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时间:2024-03-13 16:4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制度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制度体系

篇1

独立审计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独立审计诚信缺失现象需值得深思,长此以往,如果不对这种制度性缺陷加以弥补,必将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1、道德机制缺陷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未能处于合理的层面,在追求自身利益、执业规范和专业胜任能力方面还有明显的提升空间。这一状况的出现固然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有关,但是,如果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角度看,还关乎制度和机制的完备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全面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滞后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使得审计执业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较高水平,道德意识相对淡薄,独立审计的诚信状况并不理想。另一方面,我国独立审计行业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总体上未能真正走出信誉危机的困境。比如执业不规范,审计实践中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审计过程缺乏公正,审计结果不明确立场……这种因被弱化的职业道德约束,使一些注册会计师主动放弃了对审计信息的保密,职业道德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此外,一些审计人员缺乏竞争和危机意识,在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和培养,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违纪违规现象视而不见或者漠然视之,甚至会在利益的诱惑下,讨好客户、向其出具令客户“满意”的审计报告。当然,这些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相关的问题都与审计相关条款、规定直接相关。

2、付款模式缺陷

从当前的付款方式看,企业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年报表审计时,企业作为被审计单位要独立承担所产生的审计费用。这样一来,独立审计的付款缺陷就显现了出来――真正受益的人不付款,付款的人不真正受益――这是一种极不公平的现象,也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有显著差别。国有企业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些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冲突中产生了适当分离。但是,企业的所有者由于缺乏人格化的代表,无法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有效的约束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审计业务委托人和企业经营人会因此而合为一体,审计独立性也就无从谈起。即便客户和注册会计师之间能够进行双向选择,但就被审计单位而言,在合同谈判中经常处于优势地位,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同样造成损害。

3、收费制度缺陷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独立审计事业发展迅速,但在收费制度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表现:第一,由于审计收费的缺陷产生了大量审计失败案例,这些大多和审计证据不足直接相关,会计师事务所难以提取到足够的风险基金与执业保险,无形中增加了审计行业风险;第二,审计收费的缺陷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造成了严重冲击,政府的干预行为使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费处于被动状态之中,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秩序也经常陷入混乱状态,使行业的发展受阻;第三,由于未能建立其保障披露行为有效性的审计收费机制,对注册会计师报酬的披露质量也并不理想,甚至所披露的信息因此而更加复杂和混乱,相关数据之间不存在可比性,对审计工作的支撑作用不足;第四,由于在价格方面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致使收费标准长期缺位,审计收费规格相对较低,收费信息的披露机制也十分欠缺,社会对其产生了一定质疑;第五,由于历史的原因,审计人员审计收费的法定权利和与之承担的风险之间存在严重失衡,审计收费行为的自律性较差,审计市场失灵的状况经常出现;第六,由于身份和角色的不同,政府制定的收费标准和审计行业对执业质量的要求并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经常将审计人员的审计收费行为置于风险之中,相对低廉的审计收费无法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甚至在审计证据的收集方面也显得不充分和不完备。

二、独立审计诚信缺乏的原因分析

我国政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证券监督管理等部门彼此之间协调和配合工作长期缺位,各自为政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在审计检查中还发现了一些相互矛盾的情况,给会计师事务所造成了严重挑战,也使得我国独立审计诚信处于缺位状态,有必要对从激励、培育、监管等方面给出相关措施,保证事务所能够完全依据独立性原则履行职责,提高审计的质量与效率。

1、从业人员违规成本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审计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仅能对执业人员实行市场禁入。我们知道,这种处罚(包括对事务所的处罚)实际上是象征性的行政处罚,对当事人和当事机构并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也不会对其他会计师和事务所造成直接影响。而这种低廉的违规违法成本,给整个审计行业的执业环境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也增加审计工作的社会成本。

2、公司治理结构失衡

失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造成了极大冲击,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机构的角色定位模糊,在根本上对理应平衡的审计关系形成了破坏。比如审计机构被迫处于被动地位,审计独立性无从谈起。

3、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十分低效

部分企业会挖掘政府的管理漏洞,通过粉饰或者寻租的方法,得到政府的确认。这些企业就需要拒绝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或者接受低质量的审计服务。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会暴露企业的短板,影响其利益诉求。这样,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不断低迷,为违规操作和低质量独立性审计提供了机会。

4、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不完善

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在我国境内可以设置以下形式的事务所――合伙制事务所与有限责任制事务所,这两类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能够发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是,在债务清偿的法律责任层面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依照我国《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之全体股东只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而对合伙企业的投资人来说,就要对债务承担起无限责任。前一种事务所的经营风险通常处于较低水平,注册会计师的赔偿责任可以被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对连带责任不予承担。当经营利润明显超过注册资本时,注册会计师会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多种手段最大限度的逃避经济赔偿,降低经营风险。

三、我国独立审计诚信机制的体系重构范式

审计诚信机制并未完全建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将利益视为第一效用的状况并未得到彻底的改变,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势必要破坏可以构筑的审计诚信体系,注册会计师也将因此丧失必要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也将不复存在,审计工作也会接连遭受失败的命运。因此,需要改组监管机构、全面提升执业人员素质水平、构建审计主体诚信评级制度和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市场竞争能力。

1、全面提升执业人员素质水平

独立审计诚信机制的形成和体系的构建,说到底都要通过“人”完成。为此,本文认为,首先要在人才的选拔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对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经验水平、实践经验等进行综合衡量,看其是否具备独立审计和高水平的专业判断力。此外,选聘审计人员时要以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为准则,重点对那些具有较强责任心和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进行选拔和培养,使之能够在从事独立审计工作时,借助较高的业务技术,完成各项审计任务,最终成为审计工作的中间力量。当然,对注册会计师而言,还应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之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能够扮演好“经济卫士”的角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客观、优质的审计服务。

2、强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

大量的审计实践表明,独立性是当今世界各国审计理论与实践中普遍遵循、普遍实行的基本准则。因此,在构建独立审计诚信体系的过程中,为充分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在政府层面,要不断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其进行独立的检查验证和监督;在收费方面,要改变现行的审计费用支付方式,保证审计监督不打折扣。对上市公司来说,要明确委托人的职责,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诚信体系,为其谋取更多的社会声誉,保证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

3、改组监管机构

为了重构我国独立审计诚信体系,可以考虑改组监管机构,设立独立审计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组成应由会计界、审计界、法律界、经济界、金融界等专家共同完成,同时聘请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对其进行指导。这样一来,独立审计工作便能够直接接受法律的监管和约束,依据法律引导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方向与规模,比如,接受对注册会计师民事索赔案件的诉前审查申请,并出具调查意见书等,从而保证独立审计行业沿着健康的轨道,持续、快速的发展。

篇2

【关键词】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1 试验室管理体系

试验室管理体系是把影响检测/校准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形成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总体的作用大于各分系统作用之和。

1.1 管理体系的目的

试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并使其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便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试验室和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顾客对质量满意和降低成本。

1.2 管理体系的构成

管理体系包含了基础资源和管理系统两部分。首先对于一个试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条件,包括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及办公设施、合格的检验人员等资源;然后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分析确定各检验工作的过程,分配协调各项检验工作的职责和接口,指定检验工作的工作程序集检验依据方法,使各项检验工作能有效、协调地进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采用管理评审,内外部的审核,试验室之间验证、比对等方式,不断使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以保证试验室有信心,有能力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地检验报告。

1.3 管理体系功能

试验室只有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功能,才能不断完善健全和有效运行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所以说管理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的核心。

1.4 管理体系特性

1)系统性

试验室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对质量活动中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了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有机整体。

2)全面性

管理体系应对质量各项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对检验报告质量形成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硬件、软件、物资、人员、报告质量、工作质量)控制。

3)有效性

试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体现在管理体系应能减少、消除和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出现质量缺陷能及时发现和迅速纠正,并使各项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体现了管理体系要素和功能上的有效性。

4)适应性

管理体系能随着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补充,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2 内部审核

2.1 概述

内部审核是试验室自身必须建立的评价机制,对所策划的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好额持续改进过程。也是试验室自己进行的,用于内部目的的审核,也称第一方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2.2 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时检查本单位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评审准则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而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如下:

1)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2)管理者将根据内审情况做出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的决策;

3)管理者可以通过内审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情况与结果,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机会和条件。

2.3 范围

审核活动的范围是指在固定的设施、离开固定设施的场所、移动的或临时的设施以及部门、要素等审核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或范围。

2.4 依据

1)试验室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监控计划等);

2)客户的要求、标书和合同款;

3)国建或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

4)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5 审核原则

1)审核的客观性;

2)审核的独立性;

3)审核的系统性。

2.6 审核频次

1)常规审核:按年度计划进行。每年至少一次,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

2)特殊情况下审核: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增加内审频次:

(1)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2)内部监督连续发现质量问题;

(3)试验室组织机构、人员、技术、设施发生较大变化;

(4)第二方或第三方现场评审前。

2.7 内审过程中各部门人员的职责

2.7.1 人员职责

1)最高管理者:①支持内审员的工作;②认识内审改造的意义的作用;③及时了解内审结果为改进提供依据。

2)质量负责人:①批准并组织年度内审计划;②指定组成内审组及任命组长;③将内审计划通知组长和受审部门;④负责不符合线项追踪;⑤负责内审质量和内审员的培训;⑥批准内审总结报告。

3)内审组长:编制内审实施计划、组织内审组实施内审、负责与被审部门沟通与反馈信息、支持内审首次与末次会议、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内审实施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清晰明确的报告内审结论、签发不符合项通知书、编写内审报告。

4)内审员:编制内审检查表、向受审核方传达和阐明审核要求、有效的实施内审计划、记录审核发现、报告审核结果并形成不符合项通知书、负责对你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的跟踪与验证、收存与审核有关的文件。

2.7.2 部门职责

1)质量管理部门:编制内审计划并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协调内审工作、准备内审文件、收集内审记录、分析内审结果、组织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管理内审员、起草内审总结、完成内审材料归档。

2)受审部门:了解审核计划并在审核前进行自查、配合审核组确认并实施审核计划、将审核的目的和范围通知有关员工、指定陪同内审组的联络员、当内审员要求时为其使用有关设施、证明材料提供便利、确认或提供有力证据反对内审员提出的不足或缺陷、提出并组织落实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

2.8 内部审核步骤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步骤一般分为5个阶段:

2.8.1 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

按照内审程序文件的规定,每年年初,质量负责人要组织质量管理部门及有关人员策划并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每次内审前质量负责人授权成立内审组,由质量管理部门或审核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工作文件主要指审核所依据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以及编制《现场审核检查记录表》、《不符合项报告表》、《内部审核结果表》等。所准备的文件必须是有效版本,且已在试验室得到实施。《内审实施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组人员、分组情况、职能分配、时间安排、提交内审结构报告的时间等具体事项,《专项审核计划》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由质量管理部门在正式审核前5-10日发至有关部门和人员。

为提高内审的效率,内审员应根据分工准备现场审核用的检查记录表。检查记录表内容的多少,取决于受审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能、审核要求及方法。检查记录表的类型分过程(或要素)检查记录表和部门检查记录表两种,需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适合的一种,并应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认真填写。

2.8.2 内审的实施

按照首次会议、现场审核、碰头会、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及召开末次会议的程序进行。现场审核是整个内部审核中的关键环节。内部审核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现场审核,最后的内审报告也是依据现场审核的结果形成的。因此,对现场审核的控制以及审核技巧的应用就成为审核成功的关键。

2.8.3 编写内审报告

内审报告是内审组结束现场审核后必须编制的重要文件。内审组长在末次会议后应尽快完成内审报告的编写,报告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不符合项)做出统计、分析、归纳和评价,内审报告应规范化、定量化、具体化。内审报告经内审组全体成员通过,并签名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质量管理部门发至各部室。内审报告作为管理评审内容的输入之一,内审报告提交后,内审改造即告结束。

2.8.4 跟踪审核验证

跟踪审核验证时内审工作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受审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审核验证,队纠正结果进行判断和记录的一系列活动。内审组长应指定一名或几名内审员对不符合项的纠正、对纠正措施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确认完成及合格后,做好跟踪验证记录,讲验证记录等材料整理归档。

2.8.5 内审的总结

本年度的内审全部完成后,质量管理部门或者是质量负责人应对本年度的内审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计划是否合适、组织是否合理、内审人员是否适应内审工作、经验教训及今后的打算。

3 管理评审

3.1 概述

3.1.1 目的

管理评审的目的就是确保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检测机构质量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是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3.1.2 分类与频次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分为定期评审和不定期评审。定期评审一年一次,一般可安排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后进行。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组织不定期的管理评审。

3.1.3 管理评审的输入

通常包括10个方面: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的评审;试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其它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及员工培训。

3.2 管理评审的步骤

3.2.1 策划与准备

质量负责人根据内审报告以及收集到的“管理评审的输入”的信息置顶《管理评审计划》,评审计划要说明评审目的和依据、参加评审的人员、评审的内容、时间和方法与其他事项。《管理评审计划》提交最高管理者审批,评审计划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应在评审会召开前将评审计划和有关文件分发给参加评审的人员,并通知有关人员做好准备。

3.2.2 评审的实施

管理评审是以评审会议的的形式进行,评审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质量负责人组织最高管理层人员、各部门负责人、质量管理员参加。参会人员按照评审计划对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充分的讨论、认真评审,对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完成期限。

3.3 编写管理评审的报告

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由质量负责人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及结论,在规定时间内,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包括以下5个内容:

3.3.1 实施管理评审的全过程情况

3.3.2 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中提及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3.3.3 对《质量手册》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提出的意见

3.3.4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适用性等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3.3.5 提出改进目标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监控执行,与评审有关的资料、材料、记录等由质量负责人委托质量管理部门归档,以备计量认证监督或复查评审时检查。

篇3

Tang Pengcan

(the Yangtze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of hubei province jingzhou 434023)

摘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分析也有众多的理论和方法。本文运用可靠性理论对深基坑工程稳定性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介绍了可靠性理论在深基坑支护体系稳定性分析中应用的各种计算方法。

关键词: 深基坑;稳定性分析;可靠度理论

Abstract: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structure type has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tability analysis there are plenty of theory and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reliabili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stability analysis substantial, introduced the theory of reliability in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system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calculation methods.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tability analysis; Reliability theory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深基坑工程是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监测技术、施工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实践性、综合性强,同时又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工程事故的重点。关于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目前大都采用常规的定值设计法,即用抗力效应与荷载效应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来评价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由于该方法忽略了计算所用参数的随机性、计算模式的不确定性等,因而其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本身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它并不能真正反映支护结构的稳定与安全程度。而运用到工程实际中的精确度不高,可能造成材料的浪费或者存在较大的事故安全隐患,目前建筑结构上已经采用GB50068-2001的基于可靠度的设计统一标准。

1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可靠度分析

1.1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由于在朗肯土压力分布条件下,忽略了支护结构与土体的摩擦作用,因而当摩擦角 小于25°时,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和弯矩计算值均偏大。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此采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简称《规程》)规定的土压力分布形式。

1.2 深基坑支护结构失稳的模式

基坑支护结构的失稳破坏模式主要有:倾覆破坏、坑底隆起、丧失整体稳定性等。只要其中的一种处于失稳状态,则整个基坑工程系统即宣告失败。因此,基坑失稳是一个多元模式的失稳问题,对每一种失稳模式均需采用结构可靠度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相应失稳模式下的稳定可靠指标 (或失效概率 ),以评价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可靠度。

1.3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极限状态函数

对于第 种基坑失稳模式,首先建立相应的极限状态函数,即功能函数:

( , ) = - (1)

其中, 为结构抗力, 为荷载效应。当 ( , ) >0,则系统安全;当 ( , )

对于每一种失稳模式,失稳的概率就是其功能函数 ( , )

= [ ( , )

式中, 为第 种失稳模式下的可靠指标, 为概率分布函数。

当一个基坑系统具有 种失稳模式(即 =1,2,…, )时,总的失稳概率为:

= ( < 0< 0 …< 0)(3)

按 法,当 种失稳模式完全统计相关时,有 = ;当 种失稳模式完全统计独立时,有= 1-

等认为,由于结构体系之间通常既不完全统计相关,也不完全统计独立,而是处于两者之间,所以可以用这两种极端情况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失稳概率的界限范围: ≤ ≤1- (4)

假定随机变量 和 的概率密度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则根据可靠度理论中的一阶二次矩法,相应的可靠性指标 和失败概率 为 = =(5)

=1- =1- (6)

式中, , 分别为R和S的期望值; , 分别为 和 的标准差。

1.4 抗倾覆破坏稳定可靠度分析

深基坑支护结构抗倾覆破坏的可靠度分析极限状态函数为

式中 ―抗倾覆力矩;

―倾覆力矩,分别为墙前的被动土压力 对转动点的转动力矩和墙后的主动土压力 对转动点的转动力矩。

对悬臂式支护结构,转动点取墙脚处;对单(多)支点式支护结构转动点取最下道支撑处,此时 为最下道支撑点以下的主动土压力对转动点的转动力矩。按定值设计法,其抗倾覆破坏的安全系数 ,且需满足 。

1.5 抗坑底隆起稳定可靠度分析

基坑坑底隆起是深基坑的破坏形式之一。目前,抗坑底隆起稳定的验算方法很多,这里采用同时考虑 作用的抗隆起法。其抗坑底隆起失稳的极限状态函数为:

2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及参数

某电站厂房基坑开挖深度8 ,基坑东侧有一小山体,换算成地面均布垂直荷载为60 ,采用悬臂式支护桩结构,桩长17 。

2.2支护结构的失稳概率

参照支护结构的稳定可靠度分析的数学模型,计算抗倾覆稳定、抗坑底隆起稳定、抗整体稳定3种极限状态,用 法编制的程序求得各极限状态方程对应的可靠性指标与失效概率。

2.3支护体系可靠度和失效概率

分别用一般界限法窄界限法和 法计算得到支护体系的稳定可靠度。

有文献提出,在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可靠度 可取0.95,计算变形时 可取0.85,本文取基坑支护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 =1.5,其相应的目标失稳概率 =0.0668, 〈 ,由此可得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满足要求的。

3结语

本文采用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可靠度问题,并用概率来度量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更真实的体现随机变量的随机性和变异性,因而更符合工程实际。对于悬臂式支护结构,倾覆破坏模式和整体失稳模式是控制失稳模式,因而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就可以以这两种模式为标准,验算其相应的可靠指标直至满足目标可靠指标 的要求,之后再行验算其他失稳模式的稳定可靠指标,当所有失稳模式下的稳定可靠指标都达到目标可靠指标 的设计要求时,即为最优的设计方案。

篇4

关键词:集体林权;改革现状;对策;龙溪县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06-02

尤溪地处闽中,自然概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总面积3 463km2,林业用地面积28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81%,森林覆盖率73.6%,是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金柑之乡”、“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2015年,以三明市被列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为契机,扎实开展“深化林改推进年”活动,通过采取“一个林改项目、一项工作要求、一位领导负责、一帮合作团队、一定完成期限”的措施,全面加快推进新一轮林改,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 林业改革现状

1.1 培育新型经营组织、实现林业规模经营 在产权清晰和林农自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林场,鼓励发展“公司+林农+基地”经营模式,探索发展委托经营模式,培育发展林业经营专业大户,全县已成立家庭林场70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51家、股份林场16家、林业专业协会5家,经营专业大户93户。对照新型经营组织建设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全县已有2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7家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省林业厅规范化建设项目,有26家新型林业经营组织被评为县级示范单位,新型林业经营组织覆盖面占集体商品林地面积的42%。

1.2 推进林权按揭贷款、拓宽林业融资渠道 与兴业银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摸清贷款需求情况,做好对接工作。严格履行“一个确认、两个承诺”的约定,做好拟抵押山场林权证的贷前审核和抵押登记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已发放林权按揭贷款1.8亿元。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全县林业担保贷款和小额贷款余额达3亿元。

1.3 健全林业服务体系、创办生产组织 县成立林权交易中心,规范林权流转交易行为,减少承包经营权纠纷;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的特点,组建10家综合性生产服务组织,购置先进的营林生产机械,规范服务合同,为林农提供造林抚育、采伐生产等服务。

1.4 启动智慧林业项目、发展电子商务平台 与福建北斗森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智慧林业建设项目,提升林业管理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借助“11.6林博会”林品汇网上商城平台,鼓励林业企业入驻尝试线上销售;建立林产品专业体验馆,引进有实力的电子商务运营商,打造富有尤溪林业特色的产品营销网站,免费提供在线销售服务。

1.5 壮大林下经济产业、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以现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和9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做大做强林下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依托九阜山、汤川大侠谷等发展周末度假、林事体验的乡村森林旅游项目;采取“五结合、两统筹、一界定”的做法,创新“联效计酬、综合管护”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模式,提升生态公益林管护水平;以全国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县为契机,创新林地保护管理机制;开展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减少、简化办事程序,改进监管方式,推行网上审批。

2 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新型经营组织实力较弱 全县已成立的151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其中成员数10个以下的占了40家,经营面积不足66.67hm2的占了75家,多数新型林业经营组织仍然采取较为粗放的经营方式,经营效益不高。

2.2 林权按揭贷款总量不大 全县林权按揭贷款抵押山场面积仅0.90万hm2,占可用于抵押山场面积14.78万hm2的6.1%;抵押物品种单一,毛竹林、油茶等经济林不能抵押。

2.3 涉林矛盾纠纷依然存在 已发林权证问题不少,引发了较多的权属纠纷,纠错工作难度不小;一些历史遗留的山林权属纠纷、集体林权流转不够规范,问题调处难度大。

2.4 林下经济特色不够明显 农户在发展项目、品种选择、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多,存在茫然情绪;正在推进的林下经济项目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明显,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条件。

3 加强林权改革对策建议

3.1 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落实“三免三补三优先”政策,对家庭林场和林业专业合作社,办理登记时免收登记费和工本费;新型林业经营组织办理林权按揭贷款支付的森林保险费,由县级财政予以50%的补助;鼓励新型林业经营组织单独编制经营方案,对经营面积达666.6万hm2以上的,实行采伐指标单列;优先安排示范性新型林业经营组织承担涉林项目;在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中,新型林业经营组织享有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同等待遇,并对被评为县级示范性新型林业经营组织进行专项扶持。

3.2 实施智慧林业项目 构建“三网一中心”(天网、地网、人网、智慧林业服务中心)的森林大数据系统,实现对营造林、森林资源保护、林下经济发展、林权交易、林产品线上交易的动态监测、实时管理和风险预警等;围绕县域智慧林业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营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实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信用评级、融资担保、林权抵押贷款、林木资产收储管理、拍卖交易、政策信息等一站式服务;协调金融等职能部门,开发智慧林业贷款等金融产品,为合资公司所开展的林业金融改革服务。

3.3 发挥新型经营组织带动作用 按照“一乡一特色”的工作思路,选择一批优势明显、运行流畅、管理规范、带动作用大的新型林业经营组织作为培育单位,通过加强指导、政策扶持等措施,树立典型示范,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带动全县新型林业经营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能人的带头作用,组建一批经营面积不少于200hm2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和66.67hm2的家庭林场,支持林产工业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建设原料林基地,鼓励国有林业经营单位吸引经营区周边林农,开展有偿委托经营,扩大新型林业经营组织覆盖面。

3.4 创新林业金融改革 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适时推行花卉、苗木、竹林、经济林及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创新符合林业生产经营特点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渠道,努力增加林农财产性收入。

篇5

关键词: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068-02

1 电梯制动器工作原理

电梯制造过程中,各个制动力部件都需要由两组设备共同构成,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如果一组因为外界原因的影响失效,电梯仍然能够具备制动力承担额定荷载,依据额定速度运行。此外,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如果轿厢需要承担125%的额定重量,并且在运行过程中朝着下行方向运转,利用操作制动器,可以强行制动。

从机械组成方面对电梯进行分析,在电梯中,电梯制动器的作用尤为重要,不仅能够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而且可以使运行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的规避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冲顶和触顶等不良现象[1]。具体来说,制动器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内部压缩弹簧在摩擦片上产生的作用,构成压紧制动效果,使其能够更好的固定在制动盘上,然后通过对摩擦力的合理应用,完成制约电梯运行的作用。电梯即将运行时,内部电磁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实现对磁铁的牵引,从而在制动器摩擦片与振动盘中能够起到分离作用,确保电梯运转的稳定性。

电梯处于静止状态时,可以发现电动机与制动器线圈内并没有电流,利用制动弹簧所形成的压力作用,制动瓦块便立即抱紧制动轮,从而使电机的旋转停下来;在电动机通电之后,电磁铁线圈中将会出现电流,将会对电梯铁芯完成磁化,同时实现吸合,从而完成对制动瓦块的牵引,使其脱离制动轮[2]。电梯运行之后,使其在特定位置停下来,此时制动电磁铁内的线圈与电动机都会进入断电状态,两者的磁力将会在同一时间消失,在弹簧作用的影响之下,利用制动臂使铁芯完成复位,从而使电梯的运行停止下来。

2 电梯制动器系统的电气控制

在电梯正常运行过程中,要想将制动器中的电流切断,必须依靠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气装置完成;而在电气处于静止状态时,如果并未打开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必须在下一次电梯运行状态发生改变之前将其打开,避免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二次运行现象。

通过对大量电梯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若电梯制动器中,控制工作由一个接触器完成,如果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该接触器触电出现情况,无法打开时,制动器则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因此,至少需要安排两个接触器在制动器控制线路中,可以将其中的一个设计成抱闸类型的接触器,另一个则可以使主电源接触器的辅助常开触点。除此之外,需要通过防粘结性保护方式完成对控制器制动器回路中所使用的接触器的具体保护,在电梯停止时,如果在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接触器触电未实现合理释放时,需要在下一次电梯运行发生变化之前,对其进行释放,从而有效避免轿厢持续运行情况的发生[3]。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接触器不论是释放还是吸合动作,都需要在电梯运行或停止的基础下完成,如果在具体在电梯具体运行过程中,两个接触器中的一个出现了粘结现象,由于两个接触相互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并不会对方面的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另一个接触器仍然能够顺利完成自身的职责,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也就不会受到影响。关系电梯安全运行的相关的标准中也明确表明,电梯系统中的两个接触器必须相互独存在,检验工作不能单独采用其中一个接触器的辅助触电和主触点完成相应的检验工作。这主要是因为,虽然接触器的主触点与副触点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能够满足触电的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需求,但是由于辅助触电的分段距离和容量都无法满足主触点的需求,因此保护工作不能利用辅助触电代替[4]。

3 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电梯很多关键控制部位,均是由电气安全装置来进行操作、控制的。但是很多电梯电气安全装置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触点或是安全电路的有关标准。当前很多电梯企业把电气安全网路通过中继控制电器控制电梯驱动作为主机的供电设备。

3.1 制动线路存在的问题

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系统在制动电梯与各项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关系电梯使用安全问题。例如,控制系统回路中的两个接触线连接在一起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果在系统中出现这一问题,没有对系统进行监控或者制动器反馈,将会导致制动器在通电之后,仍然会使轿厢发生上下运行。控制系统回路中两个接触点长期都处于吸合状态,该现象十分容易引起电梯安全事故,也是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冲顶、溜车等严重事故的主要原因,将会对电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3.2 电气控制潜在问题

电气控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下几项问题:(1)电梯控制器制动回路系统无法满足两个接触器能够单独工作,两个接触器无法单独工作,无法实现对两个接触器相互独立信号的合理控制。(2)存在与电梯控制器制动系统回路上的两个接触器,只有一个能偶满足控制系统的监视、保护、回馈等各项要求,而另一个无法满足控制系统在具体保护、监视、回归等各项要求,从而将会导致轿厢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在运行的两个方面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5]。(3)轿厢在符合设计的具体要求下,高速运行过程中的一切都必须正常,同时在低于运行过程中,需要对相同的指标进行检测,在检测中将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数据等多项问题。

4 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4.1 利用两个独立接触器,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电梯镜在处于静止状态时,电梯的制动系统和曳引机回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此时制动系统电磁铁吸间并未存在吸引力作用,在此状态下电机则处于静止状态,并未工作。将电流通入电梯的曳引机中,使其发生旋转,在电流的作用下,制动系统的电磁铁芯将会被磁化,相互之间将会产生吸附,此时在吸附力的作用下,制动臂与自动轮两者将会发生脱离,轿厢将会实现运行。通常情况下,电梯设计者会严格控制电梯电气控制接触器数量,接触器的数量不能少于两个,并且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两个接触器要能够相互协作。在具体操作中,如果一个电梯电气控制接触器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导致粘连情况的发生,通过制动器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将遇到的问题直接反馈给控制中心,而另一个没有问题的接触器的作用能够得到正常发挥,从而完成对电梯的制动操作,这样在两个接触器的作用下,确保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此外,可以利用全新技术完成对电梯制动系统的科学改造,例如利用盘式制动器,该制动方式与鼓式制动器、抱闸式制动器相比,是一种技术更加先进的自动系统,通过对该制动方式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避免振荡、溜车、冲顶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建设高素质队伍,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在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系统检验过程中,需要不断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基础建设进行完善,构建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同时需要定期对生产电梯检验设备进行有效的更新与维护,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应有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与此同时需要定时对质量管理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还需要对质量管理经费的投入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的培B,通过安全讲座和会议的方式,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方面的培养,从而达到合理控制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的效果,最终实现提高电梯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5 结语

电梯安全事关系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如果制动发生了疸,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综上所述,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如果与标准存在差异,电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制动器在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异常制动,从而有可能会导致溜梯等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电梯制动器电梯控制检验问题的研究,并从设计源头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从而确保乘客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龚佳平.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及检验检测探究[J].机电信息,2015,03:65+67.

[2]王帅.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及检验检测探究[J].电子制作,2015,14:12.

[3]白冰.电梯制动器的安全性检验及故障预防[J].大众标准化,2015,09:66-68.

篇6

关键词:汉水流域;文化旅游;深度体验;因子分析;汉中;南阳;襄阳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805-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6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n river basin,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front cities,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the area is facing man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distinctively develop this area. Based on main cities of the Han river basin,such as Xiangyang of Hubei province,Nanyang of Henan province and Hanzhong of Shanxi province,the depth experience factors of urban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tourists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n the paths to develop cultural tourism of the main cities of Han river basin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the Han river basin; cultural tourism; depth experience; factor analysis; Xiangyang; Nanyang; Hanzhong

文化旅游具有知识含量高、游客参与度强、兼具变化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其正凭借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日益演变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因此,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就决定了该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其潜力[1]。国外对旅游体验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研究的范围涵盖了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概念模型和维度等[2]。国内关于旅游体验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施放等[3]运用游客的“愉悦度”、“满意度”两个指标衡量了杭州市城市游憩网络游客的体验质量;安桃艳[4]从旅游者因素和旅游目的地因素两个层面讨论了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李淼[5]总结了群体规模对旅游者体验质量的影响,认为“情感的沟通”是影响群体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刘会燕[6]通过对古村落旅游地的互动仪式研究,发现旅游过程屮的互动活动会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质量;谢彦君等[7]通过运用定量分析验证不同旅游情境感知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分析了旅游者不同属性对旅游情境感知及二者关系的不同调节作用等。

汉江流域地处中国中纬度的腹心地带,在全国总体发展战略中有显著的地位和开发意义[8]。2014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9]汉江不仅是湖北的“母亲河”,也是中西部多个省份通江达海的通道,它连结着华中、中原、西北、西南四大经济区,战略地位十分显要,将其打造成“新的区域经济带”,有利于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近年来随着南水北调和汉江综合开发战略的推进,关于汉水文化的研究渐热,沿江城市已纷纷立足挖掘汉水文化来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本研究以汉水流域主要城市陕西汉中、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为研究样本,对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文化旅游深度体验进行因子分析,进而探求汉水流域主要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提升的路径。

1 样本选取与文化旅游体验要素分析

1.1 样本选取

汉水流域位于三大文化区的边缘地带,汉中、安康、商洛受巴蜀文化、秦陇文化影响较多,南阳、十堰受秦陇文化和荆楚文化影响较多,汉江中下游城市本身就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因此,流域内的城市文化既各有特色,又互有渊源,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风俗文化圈。流域内有6座历史文化名城,依次是汉中、南阳、襄阳、钟祥、随州、武汉。为了便于对比研究,了解游客对汉江流域中心区域不同城市文化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本研究在汉水流域上中下游各选取了一个样本城市进行研究,即陕西汉中、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

陕西汉中,是最早的天府之国,其历史文化悠久,历来就是陕、甘、川、鄂四省毗邻地区的重镇和中国历史名城,特别是以“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是驰名中外。全市文化资源大体划分为史前文化资源、历史文物资源、汉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六大板块。

河南南阳,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规模位居全省第三,是河南经济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发展潜力很大。其拥有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境内以汉代文化为主的文物古迹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湖北襄阳,被誉为汉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惟一的大城市。襄阳有着 2 800多年建城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序列完整、文化形态多样,汉水文化、三国文化是其最鲜明的文化底色。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座样本城市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1.2 文化旅游体验要素分析

殷殿格[10]认为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两方面:一是体验主体方面,即旅游者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游客的旅游意愿、个人内在因素等。二是体验的客体方面,即旅游景区因素,主要包括景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产品特性、旅游氛围、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等。

笔者认为文化旅游体验要素可从资源禀赋、文化价值、观赏价值、交通条件、接待条件、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属性特征中反映出来,调查问卷也据此设计。

2 汉水流域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体验实证研究

2.1 研究设计

2.1.1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采用结构式问卷的形式,共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样本的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为汉中、南阳、襄阳的游客文化旅游体验满意度调查,共列举19个属性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测量,1~5分别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第三部分为三座城市文化旅游总体意象调查,即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也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测量。

以汉中、南阳和襄阳的游客和本地居民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8~10月在问卷星网站和当地主要旅行社发放问卷。三大城市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60%。

2.1.2 问卷调查基本统计分析 问卷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汉中、南阳、襄阳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26、0.928和0.958,均大于0.5,说明3大城市文化旅游的认知评估项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度较好。3大城市的样本中,外地游客比例均低于本地居民,男女比例适中,以18~35岁的中青年人为主,学历层次较高,职业分布虽比较分散,但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这也使得调查结果多以年轻人的感受为主(表1)。

2.2 研究结果分析

2.2.1 汉中、南阳、襄阳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分析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游客和居民对汉中、南阳、襄阳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属性量表,力求突出3个城市文化旅游的资源禀赋、文化价值、观赏价值、交通条件、接待条件、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属性特征,最终确定19个属性项目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一般而言,刻度为1~5的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1.0-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5-5.0之间表示赞同。由表2可知,襄阳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属性总均值为3.48,接近3.5,基本上为赞同,说明总体上游客对襄阳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属性的认同度较高;而汉中和南阳的属性均值为3.35和3.31,均低于3.5,说明总体上游客对汉中、南阳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属性的认同度中等。具体来看,受访者对汉中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属性认知项目以“居民态度友好”认同度最高,均值为3.78,说明汉中居民对当地发展文化旅游是持支持态度的;其次是“饮食文化资源丰富,有特色”、“文化资源价值高”和“生态环境好”,均值都为3.616 7,说明汉中菜点作为陕南饮食文化及秦食文化的代表已受到广泛认同;同时汉中拥有秦巴山区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活动主题鲜明,有创新”均值最低(2.683 3),说明汉中民俗旅游资源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南阳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属性认知项目以“饮食文化资源丰富,有特色”认同度最高,均值为3.600 0,说明南阳“每一道名吃都有故事,每一道名吃都有来历,每一道名吃都是一种文化”得到广泛认同;其次是接待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认可,而“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多,参与性强”均值最低(3.016 7),说明南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特色不明显,文化旅游活动体验度不高。襄阳文化旅游体验质量属性认知项目以“文化资源价值高”认同度最高,均值为3.833 3,说明襄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一城两文化”(襄阳古城、三国文化和汉水文化)的城市品牌已经深入人心;而“宗教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均值最低(3.016 7),说明襄阳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虽然相当丰富,但特色产品提炼培育不够,潜在价值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文化内涵宣传展示不够,宗教文化研究利用不够,参与性、体验性项目不多。

2.2.2 汉中、南阳、襄阳文化旅游体验意象知觉分析 用对应分析法对汉中、南阳、襄阳3大城市文化旅游体验的19个意象属性项目进行分析,得到3大城市文化旅游体验意象知觉图(图1)。结果可分为2个维度,各维度贡献率分别反映每一维度对类型差异解释的贡献率以及各意象属性与各城市文化旅游体验的相关关系。其中,第一维数解释了所有意象类型差异的89.7%,反映的是3大城市文化旅游体验意象的总体特征;第二维数解释了所有意象类型差异的10.3%,反映的是3大城市文化旅游体验意象的差异性特征。

从图1可以看出游客对汉中、南阳、襄阳文化旅游体验的差异。3大城市大体呈“

3 结论与建议

从总体上看,游客对汉中文化旅游体验的意象认知最强,南阳和襄阳差不多,游客对襄阳文化旅游体验的意象认知一般,很多意象要素体验质量较差。这一方面说明襄阳文化旅游发展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也说明襄阳的文化旅游开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襄阳作为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惟一的大城市,正在全力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鼎力打造“一城两文化”城市品牌。结合游客对襄阳与汉水流域汉中、南阳文化旅游体验结果,对襄阳发展文化旅游的建议如下:

1)大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襄阳目前主推两大品牌文化,即汉水文化和三国文化。除此之外,还有远古文化、荆楚文化、名人文化、战争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刚刚成形的影视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目前,在襄阳文化旅游开发中,景点“遍地开花,各自为政”,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景点产品创新不足、缺少特色、缺乏新意、重复建设,难以做大做强,最终导致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吸引力降低,发展受限[11]。因此,必须大力整合襄阳文化旅游资源,从宏观上打造一个集“一城两文化”为主导,其他文化为依托的高规格、深体验、强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注重提升景区等级,打造5A景区。建议依托汉水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契机,全力推进大批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襄阳文化旅游业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融入全国文化旅游大网络,努力把襄阳建设成汉江流域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2)开发文化创意型旅游产品,践行旅游“二次创业”。文化创意型产品的核心特征是具有独特性和文化底蕴,在表达上更倾向于用表演、活动、视觉冲击、头脑风暴、亲身参与等作互动界面,具有新颖、独特、互动、渗透力强的特点。襄阳旅游的“二次创业”就是要形成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态势,打响以襄阳古城、三国文化、汉水文化为特征的“一城两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式、体验型旅游”转型升级。文化高度决定品牌高度,文化力量决定品牌力量,文化影响力决定品牌影响力。襄阳于2014年提出“千古帝乡,智慧襄阳”城市品牌,并大手笔投入了不少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但支撑这一城市品牌的标杆项目缺乏深度开发。襄阳要想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优于汉水流域其他城市,仅靠简单的资源整合和传统的文化旅游产品并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必须注重开发文化创意型旅游产品、体验参与型旅游产品、层出不穷的新热点旅游产品,使游客来后印象深刻、持久,重游率高。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到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这直接关系到游客到达目的地的环境与质量。襄阳是鄂、豫、渝、陕4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周边交通可达性较好。由于景区分布相对分散,景区间距离较远,对旅游基础设施的依赖就更强。襄阳城区到县、市以下近郊、远郊景区的旅游专线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有条件的景区可考虑建设生态停车场,以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打造功能全面的游客集散中心;在增加旅游厕所数量的同时,要加强对原有厕所的改造,建成一部分设施一流、环境高雅、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星级厕所等。同时注意做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和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增加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4)加强宣传促销,扩大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新确立的“千古帝乡,智慧襄阳”旅游形象凸显出襄阳旅游发展具有文化差异化优势,有利于提升襄阳的知名度,有利于确保襄阳旅游形象的一致性和持续性,提升襄阳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宣传促销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是品牌营销,提升整体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推进品牌战略、制订品牌规划、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品牌价值,把新形象做大、做强,最终达到打造中国中部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强势品牌形象、增强品牌整体竞争实力的目的;二是整合营销,以文化打造核动力。襄阳应以打造中国中部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核心,整合相关资源。建议综合运用宣传广告、公共关系、人员促销和营业推广等促销要素,进行新闻炒作、软硬广告、节事活动、展览推销等多种营销形式,不断强化品牌形象和宣传效果,提高整合营销水平;三是特色营销,张扬个性化的魅力。从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开发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都围绕“帝乡、智慧”元素的塑造和个性化的张扬;四是节庆、影视营销,让品牌锦上添花。襄阳已经成功举办过7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成功传播了襄阳旅游文化和品牌形象。今后应更好地利用汉城、唐城、枣阳玫瑰海等影视基地,将襄阳旅游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之中,拍摄出一批既叫座又叫好的影视作品。

5)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树立城市名片。文化旅游发展所需的专项服务包括文化导游、文化旅游特色的服务[12]。在文化旅游发展中,不仅仅只需要一个“略知一二”的导游人员,更需要有一个具备丰富知识、能为文化旅游者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因此,对导游人员的培训是相当重要的。在培养的基础上,一方面培养专业的讲解导游人员;另一方面可从大学、专科学校请专门的学者做学术性导游人员。全力提升导游的服务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让素质优良的导游成为襄阳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参考文献:

[1] 丁丽英.浅谈中国的文化旅游[J].湖北社会科学,2002(12):42-43.

[2] 菲.基于长江地区对比实证分析的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深度体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3] 施 放,陈卓琳.杭州城市游憩网络游客体验质量评价[J].消费导刊,2009(11):16-17.

[4] 安桃艳.旅游体验质量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6):110-111.

[5] 李 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

[6] 刘会燕.古村落旅游地互动仪式与旅游体验质量相关性分析―以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2):63-65.

[7] 谢彦君,屈 册.平遥古城旅游情境感知及其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4(7):27-33.

[8] 蔡述明,陈国阶,杜 耘,等.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4):411-418.

[9] 秦尊文.创建一个汉江流域中心城市[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4-5.

[10] 殷殿格.基于体验经济的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以白洋淀景区为例[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8.

篇7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降脂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9-0031-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且有年轻化的发病趋势[1]。轻、中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常常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成为冠心病多种临床症状的主要诱因之一[2]。血脂的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管壁弥漫性的异常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的主要成分[3],本研究探讨了OX-LDL及其自身抗体与CAS的关系以及调脂治疗对其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典型或非典型胸痛入院的CAS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7~68岁,平均(51.3±10.2)岁。CAS的诊断为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

1.2 降脂治疗方案

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 0061)20 mg/晚,疗程4周。

1.3 生化指标的检测

1.4 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

上述采集的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上清。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使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购自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美国 Beckman 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孔的光密度(A值),以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对照标准曲线计算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2.2 CAS患者降脂治疗前后OX-LDL及其自身抗体表达的变化

3 讨论

冠心病本身是一个慢性炎症性疾病,血脂异常所诱发的慢性炎症反应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5],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加速泡沫细胞的形成,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OX-LDL不断损伤内皮可导致斑块的不稳定性,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抗体[6、7],本研究显示,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在CAS患者中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了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可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活动度。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血脂的一线治疗药物,阿托伐他汀为新一代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他汀类药物[8],本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CAS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显著降低了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OX-LDL主要在血管壁形成,是血管壁氧化应激损伤的主要刺激因子之一,已有研究显示,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学预测因子[9],本研究显示降脂治疗可显著减低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说明积极的降脂治疗可减少CAS的发生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CAS患者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显著升高,有效的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表达,有助于减少CAS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Wang C,Sen A,Ruffin MT,et al. Family history assessment:impact on disease risk perceptions[J]. Am J Prev Med,2012,43(4):392-398.

[2] 熊瑛,张武昌,戴文琴,等. 冠心病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4):390-391.

[3] 祝雪丽,赵子文,方军,等.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相关[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8):639-942.

[4] 向定成,龚志华,何建新,等. 中国人乙酰胆碱试验剂量方案及阳性诊断标准的探讨[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9)529-553.

[5] 刘丹,郭晓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炎症及免疫系统关系的研究[J]. 医学综述,2008,4(8):1138-1139.

[6] Fumihiko Kamezaki,KazuhitoYamashita,HiromiTasaki,et al. Serum soluble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 correlates with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t J Cardiol,2009,134(2):285-287.

[7] 李建华,杨文东,王其国. 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27-228.

[8] 刘光明,周鹏.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降脂外作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4):6.

篇8

【关键词】血液透析; 大剂量地塞米松; 丹参滴注液; 百草枯中毒

【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62-01

急性百草枯中毒,为基层医院常见的农药中毒之一,其病死率高,为25%-75%,口服原液可高达95%以上,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一般难以抢救成功。现将我院收治2例口服原液中毒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例一,患者秦XX,女,39岁,口服百草枯原液“20ml”以后出现头昏,心慌,恶心2小时就诊。查体:T36℃,P20次/分,R 86次/分,BP86/56mmHg,急性痛苦病容,双肺呼吸音清,腹无压痛,于入院第三日诉咽痛,上腹疼痛,查体:唇舌,咽部均溃烂;例二患者何XX,女,35岁,口服百草枯原液约“10ml”,以后出现咽喉部灼痛,腹痛,恶心,呕吐4+小时就诊,查体:T36.5℃,P87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唇舌干燥,咽后壁充血,中上腹压痛,于入院第四天出现唇舌肿胀明显,溃烂。

1.2 实验室检查:例一,全血图,WBC13.5×109/L,中性 88% ,胆碱脂酶11614U/L,肝肾功均正常,胸片正常;例二,全血图WBC12.5×109/L中性84.7%,入院时肝肾功正常,入院第三日,肾功,BUN13.76mmol/L,Cr230.0umol/L,出院时肾功恢复正常,胸片正常。

1.3 临床诊断: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

1.4 治疗方案:2例患者在彻底洗胃,导泻的基础上均予血液透析,地塞米松20mg iv qd,复方丹参滴注液60ml ivgtt qd,补液,保护胃粘膜,营养支持治疗。

2 结果

2例患者经治疗两周后,唇,舌,咽部肿胀溃烂消失,呼吸平稳,无腹痛,复查全血雨,肝肾功,胸片正常,治愈出院。

篇9

“三集五大”监察审计工作组负责“五大”体系建设机构设置、人员调配、资产划转、资金使用等监督工作;负责新机构内控制度、开办费等管理费用列支、预算调整与执行、资产权属变更、物资管理及库存与生产需求匹配程度等事项的审计工作。“三集五大”监察审计工作组将根据公司“五大”体系建设的进程和需求,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分为工作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落实整改阶段、效能评估阶段和持续提升阶段五个阶段,适时组织相应的督察组或审计组,制定具体监督、审计工作方案,并及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就地监督检查等。“三集五大”监察审计工作组不断健全监察审计组织体系,促进监督保障顺利实施;逐步深化协同监督工作机制,构建立体监督网络;努力开展专项监督审计检查,强化整改落实;持续加大纪检监察举报排查工作力度和纪检监察案件查办力度。

2“.三集五大”体系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应对措施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审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司需根据当前审计管理现状,通过整合基层审计业务和审计人员,破解基层单位审计资源长期不足,审计职能弱化、不到位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功能。

2.1适时调整审计资源,强化公司集约审计功能基层企业审计人员少,力量弱,无法满足实施项目审计的基本条件,成为制约基层乃至公司整体审计发展的瓶颈。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撤销原有基层单位审计职能,整合基层审计业务和审计人员成立审计中心。通过重组基层单位审计组织机构,合理配置审计人员专业结构,扩大对基层单位的审计覆盖面,破解基层单位审计资源长期不足,审计职能弱化、不到位的问题,公司审计功能随着审计中心的成立而得以全面优化和提升,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参与项目审计实现以审代培等一系列培训方式,激发和调动每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拓展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2.2成立“上审下”的审计中心,实现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得到发挥以往“同级审”由于审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基本的审计需求,审计人员往往充当配合的角色参与到经营活动中,独立性无法保证,审计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审计中心成立后,可以有效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

2.3科学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公司审计功能提供制度保障以公司“三集五大”制度标准建设为契机,审计中心与省公司审计部制度标准建设实现同步开展、一体化管理,建立涵盖新的审计管理职能和工作流程的审计制度标准体系,实现横向协调,纵向贯通。针对审计新模式下公司所属各单位无内审职能现状,为建立高效、畅通的审计工作沟通联系机制,制定公司《审计工作联络制度》,建立和明确各基层单位审计联络人及分管负责人及其职责。新的审计沟通联系网络将为进一步加强审计部门与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的工作联系,提升公司审计监督与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论

篇10

审计模式是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有机组合,它回答了审计应从哪里下手、怎样着手进行审计以及进行审计的时间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模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根据审计切入点的不同,审计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账项导向模式、制度导向模式与风险导向模式。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存在明显不足、适应不了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险导向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的系统分析与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编制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能在源头上把握被审计单位发生舞弊及错误的可能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又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传统风险导向模式、风险基础战略系统模式以及改良风险导向模式。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所谓传统风险导向模式实质上是发展了的制度导向模式,它只是在制度导向模式中引入了风险测试,提出了从风险点切入的审计策略,建立了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测试,但是它并没有改变制度导向模式下自下而上的从交易项目报表测试综合成审计结论的审计方向,而且其固定风险的量化测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不是相对客观的量化方式。

(二)风险基础战略系统模式

风险基础战略系统模式依据系统论的观点从分析企业的经营模式出发,自上而下地理解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并且从战略风险评估,业绩计量等方面来评价审计风险。该审计模式从理论上讲,比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更为科学,但它更多的职能体现在逻辑思维上。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审计模式给注册会计师迁就管理层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偏向于做出有利于管理层的判断,甚至会为某些独立性较差的注册会计师有意减少实质性测试提供冠冕堂皇的借口。

(三)改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改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摈弃了无利害关系假说,它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假设的基础上,要求注册会计师牢记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为包括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社会公众服务的具有专业性及公共性的服务机构,应秉承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在计划和执行审计时,不做任何预先判断,只有在收集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才做出合理恰当的审计结论。同时,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重新考虑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不可分割性,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便利性,重新构建了审计风险模型,将原来的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起点定位在围绕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计划审计程序,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密切关注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基础、前提和先导。

二、我国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分析

我国旧审计准则体系是建立在何种审计模式上的?有人认为我国旧的审计准则体系是建立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上的,也有专家认为我国旧的审计准则体系是建立在风险导向模式上的。笔者认为我国旧的审计准则体系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基础上的。

首先,我国旧审计准则体系使用的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内部控制的构成内容采用了内部控制结构的三分法,并沿用了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两种测试方法――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由此,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至少是建立在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上述的分析中可知,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本身就是从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发展而来的,当然会具有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一些基本特征。我们不能因为旧的审计准则体系具有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某些特征而认定它就是建立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基础上的。

其次,我国旧审计准则体系虽然对审计风险及其三要素做了概念性的解释,并给出了风险模型,对其评估也做了指导性的描述,但是基本上还处于定性分析阶段,对如何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如何予以量化,如何将量化的检查风险应用于审计实务中等,都没有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或建议,这些都符合我们前面所述的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特点。

最后,我国旧审计准则体系下的具体审计准则在不同程度上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程序,体现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部分思想。比如《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独立审计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方式及程度,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总之,我国旧的审计准则体系无论从其整体的审计思想还是从其具体审计准则而言都体现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将我国旧的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基础归结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恰当而又中肯。

三、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分析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48项新制定或修订的独立审计准则,标志着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形成。下面用一个简要的图表来概括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内容框架。

我国新建立的审计准则体系是基于何种审计模式下的呢?由上面的框架中可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下将“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单列一组,这充分表明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基于改良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一)《计划审计工作》准则中体现的改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第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制定的总体审计策略中应该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包括初步识别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等。第十条特别强调在总体审计策略中要说明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成员及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并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风险评估程序的完成情况对上述内容予以调整。第十九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等因素。

从中可以发现,新准则体系中对风险的强调开始集中于重大错报风险概念,摈弃了原来的固定风险概念,这充分体现了改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准则中体现的改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第一,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来看。准则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制定本准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第二,从准则规定的具体审计程序上看。准则在第六条列示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通过实施这一系列的审计程序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第七条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扩大询问对象,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第十一条提醒注册会计师要考虑在承接客户或续约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以及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所获得的经验是否有助于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准则还要求注册会计师组织项目组成员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进行讨论,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识别潜在错报的类型,考虑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后,该准则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同时必须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的错误相联系,并考虑风险的重大性和发生的可能性。准则特别强调了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要求注册会计师及时将其注意到的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告知适当级别的管理层或治理层。

另外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准则中,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对内部控制的内涵与要素作了明确规定,指明了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要素也由原来的三要素论扩展为五要素论。这基本上是采用了美国COSO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其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分类。

纵观整个准则,与旧的审计准则相比较,该准则的可操作性更强、对风险评估程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工作的指导性也更强。这也充分体现了改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可操作性特点。

(三)《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风险应实施的程序》准则中体现的改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准则中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总体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准则同时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评估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已经充分有效,并提醒注册会计师在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应当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时实施执行程序,或采用不同之方式,或者在管理层不能预见的时间实施审计程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改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可操作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