时间,使服务器更有效地运行,节省设备投资。富士Synapse还是最早采用全B/S架构的PACS产品,为实现真正的全院级部署扫清了道路。与单纯的软件厂商不同,富士为Synapse提供了最好的影像呈现质量和丰富的图像处理工具。富士同时为适应中国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了完全本地化开发的RIS产品Fabric,通过同样模块化的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对影像诊断工作流程的个性化需求。

3D图像后处理系统

CT、MRI等2D图像通过富士独有的图像处理技术合成3D图像立体显示。在3D图像后处理方面,有测量血管内径、自动测量脏器容积、去骨和脏器抽取等丰富的功能。在呼吸等领域的高精度3D后处理可以自动检测出1mm以下的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等。SYNAPSE 3D自2008年在日本及美国市场应用以来,以其卓越的图像处理技术和临床所需高精度后处理图像获取的便捷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系统主要特点有:拥有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包括冠状动脉、心脏、肝脏和肺切除后处理,血管提取,容积计算,气管管镜模拟,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自动提取,以及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诊断;系统采用服务器集中处理方式,通过单独的高压缩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Thin Client(瘦客户机)快捷浏览和操作后处理3D图像,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设备投资;操作简单,通过一次按键即可实现血管、骨髓、支气管提取和去骨等功能。

心血管图像报告管理系统

心血管图像报告管理系统由富士胶片和美国著名心脏超声领域的专家共同开发,具备心脏疾病诊疗所需要的动画表示、管理功能及针对每个病状的报告模板,可以简单生成检查报告,有效提高了诊断效率,在美国及日本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系统主要特点有:拥有与各种心血管领域检查相对应的多彩的应用模块,对心血管造影、超声和核医学等各种诊断设备所生成的动画统一管理,能够与过去的检查图像在一个画面中进行比较,辅助医疗诊断,支持LVA、QCA功能;有适合各种不同检查的报告模板,从而提高检查报告的书写效率,可对图等进行自由编辑,丰富检查报告的内容;通过和Synapse的无缝连接可以在任何终端浏览其他检查的影像和报告,极大改善了工作流程。

类似病历查询系统

富士胶片和日本静冈县癌症中心共同开发了类似病历查询系统,特别是对肺癌诊断提供CT图像的类似病历检索。肺癌是癌症中死亡数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肺癌诊断通常是专业医生通过胸部X线、CT检查,就阴影的大小、形状等进行判断,需要很高的阅片能力。随着CT设备的高性能化,可以提供更多更清晰的图像,但同时也给放射科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担。本系统利用大量已确诊病历的检查图像及诊断结果,与富士胶片的高度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把检查图像瞬间和病历库进行比较,按照相似度的顺序排列出类似病历,医生可参考比较结果来进行诊断。根据日本静冈县癌症中心统计,约90%的病历得到了有效的查询结果,并通过参考这些病历而缩短了书写诊断报告的时间。

系统主要特点有:可对病变特征相似的图像瞬间进行查询,按照相似度排列,医生以过去的正确诊断图像为参考,进行图像诊断;系统保存有肺癌等约1000个确诊病历库,丰富的病历库可对医生的图像诊断提供支援,医院也可以登录本院的病历来丰富病历库;把检索到的病历诊断报告作为参考,提高检查报告的书写效率;过去大量的诊断图像及诊断报告可作为参考为实习医生提供教学素材,提供科研教学的资料。

富士检查影像综合管理系统

医院各个部门产生的各种图像和报告分别保存在各部门的系统中,很难实现统一调阅。

富士检查影像综合管理系统把放射、超声、内镜、生理、病理和心血管等部门的影像及报告系统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以Web形式实现和HIS、EMR及各部门系统的融合,通过HIS或电子病历画面点击一次按钮就可以浏览患者的所有图像及报告。

富士远程影像诊断系统

国家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医疗设施,购置医疗设备。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近年发展迅速,医疗环境和医疗资源配置得到了极大改善。大量市属二级医院亟待寻找发展空间,医疗联盟发展模式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认可,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正在催生远程影像诊断医疗服务模式走入临床应用阶段。

富士公司技术团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基层医院在国家投资和扶持下,快速改善了医疗环境,添置了大型医疗设备,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医院的服务能力和诊断能力。但也面临着一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比如缺乏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生,有经验的拍片技师不足,对复杂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应对不足等。

结合富士公司在国外其他国家远程影像诊断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及富士PACS产品Synapse本身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独特优势,产品开发团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了解实际医疗需求和服务流程,经过广泛的应用调研和两年多的产品开发,基于富士Synapse PACS系统的远程影像诊断系统,以及与之相结合的远程会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完成了信息集成和交互系统,并与北京二十一世纪医院远程影像中心开展合作,成功部署和开展了临床应用,目前已接入上百家基层医疗机构和众多专家资源。真正做到了远程影像诊断实时响应和临床应用、全过程跟踪质量管理、及时互动消息平台服务等众多创新应用,得到了基层医院和专家的积极反馈和高度评价。

篇9

关键词:区域医疗;信息化协同服务;SOA

1 平台建设目标

1.1建立重庆市医疗协同服务示范工程,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数据资源,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全面共享(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协同医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

1.2建立区域医疗卫生集团―大型医疗机构―中型医疗机构―乡镇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多级医疗卫生协同与服务机制。

1.3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区域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实现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一体的区域卫生健康机制。

1.4建立辅助卫生管理与决策分析机制,为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卫生数据采集、整理、挖掘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1.5建立便民医疗机制,实现通过Internet向公众提供健康咨询、专家预约、网上/手机挂号、个人健康档案查询等业务。

1.6、建立区域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医疗服务机构的资源互联互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重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使重庆医疗信息技术应用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2 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根据整个重医区域的背景,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实现大重医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一个分布式的重医区域信息服务网。具体描述如下:

3 数据复制、同步机制

数据复制、同步机制是实现数据中心的构建,信息共享的基础。

3.1支持在异种数据库之间移动和同步数据,这些数据库包括ASE,Oracle,IBM DB2和Microsoft SQL Server等。

3.2从上述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将变化和改动传递到同种或者异种目标数据库中。

3.3性能优异,因为它从日志文件中读取数据库变化,基于触发机制实现,对生产数据库的性能没有任何影响。

以实时,事务的方式将源数据库的事务传递到目的数据库。(例如,一个事务在源数据库回滚了,则该事务不会传递到目标数据库中),数据复制组件在事务级别维护数据的完整性,保证只有完成的事务被传递到目标数据库。

支持在分布,异种系统中进行双向复制;允许数据进行实时转换;将源数据库脚本变化传递到目标数据库中;数据复制组件非常的灵活,允许用户进行数据库级别,表级别,以及列级别的数据复制。

4 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TL)

实现数据仓库的构建支持辅助决策,它提供给用户访问异种数据源(XML文件,数据库等)的能力,将数据转换,加载到不同的目的数据源(数据仓库,XML文件等)当前支持的数据源和目的数据源包括Oracle,DB2,MS SQL Server,Sybase ASE,Sybase IQ,XML和文本文件。ETL工具支持各种服务包括SOAP和XMLRPC。

4.1 GUI开发界面提供拖放功能创建转换流程,用户通过访问组件进行输入,转换,查找和输出。ETL为每一个组件的使用提供了一个Flash教程,很多执行流程都提供有向导,最后,ETL还提供了一个仿真环境,可以逐步跟踪ETL的任务,检查每个组件的输入,输出和转换,对JavaScript,提供有一个完整的调试工具,可以执行单行调试,设置断点,白盒测试和表达式分析。

4.2支持从文本文件读取命令,针对特定变化进行频繁批量更新。转换组件支持流程控制,支持映射、拆分、合并、过滤、XSLT等数据流转换,java script,以及外部代码调用。

4.3任务控制组件帮助用户管理转换过程中的依赖和同步关系。

5 标准结构化电子病历

其作用是为电子病历中来源于各类医疗服务活动的记录信息(数据元),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数据表达模式和信息分类框架,使得不同的信息(数据元)根据不同的特性,能够分别定位在相应的层级结构中,从而实现数据元的科学归档,并方便电子病历信息利用者的快速理解和共享。

6 平台建设成果

大重医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已建设成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医院教学科研提供交流、通用的信息服务平台及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对外提供增值医疗服务的平台。经过为期两年的建设,平台已初步达到以下目标:

6.1统一重医全区域内医疗信息编码 信息统一编码的意义:①方便共享数据平台和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②保证基于共享数据平台数据的一致性。

代码使用原则:①如果有国家标准代码,遵循国家标准代码。②没有国家标准代码,遵循教育行业标准代码。③没有行业标准代码,遵循重庆医科大学制定的代码标准。④重庆医科大学制定的标准中仍没有包含的,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定。

6.2实现任何两个异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消除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通过统一数据库平台,使系统间的共享数据的使用不再是各业务子系统间的调用,避免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依赖。目前已实现重医大学城医院、重医永川附属医院、沙坪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家机构的电子病历共享,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门诊信息、门诊处方信息、检验检查报告、住院病案首页、入院记录、出院记录等。

6.3支持CDA行业标准协议 实现非标准CDA与标准CDA之间的自动解析,实现非标准与标准之间的自动转换,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

6.4提供可以反映整个学校、医院全面情况的数据信息 设计数据库时,我们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应用设计也保证业务功能的完整性。通过统一数据库平台整合其他系统的信息资源。这样,平台即可提供完整的反映整个学校全面情况的数据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军,李海渊,孟玉昆,等.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数字医学,2007,2(3):21-23.

[2]俞淼.医院的信息化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3):49-50.

[3]王胜利.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247.

[4]龙凤舞.在医院实现信息化集成平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6):938-942.

[5]闫莅荣,戴健,YAN Li-rong.医疗信息孤岛与信息标准[J].中国数字医学,2010,5(9):101-102.

篇10

医疗信息化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中深入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个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2010年末,财政部又新增1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医改,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80%以上的亿元采用了HIS系统,95%以上的医院采用财务管理系统,至少13个以上的地市开始调研或正在筹建区域医疗信息化,全国提供医疗软件的厂家不少于500家。中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消费约为150亿元,并保持25%的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90亿元的规模。

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医疗机构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以眼前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系统选型和建设,导致系统功能单一、应用独立、布局分散。这样的建设格局很难满足医疗发展的需要,维护系统升级,安全难以保障,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的问题日益严重。

抓好标准化工作是医疗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医疗协同和医疗资源整合的前提。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制定。卫生部自2011年起修订了超过120条标准,正式的接近80项,内容包括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区域卫生平台、医院信息平台等技术标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的医疗标准体系还不够全面,仍有空白的领域,比如与医疗通信有关的标准就较欠缺,医疗标准体系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观察和完善。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机构和IT厂商对医疗标准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程度较低,没有很好地贯彻和执行,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尤为明显。

构建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从2009年开始,国家选定了13个地区作为区域医疗试点,这13个地区大部分正在论证或已经启动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然而,在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尚存在顶层设计缺失、投入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够、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技术和人才匮乏等众多问题。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医疗体制、IT安全和标准化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撑。

我国政府已经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药物配给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医保制度等为医疗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分配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不然“看病贵”、医生拿回扣等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在应用安全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需要新一代的安全手段或措施来保障,如云安全等,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的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大型医疗机构和城市的医疗机构在设备、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然而规模较小和地区偏远的医院机构留不住人才,无力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导致医疗资源严重失衡,这种现象是造成目前大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挂不上号,小型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少人问诊的根本原因。因此,构建区域性的医疗信息化大平台,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以及“双向转诊”等新型医疗模式是未来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智能和高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例如,突发疾病自动报警、药品运输自动跟踪、医疗数据自动获取等,都需要智能化设备和软件来完成。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效率,使卫生机构在固定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比如在挂号、建立病例、化验、诊断、配药、缴费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医疗效率较传统做法将有革命性提高。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一直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心之一。我国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并不令人乐观,近期社会上医疗投诉和医疗事故频发就说明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迫切性。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在医生行为管理、卫材管理、医药管理、临床化验等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IT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比如移动医疗、家庭智能保健和远程医疗等,这些新型的医疗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1.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是基于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无线网络等新一代IT技术及通信技术,实现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药品及标本智能识别、人员和设备实时定位、病人呼叫无线传达等功能。

2.家庭智能保健

老人是容易患病的高危人群,再加上居民对疾病预防和日常养护的重视,家庭保健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家庭智能保健就是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通过感应装置、监测装置、报警装置、求助系统等便携式医疗设备,不仅可以使居民能够实时获取本人的健康指数,而且远在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居民的保健和护理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3.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发挥大型医学中心(比如三甲医院)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比如社区医院)或处于特殊环境下的患者提供远程医疗诊断、专家会诊、医疗咨询、培训和其他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

智慧医疗体系有应用层、云计算平台层、数据层、物联网技术层和保障层。

1.应用层

智慧医疗应用层主要包括门户类和业务类两类系统。

医疗门户应用系统通过Web方式,使医疗事物的参与者,比如患者、医生、护士和行政监管人员等,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医疗事务,真正达到了应用网络化、应用终端化、应用实时化,最大限度地将智慧医疗的效果落到实处。这类应用通过自助服务类门户、医疗业务类门户、医疗监管类门户三类典型的门户网站来实现。

自助服务类门户系统。居民通过登录自助服务门户网站,可以实现网上健康信息查询、网上医保信息查询、网上购药、网上挂号、网上健康咨询、网上培训等。

医疗业务类门户系统。医护人员通过登录医疗业务类的门户网站,一方面,可以调取和查阅病人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实现与病人的互动;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以登录相关的业务系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比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典型的应用。

医疗监管类门户系统。医疗监管人员通过登录医疗监管类门户网站,可以及时对医疗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对于院长等医院管理者来说,可以及时监管到医生的出诊情况、床位使用情况、挂号情况和收费情况等;对于卫生局局长等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可以了解全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患者的投诉情况、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等。

医疗业务类应用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医疗监管者等如何为患者提供智能、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为主线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的。覆盖公共卫生业务、医疗服务业务、医疗保障业务、医药供应业务四大方面,以及行政监管和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2.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网络化存储和系统快速部署,能够根据客户或业务的需要按需定制,投资回报率高、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低。这些特点刚好为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平台层是整个智慧医疗体系运行的心脏,能够根据需要向不同的应用主体,和不同的业务系统提供可定制的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

3.数据层

数据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整个体系就是围绕着如何获取医疗数据,如何加工医疗数据和如何使用医疗数据展开的。

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规划医疗数据,在规划时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的原则,这是整个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此外,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对医疗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隐私。

4.物联网技术层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实时传递和智能处理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满足智慧医疗体系对医疗数据的获取、传输、应用的需要。

对智慧医疗来说,就是通过智能内衣、智能胶囊、测量设备、成像设备、RFID设备、扫描设备、GPS跟踪仪等实时获取与医疗有关的数据和参数,为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智慧医疗所采用的网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络方式和手段,而是广泛采用了三网融合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医疗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个网络内流通,而是可以在三个网络之间跨网流通。

智慧医疗的典型应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智慧型区域医疗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点已经得到社会的广发共识。

正是在政策引导和现实需要的双重推动下,全国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势头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个以上的地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型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区域医疗建设广泛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区域医疗大平台”,通过平台向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提供“公共云”服务。

区域医疗的业务涵盖了居民医疗自助服务、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三个方面,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实现医疗协同。

医疗协同主要包括一卡通系统、转诊系统、区域PACS、区域LIS、远程会诊、疾病预防、区域临床路径等。该业务需要在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各医疗组织共同参与,协同配合,行动一致。

居民医疗自助服务是指通过自助服务门户,居民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主要体现在医院管理和临床管理两个方面。

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主要指卫生厅、药监、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和疾控等部门通过监管系统、急救系统、血液系统、药品流通系统等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智慧型医疗服务,从其应用的形态来看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将以物理形态存在的“物”自动转化为医疗信息;二是这些医疗信息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医疗事务参与者。从这个角度讲,物联网、三网融合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医疗业务中广泛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例来说,在联合会诊中,通过医疗成像设备、电子感应设备和检验检疫设备,能够将病人的体征参数、血液/尿液的化验结果、医学图像等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和移动终端设备,传递给每个参与会诊的医生,医生据此会诊并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通过信息化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范。

智慧医疗面临诸多挑战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大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仅侧重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面向临床应用为目标,比较侧重于医护人员日常的医疗文书处理等工作;而与医院临床业务密切相关的,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比如在护理信息管理、多媒体智能化的电子病历、患者生命指征监护、手术室监控、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功能检查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血库管理、营养配餐管理、临床用药咨询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

■信息孤岛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和生产厂商各自为政,很少考虑到用户集成的需要,有些子系统集成困难,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内部存在着各种信息孤岛。

■集团化管理和区域医疗建设问题

怎样实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和跨医疗机构之间的临床信息共享和交换,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统一管理?已建成的大量电子病历信息可利用性低,无法很好地支持病历数据科研分析与临床质量控制,成为困扰医院科研及管理部门的难题。

■标准不统一

智慧医疗被广泛应用于急救医疗调度体系中。看似简单的无线解决方案,实现了急救调度的流程再造,使各方得以协同工作。

实际上,各医院间也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欧美医疗信息化遵循相对统一的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不同医院的HIS、PACS系统由不同的方案商开发、实施,标准、接口并不统一。

因此,如果想建设一套联接急救中心和各大医院的应急指挥和救治体系,各大医院如何开放其信息接口?通过何种方案实现无统一标准的接口信息交互?这些都是对医疗方案商的挑战。

■如何盈利

以智慧医疗在急救体系的应用为例。按传统买卖的模式,方案商将解决方案销售给用户,并实现盈利。在智慧医疗体系下,这种方式还可延续,但也会有方案商希望探索联合运营模式,改变盈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