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13 17:0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禽的饲养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禽的饲养管理

篇1

一、应用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是根据畜禽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价值、特性、价格,结合饲喂时的实际情况,对饲料进行科学配制而成的。由于应用最新的科学成果,在营养上能起到互补作用,使饲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因而,可以节省饲料,最佳发挥畜禽的生产潜力,达到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以养牛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牛饲料单一,有啥喂啥,粗饲料比例过大而且质量低下,有些甚至不添加任何精饲料,养分不全。因此,牛的增重较慢,饲料报酬低,生产的牛肉质量也不高。而采用配合饲料,确定适宜的精粗比例,养分全而合理,饲料报酬大大提高,而且能适应规模化养牛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现代畜禽养殖场必须全面推广配合饲料。

二、合理调制饲料

科学的加工调制饲料,扩大饲料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饲料的供求矛盾,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是充分利用饲料,提高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措施。

由于饲料的种类及饲喂的畜禽种类不同,加工调制的目的不同,方法也各异。生产实践中应选择和创造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加工方法。如籽实饲料经过粉碎后,在消化道内易与消化液接触,有利于提高消化率,但粉碎的程度随家畜的种类而异。猪为1mm,牛羊为1-2mm,而鸡饲料中添加部分整粒或压扁的籽实则较好。粗饲料经切短、粉碎后,便于家畜采食,减少浪费,但并不是越碎越好。对牛一般为3-4cm,猪为1mm。秸秆经氨化、碱化处理后可以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豆类籽实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素,经蒸煮处理可使其破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而多数饲料经过加热则可破坏其中的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长时间的高温还可使蛋白质凝固,降低利用率。

三、建立科学的饲喂制度

根据不同畜禽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消化变化规律,畜禽养殖场应建立合理的饲喂制度,不能经常随意变动。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就是每天喂给的饲料要定时间、定次数、定顺序、定数量。定时定量可以使动物养成定时采食、休息和排泄的习惯,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反,如果喂料多少不均,时间不定,先后无序,不仅会打乱动物的进食规律,造成饲料浪费,还会引起肠胃机能紊乱,甚至发生肠炎、肚胀等疾病。喂料的量及次数应根据季节、动物的年龄等进行适当调整。

四、供应充足的卫生饮水

水为任何生命所必需。因此,必须经常注意保证畜禽饮水的供应,应将畜禽饮水列为日常的饲养管理规程。饮水量可根据畜禽的种类、年龄、生理状态、季节和饲料特点而定。高温季节的需水量大,水的供给不应间断。冬季寒冷季节最好供应温水,更不能让家畜饮冰水,因冰水易引起胃肠道疾病。母畜产前产后易感口渴,应喂给干净的饮水。动物采食干的粉料比采食湿拌料要多供给水。总之,要保证家畜有充足的干净饮水。

五、控制畜禽舍内环境条件,搞好防暑防寒工作

畜舍是动物活动的场所,保证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于发挥生产潜力非常重要。虽然设计合理的畜禽养殖场,有利于控制畜禽的生活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如果饲养人员不能尽职尽责,也会对生产造成损失。

畜舍内动物的呼吸,粪尿的排泄,使空气中存在着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还有饲养管理引起的尘埃、水汽等。这些有害气体和灰尘的浓度超过一定的限度,不仅影响动物的健康,甚至造成中毒现象的发生。畜舍内温度及湿度过高过低均影响动物的正常活动和采食,降低生产性能。因此,饲养人员要注意畜舍门窗的开闭、通风换气设施及光照电源的开关等,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搞好防寒保暖,以维持舍内适宜的环境条件。

六、加强日常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畜禽养殖企业在日常管理上较为复杂,因此,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做到赏罚严明,工资奖金与劳动态度及工作表现挂起钩来。只有这样才能调动饲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减少或杜绝因为责任事故而造成的损失。根据整个场的生产计划,确定各生产小组的生产任务和生产成本,建立合理的、必须的奖惩制度和计酬办法,是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七、做好生产性能记录,建立畜禽档案

生产性能的记录不仅反映畜禽本身的生产能力,而且反映养殖场生产水平的高低。做好生产性能记录,建立畜禽档案不仅有利于发现优秀的畜禽类群和个体,为育种和生产安排提供依据,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整体生产水平。

篇2

刘建军 王元珍

湖北省荆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 要】高温高湿对畜禽的影响很大,本文就高热季节畜禽的养殖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畜禽;热季;管理

高温高湿对畜禽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畜禽食欲下降,从而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主要体现在育肥畜禽生长速度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种畜禽繁殖性能下降如配种、受胎、产崽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采食量的下降还会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因此加高强热节季畜禽管理很有必要,现谈几点看法。

1 加强畜禽日粮管理

高热季节由于热应激的影响,畜禽一方面维持需要增加,另一方面采食量下降,这样使得畜禽从日粮中摄取的营养不能正常满足维持和生产需要,使得畜禽生产性能下降的同时对疫病的抵抗力也下降了。为保证畜禽生产正常的,必须加强日粮管理,以满足畜禽正常的维持和生产需要。加强日粮管理主要从原料采购及保管、日粮配方设计等方面着手。高热季节高温高湿使一些饲料原料易发霉变质,如麦麸、豆粕及含水分高的玉米等,养殖场可根据自身条件采购原料时严控水分,合理库存,加强仓库通风;在畜禽日粮配方设计时,适当增加营养浓度,提高日粮中能量、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增加10%~30%,以补偿因采食量下降出现的营养不足,同时注意原料的搭配,提高日粮适口性,尽量提高其采食量,以确保畜禽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2 加强畜禽环境管理

热季对畜禽影响最大的是热应激,加强畜禽环境管理就是通过提供凉爽、干燥的环境避免畜禽热应激,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生产性能并提高其免疫力。加强环境管理主要从人为创造条件、改善生产环境入手,通过降低温度,从而降低热应激,减少经济损失。(1)适当降低畜禽饲养密度。畜禽密度的降低有效降低畜禽个体向环境散发的热量,从而可以降低热应激;(2)降低辐射热,创造适宜的舍外环境。通过畜舍屋顶加隔热层、场内植树等办法可以降低太阳辐射热;(3)通过增加通风换气、降温等办法来减少畜舍热量。热季通过湿帘降温、洒水通风等办法来减少畜舍内的热量;(4)结合消毒免疫工作,保持畜舍清洁、干燥。在搞好定期消毒免疫的同时及时清除舍内畜禽粪便,保持清洁卫生,这是畜禽安全度夏的基础;(5)减少其他额外应激。如转群、免疫、小公猪等,这些都应在清晨凉爽时进行,以减少应激。

3 供足清洁饮用水,确保正常需求

水是非常关键的营养,切不可忽略,特别是在夏季,畜禽对水的消耗量会比其他季节成倍增加,要经常检查饮水器是否堵塞、畅通。应强调指出的是,夏季水的温度对畜禽有直接影响,如通过管道的水温过高会使畜禽饮水量下降,所以,夏季的饮水不仅要新鲜、充足、卫生,畜禽易喝到,还要使水温尽量降到27℃左右。

如何加快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朱利平

河南省温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河南 温县 45485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出现过度放牧现象,造成了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这给草原畜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使畜牧业以后能够更好地发展,我们就要恢复和保护草原,解决过度放牧问题,实现畜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过度放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畜牧业的现状

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是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主要经营产业和收入来源,畜牧业已经慢慢发展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畜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畜牧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让农民不用再靠天吃饭,逐渐富裕起来。

我国畜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可投入资金有限、人才极度匮乏、饲养环境较差,大大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

首先我国畜牧业发展与外国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畜牧业主要是由家庭进行小规模生产,与外国机械化大牧场不仅在条件上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在技术上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破坏了草原、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再生产。

其次,农村生活水平不高,农牧民文化程度水平也不高,因此他们不会合理养殖。很多农牧民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盲目增大养殖数量,过度放牧以致牧地退化,不利于以后的长期发展。

再次在我国从事专业畜牧养殖的科研的人员相对较少,专业素质相对不高,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让我国畜牧业得不到长久发展,得不到先进的发展,只能从事小农经济,而不是大规模机械化养殖生产;这也不利于畜牧业优势品种的培养和研究,导致新品种研发缓慢,无法选育出更好的品种。

最后,我国兽医检测医疗手段比较落后,家畜患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如果暴发性疫情,家畜会大面积死亡。检测手段的落后使得兽医无法定期查出患病家畜,不能及时预防,这样让养殖户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一旦家畜患病而亡,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的不适当发展只会让牧草等资源被破坏得更严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有利于我国畜牧业的长久发展,对于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这里有几点建议。

2.1 进行农牧结合

我们不仅要进行畜牧业的发展,还要进行农业的发展。可建造经济果园等,用畜禽的粪便来作为果树等农作物的肥料,增加产量;用农作物秸秆等来作为畜禽的饲料,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这样不仅让农牧民得到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还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减少了浪费。

2.2 治理和保护草地

国家应该统一规划治理草原,提倡合理放牧,根据草原的承载量计划放牧数量;对于大面积退化的草原要停止放牧,及时播种新草,推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政策;同时还要根据土地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牧草,建设高产量的牧草地,以供更好的轮牧。

2.3 合理资源配置

利用植物的生长时期不同进行交替种植,保证畜禽饲草供应,达到草畜同步发展。在草比较多、比较丰盛的地方大力发展母畜饲养,利于繁殖;而草少的地方则养殖肉畜,饲料与草料相结合,有利于草场的发展。

2.4 转变农户思想

要让畜牧业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农户思想意识一定要改变,因为他们才是执行这个政策的主导者,也是受益者,只有他们的思想和政府决策部门形成共识,才能真正做到草原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5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畜牧业虽然在快速发展,但是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浅层加工,很多产品附加值都浪费了,只有发展深加工才能让经济更快地发展,为农户提供更高的经济收入,用最少的牲畜数量来达到最高的经济收入,这样才能减少牧地的使用,杜绝过度放牧。我们应该通过畜牧业来促进肉类加工和奶类加工的发展,深加工的发展有利于草原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是一举数得的政策。

2.6 培养人才,加大科研力度

我国畜牧业发展,不仅起步晚而且设备旧,因此,要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先进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国家应当进行鼓励和支持,投入资金到人才的培养、牧草的改良和设备的引进等方面,提高科研成果的使用率,让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3 总结

目前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有目共睹,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转变成了市场化的养殖产业,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资源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浪费。农民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而进行过度放牧,失去了长久发展的资本,这样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政策,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这条政策。

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生态问题、经济问题、资源配置问题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我国畜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让畜牧业科研人员加速研究优势品种和选育新品种,合理种植农副产品来进行经济农业,做到合理利用草原和合理放牧,增加投资进行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 促进山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种业,2010(10).

[2]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 2008(12).

[3]马启军.改变饲养模式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09).

[4]王济民,谢双红,姚瑾.中国畜牧业发展阶段特征与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农业展望,2006(02).

浅谈哺乳仔兔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何贵明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四川 611430

【摘 要】仔兔从出生至断奶的培养和管理是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养兔者对仔兔的培育既有数量上的追求,要求具有稳定的高成活率;又有质量上的追求,要求仔兔具有良好的健康状态和快速生长的基础。本文将对哺乳仔兔的科学饲养管理进行详述。

【关键词】哺乳仔兔;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在养兔生产中,仔兔是养兔生产的基础,哺乳仔兔的饲养管理又是生产中的关键。仔兔饲养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养兔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对提高养兔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仔兔成活率的因素众多,但通过科学饲养管理促进仔兔快速发育,以缩短饲养期、降低饲料报酬、获得最高的断奶体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哺乳仔兔的主要特点

哺乳仔兔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兔。有些养殖户不了解仔兔的特点,又缺乏饲养经验,因而造成仔兔成活率不高。仔兔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生长发育快,生理机能不成熟,代谢功能旺盛,利用母乳养分能力强;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

(3)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患病;

(4)调节体温能力差。

2 初生期的科学饲养管理

针对初生仔兔反应不灵敏、抵抗力差、免疫力弱、抗寒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极易受伤害等特点,加强仔兔初生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1 接产

临产母兔快要分娩时,饲养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尤其对初产母兔,分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并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对孕期超过31d的母兔,可以注射催产素助产,一般每只母兔0.5~1ml即可。仔兔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兔口、鼻内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及时把初生仔兔放进产仔箱,以免着凉。

2.2 及时哺乳

初乳还含有磷脂质、酶和激素,特别是免疫球蛋白是哺乳仔兔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可增强仔兔的体质、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初乳中还含有较多的镁盐,具有轻泻性,能促进胎粪排出;初乳的酸度高,可促进消化道活动;初乳还含有加速肠道发育所必需的未知的肠生长因子,能使仔兔在出生后24h内提高肠生长速度30%左右。因而仔兔在出生后立即吃足初乳,具有诸多好处。一般定时哺乳,每天早上7~9时哺乳1次。

2.3 防寒保温

2.3.1仔兔自身供热机能

新生仔兔需要热量多,而出生24h内的仔兔基本不能利用乳脂肪和乳蛋白氧化供热,主要热源是靠分解体内储备的糖原和母乳的乳糖。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仔兔出生12h后氧化脂肪供热的能力才加强;而在寒冷环境(5℃)下,仔兔需要在出生16h后才能有效地利用乳脂肪氧化供热。寒冷是仔兔的大敌,会使仔兔变得不活跃,食欲减退,不愿去吃初乳,而使仔兔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发生。仔兔的体温调节功能从出生的第3d起才开始逐步完善,10日龄时才接近完善。所以,做好仔兔的防寒保温工作是提高仔兔成活率的一大保障。

2.3.2 哺乳仔兔在各阶段的适宜温度

不同日龄仔兔最适宜温度:1~2日龄为30~32℃;3~6日龄为28~30℃;7~15日龄为25~27℃;16~25日龄为22~24℃;25~30日龄为20~22℃。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兔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因为“小兔怕冷”而“大兔怕热”,母兔在15℃气温下表现舒适,如果把整个产房升温,一是对母兔不适宜,二则多耗能源不经济。

2.3.3 措施

仔兔防寒保温的措施有:在冬季,堵住母兔分娩笼舍的进风口,阻断穿堂风袭击母仔兔,具体可采用塑料薄膜隔开外墙,创造环境条件以保温;母兔产仔箱垫干净软稻草;仔兔保温房间或仔兔保温箱里铺上软稻草、干木屑等;在保温箱内安装1盏250W的灯,通过灯的位置高低和开关来调节合适的温度。

2.3.4 注意事项

在保温过程中,饲养员要经常察看保温箱的温度计读数并观察仔兔的状态,如互相打堆、集中于保温灯下,则说明保温房内温度不够,要把保温灯放低些;如仔兔远离保温灯而分散在保温箱的四周,则说明温度过高,应把保温灯升高些。

2.4 选择性寄养

母兔产仔多、奶水不足或母兔产仔过少需要并窝的最好采用寄养的方法来解决。在高度集中产仔的兔场,为了使每窝仔兔均匀发育,将同时生产的母兔的多余仔兔混合按体重大小顺序重新编组,分别送给产仔少的几只母兔哺乳,使得每只母兔有效占满,不留空位。

2.5 仔兔饮水

仔兔生长迅速, 代谢旺盛, 需水量较多, 因此,从5~10日龄开始就必须供给清洁的饮用水。应设置饮水槽, 也可在每1L水中加葡萄糖20g、碳酸氢钠2g、维生素C 0.06g。同时, 母乳中脂肪含量高达7%~11% , 仔兔又活泼爱动, 常感口渴, 如不供给清洁的饮用水就会喝脏水或尿液, 容易导致下痢。

2.6 提早开饲

仔兔出生后14d左右,即可在仔兔笼中放置少量仔兔饲料进行诱食,提早开饲,逐步增强仔兔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仔兔的生长发育,为提早断奶打好基础。

3 哺乳仔兔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3.1 哺乳仔兔黄尿病

仔兔黄尿病主要是由于母兔感染葡萄球菌,通过母乳传播给仔兔,发病仔兔常见吃乳减少、甚至不吃和精神委靡症状,仔兔臀部有黄色尿染痕迹,3~5d后死亡,如不加治疗,病死率高达100%。发现一窝仔兔中有个别兔子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早给母兔用药干预与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类药物、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按每日 10~20mg/kg口服,连续用药3~5d天即可。

3.2 哺乳仔兔腹泻病

仔兔腹泻病在春末夏初和秋冬换季时多有发生,常见病兔处有稀粪污染,吃食减少,精神尚可,但仔兔逐渐消瘦,死亡率70%以上。治疗仔兔腹泻病可口服如下药物(任意一种即可):增效磺胺二甲嘧啶注射液,规格5ml×10ml,第一次口腔滴服0.5ml,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d;硫酸庆大霉素,每支2ml(8IU)第一次口腔滴服0.5IU,每天两次,连续3d;或者在仔兔吃初乳前给仔兔口腔滴服上述药物之一进行预防。

4 仔兔断奶的最佳时期

母兔产仔后, 子宫复旧的时间一般在1~2d。研究证明,仔兔生后28~32日龄断奶较为有利,断奶的方法可采用一次断奶法和分批断奶法。

4.1 一次断奶法

这种断奶法是断奶前3d减少哺乳母兔饲粮的日喂量, 到断奶日龄时一次将仔兔与母兔全部分开。此种断奶法的优点是省工省时、便于操作,多被兔场所采用;缺点是会引起仔兔应激和母兔烦躁不安。

4.2 分批断奶法

这种断奶法是将一窝中体重较大的仔兔先断奶, 弱小的仔兔继续哺乳一段时间, 以便提高断奶体重。但此种断奶法的缺点是会延长哺乳期,影响母兔的繁殖成绩,目前多不采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山东省;养羊场(户);饲养管理;认知;行为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0-0152-05

山东省是除新疆和内蒙古之外的全国第三养羊大省,2012年全省羊存栏2 163.81万只,羊肉产量33.10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59%和8.25%,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羊肉和羊奶等产品的消费需求,但

在良种普及、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益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要实现山东由养羊大省向养羊强省的转变,必须从源头上提高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认知水平,改善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行为。

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认知与行为,指养羊场(户)在投入品(主要是羊圈/舍、羔羊、种羊和饲草)采购使用、疫病防控、养殖档案和规模养殖等方面的认识了解情况与具体活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不同地区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认知与行为做了一些调查研究[1~7],

但也存在着调查样本容量不够大、调查分析内容不够全面的不足。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利用来自山东省17地市849家养羊场(户)的调查数据,从投入品来源、疫病防控、养殖档案建立和饲养规模扩大意愿与动机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山东省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认知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山东省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行为,加快山东由养羊大省向养羊强省的转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行为。养羊场(户)对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疫病传播等有良好的认知,但对先进饲养技术、兽药的采购及使用、人员传播疫病、养殖档案(含羊耳标)和动物福利的认知度很低。为了更好地提高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认知水平,改善养羊场(户)的饲养行为,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充分发挥宣传手册、阅报栏、标语、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科学饲养管理的理念、趋势和益处,提高养羊场(户)的认知水平;②要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和土地征用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和支持养羊场(户)开展标准化规模养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③严格贯彻执行《畜牧法》、《食品安全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定期或随机地抽检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状况,督促养羊场(户)提高科学饲养管理的认知水平,改善饲养管理行为。④充分发挥相关学者的作用,利用知识培训、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广大养羊场(户)传授投入品采购、疫病防控、养殖档案建设和规模化养殖等方面的基本要点,规范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赵有璋.羊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75.

[2]闫文彤,李铭,韩丽萍,等.农户养羊的调查[J].中国畜牧杂志,1999,35(6):48-49.

[3]杨长松,田鸿义,乔书志.规模养羊场(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02,23(6):17-18.

[4]詹发茂,杜玉祥,贾俊元,等.甘肃省规模化养羊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07(7):82-83.

[5]祁维寿.青海省互助县规模养羊调查报告[J].养殖与饲料,2010(7):84-85.

篇4

在各大城市相继实行畜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后,散养模式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外销受阻,即使在本地消化,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意味着我们实现了国内畜牧业与国际市场的真正对接。面对新形势,散养模式由于饲养分散、生产标准不统一、技术管理水平不平衡、卫生防疫难以保障等问题,生产出的畜禽产品很难经得起市场越来越严格的检验,散养模式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散养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省科技厅李明凤:长期以来河南省畜牧业发展主要依靠农村广大农民在房前屋后的庭院进行小规模散养,还没有脱离人群密集的村屯,农舍与畜舍相连,人畜共居一院,畜舍简陋,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防疫条件。

传统的散养模式导致河南省畜牧业的商品化、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很低,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量也不多。散养模式由于其具有规模小、生产分散、效率不高、防疫与用药不规范等局限性,与目前各大城市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发展畜牧业大产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很不适应。

饲养水平落后,疾病防治水平低

河南农大禽病研究所马建兴:在农村散养模式中,畜禽饲养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懂专业知识、缺乏疫病防治的临床经验,导致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散养模式的弊端还表现在:畜禽日龄参差不齐,不能做到“全进全出”;畜禽舍内缺乏必要的排污设施,致使污水到处乱流;病死畜禽随意丢弃和食用:大多数养殖户没有定期进行防疫消毒,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防疫消毒计划。

散养模式无法建立区域生物安全体系,往往过分依赖药物,轻视防疫。频繁用药、不合理用药导致某些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一些畜禽疫病时有发生、畜禽产品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

农村散养模式仍会长期存在

长垣县农牧局孙祖均:不能将散养模式一棍子打死,传统的散养模式在当前农村仍有其存在的理由: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精饲料和青粗饲料,从而减少饲料浪费。二是可以为数以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三是传统散养模式更能承受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冲击,“船小好掉头”,如当猪肉价格下跌时,农户就可以少养猪或不养猪而改为养牛或养鸡。四是农村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通过过腹还田,给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改良了土壤,促进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总之,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传统的散养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仍会长期存在。

评说

散养模式是农民增收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最有效的手段。要提高河南省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变落后的散养模式,在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上下工夫。一是畜牧主管部门要实施兽药、饲料全程监管,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行动物免疫标志制度,促进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落实到位。二是要围绕畜禽加工企业,由畜牧主管部门牵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展畜牧合作社,使散养户在生产方式上有效地组织起来,更好地实行标准化饲养,进而促进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化农场或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将目前分散生产的饲养户变成农场的饲养管理人员,通过建立安全生产体系来推行畜禽的标准化生产。

在传统的散养模式下散养户不可能严格遵守国际市场标准的要求,因为他们没有技术优势和透析市场的眼光。散养户离科技最远,他们的知识和阅历注定他们不会站在某种高度去认识和分析市场,因为不了解市场标准,他们只能进行想当然的生产。其次,农村散养在管理上随波逐流,以他们目前拥有的饲养设备和饲养条件,做到环境控制仅仅只是一种设想。再次,散养户无序的生产方式无法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连接起来,所以他们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所有这些矛盾,只有通过挂靠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把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抵御市场风险,最大程度地获取利益。

作为河南省肉类行业首家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的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永达集团历经10年“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尝试,实现了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在增强自身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众多加盟饲养户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所在区域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新野:建立标准化“托牛所”

为解决农户散养黄牛管理水平落后、效益低的问题,新野县成立了黄牛“入托”领导小组,并在该县王庄、五星、沙堰等5个乡镇建立了设施齐全、清洁卫生、温暖舒适的标准化“托牛所”,把黄牛集中起来饲养。每个“托牛所”除了建有标准化饲料槽、供水池和露天活动场外,还安装了照明、消防、取暖、广播等设施。“托牛所”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对牛群进行健康检查。

经验交流:

清集:增强政府服务职能

太康县清集乡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成立了由政府牵头,畜牧、金融、税务、土管、工商、财政等部门参加的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搞好养殖技术的开发与培训,完善各项服务措施,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他们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服务体系,对散养户推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常规免费防疫及生猪防疫保险制度,全面开展畜禽产地检疫。

洛阳:加强畜禽生产监管

洛阳市对农村散养模式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畜禽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动物防疫程序和条件,加强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健全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对重大疫病的防治实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相结合的措施,强力推行免疫标识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疫病扑灭机制,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在生产过程的管理上,重点加强饲料兽药的管理和场内环境管理。

篇5

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加强环境控制,进行绿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对促进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健康发展显得特别重要。认为规模化养殖应做到养殖场要合理选址与建造、加强饲养管理、规范用药、综合防病等,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控制。

规模化养殖是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在规模化上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疾病的流行难以控制;二是产品质量较差;三是养殖效益不理想;四是环境污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科学养殖的认识不够;二是养殖技术含量差;三是养殖环境控制措施不到位。本文针对规模化养殖的现状,就加强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促进绿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养殖场的合理选址与建设

1.养殖场的选址要求

畜禽养殖场选址时应根据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等基本特点,对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饲料、能源、交通与工厂和居民的关系,特别是畜牧场废丢物处理等社会条件综合考虑。因此,养殖场应选择在空气较好、水量充足、水源和土地未受到污染,且远离村庄、城区、居民点(不少于300m,离交通道要有一定距离,如100m以上),但有支路相通的地方。

2.养殖场的建筑设计要求

一是合理的功能分区;二是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三是不同种群畜舍的合理设计;四是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场内道路、粪尿沟、防疫设施、排水设施、贮粪池、兽医室、病畜隔离间、粪尿污物处理设施、场地绿化等内容。具体设计中要做到:①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便于生产和管理;②畜舍间保证合理的间距,有利于采光、通风、防疫。舍内设计应根据不同畜种、不同生理阶段的畜禽类别分别设计;③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通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④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⑤生产区进出口应设消毒池和消毒室,进出人员、车辆和畜禽都必需消毒;⑥养殖场周围应建围墙,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二、科学饲养管理

1.科学的饲粮配合

一是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符合畜禽生理需要的平衡日粮,能够降低饲料粗蛋白水平,提高日粮中氮的利用率,减少粪尿中氮的排泄量;二是应用有机微量元素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减少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应用植酸酶,提高畜禽对蛋白质、钙、磷、铜、锌等矿物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四是应用微生态制剂,在动物体内创造有利于畜禽生长的微生态环境,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动物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还能抑制菌的繁殖,降低肠道和血液中内毒素及尿素酶的含量,有效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篇6

(1)要熟悉掌握小尾寒羊的品种特征、生活习性和生产性能等。掌握小尾寒羊的鉴定方法,确保引种时不至于上当受骗。

(2)找准引种渠道。引种时,一定要找准引种渠道,供种点或供种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畜牧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不在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引进种羊,从而保证种羊的质量。

(3)熟知引入地的生态条件。小尾寒羊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地区,适于温暖、半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引种时,一是要考虑到引入地生态环境是否具备小尾寒羊的生产条件;二是要考虑到在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小尾寒羊的优良特征能否保持并延续下去。

(4)要具备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产区大部分在海拔高度100m以下的平原农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条件优越,饲养方式主要采取舍饲和半舍饲的方式。为确保引种成功,在引进的初期不要剧烈改变其在产区的饲养方式和生活习性,应给予良好的饲养条件并进行舍饲或半舍饲。

1.整顿羊群,分群饲养管理

要及时调整羊群,根据羊只年龄、性别、强弱、肥瘦、生产性能和不同的生理时期合理分群。分群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定饲养管理标准进行饲养和管理,尽量满足不同类群和不同生理时期羊群对饲料和营养的需要。

2.养好种公羊和种母羊,做到适时配种

配种前一个月,应使种公羊进入配种期的饲养管理,配种时种公羊、种母羊都要保持良好的营养水平,以保证受胎率,更好的实现多胎、多产、高繁,进而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对育成公、母羊要适时配种,由于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小尾寒羊配种有早有晚。一般种公羊10~12月龄或体重达到70~80kg,种母羊9~10月龄或体重达到50kg左右时,就可进行初配,初配不宜过早,如过早,母羊产单羔多,弱羔多,难产多,育羔成绩差,母羊发育受阻。

3.防疫和驱虫

防疫一般在春秋各进行1次,春季3~4月份,秋季10~11月份进行,注射羊三联(或羊四联)苗、炭疽苗、巴氏杆菌苗等疫苗。应该注意的是,注射一种疫苗后,隔15天方可注射另一种疫苗,两种疫苗不能同时使用。当地从未发生过的疫病,不能滥用疫(菌)苗注射,使用疫(菌)苗应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进行。

要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每年1次或每季度1次,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进行。无论是防疫还是驱虫,对怀孕后期(妊娠3个月以上)的母羊都要慎用,以免造成流产。

4.饲草料的增减与变更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切忌供给羊只草料量的猛增猛减和突然变更。小尾寒羊属反刍家畜,在正常情况下,瘤胃、网胃中的各种微生物处于一个微生态平衡状态,当草料猛增或突然变更时,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有害微生物加快繁殖,容易引发疾病造成死亡,如羊肠毒血症、羊快疫、链球菌病等。因此,草料的增与减,草料的变更都应循序渐进。

5.半年以内的小尾寒羊羔羊不宜饲喂尿素

尿素可作为非蛋白氮给羊补充蛋白质,在瘤胃中尿素先被微生物分解并消化吸收,将其变为菌体蛋白后才能被羊消化吸收和利用。由于半年之内的羔羊前胃发育不健全,微生物区系尚未形成,微生态环境尚未完善,草料中添加尿素易引起尿素中毒,另外,尿素也不宜与豆类及豆粕、苜蓿等豆科植物性饲草(料)混喂小尾寒羊(包括其它反刍动物),因为豆类及豆科牧草中含有脲酶,易加快尿素分解,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引起羊群中毒。妊娠最后3个月的母羊不宜喂添加尿素的青贮,因其对胎儿发育有害。

6.重视羊群饮水喂饲与圈舍卫生

注意草料及饮水卫生,做到饲槽、水槽干净卫生,草料无毒、无霉变、无杂质、无禁用添加剂,喂饲饮水要有规律,饮水应新鲜清洁。圈舍应做到通风透光、防寒防暑、干燥卫生,勤出勤垫勤打扫,定期消毒、除蝇、除(寄生)虫,防疫药品及疫(菌)苗瓶不随地抛洒或乱扔,减少疾病的传播。

7.舍饲小尾寒羊应加强运动,常晒太阳

舍饲小尾寒羊容易产生维生素D缺乏症,进而影响钙的代谢。定时放牧,目的不在于采食,而在增加运动和进行日光浴,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促进钙的代谢。尤其是妊娠后期的母羊,增加运动,防止死胎、弱胎、母羊难产及产前后瘫痪是十分必要的。运动还可提高种公羊的品质,提高配种受胎率。

8.其它技术问题

8.1生产母羊保健:母羊产后(羔羊吃奶之前),应以0.2%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并热敷;避免羔羊过度吮吸而产生负压;母羊产后2~3天和羔羊断奶过渡期间,应降低饲料营养水平和饲料供给量,减少饲料、青贮饲料和青饲料,适当喂些易消化的优质干草和麦麸;挤初乳时,防止不适当地用力掳拉。采用以上措施可减少炎的发生率。

8.2进入产房的母羊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母羊踩伤、踩死羔羊,致使羔羊管骨骨折。一般以2m2安排一只生产母羊为宜。

8.3小尾寒羊对疾病反应不敏感,应认真仔细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大群舍饲小尾寒羊,应在每天喂饲时观察其精神状况、采食情况、呼吸方式和频率以及尾臀部的粪污情况,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病羊应七分治疗三分护理,只管治疗,不顾护理,治疗无效,羊只死亡率高。病羊应给量少、质优、易消化的草料,保证及时饲喂饮水。

8.4防止羊只跳圈撕裂腹膜。小尾寒羊跳跃能力强,体大腹膜薄,往往因跳圈造成腹膜破裂。因此,圈栅高度不应低于1.2m。否则,腹膜撕裂发病率高。

篇7

关键词: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农村基层畜牧业发展强大关键在于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管理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乎着畜牧业未来的发展进程,正确的养殖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养殖管理的过程中突显出很多问题,例如:品种引进,饲料安全,畜牧卫生环境、疫病预防等诸多方面,无论其中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无法保障畜牧业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加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至关重要,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来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1基层畜牧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1引种把关不严,制约发展

畜牧业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引进优良畜禽。种猪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猪群的品质和产量。然而一些基层养猪基地存在良种引进不规范的问题。不懂科学养殖方法的养殖户,为了省钱和方便购买,到周边不规范销售点购买畜禽种,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另外养殖户在不规范销售点购买的禽种,往往卫生条件差、防疫不过关,养殖过程存在隐患和弊端。例如,养鸡户买回鸡苗,养殖一段时间,发现容易患病,成活率不高。饲养困难,死亡率高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

1.2兽药滥用,制约发展

有些基层散户和兽医对细菌抗药性的认识不正确,导致用药具有依赖性。用药疗程不够及剂量不足,忽略休药期的概念,没有按照国家农业部对部分药物的休药期规定要求去执行。或是不考虑病况,长期仅用一种药物,使得抗药性增强,使用效果降低。因此,严格执行合理用药,正确治疗,才能将禽类疾病有效控制。这也直接关乎着人类食品饮食安全这一重大问题。

1.3饲料管理不到位,制约发展

饲料营养的搭配与选择是禽类养殖产量的关键,必要营养元素的缺失,有什么喂什么,什么方便喂什么,这些错误的养殖方法导致产量下降。例如,基层农户家里种植什么农作物,就将其作为主要饲料,没有再添加必要的营养元素。表面上看,畜牧类喂养食料量上足够,实际吸收量少,营养缺失,长久导致家禽发生疾病。

1.4防疫制度不健全,制约发展

养殖场疾病控制的关键和基础在于防疫制度。大多数畜牧养殖场防疫工作还不够完善,对于突发性疫情爆发没有预防,恶化局面难以控制。这就要求养殖场要做到科学的免疫接种和消毒,定期抗体检测,持续性提高动物免疫能力。同时,养殖场进入人员车辆要严格消毒,防止病原菌携带进入。出现疾病的畜禽严格做好隔离措施,死亡畜禽要进行销毁及深埋,做好无害化处理。

2解决问题,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2.1严把选种引种关,加强种畜(禽)性能测定

引种是养殖成败的关键环节,保障落实好基层养殖场种畜禽的品质和安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于种畜(禽)选种和性能测定工作要进行科学化的认识。认真考察,不去异地不熟悉销售商处选种。第二方面,要看当地有没有疫情发生,免疫预防是否正规。要求供应方出示畜禽生产合格证或动物免疫合格证。对于引入幼苗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和观察,呈现正常生长状态后再入群饲养。

2.2加强免疫,防范未然

建立健全完善的畜禽免疫制度,培养专业的疾病防疫技术人员,建立好必要的消毒室,配备好必要的消毒器材和治疗药品,发现疫情,及时防控和处置。

2.3培养专业队伍,增强创新管理观念

养殖场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创新管理理念,力求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饲养环境直接决定着经济效益能否最大化。因此,养殖场在进行管理时,在不断增强养殖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发展目标,从而促进基层养殖业的发展,逐渐走上畜牧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2.4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养殖户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需要具体做到建立干燥、排水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空气流通。避免使用单一饲料,要让畜禽日常营养摄取达标,这就需要全价饲料来达到营养平衡。另外,饲养也要注意畜禽生长期的不同按需喂食,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营养供应。

2.5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

基层畜牧业养殖过程中,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切实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预案,加强防疫工作能避免疫病的大规模爆发,降低死亡率增高而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养殖产业的不断完善发展。这就要求养殖场内部要严格进行规范消毒,对畜禽定期进行消毒、接种,切断病毒传播源,保持环境卫生。对于生病或死亡的畜禽及时做好隔离和无害化处理,力求科学完善疫病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金学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2015(2):28-29.

篇8

论文摘要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加强环境控制,进行绿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对促进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健康发展显得特别重要。认为规模化养殖应做到养殖场要合理选址与建造、加强饲养管理、规范用药、综合防病等,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控制。

规模化养殖是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在规模化上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疾病的流行难以控制;二是产品质量较差;三是养殖效益不理想;四是环境污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科学养殖的认识不够;二是养殖技术含量差;三是养殖环境控制措施不到位。本文针对规模化养殖的现状,就加强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促进绿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养殖场的合理选址与建设

1.1养殖场的选址要求

畜禽养殖场选址时应根据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等基本特点,对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饲料、能源、交通与工厂和居民的关系,特别是畜牧场废丢物处理等社会条件综合考虑。因此,养殖场应选择在空气较好、水量充足、水源和土地未受到污染,且远离村庄、城区、居民点(不少于300m,离交通道要有一定距离,如100m以上),但有支路相通的地方。

1.2养殖场的建筑设计要求

一是合理的功能分区;二是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三是不同种群畜舍的合理设计;四是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场内道路、粪尿沟、防疫设施、排水设施、贮粪池、兽医室、病畜隔离间、粪尿污物处理设施、场地绿化等内容。具体设计中要做到:①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便于生产和管理;②畜舍间保证合理的间距,有利于采光、通风、防疫。舍内设计应根据不同畜种、不同生理阶段的畜禽类别分别设计;③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通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④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⑤生产区进出口应设消毒池和消毒室,进出人员、车辆和畜禽都必需消毒;⑥养殖场周围应建围墙,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2科学饲养管理

2.1科学的饲粮配合

一是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符合畜禽生理需要的平衡日粮,能够降低饲料粗蛋白水平,提高日粮中氮的利用率,减少粪尿中氮的排泄量;二是应用有机微量元素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减少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应用植酸酶,提高畜禽对蛋白质、钙、磷、铜、锌等矿物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四是应用微生态制剂,在动物体内创造有利于畜禽生长的微生态环境,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动物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还能抑制腐败菌的繁殖,降低肠道和血液中内毒素及尿素酶的含量,有效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2.2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控制畜牧场环境,既能保证良好的舍内环境条件,又能有效防止畜牧场内外的相互污染。为此,一要加强饲料卫生质量监测,严禁使用被污染的饲料原料;二要加强水源卫生质量监测,严禁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最好采用自动饮水器;三要保持畜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维持良好的生存和生产小环境;四是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包括进出人员消毒、环境消毒、畜舍消毒、用具消毒、带畜消毒、贮粪场消毒、病尸消毒等;五要严格执行病畜隔离制度,加强对病死畜禽的处理措施;六要采取合理的粪尿、污物处理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消除循环污染。目前粪尿、污物的主要处理措施有:堆肥利用、用作饲料、制作沼气、污水净化等,尽量避免将粪尿、污物直接用作饲料和肥料。

3强调规范用药

为保证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必须规范用药措施。一要根据国家出台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文件,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药物添加剂(如抗生素、镇静剂类药物),提倡使用益生素、酶制剂、天然中草药等;二要合理使用消毒药,尽量少用或不用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消毒药物(如强碱、强酸、醛类等药物),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物;三要合理使用治疗药物,严格按照不同药物在不同畜种、不同生理状态的用药规定用药,严格执行用药安全期制度,不要造成药物在畜产品中的大量残留而危及人类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

4实施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良好的畜牧场疫病防治措施能显著降低畜禽疾病的发生率,既可提高生产效益,又可减少畜禽患病用药,进而降低因药物残留造成的产品和环境污染。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包括:①建设好牧场防疫设施,可有效阻止一些疫病传播途径,如消毒池、消毒室、防疫沟、绿化带的建设等;②严格实施畜禽进出场的检疫制度,强调场内畜禽定期检疫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③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畜舍、畜体进行消毒,降低感染机会。为保证消毒效果,消毒药物要定期更换品种,交叉使用;④全进全出制能够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尽量减少畜禽的进出频率,可减少降低畜禽疾病的传播机会;⑤提供标准的营养需要,搞好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各种环境条件,增强畜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⑥建设粪尿、污物处理设施,降低或消除环境污染;⑦苍蝇是某些疾病的传播者,在夏天应采取有效方法消灭苍蝇;⑧鼠既消耗饲料,又损耗设备,同时又传播疾病。因此,应随时注意防止鼠害。

5参考资料

[1]张雪萍.浅谈西部可持续畜牧业之发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6(1):44-46.

[2]冯春霞.家畜环境卫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肉牛,饲养管理,技术

肉牛饲养管理首先要考虑的便是肉牛品种的选择。肉牛的品种决定了饲养管理的基本思路,因此要第一位地考虑肉牛品种。肉牛的基本品种有西门达尔,夏洛莱等,品种的优质与否直接影响着肉牛的产量和质量。肉牛饲养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体型较大,肌肉发达,肉质鲜美并且骨骼结实的品种。目前来看,西门达尔的进一步改良品种符合以上几种要求,这就奠定了肉牛饲养的基础,根据肉牛的基本特点来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

第二点,我们要进行饲养场的选址和内部的布局。近年来,我国注重生态平衡发展,封山禁牧成为了各个区域的趋势,畜牧业专业化让肉牛饲养圈舍养殖成为饲养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合理的选址十分重要,选址中最重要的便是进行人畜分离,这样对于疫病的防治有很大的帮助,也保证了人类生活场所的干净清洁。其次还要考虑饲养场地的交通便利,水电能否顺利保障以及风向、水源等问题。在饲养场所内,要注重上风向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中部地区应该是生产区域,而下风向则应该安置粪便等杂物。并且严格进行每个区域的划分,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的传播。【1】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的第三点便是饲料和饮水的管理。关于饲养饮水的管理有三点具体的需要注意。1、饲料的分类,肉牛的饲料需要进行细致的分类,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补给营养。具体的阶段有,犊牛期、育肥牛期、空怀牛期,哺乳期,怀孕期。根据以上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饲料喂养,不能够混乱饲养,精粗饲料的分配也需要进行称重测量。【2】一般情况下育肥牛前期,需要一斤的精饲料,中期则需要3斤精饲料,后期则需要4斤精饲料。精饲料和干草的搭配也需要精细计算。2、氨化饲料的制作,氨化饲料的主要原料便是玉米秸秆,秸秆经过氨化之后,其中的粗纤维更易消化,消化率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到四十,氨化饲料可以说是养殖肉牛的主要优质饲料。针对秸秆的选择,最需要注意的便是原料的选择,需要选择没有泥沙,没有霉变的玉米秸秆。然后选择大小适当的氨化窖,一定要根据秸秆的数量来进行配置。正常情况下,每一百公斤的秸秆,需要相应的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者10公斤左右的碳铵。氨化的具体步骤是先将尿素或者碳铵溶于水,然后将之喷洒在粉碎过的秸秆上,之后将其搅拌均匀,让秸秆的含水量达到百分之四十至五十,踩实之后将塑料布覆盖到上面,进行密封,整个操作过程应不超过三天,最大程度地防止氨的挥发,达到最佳的氨化效果。3、饮水方面,需要注意给予牛犊、育肥牛、成年母牛充分的干净饮水。在寒冷的冬季,需要供给温水或者井水。除此之外,要保证水源的干净,进行充分的消毒杀菌。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的第四点便是肉牛场的管理,在饲养场要设有专用的饲料槽,对于牛舍地面应该使用水泥青光地面,这样有利于消毒清洗,保持肉牛饲养环境的清洁干净。在肉牛购入的七天之内,要对肉牛饲养进行全面的消毒,准备好饲料、干草、药品等常用品。与此同时,饲养场地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没有噪音。炎热的夏季需要进行防暑措施,进行必要的通风。寒冷的冬季要进行必要的保温措施,要求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3】并且要注重时时通风,注意空气流通。

第五点,肉牛饲养管理的关键在于肉牛疫病的防治。肉牛的疾病防治要注意“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观念。在养殖之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疾病免疫程序,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疫病,其中注射疫苗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这就需要饲养人员严格按照具体时间,具体剂量进行注射,来确保肉牛的健康发展。在疫病出现之后,肉牛场地的消毒也十分关键。

总结:及时的消毒能够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蔓延,消灭危害肉牛健康的细菌微生物。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射活毒疫苗的情况下,是不能够进行消毒的,以免影响正常的免疫效果。除此之外,冬季消毒的水温则需要保持在二十摄氏度来实现消毒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松龄,陈冠军. 如何提高肉牛饲养经济效益[J]. 河南畜牧兽医. 2001(12) 22

篇10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建设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养鹅专业合作社或专业户规模化养殖为载体,做大养鹅产业规模,着力打造鹅品牌,从而拉动我县畜禽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二、养殖管理

(一)县畜牧兽医局负责从海平达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处购买鹅苗,发放给县内各养鹅专业合作社(专业户),鹅苗每羽价格30元。其中:县畜牧兽医局支付21元/羽,养鹅农户承担9元/羽。农户根据养殖量向乡镇政府申请鹅苗,报县畜牧兽医局批准后,按照9元/羽交钱到公司(湾岭镇种鹅场)后发苗。

(二)各乡镇政府负责监督指导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户)养鹅,按照公司+合作社或专业户+农户的饲养管理模式,采取鹅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进行饲养管理,饲养2个月(含2个月)以上的鹅为成品鹅。县畜牧兽医局和公司为各养鹅专业合作社(专业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三、奖励标准

各养鹅专业合作社(专业户)必须按标准化技术饲养管理商品鹅。确保健康合格的成品鹅商品率,以利鹅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养鹅增收。

1、对成品鹅商品率达到80%以上(含80%)的农户,县政府按实发鹅苗数量以9元/羽一次性奖励。

2、对成品鹅商品率未达到80%的农户,县政府按实际成鹅商品数量以9元/羽一次性奖励。

四、奖励程序

对合作社或专业户饲养2个月(含2个月)以上的成鹅由乡镇政府成立的商品鹅核定领导小组负责核定,核定人员(由镇、村委会及村小组人员组成)必须到现场清点实际数量,农户签名认可,经核定小组签名和盖章后,报送到县畜牧兽医局。县畜牧兽医局根据乡镇上报的核查表进行把关审核并派人下到养殖户(场)抽查复核,对数据明显不合理养殖户(场),责成重新核查,经县畜牧兽医局审核和抽查复核后的核查表数字发回乡镇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从“一卡通”或银行卡发放成品鹅奖励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顺利实施我县2014年鹅产业化项目,按时将奖励金发放给养鹅农户,以提高农户养鹅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养鹅增收,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以王京雄副局长为组长的农民养鹅商品率稽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