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11 09:0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知识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知识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96-01

学校的安全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校中小学生不断增加,校园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小学生的教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目前,许多学校缺少安全知识技能教师和课程,学生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技能训练,学习途径也比较单一,很难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在我校一次火灾逃生演练中,大部分学生面对火灾时,无法正确逃生。由此可见,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刻不容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过网络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是安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技能

把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于校园安全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校园安全教育网站可实现安全教育的信息化。安全教育网站的建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自主学习安全知识技能。网站不仅包括文字信息、音频视频资料,还通过技术手段模拟与真实情境相一致的事实与经验,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安全知识技能。

二、整合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当前,许多学校、教师、家长都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学校要整合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的相关信息资料,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系统的、优质的安全教育资源。(1)开发设计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内容。如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指导学生制作网站时,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让学生收集游泳安全、应急逃生等安全知识素材;结合物理的电学课程,渗透用电安全、触电急救常识、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发现漏电情形的正确处理、电器火灾如何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结合化学课堂,渗透易燃易爆品的使用、保管,有毒化学品危害的处置,化学品火灾的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2)人人参与,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人人讲,时时讲,有内容可讲,从而形成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既能减轻学校的压力,又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安全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把各学科、各部门安全知识技能学习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一整套安全教育资源,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能极大推进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三、开发网络知识竞赛平台,检测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家长和学生是否切实掌握安全知识,可通过知识竞赛的方法进行检测。安全教育网络化的背景下,可利用网络知识竞赛管理平台软件,以音频、视频、模拟练习、竞赛题、多媒体等形式,让教师、家长、学生依托互联网参与竞赛。教师、家长、学生凭个人账号和密码可以登录平台自我检测,学校、年级、班级可以以单位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在家中上网参加竞赛,系统自动评卷并即时公布成绩。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知识竞赛,有利于学校、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也方便学生检测自身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弥补不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四、加强家校联系,实施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网站这个平台,可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导、咨询和答疑。每个学期,由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和信息组联合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利用安全教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各班开展两到三次以“平安校园,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安全教育网站的意义、内容,指导家长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定期通过校讯通向家长发送安全教育的短信,使家长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扩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影响,形成学生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篇2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25-03

一、引言

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引进基于Web2.0和云计算服务的“世界大学城”网络服务平台,搭建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单位的数字化学习平台。[1]该举措启动至今,全省有230个机构平台建设单位,开发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但是,网络学习空间的活动繁荣掩盖不住教育资源建设与运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应用等。随着信息管理逐渐发展为知识管理,教育资源管理中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理论也将逐渐为知识管理技术和理论所替代,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教育技术学领域许多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尝试将知识管理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教育资源管理中,以期为优化网络学习空间的教育资源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二、教育资源的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2]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可开发资源的一种管理思想,目的就是要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

对一个组织而言,知识管理具体涉及以下问题:(1)组织需要的知识是什么?(2)现有的知识在哪里?可以从哪里获取?(3)知识如何转移,如何有效利用,如何生成新的知识?(4)知识如何存储、更新和保护?

总的来说,知识管理是对人和知识的动态管理过程,因为知识仅局限于组织内的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知识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体现出价值。

2.知识管理对教育资源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资源建设观突出于用信息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来指导教育资源建设,也就是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观”和“信息观”。在“技术观”的影响下,各组织关注硬件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着眼于教学内容、素材以及设备和软件的操作上,却忽视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也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课堂内外自行选择教育资源、在自有的社会文化和知识背景条件下进行意义建构独立的、个体化的过程。而教学资源建设的“信息观”则热衷于学校资源中心信息系统框架的建构,把教育资源等同于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以期通过教育资源短期的巨大投入建立一个庞大的教育资源库,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致使教育资源的重用性和通用性较低,忽视了教育资源的深层次加工与处理。知识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发挥作用,同样教育资源只有在流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教育价值。

基于知识管理建设教育资源的思想是建立一个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知识库,能够从功能和服务上支持教师的教学决策,促进师生之间学习内容的共享与知识的创新。所以,应用知识管理建设教育资源是实现人、技术和过程的平衡和相互促进,从而促进教育资源在资源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之间流动。

“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转变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观念,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云计算服务技术,推行按需购买服务,淡化为我所有,强调为我所用,实现人人参与资源建设,变传统的静态资源库观为动态的资源知识流观,使教育资源成为学校内有生命力的流动智慧。这就是应用知识管理指导教育资源建设的体现,也是一种良性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机制。

三、网络学习空间中教育资源的知识管理框架

知识管理作为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应用于教育资源的管理之中,在管理教育资源的同时,还注重将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全面考虑教育资源管理中技术和人的作用。

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指导下“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育资源管理宏观框架如图所示,由网络学习平台、知识处理流程、知识建设管理、知识创新四个层次组成。

1.网络学习平台

“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是以Web2.0、SNS、Blog、Tag、RSS、Wiki等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理论、XML、Ajax等理论和技术设计并以网络交互远程教育为核心,综合了远程教学、网络办公、即时通讯、商务管理、全民媒体、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的虚拟平台,提供知识搜索工具、知识交流工具、知识编码工具、教育资源知识库和知识库管理系统等工具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快捷应用。[3]

“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能通过诸如知识库、知识搜索工具、知识编码工具等平台工具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和应用。同时,还能通过知识交流、知识挖掘等工具促进隐性知识在网络空间中交流与共享,实现管理的目的。

2.知识处理流程

应用知识管理技术对“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育资源处理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定位、知识组织、知识共享、知识评价、知识创新六个步骤。

(1)知识获取是指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用户开发、搜索、筛选、共享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不断积累,使学习平台的资源库实现持续进化。

(2)知识组织包括分类和整合,就是对知识和信息按照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进行分类存储。

(3)知识定位是借助“世界大学城”先进的基于内容的搜索、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的快速定位,以减少使用者浪费在寻找资源上的时间。

(4)知识共享是通过统筹规划、激励机制创设共享组织氛围,使“世界大学城”用户乐于将自己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无偿分享,把知识散播出去,让尽量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知识。同时,通过运用交流平台,实现校―校、师―师、师―生等跨界的隐性知识交流。

(5)知识创新是将知识资源运用于信息化的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中,并创建或再生新知识。

(6)知识评价是用户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对资源的评价与筛选,“世界大学城”的开放特性促使了知识评价的自然形成,其中教育资源被广泛浏览、引用、评论就充分说明其教学绩效。

3.知识建设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在组织内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新的环境,知识建设管理是教育资源良性运行的前提。对于组织而言,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建立促进知识交流的氛围,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作为一种智力资源进行管理。通过采取适当的激励促进机制,使用户愿意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共享,这些知识才是教育资源真正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支持教育资源共享与创新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对每一个空间用户的每一个学习活动给予分值并进行累计,并根据该分值进行评价,以激励知识拥有者主动提供知识给别人共享。

4.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重要方面。教育资源管理的实施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共享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在“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上,在促进机制的保证下,经过教育资源处理过程,达到教育资源的知识整合集成和创新。只有通过共享与创新,教育资源知识库才会不断地丰富,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的循环过程。

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知识管理的实施要点

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靠一两次的短期突击就能实现。“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为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用武之地”,目标、机制和文化是应用知识管理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的实施要点。

1.明确目标

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的总目标是为了使显性知识有序化、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共享、交流使知识最终内化为组织和个体智慧。但是,总体目标仅仅只是组织的一种期望,还不能成为实际操作的对象,它必须分解成一些低层次的目标,使组织中不同层次和岗位的人了解,他们应当做什么才能有助于这个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以具体学校为例应明确多个具体的目标,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相互协调。

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师生参与上,让他们清楚目标制定的背景,不仅能使得问题考虑更加周到,也能让所有人同心同德地去实现目标。另外,目标的确定既要具有挑战性,也不能过高,使每个教师和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工作与学习去完成目标,而不是丧失信心,放弃努力,致使目标落空。

2.机制建设

在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既不是纯粹的管理体系改革,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建设,而是“管理”和“知识”相互融合,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保证。所以,知识管理的管理机制要解决“谁来做”、“做什么”、“如何激励”、“如何考核”等问题。特别是“如何激励”,是调动师生的创造积极性,发掘存储于个体中的隐性知识,使得师生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形成良性循环。

3.文化建设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隐性知识和外显知识共享,要达到这个目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是两个关键的内容。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是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的转化过程;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研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所以,共享和创新的文化建设是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只有树立共享意识,知识管理才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在目前普遍存在知识独享的社会意识下,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学校文化是知识管理的载体,实施知识管理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建设,甚至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是知识管理的深层次实践。笔者认为知识管理下学校文化应把建立信赖分享的文化、鼓励学习的文化、支持创新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

五、结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资源建设中的知识管理,揭示了“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对教育资源的作用”,从而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的知识管理框架,找到了运用知识管理进行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建设的可行性,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最后从目标、机制和文化三个关键问题上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中教育资源的知识管理具体要求与方法,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总之,将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教育资源建设中,是一种可行、可靠的指导思想和支持技术。

参考文献:

[1]王键.基于云计算的资源共建共享型职教网络学习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17).

篇3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主动参与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行为。除了具备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外,还需要具备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一定要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即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或急功近利的行为。因此,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和锻炼培养能力。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之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性体现在学生学习要尽可能地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和对知识的盲从性。

在中国现代,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网络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大学校园内。2004年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了《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其中,60%的人拥有手机,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拥有PDA,12%的人拥有MP3。2013年《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统计结果发现,现在大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绝大部分都拥有了电脑。

大众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网络化的历程,网络从过去的2G、3G到现代4G,从过去的有线上网到现代的无线上网,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新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快捷与自由,开放与互动;但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种种优势的同时也让一些人违背了理性,利用网络技术牟取暴利,超越了法制的界限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危害。网络技术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经济、社会、法律、伦理、文化等多种手段,比如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构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网络社会结构,发展具有人性化的新技术,建构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构具有现代网络精神的网络伦理,培养健康、全面的网络人格,等等。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以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也要求人们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建立一个干净的互联网络,需要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也需要网络中的每个人的自律和自重。因此,网络的未来应朝着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个性与共性之间分散而有张力的互动形态发展,从而实现个人自由发展与社会共合体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同样,在大学校园内,对学生而言网络所起的作用也有两面性。网络的好处是它能够促使大学成了一个开放的校外园,顺利地联系外面的世界及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网络也会使某些学生认为知识都能够在网络中寻找到,到使用时,只要上网查找就行了,读书无用,浪费时间,所以他们将美好光阴浪费于网络游戏世界,内心变得无比空虚。

网络环境是一个现实,我们无法拒绝它。但我们普通大学生应该如何适应它,利用它自主地学习,而不沉迷网络游戏呢?作为教师,如何引领大学生走进现代化的网络世界,提高学习效率,是体现教学能力的不可回避的话题。结合教学改革,我们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即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案例,现总结如下。

案例:

我们从英国生工网站(Http://sanger.ac.uk)获得了一款英文版的生物信息学软件Artemis,该软件主要是将细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差异化图示,为进一步研究细菌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奠定基础。破译并应用此款软件,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翻译能力、电脑网络的应用能力,以及兴趣及持之以恒的能力。由于本人对电脑网络知识的缺乏,此款软件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工1101班本科学生闫竞直同学,主动联系了我。他具有电脑相关知识、英语及对生物学软件兴趣的优势,承担对该软件的说明书的翻译工作,并对该软件的使用程序进行破译,还将该软件的应用传授给其他学生,使其他学生,甚至研究生也能从中受益,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的这一行为大受欢迎并得到广泛赞许。

总结与体会:

1.生物信息学知识学习和拓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刚进入学校接触到生物学时,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生物学笼统概念和一些相关技术,比较朦胧和模糊。通过该款软件的翻译和学习,在老师的指引下才知道,原来生物学并不单调和枯燥,其中的世界奥妙无穷,只是学生没有亲身感受到生物学带给他们的乐趣。学生会举一反三地认识到,目前社会上正在应用的学科都不是单一的物理、数学、化学等,而是混和了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大放光彩。就生物信息学而言,就需要生物学知识、计算机知识、数学、统计学等各类知识。在对一个目标求知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许多原有知识以外的知识,达到了拓展生物学知识的目的。

2.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减少了其对英语的畏惧和厌烦。学生为了兴趣和心中的理想,对Artemis软件的英文说明进行了翻译。在此过程中,学生接触了许多的生物学专业词汇。在刚接触到这些专业词汇时,学生很不适应。对一个本科生而言,他们在英语学习的时候,没有学习过它们。因此,专业生物学词汇即使查询多遍也不一定能记住,还会经常忘记这些陌生的单词。但是通过翻译的时候反复不断地查阅,看了数遍,以及一些语境的联想,他们反而对这些单词记忆深刻。大量的专业词汇的认识使得学生对这个专业也有了新的认识,学习成功的经历拓展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学生能够勇敢地与国外专家交流。用英语与国外专家交流,刚开始学生有些自卑,认为自己英语不娴熟,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从第一封信后,学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英语只是交流的一种工具,虽然我们有时候用词不准确,但外国人也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从外国专家回信后,学生增强了自信,勇敢地走出了语言交流的障碍。除了电子邮件交流外,学生还在各个学术网站上发帖子询问相关问题,积累出了自己的一套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他们觉得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更加高效,是更加直观有益地收集数据的方法。进入生物信息学相关的英文网站,不论是sanger公司的网站教程、员工培训,还是在YAHOO上进行提问,都是要全英文进行,如何让自己的英语书面表达更加专业,又成为提高了英语水平的学习动力。

4.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各种相关的知识。不同于以往需要查阅很多书本才能获得某个知识,由于电脑技术的强大力量,现在如果遇到难题学生就会立刻通过电脑查询去解决,只要把握好大方向,一直向着某个方向前进即可,而且进度明确,进行到某一步,都可以记下。而电脑自带检索功能,可以帮助分门别类而不会出现多个笔记本之间的混乱且可以随时调用。充分利用时间,真正地将学习融入整个生活,学生不再觉得学习和生活空虚和无聊。

5.促进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动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我们和一些国家相关专业之间的差距,爆发出了内心强大的求知欲。在项目完成后,学生就更加坚定地要攻读研究生,努力深造。

篇4

关键词:职业学校;网络;实验室;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393-02

Discussion on Occupation School Laboratory Network System Design

WU Hai-feng, XIE Jun

(Taizhou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orting,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Around the occupation school network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verall goal. From the network laboratory technical requirement, experiment content, equipment demand, proposed the occupation school network laboratory system in detail the design ideas and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 occupation school; network; laboratory; design

目前,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涉及的技术比较繁多,作为职业学校的网络实验室,应该做到模拟尽可能多的实际环境,同时体现尽可能多的相关重要技术,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同时由于实验室的实验性质,尽可能将设备的投资降低。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1 网络实验室建设总体目标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是为教学服务,综合考虑近几年IP技术的发展和数据承载网络的发展,我们建议按以下原则设计网络方案:

综合性:为基础网络实验与多种业务应用信息网络提供统一的综合业务传送平台。

支持QOS:能根据业务的要求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并保证服务质量,提供资源预留,拥塞控制,报文分类,流量整形等强大的IP QOS功能。

高可靠性:具有很高的容错能力,具有抵御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失误的能力,保证任何单点故障都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作。

高性能:在高负荷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效率,延迟低。

安全性:具有保证系统安全,防止系统被人为破坏的能力。支持AAA功能、ACL、IPSEC、NAT、路由验证、CHAP、PAP、CA、MD5、DES、3DES、日志等安全功能。

扩展性:易于增加新设备、新用户,易于和各种公用网络连接,随系统应用的逐步成熟不断延伸和扩充,充分保护现有投资利益。

标准化:通讯协议和接口符合国际标准。

实用性: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经济实用,拓扑结构和技术符合教学网络的特点。

易管理:为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网络平台支持虚拟网络,并可与路由器、骨干和局域网交换机配合,整个网络可以进行远程控制。

2 网络实验室技术需求

由于网络线路的复杂性及协议的多样性,要求网络实验室尽可能多的模拟这些环境。同时基于实际网络结构及应用的复杂性、多样性,网络实验室应具备能包含尽可能多实际应用环境的模拟。同时兼顾考虑教学和提供各个层次水平的培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实验室建设的情况。

2.1 面向中职生的网络实验内容

1)局域网实验

目前,全世界的局域网中,80%以上都是以太网。以太网采用的基本技术是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SMA/CD),同时以太网是一种发展很早的成熟的标准的网络规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局域网。同时二层交换技术也在向三层交换发展。考虑要将不同局域网互连的实际应用,网络实验室应建设2-3个局域网。

2)广域网实验

广域网是根据地域范围划分网络的一种分类方式。在现实环境中应用十分广泛,通常都是租用电信公司或运营商提供的线路,来完成跨区域网络的连接。电信公司及运营商通常会提供DDN、X25、FR等线路,我们可以通过路由器及背对背线缆来模拟广域网环境。

3) 各种网络接口的应用

可以通过对网络设备接口的不同配置,让学生了解各种接口的应用及物理结构,增强学生实践知识。

4)网络管理实验

通过安装网络管理软件,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增强学生管理网络的能力。

5)网络应用实验

网络应用实验包括:域名服务器(DNS)配置,WWW服务器的配置及网站建设,电子邮件服务器配置,基于Socket 的C/S编程,基于B/S编程等。

2.2 面向高职生的网络实验内容

这部分实验内容主要面向高职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以及中高层次的网络技术培训。

1)各种网络协议的实验

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自身包含的软件,实现各种协议的通讯及模拟实验。例如,针对以太网二层VLAN以及三层VLAN技术的实现、针对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和分析等等。

2)网络安全实验

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安全实验,深化对网络安全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例如:防火墙设计与配置,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安全认证实验,访问控制实验,入侵检测实验等等。

3)网络管理实验(二)

通过对网络管理软件的简单应用和开发,加深对网络管理知识的理解。

4)网络交换和路由设计实验

基于大型园区网络设计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

2.3 面向拓展的网络实验内容

这部分实验与前面的验证和分析型实验不同,它面向拓展,面向技能竞赛。网络实验以研究为主,通过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跟踪和研究,并应用在所搭建的网络上。初步设想通过如下思路来达到:

IP+MPLS技术研究;

路由协议研究,包括OSPF、IS-IS、IGP、EGP、多播等;

二层协议研究,如PPP、HDLC、LAN\VLAN、ATM PVC、FR PVC、L2TP等;

VPN技术研究,包括MPLS VPN、L2TP VPN、GRE VPN等;

冗余备份技术研究,如:VRRP

隧道技术研究,如:MPLS、IPSec、GRE等隧道技术;

QoS技术研究,IP QoS和MPLS CoS技术,

安全技术研究,如:Access-list、NAT以及IPSec等安全技术;

网管研究,如QuidView等网管平台;

流量工程技术研究,如:MPLS TE技术;

IPv6路由协议研究,如:OSPF v3

IPv6安全技术研究,如:IPSec技术

IPv6过渡技术研究,如:隧道技术,NAT-PT技术等。

3 网络实验室的设备需求设计

网络实验室的总体设计应当满足网络教学和拓展培训的需求;同时,网络实验室的网络系统平台的总体结构应该满足完备性,层次分明,便于网络管理、升级、扩展等要求。在本次网络实验室的构建中,主要模拟了宽带数据城域网及大型园区网的组网方式和业务思路。并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构建多种类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根据实验内容要求,每组可以采用下列设备和系统:

路由器3台,包括相应V35 背对背线缆和模块;

二层交换机2台;

三层交换机2台;

防火墙2台;

网管系统:整个网络通过一套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对全网设备进行管理。

语音网关(按实际需要、可选);

WLAN产品(按实际需要、可选)。

可选网络应用设备包括VOIP系统(1台语音网守、相应模块、2部IP电话)、网络安全系统(防火墙)、WLAN系统(1台无线AP、2个无线网卡等)。

通过可选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理解并掌握VOIP、网络安全、VPN、WLAN等知识。

每组设备可满足4-6个工位,根据实际需求,1个网络实验室一般需至少提供8组设备。

整个试验网络可以满足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的层次结构、网络拓扑规划、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的常识、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网络间的基本技术协议以及目前处于网络技术前沿的IPv6应用技术。

4 结束语

该网络实验室系统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经济实用,拓扑结构和技术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方便教师采取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等教学法,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常小燕.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J].实验室科学,2007(4).

[2] 昌跃明.浅谈网络实验室的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6(09).

篇5

关键词:情景设置;自主重建;知识网络

许多科学教师在实践中普遍发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概念都很难叙述完整,有的虽然知道,但进一步提问的时候却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这说明他们在学习中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识记,而没有建构科学的概念,更没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网络结构的重建,这种知识的识记只是在头脑中凌乱地堆积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变得越来越凌乱。

一、学生自主重建科学知识网络的意义

结构主义大师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既有助于他们解决在以后课程教材中所遇到的问题,又有助于他们解决在课程外所遇到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知识的建构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建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使认知结构发生变革和重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知识重建就是指课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网络的重组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条理化,为进行相关后续知识的学习提供方便;也避免上复习课时因不易把握、难度较大而且效率较低这些问题而让许多教师感到头痛。根据布鲁纳提出的观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时,在课前教师要认真梳理教过的内容,提取主干知识,根据知识点前后的关系,把一个一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的链接,横成串,竖成链;课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教师要抓住生长点,适当拓展知识、深化知识,让学生觉得有新意,有新的收获。

二、学生自主重建知识网络的策略――情景设置

1.用生活的实物、实例设置情景

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情景。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

2.借助多媒体图片或视频模拟联想设置情景

多媒体教学手段正使信息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的有机融合,将语言文字所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想象的事物,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形式自然生动,内容丰富多彩,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可以模拟出特定的情景,如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成为有效教学的载体。

3.运用科学实验设置情景

实验既是化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设置、呈现学习情景的基本素材和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获得全面的发展。

4.通过比较分析设置情境

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只有通过比较、区分事物的异同点,才能识别事物,把它归到一定类别中去。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任何事物都是可分的。在科学复习中,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明辨正误,避免出现理解知识的片面性,思维的呆板性,思维定式的局限性,使得原有知识产生了负迁移。

三、利用设置情景让学生自主重建知识网络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1.在复习课中实施情境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

2.设置情境应贴近真实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对实际的了解、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因此,在设置情境时,应该贴近真实,尽量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但情境不能过于复杂、抽象。

3.情境创设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随手取材的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与合作中学习。

4.创设情境复习课与开放性的关系

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更加具有开放性的探究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科学教学评价正在经历着从知识取向、双基取向,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以及从单纯基于考试和测验的评介向基于多样化的评价手段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和教材的“媒人”,教师能通过各种方法(如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重建,同时能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教育的要求,最终“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把他们培养成能用科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真正成为有能力处理大量信息的现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杨秀英.科学复习课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韩宝娟,毕华林.论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

3.蔡会强.构建知识网络 提高复习效率[D].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5).

4.施红专.化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情景创设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李丹,俞竹超,樊治平.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2(06).

篇6

关键词:网络营销;教学;实践

1 当前网络营销的发展状况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达到4.57亿,居世界首位,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年增长率为45.8%和48.2%,我国网络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报告》显示,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尝试进行“网络营销”;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92.7%,大规模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接近100%;有43%的企业拥有网站或建有网店;有57.2%的企业在网络上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

2 网络营销教学中存在的困局

《报告》显示,企业对“网络营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营销”将会是企业进行营销的重要手段,企业对“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我国很多职业学校已意识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发展潜力,纷纷开设《网络营销》课程,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网络营销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理论外,还要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技能。但在教学中,网络营销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2.1 《网络营销》教材内容的更新水平远落后于网络营销的实际发展情况。教材所列举的案例多为国外的例子,或是多年前的案例,或是大型企业案例,让学生感到这些案例与现实相差太远而失去学习兴趣。

2.2 教材理论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教材的实践方面却是以一个个不相联系、片面的案例作为指导,缺乏系统性,学生无法掌握完整或系统的网络营销的实践技能。

2.3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沟通、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重视,使得部分性格内向或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融合到一个团队中,缺乏学习进取心,学习效果不佳。

3 教学改革措施

为改变这一现象,采取网络营销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3.1建立好团队机制、设立创业经营项目。在讲授《网络营销》课程前,第一任务是建立团队,将学生按不同的性格能力组合成多个小组。然后,通过多项训练,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团队基础。

团队组建后,下一个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转变身份。强调学生的身份要定位为企业的经营者或销售人员。明确提醒学生,社会需要的是未来的企业家和营销精英,而不是只会读书做题的学生。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成败的关键之处,教师必须要选好队长,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市场调研,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小组内有哪些成员的家庭或亲戚朋友有企业或产品可以运营,让学生尽量用现成的资源来作为团队的运营项目。

3.2 设立运营项目成果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如下思路设立运营项目:(1)建立好企业网站、产品数据。(2)在淘宝等C2C平台及阿里巴巴等B2B平台建立网站。(3)进行有效网络营销,宣传企业网站和产品。对于运营项目的成果,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考量:(1)网络的访问量,搜索引擎的收录情况,各大论坛、博客的跟贴或回复浏览量;(2)在C2C平台(例如淘宝、拍拍、有啊)和B2B平台(例如阿里巴巴、慧聪网)企业和产品信息,收集客户反馈和评价信息;(3)营销方法和工具的综合运用。

通过对网站的建设与运营,对平台的开设、装修、产品上传、定位、定价、推广及与客户的沟通等多种实践操作,从而让团队掌握好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3.3 打好网络营销基础,提高学生网络实践技能。网络营销实际上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既需要市场营销理论的支撑,又需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后盾。在网络营销实践中会涉及到多种技能实操,例如图像处理、网站建设、软文编辑、SEO和营销工具的应用等。作为教师,在案例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这些方面的技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3.3.1 建设好网站。网站是运营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营销的阵地。由于学生网站建设水平有限,所以要预先下载一些网站模板,让各团队选择建设,并在网站上加上数据专家代码,以了解网站流量情况。

3.3.2 建好淘宝店铺。通过对淘宝店的申请认证,让学生了解网银以及支付宝等知识。网站的建设和淘宝店的开设均需要图片处理,这也促进学生加强学习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

3.3.3 网络营销常用方法与工具的使用。网站以及淘宝店、阿里巴巴等平台建立后,就要在平台上作进一步的实践,网络营销方法和工具应用适当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方法与工具是网络营销的实践重点。

3.4 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创业意识。在网络营销的实践教学中,笔者结合现时最流行的方法与工具进行讲授。常用的几种方法为:(1)论坛营销。论坛营销就是基于网络论坛所进行的口碑性营销。在论坛营销中,教师要强调写贴子的技巧与方法,并结合论坛营销软件,如论坛自动发贴顶贴机、流量精灵等软件进行操作。通过对软件的运用,能快速并有针对性地在各大有影响力的论坛中大量的贴子,并让贴子处于版块首页,扩大宣传效果。(2)博客、微博营销。博客营销是通过利用博客文章传播企业或产品信息的营销活动,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注册一个博客,上传营销软文,然后教师再以超级、所立得等博客营销工具为例进行教学;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并即时分享,这种新鲜的营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3)百度贴吧、百科、文库。百度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搜索引擎,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三个工具,这有助于产品或企业在百度中的收录,从而提高企业网站的访问量,建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4)网络视频营销。通过录制企业或产品的宣传视频并配合适量的娱乐成份,上传到优酷、酷6网、土豆等视频网站,这些网站流量大,PR值高,用户数量庞大,能达到相当大的宣传效果。(5)SEO即搜索引擎优化,是通过了解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律,对网站进行合理优化,使网站在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提高,让搜索引擎带来客户,促进企业或产品宣传,实现高效的网络营销。教学中,要理解SEO的规则,做好几大搜索引擎的网站登录、关键字的优化工作、建立适当有效的反链接、增加外链,还重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SEO工具。(6)其它的一些营销方法,如电子邮件营销、网络新闻传播、网络广告、QQ旺旺群发、阿里妈妈平台等,教师可根据课时需要适当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4 成效和总结

篇7

(一)缺乏对公共英语课的重视

目前来说,英语课在高职院校属于公共课程,而非专业课程。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课的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重视,而很多学生抱着应付的态度。大一大二阶段,英语课属于一门必修的公共课程,很多学生只是追求成绩方面的及格,而没有真正喜欢英语,真正深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很多学生片面的认为,不需要对公共英语课多么重视,只需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去学习,英语课形同虚设,难以保障其真实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教学方式固定化、单一化,课堂变得缺乏趣味,难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切实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注重学生对于书面英语能力的提高,更注重英语的听力水平、阅读水平、表达水平等多项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真正将英语学以致用,能够切实应用于实践。然而,在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锻炼,而是采用传统应试的教学方法,教师通常占据主要角色,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因而使教学变得枯燥,难以使教学效果真正有效提高。

(三)忽略了英语的实践性及应用性

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过于注重课堂知识的教学,而没有从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角度进行考虑。实际上,这与英语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本身的侧重方向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切实注重英语的实践性,把英语不仅仅看做一门学科,更重要的是一门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更具有实效性,能够充分发挥教学应有的作用。

二、网络条件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建设分析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在课堂上,经常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此种教学方式不仅教学效率较低,也容易引起学生对英语丧失兴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切实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真正对英语感兴趣,更愿意主动去接触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自己只是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真正得以落实实施。

(二)大力开展互动式教学

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使课堂显得较为枯燥沉闷,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此,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开展互动式教学。围绕着英语主题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能够真正爱上英语,更愿意彼此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针对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互相交流,不断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使自身能力真正得以提升。只有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提倡互动式教学,才能使教学模式更具有多元化,更能适应当前时代需求。

(三)人机互动的教学模式

人机互动是网络环境条件下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机互动教学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利用人机互动,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好的主动学习。人机互动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教学系统的不断更新,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更有利于教师对教案的编写。第二,借助计算机系统,能够使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并能通过网上练习来实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第三,借助计算机,建立完善的英语教学平台,可以极大的方便教学,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之间借助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第四,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具有强大的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资源,方便了学习。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网络课程;Web2.0;通用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73-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保证优质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网络课程中有效的学习支持是保证学习者学习的关键。但是,从国内外的研究和笔者从事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论坛的讨论中,多数没有对话题展开深层次的交互;大部分学生登录到平台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习;部分网络课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没有提供工作流式的步骤和脚手架;很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分析及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对学生的自我反思支持不多;大部分学生想认识其他人。出现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是:第一,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很难获得个性化的支持;第二,从情感上讲,如果学习者获得学习支持,意味着会暴露个人的弱点;第三,网络课程的设计还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而非面向多样化的学习者。因此,可以发现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中的面临情感性(缺少持续性的关心)、认知性(表现在记忆、语言、问题解决等方面)和策略性(表现在学习方法、交流、分享和协作等方面)缺失。

带着这些问题,为了弥补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中面临的情感性、认知性和策略性缺失,通过文献调研、学生访谈和学习平台相关的学习记录发现Web2.0的技术和理念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通过思考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情感性、策略性和认知性缺失的问题,采用设计研究的方法,通过迭代式的设计,提出设计原则,以期待解决此问题。

二、Web2.0对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支撑模式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搭建合适的脚手架,而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环境对学习影响非常大,正如舍基所说:“行为的改变取决于机会,而非动机。”更确切地说,在网络课程中要为学习者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给予学习者个性化、适当的、持续的学习支持。通过理论解析和实践总结可以推出,Web2.0的理念和技术能够支持这样的学习环境,如图1所示的Web2.0对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支撑模式:

从多种途径来识别Web2.0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持环境支撑模式的要素,该模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以通用学习设计为概念框架,以Web2.0理念和技术支撑为核心。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有没有一种通用的符合学习规律的概念框架;二是什么技术能够对概念框架提供有效的支持。而通用学习设计和Web2.0给予这两个问题满意的答案。通用学习设计和Web2.0可以被认为是作为两个方法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如图1所示,网络课程学习支持环境是一个系统,三角形内是Web2.0,三角形外是认知性支持、策略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当Web2.0三角形越大,所支持的也就越有效。在这里,强调二者的相互作用,因为全面的解决方案需要关注Web2.0和通用学习设计,只有它们有效的整合,换言之,只要Web2.0支撑作用发挥到最大,学习者的学习就会更有效果。

1.以通用学习设计为概念框架

通用学习设计理论提供了一个思考网络课程中学生面临情感性、策略性和认知性缺失的框架。UDL(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通用学习设计源自建筑学,框架基于扩展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的机会(Rose & Meyer, 2002)。旨在通过精心地设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通用学习设计的核心是使用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它提出了指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资源设计的三个原则,这些原则源于脑和神经科学有关人类学习的最新研究,大脑中有关学习的区域,分成三个相互联系的网络:认知网络,专门接受和分析信息如名称、事实、数字等(“是什么”的学习),帮助学生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策略网络,专门计划和执行动作(“如何做”的学习),用于解决问题、选择、运用和修改策略网络;情感网络,专门评价和决策(“为什么”的学习),并且学生想学习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通用学习设计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路径(Dolan & Hall, 2001),提供适应的教学策略和设计原则,聚焦于信息表达方式、知识表达方式和学习方式。根据通用学习设计的原则,运用Web2.0技术和理念支持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环境,探索在认知网络、策略网络和情感网络方面有效的设计原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2.Web2.0技术

Web2.0技术支持的教学交互过程中,出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目的,学生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动一起交流、分享和协作,通过Blogs、Wikis、播客、Email和微信/微博等进行同步或异步的讨论。它既是交互的有力支撑工具也是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环境创设的脚手架,其应用和功能包括:

(1)交流和社会学习工具:技术支持能够进行同步交互(视频会议、播客、聊天、博客和电话等)和异步交互(论坛、邮件、群组等);

(2)提供更多的案例:教师和学生能够为学习和元认知提供案例,通过微信、微博、博客、Wiki等。

(3)支架:基于工作流的、步骤式的问题解决过程,如RSS、计划、时间线、认知模型软件等。

(4)自我反思:提供多种反思的方式,如博客、Wiki、同步聊天、微信、微博、播客等。

三、设计原则

Web2.0支撑的网络课程学习支持环境的设计研究,聚焦于Web2.0理念和技术支持环境下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支持环境的设计,通过迭代式的设计将Web2.0和通用学习设计理论与网络课程连接起来,为促进学习提供了设计原则。这些设计原则是对Web2.0支撑的网络课程学习支持环境的理解的提升和设计特征的概括,作为一个解释性框架用于指导实践(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根据通用学习设计的框架和Web2.0的理念和技术提出三个设计原则(J. B. Howard, 2003; K. L. Howard, 2004; Lancaster, 2011; Write & Guide, 2012):

原则一,在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持环境中,为了弥补学习者认知性缺失,设计应充分利用Web2.0作为支架的特征,提供多种灵活的表示结构和方法。

认知过程维度包括六个维度: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六个维度是连续的,被假定为认知的复杂程度,反映了学习的路径。为了给予学习者认知性支持,知识论坛提供了“在基于别人观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观点”、“引用其他人的观点”、“允许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论”、“利用协作工具协同创作”、“发表个人的重要观点”和“提炼新的观点”六个支持工具。(D.R.Garrison & Anderson,2008)提出了认知性存在的概念,主要通过基于文本支持的持续性对话和反思来促进意义和理解的构建。(Reigeluth & Moore, 2011)认为认知支持包括那些支持学生建构对于学科领域的理解和提升学科领域的能力的要素,具体的形式包括文本资料、数字资源、人际交互、按顺序利用信息、反馈和评价等。如表1所示的认知性支持设计原则,例如:当为学生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或单元,可提供多种结构、目前的信息,如视频讲座、数字化文本、基于活动的探索或示范。

原则二,在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中,为了支持不同的策略性缺失,应基于Web2.0的交流工具和自我反思的特点,设计应提供灵活多样的表达工具和方法。

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持环境中,为了给予学生策略性支持,应当抓住两个问题:一是运用什么方法;二是什么时候运用。如果创造的情境是为发展技能,那么提供指导(解释、示范、实践提供即时反馈)是有帮助的;如果是为发展复杂思维,那提供模拟和虚拟的世界是合适的;如果是为记忆信息,那经证实的记忆方法和策略是有好处的。并且,在解决问题之后,学习者可通过自我反思学到更多。(D.R.Garrison & Anderson,2008)提出促进学习者了解和对话在网络学习中至关重要。如表2所示的策略性支持设计原则,当要求学生反应对于知识的理解,可提供一系列的工具,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回应,如写、幻灯片、口头、视频、绘图等工具和方法。

原则三,在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中,为了支持不同的情感性缺失,应利用Web2.0的社会性的特征,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参与和互动。

(Sylwester,1995)认为情感对于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情感驱动了注意,也就驱动了学习。同样,在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持环境中,给予学习者持续的关注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情感,以便于更好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有意义的对话和学习过程的进展。相互支持的社会性情感回应是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对话的必要条件(D.R.Garrison & Anderson,2008)。互动也很关键,通过互动学习者可以操练重要的社会技能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促进对情感的依赖。(Darling-Hammond,2012)提出有效的互动包括分享原始观点、通过辩论消除不同观点、解释对现象的思考、提供评论、观察他人策略以及倾听解释等。(Kagan & Kagan,1994)在大量积极的学习者执行问题解决任务时,鼓励同步的互动,(Johnson & Johnson,1994)也认为在互动中同伴之间要表扬、帮助、鼓励和支持彼此的学习努力,促进彼此的成功。同时,(Slavin,Hurley,& Chamberlain,2003)提出要确保学习者的平等参与机会,让所有的学习者有机会作出贡献。如表3所示的情感性支持设计原则,鼓励并允许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领域内学习的主题或概念,参与协作学习进行积极的互动。

四、总结

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环境的设计原则目的是为支持每个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支持策略会随着学习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正如(Darling-Hammond,2012)所指出的那样,支持策略的合理性取决于: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者带入学习过程的知识技能以及经历的特点、学习的目标以及达成这些目标相关的学习评价。为了给予学生持续的认知性、策略性和情感性支持,Web2.0理念和技术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可能,而通用学习设计为其提供了概念框架,因此,Web2.0和通用学习设计是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环境设计中两个重要的互动要素,互动体现在Web2.0的支持程度,犹如两个运动中的圆,内圆是Web2.0,外圆是通用学习设计,内圆越大,说明支持的越好,就更有助于学习者学习。

依据设计研究的范式,根据对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环境的解析,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认知性、策略性和情感性缺失的原因,以Web2.0为支撑模式,以通用学习设计为概念框架,提出了有效的设计原则。那么,后续的研究会根据这些设计原则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收据数据、分析数据、输出结果、与研究问题比较,开始新一轮的迭代过程,以达到对设计原则和学习支持环境设计实践的逐步求精,获得一个更满意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洛林.W.安德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宋述强,曾小牧.“目的性学习”与“知识建构社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SILE/Knowledge Building”项目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5,222(7), 88-90.

[3]杨南昌.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D.R.Garrison, & Anderson, T. 21世纪的网络学习研究与实践框架[M].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

[5]Darling-Hammond,l.Powerful Learning[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Dolan, R. P., & Hall,T. E.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Implications for large-scale assessment[J].IDA perspectives,2001,27(4),22-25.

[7]Howard, J. B.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An essential concept for teac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03,19(4)113-118,1040-2454.

[8]Howard, K. L.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J].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004,31:26-29.

[9]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Handbook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M]. Learning together. 51-65.

[10]Kagan, S., & Kagan, M.The structural approach: six keys to cooperative learning[M].Handbook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1994, 115, 33.

[11]Lancaster, P.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J]. Colleagues, 2011, 3(1)5.

[12]Reigeluth, C. M. & Moore, J.Cognitve Education and the Cognitive Domai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M]. Education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2011,vol,2.

[13]Rose, D. H., Meyer, A. Teaching every student in the digital age: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J].ERIC,2002.

[14]Slavin, R. E., Hurley, E. A., & Chamberlain, A.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Theory and research[M]. Handbook of psychology,2003.

篇9

论文摘要: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资源紧、学生基础差、教材单调乏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兴起为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又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创包含主题学习、任务、互动、监控与测试四个环节的自主学习、师生合作的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新模式。

本世纪以来,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1月3日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与本科教育有着共性与个性的差别。在教学中应通过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实现高职英语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要求。因此,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高职生进行外语自主学习的指导尤为重要。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快,势头之迅猛,一时间使刚刚兴起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资金、场地和师资力量方面都显得尤为紧缺。英语课,尤其是公共英语课,每个教学班的学生由原来40人增至50-60人,甚至达到80人以上。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大量的操练与辅导,对学生们的笔头练习也无法及时加以批改。

此外,公共英语课教师劳动强度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单调乏味等问题也严重影响课堂数学的效果。要解决上述问题,只靠增加课时及师资力量,目前看来是不现实的。因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除去新生进校适应环境加入学教育一个学期,毕业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培训的一个学期,剩余的也就没有多少在校学习时间了),而英语师资的增加又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真正提高教育质量,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培养现代化建设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使学生们既能适应引进技术的岗位也能适应输出项目的工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就更显得任重而道远。如何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使他们能以外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和交流,走传统英语教学的老路是行不通的。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英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大学英语向自主学习,向个性化、需求化发展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己在外语教学界得到广泛认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网络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原则和基础,而网络化学习又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及其适应性突出地表现在自主学习、情境学习、问题解决三个方面:

(一)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关注个体如何在现有的经验基础上开始构建知识和技能。与结构主义不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通过主动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所强调的正是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网络以超时空的形式给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学习便利,需要学生以高度的学习动机、自律性去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又给予学习者高度的灵活性去选择学习的时间,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情境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独立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即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和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知识是在情境中建构的,而且不能与情境分离。因此,学习需要有适合的外部环境或情景,才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意义和技能进行理解、分析与建构,而且有效的学习过程也必定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这个情境一定要适应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状态,符合学习者求知的心理要求[1]。网络化学习不但给学生提供选择时间、空间、学习内容的极大便利,让学生在适合自己需要的条件下充分地利用学习资源,网络还以本身的优势给学习者提供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情境。而且网络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塑造出的这种生动的学习情景,是能够提供视、听、说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的情景,能高度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获取和长时记忆,这方面的优势特别对有着高强度、大量记忆特点的外语学习非常有利。

(三)问题解决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强调学生主动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知识出发去发现和生成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学习者在任务的驱动之下比较独立地与他人协作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学习的本质问题。网络以丰富多彩的知识库,与外界商讨的便捷和互动的条件为学习者探讨、解决问题营造了理想的环境。解决问题是学习知识的高级过程和目标,涉及知识的实际运用、反思与交流,非常有利于知识的长时记忆,特别有利于外语学习中的技能发展和提高。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学习者能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也可视作高职英语学习的目标。利用网络可以有效地设计外语学习任务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两种形式。前一种是学习项目和语言技能型训练,学习者可以在网上查找资料,独立或协作地理解新知识,提高技能,解决在意义理解和语言运用方面的问题;后一种是研究式地解决问题,在网上选取有关的资料来分析、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在此过程中积极、有效地使用外语。

三、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现实条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始终占主导地位,一支粉笔、一张嘴占据了整个课堂。忽视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以及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环境单一。教室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根本不可能为学生们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也局限了教师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的可能性[2]。

现在外语学习的环境相对于十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使外语学习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合理构建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要求、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师的电子教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等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地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起着一种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通过网络使教学资源共享,打破课堂学习的限制,展开开放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多时空的学习,使学生自觉地变被动的课堂学习为主动的课外学习[3]。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使学生置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4]。在此环境中,学生不仅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而且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我们认真地研究了网络教学的特点,调查了现阶段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软、硬件条件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客观状况,认为在现阶段,网络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两者还有必要相互结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卓有成效地开展。

四、对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

根据现阶段高职学生的现状和英语教学的具体特点,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我们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自主学习、师生合作”的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必要时提供帮助与指导,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一)主题学习环节

教师在单元教学之前,首先确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通过网络将该主题及相关阅读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网上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并在上课之前将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发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安排在课堂进行评讲,解答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做好如下工作:首先,在每单元的参考资料中补充足够的相关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其次,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英语教学网上链接了几个热点新闻网站,如21st Century和中国英语学习网等相关英语学习网站。此外,我们在英语教学网上还开辟了一个英语资料库,供学生查找资料。例如,我们在“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这个主题单元中,就要求学生给我们介绍美国和中国的相关节日,这些节日的起源、当地人的风俗习惯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任务环节

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般都已掌握了英语的基础语音、基础语法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常用基础词汇量。在采用任务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应掌握的重点词汇,重点语言现象,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可以在网上查看教师的教案及电子课件,练习发音、学习朗读。教师可以把本单元相关的阅读理解题、词汇题、翻译题以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以提交任务的形式向老师提交作业。在相应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本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讲,给学生记分,对单元中的难点加以强调和讲解。

(三)互动环节

在执行主题环节和任务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教师信箱、网上答疑室、网上聊天室以及论坛等方式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同学,或向老师请教。教与学可以因时因地更加灵活地加以调整,不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可以在答疑室里得到老师的解答,甚至可以在答疑室里指名要求某位老师给予辅导,这充分发挥了名师效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扩大了受益学生的人数,避免了师资资源的浪费,实现了优势资源共享。例如,我们在“Communication by Cell Phone”这个主题单元中,要求学生就使用手机的利弊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在我们英语教学网的学生聊天室里用英语进行讨论。学生们的讨论异常热烈,有些学生在讨论结束后,还就自己的观点给我们的教师信箱发来了邮件,要求老师就某个观点回答他的问题。这种网上互动的活动所产生的效力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连那些在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避开了面对面的紧张和拘谨以后也成了网络互动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每单元的互动活动完成以后,教师可在课堂上对互动活动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监控、测试环节

在每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设计一套单元自测题,供学生检查本单元的学习效果。对该单元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在我们教学网上进行下一个单元的预习;还存有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所在。我们英语教学网还开设了在线测试。在线测试分“听力测试”、“词汇与结构”、“阅读测试”。所有这些测试都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各个级别进行编排,学生在进入测试环节后,可将测试结果以提交任务的形式提交给教师,教师便可及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从而实现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适时检查与监控。

结束语

通过近年对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应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对师生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彻底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不仅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和模拟交际互动的工作,而且师生都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渡过程。在对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较好地体现“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俞真.运用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最近几年来开始大力关注以及推行的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以及指导之下,自己去研究,独立地探讨,从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仅依靠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还依托于我们以往的生活经验。高中政治教学是高中教学内容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以及价值观,进而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随着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以其方便、快捷、互动、开放、虚拟等特点迅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网络媒体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把网络技术运用到高中政治学习中,利用网络技术来给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空间。这不仅改善了以往单一封闭的教学方式,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国内外的事件,让学生能够按照自身喜好去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背景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满足高中政治开放性的要求

高中政治中有很多开放性的知识,它们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实践去解决问题,得出结果。这个学习过程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同时学生依靠网络可以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和明确的一切内容,这一活动不受任何限制。网络资源是开放性的,网络给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机会,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可以说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开放性的环境,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综合来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了更多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加大了自身的知识量。进而在这个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让高中政治变得更加的开放和有意义。

(二)网络背景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满足了高中政治时代化的特点

高中政治中的各种理论都是随着时代和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可以说,政治是最贴近社会生活的学科,也是时代感最强的学科。目前实施的高中政治考核大纲中对于时政热点的考核越来越多,对于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实践性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政治教学并不能满足高中政治时代化的特点,教师的“一言堂”阻碍了学生的与时俱进精神。相比之下,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入手,自己去收集资料,去应用政治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满足了高中政治时代化的特征。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教师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依靠网络的力量。网络信息可以时时更新,它缩小了学生、知识以及生活之间的距离,给研究性学习的执行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既能够及时补充和拓展学生所需内容,又能够满足政治课程时代化的特点。

(三)网络背景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满足高中政治实践性的特点

高中政治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将政治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研究性学习可以减少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的是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学习、探索,在现实生活中找经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高度和学习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课题的探索。能够慢慢地把实际和理论联系起来,能够把自己学过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避免那些行为和思想不统一的情况。网络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将事实表现出来,还能够让学生依据自身兴趣来亲自参与其中,让学生主动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充分满足政治学科实践性的需要。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策略

(一)利用网络信息庞大、高效的特点来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网络信息内容丰富,数量庞大,更新和传递速度快,同时也符合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要求。以往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不是教师安排的,就是课本中的思考讨论,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网络环境下的课题选择突破了这一限制,补充了教材信息量,让知识与时俱进,提升了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的有效性。在课题选择时应该注意:(1)课题的选择不能远离生活。教师要根据政治内容和现实实际去指导学生进行选择,要让学生把政治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进行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课题选择要去伪存真。网络内容复杂且真假混合,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判断和分析热点,课题的选择要有实际意义,要能够带给学生思考和启发。

(二)利用网络来构建和丰富教学资料库,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条件

网络信息内容繁多,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教学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并不是都是适合教学的,它需要我们分析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依靠众多知识和资源的支持,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去自行筛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构建和丰富教学资料库。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在网络中学到的、看到的与政治知识有关的内容归纳总结,并将整理好的内容放在教学资料库中,为以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条件。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合作,挖掘出更多网络中有价值的资源,提升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三)通过网络引入政治研究性学习

政治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对众多时政进行分析和讨论,它需要的时间也是很多的,因此,我们并不能任何知识点都进行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突破了时间限制,它可以实现课堂中简单问题的研究学习。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利用课后网络优势,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自主研究,下节课上再统一分析,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课下的网络研究性学习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还激发了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

政治教师要把网络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合理分配资源,让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